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汗
」 更年期 淋巴癌 中醫 登革熱 心肌梗塞前警政署長張四良猝逝!急診醫列「10大徵兆」示警:伴隨出現恐有問題
警政署前署長張四良昨(19)日凌晨驟逝,享壽83歲,而他過世前一晚還與老部署及友人聚餐,席間並無異狀,怎料就傳出噩耗,讓外界都相當訝異。急診專科醫師魏智偉曾在節目《健康好生活》列出10大猝死徵兆,包括經常莫名感到疲勞、盜汗、經常頭暈、出現不明原因疼痛等等,尤其盜汗更是值得注意的關鍵,請民眾務必提高警覺。魏智偉過去曾於節目《健康好生活》分享,有位50多歲的男子,因胸悶不舒服、呼吸不順求診,而護理師發現他有冒冷汗的狀況,上衣更因此濕透後,便將男子推進急診室。後來,經由他初步診斷,男子可能出現心血管方面的問題,「最快速需要處理,就是心肌梗塞,所以人都還沒到定位,我們已經叫心電圖的機器來,手術服都先準備了,心電圖一做,果然是急性心肌梗塞」。魏智偉說,醫師在問診時,有些訊號往往是很重要的參考依據,尤其猝死前有10大徵兆,常常會伴隨著出現,因此應特別小心留意:1、反覆胃腸道症狀。2、經常莫名感到疲勞和累。3、胸悶。4、出現不明原因疼痛。5、頻繁心悸。6、經常出現眼前發黑、單側、雙側肢體麻木。7、盜汗。8、經常頭暈、昏厥。9、憋氣、口唇發紫。10、失眠、被憋醒。魏智偉接著解釋,假設出現胸悶狀況,可能會伴隨下巴、左邊肩膀麻或不舒服,此時就得懷疑可能是心臟的問題;或當發生頻繁的心悸、心律不整,或是眼前發黑、經常性頭暈或暈厥等等,可能代表心血管已經不是那麼健康。魏智偉也提到,若是睡眠常常被中斷,有時候真的是心臟不舒服者,在長時間躺平後,喘氣可能不是那麼順暢,導致突然在半夜醒來。魏智偉還強調,關於盜汗、冒冷汗的狀況,由於人在極度不舒服時,自律神經若過度興奮,就會冒冷汗,如果有伴隨著胸痛症狀,恐怕意味著有嚴重的疾病要發生。
高燒近40度掛急診 女星半夜驚醒3次「床上濕一灘」:這波好可怕
女星夏宇禾過去演出八點檔《風水世家》走紅,之後和大她13歲的男星「Gino」蔡東威交往,可惜最終以分手收場。夏宇禾近日高燒不退,頭和全身痛到下不了床,一度跑到醫院掛急診,不料半夜睡覺時驚醒,赫見床上有一大灘水,當下還以為自己尿床,後來才知道是盜汗,「這波流感好可怕,大家真的要多注意」。夏宇禾上月31日在臉書透露,自己今年萬聖節扮的角色是「急診室的病人」,她從上月30日開始整天高燒不退,頭和全身痛到下不了床,「好不容易動身去看醫生,每一步都煎熬的讓我眼流直直流。吃了藥,到凌晨了還是持續燒到快40度,實在忍不了疼痛,又去掛了急診…」。夏宇禾表示,自己從醫院返家後,想說好好睡一覺讓身體趕快好起來,誰知半夜被「一灘水」嚇醒了3次,「第一次我傻了,以為我尿床?但尿床怎麼會連脖子胸口都是濕的。頭痛迷迷糊糊沒想那麼多,拿吹風機吹乾趕快繼續睡,睡沒多久又被這灘『水』驚醒…」。夏宇禾提到,自己想了一想覺得應該是盜汗,可能是身體發冷加上棉被蓋太緊引起,「整個晚上反反覆覆3次 折騰了整個晚上到中午,依舊沒辦法好好睡。這波流感好可怕,大家真的要多注意!本來前幾天開心的買好了萬聖節要扮的衣服,準備和朋友拍好玩的影片。我真的是…殘念」。
13歲少女長期胸悶不適! 就醫檢查發現心臟旁超大腫瘤壓迫
一名13歲的少女,因長期感到胸悶不適至本院急診就醫,檢查後竟發現她胸腔裡長了一顆超過12公分的腫瘤,且確定為罕見淋巴癌,由於壓迫著心臟,醫療團隊迅速為患者制定治療計畫,盼助她早日恢復健康。淋巴癌致病因多 出現這些症狀要警覺門諾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黃振銘表示,造成淋巴癌的原因很多,包括基因、長期接觸化學物質或輻射、免疫系統功能低下以及病毒感染等。一般來說,淋巴癌的典型症狀包括無痛性淋巴結腫大、反覆發燒、夜間盜汗和體重減輕。T細胞淋巴癌 化學治療搭配放射線、干擾素治療黃振銘進一步說,縱膈腔的腫瘤常見的有胸腺瘤、胸腺癌、畸胎瘤和淋巴癌,多數為惡性。由於這顆腫瘤體積龐大、血流供應豐富,為了確定這顆腫瘤的性質,同時避免手術不慎可能引發的大量出血,醫療團隊採用微創單孔胸腔內視鏡進行切片手術,最終確診這名少女罹患T細胞淋巴癌。而這類腫瘤的治療主要是全身性的化學治療,並可能搭配放射線或干擾素治療,就有相當大的機會能達到完全緩解,讓病患恢復健康。因此,這名少女不需要再接受進一步的腫瘤切除手術。大多胸悶為肌肉骨骼問題 症狀持續應儘早就醫治療黃振銘提醒,大部份小朋友或青少年的胸悶是因為肌肉骨骼的問題引起,尤其因課業壓力或運動引起的筋膜炎、肋軟骨炎較為常見。但胸悶也可能是因為器官的疾病,臨床上常見的原發性氣胸、縱膈腔氣腫等,另外少部份可能是先天性心臟疾病造成。不過,當胸悶頻繁發作或症狀持續時,還是應該保有警覺心,才能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
