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孔
」 魚刺 中國 誤食 胎兒 異物![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7/395047/sm-406156fa2be6c2d27c9e0eb07851050d.jpg)
昔賣淫價碼曝!劉喬安與男客「私密對話」流出 點名女藝人:援交界老祖宗
劉喬安(現名劉依函)過去在反服貿學運期間,因一張性感辣照爆紅,被封為「太陽花女神」,事後卻爆出仲介賣淫、吸毒等醜聞,形象大崩壞。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日前發布消息,稱一名台灣女子涉嫌詐欺、販毒等原因被捕,預估近日遣返回台。事後證實該女就是劉喬安,過去黑歷史再度引發討論。據了解,當年劉喬安因為出現在太陽花學運現場,被攝影師拍下畫面,迅速在網路上爆紅,吸引媒體爭相報導,被冠上「太陽花女神」、「太陽花女王」等稱號。此外,電視名嘴彭華幹更在電視節目中講述劉喬安的身材並配上動作,遭外界批評動作低級,有污辱女性之嫌,因此遭到電視台封殺。沒想到,劉喬安同年就被週刊踢爆是高級援交妹,一次要價10萬元台幣。一名香港籍男子稱自己透過友人牽線,還偷拍2人在房內談價錢的整段過程,當時劉喬恩身穿紅色迷你短裙、黑色薄紗上衣性感現身,聽到男方殺價到3萬元,她則說自己在台灣是7萬元,到國外才開10萬元,暗示最低只能接受7萬元。劉喬安因詐欺、販毒等原因成為通緝犯,近日遭美方逮捕。(圖/翻攝自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官網)劉喬安當時還說,「我不是一般的就是prostitute(妓女),就是…可能就是only make love(只是做愛),然後就是這樣」。過程中,劉喬安被問及生過小孩有沒有差?隨後回答「我不是自然產,而且…通常,大家都說我pretty tight(非常緊),我如果很loose(鬆)的話,應該也不會有這個價錢吧!」劉喬安當時辯稱,自己接到電話說有客人要買酒,進房間才驚覺是要援交,甚至爆料「有位假道學真小人的女藝人,明明自己才是援交界的老祖宗,竟敢在第一時間跳出來教訓我。」台北地院判決書指出,劉喬安2015年和應召站首腦「戴姐」仲介女模女星,陪男客出國度假兼賣淫,她本人也直接參與性交易,伴遊4天獲得8萬元報酬,依妨害風化罪判處6月徒刑,緩刑2年。不僅如此,劉喬安2018年搭計程車返家時,遭警方臨檢搜出K他命;她後來坦承染毒達4年,沒有1天停用毒品,導致鼻中膈穿孔,更因此花費約70萬元動手術。2022年,劉喬安透露自己已不在台灣,如今因涉嫌詐欺遭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抓獲,預估近日遣返回台,讓她的黑歷史再度被挖出,引發討論。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395007/sm-09aa05330cb65ece69bf7894f6cfda48.jpg)
昔「太陽花女神」涉販毒在美落網 劉喬安多次整形後「憔悴被捕照」曝光
劉喬安(現名劉依函)過去在反服貿學運期間,因一張自拍辣照爆紅,被封為「太陽花女神」。然而,她曾透露自己染毒達4年,也說過自己已經不在台灣。如今,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發布新聞稿,稱劉喬安因詐欺、販毒等原因被通緝,目前已經抓獲,後續將被拘留,預估近日將遣返回台。根據《壹週刊》報導,2014年底,劉喬安被踢爆是高級援交妹,一次要價10萬元台幣,一名香港男子稱自己是透過友人牽線,還偷拍2人在房內談價錢的整段過程,當時她身穿紅色迷你短裙、黑色薄紗上衣性感現身,聽到男方殺價到3萬元,她則說自己在台灣是7萬元,到國外才開10萬元,暗示最低只能接受7萬元。香港男子隨後拿出新台幣2000元給劉喬安當車資,她則當場換穿牛仔短褲,並回應「我不是一般的就是prostitute(妓女),就是…可能就是only make love(只是做愛),然後就是這樣」。劉喬安還在過程中與男客聊起性事,當被問及生過小孩有沒有差?她還回答「我不是自然產,而且…通常,大家都說我pretty tight(非常緊),我如果很loose(鬆)的話,應該也不會有這個價錢吧!」後來,劉喬安否認援交,並聲稱自己是接到電話告知說有香港客人要買酒,沒想到進入房間才驚覺是要援交,而她擔心對方心懷不軌,只好假裝全程附和男方,也澄清對話全都是瞎掰的。另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劉喬安2018年5月間,就曾向警方供稱她有在拉K;2018年8月間,她凌晨搭計程車返家,遭警方臨檢搜出K他命殘渣袋。2019年4月,劉喬安還開直播,爆料自己染毒達4年,沒有1天停用毒品,導致鼻中膈穿孔,更因此花費約70萬元動手術,讓原本塌陷的鼻子變得更豐潤圓滿。2022年,劉喬安曾在臉書發文道,她已經2年不在台灣了,「沒有家人朋友在身邊又疫情肆虐,看到好多開餐飲、服裝的台灣寶貝們也成重災戶,好多人生活受了影響、還錯過了好多家人與姊妹人生中的大事,心裏有點沈重…完全不想慶祝也沒有心情玩樂」。而在今(2025)年1月23日,她曾在臉書分享自己在美國東北部麻薩諸塞州出差;2月4日,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便發布新聞稿,透露他們在針對性的執法行動中,抓到一名因詐欺、販毒等原因而被通緝的犯罪分子,該逃犯是在2019年5月合法進入美國,卻未依規定於同年8月前出境。而從照片來看,這名逃犯便是護照早已過期的劉喬安。劉喬安因詐欺、販毒等原因成為通緝犯,近日遭美方逮捕。(圖/翻攝自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官網)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8/393168/sm-98680a0e0e39f455c618a79e0fa2d0e7.jpg)
