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 重慶山城重慶2/蘇軾自號「東坡居士」 都是因為「這個人」
與重慶有關的古今名人不勝枚舉,譬如南宋僧侶道隆是重慶涪陵人,他東渡日本傳佛法,後來成為日本臨濟宗建長寺派開創人。又如明朝女將秦良玉是今重慶忠縣人,她平定叛亂立下汗馬功勞,是唯一單獨載入正史的巾幗女英雄。 而文人之間最值得稱頌的,莫過於宋代大文豪蘇軾對唐朝詩人白居易的「東坡情懷」,這段跨越時空的仰慕之情便發生在忠州,也就是如今的重慶忠縣。 白居易酷愛拈花惹草,幾乎種植成癮,他擔任忠州刺史時,在城東的山坡上種杏栽桃,便將當地命名為「東坡」,並留下兩首〈東坡種花〉及〈種桃杏〉等名詩。200多年後,蘇軾赴京做官船過忠州時,感念白居易曾在忠州做過刺史,於是停船登岸並到東坡賞花。再過20年,蘇軾被貶至黃州,他在黃州像白居易一樣栽花耕種,從此自號「東坡居士」。 忠州巷子的青石板路兩旁,仍保留著許多古老建築。(圖/王若攝)回到如今的忠縣,原先的忠州老城區因為三峽水利工程,已淹沒到只剩四分之一,成為三峽水庫區唯一留存的半座原貌舊城。僅存地勢較高的老街在當地政府重新規劃下,改名為「忠州巷子」,仍保留著許多古宅、木雕、石刻等寶貴的文化遺產。 走進忠州巷子,踏在彎曲起伏的青石板路上,兩旁多是民初時期的老建築,和幾棵古老的黃葛樹,彷彿走入倒流的時光隧道中,見證老城曾經的興衰歲月。東門舊址外,昔日的東坡花園仍在,桃、柳、木蓮依舊茂盛,只是換了新貌,添了詩廊、東亭、東樓、慕白軒、白蘋橋……,和紅牆上的兩首〈東坡種花〉一同追憶白居易。 要深入認識白居易,可走趟到忠縣城西長江北岸的白公祠。這是明末忠州知州馬易從為紀念白居易而建的祠堂,清道光年間又增建劇台、蓮池、醉吟閣,並在蓮池旁蓋四角亭。 白公祠依山面江而建,最初是明末時為紀念白居易而建的祠堂。(圖/王若攝)目前的白公祠景區,由由山門、蓮花池、樂天祠堂、白園、詩碑林、醉吟閣、白居易塑像、洗墨池、四賢亭、木蓮園以及加修的園林長廊、亭榭組成,整體建築新舊參半,多屬明清風格,總佔地約1.3萬平方公尺。 再加上因三峽工程而受保護的丁房闕、無銘闕、關帝廟、太保祠、老官廟等眾多古蹟亦相繼遷至白公祠,除可了解白居易畢生事蹟,也能親睹忠縣珍貴的歷史文物,很值得花上大半天細細品味。 在忠縣,還可吃到道地的酸菜魚,這是起源於重慶的一道名菜,台灣許多川菜館也都吃得到,但口味略有不同。當地餐廳的廚師說,酸菜魚主要原料多為草魚片、酸菜、泡椒、花椒、生薑等,烹飪時必須先炒香泡椒、薑,再加湯燉煮酸菜和魚。好吃與否的關鍵在於酸菜,尤其使用老醰酸菜烹煮的酸菜魚,入口後酸到回甘的湯頭,簡直人間美味。 酸菜魚首重酸菜,酸、辣、麻又回甘的湯頭十分美味。(圖/王若攝)如果說忠縣的白天,因東坡花園而繽紛,那麼忠縣的夜,必因《烽煙三國》而璀璨。從張藝謀在桂林的《印象劉三姐》開始,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已是大陸許多著名景點的招牌。重慶忠縣《烽煙三國》的主要觀眾,多半是到長江三峽旅遊的遊客,他們在遊輪停靠忠縣後,白天走訪忠州古蹟,夜裡看完《烽煙三國》再回到遊輪,繼續下一段旅程。 《烽煙三國》是以三國歷史為劇本的實景大戲,主軸是以關羽為主的忠義故事,再結合三國時期一些重大事件,譬如降漢不降曹、赤壁之戰、華容放曹等。整場實景劇共70分鐘,在3.5萬平方公尺的大場景水上舞台演出,觀眾台可180度移動,共出動300多名演員、50多匹戰馬,聲光效果震撼效果完全不輸張藝謀的「印象系列」。 《烽煙三國》以關羽的忠義故事為主軸,在大型的水上舞台演出。(圖/王若攝)
山城重慶3/到張飛廟裡拜杜甫 上白帝城看劉備託孤
