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血糖
」 營養師 血糖 糖尿病 減肥 澱粉全台急凍!天冷應預防腦中風 營養師推「6大飲食」:早晚1杯奶補鈣
受強烈大陸冷氣團及輻射冷卻影響,各地氣溫明顯偏低,昨(28)日晚間至今(29)日清晨多地區更出現9到11度的低溫。而當天氣一冷,除了血壓容易升高,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峰期,營養林世航就建議,可透過6種「日常飲食小撇步」,來有效遠離腦中風的風險。林世航日前在臉書粉專「好食課」發文表示,根據衛福部統計,腦血管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4名,大約每40幾分鐘即有1人因此而喪命,民眾也要從日常開始注重腦心血管疾病的預防。為此,他就提供了6個日常飲食小撇步,有助於遠離腦中風:1、選擇全穀及未精緻雜糧:如糙米、紫米、地瓜、南瓜等,相比於精緻澱粉,因為含有較多纖維,能穩定血糖波動,對心腦健康有益。2、每日2份乳品:攝取足夠的鈣質(如牛奶、起司),有助血管預防高血壓,建議每天早晚1杯奶,也可以2片起司代替1杯奶來補足鈣質。3、吃足3蔬2果:富含纖維的蔬果幫助改善血脂,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每日最好吃足2個拳頭大的水果,跟3個半碗的熟蔬菜。4、善用植物性蛋白:毛豆、豆腐、豆乾等豆製品含較少的飽和脂肪酸,並且無膽固醇,可大大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 5、選擇低脂蛋白質:除了豆類外,蛋白質還可優先選擇魚、蛋類,魚類含有的Omega-3脂肪酸可幫助抗發炎,每週建議吃超過2份魚貝類,一份約半掌心的大小,蛤蠣或牡蠣則大約3湯匙的份量,肉則可優先挑選家禽等較低脂的白肉。 6、適時補充水分:每日喝足體重x30~40cc的水,並以白開水、無糖茶為主,維持身體新陳代謝。此外,林世航提醒,可特別留意腦中風的3大徵兆,包括「Face」臉部表情不對稱,嘴角歪斜;「Arm」單側手臂或腳無力;「Speech」口齒不清,喪失言語溝通能力,若碰到上述情形,發現者要趕緊記下患者發作時間,並趕緊打119求救。
不吃澱粉狂瘦10公斤?網友親身試驗反而瘋狂掉髮,真相太可怕!
「不吃澱粉減肥」是近年來熱門的瘦身法,許多人以為少吃一口飯,就能多瘦一點?但一位網友分享自己的經驗,雖然一開始瘦超快,但卻同時出現大量掉髮、臉色蠟黃、體力下降等問題,甚至連日常生活都受到影響。事實上,極端飲食法帶來的不是美麗,唯有正確地吃澱粉並搭配運動,才能讓你在瘦身的同時維持健康。澱粉是人體的主要能量來源,尤其對於維持大腦和運動肌肉的正常運作很重要,當攝取不足時,身體會啟動「飢餓模式」,不但得燃燒肌肉來供能,還會影響新陳代謝,讓減重效果越來越差!此外,缺乏澱粉可能造成掉髮、皮膚暗沉、免疫力下降等問題,讓你的減重之路充滿痛苦。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想瘦又怕澱粉?其實選對澱粉、吃對量,不僅不會發胖,還能幫助燃燒脂肪、維持能量穩定,以下是正確吃澱粉的小技巧,快筆記!聰明吃澱粉:選擇天然全食物澱粉像糙米、藜麥、燕麥等全穀類澱粉,富含膳食纖維與維生素,能穩定血糖、增加飽足感,避免暴飲暴食。聰明吃澱粉:搭配富含纖維和蛋白質的食物「ALL IN」的明星產品不濾渣豆漿「全食飲」跟小全頭系列,都是採用黃豆、南瓜、甘藷等天然食材製成,可提供高膳食纖維和蛋白質,是理想的低碳水替代品。每一瓶不濾渣豆漿「全食飲」含有10.2克膳食纖維、12.2克蛋白質,相當於4份超商沙拉或1KG的高麗菜的膳食纖維,不喜歡狂吃菜,用喝的也能輕鬆攝取到更多蛋白質與膳食纖維!(圖/品牌提供)造型可愛小巧的小全頭,跳脫一般傳統的饅頭全麵粉、高碳水的澱粉框架,用專利技術把黃豆、毛豆、南瓜原有的豐富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天然營養融入其中,為飲控族群提供高蛋白、高膳食纖維、低碳水的主食新選擇。(圖/品牌提供)而菇類(如香菇、杏鮑菇)低熱量且高纖維,還富含維生素D和多醣體,有助於提升免疫力和促進脂肪代謝,也很建議一起和澱粉食用,同樣能穩定血糖、延長飽足感。五型藥膳即飲代言人詹姆士,曾在記者會上示範一款以杏鮑菇﹑鴻禧菇、美白菇所熬煮而成的百菇湯,菇香濃郁、山藥口感綿密黏滑,喝起來甘甜、清爽又零負擔!是愛菇人絕不能錯過的溫補湯品。(圖/品牌提供)聰明吃澱粉:控制攝取量每餐澱粉的分量約佔總熱量的1/3,以手掌大小為參考標準,不過量也不過少。當然,想要成功減重,除了飲食調整,運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建議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快走、跳繩)和力量訓練(如深蹲、伏地挺身),能提高基礎代謝率,讓身體更有效率地燃燒脂肪;此外,飯後30分鐘的散步,也能幫助穩定血糖和促進消化喔。提醒女生們運動時別忘了記得要穿上兼具柔軟和良好支撐度的運動內衣,小編推薦由瑜珈老師Jodi Guber Brufsky及Michelle Wahler Adams創立的BEYOND YOGA,無論是瑜伽、跑步還是日常穿著,都能在活動中提供理想的靈活性。(圖/品牌提供)
吃地瓜暖胃!醫曝「4好處」:糖尿病患者要避免烘烤
