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織公會
」 莊燿銘50歲富綢新思路2/大稻埕是超級業務的產地 莊燿銘在百年老街走跳超過30年「從杜拜到世界紡織展」
「以前的迪化街,每條大街小巷都有布莊,中盤會來批發布料、消費者到這裡裁布做衣,現在還是很多有意思的小店。」絲織公會理事長、台灣富綢(台富,1454)董事長莊燿銘現年63歲,他在大稻埕走跳超過30年,跟這個歷史超過百年的街廓相比,他笑說自己算是資淺。大稻埕、迪化街是台北歷史悠久的商業區之一,日據時代起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光泉汪金來、養樂多陳重光、中信辜家、六福集團莊福、台南紡織吳修齊、統一集團高清愿、聯華食品李國衡、義美高騰蛟等,都是在此地從小學徒開始歷練成超級業務;中和紡織、宜進集團、宏益纖維…,也是在這裡發跡,到現在仍能看到不少「起家厝」。到了莊燿銘的年代,他的舞台變成全世界,生於台南的他30多年前來到迪化街,進入父親參與投資的台灣富綢。「進公司不到半年就跟前輩,拖著裝滿樣品、半個人高的超大皮箱,跑遍中東5國、一個半月後才回到台灣。那個年代業務都是這樣跑出來的。」「我們第一個去的國家是杜拜,那時可沒這麼紙醉金迷。」莊燿銘津津樂道地回憶,第一個客戶是約旦人,談的訂單是褲料,迄今中東仍佔富綢近3成的出口營收。老迪化街景。(圖/報系資料照)工作三年後,莊燿銘到美國紐約羅徹斯特理工學院(Rochester Instituteof Technology,RIT)讀工業設計碩士,畢業作品是一件可以變換成櫃子、CD架、桌子的可拆卸式多功能組合家具,色彩亮麗且堅固,教授還一度建議量產販售。不過,莊燿銘返台後,選擇回到紡織業,但產品設計概念讓他更懂得從客戶需求出發。為了服務客戶,富綢30多年前就引進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如今已更新到第三代,可即時地串接客戶需求。雖然AI助力大,但「見面三分情,我還是要參與世界各大紡織展」,莊燿銘說。對於坊間不時傳出,「台灣富綢」要與另一家紡織上市公司「大宇(1445)」合併的傳言,莊燿銘笑說,「這個消息已經傳了20年,起於台灣富綢、大宇以前是同一個董事長,不免讓市場產生聯想。」事實上,大宇紡織於1969年成立在迪化商圈西寧北路上,四年後,創辦人張哲生與友人合資成立台灣富綢,公司就在大宇隔壁,80年代莊燿銘父親參與投資富綢;此外,兩家也互相投資,大宇持股富綢13.63%,富綢持有大宇股權13.7%,過去數十年來,兩家公司董事長由張哲生與張煜生兄弟相繼擔任,直到去年張煜生自富綢及大宇退休,兩家「關係人」身分才正式解除。莊燿銘認為,雖不少紡織公司都是公開上市櫃,仍有家族傳承觀念,應該適時開放專業經理人,這也有利公司永續經營,而他的兩個孩子一位在美國家具公司做行銷,一位在大稻埕開茶館「ASABANTEA」,對於兒子們的未來,這位紡織老爸不設限。莊燿銘的大公子莊子德擔任ASABANTEA主理人,父子倆都在大稻埕工作。(圖/取自臉書)
50歲富綢新思路1/這家紡織老廠連13年發股利 董座不怕碳+數位焦慮「AI部署像給工廠吃維他命」
