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冠水雞
」 台東29歲警騎重機遇鳥襲噴飛命危 牠竟是二級保育類「環頸雉」
台東縣關山警分局鹿野派出所吳姓警員20日午間11時許騎乘紅牌重機外出,沿東49-1線(新生北路)西向東行駛,疑似撞擊飛行中的保育類環頸雉,失控偏離車道,連人帶車摔落路旁單行道,命危送醫搶救,環頸雉則當場死亡。事故詳細肇因,由台東分局交通小隊調查釐清中。吳姓重機騎士疑遭保育類環頸雉撞擊,環頸雉掉落草叢,抽搐掙扎不久後死亡。(圖/讀者提供/蕭嘉蕙台東傳真)台東縣府為疏解台9線綠色隧道交通瓶頸,利用太平溪左岸堤防開闢東49-1線,沿岸鳥類族群豐富,可見烏頭翁、紅冠水雞、白腹秧雞、斑鳩、花嘴鴨等鳥類,目前正值二級保育類環頸雉繁殖期尾聲,竟意外發生首起疑似「鳥襲」車禍。事故行車紀錄器畫面曝光,29歲吳姓警員騎乘日系品牌紀念版重機行經東49-1線2K處時,公環頸雉從右側樹叢飛出,兩相碰撞瞬間冒出一陣灰煙,鳥羽隨風飛散,吳男則橫越至對向車道,衝撞路樹及護欄,噴飛約7、80公尺後,摔落高度差近1.5公尺的單行道。因連環撞且力道猛烈,吳男當場失去心跳呼吸,消防員到場立即施以心肺復甦術急救,到院後恢復生命跡象,轉入加護病房,尚未脫離險境;遭撞的環頸雉抽搐掙扎後死亡。台東縣警察分局表示,吳男經抽血檢驗,酒測值為0。事故肇因為鳥撞車、鳥撞人亦或是車撞鳥,將待吳男清醒後,由交通小隊調查釐清。據了解,吳姓男子為屏東人,去年才從花蓮調任台東關山警察分局鹿野派出所,平常與人和睦,車禍消息傳回所內,同仁震驚不已。
稀有冬候鳥「紫鷺」二訪台東!換裝繁殖羽好吸睛 鳥友搶拍嗨喊:紫氣東來
台東市海濱公園藏有沼澤溼地,是隱藏版鳥類天堂,稀有冬候鳥「紫鷺」去年首次蒞臨,近日再度二訪,換上一身絢麗繁殖羽,亮眼吸睛,鳥友直呼「紫氣東來」,爭相一睹風采、搶拍倩影。紫鷺回來了!台東市海濱公園沼澤溼地,雖人煙罕至,但鳥跡頻繁,一眾鳥友藏身遠處守候,等待體型高瘦、羽色斑斕的嬌客現身,親睹風采。鳥友說,這隻紫鷺去年3月就曾出現於此,沒想到同一時間又回到相同地點,此景簡直是「紫氣東來」,對比去年青澀鳥樣,今年繁殖羽更加顯眼、華麗,尤其後頸2條細長延伸的黑色飾羽,宣告已近「適婚年齡」。鳥友表示,紫鷺體型碩大,常棲息於灌木樹叢中定點不動,遠看如樹幹,保護色極佳,偶爾移動身體也是慢條斯理,狀似笨拙,但只要鎖定獵物,牠便會以箭步衝向前進攻,一瞬間嘴上已經多了1尾大魚,動作快狠準。紫鷺又名草鷺,身長70至90公分,翼展可達120到150公分,體型比蒼鷺略小,偏好長滿植物的草澤,個性也喜好隱密。此外,紫鷺夏季繁殖地點主要位於西伯利亞或中國大陸的東北方及韓國等地,在台灣是稀有度冬鳥類,不過這幾年在宜蘭頭城下埔已有築巢育雛的紀錄,成為另類台灣新住民。據了解,海濱公園這處沼澤溼地的水源來自上游湧泉泳池,除了紫鷺以外,還有白鷺鷥、夜鷺、黃小鷺、紅冠水雞、白腹秧雞、花嘴鴨、翠鳥、環頸雉等鳥類棲息,可說是隱藏在市區的鳥類天堂。
清除外來魚種大作戰!鳥松溼地首創釣魚證
