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集團
」 紫光集團 中國 紫光 高啟全 台積電曾揚言買下台積電!被控侵占貪汙「損失近60億」 中國紫光前董事長當庭認罪
過去拿著中國政府資金研發自製晶片、曾揚言要買下台積電的中國紫光集團前董事長趙偉國,先前因為被控貪汙、侵占國有資產等罪,造成中國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人民幣13.6億(折合新台幣約59.9億元)而遭到起訴。近期吉林法院首度開庭,而趙偉國選擇當庭認罪。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指出,中國國家監理委員會曾於3月發布公告,指稱趙偉國「處心積慮巧取豪奪國有資產,違規將本單位的盈利業務交由親友進行經營,以明顯高於市場的價格向親友經營管理的單位採購商品,指使上市公司董事實施損害上市公司利益行為」。吉林市人民檢察院起訴書上也表示,從2018至2021這段時間,趙偉國利用擔任紫光集團董事長的職務便利,與特定關係人李祿媛共謀,由李祿媛實際控制的公司低價購買原本應由紫光集團購買的通州商務園區計畫房產,取得房產溢價利益,非法佔有國有資產4.7億餘元。而從2014至2021期間,趙偉國利用利用高於市場的價格向李祿媛購買代建管理服務,造成國家直接經濟損失8.9億餘元,共計13.6億元。最後檢察機關以貪污罪、為親友非法牟利罪、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追究趙偉國的刑事責任。吉林省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8日首度審理此案,而趙偉國在經最後陳述後,選擇當庭認罪,而法院宣布擇期宣判。
半導體氣體廠兆捷13日登興櫃 董座高啟全喊「為台灣做巨大貢獻」
說到台灣DRAM產業,就不能不提到有教父之稱的高啟全,2020年從中國紫光集團合約期滿不續任之後,重回台灣。今(12日)以半導體氣體廠兆捷(6959)董事長身分再度公開露面,並喊出「兆捷將為台灣半導體電子化學特殊氣體供應鏈,做出巨大貢獻。」兆捷將在13日登錄興櫃。高啟全的經歷相當豐富,曾任台積電擔任晶圓一廠廠長、南亞科執行副總經理、華亞科技董事長,2015年轉任中國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武漢新芯執行長、長江存儲執行董事長等職位。談到加入兆捷,高啟全說,他只管策略,不管日常營運,培養年輕人是很重要的,今年剛好70歲,如果再做很大工廠的CEO,可能2年就掛了。對於兆捷今年上半年的表現,高啟全指出,今年上半年營收雖然比去年低,但獲利並不低,整年度來看,去年營收去年9億多,今年也會接近9億元。至於毛利率部分,目前兆捷並沒有產能,等到新廠在明年加入後,毛利就會明顯大幅提升。兆捷預計投資12億元擴產,包括新廠一、二期,高啟全樂觀表示,新廠的營收貢獻將會是投資金額的數倍。
博弈機台製造廠涉內線交易 泰偉電子董座遭起訴
股票上櫃的博弈機台專業製造廠「泰偉電子」董事長兼總經理楊南平,因涉嫌於2019年泰偉公司與大陸紫光軟件系統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的重大訊息曝光前,於內部人禁止交易期間,進場買進19張泰偉股票,未實現獲利8萬7664元,涉犯《證交法》內線交易罪;台北地檢署30日起訴楊男,因楊已認罪且願繳還不法所得,建請法院從輕量刑。起訴書指出,泰偉電子2019年7月23日下午2時14分發布重大訊息,公告泰偉與中國紫光集團旗下的紫光軟件系統公司,針對「中國福利彩票視頻型彩票新系統業務軟件建設項目」之「技術標準與項目需求」,簽署合作備忘錄。楊南平在訊息曝光前,於2019年7月18及19日,分別買進泰偉股票10張、9張,至今年1月13日為止均未賣出;檢方估算其未實現利得為8萬7664元。檢方因楊男認罪,並願繳還犯罪所得,犯後態度尚稱良好,加上本案不法所得不高,影響證券交易市場程度非鉅,建請法院從輕量刑。