謠言謀殺了味精!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政治是玩弄下的高明騙術~一般民眾真的不易分辨民主政治下的黑與白、是與非!誠如此刻各種美食節目的非專業氾濫、當諸多民眾看了那些收費的美食節目還有網紅美食的報導誘惑,花錢消費之後、受氣、踩地雷,才知道上當了!這讓我想起數十年前的一樁食品冤案!1968一位叫John的醫生!他冒充自己是「華裔醫生」,以讀者投書到《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他說自己在吃完中國餐廳後渾身不舒服,頭痛、心悸、盜汗,噁心、身體麻痺等不適,出現這些症狀,他指責是中國餐廳大量使用了味精造成的。接著他又在《紐約時報》發表一篇沒有實驗數據的報告,說他自己將味精注射到老鼠及恆河猴之後,發現牠們畸形腦神經壞死。接著又爆料孕婦千萬不能碰味精,味精會給胎兒造成大腦發育不良,也威脅孕婦健康。從此「味精」被污名化、成了過街老鼠,甚至被當毒品看待!那麼味精到底是什麼呢?1908年一位日本教授(池田菊苗)他發現他新婚的太太煮味增湯加了昆布、比自己媽媽的好喝多了,經研究發現這類有鹽的昆布中有「麩胺酸鈉」,可以對任何食物提鮮,他開始生產這從大自然萃取的玩意兒、全球行銷發了財。當然廚師為了增添好吃度,尤其是中餐廚師常常過度的使用,咱們廚藝界就流傳一句行話「廚藝不精,猛放味精」!味精因為成分中有「鈉」,少許民眾的過敏體質的確有口渴的反應,競爭者的美國調味料食品公司、開始猛攻日本及台灣的味精製造廠商,瞬間「味精」就此被污名化了三十多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DA) 終於在1995年公佈食用正常消費量的味精對人體無害,而且無任何證據顯示食用味精和任何慢性疾病有關。這遲來的正義卻讓味精污名化了約三十年!當賴清德去祭拜八田與一之後、大家才開始研究那水庫及渠道早在清朝時期就已設置、日本人只是修整之後將嘉南平原增產的農作物徵收去當侵略者戰爭的備糧!更殊不知臺灣95座水庫有87個水庫是民進黨一直醜化的兩蔣父子在位時期所策劃興建的!若要說感謝建設台灣,賴清德是不是拜錯了碼頭?柯文哲被羈押已屆期滿,檢調明顯的違反法源、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以押逼供」,但這兩個月鋪天蓋地的利用媒體及特定媒體人,大肆渲染,讓柯文哲的人設黑到了極點。這又讓我們想到《戰國策.秦策二》中的「曾母投杼」,曾參的母親連續聽到「曾參殺人」了,心裡從不可能,一直到信以為真,丟下自己手中的工具,往外逃走,這就是流言可畏的另一證明。此刻的執政黨背棄了制度,破壞了官箴,將人民往戰火邊沿推送,我用「味精」與「曾參」的故事給大家提個醒,千萬不要讓政客把我們當「味精」、當「曾參」給消費了!
治療乳癌釀「類更年期」! 中醫師曝「1茶飲+1穴位」可緩解不適
50歲的林小姐一年前確診乳癌第一期,經外科手術後持續接受化療並服用抗賀荷爾蒙藥物,身體卻開始出現潮熱盜汗等不適,不僅晚上不斷被熱醒,白天也因情緒暴躁讓工作受到影響,導致生活品質嚴重下降,因此到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門診求助。經問診,醫師診斷為因乳癌治療造成的類似更年期症狀,透過中醫調理,林小姐的症狀明顯緩解,不僅能夠熟睡到天亮,情緒也變得平穩。乳癌化學治療與荷爾蒙療法 易致更年期提早發生乳癌為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第一位,是一種和荷爾蒙息息相關的病症,體內雌激素影響過高是主要的成因之一,因此治療方面以切除腫瘤並抑制雌激素對乳癌細胞的刺激為首要。其中化學治療與荷爾蒙療法對乳癌病友出現更年期症狀有著密切關連性,治療過程中會導致雌激素作用減少,甚至進而停經。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許雅婷醫師說明,雌激素的作用減少意味著女性逐漸進入類更年期狀態,所以乳癌病友在治療期間便容易出現潮熱盜汗、心悸胸悶、肌肉痠痛、睡眠障礙、焦慮煩躁、陰道乾澀、排尿困難等表現。中藥調理+針灸穴位 緩解更年期不適症狀許雅婷醫師指出,此類提早發生更年期女性與一般按生理變化所出現的女性症狀相似,診斷上主要透過望聞問切的方式了解病人情況,但因為有乳癌病史,在中醫治療上,主要用來緩解上述各種不適,醫師也會視病人情況決定是否使用類雌激素的中藥。此外,也會搭配針灸穴位緩解症狀,如三陰穴能夠調理人體脾腎、補充氣血,太衝穴則可以舒緩精神、緩解緊張,至於肌肉痠痛的狀況則由醫師視其部位予以治療。自行保養舒緩 1茶飲+1穴位都有幫助而為了讓病友能夠在家自行保養舒緩,許雅婷醫師也提供保養茶飲以及舒緩穴位。一般民眾情緒緊張時也可用來舒緩身心。1. 保養茶飲-甘麥大棗湯:取甘草2錢、紅棗5顆、浮小麥6錢,放入鍋後加入1500cc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煎煮5至10分鐘,放涼飲用。甘麥大棗湯具有平撫焦慮不安、舒緩情緒起伏等功效,建議一天至多飲用350cc,不可替代開水。2. 舒緩穴位-耳神門穴:耳神門穴位於耳朵由上至下的第一個三角凹陷 處,藉由手指按壓至出現痠脹感,有平靜情緒、穩定睡眠的作用,建議每日定時按摩3至5分鐘。
為代表學校出賽 18歲男「39天瘦12公斤」猝死 生前最後貼文:變人乾了
