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
」 日本 員工 論文 學歷 大學![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日本法政大學驚傳攻擊事件!20多歲女校園「鐵鎚亂舞」 8人受傷送醫
日本東京都町田市法政大學多摩校區今天(10日)下午驚傳一起攻擊事件!一名20多歲的女子不明原因在校園內揮舞鐵槌,造成8人受傷,所幸傷者意識均清醒,送醫治療後沒有生命危險。據悉,涉嫌傷人的女子已被警視廳逮捕,詳細案發原因及經過仍有待進一步調查釐清。日本《讀賣新聞》報導,警視廳今天下午4時左右接獲法政大學多摩校區工作人員撥打110報案,稱一名女子在校園內揮舞槌子,有人員受傷。當地警方趕抵校區時,發現有8名學生受傷,立即將傷者送醫急救,所幸8人傷勢不算嚴重,意識均清楚,經治療後沒有生命危險。報導指出,日本警方目前已依涉嫌造成人身傷害等罪嫌逮捕了該名女子,初步查出犯嫌年約20多歲,詳細做案動機及案發經過,仍有待進一步訊問後釐清。據了解,法政大學是一所私立大學,簡稱法大、法政,共有市谷(東京都千代田區)、多摩(東京都町田市)、小金井(東京都小金井市)、靜岡(靜岡縣靜岡市)4個校區。該校的成立可追溯至1880年成立的東京法學社,即東京大學法學部成立之後,所開辦的日本第二所法律學校。法政大學是日本最早的私立法律學校,以及第一所創辦社會學部的私立大學,後於1950年設立工學部,正式成為綜合性大學。法政大學與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明治大學、立教大學合稱為「東京六大學」,同時也是東京都「難關私大」(非常難考的私立大學)之一,2017年超越早稻田大學,成為東京報考人數最多的大學。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2/388382/sm-59801a067cf0a351a35fac0034b3bdc8.jpg)
六龜高中生錄取「台大社會系」被酸!他回應了 校方:領域無高低之別
高雄市六龜高中學生翼友福近日透過「台大希望入學」管道錄取台大社會學系,成為該校創校以來第一位台大生。不過卻有網友酸,「原來考上的是沒那麼優質的社會系」。對此,翼友福跟台大校方、高雄市長陳其邁都做出回應。據悉,翼友福的爸媽在他年幼時離世,由祖父母拉拔到大,國三那年祖父母也過世,他能免試上雄中,但礙於在市區就讀等經濟因素,他選擇直升六龜高中,他積極向學,也參加柔道隊、自由車隊、合唱團、國際交流等,今年他用「台大希望入學」管道上了台大社會學系,也成了全校師生的驕傲和榜樣。不過,有網友酸,「原來考上的是沒那麼優質的社會系。」翼友福說,他尊重網友看法,但適時給予他人鼓勵也很重要,他從小受到很多師長幫助,得到滿滿鼓勵和助力,他才能用「台大希望入學」也得到錄取,謝謝大家的能量,成為他勇敢的動力。翼友福表示,在偏鄉六龜他知道要考上大學有多難,對於被嘲諷,他說,「不管你們怎麼說,我希望變成自己都欣賞的人。」台大也在臉書回應,各領域學問無高低之別,就讀什麼科系都要給予肯定且鼓勵,期許學子們畢業後能服務人群,發揮利他精神。陳其邁也說,六龜高中在偏鄉資源不多,翼同學放學都留校自習到9點,在校成績優異,爭取獎學金維持生活,也積極參與各項校內外事務,翼很努力也讓人心疼,他想跟友福說,「你很棒。」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2/385452/sm-2f65e3988a84ab77238dbe2d005a901e.jpg)
人頭帳戶2/研究金馬轉型正義都補助太陽花血統者 立委疑「玩鳥」
113年度促進轉型正義基金年度補助款遭在野立委聯手大砍,立委察覺府疑似動用這筆基金「滋養」青鳥民團,其中還不乏昔日太陽花學運班底,以推動轉型正義為名,在社群號召支持者反在野黨、包括提前展開罷免藍委連署,黑箱補助手法已嚴重違反行政中立。立委陳玉珍也發現,根據促轉基金今年「終於」提供給立委的補助名單,文化部提標案申請促轉基金補助「金門地區白色恐怖時期相關歷史場址調查計畫」,衛福部則另提標向促轉基金申請補助「112-113年度金門馬祖政治暴力創傷療癒需求及工作模式探究」,兩筆得標者都是高雄中山大學。細究這兩項不同部會申請促轉基金補助標案,得標者與計畫主持人竟都是中山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林傳凱,一個計畫金額是213萬元,另一個是262萬元。陳玉珍指出,林傳凱大學時代曾積極參與太陽花學運,也是民間「324政院事件真相調查小組」重要推手之一,只要符合申請補助資格者當然都可以申請促轉基金補助,不過包括金門大學等多所大學都曾爭取研究補助,為何只有林傳凱領導的團隊有能力在金門、馬祖同時進行轉型正義的研究,國發會、促轉基金管理委員會應公開說明。113年度促轉基金補助離島轉型正義研究的唯二標案,都由中山大學助理教授林傳凱(如圖)同一人負責。(圖/翻攝自台南市文化局官網)陳玉珍說,多數金門鄉親最關心的轉型正義,是823砲戰前後期實施軍事戒嚴導致鄉親權益受損的合理補償議題,促轉基金不該「硬套」台灣的白色恐怖框架,看待金門需要的轉型正義,更別說在她強力要求促轉基金公布詳細補助研究清單後,她才得知原來促轉基金在金門研究白色恐怖。陳玉珍說,坊間近期不斷傳出,指有昔日太陽花學運主事者結合民團側翼、藉向公部門向促轉基金申請研究經費,這些民團再號召青鳥上街罷免在野立委。問題是促轉會已解散,接手的國發會對於能否保證促轉基金補助,不會變相成為政治用途,國發會並未明確保證。她還說,促轉基金由促轉基金管理委員會把關,但就像就安基金也有就安基金管理委員會把關,但勞動部罷凌案已暴露就安基金遭勞動部濫用,外界才赫然發現就安基金委員都由前勞動部長許銘春聘任「幾乎都是自己人」,促轉基金管理委員會也有類似疑慮,監督效果令人質疑。立委陳玉珍在財劃法、選罷法修正案於立院闖關三讀一戰中,發揮一人抵禦七人的強大「戰鬥力」,被國民黨立委暱稱為「金門坦克」。(圖/趙世勳攝)她表示,既然促轉會已解散,促轉基金又是供各部會申請使用,其實就不應該另以基金型態規避立法院監督。各部會要從事轉型正義研究,她不反對,但應由各部會編列公務預算來支應,讓計畫與補助對象攤在陽光下,她會提案要求裁撤促轉基金,相關金額回歸國庫管理,改由中央各機關部會具體落實促進轉型正義工作。324佔領政院事件,是指2014年3月23日晚間到3月24日凌晨,在政院及周遭道路發生民眾抗議、試圖佔領行政院以及警方驅逐一連串事件。當時參與太陽花學運者,不滿時任馬政府回應,抗議群眾突破行政院正門進入政院內,並和警方爆發激烈衝突,後來陳抗民眾也提告時任馬總統馬英九、閣揆江宜樺。政黨輪替後,重返執政的民進黨每逢政院、立院爆發陳抗,都提前在政院、立院外加拒馬、帶刺蛇籠、鐵欄杆多重防護,避免陳抗人士再衝入官署及立院。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0/384340/sm-6a58ec4300b5b4905173e7d632d6ff25.jpg)
