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塊
」 乳癌 癌症 腫瘤 硬塊 罹癌靜脈曲張併發症多?還會影響其他手術?醫籲小腿血管凸起勿輕忽!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在台灣,靜脈曲張已成為常見疾病,當腿部出現一條條蚯蚓狀的「浮腳筋」時,許多人誤以為是普通腿部不適,常選擇泡熱水或溫泉緩解。雙和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李紹榕醫師就表示,這種做法反倒將加劇靜脈曲張的病情!李紹榕醫師進一步說明,靜脈曲張的患者通常會感到腿部沉重,即便沒怎麼做運動,腿腳仍感到特別不舒服。對一般血液循環不良的人而言,熱敷、泡熱水可能有效,但靜脈曲張的問題就是血液回流不良,熱敷或泡熱水容易導致血液淤積在腳下,使症狀更加嚴重。靜脈曲張盛行率高 可能影響其他手術要先處理在台灣,女性靜脈曲張的盛行率約3至4成,但李紹榕醫師指出,患者多因症狀輕微而不以為意,推測整體盛行率可能高達7至8成。除了誤當一般腿腳不適外,許多患者也會忽略靜脈曲張可能連帶影響其他科別的治療效果。若忽視靜脈曲張,當患者達一定年齡、需要進行其他科別的手術時,反而會被醫師要求先行處理靜脈曲張的問題。李醫師舉例,在骨科手術方面,患者若有靜脈曲張,骨科醫師會擔心手術過程中會因血液循環不良或容易碰傷血管,而有出血風險,以及傷口癒合後可能出現後遺症,就有3至4成靜脈曲張患者會在進行如置換膝關節,或是腳踝、小腿部位的骨科手術前來就醫。靜脈曲張3大併發症 醫:「這條」血管凸起要注意李紹榕醫師指出,靜脈曲張的併發症主要有三種,最重大的當屬深部靜脈血栓,單純靜脈曲張引發的機率雖然只有1%,但若合併髂靜脈壓迫,風險將大幅提高。由於髂靜脈壓迫患者到後期一定會發生靜脈曲張,因此針對主訴靜脈曲張的患者,醫師也會同步檢查其是否患有靜脈壓迫,以便能夠及早介入治療。第二常見併發症是靜脈的血管炎,當靜脈曲張合併有腳部傷口時,細菌容易侵入,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多數患者正是因為腳部發炎、疼痛和紅腫發熱,才意識到需要就醫。第三則是接近體表的靜脈會發生靜脈潰瘍和靜脈出血,往往會引起大量出血,讓患者感到恐慌。李紹榕醫師特別提醒,當長隱靜脈(雙腳內側較淺的血管)凸起、撐大到一定程度,血管分支超過膝蓋、在小腿附近出現時,建議患者立即就醫,不要讓其長到腳踝,避免病情持續惡化。醫籲3級以上應手術治療 「靜脈膠水手術」恢復期短、風險低靜脈曲張根據嚴重程度可分為1至6級。李醫師建議,3級以上的患者應考慮手術治療。目前的手術治療主要分為熱能和非熱能兩大類。熱能治療以雷射或無線射頻燒灼血管時,患者會有明顯疼痛感;且醫師必須在血管周圍施打麻醉劑,由於扎的針數較多,患者易出現瘀青的狀況,成為患者害怕開刀的原因之一。非熱能的治療則是靜脈膠水閉合手術,即透過施打硬化劑,讓靜脈血管凝固,過程中患者幾乎不會感受到疼痛,只要局部麻醉,手術時間短;術後患者無須特別休息即可離開診間,也不用穿著悶熱的彈性襪。李紹榕醫師也分享,許多60至70歲的患者,因期待手術恢復期短,不易被親友發現曾進行過手術,而傾向選擇靜脈膠水閉合手術。此外,對於年長且身體虛弱的患者,靜脈膠水閉合手術所需麻醉劑量較小,也能降低手術風險。避免負重、久站 防靜脈曲張再現 頻繁復發可能是靜脈壓迫作祟!李紹榕醫師表示,少數患者會對膠水產生過敏反應,需要短期用藥控制。另外,膠水將終身存在血管中,過於纖瘦、血管較明顯的患者可能會摸到血管的硬塊,醫師則較不建議這類患者接受靜脈膠水閉合手術。要預防靜脈曲張復發,關鍵在於調整生活習慣和工作型態,要盡量避免負重、久站。醫師也指出,無論使用熱能或非熱能的治療,靜脈曲張復發率僅2至3%,若患者復發頻繁,醫師會懷疑是否有靜脈壓迫的狀況,需進行進一步的檢查。
28歲乾癬病友頭皮屑如白雪 新口服標靶藥物「7成患者改善」
28歲楊先生大學時身體冒出不明紅疹,多次就醫都以為是濕疹,直到紅疹擴散至全身,特別在頭部尤為明顯,再度轉診才確定罹患乾癬,最嚴重時頭頂遍佈疹塊,面部就像曬傷又紅又脫屑,每天都清掃滿地皮屑,雖然一度符合健保生物製劑給付標準,暫時控制住病情,但給付2年時間一到下車,乾癬症狀逐漸重起,導致乾癬性關節炎併發症,手指關節硬化、腳踝關節也飽受發炎之苦。冬季寒風陣陣正是乾癬病患最困擾時節,台灣乾癬協會柯怡謀理事長表示,乾癬病友中約9成病人會有斑塊型乾癬,中重度佔整體中3成,當病灶發生在頭部,讓病友不時頭皮癢就想抓,不小心就摳破皮流血,有時摸乾癬硬塊,忍不住層層撕開,就像在剝洋蔥般,也讓頭皮滿佈傷口,若因治療不得不剪除頭髮,就讓他人彷彿看到「釋迦頭」。柯怡謀理事長表示,乾癬病患很容易受到外來壓力加重病情,頭皮型乾癬更困擾著許多病友,古言「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就像在說頭皮型乾癬,頭頂皮屑就像白雪般紛飛且擾人,台灣乾癬協會曾調查,7成中重度病人對頭皮清潔與理髮感到焦慮,並害怕外人目光並影響社交活動。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醫師蔡呈芳表示,台灣乾癬盛行率約0.25%,意味著眾多的國人都有不同程度乾癬困擾,目前已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研發上市,提供病友免打針,一天僅需服藥一顆,大幅提高便利性,為中重度斑塊型乾癬患者帶來更精準、穩定控制的治療新選擇。