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產品
」 台塑 ECFA 台化 台塑化 南亞台化驚現「2字頭」創22年新低! 分析師:甜甜價帶苦味
台塑四寶股價打到骨折,也引發外資賣壓,上周五收盤全數收黑,本周一16日台股大盤開高走低,但在最旺時,台塑四寶股價也沒有跟漲,台化(1326)甚至驚見2字頭,創下2002年以來最低紀錄。台塑四寶在6日公布11月合計營收為1186.1億元,年減2.5%,但較10月成長7.2%,終止連3月營收下滑,其中台塑(1301)、台化、台塑化(6505)11月營收較10月成長,其中台塑營收181.47億元,月增15.3%,年增10.6%,為近20個月新高。不過股價很不捧場,台塑四寶在16日大多跌逾1%,12點半左右,台塑跌0.65元、在37.4元,南亞(1303)跌0.35元、在33.25元,台化跌0.45元,力拼30元以上,台塑化跌0.55元、在36.75元。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台化,他其實在9點開盤沒多久就摔到29.95元,一度失守30元大關,12點半再度撞擊29.9元,為20多年來的最低點,若以先前高點2018年9月的128元來看,更是腰斬再腰斬。但其實台化11月營收為272.54億元,月增2%,先前台化表示,原油需求疲弱,加上中東、俄烏衝突情勢多變,中國經濟下行且政府刺激措施不如預期,同業產能持續開出,影響原油價格及主要產品行情震盪走低,目前針對明年農曆春節的市場備貨一般,第四季的市場需求疲軟,且川普上台後貿易戰結果難以預測,石化產品價格要等農曆年後才能比較看得清楚。證券分析師陳相州表示,現在大盤突破23000,淨值比高達2.5,台化竟然還能維持在0.64的甜甜價,每1塊錢的淨資產在資本市場只要0.64元就能拿下,甜是肯定甜,或許帶點苦味兒,箇中滋味只有股民才知。
台塑四寶11月營收1186億元終止連3降 明年「這變數」迎商機
台塑四寶6日公布11月合計營收為1186.1億元,年減2.5%,但較10月成長7.2%,終止連3月營收下滑。其中台塑(1301)、台化(1326)、台塑化(6505)11月營收較10月成長,雖然近期外界質疑其股價表現不佳,但台塑表示,因川普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出現一波提前向亞洲採購商品熱潮,可望短期內迎來商機。台塑公布11月營收181.47億元,年增10.6%,月增15.3%,創下2023年3月以來的近20個月新高。6日股價收在40.15元、跌0.86%。台塑表示,因客戶船期安排及颱風影響,部分液碱及PVC訂單延至11月交運,因此銷售量增加,加上中國大陸推出家電汰舊換新政策,帶動ABS需求增加。預期明年農曆春節後客戶會陸續回補庫存,且進入季節性需求旺季,加上川普提高關稅實施前的搶購效應,有利銷售。南亞(1301)11月營收219.65億元,年增4.9%、月減3.5%。6日股價收在37.5元、跌1.05%。南亞表示,公司11月營收略減,主要受到美國感恩節假期及聚酯瓶粒淡季影響,交運量下滑;電子材料產品營業額減少,主要是電路板景氣尚未恢復,但銅箔基板拓展網通、AI伺服器材料銷售領域,往高值化發展,營收增加。預期明年第一季整體產業環境變化不大,營收與2024年第四季相當。台化11月營收272.54億元,年減5.2%,月增2%。6日股價收在33.3元、跌0.59%。台化表示,原油需求疲弱,加上中東、俄烏衝突情勢多變,中國經濟下行且政府刺激措施不如預期,同業產能持續開出,影響原油價格及主要產品行情震盪走低。僅丙酮因同業減產及ABS接單穩定,平均售價略高於上月。目前針對明年農曆春節的市場備貨一般,第四季的市場需求疲軟,且川普上台後貿易戰結果難以預測,石化產品價格要等農曆年後才能比較看得清楚。台塑化11月營收512.44億元,年減7.9%,但月增12.7%。6日收在平盤39.7元。台塑化表示,11月營收比10月增加,主要是旗下第一套常壓蒸餾單元(CDU#1)及第一套重油加氫脫硫單元(RDS#1)定檢完成後重啟,帶動銷售量差增加60.8億元,但銷售價差減少2.9億元。12月的煉油廠平均日煉量42.6萬桶,第四季平均日煉量38.1萬桶,產能利用率為71%,輕油裂解廠因下游需求不佳,預計第四季平均產能利用率53%。
台塑四寶股價逆勢反攻 外資反手加碼是因「這個人」?
台股18日開低走低,最後下跌196.23點,收在22546.54點,跌幅0.86%,沒想到塑橡膠類股逆勢起飛,由台塑四寶的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與台塑化(6505)領軍大漲。分析師預估,主要是股價已低、營收走穩,加上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將提名自由能源(Liberty Energy) 創辦人萊特 (Chris Wright) 出任能源部長,接下來預計會支持石化燃料的發展。台塑先前公布財報時表示,第4季是PE、EVA及PP的傳統需求旺季,加上中國大陸持續推出經濟刺激措施,印度雨季結束、經濟持續成長,預計將帶動石化產品需求上升,預估第4季營收與第3季相當。近期公布的中國10月製造業PMI受政策刺激回升至50.1,上個月則為榮枯線以下的49.8,其中生產、新訂單指數上升,庫存指數下降,出廠價格也較上月回升。先前台化也提到,9月中旬原油價格跌至低點,導致石化產品價格大幅下跌,若大陸內需和產能過剩的情況得到改善,市場價格將有望逐步回穩。不過台塑股價近期最低點來到43.3元,外資卻在連賣5日後,上周五突然反手買進6609張,投信11月以來也已加碼台塑超過3600張,讓台塑股價順利站回5日線之上。18日收盤時,市場賣壓明顯,成交量為3486億元,僅297家個股上漲,下跌家數達725家。但台塑漲2.65元、收在47元,漲幅5.97%。南亞漲1.7元、收在42.05元,漲幅4.21%。台化漲0.85元、收在36.25元,漲2.4%。台塑化漲1.25元、收在44.55元,漲2.88%。引領整體塑膠類股在一片慘綠中,漲幅高達3.76%,橡膠類股更漲4.87%。
台塑四寶10月營收1106億元年減16.9% 估Q4持平只擔憂「這事」
