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上癮
」30歲OL 2天喝1瓶「健康飲品」 竟喝成重度脂肪肝
許多人會透過飲食來保持身材,但除了要注意均衡攝取之外,也要注意食物的營養成分。近日醫師就分享一起個案,一名30歲的女性上班族,為了補充蔬果攝取,每1、2天就飲用1瓶蔬果汁,沒想到竟罹患重度脂肪肝。對此,醫師提醒,許多蔬果汁、檸檬飲每毫升的含糖量比奶茶還多,若喝1.5瓶就超過每日糖分攝取量。根據中央社報導,開業診所減重專科醫師吳榛槿分享,該名女上班族經常3餐外食、應酬交際,因此她為了保持身材,不僅完全不吃宵夜,還嚴格控制精緻澱粉攝取,沒想到體重不降反升、小腹突出,甚至被診斷出患有重度脂肪肝,體脂率也超標,經詢問才發現,原來她認為自己蔬果攝取不足,因此每1、2天就飲用1瓶蔬果汁。幸好經過飲食調整,該女子4個月內便瘦了近10公斤。吳榛槿指出,市面上常見奶茶、檸檬飲、果菜汁等飲料,含糖量都相當驚人,1瓶400ml的健康果菜汁含有高達26.4公克的糖,1瓶就佔了「建議每人每日精緻糖攝取量」的70%;另外看似成分單純的檸檬飲,375ml實際含糖量達28公克,幾乎與1瓶600ml奶茶含糖量相當,且平均每毫升含糖量甚至高於奶茶。吳榛槿進一步表示,蔬果經加工變成飲品,會讓纖維質流失,但纖維其實對血糖有緩衝效果,若缺了這層保護,糖分就會被身體更快吸收,再加上為提升口感而添加的糖,更容易導致在飲用時攝入過量糖分。最後吳榛槿提醒,研究指出,吃糖與吸食毒品所誘發的腦中活躍區域完全相同,因此一旦「糖上癮」就很難戒除。且糖份不僅會刺激胰島素分泌、脂肪囤積,還會造成身體長期慢性發炎,進而影響記憶力、專注力及反應力,建議民眾嘗試減糖,戒除糖癮。
到處都是減肥陷阱! 甜點、米飯控如何與頑固脂肪分手?
「台灣到處都是美食陷阱!」漢堡、薯條、甜點人人愛,上演愛恨相殺、脂肪糾纏不清的戲碼。天晟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主任徐光漢表示,根據國健署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 ,身體質量指數(BMI)>25就屬過重或肥胖,應及早控制體重。而對於肥胖最常見的原因:「不忌口」與「壓力進食」族群,現也有最新藥物能降低食慾與飢餓感,大噸位的肥胖者也能以減重手術配合行為改善,甩開肥胖!戒不掉的甜點米飯 恐是「糖上癮」「請問醫師,我年紀輕輕才30多歲,健檢紅單就算了,怎麼會檢驗出糖尿病初期呢?」-微胖女孩 其實並不意外,亞洲人以米飯為主食,尤其以往農業社會勞動力高,對於米飯的需求更高,也深深影響亞洲飲食文化。加上現代人工作壓力大與飲食西化,若攝取過多精緻澱粉與糖份,血糖控制不佳、三酸甘油脂過高,更進一步形成脂肪肝── 現代疾病「糖胖症」叩門,三高風險大攀升。徐光漢醫師表示,許多民眾都沒注意到飲食出了問題,偶爾的刻意少吃並無法解決長久養成的飲食壞習慣。如果留意到特別愛吃某類食物,或是整天都在覓食,這些都是「食物成癮」的徵兆。例如餐餐離不開澱粉、國人熱愛的反式脂肪甜點、過度調味料或重口味美食,都是當代肥胖元凶。為什麼人們會對這類食物又愛又恨?原因在於糖份能刺激「腦內啡」讓人快樂,宛如毒癮。尤其食品工業技術下,添加過度糖份來增加食物適口性已是常態,如何正確飲食、控制入口分量,成為減重民眾熱門討論話題。對於嘴饞、壓力進食者,醫師也建議可以尋求專業醫療管道,例如減重專科、家醫科、新陳代謝科,或住家附近的減重門診,輔佐中樞神經控制性的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降低對特定食物的攝取。體重降不下來 三高又泡芙身材?根據國健署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代謝症候群有五大危險因子,包含: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二害(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5項中符合其中3項則代表有代謝症候群。其中,以「腹部肥胖」的風險最高,而這也是診間最常看到的案例。