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船
」巨船因強風吹襲突傾斜! 造成33人輕重傷
英國愛丁堡(Edinburgh)的利斯港(Leith port)近日發生一起特殊意外,一艘重達3000噸的研究船因為強風吹襲而傾倒,船身傾斜45度壓在碼頭旁,造成共33人輕重傷送醫。根據《每日郵報》報導,英國愛丁堡(Edinburgh)的利斯港(Leith port)一艘重達3000噸的研究船,在22日早上8點29分時,因受到強風吹襲,船身突然傾斜45度。警方接獲報案後,立即派出5輛救護車、1輛空中救護車、3個創傷小組、及特別行動小組等趕往現場。根據警消人員表示,雖然當時現場情況非常危險,不過船上所有人員都順利被救出,其中有21人緊急送醫進行救治,另外12人在現場接受治療後就得以回家休息。事實上,這艘出事船隻是微軟(Microsoft)已故創辦人艾倫(Paul Allen)所擁有的研究船「海燕號」(RV Petrel),原本的任務是打撈深底沉船,卻在2020年因為一些營運上的困難被迫長期停泊,之後就再也沒有使用。
新海研一號失去動力海巡救援畫面曝!船員研究員共44人平安
海巡署艦隊分署2022年11月13日晚間10時5分獲報,「新海研一號」研究船在執行台菲西南海域研究過程中,於距鵝鑾鼻西南方222浬處失去動力,海巡署已緊急通報現場戒護的新竹艦協助救援。意外發生後,海巡署即刻成立緊急應變中心,除通報台灣大學所屬科研機構及各救援單位外,並加派台菲海域巡弋之旗津艦前往協助,初步評估無立即性危險,由新竹艦近距離戒護,並與「新」船保持安全通聯,旗津艦於14日下午2時15分抵達現場海域,已與新竹艦會合,共同戒護「新」船。海巡署表示,因「新」船無法自行維修恢復動力,台大科研機構14日已委託拖船「SALVAGE RIGGER」,從高雄港錨地出發,並於15日上午10時35分抵達現場,完成拖帶作業,後續由旗津艦全程戒護返台。目前船上船員22人,研究員22人,共44名均平安,預計約18日下午3時,可順利返回高雄港。
新海研一號遭日驅離 海巡署挨轟回應:下次有準備
台大研究船「新海研一號」上月遭日本海上保安廳艦艇騷擾,海巡署因而與日艦海上對峙10小時,多位立委5日在內政委員會關切此事。國民黨立委游毓蘭直言,由總統蔡英文命名的船隻在我經濟海域從事研究卻被日方驅離,簡直是裡子、面子都丟了。海巡署代理主任委員周美伍僅強調,第一時間已與日方表達嚴正抗議,並坦言同樣情形恐會再次發生,未來將持續與日方溝通與表態,也已準備好相對應作為。內政委員會5日邀請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率同所屬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國民黨、民進黨、民眾黨等跨黨派立委皆關切海巡署與日艦對峙一事,質疑為何從事學術研究工作船隻,依然被日方驅離?海巡署未來是否有因應作為?游毓蘭批評,新海研一號由蔡英文命名,明明在台灣經濟海域從事研究工作卻依然被日方驅離,簡直是裡子、面子都丟了。她尊重海巡署當下處置,可是海巡署人員現在台海西邊要面對中共干擾,往後在台海東邊卻要三不五被日本欺負,真是丟國家的臉。面對多名立委質疑,周美伍回應,在新海研一號到達水域之前,海巡署每日召開會議掌握行蹤,而在事件發生後,由於新海研一號在我經濟海域內進行研究工作,海巡署當然全程在旁守護,讓研究如期如質完成,不受外界干擾。周美伍說,台日存在既有溝通管道與平台,處理雙方海域問題,未來將持續與日方溝通與表態。他坦言,未來同樣情況恐會再次發生,畢竟東北角較為敏感,中國大陸與日本每日都派駐船隻,海巡署已有準備相對應作為。
出席永續發展推廣活動 蔡英文:和國際社會共同實現2050淨零