重慶位處巴蜀之地,在漫長歷史巨輪的轉動中,所留下的事蹟傳說,自然離不開英雄輩出、如史詩般精采的三國時代,尤其又以蜀漢劉、關、張、孔的故事最動人。 重慶雲陽縣的長江沿岸有座知名的張桓侯廟,供奉的主角是蜀漢猛將張飛,又稱為張飛廟。巴蜀地區有兩間張飛廟,另一間在四川南部南充市的閬中縣,據說張飛的頭顱葬在雲陽,身軀葬在閬中,所以有「身在閬中,頭在雲陽」之說。 張飛廟的解說員袁夢萍表示,張飛廟建於蜀漢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原本是建在雲陽老縣城對岸的飛鳳山麓,因為興建三峽大壩,張飛廟的將整間廟西移了32公里,搬遷到磐石鎮龍安村的現址。特別的是,搬遷時廟中的每塊磚、每片瓦甚至木板都逐一編號,到新址後再依序拚回原貌,浩大的工程既費時又費力。 此外,張飛廟的大門並不在正前方,而是開在側面斜向西南方的牆上。這種「邪門歪道」,據說是為了將廟門朝向蜀國據地四川成都的方向,以示張飛的忠心。 張飛廟不僅供奉張飛,由於唐代杜甫曾在廟中客居兩年,所以後人也建了杜鵑亭和得月亭來紀念一代詩聖,可說是間允文允武的奇廟。加上廟中收藏漢唐以來的石刻、木刻、字畫多達600餘件,其中包括黃庭堅〈幽蘭賦〉、蘇軾〈前後赤壁賦〉、岳飛〈前後出師表〉等名家字畫碑刻,件件珍貴,有文、書、刻三絕的美譽。 要登上白帝廟,得爬數百級高陡的階梯,體力不好的人,可考慮花錢乘轎輕鬆些。(圖/王若攝)從雲陽縣沿長江往東,抵達鄰近的奉節縣,此處名聞天下的招牌便是瞿塘峽和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這首〈下江陵〉,讓白帝城無人不曉。」在奉節,連學前幼童都能朗朗上口,不過要說清楚白帝城的故事,還是得重回三國。 白帝城位在重慶奉節縣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過去的白帝城一面靠白帝山,三面環長江,面對瞿塘峽口,氣勢十分雄偉,要從山腳到達白帝城入口,得經過漫長而高陡的石階。 2003年三峽大壩正式蓄水後,白帝山被淹入135公尺的水位下,白帝城成為一座四面環水的江心島。即使如此,要登上山上的「白帝廟」,仍得通過數百級階梯的嚴峻考驗。根據本刊記者汗流浹背,氣喘吁吁的親身經驗,奉勸體力不好的人,還是花錢乘轎安穩些。 瞿塘峽別稱夔峽,是三峽中最短的一段峽谷,以宏偉壯觀著稱。(圖/王若攝)登上白帝廟,此處正是當年劉備託孤阿斗給諸葛亮之地,因此廟中也有祭祀劉備的先主廟,和祭祀諸葛亮的武侯祠。或者也可學學古人自白帝廟遠觀「夔門天下雄」,瞿塘峽別稱夔峽,歷代名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黃庭堅、陸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門,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大量詩篇。 奉節也有道聲名遠播的招牌美食「竹園盬(音同古)子雞」,「盬子」是在奉節竹園鎮鄉間民窯才有燒製的烹調器皿,外型像個圓柱體的陶瓦罐,中間有些凸出。 「盬子雞」的特色是:「冷凝蒸餾,化氣為湯,肉質鮮嫩,湯醇味美,入味七分,餘韻三分」。主要材料是整隻土雞、切成小塊狀的臘肉,醃製的陳年大頭菜。作法不是整鍋直火燉煮,而是將放好食材的盬子放入加水的鐵鍋中,當鐵鍋裡的水燒開時,蒸氣會從盬子底的小孔鑽進,再從盬子壁的小孔噴出,如此循環利用蒸氣將雞「汽熟」,又叫「汽鍋雞」。出鍋的盬子雞有土雞的鮮、臘肉的香,和陳年大頭菜的醃香味,結合成一鍋鮮美無比又不油膩的雞湯。 「盬子雞」食材裡不需加水,湯汁全靠蒸熟雞隻的水蒸氣冷凝而落。(圖/王若攝)
