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量
」 台電 綠電 核電 光電 電力![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8/389888/sm-b6377dd92e39807c0e1ddeb13b0b8fc8.jpg)
民眾黨減列凍結總3000億 批總預算浮編「水到不行」
民進黨政府編列114年度總預算3兆1325億元成史上最高,民眾黨立院黨團今(14)日召開記者會,批中央預算浮編「水到不行」,「你敢亂編、我就敢刪」。總召黃國昌說,統整民眾黨這次提案刪減數字,包含通刪,減列2061億、凍結974億,大概佔總預算10%。民眾黨團站在人民立場,當刪即刪,絕不允許民進黨政府浪費人民血汗納稅錢。民眾黨團立院黨團總召黃國昌、幹事長麥玉珍、立委陳昭姿、林國成、張啓楷今日共同召開「預算灌水到不行,民眾黨不砍不行」記者會。黃國昌表示,執政黨114年總預算膨脹至3.1兆,浮濫編列、灌水到不行,行政院長卓榮泰說不能夠浪費公帑,那這個浮濫的預算怎麼編出來的?預算功能不彰、充斥毫無用處的計畫;浪費公帑排名第一的組合就是「賴清德和卓榮泰」雙人組。黃國昌說明,114年度監察院在國家人權業務編列4240萬,但民進黨過去簽了《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卻年年跳票未履行承諾,民眾黨團提案刪除該預算的一半2120萬、並凍結50%預算;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帶頭散播假訊息說《財劃法》通過後總預算要重編,過去民眾黨團已要求撤換不適格發言人,卻遭到行政院已讀不回,因此新聞傳播業務編列的5195萬,提案刪減4156萬「沒得談」。針對內政部的「全社會防衛韌性訓練工作」,預算也亂編,黃國昌表示,民眾黨態度絕對支持民防,但內政部的「全社會防衛韌性訓練工作」中有民防訓練場地維運費3億,「訓練場在什麼地方?需要多少人力?多少維護費?內政部所提出來的計畫根本隨便亂寫!」更離譜的是,還編列與民防毫不相干的「親子園遊會」,完全無法容忍納稅錢被拿去餵養綠營側翼「特定學院」,民眾黨團提案刪除4000萬、凍結20%。黃國昌表示,文化部的Taiwan Plus,本應將台灣聲音傳到國際,但數據顯示其APP下載地區多為亞洲,只是大內宣工具,不當報導美國大選更致使國家形象受損,因此10億元預算中,黨團將提案刪除20%、凍結30%。黃國昌也痛批,文化部每年數億補助《中央社》,但《中央社》卻在2024年由盈轉虧,駐外記者費用遽增13%,新聞產出卻下滑,人均貢獻度也降低,「中央社社長一職卻淪為酬庸工具」,新任社長胡婉玲過去在民視節目公然造謠霸凌案後,在內部調查時稱「滾床單」不是負面名詞,替霸凌者周玉蔻洗地,令國人憤怒,台灣民眾黨團提案刪除15%、凍結15%。林國成解釋,「刪」就是刪減預算,「凍」則是要部會到立院報告,獲得同意後才能動支該筆預算,民眾黨一向理性務實看待預算、不為反而反;但政府預算「水很深」,編到連立委都看不懂,「混水摸魚、灌水連連」!爭議最大的數發部,花了上百億,百姓只知道點麵線平台,卻和數發部業務內容毫不相關。林國成表示,數發部喜歡在每項預算加上「民主」兩字,以為這樣立委就不敢刪,但不是你寫民主就是民主,因此民眾黨團提案凍結2億。此外,數發部的獎補助預算,去年編列預算1億8千萬,今年暴增三倍到6億多,民眾黨團刪減4億;數發部底下的數位產業署更離譜,計畫多有重疊,編列40億用到哪邊?該做的不做,黨團直接刪減20億、凍結10億。林國成表示,NCC主管監督媒體業務,但做得好還是壞,人民心裡有數:例如像張淑娟案,許多人檢舉假新聞,NCC卻稱是言論自由,看的出來NCC「鬼混到什麼程度」難怪全民好感度僅10%,這種不務正業的機關業務費還編7000多萬,民眾黨團要求減列一半、刪3758萬再凍結10%。針對勞動部及衛福部預算,陳昭姿指出,本應該用來提升勞工福祉的就業安定基金,被濫用到首長個人辦公室裝潢、開部長個人演唱會,挪用金額高達8000多萬元,還有各種「擦脂抹粉」大內宣支出,「基金運用業務」顯然沒有好好使用,原本編列1253萬8000元,黨團主張減列50%、凍結20%金額,並要求提出相關書面報告說明後,才會同意解凍。陳昭姿表示,食安事件、藥品短缺、藥品品質、毒品管制等相關問題,已經引爆民怨,變成全國烽火。針對含依托咪酯「喪屍菸彈」橫行問題,衛福部竟然是拖延並時隔半年才召開所謂「管制藥品管理會議」,宣布列為毒品來進行管理。另外在醫院管理部分,包括醫療分級、醫院評鑑,都沒有依照醫療網相關規畫具體落實。陳昭姿表示,衛福部原先編列綜合規劃業務預算3000萬元,民眾黨提案刪除1000萬、凍結1000萬。麥玉珍表示,針對內政部及行政院本部相關預算,原先內政部編列業務費達25億7000多萬,本黨團提案刪除2億5000多萬,並凍結10%。原因是《集會遊行法》於1992年修正,除了刪除動員戡亂時期相關字樣,並沒有增加任何集會遊行保障內容,反而還進一步提高管制密度。麥玉珍強調,人民透過集會遊行表達訴求,民進黨政府不貫徹憲法所保障的基本人權理念,反而是透過國家機器及行政、刑事處罰,明顯違反憲法對人民之集會、結社自由的保障。麥玉珍諷刺,林淑芬等20多位民進黨立委,過去都曾說要提案廢止集會遊行法,「如今看來都是在騙票!」,將要求內政部提出《集會遊行法》修法研議,以專案報告並獲得同意後才能動支。麥玉珍表示,卓榮泰領導下的行政院施政荒腔走板、製造社會對立、帶頭散播假訊息,導致全民對政府的不信任,院長業務費、特別費將提案全刪。張啓楷表示,財政部於112年8月1日起推出「新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上路後不到半年,就造成房市過熱,製造房市混亂相關業務費刪除7000萬、凍結3000萬。針對中央政府總預算,張啓楷聚焦各部會高達101億水電費「一定大砍!」黨團也提案全數刪除經濟部撥補台電的1000億元,不再無止境撥補台電黑洞,並且要減少燃煤發電量,就需從根本著手,民眾黨團提案燃料費減列150億元,以確實推動減少燃煤發電300萬噸。針對農業部預算,張啓楷重申公糧收購議題,農業部違背對立法院與農民的承諾,因此民眾黨團要刪「所有部會首長都會痛的錢」,也就是首長特別費預算,農業部長個人一年特別費47萬非常不合理,「農民生計都不顧了,首長憑什麼還要請客送紅包?」包括農業部長、三位次長的特別費預算全數刪除。另外,原本農業部業務費預算8億6384萬,民眾黨團提案刪減3億4554萬、凍結2億多元,直到農業部願意將公糧收購價格調高為一公斤5塊錢,相關預算才會解凍。黃國昌指出,衛福部所提霸凌案的報告爛到不可思議,難怪不敢上網公布;因為衛福部的傲慢與配合高官霸凌基層,因此黨團將提案衛福部綜合規劃業務刪1000萬、凍1000萬。黨團主任陳智菡總結,民眾黨嚴格把關預算,減列2061億、凍結974億,想必各部會現在非常緊張,急著要來溝通預算。但各部會要來溝通,請先檢討自己預算是如何浮編,想清楚再聯絡。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8/389018/sm-681779f9fbe54b087e6fadab7266b4af.jpg)
