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波疫情
」 疫情 新冠肺炎 疫苗 口罩 Omicron新冠迎流行期!估7月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莊人祥:不恢復口罩令
新冠疫情再起,疾管署預估,這波疫情高峰將落在7月中旬,屆時每周約有1千例中重症住院個案,若包含輕症個案,每周門急診就醫可能超過10萬人次。醫師表示,夏天仍有疫情上升,這和冠狀病毒不停突變有關,由於人體對新變異株抵抗力較低,就可能二次感染。疾管署長莊人祥表示,不會恢復強制戴口罩措施,但建議民眾前往人潮眾多場所時戴上口罩。國內再度進入新冠流行期,衛福部長邱泰源27日表示,「防疫體系還在」,因應新冠疫情上升,正積極進行4大策略,包括密切監測國內外疫情、強化防疫物品儲備和調度、訂定相關指引、加強衛教以及醫療院所合作。邱泰源指出,已提供300萬劑家用快篩試劑供基層醫療院所發放,並積極儲備新冠抗病毒藥物。莊人祥說明,國內瑞德西韋庫存量尚可使用159天,倍拉維96天、莫納皮拉韋17天,並已完成2萬人份莫納皮拉韋採購,預計7月4日抵台。莊人祥提到,莫納皮拉韋預防重症效果較倍拉維差,目前被列為「有條件下使用」,全球僅日本給予藥證,在台灣仍屬緊急使用授權(EUA),今年底就會屆效。待EUA失效或庫存用完後,莫納皮拉韋將逐漸過渡到其他用藥,例如美國FDA和我國食藥署正在審查倍拉維用於重度腎功能不全及透析患者。莊人祥表示,這是Omicron第6波疫情,已經超過今年初的第5波高峰,目前還在上升,但預估不會超過去年的第4波疫情。國內上周新冠併發症個案共817例、健保門急診新冠陽性約9萬人次,預估會在7月中旬達到疫情高峰,屆時每周併發症個案超過千例,包含輕症在內,可能超過10萬人次就醫。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預估,這一波疫情應和今年1、2月的疫情差不多,不可能回到過去的大規模流行,而是像季節性流感一樣,「以前是大海嘯,現在是小波」。至於口罩令是否可能重啟?莊人祥說,新冠肺炎已經不是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過去強制戴口罩措施已無法源,因此不會恢復相關規定,但仍建議前往人潮擁擠處戴口罩,各醫院也可以自行規定是否要求民眾戴口罩。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則建議60歲以上的民眾,在人多或密閉空間,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都要把口罩戴好。
藍營質疑防疫紓困振興預算 疾管署回應了
國民黨昨(8)日召開記者會質疑防疫紓困預算,對此,衛福部疾管署回應,自紓困振興預算支應新台幣180億元,其中160億元作為撥補隔離治療費用,採購抗病毒藥所需經費總計新台幣約24億元。疾管署指出,因應COVID-19疫情,採購抗病毒藥物、辦理檢驗診斷及隔離治療等所需經費不敷支用,經行政院同意由中央政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經濟部所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紓困振興」科目項下調整支應180億元。疾管署表示,去年4月起,COVID-19進入社區流行,確診人數急遽增加,為保全醫療量能,確診個案採輕重症分流收治,安排於住家居家照護或於其他指定處所進行隔離或隔離治療,本署亦持續支持給付居家照護相關醫療費用。依健保署資料,2022年隔離治療費用(含居家照護相關費用)共受理申報計347.03億元,本署原編預算已不敷支應,故爭取預算160億元撥補2022年所需相關費用。疾管署指出,有關抗病毒藥物採購,今年5至7月間出現第4波疫情,已將原採購預計可供使用至今年底之抗病毒藥物儲備量用罄,考量國內COVID-19秋冬疫情可能受季節性流行、病毒株變異等多重因素影響,為降低重症減少死亡,爰擬增購抗病毒藥物、倉儲管理及配賦物流及所需經費,包含瑞德西韋21萬劑及其倉儲物流費,所需經費總計新台幣約24億元。另外疾管署也表示,COVID-19疫苗為全球首次傾力投入緊急疫苗開發以控制新興疾病大流行,無往例可參考。為分散風險並提供民眾更多選擇與完整保護,我國係採取「國際投資(COVAX)」、「逕洽廠商」及「國內自製」等多元管道,並持續觀察各國施打情形、疫苗研發進度、取得速度及疫情趨勢與病毒變異等因素滾動式調整;此外亦受國際疫苗市場及國人接種意願影響,過程中無法全程做到供需平衡。而超額準備疫苗為防疫戰略重要一環,與國際各國採行策略相同,為保障民眾接種安全,屆效疫苗均採一律銷毀,目前我國採購COVID-19疫苗各廠牌均有屆效銷毀情形。
快篩變不準了「3成偽陰性」 台大醫:年長者出現2大狀況應PCR