近期被網友嘲諷股價「深不見底」的台塑四寶,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與台塑化(6505)在7日公布10月營收為1106.79億元,年減16.9%,仍因地緣政治、原料價格波動,以及中國大陸經濟與產能過剩等影響,僅南亞業績成長,股價卻因美國總統大選的川普行情而大漲一波,然而台塑與南亞都表示,擔心美國總統的新政策,恐影響全球經濟成長。台塑10月的合併營收為157.39億元,月減5.4%,年減3.5%。南亞合併營收為227.58億元,月增加6.2%,年增加4.8%。台化合併營收為267.31億元,月減2.8%,年減11.4%。台塑化合併營收為454.51億元,月減14.8%,年減30.0%。台塑四寶累計今年1到10月合併營收為1兆2341億元,年減2.3%。台塑7日股價收在48.75元、漲3.28%,南亞收在43.3元、漲2.85%,台化收在39.35元、漲2.6%,台塑化收在48.4元、漲1.78%。台塑表示,10月部分液鹼訂單因客戶船期安排延至11月交運,再加上印度客戶提前備貨,預期11月營收將較10月增長。第四季是部分石化產品的傳統旺季,公司歲修廠數較第三季減少,開工率提升。但因上游原料廠在十一長假期間持續生產,石化庫存偏高,部分同業降價競銷,預期第四季營收與第三季相當。未來仍有美國新總統政策、各國債務飆升及中東衝突不斷等變數,可能影響全球經濟成長,將密切關注、適時調整營運策略。南亞表示,未來影響市場的不確定因素,仍是中國市場復甦情況,及美國持續對中國科技封鎖與關稅議題,加上大陸產能持續大量開出,對全球市場造成壓力與各國反制,皆對國際貿易秩序與經濟復甦產生影響。不過目前整體市況變化不大,南亞預計11月營收將較10月略有增長,預期第四季僅AI伺服器需求成長,其他消費性電子市況持平,加上年底客戶庫存盤點,採購趨於保守,第四季營收與第三季相當。台化表示,10月的地緣衝突、剛性需求及中國經濟狀況均未有明顯變化,9月下旬中國的一系列財政措施效果冷卻,股市維持節前水平,但長期效果及對消費的帶動作用仍待觀察。值得注意的是,10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站上榮枯線,顯示回暖跡象。台化預期第四季營收改善空間有限,將持續下調庫存至農曆年底,以避免庫存損失。各事業部專注於差異化產品拓展,減少惡性競爭,精簡營運規模,確保永續發展,預估11月和12月合併營收會與10月相當,但可能有少許改善。台塑化表示,10月1日伊朗發射飛彈攻擊以色列,10月26日以色列戰機攻擊伊朗軍事設施,導致油價隨中東地緣政治風險波動不定,加上中國經濟刺激政策帶動需求緩步回升,煉廠原油加工量從8月的每日1390萬桶回升至9月的1430萬桶,市場認為中國最糟需求已過,油價有下檔支撐。台塑化煉油廠11月完成定檢,平均煉量提升至每日42萬桶,第四季產能利用率為每日38.2萬桶、約71%,但因下游需求不佳,輕油裂解廠第四季平均產能利用率預計為52%。
傳兩大晶圓龍頭進軍中東 台積電:沒有新的海外投資計畫
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報導,全球晶圓龍頭台積電(2330)與三星高層近日走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討論興建巨大廠區事宜。台積電23日表示,目前專注於現有的全球佈局,沒有新的海外投資具體計畫。報導提到,目前討論的初步條款,新廠建設由阿聯政府資助,該國第二大主權投資基金穆巴達拉(Mubadala)將扮演關鍵角色,項目規模可望超過1000億美元。在新科技帶動下,過去仰賴石油出口的地區國家,近年也想降低對石化產品的依賴,甚至傳出要以石油換晶片的發展策略;其中,荷包滿滿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相對積極,近期投資不少AI相關的巨頭與新創企業。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儘管中東國家不缺電也不缺錢,但晶圓廠需要大量用水與人才,這就直接限制了當地發展晶圓製造的可能性。不過這消息引發眾多外國媒體熱議,台積電23日表示,公司以開放態度,歡迎促進半導體發展的建設性討論,不過目前專注於現有的全球佈局,沒有新的海外投資具體計畫。經濟部投資審議會23日也核准5件重大投資案,包括台積電以美金75億元增資美國TSMC ARIZONA CORPORATION,從事經營積體電路及其他半導體裝置之製造、銷售、測試與電路輔助設計業務。台積電23日股價尾盤有大單拉抬,漲4元收在977元、漲幅0.41%
抄底撿四寶2/中國天量傾銷打壞亞洲石化市場 台塑轉身不易幕後大金主也愛莫能助
「中國以外的亞洲石化業者已無法再競爭,石化業在韓國正成為夕陽產業!」這句驚人之語出自首爾興國證券公司分析師張賢久(Chang Hyunkoo),據彭博報導,中國快速擴張的石化產業讓韓國這個亞洲第二大塑膠原料出口國製造商日子越來越難過,包括樂金化學(LG Chem)和樂天化學(Lotte Chemical)營運都受到衝擊。不趕快轉型、就只能關廠或出售。過去就算是2008年最慘的金融海嘯,面臨國際油價的驚天崩壞,台塑集團仍能挺過,就是因為他在許多領域占有市場龍頭地位,當年像是塑膠粉,就是世界最大生產廠之一,旗下包括氯乙烯(VCM)、液碱(Caustic Soda)、丙烯(Propylene)、環氧氯丙烷(ECH)、正丁醇(NBA)、碳纖(Carbon fiber)、 丙烯腈(AN)等產能,也都位居全球前五大。樂金化學是韓國最大石化產品製造商,但今年關閉一家苯乙烯工廠,轉投資太陽能和電池業務。(圖/翻攝自LG CHEM臉書)因為旗下產品多元且分散,受單一品項市場波動衝擊較低,確保台塑度過塑化產業的週期性問題,但「現在整個產業大反轉!」棣邁產業顧問公司總經理何耀仁跟CTWANT記者說,以石化業來說,大約7年會有一個循環,谷底之後就會往上走,「但現在不得了,不再是週期性的改變,而是結構性的改變,全世界目前的產能利用率掉到80%,但石化界的損益臨界點就是85%,而乙烯這種大宗產品更是在80%左右,只要低於這個數字,就會賠錢!」「前台塑員工路過,目前老人太多、轉型困難,除非大刀闊斧轉型成功,否則別進去買。」在各大新聞與股市討論區,都可看到類似的評論,「股添樂 股市新觀點」的分析師陳相州也提到,雖然台塑四寶在5月宣布增資100億元予台塑新智能公司,看來要大幅做電池產業,但這行業很困難,競爭對手也還是中國大陸。台塑資深員工也跟CTWANT記者提到,「這個集團真的太大,大到要改什麼都很慢」,就算是今年台塑董事長從林健男交棒給郭文筆,台塑化董事長陳寶郎換成曹明,看似新人新氣象,但所謂的集團,就不可能因為一個人而做出什麼改變。「台塑不會倒,但若沒辦法回應當前的世界變化與技術挑戰,就只能變成一家平庸的公司了。」「台塑一年營收幾千億,去年研發費用才28.07億,研發比重只有1.4%,」理財達人「存股總編」謝富旭在網路節目上表示,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有1500個博士在做研發,去年研發費用280億元,過去20年台灣發展最好的半導體產業,台塑集團卻沒有持續研發相關的特用化學品,讓市場機會都被日本人拿走,像是住友化學、信越化學等,「很可惜,就是創新不足。」