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萎縮
」 美股Fed會議記錄「不夠鴿」澆冷水 美股亞股全下跌
美國聯準會(Fed)於美東時間3日公布12月會議紀要指出,有很大的可能從2024年開始降息,但對於何時降息,甚至是否真的會降息,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這份「不夠鴿」的會議紀要發布後,讓滿懷期待積極降息的市場大受打擊,美股主要指數3日收黑,連續2個交易日下跌,亞太股市4日全面下跌。聯準會發布會議紀錄後,美股4大指數聞訊下跌。科技為主的費半跌幅更超過2%,亞洲主要股市4日幾乎慘綠,台股雖小幅震盪,但卻是2024年開春以來連3黑,終場收在1萬7549點,開春3個交易日累計下跌381點、外資賣超252億元。金管會昨日趕緊進行信心喊話,強調台股上市櫃公司基本面穩健,將持續關注國內外經濟情勢及美國利率政策對台股的影響。綜合《CNBC》和《法新社》報導,聯準會公布去年12月12至13日聯邦公開市場委員(FOMC)會議紀要,FOMC同意將基準利率穩定在5.25%至5.5%區間。但在討論政策前景時,與會者認為政策利率可能正值或接近本次景氣緊縮時期的高點,但實際作為將取決於經濟走向。會議紀要顯示,未來政策走向有高度不確定性。一些與會官員說,如果通膨數據不佳,利率有必要維持在較高水平,其他成員則指出,取決於具體發展,也有可能進一步升息。總之,官員們認為,在通膨明顯下降至政策目標前,有必要維持緊縮立場。里奇蒙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巴爾金(Thomas Barkin)3日對未來貨幣政策表示謹慎看法,他相信美國經濟有望實現軟著陸,即通膨率降至2%或以下,且不致於造成經濟萎縮。巴爾金認為能否達到軟著陸,仍有4大風險,包括經濟成長可能逆轉、意料外的衝擊、通膨率無法下降至2%及高需求導致價格上漲。華爾街股市3大指數3日應聲下跌,那斯達克指數跌幅超過1%,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一度上揚4%。亞太股市4日也跟著華爾街走低。儘管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商業活動在12月有所回升,但兩地指數均下跌。東京股市在日本跨年長假恢復的第一天,就下跌超過1%;雪梨、首爾、新加坡、威靈頓和台北股市也收黑。國內分析師指出,美國、台灣近來股市都有漲多修正的壓力,台灣適逢總統大選,接下來選前的6個交易日,觀望氣氛濃厚,預估呈現箱型整理格局。
美股恐大跌? 美銀:美債收益率維持5%以下「免憂」
外媒報導,諸多策略師繼續對美股持悲觀態度。被喻為美股最準分析師的哈奈特(Michael Hartnett)認為,美元走強、美債收益率上升、油價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等因素都將打壓美股。但只要美債收益率保持在5%的歷史高點以下,美國股市就可以避免堪憂的前景。哈奈特在12日的一份報告中寫道,美元走強、美債收益率上升、油價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以及小企業信貸緊縮導致失業率上升的「明顯跡象」,都將影響美股進一步下跌。哈奈特表示,在這種情況下,標普500指數短期內可能繼續運行在4200點上方。另外,4200點也接近標普500指數的200日移動均線,該水準被視為關鍵技術支撐位,許多交易員利用該水平評估標普500指數較長期趨勢如何。對於2024年,哈奈特表示,「最好的看漲預測」是經濟衰退和聯準會降息,推動美債和黃金上漲,以及美股全面反彈。儘管標普500指數上漲了13%,但他仍對美股在今年剩餘時間的整體前景持悲觀態度。哈奈特指出,由於貨幣市場基金今年的年化資金流入規模仍爲1.4兆美元,投資者需要看到經濟萎縮和聯準會降息,美股新的多頭情緒才會被重新點燃。報告援引EPFR global稱,截至10月11日當週,約有82億美元資金撤出全球股票基金,現金基金吸引了169億美元,債券基金吸引了37億美元。此外,美國銀行衡量市場情緒的牛熊指標降至2.2,為今年4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原因是股市廣度不佳,新興市場債券和新興市場股票均出現資金外流。