魚刺卡喉別緊張!「4不1早」應對 醫提醒:大口吞飯、催吐恐更嚴重
過年總少不了吃魚,代表年年有魚(餘),不過也要小心吃到魚刺。醫師表示,如果不小心把魚刺吞下去,或是喉嚨有異物,有「4不1早」應對方法。醫師方冠傑在臉書發文,天氣變冷,民眾吃火鍋喝湯,連續兩天遇到有民眾卡到喉嚨,「切勿倉促進食、邊吃邊說話、大口喝下含有骨頭或是魚刺的湯品,民眾進食不小心吞入骨頭、魚刺等異物時,常見以大口吞水、大口吞飯、喝醋、催吐等方式試圖將卡住的異物排除,但其實這些動作都可能使得問題越來越嚴重。」方冠傑指出,如果異物不大,可以嘗試用小鑷子輕取,如果幾次不成功就不要勉強,盡快就醫檢查。1.不要進食:有人會想大口吞飯、吞水,把異物往下推,運氣好一點能推到胃後溶解,不過更常見的是異物卡更深。2.不要催吐:消化道卡異物有人會想催吐,將異物取出,不過有可能會刺激食道蠕動胃酸逆流,再大口吞飯、吞水,推到食道深處,增加穿孔的危險性。3.不要喝醋:喝酸性或鹼性物質不能溶解異物,反而會刺激消化道黏膜受損。4.不要吃藥:消化道卡異物不要吃消炎止痛藥,該藥只能緩解不適,不過異物還在,可能會延誤就醫。5.盡早就醫:找耳鼻喉或腸胃科醫師協助取出異物,如果異物刺太久,可能會深部感染穿孔,嚴重點會危及生命。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2/392622/sm-99a298410aa0c96cbda9637064ddb854.jpg)
心律不整有效治療新選擇 血管外心臟去顫器減少創傷、併發症風險
一名22歲的陳先生,2個月前於學校午休時突然失去意識並倒地抽搐,多虧同學即時進行心肺復甦術,才讓他恢復生命徵象。儘管如此,陳先生起初並未將此事件放在心上,直到在家人強烈建議下,才就醫檢查。經問診發覺患者祖父在中壯年即無預警猝逝,發現其罹患致命性的心律不整。預防復發、猝死危機 EV-ICD提供安全有效治療新選擇臺中榮總心臟內科李冠毅醫師說明,為了有效預防未來可能的再次昏厥及心因性猝死,考量他很年輕且防止血管內導線併發症及瓣膜逆流的風險,決定以最新EV-ICD (Extra-vascular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血管外心臟去顫器植入手術來治療,經2小時手術順利完成。術後於加護病房觀察,1天後即轉至普通病房,目前已康復出院,身體恢復狀況良好。傳統植入式去顫器 存在併發症風險手術由臺中榮總心臟血管中心內外科團隊共同合作完成,臺中榮總心臟內科謝育整醫師指出,傳統植入式去顫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是將去顫器植入在鎖骨旁的皮膚下,其導線會經過靜脈、穿過瓣膜進入心臟,目前手術技術雖已十分純熟,但植入過程中,仍可能有1-5%可能發生心臟穿孔的風險,而導線經過植入後,長期仍存在7%心臟瓣膜損傷、5.8%導線斷裂及1.5%細菌感染等併發症的風險。血管外心臟去顫器 減少創傷、降低併發風險臺中榮總心臟外科魏晧智主任說明,最新的血管外心臟去顫器,免除導線經由靜脈進入心臟的路徑,改由特殊的波浪型導線植入在胸骨下方,去顫器則植入在腋下皮下,減少傳統手術可能造成的創傷,更有效降低併發症發生,提升患者生活品質。臨床研究證實EV-ICD具高度有效性與安全性,目前歐美、澳洲等國際醫學中心也都已於臨床推廣採用。衛福部於2024年核可,臺中榮總手術的成功代表台灣心臟醫療技術與國際接軌,未來能幫助更多患者,讓更多人受惠於這項先進技術。 【延伸閱讀】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160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8/391828/sm-fcdcdfcf42737af613a0c99ee3aaef94.jpg)
罕見!胎兒出生第1天呼吸不規則 竟還在媽媽肚裡就患有闌尾炎
新生兒闌尾炎臨床上較為少見,有可能是因為症狀不典型導致早期診斷困難,更多是透過手術才能得以確診,近日,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接診一罕見案例,有位新生兒出生後的第1天,就被發現呼吸不規則有腹脹,醫生決定急診行剖腹探查術,發現腹腔內有黃色渾濁滲出等異狀,闌尾中遠端有壞死穿孔灶,明確診斷是罕見的在胎兒期就發病的新生兒闌尾穿孔、腹膜炎,所幸闌尾切除術後,新生兒病情恢復順利。據陸媒報導,該名患者是陽陽(化名),他因胎兒窘迫,經歷剖腹產出,豈料出生後的第1天,他就被發現呼吸不規則有腹脹,檢查顯示腹腔有遊離氣體,初步判斷為「新生兒消化道穿孔」,緊急收入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醫生決定急診行剖腹探查術,術中探查見腹腔內有黃色渾濁滲出,右下腹腸管沾黏,膿苔分佈,闌尾中遠端有壞死穿孔灶,診斷陽陽是罕見的在胎兒期就發病的新生兒闌尾穿孔、腹膜炎,所幸闌尾切除術後,病情恢復順利,術後3天開始進食,2周後平安出院。對此,醫師提醒,急性闌尾炎是常見的急腹症之一,但嬰幼兒期闌尾炎尤其是新生兒期闌尾炎少見,因為其解剖生理特點,外加他們無法準確表達,可能僅表現為腹脹、嘔吐、發燒、精神萎靡等非特異症狀。而且由於新生兒的抵抗力較低、大網膜發育不完全,因此缺乏包裹發炎病灶的能力,這就是為什麼新生兒在罹患闌尾炎時常常只表現出哭鬧、拒絕進食等非典型症狀,如果家長們忽略了這些症狀,很容易延誤治療,就醫時往往已出現穿孔,因此要格外注意。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8/390198/sm-02de13414cb65d4e7e4a53f159913d0a.jpg)
