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台灣 馬英九 國民黨 陳時中 習近平中時社論/接續無色覺醒的民意浪潮
從外科醫生到問鼎總統,柯文哲寫下的驚奇本應未完待續,如今卻因政治獻金假帳疑雲栽了跟斗。他個人是否將走下神壇尚不得而知,但民眾黨恐將就此跌落第三勢力的式微宿命,宣告台灣政治的主旋律又得面臨藍綠對抗、國家分裂的兩極對立。然而,主流民意早已厭倦惡鬥,民眾黨潰堤的民氣會流向何方,就端看誰能拋棄顏色政治、堅持中道理性路線,誰就有機會接續主導「無色覺醒」的民主浪潮。民眾黨陷茶壺風暴柯文哲引領的民眾黨一度對國民黨及民進黨構成威脅,但其興衰過程在台灣並非新鮮事,在此之前,第三勢力早已風起雲湧。若以1986年民進黨成立後的90年代為觀察起點,當時最廣為人知的第三勢力,就是由號稱「台灣第一民主戰艦」的朱高正,打著「國民黨爛、民進黨亂」旗幟於1991年成立中華社會民主黨,口號與後來的柯文哲極為類似,只是該黨在同年國大代表選舉全軍覆沒,隔年立委選舉也僅有他一人過關,隨後就與新黨整併而畫下句點。即使如此,第三勢力依然滾滾而來。以趙少康為首、國民黨少壯派立委組成的「新國民黨連線」,因與李登輝矛盾加劇而在1993年脫黨成立新黨,在1995年奪下21席立委,成為國會關鍵少數,但因內鬨而漸失影響力。爾後,在2000年由宋楚瑜成立的親民黨、2001年由李登輝創辦的台灣團結聯盟,乃至於2015年靠吸收太陽花學運紅利而生的時代力量,也都在不同時期攀上國會第三大黨。但無論他們的崛起際遇如何特殊,最終命運均趨於一致,若非退回小藍、小綠,就是被後浪淹沒。尤其,2008年立委選制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更是不利第三勢力生存。但何以這股力量仍能前仆後繼躍上舞台?因為,在他們背後都有共同的社會基礎,就是民間希望能有新政治力量打破藍綠二元結構,推動社會改革。具體而言,台灣朝野政黨的黨員總數,約莫只占全體選民的6%,無奈每當選舉到來,其餘94%都在政客催化下被撕裂成非藍即綠的政黨奪權工具。這種對立感,在319槍擊案後更形嚴重。20多年來,舉凡統獨、內政、兩岸、外交等各類國政,多以政黨色彩的二分法將問題簡化成「有我沒你」的對決,欠缺理性思辨互不相讓,不僅讓決策陷於偏狹,讓民主走向偏鋒,讓兩岸深陷僵局,就連建設都因而厚此薄彼。近日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聲稱「桃園以北大型資料中心不供電」,就是典型的用政策形塑社會對立。民意厭倦藍綠惡鬥如果說,「顏色政治」能迎來好結果就罷了,問題是歷經一次次的堅壁清野,人民生活有變好嗎?當無法欺騙自己明天會更好,無黨無派的多數台灣人怎會甘願被顏色牽著鼻子走?因此,沒有色彩包袱的新世代選民持續崛起,他們擺脫非藍即綠的慣性思維,厭惡被標籤綁架,這股沉默力量讓民主有了絕處逢生的轉捩點。因此,早在2018年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就以理性務實為基礎,針對藍綠惡鬥、經濟困境、司法沉痾、兩岸僵局,提出「無色覺醒十大主張」做為「真道理性、真愛台灣」的行動綱領,盼政治領袖能跳脫意識形態帶領人民走出困境,讓台灣人過更好的日子。柯文哲無疑是近年來最具代表性的第三勢力政治人物。2014年他在民進黨扶持下當選台北市長,爾後改以白色力量為訴求,在藍綠各具版圖的北市順利連任,進而在2019年成立民眾黨,於今年初成為三黨不過半的關鍵少數。然而此刻柯文哲因競選金流的一筆亂帳,加上京華城、北士科及台智光案,重創其公開透明、清廉的形象,改變政治文化的初心蒙上陰影。無論政治生命是否將走下坡,從他難改貢高我慢的習氣、識人不明的領導、忽左忽右的路線,即便最後從司法脫身,民眾黨卻可能提前淹沒在自家的茶壺風暴裡。民眾黨陷入創黨以來的最大危機,證明台灣確實不易有第三勢力的存在空間。但拒絕讓藍綠用意識形態決定國家未來的民氣,依然是台灣最大黨;期待政治人物用理性超越顏色的主流民意,也依然是公民社會的最後公約數。因此,個別的第三勢力或有生滅,但無色覺醒力量不死。誰能抓緊這股趨勢,誰就能創造下一波的政治新浪潮。
擺脫有線電視頻道依賴!CNN將推數位訂閱 宣布裁員百人
美國新聞媒體CNN宣布將裁員約100人,同時,今年稍晚推出第一款數位訂閱產品CNN.com,擺脫對有線電視頻道的依賴。CNN執行長湯普森(Mark Thompson)10日在發給員工的備忘錄中表示,公司將更加著眼於擴大數位化,並將電視新聞採訪和數位新聞將合併為同一部門。CNN旗下有3,500多名員工,該公司表示,裁員將在全體範圍內。湯普森表示,CNN正在打造規模超過10億美元的數位業務,即將推出的數位訂閱產品將包括新聞和社論,以及生活品味新聞,不過他拒絕透露更多細節,僅表示該產品將「很大程度上在CNN.com基礎上打造」。自去年10月上任以來,湯普森持續強調,隨著CNN傳統有線電視業務的下滑,改善該公司數位服務的重要性。他先前曾擔任《紐約時報》執行長,負責數位轉型,當時將其訂閱規模從不到60萬,增加至超過600萬用戶數。
中時社論/兩岸一家人 馬習會催動雙方大交流
前總統馬英九結束11天的大陸行風光返台。作為此行的高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高規格舉行的「馬習二會」,為多年來冰封許久的兩岸關係帶來難得暖意。台灣民眾普遍重視馬習二會的畫面感,但更關鍵的是,解讀北京對台灣釋出的複雜政治訊息還需要力透紙背的解碼。習近平軟調 給下台階不可否認,由於兩岸歷史與政治糾葛,以及雙方實力的不對稱,台灣在面對大陸時,長期需要對等、尊嚴、正名的訴求,這種心態自然表現為馬習二會後,媒體和名嘴一窩蜂關注馬英九以「口誤」提及中華民國,並罕見向陸方指出「各表」的九二共識等話題。但這模糊了馬習二會的焦點:如何在民進黨三連任之際,讓兩岸擺脫戰爭陰霾、重現交流合作的和平繁景,才是真正的目的。相對於習近平溫情、簡要的開場談話,大陸官方在馬習二會後釋出的長篇新聞稿,才是發現重點、找到新意的素材來源。習近平會見馬英九時提出的四點意見,是繼2019年1月拋出震撼全台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以來,時隔5年篇幅最長的兩岸談話。最大區別在於,5年前的講話充滿政治語言和政策宣導,這一次則調整為循循善誘的感性對話,政治味道沒有那麼濃。細讀習近平此次長篇談話,不少細節隱藏了恢復兩岸大交流的訊號,值得賴清德團隊重視和研議。首先,就延宕已久的兩岸雙向觀光議題,習近平說「我們熱誠邀請廣大台灣同胞多來大陸走一走,也樂見大陸民眾多去祖國寶島看一看」,這句話給爭執不下的兩岸主管部門「下了台階」,也讓國內觀光業者重新振奮起來。今年大選後,蔡政府突然對國內旅行社赴陸觀光下達「禁團令」,除了有反制M503航線的短線考量外,政府多次表達出大陸遲遲未表態開放陸客來台的不滿,訴諸兩岸交流要雙向、對等、互惠,但略顯諷刺的是,每當陸方國台辦發言人回應相關問題時,卻總是反批台方限制兩岸人員交流,讓事情陷入羅生門。如今,習近平已經率先發話,樂見大陸民眾到台灣看看,能否轉化為兩岸盡快恢復雙向觀光的具體政策鬆綁?若從更廣義的角度解讀習近平此番表態,他既然樂見兩岸民眾雙向往來,不就是暗示無意武統台灣、有意降低敵意螺旋嗎?不僅如此,在馬習二會的場合,習近平雖然重申促統立場,但具體論述以「共同追求和平統一的美好未來」為包裝,凸顯了陸方和統路線不變,以及統一是「未來式」的緩和訊息,所謂「共同追求」亦隱含了無意脅迫式對台促統的意涵。賴清德政府 務實以對在馬習二會上,習近平通篇沒提民進黨,卻有許多論述明確指向520總統就職典禮。習近平表示:「九二共識核心是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基本事實有共同的認知,只要不分裂國家,只要認同兩岸都是中國人、一家人,兩岸同胞完全可以坐下來談。」比較8年前蔡英文就職前,「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兩岸雙方就有了共同政治基礎,就可以保持良性互動」的表述,明顯看出,大陸其實意識到九二共識在台灣已被標籤化,希望基於民族情感尋求兩岸新的共同語言。言下之意,只要認同中華民族,認同兩岸都是中國人、一家人,北京都願意和台灣各界對話,這也體現在此次訪陸「大九學堂」青年學生在馬習二會上發言的安排。有別於過往陸方只願意與精挑細選的「樣板」台青交流,此次習近平破例邀請台青面對面對談,在大陸高層對台活動中,算是頭一次。這些隨團台青未必支持國民黨、更不像統派,但至少對中華民族和文化有相當認同,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陸方有意超越「政治原則的剛性前提」,以共同血緣、情感和歷史記憶與台灣年輕人溝通。以民族情感為基礎,樂見民間雙向往來,鼓勵兩岸青年交流,這是馬習二會上,大陸釋出的訊息。轉換成政治語言就是:賴清德新政府若能遵守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正視兩岸同文同種的歷史事實,對兩岸關係持務實立場,那麼恢復陸客、陸生來台的大交流狀態,應該指日可待。
