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纖廠
」8成大廠早已轉戰東南亞!剩中小型紡織廠還在苦撐
「沒有(影響)!」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在今年的台北紡織展,接受媒體詢問若ECFA退場,會否對紡織業造成衝擊,給了這兩個字的簡單回答。事實上,根據紡拓會統計,目前出口到大陸的紡品,以布、聚酯纖維絲為大宗,若ECFA喊卡,影響的也是中小型紡纖廠。紡拓會指出,2022年外銷到大陸的紡織品占當年外銷總額14.2%,達12.6億美元。其中屬ECFA清單中紡品約10.3億元,主要以針織布、聚酯纖維絲為大宗,相較於ECFA剛開放時曾經達到17億美元的高峰,減幅將近4成。會有這微妙的變化,與美國前總統川普任內發起美中貿易戰有關。原本紡織廠就面臨在大陸人工成本提高,品牌要求供應鏈南移壓力,美中貿易戰一開打,歐美品牌加速供應鏈移出中國,使台灣紡織廠商對大陸市場依賴日減,8成上市櫃紡織廠早就轉戰東南亞。以對東南亞著力最深的遠東集團為例,旗下遠東新世紀包括純對苯二甲酸(PTA)、固聚酯粒、聚酯棉、成衣、工業用絲、加工絲(DTY)、瓶胚、聚酯粒等紡纖上中下游的產品項目,都在東南亞的產業鏈布局投資,尤其更看準越南發展,在越南增設生產線。業界分析,如遠東新、力麗等業者,大宗規格化輸陸產品比率已降低;長短纖織物布等得力產品本就沒有輸往大陸。成衣代工廠儒鴻、聚陽、光隆則以東南亞為生產基地,主要客戶多為歐美及日本市場,像是儒鴻營收占比約3成的針織、機能布,輸陸比重也逐年下調。至於經營業務以聚酯加工絲、聚酯原絲為主的力麗指出,近年紡品以特殊、複合、機能性、環保回收為主,大宗規格化產品比率逐年下降、現幾乎無生產。而纖維絲等紡品,出口也以日本、北美等市場客戶為主。相較於大型紡織業者有足夠財力前進東南亞設廠,逃過ECFA可能喊卡壓力,中小型紡織廠近年面臨大陸本土紡織廠的低價競爭,其實已經戰得很辛苦。紡拓會表示,將輔導有出口到大陸的中小型紡纖廠、生產規格化紡品的企業等,或分散市場或開發新的客戶。身為紡織業上游的台塑董事長林健南,一語道破ECFA若取消可能造成的衝擊。他說,實質影響對營業額衝擊並不大,研判心理層面影響較大,可能會有「無形的殺傷力」,畢竟ECFA是兩岸和平交流的重要指標,倘若喊卡,多少都會衝擊兩岸關係間的友好程度。
紡織業Q4景氣不明朗 新纖興采逆勢追加建廠預算
通膨、升息、俄烏戰爭衝擊全球服飾消費市場,國內紡織大廠對產業景氣趨向保守,全球品牌服飾廠及通路商庫存去化速度較預期慢,對聚酯加工絲、尼龍等紡品下單動能減弱,加上去年基期高,估年減幅約有1成。新纖董事長吳東昇認為,明年第二季產業景氣才會明朗。這波景氣降緩之際,部分聚酯加工絲、假撚、染整、大宗及規格化的紡品廠,第三季的產能利用率已降到6成以下。不過受建廠成本提高,再加上添購設備的需求,紡織廠新纖(1409)反而追加泰國廠預算逾5億元、興采(4433)也針對高階精密染整廠再投資7億元,皆為二度追加預算。新纖表示,泰國廠原本預算24億元,但受原材料上漲、原設計規格部分修正、COVID-19導致人力短缺及匯率等因素影響,需增加預算5.4億元,合計總金額上升至29.4億元。新纖泰國廠預計第四季完工投產,規劃年產24萬噸的 RPET,全產全銷可貢獻公司年營收約70億元。