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炎
」無性行為竟染性病? 醫示警3傳播媒介:上公廁也有機率
正常來說,性病主要是靠性行為傳染,不過有些間接接觸,可能也有風險。泌尿科醫師陳鈺昕便警告,光是上公廁就有感染的可能,只是機率比較不高。「沒有性行為,也會得到性病嗎?」陳鈺昕醫師在臉書《石•攝•性•也 泌尿科 陳鈺昕醫師》發文透露,有民眾就診自述,最近不小心有危險性行為,之後一直感覺怪怪的,懷疑是得了性病。他指出,性病有潛伏期和空窗期,潛伏期是感染性病病毒後到病發的時間,可能會因為沒有明顯的病徵,無法及時得知已罹患性病;空窗期為感染性病病毒後到可以透過性病篩查發現的時間,即使一段時間內檢測結果是陰性,仍要定期檢測,避免有「偽陰性」的情況,因此若有危險性行為,有疑慮的話還是要就診檢查。上公廁被傳染到的機率不高,但有可能。(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這時民眾就會好奇,最近沒有性行為,卻還是感覺怪怪的,「難道上公廁也會感染性病?」陳鈺昕醫師解釋,常見性傳染病有3種傳播媒介,包括細菌(如淋病、梅毒、披衣菌)、病毒(如皰疹、菜花、愛滋)、寄生蟲(如陰蝨、疥蟲),傳染途徑多是經由性行為或皮膚直接接觸,上公廁被傳染到的機率是「possible, but unlikely」,也就是說「有可能,但機率不高」。最後,陳鈺昕醫師補充,性病不一定只針對性器官,在社會風氣逐漸開放的當下,導致淋病性咽喉炎和直腸炎的發生率也攀升,呼籲要從事安全性行為,保護自己和他人,做好安全措施並定期安排檢查,出現性病症狀不要羞於啟齒而延誤了治療時間,正面預防、直面出擊,才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
放射線治療副作用大! 中藥這2藥材可減緩不適
75歲王先生罹患攝護腺癌,並準備接受放射線治療,但他很擔心身體承受不住放療所產生的副作用,因此求診中醫,希望藉中醫調理降低副作用的不適。攝護腺放療常見副作用多 疲累、皮膚變乾又頻尿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劉家蓁說明,攝護腺放射線治療常見的副作用有疲累、下腹或下背皮膚變乾、發紅脫皮或變色、小便灼熱、頻尿、尿急、夜尿、想排便但量少或解不出、腹瀉等,少數病人可能有延遲副作用,如放射性直腸炎、膀胱炎等,此外照射到的腹部和背部組織未來可能會纖維化,摸起來較硬或活動有緊繃感。麥門冬、沙參減輕放療副作用 黨參、黃耆增強體力劉家蓁認為,以中醫的觀點而論,接受放射線治療是屬熱毒傷陰耗氣,身體容易出現陰虛內熱和氣虛的狀況,因此治療著重養陰清熱,使用中藥如麥門冬、沙參,以減輕副作用的出現。此外,放射治療容易耗氣,因此適度的補氣和提升食慾,如黨參、黃耆能增強體力。中藥減少化療和放療副作用 降低復發、增加存活率根據研究部分中藥可以使癌細胞的輻射敏感度增加,提高放射治療效果。劉家蓁表示,常規癌症治療搭配中藥輔助治療,可減少化療和放療副作用,提升生活品質,能降低復發並增加存活率。此外,劉家蓁也建議放療的病人可配合醫師調配的藥膳來作食療。平常飲食則以清淡為主,可選用白木耳、清蒸魚湯、蓮子、綠豆、白菜、苦瓜等較養陰清熱的食物,避免過熱或太冷的刺激性食物;而長期的組織纖維化也可搭配針刺治療減緩緊繃感。
午後熱對流旺盛 北北基16縣市大雨特報
【編輯/陳俐君】小心午後大雨又釀淹水!由於午後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根據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天大台北、南投、屏東、花東地區,及其他西半部山區、宜蘭山區等地,有局部大雨發生機會。最新一波大雨特報地區包括:新北市、基隆市、台北市、宜蘭縣、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花蓮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台東縣(綠島、蘭嶼)、屏東縣,共16縣市。看更多↓↓潰瘍性直腸炎症狀難分辨 拖延恐成癌14:39宜蘭規模4.6地震 宜縣、新北最大震度2級
潰瘍性直腸炎症狀難分辨 拖延恐成癌
【記者/張雅淳】47歲莊女士因血便至腸胃科求診,經大腸鏡檢查發現有痔瘡及直腸發炎,先給予藥膏與塞劑,但症狀仍不見改善,持續解血便,並伴有腹瀉、偶而便祕、下腹疼痛,再次回診斷,發現直腸部份黏膜紅腫發炎,並有多處潰瘍及黃色分泌物,配合臨床症狀確認為潰瘍性直腸炎,經口服藥與塞劑,症狀明顯改善。台南市立醫院肝膽腸胃科陳一毅醫師表示,潰瘍性大腸炎好發於40~60歲的中年人,男女比為1.6:1,台灣的發生率雖低於歐美,但是最近十年每年發生率明顯增加,推測跟飲食西化有關,其中潰瘍性直腸炎佔潰瘍性大腸炎中的20~55%,有10%的患者在5年內會逐漸向上延伸為潰瘍性大腸炎。陳一毅醫師表示,大便習慣改變,如排便次數變多、帶血、腹瀉、大便解不乾淨…等,因為這些症狀容易與痔瘡、克隆氏症、偽膜性大腸炎…等疾病症狀相似,有時需幾次追蹤診斷,才能加以鑑別。除了患者病史及糞便檢查外,會透過直腸大腸鏡檢查有無黏膜發炎及出血反應,以及病理切片顯示是否為非特異性發炎反應來診斷。以藥物治療為主,給予症狀治療藥物如止瀉、抗發炎反應之塞劑、洗腸液、皮質類固醇等,若內科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出現併發症、癌症病變則以外科手術治療。潰瘍性直腸炎好發的原因並不特定,相關研究指出可能是環境、免疫機能、腸胃菌落及遺傳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由於致病機轉不明確,疾病治療緩解後仍有復發的可能。此外,潰瘍性直腸炎雖比潰瘍性大腸炎產生惡性病變的機率低,但仍無法排除有惡化至大腸癌的可能,需於門診長期追蹤。潰瘍性直腸炎常因為肛門出血的症狀,被誤以為是痔瘡而易被輕乎,加上飲食西化,油炸重口味食物,與熬夜生活習慣不佳等,腸道的問題容易隨之而來,當出現頻便、腹瀉、便血的症狀時,應尋專科醫師治療以免延誤治療時機。看更多↓↓王彩樺罹C肝20年 月初終於治癒減塑大作戰 日本企業開發「可食用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