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麻痺
」 顏面神經麻痺 疫苗 副作用 聽力 高端疫苗4年來首例「肉毒桿菌中毒」 疾管署:5旬婦6症狀加護病房搶救中
疾管署今天公布,國內自2020年7月以來,時隔4年,出現首例肉毒桿菌中毒事件,一名住在台南的50多歲女性,有多重慢性病史,獨居且有吃過期食品習慣,7月出現腹痛、腹瀉、眼瞼下垂、吞嚥及說話困難,因呼吸困難,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搶救中,飲食史因個案插管無法詳細詢問。疾管署表示,這名台南50多歲女有多重慢性病史,獨居且有吃過期食品習慣,7月13日出現腹痛、腹瀉、眼瞼下垂、吞嚥及說話困難、全身無力等症狀至急診,7月14日通報,7月15日因呼吸困難插管住加護病房,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飲食史因個案插管無法詳細詢問。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明,經衛生單位調查,個案獨居且有食用過期食品習慣,個案插管尚無法詳細詢問飲食史。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2020年至2023年累計肉毒桿菌中毒確定病例數分別為1、0、0、0例,近十年(2015年至2023年)每年累計病例數介於0至6例,均為散發性病例。疾管署表示,肉毒桿菌中毒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中毒原因一般是食品處理或保存不當,使肉毒桿菌孢子在厭氧和低酸性環境下產生神經毒素。特別是膨出的罐頭或保存過久的醃漬品,酸度不足或鹼性食物水活性較高,或在低溫殺菌和輕微醃後沒有冷藏保存,就可能產生毒素。中毒症狀主要是神經麻痺,例如視力模糊、眼瞼下垂、顏面麻痺、吞嚥及講話困難、全身肌肉無力等,嚴重時會因呼吸障礙而死亡,未適當治療之死亡率可高達30~60%。疾管署提醒,要預防肉毒桿菌中毒,真空包裝製品應依標示於冰箱冷藏及保存,而蓋子脹起的罐頭、或開罐後聞到有異味,不可食用。此毒素不耐熱,經100℃加熱10分鐘煮沸、煮熟後毒力會消失,如為家庭自製的醃製食品,食用前宜先煮沸才安全。
今年首例!岡山男「頸僵臉麻」確診日本腦炎9天亡 住家附近有這設施
疾病管制署今(15日)公布國內2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個案一為高雄市左營區70多歲女性,5月6日出現發燒、喉嚨痛、嘔吐及暈眩等症狀至診所就醫,5月7日再次就醫,於急診時因震顫、語速變慢、意識改變收治住院治療,後經醫院通報及採檢確診日本腦炎,目前持續住院治療中。疾管署表示,個案二為高雄市岡山區60多歲男性,5月4日因上腹痛住院治療,6日出現發燒症狀,9日出現頸僵硬、臉神經麻痺、吞嚥困難、聽覺障礙等症狀且意識轉變,後經醫院通報及採檢確診日本腦炎,12日因病況惡化於院內死亡。疾管署說明,2案平日活動地點皆以住家周圍為主,住家附近均有鴿舍、豬舍及水田等高風險場所,且皆查無日本腦炎疫苗接種紀錄,研判於居住地附近感染可能性較高。衛生單位已針對個案活動地周邊豬舍懸掛誘蚊燈,同時加強對當地民眾之衛教宣導,並請醫療院所加強通報。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截至5月14日,累計2例確定病例,臺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2020至2023年全國同期確定病例數分別為0、2、0及2例,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惟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提醒民眾應提高警覺,不可掉以輕心。疾管署指出,臺灣傳播日本腦炎的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無明顯症狀,有症狀者會有頭痛、發燒等症狀,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等,甚至昏迷或死亡。疾管署呼籲,請民眾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在病媒蚊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果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藥劑。疾管署強調,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我國幼兒常規接種時程為出生滿15個月接種第1劑,間隔12個月接種第2劑,提醒民眾應按時帶家中適齡幼兒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疫苗,以避免因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此外,住家或活動地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的民眾應落實防蚊,如自覺有感染風險的成人,可前往旅遊醫學門診評估自費接種疫苗。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網站(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破裂前無症狀!腦動脈瘤恐致腦中風、死亡 醫示警:「6族群」要小心