現在要追上來,恐怕只能透過併購。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設立的長庚醫院,後來成為集團股價護盤手。(圖/報系資料照)外在有國際產能過剩,內部則是創新不足、沒有強而有力的話題領導台塑集團的股價向上,業內人士也跟CTWANT記者透露,其實過去台塑四寶被稱為「牛皮股」也是因股價起伏不大,而穩定的主因,就是背後有個「護盤手」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基金會、也就是長庚醫院,是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在1976年所創,刻意設計為四寶的大股東,除了讓企業獲利供給醫院使用,也可讓股權不分散,長庚醫院過去占台塑9.4%的股票,占台塑化5.78%,南亞超過11%,都是該企業的第一大法人股東,台化更高達18.85%,絕對是台塑四寶的大金庫,每當股價有重大問題時,長庚就會出手調節。但2017年時,長庚醫院爆發改革危機,經營權上也出現內鬨,最後請辭台塑、台化、台塑化3家公司董事,並決定不再加碼台塑集團持股,2018年政府修正的《財團法人法》,也規定財團法人對單一公司持股比率不得逾該公司資本額5%,長庚都已遠遠超過上限,沒有增持空間,所以失去對當前股價的調控機制,所以導致目前「不能以過去的經驗看待台塑的股票了。」業內人士說。
抄底撿四寶1/台塑集團股價摔進「地下室」分析師天天唱衰 小散戶竟越罵越買
「千萬不要想著『存股』、結果變『存骨』!」、「現在已經跌破『地板價』、摔進地下室,再怎麼談底部都沒有意義了!」台北股市近期最熱烈討論的話題,不是AI,而是台塑四寶,各大投顧、分析師,甚至連網紅都忍不住在YouTube頻道上開講得嘴角冒泡,從感嘆傳產龍頭頹勢,轉而熱議「進場價」、「撿便宜」。集保中心數據也證明,台塑四寶小股東人數今年大幅增加,九月中已逾84.9萬人,比去年多約14.5萬人,年增高達2成,光是8月就激增約1.5萬人,簡直是越罵越紅,股價越低、氣氛越熱。「今天又接了幾張,好便宜,這時候不買,難道要等漲上來再買嗎?我就賭他不會倒!」年輕人聚集的Dcard上有網友留言,立馬接上一大批勸退文,「趕快停損吧!連王家人自己都放棄了!」、「這種景氣循環股,一路攤平攤到躺平」、「我在業內工作,真的只有慘到看不見未來」,「買股票是用來賺錢的,又不是放著當傳家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萬寶投顧投資總監蔡明彰表示,近期的投資策略及選股邏輯圍繞在美元走勢,大宗商品的黃金及石油以美元計價,美元下跌、油金將上漲,股價一再破底的塑化股將有一次跌深大反彈,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目前價位都跌破淨值,十幾年來罕見。這話反映了近期廣大小股民想法。CTWANT記者整理資料,以2021年9月到2024年9月為計,這三年來台塑股價從最高點110元走到最低點48元左右,到截稿前9月20日收盤價為48.75元,比每股淨值53.58還低;南亞則由80元下探38.85元,20日收盤價42.9元,比淨值46.63少;台化則從90元一路下滑到36.75元,最新收盤價41.2元,淨值卻是55.72;台塑化(6505)則從100元到47.4元,20日的收盤價51.5元,是四寶中唯一超過其淨值34.31的公司。中國大陸的產能過剩,導致亞洲石化業者叫苦連天。(圖/新華社)除了股價跌入谷底,產業也進入谷底。台化董事長洪福源表示,市場保守觀望認為8月應是谷底,9月已有復甦跡象;台塑董事長郭文筆也表示,第4季為部分石化產品傳統需求旺季,且近期海運費下跌,印度雨季結束,以及歐美降息,有助石化產品需求增加,預估第4季營業額比第3季成長。「當大家都在唱衰四寶時,可能就是進入另一個財富重分配的時代。」投資專家顧健晏在自己的臉書上分享,他過去覺得四寶是牛皮股,現在已改觀,「跌得越深、彈得越大、像皮球一樣。」顧健晏認為,四寶的營收、獲利最差都在去年第四季,雖受中國產能影響、但最壞已過去,再怎樣都不該跌到今天這種股價,人類的食衣住行育樂大多與石化相關,當月營收只有2億元的宏達電,股價還超越台化、南亞,就知道四寶股價被扭曲的多嚴重。台塑連34年發放股利成了「存股族最愛」,去年石化景氣低迷,四寶全年營收1.5兆元,年減18%,稅後純益440.07億元,年減51.1%,股利政策卻由70%到75%的配發率,一舉拉高到80%到85%,例如台塑去年EPS為1.15元,今年發現金股利1元,雖與2022年高達8.2元的股利比起來,讓「老存股族心碎」,但高達87%的配發率,仍吸引新一代存股族。依股市公開資訊,台塑四寶股價跌入谷底時,股東人數卻不斷增加,其中又以台塑今年新增6.2萬人最多,南亞4.3萬人排第二;值得注意的是,台塑新增股東中超過一半是持有1到5張的小散戶,持有400張以上的大股東,反較同期減少37人。分析師陳相州建議錢要放在有效率的地方。(圖/翻攝自股添樂臉書)有人忙著抄底,但也有不少人喊煞車,「我現在都不知道台塑四寶是不是『寶』了,根本是人人喊打」精誠金融學院專業講師、也是臉書粉絲頁「股添樂 股市新觀點」分析師陳相州近期修正看法,他去年7月分析四寶的地板價,但至今都破了地板、進入地下室,他說,全球新增乙烯產能過剩,中國經濟不振、ECFA制裁,還有接下來要課徵碳費等,配息會很不好看。他認為現在是台塑歷史最低的估值水位,股價真的很便宜,他列出他認為的地下室價,台塑為62.61元、南亞49.74元、台化51.39元、台塑化64.17元,「雖然跌深就是最大的利空,但還是不要盲目操作,如果財報出現虧損,可能連地下室都守不住,跌破到十八層地獄都有」陳相州說,就算買在最低點,未來能不能賺錢,還是要看中國房地產市場能否回復、台塑本身的轉型成功,要有上漲的動能,因為台塑四寶不像金融股是特許行業,競爭者隨時可以跳進來。「我看到最近四寶散戶大增,真的是為大家感到憂心,投資機會非常多,就算不敢買AI股,還有重電、水資源、綠能,甚至ETF都好,錢一定要放在有效率的地方。」陳相州說。
國內油價未來波動變大!CPI若低於2% 中油將調整「亞鄰機制」
