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細胞轉移
」 唐玲 胃癌 癌症 余苑綺 抗癌6旬男大腸癌第4期「拒吃蔬菜」 每天半碗菇…2年後結果超驚人
太神奇了!有一名60多歲的男子確診大腸癌第4期,經治療仍堅持不吃蔬菜,因為每次吃菜都覺得「很像羊」,後來在醫師的建議下改吃菇類,沒想到過了2年半,癌症沒再復發,原因也曝光了。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健康好生活》節目分享案例,提到該名男子在健檢時發現罹患大腸癌,已經轉移到淋巴,確診為第3期,於是把腸子切掉並化療,但半年後癌細胞轉移到肝臟,馬上進入第4期,可以利用電燒治療,並非沒救了。江守山提醒,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可以抗癌,建議要多吃蔬菜,但男子立刻拒絕,「我不知道還能活多久,我就喜歡吃肉」,更嫌棄蔬菜像草一樣,每次吃都覺得自己像是一頭羊,言論偏激且態度堅定,他只好改提議多吃菇類,因為根據日本調查,所有職業類別中,「菇農」最不容易得癌症。男子的癌症沒有再復發。(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YouTube)男子聽從建議,每天吃了半碗煮熟的菇類,到現在2年半, 第4期癌症都沒有再復發。為何菇類有這麼神奇的功效?江守山解釋,當中的多醣體可以提升免疫力,對於腫瘤、抗癌很有幫助,也可以提供發酵來源,改變腸道內菌叢,並且抗發炎,甚至改善血脂和血糖,健康功能相當多。江守山進一步指出,後續研究更發現,不同菇類具有不同抵抗癌症的機轉,金針菇提供的精胺酸可抑制腫瘤生長;鴻喜菇含有硒可抑制癌症生長;杏鮑菇的多醣體也是非常出名可以抵抗癌症的成分;香菇中的麥角固醇、香菇多醣,可抑制癌細胞、刺激免疫系統;秀珍菇的糖蛋白可以殺死腫瘤細胞;白木耳能夠加強B細胞吞噬癌細胞的功能;巴西蘑菇含有β-葡聚醣,能調節免疫系統、預防癌症轉移,很多人體實驗和動物實驗都有證實。
抗衰老、防止癌細胞轉移 醫曝茄紅素「4大健康益處」
隨著科學對健康益處的深入研究,茄紅素的神奇功效逐漸被揭示。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茄紅素能幫助我們對抗衰老、減少炎症,以及預防各種慢性疾病。同時他也列出,4個茄紅素的主要健康益處。李思賢在臉書《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指出,茄紅素(Lycopene)是一種重要的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色素,擁有多種生理功能和潛在的健康益處,它以全反式(all-trans)茄紅素的形式最為常見,並因其獨特的結構和特性受到食品、營養和醫學領域的廣泛關注,不僅僅是一種天然色素,茄紅素還被認為具備強大的健康作用。茄紅素的主要健康益處包含:1.抗氧化作用茄紅素是一種強效抗氧化劑,能清除自由基,減少蛋白質、脂質和DNA的氧化損傷,從而降低氧化反應帶來的負面影響。2.心血管健康茄紅素有助於降低心肌梗塞風險,幫助降血壓,預防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的氧化,並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3.抗癌作用高濃度的血液茄紅素與前列腺癌、肺癌、子宮癌和乳腺癌等多種癌症風險的降低有關。茄紅素能抑制癌細胞的增殖,誘導癌細胞凋亡,並防止癌細胞的轉移。4.其他潛在的健康益處茄紅素可能還具備神經保護、肝臟保護、骨骼健康、皮膚護理和抗糖尿病的作用。此外,李思賢也提到,茄紅素是脂溶性物質,因此與脂肪一同攝取能更好地被吸收,相較於其他類胡蘿蔔素,茄紅素的熱穩定性更佳,加熱反而能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而富含茄紅素的食物包含番茄及其製品(如番茄醬、番茄汁,是茄紅素的最佳來源)、西瓜、紅葡萄柚、紅甜椒、紅番石榴。
抗癌5年!唐玲再照胃鏡檢查 嘆「彷彿回到原點」
女星唐玲於2019年被診斷出胃癌第四期,經歷了切除三分之二胃的手術以保住性命,但因癌細胞轉移,不得不再切除子宮和卵巢。經過五年的治療,她的健康狀況也顯著改善,而唐玲也於昨(14日)進行腸胃鏡檢查時,感嘆,「經過這五年治癌抗癌防癌的日子,現在彷彿回到了原點」。唐玲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五年前她透過腸胃鏡檢查意外發現胃癌,經歷了五年的抗癌過程,如今再次進行腸胃鏡檢查。她形容「現在彷彿回到了原點」,並表示此次檢查結果將進一步確定她是否已經痊癒,恢復正常生活。唐玲也形容自己像是在闖關一樣,「這個關卡又是一關一關的身體考驗,又是一次又一次地提醒我,要踏踏實實的活著,每天都要珍惜把握快樂,無愧於心且坦然面對別人,負責任使用擁有的時間,舞出自己的生命,發揮最大最佳的價值與意義」。貼文曝光後,不少粉絲也紛紛留言表示,「祝福唐玲好結果」、「祝福、順利相隨」、「祝福你,平安健康就是福」、「讚哦」、「一路辛苦了」、「你真的非常勇敢,而且非常正向,祝福一切順心,健康,沒問題的」、「身體健康就是福氣」、「加油!你做得到的,而且還可以安慰別人,鼓勵別人,為他們加油打氣」、「放心一定百分之百過關,關關難過關關過,活到一百二十」、「祝福美女身體健康,早日康復」。事實上,唐玲於2019年診斷出胃癌,經過多次化療後,以為抗癌成功,沒想到癌細胞卻轉移到卵巢,且已經是第4期,只好陸續切除子宮、卵巢等器官保命。而唐玲也因此將胃切除3分之2,產生的後遺症是「胃傾倒症候群」,只要吃飽就會覺得頭暈、沒力氣,還會有疲倦的感覺,更提早進入更年期,皮膚變得乾燥,還出現皺紋和斑點,但即使如此她仍樂觀面對,認真過好每一天,散發正能量。