國內首例!22歲大學生休克倒地險猝死 血管外心臟去顫器保命
心室顫動是最致命的心律不整,陳姓大學生突然失去意識並倒地抽搐,就醫發現是心室顫動所致,台中榮總醫療團隊考量患者相當年輕,採用血管外心臟去顫器植入手術(簡稱EV-ICD)植入去顫器,這也是國內首度EV-ICD治療病例,醫師表示,新療法更安全有效,也開創心臟醫療新里程碑。近年年輕患者不明原因猝逝頻傳,其中年輕型心因性猝死多與心室顫動有關,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指出,心室顫動約占成人突發性心臟停止的40%,發作時除了心肺復甦術以外,必須盡快在3至5分鐘內電擊去顫,嚴重的患者建議安裝植入式心臟去顫器。22歲陳姓大學生午休時突然休克倒地,幸好有人會心肺復甦術將他救回,事後他聽聞爺爺在中壯年時也莫名猝逝,至中榮就醫檢查時懷疑為基因性心室顫動,在醫師建議下接受EV-ICD,1月7日手術,目前已返家並開始正常的生活作息。中榮心臟內科醫師謝育整指出,傳統植入式去顫器(ICD)技術雖已十分純熟,但植入過程中,仍可能有1%-5%心臟穿孔風險;植入導線後,長期仍存在7%心臟瓣膜損傷、5.8%導線斷裂及1.5%細菌感染等併發症風險。中榮心臟外科主任魏皓智說,最新的血管外心臟去顫器EV-ICD,免除導線經由靜脈進入心臟的路徑,改在胸骨下方植入特殊的波浪型導線、腋下皮下植入去顫器,減少傳統手術可能造成的創傷,更有效降低併發症發生。歐美、澳洲等國際醫學中心2022年開始已於臨床推廣採用,衛福部也於2024年核可,台中榮總今年1月7日完成台灣首例EV-ICD,未來期望能造福更多患者。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9/389719/sm-9183f67e4ad0aba021b611384decf4c6.jpg)
牙口不好…台中男香菇卡小腸4天沒消化害腸阻塞 醫驚覺手術取出
一名40多歲的男子,吃香菇沒咀嚼吞度導致腸阻塞。(圖/中國時報李京昇攝)吃東西沒細嚼慢嚥,香菇卡小腸4天沒消化造成腸阻塞! 台中一名40多歲的張姓男子,因為牙口不好,吃飯的時候,把直徑約5公分、對半切的香菇吃下肚,後來他開始逐漸感肚子不舒服、脹氣,一吃東西就吐,趕緊到醫院就醫,檢查後發現腸子內卡異物,開刀後取出,醫師才驚覺是切一半的大香菇,術後患者才逐漸恢復健康。李綜合醫院外科主治醫師許明賢指出,該患者到院時,自述肚子只有輕微脹痛,檢查後沒有腹膜炎、也沒有發燒,但是,發現小腸的中段卡著一個異物,一開始採用保守療法,用鼻胃管減壓、打點滴補充電解質,試圖讓異物自動消化排出來,但是過了4天都沒改善,男子自己受不了,吃什麼就馬上吐什麼,最後決定手術取出,沒想到拿出來的異物,居然是直徑約5公分的大香菇。許明賢說,患者過去腹部曾經開刀,導致腸子沾黏,腸子比較狹窄,因此在進食的時候,如果沒有把食物咬碎,直接吞下肚,便增加腸阻塞的可能。一般人消化正常,如果誤食異物、沒咬碎的食物,進入腸胃後,都能自行排出體外,除非腸子太小、異物阻塞太嚴重,才會出現腸阻塞,但是如果吃進魚骨、雞骨等尖銳食物,則可能造成腸穿孔。許明賢形容,腸阻塞有如高速公路塞車一樣,腸子前面不通就回堵,每天人的胃液、消化液、膽汁分泌1000多CC,到小腸、大腸才會吸收,但若塞住的話,會有一陣一陣的肚絞痛,伴隨腹脹、腹痛、嘔吐的情形,如果腸阻塞沒有及早發現治療,可能會造成腸穿孔,引發腹膜炎及嚴重感染,甚至威脅生命健康。許明賢表示,腸阻塞的高危險群包括腹部曾經手術的患者、經常性便秘、腸沾黏、年紀大的長輩、疝氣、腹部有腫瘤等患者,比較容易卡住的部位,包括咽喉、幽門及小腸跟大腸交界的迴盲瓣,要避免腸阻塞發生,只能規勸患者,吃東西慢一點、盡量咬碎再吞下肚,或吃比較好消化的東西。由於農曆過年即將到來,家中會有年糕、糯米等應景食品,許明賢提醒,這些食物都比較不好消化,一定要小口、細嚼慢嚥的吃,如果大口吃肉沒有咬碎就吞下肚,消化道不好恐又會導致腸阻塞。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8/389668/sm-48f15f0d75313cd46193a405feee0c63.jpg)
吃魚做1事慘了!醫曝「恐怖畫面」示警 全網嚇壞:以後不敢吃了
許多人都遇過被魚刺梗喉的情情,下意識就是吞飯或喝醋,實際上這是錯誤方法,除了沒辦法解決問題,還可能讓狀況進一步惡化。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副教授李柏賢醫師日前表示,自己當天剛到醫院替患者夾魚刺,發現竟是整塊的魚骨頭,一看便知光靠吞飯、喝醋都不可能推下去,呼籲民眾遇到類似情形還是要就醫。李柏賢日前在臉書粉專「Dr.Le 李柏賢」分享照片,並在貼文中寫道「剛回醫院夾完魚刺,其實看就知道這樣的魚刺,吞飯、喝醋都不可能消失或推下去的。若懷疑吞到異物還是要接受胃鏡檢查及異物取出,然而,內視鏡夾取尖銳物還是要注意出血和穿孔風險」。只見患者體內的異物並非細小魚刺,而是整截的骨頭。醫生呼籲,若遇到魚刺卡在喉嚨的情形,還是要盡快就醫。(圖/翻攝自Dr.Le 李柏賢臉書)醫師表示,通常情況下,民眾會不小心吞下魚刺,有時是邊吃魚邊講話,或是在海鮮粥中有蟹殼或魚刺,也常見病患酒足飯飽中,把魚刺或牙籤放到空杯或空飲料罐中,酒酣耳熱之下又把杯子或罐子拿起來喝,一個不小心就把異物給吞下肚,提醒大家進食時還是要多注意。畫面曝光後,網友忍不住驚呼「魚刺超可怕,從此我不敢吃魚」、「好大魚刺喔!還好人平安無事。真的要小心」、「我也很怕魚刺,所以都盡量買魚刺少的魚!鯛魚、鮭魚、鯖魚」、「真的吃魚要小心,我已經被魚刺鯁在喉3次了,超難過的」、「我五歲拔過!自此我最怕吃魚」、「夾魚刺,可以無痛內視鏡嗎?看起來很可怕」。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2/387622/sm-eb257e256ea78e13c65a3d58a8a041c8.jpg)
