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業
」 台塑 石化業 ECFA 石化 王文淵抄底撿四寶2/中國天量傾銷打壞亞洲石化市場 台塑轉身不易幕後大金主也愛莫能助
「中國以外的亞洲石化業者已無法再競爭,石化業在韓國正成為夕陽產業!」這句驚人之語出自首爾興國證券公司分析師張賢久(Chang Hyunkoo),據彭博報導,中國快速擴張的石化產業讓韓國這個亞洲第二大塑膠原料出口國製造商日子越來越難過,包括樂金化學(LG Chem)和樂天化學(Lotte Chemical)營運都受到衝擊。不趕快轉型、就只能關廠或出售。過去就算是2008年最慘的金融海嘯,面臨國際油價的驚天崩壞,台塑集團仍能挺過,就是因為他在許多領域占有市場龍頭地位,當年像是塑膠粉,就是世界最大生產廠之一,旗下包括氯乙烯(VCM)、液碱(Caustic Soda)、丙烯(Propylene)、環氧氯丙烷(ECH)、正丁醇(NBA)、碳纖(Carbon fiber)、 丙烯腈(AN)等產能,也都位居全球前五大。樂金化學是韓國最大石化產品製造商,但今年關閉一家苯乙烯工廠,轉投資太陽能和電池業務。(圖/翻攝自LG CHEM臉書)因為旗下產品多元且分散,受單一品項市場波動衝擊較低,確保台塑度過塑化產業的週期性問題,但「現在整個產業大反轉!」棣邁產業顧問公司總經理何耀仁跟CTWANT記者說,以石化業來說,大約7年會有一個循環,谷底之後就會往上走,「但現在不得了,不再是週期性的改變,而是結構性的改變,全世界目前的產能利用率掉到80%,但石化界的損益臨界點就是85%,而乙烯這種大宗產品更是在80%左右,只要低於這個數字,就會賠錢!」「前台塑員工路過,目前老人太多、轉型困難,除非大刀闊斧轉型成功,否則別進去買。」在各大新聞與股市討論區,都可看到類似的評論,「股添樂 股市新觀點」的分析師陳相州也提到,雖然台塑四寶在5月宣布增資100億元予台塑新智能公司,看來要大幅做電池產業,但這行業很困難,競爭對手也還是中國大陸。台塑資深員工也跟CTWANT記者提到,「這個集團真的太大,大到要改什麼都很慢」,就算是今年台塑董事長從林健男交棒給郭文筆,台塑化董事長陳寶郎換成曹明,看似新人新氣象,但所謂的集團,就不可能因為一個人而做出什麼改變。「台塑不會倒,但若沒辦法回應當前的世界變化與技術挑戰,就只能變成一家平庸的公司了。」「台塑一年營收幾千億,去年研發費用才28.07億,研發比重只有1.4%,」理財達人「存股總編」謝富旭在網路節目上表示,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有1500個博士在做研發,去年研發費用280億元,過去20年台灣發展最好的半導體產業,台塑集團卻沒有持續研發相關的特用化學品,讓市場機會都被日本人拿走,像是住友化學、信越化學等,「很可惜,就是創新不足。」現在要追上來,恐怕只能透過併購。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設立的長庚醫院,後來成為集團股價護盤手。(圖/報系資料照)外在有國際產能過剩,內部則是創新不足、沒有強而有力的話題領導台塑集團的股價向上,業內人士也跟CTWANT記者透露,其實過去台塑四寶被稱為「牛皮股」也是因股價起伏不大,而穩定的主因,就是背後有個「護盤手」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基金會、也就是長庚醫院,是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在1976年所創,刻意設計為四寶的大股東,除了讓企業獲利供給醫院使用,也可讓股權不分散,長庚醫院過去占台塑9.4%的股票,占台塑化5.78%,南亞超過11%,都是該企業的第一大法人股東,台化更高達18.85%,絕對是台塑四寶的大金庫,每當股價有重大問題時,長庚就會出手調節。但2017年時,長庚醫院爆發改革危機,經營權上也出現內鬨,最後請辭台塑、台化、台塑化3家公司董事,並決定不再加碼台塑集團持股,2018年政府修正的《財團法人法》,也規定財團法人對單一公司持股比率不得逾該公司資本額5%,長庚都已遠遠超過上限,沒有增持空間,所以失去對當前股價的調控機制,所以導致目前「不能以過去的經驗看待台塑的股票了。」業內人士說。
抄底撿四寶3/台灣石化績優生長春走斜槓路線 擁抱AI開發LLM還研究機器人
整個亞洲石化業面臨中國大陸的天量傾銷,已造成結構性改變,無一家逃得過這場風暴,連台灣石化業老二、長年的績優生長春集團也不例外,不過這家老字號今年大力轉身擁抱AI,身為傳統到不行的基礎原物料產業,不但參與自建台灣繁體中文的大語言模型,還想跨界做機器人,就是由最愛親自巡工廠的96歲老董、長春集團創辦人林書鴻的帶頭猛進。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石化與塑化產品消費國,是亞洲各國進軍的目標市場,但中國在2016年將過去只有國營企業才能經營的石化產業釋放給民間,導致投資一股腦湧出,北從大連長興島、南到福建漳州古雷,一路上就有七大石化園區推動煉化一體,石化產能從2015年占全球12%,去年已翻倍增長至25%。產能開出的時間剛好遇到疫情後全球去庫存的景氣低迷時刻,大陸本身經濟也未恢復,導致這些新增產能無處可去,傾銷造成整個亞洲市場價格崩壞,「現在東北亞的國家,很多公司都在討論要怎麼把生產線直接結束掉。」產業人士跟CTWANT記者說,而台化董事長洪福源在6月股東會時感嘆「中國產能太荒唐,都是天文數字」的供給過剩,恐怕到明年都難以解決。中國大陸正在興建的煉油化工廠產量驚人。(圖/新華社)「中國石化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台灣花30年才能推進100萬噸的產能,中國大陸在2、3年間就直接超車達到200 萬噸。」長期低調的長春集團之大連化工董事長林顯東也看到了石化業的隱憂;身為林書鴻的長子,且做為長春集團常務董事、長捷士科技公司董事長,同時擁有石化與電子兩種領域之管理經驗,他在這場中國低價傾銷風暴中,選擇的應對作法,就是善用AI預測與「斜槓」。長春集團與台大資工系、資管系,以及和碩、長庚醫院、欣興電子等業者,剛在7月共同宣布要開發臺灣繁中大型語言模型(LLM)計畫Project TAME,以70億參數的開源模型Llama-3 70B為基礎,使用5000億個Token和NVIDIA開發者計畫技術訓練而成,希望未來可用於原物料價格預測、企業戰情中心資訊分析和機器人大腦等3大領域。台大團隊與長春、和碩、長庚醫院、欣興電子等業者共同推出Project TAME。(圖/業者提供)就戰情中心來說,長春集團資訊中心將過去2年的內部銷售與財務資料,加上外部的關鍵經濟指標,發現LLM真的可給出人類分析師沒注意到的意見。而高齡96歲的長春集團總裁林書鴻也力挺集團數位轉型,直接買下一台輝達DGX H100放在集團運算中心進行AI訓練,更在2023年10月投入機器人研發,與台大團隊合作,計畫在一年內開發出通用型機器人,結合AI大語言模型,可以聽指令做家事、陪伴老人,更能進入危險的石化工廠出任務。像是台灣大學機械系教授郭重顯的研究團隊,最近推出台灣首創且自主研發的AI機器狗NTU DogBot,93公分長、40公斤重的工作型機器狗Dustin,就可應用於工業巡檢與物品遞送,搭載各式工業用途的感測器,包括音噪、視覺、溫度、氣體等,並結合Line Bot即時訊息回報,今年底希望能學會爬樓梯,2025年至2027年加上防水、防塵的戶外場域應用,可用於長春集團提出的化工廠智慧巡檢需求。左為寵物型機械狗Oliver、右為工作型機械狗Dustin。(圖/記者劉耿豪攝)長春石化資訊中心IDX協理黃至善表示,現在切入機器人產業時機點正好,因為全世界起跑點一樣,石化產業競爭激烈,機器人會是集團數位轉型的好方向,計畫明年6月前打造出機器人原型,聽懂主人指令跟操控手指等細部動作,接下來希望能順應不同地形、在虛擬環境做自主訓練,然後在集團工廠服役。「未來石化業若有危險場域都可以由機器人執行任務,即使機器人爆炸了,由於知識儲存在雲端,可以馬上複製。」黃至善得意地說。
抄底撿四寶1/台塑集團股價摔進「地下室」分析師天天唱衰 小散戶竟越罵越買
