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
」 馬克宏 法國 美元 美國 俄烏戰爭中國拚內需降進口關稅 日媒:2025年大陸GDP 4.4%
為推動內部需求,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近日公布《2025年關稅調整方案》,將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方案以穩中求進為主,聚焦擴大自主開放與高水平對外開放,旨在推動大陸國內需求增長,促進高質量發展。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社和日經QUICK新聞匯總的中國經濟學家調查顯示,中國2025年實際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長率的預測平均值為4.4%,2024整年的增長率預測平均值為4.9%,在政府提出的「5%左右」的範圍內。受美國川普新政府加徵關稅的影響,經濟增長放緩將變得明顯。該方案對935項商品實施低於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重點支持科技創新、改善民生與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引領新興生產力發展。根據國內產業需求,提高部分商品的進口關稅,以促進國內相關行業的健康發展。業內人士表示,此次調整降低部分原材料、藥品、設備及零部件等的進口關稅,並對協定稅率、稅則稅目進行調整,有利於增加優質產品進口,擴大國內需求,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外媒表示,此次調整新增乙烷、環烯烴聚合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商品的進口暫定稅率。專家表示:「這些商品,都是石化行業重要的基礎原料。降低進口關稅將有效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促進企業技術創新,推動石化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該方案涵蓋24個自由貿易協定和優惠貿易安排,涉及34個國家或地區。其中,中國與馬爾地夫自由貿易協定自2025年1月1日起生效,雙方約96%的稅目將最終實現零關稅。中國還將繼續為43個較不發達國家提供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進一步促進經貿合作與互利共贏。
全球貿易回暖 海運成本增加!物價恐又攀升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於22日發布的2024年《海運評述》報告顯示,全球海上貿易在2023年成長2.4%,較2022年經歷的萎縮有所恢復。然而,海運貿易雖有復甦跡象,未來的成長仍面臨諸多風險與不確定性,包括地緣政治緊張、衝突以及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報告特別強調,地緣政治緊張和氣候變遷對全球主要航道的影響日益顯著,嚴重威脅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對小島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等依賴海運的經濟體造成極大壓力。全球雖有80%貿易量賴海運,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和紅海等重要航道卻受到上述因素影響,船隻通行量減少近半。船隻需改道繞行,增加運輸成本和時間。報告指出,不僅燃料、薪資和保險等費用增加,還導致溫室氣體排放上升,也造成糧食安全、能源供應與全球經濟的巨大挑戰。儘管2023年全球海運貿易回暖,成長2.4%至123億噸,但報告預計,2024年成長率將放緩至2%。報告同時警告,地緣政治衝突和氣候變遷仍然構成「極為嚴峻的營運環境」,將持續抑制海運貿易的長期復甦。此外,2023年下半年,全球貨櫃船停靠港口次數達到創紀錄的近25萬次,亞洲地區部分港口因航線延長和貿易增長出現嚴重壅塞現象。報告示警,由於航線延長、港口壅塞及營運成本增加,2024年全球海運運費將持續上升。如果這一趨勢得不到控制,全球物價可能在2025年上漲0.6%。對於依賴海運的脆弱經濟體將進一步削弱其貿易競爭力,並加劇通膨壓力。預計到2025年,脆弱經濟體的物價將上升0.9%,加工食品價格增加1.3%,對其糧食安全構成威脅。航運業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3%,但報告指出,全球船隊更新速度緩慢,去碳化進程面臨諸多挑戰。報告強調,如果航運業無法加快去碳化步伐,罰款將導致航運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力也將受到影響。《海運評述》還強調了港口數位化的重要性。區塊鏈、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技術被視為提升港口效率的關鍵,能夠有效減少等待時間並提高貨物追蹤能力。亞洲地區在港口數位化方面進展顯著,如今可以高效率處理全球63%的貨櫃作業。
下一輪「新能源」貿易戰? 台灣資本論壇「企業籲不要捲入戰爭」