林口長庚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則表示, 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 臨床上大幅提高用藥便利性與效用,不需剪去頭髮為擦藥影響外觀,也不用擔心因針劑需要冷藏保存而影響生活計畫;臨床研究顯示治療16週後,過半病患達到頭皮明顯改善,即達到PASI 75的治療效果,持續使用後有7成病患可以達到PASI 75,且使用4年以上仍有高比例患者維持療效。對傳統治療效果有限的頭皮乾癬患者來說是一大進展,呼籲健保讓病患有更多用藥選擇,讓患者能維持良好治療成果下,轉換合適藥物。柯怡謀理事長指出,在台灣調查可知,50%乾癬患者覺得病症影響職業,76%患者大幅降低外出意願,有30%以上病人急需合宜治療方式,許多乾癬病患長年因病而苦,若未能及時給予協助,整體社會都可能受到影響,在2016年歐洲期刊研究指出,每投資1歐元幫助乾癬病人,就能取得5.4歐元投資報酬率,當乾癬病人能夠改善疾病回歸正常生活,就能提高社會生產力,也不用仰賴他人照顧。柯怡謀理事長呼籲,已有許多國家將新藥放入乾癬治療指引中,台灣應該也要以病友福祉為首要考量,讓治療方式更有彈性,也希望病友能主動充分與醫師討論,找到最適合自身治療方式。
台中人妻助骨折老公洗澡 神手一摸驚覺「蛋蛋不對稱」…查出睪丸癌救他一命
台中一名58歲張姓男子,日前在庭院修剪樹木不慎摔落導致骨折,生活上需妻子協助。然而在一次洗澡過程中,妻子意外發現他的兩邊睪丸「不對稱」疑似有硬塊,督促他去醫院檢查。張姓男子起先不以為意,最後拗不過妻子要求乖乖就醫,竟真的檢查出罹患第一期睪丸癌,手術後已恢復健康。據《三立新聞網》報導,豐原醫院指出,這名張姓男子起初聽到妻子指出睪丸異常,還不以為意地開玩笑,說可能運氣不好「摔到兩邊不對稱」。好在妻子沒有掉以輕心,持續說服他就醫,經豐原醫院泌尿科主任林德祺醫師檢查後發現,張男右側睪丸不僅腫大,且內部有硬塊,經進一步檢查確認為睪丸腫瘤,後確診為第一期精細胞癌,隨後緊急替他安排手術,術後已完全康復。林德祺醫師指出,精細胞癌屬於睪丸腫瘤中預後較好的類型,若能早期發現,透過手術幾乎能完全治癒。林醫師更表示,張男這次摔傷「可不是倒楣,而是上天的安排」,認為若不是因為摔傷導致妻子替他洗澡,腫瘤可能還會隱藏更久。就連張男自己也感概,這次意外雖然痛苦,但卻是一次「因禍得福」的經歷。醫師提醒,男性應養成定期自我檢查的習慣,對身體的微小變化保持警覺。同時,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識也不可忽視。透過早期檢查與治療,就能夠為健康爭取更多保障。
40歲職場媽媽乳癌點滴打到怕 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助重拾笑容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一名40多歲居住在高雄的媽媽,平日忙於事業,也要兼顧年幼的孩子,生活安排非常緊湊,有天驚覺乳房出現硬塊,經醫院檢查後確診為第三期HER2陽性乳癌。在化療和HER2標靶治療的點滴注射過程中,她深感治療非常耗時,難以兼顧家人與工作;經醫師建議下,她改為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療法,兼顧療效的同時又能大幅縮短治療時間,讓她的生活能回歸正常。近期,健保局已宣布自113年12月1日起,將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納入健保給付的好消息,不論是早期或轉移的患者,只要符合給付條件都有機會申請。HER2雙標靶藥物治療:大幅延長乳癌病患存活期!成大醫院外科部乳房外科主任李國鼎醫師表示,HER2 陽性乳癌屬於高度侵襲性的癌症。在過去缺乏標靶治療的時代,病患僅能依賴化療藥物,存活期普遍偏低,治療成效也相對有限。隨著乳癌治療成績的不斷進步,若HER2陽性乳癌病患接受化療搭配HER2標靶治療,存活期可大幅提升。第一期與第二期病患的5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第三期病患存活率亦可達到7成,而第四期轉移性乳癌病患在HER2雙標靶治療下,平均存活期也有望達5成以上。李國鼎醫師指出,對於HER2陽性乳癌病患,可以先進行化療與HER2標靶治療以縮小腫瘤,然後再進行手術,如果可以達到病理完全反應(pCR),即腫瘤完全消失,可以提升預後。與單純化療藥物相比,HER2單標靶藥物治療達到pCR的病患可提高至4至5成,而若使用HER2雙標靶藥物,更可提高至7至8成。至於第四期病患,則主要以標靶藥物來穩定病情、控制癌細胞,延長壽命並改善生活品質。施打傳統HER2標靶藥耗時 皮下注射劑型5-8分鐘就能完成治療!李國鼎醫師指出,HER2陽性乳癌病患手術後仍需每3周施打標靶藥物以降低復發風險,但傳統靜脈注射或人工血管給藥治療需耗時3至4小時,常讓病患在醫療、工作、照顧小孩上,時間安排上感到困擾。且人工血管則要手術放置,定期清潔內部,這增加病患感染風險與負擔。相較之下,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如同接種疫苗,能快速完成給藥時間,首劑施藥僅需8分鐘,後續每次療程僅需5分鐘,大幅縮短治療時間,讓病患可以輕鬆完成治療後回家或返回工作,大大提升生活便利性。