輝達選址都猜錯! 經長郭智輝:2025年海外布局「這四國」
經濟部10日舉行年終記者會,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今年經濟部有3大工作要點,分別是促成台美日半導體供應鏈合作、培訓產業20萬AI人才、支持中小微企業轉型發展,會著重在美國、日本、德國、菲律賓等4國海外布局。經濟部長郭智輝。(圖/陳曼儂攝)記者會由郭智輝、政務次長何晉滄、政務次長江文若、常務次長連錦漳、台電副總經理蔡志孟、中油執行長林珂如等官員出席。江文若為國際貿易署署長,接任去年請辭的政務次長陳正祺,而連錦漳也是提早退休,工作到2月底,在現場一派輕鬆。郭智輝提到2025年經濟部的三大工作要點,是促成台美日半導體供應鏈合作、培訓產業20萬AI人才、支持中小微企業轉型發展,海外方面會著重在美國、日本、德國、菲律賓這4國進行海外布局,盡量以產業園區型態的服務為主,半導體供應鏈是第一優先,落地後再建立要開發的產業,讓台灣走向經濟日不落國。再生能源方面,離岸風電在2024年發電量達80.05億度,總風機數量達374座,2025年至2026年可再完工2.2GW,可再增約110億度綠電。太陽光電發電量去年149.26億度,2025年至2026年將增加6GW,可增加約65億度綠電。郭智輝表示,為了追進度,將推動「風光精進計畫」,協助業者取得金融支持,並推動漁電共生新模式,讓農業部負責找專家養魚、經濟部支持發電,並推出「光電快篩機制」,讓業者知道哪裡可以設立合法的光電場,「廉政監督平台」則解決過去在地方被上下其手的問題。為滿足國內RE100、滿足企業打入國際供應鏈,則推出「電力分艙」制度,2026年推出RE30制度,每度4.88元(含綠電憑證),並在2025年購買享「早鳥價」每度4.82元。郭智輝也針對外界猜測的輝達總部選址,「現在你們所猜的都不對」。記者會著重在能源、半導體、產業轉型、海外布局、川普2.0,也有記者質疑過去政府許多重大決策失誤「不用負責任」,他避談是否下台,「我會跟我的同仁共同努力達標,才能顯示出我適任這個工作,我覺得做得到。」像是最近中鋼為了海上風電而成立公司虧損問題,郭智輝說,這不是政策問題,很多策略方向是對的,但目標訂完後,條件不夠、就沒辦法達標,可能一開始風險控管不精準,但是當時中鋼管理與決策人員都離開了,再去追究現任的就太過嚴厲,至少從今天開始亡羊補牢。他說他在經濟部這些日子的感想,跟過去50年的工作經驗不同,像是部裡有非常多優秀同仁,但卻受到非常多的限制,私人企業是找到機會就往前衝,但國家系統的運作要求安全穩健。對於川普2.0,他認為全球加徵10%關稅對台灣影響不大,對中國、墨西哥、加拿大等比較有影響,雖然川普看似對電動車不支持,但他身邊的產業大將馬斯克仍是做電動車的,最近談的機器人也適合跟台灣一起合作,台灣產業有彈性和速度,是台灣的獨特模式,預計未來4年台灣可在高科技領域發展得很好。郭智輝也提到,80年代是美國最強盛的時代,川普可能會以此為範例,發展科技、汽車、建築、太空等產業,經濟部也會協助台商在美國建置更完整與韌性的供應鏈。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2/384422/sm-0f7b041c1656ee7c731709d6a3387ea7.jpg)
財劃法修正 高雄市憂資源分配不均恐加劇南北差距
立法院於三讀通過《財政收支劃分法》,未來中央將大幅增加對地方財政的資源支援,財政部估計將額外釋出3,753億元,對中央財政帶來嚴重衝擊。外界指出,高雄市長期承擔重工業發展與電力供應的重任,不僅承受大量污染,還面臨資源分配不均的困境。而此次《財劃法》修正案中的財源調配指標,恐進一步加劇財源排擠效應,對高雄市造成不利影響。對此,高雄市財政局21日提出五大要點,說明本次《財劃法》修正的不適性。高雄市財政局表示,經過財劃法修正通過,顯示資源仍集中雙北、重北輕南情況仍在。修法以人口指標分配權數最高,營利事業銷售額次之,導致高雄、台南獲配金額,遠低於雙北,增加幅度六都最低,相對雙北增加幅度最高,資源分配重北輕南,使南北差距擴大。高雄市財政局指出,修正案中調降「土地面積指標」、對幅員較大縣市極不公平。由現行20%調降為10%,高雄市「土地面積」全國最大,是台北市11倍大,相關基礎公共服務,如公園、道路、學校、長照、日照及社會安全網等維護經費龐大,及基於人口結構因素,法定社福支出六都最高,降低分配權數,使高雄市獲配財源相對減少,影響高雄基礎公共服務量能,對市民極不公平。另外,該案提及大幅調高「人口指標」、擴大城鄉差距,由現行20%調高為45%,忽視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都會區,鄉村地區人口比較少之現狀,將使資源集中在都會區,鄉村地區資源依然匱乏,擴大城鄉差距。此外,高雄市財政局進一步指出,該法修正也未考量「產業結構」及「外部成本」負擔、影響城市轉型。此次倉促修法,沒有將「淨零負擔」納入分配指標,不利高雄未來城市轉型,高雄長久以來作為國家重工業製造基地,以及發電量占台電全國總購發電量20%,扮演提供全國民眾用電及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發動機角色,但是所伴隨全國20%的碳排量環境成本,卻無法經由統籌分配款合理的分配,作為改善環境及安全等經費,對高雄民眾極不公平。高雄市財政局強調,此次《財劃法》「排擠」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補助經,中央財政分配主要有「統籌分配款」、「一般性補助」及「計畫型補助」,國家稅收總額不變,若將統籌款增加補助到地方,將排擠到中央對地方政府的一般補助、計畫補助預算,嚴重影響中央協助財政狀況比較不佳的縣市的建設量能,與平衡區域發展的功能。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0/382180/sm-2997f9a8a34b01ab550c1105a8b4e8d8.jpg)
國泰人壽出手! 豪砸533億收購沃旭大彰化西北離岸風場50%股權
