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剛
」 秦剛 中國 台灣 美國 布林肯「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認中國崛起體現在「奧運成績」:成美國全方位競爭者!
巴黎奧運11日正式落幕,中國金牌數與美國打成平手!對此,提出「修昔底德陷阱」1詞的哈佛甘迺迪學院(HKS)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也在美國外交雜誌《國家利益》(The NationalInterest)撰文分析,中國從過往的無名小卒,竄升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者,而這也反映出該國在經濟、科技、軍事,乃至於體育等,幾乎所有領域的崛起,成為21世紀美國的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不過,若美中2大強權最終進入「以全面戰爭為結局的修昔底德式競爭」,雙方都不可能獲勝。因此2國的政治菁英必須找到既競爭又合作的大國關係。曾擔任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國防特別顧問、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國防計畫助理部長的「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艾利森,9日在美國政治與外交雜誌《國家利益》上,以「中國vs.美國:地緣政治奧運會」(China vs. America: TheGeopolitical Olympics)為題撰文指出,就像當今世界上大多數領域的競爭一樣,本屆奧運會僅有2個超級大國斬獲了最多數量的金牌:中國和美國。艾利森感嘆,「中國從1個無名小卒,竄升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者,而這也反映了中國在幾乎所有領域的崛起,該國也成為21世紀美國的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直到40年前,中國還從未在現代奧運會上獲得過獎牌,中國的首面獎牌是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的。20多年後,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贏得了48面金牌,而美國則獲得了36面金牌。此外,在2021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上,美國隊奪得39面金牌,總獎牌數則為113面,而中國隊則拿下38面金牌,總獎牌數為89面。艾利森回憶,在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他曾和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院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Vogel)所領導的哈佛學者小組,受命為新政府過渡團隊準備1系列報告。具體而言,他們的任務是「記錄過去20年中,美中1系列競爭的實際情況」,而這麽做的目標在於,提供1個客觀的數據庫,以便政策制定者重新評估應對中國挑戰的根本性戰略。上述報告深入探討了美國和中國在5個核心領域的競爭:經濟、科技、軍事、外交和意識形態。每項研究都確定了評估該領域競爭的標準和指標,以及每個主題可用的最佳資料來源。每份報告都對21世紀前20年發生的未來情境做了總結,並對每個國家2020年的國情做出了坦率的判斷。艾利森指出:「5份報告的結論都是相同的:1個本世紀初還看不到我們車尾燈的國家,未來將與我們並駕齊驅,在某些情境下,甚至超越了我們。」艾利森指出,雖然美國情報機構仍然心不甘情不願地堅稱中國「是日益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increasingly near-peer competitor),不過這是1個過時的錯誤認知。如今問問奧運賽場上的運動員,他們會告訴你,中國必須被視為1個「全方位齊平的競爭對手」( full-spectrum peercompetitor)。艾利森也分析:「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FBI)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所採用的衡量國民經濟的最佳單一標準,中國現在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根據FBI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為31.2萬億美元,而美國則為24.6萬億美元。許多美國人發現這與他們根深蒂固的認知完全相反,以至於他們根本拒絕相信。他們堅稱,根據市場匯率衡量經濟的傳統標準,美國仍然是第1。他們還反駁,中國的公民人數是美國的4倍,因此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然遠遠落後。但在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經濟體的過程中,中國已經取代了其競爭對手,成為世界第1大貿易國、世界最大的製造工廠,以及高科技產品出口國。艾利森表示,美國仍然位居先進科技的最前沿,而且隨著美國人工智能公司不斷發展,未來10年可能更為關鍵。雖然美國目前對先進半導體和製造設備的出口限制,阻礙了中國的發展。但在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等下一代綠色技術方面,中國已確立了主導地位,至少在未來10年,西方的綠色轉型發展將亮起紅燈。而在軍事競爭中,美國主導地位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艾利森認為,美國作為全球軍事超級大國的地位仍然獨霸全球,在幾乎每個大陸上也都有簽署共同防禦條約的盟友和基地網路。然而,中國現在是一個相當棘手的軍事對手。尤其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系統改變了中國周邊地區的軍事遊戲規則,包括台灣地區、南海和東海;在美國國防部對台海衝突的兵棋推演中,中國更以18比0取得勝利。艾利森還引用了前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利(Mark Alexander Milley)將軍的名言:當「『所有底牌都掀開』時,美國在國防開支上不再贏過中國。」艾利森進一步解釋,1996年,中國國防預算僅為美國的1/30。到2020年,以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的支出超過美國支出的一半,且有望與美國持平。此外,中國可以用更少的錢、做更多的事。中國每名現役士兵的開銷成本是美國的四分之一。