「千萬不要想著『存股』、結果變『存骨』!」、「現在已經跌破『地板價』、摔進地下室,再怎麼談底部都沒有意義了!」台北股市近期最熱烈討論的話題,不是AI,而是台塑四寶,各大投顧、分析師,甚至連網紅都忍不住在YouTube頻道上開講得嘴角冒泡,從感嘆傳產龍頭頹勢,轉而熱議「進場價」、「撿便宜」。集保中心數據也證明,台塑四寶小股東人數今年大幅增加,九月中已逾84.9萬人,比去年多約14.5萬人,年增高達2成,光是8月就激增約1.5萬人,簡直是越罵越紅,股價越低、氣氛越熱。「今天又接了幾張,好便宜,這時候不買,難道要等漲上來再買嗎?我就賭他不會倒!」年輕人聚集的Dcard上有網友留言,立馬接上一大批勸退文,「趕快停損吧!連王家人自己都放棄了!」、「這種景氣循環股,一路攤平攤到躺平」、「我在業內工作,真的只有慘到看不見未來」,「買股票是用來賺錢的,又不是放著當傳家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萬寶投顧投資總監蔡明彰表示,近期的投資策略及選股邏輯圍繞在美元走勢,大宗商品的黃金及石油以美元計價,美元下跌、油金將上漲,股價一再破底的塑化股將有一次跌深大反彈,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目前價位都跌破淨值,十幾年來罕見。這話反映了近期廣大小股民想法。CTWANT記者整理資料,以2021年9月到2024年9月為計,這三年來台塑股價從最高點110元走到最低點48元左右,到截稿前9月20日收盤價為48.75元,比每股淨值53.58還低;南亞則由80元下探38.85元,20日收盤價42.9元,比淨值46.63少;台化則從90元一路下滑到36.75元,最新收盤價41.2元,淨值卻是55.72;台塑化(6505)則從100元到47.4元,20日的收盤價51.5元,是四寶中唯一超過其淨值34.31的公司。中國大陸的產能過剩,導致亞洲石化業者叫苦連天。(圖/新華社)除了股價跌入谷底,產業也進入谷底。台化董事長洪福源表示,市場保守觀望認為8月應是谷底,9月已有復甦跡象;台塑董事長郭文筆也表示,第4季為部分石化產品傳統需求旺季,且近期海運費下跌,印度雨季結束,以及歐美降息,有助石化產品需求增加,預估第4季營業額比第3季成長。「當大家都在唱衰四寶時,可能就是進入另一個財富重分配的時代。」投資專家顧健晏在自己的臉書上分享,他過去覺得四寶是牛皮股,現在已改觀,「跌得越深、彈得越大、像皮球一樣。」顧健晏認為,四寶的營收、獲利最差都在去年第四季,雖受中國產能影響、但最壞已過去,再怎樣都不該跌到今天這種股價,人類的食衣住行育樂大多與石化相關,當月營收只有2億元的宏達電,股價還超越台化、南亞,就知道四寶股價被扭曲的多嚴重。台塑連34年發放股利成了「存股族最愛」,去年石化景氣低迷,四寶全年營收1.5兆元,年減18%,稅後純益440.07億元,年減51.1%,股利政策卻由70%到75%的配發率,一舉拉高到80%到85%,例如台塑去年EPS為1.15元,今年發現金股利1元,雖與2022年高達8.2元的股利比起來,讓「老存股族心碎」,但高達87%的配發率,仍吸引新一代存股族。依股市公開資訊,台塑四寶股價跌入谷底時,股東人數卻不斷增加,其中又以台塑今年新增6.2萬人最多,南亞4.3萬人排第二;值得注意的是,台塑新增股東中超過一半是持有1到5張的小散戶,持有400張以上的大股東,反較同期減少37人。分析師陳相州建議錢要放在有效率的地方。(圖/翻攝自股添樂臉書)有人忙著抄底,但也有不少人喊煞車,「我現在都不知道台塑四寶是不是『寶』了,根本是人人喊打」精誠金融學院專業講師、也是臉書粉絲頁「股添樂 股市新觀點」分析師陳相州近期修正看法,他去年7月分析四寶的地板價,但至今都破了地板、進入地下室,他說,全球新增乙烯產能過剩,中國經濟不振、ECFA制裁,還有接下來要課徵碳費等,配息會很不好看。他認為現在是台塑歷史最低的估值水位,股價真的很便宜,他列出他認為的地下室價,台塑為62.61元、南亞49.74元、台化51.39元、台塑化64.17元,「雖然跌深就是最大的利空,但還是不要盲目操作,如果財報出現虧損,可能連地下室都守不住,跌破到十八層地獄都有」陳相州說,就算買在最低點,未來能不能賺錢,還是要看中國房地產市場能否回復、台塑本身的轉型成功,要有上漲的動能,因為台塑四寶不像金融股是特許行業,競爭者隨時可以跳進來。「我看到最近四寶散戶大增,真的是為大家感到憂心,投資機會非常多,就算不敢買AI股,還有重電、水資源、綠能,甚至ETF都好,錢一定要放在有效率的地方。」陳相州說。
華亞地主心聲1/廖俊松父子也被羈押 他是奉王永慶指示來龜山開發要角
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涉嫌在桃園市長任內收賄500萬元,7月11日遭桃園地院裁定收押禁見,而在華亞科技園區開發案中涉嫌行賄的台塑顧問廖俊松父子,則自月初遭約談後羈押迄今,對此台塑發聲明強調與公司無關。到底廖俊松是誰?CTWANT記者拜訪桃園市華亞科技園區附近在地居民多說,「大家都認識他!」11日上午,CTWANT採訪團隊實地走訪位於桃園市龜山區文化二路的華亞科技園區,這座台灣第一宗由民間企業自行開發之乙種工業區,由南亞塑膠工業於1994年依都市計畫法申請開發,占地158公頃,分兩期開發,迄今30年,包括廣達電腦、友達光電、美光、穩懋等半導體科技業共108家企業總部進駐,園區年產值約逾5000億元。由於華亞科技園區已飽和,中央、地方擬以區段徵收方式進一步擴大園區,正是鄭文燦在桃園市長任內經手的「變更林口特定區計畫(配合工五工業區產能提升計畫–工五工業區擴大方案)」,緊鄰華亞科技園區邊界、華亞三路旁的一塊50公頃土地,其中9.5公頃爭取自辦市地重劃一案,讓鄭文燦今年7月5日遭約談,進而爆發疑似收賄。CTWANT採訪團隊實地走訪華亞科技園區服務中心,二樓掛著「桃園縣龜山鄉華亞重劃區管理委員會」牌子的辦公室,職員稱說非擴大案自辦重劃會,主委廖俊松辦公室也非在此處。(圖/記者劉耿豪攝)此案爭取自辦重劃的「華亞科技重劃區管理委員會」,由擁有台塑顧問、華亞科技園區主委等頭銜的73歲廖俊松擔任主委。CTWANT記者走進該委員會設在園區服務中心二樓的辦公室,二樓職員先是說此處非自辦市地重劃管委會,建議到一樓找,記者走到一樓辦公室,一樓職員則推說不清楚。究竟這位台塑顧問廖俊松是誰?CTWANT記者驅車走訪華亞科技園區所在地,當地居民多說「大家都認識他」,並取得第一手資訊,「廖俊松曾親口公開表示,他是『奉王永慶董事長的指示到龜山來開發』,『開發之前,先在美國矽谷科技園區待過半年,華亞園區即是請參與矽谷設計者在台灣努力兩三年才幫忙規劃好的……。』」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石化業起家後,民國60、70年代,在林口、龜山及泰山一帶買地,先後蓋長庚醫院、長庚大學、明志科技大學、長庚科技大學(前身長庚護校)等。1974年,中央政府核定「林口特定區」計畫,劃定五個工業區,1981年進行第一次通盤檢討時,王永慶便指示爭取「工五工業區」,為台灣第一宗由民間企業自行開發之乙種工業區。前桃園市長鄭文燦,因涉嫌華亞科技園區擴大計畫開發案收賄,二次交保被發回,7月11日則被裁定羈押禁見。(圖/記者方萬民攝)據CTWANT取得資訊,廖俊松曾跟民眾說,「王永慶董事長會選擇到龜山開發,是因那時,高科技廠商在台灣找不園區進駐,王永慶即希望台塑不僅是石化生產製造業龍頭,也能在高科技業領域做榜樣,透過設立華亞,輔導廠商,帶動國家高科技經濟發展」。廖俊松還解釋會選擇龜山,主要是因為台塑企業已在當地設立長庚紀念醫院、長庚大學、明志科技大學,因此希望在此發展一流高科技園區,增加就業機會。華亞開發案由南亞及台塑負責合資成立「亞台開發」,即由台塑退休、前總管理處總經理楊兆麟、侯文水及廖俊松當董事(廖於2020年離職)。由於該計畫案劃定面積達158公頃,相當廣大,土地徵收工作即由台塑主責,與地主交涉工作就落在廖俊松身上。華亞科分兩期開發,第二期開發時更名為華亞科,因此外界對工五工業區的名稱不熟悉。陳水扁總統任期間,曾赴華亞科技園區TFT廠廣輝電子視察,右二為廣達集團創辦人林百里。(圖/報系資料)而在林口台地一帶走動30多年的廖俊松,從早期開發、招商到擔任園區主委,協助溝通管理廠商與鄰里等環境事務,在園區廠商、地主及在地居民間,無人不知。廖俊松於2009年受訪時曾說,華亞科招商初期,遇台商出走潮,加上限建、供水及發照不易,招商陷入困境,直到廣達購地進駐園區,林百里還兩度向扁政府爭取下,容積率從120%提高到210%再到300%;約莫19年前,廖俊松還爭取到全球最大晶片微影設備商ASML艾斯摩爾落腳(位於科技六路),華亞科技園區這才成了科技聚落,周邊土地也跟著水漲船高也因此當園區用地飽和急需擴大時,不只廠商期待,周邊有不少在地地主也等著開發,加上廖俊松、楊兆麟、侯文水等台塑老臣等以個人身分參與此案,希望能複製華亞一期、二期開發經驗,讓這塊聚寶盆開發更添加成功度。
四寶腰斬2/AI正熱大戶離場 靠死忠老股民「放置術」待景氣循環
