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收
」 金管會大同醫院經營權易主 衛生局連發2聲明批高醫:評選委員多數青睞長庚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經營權易主,從高醫團隊變成長庚團隊,引發高醫工會反彈。對此,高雄市衛生局今(10日)罕見連發2篇新聞稿,指長庚法人承諾保障市民就醫權益,並提升急重症醫療水準,條件明顯較優於高醫法人,並稱大同醫院從民國99年由高醫開始經營,都未設置「標準負壓隔離病房」。衞生局表示,經評審長庚法人具體承諾為落實照顧長者及弱勢,自114年起針對70歲以上長者就醫「免收門、急診掛號費」;低收入戶與身心障礙者於門、急診就醫則「全免掛號費及部分負擔」,初步估計相較於目前將因此每年短收4至5千萬營收;長庚法人承諾引進價值億元以上「達文西手術」尖端醫療及團隊,對比於目前更能有效進一步提升醫療質與量,以上在高醫法人均未具體承諾。「長庚醫療法人」承諾於履約期間(122年)逐步完成「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認證,將成為高雄市除4大醫學中心外、第5間重度急救責任醫院,守護在地已進入「超高齡社區」的市民朋友生命。反觀高醫大法人經營大同醫院於99年至112年長達約13年期間急診「無」夜間「兒科急診」、「急性腦中風處置」與「心導管緊急處置」(24小時心導管處置啟動為113.1.1,急診兒科、急性腦中風處置啟動為112.9.1),103年7月至111年8月共8年期間「無產科新生兒生產服務」、109年至112年COVID-19大流行4年期間無設置「標準負壓隔離病房」等問題,均有違市立醫院照顧婦幼弱勢及急重症緊急醫療之宗旨,以上長庚法人均有具體承諾。經查市立大同醫院自99年委託高醫大經營起即無設置「標準負壓隔離病房」,另外衛生局表示於109年至112年COVID-19大流行4年期間,大同醫院竟無負壓病房,嚴重影響患者收治能力,直至112年6月在衛生局強力要求之下趕工設置7間,嚴重違反市立醫院核心價值與合約遭受衛生局處分。衛生局強調,市立醫院之功能不同於財團法人醫院,最重要任務並非追求營益率,而是公衛醫療政策與醫療平權的落實,在持續促進醫療品質的前提下,降低患者負擔、提升所有醫護薪資待遇。在評選項目中「急救責任醫院」、「特色醫療服務」、「公衛政策推廣」、「照顧高齡與弱勢」等評選項目,長庚法人均獲得多數委員的支持與肯定。衛生局強調市立大同醫院及同仁均為高雄市民重要的醫療資產,依法依規締約後,亦將嚴格要求監督所有市立醫院落實各項公衛醫療任務,包括各項指標需依規定履約,並且監督核實增加員工薪資福利待遇能被重視與保障。有關高醫質疑長庚因為對70歲以上長者免掛號費而獲大同醫院經營權,衛生局回應,長庚獲多數評選委員青睞,尤其長庚承諾每年固定提撥4千萬元於「公衛專戶」,並提出「健康餘命躍昇計畫」,照顧社區長輩及弱勢。對於高醫批評「70歲以上長者免收門急診掛號費,低收入戶與身心障礙者全免掛號費及部分負擔,恐影響醫療分級機制」,衛生局表示,照顧弱勢及身心障礙者,是市立醫院的責任,長輩因為慢性病常跑醫院,掛號費對他們是沉重的負擔,長庚每年將為此多支付5000萬元。衛生局指出,COVID-19期間清空病房做「專責病房」,是所有醫院常態,譬如市立民生醫院作為指定應變醫院,曾歷經兩次全院清空收治為數最多的感染者,彰顯市立醫院防疫的重責大任。而市立大同醫院從民國99年由高醫經營起,都未設置「標準負壓隔離病房」,對空氣或飛沫傳染病如開放性結核病、禽流感等感染者,收治能力不足,也讓醫護人員暴露於風險中。衛生局提到,長庚法人為亞洲唯三、台灣唯一的達文西手術示範教學中心,評選過程更承諾會將相關軟硬體及團隊導入未來經營的市立大同醫院。衛生局補充,在高醫與市府優先議約權利階段,高醫法人僅提出維持中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的水準,與在地超高齡社區目前的需求落差太大。反觀長庚則在評選時,提出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的承諾。高醫優先議約時主張,未來大同醫院維持23個科別,長庚則一口氣要將23科增加到36科。衛生局強調,高醫法人在優先議約階段,其所提出之經營條件,明顯低於同屬高醫體系的市立小港醫院許多,因此未獲評選委員支持。
票價凍漲29年!台鐵明起取消電子票證9折 未來區間車費恐漲4成
票價凍漲29年,造成台鐵一系列包括人力長期不足、工時長、薪資低等問題,進而對民眾行車安全造成隱憂。如今台鐵公司預計在9月中旬前召開董事會討論新票價方案,傳出區間車票價可能上漲4成,但具體方案仍有待確定。不過台鐵18日宣布,從明(19)日起將取消電子票證9折優惠,改採「常客回饋」等新方案替代。台鐵表示,目前每日約有45萬人次使用「電子票證」乘車,台鐵為此每年須自行吸收3億元折扣價差。為彌補虧損,台鐵決定自8月19日起取消電子票證9折優惠,改推「常客回饋」與「電子定期票」等新方案替代。雖然新方案仍有56折到9折不等的優惠,但預計可以替台鐵減少1.9億元的短收金額。此外,台鐵票價自1995年起迄今已29年未調整票價,交通部長李孟諺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到票價應該要檢討調整,傳出近日已初步試算合理報酬率3%、4%、5%等3種版本,若以可行性較高的3%來計算,基本費率將從每人每公里1.46元調漲至2.05元,平均漲幅40.4%。具體到不同路線,這種調整可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例如,區間車的票價可能會有較大幅度的上漲,最多可達4成。以板橋到台北為例,票價可能從15元漲到21元;基隆到台北可能從41元漲到58元;桃園到台北則可能從42元漲到61元。但對於長途路線,台鐵計劃修改自強號等對號列車的費率公式,採用「遞遠遞減」的原則。這可使長途票價的漲幅相對較小,調漲後的票價將較趨近現行票價。
報帳不實民眾黨問責簽證會計師 蔡壁如挺柯文哲扛得住壓力
