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危機
」 糧食危機 俄羅斯 糧食 烏克蘭 俄烏戰爭公糧遲暮1/公糧收購價喊漲 在地批老農呷無只肥農會代耕隊
立法院朝野立委折衝下,明年度總預算終於交付委員會審查,三大杯葛爭議中禁伐補償和健保點值都獲得解答,行政院卻唯獨不願承諾提高「公糧保價」收購。農民私下透露,公糧保價是50年前政府為保障國內糧食安全的政策,近年來國人稻米食用量銳減,政府應該要鼓勵農民發展附加價值高的精緻米食,一味肉桶式補助政策反而突兀,其中更暗藏不少眉角。2025年中央政府總預算8日終於付委,賴政府對禁伐補償、健保點值案皆做了不小讓步,唯獨對「公糧加價購」仍持保留態度。(圖/黃威彬攝)據了解,台灣實施「公糧保價」收購制度始於1974年,當時因為國際爆發石油與糧食危機,政府便開始實施這項政策,確保國內糧食安全,從此公糧收購價格就成了國內稻米市場價格交易的絕對指標。目前國內公糧收購價每公斤新台幣26元,在野黨立委認為務農成本年年上揚,但公糧自2011年至今未漲,主張每公斤公糧應漲價5 元,但農業部認為公糧漲價將誘發更多稻米生產,形同以政策誘導擴大耕地面積,與休耕政策背道而馳,雙方各執一詞。本刊記者12日走訪新竹縣竹北東海與芎林下山一帶水稻田,這裡在日治時代生產上繳天皇的「東海米」,也是當今竹科「璞玉計畫」基地。四代務農的「客家舞獅文化協會」理事長張健銨直言,現今的公糧收購政策對基層農民是很不實際,在農村裡的實況是老農耕不了田、年輕人不願耕田,農地大多廉價租給擁有割稻機、耕耘機的代耕者,這些俗稱「農耕隊」的代耕者與地方農會「緊密結合」,選擇「臺南11號」等單位面積產量較高的米,每年第一穫每公頃9,000公斤收成不是問題,其中可撥交4,800公斤公糧,等於「插了秧就等著領補助」,除了土地使用大量化肥,也因銷路「基本盤」穩固,根本不需擔心市場競爭。關心農政已久的芎林鄉代表劉名揚指出,台灣的公糧收購分為「計畫收購」、「輔導收購」與「餘糧收購」三種,其中計畫收購價格最高,餘糧收購價格最低,約略等於民間市價。他舉例,以2024年第2期稻作來講,「計畫收購」每公頃上限約為1,500公斤,每公斤單價26元,略高於市場平均單價。劉名揚直言,這樣的價格對高產量「農耕隊」來說相當划算,穩定的銷路更可讓農耕隊不必擔心市場競爭。然而,對於追求品質的一般農民來說,就是種植品管和價格高的「越光米」或「牛奶皇后」等品種,他們其實無法受惠到公糧收購價,建議農業部不如把錢來協助技術革新,遠比肉桶式撒錢好。張健銨回顧,過去「戒嚴」時代,工業和商業活動不發達,國家收入主要向農業「吸血」,當時1公頃每穫約2,400公斤,超過9成收穫必須繳給國家、地主以及換肥料,農夫的收穫就剩不到1成稻米,食指浩繁根本不夠吃,只好種地瓜葉配稀飯度過三餐。他說,如今社會開放了,農者能自由去化米製品,多數對自家產品深具信心不怕市場洗禮,根本「不屑」繳交公糧。近年不少老農後繼無人,紛紛廉價或免費將土地租給地方代耕者,代耕者則引進現代化機具,以低成本方式大量生產稻米,也是當今「公糧」的重要來源。圖非當事農者。(示意圖/報系資料照)張健銨批評,不少人打著「照顧農民」的大旗,嚷嚷著要提高公糧價格,實際上只是肥了與各地農會與農耕隊,繼續鼓勵他們以低成本方式大量栽種品質「能驗收領錢就好」的稻米,且各地公糧農會與盤商互通有無輕而易舉,即使每公斤收購價漲了5元,屆時到末端收購時,又是原物料價格上漲等一堆藉口,收購價哪會漲,無力耕田、便宜出租土地給農耕隊的老人根本不可能收到更多田租。劉名揚則示警,如果公糧價格一漲,第一年看似公糧與盤商私糧能稍稍漲了收購價,卻也將吸引玉米、大豆等農者紛紛改種稻米,「第二年又會崩盤」,而稻米的栽種環境相對寬鬆,像芎林下山便因風大,種玉米沒幾天便會被風吹垮,若放棄其他經濟作物,一窩蜂地搶種稻米,除了不久後稻米價格潰堤,更影響了經濟作物供給,「那才是國安危機」他憂心地說。
辛巴威數十年來最嚴重乾旱!下令「撲殺200頭大象」應對糧食危機
為應對數十年來最嚴重乾旱及隨之而來的糧食短缺危機,非洲南部內陸國辛巴威已授權有關當局撲殺200頭大象。據CNN的報導,由於全國近一半人口面臨嚴重飢餓的風險,辛巴威環境部11日宣布,政府已指示辛巴威國家公園與野生動物管理局著手選擇性宰殺大象。據悉,辛巴威的大象數量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波札那,且該國上一次撲殺大象已是1988年的事。國家公園與野生動物管理局發言人Tinashe Farawo表示,這200頭大象將在牠們與人類發生衝突的地區被撲殺,包括全國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萬蓋國家公園」(Hwange National Park)。管理局稱,僅「萬蓋國家公園」就有6.5萬頭大象,是該地區實際承載力的4倍。辛巴威環境部長Sithembiso Nyoni上週告訴議員,「辛巴威的大象數量超出了我們的需要,也超出了我們的森林所能容納的數量。大象數量過多導致缺乏生存資源,並加劇了該國人類與野生動物的衝突。」今年辛巴威至少有31人與野生動物發生衝突後死亡。在此之前,納米比亞已經宣布,為應對數十年來最嚴重乾旱,將獵殺700頭野生動物,包括大象和河馬。納米比亞環境、林業和旅遊部也表示,目前已有超過150隻動物被殺害,且當地居民分食了超過12.5萬磅的肉。對此,動物權利活動人士和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強烈譴責政府的舉措。報導補充,辛巴威和納米比亞是非洲南部眾多因聖嬰現象而面臨嚴重乾旱的國家之二,這些國家特別容易遭遇氣候變遷所加劇的乾旱和缺糧危機。
綠電自救隊2/綠能發電裝置未達標 外資怨土地難取得+透明度不足「罵光電有聲量」
首場「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會議8日開了4個小時,環境部長彭啟明說總統考慮編訂「調適」和「減碳」預算,綠能產業看似將迎來一波政策「優惠」。對此,CTWANT記者採訪多位光電業者,他們反倒疾呼,土地取得難、行政流程冗長和民眾教育這三大問題必須解決,甚至連外商都忍不住建議「該透明化」了。依前總統蔡英文政府規畫2025年的綠能要占總發電量之20%,其中太陽能發電裝置容量目標要達20GW,不過依照審計部總預算報告,兩個數字都沒有達標,綠能占總發電量目前不到一成,太陽能裝置容量去年底才12.22GW未達標,另依台電統計,去年太陽能發電量只有4.58%,淨發電量比前一年減少18.66%,未增反減。光電被視為能同時解決RE100再生能源與國際減碳需求,近期卻卡關連連,對外資來說,台灣光電發展的問題,不是只靠灑預算就能解決的,CTWANT記者採訪多位光電業者,他們談起拖延光電進度的阻力,都感慨萬千。台灣的再生能源需求量大,政策目標明確,加上「目前在亞洲,還有躉購費率的國家,應該只剩下台灣了。」天鷹亞太潔淨能源平台台灣區執行長張為策8月5日在一場能源論壇上不諱言,外資看上台灣有保證20年的躉購費率,但真正進場後才發現,市場不如想像地好做。張為策以德國再生能源商的外資角度吐露心聲,「再生能源在台灣的投資成本,相對於其他亞洲國家來說比較高,我們也在找原因,確定的是『地方成本』很大,整個申請程序也很冗長。」「業界一定都知道,就算開發商今天開始收地、準備建置光電案場,但到真正能掛表發電,也是四、五年後的事了。」他說的時候,其他的光電業者也都頻頻點頭。辰亞能源董事長目賀田好弘表示,政府在綠能政策及配套措施上相當明確。(圖/CTWANT資料照)來自日本的辰亞能源董事長目賀田好弘說,「為什麼總是有些廠商的案場能申請成功、有些則失敗?這些案場到底要花一年、還是三年的時間申請?這些都是不確定的事情。」辰亞能源母公司就是日本五大商社之一的丸紅株式會社,從農業到太空都有涉略,能源事業更是全球佈局,對跨國集團來說,「不確定性」是難以忽視的風險。目賀田好弘談到台灣經驗,行政審查與資訊流通上不夠透明、也沒有效率,他認為可參考美國成立線上平台,除了讓廠商申請、追蹤案件進度,也可公開每個光電案場的狀態和延誤原因,「面對不適合的光電案場,應該直接拒絕,而不是用延宕的方式面對!」