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
」 病毒 癌症 疾管署 大陸 麻疹路過也會中標!診所示警「病毒界葉問」:恐1傳10人
疾病管制署18日公布新增4名麻疹確定病例,包括3例國內感染及1例境外移入,初步研判為同起群聚事件,而且皆是日前越南境外移入個案40多歲男性,就醫時陪病的家屬、急診就醫接觸之護理人員及環境清潔人員,以及同班機的另一名40多歲男性。對此,有診所也發文示警,麻疹走過路過就可能被傳染,甚至1人傳染10人!根本是「病毒界的葉問」。疾管署18日公布新增4名麻疹確定病例,包括3例國內感染及1例境外移入,國內感染者為30多歲男性(案1)、30多歲女性(案2)及30多歲女性(案3),分別為12月10日公布之越南境外移入個案(中部40多歲男性)就醫接觸者之陪病家屬、急診就醫接觸之護理人員及環境清潔人員;境外移入之40多歲男性(案4),為指標個案同班機旅客,先前已由衛生單位匡列為接觸者進行衛教及追蹤,並於出現疑似症狀後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研判係因搭機過程接觸該名確診個案感染。對此,「新莊波力親子診所」昨(23日)晚間也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經由空氣、飛沫、鼻咽分泌物傳染,麻疹病毒能在空氣中維持2小時的感染力,且傳染力強大,走過路過就可能被傳染,甚至1人傳染10人!根本是病毒界的葉問。至於麻疹症狀有哪些?診所說明,麻疹感染初期症狀如同感冒,會有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等症狀;發燒3至4天後,口腔黏膜上會出現柯氏斑點;感染7至18天後,從耳朵開始發疹,並擴散至臉和全身,持續4至7天,而且「嬰幼兒罹患麻疹可能併發耳炎、肺炎與腦炎,致死率高達5%至10%!」診所續稱,麻疹患者應 隔離,避免傳染給家人。除了按時服用抗病毒藥物,也可以多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B,增強抵抗力。雖然得過麻疹的人具有終身免疫力,「但接種MMR疫苗是最好的預防!」疾管署也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民眾非必要應減少前往醫療院所等容易傳播場所,病患及病患家屬進出醫院或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等,應做好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並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疾管署再次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攜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並建議1981年(含)以後出生者,如獲悉前往東南亞國家等流行地區,可經醫師評估接種疫苗後再出國,以降低感染風險。出國時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暴露史。
寒風中飆罵老公 30歲女下秒「嘴歪、語無倫次」竟是腦中風
近期台灣天氣寒冷,醫師也提醒,低溫容易誘發血管收縮,再加上情緒激動,恐怕會成為腦中風的導火線。義大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睿生分享一則案例,一名30出頭的健康女子在寒風中與丈夫爭吵,激烈爭執到一半,她突然嘴歪、語無倫次,甚至失去平衡,送醫後確診為梗塞型腦中風。根據《中時新聞網》的報導,陳睿生表示,患者的先生提到,當時他們在寒風中吵架,妻子本來罵得很大聲,但突然語無倫次,接著嘴巴歪斜,身體明顯失去平衡。緊急送醫後,發現患者為梗塞型腦中風,所幸及時送醫成功保住性命,但未來仍需面對復健挑戰。「她的腦中風範圍不小,未來可能會有左側肢體無力的後遺症,需要長期復健。」陳睿生也指出,該女子並無三高、抽菸或心血管疾病史,身形也不肥胖,原本是一名健康的女性,然而寒冷的天氣加上激烈情緒起伏,成為引發腦中風的誘因。陳睿生提醒,寒冷氣候容易引起血管收縮,進一步升高血壓,而情緒激動也可能成為觸發危機的關鍵因素。腦中風的高危險族群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以及有抽菸習慣者,但即使是年輕健康的人,在極端環境和情緒壓力下也可能中風。事實上,衛福部也曾指出,當溫度降低或溫差過大時,血管也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因此長者及高風險民眾在溫差大時,仍應注意三高控制、健康飲食、保暖措施及避免菸害,如果出現下列心臟病及中風徵兆,請立即就醫,爭取黃金搶救期。此外,研究發現低溫引發的腦中風,最容易發生在曝露於低溫環境中的前2至3小時,因此提醒民眾外出或居家均應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善用圍巾、帽子、口罩、手套、防滑鞋襪等。日夜或室內、室外溫差大時採洋蔥式穿法,內層可穿排汗功能良好的衣物,中層衣物保暖,最外層防水防風,視場合與溫度穿脫,並適時補充溫開水,暖身之餘亦可避免血液過度黏稠而增加腦中風機率。
「最美校花」簡廷芮兒發燒住院15天!她曝冒2反應喊:變小腦炎
