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帳順差
」 美國 台灣 央行國人瘋出國!觀光財狂送海外 Q3旅行收支逆差首破千億創新高
出國真的比國旅好玩嗎?國人瘋出國,觀光財狂送海外,中央銀行20日公布,第3季國際收支經常帳中的旅行支出(國人出國)高達62億美元,但旅行收入(外國人來台)卻只有25.1億美元,逆差(錢進海外)高達36.9億美元(約新台幣1167億元),不只首度飆破千億,更創新高紀錄,台灣觀光競爭力堪虞。疫後報復性旅遊噴發,國人瘋出國,對比國旅費用高昂,更有民眾戲稱「去墾丁比去沖繩還貴」,造成觀光財大量外流。根據統計,史上三大旅遊收支逆差都在解封後,居冠的是今年第3季36.9億美元,其他為2023年第3季的17億美元、2024年第2季的25.5億美元。央行經研處表示,主因是出國與來台旅客有落差,觀光署統計,第3季出國旅客高達448萬人次,已回到疫情前水準,反觀來台僅173萬人次,幾乎只有疫情前的6成,當然有些是因為天災的關係,促使國外旅客來台減少,但也使觀光財呈現出巨大的收支落差。面對觀光財大量外流,觀光業者指出,除疫情造成國人「悶壞了」,大舉出國,最重要的還是台灣缺乏整體觀光戰略,一方面拒陸客來台,一方面又難以拿出觀光亮點,導致非陸籍旅客也興趣缺缺,若不能儘快改善,就只能看著國人「崇洋媚外」,一直往國外跑。整體國際收支方面,第3季經常帳順差274.8億美元,金融帳淨資產增加245.0億美元,國際收支順差16.1億美元。經常帳方面,商品貿易順差291.7億美元,較上年同季減少19.5億美元,主要係出口引申需求帶動廠商備料擴增,致進口增額大於出口增額。金融帳方面,第3季直接投資淨資產增加80.1億美元,其中居民對外直接投資(投資海外資產)淨增加106.6億美元。累計2024年前3季,經常帳順差798.3億美元、金融帳逆差680億美元,國際收支順差67.4億美元。央行解釋,經常帳有順差的國家,如日本、新加坡、南韓、德國及台灣等,金融帳多呈逆差。
台灣去年對外淨資產1.7兆美元創新高 央行:主要是「這原因」
中央銀行14日公布2023年底國際投資部位,對外淨資產部位達1兆7353億美元,改寫歷史新高,並續居全球第5大淨債權國。在股市火熱、市值上漲帶動下,2023年底台灣對外資產總額計2兆9095.7億美元,較111年底大增2470.4億美元或9.3%,創歷史新高。央行官員說明,2023年國際股市熱絡,去年除陸股及港股下跌,主要市場都呈現上漲,美股那斯達克狂漲43.4%、道瓊漲13.7%、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64.9%,台股也強勢攻高、大漲26.8%。據央行統計,去年底台灣對外資產總額2兆9095億美元,年增9.3%,主要是國內保險公司國外債券及股價上揚導致。近一步觀察對外資產結構,因供應鏈重組,帶動台廠赴海外投資,台積電等大廠海外擴廠,使台灣對外直接投資達5001億元,創歷史新高,而去年台灣對外證券投資也創新高達1兆3858億元,同創新高。對外負債方面,也重返1兆元之上,總額達1兆1742.7億美元,年增18.5%,則為歷史次高水準,同樣因為外資所持台股價格上揚的所致;其中外資來台直接投資1365億元創新高紀錄,而外資來台證券投資7109億元則為史上次高。由於對外資產高於負債,兩相互抵後,國際投資的淨資產部位增加至1兆7353億美元,年增639.2億美元或3.8%。央行提供2023年底全球國際投資部位淨資產排名,主要淨債權國除台灣外,前四名國家或地區依序為日本(3兆4378億美元)、德國(3兆2046億美元)、中國大陸(2兆9082億美元)、香港(1兆7846億美元),多是經常帳順差國家,台灣位居第5,顯示台灣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參與程度相當高。央行官員說明,台灣是出口導向的經濟體,長年呈現經常帳順差,對外淨資產增加,可說是必然結果;隨著全球金融整合度提升,國人對外投資、外資來台投資規模都持續往上走,意味台灣對全球金融的參與程度持續深化。另一方面,因國外收入大於支出,對外淨債權也必然增加。
穆迪:台灣銀行體系風險低 維持我主權信評Aa3「連3穩」