儘管中國的核武庫比美國小得多,但其核武力量已確保能「相互保證毀滅」(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MAD)。因此艾利森以奧運會做比喻,提出5個值得進一步反思的要點。首先,艾利森認為正如傳統的奧林匹克宣言所說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競爭促使對手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而且如同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所言,對於專注競爭優勢和貿易的國家來說,他們的競爭會創造出更大的蛋糕,讓每個國家都可以分到更大的一塊餅,「用習近平最喜歡的1個詞來說,就是『雙贏』。」其次,正如奧運會為人熟知的那樣,每個項目只有1個人能拿到金牌。大多數人永遠不會進入勝者的圈子。所以,從一方面看,任何有資格參加比賽的運動員都是奧運會選手,都可以說是贏家,但另一方面,這些贏家裏的大多數人,將成為獎牌競賽中的失敗者。在賽局理論中,雙贏的經典案例是獵鹿:兩個人只有通過合作才能捕獲到鹿。但此後,他們必須決定如何劃分所得,在一場零和遊戲中,一方的份額越大,另一方的份額就越少。同樣,在生產電動汽車或半導體等貿易產品時,如果一個國家能夠建立主導地位,它就擁有可以影響其他國家的權力。第三,中國外交官經常否認美國所謂美中2國是競爭對手的看法,但在體育領域,中國可以說是一個熱情而堅定的競爭者。儘管大陸前外交部長楊潔篪指出,中美「應該開展雙贏合作,而不是敵對競爭」;前外交部長秦剛還聲稱,美國所謂的「競爭」不過是全方位的遏制和打壓;現任駐美大使謝鋒也強調,中美競爭應該像馬場競賽,而非摔跤比賽。但艾利森認為,習近平本人就是拳擊手,而正如習近平所言,在拳擊運動中,「耐力、力量、場上的控制」是最重要的。第四,雖然奧運會本質上事關民族自豪感,但在核心地緣政治競爭中,GDP、技術領導地位、軍事力量和外交實力會影響國家安全,甚至生存覆滅。包括艾利森本人在內的美國人都認為,美國在第2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國際安全秩序,且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非凡的時代,並在此後幾十年間,一直是該秩序的維護者。這種前所未有的「長期和平」提供了穩定,讓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全球80多億人,在收入、健康和福祉方面,都比史上任何其他時代有了更大的增長。然而,中國的迅速崛起正在挑戰美國在各領域的霸權地位,這是典型的修昔底德式競爭,而艾利森也提醒,歷史上大多數的修昔底德式對抗最終都以「戰爭」畫下句點。第五,正如2021年東京奧運會口號說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非常類似,雖然美國和中國注定是有史以來競爭最激烈的對手,但雙方都無法逃避1個事實,那就是他們的競爭是由雙方面臨的生存挑戰所決定的,如果缺乏對方的合作,雙方都無法獲勝。如今,兩國都擁有核武庫,如果爆發全面戰爭,雙方都有能力將對方從地圖上抹去。艾利森也舉例:「這2個經濟體是如此緊密地糾纏在一起,若兩國當初都沒有采取協調一致的刺激措施,2008年的經濟大衰退就會演變成一場全球性蕭條。」,雖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美國和中國都並未面臨1場真正的經濟崩潰,但艾利森表示,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助長了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崛起,並最終點燃了第2次世界大戰,我們都不想再看到類似的悲劇重演。而且,預防流行病、全球恐怖主義等跨國威脅,以及核武器擴散的危機,也需要美中雙方的協調與合作。艾利森因此拋出疑問:「中美能否既是激烈的競爭對手,也是認真的合作夥伴?難到這些不是相互矛盾的要求嗎?」在一個非黑即白、非友即敵的二元對立世界中,似乎一定要有1個人戰勝另1個人。然而,商界領導者經常會選擇「合作性競爭」(co-optition)。例如,蘋果和三星在銷售高端智能手機方面是殘酷的競爭對手,但誰是蘋果手機零組件的主要供應商呢?答案正是三星。當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Timothy Donald Cook)被問及此事時,他回答:「生活是很複雜的。」美國和中國政治菁英能否找到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呢?艾利森表示,拜登政府認為,其「競爭共存」戰略是朝這個方向邁出的一大步。去年11月的中美元首峰會曾提到了競爭(competition)、溝通(communication)與合作(cooperation)的3C概念,在竭盡全力擊敗對方的同時,雙方還保持開放的管道,在最微妙和危險的問題上進行定期、坦誠的私下溝通。不僅包括2國元首及其信任的國家安全顧問之間的對話,還包括內閣官員和軍事領導人之間的類似會議。此外,2國還在台灣、氣候變遷、芬太尼、貿易等議題上,以符合各自國家利益的方式進行合作。艾利森文末也引用美國知名作家菲茨傑拉德(F. ScottFitzgerald)的名言:「衡量一流智力的標準是,能夠在頭腦中同時持有2種相反的觀點,並且仍然保持大腦的正常運轉。」艾利森補充:「我們必須希望,像政府這樣複雜的機構,能夠經得起住這項考驗——並且在未來幾十年中都能做到這一點。」
中國前後2任國防部長魏鳳和、李尚福涉「行賄收賄」 雙雙開除黨籍、終止人大代表資格
中國前後2任前國防部長魏鳳和、李尚福落馬後,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27日審議通過開除兩人黨籍,指他們收受巨額錢款,涉及嚴重違紀違法,移送軍事檢察機關起訴。其中,李尚福被指為謀取不正當利益還送給他人錢款,涉及行賄罪;而魏鳳和不僅同樣涉嫌受賄,更被指出「信仰坍塌、忠誠失節」,令中國網友議論紛紛。據中國官煤《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27日審議並分別通過中央軍委關於魏鳳和及李尚福問題審查結果和處理意見的報告,決定開除2人黨籍,並終止20大代表資格。報告指出,中共中央決定,分別在2023年9月21日及2023年8月31日,由軍委紀委監委對魏鳳和及李尚福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立案審查調查。經查,魏李2人皆嚴重違反政治紀律,不履行「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對抗組織審查,嚴重違反組織紀律。魏鳳和被指違規為他人謀取人事利益;嚴重違反廉潔紀律,違規收受禮品禮金;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並收受巨額錢款,涉嫌受賄罪,信仰坍塌、忠誠失節。李尚福則被指違規為本人和他人謀取人事利益;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並收受巨額錢款,涉嫌受賄罪;另為謀取不正當利益送給他人錢款,涉嫌行賄罪。