新冠第4波疫情仍在高原期,國內有將近8成的患者感染XBB變異株。對此,台大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也發現,國內的COVID-19快篩試劑近期出現「偽陰性」現象,準確率竟掉到僅剩7成左右,因此他也呼籲,當長者出現2大狀況,就要馬上安排PCR篩檢,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引發重症甚至死亡。據《三立新聞網》的報導,疾管署統計,國內近4週監測總計,本土檢出病毒株XBB佔79%,已成為主流株。XBB在全球則已佔86.7%。當中以以XBB.1.5為多,佔了其分支將近30.0%。而併發症患者當中,又有77%是65歲以上的高危險族群。更糟的是,李建璋醫師又在近期發現國內的COVID-19快篩試劑出現「測不準」的「偽陰性」現象,有遇到很多長者,明明周遭家人都確診了,快篩卻怎樣也篩不出,更因此延誤治療引發重症。李建璋進一步指出,快篩產品在設計上,主要都是偵測新冠病毒上的N蛋白為主,因為過去認為比起不斷變異的是S蛋白,N蛋白較不會發生變異。然而,XBB變異株如今也累積了足夠的變異量。至於快篩準確度下降了多少?美國FDA曾針對家用快篩測試XBB.1.5的準確度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市售的新冠快篩試劑中仍有8成的準確度。但李建璋表示,由於台灣專案輸入或專案製造的新冠快篩產品,很多都沒有做定期的確效測試。以前流感快篩來說,若準確度低於8成就不能夠賣,而新冠快篩並沒有,因此推估目前的準確度是遠低於8成,近期也有文獻指出,目前的快篩試劑可能只有7成左右的準確度。李建璋強調,很多民眾都以為快篩可以替代PCR,但事實上已經不準了,臨床上看到很多年長患者,由於始終快篩不出陽性,因此僅能給予抗生素等藥物治療,但沒有辦法處理最根本的病毒感染問題,抗病毒藥在確診者的治療上是關鍵,但快篩不準恐讓長者延誤就醫。因此,李建璋也建議大家若出現2種情況,就得馬上做PCR檢查,第1種是近期快篩陰,但是有症狀,或是有明確接觸史、周邊家人都已經確診的長者。第2種則是已經沒有辦法檢視的老人,突然昏倒、休克、呼吸衰竭者,也應直接做PCR檢查。李建璋也認為,PCR篩檢是將來的必要武器,因為未來病毒只會持續不斷變異,快篩試劑的研發速度有可能跟不上。不過目前由於為避免浪費醫療資源,醫院對PCR檢驗的使用也較為保守,因此他也呼籲中央,應持續提供公費補助,守護染疫脆弱族群。
口罩鬆綁後…新冠、流感、腸病毒疫情多頭燒 疾管署估「這時期」翻轉向下
國人口罩鬆綁後,不只新冠肺炎,流感以及腸病毒,三大呼吸道傳染病都進入流行高原期,流感上周新增5死35重症,創下單周新高。疾管署評估,疫情直到端午節才會出現翻轉向下,最快9月,將再進口一批莫德納XBB疫苗,以因應秋冬流行季再來。疾管署昨天公布,上周本土新冠疫情,平均每日新增245例中重症確診病例,和前一周244例相當。死亡則平均日增35例,較前一周死亡28例上升。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第4波新冠肺炎整個6月都會是高點,尚未看見明顯翻轉,但中重症併發數,本周日均增245人,和上周持平,是第4波疫情首度看見持平狀況,因此研判已經到達最高峰,未來2周,或是端午節後,就可能出現翻轉下降。至於死亡數,由於是落後指標,預估未來幾周,仍會持續上升。病毒株監測部分,據疾管署近4周來的監測總計,本土檢出病毒株XBB占72%,已為主流株,其次為BA.2.75占25%,須密切觀察。有鑒於秋冬新冠疫情可能重來,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昨天和莫德納代表開會,包括就XBB的新疫苗目前期程、未來疫苗交貨計畫,以及在台投資設廠等,與莫德納台灣分公司討論。王必勝表示,我國與莫德納今年還有超過1500萬劑的疫苗合約,今年秋天,大約是9月左右,衛福部將會進一批疫苗,包括若莫德納將XBB疫苗成功更換,且經美國FDA核准上市使用,就會直接用最新的疫苗。至於會進多少劑?要看屆時的打氣以及國內庫存狀況為主,大約本月中下旬就可以估算。另外,上周一口氣新增35例流感併發重症,再寫下本流感季以來的單周新高;新增5例死亡,為4男1女,年齡介於40多歲至70多歲,皆有慢性病史,且其中4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指出,國內目前流感及腸病毒兩大疫情均處高原期,提醒民眾如果有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要落實戴口罩及生病不上課、在家休息。
日本腦炎進入流行高峰期要注意! 避免去「這些」高風險環境
國內腸病毒目前處於高原期,流感、猴痘疫情仍在持續中,而COVID-19第4波疫情也還在持續上升中。除了這4種病毒需要注意以外,日本腦炎也是民眾需要關注的。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於6月6日表示,上週國內新增1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6、7月是日本腦炎的流行高峰期,預期在各縣市都有可能會出現散發的日本腦炎病例,而且各年齡層都有可能出現。新增1例日本腦炎 居住地附近為高風險場所上週國內新增1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為高雄市一位60多歲男性,居住地附近有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場所。