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性耳聾
」 突發性耳聾 耳鳴 聽力 高壓氧 賴建仲勿輕忽耳鳴、暈眩、睡眠呼吸中止症,醫警告:嚴重可能耳聾
60歲的王媽媽(化名) 因眩暈長期反覆發作,吃藥未見改善,抽血檢查未發現貧血、高血脂問題,由子女帶媽媽來看診,診間發現患者身型肥胖、脖子較粗短,且問診時家屬反應王媽媽的鼾聲可從2樓傳到1樓且有健忘問題,經過睡眠檢測發現王媽媽患有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經過正壓呼吸器治療2星期後眩暈症狀不藥而癒,健忘情形也獲得了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增加突發性耳聾、耳鳴、眩暈風險嘉義長庚耳鼻喉科蔡明劭主任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顧名思義就是人在睡眠期間發生呼吸暫停導致缺氧狀況。此症會影響內耳,造成突發性耳聾、增加耳鳴、眩暈機率,有以下四個主要原因:1.夜間間歇性缺氧:夜間間歇性缺氧除導致內耳器官供氧不足,同時也會引起全身性發炎反應與增加血液黏滯性,使得內耳血液循環不足,進而提升眩暈風險。2. 打鼾引發震動使血管變窄:打鼾的持續高頻率震動會使頸動脈壁發炎、增厚、阻塞而阻礙血液流動,使內耳血管缺血缺氧,導致眩暈,耳聾等症狀。3. 打鼾的震動能量直接導致內耳損傷:內耳的耳蝸和三個半規管是非常精細微小的結構,若經每晚6-8小時的持續打鼾震盪,可能損傷內耳神經、造成耳內淋巴液擾動,導致耳鳴,頭暈症狀。4. 聽力損失:打鼾的聲響可高達50-80分貝,80分貝已等同摩托車喇叭聲,長時間持續暴露於噪音中,不僅會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的聽力損失,更有研究指出打鼾者的床伴因長時間暴露同等噪音,也會導致聽力損失。▲嘉義長庚耳鼻喉科蔡明劭主任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耳聾風險為常人2倍睡眠呼吸中止症男女病徵有著差異性,男性常見症狀是鼾聲如雷,開車度咕,注意力不集中;女性常見症狀則是情緒起伏大,心情憂鬱,失眠,頭暈頭痛。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耳聾風險為常人2倍。民眾若發現出現單耳或雙耳突然聽不見,一定要盡速就醫,因臨床上發生突發性耳聾的患者有1/3是完全無法恢復的!蔡明劭醫師特別提醒,睡眠呼吸中止症在一般成人盛行率約15%,男女比約3:1。但60歲以上則有超過六成罹患率,且男女比例接近1:1 (70%男性和56%女性罹患)。故年長女性應更警覺是否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居家睡眠檢測、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預防耳聾蔡醫師表示突發性耳聾高風險族群為年長者、糖尿病患、肥胖者,目前並沒有方法能有效預防,但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是一個可能的預防之道。另突發性耳聾病患若能及早進行居家睡眠檢測了解自身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並治療,可望保護內耳功能與聽力,降低未來再次發生突發性耳聾的風險。資深睡眠技師洪曉菁闡述,居家睡眠檢測透過認證醫療設備就能在家中簡便收集睡眠關鍵的生理數據,如睡眠呼吸中止症指標AHI (apnea- hypopnea index)和血氧濃度等資訊。這種檢測比傳統方法更為簡便,利用少量線路即可取得必要資訊,提升了患者的舒適度並降低因環境改變導致的睡眠困擾。在美國,居家睡眠檢測已成為主流,有效縮短了患者的等待時間。