目賀田好弘也提到,台灣的電網基礎設施已經老舊,難以支持大規模的再生能源併網,再生能源如光電、風電等,都面臨供電間歇性的問題,對電網的穩定構成挑戰。台灣電網面臨再生能源有供電間歇性的問題。(圖/李宗明攝)他也提到,不管是日本或台灣,在地方推動再生能源時,經常面臨反對聲音。「其實我們並不認同每一個反對意見,有些是來自於對能源的不了解。」目賀田好弘表示。台灣光電業土地取得困難的原因,除了完整大面積土地不多、土地價格貴、產權分散與利益分配不均等老問題之外,就是民眾的能源教育還有待改進,這是政府和企業的責任。不具名的光電業者表示,「我問環保團體,為什麼對光電意見這麼多,他回道『罵你們才有聲量呀!』,罵光電不用證據,但澄清需要很多證據,」他感嘆地說,很多民眾不了解就跟著罵,加上業者的確良莠不齊,還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人要來包工程」,導致目前民眾一聽到光電,就是負面印象。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蔡佳晋期盼光電能讓更多人有感獲益。(圖/報系資料照)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蔡佳晋向CTWANT記者表示,台灣光電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土地取得,日本也擔心糧食危機,對農地的敏感度高,但他們了解務農人口下降是不可回復的事實,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等問題也會對農地造成危害,不像台灣,就算是幾乎不能耕種的貧瘠土地,只要談到「保護農地」光電案就會「陷入黑洞」,無法繼續。蔡佳晋務實地說,「在光電開發時,通常抗爭的人,不是因為受害、而是沒有受益的」,現在國內的稅收以中央稅居多,如營所稅、個人所得稅,即使光電業者將公司登記在地方,縣市政府也沒辦法有相應稅收,「變成我們在做建設,鄉村的感受卻不大。」他建議,政府必須設計制度,提高地方收益、讓地方有感,才能鼓勵再生能源好好做起來。「太陽能到底是不是環保?不是台灣說了算,要看國際怎麼講,歐盟規定審查太陽能案子不能多於一年,他們的重點,是能源安全和人類永續。」蔡佳晋說。
全球暖化恐引糧食危機...年初氣溫忽冷忽熱 農漁產量歉收
全球暖化影響農漁產生產,基隆區漁會總幹事陳文欽8日表示,近年來漁產量的確有減少趨勢;中華民國稻米協進會理事長黃麗琴也表示,當夜間溫度升高攝氏1度,不但水稻產量減產10%,米還會變難吃,儘管目前高溫影響稻作產業狀況未顯著,但一定要審慎因應。另花蓮芒果因3月太冷不著果,農業部昨啟動現金救助。陳文欽表示,目前漁會已透過休漁、海洋保護區、放流等方式保育海洋資源,漁產減少是否和氣候有直接因果關係,期待相關機構能夠長期研究來釐清。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副館長林青海表示,氣候變遷已經造成北部海域珊瑚大量白化,南部海域珊瑚白化情況更為嚴重,海科館近年透過引進耐熱珊瑚復育,希望能夠因應氣候變遷對北部海洋生態的影響。黃麗琴則指出,全球暖化是值得重視的議題,這幾年農業改良場持續培育新品種的稻米,以因應極端氣候;在台南市北門區種植洋香瓜的錦湖里里長陳國庸則說,近年氣候不穩定,有時冬天竟然熱到可以穿短袖,洋香瓜和紅蔥頭是當地冬季作物,受高溫影響,使得產量都不甚理想。今年初氣溫忽冷忽熱,除讓屏東玉荷包及龍眼收成不如預期,也讓高屏縣市芒果開花著果不佳。屏東縣政府農業處表示,今年2月出現寒害,造成屏東芒果農損,相較往年產量減少約3、4成;朋泉合作社理事主席盧旺昇表示,他因採高科技管理,農損較少,還是受損約2成。崙背鄉是雲林縣洋香瓜主要產地,面積達130公頃,今年春天炎熱,降雨後出大太陽,不少植株枯死,收成時又遇梅雨,受損嚴重而大幅減產5成,損失嚴重。目前中南部多個縣市均因果樹歉收,紛紛向農業部爭取補助度日。雲林縣農業處副處長蔡耿宇表示,雲林超過6成人口從事與農業相關事業,氣候變遷導致農業難以維持產量與品質,引發糧食安全危機並非不可能,農業轉型是必須積極尋求解方的重大課題。他認為,未來病蟲害可能增多,高溫也會造成稻子稔實困難,最嚴重是無水可灌溉,前幾年的大乾旱已經發生過缺水休耕事件。中研院特聘研究員許晃雄表示,政府現除積極推動淨零減碳工作,也應加強重視因應水資源、農漁業、生態系統國土規畫等;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也說,將由農業部與地方政府一起進行風險評估,並透過監測、預警系統等,確保農業生產穩定及生物多樣性。
產量剩一半!台灣恐陷「香菇荒危機」衝擊菇農生計
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天災與糧食危機正對人類造成衝擊!台中新社是台灣香菇的最大產地,不過因氣候暖化導致香菇菌種弱化,促使香菇產量大幅下滑近一半,菇農紛紛擔憂生計受到影響。台中市新社區以盛產香菇聞名,因此當地還有一條廣為人知的「香菇街」,不僅販售菇類產品的小店林立,遊客也可以在觀光農場體驗採菇樂趣,只是身為家庭主婦不可或缺的餐桌食材,香菇卻面臨減產危機。據《TVBS新聞網》報導,台灣菇類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陳宗明表示,國產香菇大多採太空包種植,以往每包「香菇太空包」可產出300克的香菇,但如今卻減產剩不到200克,每年平均產量約5000公噸的香菇,現在只能產出約3000公噸,產量直接腰斬。香菇為何越來越難種?陳宗明透露,包括氣候變遷、種植菇類的木屑品質及菌種弱化,這3種因素都會影響香菇生長,其中最關鍵的原因為「菌種弱化」。為了協助菇農解決菌種弱化問題,台中市轄區8家農會攜手台農投公司,共同出資成立蕈源生物科技公司,並與日本合作研發適合台灣高溫氣候的「抗熱型」香菇菌種,盼能提高國內香菇的產量與品質。
TVBS成立ESG永續發展部 資深主播莊開文擔任提倡大使
TVBS從自身數位轉型做起,導入雲端科技落實永續,並舉辦「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倡議生態永續,以及「愛無限」系列活動回饋社會。為極大化媒體永續影響力,TVBS總經理劉文硯宣布,正式成立「ESG永續發展部」,全方位整合媒體資源,深度關注永續議題,以身為「ESG轉譯機」為己任。該部門由TVBS資深主播莊開文,擔任「TVBS永續倡議大使」,並以「永續.共好.愛無限」為核心目標,劉文硯也期盼,「透過TVBS自身資源從各方面投入永續倡議,成為媒體界的ESG貢獻者。」TVBS長期關注生態文明永續議題,除連續七年舉辦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串聯全球華文媒體與學術界共同重視、報導「生態文明」、「永續發展」相關議題。《TVBS新聞》常態性探討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議題,包括檢視長照、醫療制度的「你我老之路-老病死之生路」、以及關注派遣勞工權益的「派遣工的正義-我不是你的免洗筷」等。近期TVBS新聞網更開闢ESG永續專區,針對ESG環境、ESG新趨勢、減碳生活、永續企業,做分類詳細的相關報導,TVBS總經理劉文硯表示,希望透過深入淺出的挖掘與剖析,轉譯永續議題,讓社會大眾更理解永續跟自身的關係,並培養民眾永續識讀力。TVBS旗下內容品牌皆提出具體ESG主張,例如:女人我最大節目,倡議「純淨美容Clean Beauty」觀念,在變美之餘,也不造成地球環境負擔;地球黃金線關注電動車與環保材質汽車的最新趨勢;食尚玩家提倡綠色低碳旅遊等。《T觀點》則深度關注氣候變遷、氣候難民等永續相關議題,並製作「永續地球愛無限」系列報導,用觀眾能夠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將永續觀念「轉譯」為更親和易懂的內容。莊開文表示,「透過『沉浸式』改變大眾觀念的方式,促使每個人在生活中實踐環境保護及永續理念」,這也是TVBS成立「ESG永續發展部」最重要的使命。