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令海
」 白令海「野生海豹」出沒基隆外海! 船長巧遇超萌稀客驚喜拍下
野生海豹出沒基隆外海!「中華鯨豚協會」稍早指出,7日協會收到基隆市政府及海科館訊息,在上午約莫11點時基隆當地漁民林新永船長在基隆外海發現野生海豹個體,同時協會也提醒民眾,若近日還有再目擊到野生海豹,切勿接近與互動,避免造成騷擾。「中華鯨豚協會 Taiwan Cetacean Society」稍早在臉書專頁發文指出,野生海豹出沒基隆外海,且未來幾天此個體還有可能會在附近海域出現,中華鯨豚協會提醒民眾,若近日還有再目擊此動物,切勿接近與此野生個體互動,避免造成騷擾,也請不要公開此動物的出沒地點資訊,避免圍觀對野生動物造成的壓力。事實上,海豹在兩個半球的海洋中都有分布,除了較熱帶的僧海豹外,大多局限於極地、亞極地和溫帶氣候。主要分布在楚科奇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和中國的渤海、黃海北部。
未來可能吃不到了!「數十億」松葉蟹離奇消失 學者驚覺竟是這慘因
根據CNN報導,未來恐怕無法再吃到松葉蟹!科學家在2021年的調查中發現,數以億計的松葉蟹在阿拉斯加周圍的白令海(Bering Sea)神秘失蹤,吸引許多學者進行了進一步的調查。過去,人們普遍認為松葉蟹(snow crab)數量下降是由於過度捕撈所致,但專家指出這解釋過於簡單,透露這些松葉蟹恐怕都是「活活餓死」的!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漁業生物學家科迪斯瓦爾斯基(Cody Szuwalski)表示,2021年調查時,就發現松葉蟹大量減少的現象,其顯示數據讓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每個人都希望並祈禱這是調查中的錯誤,明年會看到更多的蟹。」但松葉蟹的持續減少,更讓阿拉斯加政府不得在2022年時首次關閉松葉蟹漁場,外界將松葉蟹數量下降歸因於過度捕撈。但斯瓦爾斯基告訴CNN,「過度捕撈」是一個技術定義,但實際上無法解釋松葉蟹急遽減少的原因。學者直言,松葉蟹大量減少原因只有兩個:要麼遷移,要麼死亡。但根據斯瓦爾斯基的研究,螃蟹是不太會移動的,所以「死亡」,是唯一解,而氣溫升高和死亡率升高有顯著相關!最新研究指出,松葉蟹屬於冷水物種,主要分布在水溫低於2攝氏度的區域,儘管牠們可以在高達12攝氏度的水域中生存,但較暖的海洋水域可能擾亂了松葉蟹的新陳代謝,大大增加了它們的熱量需求,2018年(白令海兩年海洋熱浪的第一年)的數據就顯示,當時松葉蟹的食物需求比前一年多了4倍!再加上熱浪讓其他物種也跑到松葉蟹的棲地覓食,綜合兩個因素,松葉蟹可能是「活活餓死」的。斯瓦爾斯基說,他知道全球暖化對於松葉蟹族群有一定的影響,但他「沒想到會這麼快發生」,而隨著白令海地區海冰的快速減少,松葉蟹的族群可能會向北遷移,「我們可能不再看到牠們這麼多了。」
虎鯨猛吞7隻海獺「1隻卡喉嚨」致死 專家直呼不尋常
俄羅斯科學家2020年在白令海(Bering Sea)科曼多爾群島(Commander Islands)的沙灘上,找到一隻雌性虎鯨的屍體,發現牠的體內竟有7隻完整的海獺,但因虎鯨通常不以海獺為食,也會先將獵物撕碎吃下最肥的部位,因此這次的罕見情況,除了被指是牠真正的死因,也讓專家覺得很不尋常。根據《Live Science》報導,俄羅斯科學家當年在白令海科曼多爾群島的沙灘上,發現一隻雌性虎鯨的屍體,將牠帶回實驗室解剖,發現體內竟有7隻總重258磅(約117公斤)的完整海獺屍體, 其中6隻待在胃部,另外一隻卡在口腔與食道之間,很有可能就是導致該隻虎鯨死亡的原因。