32歲演員簡廷芮,因演紅《我的少女時代》陶敏敏一角,有「最美校花」之稱。2020年她在演藝事業蒸蒸日上之際嫁給小開男友,婚後火速生下一兒一女,平時會透過社群記錄親子日常,不料23日卻發文透露,兒子「小芒果」發燒、拉肚子住院15天,甚至出現眼睛上吊、全身扭曲等反應,後來更確診小腦炎,讓她相當不捨。簡廷芮透露,兒子因為發燒和腹瀉急診後,被診斷為「肺炎鏈球菌+急性腸胃炎」,接著轉院至台大兒童醫院治療,未料第三天晚上,兒子症狀突然惡化,出現眼睛上吊、全身扭曲等異常反應。據了解,小芒果出現這樣的情況斷續持續超過1小時,最終是靠鎮定劑才稍微緩解。簡廷芮透露,經醫療團隊進一步檢查,確診是因黴漿菌藥物引發的「錐體外症候群」,過去文獻上僅有一例,因此兒子成為了第二例。簡廷芮還表示,兒子住院期間病情波折不斷,退燒後卻突如其來地失去語言能力,上半身無力甚至無法坐起,後來經過腰椎穿刺和核磁共振檢查,確診是「小腦炎」,而醫療團隊判斷不需要藥物治療,但要時間來復原。對於兒子的情況,簡廷芮感慨表示,「這15天的一切對我們來說真的太折磨,小小的身體也真的太辛苦,太心疼了」,目前小芒果已經回到家中,她也透露兒子努力練習說話與走路,恢復的過程正在順利進行。簡廷芮兒「發燒住院15天變小腦炎」。(圖/翻攝自IG)
陸「1病毒」大流行!兒童感染人數激增 專家示警:死亡率恐達43%
大陸最近出現「人類偏肺病毒」(HMPV),兒童感染人數激增。毒物專家、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招名威透露,據說某一特定人群在感染之後,HMPV的死亡率高達43%,另根據《柳葉刀全球健康》2020年發布的一項研究估計,2018年5歲以下兒童有1400多萬人感染HMPV病毒,其中60多萬人住院,超過1.6萬人死亡,死亡率大約千分之一。招名威日前在臉書粉專「招名威教授 毒理威廉」說明,人類偏肺病毒是一種會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目前尚無疫苗和特效藥,加上可能與其它病毒交替傳播,導致對岸各地醫院大爆滿,尤其兒童門診更是一號難求,又因醫療品質不佳,患者罹病後無法即時獲得有效的治療,死亡率確實可能大幅增加。大陸疾控中心通報稱,入冬後全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呈現持續上升趨勢,人偏肺病毒感染在逐漸增多,其中14歲及以下病例中,HMPV陽性率呈波動上升趨勢,北方省份上升趨勢更明顯。西安兒科醫院醫生證實,「我們今年發現偏肺病毒感染特別的多,那麼今年的偏肺病毒所引起重症肺炎發生率,我們覺得比較高,很多孩子表現的是高熱不退。」招名威指出,人類偏肺病毒通過與污染的分泌物直接或密切接觸而傳播,最常見的傳播途徑為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如接觸了患者咳嗽和打噴嚏排出的分泌物,或者與患肢肢體接觸,比如握手等,以及觸碰帶有病毒的物體或表面後,再接觸黏膜,如眼、鼻等,確診機率都是很高的。招名威提醒,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切斷這種傳播途徑,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未洗手就觸摸眼、鼻等,同時增加自身免疫力,少去人多的場合,「這段時間最好沒事就是別去疫區,以免自己被感染了,還帶著病毒回來毒害台灣人!」
孩子發燒咳嗽別小看! 恐是「感染1病」需住院治療
近年來,幼童感染肺炎鏈球菌的案例逐漸增加,尤其是進入幼兒園後的感染風險更高。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每年約有數百名5歲以下幼童因肺炎住院,其中肺炎鏈球菌感染佔據重要比例。從咳嗽到住院 注意感染警訊2歲半的呂小弟因反覆發燒、持續咳嗽而就醫,情況嚴重到夜間咳到嘔吐,嚴重影響睡眠與生活。經診斷確診為肺炎,所幸經過5天住院治療後逐漸康復。呂小弟的媽媽回憶,孩子一開始只是發燒咳嗽,我們以為是普通感冒,沒想到症狀越來越嚴重,甚至晚上咳到吐,真的讓我們擔心又心疼。這樣的經歷不僅讓全家陷入恐慌,也為日常生活帶來極大困擾。門諾醫院小兒科鄭永隆醫師表示,類似案例在門診並不罕見,特別是在季節交替時節更需警惕。肺炎鏈球菌 施打疫苗降感染風險鄭永隆醫師指出,「肺炎鏈球菌」是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傳染力極高,可透過飛沫或空氣傳播。嬰幼兒和免疫力低下者是高風險族群,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演變為大葉性肺炎。當前疫苗接種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我國已將其納入幼兒常規疫苗,建議分別在2個月、4個月和12個月接種三劑基礎劑。4歲時接種追加疫苗 強化免疫保護力鄭永隆醫師強調,疫苗保護力會隨時間遞減,加上幼童入園後接觸人群增多,感染風險大幅提升,建議在4歲時接種追加疫苗,以強化免疫防護。研究顯示,完整接種疫苗的幼童,不僅可降低感染風險,即使不幸感染,症狀也較輕微。為了孩子的健康,請在適當的年齡帶他們完成疫苗追加,一起守護孩子健康成長的未來。
七旬翁胸骨疼痛!就醫檢查意外發現肺腺癌四期 「細胞治療」順利控制病情