疾管署表示,今年到目前為止,累計共有2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而今年國內首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也出現在高雄市,住家附近也有雞舍、鴿舍、豬舍及水田等高風險場所。在當時研判於居住地附近感染可能性較高,衛生單位已針對個案活動地周邊豬舍懸掛誘蚊燈,同時加強對當地民眾之衛教宣導,並請醫療院所加強通報。疾管署指出,台灣每年5-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7月為流行高峰,且2019至2022年全國累計病例數分別為21、21、28及19例,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民眾不可掉以輕心。預防日本腦炎 2時段勿在高風險區活動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無明顯症狀,有症狀者會有頭痛、發燒等症狀,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等,甚至昏迷或死亡。日本腦炎主要是經由具感染力的病媒蚊叮咬傳播,不會直接人傳人。在台灣傳播日本腦炎的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是常孳生病媒蚊的高風險場所。病媒蚊一天中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黎明、黃昏時段。因此,疾管署提醒,民眾應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在病媒蚊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果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疾管署也呼籲,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幼兒常規接種時程為出生滿15個月接種第1劑,間隔12個月接種第2劑,提醒民眾應按時帶家中適齡幼兒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疫苗,以避免因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
染疫病逝暴增4成!醫曝「急診第一線慘況」痛批:再繼續砍健保啊
台灣新冠疫情近日出現反撲情況,上周確診病例平均日增244人、28人病逝,相較前周暴增40%。對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曝光急診現況,忍不住痛批「再繼續砍健保啊!」蘇一峰在臉書上發文表示,國內解封後迎來第4波疫情,許多醫院的急診室擠滿病患,「床位一床難求...許多病人在急診躺床無法住院...」,而背後原因也與醫護人力缺乏有關,礙於人手不足,多家醫院只好紛紛自主限制病床,此一現象讓他不禁痛批「再繼續砍健保啊!」貼文曝光後,引起網友留言熱議,「病房確實缺人手,需要入院的長輩只好躺急診慢慢等,然後感染就愈來愈複雜」、「敝院目前就是缺護理師,床位無法全開,一天到晚都在擠床位」、「我這層也有空病房,但沒有照顧人力,護理師疫情開始來去不知道幾批了…」、「我上周去XX醫院的急診,聽到護士抱怨說他們有50幾個護士離職,而且還有正在辦離職的。」至於第4波疫情何時降溫?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日前透露,XBB變異株目前正在社區大流行,中重症及死亡病例有上升趨勢,預估端午節前後達到疫情高峰,7月中旬才會緩降。
照顧兒童!暑假將至疫情升溫 台中29萬兒童可領2劑快篩
暑假將至,各類活動越來越多,新冠肺炎疫情也升溫,台中市長盧秀燕8日宣布,為守護兒童健康,市府自6月12日至7月12日啟動暑期守護兒童健康專案,2至12歲兒童每人可領2劑COVID-19家用快篩,因應各國小將在下周舉辦畢業典禮,畢業生則自今天開始發放,預計共有29萬名兒童受惠。盧秀燕表示,新冠疫情雖降溫,但台灣目前仍在第4波疫情高峰,小朋友抵抗力較為不足,市府啟動暑假守護兒童健康專案,原計畫是12日開始發放給2到12歲兒童每人2劑快篩,但因應下周許多小六學生要畢業了,因此畢業生部分9日就開始發放。盧秀燕說,2到12歲兒童有29萬多人,發放數量龐大,已規畫由不同機關執行,小學、幼兒園由教育局發放,部分孩童沒有讀幼兒園、在家自學也能到戶政機關領;在托兒所2歲以上的兒童會由社會局發放。請大家勤洗手,若確診則要多休息,少到人多的地方。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表示,疫情趨緩,但對健康的威脅並未消失,根據疾管署監測,台中第21周確診數計142名,相比第20周確診數比率下降7.8%,顯示台中市COVID-19疫情稍緩,但全國近期疫情仍處於上升階段。台中市5至11歲第3劑追加劑完成率目前約23.4%,該局鼓勵家長帶符合條件的兒童施打疫苗,也提醒今年尚未接種疫苗者盡速接種。此外,台灣去年6月23日將猴痘(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至7日累計確診149例,還有1名4歲男童被家人傳染。曾梓展說,台中目前有13例確診,皆是20到40歲男性個案,彼此沒有關聯,呼籲高風險族群盡速施打疫苗。盧秀燕表示,猴痘為新興的傳染疾病,市府不只關切,也已做好防範準備,台中市可接種猴痘疫苗的醫療院所數是全國最多,會全力守護市民健康。