「台塑四寶」向來是台股中的長青集團股,營收獲利穩健、配息率高,股價也穩定,一直是「存股族」最愛,然而今年6月AI熱潮推高台股大盤之際,台塑四寶股價不但雷打不動,反從2021年高點一路腰斬,讓股民和網友熱議,現在到底是要抄底?還是要停損?股民在網路上唇槍舌戰,理智和感性論點戰成一團亂。CTWANT記者整理台塑四寶近期股價表現,包括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與台塑化(6505),近期股價高點分別為:台塑2021年10月的121元,南亞2022年4月的94元,台化2018年9月的130元,台塑化也是2018年9月的151元。 今年6月底最新收盤價來比較,分別為台塑57.5元、南亞49.3元、台化50.4元、台塑化則為64.8元,與前段的高點相比,幾乎是「腰斬」。再者,觀察台塑四寶股價近期高點出現在2021年10月,當時台股指數1萬7千點,今年6月底已奔向2萬3千點大關,大盤足足漲了30.55%,台塑四寶股價卻打對折,完全跑輸大盤。儘管AI教主、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在2023年與2024年的台北國際電腦展都親自來台「傳教」,大唱台灣是AI中心,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兩次都親自率領高層聆聽演講,股價卻顯然沒跟著勳哥沾上光。台塑四寶近期「失常」的表現,引來不少媒體關注及探究,究竟這次石化業陷入谷底,是景氣循環的週期性起伏,還是出現了結構性的「質變」?石化分析師何耀仁在今年的APIC上,發現業界普遍擔心中國大陸產能過剩問題。(圖/報社資料照、翻攝自APIC2024官網)資深石化分析師何耀仁向CTWANT記者給出明確答案,「現在整個產業大反轉!」他5月底參加在韓國舉行的「2024亞洲石油化學工業會議(APIC)」,明確發現業界目前的共識是「中國大陸的產能過剩問題,兩三年內難以解決,時間會拖得很久,可能要到2028年到2030年才可能會有變化」。何耀仁表示,現在的確發生了結構性的改變,就是因為中國大陸的大量產能開出、低價傾銷,但他們本身的房地產與內需低迷等問題還未解決,造成垂直整合廠無利可圖,美國和中東因由天然氣去裂解,所以很便宜,成本大約只有一半,但亞洲大多用傳統的石油裂解,很難彌補價差,所以東北亞已經很多工廠在思考要怎麼結束生產線。臉書粉絲頁「存股方程式」也提到,2026年還有個大隱憂,就是福建古雷石化廠預計也會在2026年完工啟用,屆時乙烯等相關石化產品供給量勢必又大幅增加。中沙古雷乙烯項目年產能最高達180萬噸,預計將於2026年建成。(圖/翻攝自搜狐網)「這種情況不是短期的,所以可發現大戶持有比例越來越低,就是因為資訊不對襯,大戶有充足的產業資訊,但台塑四寶的散戶很多都是老股東,過去也很『寵』股民,給了很好的股息,所以他們看到低點就會持續買進。」何耀仁說。依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6月的統計資料,台塑四寶股東結構中,千張以上大戶占比一向很高,南亞、台化千張以上大戶都在八成左右,台塑化更高達95%以上,不過去年第3季開始,台塑大戶占比已降至八成以下,反倒小散戶人數暴增,像是台塑去年6月千張大戶人數有323人,占82.39%,今年6月降至289人、為75.49%;同時間,台塑持有一至五張的小散戶從去年6月的10.2萬人增加至14.9萬人,增加46%。目前台塑股東人數大約29.2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8萬人,南亞的小股東也有24.5萬人、台化16.7萬人,台塑化則是7.9萬人。儘管台塑集團管理層現正積極轉型,但畢竟是年營收上兆的公司,營運量體龐大,轉型效應短期內不太明顯,因此網民認為,既然已過了停損最佳時機,不如暫時擱置不理,因為「石化業有強烈景氣循環效應,不妨耐心等待市場供需恢復平衡」,但也有網民持不同意見,「不如將資金投入科技股,報酬率更勝一籌。」台塑四寶股價近來一路下探,但小散戶數量反而增加。(圖/翻攝自嗨投資官網)在近期網路唱衰聲中,還是有一批死忠散戶支持台塑集團,在留言下回嘴,「就算技術面不好,也看好他的資產」、「這是價值投資」,「你們是存股、還是炒短線?」稱自己持有很久、所以沒有賠;也有網友嘆,「台塑的股東真的是比較有耐心,會幫公司找藉口、還會持續向下攤平。」也有網友提及,不少前輩朋友20年前開始投資台塑和中鋼,深信台塑絕對不會倒,但就怕「你最相信的股、往往傷你最深。」此時究竟是抄底還是停損?網路上股民各有所好。「從基本面來看,要回到過去的榮景沒這麼快,雖然把時間放長遠來看,還是能等到循環週期的上升,因為石化下游都是民生化學工業,但這次時間可能會拉很長。」何耀仁提醒。
四寶腰斬1/台股飆高台塑集團股價卻逆勢創低 「五大隱憂」拚轉型
台北股市在美股與科技股帶動下,大盤指數6月連創新高,總市值突破70兆台幣,一片歡欣鼓舞中,昔日資優生「台塑四寶」卻逆勢重挫,股價跌破10年線,今年以來市值已憑空蒸發近4千億元,小股民急問:四寶怎麼了?自端午節以來,台股共有24檔市值破千億元,中小型股也有172檔個股改寫歷史新高,但今年以來的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都維持在50元左右低點,台塑化(6505)則約65元,導致台塑集團股市值大幅度衰退,台塑化市值約減少1409億、南亞約減少1253億、台塑約減少1158億、台化約減少597億。股價反映著去年以來的業績,台塑四寶2023年總計獲利達439.47億元,較2022年衰退51.24%。面對股價腰斬及業績大衰退,讓台塑四寶董事長在6月的股東會上,頻頻向股東致歉,不斷提及要轉型升級。81歲的台塑董事長林健男在交棒前,6月20日主持的最後一場股東會上哽咽地說,「希望各位股東能繼續支持台塑,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度過難關。」究竟是什麼原因逼哭了台灣第一大民營集團的董座?各界眾說紛紜,但從6月18日台化董事長洪福源在股東會的一席話可作為總結:「中國大陸新增石化產品產能情況『太瘋狂!』」,像是PTA(純對苯二甲酸)、POLY(聚酯纖維)為例,年產能高達8000萬噸,「這是天文數字」,這麼多產能要銷出去,就會削價求售,今、明年甚至後年都還是會面臨經濟問題,但是「我們沒有什麼好逃的,只有勇敢面對」,做出差異化。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廠區規模驚人。(圖/新華社)一位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解釋,中國大陸2016年允許民間企業做煉化一體廠,美國顧問公司樂得販售大量設備給中國,在不斷鼓吹下,導致一股腦投資過剩、產能集中開出,「目前乙烯、PX、PTA、CPL、MEG、SM、ABS等全都供給過剩,加上中國大陸房地產市況低迷,內需疲軟,影響相關石化、塑料及化纖需求,所以向外傾銷。」這對台塑四寶來說,無異是「非戰之罪」,整個東北亞國家廠商也都面臨相同困境,業內人士透露,包括供需失衡、中國大陸經濟復甦乏力、關稅、碳費、加上國際石油價格波動等五大隱憂縈繞不去。資深石化分析師何耀仁也向CTWANT記者表示,「現在這個時代,傳統產業也要把自己做成科技業,不然很難生存。」何耀仁分析,整個亞洲的石化業者,除了要面對產能過剩問題,接下來還有減碳大挑戰,以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為例,在過去石化產業大好時,就把錢拿去做併購,去年7月買了專做二氧化碳的運輸管線營運商Denbury,以及德州的頁岩氣公司,就是要降低石油依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甚至以此做產品賺錢。南亞董事長吳嘉昭表示,將逐漸由工業級轉而生產半導體級與特殊化學品。(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南亞官網)而台塑四寶中,外界認為能轉型最快的就是生產電子材料的南亞。南亞董事長吳嘉昭在6月19日股東會上提到,電子業正迎來幾個新的發展機會,南亞對其成長充滿信心,包括:1.5G到6G等通信技術的升級、電動車和自動駕駛的快速發展、AI相關領域的廣泛應用、以及半導體先進封裝材料的需求。因為這些都需要更高端的材料支援,吳嘉昭表示,所以會持續導入新技術、開發新事業,逐漸由工業級轉移生產半導體級與特殊化學品,電子材料也會朝6G、低軌衛星等先進材料發展,深耕一系列超低損耗材料,並拓展全聚酯可回收用途發展,以及纖維產品應用領域。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今年起轉作最高顧問,由總經理曹明接董事長。(圖/報系資料照)石化產業轉型除了需要財力,也需要人才,不少小股民憂心台塑集團領導層多面臨退休,因此今年起台塑和台塑化展開專業經理人交棒,例如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轉作最高顧問、由總經理曹明接董事長,台塑林健男也交棒給原總經理郭文筆,「這波提拔優秀年輕幹部加入經營團隊,已讓員工平均年齡降為43歲。」林健男說。1954年就成立的台塑集團,走過無數次的景氣循環,經歷過高山低谷,這次遇上中國大陸的天文數字量產及傾銷,可說是史無前例,能否順利轉型翻身,走出營運谷底,千萬股民引頸期待著。