2人涉嫌犯罪問題,將另行移送軍事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報告強調,魏李兩人行為辜負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信任重託,嚴重污染軍隊政治生態,對國防和軍隊建設,以及高級領導幹部形象造成極大損害,「性質極其嚴重,影響極為惡劣,危害特別巨大」。魏鳳和在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間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李尚福則在2023年3月至10月間擔任國防部部長,2人為先後任關係,李尚福為魏鳳和像中共中央推舉,兩人關係十分密切。此前,據傳魏鳳和與李尚福是因捲入火箭軍集體貪腐被查落馬,但27日出爐的報告,並未具體提及2人涉及案件。消息發出,引起中國網友議論紛紛:「『忠誠失節』這個詞以前沒用過吧?很重了?」、「嚇呆了!『信仰坍塌、忠誠失節』這八個字到底要做了什麼才配的上?」,甚至有人推測,中國前外長秦剛落馬事件,可能也與魏、李2人有關。
《日經亞洲》:普丁告訴習近平「俄烏戰爭至少打5年」 恐影響武統台灣時間表
曾爆料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戴河會議遭元老訓斥治國方針的《日經亞洲》(Nikkei Asia)中國分社社長中澤克二(Katsuji Nakazawa)近日再度聲稱,今年3月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對來訪莫斯科的習近平表示:「俄烏戰爭至少要打5年」。外界解讀,此言是在警告習近平不要改變親俄立場,同時也向北京傳達「烏克蘭戰爭在何時結束,都會影響習近平武統台灣的時間表」。據《日經亞洲》的最新報導,2022年2月莫斯科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後,習近平首度在今年3月訪問俄羅斯,也是中國取消嚴格的防疫政策後習近平首度出訪的主要國家。然而普丁的「俄烏戰爭至少要打5年」的這番話,不管習是否相信,都是外界了解中俄關係一系列神秘發展的關鍵。這些發展包括北京於5月向歐洲派遣和平使團,以及幾個月後外交部長秦剛被撤職。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圖/達志/美聯社)中澤克二認為,「這顯然是普丁在總結當時對俄羅斯不利的局勢,並向中國保證俄羅斯最終會取得勝利」。言下之意是,對烏克蘭的持久戰將有利於俄羅斯,同時也是在警告習近平不要改變親俄立場。與此同時,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可能會基於普丁在今年3月提出的「5年」言論重新審視其戰略。若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戰爭變得更加持久,這將嚴重衝擊習近平作為中國國家主席和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第3任期的計劃和雄心,並連帶影響習近平實現台灣與中國大陸統一的宏偉目標。然而,習近平不太可能完全相信普丁的說詞,因為若回顧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開幕日當天舉行的中俄峰會,普丁是唯一出席開幕式的大國領導人,當時他並未表現出即將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的跡象,而且習近平和普丁還在當時宣布,中俄2國之間將建立「無限制」夥伴關係。因此,國際輿論自然會認為中國對俄羅斯的全面入侵表示默許。但事實並非如此,是中國誤判了俄羅斯的真正意圖。中澤克二續稱,北京當時肯定知道俄軍正在俄烏邊境集結,因此預判這些軍隊只會入侵烏克蘭東部,然而習近平政府並未預料到俄軍會發動全面入侵,尤其時間點還是在北京冬季奧運會閉幕後僅4天、冬季殘奧會開幕前1周,這讓北京的處境相當尷尬,也因此中澤克二認為,中國根本無法完全信任普丁所透露的「5年」言論,「在複雜的國際政治情勢下,無論俄羅斯如何在烏克蘭問題上畫下句點,中國都需思考如何保護自己的國家利益。」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圖/達志/美聯社)因此3月的中俄峰會後,習近平的親俄立場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北京也於5月向包含烏克蘭在內的歐洲派遣和平使團,因為中國和歐洲國家的關係已經因為俄烏戰爭陷入尷尬的處境,若這場戰爭再拖個3年,將惡化中國的經濟困境,這就是中國派遣和平使團的理由之一:北京需要兩面下注,以免重蹈俄羅斯的覆轍。在經歷了中國的態度轉變,以及瓦格納傭兵團的兵變後,讓北京留在俄羅斯陣營便成為了普丁的首要目標。於是普丁派遣俄羅斯副外長魯登科(Andrei Rudenko)於6月25日訪問北京,並向中方高級官員告密,稱時任中共外交部長秦剛遭到西方滲透,也因此秦剛就突然被拔官了。此外,中澤克二認為,2023年中俄領導人之間的對話,尤其是普丁3月透露烏克蘭戰爭持久化的言論,可能會對日本和整個印太地區的安全產生影響,包括日本目前就在大幅修改其武器出口政策,其主要目的是補充美國的飛彈庫存,因為俄烏戰爭持久化已使美國的庫存明顯不足。同樣地,俄烏戰爭的進程也會影響到涉及台灣問題的各項事務,因為中國一向「不排除使用武力」來統一台灣。此前,反普丁政權的俄羅斯國家杜馬前議員波諾馬留夫(Ilya Ponomarev)也對台灣《中央社》駐倫敦記者表示,他認為北京正在模仿莫斯科在俄烏戰爭爆發對付烏克蘭的「混合戰」手段來操作台灣的政治議題,台灣應該留意,包括辨識有潛力提供協助的政界人士並加以收買、將名義上具備民主體制合法性的政治人物盡可能收編至北京的勢力範圍、培養「第五縱隊」(意指潛伏在內部、與敵方裡應外合的個人或團體)等。他同時也揭示台海兩岸的關係走向上,俄羅斯普丁的因素若隱若現。普丁需要習近平,習近平也在學習普丁。俄羅斯過往受中國景仰,如今已淪為附庸,雙方關係密切但不平等。此外,中國並未參與國際對俄制裁、持續對俄輸出具軍民兩用產品,據此研判,北京尚未直接無償軍援莫斯科,因為不想給自己惹上無謂的麻煩。然而,波諾馬留夫也示警,當前局勢十分危險,只要普丁能爭取到「停火」,即相當於是俄羅斯勝利,而持續密切關注戰事發展的北京便可能對台灣「採取下一步」。
詐騙層出不窮…北京施壓 緬甸、柬埔寨積極打擊跨國電信詐騙
