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素
」謀求公婆遺產!狠心女子毒死小叔 還下毒致1歲女嬰癱瘓
中國福建一名1歲女嬰阿毛(化名)2022年春節被診斷出鉈中毒,警方查出是女嬰30歲的大伯母王遐(化名)在奶粉中投毒,而阿毛的父親在半年多前也死於她投放的秋水仙素中毒。事後,阿毛雖搶回一命,但四肢癱瘓,有多種後遺症,時常出入醫院。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在2023年9月一審時以故意殺人罪判處王遐死刑,此案二審2024年4月在福建高院開庭,目前尚未宣判。據陸媒《紅星新聞》報導,林家在福州開了一家店,家裡原本條件不錯。從判決書顯示,法院認定,王遐向阿毛投毒,是因不滿家族將店面分給小叔家。2021年11月,王遐花費人民幣465元(約台幣2100元)網購取得3克秋水仙鹼,買回來她還試喝了一下,覺得太苦就放棄,再花1700元(約台幣7600元)轉為購買硝酸鉈。 她同時表示,此前她在影音平台刷到有人用鉈投毒的案件,產生用鉈向姪女投毒的念頭。之後,王遐跟丈夫返回老家過年,原本還考慮是否行動,但得知婆婆要給姪女阿毛辦週歲酒宴,她很生氣,決定投毒。王遐趁其他人外出吃飯家中無人時,將硝酸鉈投到姪女的奶粉罐中。當天姪女喝完牛奶,立刻出現腹瀉、發燒等癥狀,輾轉送至至福州市兒童醫院治療。院方在姪女包括血液、奶瓶、伯母家中馬桶等均檢出鉈元素成分,王遐的惡行因此曝光。判決書還提及,王遐曾多次透過網路搜索硝酸鉈、秋水仙鹼等毒物相關資料,還搜索「老公和孩子都去世了,可以繼承公婆財產嗎?」等網路資訊;進一步揪出女嬰父親在先前中毒死亡,竟也是王遐所為。王遐坦承,她之前透過網購取得秋水仙鹼5克,第一次放在小叔的碗內,因為味道太苦小叔以為食材壞了,下毒沒成功。之後她二度下毒,把秋水仙鹼放到了小叔喝的酒內,因酒跟下酒菜口味較重,小叔並未發現苦味,第二天腹瀉、嘔吐去醫院就診,僅過兩天就搶救無效死亡。當時林家人以為是急病,未做解剖,便將小叔遺體火化。但醫生曾提取小叔的血樣送至深圳進行檢查。當時留存的血液樣本成為之後的關鍵證據。伯母對小姪女下毒後,再度意外破獲她先前下毒害死小叔。王遐為了脫罪,在法庭上悔過,痛哭流涕,並尋求夫家諒解,但無一人願意原諒她。連王遐的丈夫都不明白,為何妻子會做出如此喪心病狂的事。王遐的丈夫表示,父母當時口頭上說舊的一套房子和店面分給弟弟,另外一邊屋況好一點的房子給自己。拿不到值錢的店面,王遐因此懷恨在心,認為婆婆偏心小叔一家,不但下毒害死了小叔,連帶一歲女嬰也不放過,因此被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另外,根據阿毛在受到毒害一年後出具的鑑定書顯示,阿毛至今仍遺留意識內容不清晰、運動發育落後,抬頭不穩、不會翻身、控制能力差等問題。福建省福州兒童醫院住院證明書診斷其有重症肺炎、中毒性腦病後遺症、症狀性癲癇(繼發性癲癇)等,鑒定為重傷一級,構成一級傷殘。阿毛的奶奶表示,這兩年為阿毛問過多間醫院,都沒有好的治療方法,兩年多來,光為阿毛治療就花了5、60萬(約台幣270萬元)的費用。如今一家人都在等待二審判決出爐。
尾牙痛風祭2/痛風不治療!40歲男竟領殘障手冊 「符合3條件」醫師:一定要吃藥