勞資談判無共識!亞馬遜員工聖誕節前「大罷工」 禮物訂單恐停擺
每年聖誕節檔期,是全球電商的共同旺季。不過在今年聖誕節前,國際電商巨頭亞馬遜(Amazon)在全美的數千名倉儲員工發起大規模罷工,抗議公司拒絕就薪資待遇與工作環境與他們進行協商。據外媒報導,全美最大工會組織之一的國際卡車司機工會(Teamsters Union)宣布,將在紐約、亞特蘭大和舊金山等美國主要大城展開罷工行動。工會領導人在聲明中直指亞馬遜管理層將自己的貪婪心態,置於員工的福祉之上,工會已多次提出談判要求,卻遭到資方漠視。據《abc News》報導,北美最大工會組織之一的國際卡車司機工會在美國時間20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將從12月21日東部時間早上6點(格林威治標準時間11點)起,在紐約、亞特蘭大和舊金山等主要城市展開罷工行動。並宣稱這次罷工行動,將是美國歷史上針對亞馬遜這間電商巨頭的最大規模罷工行動。國際卡車司機工會在記者會上宣稱,自己是代表約1萬名亞馬遜員工發出訴求,且這些員工是亞馬遜在美國約80萬名員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所以選在最繁忙的耶誕旺季檔期,就是希望趁公司趕著履行訂單之際,對亞馬遜的營運造成壓力。工會領導人歐布萊恩(Sean M. O'Brien)在聲明中指出,亞馬遜管理層的貪婪心態,強調工會已多次提出談判要求,卻遭到公司方面的漠視。該工會聲稱代表約1萬名亞馬遜員工,這些員工是亞馬遜在美國約80萬名員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歐布萊恩還指出,接下來公會還計畫在全美數百個亞馬遜物流中心發起罷工串聯,以對其施加壓力。對此,亞馬遜發言人南特爾(Kelly Nantel)出面發表聲明,反批國際卡車司機工會長期以來都在「誤導公眾」,謊稱他們能代表數千名亞馬遜員工。南特爾還指控工會採取非法手段威脅和恐嚇其他員工加入其組織,其一爭議行為已引發多起投訴。根據美國國會參議院委員會近期公布的一份歷時18個月的調查報告指出,亞馬遜公司對倉庫員工施加過度工作壓力,導致員工頻頻遭遇工傷事故。然而亞馬遜否認了這項調查結果,並稱該項報告內容「錯誤且缺乏現實依據」。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勞工與工業學教授薩克斯(Benjamin Sacks)指出,亞馬遜高層很可能已制定了一套「無視工會組織與工人談判權利」的策略。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社會學教授羅森菲爾德(Jack Rosenfeld)則認為,由於沒有法律層面的壓力,「亞馬遜不太可能、至少在罷工初期不可能與工會進行談判」。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尹錫悅發動短命戒嚴背後關鍵原因 南韓右翼網紅「陰謀論」影響甚鉅
南韓總統尹錫悅因宣布戒嚴令在國內引發巨大的政治風暴,後續尹錫悅不僅遭到南韓國會彈劾成功,甚至讓其所屬的執政黨國民力量黨面臨嚴重分裂。而有媒體發現,尹錫悅發動戒嚴的原因,包括選舉舞弊、反國家勢力,與南韓右翼YouTuber高成國的理論幾乎完全相同。高成國的YT頻道擁有110萬訂閱者,經常在網路上傳播極右翼的敘事,過去也有多次指控選舉舞弊,攻擊政治對手的紀錄。綜合外媒報導指出,其實早在尹錫悅於2022年就任總統時,尹錫悅便邀請許多右翼YouTube活動人士參加就職典禮,其中甚至任命一位曾宣稱中國共產黨干預南韓政治的YouTuber負責公共部門人員的培訓機構。外界認為,尹錫悅這些舉動,代表著自身與極右翼媒體之間有著高度聯繫與信任度。也有批評者表示,尹錫悅許多言論、政策立場其實與這些右翼YouTuber的十分接近。報導中提到,南韓民眾對YouTube的依賴程度極高,根據韓國新聞基金會(Korea Press Foundation)的調查顯示,2023年有53%的南韓人透過YouTube獲取新聞,遠高於全球30%的平均水平。《朝鮮日報》也曾於2018年調,調查結果顯示,70%參加極右翼集會的人主要依賴YouTube作為資訊來源。而也是因為YT在南韓社會的普及化、依賴性提高,這也讓南韓社會的政治立場愈發兩極化。國民力量黨黨魁韓東勳辭職時,就曾提到「保守派之所以會分裂,要歸咎於這些右翼媒體」。韓東勳警告,若保守派被陰謀論者和極端YouTuber影響的話,在未來會連生存的空間都沒有。韓東勳強調,保守派如果被這些「商業化」的恐懼內容給吞噬的話,保守主義將失去立足之地。報導中也提到,尹錫悅發布戒嚴令後,右翼YouTuber高成國就曾公開支持這決定,並呼籲右翼支持者要上街抗議,更強調這是「治理國家的最後手段」。高成國認為,如果尹錫悅能夠仔細聆聽YouTuber的聲音,就能真正的理解支持者的想法。但這類型的言論反而引發更多質疑,甚至有人認為評尹錫悅太過依賴、信任右翼媒體,沉迷在YouTube的陰謀論世界中。南韓社會學教授申鎮旭(Shin Jin-wook)表示,尹錫悅的言論與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十分相似,當傳統媒體攻訐自己時,尹錫悅也指控這些媒體是假新聞,轉而依賴YouTube等社交媒體來接收、傳遞訊息。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0/379100/sm-1046029e2e65f95bf9480d1925791d3a.jpg)
衛福部霸凌事件連環爆 3司長調查結果周五公開