第4波疫情到來 醫籲「1族群」盡量別出門:殺傷力非常大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穩定後,口罩措施也跟著解封,但卻面臨疫情反撲,第四波本土疫情席捲而來,XBB本土占比達54%,躍升為本土的主流病毒株。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提醒有腎臟疾病的朋友盡量少去人多的地方,因為確診新冠肺炎對於慢性病患者來說,殺傷力真的超級大。腎臟科醫師洪永祥18日在臉書發文,指出新冠疫情大反撲,「問題是大家已經開始脫口罩,也不再噴酒精,確診新冠對於慢性病患者殺傷力非常大」,因此提醒「腎友」最近盡量待在家裡面,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據疾病管制署的監測,4月底以來新冠疫情持續呈現上升趨勢,特別是上周(5/10至5/16)併發症通報每日平均新增154例,比起前一周上升33%,5月起本土併發症累計2,022例。另在變異株監測方面,高傳染力Omicron亞型變異株XBB已成本土主流病毒株。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各項指標都顯示疫情在上升,Omicron已經正式進入第4波疫情,且預期疫情到6月底都處於上升階段。洪永祥醫師提醒「腎友」最近盡量待在家裡面,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圖/翻攝洪永祥醫師臉書)
第4波疫情捲土重來!天選之人「5月集體中鏢」 醫示警:快把口罩戴回來
儘管口罩解封,仍要注意疫情反撲!疾病管制署16日宣布Omicron已正式進入第4波疫情,感染科權威黃高彬分析,4月底口罩解封之後,感染人數就明顯變多。對此,也有網友驚呼,5月才過一半,但身旁的親友卻超多人開始確診,貼文曝光後,也釣出一群在之前從未中鏢的「天選之人」,紛紛哀喊「真的生不如死!」根據疾病管制署的監測,4月底以來新冠疫情持續呈現上升趨勢,特別是上周(5/10至5/16)併發症通報每日平均新增154例,比起前一周上升33%,5月起本土併發症累計2,022例。另在變異株監測方面,高傳染力Omicron亞型變異株XBB已成本土主流病毒株。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各項指標都顯示疫情在上升,Omicron已經正式進入第4波疫情,且預期疫情到6月底都處於上升階段。一名女網友也在15日於Dcard以「5月是不是很多人確診」為題發文表示,比起前幾個月,她身旁有蠻多人近日確診,也不禁讓她聯想,「2021跟2022年也是在5月的時候疫情很嚴重,大家有這個感覺嗎?或有神人知道是什麼原因嗎?」貼文一出也引來網友熱議,「回想一下往年都差不多在母親節前後確診高峰」、「對!前陣子都沒事,最近一週辦公室已經十幾個人確診了,而且也沒有特別群聚或一起吃飯,超怪ㄉ」、「我們學校也是欸,不管老師或學生。我們班就有幾個陸續確診了」、「我們家天選之人,五月也開始有人確診」、「我5月初確診,仔細思考4月底到5月初是不是有參加會群聚的大型活動呢?我只有往返公司和家裡,搭捷運通勤,還是想不通為什麼確診。」對此,也有網友異口同聲點出原因,「口罩解封吧」、「不就是因為口罩解封嗎?剛解封的時候還是蠻多人會戴口罩的,現在越來越少人戴了」、「就是因為大家開始脫口罩了原因很簡單」、「推測是跟口罩解封有很大關係。」文章還釣出一群之前從未中鏢的「天選之人」,「我們家天選之人5月也開始有人確診」、「我也在這一波中第一次了,還被同事暗自靠北...早上不該去上班,現在又不強制隔離,我有講就很善良了,不然我的工作你來做啊」、「本來以為是天選之子的我也在上禮拜六確診了,現在還是痛苦到爆炸」、「我以為我天公仔,自從疫情開始都沒確診過,而且我還是做長照的,居然!上個月確診了,我以為我很特別。」至於疫情為何捲土重來?感染科權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控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受訪時表示,這就是口罩摘除的後果,4月底以來可以看到通報人數不降反升,禁令解除後,不少人在公共場所不戴口罩,感染機會大增,且國內變異株流行比國外稍慢,近期XBB相關亞型增加,特徵就是傳染力更強,台灣很多人對新變異株沒有抗體,口罩一摘,被傳染機會就變多了。黃高彬補充,另一個值得擔心的是,流感有延遲情況,到現在仍在流行。黃高彬解釋,平常流感流行在1月至3月,4月疫情結束,但國內1至3月都在戴口罩,很多人沒有感染,口罩一摘就全都中鏢,變成4月份是流感增加、新冠也增加。不過現階段不會建議政府再拉高防疫措施,因此「現在的重點是自主保護」,原則上建議民眾盡量戴口罩,特別是公共交通工具、密閉場所還是要戴,至少維持到5月底,等天氣逐漸變熱,疫情下降的機會較高,到時候可以再評估防護程度是否維持。
第4波COVID-19疫情來襲 民眾確診後「這幾點」須注意