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也舉辦一系列「愛無限」活動,透過「慈善募款」、「公益餐會」形式,以及攜手政府、教會力量,扶助經濟弱勢家庭,用實際行動支持社會上需要幫助之人。延續「愛無限」系列活動,回饋社會的人文關懷精神,TVBS長期關注與民眾生活緊密相關的「剩食危機」議題,近期更推出「剩食危機」新聞專區,喚起民眾對「惜食概念」的重視,讓全民皆能貢獻一己之力,減少剩食行為,齊力翻轉糧食危機。談到新增ESG永續發展部,對於TVBS實踐ESG的助益,莊開文解釋,「過去各部門對ESG永續議題的關注,可能是點跟線。新增ESG永續發展部之後,將會連成『面』」,藉由各部門的整合,系統性地推動相關工作。對內除了大力推動節能減碳,逐步落實雲端轉型,降低環境衝擊。TVBS也希望從媒體角色,追蹤台灣政府與企業ESG策略的落實進度,敦促不周全的法令得以修法,並於每季推出「永續成績單」,檢視實際成效;規劃設立「永續.共好.愛無限」ESG網路互動平台,廣納大眾意見,透過雙向互動將ESG理念傳遞給社會,讓民眾更清楚了解台灣社會對ESG的努力與作為。未來,TVBS「ESG永續發展部」將以「永續.共好.愛無限」為倡議目標,劉文硯表示,「該部門的建立,同步實踐TVBS自身的永續發展,發揮媒體責任,提出對永續的獨到見解並付諸行動。」TVBS也將持續關注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再生能源等議題,推動各界綠色作為,並發揮媒體影響力,推動社會共好、世界共好,以及愛無限系列活動為社會帶來正能量。莊開文也期許,台灣的ESG理念與成效,能透過TVBS英語新聞,傳播到世界各地,為生態、人道關懷等議題帶來不同觀點與發聲,並以永續為目標,期待在永續議題上能成為台灣的推手,做世界的通道。
惜食利用NG醜蔬果烹煮美味佳餚 世界糧食日邀你一同重視糧食浪費問題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但世界各地仍有許多地方面臨飢荒問題。新北市政府農業局呼籲國人重視惜食議題,多地農會設立惜食專區也落實學童教育;新北市社會局長李美珍也親自動手削蘿蔔、參訪「舞春號」惜食分享車配送地瓜、南瓜及白蘿蔔等NG醜蔬果,志工更利用這些NG醜蔬果,烹調出一盤盤香噴噴又可口的菜餚,讓社區長輩共餐相伴。13%糧食在產銷中受損、17%糧食被消費端浪費掉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統計,全世界約有13%糧食在生產及運銷的過程損失、17%糧食在消費端被浪費。消費者除了購買超出食用量的餐點造成剩食,對於賞味期限敏感以及重視農產品外觀,也使超市、賣場以及餐廳投其所好,傾向只留下最新鮮、美觀的產品,形成浪費。因此FAO將10月16日訂為「世界糧食日」,旨在喚起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的高度重視。新北市農業局長李玟呼籲民眾,採購食材或餐點前,先想想是否適量並斟酌取用,並養成打包習慣,都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生活習慣的小改變,就足以為糧食浪費問題盡一份心力。農業局提供民眾幾個日常生活小習慣,落實惜食概念: 鼓勵消費格外品、即期品 養成吃多少、點多少的習慣 前往惜食餐廳、農會惜食專區消費▲民眾採購食材或餐點前拿捏份量,並養成打包習慣,都可為糧食浪費問題盡一份心力。(圖/新北市政府農業局提供)新北13個農會惜食據點、50家餐廳加入惜食行列為改善食品浪費問題,三峽、深坑、汐止及淡水等13個農會設立惜食專區,將保存期限較短且新鮮優質的農產品,以優惠價格吸引消費者。三峽農會總幹事張永巨表示,食品浪費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從小培養大家的惜食意識相當重要,三峽農會除響應設立惜食據點外,更落實惜食概念於學童教育,農會附屬幼兒園以在地農友所生產的蔬果、雞蛋等農產品入菜,減少食物里程及運銷損失,也諄諄教導學童切勿浪費食物。新北市政府並媒合農友對接餐廳,鼓勵餐廳多使用蔬果格外品烹調入菜,已超過50家餐廳加入惜食的行列。這些餐廳透過精湛廚藝將醜蔬果變為美味料理,讓民眾瞭解到,「格外品」只是外型或規格不同於一般品,營養及美味絲毫不減。新北惜食分享網NG醜蔬果變身餐桌上的佳餚 長輩惜食共餐新北市迄今成立108處惜食共餐據點,包含26處惜食廚房。社會局長李美珍表示,因應全球日趨嚴重的糧食危機,新北市從105年起便開始推動惜食分享網,將NG醜蔬果或其他格外品轉提供給據點或小衛星,以做為老人共餐或兒少課後照顧之用,迄今已媒合新北果菜運銷公司及14處公有市場和20家民間企業,提供醜蔬果及肉類格外品超過108萬公斤的食材,受益超過170萬人次。成州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王文龍表示,協會每週一到週五辦理據點活動和共餐,約有80位長輩參與,由老師帶領國畫練習、肌耐力動健康等,另聘請老師教導非洲鼓,長輩都學得很開心。中午則由志工幫忙煮飯,讓長輩一起共餐。謝謝惜食分享網每週固定配送惜食蔬果或邊角肉等食材,以減輕協會負擔。長輩還會親自栽種照顧「魚菜共生」休憩農園,採收做為共餐之用。五股區長藍瑞珉表示,五股區現有19處共餐據點,且每里皆有銀髮俱樂部,定期舉辦老人共餐,讓長輩可相互陪伴關懷,參與各項才藝和健康促進活動,以延緩老化失能。
北韓民眾驚曝:鄰居餓死了 專家:1990年來最糟狀況
北韓近年來飢荒嚴重,近日北韓民眾告訴外媒,他們的鄰居已經餓死了。專家表示,這是自1990年以來最糟糕的狀況。對此,平壤當局稱,他們把民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據《BBC》報導,一位住在首都平壤的婦女智妍(化名)說,她的鄰居一家3口,已經餓死在家中,「我們想拿水給他,敲門卻沒人回應,當局進門時,發現人已經死了。」住在大陸邊境附近的一名建築工人張河(化名)表示,食物供應的很少,村裡已經有5人餓死。「我原本害怕新冠病毒,但現在擔心會餓死。」智妍說,她也聽說有人在家輕生或在山林中消失等死,因為他們再也無法生存,而她正努力養活孩子,有次她2天沒進食,以為自己要在睡夢中死去了。據悉,在1990年後齊,北韓經歷毀滅性飢荒,造成300萬人死亡,現在北韓民眾可能處於另一場災難邊緣。北韓政府在2020年封鎖了邊界,切斷重要供應。民眾表示,政府加強對人民生活的控制。也有人民稱,自從邊境關閉後,他們擔心自己會餓死,會是因為違規遭到處決。對此,平壤說,公民利益一直被放在首位。北韓自由組織(LiNK)帕克(Sokeel Park)說,北韓正發生毀滅性的悲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圖/達志/美聯社)報導指出,北韓一直無法為2600萬人口提供足夠的糧食,2020年1月邊境關閉後,當局停止向大陸進口糧食,和種植糧食所需的肥料和機械;北韓還用柵欄加強邊界,如果有人想穿越,警衛能直接開槍射殺,這讓民眾幾乎不能走私食品。對於飢荒問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也暗示過其嚴重性,他曾公開提到糧食危機,當局做出各種努力才促進農產,但他還是優先資助他的核武器計劃,在去年射了63枚導彈。據估計,這些測試的總成本超過5億美元(約新台幣153億元),超過了北韓1年的缺糧費用。
5月火星入巨蟹…占星師示警災難不斷:恐缺水電 防「核彈級」金融危機