「你是嗡嗡或嘰嘰?」耳鳴竟能揪病因 醫師曝分辨關鍵
嗡嗡耳鳴讓人心慌,不免擔心自己是不是聽力受損了。醫師指出,不同的耳鳴聲音,可以分為幾種類型,如果是高頻且持續不斷的聲音,務必盡早治療;低沉的耳鳴可能是肌肉緊繃導致;至於和心跳同步的搏動型耳鳴,如觀察2周未改善,建議積極安排檢查。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黃俊豪說明,如果是高頻的「嘰嘰」聲,且持續不斷,屬於聽神經性的耳鳴,需進一步檢查是否為聽神經退化、突發性耳聾或聽神經瘤。聽神經退化和年齡有關,通常好發於40歲以上,兩側耳朵會同時出現耳鳴。突發性耳聾則通常是單側耳鳴,如果3天內出現聽力下降,務必留意。黃俊豪曾遇過一名年輕護理師,值完夜班後到門診求助,說耳朵聽起來「懵懵的」,雖然聽力沒有明顯下降,沒有符合傳統的突發性耳聾定義,但仍然積極治療,3天左右就恢復正常,「聽神經一旦受損,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如果是比較低沉、似有似無的耳鳴,可能和三叉神經、顳顎關節、頸椎神經有關,通常服用肌肉放鬆的藥,或接受復健、針灸、熱敷就會改善。黃俊豪說,當周邊肌肉太緊繃,或是正在受傷發炎,感覺訊號會傳回脊椎和中腦,過程中會和聽神經交叉聯絡,同時這些訊號會刺激到聽神經,腦部也會覺得聽到來自耳朵的聲音。第三種則是搏動型耳鳴。黃俊豪說,病人會聽到耳朵裡有和心跳同步的搏動聲音,短期可能和作息不正常、血壓不穩定有關,如果觀察2周未改善,建議安排血管攝影或腦部核磁共振檢查是否有中耳腔或者腦部血管瘤,積極處理,以免發生猝死憾事。另外,黃俊豪在2018年提出全新病理概念「耳蝸前庭性偏頭痛」,已登上國際醫學期刊,該研究證實偏頭痛是耳鳴的重要原因。這類患者可能發生突發性耳聾、耳鳴甚至眩暈,透過偏頭痛的治療,可以同時解決耳鳴、聽力與眩暈問題。
58歲女罹「暴聾」蟬鳴嗡嗡響 中醫治療降低聽損
58歲黃小姐某天突然發現,自己的右耳聽力變得不太清楚,且開始聽到如蟬鳴般的聲音,在診所治療數週後仍沒有改善,就診醫院耳鼻喉科,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隨後便開始接受口服和靜脈注射類固醇治療,以及耳內注射類固醇、高壓氧治療、口服血管擴張劑等藥物,症狀卻不見好轉。黃小姐對於病況感到不安,深怕可能有一天會真的聽不到聲音。隨後更安排了耳蝸電圖、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一系列檢查後發現一切正常,黃小姐便決定要以中醫治療為主,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趙念廷醫師診治後,聽力逐漸進步。趙念廷醫師診斷黃小姐是肝氣不暢造成耳竅不通所致,採中藥處方加味逍遙散加減以疏肝理氣通耳,並輔以針刺聽宮、下關、翳風、風池、合谷、中渚、太衝等穴治療數個月後,不僅耳鳴音量大幅降低,右耳平均聽力也從原本重度聽力損失的78.8分貝,進步了30分貝,變成了中度聽力損失的48.8分貝(正常值為≤25分貝),同時左耳聽力也進步了逾10分貝。黃小姐回想當時耳鼻喉科醫師說:「妳的右耳聽力可以不再惡化就不錯了。」如今,經中醫治療後,不僅右耳聽力得到改善,甚至左耳的聽力也變好,黃小姐放下心中的大石頭,心情頓時輕鬆許多。趙念廷醫師指出,突發性耳聾其正確全名為「不明原因之突發性感音神經型聽損(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ISSNHL)」,指於3天內至少連續3 個相鄰測試音頻,有超過30 分貝的感音神經性聽閾值受損,其成因大多不明,並且應該儘早(症狀發生後14天內)診斷與治療,而其預後有1/3患者可痊癒,1/3患者可部分改善,剩下1/3患者則治療無效而發生永久性聽力損失。趙念廷醫師表示,中醫將突發性耳聾歸於「暴聾」,而一般傳統中醫在診治耳鳴、耳聾時常將其區分為實證如外感風熱使耳竅壅閉;七情不暢造成肝鬱化火而上擾耳竅;水濕內聚化為痰熱並蒙蔽耳竅;或是虛證如飲食不節而損傷脾胃,造成宗脈空虛而不能上濟於耳;腎精不足導致耳竅失養等。故臨床上需同時辨病、辨證施治,同時突發性耳聾患者平時應避免過度勞累、放鬆心情,調整生活作息及飲食方式,盡量低鹽飲食並減少油炸辛辣,並且避免暴露於高噪音的環境之中。