冬天冷吃地瓜可以暖身?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瑜芹指出,地瓜不僅暖胃,還可以讓身體更有活力,並有效提升人體免疫力、促進腸道健康、穩定血糖,好處非常多。但她也提醒,糖尿病患者若要吃地瓜,可以選擇蒸煮的方式,以降低血糖波動。(圖/翻攝自Facebook/美麗而剽悍 婦產科女醫 新竹竹北 張瑜芹醫師)醫師張瑜芹昨(13日)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寒冷的冬天,總少不了一碗熱騰騰的地瓜粥或烤地瓜暖暖身體,尤其地瓜不僅味道香甜,還是冬季不可錯過的健康蔬果之一,包括以下4點好處:提升免疫力:地瓜富含維生素A(β胡蘿蔔素),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還能幫助肌膚健康,冬天也不怕乾燥脫皮!促進腸道健康:地瓜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腸道蠕動,改善便秘,是冬天腸胃懶散的好救星!穩定血糖:地瓜的升糖指數較低,搭配適量蛋白質或脂肪食用,能有效幫助穩定血糖,是冬季健康點心的首選。暖身保暖:地瓜富含碳水化合物,能快速提供能量,冬天吃上一份,不僅暖胃,也讓身體更有活力!張瑜芹文末也提醒,地瓜雖好,但高纖維可能導致脹氣,建議搭配主食適量食用,避免空腹吃太多,糖尿病患者建議選擇蒸煮方式,減少烘烤以降低血糖波動。
走路小腿痛到像抽筋!醫一看竟是「下肢動脈阻塞」:嚴重恐需截肢 建議飲食加1蔬菜
台灣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種類多元的蕈菇,像是金針菇、杏鮑菇、鴻禧菇、雪白菇,健康益處很多。醫師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楊智雯表示,菇類不只可以抗發炎、增強免疫力、預防失智,最重要的是能穩定血糖。楊智雯在粉專《楊智雯醫師 |陪你健康享瘦每一天》分享案例,一名35歲男性業務主管做完健康檢查來找她,說自己有三高問題,年底將近,跑業務跑得更勤,但不知道為什麼走路時小腿越來越痛,覺得有點像抽筋,休息一下會緩解;檢視健康報告,發現男病患血壓(160)、三酸甘油酯高達5、600mg/DL,超過正常值約4倍(正常值<150mg/dl),低密度膽固醇也高達190 mg/DL,糖化血色素8.5%,(正常值應在4.0-5.6%)。楊智雯透露,摸了男病患的足背動脈,發現脈搏很微弱,皮膚溫度也比較低,於是建議他去心臟外科檢查,結果竟是下肢動脈阻塞,後來接受手術放了血管內支架,不然長期阻塞缺氧,最後恐需要截肢;她提到,事後有提醒男病患要好好控制血糖,因為高血糖會造成血管內皮不健康,如果下次阻塞的地方是大腦,恐怕就中風了。此外,她也建議,日常飲食中可以加入菇類,3大原因包括,菇類富含膳食纖維,穩定血糖,保護血管內皮、膳食纖維能與膽汁酸結合,幫助降低膽固醇,以及黑木耳這類菌類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管「塞車」。楊智雯說,菇類不只可以抗發炎、增強免疫力、預防失智,最重要的是能穩定血糖,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避免高糖、高油、油炸食物,這些會讓血糖波動劇烈的食物要少碰,一定要記住,健康不是一天達成的,保持穩定血糖和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讓血管持久通暢。
35歲男走路小腿抽痛!皮膚溫度低 竟是「這1情況」險截肢
減重專科楊智雯醫師日前分享,表示她遇到一名35歲的男病患,有三高問題,先前發現走路時小腿常常抽痛。經過楊智雯看診後發現,病患皮膚溫度低、脈搏微弱,立刻轉至心臟外科檢查,沒想到竟發現患者下肢動脈阻塞,立刻進行手術,免除截肢危機。減重專科楊智雯醫師近日在自己的Facebook粉絲專頁「楊智雯醫師|陪你健康享瘦每一天的貼文」中分享,表示自己前陣子遇到一名35歲男性患者,對方是一名業務主管,有三高問題。對方來看診時表示,自己在跑業務時,常常覺得小腿抽痛,像是抽筋的感覺,不過休息一下就會緩解。楊智雯醫師指出,當下她聽了覺得不太對勁,經過檢查後,發現病患足背動脈脈搏微弱,皮膚溫度也比較低,趕緊轉診至心臟外科。沒想到,對方果然確診下肢動脈阻塞,立刻安排手術置放血管支架,免除了截肢的危機。楊智雯醫師透露,這名病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這次阻塞塞在下肢動脈,幸虧及時處理得當。要是不好好控制血糖,會造成血管內皮不健康,如果下次阻塞的地方是大腦,恐怕就中風了!楊智雯也建議,可以在飲食中加入菇類,因為菇類富含膳食纖維,穩定血糖、保護血管內皮,還能跟膽汁酸結合,有效幫助降低膽固醇。不僅如此,像是黑木耳這類的菌類,算是有名的「血管清道夫」,含有天然抗血栓的成分,能抑制血小板過度聚集,讓血液順暢流動,減少血管內「塞車」的狀況。
