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長
」 AI 人工智慧 陳昇瑋 玉山金控OpenAI與最大股東微軟關係太複雜? 雙方聘大咖談判股權分配
根據外媒報道,OpenAI最近完成了最新一輪66億美元的融資,估值達到1570億美元。根據此前報道,OpenAI計劃轉型成爲營利性的公益企業(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PBC),意味著同時產生社會公益和利潤。而在OpenAI轉型之際,微軟近日證實公司生成式人工智慧副總裁布貝克(Sébastien Bubeck)將至OpenAI任職。OpenAI在轉型為營利型公司後,經歷一連串高層離職潮,共同創辦人舒曼(John Schulman)、蘇茲克維(Ilya Sutskever)、科技長穆拉蒂(Mira Murati)和其他兩位高層研究人員陸續離開公司。分析師認爲,在公司成爲盈利性企業時,如何分配股權是其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而作爲OpenAI迄今爲止最大的投資者,微軟將會獲得該公司大量股權。據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為了這次談判微軟與摩根士丹利合作,OpenAI則聘請了高盛。OpenAI還聘請了與其執行長Sam Altman關係密切的前花旗銀行家Michael Klein擔任顧問以提供建議。微軟和OpenAI的關係相當複雜,二者在財務和技術上緊密相連。微軟是OpenAI的雲端服務供應商,並使用其技術開發Copilot AI應用程序。參與OpenAI最新融資的投資者,包括輝達、投資公司Thrive Capital和軟銀,債務形式的投資將在OpenAI成爲盈利性公司時轉換爲固定額度的股權。轉型公益企業之外,OpenAI仍可以保留非營利部分,該部分將持有重組後公司的部分股權。分析師認爲,這也爲與微軟的複雜談判再添一層複雜性。而根據融資協議,OpenAI有兩年的時間來成爲盈利性公司,否則最新一輪融資中的投資者可以要求返還他們提供的資金。
首波跨校AI課2/清大名師坦言「上課很挫」 想告訴學生:我會怕,但一樣敢做!
台灣首次串聯25所大專校院的跨校線上課程「台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Taiwan AI College Alliance,簡稱TAICA),在短短2周籌備期間,最大挑戰是找老師。該專案辦公室主持人陳宜欣教授直白地告訴CTWANT記者,「願意來的老師要有膽量!」因為上課採直播授課,萬一出錯就可能被譏笑。TAICA這學期首先提供聯盟學生跨校選課的有五門課程:清大陳宜欣老師的《資料探勘與應用》、清大高宏宇老師的《自然語言處理》、台大林軒田老師的《機器學習》、台大張智星、陳君明老師的《金融科技導論》、成大朱威達老師的《人工智慧導論》。陳宜欣透露,尋找師資的過程挑戰重重。「時間真的很趕,我又想找到好老師,所以我先從自己熟悉的老師著手,然後再請助理調查學生在社群上的上課感想,如果上課有料、的確能有收獲,就再進一步邀約。」「我敢說找到的都是很棒的老師,例如台大林軒田教授把我拉進這個計畫,所以他當然不能拒絕我,他得過台大傑出教學獎,上課精彩到結束學生竟然鼓掌長達1分鐘,非常『凡爾賽』!」但敢接下任務的老師的確要有膽量,陳宜欣說,「很多老師一開始答應,後來聽說直播上課想打退堂鼓,擔心出錯會讓自己的學校丟臉,那我會一個個拜託,要讓他們覺得這是一件能幫助台灣學生的事情。」目前這些課程都採直播上課,如何互動也是一個重點。陳宜欣說,TAICA這學期課程屬於研究所課程,比較不會有太多程度差異,但每門課的老師都會想辦法協助學生。「舉例來說,我的課程是英文授課,課程影片會有助教協助後製字幕,課程有會有課程間的練習、課後的練習、課程中用Sli.do線上互動提問、每一堂課後的會讓學生摘錄本日自己覺得最有印象的部分、以及有沒有額外的問題,我會再逐一回覆。」例如林軒田老師上課時共有500多位學生上線,結束後有97個問題,老師再一一回覆。至於考試和報告,陳宜欣表示目前還在討論各種如何線上合作的可能,但由於修課學生很多,所以會利用線上資源,例如讓學生產生短影音,再透過同儕打分數、助教檢視,最後選出具代表性的報告來跟大家分享,但最後尚未有定論。陳宜欣透露,由於時間緊急所以隨時調整,但下學期將會設計聯盟學校有更多相對應的衛星課程、衛星教師、以及配合的盟校助教來合作,如此就更能針對不同程度學生教學。張智星老師擁有玉山銀行科技長的特殊資歷,其教授的《金融科技導論》是台大炙手可熱的課程。(圖/翻攝自張智星臉書)TAICA剛誕生,累是一回事,但老師上課真的要有膽量!陳宜欣說,直播上課代表所有的事情都會被放大檢視,或許今天精神不佳說錯話,可能就遭猛烈批評「清大陳宜欣很遜」。「所以我都跟學生說,我沒有教得很好,也絕不是100分,我知道一定會犯錯,但我還是敢做!」陳宜欣認為台灣學生普遍怕犯錯,所以比較不敢勇於嘗試,「這些學生以後都會變成大人,如果大人都不敢創新,那社會就會停滯,所以我要用行動讓學生了解敢做比犯錯更重要。」另一個陳宜欣認為學生必須學習的,就是倫理,所以TAICA每個學程都有3學分的人工智慧倫理必修課,後續也會研訂大學使用生成式AI進行教學之參考指引。「我希望學生不只能學到技術,而是知道什麼可用?什麼不可用?」陳宜欣以「AI換臉」為例,當初一開發出來十分有趣,但後來卻被濫用,如今「眼見不足為憑」,這項技術的作者也公開表示後悔,但已經無可挽回。「倫理就是界線,這堂課就是協助學生了解科技與社會的互動關係,並培養批判思考與人文關懷的能力,同時知道技術會影響社會。」陳宜欣說,雖然沒辦法限制學生未來開發的技術,但至少我們先提醒,讓他們知道不要做未來可能會後悔的事,「想到上完這堂課,未來會多出幾千個守分際的學生,真是太棒了!」陳宜欣笑著說。
首波跨校AI課1/串連25所大學「一起幹大事」 最棒人工智慧20堂課程在台灣
