癌症風險增
」疲憊就補充維生素B12? 醫示警:恐增癌症風險
有些人可能因為飲食習慣、食物偏好、或健康狀況等原因,無法從日常飲食中獲取足夠的營養素,因此就會購買保健品來補充,像是許多人精神不濟時會吃維生素B12。然而神經內科醫師方識欽就示警,現代人普遍並不缺乏B12,若長期大量補充,可能會增加癌症風險。神經內科醫師方識欽在《小宇宙大爆發》節目中提到,根據衛福部2011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台灣人普遍不缺乏B12,且有研究指出,一些接受乳癌或肺癌化療的患者,在因感到虛弱而服用B12後,發現B12反而可能為癌細胞提供能量,進一步增加復發風險。方識欽指出,自己每次在門診抽血時,發現缺乏B12的人極少,反而有許多人B12濃度超過正常上限。他說明,B12是一種大分子,因此吸收相當困難,主要在細胞內參與DNA合成和增加粒腺體能量。如果過量補充,可能會在高能量和大量DNA生成的情況下,增加癌症風險。方識欽提到,過去英國基層醫療系統的一項研究對75萬人進行統計,結果發現血液中B12濃度高於1000的人,與正常低濃度的人相比,癌症發生率高達4.7倍,尤其是肝癌和肺癌等實體腫瘤的風險顯著增加。此外,方識欽解釋,B12需透過胃吸收,因此多餘的部分沒辦法排出,且B12可以儲存在肝臟中,並可持續使用長達10年,這意味著B12會在體內積存。方識欽強調,目前沒有任何研究顯示,B12濃度過高會帶來更多健康益處,反而研究表明,B12過高與癌症風險增加有關。而一般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為2微克,但市面上一些補充劑的劑量就高達1000微克,因此應避免過度補充。
減短壽命「5大因素」曝光! 醫示警:第3名害每年200萬人死亡
藝人山豬(陳俊甫)15日驚傳離世,享年38歲,家屬證實山豬感冒未癒,經醫師診斷為肺炎,併發敗血性休克,令親友、演藝圈好友、粉絲都悲痛不已。對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感嘆,記得曾在錄影時跟山豬有過數面之緣,得知他英年早逝讓人不勝唏噓。而洪永祥指出,據歷年來各國研究文獻歸納出的「短命5大因素」中,包括失眠、孤單、久坐、抽菸、肥胖。洪永祥近日在「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發文指出,根據內政部公布,國人的平均壽命為79.84歲,其中男性76.63歲、女性83.28歲。而會讓人減短壽命的5大因素排行榜中包括:短命因素第5名:失眠曾有調查指出,台灣約有200萬人有失眠的習慣。美國亞利桑納大學收集1項長達40年的流行病學調查分析發現,長期失眠達6年以上者,死亡風險增加58%,睡眠不足也會引起體內慢性發炎,長期下來會提高罹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人員指出,失眠除了與死亡率有關,也和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癌症、老年失智症、憂鬱症等都有關係。但據《美國醫學會雜誌》( JAMA)發表的報告指出,睡7小時的東亞人,其死亡率是最低。研究報告指出,在男性而言,若睡8個小時,死亡率會增9%;睡9個小時則會增加18%;至於睡10個小時,則會大增43%。而在女性而言,睡眠時間比7小時更多或更少,死亡率都會增加。此外,研究亦指出,若在睡眠7小時的情形下,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其他原因所導致的死亡風險都會降至最低。短命因素第4名:孤單孤獨其實不只影響到心理層面,未來也可能提升死亡風險。國外研究表示,孤獨的心理狀態會使一個人的死亡風險增加26%。而長期孤獨會削弱人的免疫系統,導致孤獨者更容易過早死亡,且可能性高出32%。此外,孤獨引起的死亡率提高,主要與缺乏健康的生活習慣、社會資源、心理壓力、社會監督等4主因有關。短命因素第3名:久坐久坐非常傷害你的壽命,WHO曾發布一份報告指出:「久坐不動會引發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各種疾病,甚至全球每年有200萬人是因此死亡。」觀察全球20個國家的平均久坐時間,其中以日本7個小時為世界最久,全球的平均時間則為5個小時。