55歲女罹肺腺癌「天天吃1菜」5年沒復發 醫揭飲食關鍵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因第1位,但健康飲食可能對預防復發和提升生活品質起到關鍵作用。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近期分享了一個病例,一名55歲女性患者在術後透過飲食調理,5年過去該患者的肺腺癌未再復發,健康狀況也明顯改善的經歷。洪永祥在節目《健康新生活》中分享自己接手的個案,一名55歲女性患者體型微胖,患有高血壓,並有肺腺癌家族病史,其父親因肺腺癌過世。病患因咳嗽長達半年回診,洪永祥立即安排其接受胸腔科檢查,結果顯示右肺上葉發現一顆直徑0.7公分的結節。胸腔科醫師診斷後認為該結節可能為惡性腫瘤,建議進行手術切除。術後患者向洪永祥詢問如何調理身體以促進康復。洪永祥建議患者多攝取以下三類食物,蔥薑蒜辣椒、五顏六色的蔬果以及十字花科蔬菜。患者按照建議,每日攝入大量十字花科蔬菜。而後5年過去,該患者的肺腺癌未再復發,且體重和血壓也有所下降,整體健康狀況明顯提升。洪永祥進一步說明,十字花科蔬菜之所以具有強大的健康效益,是因為其含有「硫代葡萄糖苷」,這種成分經人體代謝後,會轉化為具有抗癌性質的「異硫氰酸酯」或「葡萄硫素」。洪永祥表示,食用十字花科蔬菜不僅有助於防癌,還有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預防骨質疏鬆、保護視力、保護腸胃道、抗發炎、抗衰老以及穩定血糖等八大優點。洪永祥建議,民眾可以將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甘藍、白蘿蔔等納入日常飲食,以增強健康防護力並降低疾病風險。
吃飽想睡怎辦? 醫驚曝「吃飯順序」竟是關鍵
不少人吃飽就有睏意,想睡一下。近日本醫師表示,想防止睡意,吃飯的順序很重要,飯後走個5到10分鐘也能穩定血糖,不過如果有異常嗜睡問題,要盡速就醫。據日媒hint pot報導,筑波胃腸病醫院醫師鈴木隆二表示,吃完飯想睡是因為身體集中能量在消化,尤其吃了大量碳水化合物,血糖會飆升,身體分泌大量胰島素穩定血糖,血糖會驟降,血糖快速速上升和下降都會給身體壓力,讓身體進入「節能模式」,進而感到疲倦。鈴木隆二說,想防飯後瞌睡,可以一天多餐,如原本一天3餐,增到4到5餐,吃飯的順序也很重要,要先吃蔬菜再吃碳水化合物,大約吃一碗的量,可以慢慢降低血糖波動,種類可選花椰菜或是菠菜、蘑菇等,吃碳水時也要盡量慢慢吃。鈴木隆二表示,吃完飯也可以走5至10分鐘,穩定血糖,或是喝茶和咖啡。不過,鈴木隆二也說,如果飯後還是異常想睡,可能有糖尿病或低血糖,如果在白天進食後感到極度困倦,也可能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如果有以上症狀要趕快就醫。此外,美國《Springer》也曾做過一項研究,比對飯後久坐的成年人跟站立組,站立組可以減少9.51%的飯後血糖值,飯後散步則是少17%的飯後血糖值。
「假性飢餓」作祟!工程師一天6餐過胖又中風 醫教「3撇步」不再喊餓
雖然「飢餓感」是身體向我們發出「需要進食」的訊號,不過減重醫師楊智雯指出,其實有很多飢餓感是來自於我們大腦創造的騙局,也就是「假性飢餓」害我們過度進食。楊智雯分享,1名46歲工程師雖然沒有糖尿病,但是體重、血壓過高、甚至一度中風,偏偏一天要吃到6餐。追究其原因,正是高壓力生活導致的假性飢餓。減重醫師楊智雯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其實我們每天感受到的飢餓感中,有許多來自於大腦創造的騙局,即「假性飢餓」,常見原因包括血糖波動、腸胃激素分泌、情緒壓力或社交情境等,會讓人不自覺進食更多。研究指出,血糖在「用餐後急速下降」時,大腦會啟動飢餓訊號,即便此時身體並不需要食物。楊智雯分享,曾遇過一位46歲工程師患者,身高169公分、體重95公斤,血壓長期200mmHg以上,甚至在疫情期間一度輕微中風。當他開始擔心健康,積極減重,但減重過程頻頻卡關。她詢問男子日常飲食後得知,男子三餐正常吃,但一天差不多要吃5、6餐,正餐雖有吃飽,但飢餓感很快來襲,因此會吃點心或消夜,患者原本擔心吃多與糖尿病有關,因家族有糖尿病史,他個人體重也過重。但經檢測發現,她空腹血糖數值、當天抽血檢驗糖化血色素都正常,沒有糖尿病。楊智雯評估,血糖波動的2大因素來自「飲食」與「壓力」。每次進食都會刺激胰島素分泌,血糖因此經常上沖下洗好幾回。加上現代人多為高壓工作型態,若未調節壓力,讓大腦長期處於高耗能狀態,大腦就會釋放假餓訊號,使人吃進更多的食物。面對這種狀況,楊智雯建議這位工程師用以下3招來對抗「假性飢餓」:一、喝一杯水等待:感覺飢餓時,先喝一杯水並等待約10至15分鐘,因為缺水可能會被誤解為飢餓。二、多吃高纖維食物:選擇高纖食物如蔬菜、全穀類和豆類等,以延長飽足感,避免身體過快地發出飢餓訊號。高纖食物也能穩定血糖波動,進一步減少假性飢餓發生。三、調整作息與充足睡眠:睡眠不足會引起飢餓素分泌增加,抑制瘦素(Leptin)的分泌,容易讓人感到飢餓。她同時也建議民眾可以用以上三招去釐清自己感受到的飢餓感,是否是真正的飢餓,不要再讓大腦釋放飢餓的假訊號,學會正確飲食觀念,睡眠一定要夠,並試著為生活減壓,才能讓身心平衡,越來越健康。
吃素更健康?「5種陷阱蔬菜」單吃恐害血糖飆高 醫推3類食物最佳
吃素是健康的觀念,對於血糖控制也有一定幫助。不過,減重專科醫師吳榛槿透露,很多人以為只要吃素就能穩定血糖,事實上素食的選擇和搭配方式非常重要,否則很可能掉入「假蔬菜陷阱」,導致血糖控制失敗,越吃越不健康,其中5種常見蔬菜富含澱粉,對血糖影響大,若單吃或攝取過量會使血糖快速上升。吳榛槿醫師在臉書粉專表示,5種富含澱粉的蔬菜首先是馬鈴薯,若升糖指數高,吃多容易讓血糖劇烈波動;再來是地瓜,雖然營養素比白米飯還多,但現在地瓜都被改良得很甜,應適量攝取;第三是南瓜,雖然營養豐富,但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接著是芋頭,因含有不少澱粉,避免過量;最後是蓮藕,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特別是磨粉燉煮過後,更容易引起血糖上升。醫生提到,吃素的人在控制血糖時,建議可以選擇以下3類食物,這些食物有助於穩定血糖。1、綠葉蔬菜(如菠菜、空心菜、芥藍等)綠葉蔬菜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減少餐後血糖急劇上升,可以有效幫助維持血糖穩定。2、豆類及大豆製品(如毛豆、豆腐、豆漿)豆類食品含有高量的植物性蛋白質和膳食纖維,有助於延長飽足感並減緩糖分的吸收速度,還能提供蛋白質來穩定食慾。3、酪梨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抗氧化抗發炎,有益心血管健康。吳榛槿強調,吃素的確對健康有益,能幫助控制體重和血糖,但同時要注意飲食的搭配,選擇健康的食材和烹調方式,才能達到最佳效果,記得多攝取膳食纖維、蛋白質、好油脂以及適量的優質澱粉,讓血糖更穩定,身體更健康。
