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美元協議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4/394194/sm-641653737c7222451b9c3bb3c9844f98.jpg)
2025看台灣/陳冲:只押一邊可惜了! 川普2.0「陸委海基兩會應多些經濟人才」
美中台關係詭譎多變,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又會帶來哪些新變局,台灣當如何因應?CTWANT採訪到前行政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他以烏克蘭二錯失簽訂自貿協議陷入戰禍為鑑,提醒台灣「只押一邊,可惜了!」台商擁有彈性優勢,「建議陸委會、海基會可以多一些經濟人才,應有利於兩岸政策研究與發展。」1月20日,記者來到台北市內湖區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辦公室,陳冲一見到記者就謙稱自己不是總經專家,可單純分享觀察國際情勢的一些看法。其實,陳冲不時為文警世,對國際時事、金融科技FinTech等提出分析及洞見。採訪當日,他以金融界老兵,寫了一篇《不正上樑 金融醜聞》,就去年底過世的美國第39屆總統卡特,提出與美媒「最正直的總統」迥異的觀察,文中引述1991年7月5日爆發的「有史以來最大銀行詐欺」BCCI(國際信貸銀行,成立19年成金融巨獸,因涉及販毒軍火走私販賣人口洗錢重罪停業,金額逾200億美元)醜聞,在美國國會794頁報告中多次指向「喬治亞幫」,而核心人物自然就是卡特。陳冲說,「寫文章是當做復健,讓腦部轉一轉。」(編按:陳冲2018年在台大演講時腦溢血昏倒,送醫治療住院一個多月。)「世界這一個貿易戰,遠超過二個國與國之間貿易戰的影響深遠。」美國為防止被他國超越,長期施行貿易戰,陳冲快速地講一輪,70年代石油危機,美國為了石油資源,將貿易重心擺在中東關係,歐巴馬當總統時赫然發現中國崛起,將貿易政策拉回到亞洲,此外,吹薩克斯風的柯林頓及布希等執政時,貿易政策或細緻或粗糙,但多不會大聲講低調地做 現今的川普則風格迥異,「拜登說不會赦免兒子還是做了,說一套做一套;川普則是說很多套做很多套,從他言詞推敲常見許多矛盾,觀察他著作《交易的藝術》內容,其實是變來變去,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陳冲進一步解釋,「川普第一任時說德國總理梅克爾操縱馬克匯率,其實德國早已是歐盟成員,使用歐元,不用馬克很久。」川普2017年1月第一任就職首日,即退出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可見他是個狂人。而2025年1月川普重返白宮,上任第一天就忙著簽署行政命令,廢除拜登任期內的78項行政命令,還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世界衛生組織等。「我們基金會有統計,川普說要做的事情多達50多項,媒體統計是超過100項,對台灣來說,現在就是做好自己。」川普2.0開啟美中新局之際,台灣要如何做好自己?陳冲以男女朋友交往比喻,「最得意就是好多人追!」在國際關係上也是如此,他特別舉烏克蘭為警惕,2013年烏克蘭本可與歐盟簽訂FTA,簽署前一周說不簽,半年後,蘇俄主導的歐亞關稅聯盟成立,邀烏克蘭當觀察員,烏克蘭選擇放棄,兩度錯失「左右逢源」良機,最後惹上「戰禍」,俄烏戰爭打了兩年還沒停。美國總統2025年1月重返白宮,上任首日即廢除拜登任期內78項行政命令,還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世界衛生組織等。(圖/新華社)以烏克蘭為借鏡,「這就是最壞的情況兩邊都不簽,次壞的是只押一邊,最好的是兩邊都談,遊走各國要靠智慧運用微妙關係互利得利。」不時倡議雙邊與多邊自貿協定重要性的陳冲,對於台灣2013年未能完成服貿及貨貿(《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簡稱『服貿協議』),甚覺可惜。「現在只押一邊,可惜了!」他話鋒一轉,雖在半導體、AI產業有競爭優勢,但傳產業發展需要關稅優勢,台灣需多花腦筋思考走出一條路。此外,陳冲再度倡議穩定幣。俄烏戰爭開打後,陳冲以IMF在2023年初發布的一份報告<地緣經濟的崩裂及多邊主義的未來>,全球經濟面臨分裂恐衝擊國際貨幣體系及全球金融安全網,提醒美元霸權可能被「雙極貨幣」取代前,央行應研發數位貨幣(CBDC)。去年尼克森逝世卅十周年時,陳冲再度為文,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美元協議」(原油美元報價,美國向沙國買油,沙國拿油款買美債)五十年約定去年到期,提醒今非昔比,「美元作為準備貨幣以逐步式微」。