李國鼎醫師進一步說明,無論化療藥物或標靶藥物都會對血管造成損傷,且每條靜脈一般僅能用於一次注射。手術前後病患可能需接受18個標靶藥物療程,在治療中後期,常常面臨難以找到可用靜脈,病患也因此可能對治療產生排斥感。而皮下注射劑型不僅療效與靜脈注射劑型相同,且避免了對血管的損傷,大幅降低病患治療過程中的身心壓力。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12月起納健保!規律篩檢、及早治療提升生存機會李國鼎醫師呼籲,癌症治療越早越好,具有家族遺傳等高風險因子,一定要規律接受檢查。確診乳癌也不要害怕,在雙標靶藥物協助下,不論存活率與存活期都大幅提升,加上皮下注射劑型自12月1日也已納入健保,讓治療便利性顯著增加,切勿猶豫延遲就醫,有任何需求和想法都可以與醫生討論,找到最適合治療方式。
壯年男吃美食配球賽!竟長出「痛風石」 醫曝致病主因
國內掀起12強棒球賽熱潮,33歲許姓土木工程師為了緊盯戰況,不僅大口喝啤酒、吃炸雞,甚至還跟朋友相約吃火鍋享受贏球氣氛,沒想到日前突然發現手指關節跟腳趾長出異物,破了之後還流出白色砂狀物,就醫檢查竟是「痛風石」惹禍。患者並沒有相關慢性疾病,但喜好美食而體重破百,雖然過去也曾發病痛到無法下床,但都是靠吃痛藥應急,症狀緩解後也就不以為意,沒想到這次竟然長出「痛風石」,讓他嚇出一身冷汗。醫師勸他務必要忌口,以免痛到要人命!痛風常於夜間突然發作 沉積久會變成痛風石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過敏免疫風濕主治醫師黃柏豪指出,痛風是體內尿酸生成過多或排泄不足,導致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讓尿酸結晶在關節和其他組織中沉積,引發炎症反應。而痛風經常在夜間突然發作,典型表現是急性關節炎,最常見是大腳趾,但其他關節如踝關節、膝關節、手指關節也可能受累,並伴隨紅腫、發熱和劇烈疼痛,對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響。一旦發作久了,尿酸結晶會在關節及周圍組織中沉積,形成外表可見的痛風石,這些結節狀的硬塊可能會導致持續的關節損傷和變形。痛風以男性居多 危險因子有這些黃柏豪表示,痛風以男性患者居多,女性在更年期後發病比例後則與男性相仿,至於高風險原因包括遺傳、嗜吃高嘌呤食物如紅肉、海鮮、內臟,或者喝太多含糖飲料和酒精(尤其是啤酒),都會造成尿酸生成增加,而體重過重、腎功能不全、部分藥物也可能會增加痛風風險。藥物治療與改變飲食都重要 減少體重需適度運動黃柏豪強調,痛風可藉由抽血或抽取關節液檢驗得知尿酸指數有無異常,並用X光、超音波等儀器確認痛風石有無存在。除了藥物治療外,患者也要改變飲食與生活方式,例如減少體重、避免高嘌呤食物、增加低嘌呤食物如蔬菜和全穀物的攝入,同時務必限制酒精攝取、增加水分攝入,有助於尿酸排泄,預防腎結石。黃柏豪也建議,適度運動有助於控制體重和提高全身健康,但應避免過度運動,尤其是在急性發作期間。只要能配合上述作法,多數患者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維持正常生活,避免年紀經輕就成為「痛痛人」。
透抽、花枝、軟絲、小卷怎麼分?菜市場老闆親自教學 內行人:烏賊就是花枝
透抽、花枝、軟絲、小卷、烏賊差在哪?新北市蘆洲菜市場一名販賣新鮮海產的老闆近日就拍片分享,教大家如何簡單以外觀特徵分辨「魷魚家族」。影片一經曝光後,迅速收獲超過65萬次點閱,讓不少人直呼「好像有點懂了」、「長知識了」。老闆「魚販小汪」日前於IG上傳影片,分享了「透抽、花枝、軟絲、小卷、烏賊」的辨別方式。首先,小汪表示,章魚就是圓屁股的;花枝的特徵是尾巴為三角屁股,中間有很硬的骨頭;透抽是尖屁股;小卷的尾巴是尖的,外加2個小翅膀。小汪接著說明,軟絲和花枝長得很像,但軟絲的尾巴是圓的、花枝是三角,中間沒有硬塊骨頭的話就是軟絲;而烏賊就是花枝,也是「擬軟絲」。魚販小汪分享章魚、花枝、小卷、透抽的分辨方式。(圖/翻攝自Instagram/wongfisher666)對此,網友們紛紛留言感嘆「老闆說得很仔細,但幾分鐘後我還是搞不清楚」、「離開畫面我就不記得」、「終於有影片分別了,但在桌上跟嘴裡的時候我還是分辨不出來」、「反正都超好吃」。另外,也有人補充道,「小卷、中卷、透抽、砲管皆為同生物,差在大小而已」、「墨魚就是花枝」、「魷魚是正三角形翅膀」、「你說的尾巴,其實都是牠們的頭」、「管魷目:魷魚、小卷、軟絲;墨魚目:烏賊(也就是花枝)」。
印尼看護罹癌需回國治療 暖心仲介募10萬救急