一位40歲男子罹患痛風卻始終不治療,全身關節處陸續長出痛風石,最後竟導致無法行走,只能領殘障手冊。醫師透露,若一年發作2次以上痛風,或已長出痛風石、或尿酸過高導致腎結石,就建議要穩定服用降尿酸藥物,否則不只關節變形,甚至會導致洗腎、心肌梗塞猝死。「30歲左右我第一次痛風發作!」陳先生今年已經50多歲,這10多年來他從未找醫師好好治療痛風,只要一發作就吃止痛藥,之後再控制飲食,直到有一天發現左腳趾似乎有些變形,才趕緊就醫,結果發現關節中已經有結晶,再嚴重就會有痛風石了。土城醫院風濕過敏科蔡秉翰主任表示,多數痛風患者都跟陳先生一樣自行吃止痛藥,或是痛風發作才來求診,大約僅有2~3成患者穩定服用降尿酸藥物治療。「因為很多人都是久久才發作一次痛風,如果要他們因此天天服藥,當然多數人都不願意!」蔡秉翰建議,如果2年左右才發作過1次痛風,可先從調整飲食著手,但如果一年發作2次以上,或已有痛風石、或因尿酸過高導致腎結石,那就務必要服用降尿酸藥物。「痛風的元兇是高尿酸,當尿酸結晶沈積關節時會導致紅腫熱痛的發炎反應,更嚴重就會產生痛風石,甚至導致關節變形。」蔡秉翰透露,曾有一位40多歲的男患者坐著輪椅就醫,原來他全身上下都長滿痛風石,因此導致他無法走路、也難以生活自理,甚至領了殘障手冊。「後來他服用降尿酸藥物之後,隨著尿酸濃度降低,全身的痛風石也逐漸縮小,雖然部分骨頭已壞死無法恢復,但最終他可以自己『走』出醫院了。」另外,如果已經發生腎結石,不僅會阻塞尿路影響生活品質,而且也會損傷腎臟功能,所以建議要趕緊服藥控制。過去認為長出痛風石才代表病況嚴重,但近年研究顯示,透過超音波檢查體內有結晶沉積時,尿酸就已經影響身體健康。(圖/報系資料照)腎功能差會影響代謝,所以容易罹患痛風,而痛風不好好治療,也會讓腎功能變差,如此惡性循環之下,非常容易演變成洗腎的惡果。林口長庚實證醫學中心主任暨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余光輝表示,高尿酸通常會伴隨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合併稱為「四高」,除了會影響腎臟功能,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顯示,相較於一般人,痛風患者的洗腎、心肌梗塞風險增加1.5~3倍,這與發作頻率無關,而是一有痛風就有風險。余光輝說,過去醫界認為出現結晶、痛風石才顯示病況嚴重,但近年來研究發現,當尿酸值偏高、尚未罹患痛風時,透過超音波就能檢查出體內已有結晶沉積,也就是高尿酸早已影響身體健康。蔡秉翰建議痛風患者要定期就醫檢查,急性發作時服用止痛藥如秋水仙素、消炎止痛藥、類固醇等,也要多加注意,若劑量過大,腎功能不佳者、B肝患者都可能因此病況惡化,建議還是諮詢醫師意見較有保障。
痛風者吃火鍋必閃食材出爐 乾香菇、納豆、蟹黃上榜
近期氣溫驟降、天寒地凍,相信火鍋、羊肉爐等熱騰騰的鍋類美食已經成為許多人聚餐的首選。但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表示,就臨床經驗而言,在冬天10個發作痛風的病人,有4個就是因為吃火鍋造成的。林軒任也分享了許多食材的普林值排行,其中乾香菇、納豆、蟹黃都被歸類在高普林值的食物中。林軒任在臉書專頁發文表示,民眾不知道痛風發作到底有多痛,他曾聽聞病人解釋,那種痛的程度,連一陣風吹過都會痛!「所以痛風發作的時候,真的是很可怕啊!」林軒任醫師也提到,痛風好發於大拇指近端指節、膝蓋、腳踝、手肘,發作的關節會出現紅、腫、熱、痛,且痛到幾乎無法活動。至於為何會造成痛風,林軒任解釋,主要是水分突然減少,或是體內的尿酸值突然升高。要治療痛風的話,要判斷是否為急性,如果是急性痛風,主要是採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NSAID)、秋水仙素、類固醇等藥物治療。