鴻海崛起印度中2/進軍半導體尋找新江湖地位 「蔣爸在我們這裡」盼發揮魔獸效應
在2月1日鴻海土城總部的開工祭典上,主祭董事長劉揚偉右後方站著加入集團不久的半導體策略長蔣尚義。消息來源向CTWANT記者透露,「蔣爸的加入,可發揮如籃球洋將霍華德加盟雲豹的『魔獸效應』,作為一個醒目的招牌,負責幫離開中國的鴻海,建立鮮明的半導體製造形象。」同時招募半導體上下游供應鏈,一起到印度打拼;目前歐洲晶片大廠意法半導體(STM)蓄勢加入。隨疫情、地緣政治、通膨等變數爆發,全球供應鏈重整之際,鴻海也急於參與定義新的半導體供應鏈,尤其疫情間爆發晶片荒之後,鴻海更下定決心要自製車用半導體,不只是「為喝牛奶養一頭牛,更建立一個農場」,該公司高層透露。鴻海朝半導體業挪移,尋求新的江湖地位歷程上,不少顛簸。15年前,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就有意進軍半導體產業,因鴻海組裝的電子產品樣樣都要晶片,但隔行如隔山未能如願,鴻海一度參與東芝半導體競標案,最後在2017年郭台銘一句「那是叫鴻海去抬轎的世紀騙局」落幕,去年中,鴻海欲透過投資紫光集團股權,但在美國封鎖中國半導體發展的情勢下,迫使鴻海在同年底出清紫光持股。劉揚偉2019年接下鴻海董事長大位,隔年便公布MIH(電動車開放平台),要號召供應鏈全面進軍電動車產業,電動車需要大量晶片,而鴻海只有夏普日本的8吋廠,這使得劉揚偉大催油門,加快自建半導體產能腳步。2021年8月,鴻海買下旺宏竹科8吋廠簽約儀式,正式進軍車用半導體。(左起)旺宏電子董事長吳敏求、旺宏電子總經理盧志遠、鴻海科技集團S事業群總經理陳偉銘、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圖/鴻海提供)2021年5月,鴻海先是與國巨合作投資國創半導體做車用IC,6月在透過子公司與馬來西亞攜DNeX合蓋12吋、28奈米廠,兩個月後,購入旺宏6吋廠,作為鴻海半導體人才與研發、小量產基地,並建立充電關鍵的化合物半導體「碳化矽(SiC)」。去年更與印度礦業集團韋丹塔(Vedanta)簽下備忘錄,要在印度蓋28奈米12吋晶圓廠,目標2025年投產。這樁投資案引起業界重視,知情人士指出,「馬來西亞有台灣封測大廠日月光投資,對半導體並不陌生,但印度的半導體供應鏈要從零開始建立。」因為印度沒有晶圓廠,鴻海也沒蓋過晶圓廠,一切等於從「零」開始。因此,去年11月蔣尚義的加入,對鴻海集團的半導體新事業猶如「神隊友」。自從他加入之後,鴻海對外場合時常提及「蔣爸在我們這裡」,言談間頗為自豪。2022年鴻海科技日,大動作發表電動車款,以鴻華先進為LOGO。(圖/鴻海提供)今年76歲的蔣尚義,早年在美國史丹佛大學讀完博士後,先後在德州儀器及惠普工作,1997年返台加入台積電,曾是張忠謀接班人選之一,最為半導體產業津津樂道的是,作為台積電研發大將,他加速台積電世代推進,使得台積電「完成不可能的任務」超越英特爾、成為半導體製造龍頭,2006年,蔣尚義為照顧家人第一次從台積電退休,第二次退休在2013年,2016年底他赴中芯國際擔任獨立董事,2019年轉往武漢弘芯擔任執行長,但不久後爆發財務危機,2020年底回鍋中芯國際擔任副董事長及執行董事,但不到一年就離開,外傳因「中芯內鬥」。蔣尚義在美國「電腦歷史博物館」紀錄片訪談中曾言:「加入中芯,是人生錯誤、是一生最愚蠢決定。」重回台灣的蔣尚義,被劉揚偉與昔日台積電部屬、鴻海半導體「S事業群」總經理陳偉銘找上門,幾經三顧茅廬,蔣尚義在去(2022)年10月18日鴻海科技日首度露面,被鴻海聘為半導體策略長。對自己在鴻海的新工作,蔣尚義下了一個註解:「以前是從半導體去看應用,現在是從應用端反過來看半導體。對我來說是新的挑戰。」