印尼籍看護阿妮來台工作,意外摸到自己胸部有硬塊,到醫院檢查後確診乳癌,且已移轉到淋巴,她被迫放下看護工作回國治療,阿妮所屬人力仲介公司得知後,暖心為她募款10萬餘元,盼這愛心可以讓她減輕負擔,勇敢接受治療、對抗病魔。阿妮在印尼家境貧困,育有2名子女,胞姊及奶奶在數年前因為罹患癌症相繼離世,而她的丈夫也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時確診早逝,多位家人因病過世,讓她既難過又無助,但她並沒有渾渾噩噩過日子,因為知道自己必須撐起家庭,所以決定離鄉背井,來台擔任看護工。阿妮在人力仲介公司媒合下前往高雄工作,來台生活穩定,原以為逆境人生可以就此好轉,卻在工作半年後,出現身體不適狀況,並且發現胸部有腫塊,到醫院檢查後,遭診斷出罹患乳癌第二期,且癌細胞已經移轉至淋巴,必須盡速接受治療。事發後,阿妮陷入留台工作或回國治療的抉擇,當時阿妮相當不捨,想繼續留在台灣工作,不過,跟家人討論後,決定回國接受治療。對此,仲介公司特別為她募款10萬餘元,盼能減輕後續的醫療費用及生活負擔。人力仲介公司執行長鄭凱文表示,得知阿妮罹癌後,大家都相當不捨,因此決定為她募款,並設法協助還清為了來台工作而辦的貸款,希望讓她回印尼時不要負債並減輕經濟負擔,所有人都知道癌症治療是很大的挑戰,感謝各界的善心,總共為阿妮募得10萬餘元款項,盼她可以在無後顧之憂的狀況下接受治療,成功打倒病魔、早日康復。阿妮回到印尼後特別傳訊息向鄭凱文報平安,並表示,要向所有捐款的各位表達深深感謝,她可能無法回報大家的恩情,只能祈求上帝給大家好運,她保證會善用這筆金錢,期待未來能有機會像他們一樣幫助有需要的人,讓社會各角落都充滿溫暖。
49歲女星罹癌「崇尚自然療法」 2年後復發崩潰「像在家等死」
49歲的女星吳文忻(現名吳忻熹)於1998年參加香港小姐競選,並獲得季軍,隨後進入演藝圈發展,不過在婚後逐漸淡出演藝圈。然而近期她在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自己2年前罹患乳癌,並在今年不幸復發,且癌細胞已經擴散至淋巴。根據香港媒體《明報周刊》的報導,吳文忻於2年前在美容院做淋巴按摩時,意外發現左胸有硬塊,隨後經檢查確診為乳癌,當時腫瘤僅有2.5公分大,但她因為崇尚自然療法,選擇只進行手術切除,並拒絕了醫生建議的預防性化療和電療。然而乳癌卻於今年復發,並迅速發展到第三期,癌細胞更已擴散到淋巴,讓她深感無助。吳文忻坦言,自己對於癌症復發曾感到極度沮喪,化療後更常有「在家中等死」的感覺,然而她最終決定積極面對,開始注重飲食療法。吳文忻也希望透過拍攝影片分享自己的抗癌經歷,鼓勵其他面臨相同挑戰的人,她更強調,這場戰鬥不僅是為了自己,而是希望以自身的經歷幫助他人。吳文忻表示,自己癌症復發時,最初非常擔心兩個年幼女兒的反應,但女兒們的表現讓她倍感欣慰,特別是大女兒,在她化療後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剃頭,並幫忙分擔家務,展現了超乎年齡的成熟和貼心,讓她深受感動。
60多歲翁打嗝1周停不了 就醫才知「這東西」大到壓迫胃
打嗝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有時候吃太多或吃下容易脹氣的食物就會打嗝,不過胃腸科醫師錢政弘就分享了一個特殊案例,一名60多歲男子因整天打嗝,持續一週後決定求診,沒想到發現肝臟內有20公分大的腫瘤,而打嗝正是因為肝癌腫瘤已經大到壓迫胃部,並刺激橫膈膜。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在「下班經濟學」節目中指出,2023年十大癌症死因中,與消化道相關的癌症包括肝癌、大腸癌、胃癌、胰臟癌和食道癌,可以看出消化道癌症對健康的影響。錢政弘也分享自己曾經遇到的案例,當中提到一名男子就醫時,主訴一喝水就打嗝,除了睡覺時,其餘時間都不停打嗝,且持續整整一週,讓他不堪其擾,決定求助醫師。錢政弘在觸診時發現男子上腹部有如手掌大的硬塊,經電腦斷層掃描後確認肝臟內有20公分大的腫瘤,因腫瘤壓迫胃和橫膈膜而誘發打嗝反應。錢政弘也進一步說明,肝臟本身沒有神經,因此癌細胞生長時不會引起疼痛,但當肝腫瘤破裂出血或過大壓迫其他器官組織時,才會導致疼痛和不適。事實上,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每年約1萬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全國主要死因的第9位,肝癌則為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國人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的肇因主要為B型肝炎及C型肝炎,據調查,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0%的人為B型肝炎帶原者,而20%為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B型肝炎帶原者如持續有肝炎的發作,有15至20%會發生肝硬化,大大增加肝癌的發生率;而C型肝炎病毒感染至少會有一半以上變成慢性肝炎,其中約20%會導致肝硬化,而肝硬化者每年有3至5%會變成肝癌。根據衛福部公告指出,脂肪性肝炎是肝癌的致病因子之一,當肝臟內的脂肪占肝臟總重5%以上,即稱為脂肪肝。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曾指出肥胖與脂肪肝相關,並與代謝症候群密切相關,會導致肝發炎或肝損傷,且體內過多的脂肪也是造成許多慢性疾病的原因之一,提醒民眾若發現自己罹患脂肪肝,要先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著手,並接受正規治療,遵從醫囑、規律就醫、定期追蹤肝指數及腹部超音波。
婦人「長期胸悶」懷疑罹癌 就醫才知1生活習慣害慘她