近日COVID-19疫情增溫,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5月16日於記者會上表示,國內已經正式進入Omicron第四波疫情,這週各項指標都顯示疫情有明顯升溫的狀況。而現在COVID-19已從第5類法定傳染病降為第4類,再加上指揮中心解編,防疫措施也已多項鬆綁,民眾若確診COVID-19該怎麼辦呢?對此,羅一鈞於記者會中為民眾再次說明。新冠重症高風險群 應盡速就醫開藥民眾若快篩陽性不再需要居家隔離,輕症建議採0+N自主健康管理並在家休息至症狀緩解。不過,羅一鈞提醒,這波疫情中,快篩陽性的民眾應自我注意一些事項,以下為COVID-19重症高風險對象,建議盡速就醫由醫師評估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包含:65歲以上具慢性病:氣喘、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疾、結核病、慢性肝病、失能、精神疾病、失智症、吸菸、BMI≧30、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孕婦、產婦(產後6週內)確診後有警示症狀 應立即就醫減少風險另外,羅一鈞表示,確診民眾若出現以下危險警示症狀,也應立即就醫,以減少併發症出現後可能重症或死亡的風險,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收縮壓<90mmHg心跳>100次/分鐘(無發燒之情形下)兒童確診恐腦炎 9症狀立即就醫、5情況盡速就醫此外,兒童更是不能輕忽,羅一鈞指出,兒童若出現以下警示徵兆,有可能是重症或者腦炎等較嚴重病症的前兆,應立即就醫,包含:抽搐意識不佳或持續昏睡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唇色發白或發紫血氧飽和度低於94%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體溫大於41度肌躍型抽搐步態不穩如果出現以下症狀,則需盡速就醫,包含: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或胸悶、胸痛持續性的嘔吐、頭痛或腹痛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羅一鈞強調,雖然指揮中心解編,但不管是口服抗病毒藥物、清冠1號等的公費提供都是持續在進行的,呼籲民眾不要因為解編就以為疫情結束,事實上在這第4波疫情當中,目前每天都還是有大約百例併發症通報個案,屬於較嚴重的中重症,因此民眾還是要特別注意。
Omicron南非「小於5歲幼童」是住院主要族群 可能症狀曝光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未歇,現在又多了變異株Omicron威脅,至少已有29個國家地區,陸續出現確診個案,而台灣正嚴守邊境,全力防堵Omicron入侵。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從南非目前狀況可以觀察到,小於5歲的幼童是住院的主要族群。黃軒近日在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提到,在南非觀察到,Omicron病毒在南非一個大都會自治市茨瓦尼市流行前,第3波疫情,其高峰前2星期,小孩子住院人數少於20位,但這次Omicron引起的第4波疫情的一開始2星期內,已經有100位小朋友(小於5歲)住院。黃軒表示,這些小朋友住院除了本身沒有打疫苗,主要是連「父母都沒有接種疫苗」,目前在南非觀察到小於5歲的幼童為住院主要族群;他說,或許父母有接種疫苗,也是可以救自己小孩免於這次Omicron的住院,但這些仍然需要很多Omicron的科學研究證明才能有結論。至於Delta與Omicron的症狀差異,黃軒指出,Delta病毒引起的COVID19症狀,依之前Mayo Clinic的描述,多以嚴重疼痛,流鼻水,咽喉痛為主;Omicron病毒引起的COVID19症狀,依南非醫師Dr Coetzee的描述,這些症狀都很輕微,只有疲倦、頭痛和喉嚨癢,不會有嗅覺喪失。
Omicron初估可「1傳50」 南非將迎第4波疫情…重症醫籲:100天內別出國
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在全球蔓延,許多國家都嚴陣以待,加強邊境管制措施。南非總統拉瑪佛沙(Cyril Ramaphosa)指出,當地疫情升溫,在數周內將迎來第4波疫情,他除了呼籲人們配合政府的防疫,也要求各國解除旅遊禁令。究竟Omicron傳染力多強?重症醫師引述美國流行病專家的估計「R0 = 50」,也就是1人可傳50人,並提醒在新疫苗問世之前,非必要不要出國。Omicron變種病毒最早在南非現蹤,拉瑪佛沙在演說中指出,每日新增確診病例飆升至1600宗,陽性檢測比例也上升至9%,他認為如果病例持續攀升,很可能在12月初進入第4波疫情,因此呼籲民眾立刻施打疫苗,另外也要配合政府的政策,外出戴口罩、避免群聚,午夜12點到凌晨4點為宵禁時間。最後,他也向國際喊話,強調各國的旅遊禁令極不合理,應阻止疫苗不平等的現象繼續下去。南非總統拉瑪佛沙希望各國解除旅遊禁令。