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廠
」 台塑 南亞 台塑化 高雄 台化高雄林園石化廠乙烯外洩引發驚慌 消防出動灑水警戒無人傷亡
高雄中油林園石化廠四輕工廠,20日下午2點多驚傳乙烯外洩事件,消防隊立刻出動進行灑水降溫,並設置警戒線以防範意外;所幸,經過消防人員冷卻處理後,外洩現象已被控制,中油公司也隨後表示,事故發生時並無人員受傷。據中油表示,事發時四輕組正在進行乙烯球槽的檢修工作,完成檢修後,工廠進行試壓查漏作業時發現人孔法蘭面微漏,造成少量乙烯洩漏,為了防止事故擴大,消防隊隨即現場噴水降溫,煙霧是冷卻水氣所產生,並不代表火災或其他危險,經檢查確認,所有設備已恢復正常運作,未對周邊造成任何安全威脅。中油公司強調,事故發生後即按照作業流程進行處置,並對外釐清事件經過,無人員傷亡或其他損失,該事件並未影響正常生產運行,中油將繼續強化作業安全,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並配合當局進一步調查以確保工廠運營的安全性。
四寶腰斬2/AI正熱大戶離場 靠死忠老股民「放置術」待景氣循環
「台塑四寶」向來是台股中的長青集團股,營收獲利穩健、配息率高,股價也穩定,一直是「存股族」最愛,然而今年6月AI熱潮推高台股大盤之際,台塑四寶股價不但雷打不動,反從2021年高點一路腰斬,讓股民和網友熱議,現在到底是要抄底?還是要停損?股民在網路上唇槍舌戰,理智和感性論點戰成一團亂。CTWANT記者整理台塑四寶近期股價表現,包括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與台塑化(6505),近期股價高點分別為:台塑2021年10月的121元,南亞2022年4月的94元,台化2018年9月的130元,台塑化也是2018年9月的151元。 今年6月底最新收盤價來比較,分別為台塑57.5元、南亞49.3元、台化50.4元、台塑化則為64.8元,與前段的高點相比,幾乎是「腰斬」。再者,觀察台塑四寶股價近期高點出現在2021年10月,當時台股指數1萬7千點,今年6月底已奔向2萬3千點大關,大盤足足漲了30.55%,台塑四寶股價卻打對折,完全跑輸大盤。儘管AI教主、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在2023年與2024年的台北國際電腦展都親自來台「傳教」,大唱台灣是AI中心,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兩次都親自率領高層聆聽演講,股價卻顯然沒跟著勳哥沾上光。台塑四寶近期「失常」的表現,引來不少媒體關注及探究,究竟這次石化業陷入谷底,是景氣循環的週期性起伏,還是出現了結構性的「質變」?石化分析師何耀仁在今年的APIC上,發現業界普遍擔心中國大陸產能過剩問題。(圖/報社資料照、翻攝自APIC2024官網)資深石化分析師何耀仁向CTWANT記者給出明確答案,「現在整個產業大反轉!」他5月底參加在韓國舉行的「2024亞洲石油化學工業會議(APIC)」,明確發現業界目前的共識是「中國大陸的產能過剩問題,兩三年內難以解決,時間會拖得很久,可能要到2028年到2030年才可能會有變化」。何耀仁表示,現在的確發生了結構性的改變,就是因為中國大陸的大量產能開出、低價傾銷,但他們本身的房地產與內需低迷等問題還未解決,造成垂直整合廠無利可圖,美國和中東因由天然氣去裂解,所以很便宜,成本大約只有一半,但亞洲大多用傳統的石油裂解,很難彌補價差,所以東北亞已經很多工廠在思考要怎麼結束生產線。臉書粉絲頁「存股方程式」也提到,2026年還有個大隱憂,就是福建古雷石化廠預計也會在2026年完工啟用,屆時乙烯等相關石化產品供給量勢必又大幅增加。中沙古雷乙烯項目年產能最高達180萬噸,預計將於2026年建成。(圖/翻攝自搜狐網)「這種情況不是短期的,所以可發現大戶持有比例越來越低,就是因為資訊不對襯,大戶有充足的產業資訊,但台塑四寶的散戶很多都是老股東,過去也很『寵』股民,給了很好的股息,所以他們看到低點就會持續買進。」何耀仁說。依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6月的統計資料,台塑四寶股東結構中,千張以上大戶占比一向很高,南亞、台化千張以上大戶都在八成左右,台塑化更高達95%以上,不過去年第3季開始,台塑大戶占比已降至八成以下,反倒小散戶人數暴增,像是台塑去年6月千張大戶人數有323人,占82.39%,今年6月降至289人、為75.49%;同時間,台塑持有一至五張的小散戶從去年6月的10.2萬人增加至14.9萬人,增加46%。目前台塑股東人數大約29.2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8萬人,南亞的小股東也有24.5萬人、台化16.7萬人,台塑化則是7.9萬人。儘管台塑集團管理層現正積極轉型,但畢竟是年營收上兆的公司,營運量體龐大,轉型效應短期內不太明顯,因此網民認為,既然已過了停損最佳時機,不如暫時擱置不理,因為「石化業有強烈景氣循環效應,不妨耐心等待市場供需恢復平衡」,但也有網民持不同意見,「不如將資金投入科技股,報酬率更勝一籌。」台塑四寶股價近來一路下探,但小散戶數量反而增加。(圖/翻攝自嗨投資官網)在近期網路唱衰聲中,還是有一批死忠散戶支持台塑集團,在留言下回嘴,「就算技術面不好,也看好他的資產」、「這是價值投資」,「你們是存股、還是炒短線?」稱自己持有很久、所以沒有賠;也有網友嘆,「台塑的股東真的是比較有耐心,會幫公司找藉口、還會持續向下攤平。」也有網友提及,不少前輩朋友20年前開始投資台塑和中鋼,深信台塑絕對不會倒,但就怕「你最相信的股、往往傷你最深。」此時究竟是抄底還是停損?網路上股民各有所好。「從基本面來看,要回到過去的榮景沒這麼快,雖然把時間放長遠來看,還是能等到循環週期的上升,因為石化下游都是民生化學工業,但這次時間可能會拉很長。」何耀仁提醒。