換言之,日本是全世界「久坐時間最長」的國家。而根據此份資料,台灣為久坐第3名國家澳洲雪梨大學的研究顯示,比起一天坐著的時間不滿4個小時的人,久坐8至11個小時的人,死亡風險增加了15%。久坐11個小時以上的人,死亡風險甚至高達40%。同研究也指出,「一直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平均每個小時會減少22分鐘的壽命。」久坐30分鐘,身體的血流速度會下降70%,也就是血液變「濃稠」,造成血管容易阻塞,形成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提高心肌梗塞、狹心症、腦中風的風險。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增加2.5倍,癌症風險增加21%。而這些「久坐不動」帶來的健康危害,就算靠運動習慣也無法消弭,久坐不動導致運動無法發揮健康功效,是相當棘手的事。短命因素第2名:抽菸抽菸導致是壽命減短、提早死亡是最為大家所廣泛接受的,研究發現,每天抽1根煙,人的一生會縮短13.8分鐘;假如每天都抽1包(20根),一生就會縮短10年的壽命。這項研究根據一般人的平均壽命,減掉各種癮君子的平均壽命,推算出各種癮症對壽命的影響。且抽菸不只危害自己的生命,二手菸三手菸更是危害家人與朋友。近年來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幾乎都和吸菸有關,且吸菸者罹患肺阻塞的風險較非吸菸者高出6.3倍,未吸菸的成年人每周暴露於二手菸的環境下超過10小時,有1.42倍的肺阻塞死亡風險。短命因素第1名:肥胖有研究指出,肥胖5年會讓死亡風險加倍;肥胖長達15年的人,死亡風險是一般人的3倍。根據國民健康署的定義,18歲以上成人身體質量指數(BMI) ≧24為「過重」,BMI≧27則為「肥胖」,台灣成年人口肥胖盛行率高達22.5%,相當於每5人就有1人有肥胖症。肥胖是多種疾病的根源,但很多民眾沒有認知到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長期以來國人十大死因中,高達8項都和肥胖有關,包括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洪醫師提醒,據美國營養學會的建議,擁有8種良好習慣的人,平均壽命較長,包括積極鍛鍊身體、沒有鴉片類藥物成癮、不吸菸、控制壓力、良好飲食、不酗酒、保持良好的睡眠、擁有積極社交關係,擁有這8項習慣的人壽命比其他人更長。
「1上班壞習慣」增加罹癌風險 醫揭3種恐怖危害:多運動還是傷
久坐等於慢性自殺!許多人都知道吃油炸燒烤、抽菸、喝酒等壞習慣有可能致癌,卻對「久坐」這個危險因子渾然不知。對此,營養醫學博士劉博仁醫師指出,長期久坐會導致血液流通較慢,使內臟脂肪容易累積、乳酸過多就容易引起發炎,發炎久了就會增加細胞突變的機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有規律的運動,但生活型態上長期久坐,對身體還是會產生傷害。劉博仁今(8日)在臉書粉專《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發文示警,「久坐等於慢性自殺!」尤其若長期久坐,血液流通會比較緩慢,使內臟脂肪容易累積,同時乳酸在周遭的組織也容易過多;而這些內臟的組織或是過多的乳酸,會導致細胞發炎,久而久之,自由基增加了,細胞的突變機率也會升高。劉博仁續稱,久坐還會導致肌肉不太收縮,更容易引起胰島素阻抗,而「胰島素阻抗也是導致癌症風險增加的原因之一。」與此同時,久坐還會讓肝臟解毒力下降,使身體累積的環境荷爾蒙,或是雌激素需要代謝的肝臟二階段的解毒酵素活性下降,導致身體細胞變化,而過多不好的雌激素代謝物對於乳房的刺激也會增加,進而提高癌變風險。此外很多人會認為,雖然上班期間久坐,但下班後只要多運動,就會把久坐的負面效果抵銷。但劉博仁也引述日本研究澄清,即使有規律的運動,但生活型態上仍然久坐,「對身體還是會造成傷害。」因此劉博仁也建議,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只要每50分鐘起來喝個水、上廁所,然後再回到座位上工作,這樣子就能減少連續久坐對身體健康的威脅。至於下班之後的運動,「整體來說對健康的效益還是有幫助的」,可以繼續維持!