衛福部霸凌事件連環爆,疾管署整備組組長調查結果,將於明日(28)下午4點公開,並召開考績會對外說明,涉霸凌的3位司長,部內專案小組也將於周五(29)公布第一階段調查結果。衛福部政務次長呂建德今天表示,調查已透過發放問卷、個別約談的方式進行,霸凌事件如屬實,會給予行政懲處,若有涉及刑事部分,也會依法辦理。呂建德今日出席活動接受媒體聯訪表示,賴清德總統、行政院長卓榮泰皆關心職場霸凌事件,衛福部依照「透明公開、毋枉毋縱」8字箴言,詳細辦理調查工作,過程會公開透明,不讓同仁受委屈,目前調查透過多元方式進行,包括量化與質化方式,已於昨天發放問卷,若同仁反映有具體事實,則會另外針對當事人及相對人進行約談。呂建德指出,本周五將公開初步調查結果,是否公布霸凌者姓名、相關懲處方式,將在當天一併對外說明。目前正在進行行政調查,結果出爐後,如有霸凌事實,會有行政懲處,若涉及刑事責任,則有另外的處理方式,都會依照相關流程進行。呂建德強調,衛福部調查小組秉持公開透明原則,本次職場霸凌事件,同時也是社會學習的好機會,讓各界共同檢討,共創更良好的職場環境。◎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4/368754/sm-0c1b101b92d13ed8ff6edee22dfb6195.jpg)
大學生私訊「約訪行為偏差的人」 小A辣高EQ反擊了
網紅小A辣4年前在泰國進行性別重置手術,成功變成女兒身,月前還以「台灣小姐」身分,到泰國參加跨性別「蒂芬妮國際皇后小姐」選美比賽。不過她今(11)日在IG公開一則網友的私訊內容,對方表示學校有個作業要他們採訪「行為偏差」的人,然後在經過討論後,他們選擇小A辣,希望能有幸進行採訪。小A辣。(圖/翻攝自IG)從小A辣公開的對話截圖可以看到,該名網友聲稱是大學進修部社工系的學生,表示其社會學課程有個作業,需要採訪如檳榔西施、八大行業從業者、牛郎等「行為偏差」的人,而幾名學生討論後,希望能夠採訪小A辣,因此發訊息詢問。小A辣則表示,學生的邀約訊息很有禮貌,但各行各業都應該受到尊重,「每個人都要工作討生活,還有個人的興趣喜歡什麼休閒娛樂,這不是行為偏差」。小A辣進一步指出,每個人的選擇都是基於自身的生活和興趣,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應該受到尊重,而不是輕易被貼上「偏差行為」的標籤。這篇貼文曝光後,吸引大批網友朝聖按讚,網友們也紛紛留言「社會學的老師是不是已經偏差了」、「請他把老師該門課程的課綱內容丟出來,就可以知道到底是老師偏差害學生,還是學生偏差害老師了」、「到底是誰偏差...高下立判」、「叫他們和老師互相採訪就好了啊」、「語氣很禮貌,但思想已偏差」、「這根本是歧視」。小A辣公開網友的私訊。(圖/翻攝自Threads)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1/347871/sm-1413de64797cb5ffb4bddb48c4ea8bf0.jpg)
私校AI招生術2/老牌頂大推AI課被秒殺 這位校長親訪老黃蘇媽秀合照果然滿招
輝達(NVIDIA)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仁勳六月間訪台,將17所大專院校列在演講背板放送到全世界,掀起新一波AI招生旋風。CTWANT記者整理教育部大學院系所及學位學程增設及調整核定一覽表發現,早在2019年開始,就有不少大專院校增設關於AI的相關學系,或系所名稱直接冠上「智慧」二字,今年大學入學的選擇,光是以「人工智慧」為名的科系就有26個,若是選有「智慧」的科系,更高達64個。在當前少子化、私校面臨招生大困難的時刻下,亞洲大學資訊工程系的人工智慧組、資安組今年分發錄取率(獲分發人數/報名總人數)100%,與AI相關的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系的生醫資訊組、醫學工程組,也拿到100%,在私校中招生成績格外亮眼。記者進一步發現,去年起,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就很忙!他率領學校的AI團隊到美國,與哈佛、麻省理工學院合作,共同研究AI智慧醫療領域計畫,又到超微(AMD)公司,頒名譽博士學位給AMD執行長蘇姿丰,並簽下研究合作案,成立「AMD邏輯暨運算實驗室」。今年3月,蔡進發又去美國參加2024輝達GTC大會,並與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在輝達公司與執行長黃仁勳見面,探討健康醫療的合作研究案;6月的台北電腦展,親自到展場向超微報告AMD實驗室在亞大的7項研究計畫與教學情況。學校官網放上校長跟兩位科技巨頭的合照,果然讓今年大學申請入學放榜開紅盤!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來台演講時,有秀出輔大的校徽,那是因為我們早在10年前就跟輝達買GPU」,輔仁大學副校長謝邦昌向CTWANT記者解密,輔仁大學的醫院雖然2017年才成立,但醫學系已經30多年,為探討如何跨界跨領域、去結合其他的學系發展,所以需要建置「運算力」(computing power),2019年成立輔大AI人工智慧發展中心,一開始結合輔大附設醫院、新光醫院、國泰醫院等,利用AI抓出詳細的資料,發展智慧醫療、精準健康。輔仁大學成立「NVIDIA Studio x MSI 協作空間」,用於服裝設計。(圖/MSI提供)後來包括管理學院大數據專業和資管系、理工學院資工系、醫資學程和智安學程、文學院、外語學院、教育學院、社會科學院,甚至連天主教學術研究院也都拿來做AI倫理研究,等於幾乎全校都在使用這個GPU資源,當學生廣泛運用AI後,學校也開設輝達NVIDIA認證課程,已有逾百位同學考上這個燙金的證照「AI是相當重要的,預計會深入到所有的醫療行為,尤其是未來的遠距醫療與遠距照護,」謝邦昌說,現在做AI與醫療結合,校內12個學院一起培育跨領域人才,像是織品服裝系可作醫材開發、外語學院作國際醫療,而民生學院可研發食品營養,讓這些原本看似冷門的學科,利用各自專業加上AI,能創造出多元的服務價值。而在2022年,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也成立「NVIDIA Studio x MSI 協作空間」,引進NVIDIA Studio 認證的Creator Z16創作者筆電,應用於3D 服裝設計、電腦打版等上機實作的相關課程,且能在服裝設計過程中快速進行即時渲染及動態模擬,可說是善用了雙方的優勢。黃仁勳展示的機器小車「d.ASH-ER」,來自大同大學創新育成中心的極印快速成型公司。(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大同大學官網)面對少子化招生困境,有在AI能量上做足準備的大專院校,陸續吃到這波AI紅利的還有大同大學。