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量
」 台電 綠電 核電 光電 柯文哲隨意承諾百億綠電給輝達? 經長郭智輝:2026年絕對夠
經濟部長郭智輝30日出席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前受訪時,被問到前一日立委攻防時提到,輝達需要100億度的綠電,郭智輝卻隨口允諾,引發熱議。「他不是今天就要!」郭智輝表示,台灣到2026年時會有550億度綠電,主要來自風力和部分太陽能,目前台積電只買了台灣約50%的綠電,預計2027到2029年都不會有太大問題。立法院29日邀請行政院長卓榮泰進行能源配比及電價政策專案報告並備質詢,在野黨立委就電費漲價、綠電不足、核電重啟等問題連番砲轟;當時郭智輝被問到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表示回台條件是100億度的綠電,立刻表示「我們可以給他」,引發立委質疑信口開河。郭智輝30日表示,550億度主要來自於風力與部分的太陽能,其他需要綠電的研發中心、數據中心都會給,且不會影響到民生用電,我們都是根據需求來建置綠電,台積電目前只買了約50%的綠電,等到2026年綠電發電量達標後,2027到2029年都不會有太大問題。因應AI需求,全球許多科技大廠都重新使用核電,郭智輝表示,我們是基於安全考量,關於核廢料處理方法,我們持續觀察海外經驗,如果他們可以解決,我們也可以解決。
立委呼應中市府要求中火「增一氣減兩煤」 卓榮泰指不可能
立法委員廖偉翔今天在立院質詢時指出,一部燃氣機組的發電量,就超過兩部燃煤機組的發電量了,因此,他主張台中火力發電廠(簡稱中火)既然一、二期將增設6部燃氣機組,行政院應該承諾「增一氣、減兩煤(機組)」。不過,卓榮泰表示,這個問這個問題「無法」在短短幾年內解決,更不可能把整個火力發電廠拆掉。廖偉翔今天在立院質詢時說,按台電報告內容的規劃,自民國117 年後。每年都有從130萬到470萬不等的大量「新增燃氣電源」併網,但這些電廠,根本還不知道在哪裡,也不確定地方民眾對台電規劃在當地興建燃氣電廠意願如何,難以確認是否能夠如期併入電網。他追問閣揆,如果燃氣發電取代燃煤發電的進度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豈不就是紙上談兵嗎?廖偉翔指出,台中市(中火)一台燃煤機組的裝置容量為55萬瓩,因此中火10部燃煤機組就是550萬瓩;而台電即將增設的4部燃氣機組就已經達到550萬瓩,再加上一期計畫增設的260萬瓩,總體容量已達到810萬瓩。廖偉翔因此向卓榮泰建議,既然一部燃氣機組的發電量,就超過兩部燃煤機組的發電量了;中火一、二期要增設6部燃氣機組,總發電量已遠超燃煤機組的總發電量,中火至少應做到「增一氣、減兩煤」。不過,當廖偉翔進一步詢問卓榮泰,是否能承諾中火113年燃煤量可以低於1200萬噸、114年可以低於1000萬噸、115年低於800萬噸,並於118年前達成無煤台中。卓坦言,立委的要求,無法在短短幾年之內解決,也不可能把整個廠拆掉。台中火力發電廠二期燃氣環評日前初審過關,明日將舉行環評大會進一步討論,中部環保團體聯合發表聲明,呼籲台中周邊縣市應強烈主張,若要新增燃氣機組、就應同步關閉中火燃煤機組,並呼籲台中市長盧秀燕明天應該「主帥親征」出席環評大會,強烈反對中火不拆燃煤機組,卻持續擴廠,但據了解,盧秀燕明日行程已有規劃,出席環評大會可能性不高,將改派副市長黃國榮率領環保局長出席說明,立院國民黨團明日也將召開記者會聲援,包括廖偉翔、楊瓊瓔、顏寬恒、王育敏、黃健豪、羅廷瑋等中部藍委都將出席,強力主張中火增設燃氣機組,中央一定要先承諾同步拆掉燃煤,不能放任中火成為全球最大火力發電廠,傷害中部民眾健康。
神山痛腳3/五座2奈米晶圓廠落腳高雄 陳其邁拼「第二矽盾」喊發電量夠台積電用
護國神山台積電 (2330)董座魏哲家17日一句「客戶對2奈米需求相當強勁」,甚至「作夢都沒想到」,證實了爆發性需求。目前,台積電規劃增蓋七座2奈米晶圓廠,四座在竹科寶山、三座在高雄楠梓。早在法說會前,高雄市長陳其邁8日即證實,已接獲台積電通知將擴建P4和P5廠,將啟動環評程序。高雄儼然成了台積電2奈米重鎮,然而對台積電最大痛腳「綠電」,高雄準備好了嗎?「高雄本來就是重工業區,水跟電都是不能缺的。」陳其邁今年初曾公開表示,「高雄自身一年的發電量高達500億度,但實際用量不到400億度,發電量比用電量還多,不僅供給台積電足夠,還可以南電北送。」依環團地球公民基金會今年6月發聲明表示,即將在2025年第一季及第三季營運的P1及P2,加上今年9月開始建廠的P3,台積電高雄3座廠區開發面積達47.05公頃,總用電量約達55億度,約佔2023年高雄市總用電量294.81億度的18%。也就是說,高雄總發電量夠台積電三座廠使用。不過,台積電是全球第一家加入RE100組織的半導體公司,為加速達到RE100,台積電預定2030年走到RE60,依環團估計,高雄三座廠總用電約55億度。也就是說,若要達成RE60目標,綠電需求將達33億度。地球公民基金會曝台積電廠區占高雄近2成用電。(圖/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面對台積電的綠電需求,高雄市府做了哪些準備?高雄市府回應CTWANT記者,2020年成立跨局處「綠電推動專案小組」,推動光電屋頂、漁電共生專區及節能低碳行動等五大任務,推動「6年1.25GW計畫(2021~2026)」,至2023年累計設置容量共920.44MW,超越原定目標備案容量650MW達1.4倍。「高雄全年日照充足,再生能源發展以推動太陽光電為主。」該經發局回應,「高雄市有許多大型工廠,經評估建物可行後,紛紛於工廠屋頂設置太陽光電設備,目前高雄市太陽光電設施中工廠屋頂就佔了50%,其次是校園及公有房舍屋頂分別佔12%、10%。」然而計畫趕不上變化。依地球公民基金會估算,台積電3座廠區全部建成後的用電量加種後已達55億度,至少要安裝4.4GW的太陽光電設施,這相當於鋪設台南七股區約40%的土地或4400座世運主場館的屋頂型光電設施。據此,CTWANT記者採訪高雄市經發局,對方透露,截至2024年3月,台積電已簽署約2.9GW的再生能源合約,這些合約涵蓋了陸域風電、離岸風電、太陽能及小水力發電等。