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類
」 指揮中心 新冠肺炎 降級 傳染病 王必勝廚師腹脹燒到38度!送急診竟「快洗腎」 醫示警「這疾病」易被輕忽:今年7例
57歲林姓男子是一名廚師,有高血壓並接受藥物控制,不過從今年1月中旬起發燒到38.1℃、有畏寒現象、輕微腹脹,除此外並無其他症狀,也沒出去旅遊、或接觸動物、家人同事也沒群聚現象,因症狀愈來愈嚴重,於是前往北市聯醫急診就醫。經檢查,醫師表示,是鉤端螺旋體感染。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感染科主任王登鶴指出,林男當時血氧飽和度97%、體溫35.4℃、脈博99次/分、呼吸18次/分、血壓93/50 mmHg,急診發現其腎功能很嚴重,肌酸酐8.1 mg/dl,已到了要洗腎的程度,同時有泌尿道感染、低血壓、肝功能異常、肺水腫併發急性呼吸衰竭現象,因病情病危,於是安排住院至加護病房。經過檢查,林男被診斷出是鉤端螺旋體感染。王登鶴說明,鉤端螺旋體為細桿狀螺旋型,主要宿主包括鼠、犬、豬、牛、羊、馬等動物,為人畜共通病,感染症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好發於熱帶地區,發生國家遍及全世界,以中國大陸、韓國及東南亞病例較多,感染的病人其臨床症狀為高燒、全身酸痛、乏力、結膜充血、淋巴結腫大,重者可併發肺出血、黃膽、胸膜炎和腎衰竭。王登鶴表示,傳染途徑主要為接觸感染,病原會存在於動物的腎臟或生殖器官中,造成慢性持續感染,進一步污染水源、土壤等周圍環境,再伺機經由動物皮膚傷口、結膜與被污染尿液或食物接觸而感染宿主,皮膚有傷口、戲水、接觸囓齒動物的人較易被感染,農夫、漁民、廚師、食品加工工人、污水或垃圾處理廠的工人都是易被感染的族群,嚴重時將有致命的可能性,死亡率高達5-10%。王登鶴示警,因鉤端螺旋體感染在台灣不常見,今年到5月中旬全台總共7例,容易被醫師輕忽,沒想到這個病而診斷延遲,導致病人死亡,因此提醒大家,在台灣對於發燒、肢體疼痛、或合併黃膽或急性腎衰竭的病人,鉤端螺旋體感染應該列入鑑別診斷,以免延誤治療的時機,導致病人死亡。
4年來首例「肉毒桿菌中毒」 疾管署:5旬婦6症狀加護病房搶救中
疾管署今天公布,國內自2020年7月以來,時隔4年,出現首例肉毒桿菌中毒事件,一名住在台南的50多歲女性,有多重慢性病史,獨居且有吃過期食品習慣,7月出現腹痛、腹瀉、眼瞼下垂、吞嚥及說話困難,因呼吸困難,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搶救中,飲食史因個案插管無法詳細詢問。疾管署表示,這名台南50多歲女有多重慢性病史,獨居且有吃過期食品習慣,7月13日出現腹痛、腹瀉、眼瞼下垂、吞嚥及說話困難、全身無力等症狀至急診,7月14日通報,7月15日因呼吸困難插管住加護病房,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飲食史因個案插管無法詳細詢問。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明,經衛生單位調查,個案獨居且有食用過期食品習慣,個案插管尚無法詳細詢問飲食史。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2020年至2023年累計肉毒桿菌中毒確定病例數分別為1、0、0、0例,近十年(2015年至2023年)每年累計病例數介於0至6例,均為散發性病例。疾管署表示,肉毒桿菌中毒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中毒原因一般是食品處理或保存不當,使肉毒桿菌孢子在厭氧和低酸性環境下產生神經毒素。特別是膨出的罐頭或保存過久的醃漬品,酸度不足或鹼性食物水活性較高,或在低溫殺菌和輕微醃後沒有冷藏保存,就可能產生毒素。中毒症狀主要是神經麻痺,例如視力模糊、眼瞼下垂、顏面麻痺、吞嚥及講話困難、全身肌肉無力等,嚴重時會因呼吸障礙而死亡,未適當治療之死亡率可高達30~60%。疾管署提醒,要預防肉毒桿菌中毒,真空包裝製品應依標示於冰箱冷藏及保存,而蓋子脹起的罐頭、或開罐後聞到有異味,不可食用。此毒素不耐熱,經100℃加熱10分鐘煮沸、煮熟後毒力會消失,如為家庭自製的醃製食品,食用前宜先煮沸才安全。
出遊小心「這五種蚊蟲」 6月「恙蟲高峰期」...被咬到60%致死率
端午節到了,許多人都會計劃著外出旅遊,然而隨著端午節的來臨,氣溫也越來越高,這也是蚊蟲活躍的季節,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在粉專提醒,端午節出遊要小心「5種蚊蟲」。黃軒指出,在端午節過後,各種小蟲開始亂竄,外出郊遊自然會增加被蟲咬的風險,自己整理了一些常見的蟲蟲類型和防護措施,供大家參考。1. 蚊子(Mosquitoes)天氣變熱,蚊子開始大量繁殖,叮咬會引起皮膚紅腫癢,有些人甚至會有過敏反應。重要的是要注意環境清潔和個人防護,建議穿長袖衣物、使用防蚊液。2. 小黑蚊(Lasiohelea)小黑蚊的叮咬常常會造成劇癢,它們通常會在你忽略的小腿或手肘上叮咬,建議穿著適當的衣物,戶外活動時使用防蚊產品。3. 跳蚤(Flea)跳蚤叮咬會在皮膚上形成紅色凸起的小疹子,常常成一直線或一圈,建議保持寵物和家中清潔,遠離雜草和灌木叢。4. 禽蟎(Bird Mites)禽蟎通常是與鳥類接觸後傳染,叮咬會造成紅腫癢,建議避免接觸鳥類、清潔鳥窩。5. 恙蟲(Chigger)恙蟲叮咬會造成劇癢,並可能引起恙蟲病,症狀包括高燒、頭痛等,嚴重時可能會導致休克,建議戶外活動時穿長袖衣物和長褲,使用防蚊劑。黃軒也提醒大家,出門在外盡量不要在草地或灌木叢中停留,特別是那些未經修剪的地方;最好可以穿長袖衣服和長褲,並把褲腿塞進襪子裡,減少皮膚暴露的機會;在裸露的皮膚上噴灑含有避蚊胺(DEET)的驅蟲劑,並在衣物上噴灑含氯菊酯的驅蟲劑。此外,還可以穿著淺色衣服,這樣更容易發現附在身上的蟲子,從戶外回來後也要仔細檢查身體,特別是腋下、腹股溝、腳踝等容易被忽視的部位,「預防勝於治療!在端午節期間,不僅要享受節日的樂趣,也要做好防蚊措施,保護自己和家人免受蚊蟲的侵擾」。事實上,衛福部也曾指出,恙蟲病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全年皆有恙蟲病病例發生,歷年通報數自4至5月開始呈現上升,6至7月達高峰,9至10月出現第二波流行,花東及離島地區病例數較多。臨床症狀為猝發且持續性高燒、頭痛、背痛、惡寒、盜汗、淋巴結腫大、恙蟎叮咬處出現無痛性的焦痂(eschar)、一週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有時會併發肺炎或肝功能異常。在沒有經過適當治療的病患中,死亡率可高達60%。
今年首例母嬰垂直傳染李斯特菌症 醫曝:「這些」食物懷孕別吃!
