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狀肌
」 近視 散瞳劑 白內障 葉黃素 手機搭高鐵滑手機2年!30歲男近視暴增500多度「慘罹3眼疾」 醫師曝原因
大部分的人都有通勤滑手機的習慣。對此,眼科醫師鐘珮禎就分享病例,有名30多歲男子,每天花半小時從新竹搭高鐵北上工作,期間就是用手機看影片、玩遊戲。沒想到2年下來近視卻暴增500多度,而且即使換了眼鏡,視力仍是每況愈下,最後更檢測出罹患老花眼、白內障及黃斑部病變,鐘珮禎醫師也推測與長時間在晃動車廂內聚焦看東西有關。鐘珮禎醫師曾在《醫師好辣》節目中指出,有男患者每天搭花半小時高鐵通勤,在車上他就是滑手機看影片或打電動,豈料2年下來,他發覺下車時會出現路標晃動、無法聚焦的現象,就連工作上班都被視力退化影響。於是他決定去換副新眼鏡,結果這時才發現,他的近視度數已從原先的700多度飆升到快1000度,而且即便換眼鏡,視力還是每況愈下,遠近都無法聚焦,最後不得已才到門診檢查,結果度數距離上次檢測又增加快200度。鐘珮禎解釋,一般人坐著專心看東西,眼球睫狀肌都會需要對焦,但若長時間在晃動車廂內看手機,睫狀肌為了聚焦須不斷調整,就像拍照時若一直震動,手機也會不斷對焦一樣。最後睫狀肌就會在過度使用的情況下,讓眼睛提早出現老花眼的症狀,以及白內障,水晶體也慢慢變混濁,這就是為何他的近視度數會一直加深。而更慘的是,高度近視又導致他黃斑部病變。鐘珮禎也認為,上述視力嚴重退化的情況,與患者平時的「用眼習慣」有關,最後由於他病況太嚴重,也必須替他進行白內障手術,就連黃斑部病變也做了治療,雖然患者目前視力稍微恢復,但後續仍得持續追蹤。
老花近視雷射新趨勢! 加入2新技術遠、中、近都能看清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潘昱僑報導】隨著年齡增長,水晶體漸漸失去彈性、睫狀肌收縮能力逐漸減弱,眼睛慢慢會有老花問題出現。民眾若同時有老花及近視的困擾,其實也可以透過雷射手術一次解決,而且現在還有SMILE Pro 2.0、LBV智能景深等新技術加入,讓老花近視雷射手術再升級!雷射可同時矯正老花、近視 醫師說明雷射手術原理許多人都知道近視可以透過雷射手術改善,卻不知道老花其實也可以經由雷射矯正,更能透過老花近視雷射手術一次揮別老花及近視問題,這主要是透過單眼視及大腦自然融像原理來矯正。知名眼科診所王甯加院長說明,一般在做近視雷射時會將兩眼度數完全去除達到0度的狀態,這樣看遠就能非常清楚,不過如果有老花問題,在雷射時就會刻意讓非主力眼殘留一點近視度數,在兩眼同時作用之下,看遠看近會相輔相成,這就是單眼視手術原理,能讓患者遠、中、近都可以看得相當清楚。2新技術導入老花近視雷射 為手術帶來哪些優勢?老花近視雷射手術在臨床上已經有好幾年的治療經驗,不過隨著科技發展,現在又有SMILE Pro 2.0、LBV智能景深等2項新技術導入,讓患者術後能獲得更好的視覺品質。知名眼科診所周宗賢主任表示,原本SMILE Pro只要10秒就能完成透鏡掃描,但SMILE Pro 2.0在這個基礎上又多了智能導航功能,讓視軸中心的定位、散光軸度的調整更加精準,使得術後度數、視力都可以得到更好的表現,而且它的傷口特別小只有2 mm,恢復上也更快,術後隔天大概就能正常洗臉、碰水,不會受到影響。至於LBV智能景深技術,知名眼科診所陳威霖院長提到,它能在角膜做個性化的切削,控制角膜的球差,藉此達到增加景深的效果,可以改善傳統雷射手術景深沒有那麼好的問題,增加中距離視力並讓兩眼立體視覺有更好的效果。老花近視雷射術後照顧簡單 對生活、工作影響小現在老花近視雷射技術越來越進步,不僅能讓民眾擺脫眼鏡的不方便,獲得更好的視覺效果,術後照顧也相當簡單,不會對工作、生活造成太多的影響。知名眼科診所林丕容總院長表示,術後其實恢復很快,隔天都可以正常工作,除了人工淚液短期使用以外,生活就跟平常一樣不用特別照顧。而且林丕容總院長認為,2大新技術的加入也更創新了手術應用的範圍,想要讓老花、近視同時矯正,再加上景深加強,或者是想要微創的技術等等,都可以透過這2項新的科技趨勢,獲得更好的效果,而且可以量身訂製。術前應詳細檢查、評估 選擇適合的視力矯正方案不過,不論是新型微創微單眼視的SMILE系列雷射矯正方案,還是LBV智能景深加強型微單眼視,都有適合與不適合的族群,建議術前都應經過專業眼科醫師檢查、評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視力矯正方式。
國中生嚴重畏光急送醫! 檢查竟是「散瞳劑濃度過高」
許姓國中生在戶外活動時,出現畏光和流眼淚的情況,於是緊急就醫。經光田綜合醫院大甲分院眼科部主任李致名醫師問診後發現,該名國中生使用了中濃度散瞳劑控制近視,致使雙眼過度畏光,影響戶外運動。視力保護 減少高度近視引發併發症風險在現今醫療技術中,已有多種近視防控方法,然而許多家長對高度近視的潛在風險仍認識不足。李致名醫師指出,高度近視不僅會導致視力模糊,同時與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剝離等眼疾有密切關聯。因此,從兒童階段預防高度近視,至關重要。雖雷射手術能矯正成年後的視力,但無法修復由高度近視引發的眼軸增長。現階段的防控措施應聚焦於兒童和青少年的視力保護,減少未來高度近視引發的併發症風險。長效型散瞳劑、角膜塑型片 多種方法避免近視加重李致名指出,常見的防控方法包括各種低至高濃度的長效型散瞳劑、角膜塑型片、日拋週邊離焦軟式隱形眼鏡和週邊離焦眼鏡等。長效型散瞳劑可根據年齡、近視加重風險及速度、畏光及模糊副作用的程度,而使用不同濃度預防及治療;角膜塑型片為夜間佩戴,通過硬式鏡片調整角膜形狀,防止近視加重;日拋週邊離焦軟式隱形眼鏡和周邊離焦眼鏡則為日間配戴,都證實可有效控制近視加重。閱讀拼圖、玩樂高恐加重近視 應多增戶外活動機會在充斥3C產品的現代,家長對近視的迷思層出不窮。許多人認為僅僅減少3C產品使用就能避免近視,實則長時間的近距離用眼(如閱讀、拼圖或玩樂高等)也會加重近視度數。家長應合理安排孩子的活動時間,盡量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適時凝視遠方或閉眼休息,放鬆眼睛睫狀肌,有助於延緩近視惡化。此外,增加戶外活動也非常關鍵,因陽光中的自然光線,能促使視網膜分泌多巴胺,從而抑制眼軸增長,有效減少近視進一步加重的風險。視力檢查不可少 及早防治是關鍵李致名醫師強調,及早進行視力檢查和防治措施,是避免高度近視及其相關眼疾的關鍵。對於沒有近視的孩子,應保持良好的視力習慣,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期望在18歲前維持良好視力;而對於已經近視的孩子,則需積極採取防控措施,減少度數加深成為高度近視及各種相關眼疾的風險。