(圖/翻攝自Cyril Ramaphosa臉書)目前對於Omicron的相關傳播性及感染影響仍有待研究,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透露,「R0值」是當病毒從外面進入到「完全沒有抵抗力的人口族群」時,平均可傳染人數的估計值,也翻譯成「基本傳染數」,最初的新冠病毒株R0=2.4–2.6,Alpha變種病毒R0=4–5,Delta變種病毒R0=5–8。至於Omicron的R0值,美國流行病專家Dave Greenidge 初步估計,Omicron變種病毒R0= 50,但印度(BHU)貝拿勒斯印度教大學教授,GyaneshwarChaubey估計R0=2而已,由於只是模擬類型的數據,因此還需要更多醫療證據證明。黃軒醫師分析各種新冠變異株的傳染力。(圖/翻攝自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臉書)各大廠牌正在重新調整疫苗,最快6周的時間可以完成研發,並在100天內正式量產,新疫苗出來預計是明年3、4月,WHO建議2大危險族群,老人和醫療人員必須完全2劑接種,民眾少去不通風、人員群聚的地方、戴口罩、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黃軒個人則認為,在這100天內,非必要不要出國,也就是提醒大家,「待在家裡,待在國內追劇較安全,出門在外,就得小心了!」
歐洲疫情再拉警報…各國急祭封鎖措施 民眾被下禁足令爆抗議浪潮
新冠肺炎疫情隨著疫苗普及逐漸趨緩,不過歐洲疫情近期再亮紅燈,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歐洲上週是世界上染疫死亡人數唯一增加的地區,德國、法國、荷蘭、奧地利和西班牙為此紛紛開始重啟防疫限制措施,禁止未接種疫苗的民眾進入酒吧、餐廳等場所。同時由於冬季到來,擔憂疫情再次爆發,歐洲各國疾管機構警告,今年耶誕假期可能必須如去年一樣,因為封鎖措施而泡湯。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歐洲近期再度成為疫情大流行中心,本週歐洲地區因疫死亡人數飆升5%,成為全球唯一因疫死亡人數上升的地區,各國政府也因此紛紛宣布,針對未接種疫苗之民眾啟動防疫措施。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17日就再次呼籲德國民眾盡快接種新冠疫苗,同時議會已通過規定,禁止未接種疫苗之民眾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民眾也必須出示疫苗接種證明,或是新冠檢測陰性證明,才能進出公共場所。德國議會的規定其來有自,該國17日新增確診數高達52826例,創下新高,且民眾疫苗接種率僅68%,某些地區更低至57.6%,低於歐盟國家平均,總理梅克爾更警告,該國正處於第4波疫情爆發期間,唯有更多人接種疫苗才是擺脫大流行的出路。除此之外,為了防止疫情再度爆發,奧地利也發布措施,勒令未接種新冠疫苗的民眾必須待在家中,捷克共和國、義大利、西班牙和法國等國,也規定民眾進出餐廳、酒吧等公共場所,必須出示接種疫苗證明。歐洲各國拉警報,不過民眾對此很不滿,隨著政府宣布限制令,各國民眾紛紛發起抗議活動。17日就有數百名抗議者聚集在奧地利駐巴黎大使館外,抗議法國政府即將推出的限制措施;捷克共和國本週三也出現數千名抗議群眾走上布拉格街頭,反對政府推出的新冠封鎖限制。
病毒再起1/「Delta+侵台」疫情恐反撲 冬天最缺這營養!免疫力差就中鏢
本土疫情趨緩,但隨著秋冬腳步逐漸到來,新冠病毒隨時可能再一次反撲!德國日前便爆發第4波疫情,之前德國一周的確診人數為1萬1518人,但如今光是24小時內,確診人數就增加至1萬9572人,而這個數字是自今年5月以來的新高紀錄,且確診者幾乎都已接種兩劑疫苗,屬於突破性感染。根據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統計資料,從7/2至10/15,共有510例境外移入,其中145例是突破性感染,占比達28.4%,幾乎都屬於傳染力更強的Delta病毒,台灣更在日前出現首例Delta亞系變異株「AY.4.2 」,傳播病毒的能力比一般Delta高出10~15%,已在全球42個國家擴散,種種證據都顯示,今年秋冬仍須嚴防新冠病毒。想要安度這個冬天,除了基本的防疫措施,個人的免疫力更是關鍵!隨著秋冬日照減少,人體的維生素D將會嚴重不足。營養師簡蕙琦表示,「研究顯示,維生素D缺乏會降低免疫細胞調節能力,又與上呼吸道關係最為密切。」近來英國研究顯示,維生素D攝取不足的人,例如西班牙、義大利民眾,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較高,推測應該與免疫力低下有關。營養師建議每天喝牛奶,除了可以補充鈣質,也能同時攝取維生素D。(圖/黃威彬攝)簡蕙琦說,也有研究針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抽血檢查,發現多數重症患者體內的維生素D不足,因此推測應該與免疫力低下有關。根據國內健檢機構總結近3年26.7萬筆資料,發現台灣民眾維生素D不足的比例破8成,由此可見,若是秋冬疫情再次反撲,感染病毒風險將大幅提升。「補充維生素D最重要的是日照,但台灣人普遍習慣防曬,再加上防疫期間減少外出,都讓多數民眾幾乎曬不到太陽,皮膚也就無法透過日曬合成維生素D。」簡蕙琦建議每天至少曬太陽15~20分鐘,才能攝取一日足夠的維生素D所需。 雖然日照能讓皮膚大量合成維生素D,但飲食中若是常吃蘑菇、香菇,也能稍微補充。(圖/報系資料庫)飲食方面,簡蕙琦認為每天喝牛奶是最方便的方法。「其實要從食物中攝取維生素D有些困難,但現在多數牛奶都有另外添加維生素D,所以早晚喝一杯牛奶就能攝取。」此外,蘑菇、香菇、木耳也富含維生素D,建議多多食用。除了維生素D之外,簡蕙琦認為今年秋冬還需要補充維生素A、C、B群、鋅以及微量元素硒,以上這6大營養素都與免疫力息息相關。
