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孔
」 胃潰瘍 中國 誤食 彰化 醫生批北市府閃拆大安森林公園前陸橋罔顧老人小孩安全 民團再籲萬安留橋
已經存在北市街頭42年的北市和平新生天橋,市府工程處原訂今日拆除,但天橋周邊居民自動在網路串連發起聯署,盼北市府「刀下留橋」,目前已有千人響應,民團還在週末在大安森林公園登場的「白晝之夜」快閃陳情。由於民團迄今未收到市府邀請溝通訊息,憂蔣市府會比照昔日柯市府閃除天橋四座樓梯「霸王硬上弓」,今天再度於天橋前舉牌抗議,呼籲蔣萬安傾聽民意,陳情者中還不乏表示認識蔣萬安的大學教授,盼蔣萬安能藉此事「拉出首都市長高度,展現民主親民作風」。「守護和平新生天橋」的民團與學生、文史工作者、專家學者,今天再度於天橋下舉行記者會,並高舉「守護天橋、反對拆除」、「天橋拆除不評估、城市記憶要保存」口號,呼籲市政府要先與居民溝通。民團抗議,市府偷偷貼出拆橋公告,僅A4大小,民眾不仔細看,根本不知道,質疑蔣市府沒有開大門走大路。(圖/薛孟杰攝)其中,就住在天橋附近的守護新生天橋聯署發起人、同時也是在地居民林玟君更公開喊話蔣萬安「蔣市長指的溝通究竟在哪裡?」。林玟君說,她是在10月24日,發現和平新生天橋被貼上拆除公告,公告僅有A4紙張大小,路過民眾若沒有仔細看,根本看不到的公告,才驚覺北市府將第三度喊拆和平新生天橋。他說,柯市府任內就曾以類似的低調公告方式,閃電拆除和平新生天橋的八座樓梯中的四座樓梯,當時的理由也是為了交通安全,如今北市府仍持相同理由,乾脆計畫將該座有歷史記憶的天橋全部拆除,手法依然粗暴,附近大安區居民雖不乏選舉時投給蔣萬安,但也難以接受市府閃電強拆的作法。林玟君還說,因大量民意反對拆除天橋,台北市新工處直到11月1日才召開第一場拆除說明會,但僅願意承諾暫緩1天拆除,不理會抗議居民要求比照爭議拆除案件「先公展、後拆除」的作法,開大門走大路,新工處目前處理措施就是先架設圍籬將樓梯圍起來,她也忍不住的問「這樣的作法與昔日柯文哲市府有何不同?」。林玟君指出,迄今為止蔣萬安僅回應居民稱「會加強溝通」,但卻看不到市府具體的溝通作為,因為市府延後一天的拆除時間公告是到今天下午5時為止,到傍晚5時前,「守護和平新生天橋」團體都會盡力派代表預防市府強拆,但因人力不足,入夜後還是擔心會出意外。針對新工處緊急提出拆除天橋理由「評估報告」,林玟君質疑,該報告在今年9月27日才公布,內容提及天橋已存在42年,「地方上有需求」因此主張應保留,她批評,市府拿這樣的報告給民團豈不是自打嘴巴?他要請問市府,一份9月份還主張保留修復的報告,為何到10月就要閃電拆除?中間究竟發生什麼事情?。她還說,5月時市府委託結構工程公司,檢測天橋結構,報告指部分飾版(外觀)有鏽蝕穿孔,建議1年內須維修,她也因此請蔣市長說明,既然只需進行維修,為何市府卻仍堅持要拆除?原因能不能徹底公開,並與民團對話,接受民意檢驗?林玟君強調,北市有非常多座年紀超過40歲的天橋,其中,位於太平國小、永樂國小前面的天橋已經50年;過去郝龍斌市長時代,因地方人士、太平國小校友、文史工作者等努力爭取下,老天橋得以成功保留,成為大稻埕的文化標誌,並繼續守護學童上下學的天橋,新生和平天橋附近有龍門國小、新生國小、龍安國小,金華國中,大安區老人更是特別多,請問北市府有那麼多老天橋,為何卻要先拆除年僅42歲的和平新生天橋?她也呼籲北市府要具體向周邊居民說明,市府規劃拆橋後的行人專用時相、斑馬線退縮、開設行人庇護島,但真能解決天橋拆除後造成的人流、車流嗎,如果拆橋後交通意外不增反減,市府官員願承諾負起全責嗎?
1歲童腹脹嘔吐!送急診見腹中「10白點」 醫警示:傷害威力大
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近日在社群平台分享,指出巴克球的危險之處,並透露,他過去曾遇到一個案例,當時一名母親抱著1歲多的男嬰到兒童急診室,表示孩子已經食慾不振2天,伴隨有嘔吐、腹脹,吃藥之後狀況也沒有改善。後續經過醫生進行腹部X光檢查才發現,發現原來男嬰腹中竟有10顆巴克球,且已經造成男嬰腸道破裂併發腹膜炎。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在自己的Facebook粉專中發文,表示他都將巴克球(小磁球)稱作是「二魔王」,雖然排名在鈕扣電池後面,但它的威力毫不遜色,也是一樣可怕。接著,他分享自己過去遇到的一個案例,當時一名母親,抱著1歲多的男嬰緊張地衝進兒童急診室。經過問診得知,男嬰已經食慾不振2天,伴隨有嘔吐、腹脹,到住家附近診所拿藥,吃了之後狀況也沒有改善,且因為男嬰呈現不哭不鬧,精神不濟的情形,所以讓該名母親相當擔心。後來,經過急診檢傷分類後,發現男嬰生命徵象顯現有心跳快、低血壓的情況,於是當下先穩定男嬰的生命徵象後,便安排腹部X光片的檢查。沒想到,一照下去才發現,男嬰腹中居然有10顆巴克球,且直接造成男嬰腸道破裂併發腹膜炎。最終,院方緊急替男嬰進行手術,將巴克球取出。而吳昌騰也透露,母親看到被取出的巴克球後,嚇得直呼「以後再也不敢讓孩子玩巴克球了。」對此,吳昌騰也呼籲,「巴克球雖然一顆顆小小的,但它的磁吸力是很大的。若僅誤吞1顆,巴克球可能自行排出體外。若是大於二顆甚至多顆巴克球,它們在胃腸道翻滾的過程中,是非常容易夾著腸壁相互吸引在一起成團、成串。再加上強大的磁吸力,是可以切斷血液供應,引起擠壓的腸壁發生壞死,進而引起腸穿孔。」並提醒家長們「從小孩誤吞巴克球至腸壞死、腸穿孔存在一定的時間,起初是沒有明顯症狀,再加上如果孩子不會主動告知,照顧者是很難自主發現。當孩子一旦出現腹痛、嘔吐等症狀時,就已經是造成嚴重的後果了!」