中時社論/馬習二會送春暖 花開還看賴清德
兩岸矚目的「馬習二會」終於在北京登場,同日賴清德宣布卓榮泰為新閣揆。馬英九雖已是一介平民,但此次大陸行以及在北京發表的談話,清晰傳達了和平反戰的台灣民意,而習近平的開場白基調溫和,亦有向台灣「春風送暖」之意。讓兩岸擺脫兵凶戰危、重回春暖花開,應是馬習二會後,賴清德新政府順應民意的施政方向。平等溝通 習近平基調溫和自馬英九踏上第二次大陸之旅開始,有關馬習二會的傳言就滿天飛,雖然民進黨政府高層態度謹慎,僅讓少數綠委表達異見,但我方國安人士頻頻匿名放話,將馬習二會扯上「美日菲峰會」,又釋出許多暗示北京將「降格矮化」對待馬英九的訊息。其中最荒謬的是,煞有介事猜測馬習二會「安排在人民大會堂台灣廳見面」,實質是為會後抹紅馬英九埋伏筆。但事實呢?馬英九在北京獲得了比過去國民黨、親民黨歷任主席訪陸還要高的規格和禮遇。首先,馬習二會地點根本不在台灣廳或福建廳,而是放在面積更大、級別更高的「東大廳」。東大廳不僅是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大、十九大後當選總書記後,率政治局常委與全球記者見面的場所,也是習近平與各國元首會晤的固定場所。其次,陸方出席馬習二會的高層,包括習近平在內共有3位政治局常委,這也超過歷次中共領導人會見台方人士的規格。2005年連戰、宋楚瑜首次訪陸時,都是先拜會大陸「對台2號人物」全國政協主席,再會見中共總書記。而在馬習二會上,政協主席王滬寧、中辦主任蔡奇兩位「正國級」常委與會,其中王滬寧還是9年前新加坡馬習會的參與者。習近平會上全程以「先生」稱呼馬英九,與9年前馬習會保持一致,而大陸官媒在馬習二會開始後發出的即時快訊稿,也沒有以「國民黨前主席」稱呼馬英九。可見陸方在選址、接待官員、官媒措辭上的用心處理,都暗示馬英九超過台灣「政黨領袖」,與習近平曾同為身分對等的「領導人」,也有意透過此次會晤,嘗試與台灣人民平等溝通,一點都沒有居高臨下的強硬語氣。習近平此次對台談話,標誌大陸對台政策回歸「求同存異」務實路線。求同,除了重申九二共識的政治語言外,習近平還增加了許多訴諸民族歷史文化、同胞情感的樸實語言,應是向台灣喊話:只要認同中華民族、認同兩岸都是中國人,任何問題都可以有商有量、務實討論。存異,習近平開場白未提一國兩制、未用「絕不允許」等警告式辭彙,也提到兩岸「制度不同」,說明大陸對台有所尊重,願意回到求同存異的初衷。代表民意 馬英九呼籲和平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也恰是馬英九此次談話的重點。他在公開發言中回顧了1992年兩岸達成「各表一中」共識的史實。馬英九當面向習近平表達的內容,包括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年輕人應該加強交流合作、雙方應珍惜彼此價值與生活方式、兩岸有智慧和平處理爭端,這些不僅沒有逾越卸任總統的分際,也根本不存在附和對岸政治主張的問題,完完全全是在為兩岸和平避戰發表建言。事實上,馬英九的談話,不也折射了綠營對兩岸關係的一些主張嗎?馬習二會固然不是兩岸談判,也不能化解大陸與民進黨之間的猜忌與僵持,但這場高規格的會晤,最重要價值在於,大陸願本著求同存異的精神,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務實與台灣各界商討,但前提還是要承認自己是中華民族。可見,大陸的和統論述,是建立在「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但台灣人是中國人」的邏輯之上,而馬英九不計個人毀譽,站在中華民族的高度呼籲和平、反對戰爭,也恰是當前台灣檯面上政治領袖欠缺的特質。賴清德從去年參選總統,到如今即將就職,無論是社會賢達,還是綠營內部,都傳出希望調整「逢中必反」、主張「兩岸同源」、切割法理台獨的建議。其實,期待兩岸「春暖花開」一直是民進黨政府的願望,馬習二會給冰封已久的兩岸關係吹出暖風,賴清德能否尊重台灣多數民意、對大陸人民懷有同理心,藉由520演說拉近兩岸距離,所有人都在等著看。
國外研究:「超加工食品」與32種疾病有關 學者籲聯合國應對其訂管制措施
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UPF)常被添加甜味劑、色素等成分,雖能滿足一時口腹之慾,但若攝取過量也會造成健康負擔。國外對此展開一項研究,表明人體吃下過多超加工食品,恐會增加心臟病、糖尿病、憂鬱症、癌症等32種疾病風險,還有學者呼籲,聯合國對其應要推出近似《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的規範。綜合《CNN》、《每日郵報》、《衛報》報導,這項研究2月28日被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BMJ),是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雪梨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ydney)、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é)等多國專家共同實驗得出,他們針對近1000萬人進行45種健康風險統合分析(meta-analysis)、探究過往3年和飲食與健康有關的14篇文章,發現超加工食品竟與32種健康風險直接相關。研究指出,一旦人體攝入過多超加工食品,心血管疾病相關的死亡風險上升50%,焦慮與常見精神障礙疾病風險上升48%至53%,至於心臟病、肥胖、二型糖尿病、睡眠問題等疾病風險上升40%至66%,另外腸胃及代謝等問題也有機會找上門,也有學者發表社論,建議聯合國及其會員國,應對超加工食品制定近似《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的管制措施。根據《營養N次方》網站資料顯示,常見的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包括含糖飲料、餅乾、蛋糕、薯條、微波即時食品等類型,即為添加更多成分的加工食品(Processed foods),除了糖、鹽、油在內,還有多種化學成分,像是防腐劑、甜味劑、色素等添加物。
2024大選無色覺醒系列一:不是藍綠對決 要選民做自己