沃旭能源今(11)日宣布與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協議,由國泰人壽及其子公司國泰風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取得583MW大彰化西北離岸風場50%股權,沃旭能源則將繼續持有該風場50%股權,此案的投資規模創下目前國內壽險公司投資離岸風場之最。沃旭能源表示,本次協議總金額包括新投資人出資取得大彰化西北離岸風場專案公司50%股權,以及在風場統包合約下,新投資人承諾支付風場建造支出50%的費用。總金額約新台幣533億元,預計在2024及2025年支付。沃旭能源表示,本項合資案已經獲得所有主管機關核准,雙方簽約後將於今年底完成交易。大彰化西北風場與大彰化西南第2階段離岸風場目前共同施工中,總建置容量為920MW,預計於2025年底建置完成。該風場在2020年就與台積電簽署企業購售電契約(CPPA),發電量將會供給台積電使用。根據雙方協議,沃旭能源將依據風場設計、採購及施工統包契約(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 contract),全權負責執行大彰化西北離岸風場的整體興建工程。未來運維上,沃旭能源表示,將透過沃旭位於台中港的運維中心,負責該風場長期營運與維護作業,確保風場最佳效能。沃旭能源亞太區總裁古沛明(Per Mejnert Kristensen)表示,「我們非常榮幸能再次和國泰這樣實力堅強的在地夥伴合作,共同推動大彰化西北離岸風場,為台灣穩定提供綠色電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0/381960/sm-d19c19c2cb202b9d8b8afbba7f63a8a6.jpg)
台泥杭州新總部完工雲品明年Q3進駐 11月營收165億元再創高峰
台泥(1101)10日公布11月合併營收為16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7億,增加87.81%,創下單月歷史新高。台泥也在10日於中國大陸的杭州舉行大陸營運總部公亮大樓的竣工典禮,雲朗觀光集團旗下的「雲品酒店.杭州」(Fiore Della Cina),預計於2025年第三季入駐試營運。台泥今年前11個月合併營收138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93億、成長39.62%。但10日股價不敵大盤頹勢,跌0.4元、收在33.15元,跌幅1.19%。台泥也在10日發行國內首檔可持續發展連結轉換公司債(SLCB),發行總額80億元,於櫃買中心上櫃掛牌,債券代碼為11011,簡稱台泥一永,發行年期為5年,採詢價圈購方式公開銷售,轉換溢價率為109.18%,到期收益率與該公司的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相連結,是目前我國永續發展轉(交)換公司債及SLB市場金額規模最大的發行案。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則在大陸杭州,舉行大陸營運總部公亮大樓的竣工典禮,大樓命名是為紀念台泥前董事長辜振甫,辜振甫的字是公亮。張安平表示,公亮大樓象徵著台泥人對辜老精神的傳承。台泥跨事業體包括OYAK水泥、Cimpor水泥、NHOA Energy、Atlante等公司CEO也齊聚一堂。台泥公亮大樓採用台泥江蘇句容廠以水洗飛灰作為替代原料生產的低碳水泥,大樓的水袖造型處裝設BIP太陽能玻璃,年發電量為172.6MWh,大樓裡也有台泥研發的防火滅火水泥儲能櫃EnergyArk 6.18MWh,搭配824KWh儲能的光充儲系統,設置低碳快充設施共54槍,第一階段儲能將供應充電樁系統使用,第二階段則透過儲能協助大樓調節用電。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4/381384/sm-d552609278d1edfef0c485b17a88aa23.jpg)
東北季風超給力!風電4天2度刷新紀錄破300萬瓩
台電7日表示,東北季風12月持續發威,在離岸風機陸續加入供電行列下,短短4日內,兩度打破風力發電出力紀錄。7日13時49分風力瞬時發電量達到304萬瓩,為近4日來第二度刷新紀錄。根據台電統計,12月4日13時32分風力瞬時發電量達到302萬瓩,為風力發電首度突破3GW(百萬瓩)大關,7日13時49分風力瞬時發電量達到304萬瓩,再度打破最高紀錄。台電表示,台電雲林四湖風力發電站自12月2日起,因配合民營再生能源併網停電施工,進行計劃性停機,其餘時間皆持續正常運作。台電指出,秋冬期間風力發電效果佳,燃煤機組可減少發電,抽蓄機組在白天也更有餘裕儲存電力,更能優化空污季的電力調度模式。離岸風機陸續加入供電行列,除了展現再生能源發展成果,更呈現冬季風電對於穩定供電的助力。台電也表示,政府持續推動風場併網發電,再生能源發電量穩定增加,燃煤與燃氣等機組可以減少發電,也讓機組歲修規劃更有餘裕。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5/379235/sm-d5c364def35c7e62343d757ec9e45be7.jpg)
罷樑沒過四接仍強闖? 環團痛批能源政策不改電廠接氣站蓋不完
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立院答詢時強調,2030年完全不會缺電,包括綠電也不會缺,但「如果不蓋協和四接就會缺電」,對此,堅決反對基隆港蓋四接的環團「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表示,經長突又拋出新論述,印證經濟部、環境部已再次聯手,準備在12月以「光速環評」鎮壓民意布局。王醒之強調,中火二期環評案才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不顧中部民眾抗議下強勢通過,而今又想在協和四接爭議故技重施,輾壓基隆人民意,這就是典型的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政策霸凌。他並怒批,郭智輝在立院「不缺電,但不蓋協和四接就會缺電」的說法不僅自打嘴巴、否證其過往多次宣稱台灣不缺電的前提,更是再度以缺電恐懼威脅民眾、欺騙立委,是沒有政治道德、沒有能源專業可言的愚民論述。王醒之強調,台灣若毫無節制過度依賴高碳排的天然氣發電,對於外界長期呼籲檢討高耗能產業的配置,以及能源政策的合理性,未來台灣就算蓋再多電廠也不夠用!未來面對國際碳關稅的課徵,更只會讓台灣廣大中小型的產業、基層製造業勞工走進死胡同,唯有現在懸崖勒馬直接將協和電廠轉型為再生能源電廠,才是中央、地方、產業三贏的方案。反四接曾是「反罷樑」的主軸之一,藍委羅智強在綠營推動罷樑案時,就曾質疑,罷樑案的目的,就是要搬走基隆市長謝國樑這塊「反對四接」的大石頭,讓繼任市長不要再反對四接。立委也曾質疑,台電當時突然將四接送環評的時間推遲到年底,就是擔心四接會影響「罷樑案」的通過。但因為罷樑案最後遭民意否決,環團原本還以為「四接」環評也會順勢推疑,沒想到,就算罷樑案遭否決,經長卻仍強調「台灣不缺電的前提是四接要蓋」,讓環團相當憤怒。 為何環團反對四接,並直言能源政策如果不檢討,未來天然氣接收站、電廠恐怕蓋不完? 王醒之解釋,光是北部,近期桃園大潭電廠7、8、9號機陸續商轉後,不僅將使大潭電廠成為世界最大的燃氣火力電廠,且新增裝置容量316萬瓩,更超過北部近期除役的基隆協和電廠3、4號機與桃園長生電廠1、2號機合計的190萬瓩。