首富的浪漫3/「黃仁勳概念股」滿天飛 六月股東會老闆們開口必提關鍵字AI
對於台股6月大飆客的「AI+人型機器人概念股」的投資妖風,業內人士與投資界的態度卻相對保守,「短期要看到巨額收入貢獻不太實際」,「趨勢是對的,但時間線可能過於樂觀」,但6月股東會旺季中「萬物皆AI」,各界都在關注誰是下一檔飛天妖股。最先搭上人型機器人,就是今年3月輝達GTC大會背板亮出英文LOGO名稱的所羅門(2359),這間成立於1973年,自電子零組件代理起家,逐步擴及自動化控制系統的公司,股價從當時的39.85元一路起漲,不管投資報告如何踩煞車,都擋不住飆勢,6月28日開盤沒多久就漲停收在166元,短短3個月已經漲超過400%。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去年來台參加台北國際電腦展,已讓AI伺服器相關概念股漲一波,今年更是雨露均霑,他不但親自到AI伺服器、AI PC等供應鏈站台,6月2日到台大演講時,背板更加碼點名了43檔供應鏈好朋友,果然演講第二日的台股就大漲,其中39檔收紅、14檔個股攻上漲停,平均漲幅5.2%。綜合統一、兆富、元富與台新等四大投顧看法,43檔中點名台積電、廣達、鴻海、聯發科、台達電、緯穎、創意、欣興、廣運、微星等十檔,列為輝達供應鏈中的優選標的。被黃仁勳點名後,所羅門股價已在3個月內漲了400%。(圖/報系資料照)統一投顧總經理廖婉婷表示,輝達供應鏈可分為GB200、Rubin、機器人等三大亮點,其中GB200、Rubin相關族群長線看好;元富投顧總經理鄭文賢說,須觀察個股的評價面是否有潛在成長空間,目前看來H100相關供應鏈會是最快可以看到實質貢獻的族群,下游組裝廠有望在下半年受惠並挹注營收。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表示,被點名的台廠中,獲得輝達挹注營收的貢獻比例會有大小差異,在個股的選擇上,投資人可以由籌碼面來觀察法人動向,具法人買盤背書的個股比較安全。有趣的是,這波漲最多、網友熱度最高的所羅門,不在投顧的青睞名單內,以財報狗的數據為例,就提到他「自由現金流5年內有3年為負」、「營業現金流對淨利比5年內有3年小於70%」,甚至「2023Q2、2023Q3、2024Q1 獲利主要來自業外」等多重風險。所羅門董事長陳政隆7日在股東會後表示,將持續與輝達強化合作,2024年各事業族群中AI視覺營運成長幅度較大,不過AI視覺相關產品占整體營收少,也未透露實際數字;所羅門員工也跟CTWANT記者介紹,視覺智能取放系統 AccuPick 是一種以AI為核心的系統,讓機器手臂能夠挑選隨機或未知物體,「其實我們不做機器人,比較像是軟體公司。」慧友入列「黃仁勳概念股」以來,股價創17年來新高。(圖/報系資料照、業者提供)下一個明顯的妖股就是安控廠慧友(5484),自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入列「黃仁勳概念股」以來,股價更連飆九支漲停板,6月3日時在28.35元,28日收在74元,持續創下17年來新高,是近期台股大黑馬,但也被外界發現這家公司過去在紅色供應鏈低價競爭下,2017年開始虧損,甚至在2021年還需減資彌補虧損。不過因搭上黃仁勳概念與AI實在「太香」,6月啟動的各家股東會,不少公司都開始將自己與AI做連結,就算自己不提、小股東也會問,AI赫然成了飆股關鍵字。光是20日一天的股東會,除了原本就是電子業的宏達電(2498)和威盛(2388),觀光業的雄獅(2731)、鋼鐵業的燁輝(2023),還有石化業的台塑(1301)都提到要搭上AI熱潮,引發網友熱議「萬物皆AI」;就連前一日的遠東商業銀行(2845)股東會,副董事長徐旭東也說,「現在每個企業都要發展 AI,因為 AI 的潛力很大,目前只是剛開始發展,光是遠東銀已有 101 個 AI 應用展開,最快的 2 年內就會發展成熟。」真可說是沒有AI就落伍了。
「石化業陷入前所未有低迷」 台塑董座:布局半導體產業鏈+與輝達合作AI
台塑四寶股東會最後一棒的台塑(1301)在20日舉行,董事長林健男將交棒給總經理郭文筆、改任台塑公司最高顧問;因去年全球需求萎縮、加上中國大陸的擴產導致嚴重的供過於求與低價競爭,「石化業景氣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林健男向股東們表示歉意,更忍不住哽咽;不過台塑將攜手輝達(NVIDIA)共同研發,做生成式AI在石化產業的應用,讓工廠順利運轉並維持高稼動率,期望共渡難關。台塑2023年合併營業額僅1991億元,比前一年衰退21%,合併稅前利益額69億元,比前一年衰退84%,稅前每股盈餘1.1元。林健男表示,去年表現不好,而今年第1季因大陸房地產市況低迷,加上美歐維持高利率影響,石化行情未見好轉,產品利差縮小,台塑合併稅前利益3億元,比去年同期衰退85%;但第2季進入石化產品需求旺季,且大陸持續有刺激內需政策,將帶動產品需求,可望比第1季成長,也不看淡下半年的營運展望,相信在持續努力下,今年的業績會比去年好。林健男表示,台塑有多項產品具有世界第一的品質與技術,接下來會加速分散市場,並與台塑美國公司聯合行銷;像是PVC銷售大陸占比已自2021年23%,降至10%以下,而印度市場由2021年的25%提升至34%。創新研發及公司轉型方面,近年來在總裁王文淵的領導下,AI及量子計算已完成241案,下半年將持續進行187案,預估每年效益11.7億元,像是運用量子計算開發VCM製程用抑制劑,大幅縮短約90%的研發時間。也與客戶策略結盟共同開發,朝科技與醫療產業轉型發展,已申請近百件專利;自產的氫氣能發展清潔能源及應用,也參與半導體產業鏈的布局,像是台塑勝高公司12吋新廠即將投產,台塑德山公司目前電子級IPA品質為世界第一,已廣泛用在半導體的先進製程,台塑大金公司已完成電子級氫氟酸大發廠擴建,為半導體先進製程的主要供應商,並擁有半導體製程用的化學品原料,已評估發展半導體級的化學品與氣體。台塑化(6505) 在14日的股東會後完成董事改選,推選總經理曹明任新董事長,原董事長陳寶郎轉任最高顧問;台塑這次也交棒給年輕一輩,林健男表示,因應外在環境快速變化,陸續提拔優秀年輕幹部加入經營團隊,目前員工平均年齡已降為43歲。
陸官方正式宣布「第二波中止ECFA關稅清單」 台商憂:衝擊更廣更重
大陸再宣布中止ECFA關稅適用第二波清單,囊括從台灣進口的134項稅目如潤滑油基礎油、染色純尼龍布、真空泵等。台商認為,選在時機點與賴清德520就職演講內容多少有點關聯,但也擔憂第二波的影響比第一波更廣更重。與上次偏重石化業不同,這次涉及到的紡織、機械是許多台灣中小企業所屬產業,更研判第三波觀察點可能在6月中舉辦的海峽論壇。大陸財政部網站5月31日公告,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30日所發佈關於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部分產品(第二批)關稅減讓,從6月15日起,對原產於台灣,包含潤滑油基礎油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協定稅率。回顧第一波大陸祭出中止適用ECFA關稅是在去年12月21日,對ECFA早收清單中的丙烯等12項石化產品關稅減讓,從今年1月1日起喊卡。同月9日大陸商務部表示,正進一步研究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的關稅減讓。對於第二波中止ECFA關稅,廈門台商協會榮譽會長吳家瑩表示,第一波針對石化業,這在台灣多屬大型企業如台塑等,且許多業者在大陸早已建廠。但這次涉及到機械與汽車零件等關稅,會延伸衝擊到許多台灣中小企業。他說因為台灣沒有加入RCEP,有些中小企業會將半成品先運到大陸加工轉出口,未來對成本的影響勢必明顯。至於這波少見到原被列入研究的農漁業產品,也有台商認為,第一是部分農漁產品大陸之前才剛剛恢復開放,突然又關門有點太反覆。另外或也跟日前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赴北京拜會,特別強調希望發展兩岸農漁業而釋出善意有關。此外,有會長級台商認為,接下來的觀察點應該是6月中在廈門舉辦的海峽論壇,由於這是兩岸指標性的會議活動之一,端看賴政府的表現與態度去思考可能第三波清單時機,更透露近期已有部分綠營人士開始打聽有意赴會的民間與企業界人士。