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一名家庭主婦因為長期感覺胸悶、呼吸困難,懷疑自己罹患癌症,就醫檢查後,卻都沒有發現有異常。醫師仔細詢問後,才發現她的胸悶是因為生活習慣所致,醫師也指出五個飯後的NG行為,提醒民眾要盡量避免。肝膽腸胃科醫師張振榕在「醫師好辣」節目中表示,飯後1到2小時是腸胃道消化吸收的關鍵時間,腸胃道需要大量血液來運作,此時應保持輕鬆的坐姿或散步,不要進行劇烈運動,有助於消化和吸收。張振榕也分享自己遇到的案例,表示一這位家庭主婦因為長期感覺胸悶、呼吸困難,懷疑自己罹患癌症,得了肺腺癌,但經過胸腔科和心臟科檢查後,均未發現異常。醫師仔細詢問後,發現她有一個壞習慣,就是中午隨便煮點東西吃完後,便躺下來追劇,不知不覺就睡著了。張振榕建議婦人改變午餐後立即躺平的習慣,而婦人在嘗試後,發現她的胸悶和呼吸困難症狀完全消失,消化吸收變得順暢,確實並不是患上肺腺癌的問題。張振榕也整理出五個飯後的NG行為,像是飯後立即躺平睡覺;飯後馬上吃冰容易使腸胃道收縮,血流量不足,造成胃痙攣;飯後喝茶,因為茶中含有鞣酸,容易與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形成硬塊,影響消化和營養吸收;飯後洗澡會讓血液流向肌肉組織,使腸胃血流不足,導致消化不良;剛吃飽後大量喝水會增加腹部壓力,容易感到腹脹、消化不良,甚至引起胃食道逆流,提醒民眾應該要避免,以免導致脹氣和消化不良。
體重莫名減輕「腹部有硬塊」 專業醫提醒:腸胃恐有問題
由於長期外食的關係,相信不少上班族都有脹氣、便祕等腸胃道問題。外科醫師陳榮堅則提醒民眾,如果這些症狀超過2周,甚至出現體重莫名減輕、腹部有硬塊的現象的話,應該要即刻就醫,因為有可能是你的腸胃發生問題。外科醫師陳榮堅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腸道問題困擾著許多人,有些人只要有一點症狀,就會很緊張,但如果症狀只出現一兩天,可能只是吃壞肚子而已,畢竟腸道是動態的。但如果出現以下四點症狀,很有可能代表腸道真的發生問題:1.食慾不振2.體重減輕,什麼事都沒做的情況下,一個月內莫名瘦了三公斤以上。3.便秘、腹瀉反覆長達一個月4.發現肚子有硬塊陳榮堅醫師提醒,如果民眾身上出現以上症狀,且維持2周以上的話,就要考慮前往醫院檢查。而如果相關症狀出現1個月以上的話,就必須要即刻就醫檢查。陳榮堅醫師也表示,在健保與醫療技術進步的加持下,其實民眾不需要忌諱就醫,一但有發現類似的情形,請依時間判斷考慮是否就醫。但如果只是兩三天的症狀,民眾也無須胡思亂想,因為有可能只是吃壞肚子出現的短期症狀。
腸胃不適未必只是吃壞肚子 醫師分享「4症狀」判斷是否就醫
腸胃不適,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難免遇上的問題,因此許多人不是掉以輕心,就是過度疑神疑鬼。有醫師提供簡單的辨識方式,指出如果腸胃不適結合食慾不振、體重減輕、肚子有硬塊、長期便秘腹瀉等4項症狀,可能就代表腸道出問題了,民眾應當提高警覺,趕緊就醫。外科醫師陳榮堅在Youtube頻道「健康多1點 HEALTH PLUS」發布影片表示,腸道問題困擾著許多人,有些人只要有一點症狀就會很緊張,但症狀若只是出現1、2天,其實可能只是吃壞肚子而已,無須過度擔心。但陳榮堅分享下列4種症狀,表示「這些症狀」與腸胃不適同時發生達2週以上,民眾就應考慮就醫;若症狀持續達4週以上,請不要猶豫,立刻就醫檢查。一、食慾不振,不想吃東西。二、體重減輕。判斷的依據是,什麼事都沒做,也沒有特意減肥的情況下,一個月內忽然瘦了3公斤以上。三、便秘、腹瀉的症狀反覆出現,或是個別狀況出現長達一個月。四、摸到腹部出現硬塊。陳榮堅醫師表示,如今的健保提供快速又簡便的檢查。如果民眾懷疑身體出現狀況,千萬不要諱疾忌醫,勇敢向醫師求助,也是照顧自己的身體。
吃甜筒冰淇淋咬到硬塊 男醫吐出來驚見人類手指:原以為是堅果
南亞國家斯里蘭卡先前有一名醫院女工作人員在餐廳購買一款巧克力來吃,未料吃到一半發現有硬塊,一吐出來查看,沒想到居然是一截人類手指,未料類似狀況近日也發生在印度孟買,一名26歲的醫師購買甜筒冰淇淋時,竟然吃到了一根人類手指,他將斷指封存後到警局報案,並直呼「以後不敢吃冰淇淋,有心理創傷了」!印度醫師在吃冰淇淋時居然吃到人類手指。(圖/翻攝自X)從網路上的畫面可見,這個正在融化的冰淇淋似乎多了一點「驚喜」,原來裡面居然是藏有一根手指,畫面中還可見到,疑似指甲的部位被人啃掉,根據《新德里電視台》報導,這名醫師奧萊姆(Orlem Brandon Serrao)表示,午餐後他到一家商店購買3款甜筒冰淇淋,他在食用其中一個時,感覺咬到「相當堅硬的東西」,原以為自己吃到堅果或是巧克力,未料仔細一巧竟發現,自己居然咬到手指,「我是一名醫師,我熟悉人體部位的樣子,它有著指甲和指紋,應該是人類的拇指」。當場下嚇傻的奧萊姆表示,他先向業者反映,但對方卻不予理會,於是他將斷指封存後帶到馬拉德警局報案,針對這起冰淇淋有手指的事件,當地警方已經立案調查,並將手指送醫檢驗。其實冰淇淋內吃到手指的狀況,過去也曾在美國的北卡羅萊納州發生,2005年,一名男子在威明頓的連鎖冰淇淋店「科爾冰淇淋」買了一盒巧克力冰淇淋,興沖沖地回家享用,結果吃到一塊「口感奇特」的東西。根據《美聯社》報導,這名男子表示,他原以為那是店家為了增添冰淇淋美味而放在裡面的糖果,於是他就放進嘴裡,把冰淇淋舔掉,想看自己吃到什麼糖果,未料當他把嘴裡的「東西」吐出來,還是無法辨認是什麼東西,於是拿到廚房用水沖洗,結果「就驚聲尖叫」,原來他吃到手指。這起吃到斷指的事件,很快就找到斷指的苦主,原來,手指主人正是商店內的員工,這名員工在意外中被截斷手指,但由於過於混亂手指竟找不到,而真相竟是混入冰淇淋當中。印度醫師在吃冰淇淋時居然吃到人類手指。(圖/翻攝自X)
