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兵
」 中正紀念堂文化部背鍋1/內閣亮點淪專業扛鍋 小野無靠山部長位不保?
賴總統與卓榮泰內閣9月20日上任滿4個月,還沒繳出成果,人事卻動盪不安,除了遭爆涉緋聞案狼狽下台的前交通部長李孟諺外,知情人士直指,近日文化部被捲入「閩南語改稱台灣台語」、「中正紀念堂禮兵」與「金曲獎表演」等3大爭議,原本是別的部會放的火,但最後都甩鍋給文化部,針對性斧鑿斑斑,下一個位置不穩的閣員,恐怕是當初內閣亮點的文化部長李遠(小野)。本刊調查,出身外省族群的李遠在卓榮泰520新內閣提名之初,與經濟部長郭智輝、環境部長彭啟明等人,同被列入不那麼具政治味的「亮點」閣員名單。然而,比起由前彰化縣長翁金珠力挺的郭智輝、台達電等科技大老支持的彭啟明,李遠在內閣顯得沒有依靠,更因為曾任前台北市長柯文哲2018年連任競選總幹事,令綠營內部出現反彈聲浪,如今柯文哲遭羈押禁見,民進黨與民眾黨激烈交鋒之際,李遠在內閣團隊更顯突兀。中正紀念堂禮兵操演在文化部與國防部妥協下近期轉移至戶外持續舉行,美其名遠離蔣公銅像達到「去蔣化」,卻也讓禮兵苦扛風吹日曬,觀眾欣賞也得汗流浹背,引發抨擊。(圖/記者黃鵬杰攝)知情人士透露,文化部前部長鄭麗君因2019年蔡英文與賴清德總統初選內戰時「信賴」,後來在蔡政府第二任期黯然離開,之後年握預算上看新台幣300億元的文化部一直是新潮流「菊系」的天下,先後由出身高雄市陳菊市府小內閣的前高雄市副市長的李永得、史哲做了4年,直到蔡英文卸任。現今部內司長與一級單位館長大多也由過去4年「菊系」部長提拔,對李遠「不熟」,部內更迭有部長「叫不動」的內捲窘境。文化部人士指出,賴政府上任才4個月,卻已有不少問題得要由李遠背鍋。首先,近來由教育部主導本土化,要將108課綱中的「閩南語」改稱「台灣台語」,除了客語、原住民族語族群跳腳外,不少因應本土語課綱取得「閩南語教師」認證執照的老師,也面臨改制「台灣台語」後,證照是否將無效的危機。對此,教育部直接「推」給了文化部,稱《國家語言法》主掌部會是文化部,且是由文化部要求政院發文給各單位,修改「閩南語」稱號為「臺灣台語」,但教育部避談教師檢定改寫成「臺灣台語」、同時課綱卻還掛著「閩南語」的詭異現況,知情人士感嘆恐怕得由文化部「擦屁股」。其次,中正紀念堂「禮兵」交接儀式,前文化部鄭麗君部長任內,在自2016便著手運作中正紀念堂「轉型正義」,打著去威權的大旗,拋出調整甚至取消禮兵交接的想法;然而,當時轉型正義戰場太多,加上2018地方縣市長選舉綠營大敗,因而不了了之。這位人士說,賴政府上任後,李遠對意識型態著墨不深,反倒是同為外省族群出身的國防部長顧立雄緊盯,原本一度要取消禮兵交接,而在文化界人士反彈下,拍板交接保留,但地點從室內蔣公像前,移到了戶外,看似少了威權色彩,卻因此讓禮兵日曬雨淋,剛上任的李遠也必須扛。原住民女歌手巴奈以《夜婆》獲得第35屆金曲「最佳台語專輯獎」,文化部臉書直播感言卻因涉及政治話題遭部分刪除,引發各界議論。(圖/CTWANT資料照)文化部人士表示,另外,阿美族歌手巴奈在金曲獎涉及政治敏感致詞,文化部官方臉書自我「過濾」,在回放中「剪掉了」,挨批言論自由打折、簡直回到戒嚴時代,也得由李遠承擔。知情人士感嘆,比起紙風車劇團、唐美雲歌仔戲團等傳統與綠營交好的文化人,李遠實在格格不入,加上「老長官」柯文哲遭羈押,白營對執政黨全面開戰,近期行政院長卓榮泰甚至公開以開玩笑口氣評論李遠「年紀比較大」,稱各界一直要求自己「找年輕人來」,也引發外界揣想,李遠的困局,恐愈發四面楚歌。對此,文化部回應,李遠部長推動政務如常,也專訪不斷,並無外傳「部長位不穩」的情況。文化部長李遠目前積極推動12項沃土計畫,他以身兼創作者身份,始終以與文化藝術工作者、創作者並肩尋求更好的發展,作為擔任文化部長的初心。對於「萌生退意」一說,文化部表示,無法理解「傳聞」從何而起。