台中市府顧問蔡壁如12日表示,選戰實務上候選人不可能了解每一筆錢的來源與細項,必須仰賴團隊中記帳與聯繫,並由會計單位簽證,自己對近期柯文哲陷入的報帳紛擾,絕對相信他的清白。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被爆總統大選政治獻金遭質疑申報不實,12日下午親上火線,稱2024大選兵荒馬亂,帳務漏報累積到最後,結算時就出現「短差」,由會計師自行調節,因而產生「虛報」結果,但中間沒有人偽造發票、支出憑證,每一筆支出都用在選務上,到結算期自行調整到其他公司名下,這些公司並不知情,當然也沒有開立任何發票。對此,蔡壁如向本刊強調,絕對相信、信任柯文哲的清白,但是新聞一直報,自己確實擔心三人成虎,有理說不清,也可以想像短收需要的沖銷過程,不至於是拿空白發票偽造請款。她說,自己參與柯文哲在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時,當時只花半天時間就募款達標,金流集中而簡單,那時造勢活動也大多拮据辦理,跟2024總統級大選不能相提並論。蔡壁如指出,2024大選自己在台中第一選區參選立委非常忙碌,根本沒空參與柯文哲的大選事務,同樣的,柯文哲本身是總統候選人,忙碌程度可見一斑,不可能每一筆錢的細項、來源都記得。她感嘆,若真的有不實,只能面對,但也相信柯文哲的抗壓力,不會這麼容易被擊倒。
批監察院放水聯合再生光電弊案 張啓楷:得利億來億去
台灣民眾黨立委張啓楷26日表示,核三廠一號機即將在27日除役,堅持廢核的民進黨政府將以火力全開燃煤燒天然氣,不只導致發電成本激增、增加碳排、污染危害人體,太陽能光電更是弊案叢生。其中,台南88槍力暘光電弊案,檢察官起訴了經濟部能源署官員、台南市政府經發局長,起訴書更載明,光電業者從台電取得的不法所得高達91億元;近日監察院低調糾正的聯合再生案,全民損失也逼近百億,但監察院與經濟部後續的處理上,卻讓人嗅到了要輕輕放下的態度。張啓楷表示,監察院最近悄悄的將彰濱工業區設置光電標租案的相關調查報告於監察院官網上線,內容重點在聯合再生等三家廠商,以明顯低於其他廠商之電價回饋金得到彰濱工業區光電案場,外加評選過程中明顯不符邏輯的給分,導致政府短收約70億台幣,作為主管機關的經濟部難辭其咎。張啟楷說,聯合再生,作為一家台灣的光電廠商,打著「綠能國家隊」的旗號,董事長洪傳獻,為蔡英文2019競選總統全國綠能產業後援會的會長。這些頭銜加在一起,顯示出聯合再生是多麼的「根正苗綠」。聯合再生於2021年以3.3%(20年)的超低回饋金標到彰濱工業區約89公頃的光電案場,與隔壁相連的另一塊由華暄綠能標得的案場相比,兩個場址大小差不多,但華喧綠能回饋金卻是前十年20%,後十年30%,聯合再生僅以華喧綠能約十分之一的回饋金得到標案,「低回饋、高評分」,到底是誰做的決策?張啓楷強調,這其中的巨大價差導致政府短收38.17億元,聯合再生討了這麼大的便宜,卻沒有真心投入建置案場。在簽約後的八個月後,即將股權全數賣出。這一個轉手,完全不費吹灰之力,就套利2.63億元,即使聯合再生於投標之興辦事業計畫書載明:「不會標租案場之後轉售,做短期套利行為」,得標後簽訂的契約,也載明「不得將承租土地全部或一部轉租、出借或以其他方式供他人使用」,聯合再生卻大剌剌的將股權出售炒短線。張啓楷抨擊,在事情爆發後,經濟部僅要求聯合再生將股權買回,沒想到聯合再生再擺經濟部一道,買回的股權都是特別股,不但價格便宜且多數無表決權,整體表決比重僅有10%,經濟部卻對此毫無反應,這樣的行為,恰恰證實了「朝中有人好辦事」這句話,「那麼,到底是誰在掩護聯合再生?」張啓楷說,從聯合再生這案例中,可見台灣光電產業的縮影,就是政府相關政策操之過急,為了完成難以企及的目標,給出了太大的利益,揠苗助長的同時,培養出來的不是「綠能國家隊」,而是一群「綠能蟑螂」。張啓楷指出,早在4月台電決定漲電價之時,他就強烈疾呼「沒有改革,就沒有漲電價」這個訴求,經濟部應正視這些年來嚴重的光電弊案問題,不僅須將聯合再生的違約行為直接做解約處理,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更要快速重新檢視過去所定下的政策是不是有問題,才能杜絕光電弊案叢生,避免台電持續擴大虧損導致漲電價,這才是政府所必須負起的責任。
吳東進為何需1億元交保?金管會證實「駐會檢察官移送」 二大偵辦焦點剖析
新光金(2888)創辦人、現任新光醫院董事長吳東進11日遭新北地檢署列為被告身分約談、複訊後,直到今天(12日)上午完成1億元交保金之後離開地檢署。外界驚訝交保金如此高的天價,法界人士以目前可知的資訊消息來看,檢方可能有兩大考量。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今天於立院財政委員會也證實此案為駐會檢察官移送地檢署偵辦,並強調此與新光人壽增資案為獨立的案件,新壽增資計畫按照程序進行,金控合併也有一定程序,依法行政,不會因某些案件作法規調整。金管會主委彭金隆12日表示,新光之案為金管會駐會檢察官移送偵辦。(圖/黃鵬杰攝)此案主要是金管會在2022年3月10日對新光金控、新光人壽祭出重罰之案有關,其中疑涉及一樁檢舉新光人壽在新北市新板特區興建的「傑仕堡有氧園區」弊案有圖利關係企業之嫌,使新壽損失約1.5億元,檢方依《保險法》等罪嫌諭知吳東進以1億元交保,據了解,吳是委託律師匯款辦理交保後離去。依據當時金管會裁罰書摘要內容,該案涉及吳東進參與公司會議並下指導棋,金管會對新壽罰款300萬元,且3年內不得新增與新光傑仕堡健身等6家公司暨與吳東進有關的投資交易,新壽還需依比例原則追究相關失職人員責任。金管會查出,新光人壽在辦理新板傑仕堡A、B、C棟住宿、出租作業,未檢附充分資訊,不利對利害關係人交易條件不優於同類對象之比較作業、承租戶之裝修費用有由公司負擔或由公司支應超逾合約約定之裝修費等欠合理情事,且未依利害關係人交易提報董事會。新光人壽將新板傑仕堡B棟委託利害關係人某商旅經營管理,該商旅將B棟之未出租空置之房間提供不特定人日租使用並收費納為收入,或以未收費方式出借供利害(實質)關係人使用,或任由利害(實質)關係人承租戶使用逾租賃範圍。