劇烈腹痛就醫!驚見「大量糞便」堆腹中 腸道破裂險喪命
有許多人認為便秘是小毛病,往往選擇自行服用瀉藥或放任不管,殊不知這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健康危害。一名70歲蕭姓男子習慣3-5天才排便一次,因連續三週無法排便而出現劇烈腹痛症狀。經檢查發現其腸道內堆積大量糞便,造成乙狀結腸破裂,所幸經由緊急手術處置,包括切除破裂腸道、清理腹腔及裝置腸造口,成功取出多顆硬如石頭的糞便,挽救了患者一命。糞便過度吸收水分腹瀉 服止瀉藥恐致腸道破裂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直腸外科廖師賢主任指出,部分患者可能因糞便的水分被過度吸收,導致排便時僅能排出少量糞水,誤以為是腹瀉而服用止瀉藥,反而使便秘情況更加惡化。這種情況下,若未及時就醫診治,可能導致腸道壓力持續升高,最終造成腸壁破裂的嚴重後果。糞性結腸炎 及早就醫預防嚴重併發廖師賢主任指出,糞性結腸炎是因長期便秘導致糞便在腸道中堆積,不僅增加腸道壓力,更可能損害消化道血管,引發缺血性結腸炎、潰瘍,甚至導致腸道穿孔。若糞便外漏污染腹膜腔,可能併發致命性敗血症。建議若每週排便次數少於三次,且症狀持續超過三個月,應立即就醫診治。防範便祕發生 日常這樣做有幫助廖師賢主任提醒,預防便秘的方法,包括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增加日常運動量、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以及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特別是老年人或久坐族群更要注意排便習慣的改變,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早尋求醫療協助,以免釀成嚴重的健康問題。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387009/sm-f3cccfd344f691cca998cb858c7136e1.jpg)
11歲童突腹瀉、血便! 就醫檢查竟罹患罕見「克隆氏症」
跨年聚會多,容易因飲食不當引發腸胃不適。近日一名11歲男童出現持續腹瀉、腹痛及血便症狀,原以為是單純的腸胃炎,經診所就醫服藥後仍未見改善。後轉診至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小兒腸胃科檢查,才確診為罕見的發炎性腸道疾病「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克隆氏症診斷關鍵 在於完整檢查小兒腸胃科鄭弘彥醫師表示,男童就醫時已持續數周的腹瀉、腹痛及血便,消化道異常出血不止是重要警訊。經由上消化道內視鏡發現十二指腸有線性潰瘍,下消化道內視鏡則見大腸局部發炎,為完整檢視小腸病灶,進一步安排膠囊內視鏡檢查,發現遠端迴腸有明顯潰瘍伴隨出血,糞便檢體也顯示腸道發炎指數中的糞便鈣衛蛋白明顯上升,這種消化道發炎的跳躍式病灶正是克隆氏症的特徵。在接受藥物治療並配合「克隆氏症排除飲食」後,男童症狀已獲得改善,目前僅需定期追蹤。及早就醫治療 避免併發症鄭弘彥醫師指出,克隆氏症是一種會影響從口腔到肛門之間任何部位的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具有跳躍性病灶的特徵。雖然確切病因未明,但可能與遺傳基因、飲食習慣及環境因素有關。若未及時診治,可能引發貧血、腸道穿孔、膿瘍、營養不良或生長遲緩等併發症。由於初期症狀易與一般腸胃炎混淆,鄭弘彥醫師建議,兒童及青少年若出現慢性腹瀉合併長期腹痛或血便等症狀,應儘速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8/383078/sm-b570f2400a52255f65771b0caaa2987f.jpeg)
誤吞魚刺竟「穿胃扎肝」 中國主持人緊急住院手術「消失5天」