山城重慶1/750公尺長防空洞裡吃火鍋 湯底竟然沒有「這一味」
重慶市簡稱渝,因為地形、氣候、建設等方面的特色,又有「山城」、「江城」、「霧都」、「橋都」等別稱,雖稱為「市」,但面積約2.3個台灣大,常住人口3200多萬人,是中國西南最大城市,也是西部金融中心和西部國際轉運站。以上是文字裡的重慶,但對多數台灣人來說,遠不如重慶麻辣火鍋和酸菜魚來得親切。 其實重慶除了是中國西南的政經重地、工業大城,也是座擁有3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說遠的,巴蜀文化發源於此;長江三峽中的瞿塘峽、巫峽都在重慶境內,壯闊的山水讓李白、白居易、元稹、蘇軾等唐宋大家在此留下千古絕句。說近的,抗戰時重慶是戰時首都,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皆集中於此。如此豐富悠遠的背景,也造就重慶今日多元而深厚的面貌。 來到重慶的第一餐,絕不含糊就是道地的重慶火鍋,而且是在號稱「宇宙第二大洞子火鍋」的地下之城火鍋店。重慶人所說的「洞子」就是防空洞,依山而建的重慶作為抗戰時的陪都,為防日機轟炸,挖掘了1600多個防空洞,如今多數都已變身活化。 傳統重慶火鍋底料用牛油炒製,以大量的辣椒、花椒、蔥、薑調味,鍋色鮮紅衝擊視覺。(圖/王若攝)地下之城火鍋店所在的防空洞,是一座擁有18個大小防空洞縱橫連貫的地下防空洞群,其中最大的一條就是這家超級火鍋店,全長約750公尺,有208張桌位,賣的是傳統口味的重慶老火鍋。店家號稱宇宙第二大,其實有「沒人敢稱第一大」的意思。 和台灣慣吃的麻辣火鍋不同,傳統重慶火鍋的底料是要用牛油炒製,而且不加香料,只以大量的辣椒、花椒、蔥、薑調味,鍋底也沒有台灣麻辣鍋必備的鴨血。火鍋一上桌加熱,只見滿鍋鮮紅衝擊視覺,不管涮入口的是羊肉、毛肚還是鴨腸,就是滿口麻辣,味蕾刺激直衝腦門,就是一個「爽」字! 重慶人吃火鍋就像台灣人吃鹽酥雞一樣稀鬆平常,業者表示,每個重慶人平均每天要吃兩次火鍋,整個重慶境內的火鍋店超過3萬家,每天有200萬人次在吃火鍋。這個巨大的火鍋產業鏈,產業規模甚至高達新台幣2500億元。 重慶之所以稱為「渝」,是因為流經重慶的嘉陵江古稱渝水,而嘉陵江流入長江的匯流處,就是現今位於重慶渝中區東北端的朝天門。據說,朝天門是秦將張儀滅巴國後修築巴郡城所建,明初時在此重修城門,因面朝帝都南京而稱「朝天門」。1927年時因修建碼頭而拆除城門,如今僅存城基牆垣。 在朝天門廣場上可俯瞰嘉陵江匯流入長江。(圖/王若攝) 現在的朝天門是重慶重要的客運碼頭,碼頭上方新建朝天門廣場,廣場三面由仿古城牆包圍,倚著城牆可俯瞰兩江匯流。尤其夏秋之際,碧綠的嘉陵江水注入褐黃色的長江中,壯麗景象彷彿曾在西安所見的「涇渭分明」。 連接朝天門廣場,則是重慶的新地標,由世界級的建築大師薩夫迪(Moshe Safdie)所設計的「來福士廣場」,總投資超過新台幣1000億元。這是由8幢摩天高樓組成的建築群,前面幢高350公尺,後排6幢高250公尺。 最令人矚目的,是薩夫迪在後排中間的4幢高樓頂上,興建一座串連每棟大樓的長走廊,遠遠看著彷彿就像4幢高樓上,橫躺著另一幢大樓,堪稱奇景。只不過在千年古蹟上,興建科幻似的摩天建築,這種強烈的新舊衝擊,總令本刊記者感覺有點「突兀」。 朝天門後方的「來福士廣場」,由世界級建築大師薩夫迪(Moshe Safdie)所設計,是重慶的新地標建築。(圖/王若攝)
繁花之都3/上海新景點蟠龍天地PK古鎮朱家角 登東方明珠穿越上海前後70年
