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分裂
」電影頻道/容貌焦慮大戰!好萊塢女星不認老了 《懼裂》黛咪摩爾全裸挑戰肉體恐懼最極限
好萊塢巨星黛咪摩爾(Demi Moore)曾演出《第六感生死戀》、《桃色機密》等人氣作品,近來她在電影《懼裂》獻上大尺度演出,在全球衝破4億元台幣票房。片中她不僅全裸倒在浴室,露出背部血肉縫合傷,更將「完美成癮」到「面目全非」的瘋狂詮釋得淋漓盡致,英國BBC直指這部作品是「挑戰肉體恐懼最極限」。黛咪摩爾自己也說:「看《懼裂》或許會令你感到不適,因為電影裡的肉體恐懼前所未見,絕對顛覆你對『追求完美可以有多瘋狂』的想像。」黛咪摩爾在片中飾演好萊塢過氣女星,為了重回青春容貌,注射能使人更年輕、更美麗的「完美物質」啟動了細胞分裂,解放出由瑪格麗特庫利飾演的「更好的自己」,一人甦醒生活時,另一人則是昏迷狀態,七天後必須交換,以創造無限可能。兩人更有大尺度裸露戲,一起赤裸堆疊躺在地上,上演「嫩妹版」和「熟女版」的激烈對峙。黛咪摩爾裸身拍《懼裂》在全球衝破4億元台幣票房。(圖/CATCHPLAY提供)61歲的黛咪摩爾外貌凍齡,身形依舊窈窕纖細,不過她先前宣傳電影時就坦言,這部作品讓她回想起過去非常在意身體外表的那段時光,更直言自己曾經就當過片中的伊莉莎白,為了維持亮麗外貌吃了許多苦,「我曾經非常在意我的身體外貌,認為它是決定我能不能待在這個圈子、夠不夠成功的一個標誌。但這究竟是一種審美標準還是容貌焦慮,這是《懼裂》想傳達的想法,值得觀眾反思。」黛咪摩爾表示當時接演這個角色時,就明白必須跨出自己的舒適圈,這部電影對她而言不僅僅是身體尺度上的突破,內在的情感詮釋也極具難度,她需要將赤裸裸的脆弱呈現給大銀幕觀眾。她也分享最讓她覺得瘋狂的一場戲,片中她正準備去約會為了呈現完美的自己,在鏡子前化妝、卸妝再重新化妝,但卻怎麼樣都無法接受自己,她從自信、羞愧、憤怒到厭惡的精采轉折演技,反映出了容貌焦慮的極端行為。《懼裂》黛咪摩爾對鏡化妝鏡頭拍了45次,完整呈現容貌焦慮的極端行為。(圖/CATCHPLAY提供)黛咪摩爾透露這場戲共拍了高達45次,直到臉部因反覆揉搓而紅腫疼痛,無法再上妝才結束,她說:「這樣的容貌焦慮在我的真實人生中曾經出現,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總是嘗試讓自己看起來更好,結果卻往往越來越糟,但其實你已經很好了,只是無法說服自己。」《懼裂》丹尼斯奎德飾演評論女性外貌的製作人,貪婪吃相讓對戲的黛咪摩爾也直呼噁心。(圖/CATCHPLAY提供)除了黛咪摩爾大尺度驚悚演出,帶給觀眾血淋淋的感官衝擊,片中丹尼斯奎德(Dennis Quaid)飾演的電視節目製作人,毫無顧忌的張嘴進食,一邊吃蝦,一邊又無情地以年紀貶低黛咪摩爾,批評女明星就該永遠保持美麗的身材,展現出人性的貪婪。片中丹尼斯奎德無情直呼:「觀眾總是喜新厭舊,不用懷疑,到50歲,就沒搞頭了…」貪婪又難看的吃相,讓黛咪摩爾直言:「這一幕簡直是我看過最噁心的畫面。」並且這場戲拍了非常多次,導演需要不同角度的畫面,所以一直反覆地拍攝同樣的畫面,她笑說:「這簡直是這部電影中最暴力的場景。」該片透過容貌焦慮轉變成的肢體恐怖,反諷現代人對完美的瘋狂追求,多幕驚悚畫面讓人難以直視。黛咪摩爾表示,雖然在電影中有許多全裸鏡頭,但比起肉體的裸露,她更希望大家關注的是電影中揭露的赤裸人性,反思我們對自己的審美暴力,「希望無論男性或女性,都可以透過這部電影,解放自己。」導演柯洛里法吉特(Coralie Fargeat) 感性地說:「希望男性與女性,都可以透過這部電影,去除人們為自己貼上的標籤,勇敢地活出自我!」《懼裂》將於10月18日在台上映。《懼裂》透過容貌焦慮轉變成的肢體恐怖,反諷現代人對完美的瘋狂追求(圖/CATCHPLAY提供)
黛咪摩爾拒絕變老為變美超瘋狂 全裸演出被看好角逐奧斯卡
驚悚電影《懼裂》在北美上映近一週,票房已突破美金320萬(約1億台幣),劇情透過從容貌焦慮轉變成的肢體恐怖,來反諷現代人對完美的瘋狂追求。女主角黛咪摩爾在片中獻上從影最大尺度,全裸倒在浴室,露出的背部血肉縫合傷口藏玄機引人好奇,瘋狂演技獲讚是生涯演技代表作,被看好有望角逐奧斯卡影后。黛咪摩爾在電影中飾演曾紅極一時的好萊塢巨星伊莉莎白,無法面對自己老去的容顏,使用一種名為「完美物質」的黑市藥物,透過注射藥物的細胞複製物質,創造出由瑪格麗特庫利飾演的「更好的自己」蘇,一人甦醒生活時,另一人則是昏迷狀態,7天後必須交換。黛咪摩爾在電影中有許多全裸鏡頭,將電影中「完美成癮」到「面目全非」的瘋狂詮釋得淋漓盡致,但比起肉體的裸露,她更希望大家關注的是電影中揭露的赤裸人性,反思我們對自己的審美暴力,她感性地說:「希望無論男性或女性,都可以透過這部電影,解放自己。」《懼裂》黛咪摩爾飾演的女主角伊莉莎白打入「完美物質」後,啟動細胞分裂,創造出由瑪格麗特庫利飾演的「更好的自己」。(圖/CATCHPLAY提供)黛咪摩爾現在已經61歲,身形依舊維持完美,絲毫感受不出在電影中所強調的容貌焦慮。不過,她宣傳電影時就坦言,這部電影讓她回想起自己曾經非常在意身體外表的那段時光,她說:「我曾經非常在意我的身體外貌,認為它是決定我能不能待在這個圈子、夠不夠成功的一個標誌,但這究竟是一種審美標準還是容貌焦慮,這是《懼裂》想傳達的想法,值得觀眾反思。」黛咪摩爾表示當時接演這個角色時,就明白必須跨出自己的舒適圈,這部電影對她而言不僅僅是身體尺度上的突破,內在的情感詮釋也極具難度,她需要將赤裸裸的脆弱呈現給大銀幕觀眾。《懼裂》將於10月18日在台上映。
台積電到哪哪邊就倒楣?建商嘆:缺工問題不解決房價不會跌