2024大選進入短兵相接階段,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的支持度節節上升,已甩開民眾黨的柯文哲,民進黨則趁蕭美琴投入選戰強打「美德贏台灣」意象,暗指藍白兩黨都出賣台灣,要靠「賴蕭配」贏回台灣。非常弔詭,藍白合破局後,2024大選似乎落入藍綠對決窠臼,對台灣未來而言,可能是最壞的結果。無色覺醒擺脫藍綠桎梏民進黨執政這幾年來,倒行逆施、大貪、大腐、獨裁欺騙、無能無為、債留子孫。其執政蠻橫霸道,用盡手段掠奪國家資源、挑釁對岸,造成兩岸兵凶戰危,人民生活在恐懼之中,早已天怒人怨,因而去年九合一選舉大敗,今年選戰開打,超過6成選民拒絕支持賴清德。拒絕的理由各有不同,有人反對民進黨貪汙腐敗、踐踏民主,有人憂心兩岸兵凶戰危、年輕人上戰場,但共同的目標都不希望民進黨繼續執政,這6成選票流向藍白兩個在野黨,藍白各有一片天。「藍白合」是理性的判斷,因為「下架民進黨」的機率最高,遺憾兩個在野黨都堅持主體性,藍白合最終破局。更糟的是,合作破局後陷入戰略錯亂,究竟應主攻民進黨,搶執政權為先?或爭取最大反對黨地位重要?兩黨言行不一,十分混亂,尤其一些名嘴與評論者情緒性的言語刺激對方的情緒,藍白互相毀滅,讓中間選民失望,最後可能轉向支持民進黨。更弔詭的是,民眾黨被邊緣化後,藍綠兩黨都有操作對決的傾向,尤其民進黨在侯友宜選擇趙少康為副手後,開始打台灣牌、抹紅侯友宜。可以理解民進黨的邏輯,畢竟民進黨靠「台灣意識」起家,執政近8年雖弊案叢生,台灣已淪為「地表最危險的地方」,卻不妨礙綠色基本盤對民進黨的忠誠,「台灣牌」是民進黨最後一張王牌,選情緊急不得不打。因而,侯友宜主張重啟服貿、貨貿、開放陸客陸生來台、允許陸生就業,賴清德宣稱「絕對不讓這些事情發生」;蔡英文總統體會到「拜習會」後美中緊張關係趨緩,大陸對台並無武統時間表,改口「現在也許不是他們考慮大規模犯台的時機」,送槍給「賴蕭配」攻擊反對黨「戰爭與和平的抉擇」選戰主軸。民進黨操作藍綠對決有不得不為的無奈,國民黨操作藍綠對決的邏輯就令人費解。2020大選國民黨大團結,韓國瑜得票率38.61%,不分區立委政黨票33.36%,藍綠對決,國民黨絕無勝算。至於操作棄保,更是一廂情願,合理判斷,39歲以下族群流向民進黨的機會更大。鐵桿綠粉應走出同溫層藍白合破局後,「侯康配」支持度明顯提高,但「賴蕭配」仍穩坐第一,且看好度遙遙領先。民進黨是執政黨,壟斷所有國家資源,加上政策買票絕不手軟,視行政中立如糞土,國民黨已無黨產可用,競選經費需企業政治獻金與民眾小額捐款,試問看好度落後執政黨,競選經費何處來?注定是場「不對稱戰爭」,不利反對黨。旺中媒體集團於2018年5月7日推出「真道理性真愛台灣無色覺醒」系列社論3篇,提出「無色覺醒」倡議,呼籲選民超越藍綠,不要被政黨神主牌、意識形態、既得利益綁架。5年來柯文哲白色力量崛起,印證選民已擺脫藍綠兩黨桎梏,開始做自己。遺憾的是,民眾黨尚未茁壯就先背負既得利益包袱,不能代表獨立選民的獨立思維,就失去無色的代表性。民進黨已兩度掌權,蔡政府執政近8年,早已不是當年的民進黨,更非當年的黨外,已淪為一個以壟斷權力實現私人利益的統治集團,愈來愈多老黨員和黨外時代元老脫離民進黨,站到民進黨對立面。民進黨核心價值有四:本土、進步、民主、清廉,今天的民進黨還是當年的民進黨嗎?鐵桿綠色選民該走出同溫層,看看外面的世界了。2024大選不是藍綠對決,而是和平與戰爭、富裕與貧窮、清廉與貪汙、民主制衡與選舉威權的對決。無色覺醒的真諦是選民自主,不被政黨意識形態與既得利益綁架,民眾黨讓人失望,藍綠兩黨包袱太重,選民要做自己,選擇和平、富裕、清廉、制衡。
拜習會落幕…中美「戰術性休戰」 外媒曝:未爆彈仍存在
在此次「拜習會」上,美國總統拜登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為美中關係定下緩和分歧的基調,但主流美媒認為,美中激烈競爭格局不會改變,兩國關係的重啟,可能很快面臨到雙方之間深刻分歧的考驗。拜習就恢復美中軍事接觸、遏止類鴉片止痛劑「芬太尼」氾濫等達成協議。有美媒形容,這是得來不易的小成果(Small Wins),將抑制美中緊張局勢的加劇,這種緊張局勢已經讓鄰國感到不安,並威脅到全球經濟增長。《華盛頓郵報》指出,拜登與習近平此次會後的語調,明顯比去年11月在峇里島會晤時更為和緩。兩人當前各有國內及全球挑戰要應對,都有意化解緊張關係。《華爾街日報》認為這次拜習會能開得成,就已經是成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分析則認為,推動美中走向進一步對抗的力度存在於各方面,而且不穩定,光靠一場相對成功的美中領袖峰會,並不能改變雙方競爭的基本面。《華日》社論舉例說,要看到中方鬆手大肆擴軍、不再對台灣及菲律賓軍事騷擾,才是美中關係真正解凍的訊號。南韓《韓民族日報》形容,美中雙方選擇「戰術性休戰」,夾在兩大軍事強國之間的南韓等國,多少可獲得暫時喘息空間。不過,美中雙方對於台海、南海議題,以及美國對中國管制出口等最根本的立場問題毫無進展,仍是兩國之間的未爆彈。《華日》分析指出,對於台灣即將舉行的大選,以及中國海軍侵擾美國盟友菲律賓船隻等問題,美中兩國存在著分歧,在未來幾個月,上述成果就可能因此面臨壓力。拜登明年將競選連任,他在國內也面臨著來自共和黨攻擊的政治風險,他們認為拜登對中國政府手軟。美中在當前的全球熱點問題上處於對立陣營,俄烏戰爭和以哈衝突都在此次峰會議程上。但在此次拜習會後,中方聲明隻字未提烏克蘭及以色列。
中小學「下課10分鐘」遭老師限制!連上廁所都不及 陸黨媒狠批:適得其反
大陸多地中小學近期傳出「課間10分鐘」(下課10分鐘)受到老師限制,讓學童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還登上微博熱搜。這也讓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機關報《人民日報》發社論痛批「希望靠課間10分鐘來提高成績,恐怕只會南轅北轍,最終適得其反。」據《觀察者網》的報導,《人民日報》社論指出,客觀來說,經過40多分鐘的「知識密集型勞動」,短暫的休憩既是身體的停頓,也是心理的調整,「或閉目養神,或悄悄打盹,或窗前遠眺……不少同學會選擇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度過這『奢侈』的寶貴時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安不安靜』、『出不出教室』,並不能構成評判課間休息『充不充分』的理由。」社論續稱,真正值得重視的問題是那些「消失不見」的課間10分鐘。不少網友也表示,自家孩子遇到「10分鐘裡拖堂2分鐘、提前上課2分鐘」的情況,導致上廁所不用跑的都來不及,「不能去操場,不能上下樓,甚至不能出教室,若有學生在老師課間巡查時,被發現在走廊上奔跑,還要扣班級分……這些有意無意的做法,讓難得的放鬆只能『見縫插針』,把緊張的學習節奏直接『拉滿』。」《人民日報》社論也以彈簧做為比喻,「彈簧如果長時間繃得太緊,就容易失去彈性、喪失活力。事實上,保障課間休息或者活動的時間,既是尊重教育教學規律的體現,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不管走出教室與否,在充足的、有保障的、沒有壓力的課間,自由活動大有裨益,既可以放鬆身心、保護視力,又能夠聯絡友誼、培養交際能力,還有助於恢復注意力、提升下一節課的學習效果。」當然,也有不容忽視的更深層原因。社論也認為,有部分網友覺得「取消課間活動問題不大,節省出來的時間還能多看幾頁書、多做幾道題」。這對不少老師和家長而言,就是「分分必爭」,這本質上還是教育功利性的表現,「必須要明確的是,教育是一項立德樹人的工程,既要注重開發智力、培育人才,也不能忽視發展身心、完善人格。『欲速則不達』,寄希望於靠課間10分鐘來提高成績,恐怕只會南轅北轍,最終適得其反。」此篇社論曝光也引發大陸網友熱議,「多方面因素,事多的家長各種投訴,學校乾脆一竿子打死」、「學校操場成了擺設,但卻整天說要發展體育、發展足球,說足球要從娃娃抓起,哎……」「霸淩也多數在這十分鐘,怎麼算」、「學生的戶外活動不足,的確太多問題了」、「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瞎管」。也有學生分享親身經歷,「課間沒有10分鐘,下節課的預備鈴2分鐘就是佔用的課間10分鐘。再加上上節課老師拖堂幾分鐘,實際課間休息能有3至4分鐘就不錯了,我記得我讀書那會兒都是跑著上廁所的,趕上人多還要排隊或跑別的廁所。」
薪資負成長 難道都只是國際因素的問題嗎?