國內油價未來波動變大!中油預計今年結餘再賠200多億,恐連5年虧損,日前已向行政院提出「亞鄰最低價改版」報告,未來會先扣掉日本政府補貼金額再做比較,把「天花板」拉高,汽柴油價可以多漲。政院初步首肯,附帶條件是,待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低於2%,才能啟動改版。中油已賠本4年,問題出在大宗汽柴油售價緩漲,桶裝瓦斯凍漲4年,天然氣價電業客戶漲幅不足,工業與民生都賠本賣。石化產品又因大陸產能過剩,產銷不好而拖累。中油董事長李順欽感嘆,今年到8月稅後虧損已189億元,預估今年稅後共要虧240億左右,如再加計先前虧損,累虧上看600億。中油可能連續稅後淨損5年,財務惡化未見曙光。而油品賠本,主要被「亞鄰最低價」「平穩措施」兩道緩漲機制綁住,前者是與新加坡、香港、日、韓4國油價比較,我國售價要維持最低。後者則是95無鉛汽油超過30元,必須緩漲吸收部分漲幅。其中,亞鄰近年來主要被日本卡住,李順欽說,日本政府控制他們的油價在168到180日圓,超過範圍會有不同程度的補貼,最高每公升曾補貼35塊日圓,相當7.7元台幣這麼多。他強調,這次提報版本並非取消亞臨最低價,而是要調整,主張日本政府補貼部分應該要拿掉,還原回去比較。近日布蘭特原油每桶已跌到74美元,李順欽認為,現在是亞鄰鬆綁最好時機。以上述日本最高補貼7.7元來說,本周日本92稅前批價21.2元,扣掉後還原變成28.9元,「天花板」拉高很多。中油先前曾吸收亞鄰4到5元,等於如果沒有這道機制,僅剩一道平穩機制把關,未來國際原油上衝時,汽柴油價勢必得多漲。另外,台鹽20日也召開臨時董事會,推選經濟部公股法人代表丁彥哲出任董事長。丁為前台灣菸酒董事長,被視為泛蘇系人馬。而先前幾乎拍板的前立委李俊毅,因黨內反彈,確定董座夢碎。經濟部表示,丁彥哲在台酒任內,曾把威士忌OMAR打造成國際品牌,希望借重其經驗將台鹽品牌推向國際。
淡季市況低迷!台塑四寶8月營收下滑年減8.2% 台化:8月應是谷底
最近股價被網友嘲諷「深不見底」的台塑四寶,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台塑化(6505)在6日公布8月營收,分別較上月小幅衰退8.9%、0.3%、2.2%與1%;若與去年同期比較,僅台化較去年成長1%,合計營收1276.06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8.2%。不過台化表示,8月應該是谷底,9月已有復甦跡象,台塑也看好第4季營業額會比第3季成長。台塑8月營收161.41萬元,月減8.9%,比去年同期衰退7.8%,創下近6個月新低。南亞8月營收224.64億元,比7月略減0.3%,年減4.8%。台化8月營收293.72億元,月減2.2%,但年增1%,也創下近半年新低。台塑化8月營收596.29億元,月減1%,年減13.4%。6日股價則是隨大盤一起收紅,台塑收在46.25元、漲0.1%,南亞收在40.05元、漲1.77%,台化收在38.85元、漲0.38%,台塑化收在50.9元、漲1.19%。台塑表示,第4季為部分石化產品傳統需求旺季,且近期海運費下跌,印度雨季結束,以及歐美降息,有助石化產品需求增加,加上第4季歲修廠數比第3季減少,開工率提高,預估第4季營業額比第3季成長。台化表示,8月合併營收不如預期,除了大型廠定檢外,淡季市況超乎低迷是重要因素。市場自6月以來保守觀望,但8月應該是谷底,9月已有復甦跡象,今年下半年石化、塑膠、纖維的旺季「金九銀十」,預估成色有限,但還是會到來。大陸生產廠自我節制產出量,將有利於經營環境的改善。南亞表示,9月營收會較8月增加,主要是高頻高速材料需求穩定,及大陸十一長假前客戶備貨需求,電子材料營收增加;丙二酚在下游PC廠歲修結束及寧波廠產線定檢完畢後,產銷恢復正常,交運量提高,化工產品營收成長,所以預計第三季營收會較第二季增加,而第四季進入電子產業淡季,且年底客戶庫存盤點、下單偏保守,預估營收與第三季相當。 台塑化表示,近期石化原料價格穩定,但下游化學品市場需求平淡,輕裂廠難以提升運轉率,且輕油價格隨著原油震盪,輕裂廠毛利難以走強。9月的煉油廠煉量為每日34.5萬桶、產能利用率為64%,預計第三季平均產能利用率可達41.3萬桶、約76%;而輕油裂解廠OL#1結束年度定檢,預計9月下旬開車,配合下游實際需求,預計第三季平均產能利用率47%。
台塑三寶7月營收報喜Q3會更好 台化董座嘆辛酸:絕非「低頭撿錢」
台塑四寶的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台塑化(6505)今日公布7月營收,其中台塑、南亞、台塑化營收皆為正成長,大多認為第三季表現會比第二季好,但深陷中國傾銷競爭的台化營收為負成長,台化董事長洪福源罕見在新聞稿聊起自家辛酸,並提到台化努力保護環境,「賺正正當當的錢」。 台塑7月合併營收177億991萬元,比上月增加3.9%,年增6.4%;南亞7月合併營收225.3億元,比上月增加3.3%,年增4.7%。台塑化7月合併營收602.36億元,月增6.8%,年增12.7%。台化7月合併營收300.18億元,月減4.1%,年增12.2%。儘管台股7日收盤大漲794.26點、漲幅3.87%,收在21295.28元,不過台塑四寶股價則漲跌互見,台塑跌0.36%、收在55元,南亞漲1.5%、收在47.5元,台化漲0.63%、收在47.7元,台塑化跌1.54%、收在64元。台塑表示,雖然第3季開工率低於第2季,但亞洲多家輕裂廠及下游工廠歲修,市場供給減少,且步入石化產品傳統需求旺季,還有印度標準局將陸續實施PVC等石化原料品質認證、中國大陸降息刺激經濟措施,石化產品需求可望增加,預期第3季營業額會比第2季成長,加上有現金股利8.6億元及轉投資收益挹注,第3季獲利可望優於第2季。 南亞表示,除了預期聚酯產品8月與第三季營收持平,其他包括電子、化工與塑膠加工產品到第三季營收都會增加,除了傳統建材、餐飲、包裝等製品市況穩定,轉型開發的環保、醫療用等新產品逐漸貢獻營收;最主要的還是第三季進入電子業傳統旺季,品牌新機上市帶動換機潮,刺激消費性電子需求升溫,且網通、伺服器、車載等高速材料市況穩定,環氧樹脂在複材及電子領域應用銷售量逐漸提升,電子材料等產品營收增加。台塑化表示,近期石化原料價格穩定,但下游化學品市場需求平淡,輕裂廠難以大幅提升運轉率,惟輕油價格隨著原油走跌,輕裂廠毛利可望小幅提升。煉油廠8月份煉量預計每日44.4萬桶(82%),第三季平均43.3萬桶(80%),輕油裂解廠OL#1進行年度定檢及配合下游實際需求,預計第三季平均產能利用率48%。台化則表示,今年6月市場開始轉淡季,市況希望在9月能夠改善,7月合併營收300億,比6月減少,除了是寧波PTA-6仍在消缺改善外,又有麥寮ARO-2排定50天歲修,但營業低迷也是主要原因,8月份PTA-6將於月中復車,不過營業改善有限,預估營收與7月相當。 而去年大陸PTA與PX之間加工差平均僅331人民幣,上下游都虧損嚴重,今年在PTA與聚酯業者自我約束之下,逐步改善,7月已經到了440元,上下游合作成功,目前淡季大陸聚酯開動還超過85%,下個月旺季可望回到90%,今年PTA、聚酯會比去年好。 但苯乙烯因下游需求不好,仍然面臨虧損, 塑膠製品的PS這兩個月比較困難,ABS因大陸新產能投放,經營一直很辛苦,PP、PC這兩項產品也嚴重遭到大陸過剩產能的影響,而被迫減產保價,纖維及紡織產品 品牌復甦及市場需求緩慢,改善進度有限。洪福源表示, 最近媒體有一句話「低頭撿錢」,但台化從來就沒有那麼舒服過,在營運路上沒有空可以低頭,路上也無錢可撿。然而今年七月我們一共生產了887萬度綠電,相當於各廠區總用電量的4.9%,其中78%來自水力發電,台積電也是我們的用戶,第五座今年第四季將在沙鹿投產,另外22%的綠電來自太陽能,我們全部自用,沒有一度電賺台電的價差。且7月台化共回收了41萬噸雨水,佔總用水量的17.1%,全部不需再處理直接用在製程。這兩個小故事,告訴大家我們努力保護環境,賺正正當當的錢。