四寶腰斬1/台股飆高台塑集團股價卻逆勢創低 「五大隱憂」拚轉型
台北股市在美股與科技股帶動下,大盤指數6月連創新高,總市值突破70兆台幣,一片歡欣鼓舞中,昔日資優生「台塑四寶」卻逆勢重挫,股價跌破10年線,今年以來市值已憑空蒸發近4千億元,小股民急問:四寶怎麼了?自端午節以來,台股共有24檔市值破千億元,中小型股也有172檔個股改寫歷史新高,但今年以來的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都維持在50元左右低點,台塑化(6505)則約65元,導致台塑集團股市值大幅度衰退,台塑化市值約減少1409億、南亞約減少1253億、台塑約減少1158億、台化約減少597億。股價反映著去年以來的業績,台塑四寶2023年總計獲利達439.47億元,較2022年衰退51.24%。面對股價腰斬及業績大衰退,讓台塑四寶董事長在6月的股東會上,頻頻向股東致歉,不斷提及要轉型升級。81歲的台塑董事長林健男在交棒前,6月20日主持的最後一場股東會上哽咽地說,「希望各位股東能繼續支持台塑,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度過難關。」究竟是什麼原因逼哭了台灣第一大民營集團的董座?各界眾說紛紜,但從6月18日台化董事長洪福源在股東會的一席話可作為總結:「中國大陸新增石化產品產能情況『太瘋狂!』」,像是PTA(純對苯二甲酸)、POLY(聚酯纖維)為例,年產能高達8000萬噸,「這是天文數字」,這麼多產能要銷出去,就會削價求售,今、明年甚至後年都還是會面臨經濟問題,但是「我們沒有什麼好逃的,只有勇敢面對」,做出差異化。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廠區規模驚人。(圖/新華社)一位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解釋,中國大陸2016年允許民間企業做煉化一體廠,美國顧問公司樂得販售大量設備給中國,在不斷鼓吹下,導致一股腦投資過剩、產能集中開出,「目前乙烯、PX、PTA、CPL、MEG、SM、ABS等全都供給過剩,加上中國大陸房地產市況低迷,內需疲軟,影響相關石化、塑料及化纖需求,所以向外傾銷。」這對台塑四寶來說,無異是「非戰之罪」,整個東北亞國家廠商也都面臨相同困境,業內人士透露,包括供需失衡、中國大陸經濟復甦乏力、關稅、碳費、加上國際石油價格波動等五大隱憂縈繞不去。資深石化分析師何耀仁也向CTWANT記者表示,「現在這個時代,傳統產業也要把自己做成科技業,不然很難生存。」何耀仁分析,整個亞洲的石化業者,除了要面對產能過剩問題,接下來還有減碳大挑戰,以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為例,在過去石化產業大好時,就把錢拿去做併購,去年7月買了專做二氧化碳的運輸管線營運商Denbury,以及德州的頁岩氣公司,就是要降低石油依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甚至以此做產品賺錢。南亞董事長吳嘉昭表示,將逐漸由工業級轉而生產半導體級與特殊化學品。(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南亞官網)而台塑四寶中,外界認為能轉型最快的就是生產電子材料的南亞。南亞董事長吳嘉昭在6月19日股東會上提到,電子業正迎來幾個新的發展機會,南亞對其成長充滿信心,包括:1.5G到6G等通信技術的升級、電動車和自動駕駛的快速發展、AI相關領域的廣泛應用、以及半導體先進封裝材料的需求。因為這些都需要更高端的材料支援,吳嘉昭表示,所以會持續導入新技術、開發新事業,逐漸由工業級轉移生產半導體級與特殊化學品,電子材料也會朝6G、低軌衛星等先進材料發展,深耕一系列超低損耗材料,並拓展全聚酯可回收用途發展,以及纖維產品應用領域。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今年起轉作最高顧問,由總經理曹明接董事長。(圖/報系資料照)石化產業轉型除了需要財力,也需要人才,不少小股民憂心台塑集團領導層多面臨退休,因此今年起台塑和台塑化展開專業經理人交棒,例如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轉作最高顧問、由總經理曹明接董事長,台塑林健男也交棒給原總經理郭文筆,「這波提拔優秀年輕幹部加入經營團隊,已讓員工平均年齡降為43歲。」林健男說。1954年就成立的台塑集團,走過無數次的景氣循環,經歷過高山低谷,這次遇上中國大陸的天文數字量產及傾銷,可說是史無前例,能否順利轉型翻身,走出營運谷底,千萬股民引頸期待著。