此外,長生電廠並非單純除役,而是「更新擴建」,擴建後將較現況增加30萬瓩,為何經濟部一直以台灣可能缺電威脅民眾?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則指出,賴清德總統提出「深度節能」政策,經濟部設定「2027年節電207億度」之行動方案,以協和電廠2023年發電量23億度估算,節能目標相當於9座協和燃油電廠發電量。經濟部不積極推動實現節能目標,反用粗暴的「缺電」論述,意圖逼國人放棄「協和轉再生」的盼望,在忍受燃油電廠半世紀污染後,再次面對高碳排、高空污的燃氣火力電廠,著實令人失望。蔡雅瀅說明,依據112年版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我國2024至2033年燃氣發電累計將淨增加1,786萬瓩,就算扣除協和新燃氣1號機130萬瓩,仍將淨增加1,656萬瓩!而同期燃煤與燃油發電僅卻減少830萬瓩,政府的能源政策,根本就是大增氣小減煤!她同時表示,協和新燃氣1號機預計2030年6月始商轉,2 號機商轉時程更是預計在2034年之後,而2030年後,夜間備用容量率均超過23%,即使扣除協和新機組仍超過20%,明顯沒有缺電問題,要求經濟部出面針對環團的質疑,把話說清楚。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2/376512/sm-17bd7b69ff173e6c8aa7390a4f9f129b.jpg)
台中天空灰濛濛如「霧都」 中火:降載減發6600萬度
近兩日台灣西半部空氣品質亮起「橘燈」,天空灰濛濛一片猶如「霧都」,台電15日表示,台中火力發電廠10部機組維持3部機組停機,其餘7部降載減排,14日起減發超過6600萬度,將再視系統餘裕滾動檢討燃煤機組降載空間。受環境風場偏東風,加上西半部風勢弱,擴散條件較差,西部半空品達「橘色提醒」,台中市近兩日天空也灰濛濛一片。台中市長盧秀燕15日出席西屯區福科國中校慶受訪提到,6年前她上任前,台中1年約2個月、60幾天的空汙不良日,經過近幾年努力,1年空汙日下降約10至20天。她更說,希望中火別再讓台中雪上加霜,中火10部燃煤機組要再增加6部燃氣機組,從1座中火變成2座中火,對中部人不公平。台電15日強調,台中火力發電廠10部機組,空汙季維持3部機組停機未運轉,其他7部機組適度降載減排,14日起已減發超過6600萬度,將再視滾動檢討燃煤機組降載空間。此外,台電14日起安排台中、興達、協和及民營麥寮電廠等降載減排,總計減發約1.2億度,15日持續降載,另因罕見11月颱風襲台,風向及外圍雲系影響風、光發電量,燃氣機組已調度全力運轉。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3/376433/sm-f1b3cd3a5bc0c0c509e6f8bc743746f0.jpg)
霧霾籠罩台中第3天! 盧秀燕對中央開砲:台電中火不要再雪上加霜
台灣中部地區近日空污嚴重,霧霾現象引發各界反彈。不少人將矛頭指向台中火力發電廠6台燃煤機組連日超過9成以上的發電量。台中市長盧秀燕今(15)日受訪針對空汙狀況發表談話,她表示自己上任後致力改善空污狀況,已將中部空污在上任後從1年約60多天「不良日」降到目前剩下不到20天,但台灣電力系統集中在中部,中火本來就有10部燃煤機組,如今還要增加6部燃氣機組,相當於「1座中火變成2座」,希望台電中火不要讓情況雪上加霜,否則對中部人太不公平。近期中部地區空污嚴重,以15日中午12點為例,台中市5座空氣品質監測站中,就有大里、西屯、忠明3座亮起橘燈。即便如此,台中火力發電廠的燃煤機組中,除了檢修中機組外,全部都以超過9成以上發電量運轉,引發環保團體抱怨所謂「友善降載除排」的措施「根本是杯水車薪」。台中火力發電廠的燃煤機組中,除了檢修中機組外,全部都以超過9成以上發電量運轉,引發環保團體抱怨所謂「友善降載除排」的措施「根本是杯水車薪」。(圖/翻攝台灣電力公司官網)對此,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天出席福科國中校舍增建啟用典禮時受訪,針對近天中部地區空汙嚴重表示,在她上任前,台中1年約有2個月時間屬於「空汙不良日」,等於1年有6分之1的時間是空汙不良;但這幾年經過大家努力,空汙不良日已經下降到1年約10至20天,未來還要繼續努力。盧秀燕還向中央喊話,表示希望台電中火「不要讓台中雪上加霜」。根據盧市長的解釋,中火原本有10部燃煤機組,現在還要再增加6部燃氣機組,等於是1座中火變成2座中火,是全世界最大的火力發電廠,碳排放量也是世界最高,「對中部人不公平」!為此,盧秀燕拜託中央「分散能源,不要全部都集中在中部,以維護國家安全」。她組張若國家電力全部集中在中部,國家電網其實是脆弱的,請中央要三思;並表示雖然新增燃氣機組計畫已通過,但台中市府不會放棄,將持續努力爭取,希望能夠有談判空間。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372783/sm-6c9a897dd442b855ffeebfde5cf57e1c.jpg)
隨意承諾百億綠電給輝達? 經長郭智輝:2026年絕對夠
經濟部長郭智輝30日出席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前受訪時,被問到前一日立委攻防時提到,輝達需要100億度的綠電,郭智輝卻隨口允諾,引發熱議。「他不是今天就要!」郭智輝表示,台灣到2026年時會有550億度綠電,主要來自風力和部分太陽能,目前台積電只買了台灣約50%的綠電,預計2027到2029年都不會有太大問題。立法院29日邀請行政院長卓榮泰進行能源配比及電價政策專案報告並備質詢,在野黨立委就電費漲價、綠電不足、核電重啟等問題連番砲轟;當時郭智輝被問到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表示回台條件是100億度的綠電,立刻表示「我們可以給他」,引發立委質疑信口開河。郭智輝30日表示,550億度主要來自於風力與部分的太陽能,其他需要綠電的研發中心、數據中心都會給,且不會影響到民生用電,我們都是根據需求來建置綠電,台積電目前只買了約50%的綠電,等到2026年綠電發電量達標後,2027到2029年都不會有太大問題。因應AI需求,全球許多科技大廠都重新使用核電,郭智輝表示,我們是基於安全考量,關於核廢料處理方法,我們持續觀察海外經驗,如果他們可以解決,我們也可以解決。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372709/sm-3b7d4497b00c9fcf949157354af32a19.jpg)
立委呼應中市府要求中火「增一氣減兩煤」 卓榮泰指不可能
