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企業
」 大同 何壽川 林郭文艷台灣大塚製藥歡慶50周年 展望全齡化健康未來
台灣大塚製藥在台成立屆滿50周年,日前於慶祝活動上邀請來政務委員陳時中、桃園市衛生局局長賈蔚等人到場祝賀,大塚控股代表取締役會長大塚一郎、取締役副社長松尾嘉朗、大塚製藥常務取締役坂東幹夫,與大塚製藥工廠取締役岡田達明等人也特別自日本前來共襄盛舉,現場十分熱鬧。台灣大塚製藥總經理松尾政志於活動上表示,大塚製藥的抱負是秉持「貢獻人類健康與福祉」核心理念,持續深耕台灣,放眼下一個50年的發展。企業斥資赴海外設廠,是展現有意長期在地深耕,穩定經營的決心。台灣大塚製藥董事長許信義致詞表示,自1974年成立以來,即在桃園中壢工業區投資建設工廠,以提升產品品質,迅速滿足當地患者需求為首要目標,並於2010年獲得PIC/S GMP藥廠認證,2018年更斥資數億元興建軟袋工廠,持續透過優質產品建立口碑,為台灣醫療與患者提供卓越的健康產品。50年來的卓越成果與新世代目標台灣大塚製藥的業務最初以輸液產品為主,並與台大醫院合作研發營養輸液系列,此創新在台灣醫療界廣受好評與認可。50年來,台灣大塚製藥逐步擴展至治療藥品、營養品及消費者產品等多個領域,持續為人類健康保障做出貢獻。總經理松尾政志表示,公司致力於實現「全方位健康」的目標,從出生、成年到老年,提供各階段所需的健康支持,甚至當台灣醫療界及民眾需要緊急支援時,也樂於能盡份心力協助,期許在台穩紮穩打不斷前進,成為百年企業。克服少子高齡化與個別化的醫療挑戰針對台灣少子高齡化的社會趨勢,台灣大塚製藥未來將引進更多符合高齡社會需求的健康產品。松尾政志指出,集團正在研發新的個別化醫療技術,致力於克服疾病,並持續探索創新的診斷與治療方法。未來,台灣大塚製藥將推動數位化健康解決方案,並利用AI技術進一步提升產品與服務的精準度與效率。AI技術融入醫療 跨界合作創新健康價值松尾政志稱2024年為台灣大塚製藥「AI元年」,並透露目前正與AI軟體公司合作,針對臨床需求提供更具效率的數據分析。過去50年累積的大量臨床資料,將透過AI技術更完善地應用於醫療系統,為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參考,並進一步提升產品開發與應用的效率。未來,台灣大塚製藥計劃導入更多數位應用產品,特別是針對精神科診斷與治療的電子化產品。隨著總公司逐步擴展至全世界31個地區,台灣大塚製藥將與全球合作夥伴共同推動全方位健康解決方案,打造一個更健康的未來。家族傳承與台灣深厚連結 邁向百年企業大塚集團現任會長大塚一郎,從公司創立以來造訪台灣多次,展現對台灣市場的高度重視與支持。他在晚宴致詞中特別提到,很開心能在日本以外的地區,發展輸液業務,與台灣合作夥伴有著許多美好回憶,未來台灣大塚製藥將延續此深厚合作,並不斷創新與發展,繼續為台灣的醫療與健康產業帶來更多貢獻。松尾政志在50週年活動現場感性表示,很謝謝台灣同仁們的努力付出,與公司一同並肩前行,強調台灣大塚製藥將秉持初心,積極應對未來的挑戰,邁向下個50年的全新里程,力爭成為百年長青企業。台灣大塚製藥計劃未來導入更多數位應用產品,特別是針對精神科診斷與治療的電子化產品,將與全球合作夥伴共同推動全方位健康解決方案(圖/台灣大塚製藥提供)。
日本「百年企業」上半年破產數創歷史新高! 恐超越2008金融海嘯慘況
擁有許多老牌企業的經濟大國日本,今年卻出現「百年企業」破產數創新高的現象,光是上半年就有74家破產,比去年同期成長約1倍,也是自2000年統計以來,百年企業半年破產數最多的1年,這顯示日本傳統產業正在迅速式微!日本擁有超過4萬家歷史悠久的企業,且每年約有2千家企業躋身百年老店行列,這使日本成為世界上擁有最多老牌企業的經濟大國之一。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被快速變化的經濟現況所吞噬,老牌企業的實力正遭遇重大考驗。據日本帝國數據銀行(Teikoku Databank)近日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24年上半年(1月至6月),經營歷史超過百年的企業破產數達74家,幾乎是去年同期38家的1倍,創下自2000年統計以來,百年企業半年破產數最多的記錄,今年全年破產數更有機會超越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的120家。從上述破產百年企業的產業別來看,製造業佔最多,為22家;零售業則以21家位居第2,這2大產業的破產企業數約佔總體的60%。而這些百年企業中,有清酒生產商、新鮮點心生產商、海鮮加工業、醫療和理化儀器製造商、味噌和蔬菜泡菜生產商、超市、和服製作和服飾業,以及百貨公司等日本傳統產業。若從破產原因來看,有14家是因為通膨及採購價格上漲導致利潤惡化,還有11家是因為找不到接班人的情況下宣告破產。日本帝國數據銀行還指出,日本企業總破產數預計將在2024年超過1萬家,其中近一半是小型企業或老牌公司,隨著日本人口老化、通膨高漲,及企業競爭力逐漸下降,日本傳統產業未來恐遭遇更艱難的挑戰。
生技博士學霸第四代接班人:林命權帶領中美製藥邁向更高的里程碑!永續經營、傳遞幸福價值,迎向國際化
一場耶誕PARTY,讓中美製藥的第三代掌門人林本源和養樂多千金李阿利結為連理,這段邂逅,讓她大學四年級,就認定林本源,一個台北女孩,南下嫁到彰化,開啟了中美製藥媳婦的人生!身為媳婦,也是第四代接班人林命權的母親李阿利女士娓娓道來,她口中的夫家家族事業從『中美製藥』發展到『中美醫藥集團』的傳奇故事!李阿利回憶起當年嫁入林家,從完全不會製藥,到第四代長子林命權接棒,一路走來她從不懂到懂,句句感恩公公的栽培、婆婆的教導以及先生林本源的引導,夫妻同心協力共同努力。由李阿利感念的言談中更看得出她對兒子,也就是最新接班人林命權的期待與滿滿的愛!中美製藥的根:把員工當成家人疼愛李阿利侃侃而談,說自己的公公林滄洲在公司對大家很嚴格,但其實內心卻很疼愛每一個員工,公公把全國合作的會員店藥局和員工們都當作家人對待,互相扶持。先生林本源從大學畢業就跟在公公身旁全心進入中美工作,民國 107 年公司傳承到他的手上,她說:『我先生林本源承先啟後,把一輩子都貢獻給家庭事業,轉眼間就是 47年』。中美製藥董事長夫人李阿利與員工們(圖/許方正攝影、品牌提供)111 年 10 月,第三代董事長林本源過世,李阿利憶起自己的先生林本源,看得出眼中依舊充滿思念,言談中流露出對先生深情的尊敬與懷念。她不捨地談起先生說:「本源非常愛家,從我嫁到林家,他對父母的孝順,對兄弟姊妹的照顧,我都看在眼裡。以前聽婆婆說,本源幼稚園時在學校,所有的小朋友都坐在地上玩耍,只有本源蹲著。老師問他,你蹲著,不累嗎?他回答說,我如果坐著,褲子就會弄髒,媽媽要工作已經很辛苦了,不想再給她增加負擔。」從這個小地方就可以看出來他有多孝順,她接著說:「本源其實是為了父母的期望而扛起整個家業,當年公公要開刀,本源其實原本已經要出國念碩士,但公公卻告訴他:「如果你要出國念書,我就把公司收起來!」身為長子,他聽到爸爸如此堅決,只好選擇留下來,幫爸爸一肩扛起家業,放下他喜歡的文化藝術領域和出國深造的計畫。」中美製藥董事長夫人李阿利(圖/許方正攝影)結婚之後林本源從管理部經理一步一腳印做起的同時,也導入現代化商業經營模式,將原先公公林滄洲開創會員店的傳統經營模式,無縫接軌提升為新型態現代化的藥局,幫助他們全國合作的 1000 多間會員店藥局學習第一線服務技能、全國分區教育訓練、甚至是輔助藥局第二代開業,讓二代、三代穩固創新的延續經營下去。在製藥上,更推出了因應時代需要的暢銷藥品:「便通樂」、有效輔助減重藥「優美孅」,讓中美更上一層樓!第四代林命權正式接棒!生技博士學霸背景驚人父親林本源的過世,也讓林命權必須提早扛起家業,正式成為第四代中美製藥的掌門人。我們在訪談林命權的時候,發現他是中美製藥四代裡面唯一一位生技本科博士班畢業的高材生,說起來他的學經歷有點驚人,根本是醫藥生技學生界扛霸子,在台灣大學念完植物病理與微生物畢業後,隨即申請到南加州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系攻讀碩士,畢業後更在世界前五大的美國臨床公司工作,後來被挖角到國際生化儀器公司,102 年就拿到全球最佳新人獎。林命權身為長子,深知自己的重責大任,也瞭解家人對自己賦予繼承家業的使命。同年,中美製藥也正如火如荼邁向亞太市場的佈局與業務拓展,在爺爺、奶奶與父母深深愛的呼喚下,毅然決然回國,亦步亦趨地追隨父親,開啟藥廠的經營與管理,為永續經營的老品牌藥廠,深耕種籽。中美製藥總經理林命權(圖/許方正攝影)歸國後的他,跟父親當年一樣從公司基層做起,凡事親力親為,第一年,父親要他先下市場,每天拜訪 10 家以上的藥局客戶,在此同時,他深覺自己還有些不足,一直在思考,「我要如何讓公司更好?中美還缺什麼?我的專業能力可以為客戶和公司創造什麼?」於是婚後孩子誕生不久,他毅然決然報考陽明交通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攻讀博士。學霸出身的他沒讓自己跟家人失望,順利於四年半內完成博士班實驗與研究論文。指導教授是亞洲益生菌協會的創辦人,更是台灣益生菌權威,讓他收穫良多。