國內出現今(2024)年首例新生兒母嬰垂直傳染李斯特菌症個案,個案母親在潛伏期間沒有旅遊史、動物接觸史,但在懷孕期間曾食用過生菜沙拉、隔餐食品,屬於感染風險較高的食物。不過,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李斯特菌症潛伏期較長,感染源其實難以追溯,但孕婦本身就是高風險族群,應盡量避免感染風險,因此不建議在懷孕期間吃生菜沙拉,應注意飲食安全、手部衛生。女嬰垂直感染李斯特菌 母曾吃沙拉但感染源難釐清疾管署5月7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新生兒母嬰垂直傳染李斯特菌症個案,為今年首例。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這名個案的母親在4月中,大約懷孕34週時出現發燒、倦怠、腹痛等症狀,就醫檢查發現白血球、發炎指數較高,而且胎心音異常,因此在住院隔天剖腹生產一名女嬰。不過,女嬰出生後活動力不佳、臉色蒼白,所以收治於新生兒加護病房。女嬰、產婦血液培養都檢出李斯特菌,因此研判為李斯特菌症確定個案,而且為母嬰垂直傳染。林詠青防疫醫師提到,經過治療後,媽媽在住院將近2週時康復出院,女嬰也在兩週大的時候順利出院。經過疫調發現,案母懷孕期間曾食用生菜沙拉、切片水果等生食與即食食品,但是林詠青防疫醫師指出,李斯特菌症潛伏期較長,因此不容易釐清確定的感染源。李斯特菌症有哪些症狀? 懷孕該如何預防感染?李斯特菌症自2018年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累計病例中,男性病例數略多於女性,並以70歲以上個案為多(占47%),其次為60歲到70歲(占24%),另外新生兒個案(出生未滿1個月)也有14例,其中出生至發病日小於3日(含)的個案占93%。李斯特菌症是一個細菌感染的傳染病,主要的傳染途徑是經由受汙染的食物傳染,林詠青防疫醫師表示,病原體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在4度以下仍然可以生長繁殖,因此冰箱內的食品仍可能有病原體存在,並繼續繁殖至可致病的量,常見汙染食物包括生菜、水果、未經消毒的乳製品、即時肉品等。若受到李斯特菌感染,免疫力正常者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非侵襲性症狀,但林詠青防疫醫師指出,若是年長者、免疫力低下者、孕婦、胎兒及新生兒有較高的機會會發生敗血症、腦膜炎等侵襲性感染,若未妥善治療致死率可達2成。若孕婦感染,可能會造成流產、死胎、早產,或是於生產時感染胎兒,引起新生兒侵襲性感染。因此,林詠青防疫醫師提醒,應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未徹底煮熟的肉品、飲用未消毒的乳製品,也要避免生熟食交叉感染。同時疾管署也提醒,婦女於懷孕期間,應做好個人飲食與手部衛生,避免食用即食肉類加工品、剩菜及生菜沙拉等,或於食用前充分加熱,若有發燒、頭痛、噁心、腹瀉等症狀,應儘速就醫。
今年首例!母嬰垂直傳染李斯特菌症 生菜沙拉疑似為感染源
疾病管制署今(7)日公布今年首例新生兒母嬰垂直傳染李斯特菌症個案。個案母親於懷孕34週因發燒、倦怠與腹痛就醫,後因胎心音異常、羊膜破裂等症狀而進行緊急剖腹產;個案出生即活動力不佳及臉色蒼白收治於新生兒加護病房,經檢驗通報後確診,研判為母嬰垂直傳染。目前母女均已康復出院。經疫情調查瞭解,案母懷孕期間曾食用生菜沙拉、切片水果等生食與即食食品,惟李斯特菌症潛伏期較長,可能感染源經評估較難追溯釐清。疾管署說明,依據資料顯示,今(2024)年截至5月6日,國內累計51例李斯特菌症確定病例,僅略高於2020與2022年同期(46例與47例),整體趨勢與往年相較無明顯上升,以60歲以上個案為多(占78%),其中1例為出生未滿1個月的新生兒。李斯特菌症自2018年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累計病例中,男性病例數略多於女性,並以70歲以上個案為多(占47%),其次為60歲到70歲(占24%),另新生兒個案(出生未滿1個月)累計14例,其中出生至發病日日距小於3日(含)者占93%。疾管署指出,李斯特菌普遍存在於泥土、汙水、蔬菜、市售肉品,亦可存在於部分無症狀的人類、哺乳類動物及鳥類腸道,主要經由食用遭污染的食物感染,國內曾於經包裝的即食肉品檢出此菌,另生魚片也是高風險食品。潛伏期通常為21天(3-70天),感染後的病況嚴重程度視感染者之免疫狀況而定,免疫力正常者不易受到感染,或是感染後僅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對年長者、免疫力低下者、孕婦、胎兒及新生兒可能引發侵襲性感染,可導致敗血症及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伴隨死亡風險;若孕婦感染,可能會造成流產、死胎、早產,或是於生產時感染胎兒,引起新生兒侵襲性感染。疾管署呼籲,李斯特菌可於冰箱冷藏(4℃)環境下持續生長增殖,需加熱至72°C以上才能殺死。李斯特菌症目前無疫苗可預防,民眾應落實於飯前洗淨雙手、食物澈底煮熟,避免生飲生食,食物貯存、烹調及製備過程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同時提醒婦女於懷孕期間,應做好個人飲食與手部衛生,避免食用即食肉類加工品、剩菜及生菜沙拉等,或於食用前充分加熱;若有發燒、頭痛、噁心、腹瀉等症狀,請儘速就醫;醫療院所遇有疑似個案,應於72小時內通報,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懷孕34週羊膜破裂!女嬰出生染「李斯特菌」今年首例 媽曾吃這食物