中國若封鎖台灣「經濟萎縮7%」 全球損失83兆超越金融海嘯
台海局勢日趨緊張,澳洲智庫「經濟與和平研究所」(Institute for Economics & Peace;IEP)日前發布報告指出,若中國大陸封鎖台灣,全球經濟將出現2.7兆美元(約新台幣83兆)、全球近3%GDP的災難級損失,損害更超越2008年的金融海嘯。IEP在全球和平指數(GPI)報告中特別提及台灣,指北京近幾年持續軍事威脅台灣、在南海挑起事端,且若解放軍封鎖台灣,第1年全球經濟就會損失2.7兆美元,約2008年金融危機的1倍,其中又以電腦及電子產品貿易的損害最大,有近60%的經濟活動損失發生在台灣與中國,屆時台灣經濟萎縮40%、中國萎縮7%。此外,中國的前5大貿易夥伴美國、日本、韓國、德國與澳洲,都是成熟民主國家與「軍事盟國」,而南亞及大洋洲則是台海以外,受影響最明顯的地區。IEP也觀察到,全球軍費自2008年已增長17%,其中又以中國的1800億美元增幅最大,其次為美國的700億美元、印度的400億美元。這次全球最和平的國家,則再度由冰島拿下,其餘排名依序為丹麥、愛爾蘭、紐西蘭、奧地利、新加坡、葡萄牙、斯洛維尼亞、日本、瑞士。台灣排名第33,和平狀態「高」,中國大陸排名80,和平狀態「中」。阿富汗則繼續墊底,為全球最不和平的國家。
台股虎年封關 股民平均損失67.2萬元
台股虎年封關!昨指數小漲5點收紅,以1萬4932點劃下虎年句點,統計結算後,虎年全年股價指數跌了2741點、幅度超過15.5%,創2009年後最大跌點,上市公司市值少了8.08兆元,若以全台開戶數1201.9萬人估算,平均每位股民虎年損失達67.2萬元。國泰證期顧問處分析師蔡明翰表示,虎年全年大跌2741點,主要是三大利空壟罩一整年,根本的利空來源是「通膨」,緊接而來是各國央行升息的緊縮政策,最後導致經濟萎縮;迎接金兔年,蔡明翰認為,通膨已從高點跌落,央行升息腳步也緩和,就剩下經濟萎縮隱隱作祟,不過,「最壞情況已過」,台股將呈「前低後高」,待經濟衰退消化後,指數高點會落在今年第4季。虎年台股表現失色,仍順利封關收紅;PGIM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孫傳恕預期,美股多頭氣勢維持下,兔年台股第1個交易日,有望順利開紅盤,根據統計,自2013年近10年來春節紅盤日收漲機率達七成,平均漲幅0.16%,且檢視紅盤日後10個交易日、後1月的台股走勢,上漲機率至少6成以上,平均漲幅也擴大至1.9%,顯示年後資金回籠,將帶動一波回補行情。孫傳恕分析,隨著升息預期放緩,美元指數轉為弱勢,今年以來外資對台股的態度已出現轉變,明顯站在回補方;統計2023年以來外資回補金額達1255.7億元,在亞股中名列第一;由於外資連續3年賣超台股,眼見台股具有高殖利率、低本益比優勢,一旦外資在兔年轉為買超態勢,將有利於台股資金面的挹注。在操作面上,蔡明翰建議,可以偏多操作,但不要一次重壓,可以在跌深之際分批進場,待利空因素逐步消化後,帶動指數彈升。
全球三分之一經濟體恐衰退! IMF總裁:這國有望帶領全球走出陰霾