過濾系統故障沒修害學生穿襪下泳池 體育署出手了
台東高中游泳池過濾系統故障多年,導致水中石灰質沉澱於池底,質硬又尖利,恐割腳血染滿池,學生被迫穿襪下水,荒唐之舉引發各界譁然。體育署今(12)日派員同行政院東服中心實地現勘,後續將提報整修計畫,改善泳池安全性。台東地區自來水石灰質含量高,易產生沉澱物,為人詬病。啟用至今已逾20年的台東高中游泳池,因大型濾水設備和馬達已故障停擺長達2年,無法過濾水中石灰質,池壁附著大量石灰質,池底也布滿大小不一的石灰質碎片,猶如利刃,藏血染危機。為此,台東高中擬辦理循環過濾系統及電動遮陽網更新,向教育部提報計畫申請經費870萬元,因未提及池底沉澱物刮傷學生影響安全,教育部考量年度預算規模,優先補助其他有池體漏水、地坪或結構破損等具更急迫安全性案件。由於校方今年度未獲補助,為確保學生安全,公告游泳課程須穿著襪子下水,消息一出,引起學生及家長撻伐。體育署今下午緊急委派2名特聘專家現勘,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也到場關切,共同研擬改善計畫。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洪宗楷表示,現場實勘發現游泳池石灰質沉澱嚴重,將盡速協助校方爭取過濾系統相關費用,清除石灰質改善現況,讓學生正常上課。教授湯慧娟則表示,池底的硬塊應先把面層的部分研磨,再原處進行填補更新。教授許龍池建議,優先處理過濾系統,即可大幅減緩石灰質沉澱,後續將提報計畫,交由署內定奪。
「2種癌」常同時出現在1病人身上! 醫授7招有效防範
當食道中的黏膜細胞積累突變嚴重時,可能會衍生食道癌。致癌原因仍有待釐清,一般認為除了年齡(中老年人居多)、性別(男性比女性多)等因素之外,日常生活對食道的各種慢性刺激,都可能導致食道癌。食道癌與口腔癌危險因子一次看食道癌的危險因子尚有:含亞硝胺食物(如醃漬、煙燻食物)、熱飲(超過攝氏65度)、肥胖(坐式生活)、慢性胃食道逆流、Barrett's食道炎、腐蝕性食道炎、食道弛緩不能及遺傳(Tylosis, Plummer-Vinson syndrome)等。口腔癌的危險因子尚有:口腔牙齒因素(不合適的假牙、齒齦炎和口腔衛生不佳等慢性刺激)及遺傳(Fanconi anemia, dyskeratosis congenital)等。口腔癌患者近4成同時罹患食道癌 50歲以下機率更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任賴建仲說,臨床發現,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常和其他的上呼吸消化道(口腔、口咽、下咽、喉、肺部)鱗狀上皮細胞癌同時或異時發生,且癌化的細胞帶有相似的基因變異。食道癌約有5~12%的患者,可能會同時罹患頭頸部癌症或肺癌,因此在診斷及追蹤時必須特別加以注意。反之,口腔癌(包括口咽癌及下咽癌)之患者中約有5~14%,甚至40%同時有食道癌。其中年齡小於50歲的初次患者同時得到二種癌症的機率更高。食道癌與口腔癌常見這些症狀癌症若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則功能保留較好,生活品質較好,且預後也較好。所以,一但出現下列症狀且持續數週,務必提高警覺,即時就醫檢查。口腔癌的症狀包括:口腔內持久不癒的潰瘍(同一位置、超過兩週以上)、白紅斑、不明腫塊、不明原因出血、咀嚼吞嚥時痛或耳朵疼痛、局部壓痛、感覺異常(麻木感)、舌運動受限、張口困難、吞嚥困難、構音障礙、口臭(腐爛味)、掉牙、體重減輕和頸部硬塊等症狀。食道癌的早期症狀通常不明顯,但隨著病情進展,可能會出現吞嚥時有異物感、漸進性吞嚥困難、吞嚥疼痛、飯後嘔吐、食物逆流、火燒心、體重減輕、胸痛、吐血、黑便、吞嚥時嗆咳、慢性咳嗽、反復肺炎、聲音沙啞和頸部硬塊等症狀。預防勝於治療 7個提醒要時刻留意賴建仲表示,食道癌與口腔癌大多是可以預防的。食道癌目前尚未有有效的篩檢工具,因此落實健康生活方式,遠離致癌因子是必要且相對有效的防癌步驟。拒絕致癌因子:避免菸、酒、檳榔、含亞硝胺食物(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等食物)、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或湯品。執行均衡飲食,少吃醃製品,多食用原型食物、綠色蔬菜及新鮮水果。補充維生素 C 以減少胃內亞硝胺的形成。控制體重:適度且規律的運動,避免肥胖帶來身體的負荷。定期篩檢(口腔黏膜檢查、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特別是有癌症家族史以及癌症風險因素者。定期牙科檢查,並及時解決任何口腔問題(牙齦炎、牙周病)或不合適的假牙。考慮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尤其是年輕人。有助於預防與 HPV 相關的口腔癌、食道癌。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發現疑似症狀,請及早就醫診治。
女子旅行中40小時沒換衛生棉!醫一看「下面」驚呆 急做手術搶救