唐玲罹癌看清前任「人沒來錢也沒來」 悔愛不對人:都是來騙我玩我的
唐玲今(4日)辦媒體感恩餐會,宣布脫離癌症及重大傷病卡,回歸普通人。她接下來人生一大要務,就是為癌友做分享,「雖然得癌症很難過、不舒服、很衰,但我們不孤單!」她也提到過去感情談得太盲目,確診時正在跟前任復合,「結果人沒來,錢也沒來。」生病反而看清男人,也體悟自己總用錯誤方式談戀愛。唐玲樂觀抗癌,挺過治療,宣布回歸正常人身分,提到患病前,她正跟港籍前任談復合,確診後,對方只會奪命連環call,卻沒有做出任何實質的幫助,人也沒出現,讓她就此切心,「我之前都活錯了,是討好性人格,人家跟我早安、午安講兩句我就愛上他,吸來的不是來愛我,是來騙我、玩我的。」唐玲左肩還留著人工血管,她將評估檢查結果,跟醫生討論拆除。(圖/林俐瑄攝)前半生她辛苦存錢給自己安全感,結果為了治療癌症都付出去,現在她也認為過去的金錢觀太傻了,「一直追求這事情是很傻的,人要賺多少錢事註定的,我的積蓄花在醫藥復健,之前好像不知道在忙什麼。」現在比較懂得要愛自己,把錢花投資自己健康上。戰勝胃癌四期,卻也引來許多質疑,讓她不惜秀出自己的診斷書,「很多人懷疑是假的,覺得癌友外表怎麼可能這樣。」其實她切除了三分之二個胃,後來因為癌細胞轉移,再切除子宮及卵巢,「照超音波,醫生說妳肚子裡面空空的,也覺得很心疼。」接下來她要開始做「清零計畫」,要消滅體內所有殘存癌細胞,並繼續到芮森診所做癌症術後保養。有了健康的身體,她也喊話工作、戲約快來找她。而昨傳出汪建民患肺腺癌,唐玲說:「祝福他,如果有可以幫忙的,都是演藝圈弟兄姊妹,能幫忙就幫忙。」
唐玲「醫界奇蹟」燒500萬抗癌成功 楊懷民低調曝狄鶯現況
唐玲今(1日)與陳子強一同為台灣優質生命協會愛傳承演唱會擔任主持人,會後受訪唐玲透露自己在經歷漫長而艱辛的抗癌之旅後,目前重大傷病卡資格已被取消,醫生宣布她體況跟一般人無異,對於現在能夠重獲健康的身體非常開心也很感恩,而她抗癌5年大概花4、5百萬元。2019 年唐玲因罹患胃癌第四期,經歷艱苦治療過程。不僅如此,由於癌細胞轉移,她不得不接受摘除子宮和卵巢的手術,如今胃僅剩下原本的三分之一。原以為生命即將開始倒數,但經過細心調養她抗癌成功,表示還需再觀察3年,這段時間每個都要到醫院做後續追蹤檢查,之後才算真正度過危險期。成功戰勝胃癌四期,有醫生認為唐玲是「醫學奇蹟」,也有人認為是「運氣好」,她說自己仍會持續追蹤與檢查,「防癌跟抗癌是我一輩子的事情」。此外,今天參與演出的楊懷民,他過去多次跟狄鶯在螢幕上飾演夫妻,先前對方兒子孫安佐又因為一些負面風波登上媒體版面,被問有無關心狄鶯?楊懷民說:「有傳訊息跟她說辛苦了,她也有謝謝我,說謝謝假老公。」楊懷民透露最近有傳訊息關心好友狄鶯。(圖/常朝貴攝)楊懷民也感慨回憶,說孫安佐以前很可愛,但對於媒體進一步詢問狄鶯現況?楊懷民表示自己不是當事人,不可以發表任何評語,「我沒有實際了解狀況,只希望安佐平安、一切都好好的,讓他父母不會擔心,這點很重要」,至於狄鶯、孫鵬夫妻是否如外傳失和?他則表示「完全不了解」。
唐玲罹胃癌切兩器官 熬過2次大手術8次化療拚重生
49歲女星唐玲過去演出多部八點檔走紅,不料在2019年被診斷出罹患胃癌第四期,手術時切除三分之二個胃保命,沒想到2022年時再度復發,發現癌細胞轉移,只好再將子宮及卵巢切除。近日唐玲到《聚焦2.0》分享抗癌歷程,自曝罹癌前其實就有徵兆,但她都輕視這些異狀才讓胃癌有機可趁,如今癌後重生,唐玲成為抗癌典範,還在節目中傳遞樂觀正能量:「鼓勵癌友積極抗癌,也是幫助自己活得更好!」。唐玲上節目分享抗癌歷程,自曝罹癌前其實就有徵兆。(圖/年代提供)唐玲總共經歷兩次大手術及8次化療,目前身上還裝有人工血管,儘管術後恢復良好,但仍需維持生活習慣以免再度復發,過去唐玲身體出現不少警訊,像是20年前曾患有胃潰瘍,都只吃成藥未再就診,甚至還感染胃幽門桿菌,這兩大因素都是導致胃癌的兇手,朱恩光醫師提醒,家族有胃癌病史的話,罹癌風險會提高5倍,另外若是感染幽門桿菌,罹癌風險則會提高8倍,叮嚀千萬不能忽視身體警訊,若有不適應盡快就醫並按時服藥,以免加重成癌。唐玲總共切除2處器官,胃功能被影響所以必須自行打維他命B12維持營養素,後續切除卵巢,卻發現被迫進入更年期、斷崖式衰老,關節疼痛等毛病都找上門,唐玲成功抗癌後養成運動習慣、心情保持愉悅,連劈腿都難不倒她。醫師叮嚀幽門螺旋桿菌主要是不乾淨的水源、食物與唾液等傳染,家中若有人感染,其他人中標機率也會提高,建議一同篩檢避免惡化成癌症,。
台灣光罩執行長吳國精驟逝 醫示警「膽管癌早期不易診斷」:6症狀要小心
台灣光罩執行長、半導體業先驅吳國精,在4月初因身體不適至醫院檢查,才得知罹患膽管癌,最後於昨(18)日深夜10時33分驟逝,享壽75歲。對此,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曾在臉書粉專指出,膽管癌是不常見的疾病,很難醫又不好診斷,會出現黃疸、茶色尿、右上腹痛、皮膚癢、食慾不佳等症狀,不容易早期診斷,有時候是等到癌細胞轉移到肝,出現一個一個腫瘤才被發現。錢政弘提到,膽管癌依發生的位置分為「肝內膽管癌」和「肝外膽管癌」,肝內膽管癌有78%是長成一坨(塊狀),用腹部超音波是看得到的,但有16%是沿著膽管長,6%藏在膽管內,這二型用超音波就看不太清楚;而肝外膽管癌在超音波下很容易被十二指腸內的空氣遮蔽看不見,不容易早期診斷,並有九成的膽管癌都是屬於肝外膽管癌。關於膽管癌的危險因子,錢政弘透露,包含膽管結石、膽結石(膽囊結石)、B型肝炎和C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有毒物質(如農藥、橡膠、印刷油漆等)、抽菸、幽門桿菌感染、糖尿病和含糖飲料,都有可能促進癌細胞增長。錢政弘也表示,腫瘤塞住膽管會使膽汁排不去,此時患者可能出現黃疸、茶色尿、灰白便等狀態,若懷疑膽道阻塞或黃疸,可以抽血驗膽色素和鹼性磷酸酶;另外,像是右上腹痛(感到悶、漲)、皮膚癢(手掌和腳底最明顯)、食慾不佳(體重減輕、營養吸收變差),均為膽管癌可能的症狀,要請民眾小心注意。最後,錢政弘提醒,40歲以上有肝病、膽結石或工作上會接觸有毒物質的人,平時要注意小便的顏色是否正常,在飲食方面除了少喝含糖飲料之外,也建議有膽結石的人不要吃生食,飲食要注意清潔衛生,避免造成膽囊、膽管甚至是肝臟發炎化膿,長期膽管發炎會增加罹癌風險。