拚酒輸不起!30歲男刺傷藝人遭判5年 最高法院駁回上訴定讞
顧姓女藝人曾演出過戲劇《女兵日記》和多部本土劇,然而2022年時她與許姓閨蜜遭吳姓男子刺傷,近日最高法院也對此案作出判決,駁回吳男的上訴,吳男因殺人未遂被判刑5年,全案定讞。回顧這起事件的發生,2022年1月4日深夜,30歲的吳男邀請35歲的許姓女子及顧姓女藝人在其豪宅內喝酒玩骰子遊戲「吹牛」。期間因遊戲過程中,吳男懷疑兩女串通,導致他頻繁輸酒而不滿,情緒逐漸失控。吳男惱羞成怒,衝入廚房拿出水果刀,先是朝顧女的右後頸揮砍兩刀。顧女負傷後,奮力逃進廁所並反鎖躲避。接著吳男又持刀朝許女的腹部及後腰部猛刺兩下,重創臟器。兩女在事後被緊急送醫救治,顧女頸部撕裂傷縫合18針,許女則因腹部穿刺傷導致結腸穿孔及腹膜炎,並可能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吳男在法院審理期間,否認殺人犯意,辯稱當時因酒精與藥物影響,精神恍惚,且聲稱是顧女先持刀攻擊他,自己只是搶過刀後隨意揮舞。然而法院不採信其說法,根據受害女子的供詞,認定吳男故意傷人,構成殺人未遂罪。一審法院判處吳男有期徒刑7年。吳男不服,上訴至二審,高等法院雖然維持殺人未遂的定罪,但考量吳男患有適應障礙症、憂鬱及焦慮症狀,且持續接受精神科與戒酒治療,將刑期減輕為5年。全案最終在最高法院駁回上訴後,判刑5年全案定讞。
常被誤認腸躁症 醫揭「發炎性腸道疾病」症狀:嚴重肚破腸流
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是一種消化道的慢性發炎疾病,初期常被誤認為腸躁症,若是和壓力有關的腸躁症,通常發生在白天或有壓力時疼痛,飯後往往會肚子絞痛想排便,排便後就會緩解,但若出現其他相關症狀,就要提高警覺,必須進一步接受檢查。林口長庚醫院發炎性腸道疾病中心主任李柏賢醫師說明,發炎性腸道疾病主要分成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好發在學生、上班族等20至40歲青壯年,常見臨床症狀包含腹瀉、腹痛、血便、黏液便、貧血以及體重減輕其中潰瘍性結腸炎以腹瀉、黏液便、血便為主,克隆氏症則以右下腹疼痛為主要表現。該疾病是患者自體免疫系統攻擊腸道,引起嚴重腹痛、血便,有部分人腸道狹窄、穿孔、阻塞,甚至「肚破腸流」,瘻管導致肚皮、生殖器官滲出糞便,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疾病初期常被當成急性腸胃炎或大腸急躁症合併痔瘡出血,長期若沒妥善控制,會增加急診、住院、手術切腸、甚至腸癌風險。由於該疾病成因複雜,目前研究顯示和基因、西化飲食、食品添加物、環境污染和腸道菌叢改變有關。李柏賢指出,雖然過去西方國家IBD盛行率高,但近年亞洲國家發生率急遽上升,推測是飲食型態轉向西化以及食品添加物改變腸道微菌叢。
21秒吃一碗!名醫批大胃王比賽「侮辱爌肉飯」 彰化縣府回應了
彰化爌肉飯大胃王快閃挑戰賽12日開跑,150人一同較勁,而網紅吃飯兄弟周羿廷1分48秒46吃5碗奪冠。不過,彰基名醫陳守棟在臉書發文批,政府這活動很不應該,是很不健康的方式,「狼吞虎嚥侮辱彰化的爌肉飯。」據悉,大胃王網紅蝦土豆、小慧、傑克開吃、吃飯兄弟等人也參與比賽,最後第一名周羿廷以1分48秒46吃完5碗爌肉飯奪得大胃王寶座,第二名為小慧,2分8秒72,第三名傑克開吃2分12秒88,第一名平均21.6秒吃一碗,讓人震驚。陳守棟表示,「大胃王比賽,拚短時間內食量最大的比賽,或是5碗最快吃完的比賽,非常不健康,甚至聽過撐死人或噎死人的例子。政府帶頭辦這種活動非常不應該,推動彰化爌肉飯最不健康最粗魯的方式。」陳守棟說,「我當員生醫院院長期間就遇過一位員林20幾歲的小姐,參加這種活動,胃穿孔又延誤來就醫喪命的實際例子。」好食物要細細品味,要吃得有氣質,「狼吞虎嚥實在侮辱彰化人、侮辱彰化的爌肉飯!」網紅吃飯兄弟1分48秒46吃5碗奪冠。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陳守棟說,爌肉飯是彰化特色美食,而飲食是一種文化,要怎麼文雅很重要,如果好好推動可以受到民眾的重視,不過他希望外界不要大肆批評,主辦可以搭配營養師辦活動,加上民眾票選小菜更健康。陳守棟指出,或是吃爌肉飯搭什麼湯和飲料,都能吸引大家關注,也可以學茶道想法,改用「爌肉道」。營養師廖英如也認為,如果8分鐘內吃5碗爌肉飯,可能會胃溶肌或是胃破裂,甚至是胃出血死亡,也可能會嗆到或是得吸入性肺炎,大胃王比賽有危險,民眾要細嚼慢嚥。對此,縣府城觀處回應,該活動是希望以活潑方式推廣爌肉飯,這是趣味競賽,賽前也有提醒選手量力而為,吃不完可以打包,現場也有醫護人員待命,也有保保險。城觀處說,謝謝各界指教,未來會審慎思考活動模式,也希望大家能到彰化吃爌肉飯。
《黑白大廚》看健康2/小三生喊「眼睛好乾」 機車族剉著等!風吹空汙增風險
