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斯海默
」以色列遊說團體發威!拜登雙手一攤:中東可能爆發全面戰爭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美東時間25日示警,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之間的衝突,很可能升級為「全面戰爭」(all-out war),並承認自己為達成停火協議而持續的外交努力「存在局限性」。以色列近期不但透過無線設備在黎巴嫩和敘利亞製造恐怖攻擊,還在黎巴嫩南部展開大規模空襲,造成數千平民死傷;如今以色列國防軍參謀總長哈勒維(Herzi Halevi)又揚言,以色列的空襲行動是在為「進軍黎巴嫩」做準備。對此,拜登25日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脫口秀節目「觀點」(The View)採訪時聲稱:「我正在與我的團隊一起竭盡全力實現停火。」他認為,讓以色列和真主黨同意停火,可能有助於化解以色列及哈瑪斯在加薩地區的衝突。拜登補充:「雖然可能爆發全面戰爭,但停火還是有希望的,我正透過團隊裡的每一份精力來達成這項任務,因為人們渴望看到該地區出現轉機。」報導認為,上述言論比他在24日於聯合國大會上發表的公開發言更加坦率。據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近日在聯合國大會上表示,美國政府「正在與一些合作夥伴密切接觸,以緩和黎巴嫩的緊張局勢,並努力達成停火協議,這將為相關各方帶來諸多好處。」法國方面,也呼籲在25日稍晚召開聯合國安理會有關黎巴嫩問題的特別會議,為潛在的區域衝突降溫。對此,1名黎巴嫩官員,以及1位熟悉真主黨內部意見的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真主黨「對包括加薩和黎巴嫩在內的任何解決方案都持開放態度」。不過,儘管以色列聲稱為停火談判開了綠燈,但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似乎不願意停止對黎巴嫩真主黨展開打擊,他在25日的安全會議上告訴幕僚:「談判只會在砲火中進行,我們會繼續傾全力向真主黨開火。」國際關係攻勢現實主義大師、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曾經解釋,以色列對美國外交政策擁有極大的影響力,以色列遊說團體更是積極致力於將美國外交政策引向親以色列的方向,所以就算拜登對納坦雅胡有所不滿,但美軍仍會積極協防以色列,無法阻止其推升地區緊張局勢。據加薩衛生部門25日的最新數據,以色列對加薩走廊的種族滅絕行動,已造成4149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96006人受傷。另據黎巴嫩衛生部稱,僅23日1天,以色列在黎巴嫩發動的空襲就導致至少558人死亡,其中包括50名兒童和94名婦女,另有1800多人受傷,此後幾天又有數十人被殺。
烏克蘭入侵俄羅斯…將步入「突出部之役」後塵? 現實主義大師:加速基輔敗亡
烏克蘭正規軍及外國傭兵8月6日奇襲俄羅斯庫斯克州(Kursk Oblast),至今已掌控超過1250平方公里的俄羅斯領土,以及92個聚落。對此,美國智庫「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Statecraft)早在15日就針對烏克蘭入侵俄羅斯的短期和長期影響,採訪了數位知名的國際關係學者及智庫專家,而他們的分析也顯示,烏克蘭入侵庫斯克不但無法逆轉戰局,還將加速敗亡。根據美國智庫「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的報導,德州農工大學布希政府與公共服務學院副教授卡斯提歐(Jasen J. Castillo)認為,從長遠來看,面臨人力和武器裝備嚴重短缺的烏克蘭,將因為入侵俄羅斯耗盡其在烏東戰場所需的精銳部隊。