主計總處10月公布薪資統計,今年1月至8月,受雇勞工扣除通貨膨脹後的「實質總薪資」(經常性薪資加上加班費等)衰退0.85%,是7年來首次負成長。民進黨過去經常吹噓「綠色執政,品質保證」,近年來各種「國家隊」更充斥於百工百業,結果「海水退潮」後的景象,竟然如此不堪,成了一個令人心酸的「光輝十月」。主計總處卻推說是出口疲弱加上物價上漲所致,好像都是國際因素,和綠色執政沒有一點關係。反正,只要有任何好消息,都是蔡政府英明,而若有任何的壞消息,都是國際景氣不佳,這種爭功諉過、不求長進的施政態度,著實令人心寒。資源過度集中科技業令人心酸的其實不只如此,民進黨執政迄今7年多,受雇勞工的平均月總薪資成長了14.83%,但同期消費者物價足足上漲了11.18%,實質月總薪資只成長區區3.65%,平均一年約僅0.5%,趨近於完全停滯。蔡政府每年調整基本工資,根本沒產生任何效果。若生產力不提高,再怎麼調高基本工資,甚至再頒布《最低工資法》也沒用。這種實質月總薪資成長率,不僅遠遜於同期間和台灣經濟體質最相近的韓國(15.8%)、被戰火威脅的以色列(17.4%),也顯著低於高薪的美國(9.9%)或加拿大(6.5%),甚至也只有OECD國家全體(5.8%)的6成3。而我國勞工工時卻是全球最高的前幾名,終年辛苦勞碌之下卻得到這種成果,可說是爛到不行。更嚴重的是,就業人口比例達60%、總受雇人數高達700萬的服務業,7年來的實質月總薪資只成長9.19%,扣除物價上漲後,實質竟然是負成長2%,7年來月總收入呈現「愈做愈少」的離譜狀態,真是情何以堪。蔡政府已執政7年多,但受雇勞工的實質總薪資近乎停滯,服務業更是倒退,只能說是十足的施政無能。之所以造成這種後果,應該有三大原因:一是完全不重視產業普遍的競爭力,只關切眼前的出口數據,造成國家資源大幅度地投入資通訊等高科技電子業,傳統製造業和服務業無法獲得適當關照,分擔產業發展重擔;但資通訊產業卻只能跟著全球景氣隨波逐流,整體產業就無力在全球景氣下滑時突破或減緩其衝擊。意識形態治國的惡果其次,是台灣服務業企業家數眾多,但規模幾乎都屬於微小型,政府卻相對只有非常微弱的支持,更又多用於鼓勵創業,甚至名義上是輔導服務業,到最後受惠的卻多是電子業(如協助餐廳使用電子點餐機),造成服務業家數愈來愈多,服務品質多年來提升有限,相關需求卻沒有因應提高,也不像美、歐、陸有廣大腹地來擴大市場,服務業走不出去,市場也就愈來愈「紅海」,不僅存活率低且存續艱難,根本無力提高薪資和福利,其結果就是薪資長期停滯。其三,其實和第二個原因有關,就是原來要擴大服務業腹地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被太陽花學運所擱置,高薪的服務業如金融、保險、醫療等無法大量進入大陸市場;也無能簽署其他自由貿易協定,來獲得其他國家專業服務市場更多開放,無法擴大規模和生產力,故也難以提高薪資。這可從服務業在太陽花學運前一年(2013)到2022年間,和製造業之間的薪資差距已大幅擴大而獲得證實。服務業月總薪資原是高於製造業3000元,到2022年已落後製造業3000元,相對而言落後了6000元;而若情況不獲得改善,問題會持續惡化。因此,台灣勞工收入無法顯著上漲,並不是業者或勞工不努力,而是執政黨選擇了不用專業、只用自己人的幫派意識,加上反中仇中政治意識形態治國所造成的惡果。既然執政無能、反中不能旺台,卻造成民不聊生,甚至台海兵凶戰危,那就只能提高人民自主意識,在2024年大選中換黨換人執政,才可能突破現狀、提升競爭力,來支持台灣各方面的發展。
郭正亮指一國兩制難免令人想起港澳 兩岸可先朝一中下兩區方向思考
2024總統大選,兩岸論述不僅成為各政黨總統候選人的攻防焦點,也備受國際矚目,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日前出訪美國,美方智庫學者最好奇的也是他的兩岸政策。而中國時報社論也針對「現狀是不是一國兩制?」向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及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提問。前立委郭正亮則認為,其實兩岸是「一國兩區」,也就是台灣地區、大陸地區,如果講到「一國兩制」會令人聯想到「港澳的一國兩制」現況,但郭認為,兩岸目前要談的,其實是如何回到「一中」的定位,並承認在一中之下有兩個管轄區,而連這一點,目前都還未做到。郭正亮今天在中天新聞「大新聞大爆卦」節目中指出,兩岸關係事實上就像是「一國兩區」,中華民國的憲法是一國兩區,但重點是「一國兩制」已經有港澳版本,現在提一國兩制,難免會連結到現有港澳的制度,包括非常明確的中央地方權力關係限制、駐軍、(香港)沒有終審權,使用「一國兩制」這個字,會使人循現有的(港澳)版本去思考,這無法去阻止,但若對岸強調「台灣版的一國兩制」,問題就會回到這個版本的實質內容是什麼?還是回到原來的問題。郭正亮認為,其實他會將「一國兩制」用「一國兩『治』」取代,因為對中華民國而言,強調的是有兩個管轄區「台灣地區、大陸地區」,至於「一國」要用什麼名詞,兩岸見解不同。事實上,一國兩制已經是統一的治理方案,但目前的兩岸狀況,還沒有到這種程度,現在要談的是,應該如何先回到「一中」的定位,進而承認有兩個管轄區,但連這一點目前都還沒做到。郭正亮並表示,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最賴皮之處,就是明明是「陸委會對國台辦、海基會對海協會」,但這樣怎麼能說台灣已完全獨立?若台灣完全獨立,兩岸關係為何不交給「外交部」處理?這就是到現在還在繼續說謊,太假了,不敢宣佈獨立、卻還繼續用「陸委會」處理。用前總統馬英九的說法就是「互不否認治權」,治權就是台灣地區、大陸地區,前立委蔡正元就表示,兩岸是中華民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政府,但大陸顯然不認為這叫統一、這樣還不夠統,這就牽涉到一中的實體化程度。郭正亮續指,兩岸之間現況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兩個政府,互不否定管轄權,沒有上位組織。