熱門實境秀《黑白大廚》冠軍、評審猛眨眼,疑似有乾眼症症狀,事實上,隨著3C產品普及,乾眼症已成為困擾民眾的常見文明病,甚至出現年輕化趨勢,醫師透露,竟有小三患者因眼乾而就醫。另外,廣大機車族也要當心,因為眼睛長期接觸風、空汙,也容易讓乾眼症更加惡化。依據美國眼科學會估計,全球約有3.4億人罹患乾眼症,光是美國就約有2,000萬名患者,台灣也不例外,根據健保署統計,乾眼症發生率每年正以10%的速度成長,近20年間每年患者增加人數從38萬人,大幅上升至70萬人,台灣乾眼症盛行率高達30%,每3人就有1人罹患乾眼症,推估約有700萬人飽受乾眼症所苦。林口長庚研究團隊更針對1997至2013年台灣健保資料庫中的乾眼症患者進行研究分析,發現18歲以下的乾眼症患者暴增53倍,而且確診時大多已出現角膜損傷的情形,風險較年長患者增加6.66倍,若不及早確診治療,可能致角膜穿孔、發炎潰瘍等併發症,恐有失明風險。「年齡雖然是乾眼症的危險因子之一,但並非絕對,臨床上看到很多年輕人病況比老人家更嚴重!」朝沐和安診所院長、眼科醫師陳韵臻透露,這與使用3C產品年齡逐漸下探有關,遇過最年輕的乾眼症案例是小三學生,自述眼睛乾澀不舒服,另一個小六學生則是眼睛乾到角膜已破皮。「過去幾乎不會有年輕的乾眼症患者!」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眼科孫啟欽教授說表示,林口長庚研究團隊發表於美國眼科醫學會的期刊報告卻發現,1998年時18歲以下的乾眼症患者僅占0.01%,但2013年時卻暴增為0.53%。正常的眼睛表面有一層淚液層,由外而內分別為油脂層、水液層、黏液層,經由眨眼的動作而均勻分布,形成一個潤滑保護膜,如果有一層分泌不足或是分布不均勻,都會造成乾眼症,因此乾眼症成因可分為缺水型、缺油型、缺黏液型,其中缺油型乾眼症最常見,大多與瞼板腺功能障礙相關。孫啟欽教授說,一般來說每分鐘應該眨眼10~12次,每次眨眼就能刺激淚腺分泌,而使用3C時由於眼睛緊盯螢幕,就會減少眨眼次數,長期下來就會增加罹患乾眼症的機率。乾眼症的症狀千變萬化,包括畏光、疲勞、流淚等,多數人不容易立刻察覺。(示意圖/報系資料照)「體質也是原因之一!」陳韵臻表示,如果屬於易發炎的體質,眼瞼的瞼板腺也容易發炎,當影響分泌油脂的功能時就會造成乾眼症。「但乾眼症的症狀其實千變萬化,除了較常見的眨眼,還會視力模糊、眼疲勞、刺痛、畏光、分泌物、流淚等,有些人不會聯想到自己罹患了乾眼症。」若是在不知罹病的情況下,長期騎機車讓眼睛接觸強風、空汙,都可能進一步讓乾眼症更惡化。「例如新竹的乾眼症患者比例就很高,除了多是緊盯電腦螢幕的工程師族群之外,也和新竹風勢強勁有關。」陳韵臻建議機車族選擇有面罩的安全帽,或是配戴具有包覆性防風眼鏡來保護雙眼。想要治療乾眼症,必須多管齊下、內外調理。「首先要就醫確認乾眼症原因,如果屬於最常見的缺油型乾眼症,平常可熱敷眼睛軟化異常油脂,幫助維持瞼板腺通暢,也可以多點人工淚液維持眼部濕潤,避免因長期乾燥引發的慢性眼表發炎。」陳韵臻說,平時使用3C產品時則要做好防護措施,例如抗疲勞的多焦眼鏡或防藍光眼鏡,盡量減少眼睛的負擔,同時使用20~60分鐘就要看遠方讓眼睛放鬆。如果需要進一步治療,可以採用乾眼針疏通術,利用瞼板腺探針、瞼板夾、顯微刮刀、震動儀清潔儀等疏通瞼板腺。「另外,也可搭配使用用光熱儀器如全脈衝、ㄧ般脈衝或熱脈動儀,同步疏通瞼板腺及促進腺體分泌正常化。」不只如此,飲食習慣也要調整。陳韵臻建議多補充魚油、維生素D、抗氧化營養素等,同時也要多運動、睡眠充足,才能降低身體發炎指數,減少乾眼症機率。
胃痛吃成藥止痛仍無法緩解? 當心是「幽門螺旋桿菌」惹禍
40歲的忙碌工程師吳先生,經常胃痛且靠吃成藥止痛及緩解,近期服藥已無法改善症狀,甚至開始解黑便,直至胃痛冒冷汗求診,發現胃部已有多處潰瘍,且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併發胃出血。染幽門桿菌 吃止痛緩解恐更嚴重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肝膽腸胃科葛齊醫師表示,止痛藥非萬用藥,因為吳先生且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只吃止痛藥不僅無法治癒,潰瘍還會重覆發作且惡化。而胃潰瘍的危險因子包含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抽菸喝酒、飲食習慣不良、壓力過大、內分泌失調,以及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殺菌藥物治療 加速胃潰瘍癒合速度葛齊醫師說明,胃部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通常容易產生長期胃部不適、胃潰瘍,透過質子幫浦抑制劑抑制胃酸搭配幽門螺旋桿菌的殺菌藥物治療,以達到根治幽門螺旋桿菌及加快潰瘍癒合的目標。此外,醫師向吳先生強調要配合調整生活型態及按時服藥勿自行停藥,否則可能造成治療效果不佳及幽門螺旋桿菌抗藥性增加,使先前治療前功盡棄,所幸服用藥物治療後,吳先生胃鏡追蹤狀況得到改善,不僅潰瘍癒合,且成功去除頑固難治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避免演變為胃癌的風險。調整生活型態 按時正確服藥葛齊醫師提醒,長期胃部不適、胃潰瘍,應尋求醫療協助以確定診斷並給予適當的建議與治療,且要搭配生活型態的調整,包含戒菸、戒酒,及避免慣性使用止痛藥物,多數病人在適當治療後都會明顯改善,甚至不需長期服藥。曾有病人慣性吃止痛藥,拖到解黑便、劇烈腹痛、發燒等症狀才就醫,檢查發現已是胃出血、胃穿孔的腹部急症,未即時處理有可能併發嚴重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為了拍TikTok!5童進行「舌環挑戰」誤吞磁鐵送醫 恐致腸胃穿孔發炎