桃園市不動產開發公會20日舉辦會員大會,理事長劉守禮嘆,台積電讓周邊土地就上漲、工資也上漲,「台積電到哪邊,哪邊就倒楣」。他更指出,以後新房子也要碳盤查,然後買碳權中和,不然不能發使用執照,總之房價不會跌。劉守禮表示,這三、四年政府不斷打房,房價越打越高,今年全球共有78個國家最高領等人換人,最重要的是美國總統大選,美國降息應該是6月後,會導引台灣多少比例降息還不一定,不過他認為今年全國房產價格穩定,量會少掉很多,但限縮購地貸款下,中小建商會因為資金不足慢慢離開市場,大者恆大。現在缺工關係,工資上漲,他自己也是小建商之一,透露找工班不容易,因為工班會選擇跟著寶佳、興富發大建商,未來3~5年保證都有案子,「這一、兩年是我們最沒尊嚴的時候,以前是營造請我們吃飯,現在我們要請營造吃飯,都還不來。」他也提到,尤其台積電搶工,原本板模工一天工資2000~2500元,但台積電開出一倍薪水挖角,導致一般住宅營造工地難找工人,缺工問題不只中南部,雙北也受影響,工資漲,房價也跟著上漲;不僅如此,台積電擴廠還帶動周邊土地行情,「嘉義農田土地也漲到每坪10萬元,這就是台積電之亂。台積電到哪邊,哪邊就倒楣,年輕人都買不起房。」桃園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劉守禮點出房價上漲的因素,包括缺工工資漲、碳盤查徵收碳費,就算未來少子化需求減少,新建案房價也難跌落。(圖/林榮芳攝)另外還有2050年全球淨零碳排,也帶動很大一波成本漲幅,他說,目前課稅標準都還未知,但水泥鋼筋已經開始課徵,鋼筋業者已經說試調看看,多退少補,以後新房子也要碳盤查,然後買碳權中和,不然不能發使用執照。目前政府是訂定一噸碳權是300元,但歐洲是每噸3000元,所以未來不只是建材漲,「開發商的建築成本上升了,房價怎麼可能不調高?總之房價不會跌。」至於少子化是否會影響房市崩盤,他表示,二戰後嬰兒潮出生的都是生長在三代同堂,這幾年變成兩代都不同堂,這種細胞分裂式的方式,造成市場上房屋的強大需求,也造成現在市場上好賣的房子都是小坪數。目前消費者購屋以總價為考量,開發商縮小坪數壓低總價,「雖然我們也不樂意蓋小宅影響生活品質,但也不可能規劃銷售不出去的產品。」現在幾乎都是小坪數當道,2房最好賣。劉守禮最後呼籲520上任的新政府,希望內閣閣員要科班出生,「房產要好,內閣就要任用專業人員,不要政治酬庸,希望央行能調整有關房地產的相關政策。」「缺工問題不解決,房價不可能跌,只能繼續加碼工資讓工人上工,蓋房子不是做慈善事業,政府政策很重要。」
扭轉小細胞肺癌終局之戰 「免疫併用化療」納入健保給付
肺癌多年來穩居十大癌症死亡率之首,其中小細胞肺癌人數雖僅占約7%,卻因惡性度高、病程進展極快,僅不到一成患者能活過五年,其猛烈兇狠的特性,又被稱為肺癌中的惡霸。即便接受治療,又因癌細胞分裂快、容易產生抗藥性,患者通常高機率在半年至一年內就會復發,復發後平均存活期不到五個月。面對這場拚盡全力的「終局之戰」,免疫治療的出現終於為肺癌戰局帶來突破性的新希望。台灣肺癌學會楊政達理事長分享:「小細胞肺癌是所有肺癌類型中,最為惡性,也讓醫療團隊感到相對棘手的,PD-L1免疫抑制劑合併化療用於第一線治療可說是一項重要的治療發展,增加這群患者的機會。」根據美國NCCN小細胞肺癌治療指引,目前擴散期的小細胞肺癌患者以PD-L1免疫抑制劑合併化療為首選治療方案,透過PD-L1免疫抑制劑重新活化T細胞,強化自身的免疫功能進而控制癌細胞。楊政達指出,在研究試驗中,PD-L1免疫抑制劑合併化療相較單獨進行化療,整體存活期可延長超過一年。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賴俊良理事長說明,除了成功延長一年存活期,PD-L1免疫抑制劑合併化療更有助於小細胞肺癌降低三成死亡風險,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也超過一成來到12%。賴俊良進一步分享:「免疫治療仍有皮疹、肝炎、甲狀腺問題等副作用,但可透過其他方式降低副作用對身體的影響。臨床上來看,多數的患者撐不到幾個月就會離開,因此這樣的治療成效是很令人振奮的。」他同時指出,然而免疫療法雖能帶給患者更多生存機會,但逾百萬的醫療支出卻也造成患者的經濟重擔,不僅家屬要面對救與不救的困境,患者即便有新治療方式選擇,礙於經濟條件只能退卻。賴俊良表示,在各界的努力下,此免疫療法通過健保給付,納入擴散期小細胞肺癌第一線使用,無疑為肺癌治療歷程跨出新里程,完整強化小細胞肺癌的治療,造福更多患者,讓小細胞肺癌更有機會遠離惡霸威脅。小細胞肺癌免疫抑制劑於去年12月納入健保給付,每年預計約有300位患者受惠,可大幅降低患者經濟負擔,延長患者存活期。楊政達表示,PD-L1免疫抑制劑納健保是小細胞肺癌治療史上新的里程碑,現今在醫療的進步下,肺癌治療不斷有新的醫療技術出現,期望未來在各界的努力下,能讓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更躍進,幫助患者爭取更長的存活期與更好的生活品質。
電影頻道/賴銘偉《BIG》求神保佑罹癌病兒 當宮廟宮主解籤遇生死抉擇
星光二班出身的歌手賴銘偉首次參與電影演出,在魏德聖執導新片《BIG》中飾演癌症病童的父親,因工傷傷及雙腳只能坐輪椅代步,靠著宗教信仰熬過小孩開刀的煎熬,演技相當樸實自然。他現實生活中也是宮廟廣澤宮宮主,幫忙擔任解籤角色,看盡人生百態,有人家道中落誤入歧途,也有人奮發向上走出新的路,笑說:「對人生的確會比較看得開。」賴銘偉在片中晉升爸爸,跟飾演兒子的童星滕韋煦感情融洽,就連活動上小童星也都黏著他不放。他笑說自己出生大家庭,家裡宮廟也常有信徒帶著小朋友過來,幽默虧自己:「在小朋友心裡面,我就是那個會收驚跟會給糖果的阿伯。」他進到片場也是現場的孩子王,陪著一群孩子一起玩寶可夢濾鏡,聊天互動陪玩,幫忙拍攝小朋友花絮,氣氛相當溫馨。賴銘偉在《BIG》中飾演癌症病童的爸爸,把醫院當作遊樂場,跟兒子尬車競速一較高下。(圖/米倉影業提供)片中他因為兒子癌症開刀,在開刀前他陪著兒子一起化上官將首的臉譜,希望靠著信仰的力量守護兒子,陪著小孩一起渡過難關,展現父子情深的一面。他表示很感謝導演魏德聖讓他加入這段劇情,一起創作,笑說角色都在坐輪椅,「我都不會有走位問題,不過上半身練很壯就是了,要一直推輪椅。」