70多歲的賴先生,退休後積極參與社區里內的公益及登山健行活動,身體健康硬朗,半年前因胸骨疼痛前往就醫,經胸部X光及切片檢查確診為肺腺癌四期,身體也因腫瘤快速變化壓迫到肺部而出現胸悶、嚴重氣喘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在醫療團隊的評估與建議下,賴先生先進行肺部腫瘤切除手術,同時安排基因檢測找出適合的標靶藥物,並規劃為期三個月的DC-CIK細胞治療,透過合併療程終於讓腫瘤在短時間內縮小,如今已不須使用止痛藥及專人照護,每天早晚能夠健走及簡易運動。細胞治療應用 癌症治療與再生醫學細胞治療可分為兩大類,第一種應用為癌症治療,是將自體免疫細胞,從體內分離出來並在實驗室大量培養,再輸回病人體內來達到對抗癌細胞的目的;第二種應用則為再生醫學,是利用幹細胞分化的特性,誘導幹細胞分化出想要治療的細胞種類,達到器官修復或組織再生的結果,其應用包含退化性關節炎或軟骨細胞再生,或是燒燙傷時表皮或皮下組織的修補,以及阿茲罕默症及帕金森氏症神經細胞再生。賴先生的案例就屬於第一種應用,是目前癌症治療的新契機。DC-CIK細胞治療攻擊癌細胞並活化免疫系統 是癌症治療新選擇雙和醫院細胞治療中心主任莊博雅醫師表示,DC-CIK細胞治療原理是結合具有辨識抗原及呈現的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DC)與毒殺能力的細胞激素誘導殺手細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在體外共同培養並大量擴增後,將活化的免疫細胞回輸到患者體內進行癌細胞毒殺作用。DC-CIK不僅能攻擊癌細胞,同時也會活化自身的免疫系統,對於長期接受癌症治療的癌友是一個可嘗試的新選擇。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謝燿宇醫師指出,從治療前的影像檢查中可明顯看到賴先生肺部腫瘤持續擴大,除透過基因篩檢找出合適的標靶藥物外,合併搭配每劑間隔兩周,共六劑的DC-CIK細胞回輸治療也是關鍵,後續透過電腦斷層檢查可明顯看到腫瘤縮小,部分腫瘤甚至消失。除療效顯著外,更重要的是幾乎無副作用產生,精神與體力並無影響,未來只需按照醫囑定期回診即可。
今年檢查都正常!56歲男急性腎損傷 竟是每天3餐吃「1食物」害的
大陸浙江省寧波市一名56歲的廖姓男子近日因突然腰部疼痛,並伴有頻尿、尿急、尿色發黃、尿量減少等症狀,來到醫院的腎臟內科就診。醫生檢查後發現,患者的肌酐異常增高,達到216.6umol/l(正常值是57-97umol/l),被診斷為急性腎損傷。綜合陸媒報導,醫生查閱病史發現,廖男今年2月的腎功能檢查結果正常,如今腎功能突然出現異常,病理結果顯示,他患有急性腎小管損傷合併局竈間質性腎炎,部分腎小管內可見圓盤狀結晶,考慮是草酸鹽腎病。在醫生詢問下,患者這才回想起前段時間家中辣椒成熟,無辣不歡的他每天3頓都吃辣椒。醫生判斷,頻繁吃辣是導致患者發生草酸鹽腎病的主要原因。由於辣椒的草酸含量豐富,若經常大量食用,草酸在腎臟中沉積,當濃度過高時就會對腎臟組織造成損害,甚至增加急性腎功能衰竭的風險。因此對於特定人群,尤其是腎病患者,應盡量避免大量食用辣椒,一旦確診為草酸鹽腎病,需立即治療。醫生進一步說明,除了吃辣以外,長期喝濃茶易傷腎,因為茶葉中含有咖啡因,且含有較多鞣酸,容易與體內的鐵結合變成一種難溶性物質,引發腎結石。另外,老湯經過長時間燉煮,嘌呤含量非常高,常喝易導致高尿酸血症的發生,除了會引發痛風急性發作外,還可能導致腎臟以及心血管的損害。醫生提到,如果出現水腫,包括眼瞼、面部、下肢等部位;疲乏無力,精力不充沛;夜尿增多,尿中有泡沫、血尿;高血壓,尤其是年輕人高血壓;噁心、嘔吐,食慾降低;臉色、眼瞼及甲床蒼白、呼氣有氨味等症狀,應盡早進行腎臟相關檢查,以免耽誤病情。
《麻辣鮮師》女星罹癌開刀!術後迫不及待回台東 身體現況曝光
47歲女星林利霏因演出《麻辣鮮師》中「Gina」一角打開知名度。12月初林利霏透露,自己罹患大腸癌一期,近日她完成手術治療,昨(21)日透露已出院,當天就迫不及待想要回台東,現在舒服休養,心情很好。林利霏日前開刀處理大腸2公分息肉,她昨日在臉書上發文表示,終於到了出院的日子,她迫不及待搭火車回到台東,可以回家實在太開心,「我可以好好的、舒服的休養,好好的生活。」林利霏憶起開刀後8天不能進食,住院時又只能喝米湯、流質食物,回到家收到思念已久的台南牛肉湯,讓她超感動。貼文最後,林利霏曬出一張住院照,她穿著病服、戴口罩,身上掛著引流管,女兒在旁貼心牽著她走路,另一張則是老公張翰在病房的照片,感謝家人的陪伴。演藝圈好友張棋惠、蔡逸帆回應:「平平安安」;網友也紛紛留言祝福:「好好休養,早日康復」、「要好好休息」、「保重身體」。張翰15日透露林利霏做完手術好轉,已可以下床走路。(圖/張翰IG)林利霏先前透露,10月到台東醫院做身體檢查,發現大腸有一顆2公分的息肉,經切除後化驗顯示為惡性,確診大腸癌第一期,必須開刀治療,轉診到台北台大醫院進行手術。張翰15日在社群透露,愛妻在手術後第5天有明顯好轉,現在的她已經能走路,「太太恢復得很好,謝謝大家的祝福。」
天寒地凍生病人數變多 專業醫提醒做好3件事免受病毒侵擾
近期台灣由於冷氣團襲擊的關係,氣溫可以說是直線下降,非常寒冷。而耳鼻喉科醫師張弘也發文提醒,建議民眾做好三件事情,這自己可以避免各式病毒的侵擾,畢竟從12月起「好多人生病,候診清單深不見底」。耳鼻喉科醫師張弘在FB發文表示,自己在診所中觀察到,自12月以來,患者數量急劇增加,候診清單長達深不見底。其中腸病毒自12月初大規模爆發,雖目前稍有緩解,但仍不容忽視。同時,新冠肺炎的確診數量由於快篩數量減少而難以準確估算,而流感病毒則在近期病例中有所上升,單一夜診期間便出現4例陽性個案。根據疾管署提供的數據,除了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多種病原體也持續有陽性檢出,顯示目前正處於病毒齊發的高峰期。面對多種病毒同時流行,張弘醫師特別提醒,病毒傳染力極強,尤其在家庭環境中,一人染病後往往迅速傳染給其他成員,造成全家感染的情況。張弘醫師強調,在這樣的季節裡,保暖是基本的預防措施,而外出時更應佩戴口罩並養成勤洗手的良好習慣,以降低感染風險。