癌症年輕化!醫曝7大致癌因子 含糖飲料、熬夜都上榜
為何年輕罹癌患者逐年增加,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解釋,會影響罹癌與否的原因為飲食、生活習慣及環境影響,他也列出會增加罹癌風險的7大隱憂,包括抽菸、喝酒、喝含糖飲料、環境汙染、腸道菌群問題、肥胖以及熬夜。黃軒昨(29日)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44國的癌症分析顯示,50歲以下的年輕罹癌患者確實是逐年增加,根據發表在《自然評估臨牀腫瘤學》(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的研究指出,1990年以後出生的人比1970年出生的人,更可能在50歲之前得癌症。研究續稱,年輕男性最常見的癌症為大腸癌,其他還有腎臟癌、肝癌、攝護腺癌和甲狀腺癌;年輕女性最常見的是乳癌,其他包括大腸癌、子宮內膜癌、腎癌和甲狀腺癌。而以年輕罹癌總人數來看,大腸癌每年增加153萬人最多,乳癌每年增加30萬人;令科學家擔憂的是癌王,年輕人胰臟癌每年增加了6萬4000多人。為何年輕人罹癌數變多?黃軒也列出7大關鍵因素:抽煙:尤其現代已經從傳統煙草,轉移到電子煙。資料顯示電子煙的使用率呈現上升趨勢,青少年電子煙使用率3年間從2.7%上升至6.6%,「這絕對是年輕罹癌的最大隱憂之一」。喝酒:尤其酒精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歸類為具有毒性和成癮性的第一類致癌物質,另根據台灣統計資料,年輕人的酒精消費行為呈現一定的增加趨勢。根據本土研究調查,過去一年有67.76%的大專院校學生曾飲酒,青少年身體仍在發育,對酒精的耐受性和代謝能力不如成年人,喝酒對他們的身體影響更嚴重。含糖飲料:根據調查顯示,20至29歲每天喝1杯以上含糖飲料的比率高達59.31%,其次為30至39歲,也有22.40%。癌症相關研究顯示,每天喝下100毫升的含糖飲料,就會增加18%罹癌風險,也增加22%的乳癌風險;攝入大量人工代糖,尤其是阿斯巴甜,會提高女性乳癌機率。環境汙染:空氣污染中的有害化學物質,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懸浮微粒,被相信與多種癌症的發病率上升有關。同時,一些常見的殺蟲劑,如有機磷類農藥和殺蟲劑,也被認為與特定類型的癌症風險增加相關。腸道菌群問題:研究顯示,腸道菌群的不平衡或紊亂可能與多種癌症的風險增加有關。正常的腸道菌群有助於保持腸道的健康,並參與身體對抗有害物質的作用。然而,當腸道菌群失衡時,可能會導致反覆腸道的發炎症,長期損害腸道壁,一直到變癌化發生,這些都與癌症的發展密切相關。肥胖問題:研究指出,肥胖會增加40%至50%罹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增加30%至40%罹患乳癌風險、提高50%至60%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另外也會增加胰臟癌、卵巢癌、腎臟癌及甲狀腺癌風險,「我們周遭的人,一半左右都是肥胖者,那麼年輕罹癌增加,也就不用太驚訝了!」熬夜或失眠:黃軒表示,熬夜被歸為2A類致癌因素,因為熬夜會打亂人體的生物鐘、增加罹癌風險,根據調查,超過30%的年輕人經常熬夜,40%幾乎每天都熬夜。另一項研究指出,如果上床後要1小時以上才能入睡,罹癌機率會上升2.74倍。黃軒總結,不想年輕就得癌症,應做到不抽菸、不喝酒、不熬夜、不失眠、不吃甜及不受環境汙染,「如果做到了,癌症會遠離你;如果沒有做到,不要驚訝為什麼現在年輕人罹癌越來越多了。」
