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丸腫脹
」 猴痘蛋蛋危機!14歲少年睪丸竟發黑壞死 專家呼籲年輕族群要注意
高雄一名14歲國中生近日因左側睪丸突發劇痛,痛苦忍耐3天後,終於在父親陪同下前往義大醫院就醫。義大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黃維倫表示,經檢查與手術後發現,少年的左側睪丸竟遭懸吊睪丸的精索纏繞多圈,造成血液供應中斷,最終導致組織發黑壞死,只能無奈切除左側睪丸。根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患者就醫時,左側睪丸已明顯腫脹且位置明顯高於右側,經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側蛋蛋「完全沒有血流」,立即安排緊急手術。手術中,醫師發現患者的精索已纏繞多圈,導致血液供應中斷,整顆睪丸已經發黑壞死;即便解除扭轉的精索,也無法挽救,只能進行切除手術。最終,患者左側睪丸被切除,右側則以縫線固定以避免未來再次發生扭轉。目前,患者康復良好。黃維倫醫師也提醒民眾,睪丸扭轉通常伴隨睪丸腫脹、位置升高等症狀,不應掉以輕心。黃維倫醫師指出,睪丸扭轉是一項急症,睪丸扭轉的黃金治療時間僅有6小時,若未即時就醫,時間拖久保存睪丸的成功率就越低也可能造成睪丸缺血壞死。他強調,青少年由於睪丸迅速成長且提睪肌的收縮力較強,是睪丸扭轉的高危群,而突發性的睪丸劇痛主因是因為精索扭轉,導致血液供應中斷,若有此症狀出現,應立即就醫。黃維倫醫師近一步解釋,睪丸扭轉主要是因為先天構造異常,像是睪丸水平懸吊異常、精索與睪丸接合面積狹窄、受傷或隱睪症等原因引起。而這名患者雖未受傷,但可能與先天鞘膜異常有關。對於睪丸遭切除後的影響,黃維倫醫師表示,單側睪丸切除並不會影響正常生育。他也呼籲民眾,一旦發現睪丸有異常疼痛、陰囊腫脹等症狀,應及時就醫,避免延誤治療,以免引發嚴重併發症。
猴痘疫苗採購露曙光 莊人祥曝最快「到貨時間」
猴痘個案再度現蹤台灣,疾病管制署昨天公布第2例境外移入個案,為30多歲美國返台的本國籍男性。為防堵猴痘疫情擴散,我國持續洽談第三代天花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今透露,持續接洽當中,「目前都有進展,希望8月可以到貨」。國內第2例猴痘個案為北部30多歲本國籍男性,今年5月至7月至美國出差,7月3日開始出現左睪丸腫脹、發燒、鼠蹊淋巴結腫脹狀況,曾於7月5日就醫服用抗生素,後續未改善且出現皮膚紅疹及腹瀉等症狀。7月10日返國入境時,自述疑似罹患猴痘,由機場檢疫人員後送就醫,經醫師評估後進行採檢通報確診,目前於醫院隔離治療中。莊人祥說明,由於該個案在入境台灣的班機上,鄰座都沒有乘客,且下機就和機場檢疫人員說明旅遊史和疾病情形,僅接觸機場檢疫人員和後送人員,由於都有保護措施,列為低度風險,不需要隔離,並沒有其他密切接觸者。至於6月27日確診的國內首例猴痘個案,莊人祥表示,因為還有些傷口沒結痂,需要多觀察幾天,目前尚未解除隔離。我國持續和廠商洽購第三代天花疫苗和抗病毒藥物,莊人祥透露「目前都有進展,希望8月能到貨」,由於還在接洽中,目前不便說明採購數量。莊人祥說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不會大規模接種疫苗,主要用於幾類對象,第一是「暴露前預防」,可能提供給猴痘相關檢驗人員接種,第二是「暴露後預防」,提供給照顧猴痘患者的醫護人員,另外也會提供給高暴露風險的密切接觸者,例如患者的家人,可能接觸到皮膚或呼吸道分泌物,也會列為接種對象。
「猴痘」第2例境外移入出現! 30歲男睪丸腫脹又發燒
疾病管制署(以下稱疾管署)今(12)日公布,於國際機場經由檢疫發現第2例猴痘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為北部30多歲本國籍男性,於今(2022)年5月至7月至美國出差,7月3日開始出現左睪丸腫脹、發燒、鼠蹊淋巴結腫脹狀況,曾於7月5日就醫服用抗生素,後續未改善且出現皮膚紅疹及腹瀉等症狀。7月10日返國入境時,自述疑似罹患猴痘,由機場檢疫人員後送就醫,經醫師評估後進行採檢通報,於今日確認陽性,目前於醫院隔離治療中。疾管署指出,此波猴痘疫情自5月中於英國爆發以來,全球累計64國報告至少9,664例確診,其中以歐洲(7,838例)及美洲(1,551例)病例數最多,累計病例前五名為西班牙2,034例、德國1,556例、英國1,552例、美國866例及法國721例,亞洲目前韓國報告1例境外移入病例,新加坡則已報告3例境外移入及1例本土病例。疾管署表示,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多與陽性個案親密接觸或不安全性行為,或與照顧確診者的醫護人員有關;由於國際猴痘疫情逐漸擴大,疾管署將持續加強國際港埠檢疫措施及民眾風險溝通與衛教宣導,並積極與國際藥廠洽談採購第三代天花疫苗及抗病毒藥物。疾管署呼籲,為減少受感染的風險,疾管署已於今年6月30日起,將具有本土或不明感染源猴痘個案之49個國家旅遊疫情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基於當地可能已具社區傳播風險,若國人前往前述國家/地區旅遊,應避免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高風險場域,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水泡或膿疱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
攔截第2例「猴痘」確定病例 30多歲男從美國入境
疾病管制署(以下稱疾管署)今(12)日公布,於國際機場經由檢疫發現第2例猴痘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為北部30多歲本國籍男性,於今(2022)年5月至7月至美國出差,7月3日開始出現左睪丸腫脹、發燒、鼠蹊淋巴結腫脹狀況,曾於7月5日就醫服用抗生素,後續未改善且出現皮膚紅疹及腹瀉等症狀。7月10日返國入境時,自述疑似罹患猴痘,由機場檢疫人員後送就醫,經醫師評估後進行採檢通報,於今日確認陽性,目前於醫院隔離治療中。疾管署指出,此波猴痘疫情自5月中於英國爆發以來,全球累計64國報告至少9,664例確診,其中以歐洲(7,838例)及美洲(1,551例)病例數最多,累計病例前五名為西班牙2,034例、德國1,556例、英國1,552例、美國866例及法國721例,亞洲目前韓國報告1例境外移入病例,新加坡則已報告3例境外移入及1例本土病例。疾管署表示,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多與陽性個案親密接觸或不安全性行為,或與照顧確診者的醫護人員有關;由於國際猴痘疫情逐漸擴大,疾管署將持續加強國際港埠檢疫措施及民眾風險溝通與衛教宣導,並積極與國際藥廠洽談採購第三代天花疫苗及抗病毒藥物。疾管署呼籲,為減少受感染的風險,疾管署已於今年6月30日起,將具有本土或不明感染源猴痘個案之49個國家旅遊疫情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基於當地可能已具社區傳播風險,若國人前往前述國家/地區旅遊,應避免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高風險場域,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水泡或膿疱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