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AI)掀起全球科技新革命之際,台灣半導體產業居關鍵位置,大學教育也不掉隊,首波「台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Taiwan AI College Alliance,簡稱TAICA)在113學年學期登場,共有台大、清大等25所大專校院加入,透過跨校進行人工智慧學程。CTWANT記者採訪到TAICA專案辦公室主持人陳宜欣教授,她說「時間真的很驚險!」這場A大規模跨校修課、承認學分的AI學程,可說是我國教育史創舉,且只用了短短2周時間搞定。一手促成此事的是520後擔任教育部政務次長的葉丙成,他進入政府單位服務後,聽到各部會都在說「台灣很缺AI人才」,原是台大電機系教授他明白,每所大學的AI 教授只有幾位,無法開出更多的學程給想學AI的學生,困境如何突破?「唯有進行跨校課程!」葉丙成找上台大資工系教授林軒田,林軒田立馬推薦清大資工系教授陳宜欣。陳宜欣從事人工智慧研究逾20年,一直參與教育部各項AI計畫,也是人工智慧學會常務理事,並在人工智慧學院授課,熟悉學界及業界。「7/15被邀請到教育部開會時,我以為只是被找來諮詢問題,很興奮有機會參觀教育部,就像劉姥姥逛大觀園一樣。」陳宜欣笑說,當天會議時間比想像得更久,「結束時,葉次長跟我說:『宜欣,那就交給妳了!』」她第一反應是「蛤?什麼?時間太趕,怎麼可能在開學前完成跨校規劃?」陳宜欣說,「許多大學原本就有互修學分的合作,例如清大、陽明交大、中央、政大四校共組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大家都知道『聯』很重要,但溝通過程很花時間。」她知道葉丙成說得沒錯,2016年AlphaGo出來到生成式人工智慧,AI進展實在太快了,「若以傳統學術方式進行,勢必趕不上第一波浪潮,所以就算時間倉促,也要奮力一搏!」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前排中)有感培養AI人才的急迫性,因此一手推動快速又彈性的TAICA聯盟。(圖/TAICA記者會 /教育部提供)不過,「葉次長只給我2~3周時間,就要交出整個跨校學程的規劃,當時我自己還有1周的內訓課,換句話說只有短短2周!」儘管陳宜欣經驗豐富,仍「壓力山大」,恰巧7月下旬颱風來襲,給了她3天時間完成整體規劃、構想方法、寫計畫書、找老師開課、請設計師美編、與教育部溝通等。這套新出爐的TAICA計畫,集結清大、台大、成大等校教AI老師,利用台大NTU COOL線上教學平台,讓聯盟中25所大學的學生都有機會修到4個不同層級的AI學程,「人工智慧探索應用學分學程」、進階理工學生修的「人工智慧工業應用學分學程」、以及更深入的「人工智慧自然語言技術學分學程」與「人工智慧視覺技術學分學程」,總計20堂課,每一堂課供1200名學生選課,遠超過一般教室實體課的100多名,且未來測試平台系統上限後,未來還能持續增加名額!「TAICA計畫可以改變教育不平等的困境,第一波因為時間緊急,因此只讓25校加入,未來會納入更多學校,透過線上平台,聯盟所有學生都能共享頂大師資。」陳宜欣說,「例如台大張智星老師的《金融科技導論》,他曾是玉山金控科技長,這樣的經歷是其他學校如清大也無法複製的,如今透過TAICA,更多學生都能學習。」「想到所有學生都能去上這門課,我認為實在是一大福音,就像朱威達教授的《人工智慧導論》,過去在成大反應很好,許多成大學生都修不到課,但現在那麼多很棒的課、那麼多學生都能學習,那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啊!」陳宜欣說,「台大名師不再只有台大學生享用!」
國泰金控技術年會9/26登場 將首度公開Gen AI發展框架
生成式AI浪潮快速席捲,為全球產業帶來科技的巨大變革,金融業者對發展生成式AI應用亦高度期待。金融業最具指標性的金融科技盛會「2024國泰金控技術年會」將於9月26日在台北101獨一文創登場。今年將從AI技術、治理與多元應用、數據上雲到服務創新體驗…等面向,由來自不同領域之20位頂尖專家,帶來11場精彩的主題演講與趨勢對談,以實例解析核心技術;並首度集結金融同業,探討如何運用科技解決資安防詐議題,報名網站自8月底上線至今,已有逾4,000人報名參與。今年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國泰金控資深副總經理姚旭杰將首度公開國泰的生成式AI框架與集團佈局,國泰金控各子公司也將分享AI的實際應用,例如銀行將AI結合雲端,打造個人化的新型態經營;人壽、產險則透過AI賦能,為保險業帶來價值鏈轉型。同時,也邀請台灣微軟法務副總經理廖怡苓,與德國企業級開源解決方案大廠SUSE全球AI Lead Ian Quackenbos,分別負責任AI、及私有GenAI平台等進行深度專題演講。日前國泰宣布成為金融業首個數據上雲的機構,各界對於國泰此次大規模的數據上雲皆感好奇,此次國泰將深度剖析金融業數據上雲實戰,分享集團在大規模上雲的進度與歷程,並攜手Amazon Web Services(AWS)、KPMG產業代表,帶來金融業者在數據上雲的旅程中,第一手的甘苦經驗談。值得一提的是,國泰結合聯邦學習和科技防詐主軸,在FinTechSpace輔導下近半年來與金融同業甫完成實證案。今年秉持跨機構打詐的公益之心,首度邀請實證相關夥伴包括FinTechSpace執行總監洪杉源、中國信託銀行資深副總王俊權、玉山金控科技長張智星、新光銀行資訊長張順程等,連同國泰世華銀行副總梁明喬,將於當天下午開場以「跨金融業的科技防詐場景實踐」為題,探討如何運用科技解決產業共通性的資安防詐議題,共同驗證聯邦學習全新典範。國泰金控2020年創業界之先,舉辦全台首場由金融業主辦的國泰金控技術年會,以金融科技轉型及創新技術為主題,至今已累計近萬人共襄盛舉,今(2024)年邁入第五年,本次現場將保留去年廣獲好評的「技術交流區」,串聯多個台灣技術社群,並安排互動攤位,供金融科技好手面對面交流。同時也將進行線上直播,讓無法到現場的朋友,也能一覽金融科技的最新脈動。報名「2024國泰金控技術年會」請至:https://www.cathaytechcon.com.tw/2024/。
行競科技浸沒式電池13日德國首度亮相 桃園設廠明年進軍儲能系統
全球浸沒式冷卻電池技術大廠行競科技(XING Mobility)今(13)日宣布將在全球最大汽車展覽會之一的2024德國商用運輸展(IAA Transportation 2024)期間,首次公開最新浸沒式冷卻電池產品IMMERSIO™ XM28;同時,行競科技在台灣啟用全球首座浸沒式冷卻電池系統典範工廠「XING Paradigm Factory」,擴大浸沒式冷卻電池技術的量產規模,作為浸沒式冷卻電池技術輸出和海外市場擴張的重要起點。根據市調公司IMARC Group統計,2023年全球電動商用車市場規模達1,198億美元,並預計至2032年市場規模將達10,230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26.91%。行競科技瞄準商用車電動化市場藍海,於2019年推出首款浸沒式冷卻電池產品IMMERSIO™ XM25,如今更將在2024德國商用運輸展中首次公開IMMERSIO™ XM28產品,相較傳統磷酸鐵鋰(LFP)電池, 其電池能量密度最高可提升2倍,搭配浸沒式穩定電池包充放電溫度於最佳區間,可以使電池續航力提升2倍,並延長商用車的電池壽命。行競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洪裕鈞指出,「行競科技長期以電動超跑技術的高規格研發經驗,不斷升級IMMERSIO™ XM系列產品,緩解現階段商用車電動化面臨的熱管理安全疑慮、里程焦慮,目前已經有許多客戶對即將在德國車展發表的XM28系統表達興趣。」