捷克首都布拉格一家醫院4日表示,有5名兒童為了進行TikTok上的「舌環挑戰」(piercing challenge),誤將磁鐵吞下,目前正入院治療中。對此,醫師就警告,若吞下磁鐵,將可能導致腸胃受損、穿孔、發炎。根據《法新社》等外媒報導,布拉格莫托爾大學醫院(Motol University hospital)聲明稱,該院正在治療5名兒童,他們為了嘗試TikTok上的「舌環挑戰」,將球型磁鐵放在舌尖模仿舌環,因此不慎將磁鐵吞入。該醫院透露,其中1名患者很幸運地已將磁鐵順利排出,但其他患者仍在醫院接受治療,其中2人可能需要接受緊急手術。對此,醫院示警,若不慎吞下多顆磁鐵與金屬物體,可能讓物體才體內連接,導致腸胃損傷,甚至穿孔或發炎。另外,過去也曾有不少孩童因TikTok挑戰受傷、喪命的案例。在去年,有7名兒童在進行「昏迷挑戰」(Blackout Challenge)時失去生命,拍攝者需要透過各種方法使自己窒息昏迷,看用戶在昏迷前能堅持多久,而其中2名的家長更提告TikTok,指責TikTok的演算機制,應該增加隱形標籤,禁止此類內容推送給青少年用戶。
破除中秋謠言2/柚子配優酪乳不會中毒 「魔王成分」搭7大藥物才會索命
只要手機收到「柚子配優酪乳、香蕉會中毒」訊息,就知道中秋節要到了。營養師程涵宇告訴CTWANT記者,柚子配優酪乳、香蕉並不會中毒,因為柚子含有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s)成分,會干擾人體的CYP3A4酵素,進而產生不良反應,時間長達數天,尤其是服用抗凝血藥物可能會導致腦出血,建議服用「這7大藥物」者不要食用柚子。據事實查核中心調查,2015年中國河北一名3歲女童因胃穿孔而亡,醫師表示在其胃中發現柿子、香蕉、牛奶,因此便有柿子搭香蕉、牛奶會中毒的說法,後來一傳再傳又變成「柚子配優酪乳、香蕉會中毒」。程涵宇表示,柚子含有豐富膳食纖維,若是腸胃功能較差,容易腹脹或腹瀉,再搭配優酪乳,若有嚴重乳糖不耐症的人就會更覺得肚子不適,但並不是中毒。不過,柚子搭配7類藥物恐會危及健康。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師柯瑩蓮表示,抗心律不整藥物、心臟血管用藥、免疫抑制劑、降血脂藥、抗凝血藥物、抗焦慮憂鬱安眠藥,上述藥物若與柚子同時吃,可能進一步導致藥物血中濃度增加,進而產生藥物不良反應。若需要長期服用藥物,建議諮詢藥師相關注意事項與禁忌,以免誤踩地雷造成藥物不良反應。(圖/報系資料照)柯瑩蓮表示,柚子內含有呋喃香豆素成分,這成分會干擾人體的CYP3A4酵素,CYP3A4酵素是身體重要的代謝酵素,主要存在於肝臟和小腸。當酵素無法發揮作用時,人體分解藥物的速度會減慢,服用的藥物停留在體內的時間會延長,導致血中藥物濃度升高,進而可能導致藥物不良反應發生,例如肝毒性、腎毒性等。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陳志金醫師日前也在臉書上呼籲民眾,有服用「抗凝血劑」的病人,千萬不能吃柚子,「輕則流鼻血、身體瘀青,重則胃腸出血,甚至腦出血,更嚴重的話還可能致命!」柯瑩蓮提醒,柚子抑制藥物代謝的作用可長達數小時甚至2~3天,所以即使吃了柚子後再間隔服藥,也無法完全避免交互作用的發生,因此建議在服用特定藥物期間,還是盡量不要吃柚子,若服藥期間有不尋常的症狀則應立即就醫。
發炎性腸道疾病好發於青壯年族群! 醫曝:久病恐釀禍
34歲的吳先生正值青壯年,剛成家立業的他肩負養家的重擔,為了養育妻小成了工作狂,每日飲食也只能隨便打發解決。近日如廁時持續出現血便症狀,讓他誤以為是痔瘡搗亂,索性至藥局購買成藥治療。然而,情勢非但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最後無奈之下求診胃腸科,深入檢查後確診為發炎性腸道疾病(IBD)。透過生物製劑治療,才終於得以控制病情、恢復以往的生活品質,也逐漸開始注重平時的飲食習慣。留心這些症狀 可能是發炎性腸道疾病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顏旭亨醫師指出,IBD屬於免疫系統疾病,常見症狀如腹痛、腹瀉、血便、莫名貧血、體重減輕及發燒。如有慢性腹瀉兩週以上,或是其他症狀長達三個月以上,就建議民眾盡早就醫,進一步診斷是否為IBD。依顏旭亨醫師臨床經驗分享,一般而言,透過醫師初步檢查,通常95%求診的患者屬大腸急躁症,因此不需太過擔心。IBD臨床診斷需將慢性病史,大腸鏡檢查、腸道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腸道造影等影像學檢查,以及典型的內視鏡影像和病理組織等綜合評估才能確診。IBD可分為潰瘍性結腸炎以及克隆氏症。顏旭亨醫師解析,兩者差異在於,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炎範圍僅止於大腸、直腸,症狀包括血便、腹瀉、直腸出血等;克隆氏症則可能擴及大腸、小腸及多處部位。IBD若反覆發炎未癒,容易增加大腸阻塞、腸穿孔、瘻管,甚至提升腸癌機率等併發症的風險。IBD治療武器多 生物製劑助患者一臂之力隨著現代藥物發達,IBD的藥物選擇也逐漸趨於多元。除了抗發炎藥物、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藥物外,近年來醫藥專家已運用先進生物科技設計出各類生物製劑。