禮兵交接沒了觀光客失望 蔣萬安喊旅遊交流不能停
台北市長蔣萬安15日表示,最近夏天溽暑難耐,三軍儀隊卻改在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民主大道實施禮兵巡查與訓練展示,實在太炎熱,不少觀光客也對取消禮兵交接感到失望,呼籲國防部聆聽各界心聲,適度調整。自1980年開始、歷時44年的三軍儀隊在中正紀念堂銅像大廳禮兵交接,於14日走入歷史。自15日上午9時,首度改在民主大道實施禮兵巡查及訓練展示,並結合夏令時間早上6時、下午6時10分在民主大道上的升降國旗儀式,還有上午9時至下午5時間的每整點間進行巡查,都會由禮兵長及兩位禮兵共分兩組人馬,分別從愛國東路上的大孝門西段、信義路一段的大忠門東段出發,巡查至民主大道進行定點訓練展示,每次行進演練時間全程約15分鐘,遇雨便取消。蔣萬安15日早上出席「台北躍動館—新生館」動土典禮時表示,任何重要的決策都應該廣納各方的意見,以禮兵交接為例,國軍儀隊的隊員在炎熱的酷暑下,必須改在戶外進行各項的操練、訓練,一定更加辛苦,希望國防部能夠聆聽這些基層心聲。蔣萬安說,不只中正紀念堂,對於北市與兩岸、國際間各項觀光旅遊交流,只要能夠秉持對等、尊嚴、善意、互惠的原則來進行,自己都樂見。對此,文化部官員強調,撤除中正紀念堂室內銅像站哨儀隊,就是為了實現轉型正義目標,進一步淡化威權色彩。國防部也回應,參與隊員都有完成耐熱訓練,執勤前也會檢查身體的狀況和補充水分,且每整點中間皆在有空調的室內充分休息。
國軍儀隊撤出蔣公銅像大廳 蔣萬安喊話國防部:聆聽各界聲音
中正紀念堂銅像大廳的禮兵站哨與交接展示歷時44年,在14日劃下句點。15日則是中正紀念堂三軍儀隊,戶外操演的第一天。面對民進黨轉型正義,身為蔣家第四代的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任何重要決策,都應該廣納各方意見,在炎熱酷暑之下,在戶外進行各項操演訓練,外界有一些聲音,希望國防部能夠聆聽各界的聲音。文化部表示,目前以「去個人崇拜」、「去威權崇拜」為現階段中正紀念堂轉型正義目標,因此,要求中正紀念堂駐防的國軍儀隊回歸巡查訓練及維護場域安全的任務目的,撤除原先於銅像大廳的站哨任務。同時,為兼顧民眾共同記憶,以及民眾對中正紀念堂的使用者習慣,仍維持國軍儀隊演練,將演練場所移至民主大道前方,結合民主大道上原本夏令時間早上6時與下午6時10分的升降國旗儀式,讓國軍儀隊任務回歸捍衛民主自由、保障人民安全為目的。蔣萬安今天出席「臺北躍動館-新生館」接受媒體聯訪,被問到三軍儀隊撤出中正紀念堂,有外國觀光客認為在銅像大廳交接比較有莊嚴感,如何看民進黨的轉型正義?蔣萬安表示,任何重要的決策,其實都應該廣納各方的意見。 蔣萬安說,特別針對國軍儀隊的隊員,現在在炎熱的酷暑之下,在戶外進行各項的操練、訓練,我想外界有一些聲音,也希望國防部能夠聆聽各界的聲音。在今日上午9點左右,三軍儀隊頂著31度的艷陽高溫,分別自主堂體1樓左右兩側門,沿環堂道路(大孝門西段及大忠門東段),步伐整齊地至民主大道操演,現場大約百來位遊客駐足觀賞,整個操演時間約15分鐘。