莫斯科國立大學(Moscow State University)鯨類研究人員奧爾加菲拉托娃(Olga Filatova)指出,由於虎鯨通常不以海獺為食,較常吃下海豹、海獅、海豚甚至其他種類的鯨魚,因此海獺會在虎鯨體內是不尋常的現象,「而且牠們通常不會吞下整隻獵物,而是會將獵物撕成碎片,只吃獵物身上最肥的部位。」研究人員表示,虎鯨想要吞下一隻完整的海獺並不容易,是因成年海獺的體長可達5英尺(約1.5公尺),研判該隻死亡的虎鯨當時處於極度飢餓的狀態,才不得不採取這種非常措施。其實,位於白令海的美國阿留申群島(Aleutian Islands)直至阿拉斯加灣(Gulf of Alaska)之間的海獺數量近年不斷減少,先前就有一些科學家懷疑幕後黑手正是虎鯨,此次的罕見發現也為「虎鯨捕食海獺致其數量減少」提供相關證據。上述觀點,均被刊登在9月28日發表的期刊《水生哺乳動物》(Aquatic Mammals)。
1歲牧羊犬神秘橫渡白令海 失蹤月餘在241公里外鎮上被找到
3月時,阿拉斯加聖勞倫斯島上1隻名為Nanuq的澳洲牧羊犬跟著主人Mandy Iworrigan一家欲前往島上的薩文格市,在途中卻與家中另一隻狗Starlight一起失蹤,不過在失蹤了大約1個月,Nanuq在結冰的白令海峽橫渡241公里後奇蹟般地回到家中。根據《安克雷奇每日新聞》報導,3月時,家住阿拉斯加聖勞倫斯島甘貝爾市的Mandy Iworrigan和家人,準備前往位於聖勞倫斯島上的另一個市區薩文格,家裡的2隻小狗Nanuq和Starlight卻在途中突然不見了。小狗失蹤大約1個月後,位於薩文格市東北241公里的威爾士鎮上的居民在網路上張貼1張流浪狗的照片,並表示這隻狗是因走丟了才出現在鎮上。Mandy的父親無意間在網路上發現Nanuq的身影,立刻告訴Mandy這個消息,而Mandy也立刻打開許久未使用的臉書帳號,發現那隻在威爾士鎮上的流浪狗正是Nanuq。隨後Mandy使用她在航空公司的累積點數為Nanuq買了1張機票,而Nanuq也坐著飛機飛回甘貝爾市,在經過1個多月的流浪後Nanuq終於在機場和主人團聚。事後,Mandy一家表示Nanuq的健康狀況良好,除了其中一隻腳有點腫脹,可能是遭北極熊或海豹咬傷。至於這隻1歲大的澳洲牧羊犬是如何獨自穿過白令海峽始終是個謎,牠的主人猜測可能是牠打獵的時候被漂浮的冰帶到241公里外的威爾士鎮。
僅距俄羅斯3.8公里 「美國最遠小鎮」一罐洗衣粉破千元
美國有個最偏遠小鎮僅距俄羅斯3.8公里,鎮上有77人居住,兩地雖然距離超近,卻有23小時的時差,島上沒有銀行或餐館,商店賣的洗衣粉,一罐竟要40英鎊(約新台幣1472元)。小代奧米德島和俄羅斯有23小時時差。(圖/翻攝Jack Posobiec推特)據《太陽報》報導,小代奧米德島(Little Diomede)的面積不到7.7平方公里,地點位於阿拉斯加附近的白令海峽中部,與俄羅斯僅隔一片海域。隨俄烏戰爭戰火持續延燒,有些居民可以直接從家裡窗戶外看到俄羅斯,而2地卻有23小時時差。一名居民蘇魯克(Edward Soolook)說,自俄烏戰爭開打後,島上的生活沒什麼改變,「我們很安全,我們晚上睡得很好。」而他形容這裡是美國的前門。據了解,島上約有30座建築,有學校、圖書館和直升機場,大多建於1970年和1980年,當地充滿廣闊的岩石景觀,沒有墓地和公用設施,更沒有銀行或餐館,每周的郵件由直升飛機運送,商店賣的物資由接駁船運送,每年只會來一次,島上的物價高昂,一罐洗衣粉要價40英鎊(約新台幣1472元)。儘管小代奧米德島超偏遠,但島上的學校每天都會開WiFi幾個小時,讓孩子們收到鎮上唯一的訊號,觀光客來此地旅遊,也沒有旅館可以住,只能和當地人住一起。據美國國會圖書館稱,美國在1867年用620萬英鎊(約新台幣2.2億元)買下小代奧米德島,在此之前,小代奧米德島一直是阿拉斯加的一部分。