很溫暖!阿北搭捷運宣導「不要滑手機」:請閉目養神 網一看原因懂了
隨著科技的進步,「低頭族」也愈來愈多,幾乎走到哪滑到哪。有民眾搭台北捷運,看到老人家舉牌子宣導「不要滑手機」,為的是保護眼睛,意外引發討論。一名網友在臉書《路上觀察學院》社團貼出一張照片,感嘆:「老人家厚臉皮用在對的地方真好,respect!」可以看到北捷車廂內,一名老人坐在博愛座上,同時手舉著公益宣導的牌子,剛好擋住臉。阿伯在捷運車廂內舉牌宣導。(圖/翻攝自路上觀察學院)牌子上頭提到搭捷運、搭公車或走路,90%民眾都在低頭手機,建議不要在捷運和公車上滑手機,「請閉目養神,小心別讓您的眼睛提早老化」,並引用眼科醫師的說法。「因車廂晃動,眼睛睫狀肌須不停用力去對焦,才會看得清楚,無形中每天已造成眼睛緊繃過度疲勞(年輕無感),長期將導致眼睛提早老化,數年後才顯現嚴重後果」,就和橡皮筋一樣,新的用力撐開一段時間後,彈性疲乏就報廢了。貼文曝光後,掀起一陣議論,不少網友贊同阿伯,「但他舉的這個牌說的也是事實呀」、「我看不出阿伯哪裡厚臉皮?阿伯只是善意的宣導,並沒有造成其他人的不悅,安安靜靜拿的牌子也有事?如果你不喜歡你可以不要看」、「厚臉皮的點在?我只看到善意提醒的牌子」、「這位老人家誠心的叮嚀我覺得很溫暖,您不喜歡看可以不要看,但真的不用這樣說他吧!」。不過由於近來台中捷運發生砍人事件,也有許多網友表示:「捷運現在誰敢閉目養神」、「還以為是不要滑手機,以防有人拿刀突襲」、「閉目養神也危險,萬一有人拿刀」。
高金素美視力模糊急動刀 醫列原因:中風、血管阻塞都有可能
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近期因眼睛模糊,上周動眼睛手術,眼科醫師表示,眼睛模糊需要動刀病症不少,不過要注意是否與腦部疾病有關,眼睛所接收的視覺訊號在後腦杓的視覺區處理,此區功能若有問題會導致視力模糊,另外腦部血供應不足、中風、血管阻塞或收縮等,也都會有影響導致視力模糊。根據報導指出,58歲立法委員高金素梅上週出席內政質詢後,立即前往醫院動眼睛手術,並且透過臉書分享,最近感覺自身視力越來越模糊,聽從醫師建議決定接受開刀處理,然而立委並未說明因甚麼病症導致需要動手術。不過因視力模糊導致眼睛需要開刀的病症案例其實不少,眼科醫師林宜鴻指出,例如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及其他疾病。他也表示,雖然並非出現視力模糊就需要立即開刀,建議眼睛有異狀,要盡早就醫治療,延遲治療恐怕會讓原本不需動刀的病症惡化,最終不得不開刀。許多人會眼睛突然模糊,但過一陣子就又好了,他表示,可能與眼睛疲勞與乾眼症有關,當眼睛疲勞時,會影響到對焦功能的睫狀肌,進而導致視力模糊,稍作休息,待眼睛疲勞減輕,視力便恢復。視力模糊除了眼科問題,還有可能與腦部疾病有關,他表示,因為眼睛所接收的視覺訊號在後腦杓的視覺區處理,所以此區功能若有問題會導致視力模糊,另外腦部血供應不足、中風、血管阻塞或收縮等,也都可能影響視覺區,進而引發視力模糊。他提到,所以有時眼前可能出現閃動的光影、甚至眼前一片黑,造成視力模糊,這些都不是眼睛本身的問題。
禁止女兒用3C仍近視 王以路一看檢查結果崩潰:我哪裡沒做好?
藝人王以路出道多年,是各大談話節目的熟面孔,在2015年結婚後,育有1個女兒,時常在社群平台分享生活。不料,她最近收到8歲女兒的視力測驗結果,得知有一眼近視,讓令她難以置信,明明再三避免孩子接觸3C電子產品,卻還是如此,崩潰表示:「我到底哪裡沒有做好?」王以路在臉書透露,女兒一隻眼近視,都有定期檢查,上次沒問題,這次就出事了,可以看到3月13日做的視力檢查,正常應該要1.0,但右眼顯示為0.6,代表近視了。女兒的視力檢查結果讓王以路超震驚。(圖/翻攝自王以路Lu臉書)王以路坦言,近視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讓她無法承受,感覺晴天霹靂,回想自己在女兒4歲前,連禁止女兒看電視,平板和手機也堅持通通不給,最近才同意讓女兒開始用電腦,萬萬沒想到還是近視了,因此相當自責,「媽媽我到底哪裡沒有做好呢?桑心心啊」。王以路詢問醫生後,被告知可以考慮戴「角膜塑型片」,但她仍相當擔心,想知道其他媽媽是否有類似經驗可以分享。貼文一出,引來一番討論,網友紛紛留言:「別自責,妳做得很好,小孩子還是多玩玩,以後較不會憂鬱,不一定要贏在起跑點,睡眠需充足」、「時代在進步,小孩視力也跟著腳步在加快」、「不只3C,還要注意看書,字的大小和距離也很重要~一眼近視的話,要注意是否托臉寫字,或是躺著看書」。另外,有專家指出,台灣地狹人稠,尤其都會地區,小朋友根本沒辦法看到遠方,所以睫狀肌無法調整遠方焦距,長期以來睫狀肌進用退廢,自然造成近視,這不是禁用3C或保持良好用眼習慣就可以避免的問題,趁還沒形成重度近視前,來改善都還有希望。
近視500度以上要注意! 恐造成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10月的第2個星期四訂為「世界視覺日」(World Sight Day)。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於12日舉辦「World Sight Day 2023眼疾治療歷史特展暨沙龍座談會」,多位醫師表示,高度近視是許多眼疾的成因,包括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等,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提出「護眼123」守則,呼籲家長從孩子一出生就幫助孩子遠離惡視力的威脅。