顏旭亨醫師表示,生物製劑類似於標靶藥物,可以精準瞄準發炎相關免疫分子進行作用,因此比較不會傷害與疾病無關的細胞或組織,而是針對特殊發炎途徑的傳導物質進行移除。而治療武器的搭配組合仍需視個案個別疾病程度而定,只要疾病控制良好,腸道不發炎、身體抵抗力變好,腸道內的細菌也較不容易增生而形成感染症,避免嚴重感染發展成敗血症。 均衡飲食 維持免疫力 日常3大原則要注意!IBD目前推測成因與基因遺傳及飲食西化有關,基因遺傳的部分,西方人罹患比例較東方人多出許多。根據統計,近年來國內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率約為每10萬人口有12人,而克隆氏症的發病率為每10萬人口3.9人。根據全民健康保險重大傷病證明,截至2024年6月,全國共有2,360例克隆氏症患者和5,232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無論東西方,盛行率均在節節上升。顏旭亨醫師建議,均衡飲食應多攝取蔬菜水果、少吃肉類、避免加工食品,且懂得調適生活壓力才能常保腸道健康。
陸男高燒3週不退 醫師傻眼:你肝臟裡插了支牙籤
近日,中國杭州一名男子因為高燒多日不退就醫,檢查後發現肝臟裡有顆膿腫,害他得了膿毒血症。醫生深入追查下發現,這顆長在男子肝臟上的膿腫,竟然是因為一支牙籤「插」進了他的肝臟所造成。最終透過手術取出男子體內的牙籤,他才終於恢復了健康。據中國杭州《每日商報》報導,一名家住杭州的高姓男子日前突然發起了高燒,而且一燒就長達3個禮拜,體溫更是飆高到39度,還時常伴隨著上腹部疼痛。高男到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就診,檢查後發現他的狀況是「膿毒血症」。進一步的檢查後發現,他的肝臟上竟然有一個8x6公分的膿腫。醫生替他做了肝膿腫穿刺引流術,將膿液放掉後,才發現在他肝臟膿腫處插了一根牙籤。經過醫療團隊的詳細詢問,高姓男子才回想起來,此前某次飯局上喝得大醉,醒來後就感覺肚子不適。可能是那次喝醉後,習慣性拿牙籤剔牙,卻神智不清的牙籤吞下。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的醫師推斷,可能是那次高姓男子誤吞了牙籤,牙籤進入了胃後又穿透了胃壁,插進肝臟從而形成了肝膿腫。當膿腫消退後,被膿液包裹著的牙籤自然就顯現出來了。之後,高姓男子接受了腹腔鏡下肝部分切除術加異物去除術,終於把體內的牙籤取出,在經過幾天的護理,終於順利出院。肝膿腫是細菌、溶組織阿米巴原蟲、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肝臟化膿性病變,若不積極治療,死亡率可高達10%至30%。高先生吞入的牙籤刺破胃壁,導致消化道細菌的移位,從而導致肝臟膿腫。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醫療團隊提醒:在進食時要細嚼慢嚥,特別是在飲酒後也要注意,有些人喜歡叼著東西或用牙籤清理牙齒,這些尖銳的物體一旦掉進肚子,如果不能順利排除,就會造成胃腸道穿孔,甚至危及生命。此外,若意外吞服異物,應保持冷靜,盡速就醫,以免因為延誤治療對身體造成更大傷害。
耳朵挖太乾淨「蟑螂鑽耳膜」 醫解釋:不清理也可以
許多人習慣挖耳朵,但兒科醫師黃士倫醫師提醒,耳垢不應該清得過於乾淨,並分享自己曾經遇到一名患者,由於耳道過度清潔,結果讓一隻蟑螂鑽進耳道深處,直達耳膜。黃士倫醫師在臉書粉專《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中分享,自己從不自行挖耳朵,「醫學上我們稱耳屎為耳垢,在正常情況下耳垢只會存在外耳道外1/3處」,且耳垢具有「向外自清」的功能,能夠自行排出,因此即使不清理,耳垢也不會無限累積。黃士倫指出,因此許多人使用棉花棒挖耳朵,卻將耳垢推向更深處,導致耳垢堆積在耳膜上,甚至出現奇怪的聲音,一旦耳垢栓塞,建議尋求醫師協助,透過機器吸取或在耳鏡下使用鑷子清除。如果耳垢過於堅硬,則需使用軟化耳垢劑,並在點藥後回診處理。黃士倫也建議,不要到美容院清理耳垢,因為不潔的器械可能導致耳黴菌感染,或引發慢性外耳炎等問題。黃士倫還分享了一個自己曾經手的案例,患者因耳道太過乾淨,「一隻小蟑螂行通無阻直接鑽到耳道最深處的耳膜」,因此黃士倫建議大家,不需要清潔的太乾淨。黃士倫也強調,耳朵如有異物,應立即處理,以免引發外耳炎、耳膜穿孔或出血等問題,常見的異物包括棉花、衛生紙、項鍊珠及小鋼珠等。而昆蟲類異物最常見於露營時,處理方法是先用甘油或嬰兒油灌入耳道,讓昆蟲窒息,再由醫師使用專業器械取出。
腹痛3個以為腫瘤 廣東男就醫檢查「取出一根叉子」