立法委員廖偉翔今天在立院質詢時指出,一部燃氣機組的發電量,就超過兩部燃煤機組的發電量了,因此,他主張台中火力發電廠(簡稱中火)既然一、二期將增設6部燃氣機組,行政院應該承諾「增一氣、減兩煤(機組)」。不過,卓榮泰表示,這個問這個問題「無法」在短短幾年內解決,更不可能把整個火力發電廠拆掉。廖偉翔今天在立院質詢時說,按台電報告內容的規劃,自民國117 年後。每年都有從130萬到470萬不等的大量「新增燃氣電源」併網,但這些電廠,根本還不知道在哪裡,也不確定地方民眾對台電規劃在當地興建燃氣電廠意願如何,難以確認是否能夠如期併入電網。他追問閣揆,如果燃氣發電取代燃煤發電的進度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豈不就是紙上談兵嗎?廖偉翔指出,台中市(中火)一台燃煤機組的裝置容量為55萬瓩,因此中火10部燃煤機組就是550萬瓩;而台電即將增設的4部燃氣機組就已經達到550萬瓩,再加上一期計畫增設的260萬瓩,總體容量已達到810萬瓩。廖偉翔因此向卓榮泰建議,既然一部燃氣機組的發電量,就超過兩部燃煤機組的發電量了;中火一、二期要增設6部燃氣機組,總發電量已遠超燃煤機組的總發電量,中火至少應做到「增一氣、減兩煤」。不過,當廖偉翔進一步詢問卓榮泰,是否能承諾中火113年燃煤量可以低於1200萬噸、114年可以低於1000萬噸、115年低於800萬噸,並於118年前達成無煤台中。卓坦言,立委的要求,無法在短短幾年之內解決,也不可能把整個廠拆掉。台中火力發電廠二期燃氣環評日前初審過關,明日將舉行環評大會進一步討論,中部環保團體聯合發表聲明,呼籲台中周邊縣市應強烈主張,若要新增燃氣機組、就應同步關閉中火燃煤機組,並呼籲台中市長盧秀燕明天應該「主帥親征」出席環評大會,強烈反對中火不拆燃煤機組,卻持續擴廠,但據了解,盧秀燕明日行程已有規劃,出席環評大會可能性不高,將改派副市長黃國榮率領環保局長出席說明,立院國民黨團明日也將召開記者會聲援,包括廖偉翔、楊瓊瓔、顏寬恒、王育敏、黃健豪、羅廷瑋等中部藍委都將出席,強力主張中火增設燃氣機組,中央一定要先承諾同步拆掉燃煤,不能放任中火成為全球最大火力發電廠,傷害中部民眾健康。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7/371637/sm-940eb6b975a5599be0fb0c4fa6eb16ac.jpg)
神山痛腳3/五座2奈米晶圓廠落腳高雄 陳其邁拼「第二矽盾」喊發電量夠台積電用
護國神山台積電 (2330)董座魏哲家17日一句「客戶對2奈米需求相當強勁」,甚至「作夢都沒想到」,證實了爆發性需求。目前,台積電規劃增蓋七座2奈米晶圓廠,四座在竹科寶山、三座在高雄楠梓。早在法說會前,高雄市長陳其邁8日即證實,已接獲台積電通知將擴建P4和P5廠,將啟動環評程序。高雄儼然成了台積電2奈米重鎮,然而對台積電最大痛腳「綠電」,高雄準備好了嗎?「高雄本來就是重工業區,水跟電都是不能缺的。」陳其邁今年初曾公開表示,「高雄自身一年的發電量高達500億度,但實際用量不到400億度,發電量比用電量還多,不僅供給台積電足夠,還可以南電北送。」依環團地球公民基金會今年6月發聲明表示,即將在2025年第一季及第三季營運的P1及P2,加上今年9月開始建廠的P3,台積電高雄3座廠區開發面積達47.05公頃,總用電量約達55億度,約佔2023年高雄市總用電量294.81億度的18%。也就是說,高雄總發電量夠台積電三座廠使用。不過,台積電是全球第一家加入RE100組織的半導體公司,為加速達到RE100,台積電預定2030年走到RE60,依環團估計,高雄三座廠總用電約55億度。也就是說,若要達成RE60目標,綠電需求將達33億度。地球公民基金會曝台積電廠區占高雄近2成用電。(圖/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面對台積電的綠電需求,高雄市府做了哪些準備?高雄市府回應CTWANT記者,2020年成立跨局處「綠電推動專案小組」,推動光電屋頂、漁電共生專區及節能低碳行動等五大任務,推動「6年1.25GW計畫(2021~2026)」,至2023年累計設置容量共920.44MW,超越原定目標備案容量650MW達1.4倍。「高雄全年日照充足,再生能源發展以推動太陽光電為主。」該經發局回應,「高雄市有許多大型工廠,經評估建物可行後,紛紛於工廠屋頂設置太陽光電設備,目前高雄市太陽光電設施中工廠屋頂就佔了50%,其次是校園及公有房舍屋頂分別佔12%、10%。」然而計畫趕不上變化。依地球公民基金會估算,台積電3座廠區全部建成後的用電量加種後已達55億度,至少要安裝4.4GW的太陽光電設施,這相當於鋪設台南七股區約40%的土地或4400座世運主場館的屋頂型光電設施。據此,CTWANT記者採訪高雄市經發局,對方透露,截至2024年3月,台積電已簽署約2.9GW的再生能源合約,這些合約涵蓋了陸域風電、離岸風電、太陽能及小水力發電等。「除使用再生能源,進駐廠商亦努力進行節電,如使用高能效設備,導入新世代機台、燈具等、智慧節能系統等」,高雄經發局進一步說明,目前台積電高雄廠營運前已規劃於辦公棟屋頂設置太陽能板,裝設面積約2500平方公尺。台電公司「電廠直供園區」的規劃,大林電廠將直供楠梓產業園區(圖/台電提供)為避免跳電、斷電的風險,高雄經發局透露,台電公司有包含「電廠直供園區」的規劃,興達電廠直供南科及橋科,大林電廠直供楠梓產業園區;「變電所屋內化」的規劃,就是保護設備安全,防止外力及極端氣候干擾影響等。此外,台電還計畫2023年至2027年期間投入30億元進行高雄地區配電系統升級計畫,在配電系統改善、二次變電所設備汰換、配電線路設備汰換以及預防改善措施等四個方面,全面提升電網面對突發事故的因應能力,並為2050淨零轉型目標做好準備。隨著台積電高雄三座2奈米廠2025年起進入量產,隔年要拚RE60,接著還要擴建2座2奈米廠,目前綠電發展進程又卡關,風電遇上國產化鬆綁的大逆風,太陽光電廠苦無土地開發大案廠等,高雄能否成為第二矽盾,端視產官學界如何為綠電卡關解套。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8/370728/sm-839f32b22c966459583fc089a81f20ea.jpg)
核三廠2號機今起大修!全台「核電歸0」41天 台電:供電充裕
為了追求「非核家園」的目標,核一、核二、核三陸續進入除役階段,而核三廠2號機則預計在明年5月除役。今(21)日起,核三廠2號開始進行為期41天的第28次大修作業,台電也公開了各機組發電量,罕見出現「核電歸零」的狀況,目前備轉容量率仍有25.85%。根據台電官網「今日電力資訊」顯示,因核三廠2號機歲修,目前核能發電已歸零,而燃煤燃氣占總發電量近5成,太陽能、風力發電則占發電比25%。截至上午11時40分,今日用電量3493萬瓩、使用率78%,預估今日最大供電能力為4316.7萬瓩,供電充裕,亮起綠燈。核安會日前公告,核三廠2號機於20日逐步降載停機,隨即於21日開始進行機組第28次大修作業,為下一運轉週期執行設備維護保養及爐心燃料填換等作業,大修工期預估約41天,實際期程將依現場作業情形而調整。核安會也提醒,核三廠2號機停機期間,執行機組降溫過程將會排放清潔白色水蒸汽,請民眾放心。另外,核安會指出,大修期間核安會將執行電廠大修視察,以確認核三廠確實依相關程序執行大修作業。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4/369994/sm-93fc546295bfe80e16fcceb14bd5a45b.jpg)
