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性薪資
」 主計總處 薪資 薪水 通膨 實質總薪資國人平均月薪5.9萬元 主計總處出來這樣說
主計總處11日公布,9月工業及服務業本國籍全時受僱員工(不含外國籍與部分工時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49,335元,年增 3.52%;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10,404元,合計後總薪資平均數為59,739元,年增3.85%。主計總處表示,本國籍全時受僱員工與全體受僱員工總薪資平均數差距3,754元,就行業別觀察,製造業、住宿及餐飲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因僱用外籍移工或部分工時員工較多,二者差距分別為7,018元、4,497元及3,719元。部分工時員工因工時較短(9月總工時平均為97.2小時),9月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19,731元,平均經常性時薪207元,較上月增加0.49%,較上年同月亦增4.02%;加計獎金及加班費後,總薪資平均數為20,638元,較上月減少4.99%,較上年同月則增0.32%;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14,497元,較上月減少8.19%,較上年同月亦減4.61%。1至9月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20,228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71%;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15,364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18%。全體受僱員工(含本國籍、外國籍之全時員工及部分工時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46,643元,較上月減少0.19%,較上年同月則增3.22%;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9,703元,合計後總薪資平均數為56,346元,較上月減少4.60%,較上年同月則增3.41%。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37,290元,較上月減少0.58%,較上年同月則增3.28%。
董事長助理水很深?台大男收面試邀約猶豫 過來人抖隱形福利:雙北2間房
工作類型五花八門,想要兼顧興趣和薪水,相當不容易。一名台大畢業的男子收到「董事長助理」面試邀約,薪水預估每月4萬元以上,他對這份工作感到好奇,因此希望有人能分享經驗,引起過來人提醒:「水很深!」「有人了解這份工作嗎?感覺蠻酷的欸,不知道薪水多少?」原PO在《Dcard》論壇指出,他收到「董事長助理」面試邀約,工作內容必須略懂金融時事,具備良好的駕駛技術,要依照主管指示完成交辦事項,上班時候還得配合住宿,經常性薪資達4萬元或以上。貼文一出,有過半年經驗的網友透露,董事長助理的休假不固定,要配合老闆時間,司機還要兼保鑣,薪水差不多就是上面寫的,但更多的是「隱形福利」,因為很多老闆相當大方,有時候光是1個月的小費,都接近半個月的薪水,「這個類型的工作我之前做了12年,信義跟板橋各一間房」。許多人分享優缺點,更點出「水很深」。(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還有一名曾當過董事長特助的網友分享,優點是視野會整個大提升,若能撐2年想法會變得滿不一樣;人脈也會自動累積,老闆無法事事親力親為,多數依靠特助完成。不過缺點也不少,這位置通常會跟勞方對立,需要做的是改變氛圍;很容易處理到超乎想像的鳥事,也很容易受委曲,無法釋懷容易憂鬱,因此非常不建議躺平族,想要拚一把才需要考慮。另外,有不少人點出這工作水很深,「這種的勸你不要去,光是第4點就不合理,而且工作內容不清不楚的」、「特助,包山包海!各種協調!」、「須配合住宿?老闆的狗吧,我還看過104董事長秘書,還要幫接送小孩」、「2、4是隨傳隨到,工時長;4會完全沒自己的生活品質;3是很吃Boss個性」。
努力加薪仍徒勞無功 「3大產業」分居低薪前三名