四寶腰斬2/AI正熱大戶離場 靠死忠老股民「放置術」待景氣循環
「台塑四寶」向來是台股中的長青集團股,營收獲利穩健、配息率高,股價也穩定,一直是「存股族」最愛,然而今年6月AI熱潮推高台股大盤之際,台塑四寶股價不但雷打不動,反從2021年高點一路腰斬,讓股民和網友熱議,現在到底是要抄底?還是要停損?股民在網路上唇槍舌戰,理智和感性論點戰成一團亂。CTWANT記者整理台塑四寶近期股價表現,包括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與台塑化(6505),近期股價高點分別為:台塑2021年10月的121元,南亞2022年4月的94元,台化2018年9月的130元,台塑化也是2018年9月的151元。 今年6月底最新收盤價來比較,分別為台塑57.5元、南亞49.3元、台化50.4元、台塑化則為64.8元,與前段的高點相比,幾乎是「腰斬」。再者,觀察台塑四寶股價近期高點出現在2021年10月,當時台股指數1萬7千點,今年6月底已奔向2萬3千點大關,大盤足足漲了30.55%,台塑四寶股價卻打對折,完全跑輸大盤。儘管AI教主、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在2023年與2024年的台北國際電腦展都親自來台「傳教」,大唱台灣是AI中心,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兩次都親自率領高層聆聽演講,股價卻顯然沒跟著勳哥沾上光。台塑四寶近期「失常」的表現,引來不少媒體關注及探究,究竟這次石化業陷入谷底,是景氣循環的週期性起伏,還是出現了結構性的「質變」?石化分析師何耀仁在今年的APIC上,發現業界普遍擔心中國大陸產能過剩問題。(圖/報社資料照、翻攝自APIC2024官網)資深石化分析師何耀仁向CTWANT記者給出明確答案,「現在整個產業大反轉!」他5月底參加在韓國舉行的「2024亞洲石油化學工業會議(APIC)」,明確發現業界目前的共識是「中國大陸的產能過剩問題,兩三年內難以解決,時間會拖得很久,可能要到2028年到2030年才可能會有變化」。何耀仁表示,現在的確發生了結構性的改變,就是因為中國大陸的大量產能開出、低價傾銷,但他們本身的房地產與內需低迷等問題還未解決,造成垂直整合廠無利可圖,美國和中東因由天然氣去裂解,所以很便宜,成本大約只有一半,但亞洲大多用傳統的石油裂解,很難彌補價差,所以東北亞已經很多工廠在思考要怎麼結束生產線。臉書粉絲頁「存股方程式」也提到,2026年還有個大隱憂,就是福建古雷石化廠預計也會在2026年完工啟用,屆時乙烯等相關石化產品供給量勢必又大幅增加。中沙古雷乙烯項目年產能最高達180萬噸,預計將於2026年建成。(圖/翻攝自搜狐網)「這種情況不是短期的,所以可發現大戶持有比例越來越低,就是因為資訊不對襯,大戶有充足的產業資訊,但台塑四寶的散戶很多都是老股東,過去也很『寵』股民,給了很好的股息,所以他們看到低點就會持續買進。」何耀仁說。依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6月的統計資料,台塑四寶股東結構中,千張以上大戶占比一向很高,南亞、台化千張以上大戶都在八成左右,台塑化更高達95%以上,不過去年第3季開始,台塑大戶占比已降至八成以下,反倒小散戶人數暴增,像是台塑去年6月千張大戶人數有323人,占82.39%,今年6月降至289人、為75.49%;同時間,台塑持有一至五張的小散戶從去年6月的10.2萬人增加至14.9萬人,增加46%。目前台塑股東人數大約29.2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8萬人,南亞的小股東也有24.5萬人、台化16.7萬人,台塑化則是7.9萬人。儘管台塑集團管理層現正積極轉型,但畢竟是年營收上兆的公司,營運量體龐大,轉型效應短期內不太明顯,因此網民認為,既然已過了停損最佳時機,不如暫時擱置不理,因為「石化業有強烈景氣循環效應,不妨耐心等待市場供需恢復平衡」,但也有網民持不同意見,「不如將資金投入科技股,報酬率更勝一籌。」台塑四寶股價近來一路下探,但小散戶數量反而增加。(圖/翻攝自嗨投資官網)在近期網路唱衰聲中,還是有一批死忠散戶支持台塑集團,在留言下回嘴,「就算技術面不好,也看好他的資產」、「這是價值投資」,「你們是存股、還是炒短線?」稱自己持有很久、所以沒有賠;也有網友嘆,「台塑的股東真的是比較有耐心,會幫公司找藉口、還會持續向下攤平。」也有網友提及,不少前輩朋友20年前開始投資台塑和中鋼,深信台塑絕對不會倒,但就怕「你最相信的股、往往傷你最深。」此時究竟是抄底還是停損?網路上股民各有所好。「從基本面來看,要回到過去的榮景沒這麼快,雖然把時間放長遠來看,還是能等到循環週期的上升,因為石化下游都是民生化學工業,但這次時間可能會拉很長。」何耀仁提醒。
四寶腰斬1/台股飆高台塑集團股價卻逆勢創低 「五大隱憂」拚轉型