中國大陸瀋陽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大一生小許(化名),為了在拳擊比賽求得佳績、替學校爭光,在39天內激瘦12公斤,不幸因此猝死。然而,小許家人和校方對「及時指導與干預」、「賠償」等問題,卻遲遲沒有共識。據《上游新聞》報導,來自浙江溫州的小許,從國中開始練習拳擊,高中進入專業體校就讀,去年考取瀋陽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主修運動訓練。但身高161公分體重60多公斤的他,為了代表學校在全國比賽打出好成績拚命減重,卻因此葬送性命。從小許遺留的減重紀錄及社群貼文可見,他在4月28日到6月6日期間,減重至50.9公斤,體脂率自17.6%降至14.2%;5月18日在學校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盜汗、失眠等症狀,送醫後診斷為急性胃炎、低血鉀;6月1日曬出鉀片藥盒喊「又是靠鉀片續命的1天」;6月6日最後1篇貼文寫下「變人乾了」。小許6月9日被發現倒在校園寢室內,搶救無效死亡,醫院初判死因為猝死。家屬表示,小許沒有任何痼疾或病史,且是自願代表學校出賽,校方卻沒及時指導與干預,導致孩子過度減重猝死,還推卸責任說「都是孩子自願的」、「是孩子想報名更輕量組別,獲得更好名次」。家屬坦承,他們直到看見小許發在朋友圈的貼文,才知道孩子正在減重;小許5月送醫時本想飛去探望,但在小許的輔導員勸說下,相信「只是胃炎,沒有低血鉀」取消探望。校方則駁斥家屬指控,表示小許5月送醫後已盡到相關應盡義務,班級同學還帶小許一起吃飯,學校沒有不聞不問。目前雙方對於80多萬元(約新台幣340萬多元)賠償仍無共識,校方只願賠償學費、食宿等相關費用共5萬元(約新台幣22萬多元);小許家屬則考慮進入法律程序。
出遊小心「這五種蚊蟲」 6月「恙蟲高峰期」...被咬到60%致死率
端午節到了,許多人都會計劃著外出旅遊,然而隨著端午節的來臨,氣溫也越來越高,這也是蚊蟲活躍的季節,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在粉專提醒,端午節出遊要小心「5種蚊蟲」。黃軒指出,在端午節過後,各種小蟲開始亂竄,外出郊遊自然會增加被蟲咬的風險,自己整理了一些常見的蟲蟲類型和防護措施,供大家參考。1. 蚊子(Mosquitoes)天氣變熱,蚊子開始大量繁殖,叮咬會引起皮膚紅腫癢,有些人甚至會有過敏反應。重要的是要注意環境清潔和個人防護,建議穿長袖衣物、使用防蚊液。2. 小黑蚊(Lasiohelea)小黑蚊的叮咬常常會造成劇癢,它們通常會在你忽略的小腿或手肘上叮咬,建議穿著適當的衣物,戶外活動時使用防蚊產品。3. 跳蚤(Flea)跳蚤叮咬會在皮膚上形成紅色凸起的小疹子,常常成一直線或一圈,建議保持寵物和家中清潔,遠離雜草和灌木叢。4. 禽蟎(Bird Mites)禽蟎通常是與鳥類接觸後傳染,叮咬會造成紅腫癢,建議避免接觸鳥類、清潔鳥窩。5. 恙蟲(Chigger)恙蟲叮咬會造成劇癢,並可能引起恙蟲病,症狀包括高燒、頭痛等,嚴重時可能會導致休克,建議戶外活動時穿長袖衣物和長褲,使用防蚊劑。黃軒也提醒大家,出門在外盡量不要在草地或灌木叢中停留,特別是那些未經修剪的地方;最好可以穿長袖衣服和長褲,並把褲腿塞進襪子裡,減少皮膚暴露的機會;在裸露的皮膚上噴灑含有避蚊胺(DEET)的驅蟲劑,並在衣物上噴灑含氯菊酯的驅蟲劑。此外,還可以穿著淺色衣服,這樣更容易發現附在身上的蟲子,從戶外回來後也要仔細檢查身體,特別是腋下、腹股溝、腳踝等容易被忽視的部位,「預防勝於治療!在端午節期間,不僅要享受節日的樂趣,也要做好防蚊措施,保護自己和家人免受蚊蟲的侵擾」。事實上,衛福部也曾指出,恙蟲病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全年皆有恙蟲病病例發生,歷年通報數自4至5月開始呈現上升,6至7月達高峰,9至10月出現第二波流行,花東及離島地區病例數較多。臨床症狀為猝發且持續性高燒、頭痛、背痛、惡寒、盜汗、淋巴結腫大、恙蟎叮咬處出現無痛性的焦痂(eschar)、一週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有時會併發肺炎或肝功能異常。在沒有經過適當治療的病患中,死亡率可高達60%。
6旬男反覆腹痛半年! 就醫檢查竟是「結核菌」惹禍
一名60歲男性近半年反覆腹痛,體重不僅掉了10公斤,最近三個月更三度腸阻塞送急診,其中一次切除阻塞腸子,從切片檢出結核菌才知道是腸結核作祟。幼時感染未發病 年長、免疫力低易引起腸道結核臺中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吳明駿指出,結核菌存在於大自然中,很多人幼時感染後潛伏在體內未發病,但年長或免疫力下降時就可能發病。可是結核菌不只會在肺部,還可能跑到腸子裡。吳明駿說明,肺外結核佔所有結核病約10%,其中腸結核佔所有結核病的1~3%,臨床上並不少見,推測可能與糖尿病、肝腎疾病、或免疫抑制劑與抗癌藥物的使用有關。除了腸道,腦、心、肝、消化道、腎、腹膜、淋巴、及骨隨等重要器官也可能感染結核菌。體重減輕、貧血、腹痛超過三個月 勿拖延盡快就醫吳明駿提醒,腸道結核的症狀包括腹痛、食慾不振、腸胃出血、發燒、盜汗、或體重減輕等,正確診斷並不容易。如果發現體重減輕、貧血、腹痛超過三個月以上,經治療症狀未緩解,應盡速找專科醫師進一步診斷。務必完成療程六個月 持續追蹤阻復發吳明駿說明,腸結核只要未感染到肺部,就沒有空氣與飛沫傳染的風險,治療方式則與肺結核相同,患者應完整接受抗結核藥物治療六個月,並於治療完成後接受追蹤性的腸鏡和影像檢查,避免復發。