上海城市風貌充滿歷史與現代交融的多元性,每年接待近90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不少台灣人也都曾造訪過這座繁華都市。 疫後的上海,最夯的新景點莫過於去年4月啟用的「蟠龍天地」,地點就在上海虹橋商務區,整體開發占地50萬平方公尺。距上海市中心僅半小時車程,且有17號地鐵可達,交通方便,且免入園門票。上海新景點蟠龍天地新古鎮,吸引許多文青網紅打卡,是目前上海最火的新景點。記者造訪巧遇大陸演員林更新正在拍攝新戲。(圖/林榮芳攝) 蟠龍自古以來就是有名的小集鎮,以鎮小、橋多,具江南水鄉特色聞名。不同以往古鎮上的小販、小店鋪,香港瑞安集團將古鎮與現代商業結合成大型商業綜合體,集結吃、玩、購物、藝文和休閒運動。 瑞安集團擅於翻新老建築、街區,代表作如上海新天地、武漢天地、重慶天地等「天地系列」。「蟠龍天地」除保留和翻修歷史街廓,同時也引進許多文創小店,甚至米其林指南餐廳;紅遍全球的「藍瓶咖啡」中國第4家店,也落腳在此。 一名小店的員工分享,除名人造訪,「蟠龍天地」啟用至今也吸引許多文青網紅打卡,是目前上海最火的新景點,他推薦記者下回可以晚上來,「這裡夜晚燈光亮起後,特別漂亮!」 如果覺得「蟠龍天地」太過商業化,搭乘同一條地鐵17號線還可到另一古鎮「朱家角」。朱家角古鎮位於上海青浦區,宋元時期成型,到清末民初成為聞名的商貿大鎮,相對保留較原始、純樸的小鎮生活樣貌。朱家角古鎮則是修舊如舊,保留較原始的小鎮風貌,來到朱家角可點上一份「阿婆茶」體驗小鎮文化。(圖/林榮芳攝) 「朱家角」也是影視劇鍾愛的取景地,《繁花》中寶總一句:「糟魚要吃七寶的,雞爪要吃川沙的,朱家角的醬菜還有崇明的糕。」還有寶總和玲子撐傘從放生橋走過的鏡頭,讓朱家角再度走紅。 「放生橋是上海地區現存最長的石拱橋,又被稱為滬上第一橋。」園區講解員蔡琴琴介紹,朱家角是少數還有原居民生活的古鎮,走在街頭可以看到許多小攤販賣著各式醬菜。 蔡琴琴推薦遊客可體驗邊聽評彈邊品「阿婆茶」,她介紹「阿婆茶」由來,從前小鎮的男人外出工作,女人就常聚在一起,帶上各家自製的醬菜、燻毛豆、瓜子、點心等,邊做針線邊喝茶聊天,還會唱唱山歌、哼哼小調,因此形成了特殊的喝茶用具和禮節。記者實際品茶點,上的是一套4格點心,有意思的是茶中也加了燻毛豆,喝起來除了有茶香,還有微鹹的滋味。 回到上海市區,這次記者也深度走訪東方明珠塔,過去以為這裡僅僅是看日夜美景的勝地,其實裡面能玩、能逛的還真不少!東方明珠塔高468米,塔上11個大小不一、錯落有致的球體鑲嵌其中,是來自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概念而設計。 參觀樓層規劃,351米為星際啟元航太文旅展、267米空中旋轉餐廳、263米主觀光層、259米全透明懸空觀光廊。旋轉餐廳為自助餐形式,每2小時轉一圈,可邊吃邊俯瞰陸家嘴及外灘美景;不想用餐的朋友,也可直接到透明玻璃步道的懸空觀光廊,漫步雲端,把上海踩在腳下。 來到98、95米層,有5D電影院和結合VR的高空過山車遊樂設施;78米有呈現未來70年上海發展想像的《更上·海》環動多媒體秀;在此之前,可以先到基層的「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了解70年前的老上海。 黃浦江以西有代表歷史的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以東是代表上海成為新亞洲金融中心的高層建築,夜遊黃浦江,是上海必遊行程。就在今年7月,全新郵輪「上海之星」下水營運,也是黃浦江首艘五星級豪華郵輪,除了遊船,也提供餐飲、商務、婚宴等服務,再次拉高夜遊黃浦江的奢華度。