案經二年來的檢調調查,新北地檢署認為,由於保險公司資金幾乎多達九成來自保戶繳交的保險費,保險公司在處理資金時需要負保管與讓保險公司達到最大利益化的責任,謹慎妥善管理資金用途,且不能圖利自己或導致保險公司利益受損,為檢方嚴加偵辦此案核心。對照金管會二年前對新光金、新光人壽調查處分事項,檢調進一步了解,2019年間,新壽出租傑仕堡A棟大樓6樓至8樓旗下新禧悅公司時,被告未揭露為關係人交易,並支出鍋爐系統裝設等設備費用2508萬元,損及新壽利益。同時,吳東進為傑仕堡健身公司實質負責人,2019年間,吳為新光人壽董事長及董事會主席,當該董事會討論並通過出租傑仕堡B棟大樓2樓給傑仕堡健身公司長達10年、租金1億44萬元議案時,吳東進未因利害關係迴避仍參與會議;之後,傑仕堡健身公司追加施作23次工程、費用高達1億2269萬元甚至超過租金1億44萬元,此等情況竟未告知新壽董事會,損及新壽利益。此外,2019年至2022年間,新壽委託傑仕堡商旅公司代為管理傑仕堡B棟大樓並經營樂齡宅,出租C棟大樓全棟給傑仕堡商旅公司經營旅館,無償提供938房次房間給新光保全、新光銀行、元富證券公司等關係企業使用,致新壽租金短收逾337萬元之外,還涉及額外讓傑仕堡C棟大樓商旅旅客前往B棟使用早餐,再由傑仕堡商旅公司出示單據向新壽溢取每月數萬元至數十萬元不等食材費用。法界人士分析,繳保金與案情的嚴重程度雖有其一定的關聯性,通常檢察官會另外再考量當事人的財力;交保金通常都是以當事人覺得他在乎的金額為多,以避免有棄保之虞;而能夠在短短一個晚上籌出1億元的實力,也令外界好奇這位保證人的身分背景。全案由新北地檢署企業犯罪專組檢察官李秉錡指揮法務部調查局台北市調查處、新北市警察局刑警大隊,昨天兵分18路至新光人壽、吳東進陽明山住家等處搜索,查扣會議紀錄、契約、營運報表、手機、電磁紀錄等,帶回吳東進、時任新壽總經理蔡雄繼等17名被告與2名證人到案說明,就涉及《保險法》特別背信罪偵辦,蔡雄繼與其餘4名被告經檢察官複訊後,分別以100萬元或200萬元交保。
超商店員妙手改收銀機操作連刷11次掃描條碼詐取22萬 監視器揭騙局
桃園市平鎮區某超商的黃姓女店員,因債務問題鋌而走險,在2023年7月間利用收銀機條碼掃描器詐騙22萬元,僅在短短1小時內,掃描11次條碼,雖然收銀機跳出應收現金的提示,但實際上並未收取任何款項,隔日,超商業者察覺短收巨額現金後報警,警方介入調查,最終黃女坦承犯罪,現已被檢方依《非法以電腦相關設備製作不實財產權取得紀錄得利罪》嫌起訴。據悉,37歲的黃姓女子於2023年7月15日晚間9時55分,利用值班時間,使用超商收銀機條碼,掃描器掃描某手機產生的條碼,每次掃描金額為2萬元,並連續掃描11次,1小時內共計22萬元,儘管收銀機多次跳出應收現金的警示視窗,黃女仍按下確認,實際上並未收入任何現金,以此方式獲取不法利益。2023年7月16日,超商老闆在結算時驚覺短收22萬元,立即調閱超商內部監視器錄像,發現黃女利用條碼詐取款項的行為;隨後,老闆比對代收費用明細,確認黃女的犯行,憤而向平鎮警分局報案。桃園地檢署的複訊過程中,黃女坦承犯行,辯稱因遇到借貸困難才鋌而走險,超商老闆在證詞中詳細描述黃女的詐騙手法,警方則提供超商內監視畫面截圖及收銀機代收明細等資料佐證,根據這些證據,檢方以《非法以電腦相關設備製作不實財產權取得紀錄得利罪》嫌,對黃女提起公訴。警方呼籲,經營者應該加強內部管理和監控,並定期核對收銀機記錄,防止類似的詐騙事件再次發生;同時,也呼籲員工在面臨困難時應該尋求合法途徑解決,不應鋌而走險,導致觸犯法規、毀掉未來。
486先生曬千萬繳稅收據 嗆:喊「稅收超徵」的傻子繳多少?
5月報稅季已經走過大半,時常因時事發聲的知名代購業者「486先生」(陳延昶)19日在臉書曬出透過信用卡繳稅的「8位數」收據,還諷刺開嗆:「有些傻子在那喊國家稅收超徵,淦,你是繳多少稅?喊的彷彿你繳上千萬的樣子。」日前,有政黨黨魁稱「稅收超徵」是「財政紀律不佳」,且有多名立委要求「還稅於民」,引起附和者眾。知名代購業者「486先生」陳延昶19日在臉書貼文,曬出透過信用卡繳了新台幣2628萬8142元的稅金,並針對之前「稅收超徵」的議題開嗆:「有些傻子在那喊國家稅收超徵,淦,你是繳多少稅?喊的彷彿你繳上千萬的樣子。」發文下,有許多網友看到繳稅金額,表示:「請接受我的膝蓋」、「用錢來打人臉很不可取,但是小弟喜歡」、「這張卡的額度、這個金額太令人欽佩了」、「第一次看到刷千萬信用卡,開眼界」、「這真的是一記上勾拳,直接ko」還有網友針對發文內容表示:「超徵不是非法多收稅,是經濟好,交的稅比預期多,是好事。」、「都被政論節目洗腦了,經濟好才能超徵,經濟不好短收,你要自願加稅嗎?」、「對個人來講該繳多少稅就多少稅 是要怎樣超徵?超徵是超出國稅局預定的稅收目標,可能房地產股市商業交易熱絡超過預期,可能遺產稅申報超過預期目標,反正超徵根本沒有多徵收哪一個人半毛錢。」民國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及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間為113年5月1日至5月31日止,請民眾記得在6月3日(星期一)以前完成繳納。6月4日起,僅能到央行委託的代收國稅金融機構臨櫃辦理,且須加徵滯納金或加計滯納利息。
才遇天災又見人禍!花蓮西瓜農遭盤商剝削 無奈上網推銷自救
一名來自花蓮的西瓜瓜農上網爆料,表示今年的西瓜品質真的很好,但沒想到先是遇到地震造成交通不便,讓觀光客大幅減少,又遇到收購商出爾反爾,都把瓜載走接近一半了,才全盤推翻談好的價格要求「砍半降價」。瓜農表示,收購商的惡劣行為已經是常態,過往瓜農都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但今年他們實在不願意忍氣吞聲,因此決定留下剩下的所有西瓜,並強調「今年瓜的品質真的很不錯」,希望大家能幫忙宣傳,讓有意願的人來花蓮買瓜吃瓜。瓜農「花蓮玉里。阿強西瓜」6日在臉書心酸發文,表示花蓮的瓜農先是經歷了搖不停的地震導致觀光客大減,又遇到盤商惡意剝削,經濟命脈被人掐住,逼得當地瓜農都喘不過氣來!「阿強西瓜」是自產自銷的第二代瓜農,每年會在花蓮玉里種植數萬顆的西瓜。他解釋西瓜是一種高成本的作物,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農業資材才能養得好。