今年世界視覺日主題「愛你眼睛健康」Love Your Eyes,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台灣眼科學教授學術醫學會、中華民國台灣眼科視覺光學及屈調驗光醫學會、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台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中華民國愛盲協會、財團法人惠光導盲犬教育基金會、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以及社團法人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共襄盛舉。▲每年10月的第2個星期四為「世界視覺日」,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舉辦「World Sight Day 2023眼疾治療歷史特展暨沙龍座談會」。小1視力不良率高達26.2% 每年級以6至9%攀升WHO於2020年發表「世界視覺報」指出,全球有至少22億人有視力障礙,其中超過10億人的眼疾原本是可預防或治療。其中老花眼導致的近視力障礙佔比最多,已矯正和未矯正分別為9.7億及8.3億人,主要導致失明或視力障礙的屈光不正和白內障則有約1.9億人,其餘成因包括老年性黃斑病變、青光眼、角膜混濁、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沙眼等。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林宇旋表示,依據國健署2021年發布的《世界視覺日衛生福利統計通報》學生裸視視力不良率(含近視、散光、弱視等),國小1年級為26.2%,即每4位學生就有1位視力不良,隨後每年級都以6至9%迅速向上攀升。從小近視者,隨著度數日益增加,日後容易成為高度近視,更是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的高風險族群。因此國健署特別提出「護眼123」守則: 每年定期檢查視力1-2次,做好視力存款。 未滿2歲避免看螢幕,2歲以上每日不要超過1小時。 每日戶外2-3小時,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人口高齡化、3C時代 全民眼睛面臨退化 社會高齡化,眼睛老化所帶來的眼疾問題是全民需要面對的課題,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陳建同提到:「近年來科技的快速發展與近期疫情影響,加速了民眾對於3C產品的依賴性提升,首當其衝的便是我們的眼睛健康,這使眼睛疾病不再是老年時才會面臨到的問題。」現今因為長時間使用3C產品,導致眼睛疲勞,調節焦距的睫狀肌及控制眼球運動的眼外肌疲乏而使眼睛加速退化,加上若對眼疾的認知不足夠時,就容易錯失最佳治療時間。白內障宛如霧裡看花 「等熟透才治療就晚了」「如果在看東西時覺得好像在霧裡看花一樣,就要留意是否有白內障的可能性。」眼科診所院長蕭裕泉表示,白內障主要是隨著年紀,水晶體因為長期接受光線下逐漸變得混濁,導致光線無法穿透水晶體,相對視網膜接受到的光線也會變少,進而影響到視力。目前臨床上治療白內障使用藥水僅能「延緩」白內障的發生,因此進行手術搭配換上人工水晶體是目前臨床上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然而,一般大眾對於白內障有著「等熟透了才能開刀」這樣的迷思,醫師指出,過熟的白內障反而會增加手術的困難與風險,建議民眾應定期檢查眼睛,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手術才能降低術後風險。而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如今白內障手術大多都使用小傷口的微創手術,加上人工水晶體功能性愈來愈多元,民眾不需害怕手術帶來的疼痛不適感,以及選用適合自己日常生活習慣的人工水晶體,也能找回水晶體受損前的視力。青光眼是「視力小偷」 拖延治療恐導致失明有「視力小偷」之稱的青光眼,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難以自我覺察,而且為慢性、不可逆的視神經病變,等到察覺異狀時,視力恐已大部分受損。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監事呂大文表示,治療青光眼除了普遍所知使用眼藥水降低眼壓,當眼壓控制不夠穩定、或藥物副作用難以承受時,透過手術治療可達到更低或更穩定的眼壓控制,「在初期適時的手術介入,可以減少長期用藥的副作用,並改善青光眼患者的生活品質,不要因為畏懼手術錯過黃金治療期,導致不可逆的失明。」提醒民眾應定期篩檢,才能及時發現青光眼,避免疾病快速惡化。24歲就視網膜剝離! 3大治療方式搶救視力現代人慣性長期使用眼睛,導致眼睛乾澀、疲勞甚至近視都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許多孩童在年紀尚小時就接觸3C產品,孩童較缺乏自制力容易成癮3C產品,年紀輕輕就看出了近視,成了眼疾產生的隱患。台北榮總眼科部視網膜科主治醫師黃德光分享:「曾經有位24歲的年輕人,在唸書時發生了視網膜剝離,原因在病患本身為高度近視,所以近視度數愈深,眼軸愈長,眼球壁變得薄且脆弱,先會產生破洞,再慢慢滲水至視網膜下方產生剝離現象,因此視網膜發生的機會就會比一般人相對來說高出許多。」視網膜剝離狀況危急!醫師提醒民眾在眼睛發出警訊時應盡速就醫,目前治療方式有3大類:冷凍療法、鞏膜扣壓術與玻璃體切除術。特展現場並展出白內障手術與水晶體發展,以及現在常見的眼睛疾病,透過導覽的方式讓民眾獲取眼睛知識。多位醫師呼籲用正確的方式面對眼睛老化的健康問題,及早檢查與治療才能「LOVE YOUR EYES愛你眼睛健康」。
散瞳劑治療近視畏光! 醫建議「使用1物」預防控制