當時攻讀博士期間,邊工作邊做研究實驗,在同時照顧妻小的情況下,堅毅地完成學業。談到這段往事,他自己都搖搖頭說:「當初真的非常辛苦,一度好想放棄不唸了,但最後還是撐過來,拿到博士學位!回頭看來,這段學經歷相當重要,讓我有足夠的高度和專業能力帶著中美的團隊更上一層樓!」 一旁的母親李阿利和姐姐林宜琳欣慰的說:「命權真的很努力,一路堅持走來不容易!」看得出來,一家人的感情非常緊密,互相鼓勵與扶持、用愛在前進,帶著中美的團隊不斷地進步成長。中美製藥品牌總監林宜琳(圖/許方正攝影)林命權說,不知不覺回到中美工作已經進入第十個年頭,跟在父親身邊學習了十年,從曾祖父開始訂下最重要的經營理念:『製藥就是道德,我們要賣的藥,是自己和家人都敢吃的藥』。中美製藥的五心理念:『製藥有良心、對客戶用心、與夥伴交心、使同仁歡心、讓社會安心』一直以來就是公司的中心思想,一家三口從現任董事長的母親李阿利和總經理林命權、品牌總監林宜琳採訪中都不斷地提到:「中美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與全國一千多家會員店藥局的攜手合作,會員店就如同我們的家人、夥伴般,從第三代父親的時代已經做得很好,傳承到第四代的我們就是要延續這個理念,讓家族企業幸福傳承!林命權傳承到爸爸的精神,認為每位同仁都是最重要的資產,他不把同仁稱為員工,而是稱他們『夥伴』,林命權認為,每一個同事都是一起打拼的夥伴,更像是 partner 共同努力」。左起中美製藥總經理林命權、董事長夫人李阿利、品牌總監林宜琳(圖/許方正攝影)談到企業發展的願景,林命權說現階段公司的方向很重要,公司最強的核心是 OTC 非處方用藥,市場的藥都差不多,如何做出差異化的競爭力?如何在商業模式上做新形態的改變?於是他這五年間,著手開始做消費者研究,試圖找到消費者尚未被滿足到的需求,包括醫材、妝品、保健品都持續創新研發中,很多都陸續申請專利。他興奮地說:『2017 年我們順利地與生技中心、中研院合作成功技轉了抗癌植物新藥的案子,這個項目從種植的選地、栽培、採收都是以最高規格嚴選把關,就像是製藥 PIC/S GMP 的精神一樣非常嚴謹規範。現階段即將進入臨床實驗,目前也開發上市協助癌症等病中、術後營養補充的保健食品,這都是公司里程上重大的突破!」身為第四代接班人,擁有生技背景的林命權說:「我們不是一間只做製藥產品的公司,我們更攜手全台灣一千多間藥局會員店建立了新型態的電商模式,中美成為他們藥局的大盤供應商,透過電商賣上百種商品。只要下單,我們配合的物流會直接出貨,讓會員店藥局沒有囤貨與出貨壓力,創造共贏的局面!」中美製藥榮獲經濟部表揚,創業超越、績優廠商,在地87年資深藥廠(圖/品牌提供)永續經營、傳遞幸福的價值理念「已故董事長也是我們父親最深的期許,是希望將中美打造成『幸福企業』,不僅要永續經營,更重要的是『傳遞幸福的價值』,把這樣的核心價值落實在日常的營運當中」,林命權和林宜琳語重心長的說。第四代掌門人林命權認為,企業永續經營最重要的是前瞻性的產業未來發展。他從父親手中接下總經理的職位,『永續經營』對他來說可謂是一項任重道遠的責任,承接曾祖父、祖父、與父親的願望,他深覺企業一定要有中心思想,永續經營的路除了承襲當初成立中美「製藥就是道德」的初心外,更重要是要看到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於更遠的未來企業願景,超前布署帶領中美的團隊邁向百年發展。中美製藥的業務大使們團結一心!(圖/品牌提供)現階段中美醫藥集團正在進行數個研發項目,未來兩到三年會陸續釋出,相信會是藥界沒看過的。發展新事業的同時不忘本,維繫好跟客戶會員藥局、大型藥局的關係。觸角向國外擴展的部分,包括與日本獅王眼藥水深耕合作已久,也與其他日本廠商合作代工生產,由台日共同開發再引進台灣的產品!而開拓的部分,東南亞市場是我們的機會點,希望未來為海外市場做高技術的專業代工,透過特殊劑型、高技術門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技術,進一步做投資發展。中美也希望,以台灣這片土地出發,將高規格的技術根留台灣,並加入高度自動化,而基礎人力部分移到人力充沛的東南亞國家。從台灣出發,邁向國際是中美的策略藍圖。信心滿滿的林命權開玩笑說:『之前覺得念博士班很忙,但分享了這麼多的展望,我感覺會更加忙錄,肩膀的擔子很重、責任很大!』中美製藥總經理林命權(圖/許方正攝影)未來 20 年共創幸福、邁向百年醫藥集團林命權的母親李阿利謙遜地說:『很多品牌需要編故事,而邁入第87 年的中美故事卻是說不盡道不完,一路走來個個真實、溫馨,不但豐富又精彩!』林家第一代曾祖父林金枝創立了『中米製藥』,當時中美的環境用藥、殺蟲劑等為暢銷品,第二代林滄洲接手公司後,透過會員制銷售體系,統稱「會員店」 的概念建立會員店藥局商業模式,最有名的就是『暫停錠』避孕藥!到了第三代林命權的父親林本源,因應時事推陳出新,主打國內 OTC 使用量排名第二的便通樂、有效輔助減重藥「優美孅」,秉持著最符合當時群眾的健康需求,提供最需要的藥品,守護台灣民眾健康!本著以幸福企業為精神,包括在每個同事身上、客戶會員店藥局,幸福企業是他最想要傳承的精神!第四代的林命權接班,看得出來他帶領中美製藥,邁向百年企業中美醫藥集團的企圖心,除了共創幸福的價值,更要開拓國際市場,老幹新枝,代代傳承永續經營,且看中美醫藥集團如何在林命權這位擁有『實務與學術經驗』的最新接班人,在台灣與國際間發光發熱!
大同與歐洲能源交易所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MOU) 將進行四大方向合作
大同(2371)今(13日)由董事長王光祥代表,與歐陸最著名的能源與碳交易平台歐洲能源交易所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MOU),以提供台灣企業更好的歐洲碳市場相關服務。王光祥表示,此次簽署MOU意義非凡,顯示大同集團轉型進入開花結果階段,集團由家電與電子起家,一路進展至資通訊再到綠能轉型,為百年企業注入新活水,在電力、再生能源、資訊系統及家電產業等事業多管齊下,隨著淨零碳排世界趨勢爭取商機。歐洲能源交易所亞洲區總裁Ray Ang Zhi Ru表示:作為全球減碳的忠實倡導者,EEX非常高興與像大同一樣志趣相投的公司合作,並且期待未來更密切的合作。針對大同與歐洲能源交易所達成的合作意向,大同公司總經理沈柏延表示:大同集團很高興能夠與歐洲能源交易所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共同為台灣與歐洲碳市場發展提供企業端的連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扮演關鍵角色。大同表示,雙方同意在下列幾個方向合作,包括,一、資訊共用:特別是共同分享在歐洲與台灣交易所交易的環境與能源類產品方面。二、企業服務:支持與協助台灣企業參與歐洲能源交易所。三、共同活動:組織與舉辦不同形式的活動,如論壇、研討會等。四、協同推廣:在台灣與歐洲共同推廣碳市場發展。
工研院「創新50 洞見新未來」國際論壇 攜手國際六大廠針對挑戰提出解方
工研院今(12日)攜手國際合作產業巨擘舉辦「創新50 洞見新未來」國際論壇,邀請包括美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美國玻璃大廠康寧(Corning Incorporated)、德商默克(Merck)、英國牛津儀器(Oxford Instruments)、日本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和汽車動力系統及測試設備公司李斯特(AVL List GmbH)等專家,共同探討2035未來趨勢觀察與產業的實踐案例,幫助臺灣提前佈局未來產業新商機。行政院院長陳建仁表示,工研院致力投入創新研發,提升產業競爭力,讓臺灣在全球半導體及高科技產業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而氣候變遷、人口老化、數位發展是全球未來共同面臨的挑戰,工研院已展開「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包括佈局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四大方向,期望工研院透過這樣的平台帶動更多國際合作機會與商機。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表示,工研院已擬定「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作為研發方向,透過跨領域合作強化產業全球競爭力,同時也舉辦本次國際論壇,邀請美、英、日、歐駐台領袖及國際合作夥伴參與,以強化臺灣與國際夥伴的連結,為全球供應鏈的可靠與穩定奉獻心力。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將技術產業化過程中,國際合作是成功關鍵,必須積極掌握國際新局勢,藉由深化跨領域合作優勢,打造與國際接軌的強韌生態鏈。