紡織行業經營持續面臨挑戰,近年有的轉型房地產活化資產,有的借殼賣出,甚至鬧經營權紛爭,而50年前從大稻埕起家的台灣富綢(1454)一連發13年股利,在去年庫存陰霾中持續發出0.25元現金股利,相較無法獲利的同業實屬不易,還老驥伏櫪,續推新仿毛彈性機能布料品牌ElasLana,要搶攻全球都會休閒市場。CTWANT記者日前專訪台灣富綢董事長莊燿銘,他親訴這間股本只有13億,生產基地堅守台灣、在海外沒有設廠,去年營收18億元、年增14%,不靠業外收入堅守紡織本業,且一連13年合計發放4.26元股利的亂世生存本領。富綢創辦人是張哲生、1973年成立於大稻埕,「那時候人造纖維技術剛出來,織成的布料光亮輕薄,像富貴人家才用得起的蠶絲綢緞一般、就叫『富貴綢』公司的名字也是這麼來的。」莊燿銘告訴記者,富綢創辦人在80年代拆分事業,原在台南經營布行的父親入股,莊燿銘從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後,在1989年進公司、從業務開始歷練。「公司用兩項產品起家,一是西裝內裡布『塔夫塔(TaffetaFabric)』,這也是富綢的英文名字;另一個是能做成傘布的『春亞紡(Pongee)」』,後來延續發展出的『緹花』令富綢成為台灣三大緹花廠之一,品質不輸日本和服」,莊燿銘表示。台灣紡織業在70年代是出口創匯尖兵,大好光景在2000年後變調,2001年紡織品出口金額126億美元、去年僅剩88.4億美元。遇上中國扶植紡織業、東南亞發展輕工業,加上國際品牌客戶要求赴越南設廠,台灣紡織受重創出口銳減,「台灣織機在2000年有4萬台,現在不到2萬台,產量規模減少。」莊燿銘形容,存活下來的紡織業找到了第二春,就是能「讓人穿了好舒服」的機能性紡織品。台灣富綢廠房外觀有歷史感,廠內乾淨清潔且自動化程度高。(圖/取自臉書)台廠如何掌握機能性紡織纖維製造技術?莊燿銘分析,關鍵在於台灣自有纖維開發能力、又與終端客戶有很好關係、且保留上中下游完整供應鏈,不只是做代工,更以策略聯盟方式緊密連結。「快時尚崛起,電商改寫紡織生態,每個人都要穿出自己樣子,商品越來越分眾,生產彈性化更重要。」他解釋,台灣最大優勢是提供一條「價值鏈」,像富綢這類中型紡織公司,有加工絲廠、織布廠能一條龍研發各式布款,可為客戶提出一系列解決方案。此外,富綢採取客戶多元化策略,避開重壓單一客戶的風險。「每個客戶對營收貢獻5%,多元分散」,莊燿銘說,因為一半以上客戶來自日本,富綢的產品貼著市場趨勢走,從中高價位、正式服裝,走向輕薄、抑菌,近5年進一步從細丹尼及纖維材料變化下功夫。「這趨勢在311大地震後(2011年)更明顯,之前日本上班族出門都是西裝革履,近10年來他們漸漸不繫領帶、穿著訴求輕便簡約,高機能性、仿天然纖維,針織流行告一段落,最近又開始流行起梭織。」去年由總經理接掌董座大位的莊燿銘,在匯率、疫情、物流大亂、疫後通膨原物料飛漲下,猶能一連13年發股利未間斷,去年再度發出0.25元股利。面臨新的減碳任務,莊燿銘今年更訂下「紗、織、染整條供應鏈合起來,兩年目標減碳2萬噸」目標。「工廠將過去高耗能設備轉換成低耗能、拉高潔淨能源使用比例、使用低碳原料、生產效率更高,光是一套5台、新型日本TMT假撚機就1億5000萬元,還有機連網、AI自動排程、自動驗布、生產數據優化管理、瑕疵原因分析、提高良率等全面數位建置等,2年來累積資本支出上億元。」這一本帳,莊燿銘清楚數算。