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醫學中心
」 杜永光 瑪莎拉蒂 北醫 雙和醫院 妞妞陳俊翰也因它所苦…全台300多人無藥可用 盼SMA藥物納健保
罕病律師陳俊翰日前疑因感冒併發肺部感染過世,對許多人來說,一場小感冒,只需吃藥幾天、多休息就會康復,但像陳俊翰這樣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患者,進出醫院卻是日常。台灣生命之窗慈善協會理事長李怡潔曾因沒力氣把痰咳出,住院了1個多月才撿回一命,得靠救命藥挽回運動功能,但全台SMA患者中,仍有300多人被排除在給付門檻外,患者期盼政府能比照英、美等國,將SMA藥品全面開放,讓他們重拾功能改善的希望。北榮神經醫學中心周邊神經科主治醫師蕭丞宗說,SMA為隱性遺傳疾病,當父母一方缺乏SMN1基因,子女就有4分之1機率罹病,缺少該基因將導致運動功能減退,一般在幼兒期發現,但也有青少年、成年時期發現的案例,患者的運動功能會逐漸退化,甚至走入死亡。李怡潔去年因感冒出現肺炎,送至急診室時,第一時間就被問「要不要插管」,雖未入住加護病房,卻也住院了1個多月,使用了很多抗生素。她直言,自己感冒住院的經驗相當豐富,因沒有能力把痰咳出,一點感冒都需入院。遺憾的是,一些人進去後就再也沒機會出來。「病友不能再等。」李怡潔表示,台灣2020年將SMA藥物納入健保給付,2023年第2次叩關,3年的時間,30幾個國家已陸續開放,包括英、美、澳、羅馬尼亞,甚至在戰爭中的烏克蘭,都將SMA藥品全面納入給付,為何戰爭中的國家都那麼重視,台灣卻慢這麼多?目前SMA有3種藥物,受限於「上肢運動功能RULM≧15」與「3歲之前發病確診病歷證明」的嚴格給付門檻,國內400多名SMA患者中,仍有300多人看得到、用不到。蕭丞宗說,SMA病友即便是在年長者身上,用藥後都能達到改善的效果。以他的臨床經驗,就有49歲的患者用藥後步距增加、走路速度提高、動作加大,希望政府放寬給付條件,全面開放所有SMA患者使用。
截肢後嚴重神經痛! 這樣治療給了他活下去的勇氣
一名軍人在服兵役時遭遇車禍,不幸導致骨盆腔碎裂、骨盆神經疼痛及損傷,因此將一條腿截肢。儘管另一條腿保持完好,卻意外產生了嚴重神經痛的症狀,且吃止痛藥、復健治療都無效,這樣的狀況令他倍感折磨。為了找回生活的希望,他決定嘗試使用神經調控手術之一的「脊髓刺激術」來治療,最終有效緩解痛苦,讓他得以繼續生活下去。慢性疼痛影響身心! 及早尋求幫助提升生活品質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功能性神經外科劉康渡主任指出,如果神經性的疼痛持續6個月以上無法緩解,且用各種保守治療也難以奏效,即為慢性疼痛,上述病人即是慢性疼痛的例子。慢性疼痛會對於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除了造成身體上的不舒服,還可能引起失眠、憂鬱等心理症狀。慢性疼痛一般從保守治療開始,包括藥物、休息、復健、心理等非侵入性方法。若保守治療效果有限,可以選擇微小侵入性的手術,如局部神經阻斷。更進階的治療方式則是神經調控,通過手術去介入神經訊號,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劉康渡主任補充,慢性疼痛應盡早尋求專業醫療幫助,以改善生活品質。慢性疼痛新希望 「脊髓刺激術」降低疼痛感「慢性疼痛不是病,但痛起來要人命!」劉康渡主任指出,找不出原因的神經性疼痛對於病人是非常痛苦的,好在醫療持續進步,神經調控手術之一的「脊髓刺激術」透過刺激脊髓神經傳導路徑,干涉疼痛傳導,從根本上緩解病人的痛覺對於周邊神經損傷、脊髓神經發炎,甚至頑固心絞痛等缺血性疼痛,脊髓刺激術都能幫忙。脊髓刺激術是一種可逆性的手術,不會破壞神經組織,副作用也少。不過須經過兩階段進行,在第一階段先將測試晶片植入測試一周,若對於減輕疼痛有反應的病人可明顯感受到治療效果;第二階段才會進行永久植入手術。這療法大約可降低病人50%以上的疼痛感,為長期受到慢性疼痛所苦的病人是一大幫助。疼痛治療多元化 不要再忍痛了!在現代醫學中,將疼痛視為第五大生命徵象,由此可見疼痛不容忽視。慢性疼痛更是一種極具治療挑戰性的疾病。隨著醫療科技不斷進步,提供了多元化的疼痛治療方式,從保守治療到侵入性手術,都期望能為病人降低疼痛感。劉康渡主任也強調,疼痛是主觀的感受,要與主治醫師保持良好的討論,現代人講求生活品質,因此疼痛千萬不要忍,若有長期疼痛一定要尋求醫師協助,提升生活品質。
台灣神經罕病權威宋秉文離世 享壽70歲