「企業界非常希望『不要捲入戰爭』,要避戰,台灣資本要放膽去面對挑戰,提升企業的專業能力,才能繼續生存。」永佳捷科技董事長許作名10日在台灣資本媒體論壇中提出他觀察1949年以來跨時代台商的心聲。許作名表示,面對兩個板塊的全球化逐漸形成,中美抗衡地緣政治之下的全球化變質,形成「西方與東亞發達國家塊」的美國、加拿大、歐盟、澳洲、日本、韓國等,與「威權軸心國家板塊」的中國、俄羅斯、伊朗、中亞、非洲與其他洲發展中國家等。台灣則是處於「跨足兩個板塊」之中,還包括印度、東南亞諸國、中東如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南美。台灣資本發展、家族傳承,台灣未來如何走,台商準備第二套劇本攸關「市場、生產中心」,最完美的製造中心是在中國大陸,在交通、技術、土地政策、網路網路等完備,為世界第二大市場,因此也讓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在大陸丟一顆石頭猶如丟入大海中,但受到美國制裁等台商外移,面對與中國大陸加速脫鉤的西方,台商移到墨西哥靠近美國,移到印度看重內需市場,只是可以觀察出,台灣還是離不開中國,中國也不讓台灣離開。過去在大陸做生意都覺得很便宜,很便利,把中國零組件運到台灣組裝,幻想不見了,要準備第二套劇本,台灣對於地緣政治不陌生,但絕對會是想像不到,台灣政府要很穩定,政府很多行為是要幫資本家如何穩定,逐漸地去分散風險、擁抱風險。許作名強調,企業界非常希望「不要捲入戰爭」,要避戰,台灣資本要放膽去面對挑戰,提升企業的專業能力,才能繼續生存。中研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政大政治學系教授冷則剛表示,矛盾、鴻溝與距離存在,要如何填補找到未來出路是今天論壇很重要的課題,處於巨變中會有何種情況,開了二十年的全球化課程,看看二十年前自己準備的課綱,是充滿希望的,如今更要了解中國大陸的邏輯、韌性,跟西方不一樣是否就是錯誤的,是一個命題。全球化樂觀被取代,在地化的需求與地緣政治,很多時間地緣政治已經在課程中不交了,在中美,第一個是全球南方的情形,忽略了很多開發中國家,包括東南亞、跳脫長久以美國為全球化的看法,被全球化衝擊,要關注「人才自由流動」,會變成區域化?全球產業鏈變成乾淨產業鏈、民主供應鏈、友愛外包等地興起,要搞清楚發展的趨勢。科技發展似乎超越,未必百分之百由政府推動,可能由企業推動,國家與企業的新輪動與博弈,如此大的環境改變,台灣的資本、台商的未來趨勢,可以觀察的面相有,如何因應中國的政策,很重要的問題是我們很了解美國與中國嗎?了解的程度是有限的,美國的作法還蠻符合以前所談的工業政策,也違反了美國多年來所倡導的自由經濟,台灣所面對的風險與代價,可以用三個支柱,有地緣政治的優勢,在亞太多國,創興精神,由下而上很難被,科技發展在全球扮演關鍵角色。長期研究台商企業發展與中國經濟的劉明浩表示,美國對日本的態度很不一樣,將日本當作生產地,關稅減免,貿易歸貿易,政治歸政治,非常諷刺可以看到,「77國集團與中國」南方國家為主,有些國家基於美國壓力離開,須有獨立、安全的產業鏈,「新能源、安全」,下一輪關於「新能源」的貿易戰可能會開打,要如何保護產業。
便宜日圓掰了? 日媒:日央行最快3月取消負利率
據日本媒體昨(9日)報導,日本央行正考慮放棄已長期執行的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YCC),取而代之的是預先明確政府債券的具體購買量。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上周四(7日)表示,如果能夠實現價格目標,將考慮調整寬鬆政策。日本股市當天就出現較大調整,與此同時,美元殺跌日圓走強,反映了市場對日本央行政策正常化的下注。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日本央行正考慮做出重大政策調整,可能將於3月19日的政策會議上決定取消YCC,並結束負利率政策。所謂YCC是指通過引導10年期國債收益率維持在0%附近來實現貨幣政策的目標。根據報導,新的框架將轉而關注購買量而非收益率,新的購買策略將暫時保持月購債規模在6兆日圓(約新台幣1.28億元)的現行水準。植田和男7日受訪時表示,「如果我們能夠實現價格目標,將考慮調整寬鬆政策。」與此同時,日本央行官員對工資增長的力度越來越有信心,這一進展支持了交易員和經濟學家的觀點,即日本央行將在3月或4月取消負利率。另有媒體報導稱,日本央行可能不會等到四月再行動,越來越多的日本央行決策者傾向於3月結束負利率,他們預計今年春季工資談判將取得強勁結果。目前,日本央行決策者正密切關注3月13日大型企業與工會的年度薪資談判結果,以及3月15日日本勞工聯合會(Rengo)將公佈的首份調查結果,以決定何時逐步退出大規模刺激計劃。去年底,日本央行領導層表示,退出負利率政策對日本經濟的負面影響相對較小,甚至有足夠的可能性獲得積極的結果,廣泛的家庭和企業將從工資和價格之間的良性循環中受益。該言論是當時日本央行領導層發出的最明確的信號,亦表明日本當局彼時就已經在考慮結束負利率。日本貨幣政策的調整,可能意味著發達經濟體利率或面臨上行壓力。日本央行此次對於收益率曲線控制的放鬆推高了日債收益率,或在一定程度上吸引資金從美債等外國資產回流日本,推升其他發達國家債券收益率,進而提高全球整體利率水平與借貸成本,這也或對其他市場資產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南太平洋友邦皆「氣候難民」 陷氣候危機恐被海洋滅國