川普上任後,直接廢除數位美元轉而擁抱比特幣,確立數位貨幣政策。此前,陳冲曾為文提醒,「對央行這是鬧劇?還是該布局?」這次受訪,他再度呼籲,「日本、新加坡都已公布穩定幣辦法。」至於衡量通貨膨脹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指數,「常讓外界覺得未充分表達人民生活痛苦」,陳冲說,「英國CPI構成項目曾做修改(2022年,新增抗菌擦、小可愛等19項,刪除煤、字典地圖等15項),以真實反映現今人民生活水準;反觀台灣CPI,主計處使用的調查項目用了三四十年,應該可以適度調整。」(編按,經此建議後,蔬菜方面40項目、水果23項目已改採按月變動權數。)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43204/sm-7749309b9768109d50bbeffb61263340.jpg)
沙烏地阿拉伯宣告「石油美元協議」不續簽 恐削弱美元地位
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在1973年簽訂石油美元協議(petrodollar agreement),然而該協議於近日到期,沙烏地阿拉伯的王子也於9日宣布不會續約,宣告「石油美元」(Petrodollar)時代的終結。根據外媒《Kitco News》的報導,「石油美元」一詞源自1970年代,指的是以美元作為全球原油交易貨幣的協議,由於1973年爆發石油危機,沙烏地阿拉伯和美國簽訂石油美元協議,規定沙烏地阿拉伯將其石油出口以美元定價,並將盈餘的石油收入投資於美國國債,作為回報,美國向沙國提供軍事支持和保護。這種安排對雙方均有利,美國獲得了穩定的石油來源和國債的穩定市場,而沙烏地阿拉伯則保障了其經濟和安全,確立美元作為石油計價貨幣,使美元與石油緊密掛鉤,成為國際市場上的重要貨幣,也促使美元成為全球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奠定了美元霸權。然而沙烏地阿拉伯的王子於9日宣布不再續簽協議,這一協議的終止可能會削弱美元地位,進而影響美國金融市場,此舉意味著美元繼脫鉤黃金後,又將與石油脫鉤,儘管許多分析師表示,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地位面臨的威脅被誇大了,但大多數分析師都承認,石油美元協議的到期有可能削弱美元,進而削弱美國金融市場。報導中也指出,儘管許多人指出全球緊張局勢升級和地緣政治效忠的轉變是協議不續約的推動力,但隨著世界轉向替代能源,全球石油市場權力動態的變化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過去十年來,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的崛起穩步減少了世界對石油的依賴,像沙烏地阿拉伯這樣的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也發生了變化。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5/343195/sm-7ba8f8a792e4f018380f28d3b8f80d78.jpg)
沙國不再續簽《石油美元協議》 將如何撼動美元霸權地位
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美元一直以來是石油交易的主要貨幣,而石油與美元的掛鉤,最早源自於1974年石油危機之後,當時的世界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與不久前才單方面退出《布雷頓森林協定》(Bretton Woods Agreements)並放棄金本位的美國,簽署了50年的《石油美元協議》(petrodollar agreement),該協議為華盛頓提供了穩定的原油供應,並建立了支撐其債務的龐大市場,同時利雅德則換取美國的軍事援助和保護。如今沙國宣布不再續簽《石油美元協議》,將為全球金融秩序投下震撼彈,也表明美元霸權的主導地位將不再獲得保障。綜合FIRSTPOST、KITCO NEWS的報導,二戰後國土未受到摧殘的美國,又藉著大發戰爭財擁有當時全世界7成的黃金儲量,於是美國在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會議」(Bretton Woods Conference,正式名稱為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上,仿效當時過氣的貨幣霸權英鎊,確立了黃金與美元掛鉤(1盎司兌換35美元),他國貨幣再與美元掛鉤的「金匯兌本位制」,英國的金融霸權從此由美國接手,而美元也逐漸取代英鎊成為公認的世界儲備貨幣。