徐醫師表示,根據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建議,一、控制體重避免肥胖病;二、BMI>25屬於過重或肥胖,若有肥胖症建議積極治療;三、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健署建議規律運動,多吃蛋白質、纖維素,少吃澱粉、糖分、高脂肪跟高鹽分食物;四、對特定飲食例如糖、澱粉等食物成癮,屬於精神依賴,此時可用藥物輔助減重。1. 飲食運動「變胖容易減重難」,減重原則為少吃多動,限制攝取高油高鹽高糖等高熱量食物,同時改變生活型態,搭配規律運動。體重只要減輕,三高也能隨之改善。2. 減重手術一旦BMI≧37.5重度肥胖,或BMI≧32.5且合併高危險併發症患者,健保有給付減重手術。根據美國減重代謝外科醫學會(ASMBS)及國際減重代謝外科醫學聯盟(IFSO)2022年發表「最新外科治療建議準則」,亞洲人BMI> 30kg/m2、及BMI>27.5-29.9kg/m2合併相關併發症,符合手術治療條件。醫師提醒,亞洲人多屬中廣型肥胖,「比起歐美族群人種更容易出現傷害健康的代謝症候群,若BMI> 30已合併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等等症候,應需考慮接受手術治療,若BMI>27.5合併藥物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依照國際標準也應考慮手術治療的方式。」3. 藥物治療「有點胖但不至於嚴重到要開刀」,是人數最多的族群,建議積極控制飲食與運動。但不少人難以堅持,進一步可使用藥物治療。徐光漢解說,目前食藥署核准減重藥物主要包括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減少糖、精緻澱粉攝取,降低食慾與飢餓感)、腸胃道脂肪分解酵素抑制劑(促進排油便、減少脂肪吸收)、腸泌素(增加飽足感、促進胃排空)。每種藥物的效果與副作用不同,適合不同的族群使用,例如診間常見:(1) 愛吃甜食、下午茶,又離不開飯麵米食者(2) 工作日夜顛倒飲食時間不固定(3) 餓過頭又暴飲暴食者(4) 肚子飽但心理上仍感到嘴饞者使用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可抑制大腦中樞神經,降低「糖上癮」依賴。網路迷思多 精準治療甩開肥胖Q:動手術或吃藥可以消除內臟脂肪嗎?A:門診不少病友體檢有脂肪肝,不僅會造成三高,嚴重恐演變成肝硬化、肝癌。提醒民眾少吃白米等精製澱粉,多攝取海鮮與豆類等優質蛋白質,從根本上消除內臟脂肪。如無法抑制口慾,亦可尋求專業醫療管道,輔佐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Q:減重療程多久見效?會不會很貴或復發?A:手術最快2天1夜即完成,隔天可上班,復胖與致死率低;藥物治療約需3個月見效,每月自費約數千元。不過須注意,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減重方式不會復胖,無論做了減重手術或是使用藥物,飲食仍然高糖、高鹽、高脂肪的話,還是會復胖。Q:我適合哪種減重療程?A:若已經到病態性肥胖建議進行手術,使用藥物治療者則會根據飲食習慣、生活型態來擬定治療方式,例如糖上癮等精神性進食適合用中樞性神經控制劑。民眾可尋求專業減重中心,由醫師、營養師、個管師組成團隊,加上精密的測量儀器,從「肥胖分型」開始,幫助患者告別肥胖。
打造不生病體質1/中醫媽媽調養「孩子不曾吃西藥」 遵循5大原則!早餐絕不吃「這個」
疫情解封、再加上進入流感季節,新冠疫情似乎也蠢蠢欲動,各種病毒輪班進攻的後果,就是醫院、診所大排長龍。如何打造不生病體質?擁有兩個孩子的李思儀中醫師透露5大健康原則,其中早餐絕不能喝冰牛奶!靠著這些私房養生法,她的老大目前已就讀大學,但從小到大不曾吃過西藥,頭好壯壯。「在我家,睡眠是最重要的!」李思儀說,想要打造不生病的好體質,首先一定要睡眠充足,好好地睡上7個小時,而且不能淺眠、睡眠也不能中斷。「睡眠就好像手機在充電一樣,睡飽才會有好的免疫力,我的孩子現在已經大了,以前除了假日,大多會要求晚上10點半左右就會上床睡覺,大兒子現在上大學了,可能會拖到12點,但我會要求他至少要睡足7小時。」除了睡眠,飲食也相當重要。「其實我們家沒有太多嚴格的飲食禁忌,但有3個原則要遵守。」第一是早餐吃得好,李思儀認為身體健康與腸胃道息息相關,如果「環境」太差,就算吃再多的益生菌也是枉然。「中醫認為『脾喜燥惡濕』,意思是指脾胃喜歡溫暖的環境,討厭冰冷,而腸胃正是人體營養消化、吸收的器官,所以在休息一整晚之後的第一餐格外重要,千萬不要喝冰牛奶、冰紅茶等,會讓腸胃道運作能力減弱。」