AI領頭結束連6季負成長! 經部:製造業指數87.21「是好消息」
經濟部統計處23日公布3月的工業生產與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統計,其中3月的工業生產指數為92.76,年增3.99%,製造業生產指數92.49,年增4.01%。主要受惠於人工智慧、高速運算與雲端資料服務等需求成長,但其他傳統產業回升力道仍不足;不過好消息是,第1季製造業生產指數87.21,較上年同期增加6.16%,結束連續6個季度負成長。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像是化學材料、基本金屬、塑橡膠等減幅縮小,基本上是好消息,希望終端需求快速回升,成長速度就會更快,AI的浪潮目前還是持續,AI穩住之後,再來就是等傳統產業回升,整個態勢就會更明朗。經濟部預估,若終端需求回溫速度加快,4月製造業生產指數成長的機率仍高,可望年增11.1%到16.4%。若以產業類別來分,電子零組件3月的生產指數年增13.27%,主因是12吋晶圓代工在高速運算與人工智慧應用之強勁需求帶動下持續成長,加以IC設計、印刷電路板、主機板、DRAM等產品受惠客戶積極拓展應用領域及拉貨動能回升而增產所致。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年增則為15.15%。 但基本金屬業年減5.69%,主因是國際鋼鐵市場需求仍疲,加上低價進口鋼品干擾;化學材料及肥料業 年減8.23%,也是受國外產能開出競爭影響,加上部分石化廠設備定檢後重啟時間遞延,影響下游生產鏈所需之原料供應而減產;機械設備業年減9.91%,主因是全球經濟復甦力道緩慢,企業機械設備採購動能仍弱;汽車及其零件業年減9.87%,受市場年後買氣趨緩影響,加上部分汽車零件外銷接單減少所致。3月批發業營業額為1兆681億元,較上月增加29.4%,批發業營業額年增4.6%,其中機械器具批發業受惠人工智慧及雲端運算需求擴增,推升相關零組件出貨動能,年增20.5%;但建材批發業因用鋼產業買氣疲弱,加以鋼價低於上年同月,年減11.2%;食品、飲料及菸草批發業年減4.0%,主因工作天數較上年同月減少;家用器具及用品批發業年減4.7%,主因是家電及清潔用品買氣偏弱所致;藥品及化粧品批發業因上年同月部分疫苗及藥品進口數量較多,比較基期偏高,致年減4.3%。不過零售業營業額則是維持成長,年增0.7%,其中電子購物因業者持續祭出促銷活動,加以販售品項愈趨多元,年增6.4%;布疋及服飾品零售業受惠展店及春夏新品上市,帶動營收成長5.5%;藥品及化粧品零售業年增3.4%;汽機車零售業則因上年同月缺料緩解,墊高比較基期,年減4.5%。經濟部統計處22日也公布外銷訂單數據,3月金額471.6億美元、年增1.2%翻紅,但前3月外銷訂單總額1333.2億美元,年減2.1%,則為第7季負成長。
籲加速建林園新四輕 林岱樺:520前送高雄市民大禮
立法委員林岱樺27日質詢行政院長陳建仁日表示,中油高雄林園石化廠的舊四輕營運迄今超過40年,乙烯量產已經無法充分供應,中油擬斥資新台幣823億元蓋新四輕,但卻因為行政流程延宕,導致預算增加,高雄地區民眾期待落空,更無法滿足產業需求三輸,呼籲行政院應於今年5月20日新政府上路前核定,送給高雄市民淨零轉型的大禮。陳建仁回應表示,會來加速評估核定;經濟部長王美花則說,此計畫對台灣石化產業非常重要,跟產業界與地方溝通很多次,目前還有些意見再確認,確認後就會進行後面的程序。林岱樺表示,台灣每年乙烯需求總量超過400萬噸,主要來自中油及台塑集團,台塑主要供應集團內下游企業,而國內各級產業乙烯原物料主要還是由中油供應,現在每年有超過40萬噸需要進口。中油四輕已經運轉40年,設備過於老舊,生產效率逐年遞減,還有花巨額費用養護、大修,能源消耗上更無法滿足全球淨零排碳的趨勢,在經歷過高雄氣爆、石化工安事件頻傳後,高雄鄉親對新四輕有相當的期待。「四輕內所放置的原物料和產品皆屬易燃、易爆的危險物品或毒化物,四輕若不加速汰舊換新,只會讓高雄地區民眾面臨更巨大的風險,高雄民眾已經沒辦法再承受重大工安事件的再度發生。」林岱樺指出,四輕原本預計2022年啟動程序,展開環境影響評估,2025年動土、2028年投入生產,但目前因為行政流程延宕,造成如今三輸的局面,以目前流程來看,要等到2030年才會正式投產。林岱樺說,由於新四輕將創造4.5萬個就業機會,其中600個是新增就業機會,將可帶動地方發展以及周邊商機外,產業升級後,導入智能化設計與管理,引進低碳製程,使用低碳燃料,可以降低污染,還給民眾乾淨的居住環境。
富豪新列傳/台股兔年跳股民笑呵呵 林百里乘AI躍居首富+金融大豐收富邦、國泰兄弟檔超車中租