行競科技IMMERSIO™ 系統透過主動式熱失控抑制,可在30秒內將電池芯從上千度高溫迅速降至100度以下的技術以防止熱擴散,確保高壓電池、模組及系統的溫度均勻性,目前已通過嚴苛的車廠驗證。IMMERSIO™ XM系列電池現已應用在挪威能源管理科技公司Nordic Booster的Hummingbird®快速充電樁,經過高壓電池系統在低溫應用場景的驗證。此外,行競科技將與電動物流車解決方案業者庫得科技攜手打造應用IMMERSIO™ XM28的4.5噸輕型物流卡車,採用112kWh電池,最高時速達110km/h,續航力達200公里以上,加速電動卡車在物流運輸領域的普及。同時,行競科技宣布在台灣桃園龜山華亞科技園區,設立全球首座浸沒式冷卻電池系統典範工廠「XING Paradigm Factory」,成為行競科技未來海外擴張的示範原型,為快速複製產線和技術輸出奠定基礎。行競科技展示全新浸沒式儲能系統XES200及底盤式(CTC;Cell-to-Chassis)浸沒式冷卻電池設計,充分展現其在多元應用領域的研發實力。市場策略上,公司宣布進軍資料中心與工業儲能市場,憑藉浸沒式冷卻電池系統的高安全性、超大倍率放電能力及廣泛的操作溫度範圍,保障資料中心及各類儲能系統的長期穩定與安全,同時有效降低整體營運成本,加速儲能系統部署,確保供電穩定。行競科技的浸沒式冷卻技術溫控效率可達傳統氣冷技術的一千倍,應用橫跨電動載具和儲能雙領域,目前已在日本、英國、北歐、北美、澳洲、越南等地部署15家以上的國際合作夥伴。此外,行競科技在全球範圍內累積了超過20家跨國產業夥伴與客戶,推動超過20種不同車輛的電動化專案及儲能系統案場合作,遍佈亞洲、北歐、北美與澳洲。隨著全球首座浸沒式冷卻電池系統量產典範工廠的落成,行競科技除了能更有效率的將標準的電池系統產品製造並提交給客戶外,也能夠加速新應用領域的研發與概念驗證(POC)。展望2025年,行競科技將推出大型儲能及資料中心所需的儲能電池系統。
綠界系統遭駭導致17LIVE損失破千萬 調解破局進入訴訟審理
在2024年2月16日的第二次調解庭上,對於調解無法成立的結果,17LIVE表示十分遺憾。藝啟股份有限公司17LIVE表示,自 108 年起與綠界公司展開合作至今,深信一家上市櫃的金融科技公司能夠誠信做事,並且在協商過程中展現極大的善意。然而,雙方仍存在巨大的認知差異,因此17LIVE決定將此案移交法院,以期釐清爭議並恢復高達千萬的損失。據瞭解,在調解庭上,法院曾善意提醒綠界「商譽是無價的」,期望作為一家掛牌於公開交易市場的公司,能夠理解這一點。此次訴訟的爭議源於過去多年間,17LIVE透過綠界科技(股票代碼:6763)提供的協力廠商金流服務,向用戶收取點數交易款項。然而,於 2023 年 7 月進行帳務核對時,17LIVE發現在過去一年中有多達 441 筆交易未收到綠界支付的代收款。而綠界以「駭客入侵」為由拒絕賠償,此舉引發了17LIVE的法律訴訟,要求綠界支付1300萬3200元的代收款項。在訴訟過程中,雙方出現多項爭議,其中17LIVE希望法院釐清的重點包括:1.在 17LIVE後台接收到綠界發送的多筆「交易成功」訊息,與綠界系統後台顯示的「交易失敗」結果截然不同。這兩種結果均由綠界系統自己後台存檔與產出,對此,17LIVE實在無法理解。2.綠界對於系統後台呈現不同結果的解釋,讓人困惑。在雙方初步對帳時,綠界工程師曾表示是遭到駭客入侵竄改所致,但後來在公開重大訊息中又改口說非駭客入侵,因僅有17LIVE出現訊息落差。這是令人質疑的地方之一。3.綠界科技長達一年以上對相關狀況完全不知情,並將錯推給客戶對帳失誤。對於那些只能依賴綠界提供對帳單,數月後才能知道帳務正確與否的客戶來說,這是否應該由綠界承擔損失,這是是否應對客戶負責的問題。調解失敗後,17LIVE決定將此案訴請法院審理,希望法院能夠還原真相,主持正義。
Dcard被搜2/創辦人登富比士菁英榜 全台最大匿名社群網站「超皮」槓檢警
號稱PTT進化2.0版的全台最大匿名社群網路媒體Dcard(狄卡),爆出會員利用匿名發文機制涉嫌收簿詐騙等案件,檢警偵辦時狄卡公司竟拒絕提供涉案會員個資,日前大動作搜索其位於台北市大安區的公司總部。Dcard於2011年成立,創辦人兼執行長林裕欽2020年還曾入選美國《富比士》雜誌30歲以下精英榜,堪稱青創代表。本刊調查,Dcard原本為台大、政大學生聯誼交友網站,「D」為「Destiny」意即宿命,使用者在每晚都會收到一張系統配對的匿名邀請卡,在午夜12點前對方如同意邀請,雙方就能配對成功。後來平台反應熱烈,創辦人台大學生林裕欽和學長簡勤佑2005年共同創辦狄卡公司,2016年底Dcard會員人數超過200萬,目前資本額1億5千萬。Dcard宗旨以「讓每個人找到共鳴」為使命,致力於讓使用者在各個領域都能獲得價值。社群論壇分為多個版面包括感情、西斯(Sex)、工作等類別,其中西斯版是許多老司機最愛,專門提供男女私密話題分享或性教育等情慾議題討論,該版特別聲明徵人、徵友、引導交換個資等行為將會刪文停權。因為受到年輕世代矚目,Dcard也扯上政治,2019年7月,總統蔡英文為了解年輕人如何創業,親自參訪Dcard公司,她帶著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的畢業憑證申請狄卡帳號,此行也見證該社群媒體的影響力。而2020年4月,國民黨徵選「數位諸葛亮」,由Dcard創辦人之一簡勤佑出任「數位行銷科技長」一職,Dcard團隊立即PO文表示,簡在3年前就已退出,引來許多網友留言「神速切割」。2021年7月,網友「警專姐」在社群平台Dcard上發文批評政府,指控民進黨欺騙民眾,沒想到文章被刪除、帳號停權。對此,Dcard解釋處分理由是「當事人申訴文章影響名譽」,但被網友質疑該平台已成為綠營的媒體工具、政治黑手伸進大學生論壇。由於匿名發文機制,Dcard暗藏不法包括詐騙、恐嚇等,員警質疑該公司「保障會員隱私掩蓋不法」相當憂心。(圖/李宗明攝)經查,11月3日檢警10多人針對Dcard公司進行搜索,堪稱社群媒體公司史上頭一遭。原因就在會員匿名PO文尋找背景單純之大學生提供銀行戶頭,涉及收簿詐騙,甚至有妨害名譽、恐嚇等不法行為,全台累計上百案,但Dcard以「會員隱私權」為由,拒絕提供個資。一名資深員警指出,警方如有需求,通常發文給社群媒體,對方即會提供,但等了月餘Dcard仍未交付資料,顯示國內社群媒體對接公權力管理機制尚未成形,更憂心若放任此情形繼續下去,將來檢警司法單位將無法伸張公權力阻卻不法。對於是否交付會員個資一事,Dcard表示目前法務等部門人員正在對提供個資一案研商辦法,以利檢警調查,但也指出,未來應會視個案情況及涉及不法事項類別、程度不同加以審酌提供。