暑假剛結束,就讀國小五年級的小華,最近看東西,總是皺著眉頭,讓媽媽十分擔心,尤其因暑假期間使用手機和平板玩遊戲的時間增加,很擔心孩子視力變化。經過眼科檢查後,發現小華近視度數的確增加不少,醫師建議給予長效散瞳眼藥水及指導正確用眼習慣;小華按時點眼藥水及保持良好作息,後續追蹤度數維持穩定,沒有再增加。近視併發症不可輕忽 白內障、視網膜剝離和黃斑部病變大里仁愛醫院眼科醫師彭書彥表示,近視是常見的眼睛屈光異常,看遠的物體不清楚,需要靠近才看得清楚。許多人會覺得戴上眼鏡或是接受雷射近視手術,近視的眼睛就可以看得清楚了,誤以為近視就治療好了,但近視衍生的併發症卻是不可忽視的。大部分的近視是受眼軸增長的影響,就像吹氣球,若氣球吹得越大,氣球壁就會越薄,眼軸增長會讓眼睛的組織受到拉扯而變薄,產生後續的併發症,包括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和黃斑部病變等。雷射近視手術是針對眼睛前面的構造「眼角膜」進行手術,與戴眼鏡的目的相同都是讓光線可以順利聚焦到視網膜上,並沒有處理到上述近視相關的併發症。散瞳劑需留意畏光現象 也可慮使用角膜塑型片彭書彥指出,為了避免危及視力的併發症發生,預防近視或控制近視就非常重要。目前公認有效控制近視的方式是使用長效散瞳眼藥水阿托平(Atropine),其作用為放鬆睫狀肌,減慢眼軸增長的速度,減緩近視度數的增加。但因為放鬆睫狀肌讓瞳孔放大,讓更多光線進入眼睛造成畏光的副作用,可能會讓孩子不願意點散瞳劑,因此建議若在戶外活動可以做一些保護措施,例如戴太陽眼鏡(需有抗紫外線功能)、戴帽子或多待在陰涼處等方式降低眼睛不適。若無法適應散瞳劑的副作用,可以考慮使用角膜塑型片,晚上睡覺時配戴來控制近視,要提醒的是角膜塑型片需注意清潔保養,否則可能會造成角膜感染或角膜潰瘍。eye眼密碼3010120 共同保護孩子眼睛預防勝於治療,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出「eye眼密碼3010120」,彭書彥提醒家長和孩子們用眼30分鐘,要休息10分鐘,每天戶外活動時間120分鐘以上,達到護眼的效果。近視控制需要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努力,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們視力有模糊的狀況,建議到眼科詳細檢查,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共同保護孩子的眼睛。
近視失控潮2/疫後惡視力!紅字增3倍 散瞳劑「這個濃度」恐讓度數狂飆
根據國內一家連鎖眼科診所的統計,疫情期間學童近視案例明顯增加,與前5年相比,6~8歲的孩子近視率增加近3倍,一旦近視,長效散瞳劑是最常見的控制近視方式,濃度愈高效果愈好,但醫師提醒1%的高濃度要小心使用,一旦停用恐會造成近視度數全面暴風式反彈。疫情不只讓孩童近視率暴增,許多疫情前就已經近視的孩子,回診後度數也都增加不少。新莊大學眼科麥珮怡醫師表示,「本來學童近視增加的速度平均是每年100度(未積極控制的情況下),在疫情趨緩之後的門診,不乏看到短短3個月內就增加100度的案例。」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醫師張家睿說,「半年內若是增加50度以上,這就要提高警覺了,代表近視惡化的速度太快。」張家睿透露,其實國外的標準更嚴格,會希望半年內不可超過25度,但考量到台灣學童的現況,所以稍微提高一些標準。如果度數增加過快,恐怕會演變成「高度近視」,一般來說,近視600度以上稱為高度近視,眼軸會變得非常長,同時將視網膜拉得很長、很薄,因此容易產生裂孔造成視網膜剝離,也會讓眼睛的水晶體霧掉而形成白內障,或是眼壓變高而形成青光眼,這些嚴重的眼睛疾病都可能導致失明。長效散瞳劑是最普遍的控制近視方式,但許多孩子往往受不了畏光的副作用,而影響點藥意願。示意圖 (示意圖/翻攝自聚英視光眼科診所臉書)過去一旦近視,理所當然就是配戴近視眼鏡,但這僅能幫助孩子看清楚而已,並沒有辦法進一步預防度數繼續增加。張家睿說,如果想要阻止近視繼續失控,長效散瞳劑是最常使用的控制近視方式,強迫睫狀肌放鬆,通常會在睡前時點藥水,大多使用的濃度是0.01%、0.125%的長效散瞳劑。「散瞳劑的濃度愈高,控制近視的效果愈好,但畏光也會愈嚴重,若使用0.01%散瞳劑後,近視度數仍增加,醫師就會換成0.125%的散瞳劑,但許多孩子往往就會受不了畏光的副作用,甚至拒絕點藥。」張家睿說,所以許多診所會自行調配出更多不同散瞳劑濃度的選擇,例如0.025%、0.05%等,好讓孩子能控制近視、又稍微減緩畏光之苦。但散瞳劑濃度也不是愈高愈好,張家睿透露最高濃度的長效散瞳劑是1%,但除非不得已,醫師大多不會開立這個濃度的散瞳劑,「因為雖然控制近視的效果非常好,但萬一沒有持續點藥,可能會導致全面大反彈,反而會讓近視度數如雲霄飛車般狂飆。」另外,由於使用長效散瞳劑會造成瞳孔長時間放大,所以進行戶外活動時,若陽光較為刺眼,建議要配戴抗紫外線的太陽眼鏡,一方面減少孩子畏光的不適,一方面避免過量的紫外線進入眼睛,降低傷害水晶體或視網膜黃斑部的機率。
破解偏方 醫生曝6招愛眼方法
隨著網路科技發達,若民眾遇到疑難雜症,只要關鍵字一搜應有盡有的答案為大家解惑,而網路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醫療資訊,而這些深植人心的觀念,又都是正確的消息嗎?銀杏抗血栓氧化 延緩失智靠醫療萬芳醫院神經內科黃怡臻醫師表示,據國內、外研究指出,銀杏果實或是銀杏葉萃取物,尚未被證實有減緩癡呆及強化記憶力等效用。銀杏葉萃取物雖然可以促進神經細胞增生以及抗血栓、氧化的作用,但是用於認知功能改善和預防退化並沒實質幫助,因此銀杏葉萃取物只能說是保健食品,若病人需要延緩失智症,還是需要借助相關藥物緩解。醫師建議,預防失智症可以從日常生活做起,飲食上盡少攝取太油膩和糖分的食物,維持規律作息,定期安排休閒活動如,閱讀、繪畫、散步、跳舞,與人社交等習慣,從事可增進腦力的運動,促進大腦血液循環,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想要舒緩眼睛 就要適度「遠眺」眼科醫師江明璇表示,眼睛和綠色的關聯性,可以從可見光說起,所有電磁波中,波長介於380~750nm之間稱為可見光,人類所看到的彩虹七彩光譜就在這個區間。人眼睛最敏感的波長是555nm,對應到正好是綠色的波段,因此人在看綠色物體時,綠色的光波波長較短,容易對焦,所以睫狀肌和水晶體會處於較為放鬆的狀態。若要達到舒緩眼睛的效果,「距離」才是更重要的方式,江明璇醫師表示,近處的綠色植物和遠方的天際線,後者可以調解眼睛肌肉到遠端,幫助睫狀肌恢復彈性,因此綠色不全然能舒緩疲勞和預防近視,仍要適時讓眼睛休息搭配遠眺才是護眼的小撇步。六招愛眼方法 日常生活做起江明璇醫師分享6招愛眼方法,民眾不妨適度調整原先用眼習慣,愛護眼睛從生活小細節開始做起:1.用眼30分鐘休息5-10分鐘。2.適時望向遠方有助於睫狀肌放鬆。3.增加戶外活動時間之餘,別忘記眼睛也要做好防曬(戴帽子、太陽眼鏡皆可) 。4.不在暗室滑手機;手機/電腦螢幕亮度設定不要過度刺眼或太暗。5.每年定期至眼科做視力檢查。6.均衡飲食,正常作息;含葉黃素/玉米黃素的食物,如大部分的深綠色和黃色蔬果(綠花椰菜、菠菜、南瓜、玉米、奇異果等)。