身兼絲織公會理事長的莊燿銘更能體會,中小型紡織同業的「碳焦慮」、「數位焦慮」,「像是更換鍋爐,一套都是上千萬,未來若被要求使用綠電又需要更大投資與成本,紡織業者若屆臨退休、下一代沒意願接棒,『看不到未來』的情況下,很容易有收掉的念頭。」對於同業的焦慮,這位紡織老將給了一個心法,「不是為科技而科技、為減碳而減碳,背後思考很重要」,莊燿銘形容,「AI部署,像給工廠吃的維他命,讓老公司循環運作更順暢。」經驗老練與老客戶關係緊密的富綢,今年6月底富綢50歲生日晚會上,還發表結合纖維的彈性與羊毛舒適感的新布料品牌ElasLana,依然保有新創公司的充沛活力。
絲織公會1600人艋舺健行 莊燿銘:迎碳交易新任務
今(23)日絲織公會舉辦年度健行活動,以萬華艋舺地區為主軸,近1600位紡織產業人士參加;絲織公會理事長莊燿銘表示,疫後解封人氣出籠,隨旺季來臨、通膨逐步和緩,期待業內下半年復甦表現,加上「臺灣碳權交易所」即將成立,也有協助業內「減碳」、「了解碳權」、「固碳」等任務需要跨產業合作推動。莊燿銘表示,「2023年絲織業健行暨聯誼摸彩活動」回溯艋舺地區這個紡織的起源地,百年古蹟和人文累積,反映紡織業是個有歷史的產業。從龍山寺捷運站出發,為使參加的絲織從業人員能深度了解萬華的前生與今世,安排了「新富町市場」、「剝皮寮」、「龍山寺」、「青山宮」、「清水祖師廟」、「西本願寺」、「中山堂」及「府城北門」等,幾乎涵蓋了萬華的著名信仰寺廟和地方小吃匯聚的地方及特色商街。艋舺地區的開發是陳賴章率領福建泉州鄉民於1709年至此開墾,因擁有新店溪、大漢溪匯流成淡水河河運的便利,可與福建泉州、廈門等大港口對渡之優勢,加上新店溪與大漢溪中上游廣大流域豐富的物產,發展成北臺灣最重要的政經文化中心,素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美稱。由於移民社會對原鄉信仰的依賴,寺廟古蹟特別多,包括龍山寺、青山宮、清水祖師廟、天后宮、學海書院等,都是每個人日常精神與信仰依託的處所;其次是因人口眾多也成為地方小吃匯聚的地方,如華西街,梧州街,西昌街,廣州街等夜市小吃更是讓人讚不絕口,二十幾年前的龍山寺市場更是台北小吃的代表;其三是特色商街多─龍山寺旁青草巷、佛俱街、大理服飾街及鳥街等連貫整個中萬華,豐富的歷史層次感在這兒一覽無遺,除吸引國人流連造訪,外國遊客絡繹不絕。此外,經濟部主辦、委託紡拓會執行的「2023年度紡織品整合行銷與商機開發計畫」近期展開,依「戶外運動」、「都會休閒」、「安全防護」3項主題商機群組,各遴選12家,共36家業者由紡拓會進行國際行銷輔導,強化市場開發能力,預估帶動約7500萬美元規模商機。
核二除役戰1/用電大戶高喊「延役+分階段調漲」 4月漲電價將拉高通膨「半年轉嫁客戶」
儘管民間出現訴求核二廠延役聲浪,但在政府「減核」既定政策下,核二廠2號機將在3月14日除役、不再發電,預計2025年核電歸零,面對能源轉型,電價勢必要調漲,對企業界而言,電價能夠轉嫁給客戶,最大的憂心是電力不穩定。不穩定的電力結構,對於產業發展、民生造成影響。能源經濟學家梁啟源建議「核2延役」,2018年公投通過以核養綠,繼續使用核電具有民意基礎,若國會同意,每年對台灣總發電量供應佔比超過3%的核二可繼續發電;台灣核電廠2014-16年運轉品質,在世界31個有核電廠的國家排第6名,超越日本、美國。