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變
」 癌症 大腸癌 癌變 喝酒 食道癌政論漫畫家魚夫肝癌病逝 醫師提醒「6症狀」應立即就醫
知名政論漫畫家魚夫林奎佑於30日因肝癌過世,享壽65歲。也由於肝臟素有「沉默的器官」之稱號,據稱魚夫在發現肝癌時已經末期,甚至一度住進加護病房。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在院方網站就表示,因肝癌的症狀及表現容易與腸胃疾病混淆,若有以下6種情況時,應立即就醫檢查。根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在院方網站資料顯示,由於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以致於肝癌早期通常沒有什麼症狀,等到身體有異樣到醫院檢查時,往往為時已晚。因肝癌的症狀及表現容易與腸胃疾病混淆,若有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而這6種情況分別如下:一、上腹部疼痛、腹脹當肝癌變大接近皮膚表面,導致出現凸出或上腹部脹痛。二、疲倦、食慾不振、體重減輕通常這類症狀較無特異性,可能是由於肝臟發炎或消化功能變差導致。體重減輕的因素很多,癌症也是常見的可能性。三、黃疸眼白與皮膚會變黃。四、下肢水腫、腹水因肝功能衰退,肝臟合成的白蛋白不足,血管中的水份流出,大量積存在腹腔,而有腹脹、腹圍變大、食慾不振、下肢水腫、體重增加、尿量減少、噁心、嘔吐、全身倦怠等症狀。五、吐血因肝癌引起食道或胃靜脈瘤破裂出血,造成黑便或鮮血便。甚至更嚴重的會大量吐血。六、急性腹痛肝癌破裂出血,引起腹部突發劇烈疼痛,嚴重還可能因此休克昏厥。肝癌如果已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到末期肝癌階段,還可能引起其他症狀,例如,轉移到骨頭引起疼痛;轉移到肺部引起呼吸喘、咳血等。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消化系醫師王鴻偉也曾官網發文表示,臺灣每年約有8000人死於肝癌,其中約有8成為慢性B 型肝炎帶原者,1成左右是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民眾通常不清楚自己是否為B型肝炎帶原者或C型肝炎感染者,因此抽血確認有無B、C型肝炎是篩檢的第一步。 感染B、C型肝炎病毒後,帶原者有可能肝功能維持正常,或是肝功能異常而導致肝臟反覆發炎和纖維化,進而產生肝硬化或肝癌。因此,慢性肝炎帶原者需每6個月接受腹部超音波及肝功能檢查,若是已有肝硬化,則需每3個月篩檢1次。另外,長期酗酒、藥物濫用、黃麴毒素,以及有肝癌家族史,都是引發肝癌的危險因素。王鴻偉醫師也強調,肝癌治療的方式日新月異, 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然是救命關鍵。自知有罹患肝癌高風險(例如有B型肝炎、C型肝炎、肝硬化、 長期酗酒或肝癌家族史等)的民眾,一定要定期追蹤,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上班才6天…貴州男誤觸「輻射源」 右手萎縮腐爛恐截肢
處處是危險!中國貴州一名24歲男子,今年4月來到山東工作,內容是用專業儀器「伽馬射線」探傷機,檢測焊接過的金屬器件是否完好,沒想到上班6天不小心接觸到輻射源,導致右手持續腐爛、萎縮,面臨截肢風險。據《九派新聞》報導,男子4月21日來到山東高密縣務工,從事金屬探傷工作,必須用專業儀器伽馬射線探傷機,檢測焊接過的金屬器件,是否完好以及有沒有損傷,事後才知這種工作需要資質,還得接受安全培訓,但他並沒有相關專業和證照,也沒有簽約。男子4月27日上午一如往常,和同事從事金屬探傷工作,因為對儀器不懂,誤觸了檢測儀器的輻射源,當天他沒有特殊的感覺,但幾天後右手開始紅腫,並伴有疼痛感,向老闆反應只被要求休息2天,「沒事」。男子從事金屬探傷工作出意外。(圖/翻攝自九派新聞)怎料,男子休息幾天,手不僅沒有好轉,反而變得更紅腫,痛到睡不著覺,不得不就醫。5月6日進行了全身檢查,之後一直透過治療控制輻射造成的傷害。男子透露,他的右手傷得比較嚴重,但住院後左手也開始腐爛、疼痛,「右手2個手指(中指、食指)已經彎曲,指甲脫落,面臨截肢風險」。醫生也告知,治療會是持久戰,因為他身體的輻射指標是正常人的10倍,嚴重可能誘發癌變。男子指出,期間公司承諾支付醫療費用,但同時要他放棄賠償等權利,因此他沒有答應。目前相關單位已經在調查處理,而他下一步打算聯絡律師,申報工商事宜。
肉食主義者要當心!他才35歲就大腸癌3期 醫曝罹癌關鍵
肉食主義者要當心!1名35歲年輕工程師罹患大腸癌第3期,手術後又併發肝臟轉移。對此,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指出,這名病患的罹癌原因,可能與他愛吃紅肉及加工肉品有密切相關。劉博仁昨(13日)在臉書發文指出,他記得10年前1位科技公司35歲年輕工程師,因為罹患大腸癌第三期,手術後,又併發肝臟轉移,心灰意冷的來到他的門診討論營養療法,因為他是典型的肉食主義者,無肉不歡的他在罹患大腸癌後開始吃素,「他告訴我說,他罹患大腸癌應該跟他喜歡吃肉有關,尤其是牛排、牛肉麵都是他的最愛,其實他也喜歡吃培根、香腸等加工肉品,我想這些都跟他的大腸癌脫不了關係。」劉博仁也強調,當總蛋白質量攝取不足時,可能就不要太強調動物性蛋白或是植物性蛋白了,「因為當你的攝取量不足,身體許多功能是維持不下去了。當總蛋白質攝取量無虞的時候,就值得探討動物性蛋白及植物性蛋白的分別了。」他續稱,大家對於動物性蛋白最大的疑慮是來自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加工肉品,像是培根、香腸、臘肉、熱狗、火腿等列為一級致癌物,而未加工紅肉,例如牛肉、豬肉、羊肉、馬肉等被列為二A級可能致癌物。所謂的一級致癌物是證據確定對人體顯著致癌,而二A級是對動物確定具有致癌性,但對人類很可能有致癌性。一些流行病學調查認為紅肉與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胰臟癌、胃癌、甚至是乳癌有關。劉博仁也解釋,紅肉之所以跟腫瘤有關,可能是因為裡頭的血紅素(heme)、亞硝胺(nitrosamine)、多環芳香烴(polycyst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或是異環胺(heterocyclic amines,HCAs)等,其中血紅素的鐵因為會產生較高的自由基反應,可能跟細胞的癌變有關,另外,紅肉過量油脂會刺激消化脂肪的膽酸分泌,而膽酸會被腸道壞菌轉變成致癌的次級膽酸,這也是紅肉可能致癌的機制之一。