美股在「科技七巨頭」領軍下,兔年強漲13%,台股更勝一籌,2月5日封關收在18096點,與虎年封關時14932點相比,漲幅達21%,每位股民平均賺進86萬元,搭上AI浪潮的台灣科技富豪更是笑開懷,依《富比士》封關日的即時排行,台灣前48名富豪中科技業者有14名,其中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暴增最快,身家從49億美元衝上112億美元,奪下首富寶座。原本的台灣首富「鞋王」華利實業總裁張聰淵,則因消費市場買氣尚未復原,華利股價從人民幣67元跌到53元,其身價從106億美元降到86億美元,屈居第二名。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2317)創辦人郭台銘儘管已交棒給劉揚偉,但身價仍穩定增加到71億美元,居《富比士》台灣富豪排名第三。被動元件大廠國巨(2327)董事長陳泰銘身價也由44億美元成長到56億美元,排名第五。其他的半導體大老闆身價表現也不容小覷,聯發科(2454)董事長蔡明介身價從21億美元來到28億美元,漲幅達33%,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也由22億美元來到28億元。英業達(2356)創辦人葉國一則由11億美元來到17億美元,增幅僅次於林百里。老牌PCB(印刷電路板)大廠楠梓電(2316)、首家台資PCB廠滬士電創辦人吳禮淦,也因AI伺服器厚板需求增,營運回溫、股價走升,重新擠入台灣前50大富豪之列。至於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大立光創辦人林耀英等人身價則沒有太大變化。金融服務業在兔年可說是化悲哀為喜樂,不但擺脫防疫險鉅額理賠之災,年末還因美國升息暫緩而受惠,營收獲利及股價大漲,老牌金融家族蔡家、辜家、吳家全在榜上,包括富邦蔡明忠、蔡明興,國泰蔡宏圖、蔡政達、蔡鎮宇,與新光、台新的吳東進、吳東亮等三家七人兄弟檔。其中,富邦集團包括電信業台灣大(3045)、富邦媒(8454)去年營收獲利再創新高,富邦金控(2881)稅後純益661億元,年增高達41%,富邦集團大董蔡明忠、二董蔡明興二人身價也水漲船高,分別達48億美元、47億美元,兔年增長7億美元、5億美元,兄弟倆財富逼近3000億元大關。國泰金控(2882)董事長蔡宏圖及胞兄蔡政達兩人身價皆為39億美元,較前一年增加7億美元,合計約新台幣2445億元。而虎年股價身價「虎虎生風」的中租集團董事長辜仲立,因海外業務成長趨緩,兔年身價從45億美元縮水為38億美元,排名從7退到12,遭富邦蔡明忠、蔡明興及國泰蔡宏圖、蔡政達超車。相形之下,石化市況兔年並不好,不過長春集團創辦人林書鴻,因著台積電、蘋果甚至特斯拉都需要他家的特用化學品,而逆勢成長,身價從55億美元增為67億美元,在富豪榜上蟬聯第四名。此外,長春另一名創辦人鄭信義的兒子鄭正和女兒鄭信愛,也在榜上分居第20名40名。有趣的是,這家老牌石化廠仍由96歲的林書鴻領軍,熱衷研究的他現正想著要如何將CO2純化。至於扮演經濟火車頭的房地產業,去年在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限制預售屋換約交易、私法人購置住宅採許可制等政策上路下,買氣受到壓抑,不過下半年有了新青安房貸助攻房市回溫,建商富豪們的資產幾乎沒有太大影響。遠雄集團創辦人趙藤雄資產小漲,以22億美元名列21名;聯邦企業集團創辦人林榮三遺孀林張素娥,擁有龐大土地資產和瓏山林建設,資產20億元、名列24名。元利建設董事長林敏雄資產維持在30億美元,雖無增減,但今年排名卻被緊追在後的寶佳機構創辦人林陳海超車,林陳海資產微幅增長4億美元,以31億美元排名13。建商富豪們唯有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資產減少,從49億縮水到41億美元,下滑4個名次,但仍排名第9。餐飲內需市場去年在台灣強強滾,上榜的食品業者名次波動不大,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居第6名,頂新魏家四兄弟則在第29名到第32名,第43名為統一集團美麗事業董事長高秀玲,第48名則是「燕麥王」佳格食品董事長曹德風。至於集團產業布局從水泥、石化、紡織,一路橫跨到通路、金融、電信的遠東新,因為各事業表現有升有降,掌門人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也維持在第23名。隨著AI熱潮持續爆發,企業ESG及減碳推動力道增強,加上國際政經環境不時飛出「黑天鵝」,企業營運挑戰加劇,送走兔年迎來龍年之際,但看這些富豪們如何掌舵企業,來年更「龍」光煥發。
甘肅石化廠驚現「閃爆事故」引大火直竄 尚未傳出傷亡
大陸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某間石化企業,24日晚間發生閃爆事故,從曝光的影片可見,現場一座裝置竄出火光,隨後冒起陣陣濃煙,至於事發原因仍在調查當中,尚未傳出人員傷亡。綜合陸媒報導,事發地點為石化公司內部的煉油運行二部兩酸裝置,當天一具酸性水罐發生閃爆,隨後警消獲報到場,順利控制火勢並於晚間9時50分許撲滅,事發原因仍在調查當中,尚未傳出人員傷亡。另外,由於閃爆的裝置帶有酸性化學物質,引來不少民眾擔憂其是否對人體有害。對此,工作人員對當地媒體表示,因為事發當下,機器處於尚未作業的檢修狀態。後續經過檢測得知,未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因此住在附近的市民可保生活無虞。大陸境內6月下旬不平靜,寧夏銀川市興慶區民族南街富洋燒烤店,21日才發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31死7傷的慘劇,消息甚至驚動中央政府,目前涉案4名犯嫌,被依涉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重大責任事故罪》刑事拘留,詳細案情進一步偵辦當中。