碳權擠毛巾1/「本土產業存亡戰」自家嚴管收費邊關卻不設限 劣質水泥入侵成碳洩漏大破口
最近全台最重要的工商團體大老們都很忙,電費大漲已「回不去了」,他們將目光放在台灣「獨步全球的碳費」,不同行業難得「聯合上書」,除了希望不要「自斷筋脈」、還要圍堵從外引入台灣的劣質「碳洩漏」危機,盼望520前讓準總統賴清德團隊聽見,爭取轉圜餘地。「政府再不作為,將讓國產水泥業面臨生死存亡困境。」除了水泥公會,包括工業總會、工商協進會、電電公會、三三會等工商團體們近來不約而同大聲疾呼,希望碳費及碳稅開徵與國際接軌,或者暫緩實施。國際社會以2050年「淨零排放」為目標,推出各種減碳措施,排放的二氧化碳視為商品制定價格,即碳定價,透過碳費、碳稅及碳交易移轉等機制,達到減碳目標。台灣去年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淨零目標入法,碳費預計今年開徵、明年收費,主管機關為環境部,碳交易所去年8月成立,碳稅則在財政部研議中。各國減碳進程中,歐盟推「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以進口商為主,美國「碳污染減少目標」(CCA)則以進口商及國內製造商為主,徵收碳關稅,台灣無碳關稅,而是向國內製造商開徵碳費,可說是全球獨步。不過,原定今年第1季出爐的碳費費率確定「難產」,畢竟業界盼每噸100元、政府想收300元、環保團體則喊500元,完全沒共識。至於「台版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仍未定案,環境部在3月15日、26日舉行兩場碳費審議委員會,理由是「以現行規定要設計碳關稅難度很高」。 環境部3月15日舉行台灣首次的碳費費率審議會。(圖/報系資料照)「碳費費率可能要1、2個月才會出爐;未來必然會從碳費轉向碳稅, 2030年開始推動碳稅是不錯的時間點。」環境部長薛富盛3月27日在立法院被質詢時表示,儘管進度落後,但碳費仍維持今年開徵、明年收費,不過原先計畫從2024年1月1日開始計算,不排除往後調整。代表台灣159個工會的工業總會表示,以倫敦政經學院評估碳費的影響,若每噸收300元,會減損一年GDP的0.32%、物價上漲0.62%,碳排及用電多的產業恐成本增加而被迫減產或解僱員工,疾呼「課徵碳費議題須提高到行政院層級研商,並與產業充分溝通協調,各界未取得共識前不能貿然實施」。「首批碳費徵收對象包含電力、鋼鐵、水泥、石化業、半導體、與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業等製造業,估計噸數超過1.1億,如果每噸300元,就是三百多億,這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不是小數字,對景氣與競爭力勢必有影響」身為業界最早表態「支持碳有價」的,就屬台泥董事長張安平,然而他再度親上火線,指出政府邊關不設防,「將造成劣幣驅逐良幣」。張安平表示,「目前政府對進口水泥無須申報碳排,也不用繳納代金,對本土業者相當不公平。」而可能被列入首批碳費徵收的512家「排碳大戶」中,衝擊最大的莫過於水泥業。水泥公會的數據顯示,各國多將水泥視為國防及民生建設重要戰略物資,因此全球水泥生產近98%用於內需市場,台灣卻不一樣,進口水泥及熟料占國內消耗比重已由2013年的11.26%上升至2023年的24.83%,主要就是「被低價傾銷」。「台灣進口最多的水泥來自哪裡?是東南亞!」水泥公會的數據顯示,台灣前三大水泥加熟料進口國家為越南的50.9%、印尼的25.69%、以及泰國的11.62%,這些國家都沒有碳稅與碳費。在減碳議題上,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呼籲對進口業者一視同仁,否則恐讓劣幣逐良幣。(圖/周志龍攝、報系資料照)台泥估計,若只對本土業者收碳費,卻放任國外無須支付任何碳成本的水泥與熟料銷往台灣,將為台灣每年增加約一個直轄市的碳排量。「碳在空氣飄散、也沒有疆界,若沒有配套的碳邊境機制,會讓更多成本較低的高碳排商品傾銷台灣,反而造成『碳洩漏』的破口。」亞泥總經理李坤炎向CTWANT記者解釋。業者向CTWANT記者透露,台灣本土業者兢兢業業做高品質、促使產業鏈走低碳,甚至可進軍歐洲市場,但進口水泥每噸比本土便宜600元,不用付關稅和碳費,也沒人去查他的含量和碳排放,「講直接一點,發展中國家做出來的水泥品質一定跟我們不一樣。」「如果碳費再加上去,那簡直難以競爭,畢竟一般民眾花大錢買房子,不會去詢問用的是哪國水泥,但水泥的強度與品質不足,可能過一陣子才被發現、已經很難補救。」某營造廠員工坦言,「有時叫不到料,就換進口水泥,但明顯成果不同,出現很多孔隙」。「這實在不合理,政府的工作應該是保護自家產業,但我們出去有關稅,外來者卻不用管碳排放,難道減碳是只有台灣要負責的嘛!」另一傳產大老向CTWANT記者表示,「我們跟(經濟部)產發署說過了,但他們說碳費是環境部主導的,然後收稅又是財政部的事。」語氣間充滿了無奈。4月才剛漲電價平均11%,各行各業成本隨之提高,而碳費碳稅付完後,出口到外國還要再付該國碳稅,簡直是被扒了多層皮,如果轉嫁到下游,「可能導致『綠色通膨』,影響產業競爭力。」台玻董事長林伯豐向CTWANT記者說。「看來是要等520後再解決了,」不願具名的業者表示,「不過這也可能是轉機,就看總統賴清德新團隊對這個議題的看法了。」
富豪新列傳/台積電也不能沒有他 「石化界愛迪生」96歲林書鴻正在研究「如何將CO2純化」
自從《富比士》(Forbes)富豪榜出現以來,台灣有間集團的三個創辦人或其子女就一直在榜上,這間鮮少曝光的神祕公司,就是僅次於台塑集團的第2大石化公司長春集團,若沒有長春的特用化學品,台積電、蘋果手機、甚至特斯拉,都可能面臨停工。長春集團聯合創辦人林書鴻以67億美元(約2100億元),名列2024年新春的《富比士》第四大台灣富豪。「公司成立以來就沒有虧過錢,因為不缺錢、所以也不用上市,專心做好自己就好。」96歲的林書鴻說起話來總是中氣十足、條理分明,捲翹的眉毛看起來非常精神。長春集團三家核心公司,包括長春石化、長春樹脂和大連化工,這三家公司在2022年營收大約4366億元,這還不包括其他數十家關係企業,因為沒有上市,所以外界很難看清全貌,然而富豪榜仍能將其排上榜單,可見威力。長春人造樹脂廠在1949年,由廖銘昆、林書鴻與鄭信義合夥投資設立,開發生產電木粉,1956年時成功開發並生產出耐水性極佳的尿素膠,讓台灣合板工業有史以來首次打進國際市場,接下來研發許多高品質的特用化學品,先後完成雙氧水、聚乙烯醇、冰醋酸、環氧大豆油、聚合醋酸乙烯乳化漿、醋酸、酯等下游產品。鮮少在媒體前公開發言的鄭信義,就曾特別向記者說到,為長春賺下第一桶金的尿素防水膠,就是林書鴻在簡陋的工廠廚房不斷攪拌、憑手部感覺做混合比例的拉力測試,經歷千次失敗才做出來的產品。台積電製程所需的電子化學品,長春是主要供應商。(圖/報系資料照、翻攝台積電官網)而今,台積電5奈米製程所需的電子化學品—高純度雙氧水、TMAH(四甲基氫氧化銨)顯影劑、稀釋劑、醋酸正丁酯、銅電鍍液、鈷電鍍液等,長春都是主要供應商。以雙氧水為例,他是台灣最大雙氧水製造商,也因為是世界第一最純的,才能作為半導體廠清洗晶圓的重要化學品,是台積電到美國、日本設廠時一定要帶著走的重要供應商。1968年設立台豐印刷電路工業公司生產印刷電路板,為長春集團及日本三菱集團合資成立之關係企業,正式跨入電子業。因為「斷料危機」,林書鴻提到,早年在做印刷電路板的積層板,有一次日本廠商幾乎停止供應銅箔,導致長春無法繼續生產,因此被迫著手開發銅箔,1987年起開始土法煉鋼,邊找資料邊試,各種不計成本地實驗,才能做出這樣地無可取代。特斯拉的電池使用長春的銅箔,連外貿協會都以此推銷台灣製造的強大。(圖/報系資料照、中新社)以銅箔來說,一般印刷電路板用的銅箔薄度大約在12至18微米間,手機與電動車的要低於8微米,這個已經很難做了,但長春生產的電解銅箔薄度只有5微米,可以提高電池效能,所以目前特斯拉美國廠高達60%電動車的電池,是使用長春的銅箔,長春在全球電動車鋰電池銅箔市占率約25%,包括苗栗廠和江蘇常熟廠,接下來還預計在北美投資設立鋰電池銅箔廠,業界估計,應用於5G伺服器與通訊基地台的RTF反轉銅箔,全球市占率應該也有六成以上。林書鴻說,長春賺的錢都在投入研發和設備,若過去沒有持續研發,就沒有現在的高值化,台灣就是沒產油、沒天然資源,所以才要作石化工業,因為我們有人、有智慧,如果一桶油賣80美元,我們做出來的產品可以賣到400美元,這也能增加很多就業機會。長春每年花在研發支出超過4%,比起很多科技業者還高,所以長春集團擁有上千項專利,大部分都是能走出實驗室、達到商品化獲利的優質專利,所以外界才會稱林書鴻是「石化業的愛迪生」。最近他在大力研發的是碳補捉,其實他早在2011年就向記者提過,長春已開發出將二氧化碳「廢氣」轉為醋酸產品,笑說「這個算盤打起來不划算,但為了環境好嘛!」當時投資百億,只是為了理想,在2023年,長春集團已能穩定年消化12萬噸CO2、量產出60萬噸醋酸,目前還在持續研發且精進中。近年來隨著全球對於碳排放越來嚴格,他想著要如何將CO2純化,達半導體能使用的標準,再創新商機。