中國上海知名主持人百克力近日自曝,自己日前到武漢工作,午餐吃了一道江水魚,結果下午化妝時開始腹痛,起初誤以為是普通腸胃不適,直到當晚腹痛加劇,才在朋友建議下前往武漢協和醫院急診。結果發現自己誤吞魚刺,魚刺穿刺胃部、扎到肝臟而緊急手術。百克力也提到,自己因腹痛住院五天,推掉所有工作,並提醒大家吃飯時要細嚼慢嚥,避免發生類似情況。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在經過CT檢查後,醫生發現百克力的腹部內有一根長約4.4公分的魚刺已刺穿胃部,並扎到肝臟。也因為如此,百克力後來在急診外科接受腹腔鏡微創手術。好在手術過程順利,魚刺最終順利取出。武漢協和醫院急診外科主任趙剛指出,魚刺穿透胃部十分危險,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可能引發腹腔感染和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幸運的是,百克力這根魚刺滑入胃中,未卡在食道,否則風險更高。如果魚刺刺破食道或主動脈,將直接造成致命的大出血。趙剛提醒,魚刺卡喉嚨的後,許多人會採取催吐、喝醋或吞飯等「土方法」來應急。但這些方法不僅無效,反而可能使魚刺刺得更深,甚至可能因此引發嚴重感染或穿孔。趙剛表示,喝醋無法軟化魚刺,反而可能灼傷食道黏膜;大口吞飯團或青菜,可能將魚刺推入更深的位置,加大取出的難度,甚至損傷消化道或引發大出血。趙剛建議,遇到魚刺卡喉時應停止吞咽,先輕咳嘗試將魚刺排出。如果魚刺較淺,有時可隨唾液排出;但若有持續吞嚥疼痛,應儘快前往醫院,由專業醫生根據異物的位置和大小決定取出方式。趙剛特別強調,尤其是卡在食道深處的魚刺,必須借助喉內鏡或其他專業工具取出,以免造成更大損傷。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8/382638/sm-6e6acb339be6c41dadd50888ef8b08cc.jpg)
又是禾馨?女控訴摘除子宮肌瘤釀腸穿孔、子宮破裂 執刀醫師回應了
禾馨診所再爆醫療糾紛,台北市議員秦慧珠今(13日)陪同一名受害者C女召開記者會,控訴去年到禾馨診所接受子宮肌瘤手術,術後卻因處理不當,造成子宮沾黏、腸穿孔等,被迫到其他醫院進行修復手術,肚子上留下巨大疤痕,讓她身心受創。對此,禾馨診所事後透過新聞稿表示,事件在今年6月已經進入司法程序,責任歸咎交由主管機關和專家學者認定。執刀醫師也發表聲明,表示自己在病患赴其他醫院治療期間,他本人或助理每日都前往探視,並承擔看護費用,同時協助病患家屬照料事宜,若仍有未盡周全之處,懇請病患直接告知。在記者會上,受害人C女控訴,去年6月7日在禾馨民權婦幼診所檢查出有超過5公分的子宮肌瘤,之後接受診所建議,於6月27日、7月4日2度接受該診所韓健明醫師執行「子宮肌瘤射頻消融手術」 。C女在記者會中質疑,韓醫師明知超過5公分的子宮肌瘤「不適合用該手術」,但仍對受害人施作,術後出現子宮、小腸穿孔破洞,造成腹膜炎等嚴重併發症,且子宮肌瘤卻並未消除。C女現場也播出與醫生的討論過程,哽咽表示,醫師承認有錯誤、也說要負責任,但卻一項都沒做,批評醫生「一點醫德都沒有」、「草菅人命」。C女表示,她後續因腹痛難耐,自行轉入國泰醫院急診,經診斷有氣腹及腹水子宮破裂、腸穿孔腹膜炎症狀等症狀,醫囑應立即處行剖腹修補手術。但沒想到,韓健明竟阻止在國泰醫院就醫,要求轉入韓所熟悉的長庚醫院治療,拖延2周後才開刀,且長庚醫院手術經歷5小時才找到腸破裂的部位進行縫合,術後恢復過程十分痛苦。C女還強調,韓健明醫師及醫療團隊「態度冷漠」,未好好處理其術後併發症,並對她調閱自己的病歷資料設置阻礙,不讓她了解病歷相關資料。台北市議員秦慧珠則表示,該醫師施作失敗且無效之手術,延誤病情造成受害人身體嚴重傷害,受害人C小姐深切希望台北市衛生局能主持公道,查處相關違反醫療法規情節,也呼籲該醫師誠心出面道歉,並依承諾負起應負之責任。針對記者會爆料內容,禾馨診所透過新聞稿回應:本事件在今年6月訴諸媒體時已進入司法程序,此刻正由檢方偵查中,責任歸咎交由主管機關與專家學者認定,並由雙方律師代為出面協調,盼能尊重司法獨立精神並不浪費媒體資源,達成雙方合意和解,本院仍將盡力協助醫病雙方達成一致協議。而執刀的韓健明醫師也委託律師發布聲明,表示此案與今年6月間週刊報導的醫療爭議案件為同一事件,目前已進入司法程序。基於偵查不公開原則,無法提供案情細節及相關資料,並呼籲外界尊重司法調查。他對事件造成的社會紛擾深感抱歉。韓醫師在聲明中指出,案件發生以來,他自認全力傾聽病患需求,試圖分擔其不安,並持續對病患展現關懷。病患在其他醫院治療期間,他本人或助理每日前往探視,並承擔看護費用,同時協助病患家屬照料事宜。聲明稿中進一步表示,若病患認為韓醫師仍有未盡周全之處,懇請直接告知,但否認有「不聞不問之情事」。聲明中還提到,雙方曾多次嘗試調解,雖未達成共識,但所幸病患目前身體狀況良好,已恢復正常業務活動。他認為,本案未來可在司法機關及相關專家學者的專業認定下獲得妥善解決。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0/381540/sm-b287cea8f4f584cad3c0bb93a24ab9a6.jpg)
日本女性的整型範本出爐 專業醫:「這3位」女藝人最常提及
近幾年來醫美盛行,不少女性都希望自己的美貌能夠符合自己心目中的審美,所以在跟醫師溝通時,大多會用「某某藝人」來舉例。而日本的醫美醫師就提到,有3名女性藝人在近幾年時常成為顧客的範本。根據《週刊女性Prime》報導指出,日本醫美醫師受訪時就提到,近幾年許多來諮詢醫美的女客戶,時常將3名女性藝人當作範例,分別是橋本環奈、佐佐木希與石原聰美。報導中提到,橋本環奈以其「不過高、不過大」的「忘鼻」成為潮流代表。他鼻子的線條與比例不僅自然且恰到好處,成為許多女性追求的目標。醫師解釋,為了模仿橋本環奈的特徵,減少鼻子體積的手術是一個有效的方法,讓鼻子的整體輪廓更符合他的風格,這也會讓臉龐充分展現出清新與可愛的魅力。而佐佐木希則是因其平行雙眼皮與修長而深邃的眼型而大受歡迎。其眼部特徵讓整體面貌更加立體且吸引人。雙眼皮手術成為許多女性希望接近佐佐木希眼型的重要選擇,透過雙眼皮手術,可以強調眼部線條,並使眼睛更加迷人,添增典雅與精緻的美感。在石原聰美的部分,則是以其鼻子到下巴的完美E線輪廓聞名。石原聰美的側臉曲線不僅流暢,還展現了極高的和諧感,是女性模仿側臉美學的典範。醫師建議,透過玻尿酸注射等輪廓調整術,可以模仿石原聰美的E線,讓鼻子與下巴的比例更加平衡,實現柔和與立體並存的美貌效果。除了上述3位藝人外,其實綾瀨遙也是時常被詢問的範例,綾瀨遙以其清透肌膚為代表,是許多女性渴望擁有類似的膚質。美容外科醫師建議,可以結合多項療程,例如水氧煥膚(HydraFacial,台灣稱水飛梭)深層清潔毛孔,電穿孔導入(Electroporation,台灣稱微電流美容)幫助美容成分滲透至肌膚深層,光子嫩膚(PhotoFacial)改善膚色不均,或碳酸換膚(Carbon Peel,任何的酸類換膚均屬此類)促進角質代謝。這些療程因效果顯著且負擔較輕,深受許多人的喜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9/380979/sm-395d3b7599abb13ea6428941539a8728.png)