更年期皮膚搔癢難耐難入睡! 何首烏滋腎茶緩解不適情況
更年期是女性從生育期進入老年期的過渡階段,內分泌發生改變,雌激素分泌減少,卵巢功能衰退,進而引起內分泌失調。45-55歲的女性為更年期階段,臨床上常見症狀為月經週期不規律、潮熱出汗、心悸、抑鬱、頻尿、胸悶、失眠等,而一大部分女性也會開始出現皮膚搔癢或是陰道搔癢的症狀。曾有一位53歲的陳小姐,於52歲停經後,在晚上常有潮熱盜汗的情形,而近來皮膚也開始出現搔癢感,症狀像是螞蟻在皮膚上爬,晚上常會癢到睡不著,西醫診斷為尋麻疹,服用西藥抗組織胺狀況有好轉,但沒吃又會復發,遂轉而求助中醫。更年期婦女腎陰陽失衡 造成盜汗、搔癢、情緒不穩《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吳宛容中醫師表示,更年期婦女正值七七之後,腎氣漸衰,精血逐漸不足,腎陰陽開始失衡。而肝和腎為精血互化的器官,肝血需腎精來滋養,腎精虛衰則肝血亦不足。而中醫認為「諸痛瘍瘡皆屬於心」,心在五行屬火,心火亢盛,而腎水又不足,導致火擾於上,會出現心煩失眠、潮熱盜汗,也會有皮膚搔癢的症狀。更年期女性因肝血不足,肝陰虧虛,導致肝陽上亢,所以情緒容易抑鬱或是暴怒,而情緒起伏也容易導致皮膚搔癢更加厲害。吳宛容中醫師說明,在中醫治療上病機主要為肝鬱血虛生風,治療以疏肝解鬱,祛風養血為主。以上述陳小姐為例,在中藥上使用以疏肝養血的加味逍遙散為主,合上祛風止癢的地膚子,再加上滋陰補腎的何首烏,於門診調理近一個月後潮熱盜汗的症狀明顯改善,皮膚搔癢感也已不再發作,現已不需服用西藥。除了諮詢專業中醫師治療外,在家也可自製何首烏滋腎茶緩解更年期的不適症狀。何首烏滋腎茶材料:何首烏30公克、荊芥15公克、金銀花10公克、生甘草3公克作法:將上述藥材洗淨放入鍋中煮沸30分鐘後放涼即可飲用。功效:何首烏滋陰補腎緩解更年期不適,也可改善皮膚搔癢,古代《瘍醫大全》即有「何首烏湯」用來清熱止癢;荊芥祛風止癢;金銀花清熱解毒;生甘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合用可緩解更年期不適也改善皮膚症狀。穴位保健血海穴位置:大腿內側,膝蓋頭內側端上3指處,股四頭肌內側頭隆起處功效:調節經期不順,亦可緩解皮膚搔癢症狀按法:皮膚搔癢時,可用大拇指稍用力按壓兩腿的血海穴,左右各15分鐘以緩解不適症狀吳宛容中醫師強調,飲食上需注意避免食用過度刺激性食物如烤、炸、辣食物及酒精性飲料,以免加重症狀。可適度補充含植物性賀爾蒙食物如黃豆、豆腐、豆漿等豆類製品以緩解不適。更年期婦女若能有耐性細心調理,則潮熱、盜汗、失眠、搔癢等諸多症狀皆可改善。
卵巢指數異常年輕化 中醫「養卵」助護理師成功受孕
護理師平時總是忙於照護病人,卻忽略自己身體狀況,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張烱宏主任收治三位護理師同仁,都是婚後1~3年還未順利懷孕。就診西醫檢查,其中兩位護理師年紀不到30歲就出現卵巢退化(AMH<2.0);而另一位護理師則是AMH>5.5,月經不規則,被診斷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當下讓這三位護理師有點震驚,不約而同就診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好孕門診,經過張烱宏中醫師診治,透過中醫精準「養卵」技術,三位護理師順利懷孕,也平安喜獲龍寶寶。卵巢儲備功能是指卵巢內留存卵泡的數量和質量,會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而下降。近年發現卵巢退化有年輕化的趨勢,部分患者不到30歲就出現卵巢退化情況,卵巢退化除了年紀因素之外,卵色體異常、自體免疫疾病、化放療、卵巢手術、抽菸、壓力、熬夜、塑化劑、不明原因等均會造成卵巢退化。卵巢退化有些會出現更年期前期症狀,如經期不規律、月經量變少、潮熱、盜汗等,但有部分患者均無以上症狀,是透過抽血AMH(anti-Müllerian hormone/抗穆勒氏管荷爾蒙)才發現的,正常值為2.0~5.5 ng/ml。若AMH<2.0顯示為卵巢退化,指數越低,庫存量越低。AMH不是越高越好,若高於5.5加上月經不規則,可能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孕齡女性最常見的內分泌性疾病,約佔5~10%。因雄性激素高或胰島素阻抗因素導致卵泡長不大,造成不排卵而不孕,最常使用的診斷標準是「鹿特丹診斷標準(Rotterdam Criteria )」,只要符合以下兩個項目就可診斷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1.