而且因應自然天候不同會造成短收,好一點的時候大概才能收成個7、8成。而這些西瓜扣除網路宅配與路邊直銷,還有超過7成的西瓜需要仰賴收購商收購。然而,農業交易市場對瓜農來說,十分不友善。瓜農僅有極少的議價空間,而談妥價格後,收購商也只會支付少量訂金就把瓜載走,瓜款大都「事後再付」,極少有收購商願意「先付款再取貨」,也沒有白紙黑字的合約能保護農民。「阿強西瓜」指出,大家一定想,「這種不平等不合理的條件怎麼有人會接受?」但其實這些市場規則和慣例已經根深蒂固,瓜農根本難以撼動,只能只能祈求遇到的收購商「人品」至上。最讓瓜農難過的,就是辛苦種出的西瓜明明品質很不錯,收購商卻會為了要壓低價格,故意挑三揀四,藉由批評作物品質與外觀來惡意殺價。尤其今年,花蓮瓜農們更遇到了讓人最憤慨的狀況,「談好價格後,卻在收購後要求降價」,意即收購商們在先採收走接近一半的西瓜後,才告訴瓜農因為西瓜的品質「大量不佳」,導致收購商們虧損,因此要將當初談好的收購價再砍接近一半!「阿強西瓜」表示,這樣荒謬的交易模式不是個案,而是常態!非常多業別的農民都曾經遇過類似的情況,只是因為沒有其他銷售途徑,只能忍氣吞聲,有苦說不出,被受收購商糟蹋、欺負。「阿強西瓜」指出,所有農民對自己辛勤耕耘的農作物,都是自豪且珍惜的,期望收購者能夠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並按照協議支付合理的價格。面對自己整年的心血一再被收購商輕易地貶低,這次他們忍無可忍,決定咬牙留下所有剩餘的西瓜自行販售,不再讓收購商任意糟蹋。他提到今年花蓮遭受地震和自然災害的影響,加上交通不便,導致觀光客減少,銷量也大幅下降。原本透過盡力宅配、做網路銷售,加上本地人的支持,預期還是可以慢慢賣完。但盤商突如其來的變卦,導致他們現在面臨著巨大的困境。目前,「阿強西瓜」的瓜園初估仍有至少2萬顆西瓜等待被採收與認購,他知道這個數量肯定是賣不完的,但能賣一顆是一顆。也在網路上懇請網友幫忙擴散消息,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花蓮玉里瓜農們所面臨的困境。他表示,不論是支持阿強西瓜,還是花蓮玉里的其他瓜農,今年瓜的品質真的很不錯,拜託大家能卯起來吃瓜買瓜!該篇發文透過網友轉傳,在網路上發酵。許多網友留言相挺:「從小吃到大,玉里加油」、「用行動支持你們!今天剛收到西瓜,非常好吃」、「以為花蓮因為有天災已經很可憐了,沒有想到有人禍更可憐」。還有網友指出:「農會就是為了處理這種問題而誕生的,當然現在變成政黨樁腳,會發生不幸幾乎是必然的事情」、「農會體制下這是常態 但往往包庇農會體制的派系地方人士,無論是首長、議員或立委都可以無限連任哦呵呵呵呵。」
行政疏怠藉口2/牌照稅燃料費都短收 專家籲徵碳費貼地方補路平破洞
台灣的道路品質令人搖頭,因為道路養護不善也常發生車禍。近年中央政府朝「2050淨零碳排」邁進,力推電動車徵牌照稅和燃料費優惠措施,然而牌照稅是地方稅重要財源,燃料費更是直接關乎路面養護成本,如此每年減收牌照稅至少新台幣18億元、燃料費10億元,各界認為政策固然好,但不能「中央爽請客、地方苦埋單」。根據《汽車燃料使用費徵收及分配辦法》規定,燃料費由交通部監理機關徵收,收入將直接分配到各單位供道路養護之用,因此燃料費短收將直接影響道路養護品質。以2023年為例,燃料費專案經費中,國道高速公路局獲撥100億元、公路局(原公路總局)獲撥220億元,換算高速公路每公里養護費不到千萬,省道養護費低於400萬元,扣掉龐大的人力開銷與設備攤提,實際上投入養護工程經費有限,比起前一年成長率下降2.6%。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專門委員趙晉緯指出,以近3年來說,自小客車「燃料費」收入分別為新台幣476億元、486億元、490億元,年成長率已從5年前每年3%陡降至不到1%。加上疫情趨緩,購車回歸基本面,並考量來勢洶洶的電動車劇增量,又享有免徵優惠,在可預見的未來燃料費收入將呈下降趨勢。電動車蔚為風潮,目前全台電動自小客車已超過6萬台,每年牌照稅損粗估將近18億,嚴重影響地方稅收。(圖/翻攝自Clean Air Car臉書)財政部賦稅署官員則示警,電動車除了影響燃料費外,地方政府重要稅收「使用牌照稅」也因電動車免徵而陷入短收窘境。官員直言,由於政府大力推廣電動車,電動車目前約占市場總車量比達5%、破6萬輛,每年短收使用牌照稅粗估已達18億元,如果每年以市場占比成長率達40%計算,「3年後每年將短收百億元」。他說,以5年前全國牌照稅年度統計資料分析,原本都有穩定2%成長,然以2021有669億元收入、2022年680億元、2023年686億元,成長趨緩剩不到1%,燃料費成長率更是趨近於零直接躺平。官員憂心,目前2025年底電動車牌照免稅政策告一段落,恐怕後續仍會持續展延,也會連動燃料費繼續免徵,如此勢必擠壓地方修路重要收入。台中市稅捐稽徵處官員表示,年度新建與維護公園路燈等養護,粗估將近400億元,而2023年台中市使用牌照稅稅收約為96億,其中電動車免稅金額就高達2.5億,比前兩年翻了3倍。中央每年撥給地方道路養護費大約20億元,電動車成長一口氣就少了一成的道路養護費,未來道路的品質恐怕更難維護了。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建議,未來徵收「碳費」時,不妨入法負擔各地道路養護費用,以解電動車普及後「燃料費」短收窘境。(圖/記者周志龍攝)台北市稅捐稽徵處官員則說,北市電動車輛數占全國約三成,電動車牌照免稅金每年高達4.4億元,近年電動車輛數及免稅額逐年增加,環保理由很正當,短時間不可能停下來。雖然新建與公園路燈等維護費用,每年北市就破500億,相較之下目前牌照稅比例看似不高,但未來可預見電動車持續增加,若牌照稅稅收沒能復徵,不妨由中央補貼地方稅收,例如「碳費」開徵後適度補貼,才能協助地方政府財政。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則直言,淨零碳排透過免牌照稅與燃料費政策目標是好事,也值得展延鼓勵。不過目前「中央爽請客,地方嘗苦果」確實是不分黨派地方政府的共同困境,若能把即將起徵的「碳費」收入入法,撥補燃料費的道路養護功能,相信會更圓滿處理。
