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13
」 胃癌幽門螺旋桿菌為胃癌頭號兇手! 醫建議「這6類人」及早篩檢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喜歡寄生在胃內的細菌,雖然其發現是一場意外,亦很晚才被醫界發現,卻是造成消化道潰瘍及胃癌的頭號兇手。安南醫院消化內科病房主任郭立夫提及,許多人收到體檢報告時,若血液中的幽門桿菌抗體呈陽性,常會感到不知所措自己是否感染胃幽門桿菌,於是拿體檢報告至診間諮詢。診斷幽門螺旋桿菌 常見2大檢查方式郭立夫主任分享診斷幽門桿菌的方法,分成「非侵入性」和「侵入性」兩大類:非侵入性檢查方式包括碳13(碳十三)尿素呼氣試驗、抽血和糞便檢查,其中碳13尿素呼氣檢查是現在最普遍的方法,由受檢者喝下藥水,再檢查呼氣出來的碳13含量,便可知道幽門桿菌感染是陰性或陽性;另一抽血檢測抗體方式,通常需進一步檢測,因此較少作為檢測的標準。至於侵入型檢查,則是胃鏡檢查時,夾取一塊組織採樣進行化驗。因此,如果發現血液中有幽門桿菌抗體時,仍需要再次進行呼氣檢測或胃鏡組織採樣,才能確定是否感染幽門桿菌。六大類型必做 胃幽門桿菌檢測 一、消化性潰瘍:因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與幽門桿菌感染相關二、慢性胃炎、腸上皮化生或萎縮性胃炎:這些病灶可視為胃癌的前兆,而治療幽門桿菌可以改善胃黏膜萎縮,大幅減少罹患胃癌機率三、胃癌高危險族群:如三等親內有胃癌家族史、抽菸族四、長期服用藥物:若因其他疾病而長期使用藥物,較容易讓胃黏膜受損五、有消化不良症狀者六、缺鐵性貧血或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感染幽門桿菌 混合療法治療根據台灣消化系醫學會2022 年發布的最新《胃幽門螺旋桿菌篩檢指引》,民眾一旦篩檢出幽門桿菌陽性,建議接受除菌治療;至於該用哪種療法,建議由醫師進行評估,首要考量包括患者有沒有藥物過敏史、抗生素抗藥性盛行率等。郭立夫主任補充,現已研發出新一代混合療法,除菌成功率高達95%,優於傳統的三合一療法。因此,感染幽門桿菌並不可怕,只要給予合適的除菌療程,既可以輕鬆除菌,又能降低罹患胃癌或消化道潰瘍的機率。
腹痛吃胃藥沒舒緩竟是染「1菌」!疏忽恐癌變 冒8症狀快就醫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年約40歲的邱小姐有上腹悶痛的情況,但因害怕就醫,自行去藥局買胃藥服用,腹痛減緩後,便不以為意,直到上腹痛且開始解黑便,出現頭暈、無力的症狀,就醫經胃鏡檢查後發現,其胃的幽門處有好幾個潰瘍,接受制酸劑治療後,病況穩定,也不再解黑便,後續切片證實為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常見這些徵兆 少數會癌變中榮嘉義分院肝膽腸胃科陳柏翰醫師說明,根據統計胃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慢性胃炎,其中15%至20%會發展成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1%至2%發展成胃癌;0.1%發展成胃淋巴癌。發生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能會有下列徵兆或症狀:腹部疼痛或有燒灼感、食慾不振、打嗝、脹氣、體重減輕、空腹時腹部更加疼痛、噁心等,若自身有上述症狀,應即時就診,接受醫師評估及診治,切勿任意自行服用成藥。治療胃幽門螺旋桿菌 2方式合併成功率高達9成陳柏翰醫師說明,若確定診斷為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其治療方式以口服抗生素治療加上氫離子幫浦阻斷劑14天的治療可達90%以上的成功率。案例邱小姐在持續接受14天包含抗生素與氫離子幫浦阻斷劑的四合一治療,經碳13吹氣檢測,確定胃幽門螺旋桿菌已經根除。預防感染幽門桿菌 應養成良好衛生習慣而預防勝於治療,幽門桿菌會存在糞便及唾液中,故陳柏翰醫師建議,飲食前後要注重手部清潔,共餐使用公筷母匙,也切勿將口咬過的食物餵給孩子,以預防幽門螺旋桿菌的孳生。
女星胃癌4期「幽門桿菌越殺越多」 切片取樣突現奇蹟…醫生也傻眼