腦動脈瘤雖然並非一種腫瘤,但在未破裂時幾乎沒症狀,一旦破裂,就會形成出血性中風,因此也被稱為「腦中不定時炸彈」。對此,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醫師謝炳賢就於臉書粉專提到,5、6月冷熱交替,氣溫變化仍然比較劇烈,人體血壓也容易升高,特別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腦動脈瘤破裂的可能。1.什麼是腦動脈瘤謝炳賢指出,腦動脈瘤並不是一種腫瘤,而是腦部血管壁向外膨出,形成如氣球般的囊狀物,雖然不是惡性腫瘤,但當它逐漸長大時,會讓血管壁越來越薄,進而可能產生破裂,形成出血性中風。2.哪些人是腦動脈瘤的高危險族群謝炳賢進一步表示,腦血管瘤多好發於45至60歲間,最常見的原因為高血壓,當血壓波動過大時,較容易伴隨腦動脈瘤的發生。除此之外,像是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血管發炎、三高、先天性血管異常、有抽菸喝酒習慣等,都是腦動脈瘤的好發族群。3.腦動脈瘤會有哪些症狀謝炳賢提到,一般來說,腦動脈瘤在未破裂時幾乎是沒有症狀的,也因此被稱為「不定時炸彈」,若是腦動脈瘤產生壓迫,可能會出現頭痛、神經麻痺、視野缺損、反應遲鈍等症狀;但只要破裂,將會出現劇烈頭痛、意識不清,嚴重甚至腦中風或死亡。4.腦動脈瘤的治療方式謝炳賢說明,目前大多採取傳統開顱手術或微創栓塞手術來治療,同時利用血管導流裝置輔助,提高治療的成功率。不過,由於腦動脈瘤一旦意外破裂後,風險就變得相當高,因此應該定期檢查、及早治療,維持良好生活習慣,才是避免悲劇發生的最佳方法。
顏面神經麻痺後遺症 針灸、臉部運動、穴位按摩助回復原貌
冬春交際是顏面神經麻痺好發的時期,在台灣,顏面神經麻痺的發生率為每一萬人中會有一至二名,年齡分布大約在15-45歲。中醫師康涵菁說明,顏面神經是人體第七對腦神經,主要掌管臉部的表情肌肉及舌頭前2/3的味覺,造成顏面神經麻痺的可能原因很多,包含臉部吹風、過度勞累、病毒感染或是腦部的損傷,都有機會引發,進而出現抬頭紋與法令紋消失、嘴角歪斜、眼睛不能閉、半邊臉部感覺麻木或遲鈍或是耳後疼痛等症狀。康涵菁中醫師提及,現在民眾普遍很有警覺心,看到臉部歪斜首先都會懷疑是不是中風,然而中風和顏面神經麻痺不同在於中風除了臉部表徵以外,還會有口齒不清、肢體無力及感覺異常的症狀,可藉此去作辨別。把握黃金期治療 中醫密集針灸有助益儘管近八成的顏面神經麻痺患者在數週到一兩個月內會漸漸回復,但也有些病情較為嚴重的病人會持續面部僵硬,單邊歪斜不自然的症狀長達1-2年之久,造成生活社交上的困擾。西醫治療在疾病初起之時會給予高劑量的類固醇及抗病毒藥物,後期的話則會建議復建治療搭配服用B群促進神經修復。中醫方面則是可以透過中藥與臉部美容針灸內外同步調理,若能發病兩周內的治療黃金期積極治療,回復速度會較快。康涵菁中醫師提醒,假使錯過黃金期才來治療,則需要更加密集的針灸,才有機會恢復正常樣貌。以中醫觀點來看,顏面神經麻痺可對應到古代典籍中的「面癱」、「口眼喎斜」及「歪嘴風」, 主要影響陽明經與少陽經所循行的位置,病因是由於風邪侵犯、痰瘀阻滯或是氣血失養所導致。用藥可視情況使用祛風、通絡、祛痰與補虛的方劑,像是使用補陽還五湯和牽正散去補養氣血,紓解筋攣,同時加入陽明與少陽經的引經藥如白芷與柴胡,去增強療效;若處於停滯期,則還需加上活血化瘀藥物例如丹參和三七,才能突破治療瓶頸。康涵菁中醫師說明,除了服用中藥以外,搭配美顏針灸能夠縮短病程並促進局部神經血管的修復。美顏針的針身比一般針具更為細滑,不僅可大幅降低痛感,還能針對失衡的肌肉筋膜去做調整,並且促進氣血循環,使得患側逐漸恢復自然樣貌,是現今治療臉部相關疾病的一大利器。臉部運動配合按摩穴位 疏通經絡早日康復顏面神經麻痺的患者最忌諱受到風寒,因此平時一定要做好頭面部的保暖,避免吹風著涼。保持充足的睡眠也是相當重要,不讓自己過度勞累,才能提升免疫力。康涵菁中醫師建議,患者可每天使用毛巾熱敷臉部僵硬的區域,並且早晚在鏡前進行張眼、閉眼、挑眉的眼部運動以及吹口哨的噘嘴動作,以刺激肌肉,避免萎縮。此外,也可依據神經肌肉走向去按摩以下三組穴位,幫助疏通經絡。1. 眼部-攢竹穴與太陽穴找法:攢竹穴位於眉頭凹陷處;太陽穴位於眉尾和目外眥的連線中點向後一橫指處。2. 顴部-顴髎穴與下關穴找法:顴髎穴位於目外眥直下,顴骨凹陷處;下關穴位於耳前一橫指,顴弓與下頷切跡中的凹陷處。3. 頷部-地倉穴與頰車穴找法:地倉穴位於嘴角旁約五分位置;頰車穴位於下頷角前上方一橫指處。
爽挖耳朵10年突「耳痛流膿」 檢查竟罹癌了