行政疏怠藉口1/不顧用路安全嫁禍電動車免徵稅費 立委行政不該推諉
近年來政府極力朝淨零碳排的永續經營方向靠攏,祭出免徵牌照稅與燃料費政策,鼓勵民眾換用電動車,目前全台電動車已突破市占率5%,上述政策影響到地方政府稅收規模,同時關乎道路養護的燃料費直接少10億元規模,政府重視環保既是美意,也應該顧及到用路人的道路安全。化名「小毛」的讀者向本刊投訴,今年4月9日他開著特斯拉「Model Y」上中山高速公路,由高雄岡山北上台南永康約10幾分鐘車程中,雖然見到前方路面破損,然而因為高速行駛中閃避不及,只好硬生生地壓了過去,左前輪直接碾過一些跳石,當下自己聽到蹦蹦兩聲,儀錶板均顯示正常。然而,開到目的地後下車,地上滿是藍綠色的液體,拖回原廠檢查才知道是大電池的冷卻液管壞了。 小毛氣憤表示,目前車子是不到3年的新車仍在保固期,竟得花上70萬元換整組電池,而且保險公司還不理賠,車廠只冷眼稱管線損害來自人為因素;高速公路局則推稱因為道路養護經費嚴重不足,養護品質因而受到影響。高雄男子小毛(化名)9日因行經路面顛簸高速公路路面,底盤疑遭跳石彈起損壞,維修費噴了新台幣70萬元,令他直呼不能接受。(圖/讀者提供)國道高速公路局表示,以2023年而言,高速公路局自車輛燃料費所撥補的養護費核撥破百億元,然而扣除基本人力開銷,再均分到超過一千公里的高速公路路面,實上能投入的單位養護經費並不高,加上近期電動車免牌照稅、免燃料費上路後,未來養護經費只會愈來愈少,道路的品質維護很不容易。無獨有偶,不只高速公路路面品質堪憂,「阿敏」(化名)小姐去年3月下班時騎乘重型機去安親班接孩子,行經台中市龍井區龍津橋附近,因為紐澤西護欄褪色未上新漆,她一時不察撞上,幸虧只有手腳皮肉傷。阿敏說,所幸自己是專業重機玩家,做好了全套防護措施,沒有大礙,不過車損修了一個月噴10萬、孩子當然也沒接成。雖然她自知超速理虧,國賠也沒有成功,但原本該保護車流的紐澤西護欄竟10年沒維護了,實在匪夷所思。台中市龍井區紐澤西護欄因年久失修,反光效果降低,引發騎士不慎碰撞摔車。(圖/讀者提供)對此,台中市府交通局也感無奈地表示,以2023年獲核養護經費來說,台中分到21億,在六都已屬不少。然而台中市道與鄉道合計就長達近3,000公里,更別說不時須支援省道緊急維護。他坦言,經費對於柏油路面維護已屬非常吃力,紐澤西護欄維護的確實會是一個安全破口。對此,民進黨立委林俊憲表示,一般道路養護費一年若只修一次尚屬可接受範圍,但是道路沿途各家管線自行其是,自來水、台電、中華電信等每個單位挖一次,多次回填之後品質就爛多了,然而養護單位也兩手一攤,最後乾脆推說重修經費不足,無異行政怠惰,涉及用路人安全絕不能馬虎。林俊憲呼籲,以維護路面平整度是各道路養護單位的責任,切莫把燃料費短收怪到電動車,合理化自己疏忽,實在要不得。
烏龍踅桌1/柯文哲主政撇房屋稅爛攤 市府校正回歸挨批面子裡子全要了
前台北市長柯文哲2020年以房屋稅稅基審議委員會背書方式,不甩中央房屋稅最低1.2%限制,砍半20萬戶單一自用住宅房屋稅率至實質0.6%,一年市庫短收新台幣3億元房屋稅。財政部多次直批市府違反《房屋稅條例》,卻屢被已讀不回。如今俗稱囤房稅2.0的《房屋稅條例》修正案將於7月1日上路,市府卻趁勢搭便車取消實質優稅,甩鍋漲稅責任,遭財政部狠批市府「贏筊還要贏話」。立法院2023年底三讀通過《房屋稅條例》修正案,將全國單一自用住宅稅率從1.2%降至1%,今年7月1日上路在即,然而當年柯文哲主政的北市府,大幅調整房屋稅地段率引發民怨,後來市府以低於全國基準的0.6%實質房屋稅贏得德政美名,卻頻頻遭到中央責難其違法,如今這項全國「最優惠」措施也將成絕響。台北市自用住宅房屋優稅確定於今年取消,未來20萬自用住宅屋主房屋稅動輒雙倍起跳,繳交房屋稅時將會很有感。(圖/報系資料庫)根據本刊掌握, 7月1日北市財政局將跟進全國,取消實質房屋優稅漲回1%,以8年內新房權狀30坪的單一自用住宅房屋稅為例,每年房屋稅將暴增超過5千元。。長期關心住屋政策的台北市議員許淑華表示,北市不符合單一自住要件的房屋約62萬戶,符合的則有20餘萬戶,約占全市總戶數近25%左右,試算這25%戶的6%房屋稅一年稅收約新台幣5億元;若7月1日北市回調提高到1%,可望替市庫每年再攢新台幣3億元,對於台北市地方稅稅收實徵淨額 768.22 億元增幅只有一點點,然而卻加重住戶和年輕人的生活負擔。 她憂心地表示,這些符合優稅的住戶多世居老房,居住安全堪憂,每月房屋修繕成本高,短期內又難進入都更,若還得加重稅賦,等於是要把人趕走;有些不少年輕人好不容易攢到頭期款買房,每月得繳貸款、管理費與水電費等,如果還要加碼房屋稅,年輕人恐怕持續往外流。台北市議員許淑華受訪說明北市房屋優稅來龍去脈,怒批時任柯文哲市長便宜行事,呼籲現任蔣萬安市長挺住壓力,能讓20萬自用住宅屋主續享房屋優稅。(圖/劉耿豪 攝) 許淑華回顧說,時任市長柯文哲自認聰明,主導地價評議委員會狂漲地段率,搞得房屋稅暴增,結果挺不住輿論批評壓力,再走偏門列出多項扣減額獨創實質0.6%稅率,現在落得財部點名狠批,基層事務官兩邊不是人,實在很差勁。 財政部賦稅署官員直言,北市府當年以《房屋稅條例》1.2%為基準,拉高可抵減稅額,讓實質稅率降到0.6%,就是違法的措施。他進一步表示,《房屋稅條例》規定,房屋評定現值指標涵蓋房屋標準單價、折舊率和地段率,因此同一大樓內房屋的標準單價、折舊率、地段率均相同,假設面積相同,其評定現值本來就該相同,地方政府不可再以「自用」等名義,巧立名目增列折扣項目。 財政部官員感嘆,其實2023年適逢北市每三年稅基重評時機,當時北市若重新檢討房屋標準價格,並搭配調回單一自用住宅稅率到1.2%,問題就能悄然解決。 對此,北市財政局長胡曉嵐1日表示,北市當年施行單一自住房屋稅基折減政策,是因為2023年《房屋稅法》修正案(囤房税2.0)通過之前,並没有「單一自住稅不可打折」的規範。市府當時考量北市房屋價高,持有全國單一自住1戶跟3户,「納稅力」差很多,卻適用相同公式有失公平,北市是補強當初中央法令不足。至於外傳7月1日起將取消單一自用住宅房屋實質優稅0.6%,胡曉嵐則低調未置可否。
基隆男破壞電表封印鎖 法院判他賠償台電1年電費