颱風過後菜價居高不下 營養師分享青菜「熱量/纖維量」排行…教你低成本聰明吃
康芮颱風雖然已過境,但對台灣農產也是造成重創,估計葉菜類農產未來會有一段時間會居高不下。而青菜又是每日必食的食材,要如何在這段時間低成本的聰明吃,不要花太多錢就攝取到足夠量的纖維量,營養師高敏敏也分享了坊間常見蔬菜的「熱量/纖維量」排行,方便民眾選購。營養師高敏敏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每逢颱風過後,菜價總是居高不下,這讓不少消費者感到無奈。高敏敏認為,既然要吃蔬菜,不妨選擇那些纖維量更高、營養更豐富的種類,讓每一口都吃得更有價值。針對燙青菜的選擇,高敏敏提供一些蔬菜的營養數據,方便民眾能挑選出最適合的蔬菜。以100克為單位,燙完的青菜大約是半碗的量,其中地瓜葉、菠菜與豌豆苗的膳食纖維含量相對較高,分別為3.3克、3.2克和2.3克;而鉀含量最高的則是菠菜,達到510毫克,能有效補充人體所需的礦物質。此外,高敏敏也提到,紅鳳菜、黃豆芽、韭菜豆芽等也是不錯的選擇,纖維含量皆在2克以上,有助於促進腸胃健康。而像高麗菜、大陸妹(福山萵苣)等纖維量雖然偏低,但熱量也是相對更低,適合用來控制體重的朋友。(圖/翻攝自FB)值得注意的是,高敏敏提到,許多人在吃燙青菜時習慣淋上各式醬汁,這些醬汁的熱量也不可以疏忽,其中香油每15克就含有132大卡,遠高於醬油膏(15大卡)和辣椒醬(12大卡),因此在調味時應適量使用,避免攝取過多熱量。高敏敏也強調,膳食纖維在日常飲食中十分重要,尤其對於19歲以上的成人。根據2020年衛福部的建議,膳食纖維的每日參考攝取量應在20至38克之間,具體攝取量會依年齡、性別、活動量以及總熱量的需求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成人每日建議的膳食纖維攝取量應在25至35克之間。高敏敏解釋,膳食纖維不僅能穩定血糖,減緩血糖上升速度,還能幫助排便、改善便秘,並且有助於預防大腸癌。透過增加腸道蠕動,纖維可以使糞便更為柔軟,促進順暢排便,減少腸道內毒素的累積與接觸。(圖/翻攝自FB)
山藥5大功效潤肺止咳又提升免疫力 醫:2種人不能吃
入秋後天氣變化大,有不少民眾會透過食補保養身體。師大昌盛堂中醫診所中醫師林北溟指出,山藥是很棒的養生食材,具有5大功效,其中潤肺止咳在乾燥的秋天有極大幫助,又能提升免疫力。山藥雖然益處多,林北溟也提醒急性胃食道逆流和火燒心患者不建議食用。師大昌盛堂中醫診所中醫師林北溟說明,山藥有滋養肺部的作用,有效緩解秋燥引起的喉嚨不適和乾咳,食用山藥入菜的料理後,潤肺效果顯著,還能改善秋天的呼吸道問題。另外山藥富含消化酶,能夠幫助促進食物的分解,改善脾胃功能,針對食慾不振或消化不良的人,可以適量食用山藥。除此之外山藥中的多醣體有助於調節血糖,針對預防糖尿病和控制膽固醇水平有良好作用,但林北溟叮嚀,山藥雖然有穩定血糖功效,糖尿病會者仍須在醫師指導下適量食用。山藥富含抗氧化成分,可以增強人體免疫系統,抵禦秋冬季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因此在換季時多攝取一些山藥,能有效提升身體的抵抗力,不易生病。不僅如此,山藥具有補益腎臟功能,有助緩解腰膝痠軟、頻尿的狀況,相當適合體質虛弱或腎氣不足的人群,林北溟指出,山藥的滋補作用溫和持久,長期食用可以強身健體。林北溟特別提醒,山藥有許多健康益處,急性胃食道逆流和火燒心患者不建議食用,且山藥屬於澱粉類,過量攝取也可能導致體重增加,宜適量食用。林北溟也提到,山藥挑選以外觀完整、鬚根少且較重的,黏液越多代表越新鮮。不過山藥皮含有植物鹼,容易引起皮膚過敏,處理時可以戴上手套。
冬粉取代白飯能減肥? 醫公布3食物「防血糖暴衝」
想要瘦身的人,只要一聽到「澱粉」就心驚驚!白飯、麵條能免則免,先前就有網友好奇是否能以「冬粉取代白飯」,認為該作法更有助瘦身。對此,家醫科醫師李唐越表示,由於冬粉不一定是以綠豆製成,原料可能含有澱粉類食物,小心吃了變更胖,李唐越就推薦3款有助於穩定血糖的食物,分別是根莖類、五穀雜糧糙米飯,以及蒟蒻麵或豆腐麵。李唐越指出,雖然蒟蒻麵或豆腐麵看起來像麵條,但實際上組成還是一些比較優質的食物。(圖/達志/美聯社)李唐越在《早安健康》YouTube頻道中指出,很多要瘦身的人,會以冬粉取代白飯,但其實這是相當NG的行徑,因為冬粉不一定都由綠豆製成,可能是採用馬鈴薯澱粉,因此對減重的人來說相當不利,除此之外,包括血糖控制者也沒幫助。若想要瘦身或者控制血糖,李唐越推薦3款食物,首先就是根莖類食物,例如玉米、南瓜和地瓜等,上述的根莖類食物屬於中低GI值(升糖指數)食物,加上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對血糖波動影響較小。再來就是五穀雜糧糙米飯,據李唐越表示,五穀雜糧糙米飯除了富含膳食纖維外,還含有維生素和花青素等,對健康好處多多。最後則是蒟蒻麵或豆腐麵,李唐越指出,蒟蒻麵或豆腐麵雖然看起來像麵條,但實際上組成還是一些比較優質的食物,喜愛麵食但又想吃的健康,件以可以更換為上述兩款食物取代一般麵體。