台北股市在美股與科技股帶動下,大盤指數6月連創新高,總市值突破70兆台幣,一片歡欣鼓舞中,昔日資優生「台塑四寶」卻逆勢重挫,股價跌破10年線,今年以來市值已憑空蒸發近4千億元,小股民急問:四寶怎麼了?自端午節以來,台股共有24檔市值破千億元,中小型股也有172檔個股改寫歷史新高,但今年以來的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都維持在50元左右低點,台塑化(6505)則約65元,導致台塑集團股市值大幅度衰退,台塑化市值約減少1409億、南亞約減少1253億、台塑約減少1158億、台化約減少597億。股價反映著去年以來的業績,台塑四寶2023年總計獲利達439.47億元,較2022年衰退51.24%。面對股價腰斬及業績大衰退,讓台塑四寶董事長在6月的股東會上,頻頻向股東致歉,不斷提及要轉型升級。81歲的台塑董事長林健男在交棒前,6月20日主持的最後一場股東會上哽咽地說,「希望各位股東能繼續支持台塑,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度過難關。」究竟是什麼原因逼哭了台灣第一大民營集團的董座?各界眾說紛紜,但從6月18日台化董事長洪福源在股東會的一席話可作為總結:「中國大陸新增石化產品產能情況『太瘋狂!』」,像是PTA(純對苯二甲酸)、POLY(聚酯纖維)為例,年產能高達8000萬噸,「這是天文數字」,這麼多產能要銷出去,就會削價求售,今、明年甚至後年都還是會面臨經濟問題,但是「我們沒有什麼好逃的,只有勇敢面對」,做出差異化。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廠區規模驚人。(圖/新華社)一位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解釋,中國大陸2016年允許民間企業做煉化一體廠,美國顧問公司樂得販售大量設備給中國,在不斷鼓吹下,導致一股腦投資過剩、產能集中開出,「目前乙烯、PX、PTA、CPL、MEG、SM、ABS等全都供給過剩,加上中國大陸房地產市況低迷,內需疲軟,影響相關石化、塑料及化纖需求,所以向外傾銷。」這對台塑四寶來說,無異是「非戰之罪」,整個東北亞國家廠商也都面臨相同困境,業內人士透露,包括供需失衡、中國大陸經濟復甦乏力、關稅、碳費、加上國際石油價格波動等五大隱憂縈繞不去。資深石化分析師何耀仁也向CTWANT記者表示,「現在這個時代,傳統產業也要把自己做成科技業,不然很難生存。」何耀仁分析,整個亞洲的石化業者,除了要面對產能過剩問題,接下來還有減碳大挑戰,以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為例,在過去石化產業大好時,就把錢拿去做併購,去年7月買了專做二氧化碳的運輸管線營運商Denbury,以及德州的頁岩氣公司,就是要降低石油依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甚至以此做產品賺錢。南亞董事長吳嘉昭表示,將逐漸由工業級轉而生產半導體級與特殊化學品。(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南亞官網)而台塑四寶中,外界認為能轉型最快的就是生產電子材料的南亞。南亞董事長吳嘉昭在6月19日股東會上提到,電子業正迎來幾個新的發展機會,南亞對其成長充滿信心,包括:1.5G到6G等通信技術的升級、電動車和自動駕駛的快速發展、AI相關領域的廣泛應用、以及半導體先進封裝材料的需求。因為這些都需要更高端的材料支援,吳嘉昭表示,所以會持續導入新技術、開發新事業,逐漸由工業級轉移生產半導體級與特殊化學品,電子材料也會朝6G、低軌衛星等先進材料發展,深耕一系列超低損耗材料,並拓展全聚酯可回收用途發展,以及纖維產品應用領域。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今年起轉作最高顧問,由總經理曹明接董事長。(圖/報系資料照)石化產業轉型除了需要財力,也需要人才,不少小股民憂心台塑集團領導層多面臨退休,因此今年起台塑和台塑化展開專業經理人交棒,例如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轉作最高顧問、由總經理曹明接董事長,台塑林健男也交棒給原總經理郭文筆,「這波提拔優秀年輕幹部加入經營團隊,已讓員工平均年齡降為43歲。」林健男說。1954年就成立的台塑集團,走過無數次的景氣循環,經歷過高山低谷,這次遇上中國大陸的天文數字量產及傾銷,可說是史無前例,能否順利轉型翻身,走出營運谷底,千萬股民引頸期待著。
消滅2245名恐怖份子、解救1993名人質 奈及利亞3個月奪回2億元被竊石油
奈及利亞軍方於當地時間27日透露,從4月至6月期間,武裝部隊已消滅2245名恐怖分子,並逮捕3682名罪犯,解救了1993名被綁架勒索的人質,還繳獲了2783件武器及大量彈藥,以及價值100億奈拉(約新台幣2.1億元)被盜竊走的原油和相關石化產品根據外媒《Premium Times》、《安納杜魯新聞社》(Anadolu Ajansı)的報導,奈及利亞最近在該國不同地區面對伊斯蘭激進組織「博科聖地」(Boko Haram)和伊斯蘭國西非省(ISWAP)的武裝襲擊。國防媒體行動主任布巴少將(Edward Buba)表示,從4月到6月,各州針對恐怖組織展開了行動。報導指出,儘管奈及利亞對於綁架行為將判處死刑,但索要贖金的綁架事件仍頻繁發生,而武裝團體通常以該國北部地區的村莊、學校和旅行者做為目標,並要求贖金。布巴少將指出,軍隊在這此期間共繳獲了2783件武器和64547發彈藥,並奪回了價值超過100億奈拉原油和石化產品,包括920萬公升被盜原油、280萬升非法精煉的柴油等等。另外,布巴少將透露,空軍部隊對多個恐怖份子的據點進行空襲,剿滅了暴力極端分子,逮捕了大量參與原油盜竊的人,並摧毀上百個非法煉油廠,藉由挫敗「比拉夫原住民組織」(IPOB)等恐怖組來維護該地區的和平。
「石化業陷入前所未有低迷」 台塑董座:布局半導體產業鏈+與輝達合作AI
台塑四寶股東會最後一棒的台塑(1301)在20日舉行,董事長林健男將交棒給總經理郭文筆、改任台塑公司最高顧問;因去年全球需求萎縮、加上中國大陸的擴產導致嚴重的供過於求與低價競爭,「石化業景氣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林健男向股東們表示歉意,更忍不住哽咽;不過台塑將攜手輝達(NVIDIA)共同研發,做生成式AI在石化產業的應用,讓工廠順利運轉並維持高稼動率,期望共渡難關。台塑2023年合併營業額僅1991億元,比前一年衰退21%,合併稅前利益額69億元,比前一年衰退84%,稅前每股盈餘1.1元。林健男表示,去年表現不好,而今年第1季因大陸房地產市況低迷,加上美歐維持高利率影響,石化行情未見好轉,產品利差縮小,台塑合併稅前利益3億元,比去年同期衰退85%;但第2季進入石化產品需求旺季,且大陸持續有刺激內需政策,將帶動產品需求,可望比第1季成長,也不看淡下半年的營運展望,相信在持續努力下,今年的業績會比去年好。林健男表示,台塑有多項產品具有世界第一的品質與技術,接下來會加速分散市場,並與台塑美國公司聯合行銷;像是PVC銷售大陸占比已自2021年23%,降至10%以下,而印度市場由2021年的25%提升至34%。創新研發及公司轉型方面,近年來在總裁王文淵的領導下,AI及量子計算已完成241案,下半年將持續進行187案,預估每年效益11.7億元,像是運用量子計算開發VCM製程用抑制劑,大幅縮短約90%的研發時間。也與客戶策略結盟共同開發,朝科技與醫療產業轉型發展,已申請近百件專利;自產的氫氣能發展清潔能源及應用,也參與半導體產業鏈的布局,像是台塑勝高公司12吋新廠即將投產,台塑德山公司目前電子級IPA品質為世界第一,已廣泛用在半導體的先進製程,台塑大金公司已完成電子級氫氟酸大發廠擴建,為半導體先進製程的主要供應商,並擁有半導體製程用的化學品原料,已評估發展半導體級的化學品與氣體。台塑化(6505) 在14日的股東會後完成董事改選,推選總經理曹明任新董事長,原董事長陳寶郎轉任最高顧問;台塑這次也交棒給年輕一輩,林健男表示,因應外在環境快速變化,陸續提拔優秀年輕幹部加入經營團隊,目前員工平均年齡已降為43歲。