服務業大缺工,企業努力加薪仍徒勞無功,擺脫不了低薪窘境;根據主計總處112年事業人力雇用調查結果顯示,教育、住宿餐飲、其他服務業(美容美髮)明明卯足全力加薪,全年勞動報酬分別為47.9萬、51.9萬與54.1萬,不僅遠低於全體平均的81.7萬元,排名表現分別居產業倒數前三名。統計顯示,教育、住宿餐飲、其他服務業(美容美髮)經常性薪資分別年增2.2%、2.3%與2.9%,非經常性薪資更呈兩位數成長,分別為11%、27.7%與17.5%,但這三大產業112年勞動報酬僅約平均值的6成左右。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表示,這些產業多領最低工資,部分住宿餐飲業甚至引進外籍勞工,即使有明顯調薪,但整體勞動報酬仍難跳脫低薪現況。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表示,這些產業的敘薪特性是工時短、時薪制、且多為兼職,像美容美髮還牽涉學徒或助手等,工時短會反映在整體勞動報酬上。值得留意的是,主計總處統計的教育業,是不含小學以上公私立學校教職人員,多是補習班、才藝班的受雇員工等;人資專家表示,除了補習班工讀生外,教學多牽涉專業領域,不應該在低薪之列,其統計數據多有失真,原因出在家長聘請補習、才藝老師教學多屬私人行為,不易在統計上揭露,這也是為什麼教育業勞動報酬會敬陪末座的主因。
台灣人「除去理工科」薪資4萬很輕鬆? 一票人狂嘆:不容易
現代社會物價飛漲,許多人薪資漲幅追不上高物價。日前就有網友好奇詢問,如果不考慮理工科相關工作,台灣其他行業的員工是否能領到4萬元以上的薪水,引起眾多網友熱議。該名網友在Dcard以「現在真的都是人人有月薪4萬以上嗎?」為題發文表示,自己又再度掉入漩渦,「撇開理工科,在台灣的薪水,實際上真的都是領到4萬以上嗎,而且感覺從事網路行銷產業更容易?但又覺得如果真的是,那怎麼可能還一堆人都說生活不穩定」。貼文PO出後,引發網友熱議,不少人紛紛留言表示,「台灣中位數約52萬,年終一個月,平均一個月就是4萬,所以約一半的人達不到,而且這個數字還是未扣任何保險,這才是現實世界」、「其實很多不到4萬喔,打開人力銀行很多基本工資和3萬初的,我也是其中之一」、「平均月薪4萬,蔡英文跟賴清德平均也有一顆睪丸」、「文組薪水要4萬我覺得不容易,除非是公務員、空姐、會計師、律師等,多得是餐飲業、行政沒4萬」、「傳產要4萬都要主管階級,一般基層破3萬就偷笑了(電子業除外)」。也有網友認為,「4萬也很少…買車買房都不夠」、「餐飲都4萬起不是」、「我相信絕對沒有到人人啦,如果大家起薪都4萬以上物價就絕對不只現在這樣了,但身邊親友或同事基本上的確絕大多數都有4萬,甚至4萬都算偏低,應該跟交友圈及背景有些關係」、「薪水4萬多,但是就是很吃緊,以前可以每個月看電影,每週吃外面,還可以每個月買一些運動品牌衣服鞋子什麼的,現在有家庭有孩子就是能在家就在家,假日出門就是帶孩子出去走走」。事實上,主計總處日前公布,7月全體受僱員工(含本國籍、外國籍之全時員工及部分工時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4萬6530元,月增0.11%,年增2.89%;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1萬5736元,合計後總薪資平均數為6萬2266元,年增6.06%。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3萬7340元,月增0.16%,年增3.58%。
職場男女薪資差距又擴大!兩性差距3693元 專家曝原因:服務業加薪慢
職場男女薪資差距又擴大。主計總處日前公布今年前7月工業及服務業經常性薪資中位數,其中,男女經常性薪資中位數分別是3萬8771元、3萬5078元,兩性差距為3693元,讓好不容易男女薪資連續幾年縮小的狀況出現反轉,比2023年兩性差距3451元再擴大。這份薪資報告追朔到2020年,該年度兩性薪資中位數差距為4059元,連續幾年縮小後,今年再度擴大;人資專家楊宗斌認為,男女薪資差距拉大與產業景氣、產業員工男女結構比有關,與男女同工不同酬關聯性不大;所謂同工不同酬是同職場、相同工作,加薪、升遷因性別而有差別待遇。楊宗斌進一步指出,去年AI議題夯、近幾個月來出口連10紅,科技、製造業不僅薪資高,且理工科也是男性較多,服務業雖然缺工,但加薪速度與仍不及科技、製造業,才會造成今年前7月男女薪資中位數拉大的現象。1111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曾仲葳表示,儘管勞動部統計顯示男性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件數創新高,但男女占比仍有2.89倍的差距,顯示照顧幼兒仍視女性為主。曾仲葳根據調查進一步指出,女性上班族一旦暫離職場,想重返職場難度為6.4分(滿分10分),二度就業最容易面臨的困境,包括工時太長無法兼顧家庭、找不到合適工作、企業主拒絕中高齡求職者等,回職場平均也需要2.8個月的磨合期,這些都會影響薪資等條件。