疾病管制署今(7日)公布今年首例新生兒母嬰垂直傳染李斯特菌症個案。個案母親於懷孕34週因發燒、倦怠與腹痛就醫,後因胎心音異常、羊膜破裂等症狀而進行緊急剖腹產;個案出生即活動力不佳及臉色蒼白收治於新生兒加護病房,經檢驗通報後確診,研判為母嬰垂直傳染。目前母女均已康復出院。經疫情調查瞭解,案母懷孕期間曾食用生菜沙拉、切片水果等生食與即食食品,惟李斯特菌症潛伏期較長,可能感染源經評估較難追溯釐清。疾管署說明,依據資料顯示,今年截至5月6日,國內累計51例李斯特菌症確定病例,僅略高於2020與2022年同期(46例與47例),整體趨勢與往年相較無明顯上升,以60歲以上個案為多(占78%),其中1例為出生未滿1個月的新生兒。李斯特菌症自2018年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累計病例中,男性病例數略多於女性,並以70歲以上個案為多(占47%),其次為60歲到70歲(占24%),另新生兒個案(出生未滿1個月)累計14例,其中出生至發病日日距小於3日(含)者占93%。疾管署指出,李斯特菌普遍存在於泥土、汙水、蔬菜、市售肉品,亦可存在於部分無症狀的人類、哺乳類動物及鳥類腸道,主要經由食用遭污染的食物感染,國內曾於經包裝的即食肉品檢出此菌,另生魚片也是高風險食品。潛伏期通常為21天(3-70天),感染後的病況嚴重程度視感染者之免疫狀況而定,免疫力正常者不易受到感染,或是感染後僅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對年長者、免疫力低下者、孕婦、胎兒及新生兒可能引發侵襲性感染,可導致敗血症及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伴隨死亡風險;若孕婦感染,可能會造成流產、死胎、早產,或是於生產時感染胎兒,引起新生兒侵襲性感染。疾管署呼籲,李斯特菌可於冰箱冷藏(4℃)環境下持續生長增殖,需加熱至72℃以上才能殺死。李斯特菌症目前無疫苗可預防,民眾應落實於飯前洗淨雙手、食物澈底煮熟,避免生飲生食,食物貯存、烹調及製備過程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同時提醒婦女於懷孕期間,應做好個人飲食與手部衛生,避免食用即食肉類加工品、剩菜及生菜沙拉等,或於食用前充分加熱;若有發燒、頭痛、噁心、腹瀉等症狀,請儘速就醫;醫療院所遇有疑似個案,應於72小時內通報,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礦地更生2/地方創生喊假的? 《國土計畫法》卡原青返鄉發展
準總統賴清德礦宅爭議,選後1個月仍未有效處理,國土署拋出想法試水溫,期望廢礦區住宅比照2019年已上路的《北泰雅原住民族特定區域計畫》,也同時輔導原住民族土地與建物走向合法,然而違建爭議似乎很難自此一勞永逸。國土署國土計畫組副組長廖文弘向CTWANT記者表示,《北泰雅》計畫領先全國700多個原住民部落,將位於新竹縣尖石與五峰鄉的這些農牧用地變更為分成鎮西堡與司馬庫斯2大區塊,這些土地原地目多屬第一級環境敏感地區的農牧或水保用地,因生存需要,被居民拿來大量開發成民宿與商店,而依原本《區域計畫法》規定,這些地方無法辦理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變更,合法無望,商店又因搶客等糾紛彼此惡性檢舉,政府必須出手處理。尖石鄉司馬庫斯部落觀景台,可鳥瞰部落櫻花全景,春季遊客如織,因而促進當地旅宿業發展。(圖/報系資料照)廖文弘說明,慶幸的是2025年即將上路的《國土計畫法》規定,只要涉及原住民族土地與海域的國土,可以依照《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各原民部落將可望比照鎮西堡與司馬庫斯合法途徑處理。目前評估會2016年5月01日前已存在的既存建物,將在2025年4月30日和《國土計畫法》一同上路並合法化,包含申請建築執照等都有依準。廖文弘說明,原民會基於照顧族人立場,希望永遠放寬新建與修繕房屋合法化這條路,讓族人回鄉經營小本生意,但這項要求實在無法對於全台746個原住民部落交代,目前國土署只能承諾在2016年5月前的既存建物「拚」合法。而無論《國土計畫法》第23條最後是否取得共識,「明年4月30日就是隨之上路了」,屆時有望將全台2016年5月前既存原民建築就地合法,而近期的(新建物)恐將只能由縣市政府依照規定「造冊違建列管」。對此,新竹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處次長廖奎智表示,《北泰雅》計畫立意良善,國土署願意處理是好事,可惜自己在新竹縣建設單位服務這麼多年,不少實務建議都沒被國土署採納,感覺為德不卒「不太尊重原住民」。以本次處理鎮西堡、司馬庫斯二部落為例,主要以營利的民宿為整頓對象,美其名是國土署謹慎務實不畫大餅,但新建物也將無望合法;近年旅宿業受高度關注,年輕一輩不希望遊走灰色地帶,如果《國土計畫法》第23條未能取得共識,新法上路就等於宣告2016年5月後的新建物都是違建,阻斷年輕人回鄉發展的可能。廖奎智分析,這類原鄉居住地都屬非都市土地,以新竹縣造冊就有1,000多棟現有房屋,鄰近苗栗縣則高達3,000多棟。地方大多希望能畫定成第四類農業發展地區,也就是讓既有建築造冊認定為類似平地農村「老丙建」並合法化,同時也能從事雜貨買賣、小型旅宿等生意的小型商圈,讓原生青年願意返鄉工作,帶動地方創生「這不是當初行政院長賴清德全力支持的嗎」?蔡英文總統任內多次強調原住民轉型正義,然而不少政策保護卻與理念背道而馳,走投無路的原住民只好前往行政院抗議。(圖/報系資料照)廖奎智感嘆,國土署老把地方居民想成會將土地轉賣平地人牟利「防範心態為重」,因此在《國土計畫法》中,封殺原住民持有土地合法化的途徑。其實只要限制不准設定抵押給外地人,就能有效避免遭人頭借名登記,讓外界大舉入侵部落營利的問題。2019年便有判例,即使原住民保留地曾被合意設定抵押,最高法院也已經判定無效,實在不必擔心。