全新郵輪「上海之星」今年7月下水營運,為黃浦江首艘五星級豪華郵輪,內外裝都相當華麗。(圖/林榮芳攝) 「上海之星」共4層設計,1、2層中庭打通挑高,上方還有超大數位螢幕,播映著蟲鳴鳥叫的自然美景,上層則是半露天座位區和甲板。該船最多可容納300人,無固定座位,但售票僅會開放2/3,以維護搭船舒適度,夜航票價為人民幣160元人民幣,較一般黃浦江遊船90~120元的票價略貴。 最後,上海朋友小喬向記者推薦上海潮青夜生活聖地「巨富長」,也就是巨鹿路、富民路、長樂路3條路連接成的一個街區。該區聚集各大潮牌名店,是中國潮流地標。此外,該區段擁有上海標誌性的梧桐樹、小洋樓,白天逛起來相當舒服,夜間一家家酒吧營業後更是熱鬧,常見年輕人成群站在路邊舉杯歡飲。
嘉縣老夫婦同年同月生、同年同月過世 攜手天上做比翼鳥
嘉義大學特聘教授兼農學院長沈榮壽的父親2月8日去世,2月14日母親也過世,夫妻同年同月生、同年同月往生,同享耆壽92歲,19日告別式,夫妻倆鰜鰈情深,兒孫滿堂,兒孫們相信父親在14日情人節接走母親,攜手到天上做比翼鳥。沈麗山老先生與妻子沈游玉治都出生於1933年7月,今年2月相繼過世,結褵逾70載,他們住嘉義縣水上鄉務農,早年農村生活艱苦,他們含莘茹苦養育4名兒女,兩名兒子沈榮壽、沈榮祿都任教於嘉義大學。沈榮祿在臉書PO文說,父親在頭七日2月14情人節接走媽媽,真的很浪漫,頌經西藏喇嘛開釋的話「夫妻一起善終,百年難得一見的福報」,也如同白居易的詩「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愛」綿綿無絕期」,這是他的父母真實甜蜜浪漫的愛情故事。沈榮祿追思感念父母親教誨的3件事,「再苦再窮,不能窮子女教育」、「可以做錯事,但不能說謊」、「天公疼憨人,憨憨吃天公」,這3個理念教養出子孫拿博士、事業有成,因而沈父曾榮獲模範父親。
108課綱爭議1/東大為何考文言文?日本教授解答 夠自信!就不需「去中國化」
北一女教師區桂芝日前抨擊教育部大幅刪減文言文,痛批108課綱「無恥」,並表示台灣「自宮」的同時,日本正拼命學文言文,許多頂大入學考都將文言文入題,東吳大學日文系教授長田正民向CTWANT記者透露,日本菁英分子認為瞭解漢文代表高級知識分子的修養,例如東京大學的入學考,連理工科都必須考文言文。日本長崎大學榮譽教授連清吉也表示,學文言文能讓日本學生了解古典文學,進而解讀現代文學,藉由大考選出具有涵養的人才。一位嫁到日本32年育二子的台裔太太更向CTWANT記者說,日本沒有「去中國化」問題,而是吸收融合為自己特色,「夠自信,就不用怕!」立委蔡正元12日也在臉書PO出日本東京大學入學考試的考卷,他舉2022年入學考試為例,日本的「國語」科考試總共有4題,其中第2題考濱松中納言物語的典故,跟中國唐朝有關;第3題則直接考中國的文言文經典,《呂氏春秋》的《用民》篇。事實上,日本一直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區桂芝說,「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不斷派留學生來中國學習,各方面的文化幾乎都來自中國。」就連日本的年號都取材於中國古文,例如「明治」取自《易經》中「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意思是聖人朝向南方聽取天下,天剛亮時就開始一日的政務,「向明而治」有勤於政事之意。鑽研日本漢學的日本長崎大學榮譽教授、前淡江大學講座教授連清吉曾發表相關研究,他表示明治時代後,日本的國中、高中就開始有漢文教科書,國中是漢文教育的入門期,會有一些成語故事;高中則是學習漢文知識,除了要了解古文意思,也要學習語法句型的分析,甚至研讀《戰國策》時,也會學習戰國時代地圖與情勢説明。