國軍儀隊7月15日撤出中正紀念堂 演練移至民主大道前
文化部12日表示,經與國防部溝通後,並於7月4日「行政院轉型正義業務推動專案研商會議」中報告後,決定調整中正紀念堂國軍儀隊執行禮兵衛哨勤務執勤方式,自7月15日起,國軍儀隊將移出中正紀念堂蔣介石銅像大廳,至於國軍儀隊演練的場所將移至民主大道前方。文化部指出,國軍儀隊巡查及訓練展示勤務依據國防部訂頒的「國軍儀隊支援駐防特別處所實施計畫」辦理,屬國軍禮儀的特殊任務,自1980年4月5日中正紀念堂開館以來辦理至今。為落實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總結報告賦予文化部中正紀念堂轉型正義任務,中正紀念堂管理處除持續辦理包括「自由的靈魂VS.獨裁者-臺灣言論自由之路」常設展、人權主題講座、優化導覽解說、策辦「想像中正紀念堂的100種方式」建築概念競圖成果展覽等推動轉型正義的社會溝通工作。文化部表示,目前以「去個人崇拜」、「去威權崇拜」為現階段中正紀念堂轉型正義目標,因此,要求中正紀念堂駐防的國軍儀隊回歸巡查訓練及維護場域安全的任務目的,撤除原先於銅像大廳的站哨任務。同時,為兼顧民眾共同記憶,以及民眾對中正紀念堂的使用者習慣,仍維持國軍儀隊演練,將演練場所移至民主大道前方,結合民主大道上原本夏令時間早上6時與下午6時10分的升降國旗儀式,讓國軍儀隊任務回歸捍衛民主自由、保障人民安全為目的。文化部指出,調整後的中正紀念堂國軍儀隊禮兵巡查及訓練展示,將於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間,每整點時段由禮兵長及禮兵2員各1組,分別自主堂體1樓左右兩側門沿環堂道路(大孝門西段及大忠門東段),配合巡查至民主大道實施儀隊訓練展示,結束後返回備勤室,整體時間約15分鐘,如遇雨天則不實施巡查及訓練展示。文化部強調,中正紀念堂的轉型正義任務將持續推進,期盼在不遺忘歷史下,繼續推動各項轉型正義工作,共同面對未來。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調整後國軍儀隊執行禮兵巡查及訓練展示圖。(圖/文化部提供)
江澤民病逝/江澤民移靈北京透明棺曝光 清楚可見「招牌黑框眼鏡」
大陸前領導人、中共中央前總書記江澤民11月30日在上海病逝,享耆壽96歲。大陸官媒《央視》1日晚間曝光江澤民大體以從上海移回北京,從央視釋出最新移靈畫面可見,江澤民專機抵達西郊機場後,透明棺材曝光,清楚可見江澤民大體還戴著招牌黑框眼鏡。央視報導江澤民移靈回北京 。當專機抵達機場,現任總書記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等人在停機坪肅立,根據《央視》指出,下午3點55分,載著江澤民遺體的專機緩緩降落。在哀戚的樂聲中,12名禮兵擡護安放著江澤民同志遺體的靈柩,緩緩走下專機,行進至迎靈隊伍正前方肅立。習近平親自在西郊機場迎靈 。北京西郊機場國旗半垂,氣氛莊嚴肅穆,黑底白字橫幅上寫著「江澤民同志永垂不朽」,「江澤民同志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習近平和彭麗媛等胸佩白花、臂戴黑紗,神情凝重地在停機坪肅立。習近平等向江澤民同志遺體三鞠躬,目送靈柩上靈車。之後,治喪委員會辦公室成員和江澤民同志親屬護送遺體前往停靈處。報導稱,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李強、趙樂際、王滬寧、韓正、丁薛祥、李希、王岐山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到北京西郊機場迎靈,並向江澤民同誌親屬表示深切慰問。蔡奇和治喪委員會辦公室有關同志、江澤民同志親屬從上海護送江澤民同誌遺體回到北京。