38歲女爆瘦「瘋狂網購」竟是罹罕病 醫示警注意6症狀
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 SLE)是一種典型的全身自體免疫疾病,病因至今未明。其千變萬化的臨床表現與多樣化的自體抗體存在為此病的特徵。台北一名38歲的江姓女子近半年來因頻繁發燒、皮膚紅斑及倦怠無力等症狀,加上體重明顯下降,甚至出現躁狂及妄想等精神異常問題。經就醫檢查,確診為紅斑性狼瘡合併中樞神經影響。根據《NOWnews今日新聞》的報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賴佩幸近期分享一個病例,台北一名38歲的江姓女子近半年來因頻繁發燒、皮膚紅斑及倦怠無力等症狀,後續更出現巨額網購消費等躁狂症狀,就醫後才發現是紅斑性狼瘡合併中樞神經影響。而江女因忙於小夜班工作,延誤就診,導致確診時間拖延了半年。賴佩幸指出,紅斑性狼瘡的症狀多樣化,診斷難度高。此病俗稱「蝴蝶病」,常見於患者臉上出現蝴蝶狀紅斑,但也可能有光敏感、口腔潰瘍、關節痛、腎功能異常及神經系統異常等表現,例如痙攣或精神病症狀。紅斑性狼瘡的致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瞭,但與免疫系統異常相關。患者的免疫系統會產生自體抗體攻擊全身細胞,可能引發多重器官問題。此病在女性中的發病率約為男性的10倍,尤其多見於青春期至40多歲的育齡女性。衛福部南投醫院也曾說明,紅斑性狼瘡主要是女性的疾病,在美國所有的報告中女性所佔的優勢是78至90%,其好發年齡是11至50歲,尤其是15至39歲為最高峰,也就是生育期間。至於發生率,紅斑性狼瘡盛行率估計約每2000人有1人,但人種與地域之差別很大。SLE約有6%與其他的自體免疫疾病,例如溶血性貧血,甲狀腺炎或特發性血小板減少等器官特異性自體免疫疾病一起發生。
浙江妹鼻塞2個月 以為小感冒「檢查竟是癌症」
不少人會有鼻塞、流鼻涕的問題,通常不會太在意,但有時候小症狀可能隱藏大危機。過去就有民眾出現鼻塞症狀,都以為是感冒,所以沒放在心上,豈料最後檢查出來是惡性腫瘤,確診癌症。根據《齊魯壹點》報導,浙江紹興一名年輕女子,2個月前出現單側鼻塞的情況,以為只是小感冒,就自行買藥吃,但服藥後症狀並沒緩解,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左側鼻咽部有異常占位,並且雙側頸部的淋巴結增大,確診為惡性腫瘤。另外,家住北侖柴橋15歲少年也經常鼻塞、流鼻涕,原以為是鼻炎,然而症狀長達了半年時間,而且愈來愈嚴重,到了醫院檢查才驚覺,在右側鼻咽部有一個1.8cm*1.3cm大小的腫塊,最終確診為鼻咽癌。據了解,鼻咽癌是南方華人特別盛行的腫瘤,在2005年時為台灣男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0位,死亡率位居第9,有626人死於鼻咽癌。雖然各年齡層皆有可能罹患,但以40歲為高峰。醫師說明,鼻咽癌早期症狀容易和普通鼻炎、感冒混淆,有家族史的人患病風險相對較高,但環境因素、病毒感染、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喝酒)等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不過,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鼻咽癌的治癒率相較於其他癌症來說,是比較高的,尤其是初期的病患,5年存活率高達90%以上。
IU自爆罹罕見疾病! 自曝身上部分皮膚已壞死:連針刺都不會痛
南韓人氣女星IU(李知恩)近年戲劇、歌唱2開花,從貧窮逆境翻身的經歷更是讓人嘖稱奇,出道後累積大批死忠粉絲。她近日才獲得美國《告示牌》雜誌評為「南韓第一藝人」,卻在此時傳出罹患罕見疾病「斯基特症候群」(Skeeter syndrome),對蚊子叮咬會出現異常的嚴重反應,甚至IU也坦言身上「已經有一部分皮膚壞死」。據韓媒報導,IU近日登上好友劉寅娜主持的廣播節目,兩人話題聊到「殘酷二選一」,在「整晚聽到蚊子在耳邊嗡嗡叫但沒有被叮」,與「沒被蚊子干擾但隔天起來發現被叮咬」中間,會選擇哪個選項時,IU罕見露出困擾的表情,沉重表示:「兩個都不喜歡。」IU透露,她從小罹患罕見疾病「斯基特症候群」,若遭蚊子叮咬,就會出現異於常人的大面積腫塊,甚至發炎、流膿,嚴重的時候甚至需要吃抗生素。而且小時候被叮咬的部位,一直到現在都留有疤痕,甚至該部分的皮膚已經壞死,「就算用針刺都不會痛」,所以她坦言:「我比起蟑螂,其實更討厭蚊子。」根據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資料,斯基特症候群」是蚊子叮咬後出現大面積局部炎症反應,並伴隨低燒,特別容易在2至4歲兒童發生,易被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此症在蚊子叮咬後數小時內發生,而蜂窩性組織炎的發生則需2到3天。可由蚊子叮咬數月之後,患者血清可測得對蚊蟲唾液腺抗原之特異性抗體IgE及IgG增加,來確診「斯基特症候群」。林口長庚指出,雖然此疾大致預後良好,但該院曾收治一名7歲男孩,只要夏天一到,蚊子叮咬後局部便出現嚴重潰爛,水泡,腫脹,甚至發燒,全身淋巴結及肝脾腫大。抗生素治療無效。經檢查發現病患有慢性EB病毒感染,血液中的白血球有一半是大型顆粒性淋巴球(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s),即所謂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s)。故確診為「蚊蟲叮咬過敏症」(Hypersensitivity to mosquito bite, 簡稱HMB)。根據日本學者研究:HMB乃因蚊蟲唾液腺抗原引發患者CD4+T淋巴球活化,進一步誘導慢性EB病毒感染之自然殺手細胞大量增殖,長此以往,甚至可能轉化為淋巴腫瘤,不可不慎。