致力發展金融科技 肩負產業人才養成使命!中國信託銀行獲《IT Matters Awards》最佳IT雇主獎肯定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簡稱「中信銀行」)致力於發展數位金融服務,更視人才永續發展為關鍵營運資本,成果獲各界肯定,今(18)日榮獲由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指導、中華民國資訊經理人協會創立之「2023 IT Matters Awards它時代影響力獎」最佳IT雇主獎,由行政院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頒獎、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科技長賈景光代表受獎。「2023 IT Matters Awards它時代影響力獎」今日假台北國泰萬怡酒店舉辦頒獎典禮,表彰提供臺灣IT人才友善環境的企業,並藉此促進企業間互相借鏡最佳實務,進而吸引優秀IT人才共同打造臺灣未來數位競爭力。其評選面向包含重視人才培育、良好工作環境、人才招募優勢及社群與社會貢獻,由產、官、學界50位代表組成評審團,獲頒「最佳IT雇主獎」的中國信託銀行各面向皆獲得高度肯定,彰顯公司與同仁間良好的凝聚關係,得以共同成長。中國信託致力落實多元(Diversity)、公平(Equity)、共榮(Inclusion)職場文化,使同仁能發揮個人價值並貢獻所長,秉持「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的信念,長年推動職能導向的人才策略,積極投入人才培育及數位轉型工程。金融業首創的「職涯雙軌發展制度」,讓專注技術職發展的同仁,毋須管理職歷練也能有對應的升遷路徑,每位IT同仁皆擁有所屬職系明確的工作能力需求與指標,以及多元的職涯發展藍圖,並提倡知識技能與時俱進,提供同仁多元豐沛的訓練資源,其中新興技術佔4成以上,保持長期競爭力。中信銀行榮獲「2023 IT Matters Awards它時代影響力獎」的最佳IT雇主獎,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科技長賈景光出席頒獎典禮並代表受獎。(圖/中信銀行提供)中國信託亦積極參與國內外各大指標性科技趨勢研討會,擔任各項金融科技活動要角,與全球科技巨頭及頂尖好手交流,加速應用落地。為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節奏,吸引優秀IT人才加入,中信銀行持續優化工作模式,透過完善的人才培育及升遷制度,持續擴大資訊團隊,今年更於臺中市成立軟體開發中心延攬北部以外優秀人才,期望匯集更多技術菁英提升戰力。此外,中國信託重視同仁工作生活平衡與身心健康,總部大樓設置健身房、圖書館、交誼中心等場所,並設有籃球社、攝影社等多元種類社團,同仁可依興趣參加;每月舉辦各式心靈講座、提供醫師臨場服務,亦設置由專業心理師進駐的諮詢空間,同仁可於上班時段與心理師高隱密度地面對面諮商,使用率達40%以上,有效幫助同仁身心靈平衡,提升工作效率。中國信託秉持We are family品牌精神,視同仁如家人,提供具競爭力的薪資與福利制度,並推動多元的培育發展計畫,協助同仁拓展跨領域能力,在金融轉型中持續創新,打造成為「臺灣第一、亞洲領先」的領導品牌。
強強結盟 解決企業客戶數位化轉型痛點!中國信託攜手SAP台灣推出「銀企直連串接金融解決方案」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簡稱「中信銀行」)致力數位創新,從客戶角度出發,持續提供企業客戶數位轉型所需之自動化金融服務,今(16)日宣布攜手思愛普軟體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簡稱「SAP台灣」),成為SAP Multi-BankConnectivity(簡稱「MBC」)解決方案在臺灣首家金融合作機構,且推出「銀企直連串接金融解決方案」,運用API技術將銀行服務串接SAP台灣的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Planning,簡稱「ERP」),未來企業客戶透過ERP系統即可使用中國信託銀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務,進行財務管理。許多企業使用ERP系統有效管理財務、製造、零售、供應鏈、人力資源和營運等項目,但金流管理仍存在痛點,企業若欲於銀行系統直接串接進行財務管理,需額外花費數月與銀行業者合作開發、導入相關系統。為便利企業客戶,目前大型外商銀行皆與國際知名ERP軟體服務業者合作,將銀行服務直接整合於ERP系統的付款、對帳、庫存管理等相關模組,方便企業客戶管理財務。SAP MBC 解決方案則內嵌於 ERP 中,主要是讓企業可直接透過 ERP 系統自動化串接外部金融機構,並在安全且加密的環境,將財務資訊對接至外部銀行機構,快速取得銀行提供的數位金融服務。看準國際金融創新發展浪潮,中國信託與SAP台灣共同推出「銀企直連串接金融解決方案」,中信銀行總經理楊銘祥(左三)、SAP全球副總裁、台灣區總經理陳志惟(右三)、中信金控科技長賈景光(左二)、中信銀行法金產品處處長蕭志鵬資深副總經理(左一)、SAP台灣業務總經理陳玉玲(右二)、東捷資訊副總經理陳歆穎(右一)共同參加合作發表會。(圖/中信銀行提供)中信銀行看準國際金融創新發展浪潮,成為臺灣第一家加入SAP MBC解決方案的金融業者,同時攜手SAP台灣推出「銀企直連串接金融解決方案」,本次合作發表會由中信銀行總經理楊銘祥、法金產品處處長蕭志鵬資深副總經理及SAP全球副總裁、台灣區總經理陳志惟共同主持。中信銀行總經理楊銘祥表示,未來企業客戶不需另外開發系統,即可於ERP系統使用中信銀行所提供的各項金融服務,包含即時查詢帳戶餘額明細、進行各項付款作業、取得銷對帳資料等,大幅提升資金管理效率與降低作業風險,上線時程亦從原本須開發串接系統的數月縮短至數週,為企業打造更有效率的財務環境。SAP全球副總裁、台灣總經理陳志惟指出,當代科技大幅加速企業端財務轉型的進程,SAP看準市場對於財務流程自動化的殷切需求,持續推出智慧化解決方案,協助企業財務數位化。為加速在地化布局,SAP台灣此次攜手中信銀行,主要看好中信銀行在數位創新的亮眼成果以及彼此客群的重疊性,相信雙方聯手能為企業客戶帶來更大助益,此次合作亦透過東捷資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在地化調整,更貼近臺灣企業客戶實際需求。中信銀行成為臺灣首家加入SAP MBC解決方案的金融業者,中信銀行總經理楊銘祥(左)與SAP全球副總裁、台灣區總經理陳志惟(右)共同出席。(圖/中信銀行提供)中信銀行以優異績效、創新業務實力及結合數位化的優質金融服務,14度奪下國際知名財經媒體《Euromoney》(歐洲貨幣)日前公布之「Awards forExcellence 2023」之「臺灣最佳銀行」(Best Bank inTaiwan)肯定,是本屆唯一獲獎之臺灣銀行業者,顯見金融業結合科技,提供客戶最佳服務體驗,是顯學也是致勝關鍵。中信銀行今年以來已囊括《GlobalFinance》(全球金融)、《Asiamoney》(亞洲貨幣)、《FinanceAsia》(亞洲金融)、《Euromoney》(歐洲貨幣)等四家國際級權威機構之「臺灣最佳銀行」(Best Bank inTaiwan)大獎,創下四冠王佳績,此次中信銀行與SAP台灣攜手合作是一個起點,未來雙方將持續一起擴展企業所需的各項金融創新服務,協助客戶增進財務管理效率,進行數位轉型。