「2023年的全球經濟將更加艱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警告,隨著世界前3大經濟體美國、歐盟與中國大陸同時放緩,預估全球會有三分之一經濟體陷入衰退。安聯貿易(Allianz Trade)則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1.4%,低於2022年的2.9%。格奧爾基耶娃1日接受美國《CBS》節目專訪時延續IMF去年10月的「全球恐逾三分之一經濟體萎縮」觀點,並補充即使有部分國家沒有衰退,「仍會有數億人感受到經濟萎縮」,此外,中國可能因疫情危及勞動力與供應鏈,出現近40年來首次經濟成長率低於全球的現象,且未來幾個月的「新冠大火」不僅會拖累自己、區域,還會影響全球,直言「中國會對全球經濟有負面影響」。相反的,美國經濟是最有彈性、正在脫穎而出,以及可能避免衰退的經濟體之一,她解釋,這是因為美國勞動力市場表現強勁、聯準會(Fed)維持降低通膨政策,與失業率維持在1960年代以來最低、約3.7%有關,美國還可能帶領全球經濟走出艱困局面。不過,歐盟與新興市場就沒如此樂觀,預計有半數歐盟成員國將因俄烏戰爭陷入衰退。安聯貿易高級經濟學家馬克西姆(Maxime Darmet)也認為,英國與歐盟企業將因「能源上漲」遭受巨大衝擊,且無法透過政府措施完全抵消影響,其中法國經濟將萎縮0.4%、德國0.7%、英國0.9%,以及可能有高達15%的英國企業破產,但英國物價上漲幅度會從去年9%降至今年的7.5%。並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1.4%,其中製造業影響尤其嚴重,且全球經濟未來幾個月就會走向衰退,好消息是,全球的經濟成長率有望在2024年反彈至2.8%。
日本通膨創40年新高 超寬鬆政策再次面臨考驗
日本10月通膨率創下40年來最高水準,在日本央行試圖解釋維持貨幣刺激政策以追求物價穩定增長的必要性之際,這一結果使其陷入了更加尷尬的境地。日本內務省18日公佈的資料顯示,10月份剔除生鮮食品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增長3.6%,主要受加工食品,以及下調手機通話費的影響減弱所推動。據《新浪財經》的報導,這一數字超出了分析師預期的3.5%,也是自1982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儘管結果不太可能說服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改變方針政策方針,但物價漲幅已連續7個月超過了日本央行2%的通膨目標。大和證券首席市場經濟學家Mari Iwashita表示:「日本央行一直堅稱目前由成本推動的通膨是暫時的,但這一說法越來越站不住腳。如果日元繼續疲軟,更多的企業將試圖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黑田東彥一直堅稱,當前成本推動的通膨只是暫時的,而且央行的超寬鬆政策對於支持日本從疫情中復甦至關重要。黑田東彥在18日資料公佈後繼續重申這一觀點。日本央行目前預計,從4月份開始的下一財年,物價增幅將降至2%以下。雖然加工食品和能源仍然是通膨背後的最大因素,但前者的影響現在已經超過了後者,這表明物價上漲已經遠遠超出了大宗商品的推動。剔除生鮮食品和能源的通脹率已躍升至2.5%。現在的通膨也比2014年消費稅上調後還要嚴重。那次稅收上調打擊了消費者支出,使日本經濟陷入了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萎縮。而物價持續上漲的時間越長,通膨在該國紮根的可能性就越大。通膨速度加快,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日圓暴跌。10月貿易逆差的擴大也反映了日圓貶值的負面影響,而陷入困境的日圓和不斷增長的進口成本導致日本經濟在第3季度重現負增長。10月,日圓匯率一度接近1美元兌152日圓,創下32年來新低。這促使日本政府在本月再次干預市場,以支撐日圓。物價上漲也冷卻了日本家庭在日常必需品之外的消費欲望。