台塑化前五月獲利不到百億下半年有望轉好 陳寶郎談「AI兩大目標」
台塑四寶股東會起跑,台塑化(6505)在14日首先登場,由董事長陳寶郎親自主持,他表示,去年情況真的非常糟糕,今年的經濟前景也沒有太多有利因素,不過在集團長年累積的產銷調度經驗,靈活應對市場變化,今年前五月獲利不到百億元、低於目標,但預計下半年會比較好。台塑化14日盤中股價小跌0.4%,約在65.6元左右。陳寶郎表示,去年整體經營環境可說是變化很大,但台塑化仍逆勢成長,2023年稅前利益為247億,比2022年增加了46%。去年煉油部門平均日煉量是44.2萬桶,年成長3.2%,銷量的部分,內銷油品成長4.6%,但受到通膨、升息、全球經濟疲弱、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油品跟原油價差大幅縮小,使煉油部門獲利年減69%。針對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近期連被開鍘,他表示「對我們影響不大」,因為銷中國大陸免稅一年在1000萬美元左右,現只剩潤滑油基礎油,銷往中國大陸產品3年前占比約58%,但現在只剩32%,將來銷售市場會持續轉移,其他石化產品則沒有銷大陸,影響不大。至於碳費問題,陳寶郎表示,台塑化會符合政府規定,在逐漸趨嚴的環保規範下,石化產業發展勢必要調整,台塑化將在兼顧既有事業之際,朝產品升級與轉型計畫前進,以綠色工廠、綠色能源及綠色創新三大主軸為基礎,加速投入數位轉型、AI 應用、潔淨能源及去碳技術等領域的開發。陳寶郎也提到,台塑化很早就推動AI,由總裁王文淵親自領導AI工作,相關應用在台塑化進行很順利,面對AI浪潮,利用數位科技,設定「數位」與「永續」兩大目標,帶動整體產業導入低碳、綠色的經營理念。
ECFA第二波關稅優惠中止 經濟部三招因應
大陸祭出第二波ECFA關稅中止優惠,擴及潤滑油基礎油等134項產品,經濟部今(31)回應,影響出口金額約98億美元,研判在「可控制範圍」。中方動作我方已預為準備,該部將從「輔導產品差異化」、「分散市場」、「精進低碳化及數位化製程」等三大政策工具協助。中國中止ECFA 134項產品早收優惠關稅,自2024年6月15日起實施,涵蓋石化、紡織、機械、鋼鐵及金屬、運輸工具等產品,相關產品稅率恢復到1%-12%不等。這134項產品輸中金額,經濟部表示,以2023年統計約98億美元,占我對全球出口比重約2%。近年中國石化大擴產,台灣石化產品出口對岸已持續下降至兩成。我ECFA早收對中出口占對全球出口比重亦逐漸下降,2023年降至3.6%,評估目前對我國的衝擊,應在「可控制範圍」。經濟部強調,將利用輔導業者發展差異化及高值化產品、分散市場、精進低碳化及數位化製程等三大政策工具來協助。在分散市場方面,將以異業結盟方式群聚拓銷;由公協會以大帶小帶領業者參展;建立中小企業共同品牌拓展海外市場。並將於下週起再與業者溝通瞭解需求,降低中止關稅減讓影響。經濟部指出,中國製造業產能過剩,加上經濟成長趨緩,2023年我國對中出口1522億美元,減少18%,比重降到35.2%,創21年來新低。2024年1-4月出口453億美元,減少3.7%,進一步降至30.7%,而對東協、美國、日本、歐盟市場之占比持續上升。我方一再呼籲,兩岸同屬WTO會員,貿易爭端應在WTO機制下協商予以解決。
陸官方正式宣布「第二波中止ECFA關稅清單」 台商憂:衝擊更廣更重
大陸再宣布中止ECFA關稅適用第二波清單,囊括從台灣進口的134項稅目如潤滑油基礎油、染色純尼龍布、真空泵等。台商認為,選在時機點與賴清德520就職演講內容多少有點關聯,但也擔憂第二波的影響比第一波更廣更重。與上次偏重石化業不同,這次涉及到的紡織、機械是許多台灣中小企業所屬產業,更研判第三波觀察點可能在6月中舉辦的海峽論壇。大陸財政部網站5月31日公告,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30日所發佈關於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部分產品(第二批)關稅減讓,從6月15日起,對原產於台灣,包含潤滑油基礎油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協定稅率。回顧第一波大陸祭出中止適用ECFA關稅是在去年12月21日,對ECFA早收清單中的丙烯等12項石化產品關稅減讓,從今年1月1日起喊卡。同月9日大陸商務部表示,正進一步研究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的關稅減讓。對於第二波中止ECFA關稅,廈門台商協會榮譽會長吳家瑩表示,第一波針對石化業,這在台灣多屬大型企業如台塑等,且許多業者在大陸早已建廠。但這次涉及到機械與汽車零件等關稅,會延伸衝擊到許多台灣中小企業。他說因為台灣沒有加入RCEP,有些中小企業會將半成品先運到大陸加工轉出口,未來對成本的影響勢必明顯。至於這波少見到原被列入研究的農漁業產品,也有台商認為,第一是部分農漁產品大陸之前才剛剛恢復開放,突然又關門有點太反覆。另外或也跟日前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赴北京拜會,特別強調希望發展兩岸農漁業而釋出善意有關。此外,有會長級台商認為,接下來的觀察點應該是6月中在廈門舉辦的海峽論壇,由於這是兩岸指標性的會議活動之一,端看賴政府的表現與態度去思考可能第三波清單時機,更透露近期已有部分綠營人士開始打聽有意赴會的民間與企業界人士。
大陸再出招!ECFA關稅優惠「12項石化產品」遭中止後 第2批又列「134項產品」