但中國大陸就認為兩岸統一就要有上位架構,但可以讓上位架構僅有非常小的象徵意義,達成「最小化的統一」,也許會有共同旗幟等,不過目前也還沒有討論到這種程度,另外還有很多事項要落實,包括大陸最新版的對台白皮書就提到要派駐軍隊,這一點台灣不可能同意,或是常設兩岸秘書處等等。同台的前立委蔡正元指出,鄧小平時代就說不派軍隊(在台灣),但因為近幾年台灣去中國化、民進黨推台獨化,才讓中國大陸將派駐軍隊加上去,這是互相的,是否要讓這種「惡性螺旋」繼續旋轉下去,大家應該要想清楚再說。針對兩岸論述,侯友宜認同「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附加了「反對一國兩制的九二共識」作為但書;柯文哲雖也不認同一國兩制但論述更有彈性,柯指出,若一國兩制意味著香港模式,在台灣一定沒有市場。不過,目前多數國民黨選將傾向支持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希望能夠藉此與陸方擴大交流,增進兩岸和平,也全力防範綠營再繼續抹黑九二共識、影響選情,並傷害兩岸關係。
「泱泱」小國民黨的黃昏 金溥聰的糊塗
國民黨全代會定於一尊挺侯友宜選總統,侯辦執行長金溥聰旋即接受專訪,針對「在野大聯盟」、「藍白合」、「執政大聯盟」等概念,把柯文哲、朱立倫、陳長文、羅智強等在野要角,通通痛罵一頓,強調國民黨「泱泱大黨」要有黨格、黨魂,絕不當副手,柯侯配絕無可能。他還洋洋得意表示,對藍軍歸隊「不敢講信心,前面節拍亂了,現在步步為營」,主持人詢問若因而敗選怎麼辦,他回答「最壞的打算就是挺著胸膛躺下去」,果然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壯之情。但今天是21世紀,面對的是民主選舉,需要的是務實,務實才能勝選。自家內鬥 民調不會漲金溥聰必須想清楚兩個問題,第一,國民黨還是「泱泱大黨」嗎?第二,國民黨選票能單獨過半嗎?沒有錯,國民黨是一個百年政黨,在台灣深耕70年,老蔣總統率60萬大軍保衛台灣,蔣經國開創台灣經濟奇蹟,李登輝完成民主化寧靜革命,多所貢獻。當時的國民黨不但掌握絕對權力,還能得到多數民意支持,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泱泱大黨。總統直選後,國民黨雖一度失去政權,但2008年成功奪回,開啟短暫的復興歲月。當時的金溥聰,身為馬英九長期幕僚與親信,先後擔任國民黨祕書長、駐美代表、國安會祕書長等要職。當時的國民黨雖面對反對黨的強力杯葛,與各式各樣社會運動的監督抗爭,但在立法院掌握絕對多數席次,黨的權威仍能勉力維持,還勉強算一個「泱泱大黨」。金對國民黨實力的評估,可能還停留在那段時光。但現實很殘酷,2016年大選傳統藍營分裂為兩組,朱立倫得票率僅31.04%、親民黨宋楚瑜12.83%,蔡英文不但以56.12%超高得票率當選,且立法院單獨過半,國民黨得票率創選舉史最難堪紀錄。選前提名階段的「換柱風暴」,更讓國民黨中央威信盡失。2020大選韓國瑜打造「韓流」逆襲,但最後只獲得38.61%選票,親民黨選票更是崩盤,大批中間選民倒向蔡英文。兩次大選結果顯示,藍營選票逐次減少,基本盤已不到40%,民進黨則穩定過半,從這個角度看,國民黨早已不是「泱泱大黨」。在野聯手 拉下民進黨民進黨全面執政後,藉國會絕對多數優勢席次,立法清算國民黨黨產,手段雖粗暴但有效,國民黨陷入財務拮据困境,中央與地方黨部大舉縮編,還得舉債度日。所幸國民黨基層實力仍在,2018、2022兩次九合一選舉,國民黨都大勝,目前22位縣市長中,國民黨占14席、民進黨5席,民眾黨1席,無黨籍2席,這也是許多人對國民黨複製2008年經驗重返執政,仍抱希望的原因。只是2018和2022兩次選舉結果顯示,國民黨地方選舉獲勝,並不表示全國性選舉就會勝利,選民出現「分裂投票」傾向。解讀原因,與國內外政治大氣候有關,也不排除國民黨地方強、中央弱的因素。地方勢力各有各的利益與想法,中央黨部不但令難出大門,連協調工作都困難重重,這次侯友宜參選,中央定於一尊,地方卻未必買帳,因而吃足苦頭,可見一斑。金溥聰卻認為,小刀復出,異議必一舉掃除,他忘了,國民黨已不復當年,自我膨脹只會自我毀滅。民進黨執政7年,用人唯親、貪腐濫權,台海兵凶戰危,孩子準備上戰場,將近6成選民希望下架民進黨。過去兩次總統大選,國民黨得票率均未超過4成,近來所有具公信力民調數據都顯示,國民黨基本盤約在25%至30%之間,民眾黨起伏較大,但也在2成上下,三腳督格局下,等於保送民進黨新威權繼續執政,這是陳長文、羅智強倡議「政黨輪替大聯盟」的苦心。本報早在4月11日就發表《反貪腐聯盟才是民之所需》社論,主張在野黨連手以「反貪腐」為選戰主軸,一舉拉下民進黨。民心思變,金溥聰防個別立委參選人破壞侯友宜大局,可以理解,但國民黨已不是「泱泱大黨」,需在戰略層次及早與民眾黨協商,如何連手打選戰,選後如何共組聯合政府,才有機會實現政黨輪替,讓人民過好日子。
2023全球平均智商「台灣排第2」!只輸亞洲這一國 菲律賓低於平均值引當地熱議
2023年全球平均智商排名世界人口綜述組織(WPR)近日發布「2023年最聰明國家」(Smartest Countries 2023)有關各國民眾平均智商的研究數據。今年在前10名平均智商排行榜中,1至6名都是亞洲國家,日本排名第1,台灣排名第2,新加坡則為第3。菲律賓排名全球第111位,平均智商為81.64,低於全球均值,在菲國引發熱議,菲國官方特別解釋指出,這是營養及教育品質不良所致。WPR調查顯示,全球平均智商第4名至第9名為香港、中國、韓國、白俄羅斯、芬蘭、列支敦士登,德國和荷蘭並列第10。至於倒數3名為獅子山、賴比瑞亞和尼泊爾。WPR指出,平均智商分數反映了當地地理區域的人們可獲得的教育和資源的質量,這意味著教育資源較差或欠發達的國家自動處於劣勢。調查報告的數據指標包含各國的學術考試成績、引入新數據技術的可能性,甚至包含每個國家獲得諾貝爾獎的數量。但報告也強調,全球平均智商分數差異雖然很大,但智商不是衡量智力的唯一方法。CNN菲律賓台(CNN Philippines)與ABS-CBN新聞網近日報導,依據調查數據,菲律賓人平均智商為81.64,在全球199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11位,低於全球均值。且與東南亞其他國家相較,菲律賓排名第8位。菲國教育部發言人布瓦(Michael Poa)為此表示,教育單位將通盤檢討,確保學生的學習和營養到位。然而,教育心理學家歐雷加里歐(L.Campoamar-Olegario)將平均智商偏低歸因於教育品質偏低。菲律賓每日詢問報(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發表社論表示,產前護理和營養不良是導致低智商的2大因素。若政府未提供足夠干預措施,這些發展遲緩的兒童最終將失學、失業,他們未來的孩子也將陷入惡性循。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的報告指出,14%菲律賓孕婦懷孕期間未進行定期檢查與必要的醫療護理;這些母親生下的嬰兒很可能營養不良,且未來可能發育遲緩。