東西不要亂吞!中國廣東佛山順德和平外科醫院有一名男子,因誤吞異物引起腹痛,手術後取出一根插子,原來是酒醉和朋友打賭吞叉子,事後卻不記得,還以為自己得了腫瘤,甚至做好切除部分腸子的打算。據《廣州日報》報導,患者是一名中年男子,因為右側腹痛難忍,長達3個月,只好到醫院檢查。電腦斷層顯示,升結腸占位,淋巴結腫大,醫師初判可能是腫瘤,隨後安排腸鏡檢查,發現迴盲瓣有長條狀塑料異物嵌頓較緊,而且異物的一端已刺入腸壁內,產生局部炎性及隆起。腸鏡顯示,迴盲瓣異物嵌頓,而活檢病理提示為「迴盲瓣慢性炎性病變」。電腦斷層顯示,男子的腸壁遭穿孔。(圖/翻攝自廣州日報)醫師詢問是否有誤吞異物的經歷,但男子想不起來,討論後已打算切除右半結腸的最壞準備。沒想到手術中,發現異物刺進腸壁處,正好和腹腔鏡探查炎性包塊位置一致,將異物取出後,發現刺進去的異物是一根8公分的塑膠叉子,患者腸壁是叉子穿孔所致。手術順利取出叉子,也保住了腸子,醫師再度追問男子,家屬才想起幾個月前,曾聽男子說有次和朋友喝酒打賭吞叉子,當時活生生把一根叉子吞下,「叉子吞了,賭也沒打贏,腸子卻差點『報廢』。對此醫師提醒:喝酒別衝動,尤其是別拿自己的健康和生命開玩笑。◎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立秋明天到…逢鬼月遇「3個逆」衝突超多 命理師示警:安全第一
明(7日)將迎來24節氣中的「立秋」,也代表炎熱的夏天即將進入尾聲。命理師特別提醒,秋天第1個節氣到來,加上農曆7月,會遇到3個「逆」,不論是工作、家人、感情等,都容易發生衝突,身體健康也可能出狀況,要小心因應,隨時保持警覺。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國際天星風水命理專家邱彥龍分析,今年立秋在8月7日至8月22日,期間會遇到3個逆,包括「土逆」刑火星與木星、「水逆」刑天王星和「土逆」冲金星。1.「土逆」刑火星與木星不論在家人問題上、工作上或與同事之間存在某種壓力,容易因為彼此無法配合而暴怒,另外,累積已久的身體問題也會爆發。2.「水逆」刑天王星容易因為對方沒信用或毀約而讓原先的步調被打亂,又因溝通不良間接影響到事業與錢財,切記勿逞口舌之快或顧及面子問題而造成一連串的事件與紛擾。3.「土逆」冲金星感情容易分手、離婚、拆夥或破財;工作上會有離職或被解雇的狀況。另外,太陽刑天王星,經濟跟企業容易受到重大損失,全球黑天鵝持續不斷到來,千萬要事先做好應變方案,還要慎防陸海空嚴重交通意外、水災、火災,至於感情業障則能避就避,將自己的生活步調放慢、安全第一。立秋期間會遇到3個「逆」。(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邱彥龍指出,立秋這段期間,只挑選那些能讓自己放鬆,心情愉快的活動參與,就可以保持正能量,遠離破事。另外,身體方面要注意婦科肌瘤、痛風、結石、骨刺、癌症、腫瘤、憂鬱、恐慌症、中毒、食安問題、肝臟疾病、心肌梗塞、感冒、新冠疫情、過敏、中暑、肺結節、腸胃息肉、穿孔、黴菌感染、筋骨痠痛等,意外方面要注意交通安全,小心從樓梯滑倒或高處掉落。好消息是,立秋期間太陽、火星跟木星最旺,有利於行政機關、擁有權力者、黃金商、大企業家、藝人、名人、軍警消防、軍工、化學、中西醫、藥業、醫美、律師法官、宗教命理、社會福利業、銀行保險、金融證券業、橡膠、纖維、印染業等等。邱彥龍並點名6個星座,包含獅子、雙子、水瓶、金牛、雙魚、射手,雖然吉凶參半,但只要懂得改變現狀,就可以擺脫舊有問題綑綁,儘量放鬆心情保持愉悅,喜歡什麼就去參與,有問題就解決,就會發現萬事皆好事。◎民俗說法,僅供參考。
他嚴重腹痛竟是「65cm活鰻硬塞後門」 醫開刀驚見「腸被咬破」還挖出檸檬
波蘭一名男子先前因為便秘問題嚴重,為了治便祕亂信偏方,居然將一整尾30公分長活鰻魚,塞入肛門內,希望藉此通腸,未料造成男子腸道被「鑽」出3公分長的穿孔,腹膜炎送醫,而近日在越南,則是有一名印度籍男子將長達65公分的活鰻魚和直徑達4公分的檸檬塞入屁股,導致腸道嚴重破裂。根據《Việt Nam News》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河內市的越德醫院;27日當天,這位31歲的印度籍男子向醫師表示嚴重腹痛,醫護人員於是透過X光檢查,竟意外發現男子體內有一條長達65公分的活鰻魚「還在猛烈蠕動」。當醫護人員打算以內視鏡的方式取出活鰻時,他們居然先發現一個直徑4公分的檸檬,堵死在男子的肛門處,見到這樣的「特殊奇景」,醫護也不得不改用開腹手術來急救,事後發現男子的腸道早已被鰻魚咬破,所幸醫師取出異物縫合後並,男子無大礙。先前在波蘭也有類似的狀況,一名男子由於經常便秘,相當苦惱的他並沒求醫,而是聽從偏方指示,將活跳跳的鰻魚塞入肛門,後果就是鰻魚為了逃脫亂鑽,男子的腸道就被鑽出一個洞。這名男性患者經診斷後發現有嚴重的腹膜炎,但詳細問診後,對方尷尬地說出自己有便秘的問題,之前曾將活鰻魚塞入自己肛門,造成肚子非常不舒服;醫生後來在男子的腸道間發現,腸壁上被鰻魚鑽出了3公分大小的洞口,經果緊急手術後,鰻魚被夾出,並進行人工腸造口手術,在診療期間只能用造口進行排泄,所幸手術一切正常,男子也順利出院。早在2021年間,中國江蘇省也有一名男子將鰻魚塞入肛門,誰知道鰻魚直闖腹部,讓該男子差點喪命,只能說民間偏方可參考但不要盡信,以免發生一輩子都會悔恨的憾事。CTWANT提醒您:不良行為,請勿模仿!男子將活鰻魚、檸檬等物塞進肛門。(圖/翻攝自X)
女子腕隧道症候群連續吃1個月止痛藥! 止痛不成還發生胃穿孔