胃潰瘍要注意!每天約10人因胃癌、食道癌離世 健保4月起給付免疫治療
原以為只是胃潰瘍買成藥吃,沒想到竟然是胃癌!台灣每天約10人因食道癌及胃癌離世,年死亡人數更高達4千人[1]!以往晚期癌友化療後存活期約僅7個月34,如今健保於4月1日起給付免疫治療,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腫瘤內科主任暨腫瘤免疫治療中心主任陳明晃表示,胃癌患者若PD-L1綜合陽性分數(CPS分數)大於5、或食道癌患者PD-L1腫瘤比率分數(TC分數)大於1%,都可積極和醫師討論申請給付。確診已是晚期 逾30%患者存活不過一年胃癌、食道癌與吸菸、飲酒、肥胖、攝取加工食品如煙薰與醃漬食物等因素有關,另外還有國人喜愛喝熱湯、熱茶、重鹹食物,加上胃食道逆流,皆屬高風險因子。上消化道癌症前期症狀不明顯,且往往伴隨癌細胞轉移,當出現吞嚥困難、體重減輕、喉嚨灼熱感,恐已是癌症末期。根據我國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所示,胃癌患者中約30%發現時已是第四期,而食道癌確診時即為第四期比例更高達45%[2]。化療效益低、標靶適用族群少 癌友陷困境台中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兼任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說明:「晚期胃癌及食道癌危險性高,兩者皆長年名列國人十大癌症死因,又因為初期症狀難辨,不少患者發現時難以進行手術切除,一線僅能使用化學藥物幫助病患延長壽命。」然而,化療卻僅能延長患者近7個月存活期[3],且副作用強烈,高齡癌友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往往難以持續治療;此外,晚期胃癌一線雖有標靶治療的選擇,但僅6至8%患者適用[4],食道癌患者更無標靶藥物可用,陷入治療困境。免疫治療突破晚期胃癌、食道癌瓶頸近年免疫治療廣泛被運用於癌症治療,不管是單用免疫還是進行免疫合併治療,皆被證實在各癌別的治療效益帶來新突破。免疫療法近年在上消化道癌症亦帶來長足進展,陳明晃表示:「免疫治療不論在晚期食道癌或是晚期胃癌的治療都有好成效,可以幫助患者降低超過2成的死亡風險。」而且副作用增加比例不高。他進一步說明,晚期胃癌患者一線使用免疫合併化療後,可降低約20%的死亡風險,並提高3年客觀緩解率;而晚期食道癌患者不僅一線可用免疫合併治療,過去使用傳統療法後復發者,二線亦有免疫治療的選擇,除了能將1年存活率從過去的3成提高到超過45%,還能延長患者的存活期、降低死亡風險超過兩成,有機會翻轉晚期胃癌、食道癌患者疾病現況的新型治療選擇。免疫治療納胃癌一線、食道癌二線給付!過往晚期胃癌與食道癌治療選擇有限、效益不佳,近期雖有免疫療法加入改善,但事實上,多數癌友治療時仍會受限於財務負擔,難以近用更有效的治療選擇,過去二線食道癌更是沒有任何一項治療藥物獲得健保給付。余政展表示,免疫治療近年不斷在晚期癌症治療領域帶來新突破,上消化道癌症實屬我國民眾不可不防的高危險疾病,現健保署伸出援手,將免疫治療納入一線胃癌與二線食道癌健保對象,成為抗癌新希望,評估癌友每月約可省下10-20萬元藥費。陳明晃表示,胃癌患者若PD-L1綜合陽性分數(CPS分數)大於5、或食道癌患者PD-L1腫瘤比率分數(TC分數)大於1%,都可以積極和醫師討論申請給付,選用更有效且符合生活品質治療方式。」估計約有3至4成癌友受惠。余政展也分享,除了上消化道癌症迎來健保給付的好消息,現免疫療法也從晚期癌症開始,逐步推進到早期癌症、甚至輔助治療的角色,未來有機會為各階段癌友點亮生命曙光,「食」現美好「胃」來。[1] https://reurl.cc/eLRkLW
唐玲憶兒時寄養遭性騷!她忍痛揭怪叔叔「變態行徑」 籲嚴懲惡保母
北市1歲大男童被保母虐死引發社會譁然,女星唐玲看到新聞也有感而發,並抖內幕,「想起我3歲多時也曾寄養在別人家,也曾經常沒有父母照顧,一些莫名怪叔叔伯伯,會抓摸我胸部或蹭私密的部位」,透露小時候也曾在寄養期間受虐及性騷,直到現在都難以忘卻傷痛,「這些種種點點回憶夢靨不會因為時間流逝而褪色,雖然過了那麼久,我都已經年過半百,想到卻還是會噁心傷痛」。唐玲在臉書發文表示,「虐殺幼兒罪大惡極,泯滅人性,死有餘辜,沒有父母保護的孩子實在很可憐,想起我3歲多時也曾寄養在別人家,也曾經常沒有父母照顧,那時也遇過可惡的大人,有些偷偷捏我的肉」,唐玲透露自己的童年時光,每天在家暴的恐懼中醒來,也經常沒有父母照顧,她透露3歲時寄養在別人家,卻遇上可惡的大人。她想起當時寄養在別人家的不堪經歷,「趁機打我或拉扯頭髮,還有一些莫名怪叔叔伯伯會抓摸我胸部或蹭私密的部位,還有叫我罰站表演唱歌跳舞供人取笑,這些種種點點回憶夢靨(魘)不會因為時間流逝而褪色,雖然過了那麼久我都已經年過半百,想到卻還是會噁心傷痛」。針對北市這名男童被保母虐死的新聞,唐玲忍不住氣憤,「我知道世上壞人很多,變態不少,如果不嚴懲這些可惡行為,如何能保護及彰顯善良的人心呢?因為沒有父母巴結,就膽敢恣意妄為、草菅人命殘酷對待,到底社會公義天理在哪裡」?唐玲曾演出《甘味人生》、《世間情》等本土劇,2019年卻診斷出胃癌,經歷多次化療,卻又檢查出癌細胞轉移至卵巢,只好摘除子宮和卵巢。儘管如此,唐玲仍樂觀面對病情。談到近來虐童案,童年不快樂的她除了抖出內幕,駭人的虐童事件也令她越想越氣,怒喊「可惡,可恨」。《CTWANT》提醒您:◎若您發現有兒童、少年、老人、身心障礙者遭受不當對待,或您本身有遭受家庭暴力、性侵害、性騷擾等情事,24小時全天候可以手機、市話、簡訊(聽語障人士)直撥「113」◎尊重身體自主權,遇到性騷擾勇於制止、勇敢說不,請撥打113、110◎拒絕暴力,請撥打110唐玲透露3歲寄養別人家遭伸魔爪。(圖/翻攝自臉書)