李思儀中醫師(左)很注重飲食,趁著天氣好還會將餐桌移至中庭與友人聚餐,平時的早餐(右)若有空準備也很講究,而且必備蛋白質食物、熱牛奶或豆漿等。(圖/李思儀提供)李思儀以自家為例,如果早上較為匆忙,會準備熱牛奶或熱豆漿,搭配一份蛋白質食物如水煮蛋;如果時間較為充裕,有時會準備熱粥、小菜、有時則變化為沙拉、雞肉、水果等西式口味。第二個飲食原則是盡量不喝含糖飲料。「我們家不會有任何甜飲,也盡量不讓孩子喝手搖飲!」李思儀說,高糖容易使身體發炎,進而增加生病的機率,所以在生活中減糖是最基本的原則;第三,則是盡量少喝冰飲。「台灣天氣有時真的很熱,所以偶爾喝冰飲是OK的,但我會要求孩子不能天天喝、空腹不能喝,運動後也只能喝微涼的水,以免傷了脾胃。其實就是養成習慣,身體自然不會對糖上癮。」李思儀透露,她的兩個孩子從小到大不曾因生病吃過西藥(除了看牙醫),除了掌握睡眠、飲食原則之外,還有一個關鍵是「及早因應處理治療」。「從小我就叮嚀他們,只要有一點點的不舒服,就趕緊告訴媽媽,我會根據症狀讓他們服用中藥。」李思儀說,當「邪氣在表」病毒還沒深入身體時趕緊治療,不僅可以縮短病程,同時也不會留下後遺症,導致後續一連串的惡性循環。
眼睛會放電受封「人間皮卡丘」 任嘉倫撩妹功力一流
WeTV甜寵劇《烏鴉小姐與蜥蜴先生》「觸電吻」和放電過強之「停電吻」各種放閃甜膩情節,讓口碑話題流量不斷攀升,男女主角任嘉倫和邢菲人氣高漲。任嘉倫劇中的肉麻行為,讓網友大讚他超會撩,雖然已婚有娃,但演小甜劇完全不會出戲,那些高甜瞬間完全讓人嗑糖上癮,給予超高評價。任嘉倫首演甜寵劇,人設新鮮。(圖/WeTV)任嘉倫自曝差點與顧川這角色擦肩而過,透露一開始看到戲劇介紹,男主角設定是一個「心跳加快,會放電」,立馬就扔了劇本,他表示「因為剛拿到這劇本的時候,剛好在播《錦衣之下》,大家都說我的眼睛會放電,所以我就在想這麼一個男的,心跳一加快眼睛就會放電,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要天天拋媚眼嗎」,以為角色是用眼睛放電的任嘉倫,經過團隊解釋後,才了解顧川的人物設定因為身上裝有機械心臟導致身體放電,才發現這題材很新鮮,還表示第一次讀本後,更發現顧川這角色是特別的有層次的,好在任嘉倫沒錯過此劇,才有現在的「人間皮卡丘.顧川」的誕生。《烏鴉小姐與蜥蜴先生》目前點擊量突破10億,任嘉倫也成為演員榜影響力第一名,對於再次成為話題人物,任嘉倫佛系看待「紅不紅,我真的覺得就是看命,看天時地利人和,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時,其它的交給老天。」不過他對於首次演出甜寵劇卻是感到珍惜,也瘋狂安利此劇,強調有科幻加上甜寵元素,還有顧川和姜小寧相互救贖的溫馨感人愛情故事,希望大家都能被劇中開心或揪心的情節所療癒。《烏鴉小姐與蜥蜴先生》WeTV全網獨播,每週一二三20:00更新兩集,會員搶先看六集。
熱愛甜食「無糖不歡」 醫師:糖上癮機制與毒品相同
現代人常因工作壓力大,喜歡吃甜食紓壓,但過量的話不但容易發胖,更容易傷身。身心科醫師楊仲豪在節目上分享案例,一名國中生因患有過動症,從小就熱愛吃糖,即便被父母禁止也無法壓抑吃糖的慾望,導致年紀輕輕即罹患糖尿病。這名國中生的父母轉而求助醫師,希望醫師能治好孩子對糖果的依賴。(圖/緯來綜合台YouTube)根據《TVBS新聞網》報導,一名13歲國中生因為從小喜歡吃糖果,沒吃糖果就會覺得焦慮,在學校也因為身材變胖被同學霸凌,成績遠遠落後其他人,大量攝取甜食的結果就是年紀輕輕即罹患糖尿病。對此,楊仲豪說道,「要小孩戒糖比大人還困難。」因為小孩腦內發育不夠成熟,控制欲望能力沒有那麼強。楊仲豪指出,人們對於許多事物上癮皆有一個過程,起初是喜歡,接著就是渴望得到;而當孩子攝取糖分後,大腦會分泌多巴胺讓身體感覺「非常渴望」,孩子的控制力又比成人來得差,因此糖癮更難戒。他提到,糖上癮機制其實與毒品大同小異,差別僅在於糖果可以少量取用,但毒品則完全碰不得。 楊仲豪另外提到,曾有年輕女子吃巧克力紓解壓力過量,某天忽然感到視力模糊,到醫院檢查後發現竟罹患糖尿病的「視網膜病變」,嚇得因此決定戒糖。另外,過去雖有研究認為,攝取過多的糖分會造成過動症,但至今仍未得到驗證;然而,糖果造成的副作用除了蛀牙、罹患糖尿病還有肥胖等,卻是不可抹滅的事實,建議民眾不論再怎麼喜愛吃糖,仍應適量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