民進黨中評會開鍘「50人開除黨籍37人停權一年」 賴瑞隆:黨員該守紀律
民進黨中評會在1日召開第9次中評會會議,無異議將2023年、2022年違紀參選案的50位違紀人員予以除名開除黨籍,37位違紀人員予以停權1年處分。根據中評會主委賴瑞隆表示,依據「民進黨紀律評議裁決條例」第12條規定,「本黨黨員未經提名違紀參選者,應予除名處分」,第11屆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選舉具黨員身分違紀參選者,中評委今日會中一致決議,1位參選人予以開除黨籍的除名處分。除違紀參選除名處分外,中評會也決議,對未獲提名退黨參選者,依據民進黨公職候選人提名條例第9條第3項規定,「凡黨員未獲提名者,即使申請退黨而逕行參選,將來如再申請入黨,依照除名處分再申請入黨者之程序處理,始得辦理提名登記」,視同違紀參選除名處分,本次中評會亦認定有退黨參選事實,3位參選人依規辦理開除黨籍。稍早,中評會經會議討論後,針對2023年第11屆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選舉違紀參選及退黨參選案、各縣市黨部違紀除名案及2022年九合一違紀參選案、九合一違紀助選除名案等4項討論案,中評會全數無異議通過做出一致決議,將50位違紀人員予以除名開除黨籍,37位違紀人員予以停權1年處分,另有兩案經申訴決議再行調查下次會議處理。除此之外,2022年九合一違紀參選第四類公職者以予除名處分共27位、兩位以他黨參選者一併予以除名,違紀參選第五類公職者,包括里長鄉鎮市民代表,考量基層經營特殊性,共37名予以停權一年之處分;九合一違紀助選除名案共7位予以除名,違紀除名案共10名予以除名,為維護黨紀,中評委會中一致決議,予以同意原處分。賴瑞隆重申,2024總統立委大選結束,也是面對國家新局勢的開始,中評會對於違紀行為絕不容許,所有人必須以台灣利益為重,民進黨員更應遵守黨章黨綱紀律,團結一致來守護台灣的最大利益,,因此違紀行為絕不容許,台灣面對政局變化,同志更應遵守黨章黨綱紀律,團結一致爭取人民支持,堅守清廉勤政愛鄉土的政黨價值,共同守護台灣的自由民主與和平繁榮。
狂咳3個月吃藥沒用…「全套檢查做完」抓不出原因 他走進廁所懂了
近來多重呼吸道疾病流行,流感和新冠病毒頻發,不少民眾都掛病號,加上總統大選剛落幕,許多人上街參加造勢活動,引來人潮聚集,感染病毒的風險隨之增加。大陸一名網友表示,自己咳嗽了2、3個月,期間做了各種檢查、拍了CT,都沒發現什麼異常,中醫和西醫都試了,就是沒治好咳嗽,直到走進廁所才發現原因。《都市快報》報導,該名網民近日發文表示,自己咳嗽了2、3個月,也去做了各種檢查、拍了CT,都沒發現什麼異常,中醫西醫都試了,就是沒治好咳嗽,後來發現家裡的馬桶下面有密密一圈黑色的黴菌,其實就是曲黴菌的聚集地,隨即清理了一下、重新封了一下膠,咳嗽竟然神奇地好了。浙大二院感染性疾病科吳學傑副主任醫師表示,曲黴菌是一種典型的絲狀真菌,佔空氣中真菌的12%,主要以枯死的植物、動物的排泄物及動物屍體為營養源,在門診中曲黴菌感染並不少見,尤其是曲黴菌性肺炎,「南方天氣潮濕,潮濕的地方就容易滋生曲黴菌,家裡洗手間的地磚、牆縫上可能都有很多的曲黴菌。」醫師說明,曲黴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特定的人群處於曲黴菌的環境中較易被感染,第一類是中性粒細胞缺乏超過10天的(腫瘤化療或肝病患者),第二類是有血液系統腫瘤或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第三類是長期使用激素的,第四類是本身就存在基礎疾病的,如慢阻肺、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等。吳學傑提到,一般免疫力好的人就算吸入曲黴菌,也會被免疫系統控制清除,所以不會造成病症,但如果存在潛在免疫問題,例如流感久久未痊癒、本身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很可能也會遭到曲黴菌的「荼毒」,嚴重時恐導致支氣管「全黑」、肺炎。醫師指出,感染曲黴菌後的症狀一般是咳嗽、咳痰、胸悶、氣急、咯血,很多患者難以鑑別其與感冒、流感等疾病症狀,因而沒有採取對症治療,導致病症越來越嚴重,「曲黴菌的確診也比較困難,做肺穿刺才能確定。」吳學傑說,影像學檢查出現典型的新月形空洞或空洞內有真菌球,痰菌檢查或培養有真菌生長,對診斷有幫助,但精準度不如病理檢查好。
屏東3羊隻染「人畜共通」布氏桿菌 疾管署匡列4牧場人員
屏東縣府執行每年例行性全縣乳牛、乳羊監測,沒想到11月28日在九如鄉一處飼養141頭羊隻的養羊場,初篩發現異常,7日確定有3頭羊感染布氏桿菌,是近30餘年來台灣牛羊首例,該3頭羊已完成撲殺及全場消毒作業,包括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今(9)日也表示,衛生單位造冊4名工作人員,目前健康狀況無異常,將持續監測,且依照其防護狀況,監測期最長可能至2個月。國內30多年來首度在羊隻身上驗出布氏桿菌,由於布氏桿菌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病,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已通知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由屏東縣衛生局進行疫調。據羅一鈞說明,因應農業部今日公布國內乳羊場監測檢出布氏桿菌陽性案例,衛生單位已完成工作人員造冊,該乳羊場工作人員共4人,平日工作時有穿戴口罩、手套等防護裝備,目前健康狀況無異常,將持續監測其健康狀況。