1956年成立的大同大學,近年註冊率都有近9成,儘管校名沒有出現在黃仁勳演講背板上,但黃仁勳身邊繞來繞去的小機器人中,其中一台有表情的可愛小車「d.ASH-ER」,就來自大同大學創新育成中心的「極印快速成型公司」,是用來即時監控環境、識別問題,並且根據環境自主規劃最佳路線,實現高效地運輸物資的功能。大同大學運用學校位於台北市精華區的優勢發展育成中心,除了輔導新創事業,也創造出讓同學實習、工讀,教授產學合作、專題研究的資源與環境,同時也增加學校財源,像是2020年的智慧創新人才培育示範學校計畫,就有幫忙做NVIDIA DGX Station人工智慧工作站教育訓練,「人工智慧學分學程」也有跨系的教授團隊加上業師、校友在產業界的交流,提升學生實作力。「我問學生畢業去哪,他說台積電,我覺得很好,沒想到問了一整排、結果全部都去台積電,現在不只是念大學要主打『保證就業』,而是考慮要去哪家科技業薪水最高。」大同大學校長何明果笑著跟記者說。「萬物皆AI」的現況下,以傳統人文社會學科著稱的政治大學,資訊學院的首任院長胡毓忠就曾提到,AI相關科系要走不一樣的路,鼓勵學生結合校內發展已久的傳播、金融、法律等科系,開發相關的議題和偵測工具。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3/343663/sm-9a5ad58aaf0276cda5f7e7e6ec32d69d.jpg)
反制年輕人海灘開趴 芬蘭「播古典樂驅趕」超成功:巴洛克音樂最有效
盛夏和沙灘是年輕人的狂歡季節與聖地,卻常造成附近居民困擾,但芬蘭艾斯波市(Espoo)警方已連續6年用「播放古典樂」方式,成功驅趕年輕人避免滋事,引起外界及專家關注。據《ODDITYCENTRAL》報導,艾斯波警方在每年6月開始,都會透過數個擴音器播放古典樂,以制止年輕人在海灘聚集,進而在深夜時段嗨到鬧事,經典曲目《藍色多瑙河》(An der schönen blauen Donau)、《四季》(Le quattrostagioni)、《聖母頌》(Ave Maria;舒伯特)的效果尤其優秀。警方坦承,古典樂出於某些原因,不只對年輕人沒吸引力,還讓年輕人遠離有古典樂的地方,「沒有年輕人願意待在有古典樂演奏的地方」。近6年海灘的垃圾、碎玻璃減少了,民眾也可以在清晨時來游泳。其實,艾斯波市並非第一個「以樂逼青」的城鎮,據《Slate》報導,加拿大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1間7-ELEVEN早在1985年,就用巴哈、蕭邦、貝多芬與其他古典巨人的音樂,驅趕在停車場閒晃的年輕人,引發全球多個城市效仿。英國倫敦地鐵曾因播放古典樂讓搶劫案降低33%,美國佛州西棕櫚灘也因為古典樂,讓治安有了顯著改善,儘管有人為了拆除擴音器,意外毀壞電表導致該地區停電長達3個禮拜目前科學界對「古典樂驅趕年輕人」的原理還沒有正式結論,有觀點認為,巴洛克音樂如巴哈、韋瓦第、韓德爾等人的樂曲,之所以特別有效,是因為這些樂曲都非常複雜、難理解。此外,期刊《詩論》(Poetics)曾刊載1項聽眾音樂取向的社會學研究,其指出2012年的25至29歲年輕人,有15%不喜歡古典音樂,「不喜歡」比例較1992年同年齡層、同學歷(大學)的受試者增長達7%。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3/338593/sm-97c87a5e715a2015aa769a50874e8ad5.jpg)
藍白提國會改革5法 台大14團體聯合聲明譴責
對藍白聯合所提國會改革五法,台大14團體發起聯合聲明譴責,批評藍白兩黨無視程序正義,在缺乏充分討論下,以人數優勢規避逐條審查,試圖強行通過極具爭議性的法案,呼籲國民黨與民眾黨立即撤回國會擴權法案,回歸實質討論。台大社會科學院學生會 、台大社會學系學生會、台大學生會族群平等小組等11個團體表示,517立法院會議中,國民黨與民眾黨在缺乏議會充分討論的情況下,試圖強行通過極具爭議性的法案,讓大家看見國民黨仍然和十年前318事件時相同,並未尊重憲政體制及民意,破壞民主機制。「有關517立法院中,國民黨和民眾黨違反程序正義以及意圖強行闖關的極具爭議性之法案的行徑」,相關連署團體提出三點進行討論。第一、藍白無視程序正義,法案應退回審理,相關連署團體表示,517討論的法案為藍白當天提出之修正動議版本,而藍白最初提案形同空殼,再故意以修正案與再修正案強塞藍白實際意圖,使得委員與公眾沒有足夠時間了解法案內容。立法院長韓國瑜甚至取消宣讀法條的程序,倚仗藍白多數優勢表決「停止討論」,逕付表決。以上事件無論是否合乎議事程序規範,都顯然不符合人民對於程序正義以及公開透明的想像,不僅破壞國會既有慣例,更與過去十年間公民社會對於公開透明的追求有著極大的矛盾。第二、假改革真擴權,國會改革需權責明確和公開透明,相關連署團體指出,藍白假借國會改革之名,行國會擴權之實。當中《藐視國會罪》模糊不清,定罪要件與如何定罪未明文詳列,加上部分版本的草案甚至欲以刑法處罰,此亦有違反大法官釋字585號提及「違反調查協力義務,於科處罰鍰之範圍內,施以合理之強制手段」之嫌。其次,立法院調查權及聽證權將法人和人民團體列為規範對象,可能限制人民之權利。綜上所述,針對立法院調查權相關法案應該有更多權力限制以及細節相關討論,而非倉促過關現行的擴權法案。第三、譴責國會暴力,回歸理性實質討論,相關連署團體表示,三黨委員應當落實法案內容的實質討論,而非淪為國會中打架鬧事的兒戲。而藍白聯手破壞程序正義,朝野協商淪為過場,以人數優勢規避逐條審查,剝奪立院中他黨委員對於爭議法案的討論權。相較於十年前的服貿爭議,這次藍白兩黨對於程序正義的破壞有過之而無不及。相關連署團體強調,沒有討論不是民主,缺乏資訊透明與充分討論的議會不是大家想要的立法院,呼籲藍白兩黨立即撤回國會擴權法案,各黨回歸實質討論。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6/335056/sm-dc07bcde09e983e5142823c2812a0b24.jpg)
對岸講「內卷」台灣怎說?一票被難倒「真實涵義揭密」 竟非大陸用語