雄性素高(臨床表現包括多毛、長痘痘、雄性禿)、2.月經週期不規則、3.超音波下發現卵巢有多囊的形態。一般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會因內分泌異常容易導致肥胖,但臨床上不也少體型瘦瘦的個案。張烱宏醫師表示,不要以為年輕卵巢就不會出現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和卵巢退化問題,婚後一年未孕,建議趕快就醫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而中醫對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或卵巢退化,治療上共同的特點就是「養卵」,卵泡大小和品質決定了受孕的機率,透過中醫精準「養卵」技術,依不同體質選用不同藥材,如痰濕體質選用薑半夏、陳皮;肝鬱體質選用柴胡、炒白芍;氣虛體質選用黃耆、黨蔘等,可大大提升受孕率。
半夜睡覺「狂流汗」竟診斷為淋巴癌 醫示警:「5症狀」該注意
一名中年男子深受夜間盜汗所擾,情況甚至嚴重到會半夜醒來擦汗、衣服全濕透,無奈只好就醫求診,未料最終檢查出爐,確認罹患淋巴癌。醫師示警,若夜間盜汗合併發燒、畏寒、體力減退、胃口變差、體重減輕等症狀時,務必要特別小心,應盡快就醫檢查。睡眠期間嚴重出汗很危險!急診科醫師賈蔚日前分享,一名中年男子長期受到夜間盜汗困擾,有時還會半夜醒來擦汗、衣服濕透,已經嚴重影響睡眠,就醫求助過後,才發現對方罹患了淋巴癌。賈蔚在《醫師好辣》節目中提到,該名患者由於嚴重盜汗問題,使他時常得半夜醒來擦汗再重新入睡,被醫師問及是否出現其他異常症狀時,包括體重減輕、長期倦怠、發燒、畏寒等,對方都表示沒有。對此,醫師建議他,如果再次睡到一半起床擦汗,可以先測量一下體溫。賈蔚接著說到,男子返家過後,經2周的觀察,發現晚上又盜汗時,體溫大約都落在37.8至37.9的微燒,於是他迅速至急診就醫,並在醫師安排之下做全身胸腹斷層掃描,沒想到在腹內看到許多淋巴結,確認診斷為淋巴癌。因此,賈蔚藉此衛教並提醒,很多的血液疾病,諸如白血病、血癌、淋巴瘤等,都會讓人體出現夜間盜汗的症狀,如果伴隨著發燒、畏寒、體力減退、胃口變差、體重減輕等症狀時,就要有所警覺,「如是這幾種狀況組合在一起的話,大概都不是好事。要不是一些很特殊、不易診斷的慢性感染」。
美女主播罹「地震症候群」4條件全中…釣出大批苦主 醫公開解方
花蓮本月3日發生規模7.2強震,造成全台災情慘重,直到現在仍然餘震不斷,讓民眾相當害怕。美女主播蕭彤雯就坦言自己罹患「地震後頭暈症候群」,因為明明沒地震,她卻時常感到有晃動,而且醫生說的4個條件全都滿足。蕭彤雯在臉書發文表示,她晚上不過是去買麵,站在店門口等的時候,突然覺得腳底有上下晃動感,但實際上沒有地震,查詢相關資料才發現,根據2021年一篇日本熊本地震的大型研究,女性、年紀超過20歲、居住樓層在3樓以上,或有動暈症病史(容易暈車暈船)的人比較容易出現症狀,而這3項她全都符合,確定自己患有「地震後頭暈症候群」。另外,蕭彤雯也提到,如果地震後,有產生耳鳴、焦慮或其他自律神經症狀(盜汗、消化不良等等)的話,也有比較高的機會產生地震後頭暈症候群,同時也好奇是否也有人覺得一直在晃,「除了花蓮的朋友…他們是真的一直在晃」。蕭彤雯只是站在店門口,竟有搖晃的感覺。(圖/翻攝自蕭彤雯臉書)貼文曝光後,釣出一票網友回應:「其實我也有這種感覺…」、「我也不時地感覺暈」、「驚魂未定,新聞又一直報相關後續狀況,心理還有壓力」、「我也覺得無時無刻都在搖」、「我連坐著,都會有這種感覺」。至於如何預防和處理地震後頭暈症候群?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說明,平常保持運動習慣,就可以預防;如果發生了,就盡量到戶外走走,看看遠方,都有助於緩解症狀,也盡可能避免重複觀看地震的新聞訊息,過度緊張焦慮會讓頭暈症狀變嚴重,假如生活上調整都無法改善,建議還是找專業醫師治療。
清明掃墓注意恙蟲 出現6症狀快就醫「致死率高達60%」
清明連假即將來臨,民眾除了返鄉祭祖,也會安排出遊行程。不過,若前往草叢很多的地方,要特別小心,若接觸到恙蟲,就會增加感染恙蟲病的風險,死亡率高達60%,不可不慎。據了解,台灣全年皆有恙蟲病例發生,歷年通報數自4至5月開始呈現上升,6至7月達高峰,桃園今年有4例確診病例,都有爬山或從事農作的活動史,後來出現頭痛、畏寒、起紅疹,經就醫治療均已恢復。由於恙螨體型微小,肉眼幾乎看不見,通常孳生在草叢間,伺機叮咬動物或人類,經由其唾液使宿主感染立克次體,不會直接由人傳染給人。若感染恙蟲病的患者,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背痛、惡寒、盜汗、淋巴結腫大、恙蟎叮咬處出現無痛性的焦痂,1周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有時會併發肺炎或肝功能異常。