北一女教師區桂芝批評108課綱「無恥」引發關注,也讓社會大眾再次檢視108課綱諸多爭議。(圖/翻攝中天新聞)台裔日籍的岡崎桂禎嫁到日本高知縣已32年,她的兩個孩子都已成年,因此也學習過漢文。「日本的國語教育中,除了自己的古代文學如《平家物語》等,還有很大比例的『漢文篇』,會取材很多中國古代經典如《戰國策》、《史記》、《論語》、《莊子》,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唐詩,以及『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孩子當然不喜歡啊,因為對日本人來說,漢字已經很困難,更何況是文言文!」岡崎桂禎表示,孩子雖然認為文言文、漢學對生活上幫助不大,但也承認有時使用成語就能「一言以蔽之」,短短數字就能精確傳達一個概念或想法,這也是文言文的精闢之處。許多人認為文言文已經過時,但至今許多日本公立大學、包括東京大學的入學考試都有漢文,原因何在?東吳大學日文系教授長田正民表示,「漢文真的很難啊,40年前我讀高中時,也常常在漢文課睡覺,但對於一些很優秀的同學而言,學習漢文代表知識份子的修養。」長田正民說,日本的共同考試相當於台灣的學測,東京大學的共同考試國語科目中一定會考漢文,之後東大會再舉辦一次自己學校的入學考,希望篩選更優秀的人才。東大的獨立考試也考漢文,甚至連理工科也要考文言文。「雖然現在有一些公立大學逐漸刪去漢文的考題,但頂尖大學如東京大學、京都大學還是持續將漢文入考題,因為它們覺得這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必備的涵養。」長田正民說。漢學深耕於日本,大阪街頭的看板上就張貼一張《論語》的內容。(圖/讀者提供)連清吉教授則認為,這些大學希望引導高中教學更重視漢學,不只為了培養學生古典文學的素養,也期待藉此讓學生對現代文學有更好的解讀能力及訓練語文表達能力,讓學生從內到外更有涵養。岡崎桂禎表示,日本人了解自己的傳統文化許多都來自中國文化,所以不會去否定中國文化所帶來的影響力,反而是接受、融合之後,再轉化發展為日本獨特的文化,明治維新後日本雖然出現白話文運動,但中學國語課本仍保留文言文、漢學,沒有「去中國化」的問題。
別人兒子陪買聖誕禮…她家兒做「這事」 女星嘆:父母認清事實
有時小孩可能讓父母感慨!女星何如芸表示,「別人的兒子陪我買聖誕禮物,我自己的兒子陪女友還有女友的家人,歡度快樂週末去了」,兒子之前還問她玫瑰能去哪買,原來要給女方家人。何如芸26日在臉書發文說,「這個不是我兒子。別人的兒子陪我買聖誕禮物,我自己的兒子陪女友,還有女友的家人,歡度快樂週末去了」,她引用白居易〈長恨歌〉所說,「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何如芸表示,「生養兒子的父母們一定要認清事實,兒子能陪伴使喚的歲月,只有他們身高在這個階段的年紀。」此文曝光後,超過3.1萬人按讚,網友紛紛留言「小孩到了國中階段,我選擇出來工作,才有自己的生活圈」、「說的好,遺憾,沒有生女兒」、「其實兒子女兒長大後,一樣都是別人的」、「沒有錯!就算還沒交女友,也是哥兒們的」、「生男生女都一樣,不要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好好享受人生才是最重要的事」。何如芸在當天稍早前也發文,上一次兒子回台約會問她,「媽媽!哪裡可以買花?我要買3束花。」這讓她竊喜,因為有一束一定是她的。何如芸稱,「我帶他去花店,他要買玫瑰。極認真和店員討論過後,我建議了3種不同品種顏色的玫瑰,還很識相不敢說我要紅色粉紅色,悄悄暗示他我喜歡大朵白玫瑰。」兒子說,「沒有要送妳啊!」他要買給女友、女友媽、女友姐姐。何如芸怒了,「那我呢?」兒子不解,「妳又沒有說妳喜歡花?」