中國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曾在去年12月21日宣布,台灣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違反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規定,因此針對丙烯、對二甲苯等12項產品進口中止協定稅率。如今大陸又宣布,由於台灣地區事後仍未採取任何有效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因此將從2024年6月15日起,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附件所列潤滑油基礎油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協定稅率。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官網5月30日公布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部分產品(第二批)關稅減讓的公告」指稱,由於台灣地區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違反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規定。因此2023年12月21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稅委會公告2023年第9號,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附件所列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協定稅率,依現行相關規定執行。公告續稱,事後台灣地區仍未採取任何有效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因此根據《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依規定和程序決定進一步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部分產品關稅減讓,宣布自2024年6月15日起,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附件所列潤滑油基礎油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協定稅率,依現行相關規定執行。
AI帶動資訊電子需求 Q1製造業產值4.41兆元終結連5黑
經濟部統計處昨(17日)發布今年首季製造業產值並指出,受惠人工智慧、高速運算與雲端資料服務等需求成長,激勵資訊電子產業生產動能增強,今年第一季製造業產值約4.41兆元,年增4.56%,結束2022年第四季以來連續五季負成長。展望未來,新興科技的應用可望持續挹注,有助製造業生產動能逐步回溫。統計處表示,在資訊電子產業方面,電子零組件業產值年增11.76%。其中,積體電路業因AI與高速運算需求強勁,挹注12吋晶圓代工持續增產,產值攀升至8890億元,年增14.06%。面板及其組件業也因大尺寸面板產品價格高於去年同季,產值增加至1181億元,年增9.99%;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受惠AI浪潮,加上部分產品客戶回補庫存及手機鏡頭訂單挹注,帶動伺服器等產品接單暢旺,產值增加至3393億元,創歷年同季新高,年增27.21%。至於傳統產業方面,化學材料及肥料業、機械設備業之終端需求仍未明顯回升,主因是全球復甦力道緩慢,加上部分石化產品受國外產能開出市場競爭加劇影響,分別年減5.70%及2.29%,不過減幅已逐季收斂。基本金屬業因去年農曆年前備貨效應提前,加以上年同季業者規劃多條產線停機調節產能,比較基數偏低,年增1%;汽車及其零件業在電動轎車、客貨兩用車新車款訂單成長,汽車用零件國內外需求增加,以及大型貨車因市場需求下滑調節減產交互作用下,產值年增0.99%。由於產值會受價格波動影響,若剔除價格因素按產量觀察,2024年第一季製造業生產指數87.26,年增6.22%。展望未來,全球經濟持續受高利率、通膨起伏不定,以及美中科技爭端延續、地緣衝突風險升高等不確定因素干擾,但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加速拓展,對國內半導體高階製程、伺服器等相關供應鏈生產持續挹注,有助於我國製造業生產動能逐步回溫。
AI加持! 2024第1季製造業產值4.4兆結束連5季負成長
今年話題性最強、含金量最高的就是AI!經濟部17日發表2024年第1季製造業產值統計,提到受惠於人工智慧、高速運算與雲端資料服務等需求成長,激勵資訊電子產業生產動能增強,讓今年第1季製造業產值4兆4194億元,較上年同季增加4.56%,結束連續5季負成長。台灣製造業從2022年第四季開始陷入負成長,經過一整年的消化庫存,加上現在強勁的AI概念需求,經濟部數據顯示,在資訊電子產業方面,電子零組件業產值較上年同季增加11.76%,其中積體電路業因人工智慧與高速運算需求強勁,挹注12吋晶圓代工持續增產,致產值攀升至8890億元,年增14.06%,面板及其組件業亦因大尺寸面板產品價格高於上年同季,致產值增加至1181億元,年增9.99%;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受惠AI浪潮,加上部分產品客戶回補庫存及手機鏡頭訂單挹注,帶動伺服器等產品接單暢旺,產值增加至3393億元,創歷年同季新高,年增27.21%。不過在傳統產業方面,化學材料及肥料業產值3704億元,機械設備業產值2025億元,都因全球復甦力道緩慢,終端需求仍未明顯回升,加上部分石化產品受國外產能開出、市場競爭加劇影響,分別年減5.70%及2.29%,不過減幅已逐季收斂。汽車及其零件業產值1221億元,則為歷年同季新高,季增加0.99%,主因為電動轎車及客貨兩用車新車款訂單成長。經濟部表示,目前全球經濟持續受高利率、通膨起伏不定,以及美中科技爭端延續、地緣衝突風險升高等不確定因素干擾,但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加速拓展,對國內半導體高階製程、伺服器等相關供應鏈生產持續挹注,有助於我國製造業生產動能逐步回溫。證交所最新數據也顯示,除了14家金融控股公司,以及未申報的廷鑫及昶虹,台灣上市公司第一季總營收8.69兆元,較前一年同期成長3065億元,增幅3.65%,第一季稅前淨利8638億元,年成長2189億元,增幅33.94%;貢獻獲利成長產業主要為航運業、電腦及週邊設備業及半導體業等三大產業。第一季獲利衰退產業主要為電器電纜、塑膠工業及建材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