境外電信詐騙層出不窮,向來是大陸政府的心腹大患,已成為中共中央政法委的治理重點。由於許多詐騙集團藏匿在東南亞,大陸和緬甸、柬埔寨合作,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5日會見到訪的柬埔寨總理洪馬內,雙方16日在聯合公報中均強調,深化打擊電信詐騙合作。此外,本月初,1207名緬北詐騙嫌犯成功移交中方。在北京施壓下,緬甸、柬埔寨近兩個月以來,不斷把涉嫌詐騙大陸人的疑犯送交大陸,由於在緬柬兩國的詐騙點,不少為兩岸民眾合作,送交大陸的疑犯其中是否有台灣民眾,大陸官方至今未發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陳文清7月底主持召開中央政法委員會全體會議,會議強調,依法從重打擊境外電信網路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識別電信網路詐騙、防範電信網路詐騙的意識和能力。由於大陸對電信詐騙判刑很重,許多嫌犯把機房設在東南亞國家。習近平15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到訪的洪馬內時,特別強調中方願同柬方常態化開展執法安全合作,持續打擊網路賭博、電信詐騙等跨境犯罪。16日公布的《中柬聯合公報》也提到,要不斷深化兩國在電信詐騙等執法領域的務實合作和能力建設。除了柬埔寨,許多兩岸電信詐騙犯也藏在緬甸。中國前外長秦剛5月訪問緬甸時表示,緬甸長期盤踞電信網路詐騙集團,中國民眾對此深惡痛絕。要求緬方採取切實措施,並及時解救被困中方人員。據央視網報導,9月3日雲南西雙版納公安機關與緬甸相關地方執法部門開展聯合行動,抓獲269名緬北涉詐犯罪嫌疑人。9月6日,雲南普洱公安機關與緬甸相關地方執法部門開展邊境警務合作,1207名緬北涉詐犯罪嫌疑人成功移交中方。針對跨國電詐犯罪的打擊行動正在持續並擴大。8月15至16日,中國公安部、泰國警察總署、緬甸警察總部、寮國公安部在泰國清邁聯合舉行針對本區域賭詐及衍生的人口販運、綁架、非法拘禁等犯罪的專項合作打擊行動啟動會。各方決定,在泰國清邁共同建立專項行動綜合協調中心,嚴厲打擊本區域電信網路詐騙和網路賭博犯罪。
又一高官失蹤 中國防長傳涉採購弊案遭調查
自從中國前外交部長秦剛無故消失後,目前有消息指出,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也失蹤超過2個星席。而有外媒爆料指出,李尚福是因為涉入一樁軍事採購弊案,所以遭到逮捕調查。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有消息人士表示,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因為涉入軍事裝備採購弊案,因此遭到中國政府的逮捕調查。但截至目前為止,該起弊案的規模、內容等詳細資訊,外界尚不得知。而除了李尚福遭到調查外,李尚福在2017年至2022年出任的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裝備發展部,其中有8名高階官員也遭到調查。而這8名官員目前是由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進行調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在15日時表示,他對於李尚福的相關事情毫不知情。而《路透社》也曾就此事件詢問中國國務院、中國國防部,但均未針對此事做出任何回應。除此之外,《路透社》也無法與李尚福取得聯繫。報導中也引述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表示美國政府認為目前李尚福應該是已經開始接受調查。《華爾街日報》也引述一名中國決策層人士的對話,表示李尚福已經在上周遭逮捕接受審問。美國駐日本大使易曼紐(Rahm Emanuel)則表示,目前李尚福已經缺席在越南的活動,也缺席與新加坡海軍總長的會面,他認為李尚福目前可能遭到軟禁。
秦剛遭「免職」! 王毅回鍋擔任中國外長
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今日表決,決定免去秦剛的外交部部長職務,任命中共中央外辦主任王毅為外交部部長。王毅目前為大陸外交事務的「一把手」,過去40年長期在外事系統工作,去年打破年齡慣例、晉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顯示受到重用。王毅過去40年長期在大陸外事系統工作,曾擔任大陸外交部亞洲司司長、駐日本大使、國台辦主任,自2013年3月起擔任外長超過9年。他在去年中共二十大以69歲之齡,打破「七上八下」不成文慣例,晉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今年1月,王毅於中共中央機關刊《求是》雜誌撰文,顯示他已接任中央外辦主任,接替擔任該職位逾9年的楊潔篪,成為大陸外交事務的「一把手」。當時他重述去年11月中美領導人拜習會的中方說法,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王毅當時於文中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不可逾越的紅線。針對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不顧中方嚴正警告執意訪台,中國堅決鬥爭、堅決反制,顯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的堅定意志。王毅也將與9個台灣邦交國建交納入過去十年的外交「成果」。
陸外長秦剛神隱一個月去向揭曉!遭投票免職 王毅回任外交部長
消失一個月的中國大陸外長秦剛動向揭曉,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2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會議經表決,決定免去秦剛兼任的外交部部長職務,任命王毅為外交部部長,免去易綱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職務,任命潘功勝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8號主席令。趙樂際委員長主持會議。
美高層接連拜訪北京 拜登盼化解美中超級大國間的危機
美國高級官員近期陸續飛往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內的中方官員會晤,美國總統氣候特使凱瑞亦已訂於16日出訪北京。美國《紐約時報》分析,拜登政府相信美中高層建立個人關係,有助化解兩個主要超級大國間的危機,為美中關係建立新的基礎,以避免明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朝野政治攻防進一步激化美中矛盾。氣候大使凱瑞接棒 16日飛北京與此同時,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12日在北京會見出席第14輪中美工商領袖和前高官對話的美方代表時指出,競爭應是促進共贏的良性競爭,而非你輸我贏的零和博弈。韓正強調,中國將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歡迎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企業深耕中國市場,為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做出貢獻。《紐約時報》11日報導,美中關係近年來一直處於危險的「自由落體」狀態,美國總統拜登認為,高層對話可以穩定兩國關係。美國高級官員今夏已陸續飛往北京,試圖說服和勸誘中國官員為兩國關係建立新基礎,此舉或成為拜登任期內最重要的外交推動。建一對一管道 打造關係新基礎報導稱,美國財長葉倫日前在北京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會面數小時,「表明這些交流可能有助於建立重要的一對一管道」。