總統蔡英文今(15)日下午前往基隆,出席「基礎科學促進永續發展國際年IYBSSD-台灣系列推廣活動」啟動典禮時表示,希望藉由推動「全民參與基礎科學」,讓學校師生和社會大眾更加認識基礎科學研究,為台灣的永續發展貢獻力量,也讓台灣接軌國際,一起落實「扎根科學,永續台灣」。蔡總統今日與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政忠、立法委員蔡適應、海地共和國大使潘恩(Roudy Stanley Penn)一起出席這項活動。蔡總統指出,過去幾年來,在應對氣候變遷、水資源或是疫情等等的挑戰上,基礎科學研究都扮演關鍵的角色,剛剛參與的「台灣地磁量測計畫」,也可以讓研究者了解台灣地磁變化的狀況,同時掌握台灣自然生態的發展。蔡總統表示,這幾年來,為了實踐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台灣積極推動能源轉型,透過跨國合作發展再生能源。今年3月,更提出了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要和國際社會共同實現2050淨零轉型。「海洋是台灣的命脈,期待台灣的海洋科學研究,對世界帶來更多的貢獻。」蔡總統說,今天的啟動典禮選在「勵進研究船」舉辦,格外有意義。這是台灣最大的科學研究船,負責執行台灣周遭海域的深海探測以及水下工程作業。總統說,「勵進」的每一項任務都展現台灣的科學研究成果,現在由女船長掌舵,體現了我國努力推廣的「科學平權」。「勵進」在今天啟航執行任務,為台灣、為世界的科學研究繼續打拚,「台灣的基礎科學推廣活動,將正式啟動」。
美軍駐台不是新聞 學者稱24人只是「單一項目」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軍特種部隊及陸戰隊已祕密駐台訓練國軍至少一年。戰略學者認為,美軍在台協訓國軍並非新的訊息,不過該報導透露在台美軍人數約24人,應該只是指單一項目的交流,在台美軍人數不僅於此。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說,美國的台海政策是戰略模糊,但戰術清晰,所以不時會露出一些訊息,像是美軍第一特戰隊穿軍服在台灣與國軍操演、美軍安全合作旅、美國海軍海洋研究船停靠基隆、美軍防爆小組來台與空軍技術交流、AIT現役上校葛佩迪參與國軍莒光日節目。蘇紫雲說,在外交層次的呈現,就是各種峰會都將台海安全與和平納入聯合聲明;在法案層面則是接連通過《國防授權法》、《台灣夥伴法》、《老鷹法案》等一系列強化台灣安全、自我防衛的法案。蘇紫雲認為,美軍駐台的新聞並不讓人訝異,但考量到前幾天共機大舉擾台的時間點,此時可能是美國在釋放清晰訊號。但台灣仍不能完全依賴美國,這樣太危險了。中山大學亞太事務英語碩士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林穎佑認為,美軍來台應是指導聯兵營為主,因為這是我們未來的作戰主力,美軍的任務不僅要幫助我們聯兵營建立火力協同、海空軍連繫,最好的結果就是讓我們的地面部隊可跟美軍連線作戰。國政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表示,報導揭露的美軍來台協訓已有一陣子了,若這消息是刻意釋放給媒體,可能只是想提醒相關各方,美軍會和國軍合作,提升國軍戰力,台海安全形勢關乎美國利益。
大陸科研船行經蘭嶼外海 國防部出動雷達指揮車密切掌握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近日密集飛彈發射,而罕見的中國科研船「向陽紅03」1日晚間至2日凌晨經台東縣蘭嶼鄉外海往北航行,接近國慶日時機敏感;國防部表示密切掌握中,目前狀況正常。軍方人士透露,中國的科研船向陽紅3號於1日晚間9時至2日凌晨出現在蘭嶼東南方58浬處,由南往北經過花蓮、宜蘭外海。另外,中國舟山號飛彈護衛艦9月30日也曾在蘭嶼東南方約37浬現蹤,中國情報偵察艦船天樞星號9月30日期間在宜花東間海域來回活動,我國海軍金江號巡邏艦在旁嚴密監控。 