大陸一名50多歲周姓男子喜歡隨手拿起挖耳勺掏耳朵,習慣持續了將近10年,直到最近,左耳痛、耳流膿讓他不得不就醫,這才發現罹患癌症,所幸經過手術切除,並輔以放化療,恢復良好。醫師說明,長期掏耳朵刺激了外耳道的表皮,引起皮膚滲出,惡性循環使得耳道裡長出新生物,誘發外耳道癌。根據陸媒《中國新聞網》報導,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主任張宏徵表示,外耳道癌是一種少見的惡性腫瘤,約佔頭頸部腫瘤的0.2%,整體發生率約1/100萬人,屬於罕見疾病,容易漏診,確診時往往已屬於局部晚期。他提到,外耳道癌臨床表現不典型,初期易誤診為外耳道炎或中耳炎,主要臨床表現為耳流膿、耳痛、聽力下降、耳鳴、耳悶、眩暈等症狀;晚期腫瘤因侵犯範圍擴大,可出現相應顏面神經及後組顱神經麻痺症狀,如顏面神經麻痺、聲音沙啞、飲水嗆咳、吞嚥困難等,侵犯顳顎關節可出現張口受限。張宏徵指出,外耳道癌的確診要靠病理,同時還需要進行聽力學、顳骨CT、顳骨頸部增強MRI、肺部CT等相關檢查,腫瘤累及大血管時還需做MRA、MRV,PET-CT可以幫助判斷是否出現遠處轉移。張宏徵進一步指出,外耳道癌多見於40歲至60歲的成人,和多種高危險因子相關,其中包括反覆的上皮刺激,例如習慣性挖耳、長期的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和外耳道炎均有誘發外耳道癌的風險;另外,在亞洲人群中,頭頸部放射治療是外耳道鱗狀細胞癌重要的誘發因素,經過放射治療後的鼻咽癌患者,外耳道鱗狀細胞癌的發生率約0.15%,較健康者高出1000倍。張宏徵稱,外耳道癌主要分為鱗狀細胞癌、腺樣囊性癌、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最常見,佔40%至60%,侵襲性較強且預後最差;腺樣囊性癌約佔40%,雖生長緩慢,但容易復發及遠端轉移;基底細胞癌佔5 %至10%,手術後效果優於其它病理類型。張宏徵解釋,外耳道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同時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也可以作為很好的補充;而外耳道癌的預後一般與分期、病理類型相關,早期外耳道癌手術切除後預後較好,5年存活率可達到90%-100%,晚期僅35.8%-72.5%,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盡量避免外耳道癌的危險因子,有相關症狀時及時就診,做到早發現、早期診斷、早治療。
亞洲發燒星1/GUNO異鄉打拚壓力大「顏面神經麻痺」 愛犬赴日陪伴收穫2男友
日本男團BUGVEL台灣成員GUNO(王君豪)為夢想到異鄉打拚,壓力過大的他一度半邊顏面神經麻痺,愛犬Jessi成了最大的慰藉。為了把Jessi帶到日本陪伴,GUNO提早半年準備,還親自回台接Jessi,現在Jessi陪著GUNO到處旅遊,還交了兩個男朋友,生活相當愜意。GUNO形容Jessi是很矜持的淑女,但到日本後交了2個男友。(圖/侯世駿攝)二年半前,GUNO與哥哥逛夜時遇見了五個月大的Jessi,得知牠若是沒人養就要去生小孩,GUNO心生不忍將牠帶回,「回家第一天,我和牠一起睡在地上,媽媽早上進來看見很生氣,牠還嚇到尿床」。取名Jessi是因為GUNO很欣賞韓國女歌手Jessi,只不過柴犬Jessi個性溫順,不像Jessi本尊嗆辣。GUNO透露Jessi還有個很台灣味的名字王麗亞,或許是很少這樣叫牠,喊牠王麗亞不會有反應。為何想把Jessi帶到日本?GUNO坦言是與Jessi分開壓力大,雖然他在台灣家裡裝了三台寵物攝影機,其中一台還放在哥哥床上,但只要想到Jessi仍會忍不住落淚,「我哭了無數次,心想真的要幹這行嗎?真的要為了工作和Jessi分開嗎?還是在台灣打工就好」。後來他甚至半邊顏面神經麻痺,刷牙發現左邊嘴巴會漏水,到醫院做精密檢查,醫生說可能是太累或壓力太大,讓GUNO發現自己真的很需要Jessi,於是下定決心接Jessi到日本一起住。疼愛Jessi的GUNO,走到哪都帶著Jessi,甚至親自回台接Jessi到日本。(圖/侯世駿攝)GUNO分享接Jessi到日本要提前半年準備,Jessi必須接受血檢,把血清寄到日本,如果通過,自抽血那天開始算起的180天後,Jessi就能赴日,報告書持有兩年內有效,可以無限制進出,但仍要申請手續。他心疼表示,Jessi因為血太濃抽了好幾次才成功,之後進到那間醫院都會怕。essi到日本要提前半年準備,血檢通過後等待180天之後,才能與GUNO相會。(圖/侯世駿攝)雖然可以找代辦,但GUNO仍親自回台接Jessi,不放心牠獨自搭機,「Jessi對我做過最暖心的事,就是勇敢地搭飛機到日本」。下機時,GUNO一靠近,Jessi便很激動地抓籠子,不過還需要到檢疫區,測量完重量和晶片後才能帶走牠。Jessi適應良好,牠剛到日本時GUNO與室友同住,Jessi很愛室友,會跑到他的房間睡,讓GUNO有些嫉妒,現在雖然已沒有住一起,但看到前室友仍會很開心地衝向對方。現在Jessi也交了兩個男友,GUNO形容Jessi是很矜持的淑女,不讓男生亂聞,只會跟兩個男友玩,其中一隻黑色大狗很討厭柴犬,卻也拜倒在Jessi的石榴裙下。Jessi年齡:3歲性別:母個性:溫順安靜
「國光女神」半臉沒知覺、喝水漏風 驚曝患罕病:人生盪谷底