胃痛別亂試偏方! 他喝油吃冰舒緩竟成「胃穿孔」
一名30歲男子在用餐時突感劇烈腹痛,被送至急診後確診為胃穿孔,緊急手術修補。外科醫師陳榮堅透露,這名患者既無吸菸飲酒習慣,也未感染幽門桿菌,經詢問後才知道,原來是男子長期聽信偏方,以喝油或吃冰舒緩胃痛。陳榮堅提醒,胃痛時不應使用偏方,否則嚴重可能會導致胃穿孔。陳榮堅醫師提醒,不要輕易嘗試偏方。(圖/翻攝自陳榮堅臉書)日前陳榮堅在臉書「外科陳榮堅醫師—不藏私的漸健美園地」分享,一名30歲的男性吃飯吃到一半因為肚子痛到被送來急診,檢查發現他已經胃穿孔,必須緊急手術把胃補起來。經詢問後發現,他為避免服用胃藥引發骨質疏鬆,長期聽信偏方,以喝油或吃冰舒緩胃痛,導致病情惡化。陳榮堅指出,胃的環境就跟鹽酸一樣,當黏膜受損時,就等於有鹽酸在侵蝕胃部。這時如果沒有使用抗制酸的藥,反而是用一些偏方,像是「喝油」、「吃冰」不僅無效,還可能延誤治療,導致胃潰瘍惡化為胃穿孔。陳榮堅解釋,胃痛或胃不適的常見原因包括胃痙攣或胃潰瘍。胃痙攣可以使用解痙攣的藥物治療,而胃潰瘍則是胃黏膜受損,被如同鹽酸般的胃酸侵蝕所致,需服用抑制胃酸的藥物控制病情。他補充,胃潰瘍還有另外一個常見的原因是「壓力」,學生要考試前,因壓力過大,胃部可能會有稍微發炎的狀況,只要調整飲食、作息,並輔助一點簡單的藥物,配合適度休息,通常可以得到改善。許多患者因迷信偏方導致病情惡化,甚至危及生命。陳榮堅提醒,如果有任何疾病,還是要使用正規的藥物治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8/380198/sm-66f4f2dbdadb86404ad4631247c12119.jpg)
把電池放入嘴裡咬「直接爆炸」 雲南2歲童「口冒白煙、血肉模糊」
中國雲南大理一名2歲孩童,因好奇將3號電池放入口中咬,結果電池直接爆炸,孩童的臉部也被炸得血肉模糊。好在歷經搶救後,目前孩童並無生命危險,臉部受傷的部分也正在接受康復治療中。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指出,整起事件發生於11月23日,當時這名2歲的孩童在房間中獨自玩耍,突然房間內傳出「砰」的一聲巨響,隨後傳來孩子的尖銳哭聲。孩子父親事後表示,自己衝進房間後,看到「孩子嘴裡冒著白色煙霧,口腔內大量黑色粉末混合著血液,地板上則是電池空殼,且電池負極金屬片不見了。」後續受傷的孩童被緊急送往大理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搶救。醫生發現孩子的嘴裡含著被燒焦的柱狀物體,並伴隨著血肉模糊的「血洞」,情況極其危急。口腔顎面外科值班醫生在檢查後也發現,電池保護蓋及集電器卡在孩童的咬肌和頰肌之間。由於電池內含有強鹼性物質,進入體內後會迅速釋放化學物質,對周圍組織造成嚴重化學燒傷,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此外,電池廢液中含有汞、鉛、鉻等多種重金屬,尤其汞是對人體中樞神經破壞力極強的毒性物質。也因為情況十分危急,口腔顎面外科的醫生立即聯絡麻醉科安排急診手術,並在孩子入院後一小時內完成「口腔爆炸傷清創術與異物取出術」。後續也成功取出電池保護蓋、集電器及殘留碎屑,並幫小孩完成止血、清理創口及對位縫合。幸運的是,爆炸的傷害僅局限於口腔軟組織多處穿孔,未有電池碎片被吞入體內。經過醫緊急治療後,孩子無生命危險,目前在口腔顎面外科接受術後康復治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連日噁心嘔吐以為消化不良 男子就醫驚見「矽膠手套」卡胃裡
南投一名約40歲男子連續多日腹脹、噁心、嘔吐,起初家人以為是消化不良,自行服用胃藥仍未見效,到醫院檢查才驚見胃內卡著一雙矽膠手套;另外還有一名約32歲男子誤吞4顆電池,被緊急送醫取出,所幸2人經手術將異物取出後,均無大礙。南投醫院表示,近日一名年約40歲男子連續多日腹脹、噁心、嘔吐,起初以為是消化不良,但到醫院經內視鏡檢查後,赫然發現男子胃部有一雙矽膠手套。由於手套在胃內停留過久,無法被胃酸分解,最後變硬發黑卡在十二指腸。外科醫師許家榮為他進行腹腔鏡微創手術,成功取出手套。術後男子症狀緩解,不到一週就順利出院。另一名32歲男子則因吞下4顆3號電池被送至急診,肝膽腸胃科醫師黃耀光透過X光檢查,確認電池分別卡在胃部及十二指腸,隨即進行內視鏡手術成功取出,男子於術後隔日康復出院。許家榮指出,誤食異物的處理方式需視病患個別情況而定。異物若停留於食道或胃,通常可透過內視鏡取出,但如果異物過大或已進入腸道,就要透過手術取出。他提醒,民眾能會不小心吞入一些體積較小的異物,部分非尖銳異物可以等待身體自然排出,但別針、鈕扣電池或巴克球等危險物品,建議民眾若誤食務必盡早就醫處理,否則嚴重可能引發胃腸破裂、腹膜炎或敗血症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常見吞食異物的項目中,鈕扣電池最為致命,因其在人體內潮濕環境很可能短路,導致產生熱能,對黏膜或組織造成傷害,而電池的強鹼性也會腐蝕人體內組織器官,造成組織壞死、食道灼傷,腸穿孔或胃穿孔,並引發大量出血,危險性極高,必須在誤食後的幾小時內迅速取出,晚了會有生命危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8/378778/sm-bb45e6ef2681bc6026248b53487f8a6b.jpg)