應用材料公司台灣區總裁余定陸表示,以應用材料公司為例,在半導體領域持續拓展市場同時,也非常重視ESG永續發展,並已開發一套架構,目的是希望與整個產業生態系合作,創造一條實現淨零排放的道路。台灣康寧總經理何宜修表示,精密玻璃層在新興顯示技術進步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何宜修更強調康寧將繼續堅持運用其在材料科學和玻璃製造方面的專業知識,打造永續未來。台灣默克集團董事長李俊隆表示,企業想要長久經營,必須具備「永續創新」、「跨界創新」及「數位創新」等三個面向,如此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突圍,掌握產業脈動創造新商機。牛津儀器董事總經理Matt Kelly表示,牛津儀器除了在高功率電子元件材料、光電元件材料及顯示照明設備材領域提供完整解決方案外,更透過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導入,幫助客戶開發高效低耗能的產品與應用,以達到減碳之目的。三菱電機國際本部長大家正宏表示,身為日本百年企業的三菱電機,這幾年不斷從「成長」、「獲利能力/效率」、「健全」三個視角,積極提升企業價值,履行對社會、客戶、股東、員工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責任,並且共同成長茁壯。AVL李斯特公司策略長Reiner John表示,臺灣想要成為歐洲戰略合作的理想夥伴,必須在移動載具、能源和基礎設施等不同生態系統上進行整合,並積極以協作及開放的思維投入跨領域跨國境之合作。
顛覆感官新體驗 台酒全台十三間酒廠聯合出品 百樣酒款一次滿足
告別疫情,台酒舉辦「台酒潮巷」特展,結合了感官體驗及新潮元素,將台酒的創新創作理念濃縮於「台酒潮巷」,此次酒展將於2023年5/4(四)至5/7(日)在台北啤酒工場(台北市中山區八德路二段85號)盛大舉行,將有來自全台共13間酒廠的酒類產品,展出包括啤酒、威士忌、高粱、清酒、葡萄酒等超過百款的經典酒品,讓賓客可以一次滿足,邀請您一同蒞臨鑒賞品酩。各式台潮主題,帶您進入台酒歷史時光隧道台潮灶咖釣酒瓶小遊戲,挑戰成功即可獲得酒廠精美好禮。(圖片提供/台灣菸酒公司)此次台酒酒展的主題為「台酒潮巷」,會場內塑造大眾熟悉的街道場景,其中包含熱炒店、中藥行、西服店、雜貨店等日常隨處可見的店舖,充滿濃郁的台灣特色,在每一間店舖可以體驗不一樣的有趣互動遊戲,如台酒柑仔店的戳戳樂,再搭配台味餐飲區,提供各式以酒入菜的經典台菜好滋味,讓人霎時有種時光倒流的感覺。現場不僅可以品嚐到各式經典酒款及酒款衍生出的特色調酒,更在展期5/5(五)至5/7(日)的15:00-17:00時段規劃了HappyHour的「$199嗨啤TIME」,只要一百九十九元便可以享受指定酒款無限喝到飽,此活動為限時限量,非常推薦給喜愛啤酒的朋友們!展區內也運用大型裝置物設置了拍照情境區、台啤熊互動拍照牆,賓客可利用台酒潮巷客製化相片列印機台,製作出獨一無二的紀念相片,讓與會的貴賓擁有沈浸式的體驗。味蕾與知識的結合,一同建立高質感生活民眾可透過展場互動遊戲,體驗日式祈福運勢占卜。(圖片提供/台灣菸酒公司)現場還有專業的品酒教室和跨界講座,介紹不同酒類的生產工藝、風格及其文化背景,更邀請不同領域的知名講師,不僅帶領貴賓由淺入深享受品酒文化,更從生活切入台灣百年飲酒歷史,帶給大家知識及味蕾的多重饗宴。展場更祭出不可錯過的好康,5/6(六)14:30推出「絕版老酒拍賣會」吸引愛酒的玩家,得標者還可獲得主辦單位精心準備的得標尊榮好禮。不僅酒類相關活動,台酒更邀請多位知名DJ、樂團及藝人,為活動開場及尾聲帶來精彩絕倫的表演,讓參觀貴賓置身這場台酒新潮派對的熱鬧活力之中。不只從活動現場體驗台式傳統風格及各式互動小遊戲,台酒更要讓賓客把「台酒潮巷」帶回家!酒展推出精美且獨一無二的活動專屬伴手禮—「台酒潮巷紀念杯組」。經典啤酒杯結合本次酒展主打潮味,酒杯不只可以在特展期間使用,特展結束後台酒潮巷的「潮」精神依然可以繼續陪伴大家的飲酒時光,使參觀體驗本次酒展的美好回憶以不同形式烙印在彼此心中。擦亮台酒百年招牌,致力將台灣飲酒文化揚名國際台潮熱炒店,用尚青的台啤產品,與大家一同乾杯。(圖片提供/台灣菸酒公司)台酒旗下有13間酒廠,擁有豐富且優質的產品,為台灣首屈一指,最具規模之酒企業。不僅肩負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使命、在追求獲利與穩健成長的同時,更期望善盡社會責任,秉持著「回饋社會,貫徹顧客第一」的精神,提供消費者最高品質的產品及無微不至的服務水準。面對開放且競爭的市場,與時俱進是台酒這個百年品牌必然的發展趨勢。 董事長丁彥哲表示:「多角化經營的同時,也要擴大行銷力度來增加產品與消費者的連結。」透過此次精心策劃之「台酒潮巷」特展,從餐飲、趣味互動遊戲、各式經典場景、專業品酒體驗及多元跨界講座等豐富內容,將台酒超過120年的文化底蘊與揚名國際的產品,透過活動體驗將酒文化知識傳達給消費者,結合「潮」味元素,將傳統與創新濃縮於一條巷子內,用貼近生活的方式,讓更多人看見台酒產品的好、進而認識百年企業充滿活力的一面、並且輕鬆體驗台灣在地酒品的歷史及魅力。※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泓德能源轉掛創新版 首日跳空漲停鎖住121元
自詡為「能源界 Uber」的泓德能源(6873)今(6)日正式掛牌上市,以新台幣110元承銷價,成為臺灣創新板首檔掛牌能源股,股價強勢表態,開盤直接跳空攻上漲停價121元,並一路鎖到收盤。泓德能源董事長謝源一表示:泓德能源以民營智慧電力公司為目標,推動智慧綠能、隨手可得的普及化。我們希望泓德能源能受到資本市場信賴與認可,未來也將繼續精進,並為臺灣2050年淨零轉型目標共盡一份心力。謝源一指出,「成為上市公司是我的夢想,因為本身所學與經濟和財務創業管理相關,觀察到全球百年企業都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不僅要有市場競爭力、公司治理與風險管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永續經營,保障股東及其他利害關係人的合法權益,並且對台灣的社會與環境負責。」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表示,「2022年泓德能源深耕發電、儲能與售電領域,並已逐步展現成效。泓德能源除了擴大投資外,也將發展技術並加速邁向智慧電力公司的目標。泓德能源今年也將成立智慧電力公司示範點,搭配「智慧綠電系統 TITAN」整合太陽能發電、儲能系統與充電樁售電的光儲充完整電力服務系統,現場將透過電力可視化,提供使用者智慧綠能、隨手可得的體驗空間。」
口罩起家CSD中衛三代奮鬥75年 秘推寶格麗聯名紀念手環
「CSD中衛」歡慶75週年,將於本月10日盛大舉辦「白色派對春酒宴」,席開42桌宴請員工、客戶與廠商。有趣的是,全體佳賓都要穿著白色服飾,可說是中衛有史以來最別開生面也最時髦的春酒宴。現場摸彩準備了由國際珠寶精品寶格麗(BVLGARI)客製的「中衛75週年紀念手環」!CSD中衛營運長張德成說,這款特製手環的贈送對象先保密,要在白色派對當場揭曉給驚喜!CSD中衛營運長張德成表示,中衛父、子、孫三代勤誠經營,攜手克服各項挑戰,突破重重挑戰,走過3/4個世紀,75週年極具歷史意義。因此特別選擇三度合作聯名口罩的國際珠寶精品寶格麗(BVLGARI)合作,在經典的BVLGARI.BVLGARI系列手環上,加入中衛巧思,圓形亮銀鑲嵌黑陶瓷的設計,象徵用時尚包覆堅固可靠的傳統醫材,成就這款極具意義的「中衛75週年紀念手環」。這款手環採用銀質圓盤中間鑲嵌堅硬黑陶瓷,黑與銀顏色對比分明,低調質感可搭配各種時尚風格。手環圓盤正面設計靈感來自中世紀古錢幣的環形鐫文,穿越時空的設計,流露讓人難以抗拒的經典魅力。為慶祝周年紀念,中衛於手環背面鐫刻「75th CSD」及001~100的編號,每條都有獨一無二的意義。中衛特別定每年7月為中衛品牌日,在電商平台上推出各種讓粉絲激動尖叫的優惠活動。此外,中衛 還發行「COLO品牌雜誌」創刊號,揭露多年來,許多不為人知的三代經營奮鬥故事。除了深耕台灣,中衛也放眼國際市場。去年八月,中衛搶進北美地區發表全新彩色口罩新品牌「COLO」,成功進軍美國電商龍頭Amazon,讓中衛口罩躍上國際流行時尚舞台!中衛期許將來成為全球知名的時尚醫材集團,活力十足地邁向百年企業!此外,3月16日起,「Simply White」口罩將首次推出4D系列,除白色耳帶外,也參考春夏最新流行色,獨家調製出春夏新色耳帶:「輕奢藍」與「熔岩橘」。其中「輕奢藍」製成為單彩耳帶,而雙色編織耳帶則由「輕奢藍」與「熔岩橘」交織而成。
鴻海去年營收破6兆年增10% 劉揚偉:今年「3產業+3領域」將開花結果