可口毒藥1/比阿斯巴甜更可怕! 「這些代糖」恐使基因受損釀失智
世衛組織(WHO)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7月14日將零卡汽水或無糖口香糖常用的人工代糖阿斯巴甜(Aspartame)列為「可能對人類致癌」,引發各界關注。事實上,種類繁多的代糖各有風險,甚至比阿斯巴甜更可怕,例如三氯蔗糖(sucralose)可能會造成DNA損傷;而醋磺內酯鉀(AK糖)則會使大腦海馬依賴性記憶受損。若民眾擔憂代糖風險,營養師們建議:「那就戒掉甜味吧!」糖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種,細胞可從血液中提取葡萄糖並將其作為能量,但過多的添加糖會導致肥胖、糖尿病等,進而影響身體健康,因此也衍生出各式的糖替代品,人工甜味劑正是其中一種,含有極低甚至不具熱量,但甜度卻比蔗糖高出幾百度,除了阿斯巴甜之外,還包括糖精、醋磺內酯鉀(AK糖)、蔗糖素(三氯蔗糖)、紐甜、阿德萬甜。營養師程涵宇表示,依照法國2009~2021年的研究,法國市場上近1400種食品中含有阿斯巴甜,全球有6000多種食品中含有阿斯巴甜,最廣泛被攝取的人工甜味劑是阿斯巴甜,佔攝取量的58%,其次是醋磺內酯鉀(AK糖)29%和蔗糖素(三氯蔗糖)10%。過量的精製糖會引發肥胖與一連串的相關疾病,也讓許多熱愛健康的民眾選擇零熱量的代糖。(示意圖/報系資料庫)最早被發明目前仍使用中的代糖是糖精,曾有動物實驗顯示糖精有致癌疑慮,但後來無足夠證據證明在人體產生相同的問題,阿斯巴甜也是如此,因此讓不少食品大廠陷入糾結,例如百事可樂在2015年因擔心阿斯巴甜安全性,改用三氯蔗糖混合AK糖,沒想到消費者不買單,當年銷量下跌10.6%,2016年在部分汽水重新使用阿斯巴甜,直到2020年全面停用。但三氯蔗糖、AK糖真有比較好嗎?《毒理學及環境健康期刊》研究顯示,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將人類的細胞暴露於三氯蔗糖,結果可能會產生基因毒性。此外,三氯蔗糖還會影響腸道環境、損害腸道內壁,造成像腸漏症的情況。不只如此,研究還觀察到三氯蔗糖導致細胞氧化,發炎和致癌性相關的基因活性增加,而這些都可能是癌症的早期指標。營養師程涵宇表示,各種代糖都有其不同的風險,不如從戒糖著手,逐步減少攝取各式糖份,最為安全。(圖/程涵宇提供)去年發表於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的研究針對了超過10萬人進行調查,約有一半的參與者追蹤達8年以上,研究認為,阿斯巴甜與AK糖這2種人工甜味劑與癌症風險增加有關,特別是乳癌及肥胖相關的癌症。程涵宇也說,動物實驗顯示AK糖會使海馬依賴性記憶受損,可能會帶給大腦傷害,增加失智的風險。不同種類代糖各有風險,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秘書長歐弘毅表示,代糖並非完全不能吃,但不建議大量攝取或以代糖完全取代一般的糖;程涵宇則認為,如果你擔心這些未知的風險,那就直接戒掉甜味吧,不要以代糖取代糖,也不要吃精緻糖,這樣可以完全避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