近日,中國杭州一名27歲女子前往新疆旅行,旅行期間來了月經,只以衛生棉應付。當她坐火車回程時,私處便已略感不適,但因為條件有限,仍未更換衛生棉。40多個小時的車程結束後,下體便已腫脹疼痛,休息了幾天還越來越嚴重,幾乎寸步難行,最後不得不就醫求助。醫生檢查後驚呼,已經發生嚴重感染,必須要做手術切開引流。據陸媒《潮新聞》報導,杭州一名27歲女子小方(化名)趁跳槽換公司中間的短暫假期,前往新疆旅遊。在回程的火車上,她恰逢經期報到,但由於火車上人多、盥洗條件也有限,她貪圖方便,就沒有及時更換衛生棉。當下她感到私密處有些灼熱和搔癢,但當時沒太在意,沒想到等坐了40多個小時火車後,該處已經變得腫脹難耐。回家3天後,小方發現狀況沒有隨著休息好轉,反而愈發惡化,甚至到了脹痛到無法行走的地步,才前往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科就診。婦科醫生為小方做了檢查後,驚訝發現她私密部位的右側下方皮膚已經出現了明顯紅腫,而且壓痛十分明顯,最終診斷為常見的婦科疾病「巴氏腺囊腫」。醫生推斷,很有可能是她在火車上使用衛生棉時間過久,悶熱和刺激雙管齊下所致,而且她情況較為嚴重,已經發生嚴重感染,醫生不得不為她進行了手術切開引流,經過抗感染治療後,小方才順利康復出院。婦科醫生解釋,巴氏腺位在女性陰道口兩側與大陰脣之間,分泌出幫助潤滑陰道的無色液體,減少性行為帶來的摩擦。然而,既然是個會分泌液體的腺體組織,就可能被阻塞。萬一當巴氏腺的開口被阻塞的時候,腺體分泌那些略為黏稠的液體蓄積於內,就會形成一個類似水球的囊腫。這時患者會覺得在陰道開口附近出現了一個硬塊。即為「巴氏腺囊腫」(Bartholin cyst)。醫生還解釋,囊腫時不一定會讓患者感到疼痛,如果囊腫的體積很小,患者甚至可能不會發覺異樣,但如果患者自己有發現異樣的,可能會注意到兩側大陰唇的體積不同,一側變得比較大,或觸碰到球狀硬塊感。巴氏腺囊腫的體積差異很大,從豆狀般的大小到乒乓球那麼大都有可能。患者年齡多是20幾歲到30幾歲的女性,雖然大家不常提,但巴氏腺囊腫發生率並不低,許多女性都曾經經歷過。「這個病在育齡期婦女間頗為常見」,醫生表示,正常情況下,巴氏腺的腺體「隱藏得很深」,並不能觸及,因此,自行用手便能觸及腫塊時,就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查看具體情況。醫生表示,近年來巴氏腺囊腫發病率有所上升,臨床表現為大陰唇腫脹、疼痛、灼熱感,行走不便,嚴重時導致大小便困難,坐立不安等,會給生活帶來極大困擾,而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大大降低發病率,要勤洗澡、換內褲,經期勤換衛生棉,儘量選擇透氣面料衣物。
男突腹部劇痛竟是長期便秘大腸破裂 滿肚子大便險送命
嘉義一位58歲男子,日前突然出現腹部劇痛、冒冷汗等症狀,送至衛福部嘉義醫院急診,醫師診斷為糞性結腸炎併發大腸破裂,導致嚴重腹膜炎及敗血性休克,死亡率高達6成,院方緊急進行剖腹探查手術,發現患者滿肚子大便,塊狀糞便在糞水中載浮載沉,腹膜臟器遭到嚴重汙染,所幸治療後,患者已順利出院。嘉義醫院外科醫師連忙將腹腔徹底洗淨,並把破裂腸道切除、做人工肛門。(圖/嘉義醫院提供∕中國時報記者呂妍庭嘉義傳真)嘉義醫院指出,這名患者有中風及慢性便秘病史,當天到醫院時,大腸已破裂,糞便、糞水嚴重汙染腹膜臟器,外科醫師連忙將腹腔徹底洗淨,並把破裂腸道切除、做人工肛門,經過專業治療和精心照護,病患恢復良好。嘉義醫院外科主任張書豪表示,糞性結腸炎是一種罕見但危險的大腸疾病,主要是由於慢性便秘導致大腸內糞便形成硬塊,對腸壁產生過多壓力,造成結腸組織缺血發炎,嚴重者甚至會壞死、導致結腸破裂,引起糞性腹膜炎,此疾病常見於年長者,尤其是長期臥床、神經認知功能障礙或藥物使用影響腸道蠕動的患者,一旦腸道破裂,死亡率高達6成。嘉義醫院外科主任張書豪表示,糞性結腸炎是一種罕見但危險的大腸疾病。(圖/嘉義醫院提供∕中國時報記者呂妍庭嘉義傳真)張書豪說,此病例也提醒民眾,便秘問題不容忽視,特別是對於伴隨有慢性疾病的高風險群體,更應該重視並定期進行健康檢查,至於便秘的預防措施包括保持充足水分攝入、高纖飲食、適量運動等,一旦出現慢性便秘,應即時就醫並接受專業評估和治療,有需要時安排大腸鏡檢查,避免引發嚴重併發症。
錯信生娃能治痛經 輕熟女肚中抽出500毫升「巧克力黏液」醫生看傻
偶然摸到自己肚子裡的一個硬塊,大陸30歲的電商直播田田(化名)感覺不妙,來到浙江醫院三墩院區就診。B超結果顯示,她摸到的硬塊是個卵巢囊腫,已經有約15公分。「要知道,一個智能手機的長度通常14~15cm,你怎麽等到囊腫這麽大了才來?難道之前一點不舒服都沒有嗎?」醫生幾句話把田田說得有點懵。綜合陸媒報導,這幾年田田來「大姨媽」時會痛經,但一直以為是正常的,她目前未婚未育,根據她自述,以前都好好的,大概5、6年前,開始有痛經,雖然疼得越來越劇烈,但是聽說痛經以後能被生娃「治好」,再加上平時工作忙碌、常常忙到淩晨,她沒有把這事放在心上。由於田田從事的互聯網行業競爭激烈,她希望可以盡快復工,從網上了解到囊腫可以被「一根針」搞定,對身體基本也沒什麽損傷。浙江醫院超聲醫學中心副主任孫希希副主任醫師,為田田實施了超聲實時引導下的超聲介入硬化治療,醫生用直徑只有1mm的專用穿刺針置入囊腫腔內,抽出黏稠液體進行硬化治療,手術只在腹壁留下一個小小的針眼。卵巢囊腫,又叫巧克力囊腫,果然名副其實。手術過程中,孫希希從患者腹內共抽出500ml巧克力色黏稠液體,約為一瓶礦泉水的量。術後觀察2小時後,田田就快速出院回家了。浙江醫院婦科副主任彭光彩副主任醫師強調,每個人痛經的原因不一樣,有些原因引起的痛經可以被生孩子治好,有些卻是不行的。