「除使用再生能源,進駐廠商亦努力進行節電,如使用高能效設備,導入新世代機台、燈具等、智慧節能系統等」,高雄經發局進一步說明,目前台積電高雄廠營運前已規劃於辦公棟屋頂設置太陽能板,裝設面積約2500平方公尺。台電公司「電廠直供園區」的規劃,大林電廠將直供楠梓產業園區(圖/台電提供)為避免跳電、斷電的風險,高雄經發局透露,台電公司有包含「電廠直供園區」的規劃,興達電廠直供南科及橋科,大林電廠直供楠梓產業園區;「變電所屋內化」的規劃,就是保護設備安全,防止外力及極端氣候干擾影響等。此外,台電還計畫2023年至2027年期間投入30億元進行高雄地區配電系統升級計畫,在配電系統改善、二次變電所設備汰換、配電線路設備汰換以及預防改善措施等四個方面,全面提升電網面對突發事故的因應能力,並為2050淨零轉型目標做好準備。隨著台積電高雄三座2奈米廠2025年起進入量產,隔年要拚RE60,接著還要擴建2座2奈米廠,目前綠電發展進程又卡關,風電遇上國產化鬆綁的大逆風,太陽光電廠苦無土地開發大案廠等,高雄能否成為第二矽盾,端視產官學界如何為綠電卡關解套。
核三廠2號機今起大修!全台「核電歸0」41天 台電:供電充裕
為了追求「非核家園」的目標,核一、核二、核三陸續進入除役階段,而核三廠2號機則預計在明年5月除役。今(21)日起,核三廠2號開始進行為期41天的第28次大修作業,台電也公開了各機組發電量,罕見出現「核電歸零」的狀況,目前備轉容量率仍有25.85%。根據台電官網「今日電力資訊」顯示,因核三廠2號機歲修,目前核能發電已歸零,而燃煤燃氣占總發電量近5成,太陽能、風力發電則占發電比25%。截至上午11時40分,今日用電量3493萬瓩、使用率78%,預估今日最大供電能力為4316.7萬瓩,供電充裕,亮起綠燈。核安會日前公告,核三廠2號機於20日逐步降載停機,隨即於21日開始進行機組第28次大修作業,為下一運轉週期執行設備維護保養及爐心燃料填換等作業,大修工期預估約41天,實際期程將依現場作業情形而調整。核安會也提醒,核三廠2號機停機期間,執行機組降溫過程將會排放清潔白色水蒸汽,請民眾放心。另外,核安會指出,大修期間核安會將執行電廠大修視察,以確認核三廠確實依相關程序執行大修作業。
台電參展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10月17日起世貿1館展出微電網創新應用 體驗VR互動拿限量好禮
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17日於世貿1館由行政院院長卓榮泰及各界貴賓共同揭開序幕,台電今年以「微電網」為主題參展。台電指出,展區以「智慧家庭」、「金門大學智慧光儲系統」與「綠島微電網」展現微電網智慧創新應用,現場體驗VR互動遊戲,還有機會將限量帆布保冷袋帶回家!台電以「微電網」為主題參展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展場位於「永續發展館」,以「智慧家庭」、「金門大學智慧光儲系統」與「綠島微電網」三大主軸,展現微電網於家庭、社區,再到離島的創新應用(圖/台電提供)。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由經濟部、數位發展部、國科會、中研院等11個政府機關聯合主辦,展覽包含「創新領航館」、「未來科技館」、「永續發展館」及「發明競賽區」,今年匯聚近450間國內外企業、展出超過1,100件發明技術,一展看盡國際最新創新科技。台電表示,「微電網」是結合發電、儲能與能源管理的微型電網,平時與台電電網相連,並依據自身發電量提供最佳供電方案,停電時則如微型供電系統,可「自給自足」不受外界電力中斷影響。台電展場位於「永續發展館」,此次以「智慧家庭」、「金門大學智慧光儲系統」與「綠島微電網」三大主軸,展現微電網於家庭、社區,再到離島的創新應用。家庭微電網部分,台電統計截至今年9月,全台智慧電表用戶已達323萬戶,隨資通訊技術發展與智慧家電興起,整合智慧電表、太陽能、儲能、智慧家電及充電樁的「智慧家庭」已成未來趨勢,透過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提供民眾即時查看用電資訊、遠端監控家中電器,及結合儲能規劃最佳電力排程等多元智慧應用。社區微電網部分,台電2022年於金門大學展開「校園智慧光電儲能計畫」,以主校區機車棚及中山林校區教室為示範場域,導入人工智慧分析過往發電與氣候資訊等逾千萬筆大數據,預測校區太陽光電即時發電量,結合能源管理系統進行智慧調度,將太陽光電優先用於電動車充電及機車棚與教室照明等,並搭配儲能系統儲存白天旺盛光電,將電能移轉至夜間使用。離島微電網部分,台電於2022年推動「綠島微電網計畫」,與地方政府合作建置裝置容量2MW太陽光電與4MW儲能系統,透過島上柴油機組與光電、儲能相互搭配,待完工後綠島於冬季可維持1個月零碳運轉、100%使用再生能源。台電亦於「發明競賽區」展出包含全國首創落雷強度預測模型、以高分子材料打造的高耐性橫擔等5項匯聚台電研發結晶的專利技術(圖/台電提供)。台電分享,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10月17日於世貿1館開幕,連三天免費展出至10月19日,參觀「永續發展館」的台電展區並體驗VR互動遊戲,就有機會獲得限量帆布保冷袋。此外,台電亦於「發明競賽區」展出包含全國首創落雷強度預測模型、以高分子材料打造的高耐性橫擔等5項匯聚台電研發結晶的專利技術,還不立馬動身逛展去!2024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10月17日於世貿1館開幕,連三天免費展出至10月19日,參觀「永續發展館」的台電展區並體驗VR互動遊戲,就有機會獲得限量帆布保冷袋(圖/台電提供)。台電廣告
否認自己是「誤入叢林的小白兔」 郭智輝強調菲律賓蓋綠電廠只是構想