唐玲胃癌4期慶49歲生日 吐心聲「又多活1年」:不贏就是萬丈深淵
女星唐玲曾演出《甘味人生》、《世間情》等本土劇,2019年卻診斷出胃癌,經歷多次化療,卻又檢查出癌細胞轉移至卵巢,只好摘除子宮和卵巢。儘管如此,唐玲仍樂觀面對病情。本月5日適逢49歲生日,她直言,「如何過的健康快樂爽,是我現在生命的基本功課。」唐玲5日在臉書寫下,又多活了一年,生日快樂,出生的日子,大部分人都會想要特別慶祝,而自從加入抗癌行列,每天能夠平安醒來都感到慶幸。唐玲透露,癌後5年的危險期,在2022年癌症復發後,須延後到2027年,最新的統計報告,胃癌4期,5年存活率低於4.5%。唐玲說,「這些日子認真重新把自己活回來,耗費的心力能量(與時間金錢)三言兩語說不清,天天在跟死神病魔心鬼拔河,不贏就是萬丈深淵,感恩你們給我關注支持,如何過的健康快樂爽,是我現在生命的基本功課,我學習,也會分享給你。」唐玲也許下生日願望,「願我們都健康美麗快樂,進而貢獻自己才能對世界有益,享受豐盛富足的生活,這個生日祝福送給幸運看到的你,感恩你的祝福與陪伴。」貼文一出,粉絲紛紛留言「生日快樂,妳會很平安健康的,加油」、「生命鬥士,生日快樂」、「阿姐最帥了,繼續酷下去」、「一起加油」、「生日同一天祝福妳生日快樂」、「繼續慶祝好多年」、「健康平安,你太優秀了,加油」。
唐玲抗癌成功胃卻剩不到一半 被要求增重她喊:有女星包袱!
48歲的女星唐玲2019年罹患胃癌第四期,之後因癌細胞轉移,也必須摘除子宮和卵巢,目前胃僅剩下原本的3分之1,唐玲勇敢抗癌成功,新年就受「陶聲洋防癌基金會」及「關懷心臟病童協會」的防癌、健康大使雙代言。唐玲坦言,因為割除子宮和卵巢提早進入更年期狀態,骨質酥鬆問題和心血管問題也找上,運動部分會加強超慢跑以及伸展拉筋,以及加強重訓,目前身高166公分、52公斤的自己,還是被醫生提醒要繼續增重到55公斤,但她笑說:「還是有女明星包袱,希望漂亮!」罹患胃癌第四期的唐玲,2年多前被醫師評估可能只剩下3到6個月的壽命,最終抗癌成功,被視為健康典範,現在她首要是以健康和保持心情愉快,對於網上酸民,連煎荷包蛋都會被酸民說鍋子很爛等,雖然還是會生氣,但會自己控制情緒不被他們影響,而先前提到因為用藥影響視神經病變,而被眼科醫生懷疑疑似青光眼,目前換藥後雖不會紅眼,但反而會開始頭痛,也因如此有主持或是通告就會先暫時停藥,目前就是繼續觀察。她獲邀出席陶聲洋防癌基金會及關懷心臟病童協會共同主辦的「跨越30SDGs健康講座」活動,成為2單位的年度共同代言人,唐玲透露因為胃切除後,也開始改變飲食,從暴飲暴食到現在三餐正常且更注重飲食順序,先吃蛋白質,之後蔬菜和水果等,這樣不會因為有忽然嗜睡狀態,但她直言現在每天工作僅能維持五小時電量,儘管有經濟壓力,但現在因還在復健中,走一步算一步,比起經濟壓力,會更注意自己的健康,但也樂於和大家分成功抗癌心得。醫界權威呂鴻基(左起)、陳光耀、黄碧桃及曾文毅和唐玲共同簽署聯合國健康宣言。(圖/關懷心臟病童協會提供)從小就愛漂亮的唐玲說,自己現在最堅持過「美麗人生」,即使是癌症患者,也要隨時把自打扮得漂亮美麗,去年擔任心協代言人的張如君雖然因故未能出席活動,仍然派出2位城市小姐李昱欣、吳若湄參加活動以表支持。活動上,陶聲洋防癌基金會董事長陳光耀表示,未來將在全台推動建設防癌城市,唐玲將一起和防癌列車開駛。關懷心臟病童協會前理事長許錫松指出,創立屆滿30週年的心協和防癌基金會選在國父紀念館休館整休前共同辦講座,別具跨越里程碑再出發的意義,同時也期盼唐玲勇敢抗癌的故事,能鼓舞病童的信心。講座活動除獲百威生醫、上頂醫學影像科技、元祖實業、傑凱國際實業以及寶家健康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支持贊助活動外,有心臟病學之父稱號的教授呂鴻基、兒童心臟病學醫生黄碧桃、台大腦神經醫生曾文毅等人,還發起共同簽署聯合國SDGs健康宣言,要在全台加強傳播心血管、防失智和防癌的健康觀念,唐玲也獲邀一同簽署。
徐小可劇中兒搭救護車又遇酒駕車禍 回憶罹癌母送醫煎熬
徐小可時隔3年回歸演員身分,在東森《生命捕手》中客串一名焦急的媽媽,劇中兒子在送醫途中,救護車遭遇對撞車禍而耽誤就醫,車禍肇事者竟還是一名酒駕逃犯,衍伸出醫療救護順序的議題。台藝大戲劇系畢業的徐小可,婚後為了專心照顧三個小孩幾乎很少接戲,這次得以抽空客串過過戲癮,她直呼:「戲癮超癢的!」劇中角色因兒子遭延誤就醫,竟在大馬路上及醫院裡失控地大吵大鬧,她笑稱這絕對不是本色演出,「這個媽媽角色跟我平常對待小孩的個性不太像,我基本上不太會在外面大聲罵小孩,所以演出的時候要放開非常多。」個性樂觀的徐小可坦言從以前就最怕演哭戲,「拿到完整劇本後才看到有哭戲,演出前非常緊張,感謝導演現場的調度以及劇組的拍攝安排,讓我的情緒可以一氣呵成。」預告中可以看見,她因為擔心兒子病況在車禍現場急得跳腳,徐小可回想起多年前遇過類似的經歷,「當時媽媽罹患癌症,癌細胞轉移至骨頭導致斷掉非常痛,我們叫了救護車送媽媽趕往醫院,沒想到中途遇上交通管制時間,內心十分煎熬,透過這次的表演重新把當年的情緒帶入角色裡。」 潘君侖(右)劇中怒揪王識賢衣領卻自曝「手超抖」。(圖/東森提供)劇中她跟王識賢有多場對手戲,徐小可對此難掩興奮地表示:「第一次跟識賢哥合作很緊張,第一眼看到他,覺得他怎麼保養得這麼好。有一場跑到樂樂診所找他理論的戲,要展現角色如潑婦罵街般咄咄逼人的罵功,好險身旁有一些飾演三姑六婆的演員群助陣,才讓我沒那麼緊張。」徐小可很期待播出,希望讓觀眾看到她除了綜藝節目外的另一面,「請大家不要忘記我是可以演戲的!」潘君侖劇中飾演外科醫師程俊堯,總以陽光暖男形象示人,但因劇情需要呈現「生人勿近」的狀態,「那段時間都不太想和別人說話,心裡一直很壓抑,負面情緒累積到隨時可以出拳發洩,當時連經紀人都不太敢靠近,說我的眼神總是充滿憤怒。」