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 (圖/報系資料照)羅一鈞指出,若沒有適當防護,監測期可能長達2個月,目前飼主說明人員有適當防護,可能採比較短的監測方式,還需進一步和工作人員瞭解狀況,若評估有暴露風險,再延長監測。這段期間會先請他們注意有無發燒,有的話就要回報衛生單位,就醫就要告知暴露史,監測期滿衛生單位會詢問是否有疑似症狀,若無就可結案。羅一鈞並表示,由於該乳羊場不對外開放擠乳,亦不對外開放民眾觀光遊玩,且已撲殺完畢,評估對社區民眾尚無傳播風險。布氏桿菌主要在動物間傳播,人類可能因為接觸到感染動物的組織,或食入乳製品而感染。布氏桿菌病在我國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2011年曾出現5例,分別在非洲、東南亞和中國大陸感染,2015年亦有一名印尼籍女看護確診,皆為境外移入病例。專家指出,人類感染布氏桿菌機會低,但常見症狀如發燒、全身痠痛、頭痛、倦怠感都沒有特異性,較難診斷,若沒有使用正確的抗生素,就有致死風險。羅一鈞也說明,一般免疫狀況良好的健康民眾,感染之後多是發燒、全身性症狀,使用抗生素治療就可以恢復,至於神經炎、睪丸炎等症狀,則是出現社區流行時、感染人數較多才會發生的少見併發症,而且多是在免疫力較弱族群。
中秋後新冠疫情恐再起 疾管署預估高峰在這時候
因應秋冬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再起,疾病管制署公布,今起COVID-19莫德納XBB.1.5疫苗開打,第一階段先提供65歲以上長者,疾管署署長莊人祥今表示,預估中秋連假後,會又有一波流行,且會逐漸升溫,預估高峰落在12月中旬,每日平均將新增100例中重症併發症。防疫大使滿嬌姨今天接種第五劑的新冠肺炎疫苗。(圖/中國時報記者鄭郁蓁攝影)疾管署今天舉辦新冠肺炎疫苗開打記者會,莊人祥表示,今年5月新冠肺炎降為第四類傳染病後,5月以來本土新冠疫情持續下降,9月來到最低點,但看到歐美疫情又慢慢升溫,預期國內秋冬新冠疫情也會往上,因此預先準備。莊人祥依據統計資料指出,今年5月起COVID-19中重症併發症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佔78%,且併發中重症及死亡個案中,多有慢性病史或未接種滿3劑疫苗,且超過7成為完全沒有接種過任何一劑疫苗者。莊人祥表示,觀察近期國際上歐洲、美國等地疫情都有升溫傾向,且國內外主要流行病毒株多為XBB衍生,預期國內未來又要有一波疫情,而最新的COVID-19莫德納XBB.1.5可以對抗最新的BA.2.86病毒株,預期國內未來又要有一波疫情,因此呼籲民眾踴躍接種。莊人祥表示,預估中秋連假後,會又有一波流行,且會逐漸升溫,預估高峰落在12月中旬,每日平均將新增100例中重症併發症。雖會升溫,但他表示,應不至於像今年6月時每日平均新增200例,屆時應會「打八折」,國外的流行曲線也是如此,流行幅度會一波比一波還小。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無論過去接種什麼廠牌、或未曾打過COVID-19疫苗皆可接種這劑莫德納XBB.1.5疫苗;如為確診者,需間隔12周(84天)再施打。此外,XBB.1.5、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疫苗可同時分開不同部位接種,亦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若同時接種三種疫苗,同手臂兩針建議距離至少2.5公分。疾管署說明,XBB.1.5疫苗各對象開放接種期程為:一、首週自今年9月26日優先開放65歲以上民眾接種;二、自10月2日起再開放醫護人員接種;三、暫定自10月9日起開放全民接種,將視上述接種情形調整。同時提醒民眾前往接種COVID-19疫苗前,應備妥健保卡或其他可證明身分之證件,並請記得攜帶「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於接種前評估時,說明過往疫苗接種史,以利醫生評估。接種後亦請多加留意身體狀況,多喝水多休息,亦請家人協助注意,如有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另外防疫大使王滿嬌今也分享她的COVID-19疫苗接種經驗,她笑說,在片場,常常因為誰確診,就要刪減戲份,因此她為了減少疾病影響自身健康及工作進度,會和朋友相約打疫苗,她還秀出自己的疫苗小黃卡,說目前已接種4劑COVID-19疫苗。接種後除了自己會注意要多喝水,家中子女也會關心她的狀況,4劑以來都沒出現對身體太大的影響。
連走路都會喘!就醫竟發現是肺高壓作祟 接受「1治療」連爬山也OK
熱愛戶外活動的60歲蕭先生,兩年前某天突然變得很容易喘,連走路、爬樓梯都會喘,更無法從事最愛的戶外運動,在外院診斷為慢性肺栓塞造成肺高壓,但治療幾個月未好轉,輾轉到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就醫,進行三次肺動脈氣球成型術及使用肺高壓藥物治療,心衰竭指數恢復正常,第二次手術後就能爬獨立山。肺高壓這樣定義 臨床分5大類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簡振宇表示,肺高壓定義為若休息時平均肺動脈壓大於20毫米汞柱,根據肺高壓的臨床分類總共分五大類︰一、因肺動脈異常而造成的肺高壓;二、因左心疾病引起的肺高壓;三、因肺臟疾病引起的肺高壓;四、因慢性血栓栓塞引起的肺高壓;五、其他或不明原因引起的肺高壓。世界衛生組織肺高壓功能性評估分級︰第一級日常活動不受限,無論休息或運動狀態皆無症狀。第二級休息狀態無症狀,活動時會受到輕微限制,一般活動會引發氣喘、疲倦、胸痛、早期暈厥第三級休息狀態可能無症狀,但活動時會受到顯著限制,輕微活動會引發氣喘、疲倦、胸痛、早期暈厥第四級休息狀態即有症狀。