但如果痛風沒有發作,這三類藥物不建議長期使用。而如果是慢性痛風保養,主要是透過降尿酸藥物,像是第一代 allopurinol、第二代 benzbromarone、第三代 feburic acid藥物,但如正處於痛風發作期,但沒吃過降尿酸藥物,不建議此時開始服用。林軒任也分享容易讓痛風發作的地雷食物,其中高普林值得食物有牛、豬、鳥禽、文 蛤、牡蠣、花枝、 蝦、章魚、鯖魚、鯛 魚、鮪魚、蟹黃、乾香菇、納豆、肉汁、雞精、湯底等,這些食物每100克都有100至1000mg,務必要特別留意。林軒任醫師也在文章中表示,民眾如果痛風發作時,應該吃消炎藥物、秋水仙素,或類固醇。而民眾如果是長期高尿酸,又伴隨三高、腎臟、結石,或痛風石等問題,應長期服用降尿酸的藥物。而如果長期吃降尿酸藥物的民眾,面對到痛風發作時,應該繼續吃降尿酸藥物,如果在此之前沒有吃過,則是等到痛風緩解後再服用。接著最重點的地方就是,平時都要避開容易誘發痛風的地雷食物。
30歲男愛「喝酒吃海鮮」頻痛風…腎功能像60老人 醫:未來恐洗腎
近日一位醫師表示,一位30歲年輕人右腳大拇指關節紅腫來就醫,一問之下才知他的尿酸高達11,他前天才吃海鮮又喝5瓶啤酒,2年後他回診,手部關節已變形,腎功能跟60歲一樣,未來恐要洗腎,「他才明白事情嚴重,才慢慢戒掉喝啤酒與配海鮮的習慣。」腎臟專科醫師洪永祥在臉書專頁《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發文,「我第一次看到這位病患是夜診來了30歲的年輕人,走路一拐一拐走進診間。他說他昨天去宜蘭海邊衝浪可能腳指頭有傷口被海水感染,今天早上醒來發現右腳大拇指關節紅腫,他女朋友說他是蜂窩組織炎要趕緊去看醫師,所以下班就來掛我號,我發現根本不像是感染的傷口反而比較像是痛風急性發作。」患者表示,他沒有痛風過,但他在宜蘭衝浪完,跟朋友在海邊吃海鮮配冰啤酒,他喝了5瓶。洪永祥回,「啤酒跟海鮮都是高普林食物,我幫他驗了尿酸高達11.0,我幫他開了秋水仙素跟止痛藥,提醒他痛風還會再發作一定要多喝水減少高普林食物的攝取,並回診追蹤尿酸數據,一個月後他又出現了又是一次痛風發作,他說他上次門診後3天症狀就改善,他也不是很在意,很快忘了教訓還是經常喝啤酒吃宵夜。」洪永祥回憶,之後患者又來看診,但他還是沒戒掉喝酒吃海鮮的習慣,「幾乎每個月都會痛風發作一次,他最後也沒來看我門診自己都會買止痛藥或去診所打止痛針,2年後他再回診找我,我後來幫他驗了腎功能他的腎功能兩年內腎絲球過濾率由80分掉到了剩下60分我跟他解釋說30歲的年紀腎功能跟60歲一樣,而且手部關節都有明顯變形,將來洗腎機率非常高,他才明白事情嚴重,才慢慢戒掉喝啤酒與配海鮮的習慣」至於為何喝酒又吃海鮮容易造成痛風,洪永祥說,「酒精會造成血液中尿酸升高及痛風的發作,因為加速體內普林的代謝,產生過多的普林進而增加體內尿酸的產生;酒精造成體內乳酸增加,腎臟增加了乳酸代謝就減少腎臟尿酸的排出,其中又以啤酒的影響最大,最容易導致痛風的發作。」研究指出,每天喝2~3瓶啤酒的人,相較不喝酒的人,痛風機率高出2.5倍。最後,洪永祥呼籲,「有痛風病史的務必不要同時吃海鮮再配啤酒了,若非得這樣,那去吃大餐前請喝個500ml的開水,飽足感可減少用餐攝取量,又增加尿酸代謝,吃完再喝500ml開水,切記切記。」
止痛藥吃多恐傷身? 醫曝「這種」最溫和:每日可服用3、4顆