高市鳥松溼地近年受外來魚種入侵,生態岌岌可危,原本以土法煉鋼方式捕撈,無奈事倍功半;今年高市觀光局與高雄鳥會合作,展開清除外來魚種大作戰,全國首創釣魚證,招募20多名志工施釣,7月以來釣獲魚虎、泰國鱧等共21.96公斤,成效明顯,未來可望擴大辦理。國內各地到處都有外來魚種入侵困擾,但大多水域屬於管制區平時禁釣。鳥松溼地公園主任蘇昱任表示,魚虎等外來魚種凶悍,會吃掉本土魚種,甚至躍出水面咬水鳥,破壞生態平衡,以往做法是1年選1天邀請各地或國外釣手清除外來魚種,平時則由志工動手捕撈,但成效有限。為更有效管理和維護生態,鳥松溼地展開生態保衛戰,特別仿照歐美「釣魚證」模式,邀請釣魚志工先接受相關課程訓練和考試,通過者核發單位釣魚證件,平常預約時段便能自行前來施釣,藉由釣除外來種魚類,以保護紅冠水雞、白腹秧雞、栗小鷺及黃小鷺等水鳥為目標。高雄鳥會總幹事林昆海表示,持有釣魚證志工可先在官網登錄前來作業日期和時間,報到後領取鳥松溼地志工背心以供辨識,同時在規定區域施釣,如此能隔絕偷釣行為,也可使釣魚志工在合法管理安心作業。林昆海指出,「釣魚證」計畫7月3日起實施,短短1個月便釣獲魚虎5隻、泰國鱧8隻、吳郭魚1隻,總漁獲21.96公斤,效果相當明顯,本計畫將施行至10月,屆時將再重新檢討以使作業更完善。高市觀光局表示,鳥松溼地是高雄市第1個拿到內政部營建署核發「溼地標章」的地方級溼地,在觀光局委託高雄鳥會專業認養管理下,已是南部相當重要戶外教學與生態旅遊景點。觀光局強調,藉由試辦釣魚證管理模式移除外來魚類,除達到生態保育經營管理目的外,也展現溼地明智利用的另類作法,在國內溼地經營管理上屬於突破性創舉。
台東海濱生態池驚現南蛇 紅冠水雞媽媽振翅示威護寶寶
1隻巨大的南蛇在台東海濱公園旁的生態池現蹤,正在育雛的紅冠水雞媽媽,看到大蛇侵門踏戶,急忙振翅示威,南蛇僅昂首回嗆後隨即識相溜走;蛇類專家說,南蛇雖然塊頭較大,動作又快,其實牠蠻膽小的。台東民眾在海濱公園生態池賞鳥時,意外看到1條長約1.5公尺的南蛇在水面悠遊,剛好附近有1對紅冠水雞築巢,眼看大蛇逐步逼近,紅冠水雞媽媽擔心寶貝蛋被當成早餐,非常緊張,便展翅威嚇,試圖引開大蛇,而大蛇也被突如其來的動作嚇了一大跳,僅稍微昂首吐信便掉頭走開。許姓生態工作者表示,非保育類的南蛇為無毒蛇類,是台灣3大大型蛇類之一,現正值水鳥繁殖季,在台東的溼地、河口、池塘已可看到紅冠水雞寶寶破殼,可能成為南蛇的食物,因此親鳥看見大蛇竟然侵門踏戶也格外緊張,。國內蛇類專家杜銘章表示,民眾對蛇大都是負面印象,從這次雙方和平收尾的結局來看,可見南蛇雖然體型大但也蠻膽小的,只不過南蛇容易緊張,動作又很迅速,一般人會以為牠要攻擊,其實牠只想拼命逃開,所以看到牠不必太害怕,「南蛇的心裡面可能更害怕」。
「生態治水」有成效!大窠坑溪整治台灣特有種都回來了 黃綠澤蟹現蹤跡