需特別注意的是,被恙螨叮咬感染後潛伏期平均為1至2周,早期發現可用抗生素等藥物治療,死亡率不到1%,但如果沒經妥善治療,死亡率最高可達60%,提醒民眾不要錯過就診的黃金時機。衛福部呼籲,民眾清明掃墓或到郊外踏青,要做好防護措施,盡量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在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塗抹衛福部核可成分之防蚊液含敵避(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返家後應儘快沐浴更衣,避免恙螨附著叮咬。如有出現疑似恙蟲病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或有無出入草叢等暴露史,以利醫師及時診斷治療。
米酵菌酸從何來? 毒物醫提醒出事餐廳的木耳也應檢驗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今天表示,米酵菌酸非常毒,1到1.5mg就能致命,因毒理機轉不明,目前沒有解毒劑,針對目前已經被收治治療肝腎衰竭的患者,除了會洗腎、換血、換肝外,他也建議,不妨思考實務上用於搶救猛爆性肝炎患者、支持肝臟的高劑量解毒劑搶救,但能否確定有效,目前仍無學術論文實證,需要做進一步研究。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讓民眾人心惶惶,畢竟很少人會想到在北市高檔百貨公司吃飯,也會吃出人命。衛福部昨晚緊急召開記者會,說明在醫院「善心」提供未開封的米酵菌酸標準品(檢驗用)後,整起事件已有重大發現,兩名此案不幸過世的死者,在解剖後,驗出先前台灣從未驗出過的「米酵菌酸」。衛福部說明,米酵菌酸是由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產生的強烈呼吸毒素,患者常會有嘔吐、腹瀉、盜汗等症狀,因為會立即影響細胞的發電機「粒腺體」,導致細胞缺氧,嚴重者會導致肝、腎、大腦衰竭,危及生命,而且即使煮熟也未必能減輕毒性,也讓民眾聞之色變。洪東榮今天受訪時說,米酵菌酸一般多出現在發酵食物上,例如乳製品、玉米粉、椰子肉等,只要處理過程不乾淨,就可能產生。他說,發酵過程常見在穀物處理上,包括啤酒、味增都需要發酵,要發酵的食材須純淨、洗淨、還要乾燥後再去發酵。此外,東南亞國家食安警告中也曾提醒民眾,使用乾的白木耳、黑木耳發酵前(變軟),浸泡過程中一定要先洗乾淨,浸泡最好要在冰箱中進行,確保溫度不會太高。他懷疑,因前陣子台灣天氣比較熱,會不會是素食料理中常用的木耳,在浸泡過程中有問題,才讓米酵菌酸出現?或許能提供檢調進一步釐清,畢竟寶林在台北有六家分店,為何只有信義區百貨公司分店的顧客,在使用米粿條後出現問題,真正原因會不會是木耳處理過程,建議檢調釐清。他強調,餐廳衛生、廚師衛生、環境衛生可說是食安最重要的一環,米酵菌酸常出現在泥土、空氣、以及穀類上,原本就是存在於環境中,但仍需有條件配合,才會增生致命毒素。例如黑木耳處理,如果清洗、浸泡程序處理不慎,黑木耳上有菌,天氣又濕熱,直接使用,就可能有風險。他說,當下查閱文獻或星國案例說明,他個人認為,「木耳」恐比「米粿條」更是此案的原因,他也再度提醒,並非每批木耳上面都有米酵菌酸,而是木耳放得過久,例如泡水隔夜,還放在室外,或處理程序過多,就可能出現風險,也建議乾木耳先洗乾淨,泡水後一小時內立即料理,注意泡水水溫,就不會有問題。
1重症個案吃寶林炒粿條「肝腎衰竭休克」! 親姊決定捐肝和死神搶命
台北市素食餐廳「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疑似食物中毒案持續擴大,截至27日傍晚為止,共累積12例個案,且已確定2死、4重症命危。其中1例重症個案吳女於19日前往用餐,當時她點了炒粿條,不料回公司後馬上出現上吐下瀉症狀,到了21日凌晨情況更加嚴重,目前在醫院救治中,有肝腎衰竭和休克狀況,雖緊急插管使用呼吸器搶救,但仍未脫離險境。對此,家屬也已決定捐肝搶命。吳女的同事表示,她們共有3人19日到信義A13寶林茶室用餐,當時只有吳女點了炒粿條,用餐完吳女回公司後,竟馬上出現上吐下瀉的症狀,且臉色蒼白、不斷盜汗,到了21日凌晨情況更加惡化,被救護車緊急送到醫院。不具名醫師27日則指出,加護病房個案40歲吳女被送到醫院時,已經有肝腎衰竭和休克,很快住進加護病房,有做血液透析、插管使用呼吸器搶救,不過並沒有裝葉克膜,目前狀況已有好轉,比前2天病情相對穩定,但還未脫離危險期。吳女的姐姐說,妹妹有嚴重肝衰竭、腎衰竭,因此她決定捐肝搶救妹妹。針對此案,食藥署已介入協助調查,北市衛生局目前則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1條立即命業者所有分店(寶林咖啡館微風北車店、寶林咖啡館饒河店、寶林茶室信義A13)暫停作業、停止供應餐點,並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9條第2項情節重大足以危害人體健康之虞,移請檢調偵辦。
更年期睡不著!「這種魚」竟能助眠 中醫揭失眠3類型