眼睛疲勞吃葉黃素?營養師破迷思:完全沒用 「2種營養素」才有效
隨著人人都在頻繁使用3C,眼睛過勞已是家常便飯,使得「葉黃素」在保健食品中的詢問度名列前茅。不過,營養師透露,很多人感覺眼睛疲勞時會吃葉黃素,但葉黃素主要是保護黃斑部,眼睛疲勞則是因近距離用眼,使睫狀肌太過緊繃所導致,兩者完全沒有關係,建議挑選以藻紅素和花青素為主的產品。營養師陳怡錞在臉書發文,「講到護眼很多人就會想到要吃葉黃素,葉黃素可以進到眼睛的黃斑部,幫助對抗藍光、減少黃斑部病變,但眼睛不是只有黃斑部這個區域,所以並不是一昧的補充高劑量葉黃素就好!眼睛疲勞跟黃斑部完全沒有關係,這是因為你近距離用眼,使得睫狀肌太過緊繃所導致的。」專家表示,如果想改善眼睛疲勞,最優先要做的事情是放下手機、看看遠方,也可將手掌搓熱後蓋在眼睛上熱敷,或用食指指節輕輕按摩周圍的穴道,至於眼睛疲勞的營養補充品,則建議挑選以藻紅素和花青素為主、葉黃素為輔的產品,再搭配維生素B群 (尤其是B1、B6、B12)。陳怡錞說明,研究證實花青素可以促進微細血管功能,有助於預防視網膜病變、改善眼睛疲勞,且花青素具有強力的抗氧化能力,可以保護眼睛避免自由基傷害,還能促進眼睛視紫質再生,有助於加快眼睛適應黑暗,提升夜間視力;藻紅素則有助於促進眼球脈絡膜的血液流量,可以促進眼部循環、改善眼睛疲勞。(圖/翻攝自Donna營養師-陳怡錞 保健營養專家臉書)
日本5藥妝「這款恐驗出毒品反應」 藥師曝:無法申請藥害救濟
自從邊境開放後,日本就是台灣人出國旅遊的首選,但民眾赴日最常買的藥妝品,卻可能有「毒」風險。藥師花逸修便提醒,日本藥妝店最受國人歡迎的5類商品中,其中一種可能被驗出毒品陽性反應。藥師花逸修在臉書「小花藥師|社區藥局筆記」指出,這5類商品分別是眼藥水、感冒藥、止痛藥、腸胃藥以及B群。其中眼藥水要注意血管收縮劑不能連續使用超過7天,否則會引發反彈性充血、大正感冒藥含codeine(可待因)止咳成分,12歲以下兒童及哺乳孕婦不可使用、EVE止痛藥含鎮定劑成分,可能會造成嗜睡,駕駛車輛時要小心。而這5類藥妝品對人體的具體影響如下:一、眼藥水1.「結膜炎」含血管收縮劑,雖可消除眼睛血絲,但不可連續使用超過7天。2.「抗過敏/花粉」含抗組織胺成分,可以消除過敏、止癢。3.「抗發炎」則是含NSAID(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可消炎、止痛,但過敏者需注意。4.「抗疲勞」含Neostigmine(新斯狄明)、Vit B12(維生素B12),能調節睫狀肌肌力。5.「營養劑」包括維生素A、B2、B6、牛磺酸。二、感冒藥日本的大正系列感冒藥,因添加台灣尚未核准的「Dihydrocodeine」(雙氫可待因),因此該系列藥品在具有強效鎮咳的同時,要注意1.具成癮性,未滿12歲兒童以及哺乳孕婦不可使用2.毒品尿液檢測可能會呈現陽性,軍人或其他特殊職業要小心使用3.無法申請藥害救濟三、止痛藥EVE系列止痛藥因含台灣尚未核准的Allylisopropylacetylurea鎮定劑成分,雖能緩解疼痛但可能造成「嗜睡反應」以及「無法申請藥害救濟」。四、腸胃藥太田胃散成分含強鹼碳酸氫鈉及中藥漢方,「不建議每天」當作保養使用。Wakamoto則含糞鏈球菌,其用量照使用說明。五、B群高單位B群如B1、B6、B12,具有輕微阻斷痛覺傳導以及修復神經功效,且因不含B2,因此排出的尿液不會變黃。
看手機手拿好遠真尷尬 裸視美熟齡雷射視力矯正問市
超過40歲之後,許多民眾開始要面對的人生新課題,以現代人來說,最容易從看手機的變化開始察覺。當你開始需要把手機字體調大,同時看手機的距離不經意越拿越遠,其實就是熟齡視力問題找上你了。一般人最常利用配戴眼鏡來矯正視力,但是時常要隨身帶著眼鏡不方便,因此新型裸視美熟齡雷射視力矯正一推出就吸引了一波詢問度,新竹遠見診所張聰麒院長表示,「LBV裸視美德國熟齡雷射視力矯正」效果反應佳,許多擁有這困擾的醫生等專業人士都前往找他接受矯正。根據衛福部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40歲後有半數以上民眾開始會有近距離看不清楚的熟齡視力問題。張聰麒醫師指出,現代人注重養生與保養,視覺年齡常都比實際年齡年輕,可惜視力卻騙不了人,尤其隨著數位時代來臨讓患者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以往患者會透過眼鏡來矯正,但是眼鏡有拿上拿下的困擾,除了美觀問題,對工作上也常會造成許多不便,而至於原本就有近視的族群遇上熟齡視力困擾可選配的多焦點漸進鏡片,對部分民眾仍有適應方面的問題,因此,新的「LBV裸視美德國熟齡雷射視力矯正」便提供熟齡的民眾有了新的選擇,方便之餘也讓眼齡不會再洩漏年齡。熟齡視力問題是很多輕熟男熟女面臨的困擾,近期引進的LBV裸視美雷射有望讓大家揮別困擾(圖/遠見眼科提供)張聰麒醫師解釋,人到中年以後眼睛的水晶體跟睫狀肌會開始退步,而逐漸失去彈性,看近的東西無法跟年輕時一樣輕鬆對焦調節。LBV裸視美德國熟齡雷射視力矯正科技,有別傳統術式,擁有「全焦段專利技術」,利用兩眼視差並強化景深,解決了傳統雷射單純視差的作法解決不了的中距離視力困擾,能夠像平時一樣雙眼去看,優化中距離視力讓大腦更容易融合雙眼影像,大幅降低了視差的適應期,術後提供患者遠、中、近都清晰的視力,又不影響視覺的顏色敏銳飽和度及立體感,提高了視力矯正的滿意度。術前也會根據每個患者的眼睛狀態評估眼睛功能年齡,客製化個人的眼齡參數,並在檢查時配戴眼鏡來模擬術後效果,使術後效果更精準,尤其此療程還能一次改善遠視、近視、散光問題,讓40歲以上同時有近視、熟齡視力問題、散光問題的患者,能獲得雷射視力矯正的最佳解決方案。張聰麒醫師表示,LBV裸視美雷射的術前客製化患者眼齡參數,使術後效果更精確(圖/遠見眼科提供)來自德國的光學技術,讓許多不愛戴眼鏡的民眾,不用再擔心眼鏡帶來的不便,開心迎接全新視力。