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大玩魔術空間 因為被需要成為不能回頭的產業
我國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在近年在太陽能及風能建置與發電逐漸展現成果,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台灣綠能目前最重要是要跟空間做怎麼樣的整合,發揮疊加的效果,發展再生能源能同時,兼顧發展好農業與漁業。曾文生在今(14日)起於南港展覽館舉辦的2020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記者會中指出,台灣目前光電與風電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跟空間做怎麼樣的整合,明智的使用空間會是再生能源中重要的工作,在台灣可以發揮疊加的效果。他舉例,統計至2019年為止,在整個4.5GW的容量中,有80%是屋頂型的太陽光電,台灣位處於在副熱帶,屋頂型有一個重要的工作是幫室內降溫,這樣的空間利用是優於原本的空間利用。未來政府推動的方向,希望在空間的利用上能增加效益,這點經濟部也會跟其他部會做更多的密切合作。以水產為例,台灣的水產養殖屬於高密度養殖,若採用室內化養殖的方式,具有環境控制較簡單、能源使用效益比較好、結合太陽光電有堆砌品牌效果。種植部分,也看到許多業者思考在維持農作同時,也能發電。曾文生強調,在工構上,關鍵不是光電擺在那個空間會不好,而是用什麼樣的技術、科技去解決可能產能的問題,創造新的價值,能有優於原本的使用效益。另外,海上的風機怎麼做可以帶來海洋水產的重新增加的機會,都是努力的目標。曾文生認為,綠能工作本來就是環境友善的,除了綜效可以環境友善外,進入空間的利害關係人,也是共有的友善關係。或許一開始彼此認知不是那麼清楚,可以透過討論找到未來共同協作的方式,了解風電外也要了解漁民的生活方式,業者也願意溝通這就是正向的開始。隨著再生能源容量增加,已經可以看到備載容量不足狀況會消失的成果,可能會發生中午的時候燃氣機組全部半蹲、水力機組有餘電倒轉運作抽水。加上科技產業也需要再生能源,要有足夠的電量,這些裝置容量在發電出來如何調節與運用就是新的課題,如智慧的儲能設備。曾文生表示,在台灣再生能源的發展不需要被質疑,這是最大的確定,來自於這個產業的形成在於它被需要了,看到我們的半導體需要它、科技產業需要它,台灣的再生能源不可能往回頭走了,綠能轉型不可能往回頭走,有太多產業需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