許多人人體不適會想吃顆止痛藥,但又怕吃多了會傷身。對此,醫生漫畫家阿毛說,常用的止痛藥有3類,而普拿疼是最溫和的,一天可以吃3、4顆,而非類固醇抗發炎藥不建議長期服用。醫生漫畫家阿毛分享常見3類止痛藥。(圖/翻攝醫生漫畫家阿毛臉書)醫生漫畫家阿毛在臉書發文說,常用的止痛藥有3類:1.單純鎮痛退燒(普拿疼):藥局能買到的止痛成藥大多含有此成份,以最常見的每顆500mg的劑量來說,每日3-4顆為安全劑量,每日服用超過8顆才會造成肝毒性。2.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常用於醫療院所注射止痛,或混在一般感冒藥包裡,副作用最強,可能造成胃腸出血及腎功能損傷,也較容易引起過敏,必須使用時,一定要多喝水、飯後吃、最好搭配胃藥服用,順帶一提,標榜不傷腸胃的新一代NSAID(如希樂葆),仍然會對腎臟造成損害,不宜長期服用。3.鴉片類止痛藥:限醫生處方,需遵照醫師指示服用,最多的用途是癌症患者,另有一些有鎮痛解熱效果,但不歸類成止痛藥,如阿斯匹靈、類固醇(用於治療氣喘或自體免疫疾病),秋水仙素(用於治療急性痛風)等,皆有不同副作用,需遵循醫師指示。醫生漫畫家阿毛表示,有人擔心會有副作用所以不吃止痛藥,也有人怕太依賴止痛藥,忽略身體的問題或傷身,「普拿疼是最溫和的,一日3-4顆可以安心使用」,如果症狀無法緩解,可吃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但不要長期服用,至於鴉片類藥物一般人難取得。
百萬確診海嘯3/網傳「醫師建議2救急藥物」 藥師轟:孩子出事請找他負責!
近來家長群組瘋傳一則貼文,是由一位知名醫師撰寫,文中寫道「新北中和2歲男童的家長,若知道耐適恩與紅黴素,4/14早上男童發燒就馬上讓他服用,也許可以撿回一命。」醫師同時補充,耐適恩(Nexium 40 毫克)1顆、紅黴素(Erythromycin 500毫克)早晚各吃一次(成人劑量),兒童以成人60公斤體重等比例減低劑量。內文中寫道,「請把這處方傳出去,疫情期間,兒童發燒,先吃耐適恩與紅黴素,篩檢可做可不做。」發文後,這位醫師似乎覺得不妥,因此便刪除文章,不過卻已有家長備分,且廣為分享流傳。藥師公開抨擊該位醫師亂傳偏方,提醒民眾濫用藥物恐怕造成無法挽回的憾事。(圖/翻攝自張小風臉書)這樣未經臨床研究證實的推斷,雖也有部分醫界人士贊同,但更多人覺得不妥,不少藥師、感染科醫師都大加撻伐,甚至說孩子出事一定要冤有頭債有主,請找這位醫師負責。《張小風藥師的藥學人生-Pharmalife》臉書粉絲頁就公開撻伐,發文批評「作為一位受過實證訓練的藥師,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這種亂傳偏方的行為,特別是醫療人員自己帶頭亂傳。」張小風藥師認為,紅黴素(Erythromycin)的交互作用又多又複雜,有些藥物跟紅黴素併用,不僅可能會發生致死性的心律不整,也有可能發生無法逆轉的骨髓抑制。張小風問「你有處理過在家醫科診所開秋水仙素colchicine(常用於治療痛風),在內科診所開紅黴素,病人一起吃了之後產生嚴重的骨髓抑制,來急診白血球被壓制到剩不到100顆,最後死於嚴重感染的嗎?」如果沒有,你怎麼會有勇氣去讓民眾試這種沒有臨床實證支持療效的高風險配方?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也贊同張小風的看法,認為不要隨便濫用藥物,「這是會害死人的處方!」那可以先準備哪些藥物與物品?中醫處方「清冠一號」公費補助已經上路,染疫的藝人徐乃麟也公開表示「早備好清冠一號」。