金鐘影后天心今年成為德國「裸視美」熟齡雷射視力矯正的品牌大使並做了這項新的雷射療程,以往生活忙碌的她,不是常到處找眼鏡,就是需要用手機拍照後再放大來看清楚標籤的字,讓生活感到相當不方便;在接受了「LBV裸視美德國熟齡雷射視力矯正」之後,她感到非常開心,終於能不靠眼鏡近距離輕鬆看清楚手機訊息,術後隔天看清楚飯店便條紙小字的瞬間,坦言簡直感動到快掉淚,對矯正結果非常滿意。另外,一位牙科醫師因在為患者治療跟衛教的過程中,常需要把眼鏡拿上拿下感到不便,便前往新竹找張醫師求診熟齡雷射視力矯正,手術當天一度因候診人數多等太久而感到不耐,沒想到手術隔天因為恢復狀況太滿意,不僅將前一天不悅心情一掃而空,更是堅持在診所多等了張醫師一小時,只為了對張醫師傳達他對術後效果的滿意。張醫師經驗分享目前施作過LBV裸視美療程後的患者,術後矯正效果滿意度高(圖/遠見眼科提供)由於有越來越多患者上門詢問這項雷射手術,張聰麒醫師也特別提醒民眾,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這項雷射,LBV裸視美德國熟齡雷射視力矯正術前一定要從角膜、水晶體,到黃斑部、視網膜、視神經檢查確認整個眼睛健康,十多項檢查結果都符合條件才可以施作。另外,年輕時做過近視雷射的患者,是否還能做這項熟齡視力雷射?張聰麒醫師表示,做過近視雷射的人只要確認保留的角膜厚度符合條件,還是可以做,但醫師也叮嚀患者,熟齡雷射手術後,請好好休息一天、好好睡覺,讓角膜上皮細胞層趕快長好,一般來說多數人隔天視力可恢復8-9成,在術後一週至一個月可恢復到理想的狀況。而每個人的狀況不盡相同,手術前務必與醫師詳細溝通討論,了解自己的限制、需求與期待,才能獲得理想的結果。新竹遠見眼科診所 張聰麒院長(圖/遠見眼科提供)
2關鍵造成近視眼 專家:近看手機不如遠看電視
根據衛福部統計,現在國中生近視的比率高達73%。多數的父母都認為電視是導致近視的根源,不過隨著3C普及,「長時間」並且「近距離」使用電子產品,才是真正導致視力退步的因素。EyePlus聚英視光眼科醫師王馨慧表示,「電視=近視」的謠言起源於60年代CRT映像管時期,那時有批電視輻射值超標,讓不少人視力受影響。其實「電視」並非是小朋友近視的最大成因,而是「長時間」與「近距離」所造成。國外也曾針對近6000名學童觀察,發現在2小時左右用眼狀況下,近距離看書玩電腦,還比遠距離看電視更容易近視。疫情之下,許多小朋友透過平板、電腦進行課程,家長只要一不留意便會讓小朋友停留在「長時間」、「近距離」的兩大風險中;「長時間」用眼會造成睫狀肌持續緊繃,如果再加上「近距離」更加大了緊繃的力道,終將演變為持續增加近視度數。奇美家電從事電視產品開發20年的電視達人黃郁雅說,現在技術日新月異,液晶電視外型製造更輕薄,以相同的距離來說,舊時代只能放32吋的位置現在可以擺放50吋的機型,尺寸畫面變大,畫質清晰,只要控制時間,保持距離,其實導致近視的機率相對小,尤其若是能把長時間使用手機或Ipad的功能轉移到電視上,將會大幅降低對視力的傷害。黃郁雅指出,現在新款的智慧連網電視,可直接連上YouTube、Netflix等影音平台,追劇搭配大螢幕,不但可降低對視力的影響,更結合杜比全景聲與劇院環繞音效,感受比手機更逼真,更別說還有聲控功能,呼叫管家搜尋最近的商店、詢問天氣或是語文翻譯、聲控搜尋食譜,甚至講出片名就可以快速尋找影片給小孩看。台灣房屋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傳統習慣將電視固定在客廳特定的牆面位置,不過現在電視輕薄,有家庭會把電視放在客餐廳中間,採旋轉式,讓兩處都可以看電視,兼顧多元空間運用,也增添設計感。提醒若把電視置放在空間的中央,在裝潢前要事先做電源和線路規劃,並採用隱藏線盒,若家有幼兒或小孩,容易跑跳衝撞,更需加強電視架的品質和牢固性,避免傾倒危險。
報復式近視1/視力檢查報告出爐 慘兮兮!紅字比例暴增3倍
疫情世代的孩子,最快又明顯的變化就是「近視」!香港一項研究發現,2019新冠疫情的爆發,讓香港學童的近視發生率飆升2.5倍。台灣也有同樣狀況,根據連鎖眼科診所統計,與前5年相較,學童近視率最多增加近3倍。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系2019年初針對709名6歲至8歲的兒童進行研究,觀察的8個月中,由於疫情爆發導致學校停課,這些學童改成在家進行線上課程,每天近距離接觸電腦。研究指出,這些孩子每天平均使用電子螢幕7小時,比疫情前多了4.5小時;小朋友戶外活動時間則由每天平均75分鐘減到24分鐘,在這段期間內,這些學童的近視發生率達到3成,是疫情前同齡兒童的2.5倍,估計每年近視加深80度,是疫情前的2倍。居家防疫期間,孩子待在小小的家中,眼睛又緊盯著電腦螢幕上課,也讓眼睛的睫狀肌持續處於緊繃狀態。(圖/宋岱融攝)台灣雖然沒有進行相關研究,但隨著今年9月開學,學校進行例行視力檢查後發現,許多學童近視竟快速惡化,甚至原本視力正常的孩子,經過2個多月的居家防疫後,再檢查竟然一口氣近視200度,出現「報復式近視」的狀況。台中市市議員江肇國就針對110學年第一學期的視力不良率進行調查,發現台中市公私立國小共有241校,其中有136校的視力不良率較前一學年提高,高達56.43%的學校,近視學童人數都增加,比例為9.2%~18.78%。國內一家連鎖眼科診所也統計,疫情期間學童近視案例明顯增加,與前5年相比,6~8歲的孩子近視率增加近3倍,許多疫情前就已經近視的孩子,這學期回診後度數也都增加不少。居家線上授課到底帶給學童眼睛多大負擔?9月開學後,各中小學陸續公布視力檢查結果,近視率竟然比往年增加3倍!(圖/馬景平攝)以小學四年級的陳小弟為例,原本兩眼視力都是1.0相當標準,但5月本土疫情爆發停課後,陳小弟每天在家線上教學,兩眼盯著平板電腦的時間相當久,也沒辦法經常到戶外活動,結果10月學校進行視力檢查時發現左眼已經變成0.7。陳媽媽急忙帶孩子去眼科診所檢查,結果更慘,經過一連串驗光、散瞳檢查後,確認陳小弟兩眼都已近視200度。內湖國泰診所眼科醫師杜培寧說,「6公尺以內都算近距離,而一般人的家大多3~4公尺寬,如果整天都待在家中,那麼眼睛的睫狀肌就會一直處在緊繃狀態,更何況是使用電腦或手機,眼睛的負擔當然更大。」杜培寧說,其實還有很多孩子沒有到眼科診所檢查,所以實際情況可能比想像中更加嚴重,建議家長們應該定期讓孩子檢查視力,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控制近視。
