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定印
」陝西省咸陽發現最早金銅佛像 專家:對佛教文化具重要研究價值
大陸澎湃新聞9日引述「文博中國」公眾號消息,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期在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北杜街道成任村東南發掘了一處東漢家族墓,在M3015墓室內出土兩尊金銅佛像,為東漢晚期遺物。經專家研判認定,這2尊佛像具有犍陀羅風格,係目前大陸國內考古出土時代最早的金銅佛像。這兩尊金銅佛像的出土,對於佛教文化的傳入及中國文化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成任墓地M3015出土的金銅釋迦牟尼立像(正面)。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北杜街道成任村東南的東漢家族墓地,其中6座墓葬形制規模相近,坐西向東,南北並列分布,間距15-20米,均為斜坡墓道洞室墓。以M3015為例,該墓為斜坡墓道多室土洞墓,坐西向東,平面呈 「十」字形,由墓道、甬道、主墓室、後墓室和南、北側室組成,水準總長25.3米,深7.5米。墓道南、北、西三壁在深1米處各留一級生土台階,甬道較短。主墓室平面呈方形,進深3.3米、寬3.4米。後墓室較寬大,平面呈東西向長方形,進深4.2米、寬2.24~2.36米。南北兩側室形制結構基本相同,平面均呈東西橫向長方形。成任墓地M3015出土的金銅五尊佛像。2尊金銅佛像出土於主墓室西北角的地面上。一件為釋迦牟尼立像,小肉髻,頂部較平,身穿通肩袈裟,衣紋從左肩向右肩呈放射狀分布,衣紋波谷在右胸和右臂之間。左手屈肘上舉,持袈裟一角;右手上舉施無畏印(手部殘)。跣足立於覆蓮座上。通高10.5釐米、台座4.7釐米。M3019出土的延熹元年朱書陶罐。另一件為銅五尊佛像,呈片狀,通高15.8、寬6.4釐米,正面浮雕坐佛五尊,小肉髻,結跏趺坐於仰蓮座上,雙手作禪定印,屈肘部分可見圓土棱狀衣紋身後有桃形首光與背光。佛像的肉髻、面相、著衣方式、衣紋等都具有典型的犍陀羅造像風格。材質分析的初步結果,2尊佛像均為銅錫鉛合金,製作工藝為範鑄。這批東漢墓的隨葬器物以陶器和釉陶器為主,另有少量銅器、鉛馬具等。陶器有罐、壺、瓶,案、盤、耳杯、勺,井、倉、灶等;陶動物有雞、鴨、狗、豬;銅器主要是銅錢、銅鏡、弩機、削等。隨葬器物具有東漢晚期的典型特徵。M3019出土朱書陶罐銘文紀年為「延熹元年十一月廿四日」(158年),可以作為這處家族墓地下葬時間的尺規。墓地的主人應係左近東漢安陵縣或長安縣中級官員或地主,具有一定的家族勢力或經濟實力。延熹元年上距佛教傳入中國還不足100年,之前普遍認為這一時期在中國西南地區和東南地區已出現佛教形象元素,但均是依附於搖錢樹、魂瓶、建築等的裝飾圖案和部件,而獨立的、體現宗教信仰意義的佛像到十六國時期才出現。經專家研判認定,成任墓地出土的這2尊佛像,係目前大陸國內考古出土的時代最早的金銅佛像。根據佛像的造型特徵、製作工藝分析和金屬成分檢測的初步結果,可以認定係本土製作的具有犍陀羅風格的金銅佛像。這2尊金銅佛像的出土,對於佛教文化的傳入及中國化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庇佑情報】「荊山華嚴:佛畫藝術大師夏荊山菩薩名作特展」
「荊山華嚴:佛畫藝術大師夏荊山菩薩名作特展」1月2日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隆重登場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與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共同策劃「荊山華嚴:佛畫藝術大師夏荊山菩薩名作特展」於2021年1月2日在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隆重登場。開幕式由佛光山中區道場總住持覺居法師致歡迎辭,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與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趙忠傑博士代表主辦單位致辭,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夏圭君董事長、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委員、馬文君立法委員、書畫名家李轂摩老師等貴賓均出席盛會。開幕式中特別展開夏荊山大師七公尺巨畫〈釋迦牟尼佛〉,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也將此畫捐贈給惠中寺永久典藏,期望所有拜訪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的觀眾都能欣賞夏荊山大師佛畫,並祈願世界災病平息,透過藝術撫慰人心。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將夏荊山大師七公尺巨畫〈釋迦牟尼佛〉致贈佛光山惠中寺。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表示夏荊山大師是台灣工筆畫的極致,更是享譽國際的藝術家,很感謝主辦單位在惠中寺陳展,讓中部的朋友們都可以享受世界級的藝術盛宴。