主張歐洲應堅持戰略自主 馬克宏:勿跟隨美國淪為附庸
法國總統馬克宏受訪表示,歐洲要避免因台灣議題被捲入美中衝突,他呼籲歐洲應推動法國主張的「戰略自主政策」,不應跟隨美國而淪為附庸。馬克宏甚至告訴記者說,「歐洲人解決不了烏克蘭危機,又要如何令人信服地在台灣議題上說:小心,若你亂來,我們會出面?」馬克宏8日結束為期3天訪中行程,在總統專機上接受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歐洲版、法國《世界報》和《迴聲報》三家媒體採訪。他在9日刊登的專訪中強調,不想陷入集團對抗,歐盟不應陷入世界的混亂和「不屬於歐洲的危機」。歐盟成員國應在地緣政治中扮演「第三極」角色,與美中一起發揮作用。馬克宏警告說,不要因為「恐慌性的反射」而追隨美國。談到台海議題,馬克宏說:「歐洲人必須回答一個問題,升高台灣的緊張局勢符合我們的利益嗎?不。」他說,最糟糕的就是,歐洲在台灣議題上變成追隨者,受到美國的政治議程和中國的過度反應影響,「我們為什麼要按照別人選擇的節奏走呢?」馬克宏告訴記者,「歐洲人無法解決烏克蘭危機,又要如何令人信服地在台灣議題上表示,『注意了,如果你們犯了什麼錯,我們會出手』?如果你真的想升高緊張局勢,就那樣做吧。」他還稱,歐盟必須理解中國的想法。「作為歐洲人,我們更關注的是我們的團結。」他說:「中國人也關心他們的團結(統一),從他們的角度來看,台灣是其中一部分。」馬克宏的言論在國際間招致批評。德國籍的歐洲議會對中關係代表團長包瑞翰(Reinhard Butikofer)狠批說,「以他對中國和台灣的立場,馬克宏喪失了成為歐洲領袖的任何主張」。美國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盧比歐也質疑,若馬克宏代表歐洲,認為不該在台灣議題上選邊,美國大可讓歐洲自己對付俄羅斯。《華爾街日報》9日刊登一篇社論,標題為「馬克宏在台灣及烏克蘭議題上犯大錯」。社論指出,沒有人希望台海爆發危機,但防止危機需要可靠的嚇阻,馬克宏此番言論,似乎排除歐洲在台海危機時會提供幫助。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0日則說,「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中方希望各國認清台灣問題的實質,繼續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堅定反對各種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
蔣德綱快評》永社袒護陳耀祥的荒謬
社團法人永社24日舉行「捍衛媒體公共性 重建電視台專業及公眾信賴」記者會,指NCC撤照中天新聞台的法院訴訟即將進入司法密集審判,對於中時社論直指NCC「八連敗」不以為然,認為目前法院審理25件中還有15件判決尚未確定,並指台灣面臨國家安全挑戰,假新聞充斥、新聞自律堪憂,同時媒體集中北部,52台給公廣集團華視才能呈現台灣觀點。永社是親綠的律師社團,針對NCC與中天新聞集團的訴訟勝負,經現場記者提醒指稱「15件判決未確定」多為一審判決NCC敗訴,不服上訴二審中,永社避重就輕,立場偏頗。其次,記者會上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張宏林,再度刻意抹紅新聞媒體,沒有出示證據即指旺中媒體集團是中共認知戰的傳聲筒。永社明知法院即將密集審判,此刻召開記者會,豈不是混淆視聽,有意圖影響司法審判的嫌疑?與談人時代力量黨團秘書長李兆立說中天新聞撤照有理,是上屆換照就領黃牌,這次換照是第二張黃牌,所以紅牌出場。真不知道拿足球遊戲規則套在電視換照的法理依據在哪裡?NCC怎麼不拿棒球、籃球的規則來監管媒體?而這般引喻失義,竟然是出自一個政黨秘書長之口;NCC電視台換照程序不是第一次,也非見不得光,翻看過去記錄自當明白一切,胡亂比喻只顯得外行,愛看足球,還不如花點時間了解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電視執照審查。另一位與談人台灣制憲基金會副主任黃崇祐認為公視台語台南部製作中心落腳高雄走了16年,媒體集中北部,忽略其他縣市的聲音,52台給公廣集團華視才符合媒體公共性。但事實上,該不該撤照、媒體資源不平衡,與執照該不該給華視,這是完全不相干的三件事,媒體佈建各縣市記者人數多寡,是跟著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來安排,各家媒體駐地記者、有線系統新聞台,以及公視南部中心老早就在高雄與華視聯合運作、客家電視台、原住民電視台開台多年,怎麼會有其所謂「缺乏中台灣、南台灣、東台灣、原住民、新住民…..等觀點」之說?扯公視台語台的邏輯,更不知道與NCC獨斷獨行給華視52台的關聯在哪裡?永社拉攏時代力量、台灣制憲基金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等團體開記者會,依然運用抹紅媒體的霸凌手段,袒護NCC主委陳耀祥「撤照、給照」違法作為,編造這些荒謬的理由,更是意圖影響司法審判,嘴巴說新聞媒體對於「涉己新聞」該如何如何處理,可怎麼對「永社創會副理事長陳耀祥」百般袒護,本身「涉己」利益迴避,經得起檢驗嗎?
