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脫垂
」 痔瘡 便秘 直腸脫垂蹲廁所最好別超過10分鐘 美國醫警告:超過會增加痔瘡風險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不少人都會習慣在上廁所的時候滑滑手機,也因此讓上廁所的時間變得越來越長。但有美國的醫師提出警告,指稱人們上廁所的時間最好在5至10分鐘內就結束,否則會因為姿勢的問題造成血液循環不佳,嚴重的話甚至會增加罹患痔瘡的風險。根據《CNN》報導指出,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達拉斯分校的結直腸外科醫生賴雪(Dr. Lai Xue)表示,長時間坐在馬桶上可能增加痔瘡風險,並削弱骨盆肌肉。這是因為坐在馬桶上時,地心引力會使身體的血液難以回流,尤其坐在馬桶的姿勢,會讓血液無法正常循環,增加直腸和肛門附近血管的壓力,導致痔瘡的風險增高。除此之外,長時間如廁還會削弱肛門和骨盆底肌肉的力量,進而增加直腸脫垂的風險。直腸脫垂是一種大腸的一部分滑出並從肛門突出的現象,這些問題在長時間如廁的情況下更加容易發生。骨盆底肌肉的弱化對排便過程有直接的影響,因為這些肌肉負責協調排便動作,一旦遭受過多壓力便會導致排便困難。紐約長島(Long Island)石溪醫學中心(Stony Brook Medicine)炎症性腸病中心主任蒙祖爾(Dr. Farah Monzur)表示,人們最理想的如廁時間應控制在5到10分鐘左右,超過這段時間不僅無益,還可能造成健康風險。蒙祖爾醫師表示,人們往往因為滑手機而失去時間概念,導致長時間坐著並不自覺地用力排便,這種行為增加了肛門直腸的壓力,同時也削弱了肛門括約肌。而為了避免長時間坐在馬桶上,加州橙縣希望之城(City of Hope Orange County)介入性胃腸病學醫生烏拉多莫(Dr. Lance Uradomo)建議,人們在如廁之前,應該把手機、雜誌和書籍留在浴室外。蒙祖爾也強調,人們要避免以「待很久」的心態上廁所,這樣只會讓人想帶些東西來消磨時間,反而對健康不利。賴雪醫師也提到,如果民眾發現自己難以排便,建議在馬桶上待到10分鐘後就停止,改為站起來四處走動,因為走動能夠刺激腸道,幫助排便更順暢。同時,賴雪醫師也建議,民眾應多攝取高纖維食物,例如燕麥和豆類,並且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這樣有助於軟化糞便,減少排便時的壓力。報導中也引述美國癌症協會的資料,指稱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55歲以下人群中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不斷上升,2024年預計將有106,590例結腸癌和46,220例直腸癌的新病例。烏拉多莫醫師也表示,他回憶自己的職業生涯,許多年輕人因為痔瘡和便秘來求診,而其中有不少年輕人後來被診斷出患有直腸癌。
21歲女3周大便一次!她滿肚屎如懷孕 用力一擠竟「有東西掉出來」爆血