「國光女神」直播主許薇安身材火辣,三圍34E、24、35,在IG上有百萬粉絲追蹤,許薇安18日透她得了罕病「貝爾氏麻痹症」,半邊臉沒有知覺,「一隻眼睛閉不起來,喝水漱口吃東西都會漏風流出來」,目前推掉所有工作休養中。許薇安18日凌晨在IG發文,「每天馬不停蹄的工作還有身心壓力之下,有天早上起床,我感覺到我半邊的臉好像沒有知覺,然後一隻眼睛閉不起來,喝水漱口吃東西都會漏風流出來,一隻眼視力也模糊看不清楚,馬上去掛號看醫生就診,醫生照了斷層檢查了以後告訴我得了貝爾氏麻痹症神經失調。」許薇安目前推掉所有工作。(圖/CTWANT資料)許薇安解釋,貝爾氏顏面神經麻痺目前病因不明,「各年齡層男女都有可能發生,難以預防。中醫則認為人在極度勞累、免疫力低下時,身體的第一道防線被破壞,病毒乘虛入侵到深層的神經系統,引起發炎。治療期最快三週到一個月會康復,最久可能一輩子都康復不了。」許薇安說,該症沒有根本醫治的藥物,她先吃一個禮拜高劑量的類固醇,「每天看到自己都覺得驚心動魄,很難熬,很痛苦,更不敢出門面對人群,瞬間讓我人生盪到谷底,天天自己一個人的時候獨自流淚痛哭,帶面對所有人關心時依然坦然笑笑說沒事。」許薇安強調,「我現在把所有工作都推掉了,每天早上針灸下午電療晚上復健,沒事做做手工,畫畫,玩玩貓秘書跟老闆。」
鬧鐘沒響、手機故障聽不到當心耳中風惹禍! 醫曝「這些人」最常發生
張太太日前睡夢中被孩子搖醒,發現錯過上課時間,以為忘了設鬧鐘;陳先生則是右耳突然聽不到手機對話,誤認手機故障,兩人就醫檢查後發現都是單側聽力突然喪失、伴隨嗡嗡耳鳴聲等症狀,確診為「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突發性耳聾 多因這2種因素導致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部長田輝勣表示,突發性耳聾跟顏面神經麻痺十分類似,多屬於突發性且無預警的疾病,造成原因主要以內耳血液循環不良或病毒感染為最大宗,其他原因則包括聽神經瘤、內耳內淋巴囊水腫以及自體免疫疾病等。三高族群最常見 免疫力下降風險增高田輝勣解釋,由於內耳血液循環有一段沒有側支血管支援,一旦因故阻塞導致血液斷流,就會造成突發性耳聾,也就是俗稱「耳中風」,這類患者以三高族群最為常見,至於病毒感染則多半與太勞累、生活作息不正常、感冒等因素相關,連帶造成人體自體免疫能力下滑,突發性耳聾的風險也隨之升高。高壓氧治療 促進血管新生、活化受損組織病患多半可透過口服或注射類固醇及高壓氧治療等方式治療改善病情。田輝勣指出,高壓氧治療是讓患者吸入100%純氧,以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藉以增加血氧濃度提昇組織內含氧量,使紅血球含氧量達飽和,更能增加溶解於血漿中的氧氣,促進血管新生、活化受損部位組織,對於突發性耳聾的患者而言是治療一大利器。單側聽力聽不見 應盡快就醫田輝勣提醒,如果突然出現單側聽力聽不見,或者突發性耳鳴、頭暈等症狀,務必儘速就醫,因為越早治療,復原效果越佳,否則可能會造成終生聽損;此外,也要積極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調整生活作息、減緩壓力。
不只眼歪嘴斜!知名「乳癌權威」腦中風猝逝 醫曝5大前兆:手腳發麻也要小心
知名外科醫師江坤俊昨(10月30日)突在臉書發布悼念文,透露學長兼好友、成大醫院「乳癌權威」郭耀隆醫師,因不敵腦中風辭世,收到噩耗讓他相當震驚。對此,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透露,秋冬日夜溫差大,是急性腦中風好發的季節,若出現手腳或臉部突然發麻、口齒不清、視力模糊、走路不穩及莫名暈眩或頭痛等5大徵兆,小心恐是腦中風。醫師謝炳賢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由於腦中風發病時間相對短,因此很容易被患者忽略,但其實腦中風是有跡可循的,除了症狀最明顯的眼歪嘴斜外,還有下列5大警訊,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腦中風5大前兆一、手腳或臉部突然發麻或無力:腦中風會導致「中樞型顏面神經麻痺」,因此若是突然出現臉部表情不對稱、眼歪嘴斜、口水不自主流出,或是感到單側肢體或面部麻木、無力下垂,均需特別留意。二、突然口齒不清或聽不懂別人說的話:當供應腦部的血液循環阻塞,或控制語言區出血,會導致腦細胞缺氧和養分,影響腦部功能,就會出現咬字不清、無法說話、答非所問、理解能力下降等症狀發生。三、單眼或雙眼視力突然模糊:掌管視覺的腦部區域出血、缺血受傷,或是視神經受到壓迫等,都會造成視力突然模糊、看到疊影或是視野缺損的狀況。四、突然步伐不穩、失去平衡或協調:腦部血管破裂出血或阻塞,進而壓迫到控制軀幹肢體區域時,則容易伴隨單側肢體無力、走路不穩、向某一側傾斜,甚至是無法活動等症狀。五、突然不明原因的暈眩或頭痛:若是突然出現頭暈目眩、頭昏腦脹、感覺到特別累,或是有劇烈頭痛、噁心、嘔吐的症狀,就要特別注意有腦中風發生的可能。
針灸不怕痛!低能量雷射治療舒緩疼痛 過敏性鼻炎、失眠也有效
針灸治療流傳至今已數千年,其原理為藉由針刺工具刺激經絡氣血,來達到陰陽調和、補虛瀉實之效。針灸工具多樣 雷射應用新利器安南醫院中醫部部主任黃千甄提及,從古至今衍生出許多針灸的方法與工具,如電針、火針、浮針、小針刀等針具及針刺輔助治療;目前最新穎的療法當屬「雷射」。2018年,在第 12 屆國際世界光生物調節療法協會(World Association for PhotobiomoduLation Therapy, WALT)大會上,就雷射針灸的定義達成了共識:「以光子刺激穴位和區域,以啟動與針灸和相關療法類似的治療效果,同時具有光生物調節(PBM)的益處。」雷射針灸適應症廣泛 6種病況皆有助改善黃千甄部主任進一步解釋,雷射針灸能量設定以單位面積的焦耳數論定,並依據Arndt-Schulz規則,劑量窗口在「0.1至10焦耳/每平方公分」能誘發光化學反應。