基隆市一名李姓男子公司處的電表,被台電查出封印鎖疑似遭破壞再封回,並依電業法求償1年電費36萬多元。李男則反駁台電不應將電表故障認定是他所為,他也會補繳短收電費,但不認侵權及賠償部分。經基隆地院審理,認定李男違規用電屬實,台電求償1年電費有理由,判李須全額賠償,全案仍可上訴。台電指出,於去年6月28日派員會同用電人李男開設的公司處用電時,發現電表封印鎖遭破壞再封回,電表已不見同字鉛封印,內部構造軸心偏離,更導致電表無法正常計量。李男當下陪同查看屬實,·並於台灣電力公司用電實地調查書上簽名並蓋章同意。台電計算後,依電業法和違規用電處理規則,向李男及李男擔任負責任的公司,連帶追償電費36萬3783元。而李男抗辯表示,公司設在電表用址,但實際上用電地址並未從事任何商業行為,用電僅供居住用途。居家電力使用平均電費本屬低廉,有何動機違規用電?他在2021年初遷入前,台電曾派人修繕電表,而未將封印封回或調整構造軸心也不無可能,要將電表故障推諉是他所為,台電應負舉證責任。李男也提出去年各期電費資料,稱台電更換新電表後,用電情形與同期歷史電費相比並無明顯差異。以他的職業、經歷,也難認會為2個月微薄差額電費,雇用他人將電表拆封,獲取不法利益。當天在用電實地調查書簽名,是認為在電表自然損壞情形下,他會補繳短收電費,並非自認有侵權行為,願負損害賠償之責,主張駁回告訴。法官審理後表示,用電影響因素很多,台電依電業法規定追償費用,為法定的特殊計算基準,也無從僅以李男公司去年5、6月,去年7、8月和去年9、10月3期電費,與前年和大前年同期電費比較,並無顯著差異,逕自做有利李男的認定。法官認定,台電依用電設備、用電種類、瓦特數,再按供電時間及電價追償1年電費36萬3783元有理由,應予採認。李男及其所開設公司各負全部給付義務,其中1人給付,其他人即應同免給付責任,也就是仍須全額支付賠償。
當沖降稅常態化? 財經立委三點贊聲
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日前公布金融建言白皮書,明確呼籲主管機關,展延今年底將到期的當沖降交易稅政策。對此,金管會證期局長張振山受訪時表示,原2018年4月即到期的當沖降稅政策,續命至今已2次展延,今年12月31日將截止。至於是否再次展延,甚至常態化當沖降稅?張振山保守說明,日前已提出<稅式支出報告>,後續將與財政部討論。對此,財政部官員今受訪表示,2017年開始實施當沖降稅,是因彼時證券市場成交量偏低,已影響資本市場籌資功能,當時亟欲活絡市場流動性及催出成交量能,目標誘使投資人積極投入市場,才實施當沖稅率減半,此為特定政策的租稅優惠,《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也明定對於專案租稅優惠本就須定期檢討評估,「不宜老拿特例當常態」。針對各界關注當沖降稅是否延長,國民黨立委曾銘宗今接受CTWANT記者採訪,大方表明支持當沖降稅常態化。曾銘宗分析當沖降稅好處有三:首先,一般頻繁進出股市者,難免有買賣錯誤時候,這時就能在較低稅負成本下及時修正,不必等到下個交易日,發揮了避險功能;第二,股票市場本質就是投機與投資並行,當沖能活絡市場交易,當沖降稅便為刺激當沖良藥,只要投資人具風險意識,活絡交易沒什麼不可;最後,2017年實施當沖降稅至今,證交稅收反而暴增,其中當沖交易稅收佔比最高更曾達三成,國庫並不會因此損失稅收。曾銘宗推測,財政部表面上說當沖常態化需修《證交稅條例》,因而態度保守,實際上應是基於《財政紀律法》,擔心降稅後稅收短少問題。然而,當沖降稅實施迄今近七年,客觀數據證明交易稅收沒有短少,因此無稅賦短收問題。 曾銘宗呼籲,財政部應和第一線業者多溝通,不必畫地自限,讓好的政策從專案變常態,是美事一樁。
柯文哲提財政紀律4大方針 酸蔡英文:不知是笨還是壞
台灣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今(20)日上午召開記者會,針對國家財政分配不均、數字管理失靈、特別預算常態化、稅制改革、因應全球最低稅負制變革等問題,提出4大方針。其中,柯文哲提出成立「統籌分配稅款分配委員會」、召開全國賦稅改革會議,針對不合時宜的稅制徹底翻新。柯文哲指出,面對當前的財政問題,關鍵在「財政分配不均,區域發展失衡」,即「中央集權、地方窘迫」的情況。以2024年中央普通統籌分配稅款來看,總額雖續創新高,達新台幣3811.7億元,表面看來雨露均霑,實而強者愈強,2024加計其他補助後,光六都就分走65%,其餘16縣市及鄉鎮市只分到3成5,約1333.8億元。此外,也希望建立主責單位權責統一的財劃法,從現行營業稅提撥40%作為統籌分配款,未來將提高到100%,財源規模預估多出3000億。另外,為了建立地方財政自主,不要讓地方為了統籌分配款,老是要看中央臉色,主張包括遺贈稅、土地增值稅、營業事業所得稅等都增加地方分成,還稅地方。而且直轄市、非直轄市的分配標準要一致,不是全台多套標準。柯文哲也提出,政府近年持續性稅收超徵,蔡政府任內稅收超徵1.2兆,除了2020年因為疫情短收之外,其他每一年稅收都是超徵,尤其2022年更超收4000億。「超徵這麼多,不曉得笨還是壞,顯示財政部、主計處預算書根本估不準,你一年估不準就算了,每一年都估不準,這就是政府製造假像,預計要收多少稅,目標故意放很低,然後說我們政府做得很好,這是假性政治績效,超徵一年可以原諒,太多年表示預算書亂寫。」關於蔡政府特別預算常態化問題嚴重,柯文哲也舉出,蔡總統任內共編列14項特別預算逾2.4兆,比扁、馬政府16年加起來還多,包括防疫、前瞻、軍購等名目的特別預算,規避監督,甚至執行時間還跨到下任政府。柯文哲主張必須刪除現行預算法第83條第4款規定得以「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作為提出特別預算的條件,柯文哲認為如果遇到戰爭、大規模疫情與地震,編列特別預算當然合理,但是現行預算法所謂的「重大政事」到底是什麼,根本沒有標準,所以蔡總統才可以編這麼多預算。最後柯文哲也提出必須檢討包括印花稅等多項稅目不合時宜,須檢討或廢除,以確保公平分配、促進資本積累,但廢除之前會先找到相應財源。並且要重新檢討稅制,不要讓用資本賺錢的企業或個人找巧門逃漏稅,以及台灣面對「國際最低稅負制」衝擊,須做好因應,避免將課稅權讓給國外。