一名61歲女性持續腹痛、發燒就醫,醫師發現她出現腹膜炎症狀,追問下才發現婦人因腕隧道症候群服用止痛消炎藥已經超過一個月,疑似因藥物副作用造成胃潰瘍合併穿孔。不僅菸、酒、茶、咖啡 非類固醇止痛藥也會引起胃潰瘍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消化外科醫師徐天佑表示,臨床上常見胃潰瘍病因,包含一些刺激胃酸分泌增加或降低黏膜保護的因素:如進食菸、酒、濃茶、咖啡或刺激性食物,抑或是服用損傷胃粘膜的藥物(如Asprin、非類固醇止痛藥等),以及情緒過度激動或過度疲勞等。止痛藥連吃一個月 胃穿孔引起發炎、敗血症徐天佑醫師表示,患者沒有三高病史,今年四月就醫時自述二月下旬左手曾因手腕隧道症候群開刀,一個月後換右手疼痛,因症狀較輕微醫師開立止痛藥物治療,未料連吃一個月藥物後卻因發燒、肚子持續悶痛被家人送急診,抽血一檢查發現發炎指數偏高,白血球過高併敗血症。醫師幫她進行腹部X光檢查,發現胃部有大量空氣,疑似腸氣外漏,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掃描後,證實腸胃道穿孔,經緊急進行腹腔鏡診斷,果然發現在胃幽門前區有個0.5公分破洞。幸好發現得早,緊急進行腹腔鏡胃縫合手術,一周後確定患者穿孔癒合,可以開始進食,患者也順利出院。止痛藥使用安全守則:搭配胃藥 一到兩周更換止痛藥徐天佑醫師叮嚀,由於非類固醇類的抗發炎藥、止痛藥傷胃,長時間使用容易造成胃潰瘍等副作用,使用該類止痛消炎藥物最好搭配胃藥使用,超過兩周以上長期使用患者則建議每一到兩周就更換不同類型止痛消炎藥物,降低長期使用造成胃潰瘍、胃穿孔風險。
旅行遇闌尾炎打亂計畫!台旅客「這原因」遭醫院拒收 駐大阪辦事處出手相助
很多人都知道,如果出國的時候遭遇一些緊急危難的事情,其實是可以找當地駐處尋求協助,近期就發生一起類似的案例,一對夫妻於5月底時前往日本自由行,結果過程中發生闌尾炎的情況,但因為患者除了疼痛外,還有發燒的情況,結果遭到當地的醫院拒收。最後兩人是在求助駐大阪辦事處的員工後,才得以順利就診。近日有網友在PTT日旅板發文,內容中表示自己與妻子在5月底時前往日本京都自由行,結果在過程中,網友突然腹痛難耐,即便服下藥物後症狀依舊沒有好轉,而這時候,有醫療背景的妻子,高度懷疑網友是發生闌尾炎,第一時間便聯繫旅館櫃檯,但因為網友除了腹部疼痛外,另外還有發燒的現象,所以不少醫院都拒絕收治。後來網友的妻子靈機一動,直接聯繫駐大阪辦事處,雖然當時時間已經接近凌晨0點,但這通電話打過去後,對面還是傳出駐處人員的聲音。在解釋了事發情況後,駐處代表要求他們先去最近的醫院就診,駐處人員會安排後續的醫療資源。而雖然網友夫婦依照駐處人員的要求前往就近的醫院,但網友還是因為高燒的關係無法獲得醫院收治。就在等待的過程中,駐處人員回電表示已經安排好醫院,網友夫婦隨即搭車前往駐處人員安排的音羽醫院。抵達音羽醫院後,櫃台人員就表示有收到駐處人員的照會,後續就對網友進行救治。在歷經抽血、電腦斷層掃描後,網友的確如妻子所推斷的,是闌尾炎,而且好在並沒有發生穿孔破洞的情況。後續在醫院打點滴、打抗生素,休息一晚後,網友自認整個狀況已經好轉許多,過程中駐處人員也不斷回電詢問狀況,網友夫婦也逐一將情況告知駐處人員。一直到早上七點,網友自認已經好轉許多,變回到旅館休息,休息一天後,就繼續後續的行程。網友也提到,過程中,他們曾帶著禮物與卡片前往駐大阪辦事處,希望能感謝工作人員提供的協助。網友表示,當時負責接應的駐處人員是一位很年輕的帥哥,人十分親切、有禮貌,但一直表示依照規定不能收禮,可面對網友的熱情,該位帥氣的駐處人員還是收下了網友的卡片。網友表示,在後續的行程中,駐處人員還是有持續關心他的狀態,甚至到網友回台灣後,還叮囑網友要趕快去手術,網友在返回台灣後,也順利地割掉「那條發炎殘破但還沒穿孔的闌尾」。網友在文末表示「很感謝我們的外交部,駐外代表處的人員,雖然不知道其它人有沒有類似的經驗。但我們遇到的這次確是永生難忘,他們電話都是秒接,熱心,努力的堅守崗位。用全力幫助在海外遇到困難的國人。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給他們鼓勵,謝謝他們的辛勞。」而對於明明闌尾炎卻沒有直接手術,而是靠著抗生素等藥物支撐後續的行程,網友也引述醫師與妻子的說法,表示打了抗生素後有沒有好轉是一個重要指標,在歐美有非常多的闌尾炎患者終其一生都沒有割除,只要發作就吃藥,主要應是歐美地廣人稀醫療不便、費用昂貴,但得過一次沒割除的人復發率也很高,所以網友返台後,第一時間就選擇手術割除。
踢爆油罐車混裝食用油記者驚傳失聯 中國曝光黑幕記者「下場大多悽慘」
中國《新京報》近期踢爆國有企業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中儲糧)與匯福糧油集團所使用油罐車,在載運完煤油後,並不會特別清理罐體,就直接載運大豆油等食用油。消息曝光後,引起中國當地的譁然,但與此同時,卻傳出報導新聞的記者韓福濤失聯的消息。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指出,《新京報》於2日發出報導,指稱中儲糧與匯福糧油的油罐車混裝煤油與食用油,而根據報導內容可以看到,這篇報導是由韓福濤和實習記者張新惠、赫哲琳等人進行聯合報導,追查時間可追溯至5月中旬。後續整起事件曝光後,引起中國社會的譁然,官方也因此介入展開調查。但後續於12日傳出,負責報導的記者韓福濤,突然傳出下落不明的情況,其微博帳號也遭到註銷,就連在微博上要搜尋「新京報韓福濤」,微博也會顯示「抱歉,未找到相關結果」。如此情況不由得想到中國過去許多踢爆黑幕的調查記者悲慘結局,先前就有中國網友整理,這些負責踢爆社會黑幕的調查記者,其最終結局都十分悲慘。中國網友整理的調查記者悲慘結局:1989年,《鄭州晚報》記者殷新生,因揭披鄭州市檢察院越權事件,遭誣陷入獄。1998年,《山西青年報》記者高勤榮,因揭露山西運城滲灌工程造假,被判刑12年。2002年,《京華時報》記者楊威,因採訪物業糾紛問題而遭遇毆打,導致耳鼓膜穿孔。