此外,雷射針灸的適應症多樣,對於下列症狀皆有正面效果:一、激痛點:對激痛點進行刺激,可緩解肌筋膜疼痛患者的疼痛強度;二、肌肉骨骼疾患:有降低疼痛、促進功能恢復的療效;三、小兒術後噁心、嘔吐:可藉由刺激內關穴減緩其症狀;四、慢性緊張性頭痛:在風池、陽白、合谷、列缺穴等,維持每週治療三次頻率,可降低疼痛強度、疼痛持續時間和次數;五、慢性失眠:近兩年臨床試驗指出,一週兩次雷射針灸,維持五週有助於降低焦慮、減少睡著驚醒次數,進而提高睡眠品質;六、過敏性鼻炎:適用害怕疼痛的小兒,選擇相對穴位施以一週兩次、持續六週的治療,具有改善過敏性症狀及降低發炎的療效。此外,黃千甄部主任補充,雷射運用在神經學治療上,對於顏面神經麻痺、小兒腦麻、腕隧道症候群等症狀,都有臨床試驗與報導彰顯其療效。非人人適合 治療前應與醫生充分溝通黃千甄部主任表示,多數患者接受雷射針灸治療後無不適反應,僅有輕觸的感覺,非常少數患者才會出現刺痛、疲累、疼痛加劇等副作用,但反應都很輕微,且會在24小時內自行緩解。然而,畢竟是以雷射作為治療媒介,黃千甄部主任強調,仍須注意勿直射眼睛,避免眼睛損傷;因此,治療期間患者不宜直視、探頭,必要時須配戴護目鏡。另外,因雷射不宜照射腹內胎兒,她亦不建議孕婦接受此項治療,至於心臟病或癌症患者,則留意避開心臟、癌細胞區域,方可接受治療。
莊凱勛爆「面癱」狂流口水 臉插33根針崩潰喊:是不是中風
由公視台語台推出「台語有影」系列電視電影《殺手老不休》劇組今(8日)出席高雄電影節活動,李亦捷透露當初苦練動作戲,還被網紅品子不小心打到鼻子大噴淚,「我人生第一次被打到眼淚噴出來,想說鼻子應該沒壞掉吧,瞬間頭暈眼花。」她也稱讚莊凱勛拍打戲超帥氣,大讚:「凱勛哥就是習慣受傷的男人。」莊凱勛則透露過去拍戲曾一度右臉沒有知覺,連漱口都會流口水,當時他嚇傻以為自己中風,幸好只是顏面神經麻痺。李亦捷拍《殺手老不休》被誤打到鼻子當場噴淚。(圖/高雄電影節提供)李亦捷從小練舞,原以為武打戲難不到她,沒想到她光拿槍就練了兩小時,「因為我手很小,真的拿不好。」她在練習時就打到武術指導的鼻子,正式套招的時候又被網紅品子打到,頓時頭昏眼花大噴淚,「品子有一直問我沒事嗎?但我真的很痛沒辦法說沒事。」李亦捷事後回想覺得自己講話較直接,對她很抱歉,後來特別到台中找品子,兩人因此變好朋友。被問到有沒有立刻跟老公討拍?她搞笑說:「一定要的啊!當然是要裝可憐,我立刻用手機自拍說我鼻子腫起來。」莊凱勛過去因為拍戲掛彩,一度顏面神經麻痺。(圖/高雄電影節提供)莊凱勛有功夫底子,但拍動作戲也不小心掛彩,一幕腳踢桌腳的戲,踢到腳趾甲裂開流血。他說自己20多歲時都不太注意,以前曾經小腿脛骨骨折,還有一次早上起來直接右臉面癱,「我那時候連漱口都會流口水,想說死定了,不會這麼年輕就中風了吧?」醫生當時診斷他是顏面神經失調,因為當時工作太累又吹到風,經過中醫治療針炙插了33針以後才恢復正常。莊凱勛笑說想拜託李亦捷托嬰。(圖/高雄電影節提供)莊凱勛今年以《額外旅程》問鼎金鐘迷你劇集男主角,與他合作電影《美國女孩》的林品彤也以新片入圍金馬影后,創下金馬史上最年輕的影后入圍者紀錄。莊凱勛表示,上次看到林品彤是在《美國女孩》導演阮鳳儀的婚禮上,「現在看到他們有點不習慣,都變成少女了,本來可以抱坐在腳上,現在感覺有點在跟大人講話的感覺。」身為人父的他,擁有5歲兒子Mars、2歲女兒Luna,被問到小孩如果想進軍演藝圈會答應嗎?他立刻開玩笑說:「那就看是我打斷他的腿,還是他打斷我的腿了!」他表示走演藝路太辛苦,但如果小孩堅持他會尊重,還說小孩到現在都不知道他是演員,「老師問他爸爸做什麼,他都說爸爸是賣蛋餅的跟金馬獎。」李亦捷日前晉升新婚人妻,嫁給攝影師老公曾崴榆,被問到會不會想生孩?她開心表示:「我很希望趕快有個小朋友,從小就想要結婚,有自己的家庭。」一旁的莊凱勛立刻喊說要「托嬰」,「如果我們想放空的時候,小孩就拜託你了。」
她中耳炎引發耳膜破裂 微創手術救回聽力
53歲的蔡女士因感冒併發中耳炎,感冒雖然治療痊癒,但是中耳炎卻造成左耳耳膜破損,反覆流出分泌物,聽力因此退化,家人朋友跟她講話經常聽不清楚,難以溝通。蔡女士原想觀察看看是否會好轉,可是卻再度感冒,耳朵更痛,分泌物也變得更多。醫師評估她只聽得到55分貝的音量,聽力明顯受損(正常聽力為25分貝),遂施以「內視鏡微創耳膜修補術」,術後1個月,耳膜已完全修復,3個月後,聽力也進步到28分貝,溝通無礙,恢復了生活品質。感冒引起中耳炎 務必就醫追蹤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鄭靜雯醫師指出,耳膜是耳朵的重要構造,僅約1乘1公分大,厚不到1毫米,要是不慎破損且範圍大於2成,就會引發傳導性聽力障礙,若受損不到2成則不一定影響聽力。耳膜受損的原因裡,中耳炎是最常見的成因,此類感染占約4、5成,外力撞擊的破損則約2成,可能是挖耳朵、水柱沖擊、耳壓變化所導致。鄭靜雯醫師說明,感染以孩童居多,感冒、鼻竇炎等細菌會經由耳咽管進入耳朵而引起中耳炎,嚴重的感染會導致耳膜破損,現今抗生素發達,急性期治療後,耳膜會逐漸癒合;即便是外傷型破損,只要範圍不大、保持乾燥以藥物治療就能自行癒合,因此真正需要手術的情況不到1成。持續性耳膜破損 微創手術恢復快若耳膜破損未適切治療,導致破損嚴重,出現分泌物,日積月累下將可能合併中耳、內耳問題,包含上皮細胞增生長膽脂瘤、暈眩、頭暈、神經性聽力障礙,更甚者可能引起顏面神經麻痺,而細菌要是擴散至腦部更可能發生腦膜炎或腦膜下膿瘍等嚴重情形,萬不可輕忽。若發炎、破損持續兩三個月以上就會建議手術治療。鄭靜雯醫師解釋,以內視鏡的方式從外耳道深入耳內手術不需要特別縫補,僅需以1公分的傷口取耳前筋膜組織,作為支撐耳膜的鋼骨架構,墊在耳膜下方,讓耳膜順其生長即可,必要時亦可利用自體血小板幫助修復。耳膜會在修補手術後1個月左右自行增生修復,手術成功率高達九成,但並非所有病人都適用微創手術,要是症狀過於嚴重,醫師仍會視情況輔以傳統手術治療。