台灣特有種現蹤!新北市政府水利局以「生態治水」為目標,於去年4月推動河川治理工程整治泰山大窠坑溪,讓原本是水泥三面光河道的堅實一橋至大窠橋段,出現自然生態回歸的成果,近期有生態專家發現屬於台灣特有種的黃綠澤蟹與冬候鳥黃尾鴝蹤跡,且該區物種61種,總數多達977隻。大窠坑溪一期河川發現白腹秧雞與紅冠水雞棲息。(圖/水利局提供)水利局長宋德仁表示,黃綠澤蟹中文俗名為「屎蟹」,根據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登錄資料,是台灣特有種的蟹類,多分布於台灣西半部,這次能在大窠坑溪發現此種螃蟹棲息,令人感到相當驚喜。宋德仁說,大窠坑溪一期在未整治前,是三面光水泥河道無法提供生物棲息,但在水利局推動河川環境營造工程及生活汙水接管計畫後,河段水質獲得改善,形成深淺不一的河道與不同樣態的植披。除了發現黃綠澤蟹現蹤外,生態專家也調查發現,原本該區的物種數量從原本的42種變成61種,總數量也從378隻增加至977隻,顯見該河段的生態環境因為整治成果,吸引許多不同物種棲息、覓食。宋德仁進補充,為推動全河段的環境營造,水利局已向中央爭取計畫補助,預計今年下半年接續往上游推動二期河川環境營造工程(大窠坑溪堅實一橋至山腳溪),讓大窠坑溪水、陸域環境再向上提升,期為當地居民帶來更優質的生活環境。大窠坑溪除成為居民休憩活動的重要河廊外,時令季節也可見成群蜻蜓點水輕舞,魚蟹水中棲息,賞鳥人士在此也觀察紅冠水雞成群現身覓食,河廊持續優化中,歡迎您前來一賞不同季節的大窠坑溪河畔風光。
舌尖上的河流深度旅行!以濁水溪沿岸食材 打造一場人文風土響宴
濁水溪是台灣最長的一條河流,源自於合歡山武嶺附近旁的「佐久間鞍部」,流域長達187公里經過南投、彰化、雲林、嘉義4個縣市,這次涵碧樓湖光軒主廚Ian,以尋味濁水溪為創作靈感,使用沿途縣市的物產入菜,設計一套濁水溪套餐。一開始的前菜「湖光迎賓前堂品」,就用破題法的方式來勾勒出濁水溪源自山林,流經平原出海的廣袤意象。挑選分別來自南投名間的山藥、雲林元長的落花生及口湖的烏魚子,其中山藥與花生以清蒸的方式呈現,保留食材原始的甜味,呈現細緻清香與綿密口感,而烏魚子烤得綿密柔軟,搭配蘋果、沙拉以餅皮包覆,一口咬下,同時感受清脆與香醇口感。最後的海蜇皮,則是表現海味。杞香清燉鱸鰻湯。(圖/涵碧樓提供)接續一道「杞香清燉鱸鰻湯」選用的是日月潭當地的鱸鰻,賴於來自合歡山麓的純淨水源,肉質Q勁彈牙湯頭喝起來甘美鮮甜,隆冬之際是一道溫補益身的暖胃湯品。香煎自然豬里肌。(圖/涵碧樓提供)主菜「香煎自然豬里肌」用的是來自彰化的快樂無毒豬,以非傳統眷養方式讓豬隻自然成長,為了呈現豬隻在濁水溪當地飼養的自然風味,主廚選用有嚼勁的里肌部位,以乾煎方式鎖住香氣,在咀嚼中散發如絲縷般的香甜氣息,另外特別以埔里酒廠紹興酒熬製醬汁,提味增香,令人著迷不已。五穀玉子嗆高粱。(圖/涵碧樓提供)由於近年環境保育意識提升,雲林斗南在地小農也發展出以友善環境的生態農法耕作,不用化肥農藥的種出無毒香米,還吸引了紅冠水雞築巢繁殖,因此農會將該香米命為「紅冠水雞香米」,不但色澤晶瑩剔透,煮熟後香氣四溢、嚼感Q彈。Ian因此創作出「五穀玉子嗆高粱」,先將紅冠水雞香米與五穀米加入蛋汁快炒,接著以埔里高粱鑊香,米香與酒香交融引人食慾,更象徵著平原上五穀豐收的好兆頭。