薪資成長超越通膨! 李彥秀:亮眼數據背後暗藏隱憂
台灣今年前7個月「全體受雇員工」經常性薪資成長2.6%,總薪資成長4.09%。國民黨立委李彥秀今(13)日對此表示,台灣勞工終於鬆了一口氣,但看似樂觀的數據背後實則暗藏隱憂,今年前7月低於平均薪資的受僱人數比例上升至69.3%,創下5年新高,反映的可能是更大的產業結構及分配正義問題。李彥秀提到,今年前7個月,全體受雇員工經常性薪資成長2.6%,總薪資成長4.06%,考量物價通膨後,經常性薪資成長0.29%,總薪資成長1.72%。從前7個月的數據來看,終於擺脫「連續3年實質經常性薪資負成長」以及「2023年總薪資7年來首度負成長」的困境。不過,李彥秀指出,看似樂觀數據的背後,仍然透露些許的擔憂。首先,總薪資受到去年負成長的低基期影響,基本工資調升,再加上今年1月軍公教調薪4%帶動,今年前7月成長4.06%只能算是差強人意;而考量物價通膨後,前7月經常性薪資僅成長0.29%,台幣貶值通膨壓力加大,今年實質經常性薪資能否轉正,仍有待觀察。李彥秀續指,今年前7月低於平均薪資的受僱人數比例上升至69.3%,創下5年新高,也就是說,台灣有將近7成的勞工領不到平均薪資。最後,李彥秀說明,「薪資結構扭曲惡化」、「中產階級持續萎縮」、「極端高薪比例擴大」,背後反映的可能是更大「產業結構」與「分配正義」的問題。民進黨要拚「有感經濟」,亮眼數據背後,可能透露更多、更深層的擔憂。
今年前7月實質總薪資年增1.72% 創4年來最多
通膨連續數月突破2%警戒,受廠商持續加薪的效益影響,上班族實質薪資仍持續成長;主計總處12日公布今年前7月全體受雇員工經常性薪資為4萬6269元、年增2.6%,總薪資6萬3826元、年增4.06%;考量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及實質總薪資分別年增0.29%及1.72%,皆創近4年來最大增幅。值得注意的是,主計總處透過勞工保險檔、勞退月提繳工資檔以及全民健康保險檔等資料,首度公布經常性薪資中位數,前7月經常性薪資中位數3萬7111元,與平均數4萬6269元相比,「中位數對平均數比值」為0.802,由於主計總處公布數據追溯到109年1月,0.802的數比值為近5年同期最高,官員表示,數比值愈接近1代表兩者差距愈小,意味國人基層員工低薪已逐步改善。主計總處官員分析,薪資平均數較容易受少數高薪者極端值的影響,中位數更能貼近民眾的感受;主計總處公布,前7月經常性薪資中位數3萬7111元,年增3.26%,考量通膨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中位數年增0.94%,這也意味約50%受雇員工薪資低於3萬7111元。主計總處觀察近5年1至7月全體受雇員工經常性薪資中位數對平均數比值,從109年至110年從0.801下降至111年的0.795,112年、113年分別微升至0.797及0.802。若觀察今年前7月各行業受雇員工經常性薪資中位數,住宿及餐飲業、支援服務業因部分工時員工占比較高,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相對較低,分別為3萬946元與3萬1304元;受雇員工人數較多的製造業為3萬5342元,其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為4萬5004元較優,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5萬1178元、金融及保險業5萬6160元,皆高於薪資中位數。
你加薪了嗎? 主計處:六月總薪資平均5.5萬 「這行業」破7萬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12日)發布6月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薪資,統計6月底全體受僱員工人數843萬3千人,較上月底增加4千人或0.04%。6月工業及服務業本國籍全時受僱員工,不含外國籍與部分工時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9,103元,月增0.18%,年增3.07%;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9,658元,合計後總薪資平均為58,761元,年增3.46%。