長輩防「皮蛇」接種帶狀皰疹疫苗有額外好處? 研究:可降失智風險
根據疾管署統計,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國人得到該疾病的機率逾3成,等於每3人就會有1人患病。由於這類疾病的後遺症很複雜,嚴重恐導致面部神經麻痺、聽力下降、甚至失明或失聰,讓很多人不勝其擾。而現在隨著帶狀皰疹疫苗研發問世,有一項國外統計分析發現,帶70多歲左右的長者接種帶狀皰疹疫苗,除了可降低感染帶狀皰疹以外,發現在未來7年內,也較不易罹患失智症。但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目前雖然還沒有確定,不過生理學家認為,失智症的發生,與病毒感染有著正相關的關係。根據生活科學(Live Science)報導指出,近年有越來越多的醫學證據發現,病毒感染與日後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彼此有關聯,推測可能的原因,應該與身體的慢性發炎有關。報導中提到,引發帶狀皰疹感染的水痘病毒,是病毒中相對比較狡滑的種類,感染後常會潛伏在特定的神經細胞內,當免疫系統降低時,病毒就會被激發,進而引起帶狀皰疹,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皮蛇」。科學家們分析從2013年9月,病毒減活型疫苗Zostavax(伏帶疹)在上市期間,針對70多歲族群的健康記錄,把有施打過Zostavax疫苗,及沒有施打過疫苗的長者去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施打過疫苗的高齡者,患上失智症的機率,低了約8.5%。曼徹斯特大學分子神經生物學名譽教授伊札基(Ruth Itzhaki)受訪時表示,理論上,「水痘—帶狀皰疹」再度被激發所引起的發炎,可能會增加失智症罹患的機率,但因為他沒有參與該項新研究,只是從理論上去做分析。伊札基認為,該統計分析,某部分也為神經系統內的病毒,可能會損傷大腦,進而造成失智症風險,提供了更進一步的證據,值得後續再進行更多相關研究,以進行更詳細的因果關聯釐清。
小心帶狀疱疹找上你! 施打帶狀疱疹疫苗可預防
原以為帶狀疱疹較常出現在秋冬之際,其實在季節轉換,氣溫忽冷忽熱時,都是帶狀疱疹病毒活化,容易發作的時機。光田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吳健琳醫師提醒,罹患帶狀疱疹後很難完全根治,病毒很有可能潛伏體內伺機發作,日常生活應多注意健康,提升免疫力,也建議施打帶狀疱疹疫苗以預防帶狀疱疹病毒所帶來的威脅。腰痠麻癢痛多日 感染帶狀疱疹54歲周先生因右側腰痠麻癢痛多日,且因患部在腰側,穿衣穿褲容易磨擦到更是痛得不得了,不敢抓也不敢擦藥十分難耐,經吳健琳醫師詢問病史及檢查,起初周先生右側腰部產生疼痛的現象,隔幾天開始有麻木感,接著右側腰部周圍長出紅斑,繼而長出水疱範圍擴大,他曾因疼痛至藥局拿止痛藥吃一星期未見效果,還變得更嚴重,來到門診診視時已有部分水疱結痂,皮膚留有結疤及色素沈積的現象,這就是感染帶狀疱疹病毒後的典型症狀。吳健琳醫師指出,此症好發於50歲以上長者以及免疫力較差的族群。發病時除了皮膚會出現叢發的紅斑與疼痛水疱,也會影響感覺神經造成痛癢感,這種病毒會造成感覺神經節及感覺神經的發炎,甚至會延伸到鄰近的脊髓,進而引起神經組織的受損,有些患者還會發生局部運動功能受損的情況,例如產生顏面神經麻痺或肢體部分肌肉的無力等。帶狀疱疹病毒 造成疱疹後神經痛帶狀疱疹不只會出現在身體軀幹,吳健琳醫師提醒,帶狀疱疹也可能會出現在頭頸部、四肢或會陰部,一旦出現在眼睛、耳朵或會陰部危險性更高,延遲就醫有可能因神經受損而引起是聽力受損、視力受損或失禁,若有皮膚出現紅斑及疼痛水疱或合併酸痛,建議及早就醫診斷及治療,避免延誤病情。吳健琳醫師表示,帶狀疱疹急性期時,透過適當藥物在能減輕症狀加速癒合,減少併發症的發生,但難以根治,皮膚表面的水疱好了之後,病毒仍很有可能藏在神經節內,造成反反覆覆的神經痛長達數年;要預防後遺症,尤其是嚴重的「疱疹後神經痛」以及帶狀疱疹復發,需仰賴帶狀疱疹疫苗。新型的欣剋疹 帶狀疱疹疫苗根據調查指出,50歲以上長者得到帶狀疱疹的機率為年輕人的3倍;患有慢性疾病者,尤其三高或是癌症族群也是帶狀疱疹的高危險,以及曾感染過水痘或帶狀疱疹者,因病毒會潛伏在神經組織中,復發機率高。吳健琳醫師說明,「預防勝於治療」是面對帶狀皰疹的重要原則。新型的欣剋疹帶狀疱疹疫苗滿18歲即可施打,共需接種2劑,第2劑於第1劑施打2至6個月後施打,臨床顯示注射後4年效力高達97%,8年仍可達84%保護力。建議帶狀疱疹高危險族群可至門診諮詢醫師評估是否接種帶狀疱疹疫苗。
中年男右臉癱瘓、狂滴口水 竟是「耳朵卡棉花棒頭」惹禍