莫德納沒貨可出!實驗室失誤+沒庫存量 全球供應延遲2週以上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如何盡速拓展疫苗接種覆蓋率成為人類抗疫關鍵,不過27日疫苗供應商莫德納表示,由於實驗室發生操作上的失誤,必須推延美國以外的莫德納新冠肺炎疫苗供應2到4週。「路透社」報導,莫德納公司發言人27日時表示,過去幾天實驗室發生操作失誤,因此公司方面必須減緩疫苗供應,「我們目前沒有預留安全庫存以加快疫苗交付速度,這意味著我們沒有庫存來彌補短缺」,該發言人表示,目前的問題已經獲得解決,但除了美國之外的國家和地區交貨延遲情形將會持續2到4週。莫德納疫苗供應延遲情況將持續2至4週。(示意圖/王永泰攝影)報導也提到韓國當地疫情狀況,由於Delta印度變種病毒肆虐,韓國正在與第4波疫情爆發奮戰,近日的每日確診數量更是超過1000人大關,韓國原本計畫擴大接種規模涵蓋50多歲人群以及電子、晶片製造業工人,不過如今莫德納疫苗供應出問題,勢必對其規劃造成衝擊;該國疫苗採購團隊負責人鄭恩英(Jung Eun-young)指出,莫德納供應問題與瑞士龍沙(Lonza)藥商集團,以及負責疫苗瓶裝的西班牙公司有關,「這意味著供應短缺的問題不僅影響韓國,對於其他國家來說也是一個普遍的問題」。韓國先前向莫德納簽訂了4000萬劑疫苗合約,其中的110萬劑疫苗已經到貨,當地官員表示,目前莫德納已經先將預計7月下旬到貨的疫苗推遲到8月,他們也只能緊急調來輝瑞疫苗支應。
「7大強化措施」規定多? 醫師整理南韓解封疏失:必須防疫微管理
台灣自5月15日宣布進入3級警戒以來,即將在27日降級,不過指揮中心今(23日)公布「7大強化措施」,除維持外出必須全程戴口罩、實施實聯制之外,也必須維持室內人數限制規定,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會訂出這麼多規定,是因為要達成基本保護,兼顧防疫與生活;重症科醫師黃軒醫師也在臉書發文,援引南韓解封後疫情反彈的教訓,表示台灣接下來必須專注進行「防疫微管理」。指揮中心今日公布27日疫情警戒降級後的7大強化措施,陳時中表示這些措施並不是為了限制大家,而是要達到基本的保護,同時兼顧防疫與生活。深怕放鬆警戒後,確診數字隨即反彈,重症科醫師黃軒在臉書發文提醒,接下來必須重視「防疫微管理」。醫師提醒,台灣疫情警戒降級後,重要的是「防疫微管理」。(示意圖/馬景平攝影)貼文表示,世界各地一但疫情失控大爆,馬上宣布封城措施,是阻止疾病傳播鏈不得不的手段,但是這種手段無法維持太久,再加上如荷蘭大規模解封之後1週疫情直接出現反彈,感染率上升500%,於是歐洲各國從去年開始,各自訂出很多「間歇性的防疫措施」(On and Off Strategy)。黃軒舉例,像是英國專家Zisis Kozlakidis、中國大陸專家Gui Quan Sun 與義大利專家Sandro Roleeu就提出了「逐步解封策略」(Gradually Strategy),在感染的第1個高峰完全過去之後,仍然必須封鎖部分人員。3位專家研究發現,在疫情高峰80天後,尖峰開始下降,符合解封條件,這時候部分人群必須仍保持隔離區狀態,接著才能陸續解封其他低風險區域,「就像是在這次的研究中,在第200天後,才能正式第2次大解封」。醫師提醒,台灣疫情警戒降級後,重要的是「防疫微管理」。(示意圖/林士傑攝影)貼文亦提到南韓的解封教訓;南韓近日出現第4波疫情爆發,由於印度Delta變種病毒株肆虐,該國儘管至少接踵一劑新冠疫苗的人已經達到30.38%,但仍擋不住亦確診人數增加,主要是因為其防疫措施犯了幾點錯誤:區域不統一,南韓目前只針對首爾、仁川、京畿道實施最高等級的4級社交距離規範,卻反而造成該區民眾跑到其它地方聚會,增加地區間人流。民眾不配合:當地出現許多民眾為了方便脫下口罩、在餐廳門口抽菸聊天、越過隔離板與旁人說話、餐廳與健身房等場所仍可營業等;雖然政府下令防疫規範,但由於「防疫疲勞」,許多民眾卻不遵守,因此造成疫情反撲。醫師提醒,台灣疫情警戒降級後,重要的是「防疫微管理」。(示意圖/林士傑攝影)參考國外經驗,貼文提出幾點建議,「不論哪種防疫微管理,都必須要有配套措施,要同時進行」,黃軒表示,相關的解封配套措施包括,城內需先連結解封,才能對外解封,逐步實現開放;針對不同場域或年齡層的人,設定不同的開放時段;仍必須保持社交距離;手機監控、實名制、接觸軌跡仍要持續記錄,以便匡列追蹤。黃軒貼文最後表示,研究人員認為,解封後政府必須採取多種策略,如透過大眾媒體,告知人民目前的改變,減少人民的焦慮,以便進而產生信任感,促使全民共同遵守防疫措施,「真心希望,這個地球,沒有私心和批判,大家一起防疫微管理成功」。
東奧倒數40天 日專家預言:東京都8月恐爆發第4波疫情