姑且不論這些流行病學調查的準確性如何,劉博仁認為,這些肉類能少吃就少吃,最起碼,加工肉品能不碰就不碰,而紅肉總量不要超過每星期500克,如果平均下來每天不要超過1個手掌大小的量。劉博仁也提醒,大家記得每日一定要吃至少5份蔬菜以及至多2份水果,因為蔬菜包含了可溶性及非可溶性纖維,這些纖維的好處是可以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內容物快速移動,降低紅肉裡頭致癌物質與大腸黏膜接觸時間,還可增加腸內良好菌相,幫助代謝致癌物質。至於有癌友疑問,在接受化放療時,醫師及營養師一直建議患者大量吃紅肉來補血補體力,尤其是牛肉,因為裡頭的蛋白質、鐵、鋅、鎂、維生素B6、B12、飽和脂肪高,可是流行病學又告訴他們少吃紅肉,那怎麼辦?對此,劉博仁也建議,癌友可以先補充雞蛋及白肉優先,也就是去皮雞肉、中小型深海魚、蝦肉等,加上足量的豆類穀類植物蛋白,如果此時血紅素以及白血球仍然維持的不錯,那當然就不必吃紅肉了,「除非化療結束後,血紅素降到10以下或是白血球降到3000以下,那再吃一些紅肉來補充也是OK的,這時候的紅肉就算是必要之惡吧!」
男子退休仍時常覺得疲倦! 就醫檢查竟是「多發性骨髓瘤」惹禍
66歲的林先生糖尿病20年,退休後生活不規律,沒多久因腎病變而洗腎,外人覺得他很虛弱,他卻說他吃得很營養,只是疲倦痠痛,家人也自以為是退休症候群,卻被檢查出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漿細胞 (plasma cells) 癌。體內漿細胞大量增生 形成骨髓瘤細胞 衛福部彰化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張淑鈺表示,很多人退休後作息驟變,恐衍生更多疾病。對林先生抽血檢驗,發現其白蛋白與全蛋白的比例過低,進一步確認其體內漿細胞大量增生。這些不正常增生的漿細胞被稱為骨髓瘤細胞,骨髓瘤細胞會蔓延到許多骨頭,並且形成很多個腫瘤,稱之為多發性骨髓瘤。多發性骨髓瘤 常被延誤就診張淑鈺醫師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漿細胞癌,與白血病、淋巴瘤一樣,均是血癌的一種,常見的症狀是骨頭痛、疲倦、體重減輕、噁心等,好發於50至70歲的病患,男性多於女性,目前尚不清楚漿細胞出現癌變的原因。多發性骨髓瘤的患者以老人為主,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症狀主要為疲倦及骨頭痛,在臨床上也有其它個案是全身骨頭痛,卻視為老人家痠痛在所難免,因而延誤病情。作息不正常 恐增加罹患骨髓瘤風險張淑鈺醫師強調,林先生退休後先是糖尿病失控引發腎病變,再出現多發性骨髓瘤,雖然不能斷定如果沒退休就不會發生,但確實很多個案在退休後加重病情或衍生其他疾病,而且常是作息不規律,這情況值得退休的長者深思。
男病患怕不能生育 砸74萬治療才知「超黑內幕」:不吃藥也會好
被騙了!中國江蘇南京一名李姓男子,今年10月初因前列腺炎到醫院做檢查,院方稱問題嚴重,有癌變可能,甚至可能喪失生育能力,於是花了16萬(人民幣,下同)治療,後來卻發現,只要生活規律、好好休息,不需要吃藥也會好。據《九派新聞》報導,李男因為私處不舒服,網路搜尋相關資訊,找到南京家和醫院的客服人員,詢問後在10月10日前往檢查,診斷為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當下被告知必須馬上治療,有癌症病變的可能,再嚴重只能動手術切掉前列腺,不治療就會喪失生育功能。醫生介紹醫院的「高科技物理療法」,宣稱不用動手術就可以治癒前列腺疾病,李男在醫院待了14天,總共花費16萬3700元(約74萬新台幣),除了8000多元西藥費、化驗費和檢查費等,其他的15萬5000多元全是物理治療,包括脈衝導融光能治療、ECO通融治療、場效消融治療,都必須自費。男子總共花了16萬3700元。(圖/翻攝自九派新聞)只是,巨額的醫療費用並沒換來預期的治療效果,李男11月4日前往另一家醫院進行複檢,卻意外發現該院的治療方案簡單許多,保證休息、生活規律,甚至不需要服用藥物,身體就可以逐漸康復,花費也只要500元。對此,南京家和醫院的苑院長表示,李男做的是醫院的特色診療項目,作為民營醫院,可以自行定價,只要向主管機關報備就好。經過確認,發現病例和診斷都沒什麼問題,主要是錢多和沒有療效,但李男不認同這個說法,他和醫院的負責人進行協商,希望退還90%的治療費,但負責人只願意給予6萬元補償。目前雙方還在協商,衛生管理部門也將進行調查。
妹子肺部驚見陰影「2年後癌變」 保險公司拒賠…法院判決逆轉
許多人會買保險以防萬一,但並非所有情況都能夠理賠。中國上海一名女子被診斷出肺毛玻璃結節,公司為員工買了團體重大疾病險,然而後來毛玻璃結節癌變,卻遭到保險公司拒賠,雙方對簿公堂。張女2020年6月體檢時發現肺部陰影,就醫並住院檢查,2021年9月首次發現右肺上葉前段及右肺下葉背段存在毛玻璃結節,但未進行手術治療。同年10月她入職一間外資公司,如實告知自己的情況,應公司要求到醫院複診,顯示「結節未增大,亦無其他異常」。外資公司在2021年至2023年間,連續為員工購買團體重大疾病險,合約規定「被保險人因本次投保前已患疾病及其併發症導致的重大疾病責任,保險公司不予賠償」,到了2022年11月張女再次就診,結果顯示有腫瘤病變可能,2023年2月確認右肺上葉惡性腫瘤(微浸潤腺癌),於是馬上住院動手術,康復後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但保險公司拒賠,氣得她告上法院。張女和保險公司各執一詞。(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一審要求保險公司支付保險金及資金損失、律師費等,法官支持支付保險金的訴求,駁回其他申請;二審保險公司上訴,請求改判不支付保險金,張女亦上訴請求改判支持其全部訴求。案件審理時,雙方圍繞「既往症免賠條款是否屬於格式條款及是否有效」、「毛玻璃結節是否屬於該條款約定的既往症」2個爭議展開辯論。保險公司認為,投保人在簽訂合約時,已經檢查出肺部毛玻璃結節,因此根據合約有權拒賠;張女則表示,她因肺癌進行手術治療,保險事故已經發生,保險公司應給付保險金,且毛玻璃結節不等於疾病,所以投保前沒有既往症。法官綜合考量保險合約中「既往症免賠條款」約定及本案保險事故發生的實際情況,最後認定保險公司應支付張女保險金,維持原判。
鼻頭反覆感染20年未就醫…老人鼻子「腫成鵝蛋」 輕輕一壓狂噴膿