接軌國際!中國信託金融科技創新年會逾2,500人與會 聚焦創新與永續 Chris Skinner親臨分享前瞻趨勢
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簡稱「中信金控」)持續推動數位轉型卓然有成,今(6)日首度舉辦「中國信託金融科技創新年會」,以「Fintech for Good」為主題聚焦金融科技創新與永續發展議題,特別邀請國際金融科技與市場獨立評論家Chris Skinner親臨分享金融科技前瞻趨勢,產、官、學界專家熱烈參與,線上線下吸引超過2,500位民眾與會。「中國信託金融科技創新年會」邀請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高仙桂、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署長呂正華、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中國信託金控總經理陳佳文、科技長賈景光等貴賓到場,力挺金融創新。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高仙桂表示,淨零與數位「雙轉型」攸關國家競爭力,更是各企業營運的生存命脈,國內金融與科技業者在雙轉型過程中扮演領頭羊角色,中國信託更是其中的模範生、佼佼者。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高仙桂(左)出席「中國信託金融科技創新年會」,致詞表示中國信託是雙轉型過程中的模範生、佼佼者。(圖/中信金控提供)中信金控總經理陳佳文指出,身為臺灣最國際化的金融機構,中國信託以多面向的努力,配合政府政策推動臺灣金融業數位轉型,與國際接軌。後疫情時代,產業數位化不只是轉型力與創新力,更重要的是應變力,同時需要永續議題概念。科技對金融產業的影響甚鉅,中信金控以快速、積極的態度面對,更期盼藉由全球金融科技趨勢發展知名評論專家Chris Skinner大作「Digital forGood」闡述的核心精神「理念驅動」,達到拋磚引玉、引領臺灣金融業持續為數位化以及永續發展議題貢獻。遠從波蘭來臺的Chris Skinner深入探討金融機構如何結合科技與永續,Chris Skinner認為「銀行不會消失」,未來科技將成為助力,透過監管機制,將具有更完善的保護機制,確保消費者權益並持續保持市場競爭優勢,吸引聽眾提問,現場互動熱絡。中信金控科技長賈景光與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台灣微軟總經理卞志祥、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譚宏,則從不同領域視角探討數位創新的國際趨勢與落地的可行性、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對金融產業的影響、ESG(Environmental,Social, Governance)金融創新等議題。全球金融科技趨勢發展知名評論專家Chris Skinner親臨「中國信託金融科技創新年會」分享金融科技與永續的國際趨勢。(圖/中信金控提供)「中國信託金融科技創新年會」下半場為創新成果發表,特別邀請行政院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署長呂正華分享與金融產業息息相關的第三方支付法遵導入、電子簽章法規調適等相關政策,呂正華署長特別以中信金控積極參與,攜手由數位發展部建構、推動中小微型企業數位轉型的「臺灣雲市集」平臺為例,目前已幫助累積4萬多家企業,有效提高企業數位化程度,為政府與金融業協力,推出創新金融服務的最佳示範。針對具體創新成果,中信金控打造「科技創新軍火庫」,在內部應用逾50個AI模型,包含視訊對保、先買後付應用人臉辨識、人證比對,「智動GO」可推薦個人化產品及優惠、反洗錢負面新聞及防弊防詐的警示戶偵測等。另一方面,中國信託致力於運用區塊鏈技術打造高效率且安全的供應鏈數據網絡,提高供應鏈韌性,運用區塊鏈技術整合企業客戶的企業資源計畫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所有數據都被加密且無法竄改,企業可跨機構傳輸數據,銀行也能信任數據的真實性,快速提供資金給廠商,藉由自動化分析與審核,搭配流程機器人,交易量較以往超過5倍,滿足更多企業客戶的交易需求。中信金控今日首度舉辦「中國信託金融科技創新年會」,產、官、學界專家熱烈參與,線上線下吸引超過2,000位聽眾與會。(圖/中信金控提供)在國際接軌共創部分,中信金控展出獨家應用Apple Messages for Business串聯分行智能引導、慈善智能大使、商店智能服務、球場智能助理、大會智能接待、門市智能引導等六大場景,並邀請全球領先的數位貿易融資網路平臺Contour執行長Carl Wegner,說明中信銀行與20家國際級銀行建構全球最大區塊鏈貿易融資平臺的經驗。來自瑞典的綠色科技新創公司Doconomy商務總監Carl-Johanvon Uexkull與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數位金融處處長羅至善共同分享中國信託「ATM X LINE個人化服務」及「再生能源交易區塊鏈平臺」對比消費碳足跡服務之績效。中信金控前瞻的金融科技技術及永續發展努力備受國際肯定,今年以來已榮獲《The Asset》數位金融獎、《GlobalFinance》臺灣最佳銀行等超過135項國內外大獎肯定,顯示在金融創新表現具備國際級水準,未來將持續以永續發展的核心精神推動數位轉型與金融科技應用,達到共好未來。
金控科技賽3/玉山金最早設科技長 張智星:已有30條線AI機器人客服聊天服務