富豪新列傳/石化同業口中的「老妖怪」 千億身價卻戴夜市表開老爺車在北海岸海泳
台灣的隱形富豪、長春集團創辦人林書鴻,身價有67億美元,但他在台北總部、位於松江路舊大廈的辦公室卻非常簡樸,隔間用的還是老舊的三夾板,一旁桌子上擺滿了正在看的書和雜誌,有講歷史的、有管理、還有家庭醫學,看到重點時,林書鴻還會拿螢光筆畫下來。1949年,林書鴻與廖銘昆、鄭信義三人合夥創業,林書鴻和廖銘昆是台北工業學校(今台北科技大學的前身)化工科、鄭信義就謮讀機械科,用3台腳踏車變賣所得資金,湊足500元成立長春人造樹脂廠,而長春這個名字,就是「長長久久、三人每日在一起」。儘管廖銘昆在1999年、鄭信義在2016年相繼過世,但至今三個家族沒分家、也沒有任何股權的問題,在台灣產業界是極其罕見的和諧企業。CTWANT記者約10多年前曾與這位鮮少在媒體前露面的隱形富豪一起吃飯,林書鴻親自開著一台老爺車接記者去餐廳,席間有記者問起他的手表看起來很舊了,他笑說這是在基隆夜市買的,當時花了200元、後來陸續修理又花了200元,所以價值400元。戴這樣破表去談生意時,不會被客戶看不起嗎?林書鴻笑著說「如果是從外觀去判斷人的,那我也不會想跟他做生意。」不過,他也補充一句「也是沒發生過這種事啦!」畢竟,長春石化在業界可是響噹噹的。儘管跟記者說話時幽默風趣,但在工作上可說是一絲不苟,「因為化工業就是很危險。」石化業的工安非常重要,除了消防災難演練,也要時常巡視。(圖/報系資料照)林書鴻說,每天睡覺前他想的不是賺錢,而是工安,所有主管都很怕下班後接到工作電話,「電話一響,可能壽命會嚇到少10天」所以他常去巡廠,看到不對就會罵人,廠區處處都有防爆設計與機制,連工廠種的樹也有明確規定。林書鴻於2012年獲選為工研院第一屆院士,在2016年獲得國家科技貢獻獎,2018年拿到台灣科技界最高獎項之一的「潘文淵獎」,還有許多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2023年勞動部「112年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獎」,也將「個人奉獻獎」頒給林書鴻。「工安管理必須從頭做起,因此董事長與總經理要帶頭做起;而且要做到24小時巡邏,才能更大機率防堵爆炸或工安危機發生,不然大火燒起來就來不及了。」林書鴻也在頒獎典禮上呼籲。第一屆工研院院士包括台積電張忠謀、聯發科蔡明介、台達電鄭崇華等,林書鴻是唯一傳產代表。(圖/報系資料照)受日式教育的他,平日生活嚴謹,每天4點起床,5點時一邊看NHK新聞、一邊做體操暖身,5點50分出門打羽球,每天運動1小時,不僅全年無休、且風雨無阻,8點30分到公司上班,晚上大約10點睡覺。林書鴻跟記者說,他不打高爾夫球,因為太花時間、假日就沒空陪老婆孩子了。石化同業曾偷偷說他是老妖怪,「誰會像他一樣都80、90歲了,還親自第一線去巡查工廠,在七、八層樓高的梯子間爬上爬下,速度還比年輕的員工快。」他說,有一次到北海岸玩,居然看到林書鴻在海裡游泳,速度快到讓他以為認錯人。長年游泳、爬山的林書鴻,嚴以律己,身體好得很,記者更是驚訝地發現這位健康老董吃東西不忌口,甚至喜歡吃甜食,那是他放鬆的好夥伴,不過他對自己的身體還是很小心,「身體一有奇怪的地方,就要趕快去看醫生。」一如工安管理般嚴謹。
地緣風險+春節出貨少 台塑四寶1月營收出爐Q1保守等春燕
近期中東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加上農曆春節的工作天數減少,是石化業的傳統淡季,台塑四寶7日公布2024年1月營收,台塑(1301)、南亞(1303)雙雙成長,台塑月增16.5%、南亞則月增1.1%;台化(1326)則是月減年增,台塑化(6505)月增年減;對於今年第一季仍是保守看待,期待接下來的中國刺激政策發酵、奧運商機等。台塑1月合併營收175.16億元,月成長16.5%、年成長21.6%。台塑表示,1月營收相較去年12月成長,主要是因配合液鹼及AE客戶船期安排,上月12月部分訂單延至1月交運,加上客戶預期農曆年後價格上漲,提前備料。雖然第1季適逢農曆春節,出貨天數減少,不過因為今年有巴黎奧運商機,且中國大陸新能源汽車持續發展,農曆春節後下游加工廠回補庫存,且中國大陸調低存款準備率2碼,並持續推出刺激經濟政策,將有利石化產品需求增長。南亞1月合併營收203.9億元,月增加1.1%、年成長0.5%。南亞表示,聚酯產品因巴拿馬運河乾旱影響航運,美國廠商增加本地採購取代進口,使南卡聚酯廠業績成長;電子材料產品因農曆年前客戶備貨需求挹注,銷售量提高;塑膠加工產品因美國聖誕節後下游開工、亞洲春節將至,餐飲包裝及飾品需求增加,營收也有成長。南亞也看好美國經濟與中國大陸近期推出的財政政策,不過仍要觀察需求面回溫程度及廠商是否由季節性備貨、短急單轉為常態性補庫訂單。 台化1月合併營收281.85億元,月減少1.8%、年成長10.2%。台化表示,1月營收相較去年12月微幅減少,主要是因PX自用增加減少外售,及萃餘油回售台塑化減少,合計影響6.9億元;SM、PTA下游需求減緩銷售減少1.2億元;PIA部分大陸客戶改由寧波供貨減少0.9億元。不過市況有改善跡象,有春燕到來之兆頭,希望第二季漸漸轉好。地緣衝突則是重大變數,會影響油價上漲,增加石化原料成本,也會影響長程運輸,除了運輸成本增加外,也增添交期變數,客戶會有就近採購的念頭,但若是忠誠度不變,則會提前下訂,反而是助力。台塑化1月合併營收564.51億元,月增加2.0%、年減少7.4%。台塑化1月原油煉製量1275.7萬桶,比2023年12月原油煉製量增加112.2萬桶;1月產品總銷售量1424.8萬桶,比去年12月增加104.4萬桶;售價方面,1月杜拜原油每桶78.8美元,比去年12月上漲1.5美元,1月產品平均售價比去年12月增加0.2美元。烯烴事業營業部分,1月全產品平均售價比2023年12月每噸增加16美元,主要受原料輕油價格上漲與供應吃緊所影響。台塑7日也宣布,為擴展業務需求,向台塑重工購置生產用機器設備,花費總價3.1億元,其中兩案為擴建專案工程,另兩案為更新改善製程設備。
彭博2024年全球最值得關注50家企業 台灣這家公司登榜
彭博9日公布一項羅列全球2024年最值得觀注的50間企業評比結果,分析師評選出今年最值得關注的公司,其中包括Google母公司Alphabet 集團、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外,台灣晶片大廠聯發科也上榜。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報導,半導體大廠聯發科技(Mediatek)成為台灣唯一上榜企業,根據報導,由於全球市場對智慧手機需求不斷成長,包括行動設備和物聯網的發展,都使得聯發科技收益可能出現令人驚喜的成績,加上聯發科研發的手機晶片,有可能進一步與對手高通(Qualcomm)在競爭過程攻城掠地,除此之外,聯發科和Meta、NVIDIA等國際科技集團的策略合作,有助於該公司產品攻下包括虛擬實境(VR)以及車用、桌上型電腦等市場。這項評比從金融到食品業等各行各業約2000家企業,分析師依據建議清單評選出今年值得關注的50家公司,其中以科技業和金融業最多,各占7個名額,科技業上榜的企業除了聯發科,還包括美國電腦軟體大廠奧多比(Adobe)、日本半導體精密加工設備商迪思科(Disco)等。金融業方面多為銀行,像是匯豐銀行(HSBC)、中國工商銀行(ICBC)、美國儲億銀行(Truist)、沙烏地阿拉伯銀行拉吉希銀行(Al Rajhi Bank)和英商巴克萊銀行(Barclays)等。通訊業方面則是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迪士尼(Disney)、叫車服務業者Lyft和線上約會服務公司Match Group都上榜,在非消費必需品產業方面,除了電子商務公司亞馬遜(Amazon.com)、英國豪華跑車品牌奧斯頓馬丁(Aston Martin)、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BYD)等。醫療服務業上榜的有中國生物技術公司百濟神州(BeiGene)、丹麥製藥公司「諾和諾德」(Novo Nordisk)和美國藥廠禮來公司(Eli Lilly)、美國醫療器材商波士頓科技公司(Boston Scientific)和美國最大醫院營運商HCA。能源產業方面上榜的企業有4家,分別為美國液化天然氣最大供應商Cheniere、中國最大民營能源企業新奧能源(ENN Energy)、美國石油及石化業巨擘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美國薄膜太陽能模組製造商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 Solar)。這項分析評比也指出,企業受到人工智慧(AI)發展及全球暖化效應日益嚴重的影響外,對通貨膨脹和可能降息,及烏克蘭和加薩的戰事、車輛轉向電動車發展以及中國陷入房地產市場等困境影響也至關重要。彭博2024最值得關注50家企業 台灣聯發科唯一上榜。(圖/翻攝自X)