大陸一名年約7旬的老人鼻頭反覆感染,20多年來未曾就醫,直到鼻子不斷變大,最後長到鵝蛋大小,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他才匆忙去醫院檢查。河北省武漢市第三醫院整形外科醫生近日為老人切除鼻部病竈,並重塑鼻部形態,目前患者已順利出院。《極目新聞》報導,甘爺爺(化姓)今年71歲,鼻頭紅腫已20餘年,去年他發現鼻頭形成皮贅,鼻部體積明顯大於常人,然而多年來他早已習以為常,因此未曾就醫。今年初,老人的鼻翼區突然快速增大,10月時已經腫脹至約鵝蛋大小,最寬處達6厘米,鼻孔幾乎要被堵住,他這才驚覺不妙,決定就醫。多方求醫後,家人帶著甘爺爺來到武漢市第三醫院整形外科就診。該科副主任醫師林亮接診時發現,老人的鼻頭稍一按壓,就有不少膿性分泌物被擠出,考慮其鼻部長期有炎症反應,又出現突發性鼻部軟組織快速增生,林亮團隊對腫大的鼻頭部位進行切片檢查,在確定沒有癌變後,為其設計了治療方案。大陸一名年約7旬的老人鼻頭反覆感染,20多年來未曾就醫。(圖/翻攝自《極目新聞》)「鼻子是重要的面部器官,治療需要更加謹慎。稍不注意,不僅會導致感染部位擴散。」林亮團隊醫生張潔介紹,老人巨大的酒糟鼻是因為反覆感染所致,但由於病程長,鼻背部軟組織存在廣泛、多發性膿性病竈,且鼻部皮膚軟組織異常增生,最終導致鼻部巨大,此類病例在臨床中很少見。為此,醫生通過切除病竈、利用患者自身的皮膚組織重塑鼻部形態。林亮介紹,老人的手術複雜程度相對較高,需要耐心和細心的操作技術,逐一將感染部位清理乾淨,徹底切除鼻部增生病竈,同時還需兼顧鼻形態的重塑,最大限度避免損壞鼻梁軟骨,盡量保證術後鼻子的造型美觀。治療團隊使用厚度適宜的皮片移植,既讓移植的鼻頭皮膚更易於存活,且又能形成較好的外觀。最終,經過半個月的治療和術後觀察,老人恢復順利。林亮提醒,酒糟鼻患者要及時進行對症治療,糾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否則容易導致病情惡化或病程延長。
8旬翁騎腳踏車暈眩跌倒! 送醫檢查竟是「急性血癌」
一名80歲葉老先生日前在路上騎腳踏車時,突然一陣暈眩而不慎跌倒在地,被路人叫救護車送往醫院,經醫師檢查後發現老翁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隨即安排住院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好發於65歲以上男性 初期症狀不顯著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10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白血病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第9位、女性為第12位,診斷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患者佔了三成以上。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血液腫瘤科陳筠方主任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好發於65歲以上男性長者,初期症狀不具特異性,容易被誤以為是感冒而忽視,因此許多患者是透過健康檢查等意外發現。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常見貧血、疲倦、莫名瘀青陳筠方主任說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主要是因為骨髓母細胞產生癌變,導致骨髓中芽細胞(Blast cell)大量增生。而芽細胞是白血球的前身,不具備正常白血球的功能,它的大量增加會擠壓到其他正常造血細胞的生存空間,導致紅血球及血小板的數量下降,患者進而出現貧血(疲倦、臉色蒼白、頭暈無力)、凝血功能下降(身體異常瘀青、流鼻血、牙齦流血)等症狀。不明原因發燒不退應盡快就醫治療 才有機會控制白血病由於白血病病程發展相當快速,盡快治療才有機會獲得控制。醫師會根據病人的整體狀況來做治療選擇,有化學治療、造血幹細胞移植、標靶治療及CAR-T等不同的治療方式。陳筠方主任表示,60歲以下會安排強度較高且密集的治療方式,並會考慮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而年紀較大且身體機能較不佳的患者則採取相對緩和的治療及輸血,達到病情控制並且改善生活品質。
網傳「4行為」傷害乳房?乳房外科醫解答:外力「受傷」不會產生癌細胞
這些行為會傷害乳房?近期有網友在Dcard女孩板分享了4個「不知不覺中傷害乳房的行為」,分別是大力揉捏、過緊內衣、熬夜和愛生悶氣,引起網友熱議,也有人質疑「醫學根據在哪?」。對此,乳房外科專業醫師楊欣瑜一一解答了。原PO指出,首先,有些人覺得大力隨便揉捏胸部就會變大,這是錯誤的,「胸部內部就像一串葡萄一樣,施力按摩方式不正確,反而會造成受傷」;其次,長時間穿著過緊的內衣,會導致乳房局部挫瘀傷而疼痛,甚至破皮發炎,更有調查指出,長時間穿著不合適的內衣恐增加罹患乳腺疾病的風險。原PO接著表示,熬夜會造成內分泌紊亂,也會進而影響到乳房;最後,在中醫來說,常生悶氣易形成氣鬱體質,劇烈的情緒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內分泌。貼文一經曝光,有部分網友認同,「愛生氣容易得乳癌」、「傻眼,我要叫我男友揉小力一點」;也有人質疑「沒頭沒尾的警示文,好像長輩群組唯恐天下不亂的那種長訊息」、「你的醫學根據在哪裡?」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楊欣瑜醫師看完後點出,有問題的是第1點跟第2點,係因「大力揉捏乳房會造成乳房的傷害,但文章沒有特別說明是什麼傷害」。她也說明,乳房本身也是身體的器官之一,有血有肉,基本上只要是外力的傷害,都有可能造成軟組織受傷,「但這個部分就是『受傷』,透過休息、休養基本上也會好起來,倒是不會造成癌細胞的產生或是組織的致癌化」。楊欣瑜強調,基本上穿內衣並不會產生上述問題,加上現代的內衣設計越來越親膚,無鋼圈但卻有良好支撐的設計也越來越多,並不會造成乳腺的病變,「若是說到內衣挑選不合身而導致的壓迫感不舒服倒是有可能,癌變或病變則是不會」。不過,楊欣瑜也肯定熬夜及愛生悶氣確實會有影響,因為熬夜造成的內分泌紊亂失調,將影響到乳腺組織,「若是可以,要儘量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至於愛生悶氣,楊欣瑜姐是,是屬於「心理影響生理」,雖然沒有明顯的科學證據或數據證明,但一直有這樣的說法存在,也呼籲大家能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和愉悅的心情。
15歲少女身體癢到睡不著 醫稱過敏治療3個月沒好轉…驗出淋巴癌