全球近萬例死亡!3年來首例「萊姆病」境外移入 法國男遭蜱蟲咬「腿冒紅疹」確診
睽違3年再爆「萊姆病」境外移入!疾管署今(20)日公布1起「萊姆病」境外移入病例,一名60多歲法國籍男性,在今年5月至10月至法國,自述9月中旬在法國被蜱蟲叮咬後,腿部出現紅疹,來台後因大腿紅疹情形未改善,於12月上旬就醫,經醫師通報採檢驗確認感染「萊姆病」。疾管署提醒,「萊姆病」是由被感染的蜱蟲叮咬而傳播,不會人傳人,但如果沒有妥適治療,後期可能會出現心臟或神經系統異常。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該名法國籍男性為在台外籍配偶,今年5月至10月返回法國,自述9月中旬在法國被蜱蟲叮咬後,腿部出現紅疹,返台後因大腿紅疹情形未改善,於12月上旬就醫,經醫師通報採檢驗,確認感染「萊姆病」。個案潛伏期間具法國旅遊史,且於自述從法國來台前遭蜱蟲咬傷,研判感染地為法國,個案目前正服用抗生素治療中。疾管署說明,「萊姆病」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藉由被感染的蜱(俗稱壁蝨,tick)叮咬而傳播,不會人傳人;多發生於哺乳類動物,包括人類、鼠類、狗、貓、牛、馬及鹿等。萊姆病潛伏期為3至30 天(平均約7天),70%至80%感染者會出現遊走性紅斑,感染初期會有頭痛、發燒、寒顫、噁心、嘔吐、肌肉疼痛及淋巴腺腫脹等類似感冒的症狀,若無妥適治療,後期可能會出現心臟或神經系統異常。疾管署統計,台灣自2015年至2024年迄今,累計了12例確定病例(每年介於0-3例),均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以美國7例(占58.3%)為多,其餘為瑞典、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另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全球今(2024)年截至10月,累計報告超過1331萬例病例,近1萬例死亡病例,為有記錄以來疫情最嚴重之一年。疾管署指出,國際萊姆病近年疫情上升,且分布區域有擴散趨勢,台灣鄰近及東南亞國家疫情持續,其中菲律賓、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病例數高於近年同期,大陸廣東省近1週新增180例病例;美洲地區疫情持續,今年迄今累計報告逾1,270萬例,以南美洲巴西逾1,002萬例為多,另墨西哥、哥倫比亞、巴拉圭及秘魯等國疫情亦為嚴峻。疾管署也提醒,民眾若到野外踏青或前往流行地區時,應加強防護措施,包括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將褲管紮入襪內等,並於皮膚裸露處塗抹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蟲藥劑;返家前應檢查是否遭蜱叮咬或附著,並儘快沐浴及換洗衣物。疾管署強調,如發現遭硬蜱叮咬,應用鑷子夾住蜱的口器,小心將蜱摘除,避免口器斷裂殘留於體內,並立刻用肥皂沖洗叮咬處,降低感染風險。如出現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接觸史以利醫師診斷治療。
她牙齒太短、常露齦被笑! 「牙冠增長術」助重拾自信笑容
25歲許小姐從小就常被同學取笑「牙齒短」、「牙齦很長」、「露齦笑」,雖然不影響牙齒咀嚼功能,但是她卻相當困擾,一直以來不太敢開口笑。牙冠過短 變異被動性萌發所致日前她為了拍攝婚紗照,來到台北慈濟醫院牙科,向醫師表示希望能夠改善前牙太短的情形,加強美觀。蘇穎珊醫師評估發現許小姐牙冠過短的問題是變異被動性萌發,即牙齒萌發時的發育異常,以診斷蠟型模擬術後狀態並和患者溝通達成共識後,替她施以「牙冠增長術」,改善微笑時會露出的前排牙齒長度,成功改善病人困擾。牙冠增長術 常用於這些牙問題牙冠的主要功能是咀嚼,理想前牙寬長比為73% 到 87% 。蘇穎珊說明,一般來說,牙冠增長術的適應症包含齲齒、藥物副作用或咬硬物和意外造成的牙根斷裂、基因遺傳和變異被動性萌發。而牙冠增長術顧名思義是要增長臨床牙冠的部分,常用於牙齦邊緣或下方的深部齲齒及牙齒斷裂情形,透過此術式能讓醫師有足夠的牙齒補牙或製作假牙;而其他常見執行術式的原因包含牙齒萌發異常造成的美觀問題、藥物副作用與口腔衛生不佳導致的牙齦增生。就醫建立正確診斷 這些情況不適用蘇穎珊醫師指出,病人因牙齦過長或牙冠過短來到牙科求診,會先建立正確的診斷,需評估:病人年紀、臨床症狀、病史與用藥史、牙齦覆蓋與牙冠比例的測量、口腔X 光片與牙周探測深度。正常萌發過程在 20 歲左右達到平衡,因此年齡是正確診斷的基本因素。若確定手術,則會讓病人在局部麻醉的狀態下,修整齒槽骨及牙齦,使其露出更多埋在牙齦裡的齒質,增長牙冠長度。但齲齒過深、剩餘齒質不足、牙周狀態不佳、糖尿病控制不良、使用骨質疏鬆藥物或有其他生理、心理狀況者不適用此術式。留意口腔保健 就醫評估手術必要性蘇穎珊提醒,平日務必要維持良好的口腔清潔,避免使用牙齒咬過硬的食物,才能減少齲齒發生和齒裂困擾,降低手術的必要性;而先天基因及牙冠發育異常因無法預防,若想改善外觀可到牙科門診與醫師討論,評估有無手術必要性。