不過片頭一幕他被便當燙到的戲碼,他真的雙腿被燙出水泡,一喊卡就立刻脫下褲子擦藥,可惜沒放進正片裡,因為角色是設定雙腳沒反應,「但我被燙到當下反應就是抖了一下,最後只好剪掉,不然導演也說表情很不錯。」出生於宮廟大家庭的賴銘偉,很會跟進出家裡的小朋友相處,到哪也都是個孩子王。(圖/侯世駿攝)至於會不會因為演爸,動了想成家立業的念頭,他透露自己單身快5年一切隨緣,笑喊:「要生小孩總是要先找到有緣人,總不可能自己幹細胞分裂吧?」他平時工作完就回家,有空就幫忙家裡宮廟,幾乎所有生活重心都在家庭生活跟回家照顧寵物,雖然常有熱心信眾想幫他介紹對象,他都會找個理由開玩笑婉拒,坦言如果是身旁人刻意介紹會有壓力,喜歡自己認識新朋友,生活圈單純到連經紀人都忍不住替他著急。電影裡有溫馨的親子互動,也有面臨生死抉擇的煎熬,他在家裡宮廟擔任解籤角色,常有信徒來求籤希望神明解惑,自然也看盡人生百態。他說曾有信徒說家屬住院,臥病在床無法言語,不知道是不是該放棄急救,來求籤希望能獲得指引,當時他幫忙解籤,看到的籤詩內容就是當事人會自己選擇時間離開。賴銘偉單身已經快5年了,連經紀人都替他著急。(圖/侯世駿攝)他感性表示:「人通常都是做不了決定的時候,才會求助信仰。」他自己就是陪伴角色,試著給予安慰跟鼓勵,讓對方有力量繼續前進,「我們角色都是輔導,過去已經沒辦法改變,可以做的就是給他一段說法,讓他往新的篇章前進。路是你的,給你救生圈,你要想辦法自己浮上來。」《BIG》現正上映中
癌症將在10年內治癒?美醫院研發「AOH1996」 一顆藥丸可殺死70種癌
美國最大癌症研究機構洛杉磯希望之城醫療中心(City of Hope Medical Center)宣布,他們日前成功研發出一顆名為「AOH1996」的小藥丸,這顆藥丸,能夠殺死多達70種實體癌症細胞、腫瘤,同時不傷害其他細胞,被認為是未來10年內治癒癌症的新希望。琳達馬洛卡斯(Linda Malkas)教授和她的團隊在歷經長達20年的研究後,終於成功鎖定DNA內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增殖細胞核抗原」(簡稱PCNA)以藥物進行標靶破壞。馬洛卡斯教授指出,目前已知PCNA是DNA中負責複製、修補、染色質重塑和細胞週期調控的蛋白質,也就是負責控制癌細胞/腫瘤的增長,她形容,PCNA就像是一個擁有多個登機口的航站大樓,但新研發的藥物「AOH1996」就像一場暴風雪,可以直接讓航站停擺,不允許僅載有癌細胞的班機起飛。「AOH1996」通過影響PCNA,破壞癌細胞的正常繁殖週期、阻止DNA受損的細胞分裂,以及阻止有缺陷的DNA複製來「從根本殺死癌細胞」,不只可以抑制腫瘤生長,或與其他癌症治療結合使用,更重要的是「不會產生毒性」。目前已在實驗室中對70種不同的癌細胞(包括來自乳腺癌、前列腺癌、腦癌、卵巢癌、宮頸癌、皮膚癌和肺癌的癌細胞)進行了測試,發現對所有癌細胞均有效。而藥物名稱「AOH1996」的由來,是為了紀念一名因神經母細胞瘤過世的小女孩安娜奧利維亞希利(Anna Olivia Healy),馬洛卡斯教授表示,當年她在實習時,遇到安娜的爸爸,對方得知她正在研究乳腺癌,當下立即給她一筆實驗經費,希望她能夠多研究一點神經母細胞瘤,馬洛卡斯教授說「我知道我想為那個小女孩做一些特別的事情」。目前「AOH1996」才要進行預計為期至少2年的一期臨床實驗,首名參與測試的病患才於去年10月服用了藥物,該藥物仍需經過嚴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測試以及大規模臨床試驗後才能廣泛投入臨床治療中,但科學家仍樂觀地認為,此藥物能在10年內治癒癌症。希望之城醫療中心創建於1913年,是美國最大的非營利癌症研究機構之一,也是美國西岸排名第一的癌症治療醫院,擁有逾300項研究專利,其中包括人工合成胰島素、人工合成生長激素等創世紀的醫學里程,更研發出多款現廣為使用的抗癌藥物如賀癌平(Herceptin)(乳癌藥物)、標靶藥物阿瓦斯汀(Avastin)等。去年更砸下3.9億元,併購美國癌症治療中心 (Cancer Treatment Centers of America,CTCA),其據點橫跨美國4州,每年可為大約11萬5000名患者提供治療服務。
變胖增加20%腸胃癌風險! 美國研究:這2個年齡層最危險
因為飲食過剩,幾乎每個人都有想要減肥的時候。統計顯示,約有20%的癌症和體重增加有關,不過,什麼年齡層發胖跟胃腸癌症有極度相關呢?研究顯示,年輕發胖和老年發胖和胃腸癌症關聯性最高,想要預防胃腸癌症,趕快控制體重!20%的癌症可歸因於體重增加過多過去曾有研究顯示,脂肪細胞會向免疫細胞發出信號,讓免疫細胞遷移到身體含有較高的脂肪細胞的區域,而肥胖產生的發炎作用會導致細胞分裂得更快,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患癌症的風險。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估計,大約有20%的癌症可歸因於體重增加過多。因為過去曾有研究發現,青春期變胖和癌症相關性特別高。俄亥俄州立大學韋克斯納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表的新研究,特別針對生命不同階段的身體質量指數(BMI)與患胃腸道癌症的風險之間的關聯。參與者依年齡被分為不同的人生階段,成年早期為20歲,成年中期是50歲,55歲或以上則是成年晚期。年輕發胖和晚年變胖最危險研究人員收集了131,161名參加攝護腺癌、肺癌、結直腸癌和卵巢癌篩檢的患者的數據,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南對參與者進行分類:BMI小於18.5為體重過輕,18.5 至 24.9為正常,25至 29.9為超重,30以上為肥胖。此外,因為之前的研究認為服用阿斯匹靈可降低胃腸癌的風險,因此,這個研究也同時報告參與者在過去12個月內,服用阿斯匹靈相關藥物的頻率與反應。在追蹤參與者13年後,研究人員分析發現,在20歲成年早期和55歲後的成年晚期BMI超標或肥胖的參與者,以及在成年早期從體重不足或正常BMI者,到成年晚期BMI超重或肥胖的參與者,都會增加胃腸道癌症,甚至也會升高結腸直腸癌的風險。而且這些人服用阿斯匹靈後並未改變罹癌風險,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意味著高BMI會抵消掉藥物的防癌作用,未來需要更多的研究來了解阿斯匹靈對超重或肥胖人群的影響。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女嬰頭部異常腫大 竟是「雙胞胎寄生大腦」全球僅18例