疑「綠界大漏洞」害虧損千萬還不賠償 17LIVE正式提告
第三方支付系統「綠界科技」為支付龍頭,17LIVE也採用其代收服務,卻從去年開始出現多筆款項異常,導致1年內虧損超過1300萬元,綠界卻拒不賠償,雙方多次協商後無果,17LIVE今日則正式提出民事訴訟,希望透過司法做出裁判。據了解,綠界主打資安聯防健檢,強調會為客戶系統安全嚴格把關,17LIVE從2019年開始與綠界合作,消費者刷卡購買17 LIVE產品後,刷卡訊息和金額將透過銀行傳給綠界,綠界確認無誤後再通知17LIVE,17LIVE今年中對帳時發現多筆帳目明顯有異。17LIVE品牌暨企業溝通部副總經理凃佩君表示,從去年開始,綠界多次通知客戶刷卡成功訊息,而公司方給予客戶商品後,儲值金額最終卻並未成功入帳,17LIVE今年中發現短收情形,追查驚覺問題款項高達400多筆,總金額超過1300萬元,而公司試圖與綠界溝通,對方卻拒不認帳。「綠界把責任推給我方客戶,還說我方沒有反查獲核對帳戶。」凃佩君提到,面對此巨大缺失,綠界否認遭駭,僅稱是「系統瑕疵」,更稱只有17LIVE遭受攻擊.只報警揪出幕後黑手,不願對損失做出任何賠償,毫無任何協商誠意,17LIVE則於今日提出民事訴訟。凃佩君強調,綠界身為台灣最大第三方支付公司,應該要負起資安責任,17LIVE則決定擔任吹哨者角色,提醒與綠界科技合作之商家和個人用戶,應勇於捍衛自身權利,並呼籲主管機關強化金融市場交易資訊安全,建立起民眾放心、安全穩定的系統平台與監察機制。
陸70萬個村莊共欠近4兆 「小村大債」怎麼來的恐成地雷
中國大陸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成為不容忽視問題,據當地農業農村部抽樣調查顯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中國70萬個行政村中,村級債務總額已達到約新台幣3.9兆元,根據陸媒報導,中國「小村大債」已成了不容忽視的問題,甚至恐成為中國想極力拚經濟復甦的「攔路虎」。中國大陸鄉村也不乏地方債風險,統計70萬個村莊就欠了高達9000億人民幣之多,成為經濟發展與鄉村振興的「攔路虎」。《中國新聞周刊》引述中國農業農村部抽樣調查顯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中國70萬個行政村莊中,「村級債務」總額已高達9000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3.9兆元,村級組織平均負債130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570萬元,來源包括過去農業稅短收,還有無益的建設。根據幾位近年到多地村莊調研的專家表示,中國村級債務分佈範圍極廣,無論從南到北或發展程度,幾乎都有村級債務,其中負債最嚴重的村莊,只有一兩千人,負債卻高達幾千萬。他們指出,「小村大債」已經是大陸實施鄉村振興的「攔路虎」,抑制村級債務增長迫在眉睫。據某省份的一位村副書記表示,他在村子裡工作接近15年,該村超過200萬元人民幣的債務中,有幾十萬元是舊債,是1990年代至2006年全面取消農業稅期間村集體形成的債務,這被學界稱為「傳統村級債務」或「舊村級債務」。這位村副書記指出,原來農業稅費任務重,不少農戶無法上繳稅費,只能是村集體為農戶墊付稅費,借款完成稅費上繳任務。幾十年來有些農戶錢還了,有些到現在沒有還上,因此債務延續至今。另外,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教授、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呂德文表示,在研究發現,一些歷史上是「好村」的村莊後來變差,原因是承擔地方示範任務,包括美麗鄉村建設、旅遊開發、人居環境整治等,推進政策硬性要求的建設專案中,有很多不太必要,導致一些債務比較龐大的村子,都是因形式主義工程欠了債,因此他認為,「形式主義的工程就不要再搞了,經營性的項目,村級組織也盡量少介入。要是能做到,可以大大減輕村子的負擔,減少債務」。
明年是軍購付款高峰 邱臣遠籲:國防預算編列應符合我國當前需求
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出爐,不只歲出創下2兆8818億元的新高,比今年增加1927億元,其中1721億元全是舉債支應,連同特別預算明年共需新借3719億國債。民眾黨立委邱臣遠今(26)日表示,政府好不容易收入增加,沒想到支出更多,國債越借越多,一點錢都沒有省下來。民眾黨立委邱臣遠指出,經濟疲軟工業生產指數已連14黑,今明兩年稅收沒有樂觀的理由,政府把支出繃到最高,一旦歲入發生短收情形,政府財政槓桿恐失衡,超出法定舉債上限。以目前歲計賸餘已經耗盡(明年使用歲計賸餘1155億元)的情形,如果以現在最新國債鐘5萬9638億元,今年特別預算應借未借數6845億元(包含已決算及已分配數),以及明年新舉借3719億元,國債馬上超出7兆元,但這已經算入下一屆總統責任額,蔡政府看來一點都不在乎。邱臣遠表示,根據行政院公布的113年度總預算案,支出不斷墊高的政事類別,包括國防經費再攀新高,整體規模達到6068億(含公務預算4406億、特別預算943億及基金719億元),整體較今年再增加265億元。邱臣遠進一步指出,增加最多的項目為軍事投資2249億,比112年增加336億元,反映我國持續增加軍購額度的現況;然而作業維持費卻僅編1310億元,比今年減少26億元,相對於今年油料費已嚴重不足至少超過40億元,以及與「武器採購研發經費」比例嚴重失衡的情形,明年作業維持費勢必更加捉襟見肘,恐影響部隊正常運作。因應兩岸局勢緊張,國防預算編列已至前所未有的新高。國防部副部長也說,明年會是軍購款付款的高峰期,相關預算會隨時調整編列。對此,邱臣遠認為,軍購增加,作業維持費用卻減少,不禁讓人擔心相關機艦等武器如何維持妥善率,國防預算的編列應符合我國當前的需求。為因應明年軍售付款高峰期,以及國軍當前深陷的油料支出債務黑洞等問題,國防部應思考如何有效調配預算,讓國軍訓練費用不受到排擠。另外,因應中共對台的威脅,除了擴編國防預算因應之外,政府應提出具體對策,更精準控管風險,維繫兩岸和平,更避免勞民傷財。