興采子公司聚紡則在去年3月宣布斥資9億元,在桃園市觀音工業區建置高端精密染整廠,今年2月動土並追加預算6億元至15億元,此次二度追加後,金額上升至15億元。據了解,興采此次興建 1.2 萬坪廠房,建置高階精密染整生產線,結合母子公司的優勢,整合在紡織品的機能性塗布、貼合專業,以及纖維、紗、機能布、成衣原料等優勢,強化上下游的完整布局。不過受到通膨、升息等因素干擾,讓全球品牌服飾廠庫存增加,且台灣紡纖廠與全球品牌廠的連結度高,在庫存去化速度放緩下,對紡纖產品下單動能減弱,國內紡纖廠營運也會造成一定的衝擊。原物料價格上漲,也造成紡纖廠營運負擔。今年第四季到明年上半年,對營運將採較保守看法因應,預計明年第二季末起產業景氣逐漸趨於正向,到下半年市況應可確定好轉。
紡纖廠營收一定比去年好?NIKE蘋果谷歌都下單 明星股有這幾家
2021年,在新冠疫苗陸續問世,疫情對消費市場衝擊的不確定性可望逐漸減少,全球品牌廠ADIDAS、NIKE等庫存降低、恢復下單動能,國內紡纖廠,無論是上中下游廠,都已嗅到景氣回春的氣息。近二年來,國內的紡纖廠,經歷了中美貿戰、新冠肺炎疫情、台幣升值,全球紡纖供應鏈南移東南亞,讓國內紡織產業在2020年的營運面臨了不小的挑戰;不過,在國內紡纖廠以優異的機能性產品、功能特殊性及獨特性,仍能被全球服飾廠所採用,也因此,從2020年的下半年,產業景氣已從下游的成衣代工廠回溯到中游、上游的紗、線、布,以及加工絲、尼龍,讓整個供應鏈開始回春。下游成衣廠、布廠營運逐漸回溫帶動下,加工絲、尼龍產品價格在2020年第四季回升,在下游客戶訂單升溫,加工絲、尼龍廠的稼動率已回升至95%以上、甚至滿載,市場指出,此波急單和訂單增加的出貨動能,可望為加工絲、尼龍廠第一季的營運維持較佳水準。整體來看,市場也樂觀預期,紡纖廠今年的營運一定會比2020年好。遠東新 營運成長受期待(圖/報系資料畫面)遠東新(1402)是國內唯一生產從上游純對苯二甲酸(PTA)、固聚酯粒, 中游加工絲(DTY)、聚酯絲、針織布,到下游成衣的紡纖廠。在紡 纖產業景氣從2020年第四季陸續回溫下,去年第四季營運已逐漸恢復年成長動能。在品牌客戶對消費市場漸恢復信心,下單動能轉強,加上油價逐步上漲,也帶動紡纖產品價格上調,整個產業環境景氣往正向發展,2021年營運會比2020年好。力麗 擴大電子級產品比重(圖/報系資料畫面)力麗(1444)、力鵬(1447)擴大化纖產品電子化,提升營運成長。隨著紡纖產品加工絲、尼龍產品價格調漲,2020年第四季營運已逐漸改善,朝獲利前進。未來將擴大化纖產品電子化、產線自動化及加速印尼假撚生產工廠擴建進行一條龍生產,來提升營運的成長性。成立電子材料事業部,擴大化纖產品與3C產品的異業合作開發,以提升集團獲利能力。其中,環保源液染色纖維Ecoya,在2019年提供蘋果智慧型揚聲器HomePod最外層使用;並陸續獲Google的家庭智慧音箱二代Nest min i採用,也被SONY音箱使用。2020年,蘋果所新公布的AirPods Max,環保聚酯原抽色紗線Ecoya,也已打進供應鏈。儒鴻 訂單能見度高(圖/報系資料畫面)儒鴻(1476):主要客戶之一的Nike,已上調2021年營收及獲利成長率,隨著Nike業績上修,2021年的訂單可望增加。目前手中確認訂單已達上半年,以2021年訂單來看,Nike集中供應鏈效益持續發酵,預期業績可增15~20%、UA與lululemon業績也有顯著成長,通路商客戶Target與COSTCO,正積極擴產服飾產品,未來成長態勢應可期。為因應2021的訂單成長,正持續擴增產能,2021年第四季量產的印尼,擴廠後可望成長14%。(袁延壽)