據報導,我與吐瓦魯邦誼可能生變,因大陸可能再次提出「人工島計畫」,企圖拉攏吐瓦魯。事實上,台灣另外2個南太平洋邦交國,馬紹爾群島和帛琉皆屬於「氣候難民國家」,同樣深受氣候危機的影響。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曾有報告指出,本世紀末海平面可能最多上升超過一公尺,吐瓦魯是世界上深受氣候變遷影響嚴重的國家之一,未來數十年恐面臨被海洋滅國的重大危機。2017年11月蔡英文總統出訪吐國時,因吐國機場跑道長度僅5000呎,華航737無法降落,外交部另外花約5千多萬元,包租兩架加拿大龐巴迪環球6000豪華商務客機供蔡英文及隨行人員乘坐,媒體團尚無法隨行。吐瓦魯總理拿塔諾(Kausea Natano)表示,「填海計畫對吐瓦魯人的生命和生活很重要,希望填到海拔5至10公尺,即使海平面上升也能讓所有吐瓦魯人居住」。他曾計畫在首都富納富提島的環礁地帶,用附近採集的砂土填海,預計面積約16平方公里。然而,填海計畫需要大筆資金。吐瓦魯資源匱乏,土地貧瘠,被聯合國列為不發達國家之一,當地人主要從事捕魚和種植椰子、香蕉、芋頭等農業活動。因此填海計畫資金也只能依賴外援。2019年吐瓦魯舉行大選時,親台灣的索本嘉(H.E. Enele Sopoaga)敗選,就引發人們對新總理將與台灣斷絕關係、轉而支持北京的擔憂。時任吐瓦魯外長柯飛(Simon Kofe)2019年透露,當時有陸企曾接觸吐瓦魯,稱有意合作約4億美元的人工島計畫,但吐瓦魯保證,吐國將維持雙方外交關係並承認台灣。不過,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在幾天後就做出外交轉變。為解決被海水淹沒的危機,吐瓦魯去年11月與澳洲簽署協議,澳洲同意讓那些因氣候暖化、海平面上升而失去家園的吐瓦魯人,逐步移居澳洲,澳洲還承諾為吐瓦魯的土地開墾提供資金,將首都富納富提的土地擴大約6%。然而,這項條約事後卻引起部分吐瓦魯人反彈,他們認為澳洲意圖侵犯吐瓦魯主權,協議目的只是想趁機防堵中國,並干預26日即將來臨的吐瓦魯國會選舉。
MSCI全球股指11月已漲逾8% 分析師:有望創3年最大單月漲幅
根據FactSet的數據顯示,MSCI全球股票指數在11月迄今已累計上漲了逾8%,有望創下2020年11月大漲15%後最佳的單月表現。該指數涵蓋了來自23個發達國家和25個新興市場的近3000家公司的股票。全球主要地區的股指在11月的反彈行情中普遍表現亮眼,在美國市場上,三大股指目前均已連續四周走高,有望創下一年多來的最佳單月表現。主要股指較10月底低點的漲幅分別達到了9至13%。日經225指數11月迄今已飆升了8.9%,有望取得三年來最佳單月表現,本週一盤中更是再度刷新了逾33年高位。隨著股神巴菲特旗下波克夏公司年內第二次發行日元債,不少日股多頭眼下正蠢蠢欲動。歐洲股市也迎來了自2022年11月以來最佳的單月表現,斯托克600指數11月迄今已漲逾6%。追蹤美國以外全球市場的MSCI ACWI全球指數(美國)11月至今也上漲了8.1%,佔該指數權重最大的是在日本和英國交易的股票。Interactive Brokers首席市場策略師Steve Sosnick將全球股市的強勁表現,歸因於對以巴衝突局勢的擔憂減弱、預期聯準會將轉向以及股市在此前連續三個月下跌後出現超賣的自然反應。並指出,以巴衝突未進一步蔓延,加上中國正在採取行動化解房地產困境,這些都是強化投資者對全球股市信心的因素。美國銀行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引述EPFR Global的數據在報告中寫道,截至11月21日的兩周,約400億美元流入全球股票基金,創下了2022年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他表示,上漲幅度的改善,加上股市以及高收益債券和新興市場債券的資金流入增加,意味著美國銀行的定製牛熊指標不再發出反向買入信號。
普丁稱「特別軍事行動」是場悲劇 批基輔退出和談進程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22日參與G20視訊峰會時,史無前例地向各國領導人表示,俄軍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是場「悲劇」,如今有必要思考如何終止俄烏戰爭這場悲劇了。此外他也譴責烏克蘭主動退出了和平談判的進程,並聲稱「莫斯科從未拒絕與基輔進行和平談判。」據《世界一體新聞台》的報導,普丁在峰會中表示,「是的,軍事行動對於人民、家庭和整個國家來說始終都是場悲劇……當然,我們應該考慮如何阻止這場悲劇。順帶一提,俄羅斯從未拒絕與烏克蘭進行和平談判。公開宣布退出談判進程的不是莫斯科,而是基輔。例如烏克蘭元首在去年10月簽署了禁止此類談判的法令。」普丁隨後也在會議中強調,當前全球經濟情勢需要反映出國際社會絕大多數成員國的意見及集體意志,這包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世界正在經歷結構性的重大變革,新的全球經濟發展中心正在湧現,全球投資、貿易和消費活動有很大一部分正在從歐美轉移到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這些新興市場。」此外,他也直指世界各國正受到「某些國家思慮不周的宏觀經濟政策的直接影響」,暗批美國的激進升息為全球經濟帶來負面後果。
人數創新高!韓國逾115萬學碩博士 畢業後從事鐘點工