台灣中央銀行上周五(15日)表示,信評公司穆迪(Moody’s)14日公布最新報告,對台灣主權信用評等維持Aa3,並維持展望為穩定;我國肯定央行貨幣政策表現也續獲國際信評肯定。穆迪發布報告指出,台灣為小型開放經濟體,易受外部衝擊而干擾其總體經濟與金融穩定;不過央行透過評估貨幣數量、通膨預期、匯率及其他變數,在維持總體經濟與金融穩定上表現優異。報告中也提到,央行的彈性匯率制度,進一步支撐面對外部衝擊的緩衝能力,且充裕外匯資產,也有助央行維持外匯市場秩序及金融市場穩定的法定職責。穆迪指出,台灣央行為因應過去兩年間出現的通膨壓力,自去年3月以來多次調高政策利率,合計升息75個基點,截至今年11月為1.875%,顯見相關政策在穩定通膨相對有效;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自俄烏戰爭以來,平均維持在2至3%之間,低於其他類似評級的經濟體。穆迪並強調,台灣的銀行體系風險低,主因銀行對批發性融資(wholesale funding)之依賴有限,且本幣存款基礎穩定。整體而言,銀行體系資產品質良好、流動性充足,且存款來源堅實。報告亦指出,台灣有充裕外匯存底且外債負擔較小,加上過去20年來持續的經常帳順差,累積龐大淨國際投資部位,因此使台灣的外部脆弱性風險極低。信用評等(credit rating)是指信用狀況或償債能力之評等。一般提供此種資訊服務之公司即為信用評等公司,知名國際三大評等公司,有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穆迪(Moody’s)以及惠譽(Fitch)。其中,穆迪去年9月將台灣評級展望由「正向」下調為「穩定」後,已連三次維持「穩定」。
台灣才是匯率被操縱國? 楊金龍:我滿同意的
美國財政部8日發表外匯政策報告,台灣續列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9日在立院備詢時指出,台灣在美方的3項監控標準中符合2項,這與近年的貿易結構有關,「在一段時間內」很難扭轉,暗示恐成為常態,但不必擔心被美方制裁。立委詢問若匯率並非央行能主導,台灣根本不是匯率操縱國,而是「被」操縱國,楊金龍也同意這項看法。根據美方標準,列為匯率操縱國必須符合以下3項條件,首先是美國商品貿易順差超過150億美元以上,第二,經常帳順差對GDP比率逾3%或依美國財政部模型估算其經常帳缺口對GDP比率逾1%,第三是淨買匯金額對GDP比率逾2%,且12個月中有8個月(含)以上為淨買匯月數。台灣因符合第1、2項,被列入觀察名單。楊金龍表示,因為美中貿易衝突,近幾年美方資通訊需求旺盛,使台對美順差增加;至於經常帳順差與國內超額儲蓄是一體兩面,這幾年都超過美國檢視標準。而美國較在意淨買匯金額,也就是央行阻升情況,台灣近兩年沒有阻升新台幣,這部分美方無疑慮。楊金龍解釋,經常帳順差占GDP要降到3%以下非常困難,恐怕要到「很久很久以後」,而我國過往對美順差均在150億美元以下;美中貿易衝突後,美國對台資通訊產品需求很大,因而導致順差大增,美方可接受順差不全然是台灣單方因素,而匯率問題,「美國沒有對我們指責」,所以不擔心制裁問題。立委郭國文提及,是否意味台灣被美國列為觀察名單可能成為常態?楊金龍坦言,短時間內要脫離這兩項標準不易。郭國文說,台灣對美順差是因貿易戰引起,如今美元強勢、新台幣又一直貶,台灣根本是匯率「被」操縱國,這段發言讓楊金龍頗有共鳴,不斷點頭稱是,笑著回應:「我滿同意的。」至於景氣與物價問題,楊金龍說,今年經濟成長率(GDP)可保1,應在1%至1.5%之間,明年受到基期以及出口慢慢好轉,以及投資增加、消費維持動能等影響,會比今年來得好;至於物價因政府採行實務面供給措施,雖然近期因颱風導致蔬果及外食上漲,但台灣通膨相較其他國家溫和,明年CPI應會再下滑。
美財政部公布匯率操縱報告 「台灣等7國列觀察名單」央行回應了
美國財政部日前公布半年度匯率政策報告(檢視期間為2022年全年),雖未將任何貿易對手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惟將中國大陸、南韓、德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瑞士及台灣列為觀察名單。對此,中央銀行表示,因台灣對美國商品及服務貿易順差為510億美元及經常帳順差對GDP比率為13.3%,觸及2項美方檢視標準,所以才被列入觀察名單。據了解,美國財政部每年4月、10月都會向國會提交「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外匯政策報告」,觀察主要貿易夥伴是否藉由匯率政策對美進行不公平貿易。美方的匯率政策報告共有3項檢視標準,藉以評估20個主要貿易夥伴是否過度干涉匯率,若符合條件就會被視為匯率操縱國,美國有可能會採取相關制裁措施。本次美國財政部匯率政策報告之3項檢視標準分別為:對美商品及服務貿易順差逾150億美元;經常帳順差對GDP比率逾3%或依美國財政部模型估算該經濟體有龐大經常帳缺口;淨買匯金額對GDP比率逾2%,且12個月中有8個月(含)以上為淨買匯。對此,央行今(17日)表示,本次匯率政策報告因台灣對美國商品及服務貿易順差為510億美元及經常帳順差對GDP比率為13.3%,觸及前2項美方檢視標準1 ,爰仍被列入觀察名單;而同期間本行淨賣匯130億美元(約GDP之1.7%),以及淨買匯月數小於8個月,均未觸及第3項美方檢視標準。央行強調,本行與美國財政部溝通管道順暢,未來雙方仍將在良好的互動基礎上,持續就總體經濟及匯率政策等議題進行溝通。