孕婦要求早點生 台大醫剖腹驚見新生兒「內臟外露」:在向媽媽求救
日前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施景中分享了一個感人的醫療故事,一名懷孕33週的孕婦因感覺胎動異常,擔心胎兒健康,主動要求提前剖腹產,結果成功挽救一名內臟外露的新生兒。施景中在臉書表示,這名孕婦於孕早期轉診至台大醫院,當時胎兒被診斷出腹裂畸型。這種罕見的胎兒疾病雖嚴重,但出生後治療效果通常良好,於是孕婦夫婦選擇繼續在台大追蹤治療。然而隨著胎兒發育,臟器外露的情況逐漸加重,甚至懷疑伴隨腸道阻塞或穿孔等複雜問題,「不過這將來出在外科醫師巧手修補下,一樣可以有很不錯的結果」。然而幾天前孕婦向施景中表達胎動減少且身體不適的擔憂,希望能夠提前生產,「可能是跟胎兒心電感應吧,她覺得胎動比以前不好。而且她人也不舒服,因此忐忑不安、詢問我是否可以提早生產?」在經與小兒外科、新生兒科等醫療團隊評估,確認具備處理能力後,孕婦當晚即住院。隨後施景中帶領團隊為孕婦進行剖腹產,術中發現胎兒內臟外露程度遠超預期,包括腸子、胃部和膀胱均外露,甚至外露部分超過胎兒腹腔的容量,「內臟外露的部分,甚至比寶寶腹腔的體積都還大」。此外,施景中表示,胎盤出現嚴重水腫,重量約為胎兒體重的一半,顯示胎兒在子宮內可能已出現鬱血性心衰竭的跡象,「只是我們做的種種測試並沒有顯示到有異常。是小孩向媽媽發出求救訊號,媽媽也感受到了,所以昨天來才會憂心忡忡眉頭深鎖」。新生兒出生後,台大小兒外科國寶級醫師許文明教授立即接手,耐心地將所有外露器官逐一放回腹腔,歷經數小時手術順利完成。施景中表示,「我其實無法想像,那麼多的臟器外露,怎麼有辦法把它塞到一個小小的空間裡面?而且寶寶並沒有表現出compartment syndrome(腔室症候群)」。術後施景中向這位年輕媽媽報告手術順利完成,這名媽媽也感動落淚,他感慨地說,「幸好她和我們的共同決定沒有錯,在正確的時機把小孩解救出來。南無觀世音菩薩。這個媽媽對小孩來說,真的是個菩薩」。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7/375537/sm-7e7cdfac7258d4273106b1f0bdef620d.jpg)
萬安「真」警報1/萬安指和平新生天橋年限到? 支持者翻中央規定打臉
佇立北市大安區42年的新生和平天橋,原訂11月4日拆除,因居民陳抗暫緩。蔣萬安要求局處續溝通,但應堅持對的事不該「父子騎驢」,外界解讀他「拆意甚堅」,「挺拆派」也大聲讚蔣有魄力。但「反拆派」質疑,市府工務局與交通局迄今提出的拆橋理由,皆遭護橋民團反駁,質疑蔣是被「不用功」的官員誤導,要求當面與市長溝通,但迄今無回應。反拆派氣不過,在蔣萬安、市府社群網站下留言抗議,批市府罔顧市民對積極參與公共政策和文化保護,卻想誤導輿論便宜行事。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圖右)及工務局長黃一平召開記者會,堅稱和平新生天橋使用年限將至,結構有問題,並可能影響駕駛視線,所以要拆除。(圖/報系資料照)國民黨市議員徐弘庭曾在議會質詢時,指新生和平天橋是北市民共同記憶,問蔣既強調「人本交通」,「人車分流」不就是行人最好的保障,為何執意拆橋、扼殺人車分流可能;蔣萬安則以該橋「超過使用年限」、「太老舊」,強調市府拆意已決。但蔣萬安列舉的理由其實有待商榷。「守護和平新生天橋」連署發起人林玟君說,在民進黨議員簡舒培要求下,北市府在強拆天橋倒數三天前,首度與居民溝通。市府新建工程處一位林副總工程司在會中曾指,天橋超過40年使用年限,結構有問題務必拆除。但熟悉建築法規的民眾當場質疑,「40年期限」其實是中央政府要預防縣市亂蓋建設,財政部訂的「公有財產(天橋)使用最低年限」,著眼為防弊,不是使用年限。另目前還有12座天橋,年紀都比新生和平天橋大,北市太平國小天橋甚至已用55年,因民意反拆,市府修繕維護後續用。和平新生路口的斑馬線距離長,有行人抱怨綠燈秒數太短,尤其輪椅族因為沒有行人電梯可上天橋,必須有看護陪伴才能平安穿越馬路。圖為天橋護橋團體發言人蕭凡奕(圖中棕色外套者)推著一位坐輪椅老太太,趕在綠燈變紅燈前以跑步過馬路。(圖/薛孟杰攝)擁有美國建築師執照的顧小姐也說,新生和平天橋雖逾數十年,但當初的設計並不落後,可拆鋼樑讓維修很方便。她檢視「北市橋涵管理系統」,發現2024年5月17日,「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有限公司」才剛完成天橋的結構檢查,認定只需修繕天橋外側飾板鏽蝕穿孔即可,結構無虞,新工處為何不到半年即改口,天橋結構堪慮。官員卻僅答覆是依行政程序辦理。本刊調查,該天橋周邊有三個里,唯一「堅決反拆」的龍坡里里長黃世銓,為國民黨籍,他早從柯P時就反對拆橋。針對蔣喊拆橋,他原婉拒受訪,不想讓蔣為難,但當問到「拆橋後交通配套」是否完善?他坦言,整體評估應尊重交通局專業,但他有責任提醒蔣市長,包括行人專用全時相(路口車輛全暫停僅行人可走)、增設路口庇護島(讓行人分段過馬路)等配套,柯P時代早已作實驗,證實效果很差,柯市府最後才「象徵性」拆掉和平新生天橋原八座樓梯中的三座「算給拆橋派交代」。