韓國就業狀況正在惡化,據南韓統計廳29日發佈的一份調查結果,截至今年8月,大學或研究生畢業後從事兼職等鐘點工工作的人數為115.6萬人,年增7.9萬人,創下2003年開始相關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由於鐘點工薪資水準較低,根據先前的一項調查,每10名鐘點工中就有4名(40.2%)表示鐘點工為迫不得已的選擇。另外,根據《朝鮮日報》報導,今年第三季(7-9月)韓國經濟成長率為季增0.6%,繼今年第一季的0.3%、二季的0.6%之後,連續三季成長為0%左右。韓國今年的年成長率預計為1.4%,低於發達國家俱樂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的平均水準(3%),去年和前年也沒有達到OECD的平均水準。歷史上韓國經濟增長率低於OECD平均水準的狀況只發生過三次,即經濟開發初期的1962年、遭遇第二次石油危機的1980年和爆發外匯危機的1998年,這種趨勢長期化後韓國可能墮落成劣等生的危機感正在加劇。韓聯社報導,以8月為準,韓國2008年大學以上學歷的鐘點工為24.6萬人,2009年增至30.3萬人,連續15年保持增加趨勢。今年較2009年猛增281.5%,在「初中以下」、「高中畢業」、「大學以上」三種學歷的鐘點工當中,大學以上學歷的勞動者占比29.8%,創下歷史新高。統計廳分析,20多歲鐘點工的增加對大學以上學歷鐘點工的增加產生了一定影響,該年齡段自願選擇做鐘點工的人數增加,尤其是在輔導、補習班講師等教育、藝術和體育、住宿和餐飲業領域有所增加。
陸明年除夕不放假還鼓勵自行休年假 讓網友氣炸:都不用返鄉了
大陸2024春節假期公開後引發爭議,發現不只要補班兩次,甚至除夕還沒有放假,要從初一開始放到初八,扣掉原本就放假的六日被發現根本只放了三天,甚至政府還鼓勵企業與員工在除夕日這天,自行畫休年假來休除夕,這讓網友無法接受,全網炸鍋衝上熱搜排行上。大陸國務院對2024的假日安排通知,當中除夕沒有放假讓不少網友討論。(圖/翻攝自微博)大陸國務院今(25)日公布2024年的連假資訊,發現春節從2月10日(初一)至17日(初八)放假調休,雖然看起來總共有8天。但2月4日(星期日)、2月18日(星期日)必須補上班。甚至在9日除夕沒有放假外,國務院還鼓勵各單位結合有薪年休假等製度落實,安排員工在除夕這天休息。這樣詭異的補班機制與要企業自行放除夕的行為,讓大陸網友無法接受,紛紛表示「大年三十不放假要怎麼返鄉?」、「我們的年假想用的時候自然會用」、「直接從休除夕開始休就好啦」、「週日補班?」、「逆天」。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也轉發一則貼文,指出為何除夕不放假的原因,當中寫出國家的法定假日是11天(事實上比美國等發達國家還要多幾天),除夕並非法定假日,如果要把除夕這天改為法定假日(用工單位,高速收費等等的成本消耗暫且不說),這就不是假日辦可以說了算的,需要全國人大法定程序的通過,另外提醒大家看通報上的一個點,那就是這句話「鼓勵各單位結合帶薪年休假等製度落實,安排職工在除夕(2月9日) 休息。」,再加上除夕高速不收費,認為背後負責調休工作人員的最大誠意。另外這份文章中,也提到大陸在2007年以前的春節都是從初一開始放假,並表示過去從初一開始放假,也有許多單位除夕下午就提早下班了,認為是一個隱性福利,若從除夕開始放假這樣的提早下班隱性福利就會消失。而台灣過去也有除夕是上班日的前例,但近年已更改,2024年的春節假期則是除夕前一天(小年夜2/8)、除夕(2/9)都放假,春節(2/10~12)放三天、春假補假(2/13~14),共放七天(8~14日),並在17日(六)補班。
AI泡沫將破裂? 傳奇投資人:美股衰退概率高達70%
據外媒報導,曾成功預測三次市場泡沫的傳奇投資人格蘭瑟姆(Jeremy Grantham)日前警告稱,在人工智慧的推波助瀾下,十幾隻美國大型股出現了大幅上漲,但股價高得令人難以置信。預測美國股市的歷史性泡沫即將破裂,經濟極有可能陷入衰退。格蘭瑟姆是一名金融市場泡沫的研究專家,目前是波士頓基金管理公司(GMO)的聯合創始人及投資策略師。他對1929年大崩盤之類的經典泡沫多有研究。事實上,他自己就曾經歷過無數的繁榮與破滅的週期,而其中許多都曾經被他預測到,如2000年網路泡沫破滅。格蘭瑟姆警告稱,圍繞人工智慧的熱潮推遲了當前科技泡沫的破滅。美國股市在2022年暴跌,但今年反彈,因爲投資者大舉押注輝達、特斯拉、Alphabet和微軟等主要人工智慧公司。至於房地產市場,格蘭瑟姆指出,20年來抵押貸款利率的不斷下降,已將發達國家大部分地區的房價推高至「令人難以忍受」的高倍數。同時,他還告誡投資者不要持有大宗商品,「因持有每一種大宗商品,都會出現完全不可預測、令人震驚的下跌,是非常痛苦的。」最後,當格蘭瑟姆被問到認為未來18個月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有多大時,他回答說超過50%,更具體一點的話,大約是70%。他補充道聯準會和經濟機構、金融機構總是低估經濟衰退的可能性。通貨膨脹率已經從去年夏天超過9%的歷史高點,降至最近幾個月的4%以下,這讓人們對聯準會將停止加息、甚至降息,並緩解經濟壓力產生了希望。高盛(Goldman Sachs)經濟團隊則認為,未來12個月出現衰退的可能性只有15%,聯準會的經濟學家也不認為會出現衰退。
澳洲青年1理由竟「共享一張床」…白天換夜班睡
隨著發達國家的房價不斷飆升,許多年輕人都會選擇分租公寓降低住房成本,但你有聽過共睡一張床省錢的嗎?根據2021年1項針對澳洲7千名國際學生的調查顯示,還真的有3%的學生願意跟陌生人共享一張床(hot bedding),輪流睡覺。據《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的報導,澳洲墨爾本一位化名為「Priyanka」的19歲印度女子向媒體表示,她與一名上夜班的卡車司機分攤了550美元(約合新台幣1.7萬元)共用一張床和房間,Priyanka在晚上可以睡在床上,而白天則換成卡車司機使用。但如果遇到卡車司機休假,她就只能在房間的儲藏室打地鋪睡覺。雖然上述極端的做法簡直不可思議,但這不外乎就是考量經濟因素,Priyanka表示,「我的家人為了將我送到澳洲已經犧牲很多,但我還是很難負擔食物、房租和交通的費用。事實上,我並未向家人傾訴我在澳洲的生活狀況。」隨著聯準會升息和俄烏戰爭等多重因素,全球通膨都在瘋狂上漲,據澳洲統計局(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發布的報告指出,在2022至2023年間,澳洲生活成本指數成長7.3%,移民和國際學生較容易遇到通膨帶來的財務困難,為了更好的生活而移居國外,卻沒有注意到高昂的生活成本和住房危機。另根據雪梨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ydney)2021年針對住在雪梨及墨爾本的7000名國際學生進行調查,其中有3%的學生可以接受hot bedding,4成的人則考慮透過減少飲食來降低生活成本。報導續稱,由於通膨導致居住成本大幅增加,住房持有率下滑,部分千禧一代甚至會選擇與老年人一起租房,不但能節省房租還能彼此照應。