國民黨立委初選採「戰力值」評估 ?黨中央說從沒聽過
國民黨今天正式啟動立委提名作業,預計下周工作會議就會通過立委提名作業要點,並在下週成立選戰策略會報,從3月16日起分三階段啟動立委提名作業,預計最晚6月底前,完成全國79席選區立委提名作業。他並表示,立委初選以協調為主,協調不成就會回歸既有制度,舉辦初選,黨員投票占三成、民調七成,如果同選區競爭者都同意全民調,就採全民調方式進行。至於外傳國民黨將同時採納「戰力值」作為初選依據,國民黨秘書長黃健庭笑著說,「戰力值很難評估」「請大家告訴我如何評估戰力」,他沒有聽說「戰力值」要納入評估,到目前為止他都沒有聽過此事。外傳國民黨在六已經有多位去年才當選的新科議員,有意爭取立委候選人提名,直接槓上現任黨籍立委,因動作不小,引發議論,也有媒體社論因此質疑,國民黨2024還不見得勝選,黨內就有人誤解已經勝券在握「競相開小灶(指圖個人利益」,未顧全大局,令支持者失望。值得重視的是,國民黨的最強對手、民進黨主席賴清德今天公開宣示,若民進黨現任議員於「甫當選」之際,立即投入2024年立委選舉,恐有負選民之託,影響社會觀感,因此不建議民進黨現任議員參與本次立委選舉,凸顯民進黨已經開始警覺「選民觀感」,國民黨要如何處理也很棘手的黨內議員轉戰立委初選問題,也備受外界矚目。對此,黃健庭今天並沒有明確回應,是否也與民進黨一樣,不樂見現任議員立即轉戰黨內立委候選人提名,但他也強調「團結」的重要,並表示前段時間,國民黨給外界不團結的印象,也會讓支持者很擔憂,國民黨的提名原則就是「人對了、團結應戰、該贏的地區都要贏下來」。黃健庭受訪時還說,黨中央尊重縣市黨部決定,可採取適合該選區的作法,決定初選的作業方式與制度,中常會也將授權中央選戰策略會報,針對各個選區立委可能候選人的諮詢協調,甚至在艱困選區找尋適當人選參選,該「選戰策略會報」的成員名單,預計下週公布。目前初步傾向,會有國民黨副主席、秘書長、副秘書長及組發會主委等參與,是否還要擴大參與?目前都還在討論。黃健庭指出,初步規劃,立委選舉提名作業會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3月16日啟動選舉公告,之後接著啟動領表、登記,選情單純的話,大概4月初就會陸續公布提名。至於如果有不只一位挑戰者的選區,黨中央會盡快展開協調、協商,包括立委選戰策略會報、地方意見領袖等都會共同參與,如果協調不成,就會進入立委初選階段,由於初選制度已明訂在黨公職選舉辦法中,而且已經行之有年,就是採取黨員投票三成、民調七成,但如果候選人協調後,大家都認同作全民調,就改採全民調。
港版國安法落地後「在台生根」 香港作家李怡病逝、享壽87歲
香港著名專欄作家、時事評論家李怡昨(5)日上午病逝於台北國泰醫院,享壽87歲。畢生從事論政的李怡,晚年筆耕不輟,持續撰寫回顧自身歷經的《失敗者回憶錄》系列文章,可惜該連載今後中斷、成為絕響。李怡曾說,若放一句在墓誌銘的話,他會形容自己:「這個人一世也很勤力去閱讀與工作」。李怡本名李秉堯,1936年出生廣州、父親為粵語片導演李化,1948年移居香港,1954年畢業於香島中學。受到父親影響,李怡求學期間已嚮往社會主義,畢業後在香港左派機構任職資料員及編輯,立場親共的他於1970年創辦《七十年代》雜誌,一度被台灣視為「匪刊」。直至1981年,李怡脫離左派,轉向反共立場。李怡自述,該年他訪問儒學大師徐復觀與哲學大師勞思光,使他在思想上有很大改變,與中共關係進一步趨於破裂。他在1984年將雜誌更名為《九十年代》,更於1990年創立台灣版,集結多位資深媒體工作者與政治文化評論家作品,敢於批評兩岸政權,遭到中共查禁,直至1998年停刊。李怡一生戮力於論政與文化事業,曾參與創辦及經營天地圖書。他立場鮮明、見解獨到,長期分析兩岸三地政治局勢發展,在多份報章及刊物發表時評文章,包括為香港《蘋果日報》撰寫社論與專欄、主持香港電台「一分鐘閱讀」節目,更是香港獨立評論人協會創會會員。李怡晚年開始寫回憶錄,闡述自己立場轉變的心路。近年香港情勢丕變,他對香港前途看法,也因多起社會運動而徹底改變,並特別關注離散海外的香港年輕人處境。在《香港國安法》實施之後,李怡毅然離港、移居台北,他除了轉至台灣媒體發表專欄,也持續在臉書撰文針砭時事;連載的《失敗者回憶錄》即是回顧其歷經時代跌宕的前塵往事。他個人臉書最後一篇文章更新於上月19日,當時寫道「作者有病《失敗者回憶錄》暫停數天。無大礙,不勞各位朋友牽掛。」李怡的兩位女兒昨晚於其臉書發布訃聞,表示懷著沉痛的心情,謹此公告李怡在台北逝世的消息,有關喪禮安排,不日奉告。李怡告別式將於22日下午在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至真一廳舉行。
中時社論/政治正確就可以霸凌新聞自由 毀壞民主多元信念價值?
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日前在記者會上,當眾辱罵中天新聞是「匪台」並侮辱中天記者,引發社會的批判與關注,咸認曹某此種言行徒逞一時之快,卻嚴重汙衊了中天新聞的台譽,更傷害了台灣新聞採訪的自由,毀壞了民主多元的信念價值。中天電視董事長廖麗生及記者林宸佑隨後到台北地檢署對曹興誠提起妨害名譽的刑事告訴,並另提民事訴訟求償5億元,未來無論判賠多少,將全部用來成立教育基金,襄助全台各學校,重建台灣「禮義廉恥」、「尊重民主」的價值。公然侮辱媒體 史上首見不料曹某不僅未思己過,竟指中天此舉屬於「誣告」,反過來要求中天賠償50億元,說要捐出用以加強國防。這種顛倒黑白、扭曲是非的非理性反應,更加凸顯其財大氣粗、藐視法律的土豪本色。在當天記者會上,中天記者與曹興誠之間的問答經過,皆已全程記錄在案,即使在多元社會中有人立場、好惡不同,但言論自由是民主社會的根基,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基本的事實又豈容信口雌黃地胡扯。當天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到、聽到曹某面對中天記者正常的提問,不管他是心虛、還是只願回答特定媒體和設定好的題目,只見他立即以「匪台」辱稱中天,並對記者說「你還有臉站在這裡,我替你慚愧啊!」這樣公然的侮辱,在台灣新聞史上尚屬首見。在公開的場合,汙衊某一電視台是「匪台」算不算貶抑性的侮辱或誹謗?根據司法裁判案例,多數法官都認為「共匪」是早期仇共時期用語,以此罵人自有其貶抑性,造成被害人或公司名譽受貶損,構成誹謗罪,須負刑事責任及民事損害賠償之責,過去皆有明確的判例在案。匪還有「盜匪」之意,一般人被罵「匪」都難以忍受,必須透過司法控告來還以公道,更何況是最重視公信力的新聞媒體被冠以「匪」名,這不是汙衊是什麼?曹某這一辱罵,後來又有更多媒體接續惡意炒作,還透過節目繼續嘲諷,這麼多的後續評論對中天的形象當然有傷害,中天又豈能坐視?而且曹興誠公開指中天「集顛倒黑白罪惡之大成」,這種指控何其沉重?試問中天怎麼「顛倒黑白」?又集了什麼「罪惡之大成」?對中天記者提問「大陸對台威脅日益增加,是不是和蔡總統抗中保台挑釁有關?」曹也迴避問題,還不准中天記者提問。曹某既然要抗中保台,面對當前台海兵凶戰危,不應該回答這個問題嗎?不回答也就算了,他還要大家以後不要看中天,「那比小孩看汙穢漫畫還糟糕,應該要嚴厲禁止。」這難道不是惡意汙指、惡意誹謗嗎?反控中天誣告 荒唐至極更荒謬的是,曹某竟要反控中天是「誣告」,試問中天對曹某何誣之有?當天明明是曹某在批評大陸的動態清零政策,記者只是順著他的話問陳時中之前的清零政策,曹某就瞬間暴怒。若不想批評陳時中,不回答即可,但他反應卻這麼誇張惡劣。他還指稱「媒體告個人,荒唐至極!」媒體就可以任由個人惡意汙衊、誹謗而不能提告?這才是荒唐至極。這就是曹興誠最大的問題,不管他是不自知還是故作不知,他自己的國籍和政治立場可以變來變去,享盡各種好處,還可以隨時扣別人帽子,只要他能配合當權者,就能獲得話語權、享受媒體資源,當然就可以羞辱不同立場的媒體與記者。這一切都是從民進黨完全執政開始種下的惡因,民進黨不但壟斷媒體,還關了中天新聞台,曹興誠敢於對媒體如此的傲慢言行,當然是因為自認站定了「政治正確」的立場。民進黨政府這6年多的媒體「經營」成績早就超過國民黨當年的風光。蔡政府動輒以假新聞、認知戰剝奪媒體的新聞自由、打壓人民的言論自由,並透過促轉會和黨產會整肅異己,運用NCC管制電視台的言論,還意圖透過《數位中介服務法》箝制網路言論,搞得民眾如曹興誠者流不知言論自由為何物,動輒站在「政治正確」的立場不准別人說話,這正是當前台灣民主的悲哀,更是人民必須覺醒的關鍵。