可能已合併右心衰竭症狀 第四類肺高壓屬罕見 5年內死亡率高達36%簡振宇醫師指出,蕭先生之前有急性肺栓塞病史,因為活動會喘,在外院診斷慢性肺動脈栓塞造成的肺高壓,在進一步的診療發現,主要問題是肺高壓造成右心衰竭。慢性肺栓塞造成的肺高壓,是第四類的肺高壓,屬於罕見疾病,每百萬人只有二至六個病例,主要是因為慢性的血栓,造成血管阻塞、血管重塑、內皮增生,導致血管收縮而引發肺高壓。常見症狀包括活動會喘、咳嗽、咳血或者下肢水腫,或是活動時暈厥等,嚴重時可能致死,5年內的死亡率高達36%。治療慢性肺栓塞肺高壓 3種方式一次看慢性肺栓塞肺高壓治療有三種選擇,其中實施肺動脈內膜剝除手術,可以治癒疾病,但因是開胸手術,風險較高;簡振宇醫師積極發展肺動脈氣球成型術,以心導管打通血管,病人術後隔天可出院,風險較低,也不必承受開刀之苦;此外還可以使用藥物,協助放鬆血管。不過,因蕭先生不願意開刀,因此陸續為他施行三次肺動脈氣球成型術,並協助申請肺高壓藥物治療,讓蕭先生心衰竭指數恢復正常,活動喘的狀況改善許多,整體恢復非常好。曾發生急性肺栓塞要留意 牢記這些守則簡振宇醫師提醒,曾發生過急性肺栓塞的病人,有一小部份會因為內皮異常或凝血功能異常,轉變為慢性肺栓塞,並影響血管結構,慢慢演變成肺高壓,這類病人需要終身使用抗凝血劑。病人平時需注意飲食清淡、按時服藥,並按時回診追蹤,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手術或調整藥物。
新冠肺炎中重症不再強制隔離!盼減輕醫療負擔
新冠肺炎中重症個案,即日起不再強制隔離!今年5月1日降級改類以來,通報流程回歸紙本作業,讓感染管控師工作量大增,衛福部疾管署昨天二度鬆綁相關規定,即起取消開立隔離單流程,新冠中重症個案不再強制隔離,回歸一般醫院感控措施,包括優先收治單人病室或集中照護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自5月1日解編,新冠肺炎也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改為第四類,但收治住院的併發症(中重症)個案須在24小時內以紙本流程通報,流程繁瑣,引發第一線感管師抱怨,甚至傳出離職潮。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原先通報流程是24小時內採紙本作業,已於5月31日適度放寬,通報時限調整為72小時;現在再度鬆綁,6月6日經專家會議決議,在不影響醫療照護的前提下,原則不須開立隔離治療單。疾管署已於6月17日函知地方政府衛生局以及相關醫學會,新冠併發症個案可解除強制隔離措施。羅一鈞指出,如有極少數個案拒絕配合醫院感染管控措施,經醫師評估有強制隔離治療必要時,仍可開立隔離治療通知書。羅一鈞說明,新冠併發症個案取消強制隔離後,回歸一般醫院感控措施,根據「醫療機構因應COVID-19感染管制措施指引」,應優先收治單人病室、單人隔間之加護病床、隔離病室,若無或不敷使用,則建議採集中照護。
再戰大法官1/數千員警拚巡官卡關 行政訴訟失利瞄準憲法法庭
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已改制為「憲法法庭」)2018年做出釋字760號解釋,認為2010年以前通過三等(乙等)警察特考及格人員,其中大約7千餘位無警察大學學歷者,無法升遷當巡官或相當職務,導致系統性不利的差別待遇,牴觸憲法平等權原則,宣告違憲,不過目前仍有2千餘位警員候補、無法升遷,為此,當初代表員警聲請釋憲成功的律師吳弘鵬再次提請行政訴訟,日前遭最高行政法院駁回確定,近日將告上憲法法庭、再度挑戰大法官!據了解,大法官釋字第760號解釋公布後,內政部當年7月間通過「警察人員進修及深造教育實施辦法」修正草案,增設「警佐班第四類教育訓練班期」,希望讓2010年以前通過三等警察特考人員於2021年前在警察大學完成調訓,補齊升遷資格,至於當初委由吳弘鵬律師聲請釋憲的員警,則優先調訓,後來也升為巡官,不過根據吳弘鵬統計,內政部增開的「警佐班第四類教育訓練班期」受訓完畢員警,至今僅有數百人升遷巡官等職務。吳弘鵬律師替基層員警打官司,希望幫助他們跨越「官警鴻溝」、順利升上警官。(圖/趙世勳攝)為此,吳弘鵬律師再接再厲,接受未能升遷的39位資深員警委託,提起行政救濟,希望台北高等行政法院還給他們公道。這些員警主張,根據大法官釋字760號解釋,他們已到警大受完相關訓練,因此有權向警政署請求派為巡官等相當職務,他們質疑警政署聲稱員額有限,卻又保障警大四年制學士班畢業生優先派任,明顯有差別待遇。他們從事警職多年,理應優先於毫無執法經驗的警大畢業生,警政署「訓而不用」、怠於行政,嚴重影響他們權益,因此訴請派任他們為巡官或相當職務。警大四年制畢業生優先派任巡官,引發基層員警不滿,警政署表示警大本來就是培育基層幹部的搖籃。(圖/王永泰攝)警政署則主張,《警察人員人事條例》第11條第2項規定,巡官等相關職務以上,應經警大畢業或訓練合格,但因員額有限,因此結業學員需要擇優任用,不是都能派任巡官等職務。警大培育基層警察幹部,警專培育基層警察人員,因此警政署並非獨厚警大四年制畢業生,而且警大招生人數從2019年起逐漸下修,為維持基層員警升職管道,並兼顧警佐班第四類人員權益,已每月盤點缺額擇優升遷任用。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採信警政署見解,基層員警遂上訴最高行政法院。最高行政法院維持北高行判決,認為大法官釋字760號釋憲理由書指出,巡官等相關員額有限,只有部分考試及格人員才能派任巡官,這是無可厚非的事,但仍應安排他們到警大完成必要訓練,並在訓練及格後,取得巡官等相關職務的任用資格。最高行政法院強調,目前這些警大受訓完成的員警,已取得任用巡官資格,警政署的作法已符合大法官釋憲意旨,至於該如何擇優派任,仍應由警政署本於職權及適才適所考量,並不是說受訓完畢就一定能派為巡官。