鴻海投資中國紫光未先報備!投審會認定過失「輕罰千萬」
鴻海集團去年轉投資中國紫光,雖然後來縮手出清持股,但經濟部投審會仍表示未事先報備要處罰。今日投審會正式聲明,已確定對鴻海開出1000萬罰鍰。不過這個金額不到最高上限的一半,被認為是「輕罰」。投審會解釋,鴻海是透過基金管理人多層次轉投資,才發生來不及核准就買到股權狀況,屬於「過失」。加上調查過程配合良好、在台又有大量投資,因此才酌罰千萬。鴻海去年7月透過持股99.99%的興微基金,以人民幣53.8億元(約新台幣237億元)轉投資晟粵廣州,這家公司再去合夥成立北京智廣芯控股,占股2成,後者通過司法重整再去取得紫光集團100%股權。但鴻海去年公告時,還未向經濟部投審會遞件申請,被經濟部投審會認定「違規在先」,表示要對其開罰,金額最高上限是2500萬。不過鴻海集團去年12月中,就突然把紫光集團股份全出清掉,外界解讀為投審會卡關跟美國擴大對半導體管制兩大不確性因素,是讓其卻步原因。投審會今表示,依照《兩岸條例》,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的規定,鴻海未經許可,一度透過多層次架構取得紫光公司約8.23%股權,已違反兩岸條例第35條第1項規定,需要裁處。不過投審會審酌鴻海已於2022年12月16日,主動處分紫光公司股權,並無技術外流的疑慮,對國內經濟產業影響輕微。且該公司也表示取得紫光股份是經大陸法院標售程序,無法掌握標案時程,非故意不事先申請許可。以及本案調查期間鴻海充分配合,並於近三年內已在台投資超過新台幣204億元、創造國內就業機會7943人,可予以酌減罰鍰金額,因此於今日處新台幣1000萬元罰鍰。投審會表示,IC設計個案投資超過5000萬是關鍵技術列管項目,原本工業局正在檢視鴻海行為是否符合要件,是否必須改正,但是鴻海後來主動出清持股,事情就變單純,剩下的只有裁罰多少錢而已。最後酌罰1000萬,未給上限重罰。投審會解釋,鴻海是透過互聯網投資,由基金管理人決定投資哪些公司,因此鴻海總公司表示時程難掌握,才發生未核准就先買到股權狀況,這說法是可信的,因此認定這算是「過失」,非蓄意違失。也因為鴻海是急著買的揀便宜心態,加上這案是買大陸技術,非是本土技術外流,所以最終投審會給予輕罰,予以結案。
終止5個月爭議 鴻海深夜重訊:處分紫光持股237億全數轉讓
鴻海(2317)昨(16)日晚間10點半正式宣布,處分大陸投資事業紫光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股權及北京智廣芯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工業富聯(FII)轉投資且持股99.99%的興微基金,總金額53.8億人民幣(約新台幣237.1億)。至此,今年7、8月間鴻海入股紫光的爭議可望因此告一段落。鴻海集團7月宣布旗下工業富聯以人民幣53.8億元(約新台幣239億元),經由廣州晟粵公司間接投資中國紫光集團,引發台灣與中國民間譁然,也因延遲公告被證交所重罰15萬元,投審會也證實鴻海未事先申請,需進行裁罰最高2500萬元或復原交易。鴻海表示,興微基金此筆交易相對人為煙臺海秀積體電路產業投資中心,此次全數處分對紫光集團所持有48.1%股權,實際交易總金額將不低於人民幣53.8億元,或是以交易進行時廣州晟粵公司的淨值對應興微基金所持份額價格或各方另行一致同意的其他價格最高者。處分後,興微基金對北京智廣芯控股有限公司及紫光集團有限公司持有之股權為0%。