紡纖廠「護國神針」救營收 防疫供應鏈混戰拚高毛利
紡織業是新冠肺炎疫情受害的主要產業之一,據上半年財報內容顯示,99%的上市櫃紡纖股營收都呈現衰退。不過,疫情期間紡纖廠也看到商機,瞄準全球口罩、防護衣、隔離衣等防疫期間供不應求的產品項目,紡纖廠陸續調整產品結構搶食這塊大餅。市場人士指出,防疫供應鏈已經崛起,紡纖廠如遠東新、新纖、宏遠、如興、聚陽等業者,不分上中下游,都在進行產品結構的調整,投入防疫供應鏈的生產行列。其中遠東新機動調整生產線,供給防護面罩用膠片及醫療級隔離衣,創造可觀營收,頗受業界矚目。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在股東會上指出,掌握醫療衛材創新商機,是遠東新在後疫情代鎖定的營運方向之一。目前遠東新已是全球最大的醫療級PE/PP及PE/PET複合纖維供應商,將持續研發抗菌、抗病毒、高透氣、高效等技術,應用在衣著、家用紡織品、醫療機構等領域或機構;且挾上中下游整合優勢,遠東新已協助國際品牌客戶,開發更具時尚感的流行口罩。新纖則主打防疫用膠片,及用於醫護人員與食品生產所使用的防護面罩,每月最多可出貨量超過200噸、佔總產能20%,目前出貨量約100噸左右、佔總產能7%以上。新纖指出,未來將繼續開發高功能性冰涼防護紗線,用於製造口罩。宏遠則看好後疫情時代防疫產品的需求,包括台南及海地、衣索比亞等生產基地,同步切入口罩和防護衣市場。宏遠指出,出貨逐漸放量,8月防疫用品占公司營收比重來到兩成,接下來會更高,可適時填補疫情造成的訂單缺口。牛仔褲大廠如興指出,團隊一直在找疫情下的新利基,已接獲全球前500強企業麥克森公司(McKesson)的防護(隔離)衣、口罩訂單,其中九成為防護衣。據了解,此訂單的口罩和防護衣都在柬埔寨生產,6月起開始出貨,年底前出貨完畢,而如興6月營收年增48.11%、7月營收正成長,都與相關訂單的挹注有關。如興表示,隔離衣與成衣屬互補產品,公司開始學習做這種個人用的防護用品,因此接單都挑最有把握、基礎型的產品,未來在PPE上將持續投入,希望成為固定產品之一。受惠於美系客戶下單,聚陽現在手中握有逾5,000萬片口罩訂單,防疫商品對聚陽營收挹注量能同樣可觀。蹭防疫熱 紡織廠先救急疫情期間,紡纖廠在毛利高的口罩、防護衣等產品加持下,營運出現起色,不過,眾多廠商一起加入防疫市場參與競爭,直接影響防疫產品獲利的下滑,加上防疫產品在紡纖廠營收占比極小,後續影響仍待觀察。防疫產品對紡織廠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舉例來說,口罩、防護衣產品陸續出貨,宏遠第三季可望轉虧為盈;聚陽的防疫產品營收占比在第三季達10~15%,也是今年以來最好的高峰。新纖更因發展出3D列印應用,生產出防護面罩,成為抗疫國家隊一員,供應防霧型防護面罩,由於此產品毛利較高,未來對新纖整體的獲利能力應有提升。但值得關注的是,這些產品確實已為陷入困境的企業帶來一線生機,但不容諱言的是,多屬於急利型的機會財,長期而言,防疫產品能否成為紡纖廠的「護國神針」,甚至成為轉型的新方向,考驗仍相當大,業者也只能持續注意、即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