經濟部長郭智輝17日表示,因著過去50年的產學經歷,自己對部長職面臨的烽火早有心理準備,希望能幫助台灣經濟,「我怎麼可能是(誤入叢林的)小白兔?」為了台灣2030綠電年發電量達400億度目標,郭智輝日前驚天一語,稱不排除在菲律賓設置綠能電廠,再由海底電纜把綠電傳回台灣,各界震驚譁然。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更進一步比對發現,與民進黨派系關係匪淺的雲豹能源公司,早就前往菲律賓插旗,如今郭智輝一語遙相呼應,簡直是哄抬特定公司,也酸郭智輝「雲豹早知道」。郭智輝17日出席「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時表示,光電在台灣的成本那麼高的主因不難,就是因為台灣市場太小,規模經濟做不起來,如果未來將規模做大,單位成本自然能降低。郭智輝說,新加坡透過4,800公里的海底電纜,進一步向澳洲購買價格合理且源源不絕的綠電,這樣的模式便是規模經濟,全球化下的國際關係,台灣也無法置身事外,自己已向多名專家請益,唯一的目標,就是讓台灣需要綠電的廠商,能用最低的成本買到合格綠電。郭智輝強調,這樣的想法只是構想階段,距離付諸實行還有好長一段路,會持續與專家、學者及各界人士交流,未來若有更詳實的具體規劃,會上呈行政院同意。由於出身企業界的郭智輝作風極富特色,話題性也不斷,外界迭有「誤入歧途的小白兔」之譏。郭智輝則對此強調,自己並沒有誤入歧途,因為捨棄教授與董事長身分,就是為了幫助台灣的經濟,也強調自己50年的產學經歷,「我怎麼可能是小白兔」?他自信地說。
半導體新綠能2/「電不綠、企業臉就要綠了!」新技術加持光電成晶圓廠稱霸世界靠山
經濟部宣布10月16日開始,產業用電平均調漲12.5%、每度電來到4.29元,創下歷史新高。「漲電價不是最大的問題,對半導體業者來說,買不到綠電比較麻煩。」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跟CTWANT記者語重心長地說,「萬一業者因此把工廠搬走,台灣要付出的代價更大!」 CTWANT記者實地觀察,因颱風延後到10月4日舉行的「2024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及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雖有大量廠商參展設攤,還有超過700位國際買家,但和月前半導體展的火熱積極氛圍比起來,能源展上,記者聽到不少業者私下唉聲嘆氣,簡直是冰火兩樣情。「我們有半導體、電子產業等再生能源最大的採購使用者,也有提供綠色能源、節能減碳解決方案的供應者,平台能讓兩邊需求直接對接。」曹世綸說,太陽能電池本身就是半導體產業,為此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及旗下、去年剛成立的「 GESA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今年共同辦能源周的活動。半導體產業撐起台灣經濟半邊天,經濟部9月24日發布8月外銷訂單數據,金額502.2億美元,年增9.1%,連六紅,主要就是受惠於AI、高效能運算及雲端產業需求強勁所帶動。半導體產業是推動對外出口、投資興業、以及上市櫃公司營收屢創新高的主因,AI時代要更多的半導體、同時也要更多的電。然而,當各國政府爭相砸大錢發展AI及綠能減碳措施,以台積電目前國際佈局的美國、日本和歐洲,都提供了充足的綠電選項,反倒是台灣自家不夠。台積電在全球多國設廠,在台灣的廠卻要煩惱綠電不夠(圖/CTWANT資料照)。擔任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TPVIA)理事長的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曾直言,「台灣不僅是電要足夠,更要夠綠;電不綠、企業臉就要綠了,因為貨就出不去。」甚至連標準普爾最新報告也提出警訊,台積電作為台灣的用電大戶,隨著先進製程與產量大增,預計2030年用電量將占台灣總用電量的23.7%,但台灣發電量成長緩慢,恐導致台積電的供電風險。「以台積電2030年需要RE60的綠電需求來說,先前主要寄望在離岸風電,但目前距離目標還有很大一段差距,需要靠太陽能來補上。」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向CTWANT記者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能源周上,國內重量級光電業者都不約而同看淡今年市場,茂迪總經理葉正賢和友達光電能源事業群總經理林恬宇都提到,今年台灣太陽能裝置量將約1.6GW至1.7GW,較去年減少逾3成,甚至預見明、後年的展望保守,各廠商開始努力拓展外銷市場。事實上,以聯合再生、元晶、茂迪等光電三雄為例,今年前八月營收分別年減60%、42%、24%,不若以往強勢。為何半導體產業綠電需求孔急,光電業卻成長急遽放緩?業者們私下告訴記者,「主要是政策出現轉變,不像過去有行政院副院長的層級親自主掌,甚至審核時間開始放慢。」對於十月中產業用電電價大漲,外界將電價成本上漲元兇算在光電業者頭上,業者認為是背黑鍋。「其實台灣的太陽能大型電站已不靠台電的躉售電價在生存,幾乎都是直接賣給半導體為主的大企業,不會增加全民負擔。」蔡佳晋解釋。元晶董事長廖國榮認為太陽能電池效率會越來越好(圖/報系資料照)。太陽能電池模組大廠元晶董事長廖國榮跟CTWANT記者透露,在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大幅提升,及設備成本不斷下降,「太陽能發電在歐洲,已經比火力發電便宜了。」廖國榮還報了個好消息,過去以P型矽晶片作為基板的鋁背面電場太陽能電池,有光衰減問題,近期已發展到新型、以N型矽晶片為主的穿隧氧化鈍化接觸太陽能電池(TOPCon),相比於傳統的電池效率、10年前產品的17%,大幅提升至24.5%,而下一世代TOPCom+鈣鈦礦堆疊的電池模組,更可提升電池轉換效率到39.5%。20年前的太陽能電池,每公頃土地只能裝置0.8MW的太陽能系統,現在太陽能系統進步到1.4MW,預估10年後,可裝置2.25MW,「等於只要花全台灣土地面積4.1%,就能供應台灣約5千億度、且百分之百的太陽能。」廖國榮說,比被列為「廢耕地、休耕地及不利耕作區」約6%的土地,還要少。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認為綠能是護國神山的靠山(圖/方萬民攝)。台灣再生能源發展走多元化,包括太陽能、風能、氫能、地熱、海洋能等,在時間、成本分析下,「太陽能是近十年來均化能源成本下降最多的能源,2023平均每kwh LCOE相較 2010年下降了90%,是目前最具競爭力的電力來源。」蔡佳晋說,「台積電是臺灣的護國神山,綠能業者則是台積電的靠山!當務之急,是滿足台積電RE100的要求,這對於台灣半導體根留台灣至關重要。」