玩家帶路/花蓮吉安 漫遊森呼吸
鄰近花蓮市區的吉安鄉,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依山傍海,還有廣闊的阡陌田園風光與豐富的人文歷史。不妨規劃一趟漫遊之旅,徜徉在森多精裡,細細體會吉安鄉的無窮魅力。來到台灣的「後花園」花蓮,不僅空氣變得清新、步調也跟著緩慢。這次造訪的吉安鄉,移民史相當豐富,早期屬於原住民阿美族的活動範圍,舊稱「知卡宣」,正是阿美族語,意思是「薪柴很多的地方」。至日據時期,總督府鼓勵日本人移民花東地區,建立「吉野村」,當時有不少來自桃、竹、苗的客家人,受日本人僱請來此種植菸草、開墾農田,因此吉安鄉迄今仍是花蓮最多客家人的地區。吉野村移民館與象徵客家文化的桐花廣場,正好呈現吉安鄉的多元移民文化。(圖/林士傑攝)老舊軍營 變身藝術村 為深入了解這段歷史,首站造訪「吉安好客藝術村」。在日據時期,吉安鄉是全台第一個官辦移民村,移民大多來自日本四國的德島縣吉野川沿岸,因此被稱為「吉野村」。當年官方在現今的「吉安好客藝術村」,興建花蓮第一座神社,「桐花廣場」的所在地,也是當時的參拜道。光復後,當地被改建為軍營,早年的痕跡已被抹滅殆盡,只剩下「吉野神社鎮座紀念碑」及「吉野拓地開村記念碑」,還有一棵高齡兩百歲的老樟樹,見證悠悠歲月。藝術村園區內的「吉野村史移民館」及「客家產業文物館」,都布置了許多舊時文物供遊客欣賞。(圖/林士傑攝)在吉安鄉公所與客委會規劃下,「吉安好客藝術村」結合客家文化產業館、文創商品館、移民村史館、原住民產業生活館等,成為多元文化園區,經常舉辦客家文物展、攝影展等藝文活動,近期每個周末都有舉辦手作課程,實用又有趣。吉野拓地開村記念碑及200年歷史的樟樹,佇立在此見證歷史。(圖/林士傑攝)離開了富有人文氛圍的「吉安好客藝術村」,下一站便是在地人的私房祕境「落羽松水森林」。在「初英親水生態公園」的旁邊,有一整片民間種植、數量龐大的落羽松林,由於落羽松適合栽種在沼澤、溼地,狹長樹幹成群排列,在水漥映出倒影,畫面唯美,怎麼拍都很夢幻。沿著小徑走入落羽松水森林,美麗景色有如一幅畫。(圖/林士傑攝)香草迷宮 夢幻又療癒欣賞完林木之美,接著到「秧悦美地度假酒店」,這裡主打透過眼、耳、鼻、舌、身、意、境等七感,感受香草的療癒魅力。其中,「香草迷宮」是依照季節轉換種植不同品種的香草,遊客赤腳進入,沿著路徑,張開雙手撫摸香草,讓全身都浸淫在香氛之中。秧悅美地度假酒店的香草迷宮,開放遊客親近香草、體驗香氛,以療癒身心。(圖/林士傑攝)秧悅美地度假酒店的香草迷宮,開放遊客親近香草、體驗香氛,以療癒身心。(圖/秧悅美地度假酒店提供)「有機香草火鍋」是「秧悦美地度假酒店」的招牌餐點,以雞骨跟干貝熬煮湯底,加入迷迭香、香茅、檸檬香蜂草提出香氣,搭配以香草餵養的「GAEA農場健康土雞」、「在地小農有機野菜」、「紅藜樹豆糕、「五行拉麵」和「香草雞蛋」,吃來鮮美爽口,令人回味無窮。有機香草火鍋湯頭清甜鮮美,雞肉經過涮煮,肉質很Q彈。