我國出口持續呈負成長 Q1經常帳順差跌至190億美元創疫情來新低
全世界景氣不佳,中央銀行上周五(19日)公布我國第一季國際收支,由於出口減額大於進口減額,經常帳順差較去年同期減少122億美元,至190億美元,創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的近3年新低。不過,金融帳淨資產增加(淨流出)121.9億美元,使國際收支順差來到47.2億美元,為近8個季度來次高,僅次上季。根據央行統計,第一季經常帳順差190億美元、金融帳淨流出121.9億美元,分別創下2020年第二季與2021年第四季以來新低,央行準備資產隨外匯存底成長而增加47.2億美元,顯示我國出口因新冠疫情紅利不再。央行說明,第一季經常帳順差較去年同期大減,122億美元,主要是因商品貿易順差120.3億美元,年減80.3億美元。由於全球景氣趨緩和廠商去化庫存效應,出口持續呈負成長,而進口也因國際原物料價格下跌和出口引申需求疲弱而減少,整體則是出口減額大於進口減額。金融帳方面,則是連51季淨流出,累積7436.9億美元。因聯準會升息的磁吸帶動,海外投資收益提高,證券投資淨流出179.5億美元,其中居民對外證券投資增加264億美元,主因銀行投資國外債券。金融央行則說明,第一季台股本益比偏低具吸引力,吸引外資進駐,非居民證券投資淨增加84.5億美元,整體證券投資淨資產增加179.5億美元。不過,央行強調,服務收支逆差為疫情前的常態。經常帳順差國家,金融帳淨資產多呈增加,表示該國資金淨流出,經常帳有順差的國家如日本、南韓、瑞士、德國等,金融帳淨資產多呈增加。
美國財政部公布 台灣「符合匯率操縱國」
美國財政部16日公布的外匯政策報告顯示,台灣符合匯率操縱國條件,另外也包括越南及瑞士,而美國財政部官員也表示不會點名任何國家操縱匯率,會再與各國央行進行詳談。對此,央行官員也表示會和美國持續進行溝通。其實去年12月,台灣就已經被納入觀察名單當中,而距離上一次被列入已是數年前。(圖/翻攝華爾街日報)日前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若是被列為操縱國,會先和美國進行談判,將主張因受到美中貿易爭端、疫情期間屬特殊情況以及美國實施無限量QE,3項指標不適合在這段期間運用。匯率操縱國指的是政府透過調整持有的不動產和外匯儲備等財政手段,以干涉匯率的波動,通常是為了控制通貨膨脹來調整市場物價,好保證出口貨物能保有國際競爭力,以促進國家經濟發展;但政府對於匯率過多的干涉,在全球市場來說反而會產生不公平的貿易現象,也就容易被評斷為「匯率操縱國」。在美國國會制定的標準中,匯率操縱國必須符合3項條件:一,貿易夥伴對美貿易順差超過200億美元;第二,經常帳順差金額佔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超過3%,第三,貿易夥伴持續性單向干預外匯市場,並且年度內重複進行淨外匯購買金額超過GDP的2%。
「新台幣28元將成新常態」 梁國源:央行不需大干預
新台幣升值將成新常態。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國源23日表示,新台幣今年來處於內外夾攻的局勢,台灣基本條件強力支撐,且美元指數偏弱,與各主要貨幣對美元的升貶幅度分析,台幣今年是最強的,今年第三季出現最大的升值力道,估計第四季會更強,及至2021年底,新台幣對美元匯率都偏強,「28元將成新常態」。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23日修正2020年美元兌新台幣匯率均價預測至29.65,並預測2021年均價為28.93;季度估值部分,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均價2020年第三季29.3元、第四季約29.05元,2021年四個季度的平均匯價,估測分別為29元、28.95元、28.9元、28.85元。梁國源說,元大寶華的估值較國際市場共識已來得低一點,因為觀察到央行今年來都有進場調節痕跡,實際上新台幣名目有效匯率指數值並未偏離中線太多,央行理應不需作太大干預,「央行會有調節,也會有節制」。