粉專列「7大不結婚理由」 第1點就超衝擊!台人驚:日本老婆也太辛苦
晚婚和不婚主義近年逐漸在許多發達國家的年輕世代中蔚為風潮。對此,臉書粉專《魚漿夫婦》昨(21日)晚也發文列舉了7個日本30多歲女生不想結婚的理由,包括不喜歡洗澡後全身都要塗乳液、絕對無法每天做3餐、睡前保養使人臉油膩膩、厭倦丈夫說教等。貼文一出也引發網友熱議,更有人直呼「日本老婆也太辛苦了吧!台灣大多結婚後才展現自我,化什麼妝、保什麼養啦吼。」臉書粉專《魚漿夫婦》27日晚間發文指出,「所謂的幸福有很多種方式,我們往往看別人很幸福,但其實也有屬於自己的幸福呢。」粉專還列出日本30多歲女性不想結婚的7個理由,包括:不喜歡洗澡後全身都要塗乳液、睡前保養使人臉油膩膩、絕對無法每天做3餐、想整天只看Netflix、喜歡穿緊身褲、討厭丈夫說教以及對養小孩沒自信。對此,粉專也坦言,能夠深刻理解田中美奈實的心情,「真的很討厭生活節奏被打亂。」沒想到貼文一出也引發網友熱議,其中最多人不解的是,塗乳液及睡前保養等理由跟結婚有什麼關聯?直呼「大概是國情不同吧!除了最後2條,其他感覺跟結婚沒啥關聯。」對此,也有知情網友表示,「待在日本時有聽日本女性友人說過,日本以前的風氣是,女性要丈夫入睡後才能卸妝,要比丈夫早起是因為要化妝;現在可能不用了,但多少還是有制約」、「因為日本冬天真的很乾…不塗乳霜類在手腳會乾裂到掉白粉…」「日本現在有夜間用(睡覺用)化妝品,至今仍有很多日本女生就算是睡著也不敢讓另一半看到氣色差(不完美)的自己」、「日本女生讓自己素顏等同見光死,所以很多妻子是不肯讓丈夫看到自己素顏的樣子」、「很多點真的是痛點!我有遇過丈夫在就要化全妝的妻子,所以要早起晚睡」、「有個說法是緊身褲會暴露臀部曲線,在日本社會的觀點來看,已婚婦女必須呈現端莊或是保守的樣子,就是所謂『妻子、母親』的樣子。聽過一個媽媽穿牛仔褲去接孩子,結果被老師說『媽媽好年輕呀!』之類的京都市反諷。」此外,也有許多網友深感認同,「真的!單身可以做很多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我獨自生活》才那麼多人喜歡看,獨自生活真的方便舒適很多呀!」「真的很討厭生活節奏被打亂」。還有人認為「日本老婆也太辛苦了吧!台灣大多結婚後才展現自我,化什麼妝、保什麼養啦」、「我覺得單純只是日本對結婚後的女性要求過高,裡面其實很多點都是可以跟另一半一起克服的」、「這對太太的要求也太高了吧」、「身為一個男性,除了最後兩點以外,我不懂為什麼其他會成為婚姻的阻礙」、「我覺得照她的說法,日本女人實在很壓抑。」
美眾院全票通過法案 呼籲終止陸「發展中國家」地位
美國眾議院再對中國出擊,27日以415票贊成全票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發展中國家法案」,要求不再把中國歸類為發展中國家,並呼籲美國國務院遊說國際組織,把中國重新歸類為高收入、中高收入或者發達國家,不再給予中國發展中國家的特殊待遇。香港經濟日報報導,提出法案的民主黨眾議員金映玉指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占全球經濟總量的18.6%,規模僅次於美國,美國被視為發達國家,中國也應如此。她批評,中國政府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持續在國際上操弄制度,剝奪了真正需要幫助國家的資源。民主黨眾議員懷爾德(Susan Wild)則指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很長時間以來,中國都借發展中國家的地位來逃避應對氣候變化的責任。
郭台銘展開12天訪美行程 首站華府智庫赴哈佛演講
鴻海(2317)創辦人郭台銘今(27)日晚間,展開「科技經濟開拓之旅」,前往美國進行12天的訪問,預計4月7日返台。據悉,郭台銘此趟美國行聚焦推動科技與經濟實質的合作關係,將涵蓋科技(OPEN AI)、經濟、醫療和創新科技人才培育等領域。此行除了前往華府拜會重要人士之外,郭台銘還將前往美國排名前三大的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演講,進行深度交流,共同探討台、美經濟、外交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郭台銘透過辦公室發出聲明表示,隨著國際情勢日漸複雜,台灣區域安全議題,屢次被端上檯面討論。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啟動科技經濟開拓之旅,以美國為首站,冀望透過12天的訪問,建構台美合作策略、強化台灣與世界經濟合作的可能性。另外,郭台銘也受邀前往馬里蘭大學談論工業 AI、哈佛大學醫學院及商學院會見兩院院長及與該校台灣同學會等組織舉行座談,將深入探討有關產學合作模式和創新科技研發等議題。同時在與「玉山科技協會」等台美社團互動時,將針對目前高科技產業所面臨的困局及其真正結構性問題,研討內容包含國際政治的演變、台灣未來國際政策的定位、經濟和科技 (AI) 產業的演變,與台灣轉型升級的發展等議題。郭台銘辦公室指出,郭台銘在美國矽谷長住10年,累積與世界科技領袖共同打拼的實戰經驗,並在全球超過30個經濟發達國家與地區設廠;同時藉著與多家企業和知名學術機構的合作,為台灣目前面臨地緣政治的區域風險,提供因應之道。不僅美國,其他主要的民主同盟國家,也逐漸重視亞太區域安全問題、區域衝突的潛在風險,相對凸顯台灣在全球合作體系,具有關鍵性角色。郭台銘表示,希望透過這次訪美,把過去四十年在美經商、投資所累積的人脈及資源整合,轉化為台灣未來在科技、經濟、產業轉型發展與世界合作全面接軌的養分。