「東方2022」軍演3週 中俄海軍艦艇結束太平洋聯合巡邏
經過三週的時間,俄羅斯國防部發佈消息表示,中國與俄國海軍艦艇已完成太平洋水域的聯合巡邏。期間,中俄雙邊海軍軍人演練了機動和組織通信、反潛任務以及組織對空防禦。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國防部指出,俄太平洋艦隊艦艇編隊在與中共海軍艦艇完成對太平洋水域的聯合巡邏後,已返回海參崴。報導稱,在三週時間內,中俄海軍戰艦通過了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菲律賓海和東海。這次任務中,中俄聯合編隊首次抵達白令海,並繞過部分阿留申群島。報導表示,此次聯合巡邏的任務是加強中俄海軍合作,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監視海域,以及保護中俄海上經濟活動目標。
50年來最強風暴侵襲阿拉斯加!沿岸浪高創1974年紀錄 房屋在洪水中漂泊
美國氣象預測機構於當地時間17日表示,一個50年來最強風暴正在重襲阿拉斯加州西部,引發1974年以來創紀錄的驚人浪高暴潮及規模最大的水患,導致部分房屋脫離地基,隨著洪水漂泊,形同孤島。建築物脫離地基,跟著洪水漂流。(圖/達志/美聯社)據《紐約郵報》及加拿大廣播公司(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的報導,太平洋颱風莫柏(Merbok)成了50年來重創當地最強的風暴之一,預計整個週末都會持續肆虐沿岸地區。美國國家氣象局(NWS)在推特(Twitter)發文表示,該風暴引發的災害包括「極端大浪、暴潮、颶風等級的強風、海岸侵蝕和大豪雨。」NWS還補充,濱海城市諾姆(Nome)沿岸的「海水波濤洶湧」,暴潮浪高直逼3.3公尺,創1974年以來新高。他們甚至還記錄到了每小時145公里的最大陣風,預計稍後還會有更強的風勢。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分校(University of Alaska-Fairbanks)氣候學家托曼(RickThoman)則透過電郵向《法新社》表示:「這輕而易舉地成為了白令海50年來最強威力的早秋風暴。」國家氣象局費班克辦公室(the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in Fairbanks)的氣象學家普朗布(Ed Plumb)也表示:「大部分下游地段的社區建築物和地基都被淹沒了。有學校被大水包圍,至少有幾間住宅已隨著洪水漂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畫面也證實,一棟房屋漂浮在河水中往下游而去,直到卡到橋梁下緣才停了下來。當地政府負責基礎設施的官員路易斯 (Clarabelle Lewis)也表示,她在這裡生活了20年,卻從來沒有看過規模如此之大的水患,更不要說建築物脫離地基,跟著洪水漂流這樣的慘況。
中美海軍角力白熱化!美艦航行南海 中共軍鑑現身阿拉斯加海域