名設計師三宅一生過世 享壽84歲
日本知名設計師三宅一生稍早傳出消息,已於5日逝世,享壽84歲。這位以獨特皺褶剪裁與「一塊布」哲學著稱於時尚圈的日本時尚大師,長年旅法經歷的他,於1983年代與山本耀司、川久保玲等同儕舉辦「時尚新浪潮」展,將饒富東方禪思的設計引入巴黎時尚圈,3人更被賦予了「日本時尚3傑」的封號。三宅一生亦憑藉他在法國時尚圈中的成就,於2016年被賦予法國榮譽軍團勳章。出生於原子彈爆炸地廣島的他,2009年感動於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反核演講,因此於《紐約時報》發表社論,他在文中提及自己在原爆當時的親身體驗,並呼籲歐巴馬能親自前往廣島。三宅一生亦憑藉他在法國時尚圈中的成就,於2016年被賦予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圖/達志/美聯社)
美國波音眼紅! 陸3大航空團購292架空巴的背後盤算
7月1日,中國最大的3家航空公司南方航空、中國國航、中國東航宣布將向歐洲飛機製造巨頭空中巴士購買292架A320NEO系列飛機,此次交易是3大航空有史以來數量最多且金額最高的單筆訂單。對此美國軍工複合體波音公司隨即表示,中美在地緣政治方面的分歧將限制美國飛機的出口,而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的社論則回應,美國輿論「充滿了嫉妒」。據美國《商業內幕》、歐洲新聞台和中國成都商報的報導,此次購置飛機的金額共計高達372.57億美元(約新台幣1.1兆元)。以下將解釋中國3大航空為何要在此時完成史上最大筆「團購」?且為何是空中巴士的A320NEO機型?此次的採購案是否也傳遞出中國民航業的全面復甦?優化飛機的年齡結構並補充長期運載力,以及中國民航業復甦的訊號漸漸強烈,是3大公司在航空市場尚未恢復的情況下就合購292架客機的主因。另外3大航空也提到購買客機符合中國政府「十四五」規劃的發展目標及市場需求,未來航空業市場巨大,需要不斷增加新的運載力,以保持航空公司機隊的年輕化,尤其在全球能源通膨高漲的情況下,新飛機在燃料的消耗上會比舊機型少很多。再加上疫情期間,全球航空公司不敢添購客機,使買方市場成形,此時購買也更具有議價權,例如空中巴士就有給予此批訂單較大的優惠幅度。但為何屬於窄體機的A320NEO可以獲得中國3大航空的青睞呢?因為單走道的窄體機是中國國內航線和中短程國際航線的主力客機,而且3大航空存在規模龐大的窄體機隊,占比為7至9成,所以本身就有舊型飛機的更新需求。再加上同是窄體機的波音737近年來頻頻出事,而搭載了新型發動機選裝方案(New Engine Option)的A320NEO系列又是空中巴士最新一代的機型。這筆交易也顯示歐洲的空中巴士和中國航空業的深化合作。此外,空巴在天津也有3個生產線,更體現了國際知名飛機製造商和中國國內航空工業良好的協同發展。空中巴士(Airbus SE)是1家總部位於法國土魯斯,並於1970年由德國、法國、西班牙與英國共同創立的民航飛機製造公司,也是歐洲最大軍火製造商空中巴士集團(Airbus Group)旗下的企業。
中時社論/快篩黑箱封印 陳時中留下爛攤
快篩劑疑雲愈滾愈大,從審核緊急使用授權(EUA)大小眼、由約聘人員審核、黑心試劑到公關公司介入,無不引發揣測。食藥署署長吳秀梅把責任推給不肖業者,衛福部長陳時中甚至「淡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莫非是想將所有黑箱爭議強行封印,轉檯參選台北市長?但民進黨政府的盤算未必能如願,若不好好查清事實,追究怠忽職守及包庇業者的官員,民眾一定會讓民進黨政府付出代價。政商勾結誰敢查辦快篩劑出包要溯源至指揮中心刻意壓制篩檢,疫情的第1年根本不准快篩劑上市。直到雙北爆發疫情,台北市長柯文哲率先啟用快篩,指揮中心才緊急對快篩鬆手,但因政策性打壓,快篩劑量一直不足,且價格比國外高出許多,和美國、新加坡政府免費發送相比,台灣人的待遇差了一大截。Omicron來勢洶洶,蔡政府索性改採與病毒共存的「新台灣模式」。問題是政府各項準備均不足,民眾跑斷腿也買不到快篩劑。直到蔡總統宣布5月底會到貨1億劑,衛福部才開始大幅開放業者申請EUA。於是各家業者紛紛搶食這塊大餅,進口成本1劑不到台幣100元,轉給經銷商可以翻倍賣到200元,當時民間對快篩劑需求孔急,大型廠商尤其需要大量使用,進口業者只要拿到衛福部食藥署發的EUA,就等於拿到了暴利金牌。有的進口商甚至直接拿經銷商預付的貨款去向原廠買貨,自己連本錢都不用出,就能憑空賺大錢。但你若以為這是一塊雨露均霑的市場,那就太天真了,因為這個錢不是每個人都能賺得到的。總計有326家廠商申請EUA,但通過率只有1成,其他9成都被卡關。你說是因為食藥署審查得嚴,但取得EUA的業者至少有8家爆出爭議。例如資本額只有200萬的高登原是小吃店,卻能取得16.5億元的標案,被爆料後主動棄標。國民黨團質疑,資本額僅50萬的白千層公司,聲稱拿到美國EUA,結果根本沒有。因思銳原是遊戲公司,前身屢傳勞資糾紛,已經倒閉。標準生技醫藥公司原是個社區小藥局。弘朗原為動物用藥公司,以300萬的資本額吃下3.8億元的快篩標案。賣墨水匣的大鑫公司,用山寨偽劣貨魚目混珠,短短10幾天就取得10幾個部會和縣市的採購標案,賣出200多萬個黑心試劑,結果使用的民眾發現它連1條線也出不來。進口唾液快篩劑的福又達公司,被爆出創辦人就是高端的總經理,之前蔡政府是如何扭曲法規,為高端疫苗強力護航,大家都記憶猶新。這些業者中不乏歪瓜裂棗,卻因擁有綠營高層人脈,因此能火速通關取得EUA。快篩試劑這塊大餅,就在政商勾結的黑箱裡被分而食之,行政院、衛福部政風單位和檢調有認真查辦嗎?操弄人民終遭反撲更啟人疑竇的是,國民黨立院黨團披露,有廠商被食藥署要求補件後,旋即接到某公關公司的電話,聲稱可以幫忙讓EUA「送件順利」。攸關民眾健康的EUA居然有業者可以幫忙「喬」,實在太匪夷所思。廠商送件及專線電話都只有食藥署的審核人員知情,資訊會流出去,莫非是內神通外鬼,審核人員一面技術性卡關,一面讓掮客居中代收「通關費」?醫優、大鑫都請公關公司「邵博士」送件,成功取得EUA,醫優過了補件期限後還能通融過關,這當中有多少貓膩,檢調是看不見嗎?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辯稱,或許民間有些人會提供代送件的服務,但食藥署不會看是什麼公關公司送來的,該審查的都會審查。這話說得好像完全事不關己。問題是如果真有這樣的代送市場,就很可能長期存在著某種特定門路的內外甚至上下勾結,不需要查清楚給社會一個交待嗎?吳秀梅的態度和日前大鑫公司爆出黑心快篩劑時一樣,完全甩鍋不負責任,還振振有詞,陳時中也無意深究。快篩劑爭議只是防疫的諸多黑箱弊端之一,從疫苗之亂、3+11出包到準備不足就開放與病毒共存,至今累計折損了6400多條人命。但蔡政府似乎覺得「網軍在手、天下我有」,幹得再錯再爛也有恃無恐。這種輕視並操弄人民的行徑,總有一天會遭到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