6月全體受僱員工(含本國籍、外國籍之全時員工及部分工時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 46,486 元,較上月增加0.06%;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 8,961 元,合計後總薪資平均為55,447元,較上月減3.98%。其中住宿及餐飲業34,609元、其他服務業(如美容美髮及用品維修)35,841元、製造業44,272元(其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55,441元)、批發及零售業45,663元;至於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67,689元、金融及保險業70,741元,相對較高。6月全體受僱員工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8,961元,與經常性薪資合計後總薪資平均為55,447元,年增3.17%;其中部分工時員工經常性時薪208元,月增0.97%,年增4.00%。1至6月本國籍全時受僱員工與全體受僱員工總薪資差距3,909元,就行業別觀察,製造業、住宿及餐飲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因僱用外籍移工或部分工時員工較多,二者差距分別為 6,799 元、 4,711 元及 3,909 元。
便宜貨大健康3/物價創近4個月新高!專家認「這3種外食」最浪費荷包
根據主計總處公布最新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是2.42%,創近4個月新高,根據人力銀行業者統計,外食費用大約就「吃掉」月收入的近2成,專家認為Pizza、拉麵、肉醬義大利麵是最浪費荷包的外食,因為營養價值低、熱量高,而且單價又昂貴。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今年每月個人「外食」總花費,平均落在8412元,若以「官方經常性薪資」46140元估算,光是外食這一項,大概就「吃掉」18.2%的月收入,更糟糕的是,若相較去年同期,今年每月個人「外食」總花費:其中有70.3%屬於「增加」,其中晚餐花費最大。「台灣外食方便購買、選擇又多,但要注意聰明挑選,才能攝取到均衡營養。」營養師程涵宇認為厚皮Pizza、肉少少的拉麵、肉醬少少的義大利麵是最「母湯」的外食選擇,能少吃就少吃!「厚皮Pizza的澱粉及油脂都偏高,以同樣總匯pizza,厚皮Pizza碳水化合物、脂肪及熱量皆是薄脆餅皮的約1.3倍,但是蛋白質含量卻差不多,所以真的要吃Pizza,建議選薄脆餅皮比較好。」另外,程涵宇認為拉麵的高鈉、高飽和脂肪、高澱粉,讓它顯得不太健康,建議挑選搭配青菜、豆芽菜的拉麵。Pizza是許多人愛吃的外食選擇,專家認為其脂肪、熱量皆過高,而厚皮Pizza比薄皮更「邪惡」。(圖/CTWANT資料照)肉醬義大利麵也同樣屬於高澱粉食物,建議挑選海鮮類義大利麵,同時搭配蔬果,營養才會比較均衡。此外,夜市、路邊攤的外食雖然部分平價,但東吃西吃加起來的金額也很可觀,同時也要避免常吃高碳水、高油脂食物如地瓜球、麵線(鈉高)、蔥抓餅、炒麵麵包等。只要挑對食物,其實自煮三餐就能顧荷包又顧健康,但若是有剩菜,也要盡快冷藏。「沒吃完的食物2小時內放進冰箱保存,並儘早食用完畢,不要放置於冰箱太久,避免滋生細菌,導致微生物污染。」程涵宇建議蔬菜類吃新鮮,因為蔬菜中豐富維生素及植化素多會因為反覆加熱而被破壞,若希望能完整攝取到蔬菜中維生素及植化素,建議不要反覆加熱。為求便宜又方便,許多民眾會一次煮大份量的飯菜,再分裝成多日便當食用,程涵宇提醒一定要先另外裝出預留,不可食物沾染口水後再分裝,如此才能吃得安全又美味。
今年前5月實質薪資正成長!近3年同期首見 終於趕上通膨速度
景氣復甦,企業主加薪、發放獎金意願跟著提高,受雇員工的薪資趕上通膨速度了!主計總處10日公布今年前5月全體受雇員工經常性薪資為4萬6173元、年增2.46%,加計加班費、獎金後,總薪資為6萬5837元、年增3.88%,增幅為近10年同期最大;考量物價因素後,前5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年增0.22%、為近3年同期首度正成長,實質總薪資年增1.6%、增幅為近7年同期第二高,僅次110年的年增1.81%。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說,景氣復甦下,企業主發放加班費、獎金意願增加,加上服務業、製造業部分業別,經常性薪資增加,帶動總薪資成長。此外,AI商機爆發、5月景氣燈號續亮黃紅燈;陳惠欣表示,製造業景氣變化研判會觀察2指標,一是受雇人數,二是加班工時,5月製造業受雇人數終止連續21個月下滑轉為正成長,製造業加班工時維持16.6小時偏高區,若後續幾個月延續這樣的成長態勢,就更有信心評斷製造業景氣好轉中。儘管薪資、製造業相關數據往好的方向發展,主計總處仍點名,部分工作的經常性薪資水準偏低,包括住宿及餐飲業5月經常性薪資3萬4912元、其他服務業如美容美髮及用品維修,薪資3萬5871元;反觀金融及保險業平均經常性薪資為6萬9043元,則是高於整體平均水準。