亞馬遜進軍核電事業!投資逾5億美元開發「小型模組化反應爐」
亞馬遜成為最新押注核能的科技巨頭,包括將投資超過5億美元開發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SMR),谷歌14日也與美國核電企業簽署購電協議,看好SMR「快速安全」供電。 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投資的Oklo Inc.,以及NuScale Power Corporation等開發新核電技術的公司,於美東時間16日股票跳漲約40%。為了發展資料中心,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工智慧與雲端運算需求,美國科技巨頭們已紛紛盯上了清潔能源核能來發電,也在過去1個月間推動美股核電概念股不斷走高。16日的最新報導顯示,亞馬遜成為新一家支持發展核能的科技公司,一口氣簽署了3項相關協議,特別是與電力公司合作建造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器(SMR)、提供核能新來源有關。在亞馬遜的第2總部美國維吉尼亞州,亞馬遜與當地公用事業「道明尼能源公司」(Dominion Energy, Inc.)簽署協議,將投資超過5億美元,探索在道明尼能源公司現有的「北安娜核電廠」(North Anna Nuclear Generating Station)附近開發一個SMR項目,為雲端運算平台「亞馬遜網路服務公司」(AWS)供能。在亞馬遜的第1總部美國華盛頓州,其與州公用事業聯盟「西北能源公司」(Energy Northwest)達成協議,將為4座先進SMR的開發、許可和建設提供資金。這些反應器將採用亞馬遜投資、位於美國馬里蘭州的下一代SMR反應爐與燃料領先開發商X-energy公司的技術來開發。此外,亞馬遜先前也簽署協議,將一個資料中心開設在美國賓州獨立電力生產商Talen Energy公司的核設施旁邊,不僅將直接為亞馬遜的資料中心提供無碳能源,還能幫助保護現有的核反應爐。根據亞馬遜官網介紹,簽署「創新核能專案協議」是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而投資SMR是亞馬遜向無碳能源轉型計畫的一部分。據悉,SMR是一種先進的核反應爐,發電量約為傳統核反應爐的1/3,但其體積更小,因此可以建在離電網更近的地方,與傳統核反應爐相比,SMR的建造時間更短,因此可以更快地投入使用,建設成本也更低,並可根據特定地點的需求進行調整,目標是2030年代初開始供電。而14日,另一科技巨頭Google也宣布,由於資料中心太耗電,已與美國核電企業Kairos Power簽署購電協議,爭取到2030年讓首批SMR實現「快速安全」供電,到2035年前部署更多反應爐,該交易預計將為電網帶來500兆瓦(megawatts)的「全天候無碳電力」。
廢核牽動碳費釀房價飆漲? 彭啟明闢謠稱影響僅千分之一
環境部長彭啟明14日表示,核能確實可以幫助減少部分碳排,而徵收碳費對整體經濟及物價影響並不明顯,比方對房價的影響僅千分之一,外傳徵收碳費會讓房價上漲10%,消息並不正確。據了解,台灣碳費費率於10月7日正式拍板,一般費率每公噸新台幣300元,若企業選擇最高標準的自主減量計畫,可適用優惠費率A方案50元,或B方案100元;碳費2025年5月底前試申報,2026年正式收費,費率草案已於近日預告。立法院衛環委員會14日邀請彭啓明與經濟部官員就「台灣的碳費收費標準決議」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立委廖偉翔質詢指出,根據8月公告的《碳費收費辦法》,只要年排放量超過2.5萬噸的企業,就是徵收對象,但製程和設施改善卻需要企業自己努力,政府輔導轉型的資源不足,台灣碳排系數長年過高,未來甚至要增加天然氣占比到過半,加上排除了核能選項,在這種能源政策架構下,無疑是增加企業成本和降低競爭力,比起其他核能務實配比的國家,台灣的能源政策繼續走下去,簡直走入死胡同。彭啓明則回應,在「煤轉氣」的能源架構推動下,天然氣的碳排確實比燃煤少了三分之一,而目前台灣電力排碳係數(電力生產過程中,每單位發電量所產生之二氧化碳排放量)為0.495,環境部力拼在2030年可以降到0.4甚至更低。他說,核能的使用是選擇的問題,有些國家確實使用核能,但前提是經過了國內長時間的穩健溝通和建構妥善成熟的核廢料處理流程,其實每個能源轉型都有其困難,重要的是需要找到一條適合台灣的路。彭啓明重申,核能確實是乾淨能源而可減少碳排,但因占比極低,對碳費的影響並不大,不必過度連結碳費與核能使用的關係。至於外傳部分建商反應綠色通膨的預期心理,營造成本報價已比2023年底上漲一成,彭啟明則強調,目前碳費費率對多數企業,尤其鋼鐵、水泥毛利影響根本不到1%,衍生「綠色通膨」並不明顯,而對房價影響連千分之一都不到,有心人士喊出漲5到10%訊息,純屬錯誤,呼籲消費者當心。
東北季風增強風電發威!連續50小時逾2GW創紀錄 供近千萬家戶用電
近日東北季風增強,風力發電發威,台電表示,風力發電量自10月7日下午起突破2GW,便維持穩定發電,迄今更連續出力2GW以上已超過50小時,可供應近1,000萬個家戶一日用電。國慶日當天,風力發電整日保持在此水準,等同一天發了超過4800萬度綠電。台電表示,繼9月28日風力瞬時發電量達到2.93 GW、創下歷史新高後,近日風電更穩定出力,成為供電要角。台電指出,10月7日14時41分開始風力發電出力超過2GW,8日整天也都保持此水準。9日凌晨0至5時雖出力略降,不過5時左右開始又突破2GW,到目前為止也都維持同樣水準。9日凌晨起至今已連續發電超過50個小時,風力發電度數超過一億度,可供應近1000萬個家戶一日用電。台電表示,再生能源成果逐漸展現,近年在政府與民間全力推動下,離岸風電已完成372座風機,將持續推動風場併網發電。除了風光瞬時發電量一再創新高,現今再生能源更可維持長時間穩定出力。目前電力調度皆以再生能源優先,當再生能源發電量增加時,燃煤與燃氣等機組便可以減少發電,也讓機組歲修規劃更有餘裕。
竹廷浮動式離岸風電環評過關 福廷綠能源帶台灣挺進風電深水區