中正紀念堂蔣總統銅像如何移除才「不可回復」?促轉會再說明
促轉會昨日舉辦中正紀念堂轉型系列座談,促轉會代理主委葉虹靈在會中表示,基於轉型正義立場,蔣中正銅像應該移除,「或做不可回復處置」,但「銅像該如何移除、處置才算不可回復」卻引發爭議?葉虹靈今天在立院受訪時表示,為避免政府主政者一旦變動後,可能又會展示銅像、儀隊又恢復原狀,因此蔣中正銅像移除後,若社會主張應保留銅像做教育與展示之用,「反思性手法」就是要採取「不可回復性」的,才不會銅像一下子有展、一下子沒展,銅像很快又恢復禮兵崇敬的原狀。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今天邀請促轉會主任委員列席報告業務概況及立法計畫並備質詢,葉虹靈在備詢前受訪指出,促轉會在9月初已提出中正紀念堂處理原則,而在提出原則跟方案後,要與社會討論,才舉辦一系列座談。葉虹靈指出,昨天在座談會提到「不可回復性處置」,是因會中有人提議,不妨留下銅像做教育、展示之用,但促轉會認為,前總統陳水扁政府時期,也曾有類似作為,促轉會昨天的意思是指,若要將銅像保留作為教育展示,希望教育跟展示做法,「是具不可回復性的」,才不會好像一下子有展、一下子沒展,銅像很快又恢復有國軍禮兵崇敬的原狀。葉虹靈說,外界對促轉會有很多誤解,質疑促轉會是仇恨會,他認為「轉型正義」並不是評價個別歷史人物功過,重點是反省國家機器錯誤作為,因此促轉會才提出「民主國家不該再用這樣的規模跟資源,紀念崇拜對同胞造成如此多傷害的獨裁者」。因為委員任期一延,多次在立院遭到質疑的促轉會,日前才因公佈歷史檔案記錄,被發現綠營立委也曾任威權時代情治單位線民,導致綠營內部都傳出「不如打烊」之說,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也抗議,為何獨獨他沒被邀請看昔日政治檔案?但促轉會顯然不受影響,當線民風波才稍平息之際,又立刻拋出中正紀念堂的前總統蔣中正銅像該如何處置議題,並強調基於轉型正義,中正紀念堂蔣介石銅像應移除,或做「不可回復性」處置,以免紀念銅像可能因未來「政黨輪替」或「不同主政者」而恢復。但此說再度遭質疑,畢竟民主國家,政黨輪替是民意展現的常態,促轉會指「為避免政黨輪替後又回復」,是否將促轉會的組織定位凌駕於「民意」之上,引發議論。出身軍系的國民黨立委吳斯懷即直言,促轉會不該是「仇恨會」,如果要移除銅像,就請民進黨統一標準,歷史不能只還原特定政黨認定的真相。如果只針對蔣介石銅像移除,不是政黨該有格局。他說,日據時期來台的土木工程師八田與一,難道都沒有傷害過台灣民眾和原住民?這段歷史資料檔案都有,民進黨要不要把所有神社拆掉、把遺址蓋成水庫?蔣介石在台灣蓋了幾十座水庫,三七五減租也對台灣窮苦佃農貢獻很大,歷史不能只還原民進黨所認為的真相。
中正紀念堂如何轉型? 促轉會: 5 月解散前提轉型報告