(1,099元)(圖/林士傑攝)另一處擁有絕美景致的景觀餐廳「松湖驛站」,店家花了三年時間造景,放眼望去,景色宜人的生態湖上,紅冠水雞、白腹秧雞、綠頭鴨自在優游。該餐廳的料理,強調使用花蓮在地食材,最推薦的「香草脆皮雞」,是將全雞以香草醃過,蒸烤後再以油淋方式讓雞皮金黃香脆、肉質鮮嫩多汁。「香辣水煮魚」則是來自老闆四川成都妻子的獨門配方,細緻嫩滑的魚肉伴著麻辣鮮香醬汁,開胃又過癮,連美食家王瑞瑤吃了這道菜,也大力稱讚。「松湖驛站」的老闆打造出一座名叫「松湖」的生態湖,該處風景秀麗,讓人心曠神怡。(圖/林士傑攝)「香草脆皮雞」用油淋手法讓外皮金黃酥脆,口感豐富,香味十足。(790元)(圖/林士傑攝)以獨家四川配方烹煮的「香辣水煮魚」,豐厚的香麻滋味令人驚豔。(450元)(圖/林士傑攝)在松湖中看到許多鳥禽優游其間,還有花蓮最有名的紅面鴨。(圖/林士傑攝)可愛動物 近距離互動 開車從「松湖驛站」往東約六分鐘,便抵達占地廣闊、適合親子共遊的「知卡宣森林公園」,除了暑期限定的水上樂園,陶甕景觀廊道及拱橋、大型蜻蜓裝置藝術、花園迷宮、原生及水生植物園區都值得一訪。其中,有座「風箏玻璃溫室植物館」,透明玻璃配上金屬搭建的特殊造型,被網友稱為「迷你版羅浮宮金字塔」,不少遊客專程來此拍照取景。「知卡宣森林公園」裡的造型溫室,被網友稱為「迷你版羅浮宮金字塔」。(圖/林士傑攝)喜愛動物的遊客來到「台開心農場」,可向工作人員購買飼料餵養梅花鹿。(飼料50元/包、100元/3包)(圖/林士傑攝)行程的最後,來到靠近花蓮溪出海口的「洄瀾灣」,附近的「新天堂樂園」是結合科技藝術與潮流文化的購物中心;「台開心農場」則有可愛動物區、生態魚池、自然農法農場等,並設有水鳥觀景台,是絕佳的大自然教室。最令人興奮的是,若事前預約,可參加動物餵食與騎馬體驗,與馬兒及梅花鹿近距離互動,留下難忘回憶。「新天堂樂園」打造約六層樓高丶溜完全程只要十五秒的「最長室內溜滑梯」,還拿下金氏世界紀錄。(單趟一五○元/人丶雙趟二○○元/人)(圖/林士傑攝)美國視覺藝術家科萊特米勒在「新天堂樂園」,打造天使之翼圖樣,成為遊客拍照打卡熱點。(圖/林士傑攝)
田裡有「紅冠水雞」誕生 台東青農魏瑞廷喜收6000包豪邁大單
一家位於台東池上稻農自創品牌「禾穀坊」有機米,在新冠疫情衝擊中「逆勢成長」,今(21)日出動貨櫃車寄出重達12公噸、6000包白米給買家,關鍵就在於推動的「生態區塊鏈」已在國內外打出名聲。經營「禾穀坊」有機米的青農魏瑞廷返鄉10多年來,為了讓家人與消費者吃得安心,堅持以友善農耕方式經營耕種。近幾年更是與奧丁丁集團合作將區塊鏈科技導入稻米產業,透過區塊鏈忠實呈現稻米生產過程外,還加入生態元素,讓民眾可以上鏈瞭解自己每天吃的那碗飯的原始耕種環境,並且不時可以看到鳥類等動物自由進出稻田裡。魏瑞廷表示,去年透過區塊鏈把稻田豐富生態上傳後,讓他順利取得美國南加州訂單,同時自家稻米還登上梵蒂岡教宗的餐桌上,受到國際支持,並延續到今年初收到來自新加坡與中國大陸的訂單,但是受到疫情影響下無法出口而暫緩。台東稻農魏家自創的「禾穀坊」有機米品牌。