台電參展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10月17日起世貿1館展出微電網創新應用 體驗VR互動拿限量好禮
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17日於世貿1館由行政院院長卓榮泰及各界貴賓共同揭開序幕,台電今年以「微電網」為主題參展。台電指出,展區以「智慧家庭」、「金門大學智慧光儲系統」與「綠島微電網」展現微電網智慧創新應用,現場體驗VR互動遊戲,還有機會將限量帆布保冷袋帶回家!台電以「微電網」為主題參展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展場位於「永續發展館」,以「智慧家庭」、「金門大學智慧光儲系統」與「綠島微電網」三大主軸,展現微電網於家庭、社區,再到離島的創新應用(圖/台電提供)。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由經濟部、數位發展部、國科會、中研院等11個政府機關聯合主辦,展覽包含「創新領航館」、「未來科技館」、「永續發展館」及「發明競賽區」,今年匯聚近450間國內外企業、展出超過1,100件發明技術,一展看盡國際最新創新科技。台電表示,「微電網」是結合發電、儲能與能源管理的微型電網,平時與台電電網相連,並依據自身發電量提供最佳供電方案,停電時則如微型供電系統,可「自給自足」不受外界電力中斷影響。台電展場位於「永續發展館」,此次以「智慧家庭」、「金門大學智慧光儲系統」與「綠島微電網」三大主軸,展現微電網於家庭、社區,再到離島的創新應用。家庭微電網部分,台電統計截至今年9月,全台智慧電表用戶已達323萬戶,隨資通訊技術發展與智慧家電興起,整合智慧電表、太陽能、儲能、智慧家電及充電樁的「智慧家庭」已成未來趨勢,透過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提供民眾即時查看用電資訊、遠端監控家中電器,及結合儲能規劃最佳電力排程等多元智慧應用。社區微電網部分,台電2022年於金門大學展開「校園智慧光電儲能計畫」,以主校區機車棚及中山林校區教室為示範場域,導入人工智慧分析過往發電與氣候資訊等逾千萬筆大數據,預測校區太陽光電即時發電量,結合能源管理系統進行智慧調度,將太陽光電優先用於電動車充電及機車棚與教室照明等,並搭配儲能系統儲存白天旺盛光電,將電能移轉至夜間使用。離島微電網部分,台電於2022年推動「綠島微電網計畫」,與地方政府合作建置裝置容量2MW太陽光電與4MW儲能系統,透過島上柴油機組與光電、儲能相互搭配,待完工後綠島於冬季可維持1個月零碳運轉、100%使用再生能源。台電亦於「發明競賽區」展出包含全國首創落雷強度預測模型、以高分子材料打造的高耐性橫擔等5項匯聚台電研發結晶的專利技術(圖/台電提供)。台電分享,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10月17日於世貿1館開幕,連三天免費展出至10月19日,參觀「永續發展館」的台電展區並體驗VR互動遊戲,就有機會獲得限量帆布保冷袋。此外,台電亦於「發明競賽區」展出包含全國首創落雷強度預測模型、以高分子材料打造的高耐性橫擔等5項匯聚台電研發結晶的專利技術,還不立馬動身逛展去!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10月17日於世貿1館開幕,連三天免費展出至10月19日,參觀「永續發展館」的台電展區並體驗VR互動遊戲,就有機會獲得限量帆布保冷袋(圖/台電提供)。台電廣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9/370019/sm-8a074c6ede3949c742a383dce232a0e9.jpg)
否認自己是「誤入叢林的小白兔」 郭智輝強調菲律賓蓋綠電廠只是構想
經濟部長郭智輝17日表示,因著過去50年的產學經歷,自己對部長職面臨的烽火早有心理準備,希望能幫助台灣經濟,「我怎麼可能是(誤入叢林的)小白兔?」為了台灣2030綠電年發電量達400億度目標,郭智輝日前驚天一語,稱不排除在菲律賓設置綠能電廠,再由海底電纜把綠電傳回台灣,各界震驚譁然。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更進一步比對發現,與民進黨派系關係匪淺的雲豹能源公司,早就前往菲律賓插旗,如今郭智輝一語遙相呼應,簡直是哄抬特定公司,也酸郭智輝「雲豹早知道」。郭智輝17日出席「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時表示,光電在台灣的成本那麼高的主因不難,就是因為台灣市場太小,規模經濟做不起來,如果未來將規模做大,單位成本自然能降低。郭智輝說,新加坡透過4,800公里的海底電纜,進一步向澳洲購買價格合理且源源不絕的綠電,這樣的模式便是規模經濟,全球化下的國際關係,台灣也無法置身事外,自己已向多名專家請益,唯一的目標,就是讓台灣需要綠電的廠商,能用最低的成本買到合格綠電。郭智輝強調,這樣的想法只是構想階段,距離付諸實行還有好長一段路,會持續與專家、學者及各界人士交流,未來若有更詳實的具體規劃,會上呈行政院同意。由於出身企業界的郭智輝作風極富特色,話題性也不斷,外界迭有「誤入歧途的小白兔」之譏。郭智輝則對此強調,自己並沒有誤入歧途,因為捨棄教授與董事長身分,就是為了幫助台灣的經濟,也強調自己50年的產學經歷,「我怎麼可能是小白兔」?他自信地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8/369828/sm-75fd3da8f45b37c42333157dda2423d3.jpg)
半導體新綠能2/「電不綠、企業臉就要綠了!」新技術加持光電成晶圓廠稱霸世界靠山