海帶芽好處多多 營養師:穩定血糖、降低膽固醇「這類人不能吃」
隨著近年來健康意識的抬頭,不少人都會希望在日常的用餐中,盡可能的食用對身體有益的食材。近期營養師錢靜蓉就發文表示,其實海帶芽內含多酚和多醣類纖維,不僅能支持腸道健康,甚至還能降低總膽固醇、穩定血糖等功效。營養師錢靜蓉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海帶芽是一種富含營養的天然食材,對人體有多方面的益處。首先,海帶芽熱量低,適合納入體重控制的飲食計劃中。其所含的β-葡聚醣可以減緩消化過程,幫助穩定血糖,從而控制食慾,這對於需要控制體重的人來說尤為有益。此外,海帶芽中的多酚和多醣類纖維具有益生元特性,有助於腸道健康,促進有益菌生長,同時增強免疫系統,抵抗病原體。除此之外,錢靜蓉表示,海帶芽還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多酚成分有助於影響葡萄糖和脂肪的分解與吸收,從而降低總膽固醇和血糖水平。這些特性對於心血管健康和維持血糖穩定有很大的幫助。此外,海帶芽中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碘,這是自然食品中較為罕見的豐富碘來源。碘對於維持甲狀腺功能和正常的新陳代謝至關重要,因此食用海帶芽能幫助確保碘的攝取量充足。但錢靜蓉也提醒,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大量食用海帶芽。由於其碘含量高,甲狀腺功能異常的人,特別是有甲狀腺亢進或其他甲狀腺疾病者,應避免過量攝入,否則可能加重病情。此外,過敏體質者也需小心,某些人對海藻類食物會產生過敏反應,這類人群應避免食用海帶芽。而對於消化功能較弱的人,由於海帶芽富含纖維,過量攝取可能會導致腹脹或不適,因此建議適量食用。
注意!「沒加糖≠無糖」 專業營養師分析市售6飲料「這款糖超多」
隨著健康意識的抬頭,不少人日常飲用飲料的時候,都會刻意選擇無糖的飲料,以此來避免過多糖份的攝取。但營養師李婉萍近日發文表示,其實市面上有許多飲料雖然標榜著「沒加糖」,但這並不代表它就是「無糖」,因為飲料本身很有可能就內含糖分。他也為此分析了市售的6種「無加糖」的飲料。其中,100%柳橙汁的含糖量可以說是相當的驚人。營養師李婉萍日前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根據衛福部的法規,營養標示中的「糖」是指單醣與雙醣的總和,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及乳糖。這些糖不僅可能來自額外添加的糖,也可能是食物本身天然存在的糖。因此,標榜「無加糖」的飲品,雖然沒有額外添加糖,但卻不代表不含天然的糖。李婉萍營養師還整理了六種常見的「無加糖」飲品,並詳細分析了它們的糖份來源。其中無加糖堅果燕麥飲中的糖分來自於燕麥粉,燕麥本身含有天然的澱粉,其中含有天然糖份,每118大卡的飲品中含有16.8克的糖,相當於六包糖。無加糖優酪乳的糖分主要來自於乳糖。優酪乳是由牛奶發酵而成,其中的乳糖讓它喝起來有自然的甜味,每119大卡中含有9.5克的糖,相當於三包糖。100%柳橙汁中糖的來源是果糖。水果本身含有高濃度的果糖,榨汁過程會導致纖維流失,每瓶柳橙汁中大約有26克糖,相當於八包糖。李婉萍營養師還特別提醒,飲用柳橙汁等果汁時需要注意,過量攝取果糖對健康不利,尤其對糖尿病患者尤需謹慎。營養師建議還是直接食用新鮮水果比較好,因為能保留纖維。無加糖高纖豆漿的糖來自於黃豆。黃豆本身也含有天然糖分,但高纖豆漿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穩定血糖。每162.8大卡的高纖豆漿中含有3.2克的糖,相當於一包糖。全脂鮮奶中的糖分源於天然乳糖,因此喝起來有些淡淡的甜味,每191.5大卡中含有13.9克的糖,相當於四包糖。這些糖並非額外添加,而是天然存在於牛奶中的。無加糖高纖燕麥奶的甜味來自於製作過程中使用酵素將燕麥中的澱粉轉換為麥芽糖,帶來自然的甜味。這類飲品屬於澱粉類,但同時富含纖維。每222大卡的燕麥奶中含有17.6克的糖,相當於六包糖。李婉萍營養師強調,單從營養成分來看,這些飲品的糖分看起來很高,但其實都是食物天然的糖分,而非精製糖。日常飲食中,最重要的是減少精製糖的攝取,以維持健康。
每天起來先喝咖啡提神?血糖恐上升 營養師曝最佳「2時機」
許多人每天都要來一杯咖啡,一天才較開始。不過,營養師李羽萱指出,空腹喝咖啡可能讓血糖上升,照皮質醇水平變化,早上起來1到2小時,和下午2到4點喝咖啡較適合。咖啡圖鑑。(圖/翻攝Cofit 我的專屬營養師臉書)李羽萱在臉書發文,咖啡對人體有許多正面影響,如提神、促進排便、改善代謝和心情等,經研究證實,咖啡因和多酚好處多多,不過還是有刺激性,每個人對代謝咖啡產生的物質的耐受度也不同。營養師表示,不建議空腹喝咖啡。(圖/翻攝Cofit 我的專屬營養師臉書)至於能空腹喝咖啡嗎?李羽萱說,空腹喝咖啡可能影響血糖穩定,建議搭配食物飲用,雖然咖啡的多酚能降低游離脂肪酸、三酸甘油酯和總膽固醇,長期飲用有穩定血糖與血脂的好處,但空腹喝會抑制肌肉吸收血糖,導致血糖剩升,也會抑制胰島素作用,讓血糖下不來,第三是提高提高皮質醇水平,導致餐後血糖反應加強。李羽萱指出,喝咖啡也要考慮皮質醇濃度變化,才能讓頭腦清醒,所以待皮質醇濃度的變化,早上清醒後的1到2小時,下午2到4點間,是喝咖啡的最佳時機。李羽萱提醒,如果習慣長期早上喝咖啡,皮質醇濃度會降低,也會依賴咖啡,長久下來不喝就會累,而每個人對咖啡的敏感性也不同,如果會心悸、失眠。建議咖啡減量或不喝。咖啡的好處。(圖/翻攝Cofit 我的專屬營養師臉書)