根據Teikoku Databank的一項調查,10月份,從蛋黃醬到飲料等約6700種食品價格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儘管這一趨勢似乎在上個月達到頂峰,但機構預計包括乳製品在內的另外833種食品將在11月漲價。與此同時,自今年4月份以來,實際工資已連續6個月下降,這增加了侵蝕消費者購買力的因素。為了緩解物價上漲對消費的影響,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上月下令推出一項經濟刺激計畫,其中包括降低能源成本的援助和兒童保育的現金補助。該國內閣目前已經批准了29.1萬億日圓的額外預算,為這些措施提供部分資金。「我預計今年通膨率將保持在3%以上,但從明年1月份開始,由於政府的價格緩解措施,通膨率將再次降至3%以下,」大和證券的Iwashita表示,「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價格勢頭正在減弱。」「展望未來,我們預計日本第4季度核心通膨率將徘徊在3.6%左右,然後在第1季度迅速放緩,」經濟學家Yuki Masujima表示,「日元疲軟將繼續提振加工食品和其他進口產品的價格。但從明年1月份開始,對電費和煤氣費補貼可能會使第1季度核心CPI通膨率降低至多1.0個百分點。」SMBC日興證券的經濟學家預計,受政府措施的影響,明年初關鍵通膨指標將大幅放緩至2.5%左右。但以Koya Miyamae為首的經濟學家在一份報告中寫道,隨著支持的逐步結束,物價增長可能會在2024年再次加速,達到3%左右。
英CPI年增逾10% 創40年新高
受能源與糧食價格持續飆漲影響,英國7月通膨率攀抵10.1%、增幅改寫逾40年新高,且今年底前可能進一步升溫。這不僅推升英國央行9月可能再升2碼的預期,亦加劇市場對於經濟可能大幅放緩、甚至衰退的擔憂。受此消息影響,英鎊兌美元匯率17日盤中下跌0.21%至1.2067美元。英鎊兌歐元走貶0.12%,來到84.17便士兌1歐元。英國國家統計局(ONS)17日公布,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10.1%,不僅高於6月的9.4%與市場預估的9.8%增幅,更創下1982年2月以來最高。若與前月相比,7月CPI月增0.6%,低於6月的0.8%增幅。ONS表示,英國7月通膨率升至雙位數百分比,且為七大工業國(G7)最高,主因在於食物價格狂飆。但7月通膨不太可能是高峰,因為政府預計10月調整能源價格上限,屆時英國家庭能源支出恐暴增,而這將進一步推升通膨。排除波動劇烈食品與能源價格後,英國7月核心CPI年增6.2%,亦高於6月的5.8%與市場預估的5.9%增幅。月增率方面,7月核心CPI月增0.3%,略低於6月的0.4%增幅,但高於市場預估的0.2%。英國央行預估,10月通膨率可能攀抵13.3%。英國第二季經濟萎縮0.1%,該央行警告,第四季恐進入全球金融海嘯以來最長衰退。IG交易集團首席市場分析師畢徹姆(Chris Beauchamp)表示:「通膨升溫令英國經濟前景蒙塵。為了控制通膨,英國央行必須進一步升息,但薪資成長速度比不上通膨飆漲,消費者難逃衝擊,英鎊也將承壓。」英國7月通膨率超乎市場預期,令多數經濟學家預估英央行可能再度升息2碼,進一步將利率升至2.25%。該央行自2021年12月以來已六度升息,下次例會將於9月15日召開。
政策錯誤執行又遭清零打擊內需 中國經濟內循環成一片死水