身體有異樣都是健康出問題的前兆,英國蘇格蘭有一名15歲少女費雪(Niamh Fisher)自今年6月起,睡覺時身體發癢,起初就醫被推判是皮膚過敏反應,但吃藥治療3個月沒好轉;經過進一步檢查後,竟驗出她已經罹患淋巴癌二期,目前正在接受化療。根據外媒《每日郵報》、《蘇格蘭太陽報》報導,蘇格蘭北拉納克郡的一名15歲少女費雪在今年6月開始,每晚身體都癢到快睡不著,她的家人迅速帶她就醫治療,醫師起初認為費雪是過敏反應,開藥給她吃還有外敷的藥,並請她遠離貓狗等有可能的過敏原。費雪接受治療近3個月都不見好轉,8月更發現脖子上出現一個大腫塊,家人火速帶她到大醫院掛急診,終於在電腦斷層、超音波和抹片檢查後,找到費雪身體癢和長腫塊的真正原因,她罹患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種淋巴細胞的癌變,目前是癌症二期。在確診淋巴癌二期後,費雪馬上接受4個為期28天的化療,目前已經完成2個,費雪也用自身經驗呼籲其他人,身體無緣無故有強烈搔癢症狀,就該盡早就醫檢查,再小的狀況都不該忽略。報導中指出,淋巴結無痛腫脹是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見的病徵,最常出現在頸部、腋窩或腹股溝。除此之外,霍奇金淋巴瘤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會身體發癢,主因是免疫系統會釋放一種細胞激素的化學物質來對抗癌症,細胞激素會刺激皮膚神經末梢,就會有持續性搔癢;特別在夜間,發癢頻率會特別嚴重,而常見於手、腳和小腿。
長胃息肉就該切除嗎? 專業醫解釋「1狀況」才要快切
許多民眾都是在進行健康檢查的時候,透過胃鏡檢查才發現自己有胃息肉,後續就陷入「是否要切除」的判斷中。聯安診所內視鏡室主任徐兆甸表示,胃息肉是由器官黏膜層的細胞增生所形成的突起物,與大腸息肉類似,膽囊和胃部也可能會出現息肉。胃息肉可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胃底腺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了解這些類型及其成因,對於判斷是否需要切除非常重要。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徐兆甸主任解釋,胃底腺性息肉是最常見的,約佔所有胃息肉的九成,通常屬於良性息肉,並不會對身體造成不適或影響,尤其當息肉小於1公分且非生長在特定位置時,無需過度擔心。這類息肉在內視鏡中呈現偏白色且均質規則的粘膜狀,對於1公分以下的胃底腺性息肉,醫師通常建議只需定期觀察即可,但若超過1公分,則建議切除以預防未來可能的病變風險。第二種類型是增生性息肉,這類息肉多是由於刺激性飲食引發的胃部炎症或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特別是在慢性胃炎患者中較為常見。增生性息肉通常小於1公分,並屬於良性息肉,雖然大部分情況下無需切除,但如果息肉超過1公分,醫師同樣也會建議進行切除,以免日後變化。第三種類型則是腺瘤性息肉,也被稱為胃腺瘤,雖然所佔比例非常低,但這類息肉被視為胃癌前病變,因其內部可能含有惡性胃癌細胞。約有30%的腺瘤性息肉已含有惡性細胞,因此無論大小,一旦發現醫生都會建議立即切除,以防止癌變風險升高。報導中也提到,腺瘤性息肉的成因包括幽門桿菌感染、萎縮性胃炎及家族性腺瘤息肉病,特別是當腺瘤性息肉超過2公分時,惡化的風險更高。至於胃息肉的處理方式,徐兆甸主任建議從30歲開始,就要開始進行完整的腸胃道篩檢,包括糞便潛血檢驗、腫瘤標記、大腸鏡及胃鏡檢查,並且養成每1至2年定期檢查的習慣。尤其對於發現腺瘤性息肉的民眾,除了及早切除外,還應進行幽門桿菌的檢測與殺菌治療,以確保根除幽門桿菌,減少未來癌變的風險。
不吸菸肺癌患者大增 女性占比高!醫勸「別買太便宜化妝品」
藝人汪建民因肺腺癌病逝,再度喚起大眾對於肺癌的重視,肺癌已連續43年為國人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像汪建民這樣不抽菸卻罹肺癌的例子愈來愈多,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楊志新受訪時表示,不抽菸肺癌在國人相當常見,且大約一半患者發現時都已是第4期。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患者大幅增加,不僅多數未抽菸,也少煮飯,卻依舊罹患肺癌。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醫師受訪時透露,可能與化妝品常須使用滑石粉,而滑石粉常摻雜一級致癌物「石綿」有關。他表示,由於將滑石粉中的石綿移除,成本相當高昂,不含石綿的化妝品售價會是市售的10倍,「雖然尚無明確研究證明因果關係,但女性要謹慎使用化妝品,勿買太便宜的化妝品。」陳晉興表示,有些先進國家對於化粧品的規範較為嚴格,會檢測是否含有石綿等有害物質,「國內的主管機關尚未能徹底落實此部分,所以,民眾應努力確保自身健康。」國內肺癌中佔比最高、達80%為肺腺癌,肺腺癌患者不吸菸者多於吸菸者。目前已知,肺腺癌與一種上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基因(EFGR)的突變有關,當突變發生時,易出現細胞癌變,甚至轉移到其他部位,導致病人死亡。」肺癌目前唯一確定的風險因子,是一等親、二等親內有肺癌病史者,罹患肺癌比率上升,建議符合資格的民眾,女性滿45歲、男性滿50歲,應接受國健署補助的LDCT篩檢,早期檢查、早期發現才能讓預後更良好。
知名藝人罹患食道癌! 耳鼻喉科醫師呼籲:「2個習慣」快戒掉
知名藝人驚傳罹患食道癌,並自曝有愛喝熱湯及睡前飲酒的習慣。醫師表示,喝熱湯易使咽喉的黏膜產生損傷,飲酒則易刺激食道黏膜,兩種習慣都會增加癌症風險,建議民眾要少喝太燙的湯並戒酒,才能維持咽喉與食道的健康。下咽癌與食道癌致病因相似 都與黏膜長期受損有關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頭頸部黃聖凱醫師表示,臨床上耳鼻喉科醫師,常診斷出下咽癌的患者,但是患者之後出現食道癌的機率亦高,反之亦然。黃聖凱解釋,由於解剖位置相近,兩者也有相似的致癌因素:長期飲用烈酒、抽菸、喜歡吃燙的食物等。而下咽癌和食道癌的發病機制,都涉及黏膜的長期慢性損傷與炎症,這些會導致細胞異常增生和基因突變,進而引發癌變。早期症狀不明顯 常誤認為食道逆流延誤黃金治療期黃聖凱醫師強調,由於早期食道癌與下咽癌,根本沒有什麼症狀,頂多會覺得胸口些微灼熱、吞嚥不適,大部分會被當作胃食道逆流而忽略,也常因此延誤就醫時機,往往等到癌症進一步侵犯食道深層組織,或是下咽腫瘤壓迫呼吸道,導致吞嚥困難體重下降,才被診斷。這時候發現再治療,就非常辛苦了。戒除不良習慣 為保護咽喉與食道健康的根本之道在飲酒的習慣上,不少人都有在睡前喝烈酒的習慣,黃聖凱醫師提醒,雖然酒的確能幫助入睡,但是缺點更多,首先是影響睡眠質量,再者是飲酒易使胃食道逆流,增加癌變風險。此外,酒精會放鬆上呼吸道肌肉,增加打鼾和睡眠呼吸暫停風險,提高睡眠呼吸中止症(OSA)的機率;而宿醉也會影響隔日精神狀態,讓早晨容易感覺疲倦、頭昏腦脹,注意力不集中。長期來說,也會增加酒精依賴的機率,造成身心健康的危機,因此他呼籲還是戒除睡前飲酒的習慣,才能維持咽喉與食道的健康。