30歲前生3娃可「免服兵役」 南韓擬推「催生新計畫」挨轟
南韓2022年總生育率僅0.78,新生兒甚至不到25萬,不但創歷史新低,還打破自己的世界最低生育率記錄。對此,南韓總統尹錫悅在去年9月也坦承,政府在過去16年已砸下超過2千億美元來挽救生育率。不過南韓政府近日又擬定新的刺激生育計畫,提出若男性在30歲前生下3個以上的小孩,就可以免除兵役。綜合CNN、news1、《韓聯社》的報導,生育率0.78這個數字遠低於維持人口穩定所需的2.1,甚至與其他死亡率正在下降的發達國家相比也非常低,例如美國(1.6)和日本,這2國的死亡率為1.3,皆創下歷史最低水準。這對一個人口高齡化的國家來說是相當棘手的事,因為南韓將面臨迫在眉睫的勞動力短缺問題,並導致其養老金體系瀕臨崩潰。為了提高生育率,南韓政府也在近期擬定了3項計畫。首先,原先的0至8歲兒童每月10萬韓元津貼,擴大為0至18歲每月皆可領100萬韓元(約新台幣2萬3000元),如此累積,屆時每位小孩在成年之前可領到2.2億韓元(約新台幣521萬元)。此外,政府還打算推出「男性育嬰假」制度,規定夫妻2人合計有480天育嬰假,且男性至少要請到90天。據悉,瑞典也正在考慮引入類似的育兒假制度,強制男性請育兒假。最後,本次計畫還研擬推出只要男性在30歲以前生下3個以上的小孩,就可免除兵役。根據韓國現行的兵役法規定,擁有韓國國籍的男性最晚需在28周歲時入伍服役。 若遇特殊情況,入伍年齡可延至30歲。報導稱,總統府將在下週少子化委員會會議召開前向執政黨的政策委員會徵求意見。雖然官員接受採訪後指出,目前計畫僅在討論階段,然而外界對涉及兵役的部分措施感到不解,執政黨內部也有人批評這是一項「不成熟的政策」。而相關消息一出,也引起南韓網友批評,直言相關政策不夠現實,「這會讓很多人故意不避孕」、「會出現很多才讀高中的爸媽」,也有網友怒轟,「把女人當作生育機器。」
法國政府9票之差挺過「不信任投票」!馬克宏保住年改法案 第9輪全國性罷工即將啟動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16日決定強推備受爭議的年金改革法案,總理博恩(Elisabeth Borne)於同日向國會宣布,政府將引用憲法第49條第3款,繞過下議院國民議會,強行通過相關法案。對此,國會反對派也在20日對政府進行不信任投票,最終以9票之差未能通過,這意味著年金改革法案即將正式成為法律。不過,工會和示威者仍誓言要繼續發起罷工和示威。據BBC的報導,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顯示,法國是目前已開發國家中退休年齡最低的國家之一,其養老金支出遠超大多數發達國家,接近經濟產值的14%。因此馬克宏自2017年競選時就矢言要改革年金制度,因為他認為法國人民的平均壽命已經拉長,若法定退休年齡不跟著改變,政府財政將入不敷出。法國財政部長勒麥爾(Bruno Le Maire)也表示,這項改革計畫將在2030年為年金帳戶帶來177億歐元的進帳。相關法案此前也於16日上午在參議院以193比114票通過,並於下午在下議院國民議會闖關。但在票數不夠的情況下,馬克宏政府在表決前決定動用憲法條款強推法案,因為馬克宏認為假如退休改革再沒有作為,帶來的金融及經濟風險太大,於是他最終還是選擇以特殊憲法權力通過法案。對此,法國憲法第49.3條在法案強制通過後,也賦予國會反對派在24小時提出不信任動議,若動議通過內閣就必須總辭,年改法案也會遭到撤銷。最終不信任投票以9票之差未能通過,這可說是讓馬克宏鬆了一口氣。不過,工會和示威者仍誓言要繼續發起罷工和示威抵制年金改革,第9輪全國性罷工和示威已定於本週四(3/23)進行。近日,法國全國各地爆發暴力騷亂,光首都巴黎近日就有101人在與警方對峙後遭到逮捕,馬克宏正面臨2018年「黃背心運動」以來最動盪的政局。觀察人士指出,馬克宏未能在國會獲得足夠支持以將其年改法案付諸表決,此舉已破壞他的改革議程且削弱他的領導力。
近7成法國人「反年金改革」是造反有理還是被寵壞? 《紐約時報》:他們在捍衛民族自尊心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16日決定強推備受爭議的年金改革法案,總理博恩(Elisabeth Borne)也於同日向國會宣布,政府將引用憲法第49條第3款,繞過下議院國民議會,強行通過相關法案。但根據法國公眾意見機構(IFOP)4日的數據,69%的受訪者反對退休制度改革,且人數有增加趨勢。對此,《紐約時報》也指出,法國人強烈抵制延後退休年齡,不只是因為不滿工作年限變長,也是為了捍衛法國民族的自尊心,其中不乏有未就業的年輕人也反對年金改革。因此,馬克宏強推法案的舉措勢必將激化抗議和罷工運動,甚至可能使他遭到彈劾。綜合《中央社》、ABC News、《紐約時報》的報導,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顯示,法國是目前已開發國家中退休年齡最低的國家之一,其養老金支出遠超大多數發達國家,接近經濟產值的14%。因此馬克宏自2017年競選時就矢言要改革年金制度,因為他認為法國人民的平均壽命已經拉長,若法定退休年齡不跟著改變,政府財政將入不敷出。法國財政部長勒麥爾(Bruno Le Maire)則聲稱,這項改革計畫將在2030年為年金帳戶帶來177億歐元的進帳。但法國民眾顯然未被說服。