如果身體有異狀,真的要盡快就醫!近日高雄一名中年男子,突然感覺到聽力變差,而醫師安排採檢,怎料在前夕他的右臉卻不能動,還狂流口水,醫師開刀後才從他的耳朵發現棉花棒頭,因為長期卡住引發了外耳炎和神經麻痺。據《壹蘋新聞網》報導,義大醫院耳鼻喉部喉科主任楊顓謙表示,該名50歲的病患大叔來健檢時,說自己聽力變差持續1年多了,右頸也有不適感,檢查才發現大叔的側外耳道填滿粉紅色肉芽組織,因為怕是癌組織,他幫病患安排了切片檢查。不過,在檢查前一天,病患右耳感到超痛,右臉也癱瘓狂滴口水,以為自己是中風,緊急開刀後,楊顓謙從病患的肉芽組織內,又發現一個2公分長的物體,原來是棉花棒頭,而大叔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有沒有挖耳朵,讓棉花棒頭卡住的事情。楊顓謙說,病患耳朵會有那麼多肉芽組織,其實就是棉花棒頭害的,因為殘留在耳朵造成外耳炎,還讓肉芽組織增生,所以連帶影響聽力,中耳腔後方乳突骨發炎,讓病患右頸不適。楊顓謙解釋,病患癱瘓滴口水,是外耳道長期發炎,侵犯到第七對腦神經,造成右臉顏面神經麻痺,經過治病患也改善狀況。楊顓謙呼籲,很多人都有掏耳朵習慣,但其實耳垢能殺菌,如果掏耳朵一個不慎,可能會挖傷耳道,甚至產生像病患的症狀;如果耳朵有異物,造成疼痛和聽力下降的情況,也要盡快就醫。
猛男健身突後頸劇痛「血管變太極圖」 醫曝恐怖後果:可能中風
椎動脈損傷要注意!曾有一名男子去健身房,運動做到一半頸部突然很痛,伴隨頭暈,而且右半邊身體開始麻痺,送醫檢查發現是椎動脈剝離,好在經過治療後,情況有所改善。新光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劉子洋在《健康2.0》透露,有一名男患者常常上健身房,某天做了一個動作後,可能太過用力,頸部後方突然感覺很痛,突然伴隨著劇烈頭暈,立刻送醫急救。送到急診室檢查後,發現男子除了頭暈、嘔吐外,講話還有點大舌頭,甚至身體右半邊開始有點麻木。男子做了神經學檢查,發現右手會晃來晃去,沒辦法控制,有中風的現象,於是照了大腦的核磁共振,正常椎動脈橫切面應該是圓形、血流是順的,但病患的結果竟是像太極的「S型」圖案。(圖/翻攝自健康2.0 YouTube)對此,劉子洋解釋,因為血管有一半是堵住的,另一半是正常的,才發現是椎動脈的內膜剝離,除了暈以外,由於小腦是掌管平衡感,剛好椎動脈連著小腦,一旦這個地方缺血,絕對會頭暈,加上血管上都是神經,撕裂下來血液不斷沖刷,就會相當劇痛。幸運的是,男病患後來吃藥治療,情況逐漸改善,麻痺和頭暈都好了,但剝離仍然存在,要注意會有血栓一直發生,日後可能導致中風的情況。據了解,椎動脈損傷會引發小腦中風、腦幹中風,小腦中風會出現頭暈、嘔吐、平衡感喪失及眼振(眼球會依物體慢慢移動,突然再向反方向運動的不正常的跳動),腦幹中風會出現複視、昏迷、四肢癱瘓、顏面神經麻痺、呼吸心跳停止等,須特別小心。
三手菸對幼兒影響大過成人 國健署授「1關鍵」助戒菸
你有這樣的經驗嗎?在參加活動的同時,身旁友人或周遭的人,若發覺您身上充滿了菸味,便紛紛走避或勉強忍耐。今年1月12日立法院三讀通過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本次修正強化各項菸害管制措施,包括增加幼兒園、托嬰中心及居家式托育場所全面禁止吸菸!二手菸已列一級致癌物質 身體傷害一次看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指出,二手菸已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歸類為一級致癌物質,包含7,000種以上的化學物質,其中含數百種有害物質,更有70種為已知致癌物。暴露於二手菸的非吸菸者較未暴露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提高22%;日本研究也發現,二手菸與扁桃腺炎、顏面神經麻痺、下咽癌及喉癌有顯著相關,亦有2022年發表之統合分析研究指出,二手菸導致口腔癌,且罹患風險與暴露強度及持續時間相關。另有文獻探討,歸納出兒童及青少年於家中、車中及校園接觸二手菸與憂鬱症呈正相關,且與長期接觸二手菸導致血液中多巴胺濃度降低有關聯。室內隱形汙染 三手菸也有害 除二手菸外,室內隱形汙染「三手菸」更是無時無刻影響我們的健康。三手菸是菸煙中尼古丁與空氣中的亞硝酸、臭氧等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之有毒物質,如亞硝胺、可替寧(Cotinine)等,附著在衣服、家具、窗簾或地毯上,並持續的由被汙染的物體表面揮發出來,飄散於空氣中。 即使戒菸,室內塵埃中的尼古丁濃度及尿液中亞硝胺代謝物仍到3個月後才開始下降,三手菸聞不到摸不到,卻影響環境達6個月以上。多數吸菸者會避免在孩子面前吸菸,以免二手菸對孩童造成影響,卻忽略了三手菸對幼兒的影響比成人更大,因為幼兒在室內的時間長,常常爬來爬去或抓握物品後,又將自己的手或物品放入口中,且小孩皮膚也較薄,提高了有害物質透過口腔及皮膚吸收的可能8。戒菸成功第一步這樣做 專業管道在這國民健康署建議,設定節日或有意義的日子當作自己的戒菸起始日是戒菸成功的第一步,然而戒菸期間,可能會出現些許身體不適的症狀,如:暴躁易怒、沮喪低落、難以入睡等,造成許多嘗試戒菸者很容易因此放棄,但這些症狀是身體正在調適尼古丁減少的暫時反應。此時,可就近到全國近3,500家戒菸合約醫事機構(醫院、診所及藥局)接受戒菸服務;亦可利用免付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或使用Line通訊軟體(ID:@tsh0800636363),透過專業協助,相信戒菸成功指日可待!