國內神經罕病權威、醫師宋秉文離世,享壽70歲。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昨(2日)證實,宋秉文於1日下午,在家人的陪伴下於台北榮民總醫院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過程平靜安詳。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全文:各位會員及臉書好友我們最敬愛的老師、溫暖的同事、卓越的科學家-- 宋秉文教授於民國112年11月1日下午,在家人的陪伴下於台北榮民總醫院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過程平靜安詳。宋教授投身神經科學研究領域數十年,嘉惠照護無數病友與家屬,也培育眾多後繼神經科優秀人才。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謹祝福宋教授遠離身體苦痛,安息主懷。宋教授一生投入於神經醫學及罕見疾病之研究,為此領域國際學術巨擘他於民國77年在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設置全國第一個「神經基因實驗室」,開啟台灣小腦萎縮症及其他神經退化疾病的基因診斷與研究。宋教授為台灣神經學學會「神經基因學組」的創始主委,一生致力於推動台灣神經遺傳疾病的學術研究與國際交流 ,民國107年宋教授促成世界小腦與運動失調研究學會大會(SRCA)於台北舉辦,讓台灣小腦萎縮症各界研究者與國際接軌。他於病中仍心心念念學術,主持編纂「小腦萎縮症的臨床試驗」專書,彙集當代學者研究精華並於今年付梓出版。除臨床服務與學術研究之外,宋教授更積極投入社會公益,在他多方奔走之下,結合醫、病、產、學各界的「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於民國105年創立,並由其擔任創會理事長。亦推動「台灣腦庫」的創建,為無數神經罕見疾病研究者與病患權益發聲。 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 敬緬
機器人輔助手術 煎熬27年!癲癎患者重獲新生
癲癇病人需承受無預警發作伴隨的身體不適及意外風險,造成病人與家庭長期的精神與經濟沈重負擔。臺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引進手術機器人輔助系統,結合3D影像定位與即時動態導航追蹤,成功完成百例頑固型癲癇治療手術,精準度高風險低,幫助患者重拾正常人生。臺北榮總神經外科李政家醫師表示,全國約有20至30萬位癲癇患者,其中高達3成是屬於使用二種以上藥物仍難有效控制其發作,或是副作用明顯的頑固型癲癇(亦稱藥物難治型癲癇)。逾6成的癲癇患者在學齡前就出現第一次發作,年紀較小就發作的患者屬於頑固型癲癇的比例偏高,無預警發作,對學習、生理成長等各層面造成嚴重影響。目前臺北榮總收治年紀最小的癲癇病人為3歲孩童,如果能在12歲前積極接受專業評估與外科手術治療,就能有效減少癲癇發作頻率,維持生活品質。病人家屬陳媽媽特別出席記者會分享照護心得。她表示,37歲的兒子在10歲時被診斷罹患癲癇,成長期間因升學壓力而頻繁發病,曾至各大醫院就醫,嘗試過各種療法,皆因無法找到正確致癲病灶癲癎發作無法改善。近年來癲癇治療技術大幅進步,108年,陳媽媽讓兒子接受立體定位腦波電極置入手術(SEEG),放置17支深部電極,找到確切致癲病灶位置,經過7次高射頻熱凝損手術電燒病灶,成功改善不正常放電症狀,目前癲癇未再發作。陳媽媽十分感謝醫療團隊的努力,讓兒子能夠逐漸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也鼓勵其他頑固型癲癇患者及家屬,要「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靜,持續前進)」,相信醫師與專業醫療團隊的建議,積極接受治療,才能戰勝癲癇!李政家醫師說明,過半數的頑固型癲癇患者都能在術前評估中找到致癲病灶,更有高達8成的患者在接受1至2次的外科手術治療後即能明顯降低癲癇發作頻率,但仍有約5%的患者因致癲灶過度深層或分佈範圍較廣,像陳媽媽的兒子就需要進一步接受立體定位腦波電極置入術來尋找致癲病灶。臺北榮總神經外科於1987年施行首例癲癇手術,累積超過30年的豐富臨床經驗,不僅設立癲癇特別門診,更結合癲癇科、神經外科、神經放射科、核醫部、精神部、病理部、復健部、藥劑部及護理部,跨部門組成專業的癲癇手術多領域治療團隊。面對每一位頑固型癲癇患者,從術前評估到找尋致癲灶、甚至是術中、術後的每一個環節都經過許多詳細的檢查和討論,致力做到盡善盡美。李政家醫師強調:「手術中的任何一步,都攸關病人未來的癒後與生活品質,而良好的定位是手術成功重要關鍵」。藉由手術機器人輔助系統進行立體定位手術,如 SEEG、深腦刺激術(DBS)、腫瘤組織切片檢查(Biopsy)等,不僅能讓醫療團隊更完整掌握手術過程的任何狀況,醫師能確保植入物準確放置於病灶,達到計畫位置與開刀位置零誤差的目標,且與傳統徒手執刀相比,約可減少一半手術時間,避免執刀醫師疲倦,降低人工持械的誤差,讓癲癇手術更安全。
北醫大全球首創 一張電腦斷層預測四疾病
台灣醫療科技展今(1)日起,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展出,其中的亮點之一,是臺北醫學大學暨醫療體系展出「一張電腦斷層影像就可預測4種疾病」的「Deep-Lung人工智慧多模影像精準健康平台」,讓民眾一窺最新智慧醫療。臺北醫學大學研究副校長暨研究計畫主持人陳震宇表示,「Deep-Lung 人工智慧多模影像精準健康平臺」是一套全方面AI放射科醫學影像的早期胸腔疾病篩檢輔助系統,病人僅需要拍攝一次低劑量胸腔電腦斷層掃描,透過人工智慧運算以及AI模型的幫助,就可以預測包括肺癌、肺氣腫、冠狀動脈鈣化、骨質疏鬆等四種疾病,準確率可達9成,並且系統還可以自動產出符合國際標準的健康報告,是全球首創的服務。ROSA手術機器人目前已成功完成超過250例脊椎手術和100例腦部手術。(圖/方萬民攝)陳震宇指出,因應台灣人口老化,預測未來政府將逐步有條件開放補助包含低劑量斷層掃描等篩檢,屆時將對放射師及診斷科醫師造成極大工作負擔。此外,病人重複進行不同部位的斷層掃描篩檢,有過度暴露輻射的風險。透過人工智慧的協助,可以大量縮短對於電腦斷層掃描影像的判別時間。此外,臺北神經醫學中心團隊自2018年於雙和醫院引進亞洲第一臺ROSA手術機器人,目前已成功完成超過250例脊椎手術和100例腦部手術,被原廠指定為亞太區唯一的訓練中心,未來想要使用ROSA手術機器人的醫師,都必須至臺北神經醫學中心受訓、取得認證;現在已有超過 20 位醫師正等待接受培訓。