拜登和其幕僚亦表示,高層間建立個人關係,對於化解世界兩個主要超級大國之間的危機「可能是必要的」。報導還表示,至少有3位中國國家級部長將在10月前訪美,為可能是今年最重要的「外交接觸」鋪路,即拜登與習近平於11月在美國舊金山舉行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期間的會晤。據了解,3位將訪美的中國高級官員,預料是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何立峰與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美國務卿布林肯6月訪中時便邀請秦剛訪美,秦剛已表示「願在雙方方便時」訪美。何立峰則在會見葉倫時首次以「中美經貿中方簽頭人」身分亮相,出訪美國不無可能。凱瑞訪問北京,解振華回訪華府,亦屬禮尚往來。《紐約時報》認為,拜登政府和中國官員都在為2024年美國政治可能轉趨緊繃做準備,預計屆時美國兩黨候選人在美中關係議題上,競相提出鷹派言論。一名美國官員表示,今年夏天的訪問旨在讓兩國政府有機會在政治競選升溫之前,就兩國關係坦誠對話。「對於中國來說,今年是最後的機會,因為明年美國總統大選,情況可能會變得更加糟糕。」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東亞研究室高級研究員孫韻(Yun Sun)指出,結合中國自身的經濟挑戰,尤其是經濟復甦緩慢,北京有動機做出補救,「華府也是如此」。台灣地位 仍是兩強最棘手問題但報導也稱,美國高官接連訪華凸顯兩國關係中日益惡化的結構性問題,這些外交無助於解決兩國之間最棘手的台灣地位問題。有分析稱,若處理不當,可能會導致武裝衝突,而北京持續把華府對先進半導體技術的出口管制等一系列政策視為「敵對行為」,也讓兩國政府對可能發生戰爭的討論趨於常態化。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認為,技術問題已成為中美兩國關係的核心問題,因此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若到訪,對於表明美國是否願意解決中國所關切的問題,至關重要,「在某種程度上,她的訪問比葉倫的訪問更重要」。
美中破冰!布習會「峇里島共識」賣什麼藥?重點一次看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為期2天的訪中行獲得巨大收穫,原本凍結的雙邊對話,在布林肯與習近平會談超過1小時後,大致敲定未來幾周會有更多美國高級官員訪中、中國官員訪問美國。陸媒則在會後強調「峇里島共識」,試圖畫下中國在未來美中關係經營上的紅線。布林肯在昨(18日)與中國外長秦剛會談7.5小時,今天和外事工作委員會主任王毅會晤後,終於得到與習近平會面機會,兩人於下午4點進行超過1個小時會議,布林肯也成為美國近5年來,與習近平會面的最高層級美國官員。布林肯與拜登會談超過1小時。(圖/達志/美聯社)布林肯會後表示,兩人討論俄烏戰爭、烏克蘭問題、北韓、台灣以及美中問題,並得到習近平「不會支援俄羅斯致命武器」的保證,他雖坦承美中關係仍不穩定,但強調這次對談是強而有力的,以及向習近平提出中國新疆、西藏人權問題、從中國走私到美國的「芬太尼危機」,以及台海議題。習近平敦促布林肯改善中美關係。(圖/達志/美聯社)布林肯強調,美國遵守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獨,也保證不會在經濟上遏制中國,因為中國受益、美國也受益,但中國對台灣的挑釁行為,卻越來越讓人擔憂,「全球每天有50 %貨船行經台灣海峽,有70 %的半導體在台灣製造」,一旦台灣發生危機,全球就有經濟危機。拜登與習近平2022年在印尼G20峰會時握手。(圖/路透)習近平雖稱讚會談帶來正面助益,但也「敦促」布林肯做好改善中美關係的角色,陸媒則在會後把布林肯提到的「致力重回兩國元首於峇里島會晤確定的議程」稱為「峇里島共識」,似乎要用發生於2022年11月14日,習近平與拜登首次以國家領導人身分對談的G20峇里島峰會,為未來的美中關係基礎定調。拜、習兩人當時雖大談俄烏戰爭、氣候危機與北韓問題,但台灣議題才是雙方重中之重,拜登會後表示,中國沒有立即侵犯台灣意圖,美國致力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習近平則指出,台灣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也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總統先生(拜登)多次表明不支持台獨、無意將台灣用為遏制中國的工具。」
美中關係破冰? 美官員證實:習近平將會見布林肯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8日展開2天的中國大陸訪問,成為近5年來首位訪問中國的國務卿,並與大陸外長秦剛進行長達7個半小時的會談。有美國官員在會後透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今(19日)下午4點半接見布林肯。
中美外長促膝長談5.5小時! 秦剛稱願訪美:台灣是中美最重大問題
北京時間6月18日,中共國務委員兼大陸外長秦剛在北京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舉行歷時5個半小時的會談。《新華社》指出,雙方就中美總體關係及有關重要問題進行了長時間坦誠、深入、建設性的溝通,尤其秦剛還就台灣問題等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闡明嚴正立場。同時,雙方也同意保持高層交往,布林肯更邀請秦剛訪美,而秦剛也表示願在雙方方便時訪美。據大陸官媒《新華社》的報導,秦剛表示,當前中美關係處在建交以來最低谷,這不符合兩國人民利益,也不符合國際社會共同期待,中方對美政策始終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根本遵循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原則,這也應該是雙方「共同堅持的精神、共同守住的底線、共同追求的目標」。秦剛指出,中方致力於構建穩定、可預期、建設性的中美關係。希望美方秉持客觀理性的對華認知,與中方相向而行,維護好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冷靜、專業、理性處理意外偶發事件。雙方應不折不扣落實習近平主席和拜登總統巴厘島會晤共識,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軌。報導指出,秦剛還就台灣問題等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闡明嚴正立場,提出明確要求。北京重申,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最重大的問題,也是最突出的風險,中方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將不支援「台獨」的承諾真正落到實處。此外,雙方還就中美總體關係及有關重要問題進行了長時間坦誠、深入、建設性的溝通,且同意共同落實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有效管控分歧,推進對話交流合作。而布林肯則邀請秦剛訪美,秦剛也表示願在雙方方便時訪美。同時,雙方還就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了看法。布林肯18日早上抵達北京展開2天訪陸行程,這是自2018年10月後美國最高級別官員訪問大陸,除了秦剛以外,布林肯也預計將與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會面,甚至外傳可能見到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