轉眼間2023年就要過去3分之1,台灣首席吠陀占星師李靜唯分析,5月11日火星離開雙子進入巨蟹座,而火星是一顆破壞力超強的行星,這種星象會激發人們對於守護家園議題的關注和勇氣;巨蟹也跟糧食和安全感有關,所以隨著台灣大型食品工廠不斷失火,新一波的糧食危機可能再度延燒,還可能爆發核彈級金融風暴。李靜唯在臉書表示,5月3日金星離開金牛進入雙子座與火星合相,又受到『計都』映射,一直到5/11火星才離開,金星象徵愛情和財富,雙子座代表好奇心與變化,加上金星受到『計都』相位影響,人與人之間情感方面容易出現困難與挑戰,可能會導致一些人果斷結束舊有的情感關係或是三心二意」。命理師提到,「5月11日最重磅的火星離開雙子進入巨蟹座,巨蟹座代表家庭情感關係,同時也象徵內心的安全感,而火星是一顆破壞力超強的行星!這種星象會激發人們對於守護家園議題的關注和勇氣!巨蟹也跟糧食和安全感有關,所以隨著台灣大型食品工廠不斷失火,新一波的糧食危機可能再度延燒」。李靜唯指出,這段期間內,「烏俄戰爭造成全球稻米小麥民生物資嚴重缺乏以及乾旱所引發缺水缺電的問題也會越演越烈!此外,火星又與位於水瓶座的土星產生相位,這樣的星象對於科技及新創產業十分不利,除了要面對原有的挑戰與壓力之外還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競爭和衝突。」專家提醒,「巨蟹座也跟不動產及汽車業有關,4月歐美銀行倒閉潮才稍稍緩解,5月全球知名銀行商業不動產危機早已虎視耽耽,火星一待將是『兩個半月』,5-6月要特別注意這顆『未爆彈』對於金融市場核彈級的影響!此外,火星也跟突發的災難有關,所以有關地震洪水或火山爆發等『重創家園』的天災以及大型廠房意外失火的狀況還是不得不防!」(圖/翻攝自靜唯老師臉書)
台灣下半年國運迎8變化…命理師預言「不只缺蛋」 恐再缺2物資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邁入尾聲,各行各業逐漸復甦,然而台灣近來仍面臨不少問題,包括缺蛋、通膨及中共軍演等。星座專家小孟老師近日根據星象解析,預測今年台灣恐遇上的8大局勢變化,雖然房地產會在下半年逆轉,但通膨狀態會更嚴重,勞動力倒退,還可能缺肉、缺麵粉,且夏天要特別注意火災。小孟老師近日在《命運好好玩》節目中提到,水星接下來還有3波逆行,會在4月、5月、8月、9月、12月,但這次逆行在土象星座,俗話說「水來土掩」,雖然股市可能出現小型震盪,但很快就會回穩,台灣整體經濟不會太惡化;然而木星今年5月會移入金牛座,木星是膨脹,代表通膨狀態會更嚴重。小孟老師分析,下半年木星逆行,勞動力會倒退,尤其許多人受到疫情影響,觀念有很大改變,認為不需要努力工作,但房地產在下半年有機會逆轉,約下修約8%至10%,所以下半年是可以議價的時機,但建議不要買30年以上的舊房子,因為台灣面臨少子化危機,未來購屋市場會下跌,新房子相對保值。專家表示,火星將進入處女座、天秤座,火星代表氣爆、火災,尤其夏天要特別注意大型塑膠公司、瓦斯、天然氣等,會有火災的現象。12月開始水星逆行、射手座遇到新月,台灣外交方面會比較緊張,加上明年1月總統大選,中美台三方會有對峙狀態,邦交國可能會有鬆動,但歐美仍會力挺。最後,小孟老師提醒,木星逆行也會使消費力下降,內需市場會下滑,還可能出現糧食危機,除了現在缺蛋之外,接下來可能還會缺肉、缺麵粉等物資。不過,小孟老師強調,雖然下半年台灣國運會有一些波動,但整體仍會化險為夷,要大家不用擔心。
大陸就「解決烏克蘭危機」提12點立場 籲:啟動和談停火止戰
中國外交部網站2月24日消息,中國外交部提出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十二點中國立場:一、尊重各國主權。二、摒棄冷戰思維。三、停火止戰。四、啟動和談。五、解決人道危機。六、保護平民和戰俘。七、維護核電站安全。八、減少戰略風險。九、保障糧食外運。十、停止單邊制裁。十一、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十二、推動戰後重建。一、尊重各國主權。公認的國際法,包括《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應該得到嚴格遵守,各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切實保障。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各方要共同維護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捍衛國際公平正義。國際法應當得到平等統一適用,不應採取雙重標準。二、摒棄冷戰思維。一國的安全不能以損害他國安全為代價,地區安全不能以強化甚至擴張軍事集團來保障。各國的合理安全利益和關切都應得到重視和妥善解決。複雜問題沒有簡單解決辦法。應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著眼世界長治久安,推動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架構,反對把本國安全建立在他國不安全的基礎之上,防止形成陣營對抗,共同維護亞歐大陸和平穩定。三、停火止戰。衝突戰爭沒有贏家。各方應保持理性和克制,不拱火澆油,不激化矛盾,避免烏克蘭危機進一步惡化甚至失控,支援俄烏相向而行,盡快恢復直接對話,逐步推動局勢降級緩和,最終達成全面停火。四、啟動和談。對話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一切有利於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都應得到鼓勵和支持。國際社會應堅持勸和促談正確方向,幫助衝突各方盡快打開政治解決危機的大門,為重啟談判創造條件和提供平台。中方願繼續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五、解決人道危機。一切有利於緩解人道危機的舉措都應得到鼓勵和支持。人道主義行動必須遵守中立、公正原則,防止將人道問題政治化。切實保護平民安全,為平民撤離交戰區建立人道主義走廊。加大對相關地區的人道主義援助,改善人道主義狀況,提供快速、安全、無障礙的人道主義准入,防止出現更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支援聯合國在對衝突地區人道援助方面發揮協調作用。六、保護平民和戰俘。衝突當事方應嚴格遵守國際人道法,避免襲擊平民和民用設施,應保護婦女、兒童等衝突受害者,尊重戰俘的基本權利。中方支持俄烏交換戰俘,各方應為此創造更多有利條件。七、維護核電站安全。反對武裝攻擊核電站等和平核設施。呼籲各方遵守核安全公約等國際法,堅決避免出現人為核事故。支持國際原子能機構為促進和平核設施的安全安保發揮建設性作用。八、減少戰略風險。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應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防止核擴散,避免出現核危機。反對任何國家在任何情況下研發、使用生化武器。九、保障糧食外運。各方應均衡全面有效執行俄羅斯、土耳其、烏克蘭和聯合國簽署的黑海糧食運輸協定,支援聯合國為此發揮重要作用。中方提出的國際糧食安全合作倡議為解決全球糧食危機提供了可行方案。十、停止單邊制裁。單邊制裁、極限施壓不僅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會製造出新的問題。反對任何未經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有關國家應停止對他國濫用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為烏克蘭危機降溫發揮作用,也為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創造條件。十一、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各方應切實維護現有世界經濟體系,反對把世界經濟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共同減緩危機外溢影響,防止國際能源、金融、糧貿、運輸等合作受到干擾,損害全球經濟復甦。十二、推動戰後重建。國際社會應採取措施支持衝突地區戰後重建。中方願為此提供協助並發揮建設性作用。
北韓糧食危機!22年來罕見「削減軍糧」 敦促民眾上繳「愛國米」