鬧鐘沒響、手機故障聽不到當心耳中風惹禍! 醫曝「這些人」最常發生
張太太日前睡夢中被孩子搖醒,發現錯過上課時間,以為忘了設鬧鐘;陳先生則是右耳突然聽不到手機對話,誤認手機故障,兩人就醫檢查後發現都是單側聽力突然喪失、伴隨嗡嗡耳鳴聲等症狀,確診為「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突發性耳聾 多因這2種因素導致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部長田輝勣表示,突發性耳聾跟顏面神經麻痺十分類似,多屬於突發性且無預警的疾病,造成原因主要以內耳血液循環不良或病毒感染為最大宗,其他原因則包括聽神經瘤、內耳內淋巴囊水腫以及自體免疫疾病等。三高族群最常見 免疫力下降風險增高田輝勣解釋,由於內耳血液循環有一段沒有側支血管支援,一旦因故阻塞導致血液斷流,就會造成突發性耳聾,也就是俗稱「耳中風」,這類患者以三高族群最為常見,至於病毒感染則多半與太勞累、生活作息不正常、感冒等因素相關,連帶造成人體自體免疫能力下滑,突發性耳聾的風險也隨之升高。高壓氧治療 促進血管新生、活化受損組織病患多半可透過口服或注射類固醇及高壓氧治療等方式治療改善病情。田輝勣指出,高壓氧治療是讓患者吸入100%純氧,以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藉以增加血氧濃度提昇組織內含氧量,使紅血球含氧量達飽和,更能增加溶解於血漿中的氧氣,促進血管新生、活化受損部位組織,對於突發性耳聾的患者而言是治療一大利器。單側聽力聽不見 應盡快就醫田輝勣提醒,如果突然出現單側聽力聽不見,或者突發性耳鳴、頭暈等症狀,務必儘速就醫,因為越早治療,復原效果越佳,否則可能會造成終生聽損;此外,也要積極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調整生活作息、減緩壓力。
長期帶藍芽耳機聽音樂、講電話聽力恐受損? 耳鼻喉科曝關鍵在時間
現代人喜歡隨時帶著藍芽耳機,不論是接電話、聽音樂,加上無線功能更加方便,但就怕會造成聽力的受損,耳鼻喉科醫師就表示,耳機聲音大可能不會傷害到聽力,關鍵在聽多久。突然的大聲響也是造成聽力受損的因素之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中醫大附醫全方位聽覺健康中心副院長陳光超指出,戴耳機開大音量恐怖會造成聽力受損,因為造成聽力受損的關鍵不只是音量,時間也是一大關鍵。他舉出國家標準,超過85分貝加上連續8小時以上,才會造成聽力的受損,而音量每增加5分貝,受損需要的時間就可能減半,因此美國規定每增加3分貝,時間就要減半,即使是100分貝的音量,不要超過半小時也不會有事情。他也表示,100分貝是飛機起降的音量,一般人聽音樂不會在這個水平上,若真的開到超過85分貝,甚至100分貝以上的音樂,那就是噪音不是音樂。他也提醒,耳朵最怕的是突發性的大聲音,比如突然發出巨大聲響的鞭炮、打靶等,如果是火車這類逐漸變大的情境音,反而不會造成傷害。另外喝酒、熬夜也會造成聽力損傷,很多突發性耳聾個案都是因喝酒、熬夜後引起,患者會出現「聽得到聲音,但聽不懂內容」的狀況,因此需要就醫透過助聽器輔助收音。
吳克群「突發性耳聾」聽力永久性受損 封口情事「不再公開」