不少人更年期常伴隨心情低落、焦慮和失眠等症狀,中醫師指出 ,如出現更年期症狀,可以透過中藥與飲食調理,能有效改善症狀及失眠問題,除了藥物協助外,在飲食上,「鱸魚」也是優秀的助眠食物。中醫師余雅雯分享案例,一名中年患有更年期症狀的女性,曾試過蜂王乳及維生素等保健品卻沒有任何顯著效果。透過中藥治療及飲食調整,患者症狀明顯改善,失眠問題也有所緩解,中醫師指出,「鱸魚」是優秀的助眠食物,具有補肝腎、益脾胃、鎮定安神的效果。。余雅雯表示,其實「鱸魚」是助眠的優秀食物,含有豐富的營養元素,如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B群、鈣、鎂、鋅和硒等,具有補肝腎、益脾胃、鎮定安神的效果。研究指出,每周食用1至4次鱸魚的人,十年內大腦海馬迴灰質維持較好,未來5年中罹患記憶障礙或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降低5倍。余雅雯分享,當身體的「神」在晚間處於陽偏盛狀,也就是交感神經活躍時,身體疲勞但精神仍處於亢奮狀態,才導致失眠,中醫將失眠分為心脾兩虛、肝氣鬱結和陰虛火旺三種類型:1、心脾兩虛:眠淺易醒,多夢,醒後難入眠,神疲健忘,食慾不振,腹瀉便溏。2、肝氣鬱結:躺下難入眠,急躁易怒,口乾口苦,胸脅脹滿或月經失調。3、陰虛火旺"失眠多夢,腰痠耳鳴, 五心煩熱,潮熱盜汗。余雅雯提醒,身體陰虛火旺需補充陰液,建議要避免牛、羊等紅肉,可以多吃魚蝦等陰平性質食材,對於滋補陰液、生殖泌尿系統非常有益。
元宵求子好時機 39歲女「獻燈求丁」順利生男寶
元宵節竟是求子好時機!?明(24日)為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也是「三官大帝」亦稱「三界公」的誕辰,自古以來流傳許多元宵節的傳統習俗,例如吃元宵、提燈籠、觀月賞燈、猜燈謎等。台中禾馨宜蘊生殖中心副院長吳成玄醫師表示,古代婦女為早生貴子,要在元宵暝鑽燈腳,故意在燈籠之間來回穿梭,意謂「穿燈求貴子」,所以有句「鑽燈腳,明年生卵葩(男兒)」的諺語。每逢元宵節,各地會舉辦盛大的鬧燈會活動「鑽燈腳」,相傳夫妻在元宵節到花燈下鑽燈腳就能祈求子嗣。吳成玄醫師補充,也有相傳元宵當天夫妻須帶著一只燈籠,到鄰近廟宇向神明祈求賜子,並將燈籠留在廟中「獻燈求丁」,若是順利得子,次年的元宵節還願時,必須帶著兩個燈籠來祭拜,代表繼續「求丁」之意。吳成玄醫師分享,過去有一位39歲的個案,前面在其他醫學中心做了兩次試管嬰兒都失敗,於年初轉介到門診,除了安排進行試管療程,為了使個案心情放鬆讓其更有信心,也分享一些民俗求子方法,個案在元宵節當天帶著先生到廟裡「獻燈求丁」,神奇的是在元宵後的回診真的「中了」!後來也順利生下一名健康男寶寶,隔年更帶著兩個燈籠回到廟宇向神明還願。吳成玄醫師說明,他也覺得很巧,原本只是隨口分享,沒想到真的靈驗!可能是神明看見了媽媽的努力,終於賜予她「好孕」。台北宜蘊中醫診所主任楊佩鈺中醫師表示,元宵節是一年之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因而有一元復始的意義,在這天吃湯圓就象徵著「花好月圓、闔家慶團圓」。從古流傳至今,元宵吃湯圓的習俗已成為許多民眾家喻戶曉的傳統習俗活動,甚至有「吃湯圓子孫團圓」求子一說。楊佩鈺中醫師補充,湯圓是由糯米製成,《本草綱目》中記載,糯米是補脾胃、益肺氣之谷。糯米味甘、性溫,吃後能補養人體氣血,滋養脾胃,還能幫助懷孕時小腹墜脹的問題,可緩解氣虛所導致的身體盜汗、氣短、乏力等症狀。在食用湯圓時,可加入適量有助於健康的配料,如紅豆、薑汁、桂花、紅棗、枸杞、龍眼乾…等提味,減少甜湯的糖分及熱量,還能攝取到維生素C、β-胡蘿蔔素及薑黃素等天然抗氧化成分,對身體有滋養補益、調理氣血,維持抵抗力的益處。然而,對於正在備孕或已經懷孕的婦女來說,飲食還是得謹慎注意。楊佩鈺中醫師說明,孕婦一定要注意不能食用過量,以免引起消化不良或吞嚥困難。建議孕媽媽們,一餐最多食用4-5顆,老年人不宜超過3-4顆,幼兒則是不宜超過2-3顆,且須避免一次性吞食整顆造成吞嚥困難、噎住。對於平時腸胃功能不佳的民眾或孕婦更要特別注意,吃多可能導致腸胃脹氣、胃酸及便秘。楊佩鈺醫師強調,元宵節的習俗和做法各有不同,無論如何,對於備孕的夫婦來說,健康的飲食與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祈求家庭們都能在歡慶元宵佳節中「呷甜甜明年生後生」(生兒子的諺語)。
「社福界俠女」張錦麗淋巴癌病逝 初期像感冒…醫示警6症狀