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局2月5日召開會議,決定將於2月下旬召開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討論當前農業問題及農業發展目標。對此,《韓聯社》報導稱,北韓通常每年召開1到2次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而此次決定繼去年底之後時隔2個月再次召開該會議,實屬罕見。分析指出,這從側面印證了朝鮮的糧食短缺問題十分嚴峻。綜合南韓《東亞日報》、《德國之聲》的報導,北韓近期將軍人每天的糧食配給量從原來的620克減少到580克。對此,南韓政府高層於14日接受《東亞日報》的電話采訪時表示:「這是2000年以來北韓首次減少向軍隊提供的正式配給量,連軍隊這種優先配給對象的糧食都減少了,意味著北韓的糧食危機已十分嚴峻。」據悉,北韓地方政府正以儲備軍糧等名義敦促平民每2至3天上繳「愛國米」。報導稱,平壤當局通常把平民每天的糧食配給量定在550克至600克之間。軍人的配給量則是580克,這意味著軍隊配給量也減少到了普通平民的水準。據悉,北韓的糧食分配體系分為1到9級(等級越高,分配量就越多),通常軍人會進入3級以內。北韓農業問題專家、GS&J經濟學家權泰鎮便分析:「如果減少軍隊的供應量,意味著朝鮮100萬噸以上的戰時儲備糧也有可能處於低谷。」據韓國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北韓去年實施的軍事演習與2021年相比減少了10%至20%。原因是能源短缺,導致幾乎無法進行空軍夜間訓練。上個月,總部設在美國的朝鮮事務分析智庫「北緯38度」(38 North)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朝鮮的糧食供應很可能已經降到無法滿足人類最低需求的水準,是繼20世紀90年代數十萬人罹難的大饑荒以來最嚴峻的糧食危機。」報告補充:「解決朝鮮長期的糧食不安全問題需要加強產業競爭力,開放和振興工業及服務部門,並採用出口導向經濟模式,但平壤當局擔心內部鬥爭和自己的滅亡,迄今為止不願意進行改革。」但事實上,北韓因其核武器和彈道導彈計畫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嚴厲的制裁,導致能源商品和民生物資難以進入該國,再加上北韓與中俄兩國的邊境貿易又因防疫政策進一步受到抑制。雖然近幾個月來,防疫措施有放寬跡象,北韓也恢復了部分與俄羅斯及中國的貿易往來,但貿易量遠遠不及疫前水準。《韓聯社》報導,去年12月底,北韓開始從中國進口大量大米,以緩解新冠疫情和自然災害導致的糧食危機。當時,咸鏡北道地區已出現大量民眾被餓死的情況。
全文/蔡英文新年談話曝4大目標 確定不會普發現金
總統蔡英文今(1日)上午發表2023新年談話,公布包括減輕人民負擔、穩定民生物價、調整產業體質、維持經濟動能等四大目標。蔡英文也提到,「我也要呼籲北京當局,台海的和平穩定,是區域內各方的共同責任,也是所有人的共同期待。」針對去年稅收超徵4500億,蔡英文表示,會朝3個方向規劃使用,首先,除原本已編額度外,將額外以一千億元為度,撥補勞保及健保基金財務缺口,並同時挹注台電資源,進行電價補貼。蔡英文說,「我知道,近來有人主張要皆大歡喜,將這筆錢平均分給每一個人,但在全球經濟高度不確定的此刻,作為負責任的政府,我們必須要未雨綢繆,把寶貴的資源,優先協助高風險的國人與產業,來維持國家因應危機的韌性。 這個決定不容易,但為了國家,我們必須這樣做,也要請國人能夠理解,並且支持。」談話全文如下:今天是2023年的第一天,首先,我要祝福大家,新年快樂。 過去這一年,我們共同經歷了許多艱難的挑戰。經歷三年的疫情考驗,我們終於迎來了國門的重新開放、戶外免戴口罩,邁向疫後的全新階段。 去年8月,中國在臺海周邊的大規模演習,世界矚目,而我們沉穩應對,讓世界看到,臺灣的堅韌和捍衛自由的決心。在烏俄戰爭、全球政經變局下,臺灣人穩健地走過了365天。 身為總統,我要謝謝每一位國人,謝謝每一位在各自崗位上的努力不懈。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一起度過很多難關。 但是,在疫情和全球經濟的變局下,仍然有很多人受到衝擊與傷害。有人經歷了自己或家人的確診而擔心害怕,甚至失去了健康和生命;有人因為嚴格的防疫措施,生意無以為繼;有人因為物價波動,生活壓力變得沉重。 對於這些同胞所受的苦,身為執政者,我有絕對的責任。 政府確實不是萬能,但政府有責任,也必須針對每一個不足之處,更加努力,更貼心的去發掘問題,解決問題,全力照顧好每一位國民。 尤其是接下來的2023年,一樣是不輕鬆的! 受到烏俄戰爭、全球通膨、威權擴張的持續衝擊,國際上許多主要機構都預測,2023年的全球經濟,正持續轉弱。各國不僅要面對經濟、金融的劇烈波動,能源、糧食危機反覆出現的高度不確定性,也讓經濟結構、成長動能,因此備受考驗。臺灣也不例外。 面對全球持續的通膨壓力,還有經濟衰退的風險,我們昨天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提出,包括減輕人民負擔、穩定民生物價、調整產業體質、維持經濟動能等四大目標。 我們希望,透過政府適度的擴大財政支出,來保障民眾的生活品質,並同時維繫短期經濟成長動能,以及兼顧產業長期競爭力的轉型和升級。 首先,在減輕人民負擔方面,民眾的生活主要負擔,不外乎來自食衣住行支出,其中,住的部分,我們會擴大租屋者的租金津貼,也針對受到升息影響比較大的房貸族,規劃給予補貼,減輕支出的壓力。另外,我們也會加速多元的住屋供給,無論是社會住宅的興建,或是加速危老房屋的更新改建等等,從供給面著手,給國人合理而安心的居住選擇。 在行的負擔減輕上,中央將會主導,提供以生活圈為基礎的跨縣市通勤族,整合各項公共運輸的優惠月票,幫大家省下一定的交通費用。 另外,針對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明年也會持續加發生活補助,來加強照顧弱勢族群,提供貼心關懷服務。 第二項目標,穩定民生物價,也是減輕民眾的負擔。我們將持續透過減徵貨物稅、從源頭補貼油電價的方式,來穩定物價,盡可能舒緩物價波動對生活的衝擊。同時,面對個別商品,尤其是民生商品,比如說雞蛋的價格漲幅,政府將特別關注和因應。 最後,在調整產業體質、維持經濟動能這兩項目標上,為了要因應國際景氣下滑,訂單減少,我們將透過補助及低利貸款,協助廠商重新設計產線,投資智慧化、低碳化的設備、軟體等;我們也會協助中小企業工廠,朝向合法、永續且有效率的方向改善,如此不僅有助於廠商升級轉型,也可以增加國內機械產業的訂單。 在國際觀光上,疫後全球旅遊市場逐漸復甦,我們正以提前在2023年,達成入境觀光客600萬人次為目標,針對旅行業招攬國際旅客、境外企業獎勵員工,來臺灣旅遊、修學旅行、郵輪及包機獎助等,提供獎勵補助等等措施,來創造服務輸出的商機,並彌補商品出口減少的缺口。 在以公共設施促進內需投資部分,在極端氣候衝擊下,農業部門相關公共設施應擴大投資,並提前完成。我們將加強、加速完善農業基礎環境建設;此外,我們將擴大綠色生態環境給付,以及擴大農保及農民職災保險,並提高投保金額和給付。 我們不僅要讓百萬農民的生活更有保障,還要提升臺灣農業發展的動能,讓臺灣的農業也更有競爭力,來拓展國際市場,且更能因應氣候變遷對生產環境衝擊,並穩定國內糧食安全。 除了因應2023年經濟情勢所採取的七項方案,攸關國家長遠發展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總統府和行政院,也將共同進行國家戰略產業發展的階段檢討,並召開諮詢會議,邀請民間企業及公協會,共同參與。 包括半導體及資通訊產業、綠能產業、基礎建設相關產業、以及國防產業等,政府歡迎產業提供建議,共同思索,提出策略,進一步鞏固臺灣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角色,並且維持產業發展動能,以及各項能源需求的安全和穩定。 