在抖音、小紅書及「資源組」強勢影響下,台灣年輕世代的口語及用字,越來越有大陸味。日前有PTT鄉民曬出小朋友寫下「不換鞋估計不行」,遭老師糾正「估計」是大陸用語的聯絡簿截圖,掀起各界議論。如今也有網友好奇,對岸常用「內捲」來形容高度競爭,但他怎麼也想不起台灣的說法,再度引起話題。原PO在PTT八卦板發文稱,大陸常說的「內捲」不只是高度競爭,還代表因為高度競爭,導致本來固定的資源,分配到每個人手中時變得更少,「那台灣說法是什麼?總不會要講這麼一大串吧?」貼文曝光後,不少鄉民留言解答「惡性競爭」、「白話就是內部競爭激烈」、「過度競爭」、「惡性競爭比較接近」。另外,也有網友提到「內捲化的原意已經被微妙地扭曲了」、「不是惡性競爭,是努力的邊際效益過低」、「不是惡性競爭,英文也是不同字義」、「邊際效益遞減的過度競爭,選我正解」、「內捲用到3c、電商、小米產品這些都是後來的用法。最早是疫情前他們在講人的,僧多粥少的環境下,人礦貶值」。事實上,「內捲化」並非大陸獨有用語,該說法來自英文的「involution」,又譯過密化、包裹化,原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指一種文化模式發展到一定水準後,無法突破自身,只能在內部繼續發展、複雜化的過程。內捲化是人類社會獨有的現象,和生物學中的「退化」和「進化」截然不同,雖不會幫助人類從一個低效階段進步到高效階段,但也不會讓人們退化掉某種能力。大約從2018年開始,「內捲」一詞在大陸變得廣為人知,並引申為付出大量努力卻因遞減定律而得不到等價回報,必須在競爭中超過他人的社會文化,包含了惡性競爭、逐底競爭等更為負面的含義。舉例來說,就像為了獲得訂單,常見的削價競爭、給予更多贈品、服務等,進而使自己勝過同領域競爭者。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9/335059/sm-3a29b69e1996659e5b2517fc3b35bcb3.jpg)
日本偶像行業辛酸淚!52%罹患精神疾病、48%被霸凌 8成因壓力害月經失調
從1970年代的山口百惠,到2010年代的偶像團體「AKB48」,日本演藝圈長年來以塑造「偶像」(IDOL)職業而著稱。然而在光鮮亮麗的形象背後,卻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辛酸。日本一家關懷女性偶像勞動環境,並且為退役偶像提供再就職支援的人力資源機構「ツギステ」5月6日發布一份採訪上百名現役、引退偶像意見匯集而成的調查報告,揭露她們長期因為特殊工作環境而對生理、心裡都遭受嚴重傷害的驚人真實情況。據日媒《東京新聞》報導,這項今年1至2月進行的調查,共有102名偶像行業從業人員參與,其中包括了44名現役偶像,以及58名已經宣布引退的前偶像。其中多數是以地方性演出為主,不會在主流媒體露面的「地下偶像」,不過也有少部分成員是知名團體成員。根據調查,在眾多受訪者中,有52%曾在偶像活動期間罹患上精神疾病,比起日本厚生省公布精神疾病患者佔總人口的比例4.9%,可以說是超過10倍以上的驚人壓倒性多數。此外,還有48%的人曾遭遇「職場霸凌」,另有12%人坦承曾遭到「性騷擾」。與此同時,由於偶像時常遭到民眾對她們的外貌品頭論足,因此有高達78.4%的受訪者曾因容貌焦慮而進行節食,並因為害怕被比較身材而感到沮喪,還會因心理問題造成的月經不規律或失調所苦。此外,大多數受訪者都表示,她們雖然時常為諸如退休後的未來規劃、財務狀況,以及過勞等各式各樣的問題而感到焦慮,但生活中卻「無法與任何人談論這些問題」,因此心裡長期處於高度的壓力之下。「ツギステ」分析,偶像的工作職場中,有超過80%的工作人員是男性也助長了這一傾向。前日本偶像女團「假面女子」成員「櫻雪」2019年退團從政,現在以本名「橋本侑樹」(橋本ゆき)成為日本史上最年輕的東京澀谷區議員。她日前就曾揭露自己過去當偶像時,曾在活動期間停經2年,並被要求脫光衣服檢查節食成果,讓她身心受創。橋本侑樹坦言,她認識患有精神疾病的偶像確實很多,讓她對偶像產業的本質產生懷疑。熟悉偶像文化的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社會學兼職講師神岡真奈,也以前傑尼斯創始人爆出性侵醜聞的例子指出,過去常有「因為是演藝圈,所以跟其他職場不一樣也是沒辦法的事」這種想法,但其實娛樂圈的惡性問題不應該被視為常態。相反的,業界應該要面對自己的問題,創造一個讓偶像可以和一般人同樣受到尊重與支持的工作環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330902/sm-e06d71fd8cf103f06cc0d08a1c60f952.jpg)
批教育部對教改問題反應緩慢 郭昱晴:造成大學文憑眨值
大漢技術學院師生17日至立法院抗議,控訴學校董事會企圖無預警停止招生。民進黨立委郭昱晴針對教育部教改30年專題報告指出,「410教改」後,教育部預警性不足、政策反應緩慢、配套不全等問題,招生名額與實際招生人數有3%落差,更造成大學文憑眨值的問題,大學學歷的薪資中位數還低於專科生。郭昱晴以大學開設新生名額、整併招生、文憑貶值與公私立普大科大資源差距四大主題點出,從台灣出生人口情況即可預測,在民國83年的「410教改」廣設高中、大學以後,各級教育階段一年級新生,並不足以支撐因此開設的新生名額,大學名額必然供過於求。郭昱晴分析,民國83年公私立大學總計23所,至103年總計已達124所,教育部雖然在民國92年開始管制數量、提出大學整併計畫,但近5年國立大學「招生名額」與「實際招生人數」,仍有3%的落差,112學年度更有8所國立大學掛缺額,其中又以師範學院升格合併佔比最高。郭昱晴強調,面對如此困境,教育部除了鼓勵整併以外,竟無其他政策工具。郭昱晴進一步表示,根據2015年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報告指出,高等教育擴張政策除了並未達到當初弭平階級落差、促進階級流動的目標以外,更產生了「大學文憑貶值」問題,從2009年至2022年,連續13年,有大學學歷者所得中位數是低於專科學歷者。郭昱晴也關心,技職教育與一般教育目的不同,但以「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所核定的經費來看,公私立一般大學所取得的補助,皆遠高於技職體系,公立一般大學平均獲補助3.08億,私立科大平均得0.5億,最大差距可高達五倍之多。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1/325441/sm-56c7af2dfdc823e41d3978fb0e7f0350.jpg)
亞洲最大智慧城市展高雄登場!公私協力 迎接國際買家