報復式近視2/藝人女兒也受害!母哀嚎「我錯了」 醫分析「治療優缺點」
陳小妹妹在今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之前,近視約100度左右,當時醫師幫她開立了長效散瞳劑回家控制,但隨著疫情升溫,藥水點完了也沒有回診,視力開始出現越來越差的跡象,等到8月疫情微解封時回診,發現近視度數在短短不到半年就增加了100度。藝人蕭景鴻(阿弟)的老婆Mei也在臉書PO文哀嚎,她寫道「這次開學視力檢查嚇死我了,一個防疫假待在家,這幾個月小姊姊視力左右眼各增加了100度,原來是我的想法錯了……」Mei的女兒去年發現近視,由於女兒過敏所以經常揉眼睛,評估後不適合使用角膜塑型片,因此選擇近視控制專用的日拋隱形眼鏡來控制度數,但Mei覺得防疫假時都待在家,又不需要看黑板,所以就沒讓女兒每天戴,因此才導致雙眼度數增加。內湖國泰診所眼科醫師杜培寧表示,長效散瞳劑是最常使用的控制近視方式,強迫睫狀肌放鬆,通常會在睡前時點藥水,大多使用的濃度是0.125%的長效散瞳劑,但部分孩子會出現嚴重畏光的副作用,因而容易抗拒使用。此外,如果沒有持續點長效散瞳劑,就會影響控制近視的效果。睡前配戴角膜塑型片可以暫時改變角膜弧度,起床後不須戴眼鏡也能恢復正常視力。(圖/報系資料庫)杜培寧說,如果近視度數超過150度,就會建議配戴眼鏡。「但許多父母非常排斥孩子戴眼鏡,曾經有一個孩子已經近視300度了,但爸媽卻仍猶豫不想戴眼鏡,一直希望再拖一下,下次回診再看看要不要戴眼鏡。」於是杜培寧再次跟爸媽溝通說:「下次再回診也還是需要戴眼鏡,但因為沒有及時控制,度數在短時間內可能就會大幅增加。」最後父母才肯讓孩子配戴眼鏡。如果不想戴眼鏡,或擔心眼鏡不方便戶外運動,也可以考慮選擇角膜塑型片、日拋隱形眼鏡來控制近視。杜培寧說,角膜塑型片控制近視的效果相當穩定,沒有散瞳劑的畏光問題,只要在睡前配戴至白天起床,藉由物理原理讓角膜弧度改變,白天就能暫時抵銷原本近視度數,不需要眼鏡的輔助也能恢復正常視力。不過,也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角膜塑型片,如果孩子習慣趴睡、或是習慣性揉眼睛,就會影響角膜塑型的效果,控制近視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此外,角膜塑型片也需要每天仔細清潔,再加上每副要價近3萬元,隔一陣子就需要再更換,昂貴的費用也令許多父母卻步。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龔偉勛表示,控制近視的日拋隱形眼鏡近期剛通過美國及台灣食藥署許可,於白天配戴,可有效降低近視加深速度,每天用完即丟不必清洗,且鏡片材質為軟式,異物感大幅減少。師建議依照孩子需求選擇控制近視的方式,例如孩子習慣性揉眼睛就不適合戴角膜塑型片,可能會造成移位影響效果。(圖/王永泰攝)杜培寧說,控制近視的日拋隱形眼鏡是利用週邊離焦原理,讓周邊影像聚焦在視網膜前,藉此減緩眼軸的增長,達到控制近視度數的目的,但由於白天配戴時間很容易超過8小時以上,所以也容易造成角膜的負擔,再加上每天都要更換,累積下來的金額也很可觀,一年幾乎就需花費3萬元左右。同樣利用週邊離焦原理的還有聰明鏡片(或稱兒童控制近視鏡片),雖然看起來和一般近視眼鏡非常相似,但配戴時不僅能看得清楚,同時也讓影像聚焦在視網膜前,延緩眼軸曾長,進而控制近視,每副價格在1~2萬元,缺點是必須忍受配戴眼鏡的不便。
報復式近視3/吃葉黃素預防度數增加? 醫:到戶外曬太陽更有效!
隨著3C產品普及,全球都面臨「惡視力」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2015年將過去高度近視的定義,從600度下修至500度,另外眼軸大於26.5毫米也算高度近視,將標準變得更嚴格,只為了讓民眾更加警覺。WHO預估2050年全球有一半的人口近視,其中高度近視人口估計佔全球人口10%。台灣的近視年齡也愈來愈早發生,根據國健署最新資料顯示,幼稚園大班有9%孩子近視;小學一年級的近視率約20%,到了高三則飆升至90%。根據連鎖眼科診所調查,學童近視度數增加的常見原因,大多是用眼習慣不良所導致的,包括用眼姿勢不正確、環境燈光不足、長時間並近距離用眼過度等;另一個常見的情況則是未即時治療與矯正。內湖國泰診所眼科醫師杜培寧表示,如果發現孩子近視,就要積極控制,度數的增加,無論是長效散瞳劑、角膜塑型片、控制近視的日拋隱形眼鏡、聰明鏡片,最大的重點就是讓孩子「看得清楚」,才能避免度數快速增加。為了保護孩子的靈魂之窗,許多家長購買葉黃素保健品,醫師表示並無證據顯示葉黃素能預防近視。(圖/周志龍攝)杜培寧提醒,就算使用上述控制近視的方式,如果依舊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用眼習慣不佳、或是沒有好好配戴,那也是枉然。如果年紀愈小、度數增加越多,未來成為高度近視的機率就相當高,很容易罹患視網膜、黃斑部疾病、視網膜剝離等,失明風險也會大幅增加。另外,許多家長發現孩子近視後,就會急著幫寶貝補充葉黃素保健品,杜培寧說,其實大多數人都是吃心安的,目前研究只有顯示葉黃素可以預防黃斑部病變,事實上跟近視無關。每天至少要有2小時戶外活動,除了能讓睫狀肌放鬆之外,適度陽光有助眼部血液循環。(圖/趙文彬攝)其實,良好的用眼習慣比任何保健品更管用,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龔偉勛建議,近視兒童應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看書保持35至40公分距離,每天至少2小時戶外活動,才能有效控制近視度數。多到戶外活動,眼睛才能有「望遠」的機會,藉此讓眼睛的睫狀肌多放鬆,另外,杜培寧也說,適時在陽光下活動也有助眼睛健康,因為研究發現陽光能讓人體自行合成出一氧化氮,對眼部血液循環有所幫助,也能減緩近視度數增加。
5旬女睡到一半…眼睛突刺痛灼熱!醒來腫成「豬頭」 竟是被螞蟻入侵