下雨天好愛睏「有醫學根據」 醫曝背後5大原因
不少人會注意到,下雨天的時候容易懶懶、愛睏。對此,重症醫師黃軒直言,聽雨聲、懶散睏睏,好好想睡的情景,其實這是有醫學的研究完全可以用醫療專業說明。他列出5大原因,包括負離子的增加、褪黑激素增加、活動空間減少、氧氣含量減少以及雨聲恰好是催眠聲等。1.負離子的增加黃軒表示,研究人員發現,由於閃電和雨水與空氣之間的摩擦,會在雨天中產生大量負離子,使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會增加,尤其是雷電交加的暴風雨下,那是這些負離子的增加,改變你的神經系統,你的交感神經的刺激減少,讓你感到心情舒適穩定,因此才常會說,負離子有鎮定和催眠的作用,能幫助你在雨天,輕鬆入睡的關鍵因素之一。2.雨聲,恰是催眠聲黃軒提到,雨滴滴滴答答地落在屋簷或窗戶或樹葉上,這樣聲音,一直重複著,在同一分貝、在同一種旋律和節奏時,人就容易入睡了,尤其當雨聲,落在0至20赫茲之間的聲音,往往使人更感到舒適,所以研究人負發現,當雨聲,傳入人體的大腦時,大腦,會在不知不覺中放鬆,並產生所謂的α波(Alpha waves),這個波形與人類睡眠時的大腦狀態非常相近,你就開始覺得睏睏的。3.氧氣含量減少黃軒指出,當陰雨籠罩的天空,陽光會不足,植物的光合作用也不充分,導致空氣中的含氧量較偏低。這時,你的大腦由於自己會sense到,原來身邊的氧氣不足了,就會自動進行保護性調整,大腦就把交感神經興奮性的switch 降低,這樣你就會產生睏意,避免大家都在用大量的氧氣。4.褪黑激素增加人體褪黑激素是在黑暗中分泌的,陰暗的雨天,烏雲遮擋了陽光、環境變得昏暗,製作出了一個擬黑的環境,大腦就會讓褪黑激素分泌增加,進而使人昏昏欲睡;還有,你的眼睛也會產生與睡眠有關的蛋白質,當光線愈亮,這些合成的蛋白質就愈少;光線愈暗,你合成的蛋白質就愈多,這也是,為什麼你在灰暗的雨天時,你我經常睏睏的。5.活動空間減少下雨時,生活中的活動空間,一定會受到限制,導致許多戶外運動無法完成,這對於許多不能出門的人來說,睡覺未嘗不是一個好選擇。黃軒說,「所以,白居易,他才說下雨天,道路交通泥濘,天氣陰沈,沒法出門啦,就一起來聽聽雨聲、一起懶懶的、睏睏的,度過這個雨天。」
陳君豪一句話狂激徐佳瑩 大讚吳青峰像文學作品
陳子鴻領軍流行音樂教學品牌「1500 Sound Academy聲量音創學院」,上周末邀請今年再度奪金的金曲製作人陳君豪舉辦金曲大師講座。陳君豪兩次奪得金曲都是與徐佳瑩合作,工作人員好奇詢問徐佳瑩金曲獲獎受訪時,提到陳君豪知道怎麼激她,對此陳君豪笑說:「很簡單啊!養小孩需要錢!」隨後陳君豪解釋:「因為我覺得她很有天分,但出手做事比較小心比較慢,例如創作上常覺得自己寫得不夠好,就不敢給我們聽,我就會跟她說,不要害怕,現在都是媽媽了,應該要很有勇氣;再來就是養小孩很不容易,得花很多時間在小孩身上,剩下可以做音樂的時間有限。」他也認為徐佳瑩當媽後情感層次更不同,變成「進階版徐佳瑩」。陳君豪認為徐佳瑩當媽媽後更上一層樓。(圖/陳君豪提供)陳君豪也擔任過許多大牌歌手演唱會音樂總監,表示:「我最近印象比較深的是魚丁糸演唱會,因為這場是國外導演,疫情關係,幾乎每周都跟國外導演開視訊會議,加上魚丁糸很久沒有回到舞台上,他們也非常忐忑,對他們來說,我算是新同學,雖然以前玩團認識,但第一次合作就是他們大型演唱會,那個感動有點像是老朋友要一起去做一個挑戰!」陳君豪分析徐佳瑩及吳青峰兩位優秀創作歌手的差異時,還以白居易和李商隱妙喻他們風格雖然不同,但都是音樂創作的佼佼者,「我覺得青峰的東西很像文學作品,跟他工作時,他隨時就是在看書,很像一本活字典,善用詞藻,深度好比李商隱;而LaLa就是一個對於旋律性掌握很天才的人,她的創作比較生活,很直白、直接情感的東西,就像是白居易的現實主義。」