俄油供應強勁 國際油價27日下跌週線收黑
油價多頭逼近100日移動均線後快速回落,俄羅斯原油供應強勁的跡象,抵消了美國經濟增長數據好於預期,以及中國需求迅速復甦的希望,油價週五(27日)下跌,週線收黑。貿易商表示,2月1日至10日,從俄羅斯烏斯季盧加港口(Ust-Luga)裝載的烏拉爾原油和KEBCO原油量,可能比1月同期的90萬噸,提升至100萬噸。伴隨產油國、石化廠減產救市,油價、石化行情築底震盪;目前多數石化產品價格已修正至低於疫情前行情,醞釀反彈走堅力道。俄烏戰爭未見停戰曙光,全球經濟成長仍將受拖累,石化新產大舉開出壓力未歇。歐美經濟數據顯示,通膨已觸頂降溫,加上影響通膨的能源、大宗原物料、糧食價格及海運費均走跌,市場預期聯準會及歐洲央行升息力道放緩。而根據《路透》計算,1月俄羅斯波羅的海港口石油裝載量,將比12月增加50%,主要是賣家試圖滿足亞洲地區的強勁需求,並從全球能源價格上漲中受益。能源避險基金Again Capital創業合夥人John Kilduff說,如果俄羅斯的原油供應,在下個月前仍保持強勁,油價可能會繼續走低。他補充,週末前的獲利了結,也可能是導致油價走低的因素。紐約市場西德州中級原油的3月期貨價格下跌1.33美元,收在每桶79.68美元,本週跌幅2%。倫敦市場北海布倫特原油的3月期貨價格下跌0.81美元,收在每桶86.66美元,本週上漲0.03美元,近乎持平。
景氣難預測 台塑化陳寶郎:油價全年估100美元以上
台塑四寶將在這2週舉行股東會,31日由台塑化(6560)率先開跑,2021年的營收亮眼,相比2020年成長6倍,稅前利益604億元,面對今年詭譎的景氣走勢,董事長陳寶郎坦言,受4大因素影響,今年營運充滿挑戰。台塑化在2021年合併營收為6200.62億元,年增49.3%,合併營業利益為551.77億元,合併稅前損益為604.84億元,EPS 5.19元,相比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初期,年成長接近6倍。董事長陳寶郎解釋,2021年初北美氣候異常衝擊市場,讓石化原料價格飆漲,而產油國依舊維持減產政策,帶動原油價格上漲,又適逢各國寬鬆貨幣政策刺激下,因此相比2020年獲利比成長6倍。展望2022年營運表現,董事長陳寶郎表示,目前受到通膨、升息、烏俄戰爭以及中國封城等4大因素影響,目前景氣走勢難以預估;雖然公司油品煉製利差不錯,但受到國內油氣緩漲政策影響,使獲利成長受限。在石化產品部份,受到大陸近期封城擴大、延長,限制石化終端需求,整體石化下游需求疲弱,造成石化基本原料價格無法反應成本漲幅,因此目前輕裂解廠仍維持降量運轉。對於下半年原油價格走勢,陳寶郎認為需求逐漸復甦,但供給跟不上,因此油價可望維持在100美元以上,以往Q2是油價高點,維持在110美元,Q3略降至104至108美元,Q4也預計維持在超過100美元。雖然是石化廠,但台塑化也持續關注ESG相關議題,探索低碳商業模式、循環經濟以及低碳製程,並計劃投入再生能源、生質能源等領域,預計以「2025年減碳22%」、「2030年減碳28%」為目標,並朝著「2050年達成碳中和」邁進。
嚴格把關空氣品質 亮紅燈「降載減排」⋯恐設地方指揮中心
環保署昨天公告「空氣品質嚴重惡化警告發布及緊急防制辦法」,從AQI(空氣品質指標)>200(紫色警戒)要求各縣市固定汙染源降載減排,修正成AQI>150(紅色警戒)時各縣市就要成立指揮中心、並且啟動如燃煤電廠、石化廠、鋼鐵冶煉廠、焚化爐等降載減排措施,同時上風處縣市也要一併減排。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處長蔡孟裕表示,此次修正該辦法包括降載減排門檻下修至AQI>150就啟動,並依實際空汙等級要求燃煤電廠、石化廠、鋼鐵冶煉廠、焚化爐等,降載減排至前一日實際量的10%至40%不等,此外,也下修把AQI>150時地方就應成立指揮中心,且若有9縣市成立指揮中心則中央就要成立指揮中心。蔡孟裕提及,此次修正辦法也授地方增訂移動汙染源應變措施,如在空汙嚴重時可限制二行程機車、老舊柴油車進入特定區域內,採取大眾運輸優惠措施、停車費加成等等。空保處科長蕭培元說,辦法今天上路後,要求地方政府應在1年內訂定移動汙染源應變措施並提報環保署核定。蔡孟裕說,辦法也新增「上風協力機制」,當下風處縣市達到中級預警(AQI>150)以上等級時,可以要求上風處且直接相鄰縣市共同進行應變作為,也新增健康防護措施等等。另,聯合國氣候變遷專家小組發布「氣候變遷2022:衝擊、調適及脆弱度」評估報告,指氣候變遷比預期嚴重。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昨表示,全球若達不到2050淨零排放,暖化可能高達攝氏2.5度,呼籲政府訂定《氣候變遷行動法》,完備碳定價法規,協助產業低碳轉型,並將淨零路徑納入各部會政策。
電殺台商3/拉閘限電PCB首當其衝 投資人可留意三產業:綠能、電動車、儲能