中秋烤肉「熱量大魔王」來襲 營養師教你5招健康補救法
中秋佳節時烤肉聚餐早已成為近年來大家共同的記憶,然而在歡樂氣氛的背後,卻隱藏著不少「熱量炸彈」!特別是油香四溢的五花肉和琳瑯滿目的各式月餅,多吃幾口可能就超過一天的熱量需求。「COFIT我的專屬營養師」營養師張宜婷提醒,適量享用美食才是保持健康的關鍵,並分享5個補救方式,讓你在享受大餐的同時,也能避免造成身體負擔。張宜婷指出,烤肉是中秋節的傳統節慶,但烤肉桌上常見的牛五花肉、豬五花肉和培根,堪稱是肉類的三大熱量「大魔王」。張宜婷說明每100克(約一手掌大小)牛五花肉含有430大卡,豬五花肉則有368大卡,而培根也有372大卡。這些油脂含量高的肉品,不僅會在不知不覺中累積熱量,經過高溫燒烤還會產生糖化終產物(Ages),過量食用可能導致身體發炎,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如果原本就執行減脂計畫的民眾,如何不在中秋聚餐體重狂飆?張宜婷建議,可以選擇低脂肉類,像是蝦子、蛤蠣、干貝、魚肉、雞肉等低脂高蛋白的海鮮,牛與豬可以挑選牛後腿肉(每100克122大卡)、板腱牛排(166大卡)或豬肩肉(200大卡,低脂、低熱量的蛋白質不僅可以避免攝入過多的油脂,還能增加飽足感。不過,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像是高血壓、糖尿病等,需特別留意醬料、整體澱粉類的攝取,而像是痛風患者則應避免攝取過多海鮮。除了烤肉外,月餅也是中秋節的另一大熱量陷阱。例如一顆「廣式伍仁蛋黃月餅」的熱量高達930大卡,相當於一頓正餐的熱量!其他如雙黃蓮蓉月餅(880大卡/200g)和台式棗泥鹹蛋黃月餅(288大卡/288g),熱量也不容小覷。中秋節狂吃美食熱量爆表,營養師提出5招補救。(圖/初日醫學提供)張宜婷建議,享用月餅時,可以嘗試分食,讓每個人都能嘗到不同的口味,而不會攝取過多。同時,最適合吃月餅的時間點是「白天餐後」,因距離睡覺時間長,可以增加活動量來幫助消耗熱量、減少負擔。若已知當天會吃月餅,則可以在該餐不吃澱粉、減少油脂以平衡整體飲食與減少熱量攝取。如果不小心在中秋期間吃得太多,張宜婷也提供5招補救方式。1、隔天進行輕食調整:如水煮蔬菜、清炒雞肉或氣炸魚等。尤其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於減少發炎。2、增加高纖維蔬菜攝取:如綠花椰菜、菠菜等,能減緩糖分吸收速度,穩定血糖,促進脂肪代謝。3、足夠的飲水量:每日至少飲用2000毫升的水或無糖茶,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脂肪分解。4、間歇性斷食:可實施168斷食法,確保足夠空腹時間,讓身體代謝狀況更理想。5、增加活動量:進行瑜伽、快走,或高強度的有氧運動,促進脂肪燃燒並提升新陳代代謝率。
「10大習慣」恐讓你莫名其妙變胖 水喝太少、吃太快都上榜
不少人都是等到明顯變胖後,才赫然發現自己體重增加,其實細節藏在魔鬼中。營養師高敏敏在粉專列出10大項莫名其妙變胖原因,包括久坐、愛沾醬都是原因之一。●吃太快吃太快的話,大腦來不及接收「飽」的資訊,會不小心吃下更多熱量,建議細嚼慢嚥,吃七分飽就好。●水喝太少水喝不夠會覺得口渴,身體會誤認為是飢餓或渴望食物。●吃宵夜夜間吃宵夜影響身體的代謝,使身體無法有效消化食物,如果配上泡麵、炸物這種高熱量的食物,熱量當然就很可觀。●久坐久坐時,大部分的肌肉都是放鬆的狀態,導致脂肪堆積,且罹患慢性病的風險更高,建議上班一段間就起來動一動。●睡眠不足睡眠不足會影響荷爾蒙平衡,使飢餓素、瘦體素失調,導致大腦對高糖、高油脂的食物特別渴望。●生活壓力除了睡眠以外,生活壓力大也會影響荷爾蒙,使皮質醇上升,導致想吃高熱量食物和甜食,甚至容易暴飲暴食、情緒不穩。●蛋白質不足蛋白質是我們人體能源的重要營養素,蛋白質比碳水、脂肪有更高的飽足感,食物熱效應也較高,可以提高基礎代謝率,在減脂期間也可以維持肌肉量,減少肌肉流失的速度,因此長期缺乏蛋白質容易導致肌少症。●膳食纖維不足膳食纖維可以延長消化時間、增加飽足感,有助於穩定血糖、幫助嗯嗯順暢,尤其吃飯前先來一碗蔬菜,還可以幫助墊墊胃。●愛沾醬無論是火鍋沾醬、沙拉沾醬都是多餘攝取的油脂,像是一份30g的凱薩醬大約就130~180大卡,建議可以換成無糖優格,或是天然水果醋。●吃飯時間不規律血糖和荷爾蒙水平不穩定會影響食慾,增加對高熱量食物的渴望,也會影響到新陳代謝和消化能力。
專家曝「超慢跑」7大好處! 不過「4族群不適合」多加留意
近年來非常流行「超慢跑」,你跟上了嗎?超慢跑是一種低強度、步伐小、速度非常慢的跑步運動。在這種運動中,你可以保持微笑、輕鬆聊天,甚至唱歌,所以也被稱為「微笑慢跑」,是能夠輕鬆上手的健康活動,但到底該怎麼跑,你知道嗎?此外,超慢跑真的有這麼好嗎?來聽聽專家怎麼說。超慢跑的好處台灣健身運動醫學推廣協會理事長陳俊忠教授表示,超慢跑是一種受歡迎的有氧運動,特點在於高效能、低強度,適合各種年齡層,甚至連膝蓋不好的人也可以進行。以下是超慢跑的好處:有氧運動提升全身健康:強化心肺功能與呼吸、改善血糖問題、保持肌肉量、促進循環和代謝。鍛練全身各部位肌肉:特別訓練慢肌纖維,能有效提高身體的耐力和健康狀況。輕鬆減肥燃脂:超慢跑雖然速度慢,但能有效消耗能量,能量消耗比走路多了2.5倍,達到燃燒脂肪的效果,但不容易疲勞或造成運動傷害。不傷膝蓋:超慢跑步幅小、動作輕,避免了足底筋膜炎等問題,不會對膝蓋造成過度壓力,適合各年齡層。穩定血糖:特別適合飯後20分鐘的運動,有助於穩定血糖。改善肝功能:適度運動有助於改善肝臟血液循環。