事實上,在過往的30年中,法國政府只要進行年金改革,都會引發大規模的示威遊行,本次的年金新制也不意外,該計劃公布後隨即遭到民眾、工會的大規模反彈。法國工會團體近日發動今年以來第6波反年金改革全國大罷工,當地時間7日更有大約128萬人走上街頭,是今年抗議人數最多的一次。工會團體甚至還揚言要「癱瘓法國!」罷工也越演越烈,包括煉油廠關閉、火車停駛、航班取消、垃圾不收、學校停課。抗議者聲稱,除非馬克宏將年金改革法案收回,否則不會停止罷工。相關法案如今也於16日上午在參議院以193比114票通過,並於下午在下議院國民議會闖關。但在票數不夠的情況下,馬克宏政府在表決前決定動用憲法條款強推法案,因為馬克宏認為假如退休改革再沒有作為,帶來的金融及經濟風險太大,因此他最終還是選擇以特殊憲法權力通過法案。但馬克宏的年金改革是否真的有必要?法國人的反對是否合理?對此,義大利中間派的《共和報》(La Repubblica)特派基諾里(Anais Ginori)就說過:「我們退休年齡是67歲…當初法國大選時有候選人甚至提出要回到60歲,感覺不切實際。」德國中間偏左《時代週報》(Die Zeit)特派克魯帕(Matthias Krupa)也指出,重新平衡負債制度與人口紅利失衡的論述,竟然在法國起不了作用,「2000年代初,德國總理施若德進行改革,雖也經歷激烈辯論與抗議,相同論點卻被德國人接受。」《衛報》(The Guardian)記者亨利(Jon Henley)更表示,「英國最低年金約每月700歐元(約新台幣2萬2684元),65歲才能領...且正在延後至67歲。因此英國人很難理解,只是從62延到64歲,法國人竟如此反對!」也有少部分法國民眾將同胞形容為「被寵壞的孩子」,酸法國人「住在天堂卻自以為活在地獄。」對此,《紐約時報》(NYT)也探究了法國人為何覺得自己造反有理的背後因素。報導指出,法國比其他西方工業國家和社會更加珍惜退休生活,崇尚工作與休閒的平衡,因此馬克宏政府的計劃觸動了法國人的敏感神經。法國人強烈抵制推遲退休年齡,不只因為不滿工作年限變長,也是為了捍衛法國民族的自尊心。法國的年輕人,甚至包括一些還沒有進入就業市場的青年,也正在抗議政府的年金改革。報導稱,對在未來必須面對通貨膨脹、不確定的工作前景,以及氣候變遷的年輕一代來說,退休法案引發了對工作和退休定義的更廣泛思辨。法國格蘭維爾的居民、現年70歲的多倫(Jean-Paul Doron)也表示,他18歲開始工作,當過金屬工人,後來在國營法國電信(France Telecom)當倉庫管理員,「人們不應該等到退休後才擁有自由,年輕一代需要為爭取尊重人的待遇而奮鬥。」「這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地方,」蒙田研究所(MontaigneInstitute)研究員馬蒂諾特(Bertrand Martinot)表示,最近研究顯示,絕大多數法國人對工作感到滿意,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工作很努力,近一半受訪者卻認為62歲退休已經很晚。這表明法國社會對這議題沒有共識。另外,法國總工會(CGT)成員貝爾(Sylvie Bayle)2月遊行時也向《中央社》強調,其實還有很多改革或開源方式,如向企業徵稅、增收資本獲益稅、銀行利息與上市股票等。換言之,他們認為,要填年金缺口,不應只向勞工開刀。
法國工會揚言「暫停法國」!反年改罷工越演越烈 各行各業陷入癱瘓
法國工會團體近日發動今年以來第6波反年金改革全國大罷工,當地時間7日已進入第6天,工會團體更揚言要「癱瘓法國!」罷工越演越烈,包括煉油廠癱瘓、火車停駛、航班取消、垃圾不收、學校停課。抗議者聲稱,除非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將年金改革法案收回,否則不會停止罷工。綜合CNBC、《衛報》的報導,工會表示,7日是這波罷工力度最強的一次動員,估計有超過200萬示威者上街抗議,第一個重要目標是封鎖全國煉油廠,阻斷燃料供應。雖然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集團」(Totalénergies)表示,存油還很多,而且即便職員罷工,煉油廠也不可能在一天內完全停止運作,因此無需為7日的全國罷工行動感到擔憂。但法國零售商「火槍手集團」(LesMousquetaires)負責人Thierry Cotillard卻表示,煉油廠的一系列封鎖行動可能會導致本週末出現燃油短缺的情況。此外,鐵路工會還呼籲發起滾動式調整、不限成員名額的罷工,使罷工行動的影響範圍擴大,持續時間也得以拉長,這將導致包括高鐵歐洲之星(Eurostar)在內的所有國內和國際陸地交通大亂。甚至連大城市的公車系統、垃圾回收業,以及航空公司都有職員罷工,預計7至8日有多達30%的航班會遭到取消。許多教師更是踴躍參與罷工,6日至7日,包括布列塔尼大區(Bretagne)雷恩第二大學(Université de Haute Bretagne - Rennes 2)在內的學校都陷入停課狀態。報導稱,工會聯盟還揚言要「癱瘓法國」、讓「法國經濟垮掉」,逼迫馬克宏收回年金改革法案。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顯示,法國是目前已開發國家中退休年齡最低的國家之一,其養老金支出遠超大多數發達國家,接近經濟產值的14%。因此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自2017年競選時就矢言要改革年金制度,因為他認為法國人民的平均壽命已經拉長,若法定退休年齡不跟著改變,政府財政將入不敷出。法國財政部長勒麥爾(Bruno Le Maire)則聲稱,這項改革計畫將在2030年為年金帳戶帶來177億歐元的進帳。但在過往的30年中,法國政府只要進行年金改革,都會引發大規模的示威遊行,本次的年金新制也不意外,該計劃公布後隨即遭到民眾、工會的大規模反彈。法國所有主要工會和在野黨也進入備戰狀態,例如在去年4月總統選舉中大有斬獲的極左派政黨「不屈法國」(LFI)的領袖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就批評該提案是「嚴重的社會倒退」,並誓言將提出上萬條修正阻擋法案。而近年聲勢水漲船高的極右派政黨「國民聯盟」(RN)的領導人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也聲稱她打算阻止這項「不公正的改革」。由於去年6月的法國議會選舉中,極右翼和激進左翼相加竟取得了過半的支持率,因此馬克宏的中間派路線未能贏得絕對多數,總統在權力上受到嚴重削弱。因此馬克宏必須依靠傳統右翼共和黨來支持養老金改革。