而在消耗戰中,人力和裝備至關重要,「烏克蘭的進攻讓我想起了1944年納粹德國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突出部之役(Battle of the Bulge),這場攻勢令盟軍大吃一驚,並取得了些許進展。但戰役告一段落後,有作戰經驗的大部分德軍參戰部隊都遭到重創,並浪費了幾個月後在東線戰場所需的人力和武器裝備。」美國自由主義智庫「獨立研究所」(The Independent Institute)和平與自由中心(Center On Peace and Liberty)主任伊蘭德(Ivan Eland)則點出關鍵,那就是攻擊行動通常比防禦行動更消耗人力和裝備,「所以烏克蘭值得從原本就相當薄弱的防線抽調兵力,進行這種沒什麼好處卻具有風險性的進攻嗎?」有鑑於俄羅斯的攻勢已經取得進展,且俄軍在數量和火力上都超過烏軍,因此俄羅斯可能不需要調動其在烏克蘭的攻擊力量來回頭保衛其領土,「烏克蘭確實可能希望透過佔領俄羅斯領土,來在停戰談判中實現領土交換領土的目標,但烏軍面臨被優勢兵力包圍的風險。」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歐亞研究員伊皮斯科波斯(Mark Episkopos)也指出,烏克蘭入侵庫斯克似乎是基於這樣的假設:烏克蘭可以利用俄羅斯人口稀少的邊境防禦弱點,在最初的48到72小時內奪取大片土地,包括庫斯克核電站,藉此讓莫斯科接受這個領土被佔領的既成事實。「然而,這樣的行動不太可能為烏克蘭帶來任何戰略利益,而且基輔還需為此持續投入大量的部隊和裝備,這可能會削弱烏國本土的防禦,無意中為頓巴斯前線的俄軍創造了機會。」布朗大學沃森國際和公共事務研究所(Wat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irs)教授戈爾茨坦(Lyle Goldstein):「大多數消息靈通的美國戰略家始終建議烏克蘭在2024年保持守勢,以保存其戰力,並採取『長期戰爭』戰略。目前無法得知這種象徵性的行動是否會讓和平談判變得更容易,還是導致戰爭朝著全面升級這個不可取的悲觀情境又跨出一步。」芝加哥大學羅蘭·溫德爾·哈里森傑出服務教授(R. Wendell Harrison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國際關係攻勢現實主義大師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更直言:「烏克蘭入侵庫斯克是一個重大戰略失誤,將加速其敗亡,因為消耗戰成功的關鍵是雙方人員的傷亡比例,而不是某些西方評論家一直迷戀的領土面積。」米爾斯海默補充,庫斯克攻勢的傷亡比例未來將明顯有利於俄羅斯,原因有2個。首先,由於烏軍實際上佔領的是沒有設防的俄羅斯領土,因此沒有造成俄軍太多的傷亡。其次,一旦莫斯科迅速調動大量空中力量來對抗處於空曠地帶的烏軍,烏克蘭不出所料將損失大量士兵和武器裝備。「更糟的是,基輔從烏克蘭東部前線調走了一流的作戰部隊,並將其納入庫斯克的攻擊力量,此舉將使俄烏雙方本來就已經不平衡的傷亡比例,進一步往有利於俄羅斯的方向傾斜。這也難怪俄羅斯完全沒料到烏克蘭會入侵庫斯克,因為這個行動實在太愚蠢了。」哈佛甘迺迪學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HKS)教授、國際關係守勢現實主義大師沃爾特(Stephen Walt)則認為,烏克蘭入侵俄羅斯只是一場小插曲,此舉旨在提振烏克蘭士氣,讓西方有信心繼續支持基輔,但這不會影響戰爭的結果,「沒錯!烏軍佔領了約1000平方公里防守薄弱的俄羅斯領土,但俄羅斯國土總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公里,這意味著烏克蘭現在控制的俄羅斯領土只占其總面積的0.00588%。相較之下,俄軍目前佔領了烏克蘭約20%的領土。」沃爾特也坦言,烏克蘭去年夏天的反攻失敗,已經證明烏克蘭要奪回這些失土是如此的艱辛,「這場行動對普丁來說可能只是一場小小尷尬的局面,同時也顯示俄羅斯根本沒能力再入侵其他歐洲國家。烏克蘭的命運將取決於烏克蘭本土的戰況,跟這次的庫斯克行動並無太大關係。」