金曲歌王鼓勵以詩入歌 李友廷鐘情《琵琶行》
金曲台語歌王流氓阿德、余佩真、李友廷、馬世芳、13月終了、王榆鈞等人,參與「舊愛新歡—古詩詞音樂創作徵選」計畫,以他們的親身經歷及創作方式分享他們與古詩詞的關係和相遇,流氓阿德以評審角度鼓勵參賽者多發揮「新」意與「心」意。李友廷對《琵琶行》印象深刻。(圖/漢光教育基金會提供)創作歌手余佩真分享了她小時候放學回家後,一邊幫忙家裡顧洗衣店一邊看台語電視劇《廖添丁》,聽見狄鶯對翁家明飾演的廖添丁唱起了《楓橋夜泊》,從此這優美的旋律便進入耳朵再也忘不了;李友廷分享白居易的《琵琶行》可以用文字將音律表達的如此生動令他記憶深刻,同時也提醒創作者有時需要的只是一個Deadline而已。入圍今年金曲獎最佳樂團的「13月終了」主唱康雅婷,亦分享自己大學時期也曾報名參加過這個比賽;以詩入歌的代表創作歌手王榆鈞建議參賽者可以把平仄韻律考慮進去,對作曲會有幫助。
新課綱中國史大砍!2400年用1600字講完 「史記、三國、武后」全消失
教育部去年推動108課綱,其中歷史部分因「去中國化」引發爭議。隨著新學期開始,師生也陸續拿到新課本,不料有歷史老師發現,部分出版社的國二課本中,中國史被大幅刪減,從商周時期到隋唐長達2400年的歷史,竟然只用1600字草草帶過,就連耳熟能詳的三國鼎立、《史記》及武則天等內容也全都消失。《中國時報》報導,最新的108課綱國二歷史課本中國史遭大幅刪減,以翰林版為例,第1章「從商周到隋唐的國家與社會」內文僅有4頁,2400年歷史只用1600字講完,人物部分也僅有秦始皇、漢武帝等有多加著墨,過去必學的《史記》、《漢書》、春秋戰國等隻字未提,就連著名的三國時代也不見蹤影。再看到盛唐時期的政治史,耳熟能詳的貞觀之治、開元之治、安史之亂通通消失,連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也被刪除。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統計,從商周至晚清的3600年,新課綱僅用6個章節講解,等於每章節要講600年,卻只有1500字,讓他氣得痛批「凌亂、不知所云、沒有時序、沒有前因後果」。中國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也被刪光光。(圖/翻攝自維基百科)《ETtoday新聞雲》報導,知名補教歷史老師陳啟鵬直言,新課本刪減三國歷史,會讓未來的學生連「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等典故都不清楚;而沒有「安史之亂」,以後國文老師在教白居易的長恨歌時,還要先講解當時的背景;至於武則天被拿掉的影響更重大,未來國中生不知道首位女皇帝,甚至無法了解女權啟發的始因。對此,教育部長潘文忠今(8日)下午回應,過去的歷史課本分域明確,分為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然而在未來國際互動趨勢下,區域互動性會非常密切,所以新課綱更強調台灣與周邊區域的關聯性,同時引導學生增進對台灣的認識,並非「去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