選前放利多! 經濟部加碼20億元助出口拓銷
經濟部28日在行政院會報告「受全球景氣影響產業補助執行情形」,表示今年下半年製造業外銷訂單及出口衰退幅度已逐步收斂,主要機構皆預測明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優於今年,明年出口將持續復甦;行政院長陳建仁在院會中拍板,加碼20億元,協助受景氣影響的產業拓展出口市場。經濟部表示,景氣低迷期間,政府提供受衝擊業者包含資金融通、電價、拓展貿易市場等面向協助,目前已推動企業貸款還本期限展延、投資台灣三大方案貸款期限展延以及疫後振興專案貸款持續受理等3項措施,且每週調查是否有廠商貸款困難並提供協助。為推動產業及中小企業朝低碳化與智慧化升級轉型,明年加碼20億元協助業者拓展國際市場,提高參展補助金額並加強貿易金融支援,海外參展每攤補助提高至9萬,設立國家形象館補助提高至300至500萬元,出口貸放金額擴大至70億元。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轉述,陳建仁要求落實推動中小企業升級轉型,特別是受景氣影響的產業,除了協助產業智慧化、低碳化的轉型,也應改善中小企業所需基礎設施、對小店家、中小企業提供行銷、貸款等多元的協助,共同攜手踏穩疫後經濟復甦的腳步;而石化產品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優惠關稅遭取消,經濟部應持續輔導石化業,並提供妥適協助。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28日表示,雖然外銷狀況回溫,但仍有衝突方興未艾、通膨及降息、另闢科技戰場等三大變數,總體經濟挑戰仍多,AI將會是國家與企業競爭的決戰點,所以貿協除了提供AI應用架構、開發企業專屬AI外,也透過AI人工智慧彙整巨量資料,明年首季推出「TAITRA 貿易指數」,協助廠商能快速掌握市場趨勢,找到「對的買主、對的市場」。
ECFA被凌遲1/政府撒手不管稱「影響不大」 產業大老怒:就算1%也是最弱勢的20萬人
2023年末,當台灣社會喜迎來年春燕復甦之際,12月21日一則新聞在政商圈颳起暴風雪:大陸自2024年元旦起將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收清單中,包括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的關稅優惠,而這只是第一刀。石化業第一個被祭旗,消息一出業界沸騰,這12項石化產品今年對大陸出口額18億美元,未來若擴大至88項石化適用產品,原本零關稅、若開徵平均7.38%稅率,屆時將多出163億元的關稅。這把刀還隨時可能切向農產、石化、機械、紡織等任何一種傳統產業。「關稅從零到恢復課徵,不但減少利潤,最怕的是因成本、價格墊高後,打不過國際其他對手,最後丟了訂單。」石化業者說。除了直接受影響的石化公會,第一時間就馬上發聲,工業總會、商業總會和工商協進會這台灣最大的三個工商團體近日也急著發聲,若ECFA被全面取消,恐造成產業外移,盼政府盡快尋求多方管道協商。2010年兩岸由海基會、海協會在重慶簽署ECFA,先就早收清單做關稅減免。(圖/報系資料照)這場年末颳起的產業暴風雪,源於2010年兩岸就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等簽署ECFA(自由貿易協議,類似FTA),因全面談完耗時太久,雙方協商先挑選台灣出口大陸貨品其中539項進行關稅減免的早收清單,包括18項農漁產品及石化、機械、紡織,台灣開放給大陸約267項貨品,然而進入服貿談判時,2014年爆發太陽花學運而暫停,兩年後民進黨政府執政,官方協商機制全面停擺,對大陸來說,沒有「九二共識」等於「免談」。依WTO架構,國際間FTA協商有10年期限的原則性慣例,也就是說兩岸ECFA協商於2020年9月屆滿10年後會需要盤點結果並討論下一步,而在當前局勢下,「ECFA何時被喊卡」成了台灣工商界夢魘,不時發聲盼政府重啟協商,始終未果。直到今年4月,大陸官方啟動貿易壁壘調查,我方卻沒有行動,遂在12日15日向全球宣告台灣有貿易壁壘問題,並要求我方溝通解決,然我方依然未理會,21日便宣布取消早收清單中的12項石化產品關稅優惠。對於大陸官方出手,行政院12月21日表示,大陸透過貿易手段達到政治目的,是典型的經濟脅迫,從經濟部、行政院到總統府,口徑一致地說「ECFA影響不大」,且「只佔整體出口中國的4.3%!」毫無重啟協商的意思。在官方帶頭定位「不重要」下,網路也出現「霸凌ECFA相關傳統產業」的聲量,認為台灣有半導體和電子產業等「護國神山」就好,說石化產品是高污染行業、傳統產業不升級活該被淘汰之類的言論。2014年,因為抗議兩岸的服務貿易協議內容,引發太陽花學運,佔領立法院多日。(圖/報系資料照)此番言論風向及政府說法,就連沒被ECFA風暴波及的產業界大老們也看不下去。「我們企業可以說『影響不大』,但政府不可以,就算只有1%的人,那也代表20幾萬的國民,且他們就是最弱勢的那一群,政府應該要保護的人!」國內汽車產業大老語重心長地跟CTWANT記者說。所謂的「ECFA影響不大」,究竟有多不大?經濟部數據顯示,ECFA開始的2011年,台灣對大陸出口值為851.22億美元,其中早收清單貨品出口值為179.76億美元,占21.12%;到了2022年,對大陸出口值增至1211.14億美元,其中早收204.95億美元,雖然占比降到16.92%,但也絕非「可有可無的市場」。再者,台灣總就業人口約1152萬人,IC半導體直接就業人數為22萬人,加上其他資通訊與電子行業等約82萬人,占總就業人口的7%;台灣傳統產業就業人口則高達195萬人,約占製造業7成比重,規模又以中小企業居多,其中紡織業為13.7萬人,4500家廠商中98%為中小型企業。就產值而言,半導體產業固然居冠,但社會需要百業合作運行。一家傳產大廠老闆被CTWANT記者追問後,拋下真心話,「政治的東西,我不能說,」「但企業若要等政府『做好』才行動,公司絕對會完蛋!所以我們早已轉移產線了。」「兩岸關係不好,受到最大傷害的就是『根留台灣』的人。」台灣的工具機產業蓬勃發展,外銷約占七成。(圖/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提供)以工具機業為例,台中市經發局數據顯示,全台機械設備家數超過1.4萬家,光是臺中市的大肚山60公里黃金縱谷,擁有1500家精密機械、上萬家的下游供應商,就業人口超過30萬人,年產值9千億,是全球單位面積產值第一、密度最高的精密機械聚落,直接外銷約占七成,主要出口市場以中國大陸占26.7%居首,美國占14.7%居次。大陸是全球最大工具機消費市場,台灣甚至有3成以上的中小型廠是專做大陸生意,若少了ECFA關稅減讓優惠,成本墊高利潤縮水、就會喪失議價權,不是出走、就會被迫退場,所以台灣機械工業公會已拜託大陸同業幫忙反映,千萬不要砍向他們。「你有沒有討論過,傳產一旦碰到大衝擊後造成的失業?請問這些人要去哪邊就業?」前立法委員郭正亮憤怒提到,「如果傳產因為ECFA被終止,造成大量失業,我們社會的總消費量一定會降低嘛!這不是必然的嗎?」屆時連台灣最龐大的服務業也難逃波及,事關700萬從業人口的生計。
陸中止「12項石化產品」優惠關稅 學者:紅色供應鏈也頭痛
陸方21日中止ECFA 12項台灣石化產品的進口關稅優惠,台灣經濟研究院就產業層面的影響分析,共占台灣2022年整體出口0.54%、占台灣出口中國大陸(含香港) 1.38%,且多為成熟製品、很難差異化,因為少了關稅2~6%的成本,是大陸紅色供應鏈過去10年選購台灣貨的主要原因。台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指出,這樣的關稅優惠中止對大陸也不會都好,但因為近年大陸石化業面臨產能過剩問題,總體經濟也不好,選在此時就單項產品慢慢釋出中止的新規定,後面可見還有接續事項,卻有凌辱台灣廠商的不好感覺。台灣經濟研究院研二所長花佳正指出,可以估計,大陸在中止台灣進入優惠關稅,還能繼續進口的台灣產品勢必是有競爭力,實際上台灣主力業者一直在開發差異化、走向高質化產品。此外,花佳正認為,大陸方面也有找尋進口替代的需求,台廠在不同市場的工廠或供應商,甚或與紅色供應鏈合資的生產線,應該也還能在大陸市場發揮。