我國離岸風電固定式風場場址空間趨於飽和,目前正朝深水區發展浮動式風場。國際離岸風電開發商福廷綠能源 (Flotation Energy) 在台創新推動的「竹廷浮動式離岸風電計畫」,日前已在環評大會中正式通過環境影響評估(EIA)。作為離岸風電專家,福廷綠能源承諾將協助台灣將風場擴展至台灣海峽的更深水域。福廷綠能源技術專案總監馬可仕・道林(Marcus Dowling)表示,「竹廷計畫通過環評,是我們在這個地區實現離岸風電願景的重要一步。我們很高興能夠憑藉我們在英國和歐洲開發類似計畫的實戰經驗,推動完成像竹廷這樣的創新計畫。」道林指出,「許多我們團隊的成員曾參與了世界上首個,也是目前最大的併網浮動式風電場—金卡登(Kincardine)的建設。我們從金卡登這種測試與示範計畫中獲得的經驗,目前正應用於福廷綠能源旗下的領先開發計畫—560MW的Green Volt計畫,Green Volt一旦投入運營,將成為全球最大浮動式風電場之一。他同時也表達了對公司能夠為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做出貢獻,並協助台灣實現淨零目標的信心。據了解,竹廷浮動式離岸風電計畫規劃位於新竹縣與新竹市外海,面積約181平方公里,離岸最近距離約22公里,總裝置容量不超過1.2GW,預計設置風機60至85部,單機發電量則為14MW至20MW,正式全面投入供電之後,將可提供台灣至少100萬家戶用電。福廷綠能源總部位於蘇格蘭愛丁堡,2021年正式在台設立分公司,爭取台灣離岸風電區塊開發階段的商機,並於2021年9月與台船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推進浮動式風機基礎本土化設計、製造組裝、風機安裝運營及維護、本土供應鏈整合與發展等相關工作。該公司致力透過應用創新的離岸風電技術,支持向可持續、清潔且負擔得起的能源轉型。福廷綠能源擁有13GW的全球風電計畫組合,涵蓋固定式和浮動式開發,計畫遍佈英國、愛爾蘭、台灣、日本和澳大利亞。
雲林緩發綠電廠同意函 羅智強批中央綠能弊病生
國民黨立委羅智強17日表示,若在農地上種了太陽能光電板,本來就有不小爭議,雲林縣政府打算暫緩核發再生能源發電廠立同意函是對的,謝謝雲林縣長張麗善帶頭守護農田。近年若走訪鄉間不少農地,可見太陽能光電板鋪於其上,美其名是增加綠色能源,卻也挨批「農地不農用」,引發爭議。雲林縣政府更在7月31日發函給經濟部能源署指出,其實申請建置再生能源發電廠、升壓站及儲能系統等行為,都可能會對環境生態及農業釀成不小影響,呼籲經濟部能源署擬訂具體總量管制,並擬訂「主管機關同意函審查作業規範」,讓地方政府有所依循。對此,羅智強批評,不當種電毀滅良田,加上太陽光電弊端叢生,衍生犯罪問題一波波,每當看著一片片光電板進駐農田,取代農作物,讓蓋上光電板的土地,噴灑大量除草劑,連草都生長不了,實在心痛。羅智強指出,能源業者及地主因著賣電收入盆滿缽滿,卻排擠了想要務農的人,畢竟農田只要一種電,基本上就無法回歸農用,對照民進黨高舉綠能的大旗,種電弊病叢生何其諷刺。羅智強說,在中央明確化指導方針前,身為太陽光電發電量前三大縣市的雲林縣府,暫緩核發再生能源發電廠設立同意函以自主把關是對的,民進黨要發展綠能理念不錯,但配套及審查荒腔走板,只管衝總量不管品質,既然中央做不到的,那就地方來把關。雲林縣政府則說,未來再生能源發電廠同意函,必須在不影響農漁業權益及發展、不妨礙環境景觀及觀光產業發展、不違反國土計畫目標及有秩序發展架構下,兼顧地盡其利、充分就業繁榮地方、尊重民意的前提,才有可能放行。
暗批雲林?閣揆指地方不能想成科技大縣 卻又無法投入能源轉型
針對雲林縣政府不滿「中央政策、地方買單」,揚言先暫停發放綠電執照,直到政院訂定更明確嚴格的規定,不要讓農地、生態環境受衝擊為止,對此,閣揆卓榮泰今天在視察民間金融行庫打詐措施時強調,台灣必須「第二次能源轉型」,他知道很多地方政府,也重視科技發展,希望地方能成為科技大縣,但若一方面面對能源轉型議題又無法投入,這就是相互違背。政院會繼續溝通,一起完成台灣第二次能源轉型。政府力拚2050淨零排放,發展綠電,雲林又是太陽光電發電量前3大縣市,常因破壞生態及農業發展,引發民眾抗爭,近年更傳出發生多起弊案。雲林縣政府日前發文經濟部能源署,要求中央儘速對綠電總量管制、統一審查作業規範,並建議業者申請前須先取得地方同意設場連署書,在中央改進前,雲林縣府將暫緩核發再生能源發電廠設立同意函。對於雲林縣政府的大動作,行政院長卓榮泰強調,他昨日視察台南魚電共生、綠能發展,已經強調過,台灣必需要進行第二次的能源轉型,中央需要與地方通力合作,無論發展何種綠能,還是會以農漁優先,保障農漁民基本權益,不受影響。她強調,政府會用透明合理機制、簡化流程,嚴懲不法,保障所有農漁民的權益。但是,卓榮泰也說,他希望地方政府能夠與中央有相同體認,因為他知道很多地方政府,也重視科技發展,希望地方能成為科技大縣,但如果地方一方面發展科技、一方面面對能源轉型議題,又無法投入,這就是相互違背。政院會本著誠意溝通、人民優先原則,促請相關部會在與地方政府好好溝通,一起完成台灣第二次能源轉型。卓榮泰今天的說法,被外界解讀是對雲林縣政府揚言暫停發放綠電執照「軟中帶硬」的回應,由於閣揆只說會繼續與地方溝通,但仍未具體回應中央是否會針對「綠電」總量管制、統一審查,似乎與雲林縣府「槓上」,地方不滿中央要求地方「買單」綠電「大餐」的這波抗議會如何發展,背後隱約嗅出2026地方縣市長選戰的煙硝味,後續發展有待觀察。
國民黨團柯案不影響立院藍白合 挺雲縣要求政院正視綠電毀農