經濟部宣布10月16日開始,產業用電平均調漲12.5%、每度電來到4.29元,創下歷史新高。「漲電價不是最大的問題,對半導體業者來說,買不到綠電比較麻煩。」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跟CTWANT記者語重心長地說,「萬一業者因此把工廠搬走,台灣要付出的代價更大!」 CTWANT記者實地觀察,因颱風延後到10月4日舉行的「2024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及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雖有大量廠商參展設攤,還有超過700位國際買家,但和月前半導體展的火熱積極氛圍比起來,能源展上,記者聽到不少業者私下唉聲嘆氣,簡直是冰火兩樣情。「我們有半導體、電子產業等再生能源最大的採購使用者,也有提供綠色能源、節能減碳解決方案的供應者,平台能讓兩邊需求直接對接。」曹世綸說,太陽能電池本身就是半導體產業,為此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及旗下、去年剛成立的「 GESA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今年共同辦能源周的活動。半導體產業撐起台灣經濟半邊天,經濟部9月24日發布8月外銷訂單數據,金額502.2億美元,年增9.1%,連六紅,主要就是受惠於AI、高效能運算及雲端產業需求強勁所帶動。半導體產業是推動對外出口、投資興業、以及上市櫃公司營收屢創新高的主因,AI時代要更多的半導體、同時也要更多的電。然而,當各國政府爭相砸大錢發展AI及綠能減碳措施,以台積電目前國際佈局的美國、日本和歐洲,都提供了充足的綠電選項,反倒是台灣自家不夠。台積電在全球多國設廠,在台灣的廠卻要煩惱綠電不夠(圖/CTWANT資料照)。擔任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TPVIA)理事長的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曾直言,「台灣不僅是電要足夠,更要夠綠;電不綠、企業臉就要綠了,因為貨就出不去。」甚至連標準普爾最新報告也提出警訊,台積電作為台灣的用電大戶,隨著先進製程與產量大增,預計2030年用電量將占台灣總用電量的23.7%,但台灣發電量成長緩慢,恐導致台積電的供電風險。「以台積電2030年需要RE60的綠電需求來說,先前主要寄望在離岸風電,但目前距離目標還有很大一段差距,需要靠太陽能來補上。」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向CTWANT記者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能源周上,國內重量級光電業者都不約而同看淡今年市場,茂迪總經理葉正賢和友達光電能源事業群總經理林恬宇都提到,今年台灣太陽能裝置量將約1.6GW至1.7GW,較去年減少逾3成,甚至預見明、後年的展望保守,各廠商開始努力拓展外銷市場。事實上,以聯合再生、元晶、茂迪等光電三雄為例,今年前八月營收分別年減60%、42%、24%,不若以往強勢。為何半導體產業綠電需求孔急,光電業卻成長急遽放緩?業者們私下告訴記者,「主要是政策出現轉變,不像過去有行政院副院長的層級親自主掌,甚至審核時間開始放慢。」對於十月中產業用電電價大漲,外界將電價成本上漲元兇算在光電業者頭上,業者認為是背黑鍋。「其實台灣的太陽能大型電站已不靠台電的躉售電價在生存,幾乎都是直接賣給半導體為主的大企業,不會增加全民負擔。」蔡佳晋解釋。元晶董事長廖國榮認為太陽能電池效率會越來越好(圖/報系資料照)。太陽能電池模組大廠元晶董事長廖國榮跟CTWANT記者透露,在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大幅提升,及設備成本不斷下降,「太陽能發電在歐洲,已經比火力發電便宜了。」廖國榮還報了個好消息,過去以P型矽晶片作為基板的鋁背面電場太陽能電池,有光衰減問題,近期已發展到新型、以N型矽晶片為主的穿隧氧化鈍化接觸太陽能電池(TOPCon),相比於傳統的電池效率、10年前產品的17%,大幅提升至24.5%,而下一世代TOPCom+鈣鈦礦堆疊的電池模組,更可提升電池轉換效率到39.5%。20年前的太陽能電池,每公頃土地只能裝置0.8MW的太陽能系統,現在太陽能系統進步到1.4MW,預估10年後,可裝置2.25MW,「等於只要花全台灣土地面積4.1%,就能供應台灣約5千億度、且百分之百的太陽能。」廖國榮說,比被列為「廢耕地、休耕地及不利耕作區」約6%的土地,還要少。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認為綠能是護國神山的靠山(圖/方萬民攝)。台灣再生能源發展走多元化,包括太陽能、風能、氫能、地熱、海洋能等,在時間、成本分析下,「太陽能是近十年來均化能源成本下降最多的能源,2023平均每kwh LCOE相較 2010年下降了90%,是目前最具競爭力的電力來源。」蔡佳晋說,「台積電是臺灣的護國神山,綠能業者則是台積電的靠山!當務之急,是滿足台積電RE100的要求,這對於台灣半導體根留台灣至關重要。」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7/369877/sm-0dbd538a049b1abd5b0ecefaa57bac44.jpg)
亞馬遜進軍核電事業!投資逾5億美元開發「小型模組化反應爐」
亞馬遜成為最新押注核能的科技巨頭,包括將投資超過5億美元開發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SMR),谷歌14日也與美國核電企業簽署購電協議,看好SMR「快速安全」供電。 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投資的Oklo Inc.,以及NuScale Power Corporation等開發新核電技術的公司,於美東時間16日股票跳漲約40%。為了發展資料中心,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工智慧與雲端運算需求,美國科技巨頭們已紛紛盯上了清潔能源核能來發電,也在過去1個月間推動美股核電概念股不斷走高。16日的最新報導顯示,亞馬遜成為新一家支持發展核能的科技公司,一口氣簽署了3項相關協議,特別是與電力公司合作建造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器(SMR)、提供核能新來源有關。在亞馬遜的第2總部美國維吉尼亞州,亞馬遜與當地公用事業「道明尼能源公司」(Dominion Energy, Inc.)簽署協議,將投資超過5億美元,探索在道明尼能源公司現有的「北安娜核電廠」(North Anna Nuclear Generating Station)附近開發一個SMR項目,為雲端運算平台「亞馬遜網路服務公司」(AWS)供能。在亞馬遜的第1總部美國華盛頓州,其與州公用事業聯盟「西北能源公司」(Energy Northwest)達成協議,將為4座先進SMR的開發、許可和建設提供資金。這些反應器將採用亞馬遜投資、位於美國馬里蘭州的下一代SMR反應爐與燃料領先開發商X-energy公司的技術來開發。此外,亞馬遜先前也簽署協議,將一個資料中心開設在美國賓州獨立電力生產商Talen Energy公司的核設施旁邊,不僅將直接為亞馬遜的資料中心提供無碳能源,還能幫助保護現有的核反應爐。