2003年,《南方都市報》因報道孫志剛案與非典事件,影響高層仕途,主編程益中被捕。2005年,《河南商報》記者範友峰,因調查報道聶樹斌案,被迫辭職,淡出新聞界。2008年,《法制日報》記者朱文娜,因採寫遼寧西豐拆遷案,被警方拘傳。2008年,《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景劍鋒,因報道山西公安包庇黑惡勢力,被判刑1年。2009年,《河北青年報》副總編輯樂倩,遭遇歹徒報復行凶。2010年,《經濟觀察報》記者仇子明,因報道凱恩股份交易內幕,被當地公安局網上通緝。2012年,《東方早報》記者簡光洲,三鹿奶粉首位報道人,發表「新聞已死」,離開新聞行業。2013年,《新快報》記者劉虎,因實名舉報工商總局副局長,被關押346天。2013年,《南島晚報》記者楊瓊文,因曝光海南萬寧校長開房案,被迫離職。2013年,中國揭黑記者第一人王克勤,因《北京暴雨 失蹤者》一文,《經濟觀察報》調查部被解散,王克勤本人被迫離職。2016年,《蘭州晨報》《蘭州晚報》《西部商報》三名駐武威記者,因被當地部門依發布「負面報道」而遭逮捕。
3歲弟喉嚨痛急診…手術2小時夾出「扁平異物」 醫示警:恐害食道破裂
一位3歲小男孩因為疑似吞入異物,被家屬送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急診室。醫師江鴻逸經過病史與理學檢查發現,小男孩並無呼吸窘迫情形,症狀是喉嚨痛和吞嚥不適,無皮下氣腫,亦無喘鳴呼吸音,前後照胸部X光顯示在食道處有一個環狀扁平異物,診斷為小兒食道異物,立即會診小兒科醫師曾文禹,安排緊急全身麻醉腸胃鏡異物夾取術,前後歷經2小時順利取出一元硬幣,讓家長放下心中的大石。江鴻逸表示,吞入異物通常是偶發事件,請家長要特別注意學齡前兒童的安全,尤其孩童一拿到東西可能就會往嘴巴裡塞,這時就會發生意外。一般來說,包括硬幣、鈕扣、藥物或是電池等物品,都很有可能會被孩童吞入,如果家長發現這一類物品被孩童意外地吞入,必須趕快就醫,如果拖延搶救時間很有可能會造成食道破裂,甚至需要重建食道,這將是孩子一輩子的遺憾。江鴻逸提醒,當家長到院後,應盡可能向醫護人員說明事發經過,例如吞入時間、物品種類和孩童發生的症狀等,同時把殘餘物品或藥物包裝提供給醫護人員參考,以便做出正確的醫療診斷。一位3歲小男孩因為疑似吞入異物,被家屬送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急診室。(圖/翻攝自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臉書)曾文禹說明,在辨認出是否為需要夾取的異物之後,就會連絡腸胃科內視鏡團隊與開刀房執行內視鏡異物夾取術。由於考慮異物可能因為夾取所需要花費的時間較長,故在開刀房插管是最安全的方式,並保護在異物取出過程中不會掉落到呼吸道內造成二次傷害。醫師提到,當胃鏡進入食道與胃後,會依據異物型態選取適當的工具協助將異物取出。倘若進到胃裡仍未看到異物,需考慮異物可能已進入小腸,此時只能觀察與等待異物排出,或是不幸造成穿刺後開刀取出。因為異物夾取完後食道或胃內常有些許傷口,所以通常會在兒童病房觀察數天,待進食穩定後再行出院。江鴻逸和曾文禹呼籲,由於幼童很容易將可以伸手取得的東西放入嘴巴裡,因此舉凡小東西或是尖銳的物品,例如鈕扣、硬幣、電池、磁鐵、針、小型塑膠玩具和巴克球等,都應該收藏在兒童無法拿到的地方。其中電池與兩顆以上的磁鐵特別危險,電池在食道與胃都容易造成灼傷,甚至穿孔,兩顆以上的磁鐵則可能因為夾住組織造成缺血與壞死,需要多加留意,避免發生憾事。
警車攔截毒蟲「意外撞傷2民眾」 竹縣警局「竟遭判國賠百萬」
新竹縣政府警察局新湖分局湖鏡派出所員警去年6月追捕鄭姓毒蟲時,因警車橫切攔截鄭嫌的車輛,導致對方撞擊後衝進對向車道,意外將2位民眾撞成重傷。沒想到,2人事後卻聲請國賠並向新竹縣警局求償146萬,且新竹地院審理後認為警方確實有疏失,判縣警局需賠償100萬元。對此,縣警局也喊冤,表示員警並無過失,將持續上訴。新湖分局湖鏡派出所的陳姓警員,在去年6月9日凌晨1點多時,發現鄭姓毒蟲車身與車牌不符,但鄭嫌卻拒絕接受盤查,駕車一路狂飆,沿途不斷闖紅燈,還逆向行駛及超速。接著員警一路追到湖口鄉的老街路口時,與陳姓警員同所的雷姓警員當下隨即於路口迴轉後,將警車橫切攔截,沒想到鄭嫌駕車高速撞擊警車後卻衝入對向車道,撞到李姓男子駕駛的小客車,並導致乘客蘇姓女子顏面挫傷併撕裂傷、大腸穿孔、主動脈剝離、左肋骨多處骨折;李男脛骨及腓骨骨折。事發後,2人認為員警執行勤務有缺失,於是蘇女向新竹縣警局求償51萬、李男也求償95萬元。但縣警局主張,員警追捕作為符合警察職權行使法以及警政署巡邏勤務中盤查盤檢人車作業程序,警方無法預見2名民眾會受傷,非屬可歸責情事,不符國賠法。法官調查後認為,陳姓警員追車過程中,鄭嫌就有出現高速行駛、闖入對向車道、闖紅燈等多項危險駕駛行為,然而,陳員並未詳細告知同事雷員上述相關情事,導致雷員駕駛警車時未鳴警笛執行攔停職務,而且雷員明知鄭嫌車輛高速行駛而來,仍貿然迴轉,導致鄭嫌車輛撞擊雷員駕駛的警車後衝入對向車道,並撞到2名原告的車輛,研判警員執行職務的確有過失,且與2原告所受損害間有相當因果關係,新竹縣政府警察局應負國家賠償責任。最終判賠李男62萬元、蘇女38萬元。對此,縣警局澄清,指出員警並無過失,將持續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