中國國家發改委8月中發布《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點名江蘇、廣東等9個省份的能耗強度不降反增;9月16日更進一步提出《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促使中國31省市中約20省採取了限電措施。供電緊張問題更從中國蔓延至印度。截至10月1日,印度135家火力發電燃煤存量平均僅剩4天。統一證券認為,缺電問題引發供應鏈生產降載,供給不足及價格高漲問題,恐抑制消費旺季買氣。元大投信表示,對於台灣產業來說,江蘇、廣東等當地廠房因限電或停產,短期營運將受到負面影響,包含被動元件、PCB、組裝代工、電源及零組件廠商等,惟實際影響將依業者本身庫存與其他產區產能調配的因應策略等不同狀況而定。此外,中國高耗能產業將因政府政策,導致產業供需結構改變,元大投信指出,將有利於塑化、鋼鐵、造紙等產業供需,長期來看,中國為達成碳中和目標,將進行能源結構調整,對於綠能、電動車、儲能等產業長期發展正向。受惠於石油價格上漲,塑化產業獲利可望提升。圖為中石化廠區。(圖/報系資料庫)統一證券則指出,雖然中國缺電問題未解,但江蘇省昆山、蘇州及常熟等台商密集工業區,已恢復正常生產,受停電、限電影響的IC載板及PCB業者於10月加班生產全力出貨,因此建議,可優先關注訂單能見度佳的HPC、Server業者南電(8046)、欣興(3037)、金像電(2368)、台光電(2383)、博智(8155)等。萬寶投顧分析師楊惠宇認為,PCB產業需求還是很旺,在產能多集中於中國下,短期間要快速移轉產地不易,故有機會轉嫁部份成本,抵銷減產帶來的衝擊,因此利空過後仍有回升機會,但若中國鐵了心要整頓,具高污染特性的PCB廠勢必躲不掉,未來廠商仍得做好遷廠的打算及準備。網通及相關零組件廠,因為耗電量不大,多以自有發電設備因應,短期間影響不大。楊惠宇表示,另個影響較大的是車用市場,生產磷酸鐵鋰電池所用之黃磷,因為雲南、貴州加強對磷化工企業限電,導致供應缺口擴大,價格飆漲近八成,此部份對三元鋰電池的康普(4739)、美琪瑪(4721)有利。原物料部分,由於廠房在中國並不集中,加上上游較易轉嫁下,也是相對受益,塑化股中的台聚(1304)及華夏(1305)在限電區無產能、台塑(1301)則約有5%,台泥(1101)約20%則影響較大。
美國德州廠第2次空汙案 台塑同意支付7900萬和解
美國司法部於13日表示,台塑德州石化廠因違反「清潔空氣法(CAA)」的化學事故預防規定,目前同意支付285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7900萬元)來達成和解。這是台塑近期在美第2次因為造成環境汙染而和解,在2019年時,台塑德州廠就因為水汙染以5000萬美元達成民事和解。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美國司法部表示,在2013年5月至2016年10月這段期間,台塑德州廠Point Comfort發生多次火災,期間工人遭受到嚴重傷害,部分員工因為大火灼燒產生二級、三級的燒燙傷,同時也有員工因為吸入氯氣而送醫治療。司法部環境與天然資源助理部長金(Todd Kim)表示,台塑德州廠多次無法遵循防止化學意外的法律條文,造成員工、周遭社區與環境的嚴重安全。美國司法部也以違反「清潔空氣法(CAA)」的化學事故預防規定,對台塑德州廠提出訴訟。最後台塑同意支付美金285萬元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和解,在和解條件中也要求台塑將限期改善公司內部的設計,以方便應對公共環境風險以及維護員工的安全問題,後續還要透過第三方單位進行審核檢閱。
台塑下半年營運樂觀 董座:拚賺超過一個股本
台塑四寶股東會今天由台塑(1301)壓軸舉行,董事長林健男在致詞時表示,隨著經濟活動恢復正常以及中美持續增加基礎建設,對於石化產品相當有利,今年全年有望拚賺超過一個股本。對於上半年,林健男表示因為全球疫苗施打普及使經濟復甦力道強勁,其中美國德州石化廠受暴風雪影響停工,同時海運缺艙、缺櫃,使全球石化相關產品市場供需失衡價格上漲,因此上半年稅前淨利為426億元。對於下半年,由於Q3是石化業旺季,相關能源預測機構都認為,原油價格將持續走高,有望支撐石化產品的價格,將有機會拼全年獲利歷史新高;但林健男認為,市場仍存在不確定性,除了疫情外,還包括中美貿易談判、各國是否縮減量化寬鬆的規模。但大陸、美國持續擴大基礎建設,加上歐洲為了提升減碳成效,加速風店、太陽能電、交通工具輕量化以及氫能系統發展,預期塗料、管材、複合材料需求會漸增,看好PVC、EVA、AE、碳纖以及正丁醇相關產品。除此之外,台塑目前的海內外投資項目總共有7案,總投資金額為518億元,包括台灣PP、PVC去瓶頸;高雄洲際二期石化、寧波PDH廠、EVA去瓶頸、美國德州pp廠。
痛批鄭文燦發千字臉書卻避談大潭藻礁段 陳學聖籲挺公投讓能源政策邁向透明