全球代工龍頭鴻海(2317)集團昨(15)日下午以線上嘉年華方式舉辦尾牙,董事長劉揚偉致詞時表示,2022年集團在全球繼續開疆闢土,這些布局將在2023年陸續開花結果,且今年在「3+3」新領域將會有更多新客戶加入,業務會更多元、更忙碌。劉揚偉表示,近期市場傳出紅色供應鏈立訊恐搶單高階iPhone組裝門票,畢竟在ICT產業上,一直有新對手前來挑戰,這是非常正常的;常常有輿論文章,提出對鴻海前景不樂觀看法,但鴻海仍以數字成績來說話、用實際行動來打破謠言。並提到,走過挑戰很大的2022年,鴻海全年營收正式跨越6兆台幣關卡,年增10.5%,今年將持續擴充規模,在中國、美洲及東南亞地區積極布局, 鴻海今年尾牙主題訂為相信鴻海,考量疫情,以線上嘉年華方式舉行,連線集團中央及台灣、中國大陸、越南、墨西哥、印度地區總部等5大地區共襄盛舉。總獎金規模超越去年,除了抽出20位現金最大獎100萬外,更臨時加碼2位500萬現金獎。劉揚偉表示,2022年面對疫情、區域衝突、零組件短缺等大環境不利因素的艱辛挑戰真的不容易,鴻海仍能持續做大、做好、做穩,合併營收正式突破6兆元關卡、年增10.5%至6.62兆元,連續六年創下新高,再次用成績單讓客戶、夥伴、投資人等相信鴻海。在迎接鴻海轉型、建立新的成長動能的關鍵時刻,劉揚偉指出,要尋找夥伴一起快速開拓市場、一起成長,所以提出「分享」、「合作」、「共榮」的創新合作模式,讓鴻海能在世界每個角落持續扎根,基業長青。這也會是鴻海邁向未來50年,達到「百年企業」目標的關鍵。劉揚偉提到,鴻海集團去年在全球各地繼續開疆闢土,在既有資通訊(ICT)基礎上,構建營運本地化(BOL)及委託設計製造服務(CDMS)的營運模式,在中國大陸、美洲、東南亞地區持續擴充規模。2023年將陸陸續續的開花結果,業務會更多元化,散佈在海內外173個據點,綿密的全球布局就是我們最堅強的競爭力。展望2023年,劉揚偉指出,上述布局將陸續開花結果,而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3大產業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等3大核心技術的「3+3」新領域,將會有更多新客戶加入,使鴻海業務會更多元、更忙碌。今年獎項最大獎祭出電動車Model C,還有機會抽到百萬元,和蘋果筆電、手機等獎項,總價值超過億元犒賞員工希望來年繼續拚,劉揚偉也強調,面對前景不樂觀輿論與文章將用數字成績來說話,勇於迎接每一次挑戰。
王光祥交成績單2/「太陽能綠能股本益比50倍」 大同轉攻新能源「護形象易融資穩股價」
今年12月20日堪稱是台灣儲能產業的里程碑。這一天,大同(2371)子公司大同智能在集團公司尚志化學桃園觀音廠自建的6MW日前輔助服務案場正式啟用,無獨有偶,台塑(1301)在台南永康5.0MW/5.3MWh儲能案場也啟用。值得注意的是,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親自出席,大同的董事長王光祥卻缺席,改由副董事長吳振隆及總經理王金來主持。王光祥讓出舞台,改推專業經理人上台,其實背後另有盤算。「王光祥等大股東們雖然一心想開發大同土地資產,但也擔心,若營運重心都放在資產開發,對於大同股價或許有一時的幫助,一旦投資人不領情,也會衝擊大同股價,對大股東們來說反而不是一件好事。」知情人士向CTWANT記者表示。大同前董事長盧明光曾說「大同的底蘊很好。」(圖/黃耀徵攝)因此,當王光祥在今年6月股東會宣布,土地開發已經不是目前營運重點時,一度讓市場一頭霧水。「因為太陽能、綠能股本益比可達到50倍,但如果是土地資產股,本益比僅20倍。穩定股價,就是王董決定轉向的原因之一。」這位人士說。事實上,大同在儲能領域的布局,可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從家電起家的大同,深根電力領域多年,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智慧電表及重電,這也是大同的本業所在,之前大同都只是在默默布局,現在剛好搭上這個全球產業發展趨勢,讓大同的體質由之前的家電,逐步轉向新能源,刷新這塊百年企業的招牌。王光祥也曾透露,土地開發是只是大同的發展主軸之一,但是要推升大同成長的,則是新能源跟電動巴士。而王光祥本身也是國光客運最大股東,之前大同自行研發的台灣第一套國產大型電動巴士動力系統也獲得唐榮採用,雙方也議訂若成效良好,將共同執行以大同公司製造之品牌電動巴士底盤平台,行銷海外市場,並計畫延伸產品線至電動環保商用車與電動輕型(3.5噸)商用車。智慧電表是大同的主力產品之一。(圖/大同提供)據大同年報資料,智慧電表事業部2021年營收比重為7.87%(2020年為6.53%),太陽能事業部為4.06%(2020年為3.43%),智慧能源事業部營收比重為0.2%(2020年為0.45%)。而2018年到2021年,大同每年都有百萬瓦級以上的電池儲能系統專案完成,總計為7.5MW。據台電的要求,由於E-dReg需要進行電能轉移削峰填谷功能,一定規模以上的儲能設備才會對系統有助益,現階段暫時將維持5MW以上才能做E-dReg。「大同在儲能領域的成績,再加上政府又全力推再生能源,商機可說是穩到不行。」知情人士說。更重要的關鍵是,銀行對儲能設備建置案的支持。由於政府極力推動非核家園,而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擴充與儲能設備密不可分,依政府規劃,對於儲能設備貸款,銀行除了提供優惠利率,貸款額度最高可達建置成本的八成,「這對大同來說,自己已經有了技術,銀行又願意放款,可說是水到渠成。」儲能領域的業界人士分析。大同智能是大同負責新能源業務的重要子公司。(圖/翻攝自大同智能臉書)依大同副董事長吳振隆表示,目前大同自建儲能容量為11MW,2023年將會再增加44MW。「電力、新能源、消費電子、不動產,將是大同主要業務,其中電力加新能源約佔六到七成,是大同最重要營收來源。」大同總經理王金來也表示。如此一來,身為大同董事長的王光祥,面子裡子都有了。
泰山賣全家55億風波擴大證交所要查 龍邦握過半股權將開股臨會
泰山(1218)出售轉投資全家(5903)近19%股權、獲利近55億元之風波,愈演愈烈,大股東龍邦(2514)董事長劉偉龍今天(8日)表示,已委請律師在本周一向商業法院就處分金額聲請定暫狀態;詹家第三代現為泰山董事詹皓鈞則對於劉指控「強盜般售股、掏空公司」等言語正式提出毀謗告訴。該案也引起金管會注意,證期局副局長張子敏今天表示,已要求證交所向泰山調閱出售全家股權相關資料,儘快在一周內釐清「泰山董事會開會過程是否完整」、「重大訊息公告是否完整」與「內控作業是否有瑕疵」三件事。但調查結果是否可作為判斷為「無效」交易案,還需透過司法程序了解。泰山大股東龍邦國際董事長劉偉龍,本身也是泰山董事,12月2日出席泰山董事會對於出售公司持有的全家股權一案,與獨董杜英達表達反對意見,但該案經董事會投票表決後通過,董事詹皓鈞提案可授權董事長詹景超半年內擇優股價處理。最後在12月5日早上9點02分共分為兩筆盤中鉅額逐筆交易,以每股187元出售4.33萬張股票,總金額逾80.97億元,處分利益達54.53億元,並於當晚召開重訊記者會確認此案。龍邦對此不僅連續兩次發出抗議聲明,今天除了公開呼籲贊成出售全家股權的兩位獨立董事李明輝、陳敏薰懸崖勒馬,並在律師黃福雄陪同下召開記者會;泰山公司也緊急通知媒體召開記者會,逐一就龍邦記者會中的指控加以說明。CTWANT記者詢問劉偉龍,為何泰山欲出售投資的全家股權?劉偉龍表示,他是在開會前一周收到董事會開會通知單才得知此案,而且公司聲稱有請兩位律師出具律師書的資料,但遭公司以保密文件為由並未讓董事過目了解,「我覺得可能是我進了董事會以董事身分要求查閱泰山與子公司等帳目,也正在查帳中,這件事讓公司有所反應了」。詹家第三代泰山董事詹皓鈞、現為泰山漳州食品董事長,對於公司是否選在此時出售全家股權,他說「董事長詹景超在擔任總經理以來,就強調泰山是食品產業,不能靠業外收入,要專注業內,很早就有售股構想」。「對於龍邦說想要擦亮泰山招牌之語,其實這三年來年配息約3.3元,我們詹家第三代團結與專業經理人共同經營,才是重新擦亮泰山招牌之團隊,反觀龍邦並未有給股東紅利。」至於詹家大房第二代總裁、名譽董事長詹仁道、詹岳霖父子已經持有的泰山股權部分轉售給龍邦,劉偉龍也證實此事,「詹總裁家族約持股6%,轉售給龍邦約4.5%,再加上詹晉嘉家族的3趴多股權,龍邦可掌握超過53%股權,因此除了透過獨立董事召集召開股東臨時會,也是希望透過超過半數股權召集股臨會」。「但我希望明天就可以開股臨會,讓所有的股東來表達出售全家股權的想法」,也呼籲泰山另兩位獨立董事也能一起召集股東會」,「未來也計畫重新改選董事會,重新覓得適合的經營團隊」劉偉龍強調。對此,詹皓鈞則說他是創辦人兄弟中排行老四的後代,稱呼詹仁道為阿伯,家族對於總裁把泰山股權轉賣給龍邦是事先知情的,也持續都在與阿伯、堂哥詹岳霖溝通希望詹家團結,對於把泰山股權賣給龍邦而未售給詹家家族,「尊重,也感到遺憾惋惜!」至於處分全家股權獲利近55億元部分,是否會做為明年配息?而且出售全家股權之後,配息是否還能有3.3元?詹皓鈞表示將由董事會開會討論之外,並強調公司出售全家股權一切依法,並未如龍邦所指控的惡意行為,而且兩位獨董李明輝、陳敏薰對於龍邦所言,覺得被誤解感到難過與遺憾。詹皓鈞今天在泰山副總經理兼發言人雷松清與公司律師田振慶陪同下召開記者會,詹對於田振慶律師提到可仿效國外百年企業設立家族辦公室,做為創辦家族傳承,並可設立機制作為評選進入董事會的經營團隊專業經理人,或是單純擔任大股東,依循公司治理永續經營。
新纖強攻電動車2/秘訣在「每天都不斷學習」 69歲新光小王子聽Podcast