太驚人了!中國有一名女嬰,出生一年後,家人察覺她腦袋異常腫大,而且行動遲緩,送醫檢查發現頭骨裡竟「懷了雙胞胎姊妹」,骨骼、指甲、上肢都發育完整,這樣的情況相當罕見,全球有200例類似案例,而發生在大腦中的更少,僅有18例。女嬰的爸媽擔心孩子,便帶到中國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做檢查,電腦斷層掃描顯示,女嬰的大腦上被未出生的雙胞胎壓著,而且還活著,因為共享女嬰的血液供應。雙胞胎在女嬰體內存活好幾個月。(圖/翻攝自GreenJournal推特)醫生指出,雙胞胎在女嬰體內生長了好幾個月,上肢、骨骼和指甲都已完整長出,這種情況被稱為「胎中胎」,全球文獻案例僅有200例,其中有18例是發生在大腦中。女嬰因為腦積水,導致頭部增大,還有極度疲勞及癲癇,必須動手術將頭部的胎兒取出。據《每日星報》報導,未出生的雙胞胎可以在體內存活並繼續生長數月,甚至長出器官和四肢,「當一個卵子分裂形成同卵雙胞胎,未能在子宮內完全分離,就會出現這種情況,但原因沒有人知道」。對此,一些科學家認為,健康的雙胞胎透過胎盤和母親相連,另一個則是透過其兄弟姊妹獲得血液供應,隨著雙胞胎的成長,較小的會被吸收,有些則認為胎中胎是細胞分裂晚期的結果。
黑幫搞加盟1/黑幫南下插旗搞詐騙 車手拚進階、混混變大哥
層出不窮的詐騙案件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根據刑事警察局統計,從2019到2021年,詐欺犯罪就有7萬1425件,被害人財產損失達141億5000多萬元,估計今年整年財損將突破60億元。雖然檢警持續掃蕩詐騙集團,但抓到的幾乎都是年輕車手,而且重複犯罪的比率極高,檢警甚至發現,已有北部幫派南下插旗,採取「加盟化經營模式」做詐騙,引起檢警高度重視。資深刑警透露,近年來幫派興起「加盟」模式,沒有加入地方角頭的混混或屁孩,透過介紹,與幫派搭上線後,就對外號稱是幫會堂口以壯大聲勢,從事詐騙或暴力討債,有些還會將部分收益上繳,就像是加盟店一樣。本刊調查,綽號「阿偉」、外表看來稍嫌「魯鈍」的31歲許姓男子,原本只是偶爾參與廟會活動的「8+9」小角色,連轄區員警對他都沒有深刻印象,但在北部幫派南下拓展勢力後,許男去年開始與幫派分子搭上線,竟搖身一變,以加盟方式當上竹聯幫仁堂弘仁會的組長,成為出入有名車代步、經常招待幫眾上酒店「HAPPY」的大哥。黑幫大旗一揮,許男的組織迅速擴大,成員來自四面八方,沒有特定的地緣關係,但多半有詐騙、毒品等前科。以L男為首的詐騙集團,專找毒品前科者當車手,利用毒品及暴力控制。(圖/翻攝照片)刑事局電信偵查大隊偵三隊與台中市警方接獲報案,追查後發現,許男的詐騙集團是以高薪引誘求職者申辦金融帳戶,再把人拘禁在台南市各據點並控制行動,直到被列為警示帳戶才將人放走,不少被害人從北部和中部被騙到南部。警方經多月蒐證,從今年8月到11月間連續發起3波逮捕行動,許男發現自己被盯上,跑到北門區一處偏僻平房躲藏,最後仍難逃法網,集團22名成員全部落網,並救出遭關押月餘的李姓男子。此外,也有小咖車手自立門戶,當起首腦。台南市刑大11月破獲以L男(化名)為首的詐欺、暴力集團,31歲的L男前科累累,一開始都混跡中部,20歲就從基層的車手開始幹起,期間還當過詐騙機房的話務手,對詐騙集團分工相當清楚,出獄後回到家鄉台南,竟自己搞起詐騙集團,L男從之前的獄友開始延伸,專找有毒品前科的人下手,連前妻都拉進來一起騙。據了解,L男相當狡猾,先提供毒品控制這些人,再吸納為車手或辦理人頭帳戶詐欺牟利,如果稍有不配合,就以槍械威嚇或動手毆打,再控制其行動,而且一發現警方盯上就立刻轉移據點。遊走在市區各個出租套房的L男,行蹤難以掌握,但出門以BMW豪車代步,經常帶人到台南市北區一間知名舞廳消費,因此被警方掌握行蹤,最後上門將他逮捕。警方調查時才發現,L男家境不錯,也可說是小開身分,卻不走正途,令人唏噓。電信門號申請浮濫及銀行機構管制不彰,成為詐騙猖獗的重要因素。(圖/翻攝照片)警方透露,詐騙集團間還會「細胞分裂、相互支援」,台南新營警分局破獲22歲胡男為首的暴力犯罪集團,就是從L男一系分支出來,作案手法雷同,連槍枝都是L男這方的,最後因為自己人「窩裡反」向警方報案,才讓整起事件曝光。在台南經營八大行業的角頭「望哥」說,這幾年受到疫情影響,加上警方不時掃蕩,「黃、賭、毒」已經不如以往般吃香,有能力的黑幫或角頭轉向光電業當起綠能蟑螂,承包基礎工程,土方、營造等利益驚人,足以養活旗下小弟,但有能力搞的人還是少數,做詐騙成了另外一種選擇,而且目前大環境有利詐騙集團發展,「不做的似乎是傻子。」「望哥」坦言,「兄弟」現在不管做什麼,總歸是為了「錢」,近年電信業發展,手機門號申請浮濫,一個人名下好幾個門號很正常,常常成為詐騙工具,而近年網路銀行申請便利,每月轉帳額度上限竟然可達500萬元,兩者加乘更是助長電信詐欺的歪風,政府如果不修法制約,恐怕再多的宣示都是空談,詐騙集團的氣焰只會更囂張。資深刑警大嘆,詐騙集團猖獗不只民眾血汗錢被騙,更衍生許多社會問題,近期許多當街追逐、開槍的案件,並非單純只是屁孩逞凶鬧事,有些還牽扯到「黑吃黑」的糾葛,但現階段再怎麼抓都難以觸及核心,且案件多又重複,只是消耗檢警及法院資源,而各地檢方雖有「打詐小組」,但也傳出有檢察官視此為畏途,可見打擊詐騙真的要多管齊下,單靠檢警恐治標不治本。