英國一名21歲的女護理人員寇特妮(CourtneyIngham)大約8個月前開始出現便秘情況,但她未選擇就醫,而是買瀉藥和喝黑咖啡等試圖改善,結果嚴重到3周才上一次大號,肚子脹得如孕婦一般,有天上廁所時一用力竟傳來「啪」的一聲,肛門當場爆血,原來是腸子掉了出來。事後得知,這樣的情況是直腸脫垂,如今寇特妮進行了兩次手術,並透過自身經驗分享,呼籲大家遇到類似情況務必即早就醫。《每日郵報》等外媒報導,來自達勒姆郡小鎮紐頓艾克利夫(Newton Aycliffe)的寇特妮,長達8個月來每3周僅排便一次,在這之前她排便很正常,甚至一天可能排便3次,起初她不以為意,僅依賴非處方瀉藥,沒想到便祕愈來愈嚴重,就算增加纖維攝取和喝黑咖啡也沒用,腹部竟脹得跟懷孕一樣。除此之外,寇特妮還出現嚴重胃痙攣,原先她以為是飲食習慣所致,於是減少吃飯分量,但就算只吃一點點也會噁心想吐,某日她如廁時,因為稍微用力,居然聽到「啪」的一聲,感覺有東西彈出,痛得難以忍耐且開始出血,拍照觀察才發現腸子外露,嚇得趕緊就醫。據了解,寇特妮當時出現的情況是直腸脫垂,目前已進行過兩次手術,醫師發現她肛門周圍的括約肌無法正常收縮,寇特妮在全身麻醉後修復直腸脫垂問題,並在括約肌注射肉毒桿菌,希望使其正常收縮。另外,英國國民保健署表示,直腸脫垂通常發生在直腸支撐系統受損時,導致直腸外露,而寇特妮也在TikTok上分享自身經歷,她表示,最後悔的就是沒有即時就診,如果早點找醫師求助的話,或許根本不用經歷那麼多痛苦。女子事後證實出現直腸脫垂問題。(圖/翻攝自X)
便秘女硬擠「有東西掉出來」…就醫驚是直腸黏膜 醫揭嗯嗯別超過這時間
一名每次排便需耗時30分鐘到40分鐘的40多歲女性,在經過長期的久坐如廁後,發現有東西「掉出來」且越掉越多、越大,就醫驚覺是直腸黏膜脫出肛門。大腸直腸科醫師賴依伶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這名患者案例,該名女患者除了每次如廁時間長,還必須用力擠才能排便,未料排便配手機及用力擠的時間久了,竟發現有東西掉出來。女患者因為掉出來的東西越來越大且越多,甚至只要走路時間一長,就會感覺有東西掉出來而就診。賴依伶請對方在醫院使用廁所後,發現掉出來的除了痔瘡,還有痔瘡上方的直腸黏膜。賴依伶指出,這情況會造成大量出血,女患者也確實每次排便都會不斷流血,甚至有幾次因貧血太嚴重急診。建議女患者先處理血紅素再解決痔瘡脫垂,也告知不應蹲馬桶超過10分鐘,若沒便意就別繼續坐在馬桶上。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曾表示,長時間坐在馬桶上可能會引起一系列健康問題,並指健康成年人正常排便時間最好控制在3到5分鐘以內,降低罹患痔瘡等疾病機率。如排便超過15分鐘就可能是警訊。排便時間過久除可能引發痔瘡,也可能產生便秘、肛裂、直腸脫垂及腹部不適等問題,且若沒有便意卻硬要蹲廁所,可能擠壓肛門血管造成腫脹、疼痛,最後形成痔瘡。
上廁所別滑手機!醫揭「4後果」嚴重恐出血 正確蹲馬桶時間曝光
不少人上廁所時喜歡玩手機。醫師表示,常聽到不少媽媽抱怨,丈夫當上爸爸後如廁時間大幅增加;而英國過往有一項調查發現,爸爸們每年平均有7小時躲在廁所裡,僅為逃避家人。廁所是爸爸們的極靜樂土,可以暫時逃避另一半的嘮叨與孩子的嬉鬧,享受獨處自在的空間。但以醫師的觀點來看,長時間坐在馬桶上這樣的如廁習慣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指出,排便時間過久可能引發痔瘡,因久坐會增加腹部內的壓力,導致排便時流入直腸靜脈的血液減少,最終導致血液積聚在肛門的血管墊中,使痔瘡更容易發展;長期的便秘和用力排便也可能導致肛門裂口,引起疼痛和出血。醫師提到,長期的排便困難可能導致直腸脫垂,這是直腸向下滑動到肛門的異常情況;另一方面,如果長時間壓迫腹部,可能會造成腹部的脹氣、疼痛、抽筋等,影響消化和吸收的功能。陳威佑說明,健康成年人的正常排便時間,坐著時平均需要2分鐘,而蹲著時約51秒,一般建議排便時間最好控制在3至5分鐘內,才不會引發疾病。至於如何改善排便時間過久問題,陳威佑建議,吃足夠纖維、喝足夠水、規律排便、避免延遲排便需求、避免用力排便,以及增加運動量。醫師強調,排便時記得不要一邊看書或滑手機,一有便意就進入廁所,務必在5分鐘內將直腸排空,才能減少肛門持續受壓的時間;如果排便時間過久持續發生,並且伴有其他不良症狀,例如大便帶血、腹痛劇烈、體重下降等,就應該及時去看醫生。(圖/翻攝自大腸直腸外科 陳威佑醫師臉書)