石化業衝擊巨大!ECFA關稅優惠若遭砍 稅金恐多噴163億天價
陸方以違反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規定,對丙烯等12項產品進口中止協定稅率。對兩岸關係不佳,石化業被拿來祭旗,石化公會表示,這次幾乎國內所有石化業都受到衝擊,未來若進一步擴及石化88項適用E產品,以去年出口數字及平均稅率7.38%計算,要多繳新台幣163億元稅金,且實際對產業的衝擊更大。石化公會呼籲政府應立刻開啟協商之門,與對岸對談,解決貿易壁壘問題。「上次只針對丙烯下游如PC等少量產品低價傾銷,要求繳交保證金。」石化公會指出,這次直接取銷丙烯、氯乙烯等12項石化產品優惠關稅,影響層面大很多。石化公會表示,因石化原料與上下游生產有密切關係,不是單一產品,這次初看僅有12項,但乙烯、丙烯、丁二烯基本原料都會受到衝擊,因為石化產品上下游相互牽動,受打擊層面相當大,可說是幾乎石化產業全面都受到波及,因為下游產品取銷關稅優惠,連帶上游需求也會遭到影響。業者直言,大陸此舉,就是要台灣政府出來談,解決貿易壁壘問題,政府應積極出面處理。不然近年來全球經濟不佳,已衝擊石化營收獲,如今還要面對大陸取銷ECFA對12項關稅優惠,處境更雪上加霜。依經濟部資料顯示,石化業適用ECFA共88項,2022年出口額71億美元,換算約2215.2元台幣,以全部恢復正常課稅,平均稅率7.38%計算,一年要繳的稅金就高達163億元。
中斷ECFA第一刀砍向石化 業界大老嘆「靠政府會完蛋」
中國大陸官方15日宣布台灣有貿易壁壘問題,要求我方溝通解決,未有進展下,21日宣布將在明年1月起中止ECFA早收清單中,包括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的關稅優惠;消息一出業界沸騰,石化公會、工業總會第一時間都表示,恐造成產業外移,盼政府盡快協商,但經濟部仍波瀾不驚,以書面表示影響不大,有傳產大老無奈表示,儘管他不是石化業,但早就想過有這一天,已做好相應措施,陸方手上還有很多「籌碼」可以慢慢砍,「等政府做好才行動,公司絕對會完蛋。」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21日公告,決定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中,包含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的關稅減讓後,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民進黨長期對大陸產品出口採歧視性禁止,支持相關主管部門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希望兩岸雙方可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協商兩岸經貿關係中的各類問題。大陸官方這次直接挑明,就是要「九二共識」來協商,但經濟部的新聞稿還是要求以WTO機制討論解決,並再度把問題朝向影響我方總統大選,甚至還提到這次影響的18億美元出口「只有1.3%」,且「相關產品的稅率為1%到6.5%不等,絕大多數金額為1%跟2%」,「不是不能出口」,讓業界大嘆後續無望。工業總會表示,陸方這次公佈中止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石化相關產品的關稅優惠,對於全球布局的石化大廠來說,會增加海外產能、縮減國內產能;規模不大的中小企業廠商,只能透過減產或轉換跑道來因應,這也可能會影響國內就業。由於ECFA中,關稅優惠項目除了石化,還包括機械、紡織等台灣從業人口眾多的傳產,工總建議,還是需要與陸方建立協商溝通管道。石化公會理事長曹明表示,這次對國內石化產業一定會產生衝擊,雖然影響程度仍須評估,但希望政府能站在貿易公平的立場上,積極協商解決。曹明表示,台灣的石化產業受惠於早收清單為17億美元左右,但國內約4成的石化產品都是銷往中國與香港,此次中國終止ECFA部分優惠也絕對不是最後1次,可能會分批、陸續宣布,希望政府重視。台化表示,這次中止ECFA的部分項目,對台化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主要是對二甲苯PX及聚丙烯共聚物COPOLYMER的部分,但台化早有料想到關稅減讓可能生變,已有對策處理因應,也會想辦法進一步再減輕影響程度。台塑化則表示,台塑寧波廠已蓋丙烷脫氫廠,產量會慢慢開出,這次影響不大。
ECFA關稅優惠「12項石化產品」遭中止 工總示警「1大產業」未來堪憂
中國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今(21日)指稱,台灣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違反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規定,因此針對丙烯、對二甲苯等12項產品進口中止協定稅率。對此,石化公會也示警,國內所有石化業幾乎都會受到衝擊,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則坦言,上述消息勢必將衝擊國內就業。據《澎湃新聞》的報導,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今發出公告,指稱台灣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違反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規定。根據《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依規定和程序決定,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部分產品關稅減讓,陸方「希望台灣地區採取有效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自2024年1月1日起,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附件所列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協定稅率,依現行相關規定執行。 中國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針對原產於台灣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項產品進口中止協定稅率。(圖/翻攝自澎湃新聞)對此,石化公會也感嘆,這次國內所有石化業幾乎都會受到衝擊,光是關稅影響就超過60億美元,實際對產業的影響更大。石化公會也呼籲政府立刻開啟協商之門,與對岸溝通談判,解決貿易壁壘問題。石化公會續稱,「上次只針對丙烯下游如PC等少量產品低價傾銷,要求繳交保證金」,這次直接取銷丙烯、氯乙烯等12項石化產品優惠關稅,影響層面擴大許多。因為石化原料與上下游生產有密切關係,不是單一產品,這次初看僅有12項,但乙烯、丙烯、丁二烯基本原料都會受到衝擊,打擊層面相當大,石化產業幾乎全面受到影響,連帶上游需求也會遭到波及。業者直言,大陸此舉就是要台灣當局出面談判,解決貿易壁壘問題,因此呼籲政府應積極出面處理。不然已受全球經濟增長衰退影響的石化業勢必將雪上加霜。工總也坦言,已習慣在全球布局的石化大廠,會以增加海外產能的方式,來因應大陸取消12項關稅優惠,不過縮減國內產能的結果,就勢必會衝擊國內就業。至於規模不大的中小企業廠商,亦只能透過加速海外投資布局來因應,其結果也是對國內就業造成負面影響。尤其若大陸未來持續取消台灣出口大陸產品的既有關稅優惠,不僅石化業,還針對機械、紡織等傳統產業,那對台灣從業人口眾多的傳產來說,都將是一大衝擊。因此,工總建議政府一方面協助加速我廠商全球布局;另一方面與陸方建立協商溝通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