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儲存
」熱能逸散較8年前多2倍!南極海冰面積創歷史新低 風暴更頻繁出現
南極洲擁有地球上最大的冰原,約含全球約90%冰量,根據英國國家海洋中心(NOC)本月18日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南極海冰消退量已突破紀錄,冰山面積也創下歷史新低紀錄,而這將導致無冰地區發生風暴的頻率增加,更可能讓全球氣候系統產生變化。據《法新社》(AFP)報導,科學家過去已經知道,南極海冰流失會使族群數量減少,造成冰架因海水升而更容易融化,同時會降低南冰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而這項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的新研究則探討了另一個後果,科學家認為,若海洋向大氣釋放更多熱能,將帶來更頻繁的風暴出現。自2016年以來,南極海冰已經大規模消退,但與2023年的情況不同,當年已經無法像往常一樣在冬季恢復大量海冰,其規模更破了紀錄。在這項研究中,英國國家海洋中心海洋學教授喬西(Simon Josey)和夥伴重點關注了2023年南冰洋海冰異常消退的3大區域,分析衛星影像、海洋與大氣、風速與溫度等觀測數據,發現這些新近的無冰海域,平均逸散到大氣層的熱能,是2015年前較穩定期的約2倍多。研究人員指出,在這些海冰消退區域,與1990到2015年期間相較,2023年6到7月間風暴發生頻率,每月增加多達7天。研究人員說明,海洋是重要的氣候調節器和碳儲存槽,能吸收超過90%因溫室氣體排放而被滯留地球表面附近的多餘熱量,若海冰減少,所造成的熱量損失可能對海洋循環方式、整個地球的氣候系統產生影響,如改變南冰洋更深層的低溫、高密度底層水的熱能吸收與儲存機制。研究人員也強調,人們有必要更深入了解海冰消融可能帶來更深遠的後果,「若在連續幾個冬季反覆出現低冰層覆蓋率,將強化這些負面影響,也可能讓熱帶和北半球等更遠處發生嚴重的變化」。
史上首次!COP28達成「終結化石燃料」協議 產油國退讓背後藏隱患
全球近200個國家今(13日)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達成「史上首次」的歷史性協議,宣示為避免最嚴重的氣候變遷,將逐步減少使用與淘汰化石燃料,明確但也象徵性的表明石油時代終於走向結束。據《路透社》報導,該使用「逐步淘汰石油」強硬措詞協議,在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OPEC組織反對下,進入馬拉松式延長討論,並以「減少化石燃料消耗」形式,踏出終結人類石油時代第一步。會議主席賈比爾(Sultan Al Jaber)告訴各國代表,「一起為我們的歷史成就自豪,我也為我的國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推動進程的作用感到驕傲」;科學家則盛讚,這是阻止氣候災難最後與最好的希望。協議在OPEC反對下一度卡關。(圖/達志/美聯社)協議呼籲各國以「公正、有序、公平方式讓能源系統逐漸擺脫化石燃料,俾使於符合科學情況下,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與在2030年完成全球再生能源增產2倍、加快減少煤炭使用程度、加快碳捕捉及碳儲存技術,以協助「清理」難以脫碳的產業。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大的小島嶼國家,共同推出代表。(圖/達志/美聯社)不過,雖然丹麥氣候與能源部長約根森(Dan Jorgensen )驚訝道:「我們在周圍都是石油國家的會議上,完成遠離石油與天然氣的協議。」、沙烏地阿拉伯代表歡迎協議的誕生,並稱協議將幫助完成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的「控制升溫攝氏1.5度」目標。但這項協議背後其實暗藏洶湧與存在隱患。代表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劇烈的小島嶼國家首席代表拉斯穆森(Anne Rasmussen),在認同協議同時也批評,「我們要的是指數級,不是漸進式的進步」。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主要產油國,也主張「專注碳排放與碳捕捉,而非化石燃料」,暗示OPEC拒絕為氣候變遷大幅減產石油而影響國家收入,也為結束石油時代投下變數。批評者認為,產油國的主張無法實現真正的減碳。(圖/達志/美聯社)批評者表示,碳捕捉是極其昂貴又未經過大規模驗證技術,產油國的主張是為證明「人類還是需要石油」的伏筆;美國前總統高爾(Al Gore)更直言,「最終協議在產油國家影響下半途而廢,並存在明顯漏洞」,且協議既然達成,各國就有責任透過政策與投資實現協議的目標。憂思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的科學家克萊斯特(RachelCleetus)也指,該協議未讓富裕國家提供發展中國家相對應的應對資金,恐使窮國難以履行協議與無法縮小能源貧富差距。
台灣綠電跑哪?2/買不到綠電先拚節能 大廠拚2030年達成100%再生能源目標
「購買綠電就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企業的最後手段,企業本來應該還是要先提升自身的能源使用效率,才是根本之道。」熟悉ESG規範人士指出,而購買綠電應該是用來彌補其在節能之後仍有不足之處的方式。從蘋果要求供應商全面使用再生能源,到台灣用電大戶條款,以及企業們對自身ESG行動要求,購買綠電成了企業的顯學。據 2021年經濟部公布的用電大戶條款,優先規範契約容量5000kW以上之用電大戶,必須在2025年以前完成契約容量中10%電力來自再生能源。也就是說,用電大戶只剩三年可努力。產業人士指出,一般是先由能源技術服務公司為客戶評估可行的節能改造措施(EnergyConservation Measures,ECMs),協助工商業界擬定節能計畫,所需的費用,或是由廠商自行編列預算,或是由改善能源使用所節省能源的費用,在合約期限內分期來償還。友達攜手台達,為太陽能電廠客戶提供高效能整合式解決方案。(圖/報系資料照)在國內科技大廠中,台達(2308)可說是節能模範生,早在2017年就承諾2025年的碳密集度相較2014年下降56.6%,2019年台達全球據點用電已有45%是採用再生能源,2021年3月,台達更宣布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識RE100,承諾全球據點將於2030年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及碳中和的總目標。台達執行長鄭平曾表示,「台達會以自主節能、並運用太陽能自發自用與自蓋電廠等能力為主,同時評估當地綠電市場的交易成熟度,搭配購電協議(Power Purchase Agreement;PPA)或再生能源憑證(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s;RECs),致力達到RE100承諾目標。」而傳統產業中,新纖(1409)對綠能及減碳提出不少也規劃,包括氫能取代化石燃料、研發碳捕抓技術,及碳儲存技術,同時也投資風力發電、太陽能等再生能源。新纖子公司新光幼獅公司董事長羅時銓指出,「綠能是全球趨勢,企業要超前部署,不能等到客戶要求了才動作,那不僅時間慢了、成本也高了。」 微電能源董事長王愍迪分析,綠能就是電流、數據流、金流等「三流」的串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圖/微電能源提供)面板廠友達(2409)也在今年正式成為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的會員,承諾於2050年全面使用再生能源。元太科技(8069)也展開零碳排行動,制訂三大階段性目標,逐步於2025年達成40%再生能源使用,2030年使用100%再生能源落實RE100目標,並於2040年實踐淨零碳排承諾,協助推動環境永續發展。產業界的綠能需求暴增,成了不少新創業者眼中的新商機。微電能源(6883)董事長王愍迪分析,綠能就是電流、數據流、金流等「三流」,串連了能源技術、機構投資人、銀行、綠電憑證、用電戶、電網、儲能應用、電廠管理的多種面向,「這也造就出很多可以切入的機會,其中像是整合用電戶及發電戶之間的供給與需求,就是一個很大的發展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