美國一再強調在南海有行使自由航行權之後,美日軍方發現,有4艘中共解放軍艦艇在8月下旬進入美國阿留申群島經濟專屬區,美國海岸警衛隊巡邏艦「伯索夫號」和「金博爾號」皆亦步亦趨,近距離監視。大陸海軍近年積極發展遠洋能力,早在2015年就曾駛進阿拉斯加海域,而共軍此舉是否是刻意與美軍在南海執行「自由航行」互別苗頭,引發想像。中國海軍飛彈驅逐艦「貴陽」號。(圖/摘自日本防衛省)美國國防部信息和圖片公開網站(DVIDS.com)13日發布3張美國海警第17管區拍攝的照片,依圖說顯示,共軍4艘艦艇在8月30日進入美國阿留申群島經濟專屬區,但後來又刪除該照,網頁快取畫面證實,該網站確實發布過。根據美方公布的圖片,3艘中共軍艦航行於前,美國海岸警衛隊巡邏艦則緊跟在後,可分辨出2艘軍艦分別為中國055型驅逐艦、052D型驅逐艦,另外還有一艘903型補給艦。美國海岸警衛隊巡邏艦「伯索夫號」。(圖/摘自美國海岸防衛隊官網)據美國海岸警衛隊發布消息,雙方根據西太平洋海軍論壇制定的《海上意外相遇規則》,以及《國際海上避碰規則》國際標準進行通訊。美國海岸警衛隊還稱,中國軍艦的舉動是安全和專業的。另根據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的通報,解放軍海軍055型驅逐艦南昌號、052D型驅逐艦貴陽號、補給艦903號,8月22日中午12點左右通過對馬海峽駛入日本海;同月24日,它們與電子偵察船799號穿越分隔俄羅斯庫頁島與日本北海道的宗谷海峽,向東駛往太平洋,判斷就是美方這次發現的共軍艦隊。4艘中共軍艦現身白令海峽與北太平洋之間的阿留申群島附近相關位置示意圖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專屬經濟區不超過200浬。所有國家包括沿海國及內陸國,均享有公約所指的航行和飛越之自由。香港東網報導,「正如這次中方軍艦在美國專屬經濟區國際水域航行。」事實上,這不是中共海軍驅逐艦首次進入阿拉斯加海域。2015年8月,解放軍派出5艘軍艦組成的艦艇編隊抵近阿拉斯加海域,當時解放軍艦艇編隊還穿越了阿圖島12浬領海內。時任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的馬克·托納當時表示,這是美國首次觀察到中國軍艦出現在白令海。他說:「我們肯定尊重所有國家的軍艦按照國際法在國際海域航行的自由。」與此同時,美國繼續加強在南海的軍事活動制衡中國。根據五角大樓13日發布的照片,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11日仍然在該海域巡航,搭載的F35C隱形戰機準備彈射起飛。
「捕蟹人悲歌」!工作5天賺300萬 50倍傷亡率永遠缺人
這世界上有一種「夢幻工作」,一年只需要工作 5 天,就能賺進新台幣 300 萬元,你會想應徵嗎?這麼豐厚的報酬,卻時時刻刻都在缺人,因為這工作算是世上最危險工作之一。這令人望之卻步的工作就是「阿拉斯加捕蟹人」。在新年前夕,一艘捕蟹船就在阿拉斯加海域沉船,其中有5人失蹤,2人獲救,倖存者之一的格瑞寶二世(Dean Gribble Jr.)表示,當時險惡的海象來得快,只有幾分鐘可以反應。阿拉斯加捕蟹船沉沒,生還船員稱來不及反應。(圖/翻攝自The Sun)這艘130英尺高、名為羅絲號(Scandies Rose)的捕蟹船,船上有7位船員,去年12月31日晚間從阿拉斯加西南方出海的時候,遭遇險惡的海浪襲擊。2名倖存者是被大浪拍打落海,靠著救生衣並奮力游泳到一艘救生艇上,抵禦冰冷的溫度和巨浪拍打,度過5個小時後獲救。美國海岸警衛隊(U.S. Coast Guard)經過20多小時的搜索,仍找不到另外5名失蹤船員,因此救援行動宣告暫停。捕蟹艘船上有多名經驗豐富捕蟹人,詎料仍發生船難。(圖/翻攝自The Sun)俄羅斯堪察加半島(Poluostrov Kamchatka)和美國阿拉斯加州之間的白令海峽擁有非常豐富的海洋資源,像是「阿拉斯加帝王蟹」。味道鮮甜、肉嫩多汁的帝王蟹之所以昂貴,其中一個原因是捕蟹過程非常危險,過去無數捕蟹人因此送命。