電影頻道/癌症是人生中的「大禮」? 《交換禮物》曾寶儀花4年的生命探索之旅
曾寶儀跟導演男友林明謙愛情長跑19年,情侶檔首次合作紀錄片《交換禮物》由曾寶儀擔任旁白,關注癌症病患在宣告罹癌時,如何面對生命中突如其來的「禮物」。電影歷經4年拍攝,除了有曾寶儀擅長的感性、溫情訪談,也記錄下她花了4年的「醫學探索」之旅,走遍西雅圖、洛杉磯等地,採訪30位身心靈醫學、博士、癌症病友的紀錄。曾寶儀跟導演男友林明謙愛情長跑19年,情侶檔首次合作紀錄片《交換禮物》。(圖/趙文彬攝)癌症所有人避之唯恐不及,當確診罹癌那刻,許多患者第一時間湧上的是面對疾病的恐懼,以及何時走到生命盡頭的未知,忍不住自問:「為什麼是我?」就如同片中所說的「衰仔」一般,癌細胞有如瘟神過境,彷彿宣告誰遇上誰就等著倒大楣。片中走訪多位病友、專家、學者,試圖找出消除癌細胞,讓身體康復的線索。前半段跟著曾寶儀的腳步探訪多位病友,試圖去理解罹癌後的生活是否有所改變;另一方面則是藉由中、西醫、身心靈、脈輪檢測、把脈穴位等療法,試著探究「癌細胞」生成的原因及可能康復的治癒方式。然而介紹多種療法,一不小心就可能變成推廣非正規醫療,但該片採取的敘事模式相當聰明且旁觀,讓各種醫療方式更像是曾寶儀的個人體驗,讓觀眾感受:「原來還有除了化療、手術以外還可以這樣治療。」至於是否有療效或者值得嘗試,一切交還給觀眾做判斷。後半段敘事則轉向陪病者的角度,曾寶儀堂弟、監製曾國駿女友小琦向來熱愛運動、身體健康,沒想到年僅30多歲就發現罹患子宮頸癌,第一時間選擇切除治療,認為積極面對、切除腫瘤就沒事。沒想到不到一年便復發,之後病情急速惡化,成為了癌症末期患者。《交換禮物》紀錄小琦抗癌的過程,令人揪心。(圖/台北双喜提供)曾寶儀跟堂弟以及導演,面對至親飽受病魔折磨,即便心疼也束手無策,只能盡全力陪伴。片中紀錄小琦復發後,決定再跟癌細胞拼一把,同時接受化療、標靶藥物治療,病情依舊持續惡化,奇蹟仍未發生,癌細胞不斷瀰漫,改變的只有日漸虛弱的體力與心靈。片中拍下曾國駿與女友小琦在病房內完婚的畫面,小琦因病重無法到戶政事務所簽名登記,最後是由公務人員通融,到病房內完成登記手續,在完成遺願後,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從對癌症奮力一戰到最後不得不接受生命有其終點,畫面令人揪心,更多的是對世事無常的感慨。另一位癌友Olga罹患乳癌末期,積極治療的同時,也選擇放下以往的罣礙,培養健康生活習慣,人生、想法、態度都有了大轉變。家人、伴侶陪著對抗病魔的同時,也看見Olga的變化。即便抗癌辛苦,Olga時不時就以黑色幽默自嘲,包括在全片尾聲一句:「沒想到我可以活到殺青的時候。」過去不少研究指出,樂觀可以延緩癌症的惡化;悲觀憂鬱則會加速癌症惡化。樂觀的Olga戰勝了癌症,沒想到癌細胞又來了一記回馬槍,康復後再復發、復發後又再康復,如今的她已經健康活到電影上映。癌友Olga(左)罹患乳癌末期,挺過復發後再次康復。(圖/台北双喜提供)就現今科學來看,癌症仍未能有藥到病除的特效藥,對於癌症病患及病患家屬來說,癌細胞依舊可怕且未知,又怎麼會是一份「禮物」?然而《交換禮物》改以不同切點來紀錄,包括病患的抗癌經歷、陪病者的想法、癌症的治療方式,理性的醫學及感性的人生經歷兼具,看著至親努力抗癌,想幫上一把卻無能為力的心情,曾寶儀跟導演林明謙同樣身為陪病者,更能同理家屬的掙扎心情。癌症研究中有一說是癌細胞是基因遺傳,抑或是心理毒素的具象化,壓力、負面情緒、重大打擊皆有可能埋下病變因子。全片既是紀錄癌友的抗癌歷程,也陪著病患家屬療癒對摯愛的心疼與不捨。對於健康的觀眾來看,則像是另一場生命的探索之旅,並非要等到健康出問題才回頭省思,透過紀錄片以不同角度理解癌細胞為何存在,也許也是人生必學的一課。《交換禮物》將於12月25日全台上映。
北部校園爆百日咳群聚!再增2例 北部12歲男童「4症狀」曝光
疾管署今(19日)公布我國新增2例百日咳確定病例,為北部一起校園群聚案件,指標個案為12歲男童,於11月30日起陸續出現發燒、咳嗽有痰、食慾及活動力下降等情形,12月9日因症狀未改善再次就醫,經採檢通報後於12月12日確診。衛生單位已進行疫情調查及接觸者匡列,並針對接觸者進行健康監測,其中家庭接觸者共3人均無症狀,已進行預防性投藥,另同校密切接觸者16人,1人有咳嗽症狀,該名有症狀者經採檢後於12月17日研判確診。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累計30例百日咳確定病例(含6起為家庭或學校關聯群聚),其中29例為本土病例,1例為境外移入,病例數為2019年以來同期最高(與2019年並列)。2019年至2023年同期百日咳病例數分別為30、5、0、2、0例,每年累計病例數介於0至32例,以3個月(含)以下嬰兒(占51%)為多,其次為20歲以上病例(占36%)。疾管署指出,全球多國出現百日咳疫情上升且趨勢嚴峻,其中中國自去年底疫情上升,今年5月報告高達9.7萬例(往年不超過5千例),目前疫情已稍緩至單月1萬餘例規模;韓國今年累計報告3萬餘例,遠高於往年水平(單年不超過千例),目前疫情仍處高峰;日本疫情自年初起持續升高,惟尚低於新冠疫情前規模;亞洲以外,南太平洋澳洲今年已累計3萬例,趨近2011年之歷史高峰,美國及歐洲之法國、捷克、西班牙等國疫情亦遠高於往年。