女性肺癌比例升高 肺癌名醫勸:小心含「這成分」的化妝品
肺癌已連續43年為國人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每年奪走上萬條人命。值得注意的是,女性肺癌患者的數字有所增加,且多數未抽菸也少烹調。國內肺癌權威醫師陳晉興表示,可能與化妝品中常須使用「滑石粉」,而滑石粉又常摻雜一級致癌物「石綿」有關。他表示,由於將滑石粉中的石綿移除,成本相當昂貴,不含石綿的化妝品售價可能接近一般市售價格的10倍,因此女性使用上務必多加注意,並且小心不要購買太便宜的化妝品。據《三立新聞網》報導,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是國內知名的肺癌外科醫師。他接受三立採訪時表示,國內肺癌患者中佔比最高、比例達80%者就是肺腺癌。目前已知肺腺癌與一種上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基因(EFGR)的突變有關,當突變發生時,易出現細胞癌變,甚至轉移到其他部位,導致病人死亡。陳晉興提到,許多女性肺腺癌患者,其實生活中並不抽菸、也不常烹調,卻仍然罹患肺腺癌。陳晉興對此表示,除與家族史有關外,可能與女性使用「化妝品」有關,「雖然目前尚無明確研究可證明因果關係,但女性要謹慎使用化妝品。」陳晉興解釋,滑石粉是一種天然無機礦物,在化妝品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由於粉狀類的化妝品需要使用到滑石粉作為原料,而滑石粉與石綿經常共存於自然環境中,「要移除滑石粉中的石綿,並非不可能,只是成本相當昂貴。因此一般市售的粉狀類化粧品,有很高比例含石綿,也因此增加肺腺癌的風險。」陳晉興表示,現代女性面對社交需求,很難避免使用化妝品,但務必謹慎使用,例如不要買太便宜的化粧品,以降低肺腺癌風險;此外,沒有化妝需求時,最好儘早卸妝。他還表示,有些先進國家對於化妝品的規範較為嚴格,會檢測是否含有石綿等有害物質,但國內的主管機關還尚未能徹底落實此部分,因此民眾仍應盡量小心,以確保自身健康。
60歲婦人半年急瘦8公斤「確診食道癌末期」 專業醫提醒:10習慣養出一身癌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近期分享案例,內容提到一名年過60的婦人,因為吞嚥困難導致半年內急瘦8公斤,後來該名婦人確診食道癌末期,甚至還轉移到肺部肝臟。洪永祥醫師解釋,該名婦人日常習慣吃過鹹的醃製醬菜、喝酒,久坐,這些都是容易致癌的壞習慣。洪永祥醫師也為此列出10大養癌的壞習慣清單,呼籲民眾不得不防。洪永祥醫師解釋表示,在討論致癌的壞習慣時,大家往往會想到抽煙、喝酒和嚼檳榔這三個主要因素。然而,有許多其他容易被忽視但卻有罹癌風險的生活習慣,希望大家能及時改正。洪永祥醫師也為此列出10大養癌的壞習慣清單:第十名:喜歡喝會燙口的熱湯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逾攝氏65度C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口腔是身體非常耐熱的部位,通常可以容忍到約攝氏60度C左右,黏膜被湯燙傷約3天左右的時間就能修復好,但若不停反覆傷害黏膜,在來不及修復的情況下,也可能提高罹患口腔癌與食道癌的風險。洪永祥醫師建議民眾遇到感覺會燙口的熱湯熱飲,務必再放涼一些再入口。第九名:保麗龍碗裝泡麵並用書本重壓在講到泡麵之前先來澄清一下用紙杯塑膠蓋裝熱騰騰咖啡會不會致癌?台灣人愛喝咖啡出名,根據國際咖啡組織(ICO)統計,台灣人2021年全年咖啡消費總數約28.5億杯,平均每人每年約喝122杯,一大早上班族都會人手拿著一杯用紙杯與塑膠蓋的熱咖啡,大約於 2013 年傳出熱咖啡杯蓋會致癌, 6 號PS(聚苯乙烯)杯蓋不夠耐熱,溶出致癌物苯化合物的疑慮,衛福部當時也公開澄清,6 號塑膠的標準為耐熱度攝氏 95 度、持續 30 分鐘的條件,強調正確使用就不用擔心。後來咖啡業者改用更耐高溫5號 PP聚丙烯可耐熱達100-140度。來消除大家喝熱咖啡致癌的疑慮。洪永祥醫師表示,基本上若業者守法照規定來,喝熱咖啡用紙杯裝與塑膠蓋還算安全,但這邊要特別提醒當心的反而是泡麵碗,很多6號塑膠會使用在泡麵碗,現在市售的泡麵碗大多為紙盒容器,但仍有少部分附的是保麗龍碗,如果燒開水沖泡麵、又用鋁箔蓋上再壓一本厚厚的書泡好幾分鐘,高溫悶燒,這樣就可能超過 6 號塑膠的耐熱使用範圍,而 6 號塑膠在動物實驗中確實會增加動物的罹癌風險,長期累積恐對人體產生致癌風險。洪永祥醫師建議建議,外帶咖啡還是自備不銹鋼或陶瓷保溫杯、泡泡麵還是用陶瓷碗最安全。第八名:喜歡吃烤焦的食物很多人喜歡焦香美味:烤肉、烤麵包、焦掉的鍋貼、鍋巴等,肉類的脂肪和蛋白質燒焦產生危險的致癌物是多環芳香烴,這是在人類已經發現有致癌風險的一級致癌物。而鍋貼麵皮麵包是澱粉,產生的致癌物是丙烯醯胺,這個物質是歐盟食品安全局在2015年發現在動物實驗具有致癌風險,認為不管任何族群都可能造成癌症發生的增加,因此在2017年入法,歐洲要求速食店提供的產品需抽查丙烯醯胺濃度,而美國FDA要求洋芋片及餅乾廠商需提供產品丙烯醯胺的濃度於成分表。洪永祥醫師說明,當然所有致癌物都是總量的問題,澱粉食物高溫烹煮,難免會出現丙烯醯胺,所以並不是都吃不得,但千萬不要過量。洪永祥醫師建議,烤肉烤麵包烤得金黃可以吃,但是燒焦黑就建議不要吃。建議把燒焦的部位剪掉、切掉不要吃進肚子,並且同時多攝取大量膳食纖維的蔬菜降低風險。第七名:睡覺不關燈洪永祥醫師說明,開燈睡覺有機會提高患甲狀腺癌的風險。《Cancer》癌症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比起睡眠時接觸較少光線的人來說,睡眠中長期暴露在光線之下的人,患甲狀腺癌的風險會增加55%,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加高危。《美國醫學會雜誌》有研究發現,長期在睡眠時暴露在人工光線之下,會增加變肥的機會,而體重增加的比例,還會跟着光的強度而有所增加,也就是光源越強,體重便增加得越多。而肥胖又是導致多種癌症的危險因子。第六名:經常做電腦斷層檢查洪永祥醫師表示,照一次頭部電腦斷層所接受的輻射量就相當於照100次胸部X光攝影;胸部電腦斷層則相當於照350次胸部X光攝影。 刊登在美國權威期刊《循環(Circulation)》一項研究發現,經常重複接受複雜影像檢查者會罹癌風險會增加,其中電腦斷層和心臟導管檢查是主要的輻射來源,占了81%。