針對藻礁公投引發的風暴,前國民黨立委陳學聖強調,一切都要回歸到2018年民進黨政府強硬通過三接環評,當年綠營就是一副「要不然你想怎樣」的強硬高姿態,現在蘇內閣強調「不蓋三接就增加燃煤」也依然如此。他想問民進黨政府,這樣的態度與昔日綠營痛批吳敦義內閣為蓋國光石化廠強調「白海豚會轉彎」又有何差別?說穿了,藍綠執政時都只有一招,就是恐嚇「會缺電」動輒破壞生態。此外,針對桃園市長鄭文燦昨晚在臉書發出近2000字的長文,闡述他上任後保護藻礁的歷程,呼籲台灣人能務實面對藻礁保育和非核減煤的兩難,陳學聖也酸鄭文燦,「2000字長文中,提到觀新藻礁、許厝港濕地,但就是獨缺夾在兩者中間的觀塘藻礁,難道3.6公里的觀塘藻礁被破壞了,就不算是破壞生態?就能立即恢復?為何國民黨當年為了環保能放棄國光石化開發案,民進黨就堅持非在7000年藻礁上蓋天然氣接收站不可?陳學聖今天在臉書上強調2018年10月8日,三接環評在環評委員會過關,堪稱台灣環保史上最沉重黑暗的一天,現在回頭再看,該項環評真有公信力嗎?如果有,為什麼前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當時要在強行通過環評當天,於會前提出辭呈,而且在辭職書中表示:在決策時的價值取捨或排定優劣、輕重緩急時,總要兼顧制度的穩定性,才能建立可長可久的公信力。否則,縱使形式上程序合法,仍會讓制度崩潰,公信力蕩然無存。陳接受本刊採訪時也說,當年三接環評強行通過,埋下今日藻礁公投氣旋的火種的主因!當時政府就決定要硬幹,完全沒有公平正義可言,現在面對藻礁公投的態度依舊,只會強調「沒三接就要增加燃煤」,凸顯面對嚴肅的能源政策,藍綠政府都不願意「透明化」的進行討論,就只會用「缺電」恐嚇民眾。陳學聖表示,民進黨在野時一路批評國民黨不顧環保,但執政後的作法竟與昔日被他們罵到臭頭的國民黨如出一轍,難道不在藻礁上蓋三接,就沒有任何替代方案嗎,這些替代方案有沒有認真討論過?就真的會缺電嗎?如果蔡政府堅持就是不重新盤點能源政策,太多可以討論的事就是不討論,不好好珍惜公投成案給台灣的「重新思考機會」、堅持就要吃定藻礁,那就等著承受藻礁公投火越燒越大的後果。
台灣中油煉製研究所成立「先進觸媒中心」 推動觸媒產業國產化
響應政府推動觸媒產業國產化,台灣中油公司於嘉義市煉製研究所成立「先進觸媒中心」,今(24)日上午舉辦揭牌典禮,邀請產、官、學、研等單位共同參與;推動觸媒產業是政府推動循環經濟、節能環保、綠色產品等重要關鍵,此次揭牌典禮,經濟部次長曾文生特別到場主持,向外界說明及宣示政府推動的決心和方向。 觸媒是石化產業製造過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更是能源轉化及有機材料製造的關鍵,過去均仰賴國外專利廠商。為整合國內相關研發資源與人才,建構台灣自主觸媒研發能量,經濟部全面推動循環經濟及產業創新。 台灣中油成立「先進觸媒中心」,於今日煉製研究所的揭牌典禮,透過影片介紹先進觸媒中心並導覽參觀觸媒中心,現場還有「仿生智能機器人」等展示,以多元方式讓外界了解觸媒的重要;現場同時展示台灣中油重點研發成果及該中心未來研發規劃,建構自主關鍵觸媒領域能量,展現國家級研究中心之發展能量與企圖心。 典禮中並率先攜手中央研究院簽署「先進觸媒研發交流平台之合作備忘錄」,未來將致力邀請國內外重要廠商在台灣建立產業聚落,補強整體循環產業發展,達成觸媒國產化目標。 先進觸媒中心規劃以「減碳經濟」、「節能環保」及「綠色產品」為三大研發主軸。「減碳經濟」階段目標為開發二氧化碳氫化產製甲醇觸媒;「節能環保」階段目標為開發用於發電、煉鋼、石化廠之高效率去除氮氧化物排放之觸媒;「綠色產品」階段目標則為利用氫化技術開發高價值綠色油品,並整合自產化學品與其他石化原料,投入半導體產業所需電子級原料之開發。 台灣中油強調,該中心定位為新世代智慧生產之示範基地,導入數位化與AI技術,建置智慧工場環境,以實現石化產業「工業4.0」為目標。其組成陣容堅強,將由中央研究院負責觸媒設計開發、工業技術研究院負責觸媒合成與試量產基地、金屬工業中心負責設備智能化、中鋼集團下高科磁技公司負責脫硝觸媒試量產,以及台灣中油負責觸媒開發與性能測試基地,共同創造出屬於台灣的觸媒產業。有別於傳統高汙染產業之形象,台灣中油正逐步朝「減碳經濟」、「節能環保」及「綠色產品」的目標邁進,以因應能源轉型之趨勢,並在台灣開啟研發、生產、再循環利用的關鍵之鑰。
原物料股新春開紅盤 法人搶這15檔
原物料需求轉旺,加上惡劣天氣攪局,帶動五大泛用樹脂價格走揚。另一方面,傳產龍頭中鋼、陽明及台塑四寶自結財報報喜,低基期的原物料概念股成股海明燈,包括陽明、台橡、榮成等15檔,開紅盤以來獲法人買盤卡位,本周漲幅打敗大盤,下周有望持續揚帆。15檔原物料概念股包括長榮、陽明、榮成、台玻、燁輝、華夏、大成鋼、力鵬、台橡、建錩、世紀鋼、慧洋-KY、中鴻、彰源、集盛等,新春以來表現亮眼,其中法人周買超長榮達4.66萬張,陽明、榮成、台玻等也有2.3萬張到1萬張,卡位相當積極。法人分析,由於暴風雪襲擊美國德州,德州石化廠產能以乙烯下游衍生物為主,包括PE及PVC等,短期供給受限制,也進而激勵本周PE產品報價上漲。此外,2020年報即將公布,原物料概念股也繳出亮麗成績。中鋼自結去年每股稅前盈餘約0.17元,然元月獲利秀出彩蛋,1月合併稅前盈餘達36.1億元(每股稅前盈餘0.22元),近八年來單月最高,樂觀期待「3月再創佳績」。陽明自結去年12月每股盈餘1.64元,法人估計在漲價效應下,陽明1月每股盈餘有望突破2元,今年第一季獲利有望續創佳績。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德州煉油廠及石化廠短時間難以順利復工,預期漲勢仍有延續力道,加上農曆年大陸官方要求民眾就地過年,春節後開工率高於往年,石化上游原物料庫存處於低檔,搭配油價看漲,漲價預期心理轉濃,將推動塑化產品報價續漲。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說,原物料需求爆發導致報價上漲,進而推升生產者物價指數上揚,美國1月生產者物價增幅寫下自2009年來最大幅度,主因是商品和服務成本上揚,暗示製造業通膨正在攀升,原物料概念股因而成為農曆年後資金追逐新焦點。兆豐投顧董事長李秀利則指出,在惡劣天氣發生前已看到油價蠢動,不過在OPEC+減產及惡劣天氣效應下,油價近日並未進一步大漲,油價對塑化產品價格影響還須再觀察。