儘管擁有哈佛法學博士的高學歷,新光合纖董事長吳東昇笑著說,「有什麼就做什麼」,他做過很多工作:立法委員、銀行家、律師… 紡織業,如今的新任務是,和國際級UL開展更密切合作,為尖端材料「工程塑膠」(PBT)打造抗老化實驗室。 吳東昇不但親自打理新光合纖,還經營瑞興銀行、金廣福基金會等,在新纖尖端材料實驗室11月30日開放媒體參觀這天,他神采奕奕,走到哪講到哪,每個細節都熟悉不已,不用旁人代言。新纖本業是做塑膠,但做的是「聚酯(PET)」高分子塑膠材料,耐衝擊強度及耐折性,且耐油、耐弱酸弱鹼,能夠不斷溶解重製,不是另一種燃燒後會產生戴奧辛的「聚氯乙烯(PVC)」。「我孫子在學校學到要『減塑』,跑回來問我做的塑膠是什麼?」吳東昇跟孫子保證,「阿公做的『塑膠』是4好1公道」,「1公道是價格公道,對環境則有4個好處-Reduce(減少使用)、Reuse(物盡其用)、Recycle(循環再用)、Regeneration(再生)。」新纖經營決策委員會副主委羅時銓補充,新纖1981年做為台灣寶特瓶命名,如今被日本乳令省認證為「最安全的PET瓶」、獲明治等品牌採用。吳東昇看好PET在人類生活仍將扮演重要角色,「做聚酯跟鋼鐵、水泥一樣,能成為百年企業,碳排放還更低」。為走出台灣,新纖4年前就取得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認證,「用技術實力爭取國際能見度,也是企業社會責任」,如今吳東昇領著新纖切入更尖端塑料領域PBT。完全看不出快要邁入70歲的吳東昇,仍熱於吸收新知。「我現在多聽Podcast!」他推荐MIT研究學者LexFriedman,一次講2、3小時,與各界人物對談科學、歷史、AI、人類心理、社會權力…,「這種跟各種人都能聊天的能力很重要,睡前或早上起太早,可以聽」。吳火獅的名言是「維持現狀即是落伍」,吳東昇的人生觀也是「什麼都要向前看」。(圖/陳柔蓁攝)詢問吳東昇推薦哪本書?「我常念的一本書,是《余英時談話錄》,這可以幫助思考,永遠都要學習怎麼思考」;《論語與算盤》則是他父親吳火獅的傳家智慧,「我們論語用來讀書、學做人,日本人卻會用來做生意」,吳東昇說,巧合的是,今年中爆發新光三越經營權之爭,新光集團大哥吳東進也是拿出《論語與算盤》,要日方股東讀一讀。新光三越經營權之爭如今暫告段落,面對家族事業的經營權爭議,吳東昇安然地說,「什麼事都要往前看」。去年在大哥吳東進牽線下,為帛琉解決海上寶特瓶垃圾,新纖用來抽絲製成紗線「SIGMA」、由二哥吳東賢次子吳昕恩經營的新紡做島衫,在聯合國海洋大會廣受好評,也展現新光吳家的凝聚力。空閒的時候,吳東昇會走路或騎電動腳踏車當運動,前陣子從陽明山的住家騎下來,因下坡速度太快摔車,「幸好有戴安全帽,運動一定要做好防護」,話鋒一轉談到做生意,他強調「更要每天做RISK MANAGEMENT(風險管理)」。至於50年老店如何分散經營風險?「平常生產東西要照顧,那是創造穩定現金流的CashCow,而用來發現公司新價值、創新的產品,不見得都會賺錢,但是一定要投資,跟既有產品線彼此能相互保護,讓經營更有韌性,維持永續成長。」吳東昇說得有守有攻。新碩先進化工今年初在台南科學工業園區舉行新建工程動土典禮。圖右為新纖董事長吳東昇,圖左為吳東昇次子、新碩先進化工董事長吳昕岳,此外,長子吳昕杰任友輝光電總座。(圖/新纖提供)
永豐餘金雞母上市1/連台驊顏益財都是永道射頻大股東 KY股上市每股70元釋股競拍
百年造紙龍頭永豐餘(1907)旗下元太(8069)靠著「電子紙」今年大發威,上櫃十五年股價一度衝上255元,集團另一專注無線射頻電子標籤RFID的永道-KY(6863),11月30日獲證交所審議許可上市,再受市場關注,全球快時尚及超商相繼採用RFID後,這支由48歲掌舵手何奕達孵出小金雞即將大爆發。「現在到Uniqlo優衣庫、Decathlon迪卡儂購物,可將一籃子內商品整批結帳付款,不再一件件掃條碼,開車時以ETC通過收費站,拿悠遊卡搭捷運公車等,這些都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早已深入大家生活中。」台灣產業用紡織品協會副祕書長羅中豪博士告訴CTWANT記者。目前全球採用RFID電子標籤,除了Uniqlo、Decathlon,還有Walmart沃爾瑪、Unilever聯合利華、東方航空等知名品牌,以及宣布2025年全面採用RFID的日本7-ELEVEN超商,都是永道射頻的客戶。Uniqlo等服飾品牌為永道射頻RFID電子標籤客戶。(示意圖/報系資料照)永道射頻三廠銷售量從2019年19.57億枚,增加到去年25.7億枚在全球市占率13~14%,2022年度前三季稅前純益3.3億元,已超過2021年3.2億元,每股稅後盈餘4.03元。這次IPO備受矚目,由永豐餘投控子公司YFYGlobal釋出持有永道-KY記名式普通股1萬100張,占永道-KY股權15.29%,以每股70元為釋股底價透過承銷券商洽策略投資人競價拍賣。而被股民封上「真正的航海王」的台驊控股董事長顏益財,也是永道射頻大股東之一,個人和公司各持股0.58%。永豐餘靠著電子紙及電子標籤,分別立足世界一哥及二哥,並非一蹴可幾。「三十多年前何壽川就思考著永豐餘的轉型,隨著兒子何奕達進入永豐餘,父子攜手併進,從『紙』的材料『紙漿』出發,擴散延伸到衛生紙、包裝紙盒、電子標籤、電子紙書等技術,囊括產業上中下游。」一位RFID同業人士說。為了轉型大業,何壽川領著兒子加入永豐餘是創始成員之一的時代基金會,與美國產學交流新知,因而發現RFID的機會,何奕達在麻省理工學院(MIT)讀書時便投入RFID研究,協助永豐餘成為第一個投入RFID的亞洲企業。何奕達原打算創業,在父親勸說下2003年返台,隔年於永豐餘大陸工紙生產大本營揚州市成立「永道射頻」,為元太科技在英屬開曼群島對大陸投資之轉投資公司(後售予永豐餘設在荷蘭的孫公司YFY RFID)。「永道射頻是全球最早進入RFID電子標籤行業的企業之一,2004年11月東京召開的智能標籤亞洲大會中,時任永豐餘副總裁何奕達就受邀演講RFID對包裝工業未來的衝擊與大中華區市場技術展望,與美英、澳洲、日韓香港新加坡印度等業內分享看法,當年他30歲。」一名RFID業界人士說。永道射頻以「紙」為載體發展RFID電子標籤,應用於服飾、電商零售業等。(圖/翻攝永豐餘官網)何為RFID?羅中豪博士解釋,通常是由感應器(Reader)和RFID標籤Tag所組成的系統,其運作的原理是利用感應器發射無線電波,觸動感應範圍內的RFID標籤,藉由電磁感應產生電流,供應RFID標籤上的晶片運作並發出電磁波回應感應器。CTWANT調查,RFID能夠廣泛應用於服飾、零售界,起因是2005年Walmart沃爾瑪掀起這一波供應銷售管理系統改革;後來,大陸電商、零售及物聯網大量運用RFID,擴展到火車、機票到白酒、普洱茶餅防偽標籤等,不僅便於消費者迅速結帳,業者也可即時盤點庫存,並可做產品溯源、生產履歷到產品電子身分證等。「大約五、六年前,荷蘭有一家公司就研發出細如頭髮的天線做RFID載體,永道射頻是利用『紙』載體做電子標籤,降低面積與重量,應是永道射頻的最大優勢。」羅中豪博士說。這家由何奕達親自領軍的永道射頻,生產基地以揚州為主設有兩間廠房,台灣有一間土城廠,年產電子標籤合計約30億枚,台灣土城廠則約占10億枚。「他們父子檔一位是工程師教授性格企業家,一位是有著商業敏感高的企業經營特質」一位業內觀察永豐餘投控永續學院院長何壽川、永道射頻董事長何奕達父子的高層說,「他們比一般企業家更能花時間蹲點等待,是百年企業的優勢。」
永豐餘金雞母上市2/何奕達重實驗百年企業蹲點 衛生紙電子標籤轉型有成
「元太現在年營收衝到快200億元,永道射頻回來台灣KY股上市進入資本市場,應該是何奕達看準RFID電子標籤疫情解封後的消費復甦潮!」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說。CTWANT調查,2018年永道射頻原計畫在上海上市,2021年5月永豐餘投控(1907)召開股東會前,大股東何家投下震撼彈,何壽川、何奕達父子雙雙退出董事提名名單,改由專業經理人組董事團隊。因此,原遞交的上市計畫書負責人名字需變更費時,才決定以境外公司返台KY股上市。這場變革後,何壽川僅擔任永豐餘學院院長等,何奕達卸任永豐餘投控董事長後,僅身兼集團旗下永道射頻董事長、永豐餘消費品實業董事長,持續推動兩家金雞母公上市計畫,永豐實(6790)已於2021年9月櫃轉市;永道射頻則在今年11月底證交所審查通過初次申請第一上市案。「永道射頻、永豐實的民生產品應用營收,雖非他過去掌管永豐餘規模龐大,何奕達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如今看來他當年在電子紙、電子標籤的投入奏效。」觀察永豐餘多角化經營發展的業內高層說。元太科技和永豐餘共同打造,可重複使用的智慧物流紙箱。(圖/永豐餘提供)除了何奕達親自帶兵的永道射頻外,目前由何壽川女婿李政昊擔任董事長的元太科技,從面板廠轉型成為全球電子紙材料龍頭關鍵人物,也有何奕達身影;何奕佳則為永豐餘生技董事長兼總經理,專注有機食品與「Green& Safe」品牌,分掌永豐餘旗下事業群。