東京奧運即將進入倒數40天,看似一切都已經就緒,但實際上卻是問題重重,而且就連日本醫療專家都不看好,甚至預言東京都的第4波疫情有可能在8月入侵,屆時將影響東京奧運的舉辦。日本京都大學教授西浦博所率領的研究團隊指出,即便東京都政府在6月20日解除了緊急狀態,民眾持續接種疫苗,但新冠肺炎的重症病人依舊無法減少,就此情況來看,直至8月上旬重症病人就會讓東京都的醫療資源進入短缺,屆時東京都政府將不得不被迫宣布進入第4波緊急狀態。日本防疫專家也認同西浦博教授的研究看法,而且這項評估還沒將東京奧運與東京帕拉林運動會的影響算進去,倘若日本政府與東京都政府堅持要舉辦東京奧運的話,東京都的疫情恐怕會更加嚴峻。京都大學研究團隊進一步解釋,倘若進入第4波疫情,重症患者的年齡層將落在40到50歲之間,疫情規模將比前3波更加嚴重,不過,隨著疫苗接種比率上升,可望在11月解除緊急狀態。此外,東京奧運籌委會與國際奧會禁止國外民眾前往日本觀看賽事,開放國內觀眾進場的人數,則必須等到6月底看疫情是否獲得控制後再決定。對於獲東奧參賽資格運動員施打疫苗進度,國際奧會執行長杜比表示,「至今收到的訊息顯示已經有超過80%的選手打過疫苗了,我們會持續努力維護大家安全參賽的權利。」
封城難題1/雙北「社區感染」應戰諾富特、不明感染源風暴 揭密陳時中不願面對的真相
面對華航機師與諾富特防疫旅館釀成群聚感染破口,上週雙北市長都認為台灣恐怕已進入初級社區感染,然而陳時中一派神情自若認為疫情仍在「社區感染邊緣」,近期疫情急轉直下,他才擠牙膏式地公布確診者足跡,直到今天更爆出7名本土確診病例,其中6名為不明感染源,陳時中被迫面對疫情實況,一口氣直接提升疫情警戒到第二級。為了安撫華航諾富特事件重創的民心,總統蔡英文5月6日下午臨時增加行程,前往疾管署慰勉防疫團隊,強調「在防疫關鍵時刻,中央和地方要團結防疫。」然而,陳時中卻依然老神在在地堅稱,「距離社區感染很近了,但還只在社區感染邊緣,5月中之前都是警戒期。」似乎又想沿用過去的套路粉飾太平,因為只要安然度過2周的病毒潛伏期,代表接下來將海闊天空。華航和諾富特防疫旅館的新冠確診者,包括機師、空服員、飯店員工家人和包商等超過30人,足跡遍及台北市、新北市和桃園市,一夕之間,雙北近7百萬人口捲入新冠肺炎低壓中心,甚至不排除已蔓延到中南部,事態恐比今年1月間的部立桃園醫院群聚感染事件更加嚴重。不少醫界人士更認為,台灣已經爆發社區感染!沒想到,當華航和諾富特風暴尚未平息之前,國內5月11日又一口氣新增7例本土新冠確定病例,其中6例為不明感染源,有5名是宜蘭遊藝場群聚事件,而另1名是新北市五股獅子會前會長,足跡遍及蘆洲;另1名為已知感染路徑的機師接觸者。隨著疫情風暴逐漸擴大,行政院長蘇貞昌11日上午罕見新增行程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參與簡報會議,蘇揆會後受訪表示,世界各國疫情再起,馬來西亞全國封城1個月,日本也面臨第4波疫情,台灣也有新的狀況,全民應該收心了。有立委分析,目前陳時中猶如走鋼索,一旦承認社區感染,勢必牽動地方政府啟動為期21天的「封城行動」,不僅會攔斷他的「市長之路」,恐怕也會自此提前開啟「後小英時代」。
不明感染源病例頻傳!蘇貞昌指示指揮中心 升級國內「防疫措施」
近日新冠肺炎在台灣擴大疫情,在新北、宜蘭陸續傳出有不明感染源的病例,行政院長蘇貞昌在11日緊急視察疫情指揮中心,並且在會中表示,要升級國內的防疫措施,並且落實相關SOP。根據《ETtoday》報導指出,在11日的緊急應變會議中,行政院、衛福部官員都有出席外,另外就連教育部、交通部、內政部、文化部等各部會首長都出席參加。行政院長蘇貞昌在會中指示,針對本土疫情升溫一事,表示「國內防疫措施要進行升級,請各部會報告管制升級措施,再由指揮中心統一宣布」。蘇貞昌在會議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因為台灣在這次疫情中表現良好、持續的時間又久,大家容易鬆懈大意,所以這次來指揮中心打氣,更對國人呼籲「該收心了,該嚴謹面對疫情」,同時也呼籲民眾要照指揮中心公布的類別排程接種疫苗,接種疫苗是最好的防疫。蘇貞昌同樣讚賞過往台灣的防疫表現,在馬來西亞宣布封城、日本興起第4波疫情,台灣過去真的就在指揮中心的安排下,讓過去一年多繳出漂亮的成績單。但他同時也表示「防疫隨時隨地都在變化」,面對各種情況都有相對應的做法,作法也要隨時檢討,有不夠完善的地方都需要加強改進。
謝玲玲確診新冠肺炎 強調未參與跳舞群組
香港爆發新冠肺炎第4波疫情,23日傳出其中一個「跳舞群組」已累積超過百個確診案例,成為全港最大感染群組,而香港娛樂圈大亨林建岳前妻、64歲的影星謝玲玲也牽涉其中,對此她發出聲明,承認自己確診,但她強調自己並不在跳舞群組,而是接觸到在跳舞群組的朋友。謝玲玲在聲明指出,18日知道在跳舞群組的朋友確診後,她隨即進行第一次檢測,當時結果為陰性,由於21日香港疫情轉趨嚴重,她再進行第2次檢測,隔天便得知確診,目前已住院治療,但沒有任何症狀。她強調,沒有參與跳舞群組任何活動,自行檢測完全是考量家人及大眾健康著想。謝玲玲生於台灣,8歲時因飾演《婉君表妹》中婉君童年,獲得金馬獎最佳童星獎。1980年她嫁給香港富商林建岳就此息影,育有5個子女,且深受公婆疼愛,但林建岳婚後緋聞不斷,2人最終於1995年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