半導體產業已提出對總統的政策建言書,各相關部會,正在研處各項政策議題,我們將在近期內召開諮詢會議。 透過這個機會,我也要向大家說明,根據財政部預估,2022年全國稅收可望超過預算數四千五百億元。其中,扣除應分配給地方政府的稅收七百億元,中央稅收占三千八百億元。 這三千八百億元所提供的財政餘裕,我們會朝三個方向規劃使用。首先,除原本已編額度外,將額外以一千億元為度,撥補勞保及健保基金財務缺口,並同時挹注台電資源,進行電價補貼。 而我們為了因應經濟情勢的變局,所提出的第一波七項方案,我們規劃以一千億為度,來支應這些計畫初期的財務需求。 第三,我們會預留一定的財源以備不時之需,並且在財政許可範圍內,適時研議全民共享的可行方案。 我知道,近來有人主張要皆大歡喜,將這筆錢平均分給每一個人,但在全球經濟高度不確定的此刻,作為負責任的政府,我們必須要未雨綢繆,把寶貴的資源,優先協助高風險的國人與產業,來維持國家因應危機的韌性。 這個決定不容易,但為了國家,我們必須這樣做,也要請國人能夠理解,並且支持。 除了經濟及產業面的挑戰,威權主義持續擴張,也對印太區域的繁榮穩定,投入不安的變數。 上週二,我提出了「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正是希望,藉由全民國防體系的檢討與調整,以及強化義務役訓練的質與量,提升我們自我防衛的能力。 守護家園,不僅是國軍的任務,也是每一位國民,應該共同承擔的責任。過去這幾天,社會各界對於兵役調整方案,有許多的討論和建議,我們會納入參考,使整個方案能更精進。 我也要請大家繼續支持國軍,支持國防,為守護我們的家園和自由民主,共同努力。 在這裡,我也要呼籲北京當局,臺海的和平穩定,是區域內各方的共同責任,也是所有人的共同期待。 從疫情到全球政經變局,兩岸正經歷許多同樣的挑戰,而戰爭從來都不是解決問題的選項,只有對話、合作,共同以促進區域的穩定發展為目標,才能夠讓更多人得到安全和幸福。 我們看到近來中國升溫的疫情狀況,只要有需要,基於人道關懷的立場,我們願意提供必要的協助,幫助更多人走出疫情,有個健康而平安的新年。 近來,中國疫情持續升溫,許多國家都升高了相應措施,防止疫情擴散。依照最新情況和專家的指引,從今天開始,到1月31日為止,我們也會啟動相關的防疫措施,來確保國人的健康。 全球疫情仍然在變化,我們會緊盯,並且持續調整各項防疫措施,也請大家盡早前往接種次世代疫苗,共同提升整體的免疫保護力,守護彼此的健康。 今年,元旦的主題是,「眾志成城,台灣向前」。新的一年,執政團隊的四項重要任務就是:照顧人民生活、維持經濟動能、守護國家安全、善盡區域責任。我們也要團結一心,集結眾人的力量,讓國家更進步、更繁榮、更平安幸福。 我要再次祝福全體國人同胞,新年快樂,謝謝大家。
習近平2023新年賀詞 提「海峽兩岸一家親」衷心希望兩岸同胞相向而行
在2022年最後一天,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透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和互聯網,發表2023年新年賀詞。習近平表示,新冠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每個人都不容易,大家都在堅忍不拔努力,曙光就在前頭。提到台灣時,習近平說,海峽兩岸一家親,衷心希望兩岸同胞相向而行、攜手並進。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一開頭就提到新冠疫情。他說,疫情發生以來,政府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精準防控,因時因勢優化調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醫務人員、基層工作者不畏艱辛、勇毅堅守。習近平表示,「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們戰勝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每個人都不容易。目前,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仍是吃勁的時候,大家都在堅忍不拔努力,曙光就在前頭。大家再加把勁,堅持就是勝利,團結就是勝利。」「明天的中國,力量源於團結。中國這麼大,不同人會有不同訴求,對同一件事也會有不同看法,這很正常,要通過溝通協商凝聚共識。」談到台灣問題,習近平表示,「14億多中國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就沒有幹不成的事、邁不過的坎。海峽兩岸一家親。衷心希望兩岸同胞相向而行、攜手並進,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對於今年的大陸經濟發展,習近平樂觀的說,「各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蓬勃興起,沿海地區踴躍創新,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東北振興蓄勢待發,邊疆地區興邊富民。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變。只要篤定信心、穩中求進,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的既定目標。」☆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3新年賀詞全文如下:大家好!2023年即將到來,我在北京向大家致以美好的新年祝福!2022年,我們勝利召開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吹響了奮進新徵程的時代號角。我國繼續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經濟穩健發展,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預計超過120萬億元。面對全球糧食危機,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我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採取減稅降費等系列措施為企業紓難解困,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精准防控,因時因勢優化調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醫務人員、基層工作者不畏艱辛、勇毅堅守。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們戰勝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每個人都不容易。目前,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仍是吃勁的時候,大家都在堅忍不拔努力,曙光就在前頭。大家再加把勁,堅持就是勝利,團結就是勝利。2022年,江澤民同志離開了我們。我們深切緬懷他的豐功偉績和崇高風範,珍惜他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繼承他的遺志,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歷史長河波瀾壯闊,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鬥創造了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是夢想接連實現的中國。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成功舉辦,冰雪健兒馳騁賽場,取得了驕人成績。