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柯富揚表示,確診者在居家照顧期間,可以使用健康益友APP、中醫師公會官網、即將上架的中醫1.0 APP,或者直接致電各縣市的諮詢專線,找到中醫師協助診療取得清冠一號。再由親友協助領藥,或者由中醫院所送藥。中醫師林芷瑜提醒,要確診陽性或有喉嚨痛等感冒症狀才能服用清冠一號,若想作預防之用可採用防疫茶,一般民眾都能提升抵抗力。防疫茶配方如下,黃耆3錢、防風2錢、白朮2錢、藿香2錢、桂枝2錢、薄荷3錢、桑葉3錢、魚腥草3錢,藥材先以冷開水過水沖洗,再燜泡於600c.c.熱水20分鐘,每日可2服。清冠一號屬於處方藥,適合確診或已有相關症狀者服用,若想作為預防保健,建議諮詢中醫師調整配方。(圖/報系資料庫)藥師公會也推薦6大類常備藥物,以因應Omicron變異株所引起的常見症狀,包括喉嚨痛、發燒、流鼻水等,萬一確診隔離可以幫助緩解症狀。1.解熱止痛藥常見解熱止痛藥包括乙醯胺酚、布洛芬,由於中樞止痛藥可提高人體對痛感閾值、降低體溫,服用後可以幫助減少不適症狀,並儲備體力對抗病毒,只要療效相同,不必執著於特定品牌。2.止鼻水藥(抗組織胺)由於Omicron輕症症狀像一般感冒,流鼻水也是常見的症狀之一,因此可以預先購買止鼻水藥(抗組織胺),以在症狀發生時能及時緩解。3.止咳化痰藥若有咳嗽症狀,或出現有顏色的痰液,建議服用化痰藥水或是錠劑幫助緩解。4.腸胃藥、電解質補充劑除上呼吸道症狀,由於新冠肺炎患者有時也會出現腹瀉等症狀,建議可以常備具止瀉功能的腸胃藥,在另一方面,也可預防在家吃壞肚子造成腹瀉、腹脹;另外,為避免腹瀉到脫水,也建議準備電解質補充劑以備不時之需。5.體溫計、血氧機監控體溫及血氧,是觀察是否從輕症轉換成中、重症的必須動作,因此建議常備體溫計、血氧機監測生理數值及身體狀況;若家中沒有這些器材,可自身觀察是否出現呼吸困難、喘,或是有無指甲、嘴唇發青的情形,若有則須儘快就醫。6.維生素B、C適時補充維生素B、C可以幫助增加抵抗力,且兩者均屬於水溶性藥物,較不易傷身,可作為疫情間常被藥物選項。
首款新冠口服藥!痛風藥「秋水仙素」能有效對抗入侵者
加拿大蒙特婁研究團隊23日宣布,他們發現常用於治療痛風的「秋水仙素」(colchicine)有助於治療新冠肺炎,未來可望成為首款能夠有效對抗新冠的口服藥。蒙特婁心臟研究所發布消息稱,其研究小組在美、加、歐洲、南美、南非針對4488名新冠患者展開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其中經核酸檢測(PCR)確診的4159名患者服用秋水仙素後,住院情況降25%,仰賴機器供氧的狀況減50%,死亡案例降44%。該機構研究中心主任、本研究小組負責人塔迪夫表示,秋水仙素能有效避免患者出現「炎症風暴」(cytokine storm,又稱細胞激素風暴或細胞介質風暴,指人體人免疫系統出現「過度防禦」行為,不僅會對抗入侵者,也會造成自身損壞,嚴重時可能導致患者死亡)的危險現象,進而降低併發症出現的機率。研究所稱,本研究是全球規模最大、針對非住院新冠患者的口服藥物試驗。試驗結果可讓秋水仙素成為「世界上首個可用以治療新冠非住院患者的口服藥物」。塔迪夫強調,該藥物有助迅速緩解醫院床位爆滿的現象,能降低醫療財政負擔。由於秋水仙素早已在各國廣泛使用,因此也毋須等待衛生部門審核上市。秋水仙素又稱秋水仙鹼、可樂喜錠,常用於治療和預防痛風。先前全球高度關注奎寧、瑞德西韋等新冠藥物,但實驗後發現奎寧類藥物的效果不若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