挺過疫情指揮中心解編 101點燈:你我都是台灣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今日(1)日正式解編,COVID-19降為第四類傳染病。台北101表示,感謝疫情指揮中心帶領國人挺過疫情,也感謝全國人民及防疫夥伴的付出,於今晚18:30起至晚間22:00點燈,紀念這1197個全台團結、不分彼此、共同防疫的日子!點燈文字:感謝疫情指揮中心1197個日子不曾下班的任務謝謝有您全民齊心抗疫你我都是台灣隊TAIWAN CAN HELP
沒收到WHA邀請函 衛福部長:望友好國家協助台灣參與國際
第76屆世界衛生大會(WHA)將在5月21日於瑞士日內瓦舉行,台灣仍未收到邀請函,衛福部長薛瑞元近日投書外媒呼籲各界支持台灣參與。他今天表示,台灣受到不平等待遇,希望藉由友好國家的努力,讓我們有更多國際參與。WHA將在21日登場,薛瑞元將率團前往日內瓦,表達台灣希望以觀察員身分出席的立場。瑞典「尼瑞克日報」近日刊登薛瑞元專文「台灣如何為改善健康做出貢獻」,闡述台灣在健康工作的成就與貢獻,呼籲各界支持台灣參與WHA。薛瑞元今天出席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前受訪說,還沒收到WHA邀請函,「希望尋求更多理念相近的國家,協助我們做爭取」。他強調,台灣是整個國際衛生體系不可或缺的一環,很多國家都認知到這一點,但我們受到不公平、被忽視的待遇,希望藉由友好國家的努力,讓我們有更多國際參與。歷時1197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今(1)正式解編,新冠肺炎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調降為第四類,即日起民眾接種新冠肺炎疫苗須自付100至150元掛號費。薛瑞元表示,仍鼓勵大家來打疫苗,會繼續推動「疫苗加一」政策。新冠疫情期間,疫苗採購頻頻浮現爭議,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極力爭取國民黨提名參選總統,並拋出「高端採購公文全部解密」支票。對此薛瑞元回應,高端已經自行公開價格,但尊重各界意見。
新冠肺炎5月降級 確診、疫苗相關問題全整理
由於國內疫情趨緩,先前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就曾表示,新冠肺炎將在5月進行降級,指揮中心也會同步解編,回歸過去的日常生活。而在降級解編之後,如果民眾確診新冠肺炎、或是有需要接種疫苗的話,該如何是好?《CTWANT》就整理相關資訊,方便民眾閱讀與理解,以此維護自身的權益。新冠肺炎降級的差別?指揮中心將新冠肺炎從原本的第五類降級為第四類,當時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就曾表示,即便如此,新冠肺炎的通報時效、隔離、解除隔離等條件並沒有調整,整體而言對於醫療單位與民眾而言並無差別。最主要的差異是防治疫情的位階從原本的「大流行」降為「地方流行」,相關防治工作也由地方單位負責。還有實名制快篩嗎?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自5月起,實名制快篩全數退場,民眾如有使用快篩的需求,可以前往藥局、藥妝店、超市自行購買。確診了怎麼辦?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顯示,如民眾檢驗陽性的話,將採「0+N」自主健康管理,建議民眾在家休息至症狀緩解,視情況就醫,同時也要戴口罩、勤洗手,主動告知檢驗陽性結果。如是具備有重症高風險因子的患者,應盡速就醫,經醫師評估後有望開立公費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費用如何算?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輕症但具備有重症高風險因子的患者,可以透過公費取得抗病毒口服藥物。而如民眾因確診而產生併發症需住院隔離的話,同樣也是屬於公費給付。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計畫,有繼續維持嗎?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該項整合計畫會持續收案至指揮中心解編後6個月,目前依舊會持續提供整合式照護。哪裡打疫苗?衛福部疾管署資料顯示,如民眾有接種公費疫苗的需求,目前各大合約醫療院所與接種站依舊會持續提供。還有疫苗接種假嗎?指揮中心表示,目前的政策是將防疫轉向常態化發展,因此在指揮中心解編後,疫苗接種假也會跟著引退,改為一般性請假。與此同時,先前防疫隔離假也由於目前無相關隔離規定,因此一併停止使用。口罩的規定?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從17日起,目前全國僅剩下醫療院所、照護機構與救護車強制佩戴口罩,其餘地方則視情況自行決定。這項規定會持續至5月30日,屆時再行定奪是否要開放。
今年國中會考報名人數再創新低 考生不到20萬確診也可應考
