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斷層
」 地震嘉南地震「比去年多4倍」 專家籲留意3條斷層:大地震前兆
今年嘉南地震頻繁,數量是去年的4倍,學者提醒是大地震的前兆,要民眾做好防災準備,並建議氣象署派專人分析3個斷層,規模3以下微震的發生情形。地震專家郭鎧紋指出,今年嘉南地區已經發生117次地震,但2023年僅發生28次,今年地震活動是去年的4倍。中正大學地科系副教授石瑞銓示警,上個月的地殼移動加速,恐是大地震前兆,也顯示嘉南地區的地震活動異常狀況。對此,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系退休教授李錫堤在臉書透露,過去數十年來,梅山斷層附近加密的臨時地震網,多次連微震都測不到,但最近卻測出微震加多的現象。根據國外學者研究,一個受隱沒帶控制的地區,地震會有等同於海溝巨型斷層活動周期的地震周期。就一條斷層而言,斷層特徵地震的發生也有周期現象,在斷層大動後,接著會有一大段連微震都沒有的平靜期(Q1),待能量再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才會有微震出現,到一定年限後會再大動。國外學者Scholz 歸納,約在周期的3分之2後,才會有比較明顯的微震出現,約在周期的6分之5後會,再出現一小段平靜期(Q2),最後在臨震前還會有一極短暫的平靜期(Q3),接著就會發生大地震。李錫堤指出,梅山斷層目前可能處於Q2與Q3之間,且會跟著嘉義和台南平原下的盲斷層一起活動,提醒民眾確實做好防災準備。另外,他也建議氣象署,派專人分析台灣測震網在梅山斷層、嘉義盲斷層及台南盲斷層規模3以下微震發生情形,觀察有無Q1、Q2平靜期的現象,希望能抓到Q3的平靜期,為可能大地震提前做好準備。
和美鎮罕見地牛翻身!在地居民憂「彰化斷層蠢動」 氣象署回應了
地牛又翻身!彰化縣和美鎮昨(5日)晚間9時20分發生芮氏規模3.7地震,震源深度僅21.9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不過這次地震震央罕見出現在彰化縣,引起在地居民擔憂,彰化斷層是否蠢蠢欲動,對此,中央氣象署也回應了。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觀測資料顯示,彰化縣和美鎮昨(5日)晚間9時20分發生芮氏規模3.7地震,震源深度僅21.9公里,震央位於彰化縣政府西方約4.4公里處,即在彰化縣和美鎮,最大震度2級為彰化縣、台中市;最大震度1級為南投縣、雲林縣。有網友在臉書社團「彰化人大小事」貼出氣象署地震資料,發文驚呼震央居然是在彰化縣和美鎮。貼文曝光後,引起大批在地網友驚呼,「彰化斷層甦醒了嗎!?」、「這斷層多久沒晃了...感覺很恐怖」、「1848年彰化大地震,震央也是在和美」、「彰化斷層的上一次活動發生在1848年12月3日...距今已超過170年尚未有活動跡象。」針對此次地震是否與彰化斷層有關?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科長廖哲緯表示,由於彰化斷層是沒有破出地表的「盲斷層」,若要判定這次地震和彰化斷層的關聯性,需要更多的資料進行分析與探討。廖哲緯說明,此次地震處過去也曾發生過零星地震,不過以往規模都在4以下,意味著破裂型態較小,研判是達到應力限度產生錯動,藉此來進行能量釋放,目前看來並未有異常情形發生。
嘉義4月已21起地震! 氣象署曝「無關梅山斷層」:未來2周仍會發生
嘉義地區自4月起已累積21起有感地震,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於4月13日凌晨2點44分,布袋鎮發生規模4.9地震,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科長李伊婷指出,研判是403花蓮地震導致破碎帶的應力調整,與梅山斷層應該無關,未來1至2周將會有規模3到4的地震發生。李伊婷今(14)日於地震記者會中提到,嘉義13日凌晨2點44分發生規模4.9地震,布袋鎮最大震度達4級,以此地震中心半徑10公里來統計,從4月1日至今,已累積有感地震21起,規模4以上更有5起、規模3以上16起,係因花蓮規模7.2地震造成嘉義地下破碎帶應力調整,影響西半部地區盲斷層、未知斷層進行能量釋放。李伊婷進一步解釋,梅山斷層位置偏北,與布袋鎮與有一段距離,研判與梅山斷層無關,仍屬花蓮地震的應力調整。另據地震中心統計,截至今日上午10時06分止,403花蓮主震和其他有感餘震累積已經達879起,整體顯著有感地震為178起,小區域地震則達701起。對此,地震中心也提醒,台灣本來就是地震好發區域,並不會因403花蓮大地震後就減少發生,民眾應該要時刻做好防震準備。
台南昨深夜3.5地震超有感! 氣象署曝「50年僅4次」:震央很罕見
台南安定區昨(27)日晚間約10時15分發生了芮氏規模3.5地震,深度約7.8公里,台南市最大震度達到4級,屬有感地震。中央氣象署指出,台南發生地震的次數少,自1973年以來僅有4次規模3.5以上的地震,預估未來不太有餘震。該地震的震央位於台南市安定區,相當罕見,台南市最大震度4級,善化區也有2級,而永康區、新化區、七股區和嘉義縣則有1級;宜蘭縣今(28)凌晨0時45分也發生了規模3.5地震,震央位於宜蘭縣近海,深度約12.5公里,宜蘭縣最大震度4級,花蓮縣也有2級。宜蘭縣近海地區今(28)日凌晨0時45分也發生了規模3.5地震。(圖/氣象署提供)對此,中央氣象署地震中心主任吳健富說明,台南地區的地震次數少,均屬於偶發性地震,自1973年以來更只有4次類似地震發生,和構造斷層、盲斷層無關;而由於震央位於人口密度高、高樓多的安定區,且震央較淺,因此民眾會比較有感,但此次地震也只是偶發事件,預估未來並不會有餘震,即使有也很小。另外,吳健富也提醒,宜蘭地區地震本就較多,應是板塊擠壓所致,無特殊原因,而因為此次地震規模不大,也難以判斷主震或餘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