「聚焦式超音波」治療頑固性癲癇 安全又精準!北榮研究登國際期刊
藥物效果不佳的頑性癲癇患者過去一直苦無簡易且有效的治療方法,近期聚焦式超音波療法的出現可望改變這個情況。臺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癲癇科尤香玉主任帶領團隊進行為期一年半的突破性臨床研究,嘗試以「聚焦式超音波」治療頑性癲癇患者,初步證實可將超音波能量安全地聚焦到癲癇發作點,同時也觀察到電生理訊號的改變,相關結果已於111年1月發表在癲癇學界國際一流期刊《Epilepsia》。癲癇發作源自於腦部不正常放電,已開發國家每年10萬人中有50人發病,而開發中國家則高達100人。癲癇患者中約有20-40%屬於對藥物反應不良之頑性癲癇(drug-resistant epilepsy)。根據109年的統計,台灣頑性癲癇病患列入身心障礙者將近5000名,大部份需要家人照護,承受發作伴隨的不適及意外風險,對於個人及家庭都造成巨大且長期精神、經濟的影響。臺北榮總癲癇團隊使用低強度聚焦式超音波脈衝(Low-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Pulsations)技術,能無創穿顱達到調節或阻斷大腦特定區域之神經傳導訊號(如癲癇發作症狀的訊號),而不造成輻射、感染、出血和組織破壞等腦部損傷。相較於行之有年的侵入式治療,包括手術切除、射頻燒灼、腦深層刺激、迷走神經刺激及立體定位放射線手術等,低強度聚焦式超音波脈衝侵入性低,患者接受度高;而侵入性較低的其他神經調節技術,如經顱磁刺激,經顱直流電刺激和三叉神經刺激,也因空間解析度差,不具專一性或腦部穿透力小,效果方面有其力有未逮之處。因此,低強度聚焦式超音波脈衝這種非侵入式治療同時具備安全性與精準性,可針對深部病灶治療頑性癲癇。在109年10月順利完成共6位頑性癲癇受試者的試驗後,於110年9月第二屆聚焦式超音波神經調控研討會(2nd Focused Ultrasound Neuromodulation Symposium)及110年11月的第七屆國際聚焦式超音波線上研討會(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ocused Ultrasound Virtual Conference)發表初步結果,除了觀察到腦電波訊號於治療前後變化之外,部份受試者也出現腦波頻譜改變的情形,但受限於此先導試驗觀察期的限制,仍需要後續更多受試者參與試驗來優化治療參數。在這項試驗中證實其可安全地投射聚焦式超音波能量到適當的腦內位置,並獲得治療程序上的調整依據。試驗主持人尤香玉主任認為,非侵入且低能量之聚焦式超音波神經調控,將是未來治療癲癇可行的治療方式,故北榮團隊在110年5月及7月分別獲得IRB與TFDA核准後,現在已經開始下階段試驗收案,希望能擴大受試者規模及觀察時間,來確認治療效果並作為日後治療參數的基礎。這項仍在進行的創新癲癇醫療研究,由尤香玉主任領導團隊全盤規劃並克服繁雜的執行程序,順利完成6例初步試驗並成功銜接擴大後續研究,展現成果獲國際矚目。
美食作家4歲兒罹奪命腦瘤 奔走歐美求新藥…不敵病魔慟:不加油了
臉書粉專近7萬人追蹤的美食作家「便當夫人」,因為每天為5個孩子準備的精緻便當,透過社群平台的分享而打開知名度。但她在今年初卻無預警停止社群更新,原來是她的小兒子晨翔罹患無藥可醫的罕見惡性腦瘤,國內群醫束手無策,家人為了跟這種罕見的惡性腦瘤搶命,奔走了美國舊金山,甚至遠赴德國法蘭克福買藥,但全家能做的都做了,晨翔仍不幸在日前辭世,留下痛心的媽媽「便當夫人」,抱著孩子被病魔摧殘的病體,慟喊「不加油了」、「沉睡吧!受困在大腦內的孩子。」根據《蘋果新聞網》專訪報導,晨翔媽回憶當初孩子發病時的狀況,透露晨翔是在今年初的某個傍晚,突然開始嘔吐,一開始以為只是腸胃炎,但後來發現晨翔左臉沒有反應,頭部也出現不正常歪斜,嚇得他們趕緊送醫,結果竟發現腦部有一顆腫瘤,晨翔也隨即入住加護病房。後來晨翔的主治醫師、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外科醫師陳信宏說,晨翔罹患的是「彌漫性內生性腦幹膠質」(DIPG), 這是一種長在腦幹的惡性膠質瘤,也是兒童腦瘤中最惡性的一種,國內目前沒有有效藥物可治,高達9成患者在2年內會病逝。由於就算接受化療、放療,晨翔可能也只剩1至2年可活,晨翔的爸媽開始跟老天爺搶命,開始到處奔走查資料,後來得知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正針對DIPG等腦癌開發新藥。