電腦斷層仍是X光攝影的一種,因此會有輻射致癌風險。美國《消費者報告》曾報導一項研究發現,電腦斷層攝影(CT)釋放的輻射,每年可能導致2.9萬美國人罹患癌症,其中婦女占三分之二。洪永祥醫師建議,每個病人一年照胸部X光最好不要超過50次,而電腦斷層則是除非必要才做。第五名:不喜歡刷牙漱口洪永祥醫師提到,頭頸部癌在台灣的發生率節節升高,其中以口腔鱗狀細胞癌佔多數,以前都認為與抽菸、喝酒、檳榔或人類乳突狀病毒(HPV)有關,但是口腔裡面的細菌也是不是可能會引起口腔鱗狀細胞癌?以前的研究指出口腔的細菌也可能會引起腸胃道癌症,但是會不會也引起口腔內的癌症,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在最近的研究已發現口腔內的細菌可能引起胰臟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等。其中最顯著的例子也是影響人類健康最大的是幽門桿菌,幽門桿菌會引發胃癌或胃淋巴瘤。洪永祥醫師建議,每天記得刷牙漱口做好口腔的清潔習慣第四名:經常裝潢住家與買新櫥櫃洪永祥醫師表示,2004年國際癌症研究署把甲醛歸類為一級致癌物,根據統計,有4成的5年裝潢仍然偵測出甲醛超標,卻只有不到30%消費者知道建材或家具中會有甲醛氣味殘留,最長需要15年才能完全揮發。 洪永祥醫師說明,長時間的甲醛曝露,除致癌外會導致頭暈、噁心、嘔吐,學齡前兒童更容易受到影響,造成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問題,甚至肝腎都會出狀況。洪永祥醫師建議,裝潢可選擇通過綠建築標章的產品,或是低甲醛建材;選擇建材櫥櫃時,可先試聞氣味,若氣味刺鼻則建議不要購買。也可選甲醛多已揮發完全的中古家具,或採用原木建材與家具,避免毒害。第三名:喜歡吃加工紅肉洪永祥醫師提到,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宣布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充分證據顯示對人類致癌),而紅肉則被列為2A級致癌物(很可能對人類致癌),該署指出,加工肉品及紅肉的攝取量與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都有劑量效應關係,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品會增加18% 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每天食用100克的紅肉會增加17% 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洪永祥醫師解釋,國人過去1天紅肉攝取量超過100公克者就高達24.3%。進一步分年齡看,有36.8%的13歲至15歲的青少年每日紅肉攝取超過100公克!洪永祥醫師建議,日常最好遠離加工肉品及少吃紅肉(豬、羊、牛),以魚肉、禽肉等白肉來取代紅肉,攝取同時多吃天然蔬果。第二名:久坐洪永祥醫師解釋,所謂的久坐,是指睡覺除外每天坐著或躺著6個小時及以上,「久坐不動」是非常確定致癌危險因子。許多研究表明,久坐的生活方式與增加罹患各種癌症風險相關。2022年,知名期刊《歐洲流行病雜誌》刊登了一篇綜述論文,研究人員納入了來自 77 項原始研究超过 200,000 個癌症病例。研究發現,久坐行為會增加罹患六種癌症的風險,乳腺癌發病率增加8%、結腸癌增加25%、前列腺癌增加8%、直腸癌增加7%、子宮內膜癌增加29%和卵巢癌增加29%。另外,久坐行為還能導致癌症患者生存率下降,其中結直腸癌患者確診後的久坐行為增加其特異性死亡風險61%。洪永祥醫師建議,民眾買個會升降的辦公桌儘量站著辦公腿酸再坐,減少坐沙發看電視時間且每坐三十分鐘起來伸展與活動。第一名:吃太甜太鹹洪永祥醫師提到,先前美國研究人員給小鼠餵食含糖很高的加工食品,結果發現,小鼠罹患乳腺癌的風險增高,且增加癌細胞存在擴散到肺部的潛在風險。另一項加拿大魁北克拉瓦爾大學的研究也顯示,每週喝3杯以上、每杯約355毫升含糖飲料的女性,乳房組織密度會增加,提高細胞癌變的風險。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說癌細胞喜歡吃糖,事實是在食用過度的碳水化合物(例:高GI值的食物或精製糖)時,會使得血糖快速飆升而導致的體內的一連串作用而有促癌風險。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最近發表報告,指出胃癌與攝取高鹽食物關係密切。英國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所發表的研究報告如果每天吃高鹽分、醃漬類、醬菜等食物加上本身有胃幽門螺旋桿菌會增加胃癌的風險。洪永祥醫師建議,不要養壞你的味蕾,從小養成品嚐天然食物的天然美味,減少高鈉與高GI精緻糖的攝取 。
婦罹1病剩半年可活!醫曝「10大壞習慣」搖頭嘆:養出一身癌
生活習慣與健康息息相關!一名6旬婦人因吞嚥困難,就連流質食物也難以下嚥,短短半年內暴瘦了8公斤,就醫發現原來她竟是「食道癌」末期,癌細胞已轉移至肺部、肝臟,存活期大概只剩半年,醫師追問其飲食,才得知原來婦人平常會在電視機前面坐一整天,邊看電視邊喝米酒,下酒菜是醃製醬菜及重複烹煮的鹹菜肉湯,而且習慣喝燙嘴的熱湯。對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揭曉「10大養癌習慣」,呼籲民眾盡快戒除這些壞毛病。「10大壞習慣養出一身癌!」醫師洪永祥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除了大眾耳熟能詳的抽煙、喝酒、嚼檳榔等致癌3兄弟外,生活中也有許多地雷習慣恐增加罹癌風險,但卻非常容易被忽略,以下為10大養癌壞習慣:第10名:喜歡喝會燙口的熱湯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逾攝氏65˚C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口腔是身體非常耐熱的部位,通常可以容忍到約攝氏60˚C左右,黏膜被湯燙傷約3天左右的時間就能修復好,但若不停反覆傷害黏膜,在來不及修復的情況下,也可能提高罹患口腔癌與食道癌的風險,建議燙口的熱湯、熱飲,務必放涼一些再入口。第9名:保麗龍碗裝泡麵並用書本重壓很多泡麵碗都會使用6號塑膠製成,現在市售的泡麵碗大多為紙盒容器,但仍有少部分附的是保麗龍碗,如果燒開水沖泡麵、又用鋁箔蓋壓厚書,在高溫悶燒好幾分鐘下,可能會超過6號塑膠的耐熱使用範圍,而6號塑膠在動物實驗中確實會增加動物的罹癌風險,長期累積恐對人體產生致癌風險,建議還是使用陶瓷碗泡麵最安全。