吳克群今(22日)出席電台活動宣傳新專輯《今天很OK》,提到2018年自導自演的電影《為你寫詩》票房不如預期,讓他相當感慨「一個用5年做的夢,讓我失去了所有」,接著又遭逢媽媽過世的傷痛,讓自己陷入低潮,直到製作這張專輯才終於找到讓自己ok的方式。吳克群透露當初在拍電影時,因為壓力大導致左耳出現「突發性耳聾」,被問目前復原狀況?他無奈地說:「不會完全好的,損失的聽力就損失了。」但也樂觀表示,縱使聽力受損仍然可以做音樂,更直言:「我不當導演了。」日前自爆和交往5年的陳語安分手,今被問感情現況吳克群表示目前和前任互動還是很OK,但不願多講,就怕事情複雜化,並說未來若有新戀情也不公開,「我覺得最理想狀態,就是不再回答感情的問題。」平時有在觀看職棒的他,讓人好奇是否也會關注場邊啦啦隊?對此吳克群直說:「中職真的比美職現場還嗨,但我還沒到有喜歡哪個啦啦隊的層級。」而他目前也在忙於宣傳、演出等工作,沒空認識新對象。提到新專輯,吳克群說這次的作品就像是低潮時期的一本日記,「我想講什麼都寫在詞裡面,小時候的我,你們問什麼都一定會回答,其實那是很不ok的,因為當我誠實回答後,結果塑造根本不像我自己,現在我懂得不要就不要,要就要」。吳克群現場跳起新歌〈時光機〉舞蹈。(圖/趙文彬攝)
熟女確診突發性耳聾 中西醫整合治療助女子恢復聽力
35歲的OL小惠從事客服工作,半年前開始在與客戶電話聯繫時,發現自己常聽不清楚電話內容,還合併耳鳴頭暈等症狀,原以為是工作過於勞累,但休息也不見改善,因此至醫院進行一系列的檢查,結果發現自己罹患「突發性耳聾」,導致聽力竟下降三成。由於找不出確切病因,小惠除了服用耳鼻喉科藥物外,也參考醫師建議至中醫門診進行「中西醫整合治療」,希望能早日痊癒。談到「突發性耳聾」 九成不知病因臺中醫院中醫師鄭惟仁表示,「突發性耳聾」的定義是三天內,純音聽力檢查發現3個鄰近音頻,出現超過30分貝的感音性聽力損失。由於有九成患者都找不出確切病因,因此又被稱為「不明原因的突發性感音神經型聽損」。「它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可能與病毒感染導致局部的神經損傷有關。」而在西醫的治療上,常規的治療方式是使用類固醇、血管擴張劑等藥物,或搭配高壓氧治療,讓症狀逐漸改善。鄭惟仁醫師解釋,一般人若突然出現聽力下降時,大多會很恐慌,但他建議患者毋須太過擔心。「突發性耳聾的預後大多良好,半數以上的患者症狀均能夠逐漸改善,但若年齡較大、合併眩暈症狀、聽力喪失嚴重者,恢復情形就比較不一定。」不過他認為,若能及早接受專業的治療,恢復的情形也會比較好,所以他呼籲患者千萬不要拖延就醫時機。中西整合治療 聽力明顯恢復中醫在處理突發性耳聾時,多以「針灸」為主,一般會選用耳部周邊的穴位來做針刺,如耳門、率谷、風池、下關等,也常會搭配上下肢的穴位來選用;鄭惟仁醫師解釋,針灸具有行氣活血與抗發炎的作用,能夠改善內耳的血液循環與炎性反應,藉此來達到改善聽力的目的。當然針灸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患者會覺得針刺時有點痛痛的,或是針具沒有消毒好,導致局部感染。鄭惟仁醫師表示,像患者小惠除了原本的藥物治療外,也開始每周兩次的針灸治療,在中西醫雙管齊下治療後,近三個月以來,聽力逐漸恢復,耳鳴的次數也明顯減少,患者也向他表示,雖然還沒有完全痊癒,不過看著症狀改善,也就比較不會擔憂害怕,讓她安心了不少。
打完疫苗後出現耳鳴 專家曾籲研究疫苗接種與聽力損失關聯性