元太科技1992年於新竹成立,起源何壽川看準顯示器未來趨勢,成為台灣TFT-LCD面板廠先驅,專注生產中小尺寸面板;2000年何奕達就讀麻省理工學院(MIT)時,促成MIT媒體實驗室E Ink與元太科技合作案,與E Ink合作專攻電子紙取得領先技術,埋下日後轉型伏筆。當面板產業在韓國廠及大陸廠砍價廝殺之際,元太科技2005年併購飛利浦電子紙顯示器之軟硬體與技術;2009年,併購專事電子墨水技術及電子紙研發、量產的美國E Ink公司,其技術源自麻省理工學院多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何奕達則兼任美國E Ink董事長。自此元太科技完成電子紙上中游產業鏈的布局整合,並以E Ink品牌行銷全球。2016年底,元太科技正式淡出LCD業務,專注於電子紙的研發與製造。專注電子標籤的永道-KY將於台灣上市,圖為同時擔任永道射頻與永豐實董事長何奕達。(圖/CTWANT資料照)美電商龍頭亞馬遜2007推出Kindle電子書閱讀器,一度給了世界美好想像,但在2010蘋果推出iPad後立刻消風,這給了何奕達新挑戰,2012年升任元太副董事長後,他不斷將所嫻熟的無線通訊領域嘗試與電子紙結合。2016年元太科技結束賠錢的面板事業,專注電子紙順利轉型,還拿下全球電紙書材料九成市占率,已退出元太科技的何奕達絕對是功臣之一。「我曾看過何奕達出席公開場合時,西裝上別著『E Ink』徽章,戴電子紙手表,看電子書閱讀器,樂當E Ink招牌代言人」一位金融圈人士告訴CTWANT記者,「現在他還進玉山科技協會理事會擔任常務理事,簡直是科技人。」「何奕達聰穎靈活、有眼光,非常注重實驗,也因此從科學研究中嗅到電子標籤RFID、E Ink電子紙商機,而且在永豐實中也是有一間實驗室,專注研發洗潔精等民生消費商品」一位傳產界主管說。永道射頻上市後,何奕達接下來要端出什麼新商品,大家拭目以待。
9家中型企業成疫情最大贏家 市值成長躍升大型企業
台灣董事學會攜手中華家族辦公室協會、華人家族企業聯盟2日舉辦第十一屆華人家族企業年度論壇,發布第十一年的「華人家族企業關鍵報告」。台灣董事學會發起人蔡鴻青博士調查指出,疫情三年間,家族企業營收成長較非家族企業低4%,不過贏家卻是中型家族企業,有9家中型企業市值成長躍升大型企業,其中包括長榮、萬海等航運及半導體科技業等。論壇引介國外家族企業永續長存的案例,顯示善用專業夥伴及治理工具,得以協助家族資產順利傳承,值得台灣家族企業深入研究。論壇亦邀請國際百年企業典範與台灣家族企業現場對談,並匯集歐洲、香港、日本等跨域專家借鏡不同家族治理模式。台灣上市櫃企業中70%是家族企業,市值為0.74兆美元,占總體44%。第十一年的「華人家族企業關鍵報告」以中國、香港、台灣三地8,286家上市櫃企業為樣本整合分析,報告指出疫情間(2019~2021年),華人家族企業市值成長高於非家族企業;但今年截至6月,兩岸三地家族企業中,卻以台灣家族企業跌幅最明顯。另外,受人注目的家族財富也有顯著成長。2019年台灣百大家族財富為0.11兆美元,三年後增加到0.29兆美元,漲幅達163%。成長最多的為有科技業的家族,如鴻海、日月光、遠東、華新麗華、大立光等。不過,2021年底至2022年中,家族企業財富減少0.05兆美元,降幅為17.2%,下跌最多的也是擁有科技業的家族。疫情期間,台灣家族企業的財富波動為兩岸三地最高。台灣家族企業掌門人正面臨家族和企業的抉擇。家族企業表現兩極化,家族公司落後專業經理人的公司,且家族企業的重要性下降,同時台灣家族企業也面臨接班問題。兩岸三地中,中國科技業在政府支持下,大型家族企業成長最快,不過中國家族企業多為第一代,因政經環境變動,百大家族排名變化大。香港大型家族企業以金融地產業下降最多,主因中資恆大地產風暴領跌;新上市家族企業以消費品及醫療保健行業為主,成長快速。香港百大家族老家族排名穩,但新上市家族排名竄升快。與國際(英美德法日五國)相較,華人家族企業規模較小,僅為國際家族企業的一半至四分之一大小。儘管台灣家族企業尚在創業早期,然而已提早進入共治階段,是故台灣家族企業可借鏡西方,藉以找出自己的模式。法國萊雅集團是全球美妝業龍頭,已成立112年,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台灣萊雅執行長Eva Leihener-Stefan指出,萊雅集團採取家族與專業經理人「共治模式」。股權規畫上,家族占三成為最大股東,但在14席的董事會中僅占3席,平時尊重公司經營層。但在重大決策如雀巢意圖收購時,經營團隊則力挺家族。30年來萊雅市值翻了38倍,年複合成長率14%。30年間歷經三次轉型的晶華酒店集團,在董事長潘思亮靈活帶領下,總是將危機轉為契機。這兩年疫情嚴峻,潘思亮善用飯店資源,先是將客源從國際商務轉為主攻城市度假,接著推出防疫期宅食經濟,成為全球唯一獲利的飯店集團。清華大學副校長簡禎富博士指出,家族企業遭逢危機時能決斷轉型,專業經理人與家族成員之間的默契極為關鍵。歐美家族企業運用「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作為家族傳承方式的風氣越來越盛行,包括比爾蓋茲、Google創辦人布林等富裕家族都以此為家族財富的專業管理機構。前瑞士百達銀行財富管理家族辦公室主管Gregoire Imfeld指出,家族企業要永續經營,要讓企業從家族為主轉化成企業為主,另外則是在轉化過程中以家族機構化的方式,來處理家族企業面臨包括人才培育、家族企業治理、財富管理甚至公益慈善等領域。為兼顧以上領域,家族辦公室實為極佳的機構化功能平台。政治大學商學院專任教授湛可南博士表示,在台灣,包括中租集團所屬的辜家,以及克緹國際陳家,都開始引進家族辦公室作為企業傳承的治理工具之一,未來華人家族企業應會將設立家族辦公室作為重要工作項目。在國際交流的部分,邀請的講者以歐洲和亞洲的家族企業為研究對象。香港科技大學資深顧問金樂琦博士,專門進行華人、印度和猶太僑民家族企業之特點和成功的關鍵,並分析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以及不同家庭文化培養出的創業家精神,對家族企業發展的影響。浙江大學企業家學院院長陳凌博士,則剖析中國創業一代和二代的同異,以及家族企業交接班的困難點。日本立命館大學竇少杰博士分析華人與日本家族企業在經營上的同異,分別就企業、家族、財富三面向進行探討,並分享日本百年家族企業家族精神與理念。倫敦商學院的Heinz-Peter Elstrodt博士則從歐洲超過兩百年的家族企業談起,講述這些企業如何在屢屢遭逢時代劇變後仍能繁盛發展,其中家族價值觀、家族辦公室,與定期更新資產配置這三項功不可沒。家族企業經常是支撐社會重要的經濟體,但人無法百年不死,企業則可以永續經營。家族成員若能將大我放在小我之前,企業才能永續長存。透過論壇中的深入探討及國際典範研究可以發現,大股東與專業經理人的「共治制度」是不可避免的現實,也是符合時代潮流的做法。只有分享才能做大,這樣的精神值得華人家族企業深思。同時,台灣家族企業已屆二、三代接班之際,如何善用家族辦公室達成家族財富與家族永續傳承,更是家族企業掌門人們應儘早思考的議題。
金門酒廠建廠70週年慶 推出「70如金」紀念珍藏酒款
「金門高粱酒」如今已是國際上中式白酒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之一!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金門酒廠竟是70年前從一紙戰地命令而成立的酒廠。如今金門酒廠已經成為台灣「酩」揚國際的百億級企業!從資源貧瘠的蕞爾小島到成為白酒界的釀酒巨擘。金門酒廠始終堅持古法釀造,不僅有單醇的底蘊,並且不斷與時俱進,致力釀造出最高品質的金門高粱酒,才能在多變的市場環境屹立不搖,將屬於台灣的高粱酒文化推廣到國際上。從2016年參與世界烈酒大賽,6年來已獲獎超過200多個國際獎項,成為世界白酒新標準。今年更再次勇奪2022年舊金山烈酒大賽四面雙金獎、四面金牌獎,以及一面銀牌獎,成績斐然。為慶祝建廠70週年,金門酒廠特別在4月26日於台北101大樓5樓双融域(AMBI SPACE ONE)舉辦別出心裁的70週年紀念發佈會。同時,以「70如金 經久彌新」作為里程碑,進而推進一系列品牌躍升計畫,跨越時代的金門酒廠更以「轉烈」的決心,走入新世代讓年輕人接受更為醇厚的烈酒,讓單醇的經典風味破圈創新,打破年齡的界限,連結不同的世代。「70如金」紀念珍藏酒款,除了選用頂級醇釀的陳年老酒,更邀請到台灣當代藝術家董陽孜揮毫,為酒款倍添收藏價值。(請勿酒駕,未滿18歲請勿飲酒)金門縣長楊鎮浯也以大家長的身份出席金門酒廠七十週年發佈會,他特別感謝當年胡璉將軍70年前以「高粱換大米」的政令,改善金門人的生活,從此翻轉小島命運,成為全台名列前茅的幸福城市。而金門酒廠扎根於金門,也深耕在金門,自營收獲利後,長年回饋金門地方公益建設,包括每年三節的配售酒,目的即在於「藏富於縣民」。在防疫期間捐贈酒精物資,守護金門鄉親,更推出振興金門方案,使金門的在疫情期間仍然保持穩固的經濟基底;在體育推廣上,長年贊助優秀的羽球選手李洋以及金門相關運動基金,支持在地年輕運動選手發展,從而為台灣摘下首面奧運羽球金牌。此外,捐贈醫療院所鋼琴改善醫療環境,更與台灣本島農會簽約省水耐旱的高粱契作,作為釀酒原料來源。不僅能讓台灣農民受益於降低成本、保障收入,更有助力於在經濟發展及環境保育間取得平衡。