4月實質總薪資平均5.3萬 主計總處:68%上班族在月薪不到5萬元的職場工作
主計總處12日創編薪資分布統計指出,4月國內有68%的受僱員工在平均月薪(經常性薪資)不到5萬元的職場中工作,未來將每月發布這項統計,以呈現薪資分布的變化。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4月份平均月薪(經常性薪資)未滿3萬元的場所,其涵蓋的員工人數有136萬人,占全體受僱人數16.2%,3~4萬元者涵蓋的員工有264萬人,占31.4%,4~5萬元者涵蓋的員工人數173萬人,占比20.5%。陳惠欣表示:「這份統計顯示,有68%的受僱員工在平均月薪不到5萬元的職場中工作」,去年底發布的薪資中位數,也呈現相同的趨勢,有68%的受僱員工年薪低於平均年薪,今天新編的這項統計顯示,月薪5萬元以下所涵蓋的受僱人數較多。陳惠欣提醒,這是以場所為統計單位,當一家僱用100人的場所,平均月薪3.5萬元,就會把這100人列入3~4萬的薪資級距,因此68%的受僱員工在平均月薪不到5萬元的職場工作,並不等於68%受僱員工月薪不到5萬元,兩者有些出入。
您有感嗎?2024前4月實質月薪年增0.14% 3年來「首度正成長」
行政院主計總處12日公布薪資統計,今年前4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實質總薪資雙雙正成長,為3年來首度正成長。《中央社》報導,據主計總處統計,2024年前4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6105元,年增2.39%,,寫下近6年次高水準,總薪資也成長3.62%,為6年來最大漲幅;剔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為43133元,年增0.14%,實質總薪資年增1.35%,均是111年以來同期首見正成長。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隨著內需服務業穩健、外需帶動廠商營運,拉抬整體薪資表現,2024年前4個月薪資增幅創近年高點,加上4月物價漲幅收斂,使得實質薪資擺脫負成長。依主計總處說明,4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6321元,年增2.77%;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為7550元,合計總薪資平均為53871元,年增3.67%。主計總處指出,2024年前4月全體受僱員工人數為842.6萬人,年增1.7萬人或0.2%;經常性薪資為46105元,年增2.39%;總薪資為67,856元,年增3.62%;實質經常性薪資為43133元,年增0.14%;實質總薪資為63482元,年增1.35%。觀察其中行業部分,經常性薪資高於整體平均的行業包括「金融及保險業」70733元,年增6.46%;「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67317元,年增1.64%;「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56623元,年增0.73%。回顧近期薪資統計數據,近年台灣物價上漲壓力較大,通膨吃掉薪資漲幅,導致實質薪資持續負成長,但2024年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收斂至2%以下,有助於實質薪資回到正成長。不過,主計總處最新發布的5月CPI漲幅已再次擴大達2.24%,可能再次吃掉名目薪資增幅,對於實質薪資正成長是否只是曇花一現,仍需繼續觀察。
是你嗎?主計總處公布去年38%員工有加薪 調薪幅度3%至6%