國衛院研究證實 使用甲基安非他命「恐致提早衰老」
甲基安非他命(Methamphetamine)是台灣目前被使用最多的非法成癮物質,屬於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的第二級毒品,因為使用甲基安非他命會帶來強烈的愉悅感、降低疲勞、提振精神和專注力,所以甲基安非他命的濫用廣泛存在生活中各式各樣的行為中,也因此衍生各種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過去研究顯示使用甲基安非他命對身心健康有長期的負面影響,不僅提高許多慢性疾病風險,可能會加速細胞老化並加快生物體功能衰退的速度,和一般人相比也有較高的死亡率。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林彥鋒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與北市聯醫松德院區黃名琪主任團隊,以白血球染色體端粒長度作為生理性衰老的生物標誌,收集比較超過300位25歲至34歲甲基安非他命使用者與一般受試者相關生理數值。研究發現曾經使用甲基安非他命的受試者,白血球染色體的端粒長度顯著較短,且使用的歷史越長,平均端粒長度越短。本研究已於去(2021)年10月發表於國際期刊《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染色體端粒是在染色體尾端固定的重複鹼基片段,會隨著每次細胞分裂而縮短,當端粒達到臨界最小長度時,細胞即衰老凋亡。根據此特性,白血球端粒長度被廣泛應用為生物衰老的標誌,也經研究證實與許多老化疾病有關。研究團隊經研究發現,甲基安非他命使用者有顯著較短的端粒長度;且使用安非他命歷史越長,平均端粒長度越短。研究團隊進一步利用基因資訊與相關統計方法來排除干擾因子的影響,分析初次使用年齡、總使用時間、最高使用劑量與端粒長度的關係,發現甲基安非他命的使用時間和白血球端粒縮短不只具有相關性,很可能存在因果關係,意即前者會導致後者的發生。長期使用甲基安非他命帶來的是生理和心理的傷害與成癮,成癮行為的治療不能只依靠意志力與抗壓力,還需要醫療行為的介入與家庭社會的支持。此研究結果對使用甲基安非他命的危害提供了生理上的證據,期望可做為毒品防治、臨床處置、與相關公共衛生政策的重要參考。
雲林2百斤白豬困稻田…拉上驚見「1特徵」宰殺恐招厄運 人類轉世傳說曝
雲林縣一處稻田日前出現1頭200斤重的白豬,因陷入泥濘無法動彈,經警方聯繫村長及動保處到場,眾人耗費九牛二虎之力,齊心合作將豬隻順利拉上道路。警方透露,該豬隻為「五爪」,民間流傳五爪豬很可能是人轉世,如宰殺食用會帶來厄運,可能因此遭人棄養,目前豬隻已由動保處先行帶回。警方表示,斗南分局大埤分駐所警員陳志青10月13日上午巡經轄內豐岡村一帶時,突聽見民眾呼喊求援。經陳員前往了解,發現為1頭重約200斤白豬落入稻田中,且深陷泥濘已無法行動。陳員見狀,立即聯繫村長及動保處到場協助,經眾人耗費九牛二虎之力,齊心合作將豬隻順利拉上道路。在眾人觀察下,發現該豬隻為「五爪」,民間流傳五爪豬很可能是人轉世,如宰殺食用會帶來厄運,遂由動保處先行帶回。據悉,民間確實有「五爪豬」不能殺的習俗,主要是五爪豬的腳蹄異於常態,人們認為可能是人類轉世,便產生悲憫之心,給予放生,雖然吃了也不會有異狀,但還是會感到內心不安。豬肉業者透露,如果發現豬仔是五爪豬,就不會宰殺,公的會抓去放生,母的則留下當種豬,然而當母豬年紀大了,無法育種,有些養豬戶就會將其放生。警方提醒,五爪豬其實是一種多趾症,主要與胎兒時期的細胞分裂、遺傳或基因突變有關,希望大眾不要太過迷信,亦勿有棄養行為。
黑幫煉金術3/竹聯幫仁堂「超派」 么么親衛組「靜安會」崛起比拚
創立於1957年的竹聯幫是外省掛幫派之一,與天道盟、四海幫號稱台灣三大黑幫。竹聯幫規模大,內部不斷「細胞分裂」,最新堂口為「靜安會」,由於直屬幫主么么,實力資源相當受矚目,積極竄起同時,跟目前聲勢最火的「仁堂」弘仁會和明仁會大有比拚意味。近年道上公認竹聯幫「最派」社團莫過於仁堂,目前仁堂由第二任堂主許瑞弘麥可掌控,他輩分高,近年來成為牧師,已是半退隱狀態,實際主事人為綽號「小川」的陳啟鴻,仁堂下面有包括弘仁會、明仁會、育仁會、旭仁會、文仁會等。目前檯面上仁堂聲勢最大,其下派系包括弘仁會、明仁會、旭仁會,成員至少超過4千人。(示意圖/本刊繪圖組)其中,弘仁會最為特殊,1994年由麥可一手創立且兼任第一任會長,直到2006年他轉往大陸發展交棒給小川,目前第5任會長「小阿閎」林聖閎,號稱最派黑道的他也是小川三大心腹之一,其他2人分別為旭仁會會長瘋狗偉,以及明仁會會長、師大畢業並擁有碩士學位的「黑道學霸」林京葵。弘仁會目前幫眾超過1500人,明仁會也不遑多讓,年輕、好勇鬥狠、手段兇殘迅速在黑道竄紅,同時成為「少年仔」最想投靠幫派,曾有大老感嘆,「年輕人來來去去,甚至不認識」,也因為旗子太大「用公司名號搞完事就跑掉,臭名留在這」。而樹大招風,警方也將弘仁會及明仁會列為黑幫頭號掃蕩目標。除了仁堂外,竹聯幫最受矚目、最新崛起,全由總舵主么么親衛組成,打著「么么直屬」的「靜安會」,前年底浮上檯面;2名主要帶頭人為平堂「草莓」以及和堂「金哥」,靜安會近來傳聞以「先開槍再說」企圖打下一片江山,對照弘仁、明仁聲勢「扎眼」,大有拚聲勢、在幫內搶出頭的意味。 警方追查暴力討債案,循線逮捕明仁會副會長松鼠以及多名成員,發現堂口內有幅老虎圖,內藏明仁會抬頭詩。(圖/刑事局提供)近來靜安會較知名的案件,包括去年影星梁又南之子開夜店,卻遭靜安會成員找麻煩、賞巴掌。該會也接連牽扯毒品案,去年11月北市刑大在烏石港查獲一艘運毒漁船,搜出市值超過20億、約720公斤安毒,警方點名平堂和靜安會為主要販毒網成員,擴大向上溯源;而在這個月,北市警方又在靜安會會所保險箱搜出1公斤重的大麻。本刊調查,1980年代,竹聯幫著手將組織企業化,並在1982年陸陸續續設立最初的8個分堂,仁堂為其中之一,由綽號「小項」的項美華擔任堂主。 仁堂主要活動區域為北市中山、大安區,經濟來源為當舖、暴力討債、高利貸、工程圍標與經營賭場等,近年也介入搖頭舞廳,賺起毒品及走私軍火等不法生意。