神舟十三號、十四號、十五號接力騰飛,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我們的「太空之家」遨遊蒼穹。人民軍隊迎來95歲生日,廣大官兵在強軍偉業徵程上昂揚奮進。第三艘航母「福建號」下水,首架C919大飛機正式交付,白鶴灘水電站全面投產……這一切,凝結著無數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點點星火,匯聚成炬,這就是中國力量!今天的中國,是充滿生機活力的中國。各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蓬勃興起,沿海地區踴躍創新,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東北振興蓄勢待發,邊疆地區興邊富民。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變。只要篤定信心、穩中求進,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的既定目標。今年我去了香港,看到香港將由治及興十分欣慰。堅定不移落實好「一國兩制」,香港、澳門必將長期繁榮穩定。今天的中國,是賡續民族精神的中國。這一年發生的地震、洪水、乾旱、山火等自然災害和一些安全事故,讓人揪心,令人難過,但一幕幕捨生取義、守望相助的場景感人至深,英雄的事跡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每當辭舊迎新,總會念及中華民族千年傳承的浩然之氣,倍增前行信心。今天的中國,是緊密聯繫世界的中國。這一年,我在北京迎接了不少新老朋友,也走出國門講述中國主張。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並不太平。我們始終如一珍視和平和發展,始終如一珍惜朋友和夥伴,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努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黨的二十大後我和同事們一起去了延安,重溫黨中央在延安時期戰勝世所罕見困難的光輝歲月,感悟老一輩共產黨人的精神力量。我常說,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中國共產黨百年櫛風沐雨、披荊斬棘,歷程何其艱辛又何其偉大。我們要一往無前、頑強拚搏,讓明天的中國更美好。明天的中國,奮鬥創造奇跡。蘇軾有句話:「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意思是說「向最難之處攻堅,追求最遠大的目標」。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氣、滴水穿石的毅力,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積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夠把宏偉目標變為美好現實。明天的中國,力量源於團結。中國這麼大,不同人會有不同訴求,對同一件事也會有不同看法,這很正常,要通過溝通協商凝聚共識。14億多中國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就沒有幹不成的事、邁不過的坎。海峽兩岸一家親。衷心希望兩岸同胞相向而行、攜手並進,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明天的中國,希望寄予青年。青年興則國家興,中國發展要靠廣大青年挺膺擔當。年輕充滿朝氣,青春孕育希望。廣大青年要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以奮鬥姿態激揚青春,不負時代,不負華年。此時此刻,許多人還在辛苦忙碌,大家辛苦了!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懷著對未來的美好嚮往,共同迎接2023年的第一縷陽光。祝願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祝願世界和平美好、幸福安寧!祝願大家新年快樂、皆得所願!
印度神童警告2023年6件事 再提台灣與大陸緊張關係
新的一年就要到來,有神童稱號的印度預言家阿南德(Abhigya Anand),就預言2023年開始的1、2月要小心6件事,當中還有提到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另外巴西靈媒阿托斯(Athos Salome)也預言,美國第51區將開放,過去這裡是軍事重地,也傳出許多靈異與外星人事件。印度神童也警告要小心酷寒狀況。(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印度神童警告2022年最後一個月12月到2023年1到3月,大眾必須小心6件事。包含通貨膨脹危機,小心金融泡沫,特別是加密貨幣危機。地緣政治緊繃,烏克蘭與俄羅斯、南韓與北韓、台灣與大陸的緊張關係。極端氣候災難問題,注意酷寒、地震、洪水、乾旱、海嘯與火山爆發。他也警告未來20年內,最重要的是糧食危機。在經濟方面,他持續警告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會影響全世界,加上疫情與疫苗危機,他認為在變種病毒持續的狀況下,唯有提升免疫力,加強自己對抗病毒的能力。而巴西靈媒阿托斯則預言,美國軍事重地內華達州南部的第51區將會開放,這裡過去是一個隱蔽的研究場所,位於美國空軍內華達州測試及訓練場(Nevada Test and Training Range (NTTR))內,過去這裡經常和外星人、幽浮扯上邊。
工總理事長指明年經濟「非常悲觀」 全球超過1/3經濟體衰退、停滯
工總理事長苗豐強11日對明年經濟情勢直言,非常悲觀。他說,歐美各國困於高通膨、主要經濟體的強勢貨幣政策,又左右著全球金融的走勢、地緣政治的衝突進一步加深去全球化的腳步,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IMF)同時警示;全球可能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經濟體,今年或明年將會陷入衰退或停滯。工總11日舉行工業節大會,苗豐強致詞時指出,更值得關切的是,全球政經秩序正在劇烈變動中,地緣政治衝突加劇,烏俄戰爭不僅衝擊全球能源及糧食市場,更加速全球政經秩序走向集團化、分立化的態勢。美中戰略競爭,從貿易延伸到科技限制、投資補貼、金融消費等各領域,除牽動美中兩大強權的盟邦經貿政策,更對全球產業供應鏈產生重大影響。面對全球日益動盪與景氣下行的趨勢,苗豐強指出,強化韌性成為因應挑戰的基調。並打造具有韌性的經濟與產業需要提出四建議:一是,更開放的國際市場:他說,近年因地緣政治衝突、糧食危機等因素,國際上出現限制自由貿易趨勢,保護主義抬頭,對產業界形成新的挑戰。長年以來,我國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路途艱難,所幸我國是WTO資訊科技協定(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reement, ITA)的一員,我國資通訊產業及半導體產業得以在開放、公平競爭的環境中憑藉實力取得關鍵地位。不過,我國許多傳統產業,例如石化、紡織、鋼鐵、工具機,甚至汽車零組件等產品出口,仍面臨東協國家和印度較高的關稅,對建立產業區域供應鏈有所阻礙。二是,穩定低碳的能源供應,苗豐強指出,為了達成產業淨零轉型的目標,能源供應不但必須穩定,而且需要低碳。然而,按照目前政府的能源配比規劃,2025年核電廠除役後,很難兼顧穩定及低碳的需求。為因應全世界天然氣供應不足及零碳能源的趨勢,日、德等國都務實調整其能源政策,提高其核能比重,協助其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產業界期待政府務實檢討能源規劃,不預先排除任何的能源,以穩定低碳的能源供應,協助產業淨零轉型。三是,平衡完整的產業生態,苗豐強表示,平衡的產業生態系統是產業韌性的基礎。政府大力支持高科技發展,同時顧及其他產業,持續關切與追蹤產業關切的問題,包括協助各產業進行高值化、去碳化、人才培訓及移工引進等,這部份產業與政府需要持續的對話以及合作。四是,和平安全的經營環境,苗豐強說,和平的經營環境是產業發展的根本,我們從烏俄戰爭中看到百姓流離失所,經濟嚴重受創,台灣應全力避免走到那一步。危疑不定的兩岸局勢更可能影響內外投資的意願,不利於國家的長遠發展。因此,恢復交流,面對溝通是當務之急,工總在今年的白皮書建議「民間先行、政府支持」的原則,希望政府委託具公信力與經貿性質的民間組織進行對話,以因應兩岸亟待解決的經貿事務。如今疫情已有效控制,對岸剛剛確立新一代領導團隊,工總願意在兩岸經貿關係的深厚基礎上,協助兩岸民間和平互動。