阿拉斯加捕蟹人這份工作並非人人都能勝任,捕蟹人每次出海時間僅約5天到12天,每天工作近20小時,有時候甚至要連續數天不眠不休捕蟹。長時間工作令捕蟹人身心俱疲,結冰太滑摔跤是家常便飯,每日可摔上好幾百次,部分捕蟹人更因體力透支加上寒冷氣候命喪大海。高報酬的工作,相對的也要承擔高風險,統計顯示,捕蟹人傷亡率比一般工作高50倍,平均每一周會有1名捕蟹人喪生,死亡率極高。根據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商業漁民是美國最危險的工作之一,比一般工作的死亡率高出30倍。
地球發燒中 2019年8月成史上第2熱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賈新興今天在臉書發文,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公布資料顯示,今年8月全球平均溫,相較於長期均溫攝氏15.6度高出0.92度,與2015年和2017年並列過去140年來第2高溫。而史上最熱的8月,是落在2016年,當時相較於平均溫高出0.98度,而2019年夏季均溫相較過去高出0.93度,也成為史上第2高溫,僅次於2016年高出的0.95度。數據顯示,8月的高溫與2015、2017年並列史上第2高溫,賈新興分析,這如同過去5年是史上最熱8月的前5名,而史上最熱前10名除1998年外,其餘9名皆在2000年後。據賈新興表示,內容提到8月成為史上第2高溫,其原因主要是全球暖化,且熱區集中在北太平洋、白令海與加拿大北部等高緯度地區,還有美國中南部、中歐等地區,這導致極區冰層融化。賈新興為此直言「地球發燒,沒有任何緩解的跡象。」仍需多加關注地球暖化的問題。
【討海人2】跑遠洋好賺?他才出港就後悔
從日本時代引進台灣的定置漁場,發展至今全台共有62處,老闆全是世襲,只懂經營不會抓魚,唯獨鄭明發從基層做起,補網、開船、抓魚樣樣通,他的辦公室如陸上指揮所,透過海上螢幕監控,船員們捕撈的動作與進度全在他的掌握之下,眼前這一片從年輕看到老的大海,深藏著他的青春與恩怨。鄭明發出生苗栗竹南漁村,父親早逝,大他10歲的哥哥先走入海洋學術研究,為追隨兄長腳步,他18歲考進基隆海事漁撈科。為了保送海洋學院(今台北海洋科技大學),他在校時力拼捕網技藝競賽,可惜得第4名,希望落空,畢業後看到遠洋漁船在招募人手,立即報名上船到阿拉斯加抓鱈魚,月領1萬6,那時平均薪資才1萬出頭。多數定置漁場老闆只懂經營不會抓魚,鄭明發是少數捕魚、開船、抓魚樣樣通的職人。「船一出海就想家了,汪洋無際看不到陸地,幾位同房的台灣人朝夕相對,吵架無處躲,生活苦悶;更可怕的是冬天時颶風來襲,阿拉斯加白令海風雨交加,惡浪三層樓高,我這個舵手被晃到快沒命了,船長還是不下令進港躲風浪,這才明白除了加油、補給等重大原因可以靠港,一旦出海,風浪再大也要抓魚。」海上飄浪的日子辛苦又寂寞,1年10個月船期結束,鄭明發回台一上岸,發誓不再跑船。沒想到,命運的安排又讓他再度上船……(待續)鄭明發曾去請示媽祖才接手前東家的漁場,用心經營多年才終於年收破千萬。想追蹤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粉絲團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YouTube訂閱: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tUbkty-OfR4_AQ4B0Gt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