人妻曝尪「恐怖睡眠習慣」 網一看嚇喊:快離婚
真的會嚇到漏尿!美國密蘇里州有一名人妻,透露丈夫睡覺時有個異於常人的習慣,那就是會睜著眼睛,她坦承自己對此感到害怕,同時PO出影片證明。畫面曝光後,大批不少網友都覺得很嚇人,紛紛建議「離婚」。人妻珮頓(Payton Vidmar)在TikTok平台擁有超過2.5萬名粉絲追蹤,她日前上傳一段影片,拍下正在熟睡的老公柯爾頓(Colton),可以看到她躺在臥室內的床上,四周只剩下手機的燈光,她向鏡頭表示:「這是證明我老公睜眼睡覺的證據」,更直言每次看到老公這樣都會嚇到。下一秒,珮頓將鏡頭轉向一旁熟睡的老公,結果對方似乎睜大眼睛看著她,但事實上,他正在睡覺。此時珮頓忍不住大笑,隨後把老公給叫醒。只見柯爾頓眨了眨眼,看了一下四周,一臉茫然。柯爾頓睡覺時睜著眼睛。(圖/翻攝自paytonvidmar TikTok)影片PO出後,至今已超過2700萬人觀看,並有6萬多則留言,不少網友都渾身發毛,「太可怕了」、「離婚,離開那裡」、「我會大哭」、「真的會嚇到」、「我會選擇睡在其他房間」,也有人建議可以讓柯爾頓戴眼罩。據了解,睜著眼睛睡覺就是所謂的「兔眼」,又稱「夜間型眼瞼閉合不全」,研究發現每20人就有1例,被認為是因為眼球突出、顏面神經麻痺、眼瞼損傷和疾病等所引起,可能會引發乾眼症等,甚至感染併發其他毛病,進而影響視力,若有這樣的情形,必須趕緊就醫治療,以免症狀愈來愈嚴重。
年輕化!33歲男竟罹帶狀皰疹 新冠與壓力多因素肇因
33歲的趙先生,在科技公司輪班工作,近期工作壓力大、日夜班輪替,常常熬夜玩手機遊戲紓壓,突然左胸開始莫名疼痛,一開始去做心臟檢查都正常,但某天洗澡時竟然看到一簇紅疹、水泡自疼痛部位冒出來,病灶總有隱約的搔癢與抽痛感,牽動到皮膚痛,連衣服貼身都讓他不適,難以集中精神,嚴重影響休息與睡眠品質。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診斷為「帶狀皰疹」。張凱音表示,「帶狀皰疹」是一種病毒侵犯神經節後,造成局部神經疼痛、皮膚水泡出疹,通常發生在單側。因為皮膚水泡常常成簇成群地冒出來、呈長條狀分布,俗稱「皮蛇」。帶狀皰疹可以發生在從頭到腳的任何部位並伴隨多種神經症狀:發在臉上的帶狀皰疹可以侵犯眼角膜,造成視力異常;耳部的帶狀皰疹可能會併發聽力損傷與顏面神經麻痺;發生在會陰部的帶狀皰疹可能會造成排泄功能異常。在免疫不全的病人身上甚至可能一次多發好幾個部位,長成類似水痘般的病灶。帶狀皰疹在年長的病患身上較常發生,但生活壓力大、睡眠不足、近期生病或重大手術、使用免疫抑制藥物、糖尿病、癌症病患,也容易遇到帶狀皰疹發作。在門診,除了老人家,也有許多年輕案例,例如大考前的學生、做二休二或做四休二輪班族、新手爸媽等,近一年COVID-19確診過後的病人,病癒後遇帶狀皰疹發作也相當常見。2006年起,美國有新的帶狀皰疹疫苗通過試驗,今年也在台灣上市了。新型帶狀皰疹疫苗每次須施打兩劑,間隔2-6個月,免疫不全病患間隔1-2個月,並於60歲以上族群有97%的保護力,相較傳統型帶狀皰疹疫苗於70歲族群僅剩41%保護力,新型疫苗於70歲以上族群也仍97%的效果。重點是,新型帶狀皰疹疫苗因製作原理與傳統型不同,可安全施打於免疫不全族群。過往傳統型帶狀皰疹僅有約5年的保護力,傳統型帶狀皰疹疫苗並無建議於年輕族群常規施打。但新型帶狀皰疹疫苗相對安全性高,保護力持久,美國CDC建議的帶狀皰疹疫苗施打年紀已自60歲下修至50歲。在台灣,部分縣市行政區有給付65-70歲的部分疫苗費用。在美國,實際監測數字卻告訴我們年輕族群的帶狀皰疹似乎也有增加的趨勢,可能的解釋包含慢性病年輕化、資訊世代的生活型態改變等。
宣宣子宮畸形「月打200劑排卵針」 懷孕半邊臉不會動…睡覺無法閉眼
藝人陳宥心(宣宣)早年演出許多戲劇走紅,她和醫師老公林暘朝在2019年結婚,今年8月23日順利產下女兒,升格新手媽媽,日前她在節目上分享過去求子的心路歷程,讓人十分心疼。陳宥心在節目《命運好好玩》透露,結婚初期原本打算自然受孕,但都沒有成功,於是聽從朋友建議,做人工試管,沒想到輸卵管攝影發現,自己是「單角子宮」,也就是子宮畸形,即使受孕成功,仍有30%的機率流產。推藥的當下她狂冒冷汗,之後在檢查室外等待時,突然痛到斜躺在椅子上,呼吸喘不過來,直到藥性慢慢退去,狀況才緩解。後來在醫生的建議下,陳宥心決定做試管,一個月要打1、200劑的排卵針,造成肚皮和屁股都是瘀青,就算去拍戲也不能斷,否則真的沒辦法。她形容打針的疼痛像是「在傷口上灑鹽水」,拔針後還會痛3~5分鐘,打過排卵針的人,「沒有一個媽媽說它是好針」。陳宥心一個月打200劑排卵針。(圖/翻攝自命運好好玩 官方頻道YouTube)陳宥心第1次還失敗,過程還先去認養小孩,直到第2次才成功。有次和老公外出吃飯,在車上感覺眼睛很乾,眼淚不停流,還眨眼眨不停,到餐廳的時候,發現食物沒味道,原本以為是確診新冠肺炎,但老公發現她講話時,右半邊不太會動,而且嘴角開始往下垂,像是中風的徵兆,當下馬上做確認,發現不是中風,而是顏面神經麻痺。陳宥心回想當時才剛懷孕,她坐在鏡子前看著自己,「像打了海量的肉毒桿菌,這半邊臉完全不會動」,而且晚上睡覺時,眼睛閉不起來,只好用膠帶把眼皮貼起來,「因為長期一直接觸空氣,你眼角會受傷,有的會失明」,時間長達數個月,為了小孩相當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