鴻海表示,本次交易是集團內部投資規劃調整,並經徵詢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的意見,再由興微基金的投資決策委員會根據程序作出決策,決定轉讓廣州晟粵公司的股權,進而處置對紫光集團的投資,處分利益將按最終交易對方支付的交易金額計算後補充公告。先前工業富聯基於財務投資考量,透過興微基金轉投資晟粵(廣州)、再轉投北京智廣芯,最終投資紫光案。但程序上尚遲遲無法定案,為避免此案延宕而可能產生的諸多不確定性,或影響後續投資布局與資金運用彈性,興微基金將轉讓給煙臺海秀積體電路產業投資中心,待轉讓完成後,工業富聯將不再間接持有紫光集團股權。紫光集團其實已於2021年宣告破產,後由北京智廣芯控股完全持有重組後的紫光集團,不過智廣芯中包括「晟粵廣州」與「建廣廣銘」2大股東,但「建廣廣銘」一直被質疑擁有中國國務院的資金背景,所以鴻海今年7月宣布入股一事,立刻在台灣政經界投入下震撼彈,中台兩國輿論延燒。
蘋果將採用中國NAND晶片 美議員疑威脅國家安全要求徹查
蘋果近期公布已將長江存儲加入iPhone 14系列的NAND晶片潛在供應商名單,這是中國企業首次加入到名單之中,因為蘋果以前都是從韓國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日本鎧俠、美國美光科技等供應商採購NAND晶片。長江存儲成立自2016年,隸屬清華紫光集團,據說曾接受北京的巨額補貼,使其發展迅速,根據英國研究公司Omdia的數據顯示,長江存儲在全球NAND快閃記憶體市占,從2020年的0.6%飆升至2021年的2.3%。蘋果表示導入長江存儲技術(YMTC)的3D NAND晶片的iPhone 14,主要是使用在中國銷售地區,並未考慮在中國以外銷售的手機中使用長江存儲晶片,但一群美國參議員已要求情報單位分析,全面審查此舉是否會構成國安威脅,甚至將為全球數位供應鏈帶來重大的隱私和安全漏洞。參議員的信中也警告,蘋果與長江存儲的合作可能將推進「北京控制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目標」。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民主黨主席馬克.華納(Mark Warner)和參議員馬爾科.盧比奧(Marco Rubio)給國家安全委員會主任的一封信中,呼籲對長江存儲進行全面審查,因為長江存儲與中國政府的關係並不透明。信中表示,對蘋果決定從長江存儲技術採購晶片的行為感到擔心,此舉恐讓全球數位供應鏈產生重大的隱私和安全漏洞,並推進北京控制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目標。信中也警告,這種夥伴關係將肯定、獎勵中國進行扭曲和不公平貿易的做法,這些做法將在全球範圍內損害美國企業權益,並為中國企業創造顯著優勢,犧牲外國競爭對手的權益。參議員們表示,在蘋果等領先設備供應商簽訂的重大合約影響下,長江存儲將威脅到支持晶片生產的2.4萬個美國工作機會。
年領「護國神山」720萬竟不滿意 跳槽大陸對手公司判賠250萬
台積電前採購處經理薛宗智年薪高達720萬元,離職後跳槽中國半導體公司,台積電認為他違反「競業禁止協議」提告求償。最高法院認定薛男握有台機電原物料規格、參數,以及與供應商間的訂單、合約等營業機密,卻違反協議跳槽,判賠台積電250萬元確定。判決指出,薛宗智1999年任職台積電,後來升任採購處經理,2012年3月簽署「競業禁止協議」,規定薛離職後18個月內不得受僱於競爭對手,也不能替競爭對手提供服務,違反協議應返還競業禁止補償金,也須支付離職前2年薪資。不料台積電發現薛違反從業道德規範、接受廠商招待,薛於2016年7月離職,5個月後竟受聘中國紫光集團旗下武漢新芯、長江存儲等兩家公司,並在長江存儲擔任採購副總裁。台積電認為,新芯,長江存儲公司都是台積電競爭對手,薛宗志已違反競業禁止義務,向他求償1557萬餘元。薛否認曾接觸台積電的營業秘密,且雙方當時約定18個月的競業禁止期限,已逾越採購資訊的生命週期,並不合理,希望酌減償金。歷審皆認為薛宗智任職台積電期間,可接觸採購原物料供應商、採購價格等資訊,均屬重要營業資訊,雙方當初簽立18個月的「競業禁止協議」期限還算合理,薛不該在期限內到競爭對手公司任職,審酌他違約時間不到1年,判賠250萬元。