大林慈濟醫院近來有兩位民眾打完新冠肺炎疫苗後出現耳鳴等不良反應而就診,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黃俊豪表示,打疫苗會產生一些副作用,但多為特異體質的人才會發生,發生率並不高,民眾不需要太過擔心,建議曾在打疫苗後曾有神經痛、神經發炎,或是有手腳麻動或無力的情況,下次打疫苗前先請醫生進行評估。黃俊豪說,最近有兩位民眾在打完新冠肺炎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而求診,一名58歲男性,在給予藥物服用三周後,原本頭暈與脹的症狀改善許多,但耳鳴與聽力喪失的症狀只改善一半,目前仍持續治療;另一名63歲男性則是頭暈、頭痛、失眠的症狀在兩周的治療後獲得大幅改善,但耳鳴的症狀目前進步有限,仍持續針對症狀調整用藥。今年4月初,疫苗學家兼梅約診所疫苗研究小組主任Gregory M. Poland呼籲進一步研究COVID-19疫苗接種與聽力損失及其他聽覺疾病如耳鳴之間的關聯性。黃俊豪指出,2名病人經檢查後確認輕度突發性耳聾,且排除為中耳發炎或是外傷造成,因此懷疑不良反應與施打疫苗有關。黃俊豪指出,在臨床上較常見突發性耳聾個案,約有80%為病毒性感染,還有些慢性疾病,如血管硬化較嚴重、糖尿病或腎臟病的高年齡患者,會因為血流不順而造成,少部分是因為頭部外傷造成的,近來疑似因打疫苗而造成的案例也要列入考慮。黃俊豪建議,曾在打疫苗後有神經痛、神經發炎,或是有手腳麻動或無力的情況,下次打疫苗前可以先請醫生進行評估,再決定是否施打,另,身體比較虛弱且有不舒服的狀況時,可選擇延後施打,若打疫苗後真的發生症狀了,要趕緊就醫接受治療才能獲得改善。
33國際愛耳日 突發性耳聾不可輕忽
今天3月3日是國際愛耳日,3、3就像兩個耳朵。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郭哲宏醫師呼籲民眾保護好耳朵,其中常見的突發性耳聾,千萬不可輕忽,應提早求醫,以免影響日常生活。 一位43歲的男性機械操作員,五年前左耳出現耳鳴而求診,經醫師診斷為「單側突發性耳聾」,沒想到最近右耳又聽不到聲音,並伴隨頭暈。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郭哲宏醫師表示,處於長期工作或精神壓力大,或是三高病患,容易造成「突發性耳聾」,特別的是該男子先後兩耳都發生問題,建議積極治療及詳細檢查。 該男子並無特殊疾病與不良嗜好,五年前因左耳耳鳴而求醫。未料因近期家庭與工作的雙重壓力,男子長期難以入眠,起初3到4天內耳鳴,有一天一覺醒來,發現原本正常的右耳竟聽不到聲音,並伴隨頭暈,先到住家附近診所看過,建議到大醫院做詳細聽力檢查與治療。 郭哲宏醫師表示,該男子經檢查並排除患有聽神經瘤的可能後,診斷右耳為嚴重「單側突發性耳聾」,安排住院一週,施打靜脈類固醇,並且進行耳內注射手術,穩定改善出院後,轉為口服類固醇,並重回職場。經耳道耳內注射手術示意圖 求診時,男子向郭醫師難過地詢問,是不是五年前因左耳未完全得到醫治,才導致左耳感染到右耳,讓原本正常的右耳,出現「突發性耳聾」的相同病症。郭哲宏表示,聽力障礙或耳鳴,是耳鼻喉科門診常見的臨床病症。對於一般所稱的突發性耳聾,有其診斷的標準,指72小時內,至少出現連續3個音頻大於或等於30分貝的感音性聽損。而雙耳皆曾發生突發性耳聾在臨床上亦時有所見,惟左右耳內構造並無直接相連,在其病理機轉上稱左耳傳染到右耳,是不正確的說法。 郭哲宏醫師表示,目前導致突發性耳聾的成因未定,在臨床上的經驗中,其觸發的可能因子包括:內耳血管病變、內耳損傷、病毒感染、自體免疫疾病、新陳代謝疾病,或是精神壓力過大,都有可能導致突發性耳聾。郭哲宏醫師目前除了類固醇治療外,另外經醫師評估後,亦可輔以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耳內注射,做多元的新式治療方式的選項之一。若病人初期有耳鳴、耳閉塞感,單邊聽力不清楚,以及輕微頭暈症狀時,千萬不能掉以輕心,錯失治療期有可能對聽力造成不可逆性的傷害,甚至恐因突發性耳聾而永久喪失聽力。
換季易爆發!一覺醒來突然耳聾 輕忽4症狀恐喪失聽力