不用出門、不用器材、不受時間與地點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運動,最適合長輩或時間有限制的人。你可以在室內(不管是在家還是辦公室)原地跑,也可以到室外跑,甚至邊跑步邊聊天,增進情感交流。不需要特別的裝備,入門門檻低,只要一雙運動鞋與計時器,就可開始超慢跑。超慢跑的建議速度超慢跑的速度比一般的慢跑還要慢,陳俊忠指出,建議的速度是每小時4~6公里,相當於用10~15分鐘跑完1公里,或是每分鐘踏180步的頻率,比健走的速度稍快一些,可以保持自然呼吸,是輕鬆而有效的運動方式。超慢跑一次要跑多久?依據美國心臟醫學會建議,超慢跑的運動效果最好的時間是30~50分鐘,但因人而異,可以根據個人狀況調整:初學者:建議每天跑10~15分鐘,然後逐漸增加運動時間。有運動習慣者:每次跑30分鐘,甚至可以增加到60分鐘,目標是每週至少達到180分鐘的運動時間。想要瘦身:建議每天至少超慢跑30分鐘,隨著功力增加,時速可以逐漸加快到7公里。超慢跑講求持續度,記得先從輕鬆的節奏開始,逐漸增加距離和時間,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隨著體力的增加,慢慢提高運動強度,以獲得更好的健康益處。正確的跑姿與訣竅陳俊忠強調,超慢跑的正確跑姿是成功的關鍵,以下是正確姿勢建議與訣竅:保持背部挺直:避免含胸駝背。稍微抬起下巴:眼睛看著水平前方,保持自然呼吸。手臂自然擺動:雙手手臂稍微彎曲,大約維持在髂骨上方,隨身體自然擺動。前腳掌先著地,腳跟再落地:重心放在前腳掌,而不是後跟,有助於減輕對關節及膝蓋的壓力。不可以只讓前足著地,變成墊腳跑,因為這樣會造成腳踝和小腿緊繃、痠痛,甚至產生足底筋膜炎的狀況。避免用力踏地:超慢跑的目的是讓心率處於最大心率的60%左右,有燃燒脂肪的效果,同時不會超出心臟的負荷。保持膝蓋微彎:如注音符號ㄍ字型,有助於增加膝蓋的緩衝力、減輕膝蓋負擔。步伐要小,步頻要快:保持每分鐘180步的節奏,可以搭配節拍器的韻律感,使用手機下載節拍器App,調整為180 bpm,選擇2拍,跟著節拍器跑,就很容易掌握節奏。記住「不痠、不痛、不硬(肌肉不會僵硬)、不喘」的原則,超慢跑時保持自然呼吸、微笑的步調,避免過快的速度造成肌肉疲勞和不適感。超慢跑的注意事項超慢跑對關節相對較安全,因為它是一種低強度的運動,以下是一些關於超慢跑對關節的注意事項:低衝擊性:超慢跑的步伐較小,不像高速跑步或激烈運動,會對關節造成過大的衝擊。肌肉支持:超慢跑有助於增強肌肉,特別是腿部和核心肌肉,這有助於支持關節。適度運動:保持適度的運動量,不要過度,以免對關節造成壓力。選擇適合的地面:選擇較軟的地面,例如草地或跑步機,在室內也可以舖瑜伽墊原地超慢跑,以減少對關節的壓力。適當的鞋子:穿著適合的運動鞋,提供足夠的緩衝和支持。哪些人適合超慢跑?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指引,超慢跑適合以下人群:運動能力低下的民眾:即使是肥胖族群,也可將超慢跑作為初階有氧運動。久坐少動的民眾:超慢跑是初階入門的有氧運動,相對簡單且方便,降低了開始運動的阻力。高齡族群:超慢跑不特別追求速度,負擔較小,適合長輩輕鬆上手。超慢跑不需要任何器材輔助,適合運動初學者、沒有太多時間運動的人,或是患有三高和退化性關節炎的族群。哪些人不適合超慢跑?雖然超慢跑適合各個年齡層,但有些人不適合進行這種運動,不適合超慢跑的族群包括:嚴重關節問題的人:如果你有嚴重的膝關節或踝關節等問題,超慢跑可能不適合你。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你有心臟病、高血壓或其他心血管問題,應該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運動。代謝性疾病患者: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謹慎選擇運動方式,以避免低血糖。過度肥胖者:體重過重會增加關節負擔,需謹慎選擇運動方式。超慢跑真的有這麼好嗎?超慢跑讓許多人趨之若鶩,不過陳俊忠提醒,超慢跑也有其缺點,包括:強度太低,不適合一般人:從來沒有運動的人,能以超慢跑開始養成運動習慣,這是很好的,不過它應該只是一個開始,而不是一個終點或目標,因為它的運動強度太低了,如果沒有重大疾病或是身體特別虛弱,花費時間透過超慢跑增加活動量,對身體的益處沒有想像中來得大。比較單調無趣:雖然超慢跑不受地點限制,反覆原地慢跑就能進行,這是它的優點,但也是缺點,如果沒有配合看電視或聽音樂,容易覺得枯躁乏味,不容易養成持續運動的習慣,最後甚至因為覺得無聊而放棄了。建議根據個人喜好來嘗試多元運動,有助於養成運動習慣,像是騎車、游泳、瑜伽、太極拳或氣功,或是登山健行等。專家的建議陳俊忠認為,只要是能夠持之以恆的運動,對於身體健康都有好處,不一定要跟隨流行,每天只侷限於超慢跑。建議除了超慢跑之外,再多找些自己喜歡的其他運動,搭配各種情境選擇適合的運動,讓運動多元化與兼容性,既有足夠的運動強度與時間,達到提升心肺功能與肌力的目的,同時將運動巧妙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成功養成運動習慣,才能活得快活、健康又長久。(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女大生每日僅兩餐「暴肥5公斤」 醫師曝光炎夏3大肥胖理由