5月1日起新冠肺炎由法定傳染病第五類改為第四類,5月20日、21日舉行的國中教育會考要怎麼舉行?教育部表示,今年國中會考由考生自主決定要不要戴口罩及開放家長陪考,此外確診者也可應考,試務單位將視他們情況安置於備用試場應考。今年國中教育會考全國18個考區及大陸考場總報名人數計19萬8673人,比去年的19萬9318人少645人,是連續第二年不到20萬人,也創下歷年最低報名人數紀錄。國中教育會考是每年最大規模的升學考試。不過新冠肺炎疫情已近入尾聲,5月1日起由法定傳染病第五類改為第四類,指揮中心也於同日解編,因此今年國中教育會考也回歸疫情前相關應試作為。教育部表示,年會考採由考生自主佩戴口罩方式進行,口罩自行準備,但進入醫護站之人員,均應佩戴口罩;同時,因應疫情趨緩,開放家長陪考。教育部指出,新冠肺炎已自法定傳染病第五類改為第四類,不再限制篩檢陽性及中重症考生不得應試,這類考生若有調整至備用試場或醫療場所應試需求,必須提出申請,考區試務會受理申請並同意後,將視考生情況安置考生於備用試場。教育部說,今年國中教育會考用餐時不再提供隔板,但考生得自備隔板使用;試場維持開放冷氣服務,以及提供各考場內外部環境清潔、消毒、出入處提供消毒用品以供手部清潔使用。
5/1指揮中心解編!新冠改第四類傳染病 4大調整措施曝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表示,鑒於COVID-19疾病嚴重度下降,國內疫情持續穩定且處於低點,且國際間亦朝向調降防疫等級,故宣布自5月1日起,「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調整為第四類傳染病。另,考量中央各部會及地方政府於指揮中心運作期間已強化聯繫合作與應變能力,經盤點國內醫療量能及防疫物資儲備情形,綜合評估疫情發展及病毒變異株變化趨勢,行政院同意指揮中心於同日一併解編,由衛福部成立跨單位防治聯繫會報持續COVID-19整備應變工作。5/1指揮中心解編,由衛福部成立跨單位防治聯繫會報持續防疫整備應變工作。(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說明,5月1日防疫降階後,調整措施及工作重點如下:5/1起新冠改第四類傳染病,4大調整措施曝。(圖/指揮中心提供)一、多元監測疫情,每週主動說明:疾管署持續以多元管道監測國內外疫情及變異株流行趨勢,於每週例行記者會向國人報告。二、公費疫苗持續,規劃年度接種:持續儲備及提供各年齡層公費COVID-19疫苗接種;隨時參考最新實證及各國接種建議,提報ACIP專家會議討論後續接種計畫。三、投藥照護延續,保護脆弱族群:持續提供符合條件之染疫民眾公費抗病毒藥物及清冠一號;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持續辦理;專責病房解除開設;維持陪探病管制納入常規管理;醫療院所及照護機構持續落實必要之感染管制措施,以保護脆弱族群。維持符合現行病例定義之COVID-19併發症(中重症)確診個案經醫師評估須住院隔離治療並通報,由公費支應隔離治療期間醫療相關費用(包含不具健保身分之非本國籍人士),解隔條件不變;輕症患者維持自主健康管理之建議,高風險族群以及出現警示症狀者儘速就醫。四、整備醫療物資,快速應變動員:為因應疫情快速變化,必要時將動員重啟專責病房及集中檢疫所(以國軍營區為主)之收治量能,即時調度醫療資源。目前醫用口罩、家用快篩試劑、抗病毒藥等防疫物資庫存量充足,若自由市場產生恐慌性搶購等供需失衡情形,將啟動實名制販售;相關防疫物資將定期檢視儲備量及品質,確保國內生產量能及建立國外專案進口機制,必要時可快速釋出防疫物資供醫療端及民眾使用,保障民眾健康。指揮中心指出,在解編後,將持續透過衛福部之「COVID-19防治聯繫會報」,強化相關單位溝通協調,定期盤點醫療及防疫物資整備情形,以利疫情變化或新興變異株出現時之即時應變。另,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將增設「COVID-19防治組」,聘請專家就COVID-19防治政策業務持續提供專業建議。此外,上述防疫降階調整措施相關資訊,將置於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防疫降階,應變持續」專區 (建置中),歡迎各界參閱。指揮中心成立運作迄今已1,192天,指揮中心特別感謝全國民眾三年多來的配合,以及醫事人員與投入防疫工作同仁的辛勞,在全球面臨疫情威脅以及經濟重大衝擊的時刻,使臺灣仍得以保有相對的安全與穩定。由於國際COVID-19疫情仍持續,世界衛生組織亦尚未解除「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指揮中心請民眾持續配合相關防疫措施,維持良好衛生習慣,並依照最新建議接種COVID-19疫苗,提升自身及群體免疫保護力,共同邁向疫後新生活。
陳建仁同意「指揮中心降級解編規劃」 將成立聯繫中心監控國際疫情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平穩,而先前為了因應疫情於2020年1月20日成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預計在27日舉辦終場記者會,;行政院長陳建仁也同意COVID-19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降級為第四類,預計於5月1日降級,同步解編指揮中心。陳建仁今(25)日在視察疫情指揮中心後表示,COVID-19疫情已經經過1292天,會議上聽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所提出來的降級解編的規劃,「我也同意他們的規劃」。陳建仁指出,這段時間經過大家努力,特別感謝前行政院蘇貞昌、行政團隊以及歷任指揮官帶領的整個防疫團隊,在這段期間跨部會協調,也感謝在第一線的防疫醫療人員以及所有服務民眾的人員,所付出的辛勞,同時也感謝全台2300萬人,大家配合政府做好防疫工作,全世界都能夠看到台灣在新冠肺炎防疫,令人讚賞的成績。陳建仁表示,希望衛福部能夠成立新冠肺炎的聯繫中心,繼續來監控國際疫情,同時也提醒雖然疫情緩解,但仍要儲備防疫物資,以因應未來疫情變化,也會要求各部會繼續推動疫後特別預算,讓人民盡早恢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