有一場與王識賢在醫院樓梯間的衝突戲,他要憤怒地揪住王識賢的衣領,拍攝前讓他緊張不已,「這是跟識賢哥的第一場戲,其實手都在抖,也擔心會不小心傷到他,但識賢哥相當貼心,叫我不用擔心照著情緒走,讓我放心地發揮。」潘君侖在王識賢及柯叔元兩位前輩身上學到不少演戲技巧,坦言非常受用,「識賢哥曾和我分享入戲的方法,像是拍攝前先在腦子裡想像畫面;叔元哥也有建議我憤怒的戲不要一直皺眉頭,可以試著用其他方式來表達情緒。」儘管戲裡衝突場面不斷,戲外演員們感情都超級好,拍攝結束後還會相約吃火鍋很歡樂。 《生命捕手》由映畫傳播製作,總製作人郭建宏攜手柯政銘導演及堅強主創團隊打造。卡司集結王識賢、Ella陳嘉樺、柯叔元、李維維、江祖平、邱偲琹、潘君侖、林玟誼、苗可麗、周群達、郭方儒、邱永騰、梁以辰、陳天仁、徐小可等人。於每周日晚間8點於東森戲劇台、公視+首播、每週六晚間8點在緯來戲劇台、靖天電視台上架。
中年男血尿確診攝護腺癌晚期 搭配精準治療重拾人生
6旬鄭先生因血尿、半夜頻尿至泌尿科就診,一診斷竟是攝護腺癌第四期,且癌細胞轉移到淋巴系統及骨頭,恐活不到2年!由於有癌症家族病史,患者接受基因檢測,找出BRCA致病性基因缺陷,從化療改用PARP抑制劑治療,不僅穩定存活4年多,打球、游泳、跑步都沒問題。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呼籲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11月起健保擴大給付標靶新藥,及早基因檢測搭配第一線精準治療,仍有機會重拾人生。攝護腺癌是年長男性殺手,美國影集《六人行》男星詹姆斯邁克爾泰勒(James Michael Tyler)、名媛孫芸芸父親、前太平洋董座孫道存皆因攝護腺癌過世。台灣泌尿科醫學會馮思中理事長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110年癌症登記報告,攝護腺癌高居男性十大好發癌症第5名,死亡第6名,發生人數7481位,年新增個案以4%速度成長,相當可怕。多數患者常在排尿異常、雙腿無力,甚至是背痛才求醫,此時可能已為晚期骨轉移,臨床約有3成患者被診斷為轉移性攝護腺癌,若家中親人曾罹患癌症、有家族病史,罹癌風險更高,應小心預防。及早基因檢測 掌握前「腺」治療關鍵攝護腺癌藥物治療選項多,不同的治療策略對於後續疾病發展及病友存活期影響甚鉅。臨床治療大多是給予荷爾蒙藥物以抑制雄性激素,但病友通常治療幾年後會產生抗藥性,發展為「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疾病惡化程度及死亡率高。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泌尿腫瘤委員會健保擴大給付標靶新藥黃昭淵分享,具有BRCA基因突變的人罹患攝護腺癌後,死亡率則為一般人的2.5倍,主要因為病程進展較快、對傳統治療的反應比較差,因此預後也比較不好;在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中,約12%具有BRCA基因突變[i],若使用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可讓具有受損BRCA基因的癌細胞無法被修復,導致癌細胞死亡進而可延緩或停止腫瘤生長[ii]。荷爾蒙治療產生抗藥性! 健保擴大給付標靶新藥根據研究,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針對BRCA基因突變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治療上,可降低近8成疾病惡化風險[iii],今年11月也獲得健保給付,成為有BRCA1/2基因突變且曾使用過新型荷爾蒙治療惡化病友的治療新選擇。高雄榮民總醫院泌尿科郭威廷醫師指出,以往自費使用PARP抑制劑在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治療,每月約需耗費10萬元,擴大給付後估計每年約有296位患者受惠。曾使用荷爾蒙療法仍惡化的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患者,經BRCA基因檢測後,具有BRCA1/2或與DNA修復相關基因的基因突變皆受惠,可在第一線治療就獲得較佳的成效,大幅減輕經濟負擔。郭威廷進一步說明,現今轉移性攝護腺癌邁入精準治療,一線治療會影響預後。根據研究,與新一代的荷爾蒙療法相比,若使用PARP抑制劑可以減少近8成的疾病惡化風險,以及死亡風險降低近4成[iv]。相較單用新一代荷爾蒙藥物,PARP抑制劑亦可與新一代荷爾蒙療法合併使用,可延長無惡化存活期近1年以上[v],有效縮小腫瘤、降低PSA指數,四期攝護腺癌雖無法治癒,但穩定控制症狀,有望和疾病和平共處,維持生活品質。馮思中呼籲,進入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病友們,可及早進行基因檢測、掌握精準治療,現健保擴大給付PARP抑制劑在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的治療,讓患者獲得最好的治療成效。男性朋友也應更加注意自我的健康,50歲以上的男性應定期進行PSA篩檢,若家族中有癌症病史者應格外注意,及早篩檢不僅有助於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也有助於提前預防、及早應對,增加早期發現治療的機會,掌握前「腺」才是掌握人生自由關鍵。 [i]https://www.astrazeneca.com/media-centre/press-releases/2020/lynparza-approved-in-the-eu-for-prostate-cancer.html#.