台灣金融業數位轉型大賽中玉山金控可說是跑第一,2018年設立台灣金融業第一位科技長,延攬台大資工系教授張智星博士從顧問聘為科技長,去年首推AI機器人文字聊天客服「擬真人化」,可直接語音與民眾對話服務,預計今年年底300線AI客服將全面上線。張智星擁有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機電腦博士,曾任美國麻州 MathWorks 公司,專長包括音樂分析與檢所、語言辨識與合成、多媒體資訊檢索,教學課程則以科學計算、Web程式設計、音訊處理與辨識、資料結構、機器翻譯實作等。2018年張智星擔任台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時,促成與玉山金金融業產學合作案。玉山金2019年成立智能金融處,為專責單位進行AI技術的導入,實際應用像是「基金e指選」,是台灣首創AI理財認知偏好推薦模型,且玉山銀行一年會收到數百萬張票據、文件,需要花費大量人力審核資料正確性和登打資料,因此藉由「文件影像辨識」技術,協助釋放30%登打人力。還有「智能理財GRACE」,透過玉山專業理財顧問對市場分析結合自主研發的AI演算法,將顧客投資組合進行細部拆解,找出顧客現行配置上的盲區,提供顧客庫存健康狀態客製化分析,做最適化投資組合建議。玉山金控的AI智能客服已從文字服務進階到語音對談。(圖/玉山金提供)玉山金在2019年推出「語音機器人」,目的就是「不讓客服同仁過度加班」,會有這樣的強烈動機,即是當時剛推出、被市場稱為兩大「神卡」的玉山U Bear熊卡和玉山Pi卡,由於申辦民眾洽詢電話大量湧入,客服應接不暇接到手軟,且問題多集中在詢問「有甚麼優惠」,也加速催生玉山的語音客服機器人。「目前在300條電話線客服中,已有30條線是導入『擬真人』的AI聊天機器人做語音服務,因此如果當用戶撥打玉山客服專線,聽到客服聲音,沒有請你按1、2等,那就是AI機器人,我們已經從文字客服進階到語音服務。」張智星說。這就是玉山金目前領先業界的「智能IVR語音導航服務」,智能IVR(InteractiveVoice Response)語音導航服務係讓顧客在進線客服時,不用經過按鍵式選單,而可以直接用「說話」的方式表達來電意圖並解決問題,將操作選擇服務的通話時間IVR平均通話時間由90秒縮減至22秒,減少顧客75%操作與等待時間。導入AI機器人客服之後,是否會取代真人客服的工作?張智星強調「人機協作」重要性,「AI機器人是無法完全取代人類的工作」,透過玉山金智能金融處研發AI的應用於工作流程中,替代「部分」重複性的回答工作同時,擁有許多線上服務顧客臨場實際經驗的同仁,除了仍繼續深度協助用戶處理較為複雜的問題之外,還進階轉型為「AI模型訓練師、電話理財行銷專員等」,同時創造工作不同價值面。「信用卡冒用偵測也是AI應用一環,一年可以處理上億筆資料、逾巨量的新臺幣簽帳交易,每年攔截達上億元的冒用交易金額,就是透過創新智能系統守護社會大眾資產」張智星說,「運用AI著重改善金融服務流程與客戶體驗感受」。張智興進一步說,「疫情爆發後改變民眾生活習慣,也一度影響AI系統判斷性,發出警示誤報案增加,須立即整合新的消費資料調整AI模型警示參數,可見AI技術須不斷檢視與更新,這都是在人機協作,提升整體精準度,才能維護顧客用卡安全,降低銀行的損失」。玉山金在2006年即成立數據分析小組,2015年設立數位金融處,2019年3月將數據分析小組轉型為智能金融處,該單位也從原有數十人擴增迄今近百人,顯示從金控到銀行等單位導入AI的深度與廣度。科技長張智星博士目前還同時任教於台大教書,與學界保持聯繫,「光是跟數據分析等相關課程選修人數破千人搶100個名額,可見AI的受歡迎程度。」張智星說。
金控科技賽4/永豐金「人工智慧實驗組」大挖AI科學家 張天豪:歡迎跳槽
繼玉山金控設立「科技長」職位後,永豐金控2020年12月延攬AI專家、成功大學機電系教授張天豪擔任數位科技處長,正在業務行銷、流程營運與風險決策三大領域導入AI,還同步在金控總部特設「人工智慧實驗組」招兵買馬,「歡迎跳槽!」張天豪接受CTWANT採訪時說。張天豪是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博士,長期鑽研人工智慧技術,2017年永豐銀行跟張天豪教授組成人工智慧技術研究團隊,投入信用評等報告、精準行銷、商品推薦與區塊鏈技術研究,將人工智慧技術實際導入金融應用場景。2019年張天豪也擔任永豐銀行顧問,協助銀行打造AI基礎,並針對AI、大數據、數位策略等數位金融與金融科技相關議題之專業諮詢、建議與開發。張天豪擔任永豐金控數位科技處長、副總經理同時,永豐金控也在數位科技處轄下設置「人工智慧實驗組」,亦以AI之父Turing圖靈命名的「TuringPlan」,作為儲備AI科學家的培育特殊計畫,宣示以AI為發展主軸決心。張天豪說,金控2022年提出未來三年(至2024)策略中,其中一項即是加速推動數位變革,近年積極投入AI智能科技應用與建立人工智慧應用研發團隊,分別在業務行銷、流程營運與風險決策三大領域發展、研發專利等,以穩固數位科技發展之市場競爭力。永豐金控旗下銀行、證券等近幾年積極數位轉型,擁抱年輕世代客層,圖為南港數位分行。(圖/翻攝自永豐金臉書)以運用在銀行端來說,「智能偵測信用卡盜刷模型」可針對該筆交易的相關特徵傳入信用卡盜刷偵測API,即能在0.005秒內快速預測該筆交易的盜刷機率,提升信用卡偽冒風險辨識精準度,節省信用卡異常、偽冒人工處理60%作業量。「不動產自動估價模型」則是透過結合政府實價登錄資料與電子地圖資訊建置預測模型;同步導入「秒估房貸」服務平台,提升客戶使用查詢量相較模型導入前成長逾2倍以上。「透過AI技術,我們解決了銀行臨櫃作業峰日5倍的負荷量」張天豪說,「信託部基金保管作業,預估一年可節省數十萬筆基金配息之人工比對作業時間,降低約8成人力投入時間」,就連銀行授信戶售電電費單自動辨識作業,預估一年可節省至少1,000小時工時。張天豪進一步說,目前在永豐金AI科學家與團隊成員,擁有自由彈性、工作與生活平衡的研發環境,大量的開放討論空間,牆面、柱子都置有白板與白板筆,可隨時書寫與討論,「每周有20%時間,自己發展想要專研的技術與創新,不僅場域像矽谷科技公司,思維也融入其中」。「永豐金的Turing Plan就是以金控維度來培育的AI科學家人才,很歡迎在人工智慧、資料科學工程、統計數理、電機工程相關有兩年以內在職生跳槽!」張天豪也在CTWANT採訪中,向各界廣發英雄請帖,公開挖人才。
點數幣大戰2/魏嘉豪也讚好用!中信紅利My Way點可換P幣Hami OPEN POINT