疾管署提醒,近年百日咳疫情以3個月以下(含)嬰兒感染比例最高。由於尚未達可接種相關疫苗年齡的嬰幼兒,一旦感染百日咳,病情通常較為嚴重,甚至可能出現呼吸困難等重症。此外,疫苗保護力會隨時間逐漸減弱,當青少年及成人的疫苗效力衰退後,感染百日咳的風險可能增加,進而將病毒傳播給尚未接種疫苗的新生兒,對嬰幼兒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疾管署再次提醒,百日咳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民眾可能因忽略症狀延遲就醫,傳染給家中嬰幼兒或其他接觸者,引發群聚感染,籲請民眾應提高警覺,有疑似症狀(陣發性咳嗽、呼吸有哮喘聲、咳嗽後臉潮紅或發紫及咳嗽後嘔吐等)應及時就醫,維護自身及家人健康。疾管署強調,接種疫苗為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國提供嬰幼兒於出生滿2、4、6、18個月,以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一劑百日咳相關疫苗。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務必按時攜至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完成接種,以獲得足夠保護力。另建議女性每次懷孕自費接種1劑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Tdap疫苗),並建議於懷孕第28-36週接種,以使母親抗體傳遞給嬰兒的接種效益最大化,進而保護胎兒及剛出生嬰兒,另由於家庭群聚中感染源多為照顧者或同住者,建議嬰兒照顧者可自費接種一劑Tdap疫苗。
加州乳牛禽流感疫情擴大!州長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美國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於美東時間12月18日,宣布該州進入緊急狀態,以應對日益嚴重的禽流感疫情。州長辦公室指出,在南加州乳牛中發現更多禽流感病例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18日,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也通報了路易斯安那州首位因禽流感引發的人類重症病例,不過感染源為後院飼養的病死禽類,與加州疫情涉及的病毒類型不同。紐森在聲明中表示:「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的公告,是1項有針對性的行動,旨在確保政府機構擁有快速應對此次疫情所需的資源和靈活性。雖然公眾面臨的風險仍然很低,但我們將繼續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防止這種病毒的傳播。」據悉,禽流感對鳥類的威脅已是常態,然而該疫情如今又蔓延到牛身上,特別是乳牛。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大型動物研究員佩恩(Michael Payne)博士解釋:「目前加州約有600家乳牛場,因禽流感而處於隔離狀態。這種病毒已經變異,可以感染牛隻,並使牠們生病,但又不會殺死牠們。」佩恩示警:「當病毒感染牛隻時,尤其是乳牛,病毒會透過牛奶排出體外傳染。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這是我們所擔心的。」衛生官員長期以來也不斷警告民眾,不要食用未經高溫消毒的牛奶。 自2024年以來,全美已通報61人感染禽流感,其中34例來自加州。加州州政府指出,目前全球尚未發現人傳人的案例,所有病例均與接觸確診禽流感的牛隻有關。報導補充,加州並不是第一個因禽流感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的州。2024 年初,科羅拉多州州長波利斯(Jared Polis)因韋爾德郡(Weld County)爆發疫情而發布緊急狀態聲明。人類感染禽流感病毒後的常見症狀與流感類似,病情嚴重程度可由沒有症狀或有輕微流感樣症狀(如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酸痛),到出現嚴重的呼吸道感染(如肺炎)並導致多種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醫院爆麻疹群聚傳染!他自越南染病 醫護、清潔工、同機旅客都中鏢
疾管署今(18)日公布新增4名麻疹確定病例,包括3例國內感染及1例境外移入,為先前40多歲中部男性自越南探親境外返台後,就醫時接觸的陪病家屬、護理人員、清潔人員,另有1名同班機旅客也確診,初步研判為同起群聚事件,截至目前共計5人確診。衛生單位目前已掌握相關接觸者共152人,將持續監測至2025年1月5日。疾管署10日曾公布1例自越南境外移入個案,一名中部40多歲男性11月中旬到越南探親,12月1日返台時出現發燒等症狀,隔日就醫住院治療,5日便出現紅疹,收治於隔離病房。疾管署18日再新增4起麻疹個案,包括3例國內感染及1例境外移入,國內感染者為30多歲男性、30多歲女性和另一名30多歲女性,分別為先前個案就醫接觸陪病家屬、急診就醫接觸護理人員,以及環境清潔人員,3人均是於院內遭傳染;另有1起是同班機旅客,列為境外移入個案。