豬哥亮走了6年「今逢77歲冥誕」 愛女曬合照吐神奇巧合:冥冥之中幫忙
「秀場天王」豬哥亮2014年證實罹患大腸癌二期,但沒積極治療,怎料2016年病情惡化,2017年癌細胞轉移至肝臟併發腎衰竭病逝,享壽70歲,今(6日)是豬哥亮的77歲冥誕,女兒謝金晶PO文抒發思念父親的心情,更分享神奇巧合。謝金晶深夜在臉書PO出照片,表達思念之情,只見她熱情擁抱豬哥亮,而豬哥亮則開懷大笑,流露出一股溫馨的氛圍,「老爸~生日快樂,你在天堂一定也笑的這麼開心吧」,也忍不住懷念過去每周陪伴錄影,幫父親綁鞋帶的時光,感嘆時間好快,2023又快過完了。謝金晶為了找打歌服,耗費一番功夫。(圖/豪記唱片提供)接著,謝金晶提到新專輯的打歌服,為了完美呈現宮廟東北風的風格,但四處尋找仍沒有結果,原本想找豬哥亮的御用造型師,但對方工作滿檔而婉拒,沒想到某天到墓園探望豬哥亮,訴說自己的困難,隨後搭公車準備到台北東區,卻搭錯車在信義區巧遇造型師,再度提出邀約,對方得知她的處境後,認為有緣相遇,便答應合作,解決了困擾已久的問題。謝金晶覺得這是豬哥亮冥冥之中的指引幫忙,欣喜表示:「你有看到那套搶頭香的打歌服嗎?是不是超有質感超好看的」,除了感謝父親外,最後也不忘表達自己的心情,「永遠愛你,想你」。◎民俗說法,僅供參考。
她半夜癢醒1年多就醫驚見是無聲殺手 醫生診斷:壽命只剩8~11個月
許多癌症初期都難以察覺,容易錯過黃金治療期,美國一名婦人經常在半夜間驚醒,全身癢得難以忍受,長期不堪困擾下選擇求診,竟被診斷出第四期的胰臟癌,且癌細胞已轉移至胃部,醫生更研判,恐怕只剩下8-11個月壽命。79歲的芭芭拉·格林 (Barbara Green) 2022 年 7 月開始出現瘙癢症狀,當時她仍不以為意,一直在環遊世界,每天練瑜伽、鍛鍊身體。沒想到持續了1年多仍未好轉,還發現她的尿液變深、糞便顏色變淺,她才尋求醫生幫助,卻沒想到被診斷出第四期的胰臟癌。胰臟癌也有無聲殺手的稱號,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統計,胰臟癌患者5年後存活率僅12.5%,若有癌細胞轉移的狀況,存活率更會直接將低至3%,這是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也不容易檢測。不過NCI也指出,雖然胰臟癌難以診斷,但也不是真的毫無症狀,許多患者經常伴隨胃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黃疸、尿色深、糞便顏色較淺或漂浮、疲倦和搔癢等現象,若有上述症狀長期纏身,就可以考慮至醫院安排檢查,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時間。不只美國,胰臟癌在台灣也是癌症死亡率榜上有名,醫師就提醒,保持良好運動習慣,避免抽菸飲酒,以及不要經常大魚大肉以及過度攝取加工醃製肉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不只胰臟癌,許多疾病也不容易找上門。醫師解釋,過度肥胖族群罹患胰臟癌風險相較於平常人大幅增加7~10倍,具有煙、酒癮族群,也容易導致慢性胰臟炎進一步惡化成胰臟癌,經常大量攝取加工醃製肉品也是胰臟癌患者通病,都需要多加注意。
破除3大錯誤迷思!淋巴瘤無良性皆「惡性」 謹記7症狀早發現、治療
淋巴存在身體各處,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不過許多人對淋巴瘤卻不太了解,認為只有淋巴結才有淋巴瘤的可能,甚至有些民眾認為淋巴瘤和其他腫瘤一樣有分良性、惡性。為破解「淋巴瘤」的錯誤觀念,北榮血液科醫師王浩元整理相關Q&A,提供正確資訊,幫助民眾及早發現、正確治療。淋巴瘤迷思1: 淋巴瘤有良性、惡性?淋巴瘤(lymphoma)其實就是「淋巴癌」,沒有良性、惡性之分。王浩元醫師表示,只有「淋巴結腫大(enlargement of lymph nodes)」才有分良性、惡性,而良性的淋巴結腫大主要是發炎、感染所致,通常一段時間後會自行消退,至於惡性的淋巴結腫大,則是因為癌細胞浸潤造成,不會消退。造成淋巴結腫大的癌細胞,可能是從其他地方的腫瘤癌細胞轉移而來,也有可能是來自於淋巴結該處的「淋巴癌細胞」。當淋巴細胞轉變成「淋巴癌細胞」,就可能形成淋巴癌,因此,淋巴癌只是造成惡性淋巴結腫大的原因之一。王浩元醫師說明,由於淋巴球細胞可以簡單分成B細胞、T細胞、NK細胞,因此淋巴癌也可以依照淋巴球細胞的種類,分成B細胞淋巴瘤、T細胞淋巴瘤、NK細胞淋巴瘤。淋巴瘤迷思2: 淋巴瘤有分好治、難治的?坊間流傳「淋巴瘤有分好治、難治」,這是正確的嗎?王浩元醫師表示,以往所謂好治的是指「何杰金氏淋巴瘤」,是一種B細胞淋巴瘤,病理切片只有少少幾顆淋巴癌細胞,而難治的是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其病理切片視野所及大多是癌細胞,但現在用好治的、難治的去形容淋巴瘤已不太恰當。王浩元醫師說明,在過去只有化學治療跟放射線治療的年代,相較於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何杰金氏淋巴瘤通常對治療的反應較好,因此被稱作是好治的淋巴瘤,不過過去15年來淋巴瘤的治療突飛猛進,許多新穎的標靶藥物或細胞免疫治療被用於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因此坊間流傳的說法並不太恰當。淋巴瘤迷思3: 淋巴瘤只會出現在淋巴結?許多人在頸部、腋下觸摸到硬塊,大多都會有所警覺可能是淋巴結出現問題,但王浩元醫師指出,淋巴瘤雖然最常發生於人體的淋巴結,但它能長在身體的任何地方,包括腦部、肺臟、乳房、腎上腺、肝臟、睪丸、皮膚等。雖然,頸部、腋下、腹股溝等3處密布著淋巴結,所以當民眾在上述三處摸到腫塊時,較易警覺或聯想到淋巴瘤,但是身體仍有許多淋巴結是存在於我們摸不到的地方,例如縱膈腔或後腹腔,就需要仰賴患者的症狀來協助醫生的臨床判斷。謹記淋巴瘤7症狀 早期發現積極治療王浩元醫師表示,發燒、腫塊、身體癢、盜汗(夜間多汗)、咳嗽、體重減輕、異常疲勞等7症狀都有可能是淋巴瘤,民眾可用「燒、腫、癢、汗、咳、瘦、累」7字訣記憶,無痛的腫塊是淋巴瘤最常見的症狀,雖然最常出現於淋巴結區域,但要再次強調,淋巴瘤能長在身體的任何地方,不限於淋巴結。醫師也提醒,民眾應早期發現、積極治療,即使是淋巴瘤的第四期,仍然存在治癒的可能性,淋巴瘤根據不同的病理型態可分成近百種淋巴瘤診斷,而不同的淋巴瘤有各自對應的治療策略,唯病人、家屬、醫護三方密切合作,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成功治療的機會。