軍公教調薪4%,羨煞所有上班族;主計總處30日公布112年經常性薪資調升情況調查顯示,有38%工業及服務業受雇員工經常性薪資有調薪,雖然較111年減少了1.6個百分點,仍是近5年來次高水準;若以每人調薪幅度來看,調薪3%至6%是最常見的範圍。若從112年工業及服務業調升經常性薪資的廠商比例來看為30.7%,同樣較前1年減少了2.6個百分點,比例也是近5年來次高水準。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解釋,111年下半年製造業有庫存過多等疑慮,經濟情勢受到影響,進而影響企業調升經常性薪資的意願;不過,調查同步顯示,今年已調升或預期調升經常性薪資的廠商占比提高至31.7%,意味今年的經濟情勢比去年佳。調查顯示,各行業調薪廠商比率,以金融及保險業最高、達72.2%,礦業及土石採取業、 製造業均逾 4 成;以調薪人數比率觀察,金融及保險業 56.6%最高,製造業49.2%次之,而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則僅約1成。
壓力山大!33%上班族名下有房 房貸佔收入72%
1111人力銀行17日公布2024上班族買房壓力調查。調查結果顯示,33.4%上班族名下擁有房子,但平均每月要繳交的房貸為3萬2167元,以受訪者平均月薪4萬4906元條件來看,若沒有家人共同分攤,房貸占收入的72%,負擔能力明顯過低,整體房貸壓力指數平均7.1分。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曾仲葳表示,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4萬3099元,通膨壓力下,連續3年呈負成長,從調查可以看出房價上漲、薪資停滯的現象,呈現「難安居、不樂業」;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2023年第4季全國房價所得比攀至9.97倍新高,台北市房價所得比更高達15.71倍,上班族壓力指數繼續攀升。準總統賴清德推行的「新青安」政策,最高貸1000萬元、利率1.775%,寬限期5年、貸款年限40年期,年滿18歲的自住民眾即可申請,讓年輕人買得起房;根據調查指出,上班族認為可負擔的房貸年限為23.3年、合理購屋總價平均956萬,理想的物件形式以兩房格局為主,其次才是三房格局。曾仲葳觀察,政府抑房政策包括實價登錄、房地合一稅、升息、平均地權條例修法等,事實是房價漲勢凌厲,年輕人買房退而求其次,「買得小、買得遠」。現年31歲、從事英文教學的楊先生,月薪約6萬元,為了想給女友穩定的家,除了教學本業外,還身兼家教、創業做網拍等工作開拓多元收入,平均每月存近5萬元,銀行已有250萬元存款。不過,當看到新北蛋白區房價也水漲船高,只能大嘆台灣房價已經回不去了。
醫師每月賺百萬元常見? 公會曝「真實狀況」:私人企業主管都贏
在一般大眾印象中,醫師似乎跟高薪畫上等號,但真能每月賺百萬?台灣基進台北黨部主委、醫師吳欣岱15日貼出醫師友人的薪資單,實拿8.1萬,「我淚已流。」醫師蘇一峰也說,他的年終獎金才3.6萬。醫師公會也說,私人企業主管薪水可能都比醫師高。據悉,近日媒體登了投書,該作者稱,「醫師的收入高達每月一二百萬元是常見的」,文章一出引發醫師反彈。吳欣岱在臉書發文,「剛剛得到學長傳來的薪資單,我淚已流,數年前台大年輕主治醫師月薪—實拿81717,這個數字的諧音也太地獄了吧!台大喔!主治醫師喔!」吳欣岱貼醫師友人薪資單。(圖/翻攝吳欣岱@台灣基進臉書)文章一出,不少醫師紛紛留言「我V1第一個月是七萬多」、「以前在北榮見習的時候聽快退休的老主任講古,他說,以前在台大當住院醫師,晚上還要去拉板車賺錢」、「我V2就逃了,在台北這薪資根本養不了家」、「V1第一個月只有底薪5萬」。蘇一峰也發文,「笑死我年終獎金才36380(含稅),笑著笑著就哭了,媒體說富到流油的醫師年終獎金三萬多。」對此,醫師公會發聲明,據勞動部2022年薪資調查,醫師當年7月經常性薪資為15萬6178元(全月31天工作報酬),年薪為230.2萬元。醫師公會強調,私人企業主管薪水可能都比醫師高,現在醫師要面對長時間工時和潛在醫療糾紛等,「若以極端的數字擅加指控醫療實務現況,對健保制度、醫療品質及醫療發展都是傷害。更直接打擊第一線勞心勞力照顧民眾健康的醫師。」
今年首季薪資成長 這行業奪冠
今年第1季總薪資成長最多行業排行榜主計總處10日公布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雇員工薪資調查,結果顯示服務業部門3月平均經常性薪資4萬7525元,累計第1季的年增2.33%,略勝工業部門的2.02%,也勉強與通膨2.34%持平;不過,景氣內熱外溫,內需消費加持下,企業主對獎金發放很慷慨,服務業部門總薪資大躍進,3月總薪資達5萬3913元,第1季的年增率達4.33%。從行業別來看,今年第1季以旅行及相關服務業總薪資大增11.57%最驚人,金融保險業不僅含金量居產業之冠,如今也有10.3%的成長動能,兩個行業都呈雙位數成長,總薪資分別為4萬2983元、9萬1967元,住宿業在缺工的壓力下,總薪資年增8.27%,也緊追在後。104人力銀行4月全站工作機會數110.6萬個攀歷史新高,住宿、餐飲服務業人才缺口22.7萬最多,批發零售與傳直銷業17.2萬個次之,與電子資訊軟體與半導體徵才16.5萬人列居三大徵才產業。