但在想爭取參與臨床試驗的前一刻,發現晨翔的腫瘤擴散,無法參與試驗;後來又透過病友得知德國或許有相關資源,晨翔爸再飛往德國法蘭克福買藥,為兒奔走千萬里尋覓良藥,但晨翔僅服藥2周,狀況便再度惡化。面對來勢洶洶的惡性腦瘤,晨翔雖然一度病情回穩,腫瘤生長速度好像慢了下來,但最終仍敵病魔,晨翔媽先是在臉書貼出黑白照片,用hashtag寫下「不加油了」、「放手也是一種愛你的方式」,並表示會好好陪晨翔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接著又在本月23日二度發文,證實晨翔已於22日晚間離世,並痛心寫下「沉睡吧!受困在大腦內的孩子」。晨翔爸媽當時也透過媒體專訪呼籲外界重視這項罕見疾病,「當你的孩子被宣告是DIPG時,請好好去了解這個病,不要猶豫,時間真的沒那麼充裕,請快為你的孩子尋找第二個醫療資詢」。
73歲名醫外遇30歲藥廠女業務 通姦判賠金額創最高紀錄
2019年8月,本刊踢爆已婚的國內腦血管手術權威名醫杜永光(73歲),與一名30多歲的孫姓女業務外遇,孫女並為他產下一女「妞妞」,但「妞妞」出生後3個月後死亡,杜永光即不認帳,孫女為女兒提告認祖歸宗勝訴確定,杜妻認為孫女身為小三對媒體爆料形同「逼宮」,怒告丈夫與孫女求償1000萬,法官判2人連帶賠460萬,創通姦判賠最高紀錄。杜永光是現任臺北醫學大學台北神經醫學中心院長,還是台灣腦血管手術第一把交椅,也是首位獲世界神經外科學會聯盟理事長頭銜的亞洲人。他在1980年代將難度甚高的腦血管瘤與顱底腦瘤手術引進台灣,提升神經外科技術,而他操刀的「顱內動靜脈畸形手術」、「血管繞道進行顱內動脈手術」與「內頸動靜脈內膜切除手術」,累積病例數在亞洲醫界居冠。杜妻的背景也相當顯赫,她父親是米其林輪胎代理商、米其林忠欣公司榮譽董事長,而杜妻並非一般富家女、醫師娘,她是杜永光就讀台大醫學院的同學,杜妻取得藥學碩士學位,現為多家公司負責人,她在1977年與杜永光結婚,育有一對兒女。孫女曾出面控訴杜永光冷血拒認親。(圖/讀者提供)2019年8月,杜永光被本刊踢爆,與30多歲的藥廠孫姓紐約業務發生婚外情,孫女還為他誕下一女。只可惜,女兒在出生後3個月意外過世,杜永光拒絕做親子鑑定,孫女為幫女兒公道,將女兒遺體冰在殯儀館長達20個月。杜妻事後提告稱,孫女於2017年5月到台大醫院推銷設備時認識杜男,2人於7月開始交往,每周2至3次頻率發生性行為,杜男同年11月到中國參加國際神經外科高峰會,也帶孫女去遊玩,2人在半年嘿咻48次,隔年1月孫女懷孕,杜男勸她不要生,孫女2018年8月誕下女嬰,但女嬰11月死亡,孫女2019年1月控告杜男要求確認親子關係。杜妻另提告求償並告訴法官,控告通姦罪無法討回公道讓她深受打擊,「我睡不成眠、食不知味、生不如死,形同行屍走肉」,讓她更火的是,孫女在確認親子關係訴訟二審2020年8月改判她勝訴當天,再度找媒體訴諸悲情,「如同在我傷口灑鹽」,因此要求丈夫與孫女連帶賠償精神慰撫金1000萬元。士林地院審酌杜妻配偶權受侵害程度及雙方資力,判決杜男與孫女連帶賠償精神慰撫金460萬元。可上訴。
被毆男大生首度露面 帶著熊貓眼說謝謝
遭到瑪莎惡煞痛毆受傷的宋姓男大生16日轉進普通病房後,16日透過影像向社會大眾表達感謝,左眼仍帶著明顯瘀青他對著鏡頭表示,自己現在很好,最想回到學校上課,看到大家的充滿關懷的卡片相當感謝。宋姓男大生7日因行車糾紛遭瑪莎惡煞三人痛毆,該事爆發後引發社會關心,宋生在被毆後送台中榮總急救,一度因腦部重傷昏迷,經醫療團隊全力搶救,日前清醒拔管,15日更轉出到普通病房,他也在16日上午透過影帶向社會大眾表達感謝,並貼心的表示,他很好,只想很快回到學校上課。宋生主治醫師:台中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沈烱祺表示,今天早上巡房,發現宋姓男大生入住普通病房第一夜睡得不錯,有媽媽陪伴,情緒平復很多,不再夜半驚嚇驚醒。沈烱祺表示,男大生第一時間頭部遭重毆出血量很大,腦內瘀血壓迫到視神經與聽神經,所以目前眼球轉動與聽力有受到影響,但經過眼科與耳鼻喉科醫師進一步檢查,聽神經與視神經並未受損,只要瘀血逐漸被吸收散去後,聽力與視力就會恢復正常。他也表示,目前透過醫療團隊會進一步關懷宋姓男大生的情緒跟注意力,並準備慢慢讓他進行復健,目前雖然肌力測試都沒有問題,但被貿然下床會暈眩跌倒,所以先不急著讓他下床走路,先做床上復健,循序漸進,等穩定後再讓他下床走路復健。
遭毆男大生已可自行進食 盧秀燕承諾嚴懲傷人惡煞
日前因開車擦撞瑪莎拉蒂,遭3名惡煞持棍打成重傷的宋姓男大生,原本因腦部遭到重擊導致嚴重腦出血命危。所幸經過醫師團隊治療後已恢復意識,不但可自行呼吸還能說話,今(13日)也傳出宋男已拔除鼻胃管,自行進食的好消息。台中市長盧秀燕14日前往醫院探視宋姓男大生,並承諾將嚴懲行兇的3名嫌犯。宋母日前和台中榮總神經醫學中心醫師沈炯祺討論兒子病情。(圖/讀者提供)受到3煞毆打成重傷命危的宋姓男大生復原狀況良好,今傳出已可拔掉鼻胃管,媽媽還特地買來甜甜的布丁給兒子吃,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台中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沈烱祺表示,宋男原本傷勢嚴重,到院時昏迷指數僅7分,又因顱骨骨折、腦內大出血,腦壓一度飆破20情況相當危急;幸好經清除血塊後復原的相當順利。