昔狂言「收購台積電、併聯發科」 陸紫光集團申請破產重整
大陸「半導體國家隊」清華紫光集團昔狂言收購台積電、合併聯發科,沒想到昨(9日)宣布,相關債權人以集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具備重整價值和重整可行性為由,向法院申請對集團進行破產重整,引發討論。紫光集團昨(9日)聲明指出集團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通知書》,相關債權人以集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具備重整價值和重整可行性為由,向法院申請對集團進行破產重整。紫光集團表示,將依法全面配合法院進行司法審查,積極推進債務風險化解工作,支持法院依法維護債權人合法權益。根據陸媒《澎湃新聞》報導,紫光集團的業務主要包括晶片研發設計、晶片製造、晶片封測、服務器、存儲、交換機、基礎平台與網路平台、終端應用等完整的產業鏈。由於晶片是重資產行業,紫光集團一直高負債經營。根據過去公開的訊息顯示,截至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和2020年6月末,紫光集團合併報表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2.09%、73.42%、73.46%和68.41%;公司資產負債率較高,負債規模較大。另根據紫光集團披露的2020年半年報顯示,營業利潤為-40.38億元,虧損同比擴大10.71%;淨利潤為-45.44億元,虧損同比擴大23.01%,其中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33.80億元,虧損同比擴大5.76%。而紫光集團至今,還未公開2020年全年業績以及2021年半年報。
制裁大陸達最高點!356陸企遭表列封殺 反有助港股壯大
美國自從總統川普上台,與中國唱反調的態勢日趨嚴重,不僅打關稅戰,也打封殺陸企戰,從開始對華為下手後,制裁的名單愈來愈長,到今年12月為止,共有356家陸企上榜,可說是封殺陸企達到最高點,整個打擊涵蓋面很廣,包括通訊、航太、船舶、無人機與人工智慧等,甚至連學校與個人都慘遭列入制裁黑名單中。當前,美國對大陸企業、大學和個人的制裁越來越頻繁。以8月底為例,最後一周美國連續出手,繼美國商務部宣布將24家大陸企業列入制裁名單,隨後美國國防部宣布認定11家大陸企業為中國軍方擁有或控制,為美推出新一輪制裁鋪路。中美爆發貿易戰開始算起,根據初步統計,自2018年至今美國政府對大陸企業制裁的全名單,共有11個批次356家大陸企業受到美國制裁。在這一連串制裁動作中,受創最嚴重莫過於華為,不僅因為美方的封殺,導致今天面臨缺乏高階晶片可用,最後被迫將手中手機大品牌榮耀品牌拋售出去,由深圳國資委所成立的集團接手。華為此舉明顯是採取斷臂求生的策略,希望以剝離方式,將華為受創降至最低,同時榮耀有機會脫離美方的制裁名單中。面對美方的晶片封殺,大陸也不得採取自保政策,大力砸重金出優惠措施,鼓勵發展半導體產業,計畫透過國產化機制,轉換進口替代,免得再受制於美方的制裁。