疾管署說明,該名同班機旅客先前已由衛生單位匡列為接觸者進行衛教及追蹤,並於出現疑似症狀後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研判係因搭機過程接觸該名確診個案感染。而這4名新增確診病例發病日介於12月11日至13日,初步研判為同起群聚事件,截至目前共計5人確診。為此,疾管署與地方政府衛生局於12月17日至該醫院實地訪查,並建議院方加強相關感控措施,包含建立全院員工施打MMR疫苗資料、檢驗抗體陰性者安排補接種MMR疫苗、建立員工自主健康監測機制、停辦年底院內大型活動、辦理院內麻疹感染管制教育訓練等防治作為。另外,疾管署也指出,我國今(2024)年累計19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10例為國內感染病例(含4起群聚),另9例為境外移入病例,其中3例為航空器感染、其餘感染國家分別為越南2例、馬來西亞2例、泰國及柬埔寨各1例;今年國內感染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至2023年同期的0~2例,均為5年同期最高。(圖/翻攝自臉書/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民眾非必要應減少前往醫療院所等容易傳播場所,病患及病患家屬進出醫院或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等,應做好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並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疾管署同時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攜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並建議1981年(含)以後出生者,如獲悉前往東南亞國家等流行地區,可經醫師評估接種疫苗後再出國,以降低感染風險;出國時也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暴露史。
台中人妻助骨折老公洗澡 神手一摸驚覺「蛋蛋不對稱」…查出睪丸癌救他一命
台中一名58歲張姓男子,日前在庭院修剪樹木不慎摔落導致骨折,生活上需妻子協助。然而在一次洗澡過程中,妻子意外發現他的兩邊睪丸「不對稱」疑似有硬塊,督促他去醫院檢查。張姓男子起先不以為意,最後拗不過妻子要求乖乖就醫,竟真的檢查出罹患第一期睪丸癌,手術後已恢復健康。據《三立新聞網》報導,豐原醫院指出,這名張姓男子起初聽到妻子指出睪丸異常,還不以為意地開玩笑,說可能運氣不好「摔到兩邊不對稱」。好在妻子沒有掉以輕心,持續說服他就醫,經豐原醫院泌尿科主任林德祺醫師檢查後發現,張男右側睪丸不僅腫大,且內部有硬塊,經進一步檢查確認為睪丸腫瘤,後確診為第一期精細胞癌,隨後緊急替他安排手術,術後已完全康復。林德祺醫師指出,精細胞癌屬於睪丸腫瘤中預後較好的類型,若能早期發現,透過手術幾乎能完全治癒。林醫師更表示,張男這次摔傷「可不是倒楣,而是上天的安排」,認為若不是因為摔傷導致妻子替他洗澡,腫瘤可能還會隱藏更久。就連張男自己也感概,這次意外雖然痛苦,但卻是一次「因禍得福」的經歷。醫師提醒,男性應養成定期自我檢查的習慣,對身體的微小變化保持警覺。同時,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識也不可忽視。透過早期檢查與治療,就能夠為健康爭取更多保障。
高雄新增2登革熱案例!確診夫妻無出國史 衛生局急消毒3地區
高雄市衛生局於今(17日)宣布新增兩例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感染者為一對居住於苓雅區的夫妻,這是入夏以來的第5、6例本土病例。夫妻二人近期無出國記錄,主要活動範圍為苓雅區、小港區及鳳山區。衛生局已展開緊急防疫措施,包括擴大採檢、地毯式孳生源檢查及噴藥滅蚊等工作,全面防堵疫情擴散。據衛生局疫調,患者為40多歲的妻子為家庭主婦,於本月9日出現發燒、頭痛、關節痛等症狀,先後於10日及13日至診所就醫,因病情未改善,於16日再次就醫後確診登革熱,快篩及PCR檢驗均呈陽性;30多歲的丈夫則為工程師,於13日出現肌肉痠痛及腹瀉症狀,當日曾至員工診療所求診,但未見改善,直到16日夫妻一同就醫後確診感染登革熱第二型病毒。夫妻二人居住於苓雅區普天里及林德里,妻子平日主要在家工作,曾前往三和市場採購;丈夫則於小港區工作,兩人經常到文化中心活動,近期亦曾到鳳山區探親。衛生局針對夫妻活動範圍展開全面防治措施。衛生局於確診後第一時間展開三合一緊急防治工作,對夫妻居住地與活動地周邊進行擴大採檢、地毯式孳生源檢查及噴藥滅蚊行動。衛生局稽查過程中發現夫妻所居住社區內有5個積水容器孳生病媒蚊幼蟲,分布於花器、臉盆、水溝及車道溝,巷弄內也存在多處廢棄物堆積問題。此外,苓雅區林中里一處工地查獲陽性帆布,證實已孳生病媒蚊。衛生局提醒公私場所管理人落實環境管理,杜絕病媒蚊孳生,若經查獲孳生病媒蚊,最高可處以1萬5000元罰款。此外,隨著氣溫驟降,埃及斑蚊活動趨於室內,增加家庭群聚感染風險。民眾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應立即前往高雄市555家登革熱合約診所就醫,查詢網址(https://gov.tw/7Z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