楊縣長也期許金門酒廠能持續發揚創始人胡璉將軍精神,追求企業與縣民「同好」為目標,積極拓展海內外市場,期盼全台灣人民繼續相挺,讓金酒邁向下一個70年。金門縣長楊鎮浯也以大家長的身份出席金門酒廠七十週年發佈會。焠鍊製酒工藝 標準如金 堅持單醇 不變初心金門酒廠為慶祝建廠七十週年,推出「70如金」紀念珍藏酒款,除了選用頂級醇釀的陳年老酒,更邀請到台灣當代藝術家董陽孜揮毫,為酒款倍添收藏價值。董陽孜老師也特別為金酒70週年題寫「一年香 三年醇 五年陳八年綿 七十如金」。這16字箴言將作為金門高粱酒風味的最佳詮釋,而紀念酒瓶身更委由文創界的領軍品牌「春池玻璃」生產,有別於機械式自動化製程,擁有超過半世紀工藝技術的老職人們,透過手工玻璃技藝賦予瓶身獨有的紋理與溫度,使每一支瓶身都獨一無二。酒液選用5年陳年金門高粱酒,更特別添加食用級純金箔,輕輕晃動金輝奪目、口口甘醇酒體溫潤,兼顧視覺與味覺感受,更彰顯「70如金」紀念酒之不凡價值。未來金門酒廠也將延續與知名藝術家跨界合作的概念,規劃一系列值得收藏名家珍藏酒款,無論是品酩收藏,或供藝術鑑賞,勢必引發酒類市場與收藏家的高度關注。讓KKL不再LKK 品牌「烈」變 更創新 更貼心 面對酒類市場的高度競爭,年輕族群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而品牌的轉型在酒廠成立70週年後,也成為相當重要的一環。金門酒廠表示,在品牌年輕化的戰略佈局上,也將從新產品、新通路、新媒體,來與年輕人溝通。例如這次70週年紀念酒即採用兩種限量款式,一種為精裝收藏款;另一款則是針對年輕族群推出,以時尚、潮流的方形瓶身設計、搭配小容量、中低酒精度的紀念款,希望能讓更多年輕人接觸並喜愛金門高粱酒。此外,金門酒廠也將於七月推出讓台灣名揚奧運的「麟洋配」奪金週年紀念酒,同樣透過創意包裝,吸引喜愛運動的年輕族群收藏。在通路活動方面,今年夏天將推出KK Bar期間限定酒吧,並搭上餐酒風潮與知名餐廳聯手舉辦品酩會,將目標鎖定酒吧及餐酒館等新市場;並透過社群媒體粉絲團運營與KOL合作,期待讓金門高粱酒融入年輕族群,走進年輕人的生活中。金門酒廠也因應時代趨勢及消費者需求不斷推陳出新,提供更多新服務模式,近期推出的「儲酒銀行」包罈服務,消費者可依喜好選購3年、5年、8年酒基,由酒廠繼續儲放於窖藏坑道中持續陳化,無論將來何時取出,每一罈都是獨一無二的原漿酒液。不僅大幅降低藏家需投入的儲藏成本與風險,也能讓金門高粱酒像威士忌一樣成為投資理財標的。金酒彌新 七十奪金 帶領台灣白酒走向世界烈酒市場展望下一個七十年,金門酒廠自許將以青壯之姿,承襲創辦人胡璉將軍精神,帶領金門高粱酒攻入世界烈酒市場!在國際推廣方面,金門酒廠近年來不斷在海外世界級賽事中嶄獲佳績,逐漸打開國際知名度,因應海外市場對金門高粱酒的需求擴大,目前已積極洽談海外業務,未來將積極拓展外銷市場,讓金門高粱酒名揚國際。金酒公司是地區的龍頭企業,在全球SDGs的浪潮下,金門酒廠持續改善製程、裝瓶、物流等流程,致力降低每瓶金門高粱酒送到消費者手中的碳足跡,至今已獲得15個碳足跡標章。未來也將持續參與及贊助社會各項公益領域,納入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積極打造一個從台灣走出去的世界品牌與百年企業。此次的發佈會以五面沉浸式動畫,帶領現場賓客一秒跨越七十年歷史,下一秒又彷彿置身金門酒廠的坑道中,運用多媒體及高科技,展現金門酒廠在期許品牌翻轉上的創新。會上除了展示「70如金」紀念酒款外,亦同步展出七十週年系列相關紀念酒。(請勿酒駕,未滿18歲請勿飲酒)
激進減碳3/擁1190座大安森林公園 何壽川勤造林「生物資產」逾30億
造紙龍頭永豐餘不只是碳排放大戶,更是「碳匯」超級大戶,光是該集團旗下華紙在兩岸擁有約三萬公頃的森林,每年可吸附51萬公噸二氧化碳,再加上碳匯價值的話,法人粗估光生物資產估值即逾30億元。而這筆人人稱羨的「家傳之寶」,是在永豐餘創辦人何傳起的頭,由何傳兒子何壽川發揚光大。「如果把企業比喻為人,九十多歲的永豐餘應該是一位歷練足、功夫紮實、具膽識的先行者吧!」何壽川如此形容永豐餘,他自己也就是種樹的先行者。永豐餘二代創辦人何壽川,在永豐餘投控團隊眼中是「大家長」,受到三寶案影響深潛練心養身,可是他對三年後成為百年企業的永豐餘,以及如何走到下一個百年的願景,早就了然於心,如同他給予自己的期許「超越,再創輝煌」。中華紙漿在兩岸栽種的廣闊森林,其可為永豐餘集團挹注可觀的「碳匯」。(圖/華紙提供)他說過一個故事,「曾有永豐餘造紙久堂廠屆齡退休的員工,陪我巡廠,我望著原本生產傳統文紙、現在生產具有高附加價值特殊紙的機台,成為同業間的翹楚,又感動又驕傲。」台灣第一個抽取式平版衛生紙,第一間民營紙廠,都出自何壽川。永豐餘創辦人何傳時代便開始推動的造林,到了何壽川時期,他還親自到菲律賓引進銀合歡樹種,發現源自南美樹種不適宜台灣氣候才感受到對生態的影響等,因此自1990年代起,造林策略調整專注種植可強化水土保持及生態保育樹種的保育林,如肖楠、烏心木和台灣櫸等,目前已在台種植超過200餘萬株林木,即是何壽川口中一再強調的減碳努力。為永豐餘下一個百年,何壽川在9年前將永豐餘造紙分割紙與紙板事業部予中華紙漿,更名為永豐餘投資控股,華紙名下在兩岸的森林面積三萬多公頃,超過1190個大安森林公園,種植4千多萬株林木。如今每年可為地球吸附超過51萬公噸的二氧化碳,以造林可扣抵碳權價值估算,外界預估其資產價值就超過30億元。永豐餘集團旗下控股公司,從紙業跨足到金融、科技與生技醫藥食品,從衛生紙到有機火鍋、超市,多達近百家公司。圖為永豐餘生技GREEN&SAFE推廣無添加健康飲食活動。(圖/馬景平攝)何壽川多次提到的固碳與醣經濟,就是植物藉由光合作用,結合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水,形成多醣體生質物,可為地球儲存大量的二氧化碳。每一張紙都有其固碳的價值;若以紙纖維含碳的成分計算,一本400 克重的平裝書相當於為地球固定超過500 克的二氧化碳。換句話說,正當政府要向碳排大戶徵收碳費的同時,森林也是固碳的一項資源,也難怪何壽川多年來一再倡導未來將是醣經濟時代來臨,而這也與國際間為了2050年達到零排碳的目標,展開碳關稅與碳權交易趨勢,開啟新的能源碳匯經濟契機。不過,台灣建立碳權交易制度之前,永豐餘投控、華紙對此碳匯的估算,一直未對外鬆口說明,態度仍是維持「先儲存,不銷售」的立場。
起初借1.5萬元來炒股 印度股神就此滾出千億身家
巴菲特因為在投資方面有獨到之處,再加上績效頗豐,因此博得股神的稱號。而在印度其實也有一位號稱是「印度股神巴菲特」的男子,他一開始僅頻藉著390美元(當時匯率折合新台幣為1.5萬元)的資金,歷經35年後,身家已經高達42億美金(折合新台幣約1176億元)。綜合外媒報導指出,印度一位名叫金君瓦拉(Rakesh Jhunjhunwala)的男子,在印度當地有著「印度股神巴菲特」的稱號,而根據2021年富比世富豪排行榜,他的身價高達42億美金。而他的投資方式並沒有刻意模仿巴菲特,但不少投資策略其實都是跟巴菲特十分接近的「價值投資」。金君瓦拉其實也算是家學淵源,因為他的父親是孟買的所得稅專員,屬於財經領域中的一環。他的父親時長與朋友討論股市,金君瓦拉就在一旁旁聽。直到有一天,金君瓦拉父親告訴金君瓦拉,新聞消息很容易影響一間公司的股價,這讓金君瓦拉開始對股票著迷。而他於1985年完成學業後,跟堂弟借了5000盧比的資金(折合美金390元、新台幣1.5萬元),就開始了投資人生。而在1986年,金君瓦拉以每股盧比43元的價格,買下塔塔茶葉的股票,3個月後以143元賣出。之後又重新進場,以150盧比買入,接著到5年後以1200盧比的價格賣出。金君瓦拉認為,塔塔茶葉所屬的塔塔集團,是印度的百年企業,而且印度人有飲茶的習慣,因此購買塔塔茶葉的股票十分的安穩。而在這次交易後,金君瓦拉開始著手研究小型、但是具有前瞻性的公司股票,金君瓦拉認為,只有公司有持續成長的空間,投資財會有獲利。他對於世界金融的嗅覺也十分靈敏,他考量世界經濟的提升,會對鐵礦的需求增加,於是加碼鐵礦出口商的股票,沒想到該公司的股票就這樣直線狂飆。而他也曾以18至20盧比的價格買下巴拉特拉電子公司(Bharat Electronics)的股票,最後以770元盧比的價格售出。而隨著他名氣的大漲,單是他持有股票,就足以讓該公司的股價直線上漲。但對於現在當紅的虛擬貨幣,金君瓦拉則抱持著否定的態度,在一次採訪中,金君瓦拉認為比特幣是高度投機的產品,他甚至想向印度政府禁止虛擬貨幣的交易。
大同人回鍋 新董座盧明光喊話:5年拚千億