第8名:喜歡吃烤焦的食物很多人喜歡焦香美味的食物,像是烤肉、烤麵包、焦掉的鍋貼、鍋巴等,但肉類和蛋白質燒焦會產生一級致癌物多環芳香烴,而澱粉類食物燒焦則會產生致癌物丙烯醯胺,建議把食物燒焦的部分去除,並多加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降低風險。第7名:睡覺不關燈開燈睡覺有機會提高患甲狀腺癌的風險,癌症期刊研究顯示,比起睡眠時接觸較少光線的人來說,睡眠中長期暴露在光線之下的人,罹患甲狀腺癌的風險會增加55%,尤其女性風險更高,而睡眠時長期暴露在人工光線下,也會增加肥胖的機率,建議關燈入睡。第6名:經常做電腦斷層檢查照一次頭部電腦斷層所接受的輻射量就相當於照100次胸部X光攝影,胸部電腦斷層則相當於照350次胸部X光攝影,研究發現經常重複接受複雜影像檢查者會增加罹癌風險,其中電腦斷層和心臟導管檢查是主要的輻射來源,占了81%,建議每人1年內照胸部X光不要超過50次,除非必要才做電腦斷層。第5名:不喜歡刷牙漱口頭頸部癌在台灣的發生率節節升高,其中以口腔鱗狀細胞癌佔多數,近期研究發現,口腔內的細菌可能引起胰臟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等,其中對人類健康危害最大的就是幽門桿菌,恐引起胃癌或胃淋巴瘤,建議每天刷牙漱口,做好口腔的清潔工作。第4名:經常裝潢住家與買新櫥櫃根據統計,有4成的5年裝潢仍被偵測出一級致癌物甲醛超標,且甲醛氣味殘留最長需要15年才能完全揮發,長時間曝露在甲醛環境中,除了致癌外,還會導致頭暈、噁心、嘔吐、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問題,甚至肝腎都會出狀況,建議裝潢可選擇通過綠建築標章的產品,或採用原木建材與家具。第3名:喜歡吃加工紅肉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而紅肉則被列為2A級致癌物,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品會增加18%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每天食用100克的紅肉會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建議少吃加工肉品及紅肉,並以魚肉、禽肉等白肉來取代,同時多多攝取蔬果。第2名:久坐研究發現,久坐會增加6種罹癌風險,包括乳腺癌發病率增加8%、結腸癌增加25%、前列腺癌增加8%、直腸癌增加7%、宮內膜癌增加29%及卵巢癌增加29%,且久坐還會降低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建議盡量站著辦公,且每坐30分鐘就要起身伸展與活動。第1名:吃太甜太鹹研究顯示,每周喝3杯以上含糖飲料的女性,乳房組織密度會增加,提高細胞癌變的風險,而攝取高鹽食物則容易罹患胃癌,建議多吃天然食物,減少高鈉與高GI精緻糖的攝取。
夏至到!養生禁忌一次看 4生肖小心健康狀況
2024年6月21日04點51分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達到一年的最長時間,因此「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古諺:「冬至湯圓,夏至麵。」傳統上「冬至」會吃湯圓,也有人是吃餃子跟餛飩,由於「夏至」是新麥剛收割的時節,很多地方都會「吃麵」,或是吃麵食,也就是配合時節進食,有著「嘗新」的意涵。另外夏至也有許多當令的食材,各種瓜果類、白蘿蔔、小白菜等,這些都是傳統中醫上認為「退火」的食物,攝食當令食材也是夏至風俗之一。2024年「夏至」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鼠、虎、馬、狗,身體要慎防心臟、及血管方面的疾病,平時要多做檢查。切勿暴飲暴食,否則容易腸胃受損而引發各種疾病。出差或外出旅行必須注意安全第一,不要作危險性的運動,以免樂極生悲,提高警惕,有備無患。「夏至」白晝可長達15小時,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夏至」節氣開運養生尤為重要,「夏至」養生需要注意些什麼呢?以下從食衣住行育樂逐一討論:一、食的養生:1.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2. 綠豆性甘寒,能入心經和胃經,夏天體熱小便黃赤時,效果最好。很多人不知道煮綠豆的時候要不要把豆衣去掉,其實綠豆衣也是一味中藥,藥效跟綠豆一樣,只是稍弱而已。所以作為一般清熱消暑之品,不用特意將豆衣去掉。喜歡吃甜的人還可以加些蜂蜜,對熱毒的癰腫也有很好的效果。但綠豆畢竟是寒性的,體質虛弱的人不宜多食。3. 這一時節氣溫高,每日要補充2千CC的白開水,人體只能通過排汗來散熱,使人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時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會使人體血容量減少,大腦會因此而供血不足,進而造成頭痛頭暈。造成頭痛頭暈的另一種原因是,人體出汗時體表血管會擴張,更多的血液會流向體表,這種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壓偏低的人血壓更低,從而發生頭痛頭暈。二、衣的養生:1.夏季不要穿得太厚,很多年輕人喜歡穿牛仔服飾,夏季不適合穿這種衣物。衣服顏色儘量以淺色為主,這樣才能少吸熱。從服裝的顏色上來講,最好穿淺色或紅色的衣服,因為淺色或紅色的衣服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線,進而保護皮膚,防止皮膚老化甚至癌變。2.衣服的布料儘量選用棉質及亞麻,這樣容易吸汗和透氣。應避免在強烈的陽光下暴曬,外出時,應採取防曬措施,如打傘、戴遮陽帽、塗防曬霜等。三、住的養生:忌夜臥貪涼,不可晚上睡覺整夜開空調冷氣,這種習慣易導致傷風、面癱、關節疼痛、腹痛腹瀉,對身體的損傷是嚴重的,小朋友不要在其睡著之後扇風取涼。四、行的養生:1.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而老弱者則應早睡早起,儘量保持每天7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從這天開始,一定要睡午覺。夏至陰生,在中醫理論中,「午覺」是以陽養陰,「子覺」是以陰養陽。只要能合上眼睛一會,就能達到很好的養陰效果。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恢復疲勞之感。2.