亞洲最大規模智慧應用解決方案展會,今(21)日起至23日在高雄展覽館盛大登場!主辦單位高雄市政府、台北市電腦公會,集結產官學研共150家、550個展攤,展示5G、AI、物聯網、大數據等應用,面對國際淨零挑戰,適時運用數位科技,掌握減碳關鍵,不只是企業任務,也是每位市民責任,進場參與地球保衛行動。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淨零碳排、永續發展,這是全世界共同努力的目標,也是高雄這座城市,數十年來的成長歷程。感謝國發會響應(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精神,讓高雄有這個機會,舉辦第一屆「國際城市級氣候峰會(CityCOP)」,連結國際社會學習更多解決方案,為地球和人類的未來盡一份心力;高雄以淨零和數位為主的雙軸轉型戰略,不只是希望讓這座城市更好,也期盼能凝聚成各項解決方案,讓高雄能夠與其他國家的城市交流、學習更多數位科技技術以快速因應極端氣候造成的影響,彼此學習一起努力,大家共同合作,採取一致有效率的行動,逐步朝向減碳目標前進。2024高雄智慧城市展廣邀各國貴賓蒞臨參觀,向國際展現高雄在智慧應用上的耕耘成果(圖/高雄市政府提供)今年展會邀請20國家、19個城市代表、超過200位國際貴賓,企業買家佔一半,國際貴賓除了參與論壇、演講分享,同時將進展場參觀各種實務應用,參展廠商都派出專業解說員,期待擴展國際市場。550個展攤包含物聯網應用、智慧治理、淨零永續、智慧醫療、智慧製造及新創等六大主題,高雄主題館以「智慧淨零、韌性高雄」為主題,市政府13個局處參展提出25個發展應用系統及商轉輸出方案;智慧醫療主題館以「綠色醫療、精準健康」為主題,結合四家醫學中心、八家市立醫院及部立醫院、屏東榮總及中大山大學,展示淺顯易懂的健康技術與實用科技。高雄市長陳其邁、副市長林欽榮與台北電腦公會理事長彭双浪等貴賓參訪智慧醫療主題館(圖/高雄市政府提供)此外,僅高雄才看得到的廠商,包含日月光智慧製造,水處理最佳化、達到最佳產水能力、實現經濟節能模式;宏達電「智慧教育」解決方案,整合5G與 XR技術,提供沉浸式直播互動教學平台,解決城鄉學校資訊之落差;淨零新創主題館集結新創公司與學校共24個單位團隊參展,包含循環經濟、永續農法、淨零創新技術與材料、淨零創新服務與產品等內容,直得一探究竟的明日之星。今天還有「南方數位協作平台會議」,南部七縣市包括高雄市、台南市、嘉義縣、嘉義市、屏東縣、澎湖縣、台東縣,針對智慧城市治理的需求及有效方案,面對面觀摩交流,突破縣市的行政侷限,加速數位學習的成長。3/21至3/23只有三天,國內外買家與業者均可憑名片免費換證入場,高雄市民可憑身份證免費人場,生動的知識之旅歡迎大家參與,活動詳情可參見「2024高雄智慧城市展」官網。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23704/sm-62a53270e7505b5c63b23b319601db90.jpg)
延續香火「招贅婚」男方是吃軟飯?專家曝真相 民間古早禮俗揭密
台灣社會面臨少子化衝擊,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系主任李俊豪研究清末至光復初期戶口調查簿,發現過去為了延續子嗣香火,民間曾盛行「招贅婚」,入贅的「招夫」透過契字(契約)約定第一個孩子從母姓,之後的子女可以從父姓。李俊豪研究發現,有些明顯不屬於傳統複姓的姓氏,有可能就是各取父母姓氏而來。據了解,李俊豪以1906至1945年間的戶口調查簿做為研究樣本,發現民間過去存在招贅婚習俗,主要是為了延續女方家中子嗣香火,但入贅的招夫不能是家中獨子,且男方家中必須有後才能入贅。此外,男方入贅後與妻子生下的第一個孩子必須從母姓,至於第二胎開始的子女,便可以從父姓。李俊豪研究發現,除了延續女方家中香火,另外一種情形是女方家中的男丁年幼,或岳父母無人照顧,遂與招夫約定入贅婚期至幼男成年或岳父母離世。李俊豪說,這些細節都必須透過契字查閱,部分契字會註明若男方在入贅婚期未滿前「悔婚」,要付出多少賠償。此外,早年農業社會仰賴密集勞力,入贅的男方也成為女方家族重要的勞動來源。雖然傳統觀念視入贅的男性為「吃軟飯」,但研究結果顯示,招贅婚的禮金並非全由女方負擔,從一些契字內容可以看出,男方也要負擔一部分的「嫁妝」,只是金額遠遠不如女方。另一方面,若女方家中長輩過世分產,也會由從母姓的孫子繼承;至於招夫過世後,牌位則須回到原本的男方家中。李俊豪提到,招贅、入贅的民間習俗直到光復初期仍然存在,後來隨著社會轉型才逐漸消失。元智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劉宜君認為,這項研究深入挖掘招贅婚歷史,也讓社會大眾對過去社會變遷有進一步認識,重現台灣過去多元的歷史面貌。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2/323042/sm-5d29c4d4882ccd9c3289af2b4e352f7d.jpg)
韓劇《金字塔遊戲》獲英國BBC肯定 盛讚是全新的《魷魚遊戲》
韓國校園心理驚悚劇《金字塔遊戲》開播第二週劇情邁入白熱化,不僅引發全球注目更在歐美掀起風靡熱潮,除了被英國BBC網站盛讚是全新的《魷魚遊戲》,還成為歐洲最大電視劇產業盛會「法國里爾 Series Mania 劇集展」唯一韓國作品。BBC報導中透過訪問韓國影評Nemo Kim,指出「這兩部作品的主題對韓國人來說非常熟悉,不僅是虛構的反烏托邦世界,更揭示了痛苦的現實」,美國社會學家王嵐芝亦表示,觀眾對《魷魚遊戲》和《金字塔遊戲》等系列的熱情,在於其利用「遊戲」作為敘事手法,透過遊戲顯現階級差異,從而讓全球觀眾更容易理解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在最新第5、6集中,張多雅的腹黑霸凌再出狠招,識破苞娜想招募「D等級」成員的心態,指使同學以自殘陷害苞娜,並利用讓家長們參與遊戲的方式剝奪苞娜的投票權,讓苞娜憤而公然放話「我會直接摧毀這個金字塔遊戲!」苞娜在劇中為求生存使出全力鬥智耍狠,戲外的她則溫柔坦言自己也是經典口碑戀綜《換乘戀愛》的忠實粉絲,並登上《換乘3》成為最新第14集的特別來賓。苞娜在節目上開心表示自己其實很支持外型好動但卻愛哭的大男孩周元與前女友書景復合,然而最新一集的發展卻並不如她所願。friDay影音《金字塔遊戲》每週五更新、《換乘戀愛3》每週六更新,與韓同步火熱跟播中。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1/319561/sm-0056f4ec5a2205632d2cd5664a61fa93.jpg)
「周休3天」有利勞資雙方!英國61家試辦公司「近9成1年後仍維持」