雲林是太陽光電發電量前3大縣市,雖然政府力拚2050淨零排放力推綠電發展,但綠店常因破壞生態及農業發展,引發民眾抗爭,近年更引爆多起弊案。雲林縣政府日前發文經濟部能源署,要求中央總量管制、統一審查作業規範,並建議業者申請前須先取得地方同意設場連署書。在中央改進前,縣府將暫緩核發再生能源發電廠設立同意函。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林思銘今天召開記者會,聲援雲林縣政府的該項動作。他指出,農牧用地原本就應做農業牧業使用,將農牧用地當成種電土地對農業經濟傷害極大,不利農業發展,這是很簡單的道理,政府不應該破壞農牧用地。國民黨團也主張政府要訂出更嚴格的規定,別破壞土地。此外,針對中央政府總預算文宣費暴增,從今年9億增加到14.9億,增加5億多元,林思銘要提醒文宣費名列前茅的單位,包括內政部、行政院本身,以及農業部、交通部、教育部要注意,政府這樣的使用預算,是否在濫用人民納稅錢,有無貓膩,國民黨立院黨團將嚴審預算,尤其部份行政部門的文宣費用集中在少數特定媒體,涉嫌圖利綁標,政府想利用媒體粉飾政績不佳,豢養特定媒體替政府進行大內宣,更可惡的是利用特定媒體針對在野黨、利用網軍側翼,打擊在野黨,成為綠色黨國新體制。他要問賴總統,難道過去沒吃過網軍側翼的苦頭嗎?政府文宣費一年比一年多,有必要、正常嗎,民進黨不悔悟,反而更強力要求政院編預算,美化政績、養網軍打擊在野黨,凡是沒必要的文宣費用,國民黨團一定會予以刪除。至於外界關切偵查柯文哲案凸顯的偵查不公開爭議,林思銘說,民調顯示,也仍有200多萬民眾對司法處理柯案的作法相當不滿意,但柯案的後續影響仍須持續觀察,隨著案情推進,白營支持者會不會反而更挺柯文哲,也有待觀察。他說,民調是一時的,目前還很難斷定柯案的未來進展,至於國民黨立院黨團的立場很清楚,立院上會期藍白合作,這會期包括預算、法案、人事審查都會繼續合作,只要看法一致,就會緊密合作「不受柯文哲案的影響」。
避陳抗不斷…雲林開第一槍 擬暫緩核發綠電同意函
雲林為太陽光電發電量前3大縣市,但地面型太陽能發電場多設在農牧用地上,嚴重破壞生態及農業發展,一再引發民眾抗爭,近年更連爆6起弊案,導致多位議長、鄉長官司纏身。雲林縣政府7月底發文經濟部能源署,要求中央總量管制、統一審查作業規範,並建議業者申請前須先取得地方同意設場連署書,如此才能平爭止紛。雲林縣府「地方槓上中央」,擬使出霹靂手段暫緩核發同意函。國土計畫法與綠電開發 衝突目前雲林縣太陽光電裝置容量為2.14GW、發電量27.28億度,為全台前3名;但縣內常有民眾陳抗電場案,因此縣府7月31日行文能源署,建議針對再生能源發電設施建置,能源署應對各縣市採取總量管制作為,並擬訂主管機關同意函審查作業規範,讓地方政府有所依循。因能源署尚未回覆,縣府目前仍依相關規定受理申請。張麗善昨說,《國土計畫法》與綠電開發可能會有衝突,現行能源政策又要釋出農地、易淹水地區種電;加上先前發生很多綠電開發的司法案,已造成縣府各局處困擾,大家都不曉得到底該怎麼辦才好?據統計,雲林縣最近連爆6件光電、風電弊案,包括沈宗隆、黃凱2位議長與議員王又民,以及台西、口湖、麥寮及二崙鄉等前任或現任鄉長、1位鄉代會主席遭判刑、起訴或收押禁見中,還有縣府官員涉案交保。張麗善強硬表態 須為農民發聲張麗善說,雲林縣府針對綠能開發訂定「三不三要」原則,但最近綠電司法案件,讓大家覺得若按照法令通過,可能會被懷疑拿到好處;若因民意反對而不核發,又會被說成藉勢藉端、故意刁難,使公務人員左右為難,導致無法順利執行公務。張麗善說,綠能業者只要依法申請,縣府審核地目使用沒問題後,就核發同意函,但經常是縣府已發給業者同意函,能源署的開發許可也給了,卻因民眾反對,就卡住了。建議中央規範業者須先取得並附上地方民眾的同意設場連署書,才能連同電場籌設計畫書交給縣府,再由縣府轉交給能源署,如此便可減少地方紛爭,這都要中央加以明訂相關規定。她指出,建置綠能發電設施影響周遭居民生活、環境生態,應加強在地回饋、敦親睦鄰機制法制化,並針對不同設施,例如光電板、升壓站、變電所、儲能及風機等,擬訂具有法律位階效力的標準審查流程與相關規定。張麗善強調,縣府絕無意「地方槓上中央」,主因在雲林是農業大縣,綠能開發若危害農民權益,身為縣長,一定要為農民發聲。雲縣府建設處也說,近年地面型太陽能發電場大量設在農牧用地,一再影響居民、環境生態及農業發展,加上發電業建置升壓站及儲能系統無須環評程序,導致申請案屢遭陳抗。郭智輝要能源署 前往雲林溝通經濟部長郭智輝昨陪行政院長卓榮泰在台南七股視察漁電共生光電場,對此回應說,發展綠能是政府目前主要推動的工作,產業非常需要綠能發電,希望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一起努力為產業服務;在推動過程若彼此有不一樣的地方,也希望能夠溝通,他將責成能源署拜訪雲林縣政府,趕快解決問題。郭智輝認為,多溝通是好事,產業要發展,綠電一定要大力發展,經濟部會要求能源署與地方政府多溝通,大家共同努力為產業服務。
「風光供電」單日達1085萬瓩創新高 9月用電負載將稍解
即將進入9月夏秋轉換時期,參考氣象資料及歷史負載紀錄,台電預估用電9月起將逐步降低,全月日尖峰備轉容量率將保持10%,夜尖峰備轉容量率保持7%。此外,8月21日風光合計發電量更達1,085萬瓩,創下歷史新高,顯示再生能源供電更加重要。預估9月用電將逐步降低,台電將視電力供需狀況,適時安排燃氣機組進行短期檢修。(圖/台電提供)台電說明用電情形,以需求面而言,7月23日瞬時尖峰負載創下4,142萬瓩新高,8月尖峰負載多半落在4,000萬瓩以下,未來隨夏月用電尖峰已過,估計9月用電負載將隨氣溫逐漸下降。以供給面而言,新增機組部分,民營豐德電廠 3號機(110萬瓩)近期已滿載試運轉測試;機組除役部分,麥寮2號機(60萬瓩) 將於9月8日合約屆期除役。台電進一步說明,9月整體供電能力預估日尖峰最大可達4,588萬瓩,大於預測最高負載3,976萬瓩;夜尖峰最大供電能力可達3,937萬瓩,大於預測最高負載 3,600萬瓩。台電預估全月日尖峰備轉容量率將保持10%,夜尖峰備轉容量率保持7%。台電指出,近年在政府與民間積極推動下,再生能源持續成長,8月21日風光合計發電量更達1,085萬瓩,創下歷史新高。在再生能源逐漸成為供電要角,加上用電負載逐步降低的情況下,可增加機組檢修的餘裕,台電將隨時視供電及負載情況,安排燃氣機組短期檢修,因應空污季燃煤機組降載停機。因應空污季(10月起至隔年3月)來臨,台電提前進行準備,將視電力供需狀況,適時安排燃氣機組進行短期檢修,以應對空污季時燃煤機組降載或停機,兼顧穩定供電與環境保護。
綠電自救隊1/最大用電戶台積電苦惱「水很深」 科技廠下海自建光電廠自用