中研院團隊首揭細胞「無合成分裂」…顛覆過去發現 登上《Nature》期刊
德國植物學家馮莫爾 (Hugo von Mohl) 在1835年首次觀察到細胞分裂後,過去180年來,大家只知道兩種細胞分裂方式,包括有絲分裂、減數分裂,透過製造新的細胞,讓生物體的發育、生長與繁殖成為可能。而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助研究員陳振輝團隊在研究斑馬魚發育時,意外發現另一種獨特的細胞分裂方式,其分裂過程不需要進行遺傳物質(DNA)複製,因此命名為「無合成分裂」,於今年4月登上知名國際期刊《自然》(Nature),並獲專文推薦。中研院細生所所長李奇鴻表示,此研究顛覆過去百年來的細胞分裂發現,有助於後續對其他生物體進行深入探究,進一步了解其詳細的細胞生理調控機制。細胞分裂的發生是所有生命的基礎,長久以來,科學家認為細胞分裂方式有兩種:第一,體細胞(如皮膚細胞、肌肉細胞、幹細胞等)要進行「有絲分裂」,1個母細胞分裂為2個具有相同染色體數量的子細胞,讓個體發育生長。第二,生殖細胞則透過「減數分裂」,將母細胞分裂成2個具有一半染色體數量的子細胞(如精子和卵子細胞),有性繁殖才有可能發生。陳振輝以斑馬魚為研究對象,長期深入探索生物再生過程的細胞和分子機制,研發多顏色活細胞標誌工具(Palmskin),用上百種不同顏色來標誌不同的表皮細胞,並能即時、高解析度追蹤斑馬魚體表所有皮膚細胞的動態行為。團隊意外發現,當斑馬魚在個體發育的特定階段,最表層的皮膚細胞──原被認為是不會分裂增生的體細胞,其單一母細胞竟然可以分裂2次,共產生4個子細胞,且這些子細胞皆不具有完整的母細胞DNA。然而,陳振輝一開始也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斑馬魚的皮膚細胞需要這樣分裂?而且分裂後的子細胞形狀變小也變扁?多年來與斑馬魚為伍的他,認為答案可能與個體發育成長所遇到的特殊挑戰有關。研究團隊利用一個數學幾何模型作為基礎,與本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許昭萍、顏清哲博士跨領域合作,進行細胞體積變化的定量分析,他們發現斑馬魚單一表皮細胞經過兩次「無合成分裂」之後,整體的表面積可增加6成。透過多顏色活細胞標誌(Palmskin),產生上百種不同顏色來標誌不同的表皮細胞,即時、高解析度追蹤斑馬魚體表所有皮膚細胞的動態行為。(圖/中研院)陳振輝表示,由於斑馬魚幼魚在特定的發育階段長得很快,體表面積需要快速增加。為了維持一個穩定的皮膚雙層結構,下層的表皮幹細胞以正常的「有絲分裂」來增生,但是上層已分化的表皮細胞恐已失去此選項,轉而進行「無合成分裂」。這種分裂方式能讓表皮細胞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能有彈性的快速延展,使生物個體有效率地增加體表局部面積,以維持表皮細胞穩定的覆蓋率。此為斑馬魚幼魚在特定發育階段所利用的應急策略。研究團隊表示,目前對「無合成分裂」的了解尚在初步階段。由於斑馬魚是脊椎動物,也是科學家研究個體發育、再生反應及人類疾病常用的模式生物,他們預測此一新型的細胞分裂方式,或許不只限於斑馬魚體表的表皮細胞,仍有待更多研究探索。陳振輝回憶,此篇論文的投稿時間已經是前(109)年底的事,由於顛覆大家過去對於細胞分裂的認識,初期就收到很多審查意見,「但不只審稿人有意見,我們自己也想知道是否還有其它可能的解釋。」一開始,陳振輝團隊原本只想觀察表皮細胞如何移動或脫落,沒想到卻看到此獨特現象,還以為會不會是研究工具出了錯,「怎麼跟教科書教的完全不同!」重複做了多次對照實驗。本論文第一作者陳潔盈,現為本院國際研究生學程的博士生,也在其中付出許多心力。面對長度僅約0.5公分的斑馬魚幼魚,為了反覆觀察其表皮細胞的分裂過程,她必須每12小時麻醉幼魚一次,小心翼翼地置於高倍顯微鏡下拍照,並且確定它在鏡頭下的姿勢每次都相同,結束後還得把麻醉後的幼魚喚醒,以持續進行活體實驗。像這樣的過程整整連續十天,重複循環多次。即使投稿歷程艱辛,團隊成員們興致勃勃,畢竟不是常有這樣的機會可以跟大家分享,「嘿,我想告訴你還有另一種細胞分裂方式的可能。」陳振輝笑說,原來在太陽底下真的能發現新鮮事。
治肺癌有新招!「基因剪輯」剔除腫瘤細胞 比標靶藥物更直接
標靶藥物是治療癌症的希望,但無論何種藥物最終都得面臨抗藥性的困境。榮陽交團隊成功在活體上利用基因剪輯技術,將一段致癌的環狀RNA(circRNA)基因剔除,證實這樣的方法可以抑制癌細胞生長,具有治療癌症的潛力。非小細胞肺癌佔所有肺癌的大宗,尤其肺腺癌更是台灣國人罹患的主要肺癌。科學家已經發現腫瘤細胞上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活化後,會啟動細胞內一連串的訊息傳遞鏈,造成腫瘤細胞生長、轉移。這樣的發現促使標靶藥物的出現,其原理就是藉著酪胺酸激酶來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活性,進而阻斷癌細胞生長的訊息傳遞路徑。在台攻讀博士的奈及利亞籍Afeez Adekunle Ishola,與陽明交大藥理所講座教授邱士華醫師、臺北榮總醫學研究部助研究員王夢蓮博士、臺北榮總胸腔部主任陳育民醫師,發現環狀RNA 190 (C190),透過ERK/MAPK這條細胞內的分子通道,可以將細胞表面的受體訊息傳遞到細胞核中的DNA。證實C190扮演了開啟癌細胞分裂、成長的重要角色。且C190可在血清中偵測到,並反映癌細胞當下狀態。