根據漁業署公告,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自1日起至15日共有6波火砲射擊。(摘自漁業署網站)軍方人士研判,中國情報船、科研船和飛彈護衛艦密集出現台灣東部海域,除情報蒐集外,也可能與近日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可能至台灣附近海域有關。據了解,向陽紅系列科研船雖屬於科學研究船隻,然而軍方質疑從事情報蒐集,因此都會就近監控。此外,根據漁業署公告,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自1日起至15日共有6波火砲射擊,公告的射程和範圍不同,其中6、7日的危險彈道無限高,射程超過200公里;軍事專家根據過去公告研判極有可能是增程型的天弓三型、雄風二型及雄風三型飛彈。而軍方移動雷達指揮車近日密集出現在台東海岸,引起關注。對此,國防部發言人史順文表示,台海周遭活動之機、艦相關動態,國軍聯合情監偵系統均已掌握,目前狀況正常。
罕見「玻璃章魚」現蹤太平洋 半透明肌膚透著黃色光點「猶如星空」
今年6月,美國海洋研究機構「施密特海洋研究所」(SchmidtOcean Institute)的研究船「R/V Falkor」上的海洋科學家,在太平洋中西部鳳凰群島(Phoenix Islands)海域,發現了一隻幾乎完全透明的「玻璃章魚」徜徉在海中。根據美媒《fox5dc》報導,施密特海洋研究所今年6月初登上「R/V Falkor」研究船,前往太平洋中西部的鳳凰群島,進行為期34天的海洋探險。而「玻璃章魚」這種很少被觀察到的頭足類動物相對較小,包括其觸手在內,最長只有18英寸(約45公分),衣殼長度為4.3英寸(約10公分)。該隻玻璃章魚於6月26日在位於太平洋中西部的鳳凰群島的一個珊瑚礁群周圍近半英里深處被發現。施密特海洋研究所執行主任Jyotika Virmani博士說:「通過直播潛水,我們可以看到很少見的、迷人的生物,如透明玻璃章魚。通過提供這個平台來進一步瞭解我們的海洋,我們引發了人們的想像力,同時幫助推動科學見解和保護我們的水下世界。」雖然玻璃章魚在野外十分罕見,其外觀幾近透明,可以清楚見到牠的神經、眼球和消化道等器官,在漆黑的深海裡頭,玻璃章魚半透明的肌膚透著許多黃色光點,猶如漫天星星。但根據施密特海洋研究所的說法,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其列為最不被關注的物種,因為其蹤跡遍佈全球熱帶和亞熱帶水域。研究人員還拍攝了多樣化的深海珊瑚群落,一條鯨鯊和螃蟹互相偷魚,海星吃活珊瑚,以及其他海洋生物,在34天的考察中,使用水下相機繪製了超過3萬平方公里的海底地圖。
美海洋團隊曝光罕見「鯨落」現場 5公尺鯨屍遭海底生物蠶食
美國海洋研究團隊在17日公布在加州附近蒙特雷灣國家海洋保護區海底3,200公尺處,發現難得一見的「鯨落」畫面。影片中可發現有許多的鼠尾鱈科的魚、螃蟹和章魚正在剝取鯨屍上的肉塊與內臟,而食骨蠕蟲正在吸收骨頭中的脂質。根據《Science Alert》報導,與羅伯特博士(Robert Ballard)合作的美國海洋研究團隊,搭乘深海研究船「鸚鵡螺號」出海後,原先想透過水下無人機,在加州外海的戴維森海山尋找雌章魚活體標本,卻意外發現十分罕見的「鯨落」現場。鯨屍上有許多章魚與鼠尾鱈科的魚在享用大餐(圖/翻攝自YouTube)研究人員根據其屍體殘骸,判斷是長約4到5公尺的小鬚鯨或是灰鯨屍體,且死亡時間約在4個月內,屬於比較新的屍體。鯨屍上還有許多的物種正在享用殘存的油脂與內臟,不過下半部只剩下骨頭。水下無人機在鯨屍上不斷排徊,企圖找出這隻鯨魚的死亡原因與更多鯨魚的線索。「鯨落」是指因鯨魚身體過於龐大,使其在死亡當下,屍體無法被腐食生物迅速消化分解,而落入海底的現象。而鯨屍不但是深水區生物的美食,還可當庇護所,故常吸引許多海底生物聚集,而這種特殊的生態系統可維持數十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