澳盛銀行23日發布經濟研究第四季報告也指出,新台幣匯率自今年第二季開始急劇走升,第三季以來台幣走升是受到人民幣偏升所拉扯,「新台幣任何進一步的升值,都是溫和的」。該行經濟研究團隊認為,全球資金8月以來淨流出亞洲新興市場,只要亞洲經濟復甦,外資隨時會回頭,隨時會推升亞幣,估新台幣匯率2021年初就會突破29元。梁國源表示,匯率預測非常難,但至少預測可作到「方向」的確定;台幣趨強的原因就外部因素看來,2月中旬以來,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與美元指數相關性最高,美元指數估至2021年底偏弱,美10年期公債殖利率位處低檔,相關數據指向美元趨向貶值。從國內因素來看,台灣上半年經濟表現優於主要貿易對手國,國際上也看好台灣明年景氣,加上台灣經常帳順差擴大,外商來台投資及台商海外資金回流,且壽險業對美元部位需求已到飽和點,對台幣需求更大於美元。
最強亞幣今年換人? 彭博預測印尼盾有望取代泰銖
東南亞國家貨幣成為投資者追捧對象,繼泰銖後,印尼盾成了下一個區域內強勢貨幣。不過作為主要出口國,印尼盾太強勢未必太受歡迎。印尼總統佐科威指出,如果印尼盾升值太快,應保持謹慎。去年因泰國經常帳順差、高額外匯存底破紀錄,泰銖漲幅居亞洲新興貨幣之首冠,但有經濟學家預測,印尼盾將奪下泰銖寶座。分析認為,除了印尼的債券收益率在5至8%,吸引不少套利交易者,此外,阿拉伯聯合國撥出228億美元投資印尼主權財富基金,並加入日本軟銀集團和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對印尼進行投資,因為認為印尼盾有機會打敗泰銖,成為2020年亞洲最強貨幣。外媒報導指出,印尼盾有望成為2020年亞洲最強貨幣。(圖/路透)據《彭博》報導,印尼盾已經連續7週上漲,通常決策者會試圖限制貨幣升值以支持出口,不過,印尼央行在10日曾表示,只要波動在可控制的範圍內,就不會限制印尼盾的匯率,當天印尼盾上漲0.8%。貨幣快速上漲可能會損害出口,印尼總統左科威日前出席金融活動時指出,該國貨幣兌美元升值速度過快,會對出口商帶來困擾。對此,《彭博》對27位經濟學家進行調查,其中有24位預測印尼央行將維持利率不變,而3位經濟學家則預測將降息25個基點至4.75%,此舉有助於抑制印尼盾上漲。最強亞幣今年換人?經濟學家預測印度盧比勝出。(圖/路透)但有另一派經濟學家認為,印度盧比能維持堅挺。盧比去年表現是亞洲第2糟,印度經濟也因為支出疲軟落至2009年來最低成長。不過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國際經濟主管厄肯(Hugo Erken)表示,印度經濟放緩最嚴重的時期已過,其他亞洲國家卻仍在消化,估計未來12個月內,盧比貶值可能僅不到1%,而泰銖恐會貶11%、馬來西亞令吉貶9%、印尼盾貶7%。不過其他銀行持相反看法,認為盧比仍會是亞洲貨幣後段班,國際油價也是影響盧比的因素之一,石油是印度最大進口商品,近期美伊衝突支撐油價在高位,盧比恐因此受壓。
貿易協議簽署前夕 美撕中國「匯率操縱國」標籤
美中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前夕,美國財政部周一 (13日)公布最新「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外匯政策報告」,將中國從「匯率操縱國」名單剔除。美中雙方15日將在華盛頓白宮舉行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簽署儀式,美國財政部周一最新發表的《半年外匯政策報告》中,指出目前未有任何貿易夥伴,從事不公平競爭,符合匯率操縱國的標準,但是中國、日本、南韓、德國、義大利、愛爾蘭、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與瑞士,被納入「觀察名單」,台灣未上榜。在美國國會制定的標準中,匯率操縱國必須符合3項條件:一,貿易夥伴對美貿易順差超過200億美元;第二,經常帳順差金額佔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超過3%,第三,貿易夥伴持續性單向干預外匯市場,並且年度內重複進行淨外匯購買金額超過GDP的2%。去年美中貿易戰之下,美國去年8月將中國指定為匯率操縱國,當時中國為反制美國關稅加徵,放手讓人民幣貶破7元兌1美元關卡,川普痛批中方操縱匯率嚴重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