(圖/魏瑞廷提供)不過,魏瑞廷卻在4月初收到在山上修行的知名宗教團體居士,來電洽訂6000包的區塊鏈生態友善米。當時因為還未收割,需要等待一段時間,對方也表示同意之外,還很快地就先匯出貨款希望能夠優先取得全部稻米數量。魏瑞廷說,這位買家是因為親友吃過他的「禾穀坊」有機米,得知其稻田能看見「紅冠水雞誕生」的畫面,令他感動不已,因此很豪邁地一次下大單訂購6000包,鼓勵他與更多青農持續友善農耕。魏瑞廷表示,他決定採「友善農耕」時常被嘲笑為「憨人」,看天吃飯就已經很辛苦了,當作物遭受病蟲危害時,還杜絕一切藥物治療,當野生動物把稻田當作自助餐時,還只能用柔性方式驅離,經常讓農民累的人仰馬翻,收成時產量也只有一般,因此能夠堅持友善持不懈的人可說是寥寥無幾。魏瑞廷說,非常感謝這位民眾以最實質方式鼓勵與支持他,雖然被稱「憨人」,仍相信「憨人有憨福」,也會持續耕種出高品質稻米回饋社會及支持「禾穀坊」的有機稻米粉絲們。
【台灣獨角獸2】梵諦岡教宗也吃過 台東禾穀坊率先啟用區塊鏈外銷有機稻
台東禾穀坊青農魏瑞廷是第一個採用奧丁丁區塊鏈做食品溯源生產歷程的有機稻農,他常常受邀到大學、政府單位演講、參展,一個下午現場可以賣出300包,而他的10公頃有機稻田產量1.2萬包。以他的禾穀坊一包米2公斤來算,在亞馬遜網站賣到南加州500包、香港2,000包、澳洲等地,就連梵諦岡教宗也吃過。魏瑞廷以奧丁丁區塊鏈賣米的故事,打動附近種茶、小米或紅藜等七、八十位小農,共約500公頃田地,也要跟奧丁丁合作。本刊記者11月6日前往台東池上,訪問「禾穀坊」青農魏瑞廷,除了看到田埂上有太陽能發電的自架微氣象站,田裡還埋設了感應器,每兩小時上傳測得雨量、日照及紫外線、溫度與溼度等生長環境的數據。此外,魏瑞廷也架設4部生態攝影機,透過影像可以觀測到穿山甲、白鷺鷥、緋秧雞、紅冠水雞、花嘴鴨不時穿梭田間,「國外消費者非常重視田裡生態,而且每天定時上傳的生長環境數字及現場拍照上傳,讓稻農紀錄栽植細節之外,也可以和消費者直接溝通。」魏瑞廷接著說,「區塊鏈是我賣米到全世界的利器。解決了混米的問題,也提高了有機稻產值與附加價值。」、「我沒有使用『池上米』標示,因為那還要付費買才能掛上,但我們靠區塊鏈忠實呈現禾穀坊有機米生長及碾米過程,自產自銷打自己品牌。」魏瑞廷的「RICE VALLEY米之谷」曾送至聖彼得大教堂,連梵諦岡教宗也嘗過。(圖/魏瑞廷提供)魏瑞廷在中興大學讀森林所博士班時中斷學業,返鄉在媽媽租的10公頃稻田,與父親一同栽種有機稻米,並以「RICE VALLEY米之谷」為外銷品牌在亞馬遜上架(一包29.95美元,約新台幣864元)。他一開始只賣出6包米,後來放上臉書銷售,被王俊凱看到邀約參加區塊鏈食品溯源技術,而有了今天的改變。「只要雲端不滅,種稻技術可以透過區塊鏈的食品溯源平台代代流傳,甚至可以讓更多人一起改良種稻技術。」、「消費者掃描包裝上的QRcode看到生產歷程的同時,我也可以知道我們家的米賣到哪裡去。」魏瑞廷表示。(3-2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