大陸國務院特別8月4日公布重磅消息,推出發展半導體和軟體產業新政,砸重金採用更大手筆的補貼發展半導體產業,並加強國際合作尋求技術突破。最特別是,對製程小於28奈米且經營15年以上的企業或項目,免徵前10年企業所得稅。儘官大陸當局砸重金強力推動半導體產業,以減免稅制,激勵半導體業快速起飛,不再受制於人。可是,最近大陸卻一連串出現半導體連環爆事件,包括紫光集團債務危機,以武漢半導體根本是空殼子,使得大陸發展半導體埋下隱憂。中美貿易對抗,不僅讓雙方關係降至冰點,甚至開始出現脫鉤跡象,加上美方步步進逼大陸企業,尤其是鎖定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並通過法令嚴審陸企的財報,導致不少中概股掀起回娘家的浪潮,包括阿里巴巴與網易等先後都返回陸港兩地二次掛牌,除了可避開美方的開鍘,陸港兩地的估值也較高,有專家形容2020年是中概股回歸元年。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說,2020年註定是中概股回歸元年。兩個原因:第一,早在2018年,港交所和大陸證監會就已作好中概股回歸的通道設計;第二,美國對華為及大陸高科技的無底線、赤裸裸打壓,已經嚴重波及中概股的生存,目前中概股在美國掛牌的成本與風險被數倍放大,甚至可能面臨集體摘牌的風險。因此,以阿里巴巴、京東、網易為代表的中概股,已率先回歸港交所,並搭建了中概股「第二上市」的通道,其他中概股也會紛紛仿效。2020年4月18日,搜狐公司宣布,暢遊完成私有化,正式從那斯達克退市。隨後,美股上市企業京東啟動了回歸計畫,很快它就登陸了港股市場,與它一起的還有網易。今年中旬美國參議院通過了一項法案規定,即如果大陸等外國企業受到外國政府控制,或者不與美國企業遵守相同的會計準則,則有可能被禁止在美國上市。近期,美國眾議院全票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根據該法案,如果一家外國公司連續3年不允許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PCAOB)對其進行審計檢查,將面臨下市。未來,越來越多的中概股會從美國下市,而大陸的市場也會孕育越來越多的、改變世界的企業。
曾嗆要買下台積電!紫光集團再爆債務危機 恐觸動逾500億交叉違約
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拖累,儘管大陸經濟正從疫後慢慢復甦,可是對部分企業來說,債務問題卻可能成為企業倒閉的最後一根稻草。曾揚言要買下台積電的大陸紫光集團近來可說屋漏偏逢連夜雨,一個月前才爆發企業債違約事件,現在連美元債也出現無法兌付窘境,顯然當年的豪氣,如今已變成企業債頻頻爆雷的落水狗。路透報導,紫光的財務問題日益嚴重,這次恐怕不易過關。在紫光集團首次爆發境內債券違約不到一個月後,10日再度傳出紫光系境外美元債也宣告違約。紫光國際9日晚間公告指出,無法兌付10日到期4.5億美元債本息。紫光芯盛表示,若上述美元債違約,將觸發其發行的20億美元(約567億元新台幣)的交叉違約。紫光國際指出,發行人和擔保人正在研究各種防範來解決當前面臨的流動性問題。紫光芯盛說,公司美元債自11月18日下午開始暫停交易,停牌仍將持續。紫光國際發行的4.5億美元債票息6.0%,由紫光集團旗下Tsinghua International提供擔保。紫光芯盛發行的美元債有三檔共計20億美元,由紫光集團背書擔保,包括2021年1月31日到期的10.5億美元債、2023年1月31日到期的7.5億美元債和2028年1月31日到期的2億美元債。評等機構中誠信國際關注到,紫光公司本部境內公開存續債券未設置交叉違約條款,但此次違約或將觸發部分其他有息債務交叉違約,會進一步加劇該公司外部融資環境惡化、削弱其流動性,後續債券兌付存在很大不確定因此,中誠信國際決定將紫光集團有限公司主體信用等級由AA調降至BBB,並繼續列入可能降級的觀察名單。