每日溫水洗澡,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也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因為,溫水沖澡,體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五、育的養生: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運動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不可飲用冰開水。六、樂的養生:夏至養生先養心,心對應「夏」,也就是說夏季心陽最旺,重點關注心臟保養。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應「常如冰雪在心」,即「心靜自然涼」。聽慢音樂是一個調息的好方法。音樂中的音符也含有陰陽五行的元素,節奏快的音樂能增強體內陽氣、助人興奮的效果,舒緩音樂可以幫助呼吸慢下來,讓心臟得到休息。
50歲女子耳朵搔癢每天掏! 塞住就醫檢查竟「罹癌」
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日前在網路上透露,自己過去遇到一名病患,因為耳朵搔癢,所以每天都會用掏耳棒掏耳朵。但後續因為自掏耳朵導致發炎,後來又出現耳悶、耳鳴、聽力下降的情況,沒想到就醫檢查後,竟罹患「鱗狀上皮細胞癌」。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近日在Facebook粉專「健康多1點」的短影片中表示,過去他曾遇到一名50歲的女病患,因為耳朵搔癢,所以每天都會用掏耳棒掏耳朵。但後續因為次數太頻繁,導致耳朵發炎,甚至還常常出現一些膿性的分泌物。起初該名女病患並不以為意,只是用棉花棒進行清理,結果久而久之,就發現棉花棒開始推不進去耳朵裡,並出現耳悶、耳鳴、聽力下降的情況。吳昭寬指出,之後因為該名女病患太不舒服,才到醫院求診,在檢查、清理並做切片後發現,女子竟已罹患耳朵的「鱗狀上皮細胞癌」。對此,吳昭寬透露,其實耳朵要罹癌相當不容易,但若是發炎物質一直堆積在耳朵中,沒有經過適當清理,或是被外力機械傷害,就會使得細胞不斷遭破壞,而要是細胞在不斷修復的過程中沒有踩剎車,就可能引發癌變。最後,吳昭寬也提醒,如果有耳朵不適的情況,要慎選挖耳朵的工具。在使用時也要多加注意,否則耳耙子可能使耳道破皮,棉花棒則會將耳屎往內推,更不易清除耳屎。
喝酒就臉紅是警訊! 醫曝:「這些器官」病變機率恐上升
自民國108年起,由臺灣酒精不耐症協會、臺灣酒害防治協會以及國民健康署共同發起5月9日為「臺灣無酒日」,呼籲民眾注意酒精對健康的影響。為什麼有人喝酒後會臉紅?酒精的正式名稱是乙醇(ethanol),當乙醇進到人體後會被乙醇去氫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代謝成乙醛(acetaldehyde),接著透過乙醛去氫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將乙醛代謝成乙酸(acetate),經過一些代謝過程最終轉變成水(H2O)以及二氧化碳(CO2)排出體外。人類第12號染色體上有負責乙醛去氫酶活性的基因,如果這個基因型有突變,乙醛去氫酶的活性下降,讓乙醛不易分解而累積在體內,會讓全身的微血管擴張,呈現臉紅或身體發紅,並且造成頭痛、心悸、嘔吐等症狀,這就是所謂的「酒精不耐症」。乙醛是一級致癌物 長期恐致身體器官功能病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醫師侯育琪表示,乙醛會傷害身體各器官的功能,最常見包括神經系統(大腦和周邊神經)、心血管、肝臟、骨髂、生殖系統等等,和失智、神經病變、心肌病變、肝病變、骨質疏鬆、不孕有關。另外,乙醛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所列的一級致癌物,長期下來亦會增加癌症發生,比如頭頸癌(口腔癌、鼻咽癌、喉癌等)和食道癌等。酒精棉片貼手臂 自測有無酒精不耐症2021年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基因體資料顯示臺灣約47%的人口具有酒精不耐症,比例為全球最高。簡單來說,酒後會臉紅,就可能是酒精不耐症的個案,比上喝酒不臉紅的人,器官病變與癌變機率更為提升,身體在酒後會受到更嚴重的傷害。若民眾想要檢測自己是否有酒精不耐症,可將酒精棉片貼在手臂內側靜置20分鐘,如皮膚出現泛紅則可高度懷疑(準確率約70%)。
男子耳邊生頑強小粉刺 16年後長成「2.5公斤巨瘤」!
美國有名男子2007年發現自己的耳邊長了顆小粉刺,原本他對此不以為意,沒想到這顆粉刺卻越長越大,最後竟高達5.5磅(約2.5公斤)重的巨瘤,讓他每天苦不堪言。男子多次想切除臉上巨瘤,卻因為經濟狀況不允許而未能如願,直到近日有醫師主動連繫他,才終於擺脫這顆心頭大患,重獲新生。據《太陽報》報導,住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62歲汽車修理工提姆(Tim)2007年發現耳朵旁邊長了顆小粉刺,他雖然曾試圖擠它但無濟於事。沒想到這顆頑強的小粉刺後來越長越大,竟變成一顆約5.5磅重,有西瓜大小的巨瘤掛在他右側的臉上,讓他每天都感覺到臉部如被撕裂般的疼痛。事發之初,提姆曾試著上網搜尋病因,得知這是一種名叫「皮脂腺囊腫」(Sebaceous Cyst)的症狀,這是一種無害的圓形腫塊,裡頭通常充滿組織液或膿液,經常出現在患者的臉、頸、胸或背部。網路還告訴他,這類狀況通常不需要特別治療,除非「嚴重干擾患者的日常生活」。不幸的是,提姆耳邊的囊腫逐漸失控,起先是一個小粉刺,後來逐漸長到碗豆大小,後來增長到網球那麼大,16年後更是大得像顆西瓜,讓他行走坐臥都備受影響。提姆當然有想過要切除這顆巨大的腫瘤,但他沒有健保,有沒有足夠的存款來完成手術,因此一拖就是16年。直到頭頸外科醫師萊恩奧斯本(Ryan Osborne)主動聯繫他,才有望擺脫這個困擾。奧斯本醫師表示,自己初見提姆的時候也嚇了一大跳,他表示腮腺上有腫瘤是件稀鬆平常的事情,常人耳邊有容易長出腫瘤,只不過它們通常只有核桃般大小,而不會大得像顆西瓜。而最讓奧斯本擔心的,還不是腫瘤的切除手術,而是擔心手術中臉部神經從腫瘤剝除,可能會造成患者神經受損,進而臉部癱瘓。此外,他還擔心提姆臉上的腫瘤經過多年生長,可能引發癌變。幸運的是,經過長達5個小時的手術後,提姆終究恢復了正常。提姆在接受媒體訪談時,表示自己相當滿意手術成果,「自從手術後,我感覺輕鬆多了!該死的!那東西太醜了,能把它切掉真是太好了,16年來我真是受夠了。」他還表示,無論自己走到哪裡,見到他的每個人都由衷為他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