這項發現讓C190可以作為診斷非小細胞肺癌的非侵入式癌症臨床診斷標記。進一步,研究團隊利用CRISPR/Cas13a RNA剪輯技術降低C190表現後發現,無論是在活體或非活體上都能降低癌細胞的分化與遷移,甚至抑制其成長。不僅再次證實C190基因在肺癌上所扮演的角色,也顯示基因治療合併RNA剪輯技術可以做為創新癌症治療的發展方向。這是首次利用基因治療合併RNA剪輯技術,剔除致癌的環狀RNA 190。有別於標靶藥物阻斷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利用RNA剪輯可以直接針對關鍵基因阻斷癌細胞的訊息傳遞。主持這項研究的邱士華表示,環狀RNA是眾多RNA的一種,過去認為它是RNA在轉錄過程中的副產物,不具備主要功能,但近來的研究已經推翻這種觀點。他說,榮陽交團隊過去的研究就已發現,肺癌末期病患的血液可測得較多的C190表現,而且有C190也意味著治療效果較差,C190與腫瘤大小、侵犯程度、新陳代謝、存活率等息息相關。這項發現發表於今年二月的《Cancer Research》。第一作者Afeez Adekunle Ishola就讀於中央研究院國際研究生學程(TIGP),今年已獲得陽明交大與中研院分子醫學博士,代表研究團隊對於國際研究人才的高度重視。這項研究除受科技部及教育部深耕計畫的支持外,亦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等單位合作,攜手建立跨國研究團隊合作的模式,增加台灣研究成果之國際能見度。
國際太空站出現「外星生命」 科學家嗨翻:人類殖民火星出現重大進展
伴隨歐洲人進入美洲的細菌,曾讓許多當地部落滅絕,但跟隨人類登上太空的細菌,卻因此演化出全新物種,這些在艱困環境中誕生的新生命,很可能替人類殖民火星、甚至未來的宇宙旅行提供重大幫助,而發現新細菌的地點,正是將在2030年底退役並「回歸」地球懷抱的國際太空站(ISS)。美國太空總署(NASA)去年在距離地球400公里遠的國際太空站上發現4種新的細菌菌株,且其中3種是「全新物種」,雖然科學家為證明生命可在太空中傳播,而將異常球菌屬(Deinococcus)散布在太空站外,且太空站上也有培養少量食用植物,在站內發現微生物不足為奇,但全新發現的細菌為近似羅氏甲基桿菌(Methylorubrum rhodesianum)卻又不同且未知的全新物種。研究人員也在名為IF7SW-B2T的細菌菌株上,發現與植物根、芽細胞分裂有關的生長基因,NASA科學家尼汀(Nitin Kumar Singh)與卡斯圖里(Kasthuri Venkateswaran)認為,這些新生命可能改變「太空作物」的遊戲規則,尤其是來回超過1年的地球–火星旅行,與未來的火星基地運作,勢必需要太空人身兼農夫培養作物,而能在太空站這類艱困環境中存活的細菌,很可能替作物種植的研究做出重大貢獻。然而,這項研究可能需要抓緊時間,因為國際太空站在2030年底退役後,就會墜回地球的海中。不過好消息是,人類已在太空站上培養並發現上千種細菌、真菌,當這些微生物被帶回地球時,或許能有更多新發現。而當年科學家散布異常球菌屬的研究也證實,微生物能在極端低溫與充滿輻射的太空中存活。
2021最貴保養品出爐!Valmont擠下各家頂級保養品,再推出要價近13萬的奢華安瓶套組!
頂級保養市場近幾年成長相當快速,在防疫天天戴口罩的年頭,許多人順勢省下彩妝的錢,集中火力攻保養,貴婦們更不計重本,砸重金長時間養膚!頂級保養品牌Valmont看準全球貴婦的消費力,今年再度推出業界最貴的頂級安瓶:屺麗鎏金御蜂聚效安瓶。這瓶要價12萬8000元的超級頂級保養安瓶,全球限量只有500組,台灣被分配到20組,據說VIP們已經摩拳擦掌搶購中。VALMONT屹麗鎏金御蜂聚效安瓶,全球僅獻500套。Valmont 屹麗鎏金御蜂聚效安瓶 128,000元 / 套通常肌膚白天的上午時是活動達到高峰的時刻,白天的肌膚為抵禦環境傷害,角質產生囤積,肌膚紋路細紋到了中午漸漸變得明顯,夜間19:00~23:00 是細胞代謝最活躍的時刻,越接近午夜,我們的細胞分裂達到巔峰,保養一定要趁著夜間黃金時段讓頂級成分好好注入,更能達到美膚的有感度。今年推出的屺麗鎏金御蜂聚效安瓶同樣針對日夜不同的需求設計,共有四個品項,白天先用【屹麗賦活緊緻菁萃】光感更新複方將光照傷害轉為光譜療法,逆轉環境傷害,就像全天候啟動隱形光療面膜,隱形幫肌膚充電與加碼保養。夜間三品項:首先先用【屹麗聚效煥膚菁萃】,在怕得病毒不能去醫美的日子,透過這道手續,讓人感受肌膚狀態變佳,晚上沉睡時,新一代三重複合酸煥膚菁華深入肌膚,然後再擦上 【屹麗賦活修護菁萃】,有如注入特級營養滴雞精般,最後一道就是 【屹麗鎏金御蜂聚效安瓶】,透過淬鍊 3 種青春濃縮菁粹,精準延緩時間對肌膚的傷害,讓肌膚感受變好的變化。
中秋不只有柚子! 「3水果」富含營養還能招好運
中秋節來臨,民眾除了吃月餅和柚子之外,其實還有不少時令水果可以好好品嚐,像是蘋果、水梨、棗子皆是不錯的選擇,除了果肉香甜多汁之外,還有豐富的營養;此外,這3種水果還隱含了吉祥的寓意,更能襯托中秋佳節,闔家團圓的氣氛。根據《TVBS新聞網》報導,蘋果有吉祥、平安的寓意蘊含其中,加上一年四季產量皆豐,不少人常會帶著蘋果到廟裡拜拜、祭祀,希望能取其平安之意,保佑家人平安健康。此外,蘋果含有豐富的植物性凝血素,可以刺激淋巴細胞分裂,亦能誘發產生干擾素,增強免疫力,對防癌抗癌有重大意義,且蘋果中富有蘋果酸,能散出體內脂肪,降低長痘痘的機率,有中醫師表示,蘋果還有養肝氣的功用,對人體相當好。中秋吃水梨,象徵把分離吃掉,永遠在一起。(圖/翻攝自百度)再來則是水梨,有傳言指出,若在中秋節吃梨就能分離吃掉,取其永遠團圓、永遠不分離的意義。此外,水梨含有豐富水分以及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元素,食用後不會累積太多熱量在體內,增加身體負擔;而中醫也將水梨視為珍貴的食材,水梨汁具有鎮定咳嗽,潤肺清火、補水潤燥的功能,能夠有效緩和喉嚨痛,還能夠祛痰,緩和喉嚨不適。最後是號稱維生素之王的棗子,由於棗子採收季節剛好在中秋之際,正好是闔家團圓的時節。而棗子中所富含的黃酮類物質,則利於維生素C保存,每100公克就有28到70毫克的維生素C,是西瓜的5倍、水梨的9倍、蘋果的20倍;此外,棗子也富有鉀、鐵等元素,建議民眾可多多食用,不僅能促進身體健康,還能藉其寓意招來好運。