「我很常去7-ELEVEN用餐,也會用中信Home Bank App轉帳累積許多My Way 點數,可以把中信My Way點數1:1轉換成OPEN POINT點數,覺得很棒。」 22 歲新北中信特攻控球後衛魏嘉豪分享自家點數回饋體驗,可說是為中信銀擲出一記好球。面對電子支付新戰局,以逾826萬張蟬聯信用卡發卡的哥中信金,今年開啟集團「抱緊處理」模式,3月起全面盯緊粉絲作戰,除邀請財經主播李昕芸,還安排T1中信特攻球星東方譯慷、阿巴西、魏嘉豪等,分享他們使用中國信託銀行App、ATM經驗談,力推今年數位新轉型的成果。中信金(2891)科技長賈景光跟CTWANT記者說,「中國信託帳戶超過一千萬戶,數位帳戶則約七百萬戶,參考美國大摩銀行的經驗,發展數位科技還是要同時兼顧實體與線上通路。」中信持續優化ATM,這幾年創新整合最新版的HomeBank App、My Way數位帳戶,讓中信的MyWay點數可以換兌到統一超商、中華電信、PChome等企業『點數』,對用戶來說更為便捷。中信ATM做跨行交易,或者完成中信銀HomeBank App任務牆上的指定任務,即可獲My Way 點數,像是跨行轉帳1點、申購單筆基金10點、申辦信貸100點等, 1 點My Way可兌換好禮或參加抽獎。今年7月再推「中信點」,由最新發行中信ALLME卡綁定中華電信Hami Pay或網家Pi拍錢包,即可獲回饋「中信點」,且為「跨平台點數」,1中信點=1元,可等值兌換Hami Points或P幣。中國信託ALL ME卡首創金融業跨平臺即時轉點功能。左三為中信銀行董事長利明献、中信銀行總經理陳佳文(右三)、中華電信董事長謝繼茂(左二)、網路家庭集團董事長詹宏志(右二)。(圖/中信銀提供)中信銀卯起來出新招「圈粉」,其來有自。這二、三十年來信用卡市場的卡友回饋大戰中,不少新招就是出自中信銀,從最早的紅利點數、多族群3倍紅利、現金回饋、回饋金、飛行哩程,到商務卡消費兌換刷卡金、年費、機票等,近年則搶頭香換發LINEPOINTS、Yahoo超贈點、中華電信紅利點、中信兄弟超象點、和泰Points等。六年多前LINE PAP的LINEPOINTS可以現場直接抵扣,一點換一元,中信銀最先拿到Line Pay獨家聯名卡旋即掀起風潮,去年8月,中信銀將紅利點數、My Way 點數轉換成OPEN POINT點數,進一步擴大服務會員與用戶,由於中信銀早在22年前即與統一超商合作,在7-ELEVEN門市設置中信銀ATM,因此可在此基礎下將點數應用極大化。一位27歲上班族說,雖然現在中信卡回饋的Line POINTS從5%降到1%,低於聯邦銀,但她用習慣這張卡就沒換,並且會先設定勾選消費抵用項目,像是搭計程車等都用得到。此外,7-ELEVEN OPEN POINT的會員開設中信My Way數位帳戶,每月則提供乙次跨轉免手續費及ATM跨提免轉手續費;OPEN錢包綁定My Way簽帳卡單筆滿711元,每月加碼3次ATM跨提免手續費,次月還可享10% OPENPOINT點數消費饋,但有額度與名額的限制。「中信把點數除了可用抵信用卡費,也跨足異業做點數互轉,讓卡友可以更靈活運用點數,甚至累積更多時去換抵需購買物品或服務等,雖然這可能對業者來說會額外增加一筆行銷費用。」卡優新聞網總編輯周湘台說。周湘台進一步說,「從吸客到圈粉,再到留客,業者實際做起來是很辛苦也不一定獲利,但能有異業盟友,不僅可以深化了解客戶輪廓,譬如說新婚夫婦買了嬰兒床代表有新生兒,那麼可以切入新生兒保單、父母健康醫療保險等,為粉絲會員提供客製化資金與保障等需求服務,銀行收到保費、貸款買屋等利息、手續費等,即是銀行主要營收來源產出所在。」
視察獵風者衛星整備 蘇貞昌:在全球太空領域占一席之地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7)日前往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視察獵風者衛星整備情形,並聽取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簡報任務相關資訊時表示,台灣擁有半導體、資通訊及精密機械優勢,應凝聚最頂尖的技術與力量,努力與全世界可自行發射火箭的11國家在太空領域上同步併進。蘇貞昌昨天在國家太空中心先觀賞獵風者衛星簡介影片,並聽取同為台大橄欖球隊隊友的吳宗信簡報獵風者衛星任務相關資訊,隨後在獵風者衛星任務標誌(MISSION LOGO)上簽名留念,並由學弟吳忠信致贈其任務徽章。蘇貞昌也前往衛星整測廠房,並在獵風者衛星計畫主持人林辰宗的解說下,視察獵風者衛星整備情形。蘇貞昌說,為扶植台灣太空產業發展及培養太空科技人才,他再任行政院長後,不僅核定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畫」,亦陸續通過「太空發展法」、「國家太空中心設置條例」,期待發揮台灣在太空產業的優勢力量,政府也會用盡全力推動國家太空產業發展,期盼我國未來也能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並能從太空守衛台灣,也請大家一起加油,讓台灣做得更好。蘇貞昌指出,台灣現在雖非全世界可自行發射火箭的11國之一,卻擁有自製火箭及衛星的相關能量,並且台灣在半導體、資通訊及精密機械等領域,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國太空產業應凝聚台灣最頂尖的技術與力量,想方設法與其他國家在太空領域上同步併進,並後來居上。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表示,今年7月在屏東旭海已發射全球第一個具自主導航控制能力的混合式火箭,是台灣啟用首座短期科研火箭發射場後,第一次發射探空火箭,代表政府全力支持太空科研與產業的發展。國家太空中心也指出,此次獵風者衛星在不斷精進、整備完成,並通過全功能測試後,預計將於明年第1季運送到法屬圭亞那太空中心發射升空。
外媒警示!使用FB或Google帳號登入第三方平台 個資會被惡意人士取得
由於現在網路服務越來越多,要申請的帳號也是越來越多,不少民眾都會偷懶使用FB或是Google帳號直接進行第三方登入,此舉方便快速,又不用記一堆帳號密碼。但現在有外媒表示,用FB或Google帳號登入第三方平台的話,自己帳號內的資料是有可能遭到惡意人士取得的。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Facebook曾在10月初提出警告,指稱平台上約有100萬名的用戶資料,落入400個惡意程式的手上。而民眾的資料之所以外洩,是因為惡意程式在提示「使用FB帳號登入」時,使用者不疑有他的直接登入了,結果讓犯罪份子直接取得資料。《華盛頓郵報》也接獲讀者反應,該名讀者在使用求職網站iCIMS時,為了讓上傳履歷比較方便,所以使用了「用Google帳號登入」的選項,沒想到卻讓iCIMS直接讀取到他Google帳號下的個人資料。遭點名的iCIMS科技長史密斯(Al Smith)則表示,並沒有在使用者上傳履歷時,查看使用者的Google帳號內的其他資料。而Google發言人則表示,使用者在「訪問授權」的操作過程中,其實是可以對於要分享出去的資料,進行選擇與控制的。但報導中也提到,真的會花時間閱讀並且理解「訪問授權」內容的民眾,其實真的是少數中的少數。
台灣「第一顆」低軌通訊衛星明升空 中央大學貢獻最大