中國目前面臨三大難題,導致經濟增長放緩,那就是內需經濟信心不足、出口經濟萎縮、原物料和能源價格飆升帶來的輸入性通膨,後2個因素肇因於全球主要經濟體進入加息周期,以及短期內難以落幕的俄烏戰爭,2者皆為中國政府難以干預和影響的範圍,但中共當局唯一可以調控的內需經濟卻也因多項政策的錯誤執行而被嚴重打擊。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央行都跟隨美國聯準會進入貨幣緊縮週期,全球經濟活動和進口需求勢將放緩,這會打擊中、日、台、韓等主要出口國的出口經濟。再加上俄烏戰爭、氣候變遷,以及全球原物料大國的資源民族主義紛紛抬頭,最容易推高各種商品價格的大宗商品輸入性通膨也讓許多原物料和能源進口國叫苦連天,中國就是其中之一,但中共當局早在多年前就為了應對可預期的極端氣候災害而大量囤積糧食,俄烏戰爭爆發後,中國也效仿印度的左右逢源,在西方和俄羅斯之間盡量保持中立,因此獲得了俄國較為低價的能源供應。但擁有龐大內需市場的中國,卻陷入內循環經濟呈現一片死水的窘境,這要歸咎於2個原因,第1是中共當局去年提出的多項重要政策被錯誤執行,第2則是中國的防疫封控打擊了民眾、企業和國內外投資人的信心。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中國經濟學家林毅夫,台灣宜蘭人,現居北京(圖/達志/路透社)中國經濟學家林毅夫指出,中共在去年提出的雙碳目標、打擊補教業、房地產整治、科技監管和共同富裕其實是多項長期和全國範圍的重要政策,目標分別是針對能源汙染、基礎教育資源外流、房地產泡沫、P2P等投機產業過於興盛、資本壟斷和貧富差距過大等國家長期發展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但這些重要政策卻被「短期化、地方化和碎片化」的執行,扼殺了騰訊、阿里巴巴、滴滴等科技企業的創新發展,更打擊國內外投資者的信心。防疫封控更是重創內需經濟的元兇之一,由於民眾預期封城會因新一波的疫情而再度實施,導致工作停擺失去收入,所以就會傾向過度儲蓄不想消費,連帶影響企業收入,而企業也會因為封城的預期心理而取消原本的擴店和擴產計畫,人民不想消費,企業不敢投資,就形成內需經濟疲軟的惡性循環,但動態清零政策也確實讓中國的染疫和死亡人數大幅下降,遠遠低於歐美各國的數據,所以封控政策的執行有好有壞,相當兩難。騰訊馬化騰(左)和阿里巴巴馬雲(右)(圖/達志/路透社)中國內需經濟的「寒冬」反映在中國科技巨頭騰訊的大動作裁員,騰訊底下的兩大部門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與PCG(平台與內容事業群)為上半年的裁員重災區,而下半年,多個部門還是會繼續裁員,其中,PCG旗下各部門的裁員比例甚至會達40%到50%。此前,騰訊也多次預告集團將步入「寒冬期」,營收和成長都會放緩。中共當局目前除了放寬房地產、補教業和科技監管的打擊力道,試圖恢復內需經濟的信心之外,還利用資金充沛的公部門和國有銀行向疲軟的市場注入資金,不只如此,中國政府還計畫推動新能源、新水力和新基建的重大項目投資來刺激內需經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試圖在全球經濟即將陷入衰退時,防止中國經濟增長過度放緩。
澳洲疫情趨緩!為振興經濟擬開放邊境 首波名單包含台灣
新冠肺炎仍在世界各地肆虐,澳洲在今年5、6月爆發第二波疫情,單日確診人數激增上百例,當局緊急下令再度封鎖國界。隨著疫情終於趨緩,澳洲境內也逐漸放寬各項限制,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表示,將對部分亞洲國家開放邊境,首波名單也包含了台灣在內。根據《路透社》報導,澳洲政府暫已控制住疫情,在過去3天內都未出現本土感染病例,為了振興當地旅遊經濟,當局正積極安排適當的檢疫措施,目前打算開放台灣、日本、新加坡,甚至是大陸部分低風險地區的旅客入境,不過歐洲、美洲地區的國家,暫時不在考慮範圍之中。各國經濟都因疫情受到嚴重衝擊,在今年4月至6月期間,澳洲境內經濟萎縮多達7%,打破自1959年以來最大跌幅紀錄,從政府公開數據可見,2019年旅遊業產值就貢獻了將近444億美元(約新台幣1.26兆元),如今各大產業卻紛紛走上裁員一途,9月的失業率攀升至6.9%。