59歲的葉先生平時沒有不良嗜好或特殊疾病,只有左耳已於多年前耳聾,近期因工作壓力大,入夜後難以入睡,某日起床後發現右側耳朵突然聽不見,兩耳無法正常聽聲音的葉先生陷入恐慌,也因無法聽見聲音,談話時會不自主的提高音量,影響原有的生活。幸而葉先生緊急就醫,經醫師以類固醇診治後轉至高壓氧中心進行治療,右耳聽力從75分貝進步到35分貝,左耳也從120分貝進步到100分貝。近期已可以恢復正常生活,說話之音量已如同正常人。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是一種聽力突然降低的疾病,病因通常難以確認,一般認為與病毒感染造成的神經炎或血管因素導致的組織缺血有關,亞東醫院內科加護中心暨高壓氧中心張厚台主任指出,通常病人可能在一覺醒來後,發現一側聽力減弱、耳鳴、耳悶感、甚至合併暈眩等4症狀。突發性耳聾在治療上以抗發炎藥物、改善血液循環及組織灌流為原則包括靜脈輸液、血漿擴張劑、末梢血管舒張劑。但許多人出現耳中風初期不以為意,直到症狀持續或惡化,一旦拖到發病4到6週後再給予治療,往往成效不彰。張厚台主任表示,在較早期的治療中,只有當患者對全身類固醇或其他治療反應不佳時,高壓氧治療才被視為耳中風的搶救方法,但根據本院的回顧性研究結果,如果在症狀出現30天內使用類固醇同時倂用高壓氧治療後,有71.7%的患者能聽力得到改善,若及早在7天內治療,患者100%聽力完全恢復,故可知及早倂用高壓氧對於突發性失聰的治療極為有效。突發性耳聾治療黃金時間為在發病後1週內,若超過黃金治療時期,也應儘速就醫治療。張厚台主任呼籲,季節交替時期好發突發性耳聾,建議如有出現症狀,一定要盡快就醫並搭配高壓氧搶救治療,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滿身汗開冷氣睡...一覺醒來竟「耳聾了」! 醫曝原因:超過1個月就難治癒
大陸一名40歲沈姓女子日前游泳完後,回家便開冷氣睡覺,未料第二天起床,發現耳朵聽東西聽不清楚,趕緊就醫。對此醫生診斷,沈女應是「突發性耳聾」,與患者待的環境的氣溫,突然由熱一下子轉到冷有關。根據《廈門晚報》報導,沈女表示,前2天想著游泳可以讓身體涼快一些,又能鍛鍊身體,因此跑去離家不遠的游泳館;從游泳館出來後,覺得一股熱氣撲上來,回家又流了不少汗,因此馬上開冷氣,未料隔天起床驚覺聽力異常。她驚恐地說,「我聽力一向很好,現在左耳聽力明顯下降,像塞了棉球,耳朵嗡嗡的,家人要大聲說話才能隱約聽見。」經過相關檢查,醫生診斷,沈女應為突發性耳聾,起因為置身的氣溫突然由熱,一下子變到冷有關。耳鼻喉科主任蘇立眾為患者檢測耳病。(圖/翻攝自廈門晚報)耳鼻喉科主任蘇立眾補充,「不少突發性耳聾患者工作壓力大,不注意休息。人長期壓力過大和過度疲勞,會阻礙內耳血液供應,一旦受到外界刺激易導致失聰。」他指出,在夏天,突發性耳聾與持續高溫天氣也有關,天熱,人體抵抗力下降,加上有些人操勞過度,使人體內神經體液調節失去平衡,還有的人是因為外部環境太熱,室內冷氣溫度又低,頻繁進出後人體無法適應,就容易感冒;有人在大汗淋漓時很快就進入溫度較低的冷氣房內,血管遇冷強烈收縮,導致內耳微循環缺血。蘇立眾提醒,夏天既要注意防暑降溫,又需留神別受涼感冒及突發性耳聾等,總之就是不要大汗淋漓就進入冷氣房;而當民眾發現有突發性耳聾症狀後,應及時就醫,發病後3天內就診,多數是可恢復的,2周以內仍是有效治療時間,如超過一個月,一般就很難治癒。
冷爆耳聾危機1/突發性耳聾人數激增 醫生曝光原因有這些
突發性耳聾病人近年來出現在耳鼻喉科並頻率越來越高,包括藝人吳克群、濱崎步等,都曾經罹患此病。醫師建議,若耳朵突然出現悶塞、耳鳴等症狀,最好要在三天內就醫。嚴重型患者除了類固醇治療外,也可以嘗試採用高壓氧治療輔助,提升帶氧量加速組織修復,避免聽力永久受損。日本知名藝人濱崎步也曾飽受突發性耳聾之苦,但她仍堅持歌手夢。(圖/翻攝濱崎步IG)年紀還不到五十歲的老張,每到年底就是工作旺季,工作壓力非常大。有一天加班醒來,突然發現自己發生眩暈整個人幾乎站不起來,而且左耳聽不見聲音,趕緊就醫檢查才發現,左耳的聽力已經幾乎完全喪失。「事實上像老張這樣比較中壯年族群突發性耳聾患者,在門診中出現得越來越多。」