每當天氣炎熱的時候,各種昆蟲和爬蟲類開始蠢蠢欲動,活動力十分旺盛。台南有一名50多歲女子,一覺醒來發現眼睛痛到快睜不開,而且發炎紅腫,左臉整個像「豬頭」,才發現是眼睛被螞蟻入侵,險些深及眼球角膜,還好只是虛驚一場。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女子日前在睡覺時突然感覺左眼有灼熱刺痛感,當時因為很想睡覺,反射性眨眼又入眠,沒想到隔天早上醒來,左眼痛得睜不開,眼睛又紅又腫,於是立刻前往眼科診所就醫。醫師小心翼翼用夾子夾出「異物」,仔細一看造成眼睛發炎的元兇原來是一隻小螞蟻,所幸螞蟻屍體沒有斷裂,也未傷及眼球角膜,女子雖然被嚇壞,但沒有大礙。女子睡醒發生眼睛痛到睜不開。(示意圖/翻攝自pexels)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張延瑞主任指出,很多人騎機車或腳踏車時,並沒有將面罩蓋下,導致眼中充滿細砂和雜質,也有可能發生昆蟲掉入或侵入的情形,大部分會被淚水沖出,但如果跑進眼睛,常會被分泌物黏住,或鑽過眼角膜,甚至進入虹膜和睫狀肌等更深部的眼球構造,引起節結性眼炎。因此呼籲騎車要將臉照蓋好,或戴大鏡面的護目鏡,尤其是在早晨或傍晚時段。如果有異物跑進眼睛,避免用手去揉,以免刮傷角膜,曾經有隱翅蟲跑進民眾眼睛,結果患者揉眼睛,造成眼角膜潰瘍,可以用大量清水沖眼睛,假若還不適就應該趕快就醫。
搶救視力1/「葉黃素只是吃心安」專家給答案 6種天然營養更夠力
雖然日前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降級不解封,但算算從三級警戒至今已經兩個月,宅在家中線上教學、上班,更讓全家人眼睛健康日趨惡化,學童近視飆升、成年人乾眼與老花問題更嚴重,一名國二的學生,原本兩眼近視約150度,疫情期間竟暴增至350度,萬一繼續飆升至500度以上成為高度近視,未來罹患各種眼疾、失明機率都大為增加!許多人認為,補充葉黃素相關保健品,能夠預防近視,其實是錯誤迷思。(圖/黃鵬杰攝)「只要近距離用眼,都會增加眼睛負擔,6公尺以內都算近距離,而一般人的家大多3~4公尺寬,整天關在家中,眼睛的睫狀肌就一直處在緊繃狀態。」內湖國泰診所眼科醫師杜培寧說,既然現在還不能外出趴趴走,不如多想想怎麼搶救眼睛健康。很多民眾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補充葉黃素保健品,也讓疫情期間相關產品大賣,杜培寧說,「其實大多數人都是吃心安的,目前研究只有顯示葉黃素可以預防黃斑部病變,事實上跟近視無關。」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藥師林威廷表示,「對於一般人來說,補充葉黃素可增強眼睛的黃斑部功能,視覺敏感度增強,長期補充可降低老年性黃斑罹患率,但對於其他黃斑部疾病,如高度近視、糖尿病黃斑部水腫,尚未有明確定論。」藍莓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可增強眼睛感光物質「視紫質」的生成,增加視覺敏感度。(圖/報系資料庫、吳芳銘提供)林威廷說,深綠色蔬菜如菠菜、高麗菜、青花菜、豌豆、青椒、芥藍菜,或是黃色蔬菜如櫛瓜、玉米、小黃瓜、南瓜、胡蘿蔔等,或是柳橙、奇異果、蛋黃都含有豐富葉黃素,從天然食物中也能攝取。台南市立醫院鄭婉苓營養師建議,也要多攝取富含花青素的食物,如藍莓、葡萄,可增強眼睛感光物質「視紫質」的生成,有助於促進夜間的視力,增加視覺敏銳度。營養師鄭婉苓建議,堅果富含維生素E,多食可降低自由基對水晶體的傷害。(圖/鄭婉苓提供)「如果眼睛常感到疲勞、酸澀或是乾眼症,代表缺乏維生素A、β胡蘿蔔素,所以容易導致黏膜乾燥,則可多補充橘黃色、橘紅色蔬果,如南瓜、地瓜、紅蘿蔔。」鄭婉苓說。另外,抗氧化食物能有效降低自由基生成,減緩自由基對水晶體氧化的傷害,可選擇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芭樂、草莓、奇異果…等,每天吃2碗飯碗大小之水果量。另外含維生素E的堅果,也可幫助抗氧化,無調味堅果也是一種不錯的零食點心好選擇。
搶救視力2/奇招!「欣賞夕陽」竟能讓眼睛放鬆 醫師:關鍵是這個
受到疫情影響,一家老小全都宅在家中躲病毒,除了頻繁使用3C產品增加眼睛負擔之外,困在狹小的室內空間,睫狀肌也完全無法放鬆,不管是近視、老花都愈來愈嚴重。根據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2019年進行的「全民護眼趨勢調查」,發現台灣人每日使用3C的總平均時數長達10.7小時,扣除睡眠時間,國人一天當中幾乎有2/3的時間都在看3C。眼科醫師杜培寧透露,自從採取遠距上課,許多學童每天緊盯電腦螢幕長達10小時以上,讓眼睛負擔沉重。(圖/于魯光攝)內湖國泰診所眼科醫師杜培寧說,「如果因為工作、課業所需,一定要使用3C,建議善用科技,使用3C時盡量將內容從小螢幕移轉到大螢幕如電視,這樣可以讓睫狀肌稍微放鬆一些。」眼科醫師杜培寧透露,自從採取遠距上課,許多學童每天緊盯電腦螢幕長達10小時以上,讓眼睛負擔沉重。(圖/杜培寧提供)此外,也要掌握「3010」原則,用眼30分鐘就讓眼睛休息10分鐘。「千萬別弄錯『休息』的定義,不是從看電腦、電視,換成畫畫或看故事書,前者與後者同樣都是近距離用眼,所以眼睛睫狀肌仍然持續在用力。」「還有,也別以為眼睛看綠色就能放鬆!」杜培寧說,看著遠方綠色的山或樹木,關鍵是「遠距離」讓眼睛睫狀肌能夠放鬆,所以眼睛休息的最佳方式是看遠方,或是乾脆閉眼休息。許多人在三級警戒期間,近視、乾眼、白內障等問題,日趨嚴重。(圖/報系資料庫)如果家中窗戶、陽台望去有風景自然最好,若能在黃昏時分欣賞夕陽,一方面心情愉悅,一方面也有利眼睛健康。「除了睫狀肌放鬆,研究發現陽光能讓人體自行合成出一氧化氮,對眼部血液循環有幫助,但過強的紫外線卻會傷害眼睛,所以紫外線較弱的黃昏夕陽就是較好的選擇。」杜培寧說,閉眼休息也不錯,若是眼睛感到酸澀,則建議用熱毛巾熱敷減輕疲勞,並增加淚液、油脂分泌,讓眼睛感到更滋潤。台南市立醫院鄭婉苓營養師提醒,除了控制3C產品使用時間,多攝取護眼食物之外,也要避免抽菸、喝酒的習慣,香菸含有尼古丁不利眼睛微血管循環,而大量飲酒則會消耗體內維生素A,加重眼睛疲勞、乾澀的問題。眼睛急救6招1.螢幕小換大2.窗外看遠方、熱敷休息3.補充抗氧化營養4.室內保持濕度5.控制近視度數6.危險族群定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