12艘裝載榖物船隻安全離開烏克蘭 全球糧食危機暫時緩解
雖然俄羅斯日前決定中止黑海穀物協議,但昨日12艘裝載35.45萬噸榖物的船隻,冒著戰火的風險,離開烏克蘭港口,顯示全球糧食危機暫時緩解。協調此行動的聯合國官員阿布都拉(Amir Abdullah)表示,「民間貨輪絕不能成為軍事攻擊目標,糧食的運送必須要暢通。」為回應烏克蘭使用無人機攻擊俄羅斯的艦隊,俄羅斯日前決定中止黑海穀物協議。黑海穀物協議允許烏克蘭從黑海港口出口糧食作物,目的在於避免全球飢荒以及抑制通貨膨脹。根據路透報導,由於俄羅斯發起新一波的飛彈攻勢,空襲警報響遍烏克蘭,基輔爆炸聲四起,烏克蘭的能源基礎設施成為攻擊目標,數個區域喪失了電力和水的供應。不過,烏克蘭的榖物恢復出口,至少象徵了可以避免另一種悲觀的發展。國際救援委員會(IRC)先前警告,俄羅斯暫停參與糧食交易將帶來災難性後果。隨著烏克蘭戰爭改變了全球糧食生產和供應模式,低收入國家的通貨膨脹率已接近90%,預計今年將有3.45億人面臨嚴重的糧食不安全問題。另外,由於4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東非和索馬利亞仍有數千萬人面臨極度飢餓,瀕臨飢荒,新的封鎖將繼續阻礙從俄羅斯-烏克蘭地區出口的八成糧食,加劇了飢荒。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何波瑞爾(Josep Borrell)周日在推特上發文指出,俄羅斯暫停參與黑海協議的決定使急需糧食和化肥的主要出口路線面臨風險。俄羅斯必須重返協議,歐盟將發揮其作用,以應對全球糧食危機。
預言全球「尚有12顆未爆彈」!印度神童才示警10天 梨泰院踩踏悲劇竟上演
印度神童、占星預言家阿南德(Abhigya Anand)因多次預言成真而聲名大噪,今年10月20日他再度預言,指出今年底尚有「12顆未爆彈」,豈料才經過短短10天,南韓就發生梨泰院百人死亡悲劇、印度也出現吊橋崩塌意外,不免令人感到畏懼。印度神童在最新預言影片中示警,受到「火星與羅喉」以及「木星土星合相」等負面能量影響,全球局勢陷入不安狀態,今年11、12月還會出現「12顆未爆彈」不得不慎防。預言曝光不到10天,南韓首爾市梨泰院29日晚間發生踩踏意外,因萬聖節超過10萬人潮大量湧入,造成至少154人死亡、逾百人受傷,且年齡分布多是20至30歲的青壯年。無獨有偶,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Gujarat)昨(30日)晚間,發生一起吊橋坍塌意外,造成500人落水,其中至少有132人死亡,當局正在全力搶救中。根據阿南德預言,年底前的12個未爆彈,已有2件事成真,令人不禁擔憂未來恐有更多災難事件發生。同時,阿南德也指出,疫情仍將持續影響人類生活,全球也將面臨地緣政治、人為災難、通貨膨脹、極端氣候,以及糧食危機等多重災厄,呼籲民眾須小心防範。
無人機襲擊黑海艦隊 俄國宣布暫停參與烏國穀物出口協議
俄羅斯於29日宣布,將會暫停參與由聯合國居中協調的烏克蘭穀物出口協議,而拒絕參與的原因是俄國指稱黑海艦隊遭到烏克蘭的無人機襲擊。根據《衛報》報導指出,俄羅斯國防部於29日表示,從29日凌晨4點20分開始,位於克里米亞港口的黑海艦隊,遭到了9架無人機與7架海上自主無人機的襲擊。其中有一艘掃雷艦受到了輕微的損傷。但事後有消息人士推測,這起無人機攻擊事件,很有可能讓主艦艇也遭到襲擊。俄國國防部指稱,這起無人機攻擊事件是由英國海軍「專家」協助、烏克蘭軍方發動。為此,俄羅斯國防部也宣布「俄羅斯將暫停參與、執行烏克蘭港口穀物出口協議」。由於俄烏戰爭的關係,造成兩國大量農產品、天然資源無法外銷,進而導致全球能源價格上漲、糧食價格上漲。而為了緩解這個情況,聯合國與土耳其兩國聯手調停,與俄羅斯、烏克蘭臉國簽署「出口協議」。此協議可以讓烏克蘭從黑海港口恢復各式穀物出口,而且負責載運的商船不用擔心成為攻擊目標。而俄羅斯也可以透過這份協議,開始出口食品與化肥。而自從簽約後,已經有超過900萬公噸的玉米、小麥、大麥、油菜籽和大豆從烏克蘭成功出口。其中還運送了19萬公噸的小麥到非洲、中東等處於飢餓邊緣的國家。如今俄羅斯則因為艦隊遭到無人機襲擊為由,試圖暫停這項協議。消息傳出後,引起各界譁然。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認為,黑海穀物出口協議是事關人道主義的重要協議,畢竟全球有數百萬人都仰賴烏克蘭的穀物。而美國國家安全會議(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發言人華森(Adrienne Watson)則認為,俄羅斯再次利用自己挑起的戰爭,將糧食「武器化」,這直接影響到全球糧食的價格,並且家具本來就十分嚴重的糧食危機。遭到俄羅斯點名的英國海軍,英國國防部則是出言駁斥「俄羅斯國防部正在大肆散佈虛假聲明」。
奧丁丁市集攜手在地農友推週年慶活動 小農水果熱銷當道
2022 年極端氣候導致全球糧食危機,台灣同樣面臨夏秋降雨量史上第二少、氣溫偏高等氣候異常而影響農作物收成,農民積極尋找解方以突破困境。為感謝農友在全球疫情、出口限制、氣候變遷等種種挑戰下,仍堅持採友善環境耕作、持續提供優質農產品,電商平台奧丁丁市集(OwlTing Market)攜手農友推出「食食相伴」週年慶活動,彙整逾百項精選農食產品,邀民眾以行動支持在地生產者,同時宣布團購市場佈局、擬開設實體社區店等全通路銷售策略,擴大推廣優質農產品與生鮮食材。奧丁丁市集攜手農友推出「食食相伴」週年慶活動,邀民眾以行動支持在地生產者(圖/奧丁丁市集提供)奧丁丁市集自 2014 年創立至今已和超過 2,000 家台灣小農與在地品牌合作,上架超過 6,000 多項商品皆採最高檢驗標準,為消費者嚴格把關食安,深獲在乎家人健康、重視品質的女性客群青睞。為向農友致意與感謝消費者一路支持,奧丁丁市集攜手農友推出「食食相伴」週年慶活動,嚴選超過百項平台熱銷商品,其中涵蓋奧丁丁市集獨家販售的《謝大哥高山優質果物》、《益成室蠶絲被》、《「協」字精品洋香瓜》,以及《三芝蟹蟹農場》、《池上禾穀坊》、《新芳園醬油》、《郭家甜蜜蜜果園》等優質商家,即日起至 11 月底前使用奧丁丁市集 App 下單,輸入「APP100」折扣碼可享滿千折百,單筆消費結帳金額滿 3,000 元再額外享 3% 獎勵金回饋,加入 Premium 鑽石會員更享全站商品 9 折、滿 500 元免運等多重優惠。奧丁丁市集也於 2022 年下半年正式推出「奧丁丁團團賺」服務,借助團購主帶貨力量,讓更多消費者品嚐站上嚴選優質選品,同時為業者帶來品牌曝光與銷售,至今已帶動平台整體業績成長超過兩成。此外,奧丁丁市集以相同嚴選標準,為消費者進口來自世界各地的特色水果, 2022 年更成為泰國水果最大進口商《五甲木農產》總經銷,至今進口水果業績已佔平台整體銷售超過一成,盼以擴大優質商品來源、開展全通路銷售等多元策略,創造奧丁丁市集、業者、消費者多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