喜歡邊蹲邊滑手機? 專家示警:馬桶久坐恐釀「恐怖4下場」
許多人喜歡在上廁所時,帶著手機「一邊蹲一邊滑」,以醞釀排便情緒,但專家警告,這看似為「無害」的習慣,恐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風險,其中包括導致痔瘡、肛裂,甚至有直腸脫垂問題,或是使手機變成「細菌溫床」。據《鏡報》報導,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塞西(Rosh Sethi)警告,許多民眾平常喜歡在上廁所時,帶著手機看影片、回訊息、瀏覽社交媒體以醞釀排便情緒,但這習慣可能會產生一些嚴重的後果。他解釋,這會讓坐在馬桶上的時間拉長,進而對直腸和肛門造成壓力,導致痔瘡、肛裂,甚至有直腸脫垂問題,因此他也呼籲民眾應停止這種習慣。然而,這還不是唯一的風險,在如廁後沖水時,無數的糞尿會四散在廁所環境中,而當我們的手摸到廁所物品表面吸附的細菌,再碰觸手機,就會使手機沾滿細菌,導致手機比馬桶蓋還髒。塞西也說,若手機成癮症很嚴重,那至少要時常消毒手機,避免造成疾病,此外在浴室裡,手機還有可能意外的掉進馬桶裡,曾有五分之一的美國受訪者承認他們曾經有過這經驗,而這也是細菌滋生的危機。
老翁便秘10天「灌腸完秒猝死」 醫曝原因嘆:活活噴到掛
真是「屎」料未及!哥倫比亞網紅醫生羅伊斯(Rawdy Reales Rois)在TikTok分享罕見的「便完即死」案例,表示一名65歲退休患者因長達10天無法排便就醫,卻在完成灌腸手術後猝死,提醒灌腸並不適用每個便秘患者。羅伊斯表示,老翁就醫時已連續數天無法排便,甚至記不清楚是7天還是10天沒大便,並希望羅伊斯替他灌腸排便。雖然老翁心電圖還算正常,但因為有心臟病史,加上有流汗、心律加快的症狀,羅伊斯拒絕老提出的灌腸要求,避免藥劑對心臟及腎臟產生危及性命的副作用。之後,醫師因為用藥效果不彰,羅伊斯加開劑量並建議老翁「下床走動」老翁趁這幾小時的空檔,找上另名醫師,並說服對方替他灌腸。等羅伊斯收到老翁消息時,對方已經因搶救30分鐘無效死亡。羅伊斯解釋,老翁因「拉太快」刺激迷走神經導致血壓突然下降,進而引發心臟驟停。另據《太陽報》報導,英國公立醫院醫師凱伊(Philippa Kaye)表示,嚴重便秘或排便用力過猛,可能導致直腸脫垂、腸阻塞而危及生命,並會導致中風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發作,而排空腸道的確會刺激迷走神經,進而造成血壓下降,引發後續疾病。
蹲馬桶手機不離身!28歲男屁屁突現「小尾巴」 醫一看搖頭了
大陸湖北省一名28歲唐姓男子超愛玩手遊,只要有一點空檔就回拿出手機沉迷其中,就連蹲馬桶的時間也不放過。其實小唐已經便秘3年,玩手遊剛好可以打發在廁所的時間,但後來他的肛門突然出現一條「小尾巴」,嚇得他急忙就診,醫生一看忍不住搖頭,大嘆玩手機惹禍。(圖/新浪湖北微博)綜合陸媒報導,小唐利用排便時間玩手機,每次大約都會在廁所待半小時,到後來上廁所的次數明顯減少,排便也變得困難,這樣的情況大約維持了3年。收治小唐的武漢國醫堂醫院肛腸科主任孫東陽表示,小唐求診時「面部表情極其痛苦,凳子完全沒辦法坐」,竟是因為他「脫肛」了。