美國務卿布林肯會秦剛 「台灣問題是最重大的問題」盼中美關係止跌企穩
美國務卿布林肯18日訪問北京,並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會談,兩人連同工作晚宴談了長達8個多小時。秦剛表示,盼推動中美關係止跌企穩,重回正軌,並指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最重大的問題,也是最突出的風險,敦促美方將不支持台獨的承諾真正落到實處。布林肯則表示,美中開放的溝通管道,對降低誤判風險具有重要性,他並邀請秦剛回訪華府。布林肯18日上午7點半左右抵達北京,中國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長楊濤和美國駐中大使伯恩斯在機場迎接,中方未安排紅地毯及其他歡迎儀式。下午約2點半,秦剛在釣魚台國賓館門口迎接布林肯一行,不像往常在館內迎接。兩人沒有對外發表任何評論,隨即舉行會談。外電稱,雙方會談持續5個半小時,隨後參加工作晚宴,陸媒稱,18日晚上約10時45分會談結束,美方車隊駛離現場。也就是雙方連同晚餐時間,談了長達8個多小時。新華社報導,秦剛表示,當前,中美關係處在建交以來的最低谷,這不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國際社會共同期待。中方對美政策始終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根本遵循是習近平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原則,這也應該是雙方共同堅持的精神、共同守住的底線、共同追求的目標。秦剛說,中方致力於構建穩定、可預期、建設性的中美關係。希望美方秉持客觀理性的對華認知,與中方相向而行,維護好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冷靜、專業、理性處理意外偶發事件。雙方應不折不扣落實習近平主席和拜登總統峇里島會晤共識,推動中美關係止跌企穩,重回正軌。秦剛就台灣問題等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闡明嚴正立場,秦剛指出,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最重大的問題,也是最突出的風險,中方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將不支持台獨的承諾真正落到實處。報導稱,雙方就中美總體關係及有關重要問題進行了長時間坦誠、深入、建設性溝通。雙方同意共同落實兩國元首去年11月在峇里島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有效管控分歧,推進對話交流合作。雙方同意保持高層交往,布林肯並邀請秦剛訪美,秦剛表示願在雙方方便時訪美;雙方同意繼續推進中美關係指導原則磋商;雙方同意繼續推進中美聯合工作組磋商,解決中美關係中的具體問題,也同意鼓勵擴大兩國人文和教育交流,就增加中美之間客運航班進行積極探討,歡迎更多學生、學者、工商界人士到彼此國家互訪,並為此提供支持和便利。
疑遭中監聽 白宮:無礙布林肯訪華
就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即將訪華之際,《華爾街日報》日前拋出新聞指中國擬在古巴設電子監聽站,而拜登政府對此報導先是否認後又證實,引國際關注。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柯比12日回應說,他預期,布林肯的訪華計畫不會受報導影響。布林肯則強調,拜登政府已採取外交措施,減緩了中國在世界各地投射軍事力量的努力。柯比在簡報會上表示,「我們知道,目前(美國)與中國的雙邊關係緊張,但拜登總統希望與中國保持溝通管道暢通的想法不變。」他又說,美方已就古巴容許中國修建間諜設施,向古巴政府表達關切。布林肯12日則稱,中國在古巴設監聽站,是致力在全球擴大軍事存在的一部分。他並指,前總統川普執政時,已得悉中國在2019年為古巴的情報蒐集設施升級,但川普政府在解決這個問題上,「沒有取得足夠的進展」。布林肯表示,拜登總統就任後,政府官員聽取報告,獲知中國正擴大在海外的後勤、基地、蒐集情報等設施,以求在更遠距離投放和維持軍事力量,當中包括在古巴。拜登隨即指示團隊,採取更直接的方法處理,包括與這些國家政府接觸,並交換訊息。布林肯又說,從那時起,美國一直採取低調及謹慎做法,在解決問題上取得了成果。他強調「這個戰略始於外交」,但未具體說明取得了什麼成果。在北京,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3日被問到布林肯的說法時回應說,希望美方反躬自省,停止造謠抹黑,停止對各國進行無差別竊聽竊密的「黑客(駭客)帝國」行徑。美聯社日前援引不具名美國官員透露,布林肯預計18日抵達北京,此行將與包括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等中方高層官員會面,也可能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柯比當時強調,美中關係要改善須從對話開始,布林肯想訪問北京的最重要理由之一,就是希望重啟兩國軍事溝通。中國擬在古巴設電子監聽站,被形容是把手伸入美國「後院」。但《華爾街日報》分析說,相較於今年2月的「偵察氣球」事件,美國對古巴監聽站第一時間的反應相對冷靜,很可能是不願讓局勢升級,並考量到布林肯延宕已久的訪華行程就將展開。此外,由於美國對古巴實施禁運、兩國關係並不和睦,若大動作對其施壓,很可能造成反效果。
美國務卿布林肯與大陸外長秦剛通話 確定18日展開訪陸行程
美國國務院與大陸外交部今(14)日分別發表聲明,證實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大陸外長秦剛通話。根據大陸外交部聲明,兩人除了討論保持溝通渠道的重要性外,也對台灣問題做出討論,這樣的通話也被認為是布林肯即將出訪大陸的前奏,而晚間也確定將在18日展開訪陸行程。大陸外交部在聲明中表示,秦剛與布林肯的通話中指出,中美關係遇到問題,責任是清楚的;中方始終依照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所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原則,處理外交問題與中美關係。勤綱也對台灣問題表達立場,強調美方應「停止干涉中國大陸內政,停止以競爭為名損害中方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落實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重要共識及美方有關承諾,同中方相向而行,有效管控分歧、促進交流合作,推動中美關係止跌企穩,重回健康穩定發展軌道。美國國務院也同步發布聲明,表示雙方討論繼續維持溝通管道的重要性,並呼籲雙方負責任處理美中關係。至於先前爆出布林肯恐會在本月18日訪問北京,兩國依舊對此保密,但今日的通話也被認為是訪陸的前奏,而晚間也確定將在18日展開訪陸行程。