守護和平新生天橋的連署發起人林玟君(右)以及發言人蕭凡奕疾呼,蔣萬安市長實地會勘天橋,聽取護橋團體的意見,攜手共同保護弱勢行人行的安全。(圖/黃威彬攝)記者實地觀察,發現和平新生路口距離長、車流大,有長者怕不及過馬路,綠燈剛亮就吃力地一跛一跛邊跑邊走。另外,一位無看護陪同的老太太,因天橋無電梯可上下,老太太先費力將輪椅倒轉360度下人行道,接著在馬路上費力回轉輪椅360度,準備過馬路,此時綠燈卻已快變紅燈,大排長龍的右轉車見狀,急按喇叭提醒老太太,行人則驚呼大叫小心,若非正受訪的護橋民團發言人蕭凡奕見狀,快步跑向老太太,急推輪椅過馬路,輪椅勢必被卡車陣中。讓人更好奇,蔣市府若要保障弱勢行人,怎不考慮比照「民權西路承德路口天橋」、增建無障礙升降電梯上下,執意拆橋豈不捨本逐末、徒生後患?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375143/sm-839cb66e80aa28c8cddec02a91d93c11.jpg)
30歲女懷孕8個月「胚胎離奇消失」 醫生揭真相:要馬上動手術
大陸30歲左右的女子小韓(化名)懷了二胎,因孕初期有少量陰道流血,當地醫院檢查後考慮「先兆流產」保胎治療。此後,生過一娃的小韓覺得自己經驗豐富,竟然沒做一次產檢,眼看懷孕8個月肚子還沒變大,粗心的小韓這才覺得不對勁,趕緊前往醫院檢查,結果卻讓她當場傻眼。《都市快報》報導,小韓的超音波檢查顯示,其宮腔內混合回聲4.4×4.3×3.0厘米,囊性回聲2.5×2.1厘米,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3.82mIU/ml,代表小韓不僅沒有懷孕,還有宮腔病變。由於手術難度大,最終小韓找到了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婦科主任呂雯。醫生仔細詢問情況,又結合三維超聲、化驗血和磁共振結果,告訴小韓這叫「稽留流產」。呂雯解釋,稽留流產又稱「過期流產」,是指胚胎或胎兒死亡滯留在宮腔,沒有及時自然排出,表現為早孕反應消失,有先兆流產症狀或無症狀,子宮不再增大反而縮小。如果已經到了妊娠中期,孕婦腹部不見增大,胎動消失,婦科檢查子宮頸未開,子宮較停經周數小,質地不軟,未聞及胎心,檢查B超基本可以確診。一般稽留流產可以通過清宮手術處理,但小韓胎停後遺留時間太長,普通清宮術困難,容易出現出血、感染、子宮穿孔、殘留和宮腔黏連等情況。小韓屬於晚期稽留流產,胚胎組織機化(鈣化、老化)已經與子宮壁緊密黏連,而通過宮腔鏡手術,取胚的同時還可以處理宮腔沾黏組織,對宮腔的傷害也會更小一點。憑藉豐富的經驗,呂雯通過宮腔鏡手術一次性清除了妊娠物和沾黏帶,手術過程非常順利。醫師也希望患者吸取這次的教訓,如再懷孕,一定要做好定期產檢,收獲健康的寶寶。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7/374477/sm-1eab02e13195acb88633a03919d053be.jpg)
隋棠今天不當「特務太太」!穿上黑色透視禮服現身路易威登皮革珍稀展,透露看到太多美包會有選擇障礙症!
幾天主演的台劇《太太太厲害》才剛火熱上檔的隋棠,擺脫特務女打仔身分,以一襲黑色鏤空蕾絲禮服性感現身路易威登2024珍稀皮革展,還大聊女生買包經!(圖/品牌提供)提到今天這身性感look,隋棠笑說自己有很認真的做好防範工作,該貼的都有貼,雖然感覺很透視,但其實什麼都看不到XD!而作為造型亮點的這咖手提包,也是本次展覽中的獨家限定包款,在白色鱷魚皮革上還鑲綴有75顆珍珠及天然珠母貝LV Logo,讓隋棠大讚已經是收藏品等級了!Capucines East-West Mini白色鱷魚皮革鑲綴珍珠手袋/1,050,000元(圖/品牌提供、吳雅鈴攝)而被問到今天看展有沒有特別相中哪款包包?隋棠分享這次現場有展出許多限定色、限定設計的款式,必須仔細逛一下才能決定,看來女生遇到美包都會有選擇障礙症無誤XD。隋棠手提的Speedy P9 Bandoulière 25 水洗牛仔藍鱷魚皮革手袋/1,350,000元(圖/品牌提供、吳雅鈴攝)此次路易威登2024珍稀皮革展,在巨型硬箱外觀的展覽空間內,共有展出超過500多件珍稀作品,除了隋棠示範的白色鱷魚皮革Capucines Mini,還有鱷魚皮革飾面的「玫瑰芭蕾粉撒哈拉Sahara Rose Ballet Pink」、「淡粉石英Pink Quartz」,品牌代表性的Capucines、Side Trunk、Petite Malle、Twist等女士經典包款。(圖/吳雅鈴攝)而男包部分則有靈感來自夜空與星辰元素的「Full Moon光暈月夜」、可展現石墨岩的有機質感與不規則美感的「石墨岩灰Anthracite」鱷魚皮革飾面,還有男裝藝術總監Pharrell Williams上任後重磅呈獻的Speedy P9包款,本次更帶來運用西部牛仔精神打造的兩款「水洗牛仔藍」與「峽谷棕色」鱷魚皮革款式,細部並搭配上拋光金色與復古銀色的皮帶扣或馬鞍扣件,包款左側背面印有一隻馬的浮雕圖案,既能象徵自由精神,也藉此呼應2024秋冬男裝系列的主題。(圖/吳雅鈴攝)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珍稀皮革展也有展出多款首度來台的特別訂製高級晚禮服!包括裁縫製作過程共耗費400小時的金色V領刺繡短版洋裝、鑲嵌有多達2,900顆穿孔人造鑽石和45,000顆亮片的金色刺繡斗篷配白色禮服…,讓參展賓客不只賞包也能賞衣。(圖/吳雅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