沈烱祺提及,經過測試,男大生的腦部思考能力已較前兩天更為清晰,四肢的肌力也都沒有問題,近日便可轉出加護病房進行復健,同時也會針對創傷後症候群持續給予治療,「我們對男大生恢復狀況相當樂觀,有機會恢復跟正常人一樣。」台中市長盧秀燕13日也再度前往醫院探視宋男、替他打氣,男大生也十分貼心,不斷表示自己沒事,「我ok,吃跟睡都很好不用擔心。」宋母見兒子傷勢好轉也相當開心,對外界各方的鼓勵發言表示感謝,「大家做的每件事都讓我很感動,新聞記者的關心、所有相關單位、地方上的里長、區長、衛生局、市長,真的都讓我非常感動,他朋友等等也會帶著大家的祝福來聲援他,有些同學會提供錄音帶為他加油。」另外,宋母也提及,台中市長盧秀燕曾兩度前往探訪幫兒子家油,「市長問他哪裡還會痛,他都能很好回答。」宋母隨後補充說道,「兒子說很感謝市長,問說犯人是不是被抓了,市長也承諾要他放心,絕對會嚴辦。」
遭毆男大生一句「媽媽妳不要傷心」 宋母感動哽咽:會還你公道
「媽媽,妳不要傷心,我沒事的」、「會好好休息,回到妳身邊」遭瑪莎拉蒂3惡煞打成重傷的宋姓男大生恢復神速,昏迷5天後在前天醒來,開口第一句話就讓宋母感動哽咽。宋母13日激動地說:「兒子第一句話居然是關心我!」並問「犯人呢?」,她請兒子放心,「他們已經被抓走,司法一定會嚴辦,會還你公道。」宋姓男大生7日清晨與開瑪莎拉蒂的3惡煞發生擦撞車禍,竟被打到顱內出血昏迷送醫急救,引起各界關注,為他加油打氣。宋母昨表示,兒子12日終於清醒、拔管,並逐漸恢復記憶。宋母感謝各界關懷、鼓勵,她雙眼含淚、哽咽地說,「大家的集氣真的、真的、真的很有用」,兒子清醒後對她說的第一句話是「媽媽!妳不要傷心,我沒事」;兒子這番貼心、怕她太傷心的話,讓她更加不捨。宋母說,兒子接著問「犯人呢?」,她馬上說「放心!他們已經被抓走,警方及司法一定會嚴辦,還給你公道」。宋母指出,近日看到檢警後續偵查作為,感到很欣慰,相信一定會為兒子討回公道。宋母激動又欣慰地說,兒子已記起案發過程,但怕他再陷入被害時的恐怖心情,不敢再多問。她話鋒一轉再度哽咽說「兒子很堅強,說他沒事,會好好休息,回到我身邊」,還惦記詢問她「有沒有吃飯」,一再叮囑她不要太傷心,真的讓她感動又心疼。台中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沈炯祺指出,宋男恢復狀況比初期評估出乎意料地好,最主要是送醫速度夠快,再經快速診斷、手術治療減少腦部傷害,是最重要關鍵,宋男目前對數字100以下的減法,甚至100開根號等數學題都能答對。沈炯祺說,宋男慢慢記起案發過程,但他仍有頭痛症狀,所以未深入追問,希望他慢慢走出陰影,預計15日可從加護病房轉進普通病房。台中市警局第六分局長蔡元戎也到醫院關心,他說,全案已移送中檢偵辦,3主嫌收押、在場觀看助陣6人也到案,警方將持續追查釐清案情,近日會有結果。
遭毆男大生神速好轉 拔管後問媽媽「有吃飯嗎」:別難過、等我回來
台中市18歲宋姓男大生7日遭瑪莎拉蒂3惡煞持鋁製球棒圍毆,導致昏迷、顱內出血,情況一度危急,醫生還曾要宋媽媽做好心理準備。宋男昨(12日)清醒,(13日)更傳出好消息,他的復元速度非常快,拔管後還安慰連心吊著一顆心的宋媽媽,說:「不要難過。」、「要等我回來。」未來他還需要辛苦復健,也希望大眾能繼續替他加油。台中市18歲宋姓男大生7日遭瑪莎拉蒂3惡煞持鋁製球棒圍毆,導致昏迷、顱內出血,情況一度危急,醫生還曾要宋媽媽做好心理準備。宋男昨(12日)清醒,(13日)更傳出好消息,他的復元速度非常快,拔管後還安慰連心吊著一顆心的宋媽媽,說:「不要難過。」、「要等我回來。」而見到媽媽後,第一句話竟是問:「有沒有記得吃飯?」讓人聽了忍不住眼眶泛淚。台中榮總神經醫學中心醫師沈炯祺昨日上午表示宋男已恢復意識,原本預計在3天內拔管,沒想到宋男意志力頑強,今日就傳出拔管好消息。據瞭解,他拔管後第一句就說:「舒服多了。」另外,宋男也當場回答數學問題,包含2位數的減法、100開根號等等全部答對,確認意識相當清楚。他看著一旁擔心不已的母親,不僅叫媽媽別難過,還強調:「要等我回來。」宋媽媽也回:「媽媽很愛你,媽媽會堅強。」宋男雖順利拔管,但頭部仍痛,醫生表示會開降腦壓的藥物給他,預計2天內就能轉進普通病房。未來宋男可能需要一段復健過程,也希望大家能繼續為他集氣加油。
男大生遭瑪莎3惡煞毆昏 復原情況樂觀「下周可望轉入普通病房」
台中市宋姓男大生7日開車與瑪莎拉蒂超跑擦撞,遭對方持棍棒毆打,導致顱內出血送醫,12日上午傳出好消息,台中榮總神經醫學中心醫師沈炯祺表示,男大生已恢復意識,叫他名字會點頭回應,手腳有反應,經電腦斷層掃描,腦部無水腫、出血狀況,預計2、3天後拔管,下周可望轉入普通病房。醫師沈炯祺說,12日上午8時許巡房時,叫了一聲男大生的名字,因傷者插管沒辦法說話,但發現他會點頭回應,且測試肢體指示反應均正常,醫療團隊都很振奮,代表患者逐漸恢復意識、脫離險境,情況相當樂觀。台中榮總醫師沈炯祺說,12日上午8時許巡房時,叫了1聲男大生的名字,會點頭回應,手腳有反應,情況相當樂觀。(圖/中國時報張妍溱攝)沈炯祺說,宋姓患者因外傷送醫時腦壓約20多毫米汞柱,一般正常腦壓在10至20內,緊急開刀去除血塊及藥物處理後目前腦壓在10毫米汞柱,已度過危險期,且腦壓控制正常,鎮定劑可逐漸減量,觀察2、3天後,病情若穩定、呼吸器拔管後即可轉普通病房。另宋姓男大生腦傷及未來復健問題?沈炯祺指出,患者肢體反應及力量目前沒問題,至於昏迷腦傷部分會持續給予患者藥物並復健,待恢復正常狀態,才能出院,時間多久要視個人情況,會提供最好醫療團隊予以協助。