美經濟數據強勁 高盛美銀預期Fed今年升息3次
上周四(16日)的一份數據報告顯示,1月份生產者物價加速上漲,幅度為7個月來最大,而勞工部的報告顯示,上週美國初請領失業金人數意外下降。在美國政府公布的通膨數據顯示居高不下和勞動力市場恢復活力後,高盛和美銀兩家銀行上調了對加息的預期,預計美聯儲今年將再加息三次,每次升息0.25個百分點。以Jan Hatzius為首的經濟學家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鑑於更強勁的增長和更堅挺的通膨消息,預測將在6月份升息25個基點,最高基金利率為5.25~5.5%。與此同時,貨幣市場目前定價的最終利率到7月為5.3%。此前,該行曾預計美聯儲將在3月份和5月份的會議上加息兩次,每次加息25個基點。不過美國銀行在最新一份客戶報告中寫道,通膨再度增長和就業增長穩固意味著僅加息兩次前景的風險對我們來說太片面了,並預計美聯儲會在6月份的會議上加息25個基點,將終端利率推高至5.25~5.5%的目標範圍。商品價格通膨率(修正後的平均值)去年從6月的6.3%降至12月的4.8%(即90%分位點),但在今年1月略有回升。基於GDP的衡量指標顯示,美國商品通膨降温最大,從去年1月的高峰下降了3.5%達到2.3%,但仍處於90%分位點。在美國公佈了近期的數據之後,歐洲投資銀行瑞銀上周五(17日)表示,預計美聯儲將在3月份和5月份的會議上各加息25個基點,這可能會使聯邦基金利率處於5%~5.25%的目標範圍。瑞銀在最新一份報告中,追蹤35個國家(16個歐洲發達國家及19個新興市場國家)的月度通膨,還有所有主要分項的通膨情況後表示,全球通膨所有主要分項都在轉向。然而,與美國同行們的預測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瑞銀預計,美聯儲將在今年9月份的會議上放鬆利率。在最新數據公佈之前,據外國媒體調查的大多數經濟學家曾表示,預計美聯儲在未來幾個月至少還會加息兩次,而且還有可能會繼續加息,在這當中沒有人預計今年會降息。
市場情緒太樂觀? 資產管理三巨頭示警:通膨降溫至2%為時過早
資產管理巨頭貝萊德(BlackRock)、太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PIMCO)以及聯博公司(AB Holding)日前皆警告市場,切忌過於樂觀,現在押注通膨將降至2%仍爲時過早。昨(11日)根據彭博彙編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與通脹掛鉤的政府債務ETF已連續六個月淨流出,爲六年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淨流出總額爲108億美元(約3261億新台幣)。媒體分析認爲,三大資產公司的警告並不代表他們認爲通膨尚未見頂,而是他們擔心投資者對於通膨的放緩速度及幅度太過樂觀。貝萊德在最近的報告中建議投資者繼續增持與通膨掛鉤的債券;聯博稱最近擴大了投資組合中,美國抗通膨債券(TIP)的部位;PIMCO也指出,該公司近期增持了與美國指數掛鉤債券,以對沖避險通貨膨脹高於預期的風險。數據顯示,美國的中期通膨預期(例如普通五年期債券和通膨保值債券之間的收益率差距)已從去年3.76%的峰值下降至2.5%。全球市場的類似衡量標準顯示,現在的通膨預期已低於2%。貝萊德研究部門投資策略師Li Wei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她對於投資者的樂觀情緒感到震驚,通膨放緩,美聯儲將於今年下半年轉向降息,這種樂觀情緒忽略了全球發達國家市場的通膨黏性,以及或將邁入衰退的經濟前景;聯博全球多部門主管John Taylor也表示,他認爲投資者們低估了可能導致通膨水平超預期的結構性轉變,包括逆全球化和勞動力短缺。媒體分析指出,投資者在2022年因低估通脹風險而損失慘重,全球股市蒸發了18兆美元,美國國債創下了有記錄以來最差紀錄。貝萊德認爲,隨著各國人口老齡化出現勞動力不足、地緣政治衝突降低經濟效率以及各國轉向低碳生產模式,未來5年內通膨水平或將高於疫情前。結構性轉變的看法代表通膨將高於疫情前水平,因此將通膨從2022年6月的峰值9.1%降至4%左右並不難,但讓其穩定在3%以下可能會困難得多。PIMCO的董事總經理兼投資組合經理Alfred Murata指出,關於全球通膨究竟何時才能將至2%以下的爭論愈發激烈,建議投資者堅持持有TIP並警惕通脹的頑固性。並表示,一些關鍵類別將保持「黏性」,包括工資、住房和租金,通膨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接近美聯儲2%的目標。然而,市場卻開始認爲通膨將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到今年夏季將略高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