截至2020年半年度,紫光集團有息債務中一年以內到期有息債務金額為814.28億元(人民幣,下同),占比51.97%,一年以上到期有息債務金額為752.63億元,占比48.03%。除了積極籌措資金,紫光集團及股東也在試圖從治理結構上來解決問題。該公司表示,清華控股宣布進一步加強該集團公司治理,改善董事會和經營管理機制,同時引入專門經營團隊,積極穩妥化解經營風險,實現產業戰略發展。
DRAM教父高啟全離開紫光集團!下一步計畫曝光
被市場譽為台灣DRAM教父的大陸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高啟全,在五年合約期滿後,於10月1日正式離開紫光集團。高啟全對外表示,階段性任務完成後接下來他要做自己的事。業界指出,高啟全要等紫光集團正式對外發布消息後,才想說明他的下一步計畫,在台灣繼續做半導體相關事業可能性高,且不排除自立門戶,從事再生晶圓事業。高啟全曾任台積電6吋廠廠長,並參與創立旺宏電子。高啟全於1995年被延攬擔任南亞科執行副總,帶領南亞科逐步轉換了好幾個技術世代,2004年與英飛凌合資成立華亞科後擔任南亞科總經理,並接手華亞科董事長。不過DRAM市場的起伏相當劇烈,再過去十餘年當中,英飛凌切割獨立的DRAM廠奇夢達、日本業者合組DRAM廠爾必達等,均陸續宣布破產倒閉。高啟全則帶領南亞科及華亞科化解經營困境並擺脫營運頹勢,並與美光建立技術合作關係。不過,美光合併華亞科一案,則是在高啟全離職後才開始進行並完成。高啟全在台灣DRAM產業歷練超過30年,於2015年10月由華亞科董事長位子退休,之後轉戰中國紫光集團,曾引起產業震撼。高啟全原來希望到中國紫光集團任職,可以結合兩岸優勢,打造記憶體聯合陣線,同時整合全球記憶體版圖。高啟全為紫光集團完成合併武漢新芯及NAND Flash整合,並成立長江存儲及完成3D NAND技術藍圖及產能布建。長江存儲2017年10月宣布透過自主研發與國際合作方式,成功完成中國自有技術3D NAND研發,2019年發表自有Xtacking架構的64層TLC 3D NAND並進入量產,今年則開始生產128層3D NAND。高啟全在去年8月底將武漢新芯總經理暨執行長一職,交棒給前聯電執行長、現同為紫光全球執行副總的孫世偉,高啟全轉而擔任紫光DRAM事業群執行長。不過,隨著美中貿易戰開打,高啟全雖然已接手紫光集團的DRAM事業,但DRAM要自主研發需要很長的時間,紫光的DRAM布局才剛起步,紫光重慶DRAM廠年底才要動工興建廠房,高啟全便已選擇離開,也引發業內高度關注。高啟全與紫光集團五年合約期滿,10月1日正式離開後將開拓另一番新事業。高啟全1日對本報表示,之後要做自己的事,現在不方便多說,到時大家就知道了。(圖/工商時報)實事求是 不隨陸半導體圈浮誇自大陸官方2015年成立大基金扶植中國半導體產業以來,在過去的五年當中,大陸的半導體產業出現「全民大煉鋼」的遍地開花景象,隨時都可聽到大陸的地方政府與某些名不見經傳的業界人士要合作蓋12吋晶圓廠,並且號稱幾年內要做到7奈米或5奈米等先進製程,或是宣稱二~三年內要衝刺月產能到10萬片或20萬片。但是,大陸半導體產業想要「超台趕美」、彎道超車,雄心壯志是有,但卻也過於不切實際,目的之一當然也是為了拿到大基金補貼款。在貿易戰持續升溫的情況下,如今來看,格芯中止成都建廠案,武漢弘芯至今難以收尾,雖說不是第一個案例,但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接下來還會有很多牛皮吹破的投資案爆開。