瑪莎拉蒂惡煞「鋁棒打爆頭」還被放走 男大生母4字形容台中警
台中18歲的宋姓男大生本月7日,因開車不慎擦撞到一輛瑪莎拉蒂,遭23歲駕駛張敦量和友人陳勁豪、李韋霖痛毆,他們還從車上拿鋁製球棒打宋男頭部,導致醫師一度要宋男母親「做好心理準備」,好在現已度過危險期。三名惡煞傷人至此,竟當場被警方放走,直到前(10日)才拘提他們到案,而宋母對於警方的辦案過程,也只能嘆氣並以4個字形容。警方前(10日)才將三名惡煞拘提到案。(圖/報系資料照)張敦量、陳勁豪、李韋霖7日痛毆宋男,一通電話就撂了兩輛車的友人到場助陣,而宋男被圍毆到頭破血流,竟方竟把三名嫌犯放走,理由是「沒看到施暴過程」,所以判定他們「非現行犯」,引發社會輿論,連律師、議員都忍不住開罵。台中地檢署為此簽分他案,將調查處理此案的員警是否涉及不法,市政派出所所長李國彰、偵查隊長陳聖偉也遭記過調職。台中市警局長蔡蒼柏親上火線致歉。(圖/報系資料照)今(12日)上午台中榮總宣布宋男已恢復意識,叫他的名字會點頭,已經脫離險境了,但未來尚需歷經漫長復健路,自此他的人生再也不一樣了。台中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沈炯祺12日上午表示,宋男病況逐步好轉。(圖/翻攝畫面)張敦量父親自稱事發後第一時間趕到醫院,還請警方轉交自己的聯絡方式,但宋母卻說整整5天都沒收到張家人的聯繫。據《ETtoday》報導,對於台中警方在整起案件中的處理方式,宋母也有話要說。首先,宋母質疑一通電話就能撂兩車的人,可能代表嫌犯背景不單純;再來一台名貴的瑪莎拉蒂竟沒有配備行車記錄器,還隨時備好鋁棒,質疑他們是隨時都做好犯案的準備。而警方接獲報案時的態度非常消極,連受害者基本的權利都不願對宋母講清楚,後續偵辦過程更次每次講的內容都不一樣。宋母坦言無法接受相關員警的處理態度,被問到時停了好幾秒之後才深深嘆了一口氣,很勉強的想到用「很無厘頭」4個字來形容。她表示已經做好上法庭的準備,要找律師對張敦量、陳勁豪、李韋霖提告,替兒子討回公道。
好消息!遭瑪莎拉蒂惡少痛毆男大生醒了 醫:叫他名字會點頭
台中就讀逢甲大學的18歲宋姓男大生,因為擦撞瑪莎拉蒂跑車,遭張男等3人痛毆導致顱內出血、一度命危,經緊急開刀搶救後,昏迷指數仍有13。宋男病況持續好轉,今上午醫師巡房探視時,喊他的名字宋男會點頭回應,醫師表示目前病況往好的方向發展,已脫離險境。據了解,宋男遭到瑪莎拉蒂3人持棍棒等圍毆爆打,送醫後一度命危,昏迷指數6,他顱內出血傷勢嚴重,在前額及左側都有大面積出血,緊急開刀保命,病況截至昨日,狀況趨於穩定,不過未來7天是關鍵期。令人振奮的是,今早出現重大進展,宋男已恢復意識。台中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沈炯祺表示,緊急開刀處理後,經電腦斷層掃描血塊已清理乾淨,宋男病況一步步好轉,「病況往好的方向發展,已脫離險境」,他也鼓勵宋男繼續加油。
男大生遭瑪莎惡少痛毆...母心碎喊:道歉於事無補 親曝兒現況
台中一名18歲宋姓男大生7日開車行經台灣大道與河南路口時,與要價千萬的瑪莎拉蒂發生擦撞,結果遭3名惡煞打到顱內出血,現在仍在加護病房觀察,引起社會譁然。而張姓主嫌被起底,就是「百桂食品」的富二代,11日他的父親出面道歉,母親也前往醫院致意,雙親當場下跪道歉,但宋姓男大生的母親悲痛發聲,表示現在道歉已於事無補。張姓主嫌雙親今(11日)上午出面下跪道歉,張父也在記者會上一連6次鞠躬,表示「他做錯了事一定要受到司法的審判,我今天最重要的是要對受害者宋同學和宋媽媽再次道歉,希望可以給我們彌補的機會。」對此,宋姓男大生母親表示,事發過了5天,完全沒見過主嫌,張家人也都沒有聯絡她,讓她覺得突然道歉有什麼意義?目的到底何在?「我兒子第一時間就拚命道歉,結果被打的半死,你們這樣道歉,如果可以還我健康的兒子,那我接受,但現在道歉於事無補。」中榮神經醫學中心主任沈炯祺陪同宋母。(圖/翻攝畫面)宋母也透露兒子的狀況,目前在藥物控制下,腦壓有壓下來,要確定兒子是否能夠存活,這5到7天是關鍵,同時也指出兒子「從來沒有跟我清醒的說話,稍微醒的時候無意識的狀態,覺得他深陷恐懼之中。」台中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沈炯祺也透露,宋男的腦壓昨天已降下來至13-15之間,是往好的方向發展,雖然仍陷入昏迷,但醫院會盡全力救治,之後也會視宋男恢復情況來開始減藥、拔除呼吸器,讓他清醒後自主呼吸,評估腦部受損狀況後,再繼續下一階段的復健治療。
瑪莎拉蒂殘暴富二代爸「被這題」問倒 長嘆10秒後搖頭