「最近很多中小企業問我,要去哪裡買綠電?」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去年上路,台灣8月底開始收碳費,科技大廠被歐美客戶要求的RE100追著跑,「碳焦慮」全面襲來,大亞電線電纜電通事業群總經理莊博貴5日在一場能源論壇上透露,「我都說『自救』!建議大家自發自用,自己的屋頂先蓋光電板吧。」能源政策讓政府燒腦不已,在民進黨「非核家園」、產業缺電、2050要淨零碳排等拉扯中,急向產官學及民團尋求共識及解方,8月8日總統賴清德親自主持首場「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會後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淳涵轉述挺核科技大老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的話,因深刻了解企業購買綠電面臨的挑戰才發言挺核電,「不該被誤解為反對綠電。」「核電不是再生能源,不能算在RE100,大家困擾的是『綠電』嚴重不夠用!」一位半導體業者向CTWANT記者說。依台電年報數據顯示,2023年發電2454.6億度,火力發電占81.8%,再生能源9.9%,抽蓄水力1.2%,核能為7.0%,同一時間,護國神山台積電用電約230億度,約當全國8%用電。台積電去年使用約25.9億度的再生能源,買下全台近7成的再生能源憑證。(圖/CTWANT資料照、取自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台積電用光台灣的綠電?依台電統計,去年太陽能、風力、水力與垃圾及沼氣等再生能源發電量242.9億度,占總發電量近一成,台積電2023年使用約25.9億度再生能源,占總用電約11.2%,這還是到處買來的,據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統計,每一張再生能源憑證(T-REC)等於1千度綠電,台積電去年購自T-REC的綠電為10.5億度,占全國T-REC 總量15.06億度約69.7%,將近七成。 隨先進製程與新廠不斷建置,台積電預估2030年總用電量會成長,占到全台用電的11到12%左右,尤其2040年要達成RE100「全球營運100%使用再生能源」目標,就算把全台綠電通通給台積電也不夠。綠電大缺的窘境,審計部在7月30日公布的中央政府總決算報告全都露,「太陽光電未達成整體預期目標,且差額逐年擴大」,政府規畫2025年綠能要占總發電量之20%,目前才10%,太陽光電去年累計裝置容量目標1.4萬MW,但最後只有1.24萬。對出口企業來說,台積電用剩下的綠電,可說是杯水車薪,與其等著被重視ESG的歐美客戶萬箭穿心,有的業者選擇自救。台大化工系特聘教授藍崇文表示,「太陽能最快上手」,隨著中國大陸補貼和過度投資,太陽能目前設備相當便宜,加上技術進步,發電效率也在增加;大亞的莊博貴表示,用自家屋頂做光電,少了最大的「土地取得成本」,一度電成本不到3.5元,對於急著到處找綠電買的台廠,他通通建議不如先自發自用。「在台灣廠區,聯電的太陽能系統總裝置容量為台灣晶圓代工業界之冠!」晶圓代工二哥聯電,8月初得意地對外公布,除了跟外界購買綠電,自家工廠的屋頂已被太陽光電系統「極大化」全部鋪滿。集團安裝峰值發電容量超過13700瓩之太陽光電系統,預估每年發電量可達1.6萬MWh以上。聯電的太陽能系統總裝置容量為台灣晶圓代工業界之冠。(圖/聯電提供)。除了屋頂的太陽能板,「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我們有自己的太陽能電廠!」宏碁董事長陳俊聖跟CTWANT記者說。嗅到歐美減碳的野心,宏碁早在2017年就在旗下桃園市的龍潭渴望園區,建置龍顯太陽能發電站,這個地面式太陽能光電量達2400瓩,是當時北台灣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總計宏碁集團自設發電廠並發電售回當地電網的綠色電力為352.6萬度,營運使用的再生電力達到1333.4萬度,佔資訊產品事業相關營運達65%,佔全集團範疇二用電的44%。台達電研發超高能源轉換率的變流器,成為自建太陽能利器。(圖/黃鵬杰攝)「我們是做電源解決方案的,『節能』就是我們的主業嘛!」今年8月第一次以台達電董事長身分主持法說會的鄭平,在被法人問到缺電議題時信心滿滿,畢竟台達電在全球廠區使用再生能源比率已76%,台灣則高達80%,可說是全台灣最接近RE100目標的第一名。以台達電在加州的美洲區總部為例,屋頂太陽能發電系統,再加上自家研發的超高能源轉換率的變流器,每年可產生超過140萬度再生電力,已能滿足建物百分百需求。至於「吃電怪獸」台積電,一直有環保團體點名該多裝太陽能板自發自用,但台積電表示,他們有裝在辦公室的車道上,但考量廠區安全,無法在廠房屋頂全面設置太陽能板;畢竟日賺斗金、關乎全球晶片供應命脈的台積電,實在不敢在頭頂上「增加風險」。而去年股東會時,就被股東問到是否該自蓋電廠,當時董事長劉德音坦承,「綠電不足,確實會影響競爭力」,過去確實評估過蓋電廠,但「光是土地徵收碰到很多抗爭,就很麻煩了」,不蓋是因「太複雜了」,網友聞訊紛紛笑稱,「畢竟光電『水很深』,連台積電都不敢碰」,這也可看出在台灣做綠電的複雜度。
綠電自救隊2/綠能發電裝置未達標 外資怨土地難取得+透明度不足「罵光電有聲量」
首場「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會議8日開了4個小時,環境部長彭啟明說總統考慮編訂「調適」和「減碳」預算,綠能產業看似將迎來一波政策「優惠」。對此,CTWANT記者採訪多位光電業者,他們反倒疾呼,土地取得難、行政流程冗長和民眾教育這三大問題必須解決,甚至連外商都忍不住建議「該透明化」了。依前總統蔡英文政府規畫2025年的綠能要占總發電量之20%,其中太陽能發電裝置容量目標要達20GW,不過依照審計部總預算報告,兩個數字都沒有達標,綠能占總發電量目前不到一成,太陽能裝置容量去年底才12.22GW未達標,另依台電統計,去年太陽能發電量只有4.58%,淨發電量比前一年減少18.66%,未增反減。光電被視為能同時解決RE100再生能源與國際減碳需求,近期卻卡關連連,對外資來說,台灣光電發展的問題,不是只靠灑預算就能解決的,CTWANT記者採訪多位光電業者,他們談起拖延光電進度的阻力,都感慨萬千。台灣的再生能源需求量大,政策目標明確,加上「目前在亞洲,還有躉購費率的國家,應該只剩下台灣了。」天鷹亞太潔淨能源平台台灣區執行長張為策8月5日在一場能源論壇上不諱言,外資看上台灣有保證20年的躉購費率,但真正進場後才發現,市場不如想像地好做。張為策以德國再生能源商的外資角度吐露心聲,「再生能源在台灣的投資成本,相對於其他亞洲國家來說比較高,我們也在找原因,確定的是『地方成本』很大,整個申請程序也很冗長。」