「查水表」風波致企業徹援助 反大社降編自救會上街募款
大社工業區面臨降編乙種工業區,石化產業員工擔心影響生計,日前成立反降編自救會,22日起連續5天在大社、仁武、林園等石化廠前募款;自救會透露,反萊豬的醫師蘇偉碩被查水表後,形同綠色恐怖,有些原本想資助反降編的企業,最近已打退堂鼓,勞工只能自食其力。大社反降編自救會走上街頭募集糧草,會長孫學山與新高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何政家拋磚引玉,日前各捐5萬元,孫學山說,很感謝公司同仁及勞工朋友踴躍響應捐款,讓他很感動,眾志成城,相信這場冬戰一定會夠匯集巨大能量。首日在國喬化工外的募款,共有近百名員工響應,共募集16萬8000元,自救會接下來規畫到大社、仁武、林園各石化廠及服務中心募款,同時進行反降編連署,據統計,目前大社工業區廠商員工及眷屬已有8000多人連署,表達反降編態度,孫學山說,希望龐大民意展現,讓高雄市政府聽見,不能只是聽從少數環團的聲音。「勞工團體有如武俠小說裡的丐幫,沒有資源但力道很大!」新高市產業工會理事長何政家表示,大社反降編勞工「冬戰」訴求對象是政府,勞工只能自救。何政家更指出,蘇偉碩的萊豬「查水表」事件,等於是民進黨執政下的「綠色恐怖案」,讓一些企業原本想對自救會的緩助縮手,他能理解這些企業老闆確實有苦難言,「他們也怕被『查水錶』」。
原油站回50元 塑化類股Q4吞大補丸
遠東區五大泛用樹脂現貨報價行情布蘭特原油站上50美元,催動塑化行情高檔走堅,台塑化單月石化事業收益衝高直逼台塑三寶單季本業貢獻,有望再添小幅跌價損失回沖利益;法人推估,第四季稅前獲利上看130億元水準,單季稅後盈餘穩賺百億元入袋。受此影響,台塑、南亞、台化等公司,齊收業內、外獲利補丸。與此同時,台聚集團及專業廠國喬、聯成也受惠PVC、EVA、ABS、SM、DOP市況活絡的拉抬,獲利躍進看俏。伴隨疫苗開發進展報喜,國際原油展開一波強彈,WTI、布蘭特原油期貨近月合約價格11月漲幅達26.7%、27%。近期因疫苗的推出提振對經濟復甦的樂觀預期,NYMEX1月原油期貨每桶46.78美元,創3月來新高;歐洲ICE期貨交易所近月布蘭特原油更推進至每桶50.25美元,為9個月來新高。分析師指出,在成本支撐、石化供需吃緊烘托下,遠東區塑化現貨報價頻創新高。其中,能源指標台塑化不僅前11月營運翻正,12月甚有原料在途、庫存跌價損失回沖;石化事業也因第四季來乙烯、丙烯漲幅13~14%,收益加乘放大,第四季獲利推估由稅前盈餘上看百億元,調高為稅後盈餘破百億元。此外,受惠大陸內需、外銷訂單活絡,加上石化廠事故停車干擾,供需緊俏,第四季PS報價至今大漲四成,ABS、EVA彈升逾三成,PVC、PP攀揚17~19%,塑化廠收益動能活絡躍進。
台塑六輕10億空污費免繳環保署不知 劉建國痛心批:收不到半毛錢令人無語
雲林立委劉建國昨(9日)就「台灣首樁六輕公害訴訟」和「免追繳六輕10億元空污費」等議題,質詢環保署長張子敬與經濟部次長林全能;不料,兩位官員都表示不清楚最後的判決結果,讓劉建國氣得無語,並稱政府改善空污是說假的。劉建國說,2010年台塑的CEMS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連續自動監測設施) 數據造假,環保署在2019年才開始修正,還因此被監察院提出7頁糾正文。他緊接指出,從2010年7月起至2013年3月期間,六輕台塑石化廠8根煙囪的CEMS軟體汰換未經報備,一根煙囪罰20萬;地方環保局共罰160萬元,再加上追繳這幾年漏報的空污費將近10億元,一舉破全國紀錄。劉建國質詢張子敬和林全能說,這筆將近10億的費用,政府是否有收到?他說,「罰到十億,收不到半毛,改善空污是假的。」結果,張子敬表示,就他了解,法院有判決,必須繳交這筆錢。但最後是否有收到,張子敬與林全能都無法回覆。劉建國表示,其實六輕已啟動律師團,且在2018年判決中獲勝,法院不僅撤銷六輕台化的處分,連帶已經分期繳納的4.7億元,六輕也一併討回去;後續雲林縣府繼續上訴,今年也被最高行政法院駁回,等於六輕一毛錢都不用繳。他批評,如此重大事件,環保署與經濟部都狀況外,實在令人無語。劉建國也提起,法律扶助基金會成立「六輕空污受害者法律扶助專案」,協助麥寮、台西等40名罹患呼吸道疾病者,向六輕求償3980萬元。他說,這是台灣首樁六輕公害訴訟,雖然雲林地院10月30日以「難以認定因果關係存在」為由駁回,仍是指標案件。不料,張子敬與林全能也表達「不知情」,事後說會再協助。劉建國說,大企業的重大環保案件,影響國內人民健康甚鉅,行政單位依法開罰後,企業卻動用大量律師團、啟動訴訟戰、對付小蝦米,最後一毛都不用罰,那再修任何法律有何意義?他質疑,企業根本都不怕,這樣會用心改善空污嗎?面對劉建國持續逼問,張子敬和林全能完全無法回應,只能面露難色口說「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