疫情六月天 陸大拋美債93億美元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最新資料,6月海外投資者持有的美債總額增至7.04兆美元,這是連續第2個月增長。日本仍是美債最大的海外持有人,其持倉微升9億美元至1.26兆美元;大陸是美債的第二大持有國,也是6月持倉規模下降最多的國家,當月拋售93億美元至1.07兆美元;第三大債主英國持倉微降2億美元至4456億美元。今年以來,大陸在1月、2月、5月分別增持美債87億美元、137億美元、109億美元,3月、4月則分別減持107億美元、88億美元。其他在6月淨出售美債的國家包括西班牙、加拿大和澳洲等。另一方面,法國則增持了最多的美債,6月淨買入量高達137億美元。資料顯示,6月美國國債的外國持有總量增加了609億美元,達到2月以來的最高水準。整體而言,在疫情引發經濟萎縮、進而導致美國財政部發行巨量債務的背景下,海外投資者仍積極增持美債,高收益的新興市場本地貨幣債券鮮有人問津,這從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市場的避險情緒。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海外投資者總體在6月增持了美債,但官方投資者的持有量下滑了206億美元,而私人投資者的持有量增加了503億美元。更值得一提的是,當前不乏市場人士對美債的前景感到焦慮,尤其是弱美元已成中長期趨勢,而美債也或面臨拋售風險,在美國財政刺激下,供給不斷放量,且無論是與近期不斷反彈的澳元、銅等商品資產相比,還是與攀升的通膨預期相比,美債殖利率有點偏低,美債吸引力趨弱。事實上,在2019年6月前,大陸一直是美債的第一大債主。然而日本在去年5月和6月大幅增持589億美元的美債,隨後在6月超過大陸。從今年3月起,大陸開始逐步減持美債。據「第一財經」報導,對很多國家而言,美國公債市場是美元儲備的天然存放處,迄今為止,其是全球最大、流動性最強的安全資產池;而且自2007至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公債殖利率一直高於日本、德國等其他大型發達經濟體發行的債券,這也增強了美債的吸引力。大陸在2013年末時對美債的持倉量觸及1.32兆美元的高位,此後下降約15%。2019年3月時,大陸持倉量降至約兩年最低的7%。目前,剔除通膨因素後的10年期美國國債實際殖利率僅約-0.94%,越來越多的機構認為,純粹出於資產配置多元化、增厚收益的考慮,也需要增加其他更高收益債券的配置。海外資金持續流入 人民幣兌美元滙率上看5元花旗銀行在最新的研報中看好人民幣以及大陸債券市場,預期短期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會逐漸升到6.9,這是因為隨著大陸金融市場的開放,海外機構資本大幅流入,同時大陸資本帳戶的開放還是相對慎重,中長期比如在2025年,預估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會升值到5左右。「經濟觀察網」報導,花旗銀行研究部董事總經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在近期的媒體交流會中表示,破除美元壟斷,加速人民幣國際化,一方面要積極推動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和支付的貨幣,同時要考慮到讓海外機構投資人配置更多的人民幣資產,這也要求大陸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要更加國際化,未來大陸的金融機構是真正能夠助推人民幣國際化最主要的因素。人民幣現在已經是全球第5大支付貨幣,在美元、歐元、英鎊、日元後面,占全球支付貨幣的1.76%。