促轉會今舉辦「轉型,下一步!從中正紀念堂的時空軌跡談轉型的N種可能」講座活動,以戰爭與政治受難的經驗記憶為切點,探討中正紀念堂轉型的可能性。促轉會代理主委葉虹靈表示,盼明年 5 月促轉會解散前,提出完整的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報告。「從中正紀念堂的時空軌跡談轉型的N種可能」座談會,政治案件當事人蔡焜霖、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常務理事潘信行、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張茂桂、葉虹靈等人出席。葉虹靈表示,中正紀念堂轉型相關討論自陳水扁總統時期開展,過程中經歷許多討論與爭議,但已逐步往前,如今不是討論是否要轉型的問題,而是在如何轉型的層面上,提出處置銅像等原則,推動轉型工作。葉虹靈認為中正紀念堂如何轉型是討論的關鍵,主軸應為「如何讓未來的人面對過去的歷史」,所以期望透過轉型,將此區域「更開放」、「更貼近民眾」。促轉會目前規劃,將中正紀念堂轉型成「反省權威歷史公園」,成為歷史活教材。張茂桂指出,中正紀念堂廣場、天壇式建築、逐級階梯與帝王色彩的空間與建築形式,以及禮兵操演、銅像與符號等,這幾個元素綑綁在一起,呈現出的是對蔣介石的偉人與領袖崇拜。文化部主任秘書陳登欽指出,文化部從2017年開始中正紀念堂轉型的社會溝通工作,聽到許多社會的尖銳聲音,過去威權時代民主前輩的犧牲,讓台灣漸建立了民主國家,中正紀念堂是具體的威權建構,文化部第一階段已舉辦轉型正義的展覽、修正導覽摺頁,以中性方式處理。
壯壯前進三軍儀隊體驗禮兵訓練 張文綺私下連結軍官為這事
史上最強的軍事旗艦節目《能戰!全民新視界》, 今(6)日舉行首播記者會,今年能戰特派員特別找來郭彥均、楊子儀、張文綺、大牙、壯壯,一同組成「鋼鐵藝人團」率先打頭陣。活動上郭彥均、大牙談到兩人前往拍攝陸戰隊蛙人結訓的天堂路時,困難地匍匐前進通過排水溝、滾進爛泥巴進行偽裝等高難度挑戰,「當天拍完整個累炸、完全虛脫,洗澡時才發現身上有大大小小的傷口和瘀青。」郭彥均、張文綺、大牙、壯壯,在活動現場重新體驗陸戰隊蛙人結訓的「天堂路」。(圖/三立電視提供) 第一次加入節目的壯壯被派往三軍儀隊,體驗禮兵的訓練與壓力,過程狀況百出、生澀的模樣令人噴笑,幸好最後還是順利完成任務,在記者會現場還「秀」了一下苦練多時的儀隊操槍表演,透過節目藝人們完全感受到軍人的辛苦,大嘆:「當軍人真的不容易」。張文綺連續3年參加《能戰》節目,她笑說剛參加時還以為天堂路是健康步道而已,結果沒想到這麼苦,最難忘的就是全副武裝作野戰匍匐前進。由於進入部隊手機都要開飛航模式,也不許拍照,所以許多軍人跟她要line也無法,不過她承認到現在還是有和幾位教官聯繫,因為喜歡戶外活動的她,私下也會向教官們詢問哪些祕境適合野炊露營。全新一季節目以「生活中的保護」為設計主軸,要讓大家知道COVID-19期間國軍如何與時間賽跑,戮力完成防疫作戰任務,展現前進災防第一線守護國人的決心。節目共有12集,橫跨陸、海、空各軍種,製作團隊走遍國軍各大小單位,融合時下最受歡迎的實境挑戰、行腳體驗和精彩的人物故事,跳脫傳統以輕鬆趣味角度,拉近國軍和民眾間的距離。《能戰!全民新視界》於10月10日星期日晚間8點首播,由主播王偊菁主持,以及勇於挑戰的能戰特派員包括郭彥均、楊子儀、張文綺、大牙、壯壯組成「鋼鐵藝人團」分組輪番上陣,挺進國軍最前線,接受加強版軍事訓練,透過鏡頭忠實呈現國軍官兵精實訓練的面貌,畫面驚險刺激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