然而,60年代西德和日本的經濟崛起使美國開始出現貿易逆差,國際收支的失衡再加上越戰帶來的龐大債務,使美國被迫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進而導致實際的美元價值已嚴重暴跌。法國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總統為首的各國政府於是開始拋售手中的美元儲備向美國換取黃金,西德更直接放棄固定匯率。對此,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竟在1971年未經他國同意,取消了黃金與美元的兌換,標誌著布雷頓森林固定匯率體系,以及金本位制的終結,史稱「尼克森衝擊」(Nixon shock)。不過美國獨霸的軍力,以及美元在國際支付市場上的份額,都為其重建市場信心爭取了時間。1974年6月8日,美國與當時世界最大的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簽署了50年的《石油美元協議》,該協議規定沙國只能用美元為其石油出口定價,且該國透過石油出口獲得的美元儲備必須投資美國國債,以換取華盛頓向利雅德提供軍事援助和保護。美國藉此成功將美元與重要的大宗商品原油掛勾,也讓現今以美元為主加上多種貨幣組成國際儲備資產的浮動匯率體系,在1978年《牙買加協定》(Jamaica Accords)後正式確立。「石油美元體系」實際上強化了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主導地位,「因為沒有美元就無法購買能源。」如今《石油美元協議》已經在2024年6月9日正式到期,而沙國也宣布不再續簽,這意味著利雅德目前可以使用美元以外的貨幣為其石油出口進行定價,包括人民幣、歐元、盧布和日圓,甚至傳出沙國有在考慮用比特幣等數位貨幣進行交易。專家指出,擺脫石油美元體系將有助於利雅德更廣泛的地緣政治調整,尤其近年來許多發展中國家正在試圖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並加強與其他經濟大國,如中國、俄羅斯等金磚國家的合作。雖然沙國目前主要仍以美元進行石油交易,但世界上越來越多經濟體正在試圖改變現有的全球金融秩序,包括俄羅斯、伊朗、沙烏地阿拉伯、中國等國,都越來越傾向在能源貿易中使用本國貨幣進行交易。據《華爾街日報》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全球有20%的石油交易是透過非美元貨幣結算。如今,沙國加入金磚國家集團,以及《石油美元協議》的終結,長遠來看,可能會加速去美元化的貨幣結算國際貿易趨勢,並削弱美元及美國的金融市場,使美元的主導地位不再獲得保障,因為若石油以美元以外的貨幣定價,將讓全球對美元的需求量下降,這反過來可能導致美國通膨率上升、利率上升以及債券市場疲軟。對此,Coin Bureau研究主管克魯普卡(Daniel Krupka)則相對樂觀,他認為:「《石油美元協議》的終止對美元產生的短期影響可能微乎其微。」一方面是拜登政府正準備與利雅德當局簽署名為《戰略同盟協議》(Strategic Alliance Treaty)的美沙共同防禦條約;另一方面是因為沙烏地里亞爾與美元之間採取固定匯率制(1美元等於3.75沙烏地里亞爾),因此沙國需要美元來支持其貨幣,利雅德就有可能將其非美元資產兌換成美元。克魯普卡也補充:「儘管金磚國家的貨幣有一定程度的交易結算量,但如果沒有穩定經濟的支持,它就無法媲美美元、黃金或比特幣。短期內,美沙雙方都不會從協議的終止中受益,因為這實際上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會減少沙國對美元的依賴,具體取決於該國如何處理其非美元收益。然而,協議不再續約仍不利於美元,因為沙國此舉將會把美元外匯儲備轉換成其他資產,例如黃金或比特幣,這將使其資產配置更加多元化,也將推升黃金或比特幣的價格,儘管這取決於多元化的程度。」與此同時,雖然金磚國家貨幣的未來發展前景不明,但俄羅斯總統普丁近日表示:「我們正在金磚國家內部建立一個獨立的支付系統,不受政治壓力、濫用和外部制裁干擾。」外界也預期,金磚國家貨幣可能會由黃金等一籃子大宗商品支持,因此這個趨勢可能有利於金價。另一方面,雖然大多數分析師認為,美元失去儲備貨幣地位還需要數年時間,但財經部落客Bullion Buzz也強調,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之際,西方貨幣主導的金融秩序將迎來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