中央大學與科技界合作發展的台灣業界第一顆實驗低軌通訊衛星,預計明年發射升空,也讓台灣自主研發的太空產業更受到矚目。這項合作計畫是中央大學與鴻海科技集團鴻海研究院等單位合作;中央大學自行研製的先進電離層探測儀,領先國內其他學術單位,獲得最高飛行履歷,可以確保任務執行的安全係數,也展現了國際影響力。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趙吉光表示,低軌通訊衛星與過去地球同步衛星相比,具有對地通訊延遲低、太空環境輻射低、發射成本低等特性,目前全球正積極發展。而低成本的立方衛星也提供學界一個很好的入門管道,配合業界追求效率的特性,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目標。加上政府「五加二」產業創新旗艦計畫中的國防與衛星產業,國家第三期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畫的加持,讓衛星科技與太空產業發展炙手可熱。2021年1月,中央大學自行研製的「飛鼠號」立方衛星升空,確立已完備執行太空系統工程的基礎設施與能力。2022年2月發射的INSPIRESat-1立方衛星,更凸顯中央大學的國際影響力。今年8月自行研製的先進電離層探測儀已運作滿5周年,遠超過當時設定的任務壽命,並獲得國際第一筆科學酬載的研製合約。隨著太空產業的興起,中央大學太空系的招生也日漸熱門。趙吉光說,大學部要培養產業所需的實務人才,碩博士班則希望培養具前瞻性的領導人才。希望的人才是「膽大心細」,具一定好奇心,但又能專注在執行的細節,並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確保執行太空任務萬無一失。
亞洲生技大會今登場 個人醫療再進化!生物融合可預測疾病走向
「2022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2022)」今天登場,默克全球首席科技長Laura Matz發表「生物融合:對個人化醫療的未來潛在影響(Bioconvergence: Potential Future Impacts to Personalized Medicine)」的專題演說,透過分享「生物融合」(Bioconvergence)這項革命性的跨領域創新趨勢,說明生物醫學如何結合數位科技與高速電腦運算技術,逐步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個人化精準醫療大未來。「生物融合」是以跨學科專業駕馭整合「數位科技」、「材料科學」與「生物科技」,以加速發現新科學並擴大其影響力。這項整合有助於實現個人化醫療的理想,透過分析個人生物特徵,為病人量身訂製治療策略,以最佳劑量與治療組合,讓療效最佳化。這項整合將為生醫產業開啟全新的機會和療效選擇,特別是針對個人生物特徵,為病人量身訂製治療策略的精準醫療將有正面啟發。Laura Matz表示:「生物融合的革命性發展正蓄勢待發,不僅大幅加速個人化醫療進展、提升藥物研發的效率及創新醫療的成效,更強化人際與人機間互動,這將需要彙整生命科學、醫療保健與電子科技的能量。」默克旗下事業體橫跨醫療保健、生命科學與電子科技,具備「生物融合」所需之跨界科技整合的獨特能力,因此將其視為未來發展新機會。在生物融合領域,默克專注於三大關鍵技術:類神經網路型態運算技術(Neuromorphic Computing)、數位分身(Digital Twins)科技以及轉譯醫學(Translational Medicine)。」Laura Matz進一步說明,默克致力於研發類神經網路型態運算技術,透過模擬人腦運作模式,強化電腦高效運算能力,以研發AI人工智慧等相關科技應用;數位分身技術在未來不只能透過智慧製造技術提升產能,同時可以加速臨床試驗並降低成本。進一步,將數位科技運用在轉譯醫學,透過多種生醫資料庫串聯,從藥物探索、早期測試到臨床試驗,更精確找到治療標靶、病人族群、用藥劑量,得到對藥物研發的關鍵洞察。這種嶄新的藥物研發模式,有助加速藥物研發進程、增加臨床試驗成功率,加速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個人化醫療理念。Laura Matz更以臨床試驗中,透過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技術,提前6個月預測疾病進展,並找到早期預測指標做為案例分享。藉由這項精密分析,改善了人類對發病機轉的了解,進而可以超前部署,治療、預防以及密集監測等各項必要措施,最終得以造福病人。除了大數據進行預測與分析,運用機器學習演算法導入人體生物資料,針對個人的基因資訊,量身打造精準用藥建議,使用相對應標靶用藥的精準醫療,亦是未來重要趨勢。默克去年參與衛生福利部和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攜手產官學研醫,期盼透過次世代基因檢測提升醫療照護效能、促進真實世界數據應用,並建立高效能的臨床試驗系統,以加速新藥研發。Laura Matz表示,「我們認為這是一個絕佳的合作平台,透過各方的貢獻,將有助於推進台灣精準醫療到次世代里程碑。」
虛實融合專業戶 元宇宙製造所 - 光禾感知科技
「你聽過元宇宙嗎?」今年下半年,這樣的問候突然變多了。根據 Google Trends 的搜尋熱度,「元宇宙」從 9 月起網路聲量異軍突起,成為不折不扣的熱詞,甚至登上 Google 年度搜尋榜,可見全球關注。元宇宙雖為新詞,卻不是新概念,光禾感知科技長年專注「智慧場域、虛實融合」即為元宇宙的某種樣貌,當感知科技、 XR 技術應用到極致,人們會生活在虛實既接軌又重合的世界中,說起來似乎難以描繪及定義,直到元宇宙一詞出現,光禾感知科技赫然發現這就是一直耕耘的方向。元宇宙製造所—專營打造虛實融合未來生活光禾感知科技認為,元宇宙不會有「完成」的一天,而是不斷成長的進行式。基於彈性、開放、去中心化等特性,透過參與、創造,融合不同平台及世界觀,形成自由生長的有機場域。現在只是元宇宙的種子期,許多大廠的嘗試,都將成為未來元宇宙的一部分,而光禾感知科技的參與,就立基於對XR技術、軟體開發的熟悉,因此確立「元宇宙製造所」的定位。光禾感知科技開發出訂閱制 SaaS 產品 – OEXPO 智慧展覽系統,期望將 OEXPO 做為元宇宙可自由拔插的最小單位,與其他任何元宇宙平台、虛擬場域連結,促成人人皆可打造一方天地的創作環境。光禾感知科技相信,當所有人都進入元宇宙後,小至虛擬娛樂、民生所需,大至經濟、法律體制、社會規範,都會歷經衝撞、討論,最終塵埃落定。但不變的是使用者對於新世界的創作需求,虛擬環境也將反映出使用者自身特色。讓光禾感知科技助您建立一方元宇宙光禾感知科技精於 XR 技術, 2021 年承辦數場國際大展的線上展覽業務後,更深諳各大產業需求,推出 360 環繞式場景、 VR 全虛擬空間、 AR 擴增實境的綜合應用,掌握為中小企業打造元宇宙的科技力,成為開啟元宇宙的金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