長期咳嗽是「長新冠」?30歲男連咳2個月 竟確診淋巴癌3期
確診新冠肺炎後,不少人會有「長新冠」的症狀,常會感到喉嚨癢癢,想咳嗽的感覺。不過,近日有一名30歲男子已經持續咳嗽2個月,但並未對此症狀感到特別在意,直到他的醫生友人建議他前去就醫檢查後才發現罹患第3期淋巴癌。原本男子在與友人,同時也是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頭頸癌中心的耳鼻喉科醫師侯思任在Line上聊到,近期發現自己長時間咳嗽,但因為工作繁忙,所以沒有去診所或醫院檢查,侯思任建議男子趕緊前來他的診所檢查,沒想到在幫男子觸診時發現他頸部下方,靠近胸廓的位置有腫塊,經過切片檢查後,不幸確診「淋巴癌」。隨後,男子接受斷層掃瞄,結果顯示他的縱膈腔內有一個拳頭大小的腫瘤,正是侯思任在門診中觸摸到的硬塊,病情被確定為第3期,男子隨即被按排需要接受預計長達12次的化療。侯思任醫師指出,雖然淋巴癌患者可能表現為「燒、腫、癢、汗、咳、瘦」等多種症狀,但這名患者僅呈現咳嗽症狀。然而,長達一個多月的持續咳嗽仍是一個健康警訊,值得引起重視。他同時提醒,目前社會上普遍有不少人因感冒或新冠肺炎後出現長時間的咳嗽,容易讓人對慢性咳嗽失去警覺。因此,任何持續超過2周的咳嗽症狀都應該及早就醫,釐清是否為肺結核、氣喘、新冠後遺症,或者是潛在的肺癌、淋巴癌的表現,切勿對自己的健康掉以輕心,以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女孩成長路程 別忽略穿對內衣這一步
乳房檢查不是大人的專利,近年來,兒童性發育提早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常見家長們備感疑慮不安,擔心是否性早熟而影響日後身高與生活、甚至憂心是否因為腫瘤或環境荷爾蒙造成性早熟現象。而正常發育下,女孩比男孩發育期更有明顯的徵象,像是胸部發育是最早開始的青春期徵象,那麼何時該為她們挑選內衣,以及穿著哪種款式最適合? 穿對內衣是父母陪伴成長過程的重要一環。了解女孩第二性徵 成長過程不困擾一般女孩性徵發育從胸部開始,最明顯的症狀之一是乳頭和乳暈開始變化,乳房也會逐漸變大。根據小森林兒科診所兒童遺傳及新陳代謝科許鈺敏醫師提到,女孩乳房發育通常落在8-11歲之間開始,隨著近年的青春期越發提早,有些女孩在8歲開始,若有早於8歲之發育,則應就醫謹慎評估是否有性早熟問題。女孩們第一個胸部發育性徵,會在乳房底下因乳腺纖維組織增生而出現小小的硬塊,乳頭處則會顯著突起,這時胸部會有發癢或作痛的狀況。由於一開始的女性賀爾蒙分泌量不多,胸部有可能單側先發育,也有大小不均勻的徵象。第二階段乳暈進一步變大突起,其中會出現小小的濾泡組織,乳房則發育到下方開始出現陰影,這時因為乳房持續發育,穿著一般T恤已有明顯的輪廓,考慮到女孩們的身心發展,此時已建議穿著內衣。接著乳房持續發育,乳暈發育更加膨大,胸部變得十分明顯,此時落在胸部發育後的2年到2年半,約11歲半開始,就是初經來潮的時期,而身高成長速度則會顯著慢下來。▲黛莉貝爾提供歐美不穿內衣好自在 女孩挑對內衣更舒適上述第二階段乳房的輪廓逐漸成長明顯,開始需要內衣,而在歐美提倡舒適、自在不穿內衣的態度下,不喜愛穿內衣的女孩是否也適用呢? 醫生建議讓她們挑選適合的內衣,從中建立健康的青春期意識與自我認同,並且於跟家長討論的過程中了解內衣對於胸部的支撐與保護功能,這些都可以幫助女孩們更早且自信面對青春期。許鈺敏醫生分享8-10歲是胸部發育觸痛期也是黃金發育期,上述提到此時乳頭凸起、乳輪下圍有小硬塊,穿衣服會有痕跡,避免她們因害羞而造成駝背,此時挑選內衣原則可找舒適的莫代爾棉,有些孩子肌膚敏感,可選擇有SGS檢測符合紡織品安全規範的材質,設計上有護胸布料,可呵護剛發育敏感的乳頭,減少穿衣痕跡及摩擦,這時期的孩子還未有穿內衣的習慣,選擇可調整肩帶的成長內衣,可以更符合身形,讓孩子活動自在無束縛感,背部可以選擇加高設計的款式,減少駝背的出現,從小養成健康的姿勢體態。第二階段10-13歲是乳輪發育期,因為雌激素刺激,乳腺組織持續增生和腫脹,這時候乳腺明顯、胸型微隆起,在活動過程中易有乳腺的拉扯造成疼痛不適,也可能因皮膚撐開導致發癢;且因乳暈和乳頭突起,跑動時易與衣物造成摩擦,因此這階段可選擇有立體剪裁、預留發育空間的款式,加上脅邊雙摺加寬、腋下包覆設計,避免跑動時的摩擦不適以及後續可能產生的腋下黑色素沉積。而這階段因胸型隆起穿制服也會更明顯,穿著成長型內衣可讓她們內搭制服時自信挺胸。吾家有女初長成 父母重要的這一步胸部發育階段是女孩成長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除了身體變化外,可能面臨心理上的困惑,她們或許會感到不安、不自在或者害羞,這時父母的正向引導和理解支持很重要,協助她們了解胸部發育是自然的生理過程,提升對身體的自我認同感、穩定情緒,並鼓勵她們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睡眠充足、規律運動,最重要的!鼓勵她們習慣穿著合適的內衣,都有助於女孩們擁有健康和舒適的身心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