馬斯克旋風訪中44小時…會晤「重量級」中共高層 夜探上海超級工廠員工嗨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Musk)近日旋風訪問中國,短短44小時內,他見了不少中國重量級政治、商業界的人物,《路透社》更報導,馬斯克在這趟訪中行,甚至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會晤過。而他時隔三年再訪中國,還夜探特斯拉的上海超級工廠,與員工交流、合影,激勵這個特斯拉旗下產量最高的整車工廠,讓員工嗨翻。身為全球電動車龍頭的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上月30日訪問中國,根據中國官方消息,馬斯克此行與不少中共中央層級政治人物見面,包括外交部長秦剛、商務部長王文濤、工信部長金壯龍等;另外他也見了新能源產業鏈的關鍵巨頭、甯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會面。有傳聞指出,兩人見面時,商談了電池供應和寧德時代赴美建廠等事宜。《路透社》含引述知情人士消息透露,馬斯克在離開中國大陸前,曾與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雙方共進過晚餐。而馬斯克在這短短44 小時的訪中行,最主要目的,是推動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中國大陸算是特斯拉全球的第二大市場,也是該企業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儘管從2022年的營收數字來看,中國市場營收表現不如2021年,但中國大陸依舊是特斯拉在海外市場經營上,一塊相當重要的市場之一。至於在特斯拉的銷量表現,去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全年交付量達到 71 萬輛,超過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一半。而現在這座工廠的年產能,已超過 75 萬輛,是特斯拉旗下產量最高的整車工廠。因此,馬斯克此趟的訪中行,最後一站就是夜訪上海超級工廠,與員工交流。馬斯克在夜訪上海超級工廠時,對在場員工稱:「這裡有效率最高的工廠,品質最好的車」,激勵現場員工,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後來深夜夜在微博發佈馬斯克和員工的大合影,並發文表示:「感謝所有的支持!收穫滿滿的一天!」,而馬斯克與員工大合照的地點,就是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隔天中午他搭私人飛機離開,結束44小時的旋風之旅,返回美國。
疫情中斷後首次重啟! 塔利班宣布恢復阿富汗對中國直飛航線
繼2020年初因新冠疫情而中斷之後,阿里亞納阿富汗航空首架每周一班的航班,在24日從喀布爾起飛至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塔利班也宣布恢復阿富汗與中國之間中斷3年的直飛航線,表示這會幫助加強雙邊經濟和政治關係。而中國外長秦剛5月稍早在伊斯蘭馬巴德參加了與塔利班和巴基斯坦的三邊對話,也同意把北京的「一帶一路」倡議延伸到阿富汗。塔利班負責交通和民用航空的副部長瓦法(Ghulam Jilani Wafa)在喀布爾機場稱讚空中服務的恢復。瓦法表示,這會直接加強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與中國之間的經濟、政治和商務關係。中國駐阿富汗大使王愚23日則對塔利班外長穆塔基(Amir Khan Muttaqi)說,北京與阿富汗維持正常關係,願意加強它。另據穆塔基辦公室說,王愚保證會幫助增加阿富汗對中國的出口,加快阿富汗最大的艾納克(Mes Ainak)銅礦的「初始工作」。同時稍早塔利班副總理巴拉達爾1月與王愚共同宣布與一家中國公司達成合約,未來25年中在阿富汗北方地區的阿姆河(Amu Darya)盆地開採石油。塔利班官員說,中國將為此投資大約5億4000萬美元,製造大約3000個就業。更據報中國會在阿富汗建立一個煉油廠提煉石油。從塔利班2021年8月重新掌權後,中國加緊與阿富汗的接觸。但中國和其他國家目前都沒有承認塔利班是阿富汗的合法統治者,主要是基於人權擔憂和對婦女教育、工作的限制。而中國外交部最近公布關於阿富汗的11點政策聲明,強調塔利班需通過「開放與包容」的政治架構確保「溫和審慎」治理阿富汗,同時敦促國際社會加強與喀布爾接觸。聲明中還希望阿富汗會履行「認真承諾」,有效打擊恐怖主義。同時強調中國經濟延伸主要是尋求塔利班保證防止極端主義從阿富汗擴散進入新疆等地,確保中國國民的安全。
「絕對沒有」需要修改!美國務院:一個中國政策沒任何改變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8日在北京會見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時,要求美方「正確處理台灣問題,停止繼續掏空一個中國原則」。對此,美國國務院首席副發言人巴特爾(Vedant Patel)回應說,美國歷任政府已實施40多年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任何改變,因此「絕對沒有」需要修改。伯恩斯推文說,他與秦剛「討論美中關係面臨的挑戰,以及穩定雙邊關係、擴大高層溝通的必要性」。據新華社報導,秦剛強調,當務之急是穩定中美關係、避免「螺旋式下滑」,防止出現意外,「希望美方深刻反思」,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軌」。秦剛提到要美國反思的議題之一,就是尊重中方的底線紅線,「尤其要正確處理台灣問題,停止繼續掏空一個中國原則,停止支持縱容『台獨』分裂勢力」。中方斡旋俄烏和談 美持肯定態度在美國國務院8日的例行簡報會上,記者提問,「美國是否認為在此問題上有任何需要修改的東西?」巴特爾表示「絕對沒有」。巴特爾說,伯恩斯私下已傳達美方政策不變的立場。巴特爾重申,「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40多年來,這個政策都以《台灣關係法》、三個聯合公報及(對台)六項保證為指引。」巴特爾還說,美方將持續與印太地區的朋友和盟邦站在一起,促進共同繁榮、安全與價值觀,「我們不打算改變現狀,那從來不是美國的做法,我們也無意這麼做。」針對中國推動俄烏和談,他則表示,任何努力都必須與烏克蘭密切協調,相信中方可以扮演適當角色。