炎炎夏日,許多人都胃口不好,甚至有人以此萌生少吃減重的想法。但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許芷瑜醫師表示,先前就曾接獲一個個案,一名每日僅2餐的女大生在短時間內暴肥5公斤,仔細詢問後才知道,原來是「吃錯食物」。根據媒體報導指出,一名19歲女大學生因短短一個月內體重驟增5公斤而感到困惑不已,遂前往診間求助。經過詳細檢查,醫生發現這名女學生的血液檢驗結果一切正常。許芷瑜醫師在詢問患者的日常飲食後,發現該名女大生為了減重,將三餐縮減為兩餐,主食多以超商涼麵或輕食為主。此外,為了消暑,他每天都會飲用手搖飲料,當中也添加大量紅豆、豆花,晚上還會額外享用桶裝冰淇淋。許芷瑜醫師指出,這種飲食模式容易導致體重增加。許芷瑜醫師解釋,患者的飲食雖然看似減少了正餐熱量,但實際上攝取了大量碳水化合物。再加上冰品甜點中含有高油脂和高糖分,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體重的快速上升。所幸患者並無其他健康問題,在醫師的指導下,女大生開始採用211餐盤比例進行配餐,並戒除含糖飲品,輔以核心運動。兩個月後,該名女大生的體重從65公斤降至58公斤,體態比之前更為優美,甚至收穫暗戀已久的男同學的告白,在七夕前夕結束了單身生活。許芷瑜醫師解釋,夏季容易導致體重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三個。首先,夏天氣溫較高,身體調節體溫所需的能量消耗較少,不像寒冷季節會啟動棕色脂肪產熱來維持體溫。其次,為了避暑,人們外出頻率和活動量往往會減少,久坐時間相對增加。最後,夏季食慾不振時,人們傾向選擇涼麵、三角飯糰等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食物,過度攝取可能影響血糖和胰島素阻抗,導致脂肪堆積和營養素缺乏。此外,夏季甜品通常熱量很高,更是減肥的大忌。對於想在夏天既消暑又不想發胖的人來說,許芷瑜醫師推薦飲用無糖果醋。醋酸能改善身體代謝,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有助於穩定血糖,使身體更容易燃燒脂肪。然而,許芷瑜醫師強調,無糖果醋雖然有助燃脂,但仍不能取代水的重要性。此外,許芷瑜醫師建議腸胃較弱的人應控制攝取量,最好在飯後飲用,以避免造成不適。
便宜貨大健康2/「雞蛋富翁」6類人不能當 15種平價蔬果補營養缺口
端午節後雞蛋買氣不佳,國內蛋價近2個月來5度調降,產地價砍到每台斤27.5元為近2年新低,超商盒裝平價蛋一盒只要47元,不少民眾當起「雞蛋富翁」拼命做各式蛋料理,專家提醒膽固醇高、心血管病史等6類人,一天最好只吃一顆蛋,專家並推薦15種營養滿滿的平價蔬果,例如金針菇具有豐富膳食纖維,一包最低只要9元,以及平價蔬菜天王地瓜葉,一大包頂多20元!蛋價創下2年來的新低紀錄,回想過去全台大缺蛋時的天價,許多消費者如今買蛋更完全無心理負擔。營養師程涵宇表示,雞蛋含有豐富蛋白質,有助於組織的修復、肌肉生長,而且研究證明攝取雞蛋可以顯著提高運動後肌肉蛋白質合成率,是適合一家老小經濟又營養的食物。營養師劉怡里建議成年人一天以攝取2至3顆蛋為主,且建議民眾食用全蛋,尤其是蛋黃,因為其中含有維生素A、D、E,以及葉黃素、玉米黃素等,對於眼睛和身體健康都有極大助益。另外應以吃熟蛋為主,因為以水煮蛋而言,其營養吸收率高達99%,遠勝於生蛋的50%,不但營養豐富,且相對更加衛生。其他如炒嫩蛋、煎蛋、蒸蛋、荷包蛋等,吸收率也都在80%以上。程涵宇解釋,水煮蛋吸收率較高原因在於蛋白質的變性,加熱過程可以減少雞蛋中存在的不同胰蛋白酶抑制劑的作用,所以溫度最高的水煮蛋吸收率最高。程涵宇提醒以下6類人最好一天吃一顆蛋為上限,包括膽固醇超標者、族性心血管病史、肥胖、脂肪肝、脂肪肝、血脂異常、天生代謝膽固醇能力不佳或合成膽固醇量偏多者。「對這些人來說,還是盡量攝取少一點膽固醇比較好!」程涵宇說。另外,程涵宇也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推薦15種平價蔬果。「地瓜葉含有蛋白質、膳食纖維、鉀、鈣、鐵、維生素A等營養素,營養CP值很高,其他還包括金針菇、黃豆芽、板豆腐、豆漿、豆干、雞蛋、秋刀魚、鯖魚、胡蘿蔔、地瓜、香蕉、空心菜、木瓜、鳳梨,都是非常推薦的蔬果。」地瓜葉堪稱平價蔬菜的健康天王,一次能攝取到6種營養素,CP值相當高。(圖/報系資料照)程涵宇說,上述15種蔬果大多含有豐富蛋白質、膳食纖維、EPA、DHA、鈣、鉀、鐵、維生素C,都是國人較為缺乏的營養,其中金針菇既便宜又具有豐富膳食纖維,可說是很好的配菜之一,而一大包才20元左右的地瓜葉,不但價格便宜,還能一次攝取蛋白質、高纖、高鉀、高鈣、高鐵、豐富維生素A等營養素,具有促進消化、穩定血壓、骨骼健康、增進皮膚與黏膜的健康等優點。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同樣認為各式菇類的健康益處極多,可說是「超級食物」,包括增強免疫力、抗發炎、穩定血糖、抗癌、改善腸內菌叢、預防失智、延長壽命等。「它們可能是最接近藥物的食物之一。」李思賢也建議以大火、短時間的方式烹飪菇類,因為菇類90%都是水分,如此可以避免過多水分流出和營養流失。至於最近漲價最驚人的水果,目前西瓜一台斤甚至可達40元,程涵宇則推薦木瓜、香蕉、鳳梨這些相對較為平價的水果,例如木瓜目前每台斤大約僅18元,但擁有豐富維生素C,抗氧化能力極佳,建議民眾可以多選擇這類水果品嘗。家事達人楊賢英曾分享如何吃得健康又省錢,她認為要把握3個原則。第一,購買當季盛產的蔬果,一定健康安全又便宜;第二,要妥善保存食材,例如白花椰菜可以直接冷藏,但綠花椰菜就要保持濕度,可以用紗布巾濕敷包裹冷藏,就能延長賞味期;第三,平時烹飪時可以將昂貴、便宜的食材混合使用,這樣就能降低每道菜餚的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