因不滿行車擦撞,動手將宋姓大學生重毆致顱內出血、顱底骨折的瑪莎拉蒂車主張敦量,10日傍晚與另外兩名嫌犯被警方拘提到案。稍早張男的父親張朝棟出面代子道歉,面對記者提問有問必答,唯獨被這題「孩子是否承諾悔改」時,沉默多秒後搖頭。張姓主嫌父親預計今(11日)上午出面替兒子道歉。(圖/報系資料照)當被詢問,兒子張敦量毆打受害大學生的情況、狀況是怎麼樣?身為父親的張朝棟表示當下不知情,至於張敦量是不是有飲酒的情況,他僅表示兒子不常喝酒,為何車上會擺放球棒等工具,張朝棟也表示不知道,包括兒子交友情況、行為部分,他也表示不清楚。張朝棟透露,張敦量目前是跟媽媽住,針對兒子做出這樣的事情,心情又是如何,他表示,自己也是為人父母,看到這樣的情況,真的是心力交瘁,「我整晚沒有辦法闔眼,就是為了今天能夠向社會大眾道歉(同時鞠躬),請再給我們一個機會」。中榮神經醫學中心主任沈炯祺陪同宋母。(圖/翻攝畫面)至於兒子犯下這樣的行為,是否擔心事件恐影響到公司營運?張朝棟不諱言,當然一定會受影響,但是他也表示,張敦量該受的法律責任,跟他堅持把產品做好的態度,是要把它分開,而這位惡煞駕駛的瑪莎拉蒂超跑,是不是他購買給兒子,他回覆是張敦量自己分期付款的。另外,有記者提問,瑪莎拉蒂是在母親名下這部分,張朝棟則表示是沒錯的,而購車的款項,他認為應該是張敦量存的,然後分期付款。不過當他被問到兒子在哪裡工作,他僅表示兒子沒有在他的公司上班,只有偶爾幫幫、跑跑業務,但不屬於公司的體制,「他就是也沒有一定按照什麼時候來上班,就在外面跑業務,抽傭金」。宋母如今每天都守在兒子病床旁,聲聲呼喚希望他能早日清醒。(圖/翻攝畫面)針對張敦量之前曾有發生過傷害人的事件,沒想到這次又發生,張朝棟也被問到是哪個環節出了狀況?他當下表示,「是我管教不當,是我的責任,所以跟社會大眾道歉,(張父鞠躬)請再給我一次機會,嚴加管教」。張朝棟指出,兒子都在台中生活,但他不常和張敦量有接觸。記者還提問,張敦量之前當兵的時候,是否有類似的暴力的行為,這位父親先是停頓7秒,才吐露「類似」兩字。另外,是喝了酒才會較衝動,還是平常就這樣的部分,他僅表示兒子平常不會這樣,張朝棟也補充,「可能是我平常對他們太嚴,還是會有,這是我的不對,希望能有機會再讓我彌補,最重要的是,我要跟被害者能夠表達我的心意」。張男父親。(圖/翻攝自PTT)對於張敦量被貼上富二代的標籤,張父則表示兒子並不是富二代,而食品工廠的粉絲專頁是關掉的,是不想被洗負評嗎,張朝棟表示僅是暫時關閉,「我們應該已經打開了,暫時我們沒有想到有這樣的情況」。外傳張敦量之前騎車被開單 身為父親的他是否有嚴加管教,張朝棟答覆「有,他的無照(駕駛)是因為他沒有戴安全帽,他以為沒有戴安全帽,他不知道那個跑掉是要被酒測,類似酒測要罰錢,當時我知道」,至於和張敦量同車的兩位朋友,他則不認識。另外,公司宣傳片有說「做人的本分、堅持和良知要傳承給下一代」的標語,如今聽來相當諷刺,對此張朝棟也坦承覺得很羞愧,對不起大家,希望外界給他一個機會能夠讓再好好的管教兒子,而張敦量的母親則因為心力交瘁起不來,無法出席記者會,他也深感歉意。張朝棟表示,「我們為人父母的都很難過,很對不起大家」。在這起事件發生後,張父也表示到現在還沒有遇到兒子,至於張敦量是否被寵壞,張朝棟則稱,應該是身為父母的對小孩太嚴格導致。而他也就太嚴格這部分解釋,可能是因此造成他的叛逆性,「我想我要改變一個方式跟他好好溝通,讓他能夠改進。從小到大的,比如說他以前在公司上班沒有準時上班,沒有早五分鐘,沒有七點五十五分上班,我就會責罵他」記者再次確認張朝棟的說法,他則表示,「我在檢討,是不是太嚴格這樣」,並表示他和孩子的媽媽不會溺愛孩子,至於是否因為單親家庭關係造成張敦量犯下暴行,他則坦承應該也是有影響。張朝棟指出,過去張敦量發生過傷害其他人的事件,當下他都會帶著兒子跟對方道歉,然後請他要跟對方致意悔改。至於張敦量道歉的時候,有跟他和母親承諾說以後不會再做出一樣的事情嗎?張朝棟則是沉默未回應,先嘆氣,10秒後搖頭。對於這起事件是不是後面有人施壓?他則表示完全不知道這個事情,但是兒子做錯了是一定要受到司法的審判,「我今天最重要的是要對受害者宋同學跟宋媽媽再次跟他道歉再道歉」。張父也表示有親自找過宋同學,但是因為在加護病房進不去,而他無法聯繫上宋媽媽,他表示自己在加護病房待了快兩個小時,但是進不去,「我現在沒有辦法聯繫到她,目前還沒有聯繫。我有透過是不是請警察局可以幫我們代表,我的致意,然後留下我的住址跟電話給警察局的辦案人員,請他幫忙」。張朝棟並表示,他在這起事件發生後的兩個小時、三個小時就到醫院。他是接獲記者致電才知道整起事件經過。
男大生遭瑪莎惡少痛毆仍昏迷 醫透露:往好的方向發展
本月7日,台中一名宋姓男大生因擦撞瑪莎拉蒂,被富二代張敦量及同車的2名友人打到遍體鱗傷,顱內出血骨折命危送醫,目前仍在台中榮總的加護病房搶救中。宋母今(11)日上午到病房探望兒子,中榮神經醫學中心主任沈炯祺透露,因為宋男的腦壓都在高檔,但昨晚也逐漸好轉,降下來至13-15之間,是往好的方向發展,雖然仍陷入昏迷,但醫院會盡全力救治。沈炯祺表示,目前宋男無法進食,但消化的狀況不會太差,需要注射一些營養劑,而瞳孔呈現有光反射,之後的兩天將觀察他的病況,視情況給予鎮定劑。沈炯祺進一步說明,宋母擔心兒子加護病房要住多久?康復時間需要多長?得看宋男的呼吸器能否拔除,若病況穩定,才能離開加護病房,一般約2周,有的甚至要3周至1個月,因為整個腦腫脹,包括頭皮都需要時間消除。中榮神經醫學中心主任沈炯祺陪同宋母。(圖/翻攝畫面)