布林肯能否訪華 成中美回溫指標秦剛與伯恩斯會面,是去年11月峇里島「拜習會」後,美中最高層級官員的會晤。有看法認為,這是恢復對話管道的好跡象,也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希望能重啟訪華行程進行鋪墊。對此,白宮發言人尚皮耶8日引述布林肯之前的話指出,當條件允許且時機成熟時,他將重新安排北京之行。布林肯能否成行已成為中美關係回溫指標。《華爾街日報》指出,秦剛的談話暗示,中方希望美國做出讓步,以換取白宮所尋求的改善溝通管道。對於秦剛要求「正確處理台灣問題」是否成為美中關係解凍的前提,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8日推文說,中國已提出與美國穩定雙邊關係的條件,「北京要求尊重其核心利益,尤其是有關台灣。」葛來儀揭兩紅線 籲美勿製造危機中國外交部官網8日也發布秦剛接受《中東報》採訪的文字稿,秦剛談及台灣議題時表示,「中方始終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也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葛來儀日前指出,拜登政府必須讓北京知道美國並未拋棄「一中政策」。她說,儘管拜登政府多次重申「一中政策」不變,但在做法上卻沒有「連貫、可信及一致」,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若北京當局認為美國已拋棄「一中政策」,那是跨越中國的紅線,那麼他們有何理由不以武力迫使台灣與其統一?葛來儀認為,中國「有兩條紅線是真的,其一是美國基本上在與台灣重啟共同防禦條約,再者是我們可能接受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如果中方認定美國說一套做一套,「那麼我們就是在製造危機。所以,我們必須提供連貫、可信及一致的政策。」
中國外長召見美國駐中大使 籲「正確處理台灣問題」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8日在北京會見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時表示,當務之急是穩定中美關係、避免螺旋式下滑;尤其要正確處理台灣問題,停止繼續掏空一個中國原則,停止支持縱容台獨分裂勢力;要堅持以冷靜、專業、務實態度處理兩國關係中的意外偶發事件,避免中美關係再受衝擊。央視新聞報導,秦剛說,中美關係不僅對中美兩國、對世界都有重大意義。去年11月,習近平主席與拜登總統在峇里島成功會晤並達成重要共識。但此後美方一系列錯誤言行破壞了中美關係來之不易的積極勢頭,雙方商定的對話與合作議程受到干擾,兩國關係再遇寒冰。秦剛強調,當務之急是穩定中美關係、避免螺旋式下滑,防止中美之間出現意外,這應該是中美之間最基本的共識,也是國與國、特別是兩個大國相處必須要守住的底線。中方將堅持按照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處理中美關係。希望美方深刻反思,與中方相向而行,推動中美關係走出困境,重回正軌。秦剛表示,美方應端正對華認知,回歸理性,扣好中美關係的第一粒紐扣,在兩國各自更好發展中彼此成就。不能一方面講溝通,一方面卻不斷對中國打壓遏制。不能說一套做一套。必須尊重中方的底線紅線,停止損害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尤其要正確處理台灣問題,停止繼續掏空一個中國原則,停止支持縱容台獨分裂勢力。秦剛指出,要堅持以冷靜、專業、務實態度處理兩國關係中的意外偶發事件,避免中美關係再受衝擊。要在相互尊重、對等互惠基礎上,推進對話合作。和而不同、和諧共生,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這才是我們應該為之共同努力的中美關係和世界。希望伯恩斯大使在中國多接觸、多交流、多思考,做中美間的紐帶橋梁,做出建設性努力。
不只台灣被制裁! 陸宣布對「哈德遜研究所、雷根圖書館」採反制措施
中國大陸今天(7日)一早宣布,將制裁「台獨」頑固分子蕭美琴,禁止她及家屬進入大陸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還有蕭的金主和陸企業的一切合作;同時針對台灣的「遠景基金會」、「亞洲自由民主聯盟」2家機構採取懲戒措施。而現在除了台灣被制裁,大陸外交部剛剛又出招,稍早對外宣布,對美國哈德遜研究所、雷根圖書館及其負責人採取反制措施,制裁自2023年4月7日起施行。大陸外交部部長秦剛,於今天宣布以上制裁令。通報中提到,「美方不顧中方反覆交涉和堅決反對,執意允許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於2023年3月29日至31日和4月4日至6日過境竄美從事政治活動。美國哈德遜研究所、雷根圖書館為蔡英文在美從事台獨分裂活動提供平台和便利,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嚴重損害中方主權和領土完整。」制裁令的內容點名,對哈德遜研究所、雷根圖書館等2家機構,「嚴格限制我國境內的高校、機構等組織和個人與其進行有關交易、交流、合作等活動。」並提到對哈德遜研究所董事會主席薩拉‧斯特恩、所長約翰‧瓦特斯,負責雷根圖書館日常維護的雷根基金會前執行主任約翰‧希布斯奇、首席行政官喬安妮‧德雷克等4名人士,凍結這些人在中國大陸境內,所有的動產與不動產,還有各類財產。並禁止中國境內的組織、個人與其進行有關交易、合作等活動;對上述的人士,其本人不予簽發簽證,也不准入境。
才與台灣斷交就「無縫接軌」 中國官媒:宏都拉斯與中國建交
台灣外交部於26日上午宣布與宏都拉斯斷交,宏國方面也在26日同步宣布此消息。而就在外交部記者會結束不久時,中國官媒新華社就投下震撼彈,於11點30分報導,宣布宏都拉斯與中國正式於26日建立外交關係。根據《新華社》報導指出,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與宏都拉斯外交部長雷納在北京舉行會談,並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洪都拉斯共和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雙方宣布建立外交關係。報導中指出,宏都拉斯政府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洪都拉斯共和國政府即日斷絕同台灣的“外交關係”,並承諾不再同台灣發生任何官方關係,不進行任何官方往來。外交部長吳釗燮在26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宏都拉斯執政團隊一直對中國存有幻想,經過我方努力,台宏雙邊關係曾經一度平穩,但是中國對宏都拉斯的利誘未曾停歇,外交部對相關情資均有掌握,然而宏國卡蕬楚(Xiomara Castro)政府也同時向我方所求高達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援助,並對台灣和中國的援助方案進行比價,宏方恣意需索,甚至公開釋出錯誤訊息,造成對我政府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