(圖/新浪湖北微博)小唐表示肛門「火辣辣的疼」,裡面還掉出一條「小尾巴」,孫東陽表示小尾巴其實是直腸黏膜,小唐的症狀是「痔瘡合併直腸脫垂」,他說:「腸脫垂也就是大家俗稱的脫肛,而且存在直腸脫垂嵌頓的情況,掉出來的腸管難以回納,後果可能會壞死穿孔。」(圖/新浪湖北微博)孫東陽替小唐以手術治療,讓「小尾巴」消失,他指出直腸脫垂原本好發於老年人、多次生育的婦女身上,但小唐是因為排便時間過長,導致腹內壓增大,盆底抵抗力變弱,才會讓直腸容易脫出。孫東陽建議排便困難的人應該要多吃纖維素多的蔬果,不要猛力排便,更不要在廁所內看書報或玩手機。
你怎麼在這裡?老翁脫褲檢查肛門 卻驚見大腸跑出來了
外科醫師陳榮堅近日在節目上分享一起案例,一位70歲的老翁因為痔瘡接受醫生檢查,但醫生卻在老翁脫下褲子後,發現肛門外有20至25公分的腸子,詢問之後才知道,這個狀況已經跟隨老翁數十年了。外科醫師陳榮堅近日在節目《醫生好辣》分享案例,他提到這名老翁因為痔瘡掛急診,急診醫師看到老翁的狀況後卻堅持要他會診,等到看到老翁時,陳榮堅發現老翁的肛門外,脫垂著20至25公分的大腸。在陳榮堅詢問後,老翁才表示這情形已經持續數十年,每次解便完之後都會掉出來,以前老翁會將腸子慢慢塞回去,但這次就是因為塞不回去,塞的時後又流血,所以才緊急掛急診。老翁也自曝,平時走路時擔心腸子跑出來,都會用手帕塞住肛門。後來在醫護人員的協助下,將老翁的腸子慢慢塞回身體中,最後這位老翁也住院接受治療,開刀取出一小段腸子。陳榮堅醫生表示,這其實就是直腸脫垂,而且不是朝夕所產生的,是經年累月下來才會造成像老翁這樣的狀況。根據三軍總醫院的衛教資料顯示,直腸脫垂是種罕見的疾病,病症好發於年幼或超過65歲以上的老者,異常深的腹膜凹陷、骨盆底部肌肉、括約肌鬆弛無張力、直腸腸套疊、直腸未正常固定於薦椎上,慢性咳嗽、肥胖、解便習慣不良等等都有可能導致。
走路會爆血!婦人腿一開「掉出粉紅色肉包」 醫生看傻
一名育有3子的58歲婦人,近40歲時,因子宮肌瘤問題,切除了子宮,不料手術後常在洗澡會摸到底下鼓一包,走路時甚至有血漬,但她因子宮已移除,所以很疑惑「到底是什麼掉出來?」沒想到就醫一脫下褲子,瞬間炸出「粉紅肉包」嚇壞醫師。振興醫院婦產部醫師李偉浩在《醫師好辣》中道出這段經歷,他曾收治這名育58歲婦人,這名婦人因為子宮肌瘤所衍生的經血問題,不堪其擾情況下,決定摘除子宮一勞永逸。婦人摘除子宮後,在洗澡搓洗過程中,時常摸到底下「鼓鼓又腫腫的」。(圖/醫師好辣Youtube)沒想到婦人摘除子宮後,在洗澡搓洗過程中,時常摸到底下「鼓鼓又腫腫的」,排便時甚至會明顯感受到下體掉出東西,包括行走時,私密處還會有血漬,她心想:「子宮已經拿掉了,到底是什麼東西掉出來」? 婦人於是就醫檢查,沒想到一上內診檯,外陰部根本不需要翻開,醫師肉眼就看到「一團肉在那邊」。臨床上生產5胎的媽媽產生骨盆腔脫垂的機會超過40%,而機率與胎數成正比。(圖/醫師好辣Youtube)李偉浩表示,婦人的症狀是「陰道處的脫垂」,他解釋,一般常見子宮、膀胱或是直腸脫垂,但不知道事實上陰道也會脫垂。他說,正常情況陰道上有子宮,其上面有韌帶支撐,一旦子宮摘除後,若未將韌帶與陰道「對縫」,陰道就會喪失支撐點,再加上生產過程中韌帶不斷被拉長,隨著年齡增長慢慢鬆弛,直言容易如「口袋」一樣整陀掉出體外。李偉浩指出,臨床上生產5胎的媽媽產生骨盆腔脫垂的機會超過40%,而機率與胎數成正比,除了直腸容易從肛門脫出外,也可能從「前面」掉出來,最常見的就屬子宮脫垂。這起病例中的婦人,後續靠著「將口袋塞回去」的手術,也就是將陰道和韌帶透過一條長長的鋼針,藉由不能吸收的尼龍線或是特製的塑膠線釘在一起,手術後已無大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