王必勝認「不適當關係」揭孩子是誰的 仙氣妻首度曝光:我現在沒有原諒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同時兼任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的王必勝,在國內疫情嚴峻期間,多次前往熱區坐鎮;不料給人形象正面的他,爆出與林姓護理師不倫戀,重挫形象。如今他與老婆尤香玉一起接受訪問,承認與林小姐是「不適當、不應該的關係」;至於尤香玉則說,「我現在沒有原諒王醫師。」不倫戀曝光後,王必勝於上月27日首度發聲,表示因為個人私領域事務處理不當,造成社會、工作團隊、家人及相關當事人的困擾,在此表達深深的歉意和自責。他指出,此事件之諸多誤會和個人錯誤,已向家人說明清楚,並祈取得諒解,但基於保護當事人隱私,不便再對外多做說明。而事件爆發後,指揮官陳時中被問到此事回應,「那是私領域的事情,請他自己處理好。」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也在記者會中提到,王必勝表示心情平穩,會將防疫工作做好,不會受到外界報導的影響。時隔多天,王必勝與老婆尤香玉一起接受訪問。根據《鏡週刊》報導,王必勝坦言,與林小姐是「不適當、不應該的關係」,但基於他人隱私,不細述內容。至於為何前後說詞矛盾,王必勝直言,因為緊張,第一時間回答的不是這麼精準。他強調,與林女之間沒有所謂包養或互相承諾。孩子的部分,王必勝說明,林女是孩子的唯一法定監護人,為了孩子的生活與隱私,對方不願意公開討論這些,自己也尊重。王必勝的妻子、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癲癇科主任尤香玉向《鏡週刊》表示,自己與王必勝認識30年,在新聞報導前一天才知道這件事,因此對她傷害很深,現在沒有要原諒王必勝,至於後面要怎麼做,沒有義務告訴不認識的人。她強調,接受訪問不是要告訴大家「我原諒我先生,你們也要原諒他」,而是婚姻關係牽涉複雜。針對外界影射她長期容忍,對此尤香玉表示,沒有隱忍、容忍,也沒有為了正宮位置或是名分委曲求全。
「大象在腦中奔跑!」疫情壓力大 6成偏頭痛患者病況惡化
台灣每十人就有一人罹患偏頭痛,而新冠肺炎疫情讓人頭更痛!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暨基隆醫院副院長陳韋達醫師指出,依流行病學推估,全台約高達200萬人罹患偏頭痛。新冠肺炎肆虐造成的身心壓力與生活巨大改變,也導致患者病情惡化。根據一篇刊登在國外知名《頭痛與疼痛期刊》的研究顯示,新冠疫情期間偏頭痛患者每月平均偏頭痛天數,由疫情前的5.7天提升至8天,增加4成,相當於四分之一的時間都在頭痛。不只偏頭痛時間增加,頻率與嚴重度也加劇。6成患者表示偏頭痛發作頻率增加,有高達6成4患者偏頭痛嚴重度增加,有1成患者更惡化為一個月發作逾15次的慢性偏頭痛。此外,有近6成患者過度使用止痛藥,導致頭痛惡化,2成2患者甚至痛到掛急診。更有近6成患者吃不下、近8成患者睡不好1,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陳韋達醫師分析,在家防疫長時間盯著3C產品,情緒易隨疫情起伏而吃不下、睡不好,活動空間與運動量不足等,易誘發偏頭痛,並陷入惡性循環。台灣頭痛學會秘書長暨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王嚴鋒醫師進一步說明,偏頭痛患者以20至50歲女性居多,誘發因素包含壓力、遺傳、飲食、睡眠、環境等,嚴重會影響生活與工作。據患者分享,發作時猶如大象在腦中奔跑,或是遭尖銳物反覆穿刺,痛到想撞牆、剖開腦袋。也因許多民眾誤以為偏頭痛是症狀,導致患者因頭痛須請假時,還得擔心遭同儕、同事誤會裝病偷懶,使患者承受著生理與心理的壓力,陷入偏頭痛加重的循環。台灣頭痛學會今年7月進行偏頭痛線上問卷,調查總計有2300多位民眾填寫。調查顯示,近7成民眾誤以為偏頭痛只是「症狀」,6成國人會不定時頭痛,卻有近半數民眾不清楚過度使用止痛藥,反而會使頭痛惡化。台灣頭痛學會理事暨新光醫院神經科劉子洋醫師分析,由於國內止痛藥取得方便,部分民眾在偏頭痛發作時,忽略尋求正規醫療的重要性,自行購買止痛藥,而輕忽過度服用止痛藥,除了傷肝傷腎,更可能導致成癮,使頭痛惡化。其實,偏頭痛目前已可超前部署,調查顯示,超過半數民眾不知道偏頭痛可採取預防性治療,來降低發作頻率。劉子洋醫師分析,健保近兩年已給付多款預防性藥物,如療效可持續1個月的CGRP單株抗體與療效長達3個月的肉毒桿菌素,均可減少回診頻率,適合不宜頻繁回診的疫情時期,也可減少請假就醫次數。劉子洋醫師補充,預防性藥物療效皆不錯,副作用也低,「以肉毒桿菌素來說,經國外試驗發現,使用半年後,半數患者每月頭痛天數可減半。」王嚴鋒醫師分享,診間有位偏頭痛長達30年的女性患者,嚴重時偏頭痛幾乎每天發作,常想吐卻只能乾嘔、怕光怕吵,連眼窩都在抽痛。因為偏頭痛,她被迫放棄工作。痛到一度被診斷為罹患憂鬱症,甚至因長期吃止痛藥,擔心影響下一代而不敢生育,直到她知道可以用預防性藥物來治療,藉肉毒桿菌素治療改善,讓偏頭痛大幅降到一周僅發作一次。為使大眾能「看見」偏頭痛,學會特別結合「偏頭痛超前部署123懶人包」舉辦一系列的『台灣偏頭痛關懷週』活動,包括「第一屆全國繪畫比賽」、「我的偏頭痛美學網路串聯」。今年有高達685位學生與社會人士熱情參與首屆繪畫比賽。陳韋達醫師分享,學會今年跨界邀請藝人佩甄擔任衛教大使,並與知名圖文插畫家H.H先生合作,打造「我的偏頭痛美學」網路串聯,創作偏頭痛圖文與臉書大頭貼框,透過筆下靈魂人物—美美向大眾傳遞偏頭痛資訊。此外更製作Instagram濾鏡框及Line貼圖,以時下最潮流方式於社群傳播,即日起至9/11到「台灣頭痛關懷週」臉書活動頁發文,前兩百名即可免費獲得偏頭痛LINE貼圖,期望民眾理解並及早治療偏頭痛,把頭痛的姿勢留在網美照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