人資專家楊宗斌表示,第2季景氣仍「內熱外溫」,近期出口接單加溫,內需服務業搭配母親節慶祝檔期以及端午節兩波連假效應,民生消費市場轉趨熱絡,即使「校徵季」來臨,勞動市場依舊處於「事求人」狀態;針對近來開出的主要職缺,企業平均提供月薪條件落在3萬9578元,不但多於第1季調查時的3萬8387元,更創下11年來同期新高。不過,電腦電子光學製品製造業總薪資為5萬9202元,第1季與去年相比卻年減5.13%,堪稱是最大苦主,而總薪資變動大,與年終獎金發放有關,而年終獎金正反映前1年該行業的景氣表現。台綜院表示,3月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業的用電量已有明顯成長,主因是AI商機發展下,電子與資通訊產品外銷訂單翻轉為正成長有關,景氣可望走出陰霾、持續朝穩健復甦邁進。
物價高!通膨怪獸吃掉薪資漲幅 Q1實質經常性薪資「連續3年負成長」
通膨怪獸吃掉薪資漲幅!主計總處10日公布最新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薪資調查,結果顯示 1至3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6030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25%,總薪資亦增3.24%;不過,考量Q1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2.34%,將物價因素考量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0.09%,第1季實質經常性薪資連續3年負成長。新冠疫情爆發、俄烏戰爭等影響,全球皆面臨糧食、原物料上漲的壓力;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近年來基本工資都有調升、企業也跟著調薪,經常性薪資持續成長,不過,物價顯然仍偏高,導致實質經常性薪資呈負成長。根據統計,今年第1季實質經常性薪資呈負成長,年減0.09%,且連續3年負成長,若往前推2年,111年、112年第1季實質經常性薪資分別為負0.13%、負0.40%,不過,今年實質總薪資平均年增0.88%。
薪資遭通膨吃光!92%上班族認為「薪水不夠用」 7成民眾外食餐費增加
現今社會物價高漲,行政院主計總處先前公布2023年全年工業及服務業薪資統計,全體受僱員工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新台幣4萬5496元,不過受到物價與經濟放緩影響,全年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0.05,已經是連3年負成長,近期求職網也對上班族進行調查,發現有91.9%覺得薪水「不夠用」,其中52.7%認為實際上不夠用,「且因通膨關係狀況惡化」。求職網也針對「上班族吃住開銷與電價衝擊」進行調查,根據統計,僅有8.1%的人認為光靠目前「自己一個人」工作的薪水夠用,可以應付「生活上所有開銷」;其餘91.9%覺得個人的薪水「不夠用」,而且又分成39.2%屬於「實際上不夠用,但尚未因通膨關係狀況惡化」;52.7%屬於「實際上不夠用,且因通膨關係狀況惡化」。而且如果不分上班或休假,今年每月個人「外食」總花費,平均落在8,412元,因此換算下來,一天大約是280元;若以「官方經常性薪資」46,140元估算,光是外食這一項,大概就「吃掉」18.2%的月收入(算法為8,412除以30,約等於280.4;8,412除以46,140,約等於0.182)。此外,根據調查結果,若相較去年同期,今年每月個人「外食」總花費,其中有70.3%屬於「增加」;有26.8%屬於「持平」;僅2.9%屬於「減少」,最有感增加的餐費的依序是「晚餐」89.4%、「午餐」74.6%、「早餐」42.2%。事實上,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去年112年實質經常性薪資及實質總薪資,受到物價上漲與全球經濟放緩等衝擊,雙雙呈現負成長,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0.05%,連續3年負成長;實質總薪資為7年來首度負成長1.04%,並創下11年來最大減幅。對此,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也表示,今年基本工資、軍公教調薪帶動下,薪資有望穩定成長,不過實質經常性薪資平減後,是否有機會轉正還要觀察。
勞動部稱「新鮮人」平均起薪35K 民眾:全被通膨吃光光!