中心診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賴建仲指出,以往在門診中多半是遇到老化所產生的耳鳴、耳聾等問題,但這幾年碰到許多年輕患者,因為作息不正常、工作壓力大而造成突發性耳聾。內耳分成耳蝸與前庭兩部分,耳蝸掌管聽力,前庭則控制平衡,但兩者都由同一條血管供應血流。賴建仲解釋,耳朵內耳構造主要分成耳蝸與前庭兩個部位,耳蝸主管聽力前庭主管平衡,但是兩個部位都是由同一條血管供應血流,而這條血管甚至比一條棉線還細,不論是因為病毒感染、外傷等狀況甚至是天氣過冷等,都容易造成血管堵塞,進而影響到聽力。.突發性耳聾定義為三天內喪失三十分貝聽力,若有相關症狀者,應盡早測試聽力。(圖/報系資料庫)「如果發生三天內聽力降低了三十分貝,就會定義為突發性耳聾。」賴建仲表示,突發性耳聾通常都是單邊發作,病患會覺得耳朵出現悶塞、耳鳴等比較不明顯的症狀,一般而言,搶救聽力的黃金治療期是在一周內,如果病情拖超過三個月,喪失的聽力就可能難以挽回。賴建仲說,聽力喪失在二十分貝以下病患較難察覺,雖然突發性耳聾聽力喪失程度有輕重之分,但如果發生當下出現比較嚴重的症狀像是併發暈眩,通常聽力喪失的狀況就會越嚴重。但不論病情是輕微或是嚴重,都建議要立刻就醫才能及時搶救聽力。「醫學上認為,聽力喪失超過七十分貝就屬於重度受傷,想要恢復到完全好可以比較困難」。賴建仲分析,目前突發性耳聾標準治療方式是從靜脈或是耳內直接注射類固醇;但臨床上發現,仍舊有三分之一的病人聽力無法恢復,這時候就必須依賴合併療法,其中,高壓氧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工具。賴建仲進一步解釋,組織受損時細胞需要足夠氧氣運作才能修補加速修復,文獻中指出,病人在三個大氣壓的環境下進行純氧供應,可以提升細胞氧氣濃度,促進受傷組織血液灌流,進而加速組織修復速度。高壓氧治療最早運用於治療潛水夫病,後來逐漸用於突發性耳聾、中風等疾病,範圍相當廣泛。(圖/羅東博愛醫院提供)目前採用高壓氧輔助治療突發性耳聾,一般建議療程為十次,每次需要時間為兩小時,不過根據賴建仲的治療經驗,有些患者可能進行三、四次的高壓氧治療,聽力就已經恢復到正常,因此還是要依據病人不同狀況進行調整;但高壓氧治療突發性耳聾健保尚未給付病患需要自費,費用兩萬到四萬不等。根據賴建仲自己的治療經驗,依據標準的類固醇治療加上高壓氧輔助,可以提升一半的治療效果;不過,高壓氧也不是萬靈丹。賴建仲提醒,高壓氧治療還是要用對時間,最好是能在剛發病時間就治療,比較能看得到效果;另外,身材偏瘦高型的男性,恐有自發性氣胸的風險,採用高壓氧治療前也要經過詳細評估才能使用。(《周刊王》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戒菸專線:0800-636363)
冷爆耳聾危機2/高壓氧艙來輔助 黃金組合搶救聽力
中華民國海底暨高壓氧醫學會前理事長,現任員榮醫療體系副總院長吳怡昌指出,高壓氧最早協助處理潛水夫病,後來開始應用在困難傷口、甚至中風後遺症等病患,但主要是還是以「輔助性」角色為主,至於在突發性耳聾疾病,現在醫界認可為常態性標準治療模式。吳怡昌表示,造成突發性耳聾原因很多,但引發症狀的主因就是內耳血液循環不佳,血液留不到被堵塞的組織,造成細胞壞死神經受損;而高壓氧正好就可以扮演提高體內氧分壓改善內耳局部缺氧的重要角色。特定醫院才有高壓氧相關設備,患者進入高壓氧艙後,在3個大氣壓下進行治療,可提升體內氧氣濃度,促進受損組織修復。(圖/焦正德攝)吳怡昌說,我們一般所處的環境大氣壓為一個大氣壓,而高壓氧艙則是提供三個大氣壓的環境,等於是提供人體三倍的帶氧量,雖然人體的紅血球帶氧有限,但是在三個大氣壓的環境下,多出的氧氣會溶解在血漿中,隨著血液循環到全身。吳怡昌解釋,含氧量豐富的血漿在全身循環時,可以透過擴散作用將氧氣擴散到血管外面的組織,就像是將一滴墨水滴進一杯乾淨的水中,墨汁會逐漸往濃度低的地方擴散,從另外的管道供給氧氣,讓受傷組織可以得到更多氧氣的幫助。