花旗研報預期,到2030年,人民幣也會逐漸取代英鎊,變成全球第3大支付貨幣,預期占比在7.9%左右,比現在的1.76%有一個大幅的上升,但和現在其他兩大主要全球支付貨幣--美元(40%)和歐元(34%)的距離還是非常大。劉利剛指出,大陸和美國金融脫鉤的風險和外部貨幣政策環境造成了人民幣在今後必須加速國際化的進程;另外,金融基建大幅的加強也為國際化鋪路,大陸已經建立了跨境人民幣的支付系統(CIPS),160個國家都可以用這個交易系統來接收人民幣,今後在深度方面加強的話,確實可以逐漸地挑戰現在的SWIFT和CHIPS這兩個支付系統。此外,雖然大陸央行的數位貨幣非常領先,短期內還是比較難支援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但是中長期隨著各個主要央行都開始用中央銀行的數位貨幣,將來的互聯互通就會變得比較容易,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金融基建,會在不久的將來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紐西蘭擬採負利率 原因是這個
鑒於紐西蘭3個多月來首度爆發的新一波疫情持續擴大,該國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14日宣布,該國最大城市奧克蘭的封城措施將延長12天。此外該國央行重申,為因應疫情可能復燃恐對經濟造成重創,將考慮採取負利率。阿爾登表示,自12日起在奧克蘭實施的第三級防疫限制將再度延長12天到本月的26日。第三級防疫措施要求民眾除了必要旅行,多數時間都必須待在家中。人口有170萬的奧克蘭,11日發現一家庭有4名成員感染病毒,這也是紐西蘭在暌違102天後,首度出現新的確診病例。然而直到14日為止,紐國已證實共有29個病例,都與群聚感染有關。根據該國衛生部長表示,經過基因排序測試,發現近來在奧克蘭出現的病毒株可能來自海外的英國或澳洲,而非先前在紐西蘭傳播的病毒。不過阿爾登選在距離大選不到幾周延長封鎖措施,也引發在野黨諸多不滿。國家黨聲稱,為避免選情受到封鎖令影響,已要求阿爾登將原訂9月19日的大選延後。紐西蘭央行12日在召開決策會議後,雖然仍維持官方現金利率於0.25%不變,不過該央行當時也指出,不排除將利率降至負值,以減緩疫情對經濟造成的衝擊。該央行總裁奧爾(Adrian Orr)14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談到,雖然實施負利率的機率已在升高,不過他強調,負利率不會單獨使用,而是會作為刺激方案的部分措施。他強調負利率必須與其他措施多管齊下,才能發揮最大成效。紐西蘭今年首季經濟萎縮1.6%,創下29年最大萎縮幅度。不過根據該國財政部長透露最糟情況尚未到來,受先前封鎖措施影響,第二季經濟衰退預料還將更為嚴重。
美股3大指數開盤走跌 高盛預估Q2經濟萎縮34%
美股在台灣時間31日晚間開盤,道瓊低開67點點或0.3%,3大指數均小跌。道瓊工業指數開盤下跌67.66點,跌幅0.3%,來到22232.44點大關;標普500指數下跌12.33點,跌幅在0.47%,來到2614.32點;納斯達克指數下跌20.15點,跌幅0.26%,來到7749.89點。高盛估第2季GDP萎縮34%。(圖/Getty Image)今日是美股第1季最後一個交易日,3大指數開盤小碟,根據高盛 (Goldman Sachs) 公布數據顯示,美國第1季經濟萎縮9%,預估2季將萎縮34%。高盛指出,以前預計美國第1、2季經濟萎縮6%及24%,但根據現狀進行修正,預估萎縮在9%和34%;另外,美國失業率從9%上升到了15%,遠超過美國大蕭條時期。高盛預估,透過封鎖和社交疏離等政策,有望使疫情受控,生產活動在5月或6月間可能復甦。(圖/Reuters)高盛表示,盡管目前因為新冠肺炎確定性不大,但透過封鎖和社交疏離等措施,有望使未來1個月內疫情確診人數下降,如果確診人數真的下滑,高盛認為生產活動在5月或6月間可能復甦。