勞動部近日公布統計數據,表示2023年大學畢業新鮮人平均起薪為3.5萬元,以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薪資3.8萬元最高;研究所起薪則為4.9萬元,以製造業薪資5.7萬元最高。不過民眾似乎很無感,畢竟薪資成長幾乎都被通膨吃掉。勞動部4月30日公布最新數據,表示為了解近期初入職場受僱者之薪資水準,勞動部以高中以上學校畢業生、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工資及公教人員保險等大數據資料,編算畢業新鮮人薪資統計,結果2023年的社會新鮮人平均起薪達3.5萬,進一步以職業別來看,「醫療保健及社工服務業」3.8萬元最高,「金融及保險業」3.6萬元,勞動部指出,2023年新鮮人起薪平均為3.5萬元,較2022年增加2.9%(約1千元),為工業及服務業員工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4.8萬元之72.7%。高中、高職學歷新人薪資平均為2.8萬元,大學學歷新人為3.3萬元,研究所則為4.9萬元;另初入職場以基本工資26400元為起薪者占23.4%,較2022年25250元減少0.7個百分點。然而,民眾對勞動部公布的數字普遍無感,畢竟統計整體社會新鮮人中,仍有23%的起薪僅有「基本工資」26400元,再加上平均起薪僅較前年成長1000元,考慮到物價成長,去年實質總薪資減幅1.04%,創11年來最大,也代表著成長的薪資全被通膨吃光光!消息曝光後,許多網友紛紛嘆氣:「選對行業還是很重要,科技相關科系一畢業就是6萬」、「有學貸的加上一些開銷,做這些低薪工作,還到完都三十多歲了」。但也有人表示:「許多工作本來就不必大學學歷,是因為現在沒讀大學的人反而難找,企業不得已才用大學畢業生,薪水自然不會高。」
勞動節不快樂…9成勞工遇慣老闆「每月加班13hr」 前5大願望曝
5月1日勞動節即將來臨,許多勞工都希望能好好放假,不過根據求職網站調查,有9成勞工每月「變相加班」13小時,還遇過慣老闆,因而萌生離職念頭,也有7成勞工幾乎24小時待命,希望自己任職的公司可以提供相關福利,慰勞員工的努力。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有22.6%的勞工自認是「責任制」,有23.3%自認為「非責任制」,也有54.1%認為現職屬於「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估計平均每周要加班2.3天,等於1個月有9.2天無法準時下班,更有15.5%指出,每周加班在5天以上,幾乎天天晚下班,僅有20.8%的上班族幾乎沒在加班。而過去1年,有高達82.3%勞工曾「無酬加班」,每月自估平均少領5333元加班費,其中有12.6%自認公司「應付未付」的加班費達1萬元以上。若以經常性薪資46017元換算,等於變相被吃掉11.6%的月薪。另外,有高達91.8%勞工曾遇到慣老闆,常見的前5名包括不想多請人,工作量全給少數員工承擔、要求負責與職務無關的雜事、要求加班卻無加班費或補休、老闆主管EQ差,經常遭言語霸凌羞辱、碰上不景氣,要求同仁共體時艱,自己卻吃香喝辣等。其中,有94.1%勞工曾因此有過離職念頭,也僅有25.9%勞工認為現職公司是幸福企業,代表74.1%不同意,當中又有64.7%甚至因此曾想過離職。許多勞工下班後仍處於「24小時待命」。(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由於智慧型手機普及,加上通訊軟體的便利,不少勞工下班後還是得使用手機辦公,69.7%手機狀態屬於「24小時開機待命」,更有高達93.8%上班族曾在下班或放假時,透過手機處理公事,平均透過手機每月多花12.9小時處理公務,等於變相加班。對於勞動節,上班族前5大願望依序為「身心健康即可」、「調薪」、「每天準時下班」、「存夠錢,買房子」、「換新工作或轉行」;希望的職場小確幸前5名包括「突然多出一筆獎金或分紅」、「請假、排休沒有被刁難」、「上司今天沒出現在辦公室」、「上司突然讚美自己的工作表現」、「同事或上司請吃大餐」等。除了小確幸,上班族也希望有各種員工福利,像是生日假、不用補班假、提前返鄉假、寒流假、高溫假等,最期待的員工福利包括旅遊補助、生日禮金、交通車或通勤津貼、彈性上下班時間、員工無息貸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