根據亞馬遜官網介紹,簽署「創新核能專案協議」是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而投資SMR是亞馬遜向無碳能源轉型計畫的一部分。據悉,SMR是一種先進的核反應爐,發電量約為傳統核反應爐的1/3,但其體積更小,因此可以建在離電網更近的地方,與傳統核反應爐相比,SMR的建造時間更短,因此可以更快地投入使用,建設成本也更低,並可根據特定地點的需求進行調整,目標是2030年代初開始供電。而14日,另一科技巨頭Google也宣布,由於資料中心太耗電,已與美國核電企業Kairos Power簽署購電協議,爭取到2030年讓首批SMR實現「快速安全」供電,到2035年前部署更多反應爐,該交易預計將為電網帶來500兆瓦(megawatts)的「全天候無碳電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6/369186/sm-fbe9f47ba081ab1c864407df3ce3ac5f.jpg)
廢核牽動碳費釀房價飆漲? 彭啟明闢謠稱影響僅千分之一
環境部長彭啟明14日表示,核能確實可以幫助減少部分碳排,而徵收碳費對整體經濟及物價影響並不明顯,比方對房價的影響僅千分之一,外傳徵收碳費會讓房價上漲10%,消息並不正確。據了解,台灣碳費費率於10月7日正式拍板,一般費率每公噸新台幣300元,若企業選擇最高標準的自主減量計畫,可適用優惠費率A方案50元,或B方案100元;碳費2025年5月底前試申報,2026年正式收費,費率草案已於近日預告。立法院衛環委員會14日邀請彭啓明與經濟部官員就「台灣的碳費收費標準決議」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立委廖偉翔質詢指出,根據8月公告的《碳費收費辦法》,只要年排放量超過2.5萬噸的企業,就是徵收對象,但製程和設施改善卻需要企業自己努力,政府輔導轉型的資源不足,台灣碳排系數長年過高,未來甚至要增加天然氣占比到過半,加上排除了核能選項,在這種能源政策架構下,無疑是增加企業成本和降低競爭力,比起其他核能務實配比的國家,台灣的能源政策繼續走下去,簡直走入死胡同。彭啓明則回應,在「煤轉氣」的能源架構推動下,天然氣的碳排確實比燃煤少了三分之一,而目前台灣電力排碳係數(電力生產過程中,每單位發電量所產生之二氧化碳排放量)為0.495,環境部力拼在2030年可以降到0.4甚至更低。他說,核能的使用是選擇的問題,有些國家確實使用核能,但前提是經過了國內長時間的穩健溝通和建構妥善成熟的核廢料處理流程,其實每個能源轉型都有其困難,重要的是需要找到一條適合台灣的路。彭啓明重申,核能確實是乾淨能源而可減少碳排,但因占比極低,對碳費的影響並不大,不必過度連結碳費與核能使用的關係。至於外傳部分建商反應綠色通膨的預期心理,營造成本報價已比2023年底上漲一成,彭啟明則強調,目前碳費費率對多數企業,尤其鋼鐵、水泥毛利影響根本不到1%,衍生「綠色通膨」並不明顯,而對房價影響連千分之一都不到,有心人士喊出漲5到10%訊息,純屬錯誤,呼籲消費者當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8/368768/sm-7b611b2b479ad6f57eb6bdea06109910.jpg)
東北季風增強風電發威!連續50小時逾2GW創紀錄 供近千萬家戶用電
近日東北季風增強,風力發電發威,台電表示,風力發電量自10月7日下午起突破2GW,便維持穩定發電,迄今更連續出力2GW以上已超過50小時,可供應近1,000萬個家戶一日用電。國慶日當天,風力發電整日保持在此水準,等同一天發了超過4800萬度綠電。台電表示,繼9月28日風力瞬時發電量達到2.93 GW、創下歷史新高後,近日風電更穩定出力,成為供電要角。台電指出,10月7日14時41分開始風力發電出力超過2GW,8日整天也都保持此水準。9日凌晨0至5時雖出力略降,不過5時左右開始又突破2GW,到目前為止也都維持同樣水準。9日凌晨起至今已連續發電超過50個小時,風力發電度數超過一億度,可供應近1000萬個家戶一日用電。台電表示,再生能源成果逐漸展現,近年在政府與民間全力推動下,離岸風電已完成372座風機,將持續推動風場併網發電。除了風光瞬時發電量一再創新高,現今再生能源更可維持長時間穩定出力。目前電力調度皆以再生能源優先,當再生能源發電量增加時,燃煤與燃氣等機組便可以減少發電,也讓機組歲修規劃更有餘裕。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7/368357/sm-a319193bad05988810b53bab80a66dad.jpg)
竹廷浮動式離岸風電環評過關 福廷綠能源帶台灣挺進風電深水區
我國離岸風電固定式風場場址空間趨於飽和,目前正朝深水區發展浮動式風場。國際離岸風電開發商福廷綠能源 (Flotation Energy) 在台創新推動的「竹廷浮動式離岸風電計畫」,日前已在環評大會中正式通過環境影響評估(EIA)。作為離岸風電專家,福廷綠能源承諾將協助台灣將風場擴展至台灣海峽的更深水域。福廷綠能源技術專案總監馬可仕・道林(Marcus Dowling)表示,「竹廷計畫通過環評,是我們在這個地區實現離岸風電願景的重要一步。我們很高興能夠憑藉我們在英國和歐洲開發類似計畫的實戰經驗,推動完成像竹廷這樣的創新計畫。」道林指出,「許多我們團隊的成員曾參與了世界上首個,也是目前最大的併網浮動式風電場—金卡登(Kincardine)的建設。我們從金卡登這種測試與示範計畫中獲得的經驗,目前正應用於福廷綠能源旗下的領先開發計畫—560MW的Green Volt計畫,Green Volt一旦投入運營,將成為全球最大浮動式風電場之一。他同時也表達了對公司能夠為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做出貢獻,並協助台灣實現淨零目標的信心。據了解,竹廷浮動式離岸風電計畫規劃位於新竹縣與新竹市外海,面積約181平方公里,離岸最近距離約22公里,總裝置容量不超過1.2GW,預計設置風機60至85部,單機發電量則為14MW至20MW,正式全面投入供電之後,將可提供台灣至少100萬家戶用電。福廷綠能源總部位於蘇格蘭愛丁堡,2021年正式在台設立分公司,爭取台灣離岸風電區塊開發階段的商機,並於2021年9月與台船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推進浮動式風機基礎本土化設計、製造組裝、風機安裝運營及維護、本土供應鏈整合與發展等相關工作。該公司致力透過應用創新的離岸風電技術,支持向可持續、清潔且負擔得起的能源轉型。福廷綠能源擁有13GW的全球風電計畫組合,涵蓋固定式和浮動式開發,計畫遍佈英國、愛爾蘭、台灣、日本和澳大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