淡海輕軌載客量不足…新北捷運累計虧損逾8億 盼月票上路能改善
新北市審計處最新報告指出,新北捷運公司截至2022年底止,累計虧損已達8.4億元,認為主因是淡海輕軌的載客量不足所致,逐年日均運量只有預估的4到6成;捷運公司回應,預估在1200月票上路後,有望引入新的客源,另外也會持續以業外事業增加公司收益,而民代認為,最遭人詬病的班距和速度應要有所提升。新北市審計處日前發布報告,內容指出新北捷運公司在票箱收入的自償性財源收入短收,且高架墩柱廣告標租、店鋪及商業空間招商等附屬事業收入未如預期,導致至今已虧損8億4790萬餘元,其中淡海輕軌的載客量更不如預期,2022年截至8月底,平均日運量約9997人次,連綜合規畫報告預估平日4萬4494人次的四分之一都不到。報告指出,2019年至2021年的年度營運結果,淡海輕軌共虧損約5.7億,2022年截至8月底虧損達8155萬餘元;而新北捷運公司今年接手的環狀線第一階段,營運狀況亦不樂觀,建議積極檢討歷年虧損癥結原因,並研擬有效提升運量的方案。捷運公司表示,持續以提升運量、增加收入、深化在地合作等為目標,後續規畫搭配轉乘及通勤旅客調整列車時刻表,確保旅客轉乘銜接順暢,以培養通勤客群,並透過站體以及列車廣告、活化機廠空間等方案,增加票箱外收入並培養技術與招商能力。新北市議員陳偉杰指出,淡海輕軌剛開始營運時雖然人數不錯,但後來遇上疫情導致載客量重創,不過從去年底開始已有復甦的跡象,另外也跟淡海輕軌尚未開發完成、淡海新市鎮人口成長不如預期有關,捷運公司應提出改善措施來止跌回升。市議員鄭宇恩認為,要擺脫虧損窘境,首要和北市談妥環狀線經營權,票價收益應早日挹注新北捷運公司,否則市府將須無止盡增加資本,會成為一個錢坑,另外也要提升淡海輕軌的服務品質,尤其長期遭居民詬病的班距和速度問題,在疫情後應該要逐步提升以吸引通勤民眾使用。
公路客運經營艱難…運價喊漲9% 預估544條路線受影響
物價、油價、人力成本不斷攀升,但公路客運營運成本已多年未檢討,客運公會檢討18項營運成本後,據悉運價漲幅約9%,有544條路線會受影響。昨日交通部公路總局表示,已把提案報給交通部,擬建議調漲準基本運價,但不動票價,短收部分由政府補貼給業者。業者研判,最後應會「票價不漲、運價漲」,業者和乘客皆大歡喜,「這是大選年民進黨政府很有可能的作法」。近年來客運經營艱難,從2年前的福和客運、阿羅哈客運相繼停駛,去年新竹客運、苗栗客運要求停止「代駛」路線,到今年以來客運更如骨牌般倒下,日統客運4條國道路線全收,緊接著,新竹客運、彰化客運、花蓮客運、桃園客運一條一條路線地停駛、減班,業者直嘆「看不到明天」。公路總局副局長張舜清表示,中華民國公共汽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已將一般公路客運18項成本檢討案送進公路總局,4月7日開過客運審議委員會,4月18日報交通部,按照以往正常程序,交通部會把案子交到運研所底下的費率審議委員會。不過,張舜清表示,也有可能是不動費率,就是票價不動,但還是核可該漲上去的成本,票價短收的部分由政府補貼,即採行2019年的模式,當年客運業於2018年曾檢討一般公路客運的18項營運成本,2019年獲交通部核定,每人每公里基本運價,從2.97元調漲至3.48元,差額由政府吸收,每年經費約3.18億元。業者研判,現在萬物齊漲,又是選舉年,很可能最後是客運票價不動,運價調漲,差額由公路總局吸收,就從交通部爭取到的200、300億元「1200月票特別預算」來出就好了,這是民進黨政府在大選年非常可能的作法,配套都想好了。繼台北客運、桃園客運、三重客運、統聯客運、和欣客運、基隆客運、光華巴士在目前票價核定範圍內漲價後,國光客運也要跟進,研擬7月1日起分2階段調漲,第1階段以中長途路線約10多條優先調整,漲幅低於10%;第2階段以短途通勤路線為主,漲幅約1至2元,上路時程未定。
缺藥問題未解…健保署擬改革 縮短老藥年限
國內缺藥問題未解,衛福部日前宣示擴大「防缺藥中心」,將缺藥議題處理層級拉高到部級,並提出國人愛用原廠藥的解決方針,盼鼓勵國產學名藥增產,以防缺藥問題再現。健保署則擬改革給付超過15年的老藥,可望縮短老藥年限定義以增加國產學名藥競爭力。相關方案最快年底前提出。針對台灣的缺藥問題,健保改革學者、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黃文鴻指出,現行健保制度對原廠、學名藥無藥價差設計,無法誘導醫師、國人使用學名藥,「就好比民眾不論買進口車、國產車政府都全額補貼,那為什麼要用國產貨?」黃文鴻舉例,美國高達9成處方採用學名藥,但學名藥僅占健保總支付額不到2成,因此能保有多數經費給付新藥;台灣恰恰相反,有4成處方採用原廠藥,占健保總支付額7成以上,顯示多數健保資源都浪費在「專利過期的原廠藥」,導致新藥給付捉襟見肘。黃文鴻表示,國外新藥只要一過專利期,價格就會掉到4成,但台灣健保對專利期超過15年內的老藥卻還給付差額,國產學名藥無法與原廠藥競爭,若再加上各醫院採購時要求廠商提供的藥價差,國產學名藥幾乎無法生存。黃文鴻認為,政府應創造民眾使用學名藥的誘因,例如選擇學名藥是否可不用部分負擔?或使用原廠藥自付藥價差額;全面取消給付指示藥,讓藥局成為小病、輕症病患取得藥物的第一站等。健保署長石崇良回應,國內處方學名藥使用率過低,將全盤檢討藥價調整政策。過去健保收載15年內同成分、同劑量、同劑型的「三同」藥物,學名藥給付價僅原廠藥8折,會優先考慮修正,不排除縮短收載年限,或取消學名藥僅給付8折的規定。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祕書長陳玉瑩則認為,台灣市場小,就算提高健保給付價也只能治標,長遠來看政府應想辦法幫業者打開國際市場,目前全國140多家國產藥廠都通過PIC/S GMP的高規格國際認證,如能協助業者開發海外市場,也有助於國產藥體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