抗乳癌新武器「魔術子彈」 精準攻擊+旁觀者效應提升戰力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女性一發現乳房有腫塊,千萬不要拖延就醫!根據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李思錦醫師、嘉義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呂長賢醫師的觀察,門診中,有些乳癌病患發現胸部有腫塊,常因逃避、害羞,或深深感覺自己做錯事等因素而拖延就醫,有些病患拖到腫瘤大如棒球、籃球,甚至出現傷口、分泌物,並產生異味,夏天還堅持穿厚衣服,且在傷口裹上厚厚紗布以掩蓋傷口、異味,都還是不願面對。李思錦醫師指出,近年來,隨著新藥推陳出新,乳癌病患即使遭遇癌細胞轉移,也都有藥物治療選項,讓存活期可以延長。所以病患若從接受疾病開始,改變心態,勇敢接受治療,並配合醫師指示用藥,生活還是可以回歸正常,病痛也能大幅減輕。HER2弱陽性病患,治療有了新選項談到乳癌的治療,呂長賢醫師表示,乳癌病患的治療策略與HER2(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R(荷爾蒙受體)、BRCA乳癌基因表現等有關。其中在乳癌病患中,HER2陽性病患約佔20%-25%,以這群病患為例,過去使用抗HER2標靶藥物,多數可發揮作用。「乳癌病患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HER2表現?」對於這問題,李思錦醫師解釋,目前檢查HER2方式以「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IHC)、「螢光原位雜交法」(FISH)為主,檢驗時可發現,HER2依據組織染色表現分為三價、兩價、一價與零價,價數越多,代表HER2表現越多越明顯。李思錦醫師進一步分析,在過去,當HER2組織染色呈現三價或FISH陽性,才被視為「HER2陽性」,此時才有對應的抗HER2標靶藥物可供使用,如果HER2組織染色呈現兩價FISH陰性或染色為一價,以前都被當成HER2陰性處理,在乳癌病患中,所佔比率達50%,但在乳癌治療精準化的現在,治療趨勢已經有所改變。目前,不少研究顯示,若是HER2組織染色呈現一價、兩價等「HER2弱陽性」的病患,使用新一代ADCs(抗體藥物複合體,又稱魔術子彈)藥物,同樣可發揮毒殺癌細胞的效果。新一代魔術子彈精準攻擊,病患存活希望大大增加據統計,HER2陽性病患若使用新一代ADCs藥物,無疾病惡化存活期有機會長達2年半,若是HER2弱陽性病患用藥,與傳統化學治療相較,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增加一倍,這代表傳統HER2陽性與HER2弱陽性病患相加,有高達70%到75%的乳癌病患將有機會受惠於新一代ADCs藥物治療,對於具HER2表現的轉移性乳癌病患而言,無論HER2表現是強、是弱,都有新治療選項可供選擇,病患延長生命的機會再度增加。針對抗體藥物複合體的獨特作用方式,呂長賢醫師表示,新型ADCs藥物的結構有HER2抗體、連結子,而連結子帶有細胞毒殺藥物。這類藥物進入體內,因帶有HER2抗體,一找到有HER2陽表現的細胞,受體、抗體就會結合,癌細胞就會把藥物「吃進去」。此時癌細胞內的酵素,會切斷ADCs上的連結子,帶有細胞毒殺藥物便順勢進入、釋放毒性,很快消滅癌細胞,不只如此,這些細胞毒殺藥物也會穿過癌細胞細胞膜,滲入周遭的癌細胞,導致旁邊癌細胞也跟著毒發身亡,這種效應稱為「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藥物作用範圍就可擴及更多癌細胞。李思錦醫師表示,這類藥物的作用方式,由於攻擊精準,所以與傳統化療藥物相比,副作用比較輕微,如果是身體較虛弱的病患,也有機會可使用。不過藥物可能產生間質性肺炎,在用藥過程,需監控血氧濃度,發現血氧濃度異常,就必須提高警覺。醫院團隊、病友團體支持,病患更有前進動力在治療乳癌的過程中,病患的肌力維持與身心靈支持,都是重要環節。以大林慈濟醫院來說,特別針對乳癌病友提供肌力提升課程、復健課程等,讓病患學習;嘉義長庚醫院則有堅強的病友團體作最佳後盾。兩院也都有個管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員予以協助。李思錦醫師呼籲,當發現乳房有腫塊、異常,一定要勇敢踏出、尋求治療,只要願意勇敢踏出第一步,就有生命延長的可能性。呂長賢醫師則提醒,民眾如果符合國民健康署免費乳癌篩檢資格,一定要定期接受乳癌篩檢,早期發現,也才能早期治療,存活期也才能真正大幅提升。
正要慶祝重生「乳癌卻復發在眼睛」 想陪女兒成長!讓她勇敢奮戰
現年48歲的林女士在34歲時發現左側腋下有腫塊,原不以為意,在親友催促下才到醫院檢查,沒想到初步判斷是2期乳癌,在手術切除腫瘤時,確認乳癌已到3期,再接著做4次小紅莓化療與4次歐洲紫杉醇化療,病情恢復良好,服用抗雌激素劑10年後,終於不用再回診。2021年8月底林女士覺得右眼常有異物感,在一般眼科看診但未改善,漸漸開始出現頭痛,轉診神經科檢查,發現右眼窩內側肌肉膨脹出一塊組織,壓迫眼睛導致無法正常轉動,採檢才發現竟是乳癌細胞轉移復發。時隔10多年乳癌再次找上林女士,她內心充滿擔憂,當時對2名才高一的女兒說,可能很難參加她們的大學畢業典禮。但家人給予林女士強大支持力量,同年11月初先做雙側卵巢及輸卵管切除手術,經歷短暫休養後,開始用口服標靶藥物迎擊癌細胞。林女士說,第一次使用口服標靶藥物治療時,就能感受到明顯效果,眼窩內側膨脹肌肉慢慢消下,副作用比起化療更是大幅降低,過去接受化療掉髮非常嚴重,乾脆剪個精光戴著棒球帽就去上班。標靶藥物雖也導致掉髮,但都在可接受範圍,且口服標靶藥物不須要像化療一樣接管,讓生活更加便利。根據衛福部109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台灣新發生乳癌病患共有1萬7千371人,當中0至49歲患者竟然有5 541人,約占整體31.89%,相當於每3名就有1名屬於停經前的年輕患者。並且在年輕患者中,有1 300名病人確診時已處於第四期,也稱晚期乳癌或稱轉移性乳癌。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馮安捷表示,根據癌細胞受體對不同激素表現,乳癌能區分成4種亞型,現在針對各亞型已有多元治療方式,除了手術、化學治療,還有免疫治療和標靶治療等。