剛撤件就轉往海外上市 仁新醫藥急籌資
仁新醫藥(6696)才自證交所撤件創新板上市申請案受到投資人關注,今天(1日)召開董事會,董事長暨執行長林雨新晚間宣布,正考慮以子公司Belite於日本、香港、美國、澳洲等地上市,作為募集資金、擴展融資管道及業務,推進臨床試驗、增強公司全球競爭力與知名度。仁新醫藥晚間近9時發布重訊,說明今日董事會決議通過以子公司Belite Bio Inc考慮海外上市之案,若Belite特別股股東全數行使轉換為普通股,仁新醫藥持有Belite80.10%。若再假設該子公司給與之認股權全數經執行轉換為普通股,仁新醫藥對Belite之持股比例將稀釋為66.88%。仁新醫藥今天罕見地以4千多字說明Belite上市案的緣由與規劃,董事長暨執行長林雨新表示,本次提請股東會表決Belite赴海外上市案,主要係因日前撤件台灣創新板上市申請案,預期短期內要在台灣資本市場取得較大規模之融資以支持子公司Belite推進其他,例如乾性黃斑部病變之臨床試驗有所難度。林雨新指出,若因無法及時籌措所需資金,導致開發延宕或是中斷,將可能錯過關鍵市場機會,因此擬啟動Belite赴海外上市之計畫以創造多元籌資管道,並根據上市櫃公司標準,提請股東會表決。若可於短期內獲得股東或特定人提供後續較大規模之臨床試驗資金,則Belite亦有可能不需啟動海外上市。林雨新也進一步說明,仁新目前研發進度最快之新藥LBS-008相關授權技術及臨床試驗資料均由Belite所擁有,先前Belite發行權益證券已致仁新對其持股比率最大可能降至66.88%。由於新藥開發之臨床試驗一旦啟動,若無資金完成則會前功盡棄,仁新目前僅LBS-008之研發進度較快,便是受限於集團之融資能力無法同時開展多個臨床試驗。仁新本次擬啟動Belite海外上市,亦是希望可以藉此減輕仁新對Belite之財務支持,讓仁新得以啟動,例如透過全癌症技術平台CDC7(Cell Division Cycle 7, 細胞分裂週期7)所開發的癌症新藥LBS-007之臨床試驗,CDC7是新一代的抗癌標靶,預計除急性白血病,亦可能應用於多種難以治癒的實質腫瘤,創造股東價值同時亦分散臨床試驗風險。
接種完高端肚子餓爆!醫分析「2原因」:打AZ、莫德納也是
高端疫苗於8月23開始施打,有許多民眾打完後感到巨大飢餓感,家庭醫學專科醫師王姿允表示除了高端之外,其實也有接種AZ或莫德納的民眾表示施打後有明顯飢餓感,她也分析產生飢餓感的2種原因。王姿允28日在臉書指出,許多民眾接種完高端、AZ或莫德納後有巨大飢餓感,有台大感染科跟重症科醫師分享是「心理壓力放鬆所致胃口大開」,而她則認為原因有兩種,一是「對疫苗的免疫反應使熱量跟營養素需求大增」,她指出雖然T細胞誘發抗體產生達到有效的保護力大約是2-3週後的時間,但每種疫苗裡面的酸、鹽、糖和乙醇等佐劑,對身體來說畢竟是個外來物,我們身體的巡邏員:嗜中性細胞(Neutrophile)或巨噬細胞(Macrophage)會警鈴大作,並對這些剛注入人體的異物,產生細胞激素的一連串反應,包括發燒、疲勞和肌肉疼痛;而這些先天性免疫,會增加反應期間對熱量、巨量營養素(蛋白質)和微量營養素的需求,包括發燒期間的基礎代謝會提升,巨噬細胞產生一氧化氮會需要精氨酸(arginine),維生素 A 和鋅調節細胞分裂等等,營養素對免疫細胞的增殖跟分化至關重要,所以會更容易感到飢餓。第二個原因則是「需水量增加」,王姿允表示疫苗引起的免疫反應會造成體溫的上升,連帶水份容易散失「而飢餓和口渴的生理狀態相近(暴躁、頭痛、感到虛弱),而且食慾跟渴慾中樞在大腦區域是同個位置,很多人常把「缺水」的訊號,誤認為「飢餓」,而進食的行為是想要從「食物中獲取水份」,辨別的方式可以在喝完500cc左右的水之後,再看看食慾是否有下降的感覺。王姿允表示,過去的研究也發現,蛋白質營養不良會影響免疫系統的正常發揮,要獲得最佳免疫結果,「營養」是關鍵,能夠支持免疫細胞的功能、啟動針對病原體的有效反應,也能在必要時快速解決不良反應並避免任何潛在的慢性炎症;因此她都會和學員說,打完疫苗後出現的肚餓實屬對疫苗佐劑成分的「正常免疫反應後的現象」,並非是什麼不良反應,只要多喝水、多補充優良的蛋白質跟纖維、補充微量營養素,都不用擔心疫苗的短暫飢餓感造成體重上升,而且也有助於接下來的抗體生成。
竹聯幫信堂開洗錢水房「烈火戰馬」 專騙大陸民眾得手近億元
桃園1名竹聯幫信堂吳姓大哥(23歲),近年開設詐騙洗錢水房「烈火戰馬」,集團專以假公安詐騙對岸人士,吳男為了躲避查緝,特別在高雄租下社區大樓當據點。刑事局經數月偵查,去年8月開始展開3波拘提搜索,查緝吳男主嫌等11人到案,初步估計洗錢金額約近1億新台幣。刑事局表示,接獲線報指稱有竹聯幫信堂成員經營詐騙水房,該水房以「烈火戰馬」為代號,在高雄地區四處流竄,每2個月就換1次據點,專替「假公安」詐欺機房從事轉帳洗錢;當被害人匯款到大陸的人頭帳戶後,以俗稱「細胞分裂」手法層層漂洗贓款,再透過第三方支付平台隱匿詐欺所得,總計洗錢約人民幣2000萬元,折合台幣近億元。警方從去年8月起陸續展開3次行動,陸續逮捕吳男等11人到案,並搜索查扣犯罪聯絡用行動電話、電腦主機、無線WIFI分享器、手機訊號遮斷器、U盾、大陸網卡及贓款新台幣185萬8000元等證物。初步調查,吳男以每筆贓款抽取5到7%手續費,粗估獲利超過500萬元,訊後依違反《洗錢防制法》、《詐欺》、《組織犯罪條例》等罪嫌送辦。檢察官複訊後,主嫌吳男獲5萬元交保候傳,徐姓、鍾姓幹部遭到收押禁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