女星唐玲曾演出多部八點檔,2019年診斷出胃癌,經過8次化療,以為抗癌成功,沒想到癌細胞轉移到卵巢,已是第4期,只好陸續切除子宮、卵巢、胃保命。時常在社群平台分享近況的她,今(9日)透露,之前胃裡復發的幽門桿菌不但殺不死,反而愈來愈多,不料最近竟奇蹟消失,連醫生也無法解釋,讓她又驚又喜。「我相信有奇蹟,但沒想到居然會發生在我身上!」唐玲今日在臉書發文,「之前發現胃裡復發的幽門桿菌,已經使用到第三線抗生素,不但殺不死反而愈來愈多。胃癌患者80%都曾感染此菌,研究也已確認幽門桿菌會導致胃癌成因,所以有胃癌史的我,每位醫師都建議要滅除~但氣人的是,我的殺菌療程一直失敗,搞的我七暈八素」。她接著說,「為了針對我的幽門桿菌能找到量身打造的抗生素,好不容易才終於掛進台大醫院,可以參加實驗療程,想不到事情跟我想的不一樣,在取樣時居然發生奇蹟。在台大醫院做胃鏡切片樣本化驗呈現陰性(當時懷疑可能沒切到病菌感染檢體),於是又使用碳13吹氣(檢測二次),確定目前在我的胃裡面找不到幽門桿菌的蹤跡」。唐玲提到,「我問醫師這怎麼回事?醫師無從回答,但可以確定的是,抗生素的實驗就到此為止,因為在我的胃裡沒有幽門桿菌,它莫名奇妙的消失了…這段期間我做了一些事情,我問醫師:這跟我的幽門桿菌消失有關係嗎?醫師說:這個沒有證據可顯示。我很傻眼,但無論如何不是每個問題都會有答案,人的身體奧秘,反正就是個奇蹟」。(圖/翻攝自唐玲Linh Linh臉書)
「關鍵同位素找到了」 科學家嗨喊:火星真有生命存在過
Is there life on Mars?人類對於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或曾經有生命存在一直充滿好奇,美國NASA火星探測器「好奇號」最近在火星的地表岩石中,發現重要的「碳12」同位素存在,該同位素在地球上是建構出有機生命的基礎「材料」,因此科學家認為,火星在過去可能至少有微生物的存在,替地外生命研究跨出重要一步。綜合外媒報導,「火星樣品分析化學實驗室」(SAM)首席研究員馬哈菲(Paul Mahaffy)表示,地球上大部分的碳原子存在於岩石與沉積物中,其餘則在海洋、大氣,與地球上所有的有機物、也就是生命中。因此他們假設火星也會以碳作為建構生命的基礎材料。馬哈菲指出,碳以2種穩定的同位素:碳12與碳13形式存在,由於碳12比碳13少了1個中子,因此會比碳13「輕」與「堅固」卻又更容易「分解」,而成為地球上絕大多數有機物的建構基礎。好奇號在有35億年歷史、據信有古老湖泊泥岩的蓋爾隕石坑(Gale)中,提取了24個不同的岩石樣本,並透過機上的儀器分析,發現不同樣本的差異極大,其中有6個樣本的碳12、碳13含量,高出地球的參考標準值70%以上。參與研究的賓州大學(UPenn)生物地球化學家豪斯(Christopher House)指出,來自隕石坑山脊頂部與其他高處的樣本中,存在相比低處更大量的碳12、碳13,這代表火星上也有類似地球的大氣碳循環,進而可能創造出有利生命誕生的環境。研究團隊推測,火星曾出現以岩漿中較輕的碳為食,類似地球深海火山口或熱液排放口的微生物存在,微生物排放出「甲烷」後,再由其他微生物以它們排放的甲烷為食,建立起最基本的循環。雖然這次的新發現,大大提高了火星曾經存在生命的機率,但人類尚未在火星上發現微生物存在的「物理」證明,只得到生命存在過的佐證,且火星是否真有與地球一樣的生命誕生機制,目前還未蓋棺論定,仍需更多調查才能找出答案。
濕疹抹藥5年零效果!護理師改塗「這食物」1週好轉 醫師曝超神療法
台灣氣候潮濕,尤其夏季更是悶熱難耐,導致不少民眾患上濕疹,有時久久無法痊癒。腎臟科醫師江守山今(16日)在臉書透露,皮膚科在治療濕疹患者時,通常都會開立含有類固醇或抗生素的藥膏,但抹久了容易產生抗藥性,必須不斷更換藥物,其實只要塗抹「純蜂蜜」,就能在短時間內有效改善症狀。「濕疹一定要塗類固醇嗎?」江守山今日在臉書粉專分享收治個案,一名79年次的護理師手及肘部從5年開始長出濕疹,多年來陸續看過皮膚科、中醫,除了用過類固醇、抗組織胺藥膏,也嘗試過長期吃中藥改善,結果病情始終未見起色,直到他給患者塗抹一種「食物」,短短1週過後就明顯好轉。《ETtoday新聞雲》報導,江守山表示,皮膚科給濕疹患者的處方,通常都是含類固醇或抗生素的藥物,然而隨著身體產生抗藥性,就必須換一種抗生素塗抹,因此他建議該名護理師在患部抹上「純蜂蜜」,效果立竿見影;醫師提到,國外研究多年前發現,蜂蜜有殺菌、抑制蟹足腫等功效,現在已是癒合傷口的第一級處方。江守山說明,當濕疹發作時,皮膚經常已長滿金黃葡萄球菌,防水層也已失效,影響抗生素效果,因此可以考慮透過蜂蜜治療;醫生建議,患者可以在洗澡前敷上蜂蜜約30分鐘,約7天後就會有效果,但一定要使用純的蜂蜜,最好是在購買前仔細確認蜂蜜是否經過碳13同位素檢測,防止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