在全球最大規模的「周休3日」試驗結束1年後,英國大多數參與該計畫的公司,仍然允許員工縮短每週工時,且超過一半的公司將周休3日永久化實施。據CNN的報導,英國智庫「自治」(Autonomy)與非營利組織「全球每週4天」(4 Day Week Global)曾共同進行試驗,在2022年6月至12月之間的半年裡,參與計畫的英國61家公司之員工,以正常工作時間的80%,換取相同的工資,並承諾在工作表現上完成100%的進度。結果這場大規模實驗的籌辦者之一近日發布報告指出,至少89%參與試驗的公司仍持續執行周休3日的政策,甚至有51%參與試驗的業者在2023年底將周休3日永久化實施。61家企業中僅2家沒有回覆進行該項調查的研究人員。與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波士頓學院人員合作研究英國周休3日計畫的英國智庫「自治」(Autonomy),於當地時間21日發布了上述調查結果。研究報告指出,減少工時對於勞資雙方都是極為有利的。試驗結束時,員工表示身心健康都有了明顯改善;工作與生活更趨平衡;生活整體滿意度有所提升;工作疲勞程度也得到緩解,而且這些進展在試驗結束後1年依然保持。負責針對參與試驗的公司員工進行調查的波士頓學院社會學教授邵爾(Juliet Schor)指出,「關鍵的一點是,半年的試驗結果顯示,這不是罕見或短期的影響,這些試驗帶來了真實且持久的改變。」另外61家公司中,有28家的經理或執行長也同意答覆該項問卷,他們都表示,每周工作4天對公司營運產生了積極正面的影響。半數受訪者指出員工流動率有所下降;近3分之1的人則表示該制度顯著改善了招聘作業;82%的高階主管也認為,周休3日有益員工福祉。英國智庫「自治」還在報告中點出,參與試驗的公司如何讓周休3日制度保持良好運作的方法,包括修訂會議規範、職場溝通,以及待處理事項的優先順序。該項報告的作者也指出「顯而易見,1星期工作4天不僅僅是曇花一現,英國各地都有公司成功運作至今。」報導補充,這61家參與試驗的英國公司有近半數屬於廣告行銷、專業服務、非營利部門,其餘則涉及建築、製造、零售、醫療保健、藝術娛樂等一系列行業。近年來縮短每周工作天數的呼聲不斷增加,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間全球各地開始實施遠距工作以後,這樣的呼聲逐漸受世人關注。目前世界上已有許多地方開始針對周休3日進行測試,其中包括2022年執行的一場囊擴美國及愛爾蘭共33家公司的實驗。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1/314431/sm-2ab7ed3a55e495e03a582d451253df15.jpg)
寄居蟹不住貝殼了! 專家示警:全球超過6成使用「人造垃圾」當家
寄居蟹通常以其他動物的殼來當作「盔甲」,例如蠑螺殼、鳳螺殼等等,但有專家指出,已經有大量寄居蟹被拍到生活在「人造殼」中,也就是人類丟棄的廢品,包括塑膠瓶蓋、金屬、玻璃等製品,根據估計,世界上16種陸生寄居蟹中,就有10種被迫使用「垃圾屋」。根據《BBC》的報導,波蘭華沙大學與波茲南生命科學大學合作,即將於下個月發表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這群專家分析了野生動物愛好者發布於網路媒體上的照片,發現有許多寄居蟹住在垃圾裡,華沙大學城市生態學家瑪爾塔(Marta Szulkin)更心碎地表示,「牠們不像我們以前看到的那樣,身上戴著美麗的螺殼,而是在背著紅色的塑膠瓶蓋或燈泡」。她與同事祖扎娜(Zuzanna Jagiello)、武卡斯(Łukasz Dylewski)表示,共有386隻寄居蟹使用了「人造殼」,結合過去的科學文獻來看,經過統計,世界上16種陸生寄居蟹中,有10種使用該類型的庇護所,而且在地球上所有的熱帶地區都能觀察到這種情況。瑪爾塔推測,寄居蟹之所以選擇塑膠垃圾當殼,可能因為它的材質更輕、更小,也或許是由於海岸上垃圾太多,塑膠製品反而能讓牠們在受到污染的環境中偽裝得更好。此外,寄居蟹也可能是想透過更獨特的外殼來吸引配偶,而在2021年一項研究發現,寄居蟹疑似會被塑膠所釋放的化學物質吸引。專家們指出,目前還不清楚對這些塑膠材料,究竟對脆弱的小甲殼類動物來說是否有害,但除了動物的健康問題,他們也想進一步研究,塑膠究竟會不會影響到寄居蟹的進化。不過在2019年,就有一項研究發現,澳洲「科克斯(基靈)群島」就有超過50萬隻寄居蟹爬進人造垃圾中,最終被卡住身亡。在最近一項試圖量化塑膠汙染規模的研究中顯示,目前至少有171兆個塑膠碎片漂浮在海洋中,若不採取行動,這個數字可能會在2040年翻倍。而倫敦大學學院材料與社會學教授馬克(Mark Miodownik)就呼籲,「就像寄居蟹一樣,我們應該循環使用塑膠,而不是選擇丟棄」。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7/310097/sm-0fdabb80d8f0fda998e2c2d57301b344.jpg)
護國神山症候群2/學子瘋衝半導體拿「預聘」逼師放人 學者憂:「每天老鼠打洞」學非所用
除了工商業界示警台灣經濟發展「偏重半導體」,CTWANT記者訪查,教育界及學界也驚覺不妙,近來半導體產業的高薪與預聘制,已在高教界醞釀「逼師放人」歪風,再者博士搶進高中生就可做的事,學非所用,「每天像老鼠在打洞」,尖端人力偏重同一學科,造成其他學科斷層,不利其他產業育才。教育部數據顯示,自112學年起,大學 1 年級學生人數將跌破 20 萬人;未來 16 學年,大學 1 年級學生平均年減 3.4 千人,少子化讓學校經營困難,因此大學多盡量推出與「當紅炸子雞」半導體有相關的課程,能見度高、還有政府補助和產學合作案,讓家長與政府都喜歡的科系,看似皆大歡喜。但一中部的頂尖大學主管向CTWANT記者提到,台積電等「護國神山們」就像「人才黑洞」,把碩士班人才都吸進去,還沒畢業就被企業訂走,越來越少人想讀博士班,且一股腦往現在的「顯學」跑,其他學科出現人才斷層,未來若產業風向變動,對長遠的學術發展有巨大影響。尤其學生在畢業前被企業「預聘」後,為了獎金制度,包括台大、交大和成大,都陸續出現有學生無心上課與研究,明明論文研究還沒完善,就要求教授放水、照時間讓他畢業的個案,若不從、就以影響工作權為由,威脅要找律師和民意代表等到學校鬧。近期Dcard上也出現台大學生議論,碰到老師「不放人」,有人以死相逼,同一討論串裡也有人用生病為由要離開學校,也有其他學校的同學表示,為了準時上工,論文還沒完成就休學了。另一間南部頂尖大學的老師向CTWANT記者感嘆說,跟其他老師談起來,發現北中南的學校都出現這樣的「個案」,越來越多的學生急著去賺錢,用工作聘書逼老師「給畢業」的風氣,是高等教育想要的結果嗎?