但是,高啟全2015年到紫光集團任職並籌畫半導體投資案,到今年10月1日的五年約滿離職,他在如此浮誇的大陸半導體產業界,反而建立了一個實事求是、穩紮穩打的風格,不為了爭取補助款而說大話,也不會為了加速投產腳步而有侵權違法行為。高啟全在紫光集團的半導體投資第一案是長江存儲,三期的建廠規模是達月產能30萬片,雖然高啟全在任的五年當中,30萬片產能並沒有全部開出,但這反而正突顯了高啟全在大陸半導體業界獨樹一幟的特殊風格。他曾說過,建廠規畫不虛晃一招,技術未成熟前也不會貿然投產。高啟全協助紫光集團旗下長江存儲建立了中國大陸自有3D NAND技術及產能,後來接下了紫光集團的DRAM事業執行長一職。但DRAM開發要由無到有,五~十年時間跑不掉,又不能踩到其它業者專利紅線,無法一步登天。雖然合肥長鑫已宣稱擁有奇夢達技術來源、並要量產DRAM,但如此短的時間完成設計及量產,國際三大DRAM廠自然早已磨刀霍霍,等著檢視其是否有侵權問題。紫光集團DRAM事業才剛起步,高啟全已離開,這個局會如何演變,將是未來幾年台灣記憶體廠商最關注的話題。
台灣DRAM教父高啟全5年約滿 離開紫光集團不排除自立門戶
被市場譽為台灣DRAM教父的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高啟全,在五年合約期滿後,於10月1日正式離開紫光集團。高啟全對外表示階段性任務完成且要做自己的事。業界指出,高啟全要等紫光集團正式對外發布消息後,才想說明他的下一步計畫,在台灣繼續做半導體相關事業可能性高,且不排除自立門戶。高啟全被譽為台灣DRAM教父,曾任英特爾、台積電6吋廠廠長、參與創立旺宏。高啟全於1995年獲延攬擔任南亞科執行副總經理,一路帶領南亞科、華亞科與國際大廠合作。高啟全在台灣DRAM產業歷練超過30年,但在完成華亞科出售給美光的大案子後,於2015年10月由華亞科董事長位子退休,之後轉戰中國紫光集團,曾引起產業震撼。高啟全原來希望到中國紫光集團任職,可以能結合兩岸優勢,打造記憶體聯合陣線,同時整合全球記憶體版圖。高啟全為紫光集團完成在NAND Flash的整合,長江存儲已完成3D NAND技術藍圖及產能布建。高啟全在去年8月底將長江存儲總經理暨執行長一職,交棒給前聯電執行長、現同為紫光全球執行副總經理的孫世偉手中,高啟全轉而擔任紫光DRAM事業群執行長。不過,隨著美中貿易戰開打,高啟全雖然已接手紫光集團的DRAM事業,但DRAM要自主研發需要很長的時間,紫光的DRAM布局才剛起步,高啟全便已離開。
武漢肺炎/半導體、汽車業都受影響 大陸經濟面臨考驗
隨著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加溫,中國大陸各個城市出現封城狀況,大陸股市也出現暴跌,本月3日直接暴跌8%,是史上最大跌點,而加上武漢是半導體重鎮,也讓「中國製造2025計畫」受到嚴重影響。中國製造2025計畫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時所提出的政策,其大意是要讓中國大陸在2025年時,邁入製造強國的行列,在中國大陸政府成立100年時,成為世界製造強國前段班成員之一。不過現在這個計畫因為武漢肺炎疫情受到巨大影響,因為半導體跟自駕車,都是該計畫的重點項目之一,而武漢剛好是這兩項產品的發展重鎮,半導體廠商有武漢弘芯,記憶體方面則紫光集團投資的長江存儲。而自駕車方面,武漢是中國大陸地區第一個獲得自駕巴士服務批准的城市,不過只要安全措施繼續執行,自駕巴士的商業服務就沒辦法進行,而湖北地區有許多汽車製造商,其中包括通用、本田等等都在武漢有和資公司。在2018年時湖北地區出產了242萬輛汽車,佔了中國大陸市場總額1成左右,而湖北省能貢獻中國大陸GDP的4%,武漢佔了其中的37%,因此這次肺炎影響中國大陸經濟甚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