高壓氧治療最早運用於治療潛水夫病,後來逐漸用於突發性耳聾、中風等疾病,範圍相當廣泛。(圖/羅東博愛醫院提供)吳怡昌用高速公路塞車來比喻,當車禍發生後,後方的車輛就會開始回堵,就像受傷部位血流過不去一樣,這時除了採用替代道路紓解交通外(側枝循環),血漿中的氧氣透過擴散作用,可以從側枝循環擴散到達受傷的組織,加速受傷組織的修復與再生。「血管新生就像是舖鐵道一樣,必須先整地鋪上枕木才能架上鐵軌,而血管要能新生唯一依靠的就是氧氣。」吳怡昌認為,這也是為何高壓氧可以用來治療癒合困難的傷口;此外,研究顯示,高壓氧可以活化吞噬細胞,對於中風後腦部有血塊的病人,在病情穩定狀況下採用高壓氧輔助,也有助於加速血塊吸收。醫師吳怡昌提醒,尋求高壓氧治療須由專業人士操作,才能確保安全。(圖/吳怡昌醫師提供)吳怡昌認為,高壓氧治療提供人體最需要的氧氣,在臨床治療上,應用的範圍也越來越廣,但還是必須提醒,高壓氧目前都還是扮演輔助性的角色,都必須搭配主要性治療方式;同時在接受高壓氧治療前,一定要找領有高壓氧治療執照的醫師進行評估,才能保障治療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周刊王》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戒菸專線:0800-636363)
冷爆耳聾危機3/一條血管供應二部位 五大殺手導致聽力下降
耳朵內耳構造主要分成耳蝸與前庭兩個部位,中心診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賴建仲說,耳蝸主管聽力前庭主管平衡,但是兩個部位都是由同一條血管供應血流,而這條血管甚至比一條棉線還細,不論是因為病毒感染、外傷等狀況甚至是天氣過冷等,都容易造成血管堵塞,進而影響到聽力。天氣寒冷下,若沒有適當保護耳朵,細小血管會承受較大壓力,容易形成阻塞。(圖/報系資料庫)內耳分成耳蝸與前庭兩部分,耳蝸掌管聽力,前庭則控制平衡,但兩者都由同一條血管供應血流。賴建仲說,溫度變化大會導致血管急速收縮,因阻塞導致聽神經受損。提醒在早晨起床時應特別注意,先將手腳與臉部搓熱,避免立即處在溫差過大的環境下,否則可能會引發突發性耳聾。第二個常見的突發性耳聾原因是作息不當,像是熬夜、抽煙、喝酒等等,這些壞習慣所產生的身體毒素,也容易累積在內耳中破壞神經。除平日注意生活習慣外,可以額外補充一些抗氧化成分,如維他命B、C、鋅等。暴飲暴食、吃太油膩,易造成體內血脂過高,進而導致脂質沉澱堵塞血管。(圖/飯店業者提供)(禁止酒駕 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 飲酒過量害人害己)第三個原因是慢性壓力,壓力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導致血管收縮引起內耳神經萎縮。別讓急性壓力轉成慢性壓力,培養能轉移注意力的嗜好,找出能讓自己徹底放鬆的方法。另外,若是患有三高疾病,由於脂質容易在內耳細小血管內沉積,導致內耳血管內栓塞。提醒慢性病患本就是罹患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平時就應積極控制。醫師賴建仲指出,突發性耳聾多半發生於單側耳朵,最好能在3天內就醫。(圖/焦正德攝)最後是病毒感染,例如皰疹、水痘、腮腺炎等病毒,都容易入侵內耳神經,造成受損萎縮。在寒冬之際特別是上呼吸道感染應個別注意,如果病情拖得比較久,更應特別注意聽力有無出現異常狀況。(《周刊王》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戒菸專線:0800-63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