近年更發展出便利性高的口服細胞週期抑制劑(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不僅能夠協助對抗腫瘤,副作用相對也較低。馮安捷醫師提醒,在醫學期刊研究中發現,乳癌患者每4人就有1人,在治療5至10年後發生復發或轉移。另外,世界外科腫瘤期刊研究中也提到,過半數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患者,診斷5年後可能轉移復發。若患者帶有特殊基因突變,研究顯示具有較高的復發率且更容易產生抗藥性,使治療效果不佳。馮安捷醫師呼籲,基因檢測已是癌症治療必要過程,除了能協助區分癌症不同亞型,讓病患能夠有最適當的治療方式外,也有助評估治療後狀況。尤其高復發風險的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病患,治療後必須按照醫生指示定期檢查,就算出現轉移復發或抗藥性,也應趁早介入控制癌細胞,讓患者繼續陪伴最愛家人與完成夢想。
婦罹乳癌怕化療 1年內早期變晚期、HRE2陽性轉陰性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一名50歲婦人2年前確診乳癌時僅是早期,但因受不了化療副作用而中斷治療,沒想到一年後癌細胞轉移至肺部與腋下淋巴結,後續又快速惡化,癌細胞再轉移至皮膚,出現約巴掌大紅腫;HER2表現量更從早期陽性、轉移後的陰性變成弱陽性,確診為「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差點以為無藥可醫!幸好婦人最終在醫師評估與建議下接受「魔術子彈」ADC藥物治療,腫瘤明顯縮小,且副作用低,生活品質大幅改善。HER2乳癌新分類—HER2弱陽性乳癌維馨乳房外科醫院乳房外科歐陽賦醫師表示,乳癌是台灣女性第一好發癌症,而在全部乳癌病友中,約1/5屬於「HER2陽性」乳癌類型,適用鎖定HER2受體、抑制癌細胞快速分裂與生長的HER2標靶治療。然而,近年臨床發現,有一群乳癌病友,為「HER2弱陽性乳癌」,是乳癌的一種新分類,占轉移性乳癌病友的一半左右,其HER2的免疫組織化學染色(IHC)檢測為2+,但螢光原位雜交法(FISH)檢測為陰性,或者是IHC檢測只有1+,有HER2表現但表現量卻不高,使用抗荷爾蒙治療、免疫治療或是單純使用化療,仍有機會復發。歐陽賦醫師表示,這群病友對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全稱Antibody-Drug Conjugates)治療的反應良好。研究顯示,轉移性HER弱陽性乳癌在醫師評估下接受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治療,無疾病惡化存活期與整體存活期皆獲得有意義的改善。翻轉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 ADC藥物是趨勢義大癌治療醫院洪朝明院長進一步說明,抗體藥物複合體(ADC)係以「連接子」結合標靶藥物與細胞毒殺藥物,利用標靶藥物的專一性,將細胞毒殺藥物精準地送進癌細胞,其作用就像特洛伊木馬屠城記的巨型木馬(標靶藥物),偷偷裝載著威力強大的武士(細胞毒殺藥物),進入城堡後就悄悄發動攻擊,此舉相較於傳統化療屠殺式攻擊或單用標靶,作用更精準,副作用較傳統化療小。部分ADC藥物所搭載之細胞毒殺藥物,細胞膜通透性佳且數量多,可以穿透腫瘤細胞膜而對鄰近的癌細胞產生毒殺效果,引發「旁觀者效應」,改善癌腫瘤異質性導致的抗藥性問題,降低復發風險,是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症病友的治療選擇之一。洪朝明院長強調,ADC藥物是未來5至10年乳癌治療的重要趨勢,關鍵就在於「旁觀者效應」!罹患晚期乳癌,別怕!專業精準治療+先進藥物助延命台灣乳房腫瘤手術暨重建醫學會巫承哲秘書長表示,精準治療,需先精準分類!當HER2乳癌不再只是「陽性」與「陰性」,而在中間多了「弱陽性」,治療策略就需重新做綜合性評估。如同前述的50歲轉移性HER2乳癌病友,HER2表現量從「強陽性」變成「弱陽性」,用藥也將跟著調整。而經過ADC藥物治療,該名癌友的預後良好,更有信心持續面對治療與定期追蹤。長期關懷乳癌病友的台灣癌症基金會呼籲女性朋友「即使罹患乳癌,也不要怕!」拜醫療科技發展所賜,無論早期或晚期乳癌,臨床上的治療選擇越來越多,且新藥也陸續研發問世,因此確診乳癌時千萬不要沮喪,勇敢面對,及早與醫療團隊討論,盡早治療,搭配規律運動與健康飲食,才是戰勝乳癌的不敗法門。
胃癌末期遭酸「用生病刷存在感」 唐玲火大反擊:跟你換
女星唐玲曾演出《甘味人生》、《世間情》等本土劇,2019年卻診斷出胃癌,前後經歷8次化療,卻又檢查出癌細胞轉移至卵巢,情況已經惡化至第4期,只好摘除子宮和卵巢。沒想到,她被網友酸「用生病刷存在感」,讓她火大直接開嗆。唐玲時常在臉書分享抗癌日記,然而此舉卻被酸民認為是「用生命來刷存在感」,氣得她回擊:「誰喜歡用生病來刷存在感啊?你喜歡刷存在感?那給你生病啊!」喊話要用胃癌4期和對方交換。唐玲被酸民嗆「用生病刷存在感」,火大發文反擊。(圖/翻攝自唐玲Linh Linh臉書)唐玲指出,癌症存活率只有4.5%,想要活下來就得花好幾百萬的醫藥費,無論是醫治還是面對死亡都是壓力,為了拿出治病的費用,不惜賣房子、賣車子、賣老臉借錢,打化療的時候七葷八素,每天軟綿綿噁心想吐不能動,花光財產還不一定保證活命。可如果不醫治,一旦癌症病發,腫瘤會堵住器官,並不斷擴散,吃掉體內的營養導致器官衰竭,日漸虛弱而且爆痛,只能打嗎啡,每天昏昏沉沉,吃不下睡不著動不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死?」唐玲透露,很多癌症都有積水,包括肺積水或腹積水,難受程度像是窒息呼吸不到空氣,有些人皮膚潰爛或口腔發霉,還有很多症狀,她認為說風涼話的人,實在太沒有良心,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苦難,自己分享病程,對方不鼓勵支持,還產生嫉妒的心態,令她一肚子火,「到底有什麼毛病呢?」她認為,有緣份一起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奉勸應該互相支持愛護,用生命影響生命,邁向快樂幸福的人生才是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