大同23日召開董事會,重新推舉中美矽晶名譽董事長盧明光出任董事長,聘任鍾依文為大同總經理。盧明光記者會勾勒大同未來營運目標,明年要讓股東拿到錢,兩年內,讓大同旗下所有公司都能賺錢,三年內在策略、併購聯盟擬出新方向,跨足新事業,五年內營業額從二百億元突破千億元,將大同從台灣的大同變成世界的大同,開展國際市場,將科技帶進大同,擦亮百年企業。盧明光同時也對大同員工喊話,大同的人又回來大同,員工可以放心。大同今日下午將召開新任董事長盧明光及總經理鍾依文、新任執行副總經理及CTO戴豐樹就任記者會。盧明光曾任中美晶、環球晶董事長,目前擔任朋程科技董事長。盧明光表示,他畢業於大同工學院電機系、1972年曾擔任採購組長一年,之後美商、光寶服務,之後創業,大同幫他攢了創業第一桶金。他能擔任大同董事長,可說是大同人幫大同。盧明光指出,林文淵任大同董事長時,盡心盡力,大同董事會透過獨董王金來找他擔任大同董事長,他提出條件,董事們妥善與林文淵談好,全體董事都要一致同意,未來董事間不要再有民事訴訟,至於之前提出的公訴無法撤銷,未來會還當事人清白。林郭文艷及王光祥兩位董事會找到他及鍾依文,是希望借助電子及機械專業背景,讓大同有重新發展。他認為,大同過去做得很好,如果可以把百年企業做好,很光榮。盧明光表示,大同未來工作重點,首先是調整資產配置、降低銀行借款及公司負債比,改善財務結構。第二、開源節流,首重節流,加強公司各事業及子公司營運資金管理,可降低營運資金成本,產生現金流。第三、帶領公司大同轉型五大方向,一、原有事業優化,成本控制好、效率更好,產品獲利可以改善,目前三大事業群九大事業部,有些事業小賺小虧,還有10家公司,這些都要做優化。二、擴大大同擅長的綠能、節能及未來儲能,配合政府能源政策,大同要做電廠、智慧電網及未來儲能。三、加速大同現有系統整合及系統解決方案,加強5G、I0T及智慧製造能力,把科技再度戴入大同,四、大同馬達事業部與大同大學、成大、台科大及工研院加強馬達及電力系統研發,希望將來進入電動車及油電混合車的馬達及動力系統設計,五、布建關鍵零組件事業。第四、經營團隊會用謙虛的心,面對所有利害關係人,包括股東、員工、客戶、供應商及政府主管單位。經營團隊會用積極的心,興利除弊及開源節流,讓百年企業可以成功的轉型,第五、更加重視公司治理、社會責任、ESG永續營。盧明光指出,大同明年四月2021年計畫做出較完整規劃,明年六月建立經營目標,重塑大同形象。目標是明年能讓股東能讓拿到錢,兩年內公司及子公司都能獲利,規劃三年內,會用併購方式跨足新事業,五年內營業額從200億元超過千億元的營運目標。建立不是台灣的大同而是世界大同,開展國際市場,將科技帶進大同,擦亮百年企業。盧明光及鍾依文以競殿投資法人代表,並未持有大同股票,外界關注兩人是否。購入大同股票。盧明光表示,他信心,未來視時機買大同股票,但要避開內線交易問題。鍾依文指出,他與董事長盧明光目前未持有大同股票,不牽涉到內線交易問題,在合法情況,對大同有信心當然會買,在合法情況買大同股票,要讓員工對大同有信心。盧明光指出,大同可以透過策略聯盟及併購方式,讓公司成長更快。在此工作,每個人都會有報酬,會利用報酬再好好打折,每個人事業目標不同,過去經營事業只有買股票沒有賣股票,只有股息收入,每年捐贈大於2,000萬元。鍾依文指出,沒有外人和尚的待遇問題,自己薪資是自己賺來的。我與戴博士都在鴻海集團待了二十年,是鴻海大學畢業,把鴻海好的東西帶到大同,不會大同大同化或是大同鴻海化,而是將大同優化。郭台銘董事長管理鴻海E化,流程表單,從流程有那些必要的人及必要的配備,他會將鴻海流程表單及激勵有戰功的員工做法會帶到大同,也可以回饋給股東。盧明光指出,訓練比較年輕的主管,盤點人力時,學習比較慢的人以優於勞基化條件辦理退休或資遣或是調動職務。盧明光指出,中美晶做太陽能電廠及系統,大同也有座太陽能電廠及系統,目前國內電廠一塊一塊地與地主或政府承租土地,可以各做,大同投資精英電腦、資訊及大同世界科技,未來可以進行整合。大同有很好機械博士可與工研院聯手合作開發電動車及油電混合車馬達,尤其目前電動車比例僅2.5%,2025年可達25%、2035年達35%,大同日後可以與日本馬達廠合併,擴大營收規模。尚志資產董事長王光祥針對土地資產開發問題表示,大同有很多資產,但未活化,尚志資產要有蓋房子,大同莊園第一期還有餘屋還沒有賣完,第三期因缺資金而將土地賣掉,第二期2-1期住宅建案已經完售,2-2期土地開發利益80~90億元,愈早開發可以愈早交屋,尚志資產沒有變成金字招牌很可惜。希望環球電線電纜有四千多坪土地經過土城到中和聯合開發,趕快?出,把盈餘交給大同做更好的投資。土地不算成本趕快出租,出租利益可達12%,中和民享路有四千多坪土地可以趕快開發,開發利益可挹注大同,不會拿到三圓建設。鍾依文指出,他認為他們是在做有意義的事情,大同過去五年見報都是負面消息。希望未來一起為大同努力。他曾與前董事長林郭文艷一起參觀尚志博物館,看到大同過去曾幫IBM做電腦,他希望要把對的策略貫徹下來,大同是家有底蘊的公司,希望如同盧董事長所規劃,20年沒有發放股利,要做改變。至於負債方面,盧明光強調,大同必須改善財務結構,目前負債比55%,不算低;合併財報負債比更高達75%~76%,他曾向董事會要求先給120億元,用來償還長期貸款,再向銀行心貸款,就可以將負債比降至48%,不過合併負債比只能降至73%,但華映就算處理處理後,負債比最高只能降至68%。盧明光指稱,大同存貨60億元偏高,相當於三個月存貨,只要存貨天數縮短30天,可以騰出20億元資金,縮短兩個月,可多出40億元資金;應收帳款90天,若能減少10~20天,可擠出10或15億元資金。有助改善財務結構。盧明光指出,董事長一任三年,不管做多好都要轉給專業經理人,他在任內要對公司有貢獻。他坦言,大同人多了,需要做調整,如果沒有適當的人,就從外面找。財務長外找明年1月4日報到,新找人資長,從事員工訓練、培訓、留任及退休做好規劃。
長榮大哥逼我反6/老臣曝三兄弟大吵 張國華喊:一個公司只能有一個頭
長榮集團旗下有海運、航空等上市公司、未上市公司共十多家,大股東為「長榮國際」,扮演這些子公司交叉持股控股角色。因此誰能掌握長榮國際,就有權掌握旗下投資的公司之董事任命權,進而就可一掌整個長榮集團的經營權。已故長榮創辦人張榮發生前精心規畫讓其子女各擁有「長榮國際」18℅股份之外,所創辦的張榮發基金會(文教類)與張榮發慈善基金會,後來也都持有長榮國際的股份。文教基金會是由張淑華捐贈18℅及張國煒捐贈10.86℅,合計28.86℅;慈善基金會則由總裁夫人張林金枝捐贈5℅。兩個基金會合計擁有長榮國際33.86℅的股權,成為長榮國際公司最大股東,因而種下今日經營權之爭的火苗。2016年元月,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過世後,大房三兄弟皆在長榮國際設有辦公室,並透過兩個基金會各提名董事。但在2017年中,開始傳出三兄弟爭吵之說。「總裁(張榮發)刻意將股權公平分給三兄弟,對員工來說,就是三位大股東、就是三兄弟共治。」老臣們都如此認為,但是張國華密謀獨吃,「三兄弟曾傳出吵鬧聲,大董(張國華)喊:『我是長子』、『一個公司只能有一個頭!』」「三董(張國政)兩年多前回任長榮航空董事,想要一張辦公桌,竟被上頭回拒『沒空間、沒慣例』。」重返一手創辦的長榮航空董事一職,張國政想在長榮航空公司內擺上一張桌子辦公,卻被以「無慣例」拒絕。(圖/讀者提供)吳景明、李寬量都認為張國華打破兄弟共治,欲獨攬大權的企圖,早露端倪。長榮也因此被攪得烏煙瘴氣,兩大基金會這一、二年舉行董事會時的場景十分混亂,媒體不時爆出「老臣逼肢障二董(張國明)爬樓梯」、「僕欺主」、「弟弟派發動奪權」等情事。「總裁(張榮發)的經營理念是『照顧員工』,講求『團隊合作』,最忌諱內部搞派系,因此三令五申警惕主管勿結黨營私。」這兩位老臣不惜丟失工作、拒絕背叛,「我們還是基金會的董事,沒有辭掉,就是為了將來有一天,能夠發聲公布真相。」吳景明和李寬量單純服膺總裁在茲念茲的長榮精神,拒做排除異己的背叛者,卻相繼被迫於2019年2月、11月離開長榮集團,以此明志。檯面上的吳景明、李寬量,選擇離去明心志,檯面下還有許多老長榮人為了五斗米還在忍辱負重,「三兄弟都是大股東(各自持股18℅),對於集團的經營權應該坐下來好好會商解決之道,而不應該逼迫員工選邊站,員工只是領薪水做事,不應成為經營權之爭下的犧牲品。」資深長榮人跟記者說。台北地院法官已經選任七位臨時董事及董事長,暫時接管張榮發文教基金會一年,並宣判慈善基金會董事長為吳景明,雙方各提抗告與上訴。兩基金會能否像張國明所疾呼的「仿照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退出台塑集團董事會,純做公益,不做經營權工具」,還得看參與其中每個人的智慧與抉擇,如何回歸長榮精神。長榮國際的股權中,兩大基金會共占33.86%,因而淪張國華與弟弟們爭奪經營權的工具。(圖/李宗明攝)對於李寬量與吳景明等說法,張國華並無回應,由長榮集團表示:「皆是片面之詞,內容斷章取義,企圖用揣測的說法誤導社會大眾。」長榮集團表示,張榮發基金會自1985年成立到2016年張榮發總裁過世時,30年來均依法令及章程規定獨立運作,從未干涉長榮集團各公司之經營。張總裁也在生前接受媒體專訪時明確表達,要讓集團各公司走向百年企業永續經營,需委由專業經理人治理公司,目前集團各公司也依照張總裁理念,由專業經理人經營。2016年因張總裁辭世,張榮發文教及慈善基金會旋即重新推選董事長,由所有董事一致推舉鍾德美為新任董事長,其後張國政及張國明先生於2017年間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董事屆滿改選時,向大哥張國華提出二基金會的15席董事皆由兄弟三人平均分配各五席提名權,張國華先生為求兄弟和諧,當時才勉為同意此要求,然此方式與政府擬於2019年2月公布施行之財團法人法有違,故於2018年文教基金會董事改選時,張國華先生和理念相同的董事均盼能積極遵法以使基金會運作回歸法制,尊重各董事獨立行使職權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