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於致辭時表示夏荊山大師與星雲大師在推崇文化藝術上的理念高度契合,這次能在惠中寺展覽緣份難得殊勝;佛光山中區道場總住持覺居法師則感謝夏荊山大師以佛畫撫慰人心。書畫名家李轂摩老師則在致辭時介紹了他與夏大師學習工筆畫的故事,當年不只是學畫,還在那裡學到為人處事的道理。立法委員馬文君一直關注著夏荊山大師的畫作,趁展出時能親見真跡深感榮幸。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趙忠傑則在致辭時介紹了基金會這幾年與全世界的交流經過,並在2020年與倫敦蘇富比藝術學院正式合作「夏荊山X蘇富比東方藝術計畫」。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委員於「荊山華嚴:佛畫藝術大師夏荊山菩薩名作特展」開幕式上致辭。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與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攜手推出一系列夏荊山大師的展覽,2020年4月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首次揭展,8月於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陳列,2021年開春移師至佛光緣美術館台中館。本次「荊山華嚴:佛畫藝術大師夏荊山菩薩名作特展」精選夏荊山大師菩薩名作,包括象徵華嚴世界願行的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聞聲救苦、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守護伽藍、破除外道的韋馱菩薩,及恪守正法修行的羅漢聖者們。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於「荊山華嚴:佛畫藝術大師夏荊山菩薩名作特展」開幕式上致辭。開幕式上基金會特別展開夏荊山大師於1996年完成的七公尺絹本巨作——〈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雙跏趺坐於須彌蓮花座上,右手結說法印,左手結禪定印。通幅作品細節繁複,需高度偋氣凝神,並以恭敬虔誠之心,專注一心才能完成,是佛畫藝術的極品。「荊山華嚴:佛畫藝術大師夏荊山菩薩名作特展」將展出至3月7日。另,1月17日下午2時到3時半,主辦單位特別舉辦教育活動「佛畫大師夏荊山巨幅名作鑑賞會暨專家對談」,由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趙忠傑主持,邀請前台南市美術館館長潘襎對談,當日現場另將展開夏荊山大師九公尺巨幅畫作〈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供與會者欣賞,機會殊勝難得,歡迎參加。活動報名頁:https://forms.gle/WQm1B2GLmPWk8TLA8
【神佛傳說1】誕生手指天地現異像 菩提樹下證道稱佛祖
釋迦牟尼佛,民間稱之為「佛祖」或「如來佛祖」。為佛教創始人,靈鷲山聖山寺金佛殿執事法寬法師說,「釋迦」是種族的姓氏,「牟尼」則是古印度對於聖者的尊稱。雖然佛教以傳播流派來說,可分為漢傳、南傳、北傳與藏傳等,所以佛誕的日子不一,但台灣在漢傳與藏傳佛教影響下,一般以農曆四月初八為釋迦牟尼佛誕生的日子,信徒舉辦慶典又稱「浴佛節」、「灌佛會」等。靈鷲山法師法寬說,釋迦牟尼佛是思想家、教育家、宗教改革者,也是靈性導師。經典記載,佛母在無憂樹下手扶大樹生下釋迦佛,而佛祖出生就能行走,下地後分別向著東、南、西、北四方各行7步,步步生蓮,最後立於蓮花中心,環顧四週,說出「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聖人之言。釋迦牟尼佛未得道前,是南尼泊爾淨飯王的太子,出生時有各種異像,傳說中釋迦佛一出生就有九龍顯聖,口吐神水為太子洗浴。也因為這個典故,這也是後世「浴佛節」的由來,當天會以香水沐浴佛身,信眾會由左肩開始澆灌佛像,重現佛祖誕生的異像,泰國甚至衍生出全民歡樂的潑水節,互相潑水淨身,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遂。佛祖所持「伏魔觸地印」,相傳是證道時,為了降伏魔王之用。(圖/張文玠攝)法寬法師說,釋迦佛法身上經常結有兩種手印手勢,其中就有「伏魔觸地印」與「禪定印」。「觸地印」為右手心蓋住盤腿右膝,手指直垂向下,做觸地狀。相傳是釋迦牟尼佛修行成道時,不斷有魔王擾亂,阻止釋迦牟尼清修。釋迦牟尼即以右手指觸地,降伏魔王。另外,「禪定印」為雙手手心向上放在下腹部,把右手置於左手上,兩拇指尖相接,這是佛祖禪定時所結的手印,表示禪思而讓內心安定。一般來說,法寬法師說,一般由奉祀的法身所持手勢,就能認出佛像是不是釋迦牟尼佛法身。「禪定印」是佛祖最常結的手印,象徵冥想和入定的狀態。(圖/張文玠攝)法寬法師也說,釋迦牟尼為了證悟生死,曾苦修6年每日只吃7粒米,還曾感動了樹林中的猿猴和鹿群,先後口銜著鮮花和水果,主動供養釋迦佛。但苦修不成佛,直到有一天,他走到尼連禪河畔的菩提樹,坐在吉祥草編織的蒲團上禪定,終於以無上決心證道成佛。而吉祥草蒲團也被後世稱為「金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