「業界一定都知道,就算開發商今天開始收地、準備建置光電案場,但到真正能掛表發電,也是四、五年後的事了。」他說的時候,其他的光電業者也都頻頻點頭。辰亞能源董事長目賀田好弘表示,政府在綠能政策及配套措施上相當明確。(圖/CTWANT資料照)來自日本的辰亞能源董事長目賀田好弘說,「為什麼總是有些廠商的案場能申請成功、有些則失敗?這些案場到底要花一年、還是三年的時間申請?這些都是不確定的事情。」辰亞能源母公司就是日本五大商社之一的丸紅株式會社,從農業到太空都有涉略,能源事業更是全球佈局,對跨國集團來說,「不確定性」是難以忽視的風險。目賀田好弘談到台灣經驗,行政審查與資訊流通上不夠透明、也沒有效率,他認為可參考美國成立線上平台,除了讓廠商申請、追蹤案件進度,也可公開每個光電案場的狀態和延誤原因,「面對不適合的光電案場,應該直接拒絕,而不是用延宕的方式面對!」目賀田好弘也提到,台灣的電網基礎設施已經老舊,難以支持大規模的再生能源併網,再生能源如光電、風電等,都面臨供電間歇性的問題,對電網的穩定構成挑戰。台灣電網面臨再生能源有供電間歇性的問題。(圖/李宗明攝)他也提到,不管是日本或台灣,在地方推動再生能源時,經常面臨反對聲音。「其實我們並不認同每一個反對意見,有些是來自於對能源的不了解。」目賀田好弘表示。台灣光電業土地取得困難的原因,除了完整大面積土地不多、土地價格貴、產權分散與利益分配不均等老問題之外,就是民眾的能源教育還有待改進,這是政府和企業的責任。不具名的光電業者表示,「我問環保團體,為什麼對光電意見這麼多,他回道『罵你們才有聲量呀!』,罵光電不用證據,但澄清需要很多證據,」他感嘆地說,很多民眾不了解就跟著罵,加上業者的確良莠不齊,還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人要來包工程」,導致目前民眾一聽到光電,就是負面印象。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蔡佳晋期盼光電能讓更多人有感獲益。(圖/報系資料照)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蔡佳晋向CTWANT記者表示,台灣光電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土地取得,日本也擔心糧食危機,對農地的敏感度高,但他們了解務農人口下降是不可回復的事實,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等問題也會對農地造成危害,不像台灣,就算是幾乎不能耕種的貧瘠土地,只要談到「保護農地」光電案就會「陷入黑洞」,無法繼續。蔡佳晋務實地說,「在光電開發時,通常抗爭的人,不是因為受害、而是沒有受益的」,現在國內的稅收以中央稅居多,如營所稅、個人所得稅,即使光電業者將公司登記在地方,縣市政府也沒辦法有相應稅收,「變成我們在做建設,鄉村的感受卻不大。」他建議,政府必須設計制度,提高地方收益、讓地方有感,才能鼓勵再生能源好好做起來。「太陽能到底是不是環保?不是台灣說了算,要看國際怎麼講,歐盟規定審查太陽能案子不能多於一年,他們的重點,是能源安全和人類永續。」蔡佳晋說。
行政院證實北部缺電、供需差距達200億度 雙北市長回應了
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15日舉行院會記者會時坦言,若從「全國」的角度來觀察,台灣確實供電足夠,但就「區域」角度來看,北部地區的電力供應不足,且開發也相對困難。陳世凱以2023的電量數據為例,北部的電量達到930億度,但發電量卻只有750億度,縣市供需之間的差距,達到200億度。而為了要將輸送至北部地區,不管是「南電北送」、「中電北送」,過程中都會出現線路的電力耗損。光是送電到北部,就耗損高達6.4億度,若換算成電價,差不多耗費 23 億元這麼多。因此未來在電源的開發工程上,他呼籲地方政府與中央之間展開合作,讓充足供電能具體實現。對此,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北市不管內科、南軟以及北士科,致力打造的科技廊帶Tech Cluster是非常需要充足的電力,包括有許多的這些國外廠商企業總部、研發中心、或者是生技園區、智慧醫療等等,都非常需要充足的電力來充足的供電。他指出,穩定的供電是產業發展的基礎,中央應該要務實的面對國家整體能源政策,絕對不要因為要解決缺電問題而犧牲了產業的發展,以及國家整體的競爭力。侯友宜則表示,人民最基本的需要就是不欠電,不缺電是政府要面對的課題,也是產業扎根的基礎。尤其對北部這地區更為重要,他呼籲中央執政過程中,不可以分大小眼,更要扛起責任。
行政院證實北部缺電 呼籲地方配合電力開發
台電表示,去年以對用電企業做出明確限制,如不供電給桃園以北、用電量5MW以上的數據中心,桃園市長張善政昨質疑政府手伸進產業界,形同讓產業移出北部。對此,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今(15)日承認「北部現在電力不足」,而「南電北送」或「中電北送」是現在的事實,但以全國角度來看供電足夠,呼籲地方配合中央電力開發。陳世凱表示,用全國角度來看供電確實足夠,但就區域角度來看,北部確實電力不足,且北部電力開發更是相對困難,「南電北送」或「中電北送」是現在的事實。他也表示,當前反對「中電北送」喊的最大聲應該是台中市長盧秀燕,盧常說「中電北送」對中部人是不公平的。陳世凱指出,北北基桃整個北部的電力開發相對困難,在北部有發電量少於用電量狀況,以2023年為例,北部一年用電量930億度,但發電量750億度,供需差距約200億度,同一年要透過「南電北送」或「中電北送」,送電過程會有電力耗損約6.4億度,換算電價約耗費23億元。陳世凱提到,政府將積極努力建設北部發電,像是協和電廠更新計畫,將使電源開發更充足,而協和電廠由燃油改成燃氣就需要第四個接收站,另外還有國光二期、長生二期電力開發,目的都是希望北部有充足用電,因此期盼計畫都能如期完成。陳世凱強調,電源開發除了中央努力外,也希望地方全力配合,在北部用電部分,尤其基隆協和電廠攸關北部480萬人用電權利,對行政、金融、產業及民生都息息相關,政府會努力推行,也希望地方能全力配合和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