沒畢業就有工作聽起來很酷,然而一名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所謂的『預聘』,就是一種『綁約』,業界因先前新人離職率太高,轉而在預聘合約中要求做滿一定時間才能拿到談好的高薪;且很多人就職後被鼓吹買房買車,屆時若不適應、想離開,就會發現百萬高薪還沒拿到手,跳槽後的薪水也負擔不起房貸,最後只能乖乖留在原位。」因此他提醒,拿到預聘資格先別高興,簽約前一定要搞清楚「遊戲規則」。從台積電退休的台大老師楊光磊,期盼科技人才們可以活得更自在。(圖/台積電提供、翻攝自台大創新設計學院官網)「我稱這是台灣科技教育的美麗與哀愁。 」曾任台積電研發處處長、台大兼任教授楊光磊表示,美麗是因IC產業的高薪,能吸引全球人才,而哀愁就是台灣的升學主義文化,讓產學跟世代鴻溝越來越大。楊光磊曾面試過一些人才,發現他們對公司與產業沒有概念,只覺得台大畢業就該進台積電,然而「當你唸到一個物理的博士學位,卻去工廠做一些高中生就可做的事,就是學非所用。 」自稱是「地下員工關係部部長 」的楊光磊說,在職場時每周都有人跑來找他談心,九成因工作環境,都很不快樂,因為這一行分工很細,大部分枯燥無趣。儘管台積電有很棒的員工教育制度,會找優秀專家來上課,但他問員工心得時,回答卻是「我很喜歡這些老師來教我們,我知道他希望我們成龍成鳳,可是當我回到工作崗位,每一天都像老鼠在打洞。」 很多人嘲笑中國大陸做不出好的半導體,楊光磊說,因為他們的頂級大學畢業生,優先想去的是金融業,分析和投資半導體,不到工廠做苦工也能賺大錢,第二是去互聯網產業,像是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其實這跟美國很像,美國很少人想做半導體,因為其他產業更好更有想像空間,「『百家爭鳴』才是一個產業發展最棒的時代。」半導體人才向下扎根,從高中職就開始訓練。(圖/翻攝自高雄大學官網)偏重半導體的產經政策下,就連非科班學生也「嫁接」導入,從校園開始搶才,吸走其他產業的育才能量。除台清交成大等傳統理工科系大學畢業生為兵家必爭之地,在半導體業績大爆發、台積電等業者爭相向南部擴廠之際,高雄大學與中山大學2021年就開始合作,針對高中職開設「半導體數位產業先修學程」,一開課就爆滿,高中職畢業就能做製程與生產技術員。勞動部與陽明交通大學也在2021年推動「產業新尖兵計畫」,短期訓練培養半導體廠的即戰力,陽明交大副校長陳永富表示,結訓的學員近半數非資工、資管科系出身,其中包含行銷、休閒管理、法律、心理、經濟、語文等科系;後續的人力銀行記者會上,就有財務金融系畢業的林同學,表示很開心因此能成功進入IC公司就職。「產業主打『人海戰術』時,反而讓事情越做越窄。」楊光磊感嘆,具有專業知識的碩博士生做第一線的工廠工作,而卡位在上層者認為「我們已經很棒了,為什麼需要改變?」造成 「上駟下駟化」。也就是最優秀出色的駿馬,反而被低等使用,完全是浪費人才。前科技部部長陳良基曾發文表示,半導體業真正做技術突破的尖端人力非常少,只有幾個將軍在打仗,所以整個支援系統須動起來,教育上加強STEM,也就是Science 科學、Technology 技術、Engineering 工程、Mathematics數學,現在的IC設計需要以人為本,也會應用到社會學、心理學等知識。IC設計龍頭聯發科技資深副總經理陸國宏也認為,應鼓勵孩子上大學前就要開始關注STEM。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呼籲要重視數理教育,才是科技國力的基礎。(圖/周志龍攝)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早在2021年就投書喊出「本土科技人才荒」,他分析近來新興科技領域,例如人工智慧、量子計算、量子通訊,台灣的基礎研究能力與成果落後甚多,頂尖國際會議的論文發表數甚至還少於韓國及新加坡,據此呼籲政府,重視從高中教育到大學入學考試制度,奠定數理教育基礎,有效鑑別數理人才,否則將導致人才錯置,並將本土優秀學子推到國外,損及國際競爭力、動搖國本。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3/309633/sm-811d0b2c96eebf4891d95415fb41587c.jpg)
國三生遭割頸「家屬反廢死」 廢死聯盟發聲:死刑違反人性尊嚴
新北國三生遭割頸引發社會關注,受害者家屬發聲明,表達反對廢除死刑的想法,也讓死刑存廢的議題再度浮上檯面。對此,廢死聯盟重申廢死理念,強調死刑違反人性尊嚴,也違反國際人權法,結果慘遭大批網友砲轟。家屬日前聲明提到「反對廢死」的理念,認為只有嚴刑才能真正遏止遺憾再次發生,不相信窮惡極惡之徒會有教化可能,「如果有,為何社會案件層出不窮?」一時的慈悲心,只會讓少數人為所欲為、有恃無恐,反而傷害一般大眾的權益。廢死聯盟認為死刑違反人性尊嚴和國際人權法。(圖/翻攝自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 TAEDP臉書)對此,廢死聯盟在臉書發文,引用英國非營利組織死刑專案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SaulLehrfreund的觀點,指出死刑違反人性尊嚴、構成酷刑,且違反國際人權法。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民主國家都放棄了死刑,只有非常少數的國家仍繼續執行。廢死聯盟指出,《公政公約》已被台灣納入國內法,雖然公約沒有強制締約國應該廢除死刑,但未來於事實上和法律上應完全廢除死刑,因此台灣應該有義務要尊重,而非阻礙廢死的進程。廢死聯盟表示,即使台灣法官過去強調了死刑的嚇阻力,但國家應負起舉證責任,提出令人信服的統計數據等資料,以證明死刑對於預防其他公民的權利受到侵害而言是必要的。然而現今的司法界及社會學界等,逐漸有「死刑的嚇阻作用並未被證實」的相同共識,另外死刑允許國家奪取人民的生命,在本質上是對社會的侮辱,更不符合民主社會的人性尊嚴原則。貼文曝光後,引來網友怒火,「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說著最理想化的目標…本質上卻做著最骯髒噁心的事」、「殺人犯關去你們家看守教化如何?你們敢,我就同意」、「加害者再傷害別人,剝奪他人生存權的那刻就不應該還享有人權,畢竟那已經不是人了」、「我看你們家人或小孩被殺,你會不會還在支持廢死?有夠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