新北市前社會局長張錦麗被譽為「社福界俠女」,近年一直與淋巴癌奮鬥,但本月2日仍不幸病逝享壽63歲。其實,淋巴癌是沉默的癌症,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常被誤以為是感冒而延誤就醫,醫師提醒民眾若出現6大症狀,就要提高警覺,及時就醫。張錦麗在去年4月因病請假休養,並於同年8月14日請辭,這1年持續與淋巴癌奮鬥,嘗試各種治療,無奈最後仍不敵病魔,2日晚間病逝台大醫院。據了解,淋巴癌在國人癌症10大死因中排名第9,包含「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何杰金氏症」,國人好發的是「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男女比例差不多,分布各年齡層。淋巴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常被誤以為是感冒。(圖/報系資料照)義大癌治療醫院副院長、血液腫瘤科醫師饒坤銘指出,淋巴癌患者因癌細胞侵犯到淋巴結,容易有發燒、感染情況,臨床上最常看到病人因發燒、咳嗽,或脖子、腋下、鼠蹊部摸到腫塊而就醫,必須做病理切片檢查才能確認。饒坤銘呼籲,民眾要注意有無「燒」、「腫」、「癢」、「汗」、「咳」、「瘦」6症狀,出現愈多症狀的淋巴癌患者,疾病的惡性程度較高,癌細胞也較為兇猛。相關症狀如下:※燒:莫名出現發燒。※腫:在脖子、腋下或鼠蹊部摸到不會痛的腫塊。※癢:全身發癢。※汗:夜間有盜汗情況。※咳:莫名的咳嗽、喘吁※瘦:因免疫力下降,體重減輕,常覺得疲倦饒坤銘說明,治療淋巴癌可用化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甚至是骨髓移殖,仍有治癒的機會,但有些病人運氣比較不好,可能會有抗藥性出現。
看煙火竟罹罕見肺炎 機率只有10萬分之0.23…醫曝「被嗆出病來」
看個煙火竟會罹患肺炎?中國大陸廣東一名37歲男子元旦期間回老家過年,卻在觀賞10幾分鐘的煙火後出現感冒症狀,且病情還隨時間逐漸加重,男子急診後被診斷出罹患名為「慢性嗜伊紅性白血球肺炎」(Chronic Eosinophilic Pneumonia)的罕見肺炎。據《九派新聞》報導,該名37歲李姓男子回老家看元旦煙火後,隔天就出現發燒、乾咳、畏寒、無力、肌肉痠痛及頭痛等症狀。李男「感冒」隔天見症狀持續加重且高燒不退,立刻奔赴深圳市人民醫院急診。醫師宋通微經過一連串檢查後,發現李男血液中的白血球及嗜酸性球指數極高,其中嗜酸性球指數高達68.5%,遠超過正常值的0.5%至5%,立即安排李男住院。宋醫師在李男的胸部電腦斷層掃描照片出爐後,確認其肺部有瀰漫性網狀及毛玻璃狀陰影,判定他罹患慢性嗜伊紅性白血球肺炎。宋醫師綜合各項因素後,認為李男當時「在前排位置」觀賞數10分鐘煙火,當晚又「沒戴口罩」,導致吸入大量煙霧並因此「被嗆出罕見肺炎」。經施予3天的糖皮質素治療後,李男已明顯好轉並出院。據台灣內科醫學院病例報告,慢性嗜伊紅性白血球肺炎為每年發生率僅10萬分之0.23的罕見疾病,女性罹病機率為男性2倍,且大部分沒有抽菸病史。該病好發於30歲至40歲之間,典型症狀為咳嗽有痰、發燒、胸悶不適、體重減輕及夜間盜汗,在通常情況下,該病從不適到診斷需約4到6個月,治療最快不到48小時就有效。
他徒手抓老鼠成高雄首例漢他個案 衛生局已抓到3隻錢鼠
高雄市出現今年首例漢他病毒個案,為60多歲男性,從事冷凍廠工作,1月16日起出現發燒、頭痛、畏冷盜汗、疲倦全身無力、腹瀉、食慾不振、茶色小便等病狀,至診所就醫症狀未緩解,1月18日至醫院就醫採檢通報,經二次採檢,於今(2)日經中央綜合檢驗結果研判確診,為今(113)年高雄市首例漢他病毒症候群病例,個案目前已康復出院。根據個案表示,曾於去年年底在工作地以鼠籠捕鼠時,未戴手套徒手抓鼠及且未戴口罩,研判個案可能於工作地點遭感染,同職場接觸者2人目前無症狀,已採檢送驗。衛生局接獲通報後,立即啟動緊急防治工作,針對個案居住地、工作地進行鼠跡調查、鼠籠監測、環境消毒及滅鼠工作,截至昨(1)日,居住地及工作地各捕獲3隻錢鼠。衛生局說明,漢他病毒症候群為感染漢他病毒引起,主要透過帶有病毒的鼠類等囓齒類動物傳染給人類,人類一旦吸入或接觸遭病毒污染的空氣微粒、污染物,或被帶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咬傷,就有感染風險,潛伏期約5至42天(平均約2周),主要感染症狀為突然且持續性發燒、結膜充血、虛弱、背痛、頭痛、腹痛、厭食、嘔吐伴隨臉潮紅等,約第3至6天出現出血症狀,隨後出現蛋白尿、低血壓或少尿,部分患者會出現休克或輕微腎病變,並可能進展成急性腎衰竭,經治療後病況可改善。衛生局呼籲,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三不措施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民眾應隨時做好環境清理,尤其是倉庫、儲藏室等老鼠容易窩藏的空間,清理環境時,應注意個人防護措施之使用,如發現鼠類排泄物,應戴口罩、防水手套及打開門窗,並以市售漂白水1:10稀釋潑灑於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以降低感染風險。此外,衛生局也提醒市集商場等營業場域所有人、管理人及使用人應落實漂白水環境消毒並務必將食物密封加蓋收妥。相關資訊請逕上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全球資訊網/漢他病毒出血熱專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