北約東擴的最大受害者! 德國今年冬天恐因能源匱乏陷入經濟崩潰
隨著俄烏戰爭的爆發和隨之而來的相互制裁導致德國的食品和能源價格暴漲,通膨不斷飆升,德媒近日就表示,目前買不起食物的德國人不光只有低收入家庭,連不少中產階級也去救濟中心領免費食物。更糟的是,莫斯克近期因渦輪檢修的問題將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的供給量減到只剩正常氣量的20%,讓外界憂心德國今年下半年恐因能源匱乏而陷入經濟崩潰。據《法蘭克福匯報》的報導,受到俄羅斯減供天然氣的影響,德國經濟學家佛斯特(Clemens Fuest)指出,將有許多依賴便宜俄國能源的德國企業因此倒閉,國內的能源進口成本也將增加2倍,家庭帳單則會成長3倍,且該舉措將進一步推升2%的CPI年增率,更會使德國損失2861億歐元。近幾個月來,德國的食品和能源價格瘋狂飆漲,導致德國4、5月的CPI年增率接連突破新高,5月的通脹率更高達7.9%,創下了東西德統一以來的最高紀錄,達到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時期的水平。糟糕的經濟表現和成本上升不只反映在德國政府呼籲民眾減少每天洗澡次數、調暗路燈光線和關閉游泳池等舉措,如今德國有越來越多家庭陷入能源和糧食貧窮。德國《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走訪柏林塔菲爾救濟中心後發現一個極為驚人的現象,那就是新加入排隊行列領取救濟糧的人幾乎都是「中產階級」,還有一些「年輕人」。而英媒《每日郵報》則把德國的經濟崩潰怪罪在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過度依賴俄國能源的頭上。但事實上,沒有俄羅斯的便宜天然氣供應,德國就不可能實行廢核政策,也不可能讓德國製造業保持競爭力,使其呈現過去十多年輝煌的經濟增長。美國國際關係攻勢現實主義大師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就認為,西歐在二戰後亟需美國的援助,因此交出了軍事防務等重要主權給予美國,但北約屬於冷戰時期對抗蘇聯的軍事集團,若俄國不再向西方輸出共產革命,歐俄也因為能源貿易的供需關係,變得不像以往一樣彼此對立,那北約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因此為了繼續透過北約支配歐盟的軍事、外交和戰略主權,美國就有必要挑起「歐俄對立」,並將中國與俄羅斯送作堆,使他們受到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孤立,導致透過全球化崛起的中國能夠因為「類冷戰時期」的陣營分化而降低其在全球的政經影響力。但美國需要讓「歐俄對立」,歐洲需要嗎?放任美國拉攏東歐以操作「北約東擴」驅逐俄羅斯,可能是歐盟領導國21世紀最致命的地緣戰略失誤。其結果就是導致歐洲與軍力強大的核大國俄羅斯關係惡化,歐洲大陸將永無寧日。且普丁別無選擇的去回頭擁抱中國,形成一個中俄結盟的巨大麻煩。若東歐不隨著美國的北約東擴起舞,不在俄羅斯周圍部署中程導彈和美軍,莫斯科也不會因為國家絕對安全的需求和戰略縱深受到威脅而那麼反西方(北約在巴爾幹半島和中東的軍事介入,已反映出它不再是個以防務為主的軍事集團),那如今中國就不會受到俄羅斯在經濟、軍事和地緣戰略上的援助而如此強大,歐洲也不會受到戰火波及,還能獲得俄國低價的能源供應。但歐盟的窘境就在於缺乏一支「歐洲軍」,沒有軍事防務自主,歐洲就沒有真正的戰略獨立性可言。如今隨著俄烏和談不見進展、歐元區通膨飆升且陷入能源危機、歐元貶到與美元平價,以及德國和南歐國家的國債殖利率利差再度擴大,歐洲可能將再次迎來新一波的歐債危機和經濟崩潰,歐洲文明或將因為美國的地緣戰略安排重新進入「黑暗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