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新春時也曾公開呼籲,核電廠延役、降低電價漲幅。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盼核電廠延役、降低電價漲幅。(圖/侯世駿攝)不過,能源轉型為既定政策。目前核電佔台灣總發電量超過10%,政府已規劃2030年再生能源比重將達30%、燃氣50%、燃煤20%,這次核二廠2號機除役,將減少電力供給3%、76.6億度,發電結構改變、考量去年台電虧損2675億元,經濟部將在三月下旬召開電價審議會。經濟部長王美花指出,電價上漲考慮面向為台電穩健經營,同時兼顧民生、物價穩定等。目前傳出方向為「產業、民生雙漲」,民生用電500度以下將凍漲,500度以上調幅逾3%,1,000度以上用戶則可能漲幅超過10%。也就是說,四月電價漲定,首當其衝的是中小企業,及鋼鐵金屬、紡織、水泥、皮革服飾等低利潤產業。面對電價調漲,法人估計對台積電這樣年營收超過2兆的企業,電力佔總成本比例不到淨利十分之一,記者訪問一家年營收約20億元的上櫃傳產公司,高層指出若是成本墊高,因為產品具競爭力,大約半年就可轉嫁給客戶,「造成影響不大」。絲織公會將協助會員努力以節能減碳、淨零碳排的解決方案優化製程。圖為弘裕紡織廠。(圖/陳柔蓁攝)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李育家向CTWANT記者表示,希望電價能分次調漲,並搭配補助方案與節能教育,「希望顧及產業本身也在進行升級。」針對四月調漲電價,絲織公會向本刊表示,「電價去年才漲15%,今年又繼續漲,今年還在去化庫存,成本增加恐對獲利造成影響,公會將協助會員努力以節能減碳、淨零碳排的解決方案優化製程。」有權參加電價審議會的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說,政府態度是電價這次一定會調漲,但希望考量漲幅、範圍,通膨也對基層民生造成壓力,他爭取越弱勢產業不要被漲到,500~1000度用戶不要調漲。
紡織業踢世界盃2/靠著「逐單生產」撐過疫情通膨寒冬 「紡織春燕明年第二季現蹤」
儘管今年世界盃將創下史上最多觀賽人數紀錄,原定11月25日歐美年終購物大型促銷活動「黑色星期五」,提前11月7日開跑,折扣打到5折以上,但衣鞋消費庫存去化力道仍虛,運動品牌大廠NIKE、ADIDAS股價嗨不起來,台灣紡織供應鏈已預做準備,「紡織產業春燕明年第二季現蹤」。回首2022年,台灣中部最大型布廠弘裕高層心有餘悸地告訴CTWANT記者,「今年第二季,紡織業訂單突然消失了,這是通膨導致的,先是品牌廠觀望市況,後來影響到消費者信心」。儘管國外成衣買氣虛弱、庫存仍居高不下,「銷庫存大約半年後,客戶會開始補貨,訂單就會回來」,一家小型紗線業者根據經驗樂觀研判,「今年也不是最糟糕的情況,之前2000年經濟泡沫、2008年金融海嘯都撐下來」。國外品牌大廠積極去庫存之際,訂單回補了嗎?絲織公會理事長、富綢董事長莊燿銘認為,「目前還沒看到品牌大廠積極的回補訂單,主要是升息循環還沒結束,這令消費者購買力下降。」但他謹慎樂觀地說,「預期明年下半年消費者將有餘裕添購新衣!」今年「黑色星期五」購物促銷日,商店打到骨折,圖為美國加州洛杉磯一家商場。 (圖/新華社)「現在是紡織業的景氣谷底」,莊耀銘觀察絲織公會近300家企業會員的營運實況,強調業內受傷不大,「因台灣紡織業已經在10多年前由計畫生產改為逐單生產,能夠快速對客戶情況反映,現在品牌多是往後延分批、分散下,情況很挑戰,但我們能夠做到」。國外包袋品牌愛用的的弘裕,早在疫情前,就將工業用布產品延伸到戶外家飾布有成,「那些畢竟佔營收很小部分,還是一般規格產品量比較大,才能夠維持工廠稼動率的」,疫情爆發後訂單銳減的非常時期,弘裕改以高彈性接單應戰,策略是提前準備好,客戶一下單就搶在一週內出貨,「不然他們就會跑去找別人買」。紡織代工廠營運受制於國外客戶銷量及庫存,那麼台灣本土品牌呢?以戶外機能性用品聞名的歐都納(ATUNA)董事長程鯤告訴CTWANT記者,疫情這三年來內需表現不理想,「尤其去年三級防疫,連到海邊玩水、到山裡爬山都要戴著口罩,緊繃的氣氛讓人們降低出門意願,更不用說買新戶外裝備和衣服了」。疫情期間,程鯤將國內65家門市關閉了兩家,並在公司內部設計OMO(Online Merge Offline,虛實整合)架構,優化數據管理系統,「之前忙著衝業務沒時間做的,我們現在來處理,疫情間也改變消費者購買行為,電商成長很快」,歐都納這個30年品牌趁機數位化轉型,「準備好了,景氣回來營收自然有表現」。多位百貨高層不約而同表示,如果景氣回來,消費者會先採購的也是衣服,「最近國門開放,服飾消費成長率明顯,因為消費者想穿新衣出國玩」,紡織春燕終究會到,且已經顯露徵兆。弘裕是中部最大布廠,在疫情間展現高韌性,圖為董事長葉明洲。(圖/ 報系資料照)
「這一波春燕會晚一點」 絲織公會千人疫後造訪百年貿易重鎮大稻埕
昨(6)日上午是台北冬日裡難得的好天氣,絲織公會舉行一年一度的「絲織健行」,聲勢浩大,造訪大稻埕,隊伍從大龍峒綿延到大稻埕,當地居民驚呆了,「好久沒有一次這麼多人來這裡」。聯華食品的起家厝在迪化街。(圖/陳柔蓁攝)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台北科技大學紡織系暨分子科學工程系系友會、台灣產業用紡織品協會及中華民國紡織品國際研發交流協會共同主辦2022年絲織業健行暨聯誼摸彩活動,這次健行路線深度漫遊大龍峒、淡水河及大稻埕,全程共約5公里,參加人數逾1,650人,在疫情肆孽後,再度展現紡織業生氣蓬勃,充滿活力。儘管因為通膨斲傷消費力道,導致紡織景氣還未明朗,這支紡織業大軍士氣高昂,絲織公會理事長、富綢董事長莊燿銘壓陣,指出「這波的春燕會晚一點來,大約明年第二季,現在谷底,這是我們展現產業韌性的時候」。「大稻埕在19世紀初是台北貿易最鼎盛的地方,交易量佔了北部2/3」,絲織公會顧問王能賢介紹,極盛時期在貴德街有五、六十家茶行,成為台灣最大的茶葉交易中心,出口值佔當時台灣的三分之二,清領時期劉銘傳從基隆到新竹的台灣第一條鐵路、日治時代淡水到台北的鐵路,都行經此地,南北貨、中藥、布匹批發業等,各行業在此集散。最新流行的印花布、洋裝款式,掀起台灣服飾革新,大稻埕成為台灣紡織工業流行櫥窗。王能賢介紹,「台灣早期茶葉、布商都在這裡做生意,許多紡織上市公司、食品都在這裡發跡,並帶動台灣後續電子產業發展,同時也帶動人文薈萃」,如台南幫侯雨利、吳修齊家族,統一集團高清愿、新光集團吳火獅、東帝士陳由豪、中信辜家、義美高騰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